CN102918457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457A
CN102918457A CN2011800264521A CN201180026452A CN102918457A CN 102918457 A CN102918457 A CN 102918457A CN 2011800264521 A CN2011800264521 A CN 2011800264521A CN 201180026452 A CN201180026452 A CN 201180026452A CN 102918457 A CN102918457 A CN 102918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reflective optical
unit
reflective
mobi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64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457B (zh
Inventor
和出达贵
浅川新六
南泽伸司
唐泽敏行
柳泽克重
滨田吉博
内藤速人
小松亮二
石原久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18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4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该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即使在对包括光学元件的可动组件设置光反射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在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设置在拍摄单元(1)的外周表面与固定体(200)(上盖(250))之间,另一方面,利用设置有摆动支点(180)的拍摄单元(1)的底部(基板(15))与固定体(200)(下盖(700))之间的空间设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光二反射器(590)。拍摄单元(1)摆动时的两根轴线(X0、Y0)中,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光反射器(580),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光反射器(590)。

Description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等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构成作为装载有拍摄用的光学单元的光学设备。提出了以下技术:即,在所述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因用户的手抖而产生的拍摄图像紊乱,在透镜的周围配置角速度传感器、光反射器、以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基于角速度传感器对抖动的检测结果,控制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并用光反射器监视透镜的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07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向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那样,在透镜周围配置光反射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则存在以下问题:即,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尺寸变得极大。所述问题不仅限于在拍摄用光学单元中修正手抖的情况,而是所有在光学单元中修正抖动的情况下共同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该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即使在对包括光学元件的可动组件设置光反射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固定体;保持光学元件的可动组件;在该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可动组件的摆动支点;以及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固定体之间,以所述摆动支点为中心,使所述可动组件围绕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相交的两根轴线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设有第一光反射器和第二光反射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两根轴线中的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检测所述可动组件的位移,所述第二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两根轴线中的另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检测所述可动组件的位移。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光学单元)中,因为设置了使可动组件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故在光学单元中产生手抖等抖动时,可以使可动组件摆动以抵消所述抖动。因而,即使光学单元发生抖动,也能修正光轴的倾斜。此外,由于在沿光轴方向与可动组件摆动时的两根轴线中的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另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光反射器,故可以通过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监视并控制两根轴线的每根轴线的可动组件的抖动。而且,由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设置在可动组件的外周表面与固定体之间,另一方面,利用设置有摆动支点的可动组件的底部与固定体之间的空间来设置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所以即使在对可动组件设置光反射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避开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位置,配置在与所述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延伸的柔性布线基板,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中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根据所述结构,由于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在柔性布线基板的宽度方向上所占区域较小,故可以以较大的宽度尺寸使柔性布线基板延伸。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将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朝相互的发光部彼此靠近的方向、或者朝相互的受光部彼此靠近的方向进行配置。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可以确保第一光反射器的发光部与第二光反射器的受光部之间、及第二光反射器的发光部和第一光反射器的受光部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故能防止第一光反射器与第二光反射器之间发生串扰。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中面向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二光反射器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在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上面向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一光反射器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防止从第一光反射器的发光部射出的光射入到第二光反射器的受光部,并能防止从第二光反射器的发光部射出的光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的受光部,故能防止第一光反射器与第二光反射器之间发生串扰。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将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一反射部、及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二反射部比所述固定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周围的部分要向远离所述可动组件底部的方向凹陷。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需要在第一光反射器与第一反射部之间、及第二光反射器与第二反射部之间确保足够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在固定体上设置靠近可动组件底部的部分,若在所述靠近部分设置摆动支点,则摆动支点只占据较小的区域。因而,能确保在可动组件的底部与固定体之间配置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一反射部、及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固定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固定体中与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相对的部分由通过热处理来进行去磁后的金属零部件构成。在制造与固定体中可动组件的底部相对的部分时,若对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则会带有磁性,若通过热处理来进行去磁,则能防止在组装光学单元时与永磁体发生吸附等。此外,若对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则反射率变高,故可以设置反射率较高的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由安装有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的基板构成,该基板上与安装有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安装有拍摄元件。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可以将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和拍摄元件安装在同一基板上,故能减少零部件数量。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光学单元)中,因为利用可动组件的外周表面与固定体之间的空间来设置使可动组件围绕与光轴方向相交的两根轴线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故在光学单元中产生手抖等抖动时,可以使可动组件摆动。因此,即使光学单元发生抖动,也能修正光轴的倾斜。此外,由于在沿光轴方向与可动组件摆动时的两根轴线中的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另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检测所述可动组件位移的第二光反射器,故可以控制两根轴线的每根轴线上可动组件的抖动。而且,由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设置在可动组件的外周表面与固定体之间,另一方面,利用设置有摆动支点的可动组件的底部与固定体之间的空间来设置第一光反射器及第二光反射器,所以即使在对可动组件设置光反射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光轴方向及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装载于移动电话等光学设备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等的立体图。
图3为示意性表示装载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拍摄单元1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装载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拍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从被拍摄物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从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一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布线基板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光反射器与柔性布线基板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等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等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拍摄单元(可动组件)
1a 透镜(光学元件)
1b 拍摄元件(光学元件)
5 透镜驱动机构
15 基板
100 光学单元
180 摆动支点
200 固定体
250 上盖(固定体)
410、420 柔性布线基板
500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500x X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500y Y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520 永磁体
550 片状线圈
560 线圈部
580 第一光反射器
590 第二光反射器
600 弹簧构件
700 下盖(固定体)
716c 第一反射部
717c 第二反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例示出用于防止作为光学元件单元的拍摄单元发生手抖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彼此正交的3个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沿光轴L(透镜光轴)的方向为Z轴。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方向的抖动中,绕X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俯仰(纵摇),绕Y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偏转(横摇),绕Z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侧倾。此外,对X轴的一侧标注+X,对另一侧标注-X,对Y轴的一侧标注+Y,对另一侧标注-Y,对Z轴的一侧(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的一侧)标注+Z,对另一侧(被拍摄物体一侧)标注-Z,如此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拍摄用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意性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装载于移动电话等光学设备的情况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等的立体图,图2(a)是从被拍摄物体一侧观察光学单元时的立体图,图2(b)是从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光学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100(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是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等光学设备1000所使用的薄型照相机,以由光学设备1000的机壳1100(设备主体)支承的状态进行装载。在上述光学单元100中,若拍摄时光学设备1000中发生手抖等抖动,则拍摄图像产生紊乱。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如后述的那样,将由拍摄单元1构成的可动组件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体200内,并且,设置有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图1中未图示),该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基于利用装载于光学单元100的陀螺仪(未图示)、或装载于光学设备1000的主体侧的陀螺仪(未图示)等抖动检测传感器对手抖进行检测的结果,使拍摄单元1摆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光学单元100中,引出有用于对拍摄单元1、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进行供电等的柔性布线基板410、420,上述柔性布线基板410、420经由公共的连接器490等与设置于光学设备1000的主体侧的上层的控制部等进行电连接。此外,柔性布线基板410还起到从拍摄单元1输出信号的功能。因而,由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布线数量较多,因此,作为柔性布线基板410,使用较宽的基板。
(拍摄单元1的结构)
图3是示意性表示装载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拍摄单元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装载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拍摄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拍摄单元1例如是将作为光学元件的多片透镜1a(参照图1)沿光轴L的方向向靠近被拍摄物体(物体侧)的A方向(前侧)、及向靠近与被拍摄物体相反一侧(拍摄元件侧/成像侧)的B方向(后侧)这两个方向移动的光学元件单元,该拍摄单元1具有大致为长方体的形状。拍摄单元1大致具有内侧保持有多片透镜1a(参照图1)及固定光圈等光学元件的移动体3、使该移动体3沿光轴L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机构5、以及装载有透镜驱动机构5及移动体3等的支承体2。移动体3包括保持透镜1a及固定光圈(未图示)的圆筒状的透镜托架12、和内侧保持有透镜托架12的线圈托架13,在线圈13的外周侧面上,保持有构成透镜驱动机构5的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
支承体2包括:在与被拍摄物体侧(-Z侧)相反的一侧、保持后文所述弹簧的弹簧托架19;与弹簧托架19相对、在与被拍摄物体侧(-Z侧)相反的一侧对基板15进行定位的矩形板状的基板托架16;与弹簧托架19相对、盖在被拍摄物体侧的箱状的壳体18;以及配置在壳体18内侧的矩形板状的间隔物11,在基板15面向被拍摄物体侧的基板面152上安装有拍摄元件1b。此外,弹簧托架19上保持有红外线滤光片等滤光片1c。在间隔物11及壳体18的中央分别形成有用于将来自于被拍摄物体的光获取到透镜1a的入射窗口11a、18a。此外,在基板托架16及弹簧托架19的中央形成有将入射光导向拍摄元件1b的窗口16a、19a。
壳体18由钢板等强磁性板构成,也作为磁轭发挥作用。因此,壳体18和后文所述的透镜驱动用磁体17一起构成产生与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交链的磁场的交链磁场产生体,所述交链磁场产生体和卷绕在线圈托架13外周表面的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一起构成透镜驱动机构5。
支承体2和移动体3经由设置于在光轴方向上隔开的位置上的、金属制的弹簧构件14s和弹簧构件14t而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拍摄元件1b一侧使用弹簧构件14s,在被拍摄物体一侧使用弹簧构件14t。弹簧构件14s、14t的基本结构相同,包括保持在支承体2一侧的外周侧连结部141、保持在移动体3一侧的圆环状的内周侧连结部142、和连接外周侧连结部141和内周侧连结部142的细长的臂部143。拍摄元件1b一侧的弹簧构件14s的外周侧连结部141保持于弹簧托架19,内周侧连结部142连接至移动体3的线圈托架13的拍摄元件侧端部。在所述弹簧构件14s中,臂部143在周向上延伸成圆弧状。被拍摄物体侧的弹簧构件14t的外周侧连结部141保持于间隔物11,内周侧连结部142连接至移动体3的线圈托架13的被拍摄物体侧端部。在所述弹簧构件14t中,臂部143一边在径向上蜿蜒延伸一边在周向上延伸成圆弧状。根据该结构,支承体2经由弹簧构件14s、14t支承移动体3使其可以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弹簧构件14s、14t均为铍铜合金、非磁性的SUS类钢材等之类的非磁性的金属制成,通过对规定厚度的薄板进行的冲压加工、或利用了光刻技术的刻蚀加工来形成。弹簧构件14s被二等分为两片弹簧片,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的各个末端分别连接至弹簧片。此外,在弹簧构件14s上,端子14a、14b分别连接至两片弹簧片,弹簧构件14s也作为对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的供电构件发挥作用。
线圈托架13的被拍摄物体侧端部保持有环状的磁性片61,所述磁性片61的位置相对透镜驱动用磁体17位于被拍摄物体一侧。因此,磁性片61通过作用在其与透镜驱动用磁体17之间的吸引力对移动体3施加光轴L方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在不通电时(原点位置),通过透镜驱动用磁体17与磁性片61之间的吸引力能使透镜托架12静置于拍摄元件1b一侧。此外,磁性片61起到一种磁轭的作用,可以减少构成于透镜驱动用磁体17与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之间的磁路的漏磁通。也会使用棒状或者球状的磁性体作为磁性片61。若将磁性片61做成环状,则具有当透镜托架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与透镜驱动用磁体17相互吸引的吸引力为各向同性的效果。而且,对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通电时,由于磁性片61向远离透镜驱动用磁体17的方向移动,故如向拍摄元件1b侧按压透镜托架12这样的多余的力不起作用。因此,可以用较少的电力使透镜托架1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拍摄单元1中,从光轴L的方向观察时,透镜1a(参照图1)为圆形,支承体2所用的壳体18为矩形箱状。因此,壳体18包括方筒状主体部18c,在方筒状主体部18c的上表面侧包括形成有入射窗口18a的上板部18b。在方筒状主体部18c的内侧,在相当于四边形的角的侧面部上,固定有透镜驱动用磁体17,所述透镜驱动用磁体17分别由三棱柱状的永磁体制成。四个透镜驱动用磁体17均在光轴方向上二等分,且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被磁化为不同的磁极。因此,在线圈托架13的周围,两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的卷绕方向相反。由此构成的移动体3被配置于壳体18的内侧。其结果是,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分别与固定于壳体18的方筒状主体部18c的内表面的透镜驱动用磁体17相对,构成透镜驱动机构5。
在由此构成的拍摄单元1中,移动体3通常位于拍摄元件一侧(Z轴方向的一侧),在此状态下,若向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通规定方向的电流,则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分别受到向被拍摄物体一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电磁力。由此,固定有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的移动体3开始向被拍摄物体侧(前侧)移动。此时,在弹簧构件14t与移动体3的前端之间、及弹簧构件14s与移动体3的后端之间,产生限制移动体3移动的弹性力。因此,当要使移动体3向前侧移动的电磁力和限制移动体3移动的弹性力相平衡时,移动体3停止。此时,根据由弹簧构件14s、14t作用于移动体3的弹性力,调整流过透镜驱动用线圈30s、30t的电流量,从而能使移动体3停止在所希望的位置。
(光学单元100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a)是光学单元100的YZ剖视图,图5(b)是光学单元100的XZ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关于拍摄单元1仅图示了壳体18、基板托架16及基板15,省略了其它构件的图示。图6为从被拍摄物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时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从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的一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5、图6及图7中,光学单元100首先具有固定体200、拍摄单元1、使拍摄单元1处于以相对于固定体200可移位的方式被支承的状态的弹簧构件600、和在拍摄单元1与固定体200之间产生使拍摄单元1相对于固定体200进行相对移位的磁驱动力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拍摄单元1的外周部分由拍摄单元1中用作支承体2的壳体18(参照图4)构成。
固定体200包括上盖250、间隔物280及下盖700等,上盖250包括包围拍摄单元1周围的方筒状主体部210、和封住方筒状主体部210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开口部的端板部220。在端板部220上,形成有射入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的窗口220a。在上盖250中,方筒状主体部210的与被拍摄物体侧(光轴L延伸的一侧)相反的一侧(+Z侧)的端部为开放端。此外,方筒状主体部210中,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部位上形成有缺口219,在将柔性布线基板420连接至后文所述的片状线圈550的端子部时,利用所述两个缺口219中的、Y轴方向的一侧+Y侧的缺口219。此外,方筒状主体部210的四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后文所述的间隔物280进行卡合的缺口218,缺口218中,位于Y轴方向上的两个缺口218与缺口219相连,构成一体的缺口。此外,方筒状主体部210中,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部位的下端侧形成有与缺口218相连的缺口217,将所述两个缺口217中的、Y轴方向的一侧+Y侧的缺口217用于将柔性布线基板410引出到外部。
间隔物280包括:夹持在上盖250的方筒状主体部210与下盖700之间的四边形的框部281;从框部281的角部分向被拍摄物体一侧突出的柱状部283;以及在框部281的边部分向外侧略微突出的卡合突部285。在将上盖250盖在间隔物280上时,将卡合突部285卡合至上盖250的方筒状主体部210上被切成四边形状的缺口218,对间隔物280与上盖250进行定位。
下盖700是对金属板的冲压加工品,包括近似矩形的底板部710和从底板部710的外周边缘向被拍摄物体一侧竖起的4个侧板部720。在将间隔物280及上盖250重叠至所述下盖700上时,侧板部720与上盖250的方筒状主体部210之间夹着间隔物280的框部281。
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中,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侧的侧板部720形成有缺口728,并且在所述缺口728的中央部上,作为板状突起729而残留有侧板部720的一部分。此外,侧板部720中,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Y侧的侧板部720上也形成有窗口状的缺口726,并且在所述缺口726的中央部上,作为框架部727而残留有侧板部720的一部分。所述缺口726、728中,如后文中所述,将缺口728用于向外部引出柔性布线基板410,将缺口726用于防止折返部分413与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之间发生干扰。
在下盖700的底板部710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孔711,并且,在沿X轴方向的另一侧-X侧与孔711相邻的位置上、及在沿Y轴方向的另一侧与孔711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陷成矩形形状的凹部716、717。如后文所述,凹部716、717的底部716a、717a的内表面呈近似镜面,将底部716a、717a用作为与第1光反射器580及第2光反射器590相对的反射面,所述第1光反射器580及第2光反射器590安装在基板15上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一侧的基板面151上。
所述下盖700由通过热处理来进行去磁后的金属零部件构成。更具体而言,下盖700由将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或拉伸加工等以形成规定形状的金属零部件构成。此处,若对SUS304等进行弯曲加工或拉伸加工等,则奥氏体的一部分转变为马氏体而具有磁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曲加工或拉深加工等之后,进行热处理,获得下盖700。因此,在组装光学单元100时,能防止永磁体520与下盖700之间发生吸附等。此外,若对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则反射率变高,所以下盖700具备足够的反射率以用作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相对的反射面。
(摆动支点的结构)
对于拍摄单元1,在Z轴的一侧+Z侧(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的一侧),在拍摄单元1与固定体200的下盖700之间,设置有使拍摄单元1摆动时的摆动支点180,拍摄单元1通过弹簧构件600,经由摆动支点180朝下盖700施力。本实施方式中,摆动支点180由定位于形成在下盖700的底板部710上的孔711的钢球181、和固定在基板15的基板面151上的支承板183构成,拍摄单元1可以将钢球181与支承板183之间的接触位置作为摆动中心来进行摆动。
(弹簧构件600的结构)
弹簧构件600是包括与固定体200上夹持在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与间隔物280的框部281之间的固定侧连结部620、与可拍摄单元1相连结的可动侧连结部610、和在可动侧连结部610与固定侧连结部620之间延伸的多条臂部630的板状弹簧构件,臂部630的两端分别与可动侧连结部610及固定侧连结部620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600的可动侧连结部610固定于形成在拍摄单元1的后端侧的、基板托架16的外周侧的台阶部168。所述弹簧构件600由铍铜合金、非磁性的SUS类钢材等之类的非磁性的金属制成,通过对规定厚度的薄板进行的冲压加工、或利用了光刻技术的刻蚀加工来形成。
此处,在将弹簧构件600的固定侧连结部620夹持在固定体200上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与间隔物280的框部281之间的状态下,若通过钢球181将拍摄单元1配置在被拍摄物体一侧,则拍摄单元1处于被钢球181向被拍摄物体一侧抬起的状态。因此,在弹簧构件600中,可动侧连结部610与固定侧连结部620相比处于被向被拍摄物体一侧抬起的状态,弹簧构件600的臂部630向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对拍摄单元1施力。因而,拍摄单元1处于由弹簧构件600经由摆动支点180向下盖700的底板部710施力的状态,拍摄单元1成为以能利用摆动支点180进行摆动的状态被固定体200支承的状态。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利用线圈部560、及产生与线圈部560交链的磁场的永磁体520,来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更具体地,拍摄单元1中壳体18的方筒状主体部18c的四个外表面18e、18f、18g、18h上分别固定有平板状的永磁体520,上盖250的方筒状主体部210的内表面211、212、213、214上配置有线圈部560。永磁体520的外表面侧及内表面侧被磁化为不同的磁极。此外,永磁体520由沿光轴L方向进行配置的两个磁体片构成,所述磁体片与线圈部56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被磁化为不同的磁极。此外,线圈部560形成为四边形的框状,利用上下长边部分作为有效边。
在这些永磁体520及线圈部560中,配置于从Y轴方向的两侧夹住拍摄单元1的两个部位的永磁体520及线圈部560构成Y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y,如图5(a)中的箭头X1、X2所示,以通过摆动支点180、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线X0为中心,使拍摄单元1摆动。此外,配置于从X轴方向的两侧夹住拍摄单元1的两个部位的永磁体520及线圈部560构成X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x,如图5(b)中的箭头Y1、Y2所示,以通过摆动支点180、沿Y轴方向延伸的轴线Y0为中心,使拍摄单元1摆动。
在构成所述Y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y及X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x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沿上盖250的四个内表面211、212、213、214延伸的片状线圈550,在片状线圈550中,四个线圈部560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为一体。此外,片状线圈体550具有展开时呈带状延伸的形状,通过面粘接等方法,以沿上盖250的四个内表面211、212、213、214弯曲的状态,将所述片状线圈体550固定于上盖250的内表面211~214。在该状态下,片状线圈550的两端部551、552隔着切口555而互相靠近。
所述片状线圈550具有利用导电布线技术将由微细的铜布线构成的线圈部560形成在印刷基板上的结构,多层铜布线(线圈部560)隔着绝缘膜形成为多层。此外,铜布线(线圈部560)的表面也被绝缘膜所覆盖。作为所述片状线圈550,例如能举出旭化成电子株式会社制的FP线圈(精细图线圈:FinePattern Coil(注册商标))。
本实施方式中,在片状线圈550的一个端部551上,形成有向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的一侧呈矩形突出的突部553,在所述突部553上,利用从四个线圈部560延伸出的导电层而形成有多个端子部565。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部565朝向片状线圈550上与永磁体520相对的内侧的相反侧的外侧。此外,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在上盖250上与端子部565重叠的部分上,形成有缺口219。因而,由于片状线圈体550的端子部565(突部553)露出到外表面,因此,在上述缺口219中,通过焊料等,将片状线圈550与柔性布线基板420中的向光轴L的方向弯曲的端部425进行电连接。
在由此构成的光学单元100中,拍摄单元1处于以能利用摆动支点180进行摆动的状态被固定体200支承的状态。因此,若从外部施加较大的力而使拍摄单元1大幅摆动,则弹簧构件600的臂部630有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此处,片状线圈550与永磁体520隔着较窄的间隙而相对。此外,对于片状线圈550的情况,与空芯线圈不同,即使与永磁体520抵接,绕线也不会松开。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通过将片状线圈550和永磁体520相抵接,来限制与拍摄单元1的光轴L相交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可动范围,而不再另外设置阻止拍摄单元1摆动的止动机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片状线圈550,因此,与使用单体的空芯线圈的情况相比,能缩小拍摄单元1与固定体200之间的间隔,从而能缩小光学单元100的尺寸。此外,对于片状线圈550的情况,由于多个线圈部560与端子部565设置为一体,因此,即使在光轴L周围的多个部位配置线圈部560的情况下,也只需使片状线圈体550绕光轴L周围延伸即可。因而,与使用单体的空芯线圈的情况不同,由于无需在光轴L周围的多个部位分别配置单体的空芯线圈,并且,无需对多个单体的空芯线圈分别进行电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组装工时数较少。此外,在片状线圈550中,由于端子部565朝向与永磁体520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外侧,因此,能容易地对线圈部560进行电连接,即能容易地将柔性布线基板420与端子部565进行连接。
(抖动修正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若图1所示的光学设备1000产生抖动,则利用陀螺仪来检测出上述抖动,并且,在上层的控制部中,基于陀螺仪的检测,对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进行控制。即,将消除由陀螺仪所检测出的抖动的驱动电流经由柔性布线基板410及柔性布线基板420提供给片状线圈550的线圈部560。其结果是,X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x以摆动支点180为中心使拍摄单元1绕Y轴摆动。此外,Y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y以摆动支点180为中心使拍摄单元1绕X轴摆动。此外,若将拍摄单元1绕X轴的摆动及绕Y轴的摆动进行合成,则能使拍摄单元1相对于整个XY平面进行移位。因而,能可靠地对光学单元100中所假定的所有抖动进行修正。在对所述拍摄单元1进行驱动时,参照图8及图9如后文所述,通过第1光反射器580及第2光反射器590来对拍摄单元1的移位进行监视。
(柔性布线基板41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拍摄单元1的基板15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一个端部相连接,若在使拍摄单元1摆动时,柔性布线基板410对拍摄单元1施加负荷,则会对使拍摄单元1适当地进行摆动造成妨碍。
因而,柔性布线基板410位于光学单元100外部的主体部分415具有可以装载连接器490或连接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宽度,但位于光学单元100内侧的部分为宽度尺寸比主体部分415要窄的带状部分411。此外,使带状部分411在从Y轴方向的一侧+Y侧向另一侧-Y侧延伸后,朝一侧+Y侧折返,之后,将端部沿基板15的边缘向基板15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基板面折返而加以固定。因此,在从外部的主体部分415到固定于基板15的部分之间设置有折返部分413,与此相对应,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尺寸较长。因此,由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灵活地跟随拍摄单元1的抖动,故不会对拍摄单元1施加较大的负荷。
此外,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形成沿着带状部分411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切口418,带状部分411的中途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二等分为窄宽部分416、417。因此,带状部分411的刚性被缓和。因此,由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灵活地跟随拍摄单元1的抖动,故不会对拍摄单元1施加较大的负荷。
此处,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沿光轴L方向与拍摄单元1重叠,与摆动支点180重叠的部分成为与切口418相连的圆形的孔414。因此,即使将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拍摄单元1重叠的位置上,也不会妨碍摆动支点180的设置。
此外,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中,在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侧的侧板部720上,形成有引出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的缺口728,在所述缺口728的中央部上,作为板状突起729而残留有侧板部720的一部分。其中,在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与板状突部729重叠的部分上,形成有椭圆形的孔419。因此,在将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从侧板部720的缺口728向外部引出时,可以使板状突起729通过孔419,因此,不会妨碍将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向外部引出。此外,由于将板状突起729嵌在孔419中,因此,能对柔性布线基板420的带状部分411进行定位。
而且,下盖700的侧板部720中,在位于Y轴方向另一侧-Y侧的侧板部720上,形成有窗口状的缺口726。因此,即使在柔性布线基板410的折返部分413位于侧板部720附近的情况下,折返部分413与侧板部720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扰。因而,在拍摄单元1摆动时,不会对拍摄单元1施加因折返部分413与侧板部720之间发生干扰而产生的多余负荷。
此外,柔性布线基板410的折返部分413位于与摆动支点180上的、拍摄单元1的摆动中心(钢球181与支承板183之间的接触位置)高度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将拍摄单元1摆动时的带状部分411的位移抑制得较小。因此,由于能降低柔性布线基板410给拍摄单元1带来的影响,因此,能使拍摄单元1高精度地摆动。
(光反射器的结构)
图8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光反射器的说明图,图8(a)为光学单元100中与被拍摄物体侧相反的相反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8(b)为表示光反射器与反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光反射器与柔性布线基板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a)为表示下盖700的反射部与摆动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图9(b)为表示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与光反射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图9(c)是表示光反射器与摆动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的说明图。另外,图9中,对于光反射器的发光中心和受光中心用小圆圈表示,图10中,对于光反射器的发光中心和受光中心用“+”表示。
如图5~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在构成拍摄单元1的底部的基板15与固定体200的下盖700之间,构成有摆动支点180,并且,在基板15上与下盖700相对的基板面151上,安装有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此外,在下盖700的底板部710上,形成有两个凹部716、717,所述凹部716、717的底部716a、717a的内表面成为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相对的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从光轴L方向进行观察时,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均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包括短边581、582、591、592及长边583、584、593、594。此外,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在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分别包括发光部586、596,在长边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分别包括受光部587、597。此外,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在发光部586、596与受光部587、597之间形成有遮光部585、59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光反射器58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参照图5(b)说明的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将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中心及受光中心配置在沿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相对于轴线X0呈线对称的位置上。此外,将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参照图5(a)说明的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使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中心及受光中心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
此外,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使得长边583、、584、593、594在Y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短边581、582、591、592在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将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切口418重叠的位置上,将第二光反射器590和柔性布线基板410配置成不沿光轴L方向重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切口418的宽度尺寸也较窄。此外,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中,在窄宽部分416的外缘部分形成有缺口416a,在与所述缺口416a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有第一光反射器580,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和柔性布线基板410配置成不沿光轴L方向重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缺口416a的宽度尺寸也较窄。因而,在拍摄单元1的底部(基板15)与固定体200的下盖700之间,使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在Y轴方向上延伸,使其避开沿光轴L方向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重叠的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带状部分411的宽度尺寸也较大。
此外,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朝使发光部586、596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侧、使受光部587、597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Y侧的方向进行配置。
在由此构成的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在基板15和下盖700的底板部710处于平行的状态时,如图8(b)所示,从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射出的光在第一反射部716c处发生反射,在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处接受到高强度的光,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在第二反射部717c处发生反射,在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处接受到高强度的光。相对地,在基板15和下盖700的底板部710处于不平行的状态时,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上的受光强度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上的受光强度降低。此外,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上的受光强度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上的受光强度根据相对于拍摄单元1的固定体200的倾斜方向而变化。因此,能对在光学单元1中以修正抖动为目的而使拍摄单元1围绕轴线X0、Y0摆动时的拍摄单元1的倾斜进行检测,若使用所述检测结果,则可以利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适当地使拍摄单元1进行摆动。
此处,将第一光反射器58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将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因此,根据第一光反射器580处的检测结果,可以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Y0旋转时拍摄单元1沿X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此外,根据第二光反射器590处的检测结果,可以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X0旋转时拍摄单元1沿Y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因而,可以独立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X0旋转时的位移及绕轴线Y0旋转时的位移,故可以独立控制拍摄单元1绕轴线X0的旋转、及绕轴线Y0的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因为设置了使作为可动组件的拍摄单元1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故当光学单元100中发生手抖等抖动时,可以使拍摄单元1摆动以抵消所述抖动。因而,即使光学单元100发生抖动,也能修正光轴L的倾斜。
此外,由于在沿光轴L方向与拍摄单元1摆动时的两根轴线X0、Y0中的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光反射器580,在沿光轴L方向与所述两根轴线X0、Y0中的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光反射器590,因此,利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能分别独立监视并控制两根轴线X0、Y0的每根轴线上的拍摄单元1的抖动。
而且,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设置在拍摄单元1的外周表面与固定体200(上盖250)之间,另一方面,利用设置有摆动支点180的拍摄单元1的底部(基板15)与固定体200(下盖700)之间的空间来设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因此,即使在对拍摄单元1设置有光反射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摆动支点180、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光轴L方向及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
此外,在拍摄单元1的底部与固定体200之间,使柔性布线基板410在Y轴方向上延伸,使其避开沿光轴L方向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重叠的位置,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上的长边583、584、593、594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在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所占区域较小,故能以较大的宽度尺寸使柔性布线基板410延伸。因而,可以在带状部分411上设置多条布线图案。
此外,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设置在拍摄单元1的底部,另一方面,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相对的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由设置在与拍摄单元1的底部相对的下盖700的底板部710上的凹部716、717的内底面构成。根据所述结构,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比位于周围的部分要向远离拍摄单元1底部的方向凹陷。因此,即使在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一反射部716c之间、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第二反射部717c之间需要确保足够距离的情况下,仍可在下盖700上设置靠近拍摄单元1底部的部分,并可在所述靠近部分上设置摆动支点180。因此,摆动支点180占据的区域较窄。即,若下盖700靠近拍摄单元1的底部,则可以使用直径较小的钢球来作为钢球181,摆动支点180所占据的区域较窄。因而,能确保在拍摄单元1的底部与下盖700之间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空间。另外,在构成摆动支点180时,即使在利用突起来替代钢球181的情况下,但若下盖700靠近拍摄单元1的底部,则也能以能减小突起的高度尺寸的程度来使突起所占据的区域变窄。因而,可以确保在拍摄单元1的底部与下盖700之间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空间。
此外,下盖700由将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或拉深加工等以形成规定形状的金属零部件构成,对所述下盖700施加热处理以进行消磁。因此,在组装光学单元100时,能防止永磁体520与下盖700之间发生吸附等。此外,若对SUS304等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则反射率变高,所以下盖700具备足够的反射率以用作相对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反射面。因而,具有以下优点:即,在设置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相对的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时,不需要在下盖700上粘贴反射胶带。
而且,拍摄单元1的底部由在基板面151上安装有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基板15构成,在所述基板15的相反侧的基板面152上安装有拍摄元件1b。因此,可以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拍摄元件1b安装在相同的基板15上,故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等的说明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图示,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第一光反射器58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此外,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使得长边583、584、593、594在Y轴方向上延伸,如参照图6~图9说明的那样,所述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的延伸方向平行。此外,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成发光部586、596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侧,受光部587、597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Y侧。
在由此构成的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通过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之间的空间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此外,在基板15如玻璃-环氧基板那样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经由基板15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反射器580上面向与光轴L方向相交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88、589,第二光反射器590上面向与光轴L方向相交的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98、599。具体地,第一光反射器580中,在与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的短边582及长边583相当的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88、589,第二光反射器590中,在与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的短边591及长边594相当的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98、599。因此,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不会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
另外,因为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之间隔开的距离比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之间隔开的距离要长,所以从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射出的光射入到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的可能性较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一光反射器580上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的整个面上都形成有遮光层588、589,在第二光反射器590上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的整个面上都形成有遮光层598、599,所以能可靠地防止从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射出的光射入到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会在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之间产生串扰,所以能可靠地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X0旋转时的位移及绕轴线Y0旋转时的位移。
[实施方式3]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的说明图,图12(a)为使发光部彼此靠近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2(b)为使受光部彼此靠近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图示,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第一光反射器58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此外,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使得长边583、584、593、594在Y轴方向上延伸,如参照图6~图9说明的那样,所述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的延伸方向平行。
此处,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朝使发光部586、596彼此靠近、受光部587、597彼此远离的方向进行配置。即,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此外,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面向与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面向与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相反的一侧。
在由此构成的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也有可能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也有可能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朝使发光部586、596彼此靠近、使受光部587、597彼此远离的方向进行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参照图10说明的实施方式相比,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到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的距离较长。因而,从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射出的光如箭头S1所示,虽然向第二光反射器590行进,但很难射入到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此外,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如箭头S2所示,虽然向第一光反射器580行进,但很难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97。因而,由于不会在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之间产生串扰,所以能可靠地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X0旋转时的位移及绕轴线Y0旋转时的位移。
另外,与图12(a)所示的结构相反,如图12(b)所示,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在采用使受光部587、597彼此靠近、使发光部586、596彼此远离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如图12(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两个光反射器的布局等的说明图,图13(a)为发光部彼此靠近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3(b)为受光部彼此靠近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图示,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也和实施方式1相同,第一光反射器58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X0重叠的位置上,第二光反射器590配置在沿光轴L方向与轴线Y0重叠的位置上。此外,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使得长边583、584、593、594在Y轴方向上延伸,如参照图6~图9说明的那样,所述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与柔性布线基板410的带状部分411的延伸方向平行。
此处,在如图13(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相同,将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朝使发光部586、596彼此靠近、使受光部587、597彼此远离的方向进行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88、589,在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598、599。因此,从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发光部586射出的光不会射入到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受光部597。此外,从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发光部596射出的光不会射入到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受光部587。因而,由于不会在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之间产生串扰,所以能可靠地监视拍摄单元1绕轴线X0旋转时的位移及绕轴线Y0旋转时的位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2不同,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设置有遮光层588、589、598、599的位置呈点对称。因此,可以使用作为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一体结构的光反射器,从而能实现零部件的共用化。
另外,与图13(a)所示的结构相反,如图13(b)所示,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中,即使在采用使受光部587、597彼此靠近、使发光部586、596彼此远离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如图13(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相对的第一反射部716c及第二反射部717c具有由设置在下盖700的底板部710上的凹部716、717的内底面所构成的结构,但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也可以采用在下盖700上与位于第一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及位于第二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在同一平面上的结构。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与采用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朝拍摄单元1的底部突出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在下盖700上设置靠近拍摄单元1的底部的部分,并可在所述靠近部分上设置摆动支点180。因此,摆动支点180所占据的区域较窄,故能确保配置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空间。
[其他实施方式]
在图11及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防止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发生串扰的观点来看,在第一光反射器580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二光反射器59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在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四个侧面部中,在面向第一光反射器580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但也可以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四个侧面部上全部设置遮光层。
此外,在图11及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两者的侧面部上都设置有上述遮光层,但如果从防止第一光反射器580与第二光反射器590发生串扰的观点来看,也可以仅在第一光反射器580及第二光反射器590的其中一个光反射器的侧面部设置上述遮光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运用于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所使用的光学单元100的示例,但也可将本发明运用于薄型数码相机等所使用的光学单元10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例子:即,在拍摄单元1中除了透镜1a、拍摄元件1b以外,还将沿光轴方向对包含透镜1a的移动体3进行磁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5支承在支承体2上,但也可以将本发明运用于拍摄单元1中未装载透镜驱动机构5的固定焦距类的光学单元。
此外,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除用于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等以外,还能用于如下服务:通过预先固定在冰箱等每隔一定间隔会产生振动的装置内,使其能进行远程操作,从而在外出地点、例如在购物时能获得冰箱内部的信息。在上述服务中,由于是带姿势稳定装置的照相机系统,因此,即使冰箱产生振动,也能发送稳定的图像。此外,也可以将本装置固定于儿童、学生的书包、背包或帽子等上学时穿戴的用品上。在此情况下,若以一定间隔对周围的情况进行拍摄,并将图像传送到预先确定的服务器,则监护人等能远程观察该图像,从而保护孩子的安全。在上述用途中,即使未意识到照相机而在移动时产生振动,也能拍摄到清楚的图像。此外,若除照相机模块之外,还装载GPS,则还能同时获取对象者的位置,在万一发生事故时,能马上确认场所和状况。此外,若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装载于汽车上的可拍摄前方的位置,则可用作为行车记录仪。此外,也可以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装载于汽车上的可拍摄前方的位置,以一定间隔自动拍摄周边的图像,并自动传送到指定的服务器。此外,通过与车载导航的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等的拥堵信息进行联动地发送该图像,从而能提供更详细的拥堵状况。利用上述服务,还能与车载的行车记录仪同样,由无意中路过的第三者记录下发生事故时等的状况,从而起到对状况进行查证的作用。此外,能不受汽车振动的影响而获取清楚的图像。在所述用途的情况下,若将电源接通,则对控制部输出指令信号,并基于上述指令信号,开始抖动控制。
此外,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也可以适用于激光指示器(laser pointer)、移动用或车载用的投影显示装置或直视型显示装置等射出光的光学设备的抖动修正。此外,也可以用于在通过天体望远镜系统或双筒望远镜系统等进行高倍率的观察时、不用三脚架等辅助固定装置而进行观察。此外,通过用于狙击用的来福枪、或坦克等的炮管,由于可力图对扣动扳机时的振动保持稳定的姿势,因此,能提高命中精度。

Claims (8)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
固定体;
可动组件,该可动组件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
摆动支点,该摆动支点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可动组件;以及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该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固定体之间,以所述摆动支点为中心,使所述可动组件围绕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相交的两根轴线摆动,所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设有第一光反射器和第二光反射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两根轴线中的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检测所述可动组件的位移,所述第二光反射器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两根轴线中的另一根轴线重叠的位置上,检测所述可动组件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避开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位置,配置在与所述光轴方向相交方向上延伸的柔性布线基板,
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中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延伸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朝相互的发光部彼此靠近的方向、或者朝相互的受光部彼此靠近的方向进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中面向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二光反射器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
在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上面向与光轴方向相交方向的四个侧面部中,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一光反射器所在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
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一反射部、及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二反射部比所述固定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周围的部分要向远离所述可动组件底部的方向凹陷。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
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一反射部、及所述固定体中沿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光反射器重叠的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固定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周围的部分在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中与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相对的部分由通过热处理来进行去磁后的金属零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组件的底部由安装有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的基板构成,
该基板上与安装有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安装有拍摄元件。
CN201180026452.1A 2010-06-08 2011-05-24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8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1389 2010-06-08
JP2010131389A JP5622443B2 (ja) 2010-06-08 2010-06-08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CT/JP2011/061815 WO2011155315A1 (ja) 2010-06-08 2011-05-24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457A true CN102918457A (zh) 2013-02-06
CN102918457B CN102918457B (zh) 2016-04-13

Family

ID=4509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645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8457B (zh) 2010-06-08 2011-05-24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049375B2 (zh)
JP (1) JP5622443B2 (zh)
CN (1) CN102918457B (zh)
WO (1) WO20111553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810A (zh) * 2010-10-09 2012-05-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系统
CN10921286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01856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9513B2 (ja) * 2011-11-08 2017-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101940480B1 (ko) * 2012-06-28 2019-01-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14013336A (ja) * 2012-07-05 2014-01-23 Nidec Sankyo Corp 撮影用光学装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US9398264B2 (en) 2012-10-19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JP6108801B2 (ja) 2012-12-06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10178373B2 (en) 2013-08-16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ereo yaw correction using autofocus feedback
US9989832B2 (en) * 2013-09-25 2018-06-05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5990655B2 (ja) * 2014-01-09 2016-09-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10288835B2 (en) 2014-02-27 2019-05-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motor
US9374516B2 (en) 2014-04-04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in low-profile folded optics multi-camera system
US9383550B2 (en) 2014-04-04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in low-profile folded optics multi-camera system
US10013764B2 (en) 2014-06-19 2018-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US9294672B2 (en) 2014-06-2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free from parallax and tilt artifacts
US9386222B2 (en) 2014-06-20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mera system using folded optics free from parallax artifacts
US9819863B2 (en) 2014-06-20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 field of view array camera for hemispheric and spherical imaging
US9541740B2 (en) 2014-06-20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lded optic array camera using refractive prisms
US9832381B2 (en) * 2014-10-31 2017-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for thin cameras
EP3101890B1 (en) * 2015-06-03 2017-11-22 Axis AB A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N106324941B (zh) * 2015-07-02 2019-08-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光学单元
KR102348365B1 (ko) * 2016-05-03 2022-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DE102017200817A1 (de) * 2017-01-19 2018-07-19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Flexible leiterbahn zur verbindung elektronischer module, insbesondere von modulen einer für den einbau in ein fahrzeug vorgesehenen kamera
KR102378472B1 (ko) 2017-08-10 2022-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러를 회전 시킬수 있는 구동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이미지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13311639B (zh) * 2017-09-27 2023-04-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可动辅助装置、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1162478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结构光发射模组及应用其的3d结构光感测器和电子装置
WO2020243869A1 (zh) * 2019-06-01 2020-12-1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应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的棱镜装置和潜望式镜头模组
JP7270502B2 (ja) * 2019-08-09 2023-05-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743898B (zh) 2020-07-22 2021-10-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達成影像穩定的反射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9105A (ja) * 1998-04-03 1999-10-1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フォトリフレ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33690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及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0072563A (ja) * 2008-09-22 2010-04-02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3105B2 (ja) * 1989-10-20 1998-01-2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
JP4131759B2 (ja) * 1998-06-05 2008-08-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を内蔵したカメラ
JP4706105B2 (ja) 2001-01-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装置
JP2003110929A (ja) * 2001-10-01 2003-04-11 Minolta Co Ltd 手振れ補正撮像装置
JP2006058555A (ja) * 2004-08-19 2006-03-02 Canon Inc 光学シフト装置
JP4529810B2 (ja) * 2005-06-15 2010-08-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043129A (ja) * 2005-07-08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プリント基板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カメラ
DE102006032215A1 (de) * 2006-07-12 2008-01-24 Robert Bosch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2008197209A (ja) * 2007-02-09 2008-08-28 Nikon Corp カメラ
JP2009088433A (ja) 2007-10-03 2009-04-23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フォトリフレクタ
JP5351483B2 (ja) * 2008-10-14 2013-11-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409577B (zh) * 2010-08-20 2013-09-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光學影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9105A (ja) * 1998-04-03 1999-10-1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フォトリフレ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33690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及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JP2010072563A (ja) * 2008-09-22 2010-04-02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810A (zh) * 2010-10-09 2012-05-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系统
CN10921286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2865B (zh) * 2017-06-29 2021-02-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01856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24108A1 (en) 2015-05-07
US9185296B2 (en) 2015-11-10
JP5622443B2 (ja) 2014-11-12
CN102918457B (zh) 2016-04-13
US20130100304A1 (en) 2013-04-25
WO2011155315A1 (ja) 2011-12-15
US9049375B2 (en) 2015-06-02
JP2011257556A (ja)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457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293402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305290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323811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EP3239772B1 (en) Actuator, camera module,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camera module
CN103135313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3460126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9332188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US9291832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with flexible circuit board having folded-back portions
CN10257618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57620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53507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1257556A5 (zh)
CN105247413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1232707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WO2013099617A1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2211993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67174A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スマートフォ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