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295A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295A
CN102917295A CN201210384569.3A CN201210384569A CN102917295A CN 102917295 A CN102917295 A CN 102917295A CN 201210384569 A CN201210384569 A CN 201210384569A CN 102917295 A CN102917295 A CN 102917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space
loud speaker
edge
coi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45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舟桥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12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3585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621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678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7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H04R9/043Inner suspension or damper, e.g. spi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34Directing or guiding sound by means of a phase plu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扬声器,使由第二边缘(17)的磁路体(10)侧的面、悬浮架(18)、音圈体(12)的外周面、磁路体(10)、框架(9)所包围的第一空间(20)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使第一空间(20)起到空气悬架的作用,由于做成除了第一边缘(16)、第二边缘(17)以外,还利用第一空间(20)内的气体的弹性对音圈体(12)进行支撑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杨氏模量设定为相等且较低。其结果,能够在声音重现时降低与第一边缘(16)连接的振动板(15)的变形,能够降低中高音域的频率特性的紊乱。

Description

扬声器
本申请是下述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0880114635.7
申请日:2008年12月03日
发明名称: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图5是以往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在图5中,以往的扬声器具有:音圈体504,其配置有线圈部分503,该线圈部分503可在磁路体501所形成的磁隙502中移动;振动板508,其与该音圈体504的音圈绕线管505的外周面连接,并且通过边缘506与框架507连接;以及波纹构造的阻尼器509,其设于振动板508的磁路体501侧,与音圈绕线管505的外周面连接并与框架507连接。
通过向音圈体504的音圈部分503通以附加有声音信号的交流电流,从而使音圈体504沿上下方向振动,该音圈体504的上下振动传递给振动板508,振动板508使空气振动从而重现声音。
在这种以往的传声器中,阻尼器509,与振动板508和边缘506的复合体一起支撑音圈体504,而且,当声音重现时,波纹构造部伸缩,从而跟随音圈体504的振动。与该申请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件信息,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的图8。
这里,在以往的扬声器中,为了支撑音圈体104,需要将阻尼器509的杨氏模量设定得一定高(硬)。但是,由于这样阻尼器509的杨氏模量为较高的值,因此当声音重现时的音圈体504上下振动的幅度大于一定的量时,可动负荷急剧增加,音圈体504难于按照输入信号如实地振动。其结果,在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产生失真。
图6是以往的其它扬声器的剖面图。在图6中,该扬声器具有:音圈体603,其配置有线圈部分,该线圈部分可在磁路体601所形成的磁隙602中移动;振动板606,其与该音圈体603的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连接,并且通过第一边缘604与框架605连接;以及阻尼器608,其设于振动板606的磁路体601侧,与音圈体603的侧面连接并通过第二边缘607与框架605连接,通过将第一边缘604和第二边缘607的突出方向设为反方向,能够使振动板606的上下方向的振幅具有对称性,降低扬声器的失真。与该申请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件信息,可以列举专利文献2。
在上述扬声器中,为了降低声音重现时的失真,使振动板606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具有对称性很重要,最好使第一边缘604的杨氏模量与由阻尼器608和第二边缘607形成的复合体的杨氏模量大致相等。
这里,第一边缘604、以及由阻尼器608和第二边缘607形成的复合体,为了支撑音圈体603需要具有足够的刚性,是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的结构,因此第一边缘604难于跟随音圈体603的向上下方向的振幅而变形。其结果,在声音重现时,与第一边缘604连接的振动板606变形,产生中高音域的频率特性紊乱。
因此,当通过减小第一边缘604的杨氏模量而应对时,由于如上所述最好使第一边缘604的杨氏模量与由阻尼器608和第二边缘607形成的复合体的杨氏模量大致相等,因此也需要减小由阻尼器608和第二边缘607形成的复合体的杨氏模量。
然而,以这样杨氏模量减小了的第一边缘604、以及由阻尼器608和第二边缘607形成的复合体不足以支撑音圈体6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0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886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降低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的失真。
本发明的扬声器具有:框架;支撑于该框架的磁路体;音圈体,其线圈部分被配置成可在该磁路体所形成的磁隙内移动自如;防尘盖,其被设置成堵住该音圈体的音圈绕线管的开口部;振动板,其内周部与音圈体的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连接;第一边缘,其内周端侧与该振动板的外周部连接,并且该第一边缘的外周端侧与所述框架连接;以及连接构件,其设于振动板的磁路体侧,该连接构件的内周端侧与音圈体的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连接,并且该连接构件的外周端侧与框架连接。使由该连接构件的磁路体侧的面、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磁路体、框架包围的第一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使第一空间起到空气悬架的作用。该连接构件为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该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的一部分具有高伸缩性和高柔软性。采用本发明,能够降低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的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磁隙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磁隙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以往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6是以往的其它扬声器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9、301框架
9a、301a框架下部
9b、301b框架上部
9c、302开口部
10、303磁路体
10a、303a板
10b、303b磁铁
10c、303c轭部
11、304磁隙
12、305音圈体
12a、305a音圈绕线管
12b、305b线圈
13、306防尘盖
14、308金线
15、307振动板
16、309第一边缘
17第二边缘(连接构件)
310密封构件(连接构件)
18悬浮架(连接构件)
19、312连通空间
20、311第一空间
21、313间隙
22、314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在图1中,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结构是,除了第一边缘和作为连接构件的第二边缘以外,还利用由第二边缘的磁路体侧的面、悬浮架、音圈体外周面、磁路体、框架所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弹性来支撑音圈体。与以往的扬声器相比,能够减轻为了支撑音圈体而施加给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负荷。因此即使将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设定为大致相等的较低的杨氏模量,也能支撑音圈体。
其结果,当声音重现时,能够降低与第一边缘连接的振动板的变形,能够降低中高音域的频率特性的紊乱。
本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框架9呈有底圆筒状的框架下部9a与直径比该框架下部9a大的有底盘状的框架上部9b重合的形状,在框架上部9b上,设有与外气连通的多个开口部9c。
磁路体10配置在框架下部9a的底部中央,由圆板状的板10a、圆板状的磁铁10b以及圆筒状的轭部10c组合粘合而形成。该磁路体10从板10a的外周侧面向轭部10c的内周侧面形成有圆筒状的磁隙11。
音圈体12包括圆筒状的音圈绕线管12a和卷绕在该音圈绕线管12a的外周面上的线圈12b,线圈12b被配置成可相对磁隙11移动自如。在该音圈体12的上方,将半球形的防尘盖13与振动板15连接而配置,以覆盖音圈绕线管12a的上部开口部,防止粉尘和水分等通过音圈体12的上部开口部进入磁隙11内。另外,线圈12b的金线14被从音圈体12的上部向框架9的外部拉出。
振动板15呈圆锥形,其内周部与音圈体12的外周面连接。该振动板15是在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通过上下振动而发声的部分,以高刚性和内部损失并存的纸浆和树脂为主要材料。
第一边缘16的内周端侧与振动板15的外周部连接,为了当声音重现时不向振动板15施加可动负荷,第一边缘16由发泡聚氨酯树脂、发泡橡胶、SBR橡胶等材料形成。此外,第一边缘16构成为,其外周端侧连接于框架上部9b的内周面上端附近,由框架9支撑。
作为连接构件的第二边缘17,配置于振动板15的磁路体10侧。该第二边缘17的内周端侧通过作为连接构件的悬浮架18与音圈绕线管12a的外周面连接,而且第二边缘17的外周端侧还与框架9连接。
如图1所示,这些第一边缘16与第二边缘17的形状呈互相对称的相似形状。即,第一边缘16呈向上方突出的剖面为半圆形的形状,与此相反,第二边缘17呈向其相反侧即磁路体10的方向突出的剖面为半圆形的形状。另外,这些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杨氏模量设为大致相等的值。
这样,通过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形状分别做成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形状、并且将其杨氏模量设为大致相等的值,能够使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从自音圈体12受到的向上下方向的可动负荷近似。因此,在本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中,能够使振动板15的向上下方向的可动具有对称性,其结果能够降低所重现的声音中含有的失真。
另外,由于阻尼器的可动负荷的非直线性和非对称性是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所含有的失真的产生原因之一,因此,在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中没有使用阻尼器。
这里,对由第一边缘16、振动板15、音圈体12、悬浮架18的上表面、第二边缘17的上表面、框架上部9b所包围的连通空间19,以及由第二边缘17的磁路体10侧的面、悬浮架18的下表面、音圈体12的外周面、作为磁路体10的一部分的轭部10c、框架下部9a包围的第一空间20进行说明。
首先,连通空间19由第一边缘16、振动板15、音圈体12、悬浮架18的上表面、第二边缘17的上表面、框架上部9b形成。如上所述,在框架上部9b上设有多个开口部9c,因此连通空间19呈与外气连通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空间20在框架下部9a上没设有开口部,不是与外气连通的状态。即,没有从第一空间20向框架9外部的空气泄漏,第一空间20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磁隙11部分的放大图。在图2中,本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将音圈体12以不与板10a和轭部10c接触的状态插入板10a与轭部10c之间,因此在板10a与轭部10c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21。可以认为,如图2的箭头所示,第一空间20内的气体通过该间隙21进出由防尘盖13、音圈体12、磁路体10的一部分即板10a、振动板15形成的第二空间22。但是,由于与第一空间20相同,没有设置用于使该第二空间22与外气连通的开口部,因此空气不会从第二空间22向扬声器外部泄漏。
因此,气体能从第一空间20进入第二空间22,但第一空间20和第二空间22都不会向框架9外部泄漏空气。这些第一空间20和第二空间22呈密闭状态,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
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动作和效果进行说明。
当向上述构成的扬声器的音圈体12通以附加有声音信号的交流电流时,与磁路体10所形成的磁隙11发生反应,在音圈体12中产生驱动力。其驱动方向遵守弗莱明左手法则,音圈体12沿上下方向变动。由于该音圈体12的变动,与音圈体12连接的振动板15振动,通过使空气振动从而从扬声器发出声音。
这里,由于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构成为支撑音圈体12,因此原本希望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杨氏模量设定得较高来提高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刚性。
然而,如果将第一边缘16的杨氏模量设定得较高,则第一边缘16不能跟随音圈体12的向上下方向的振幅充分地变形,其结果,与第一边缘部16连接的振动板15产生变形,引起中高音域的频率特性的紊乱。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1中,将由作为连接构件的第二边缘17的磁路体10侧的面、悬浮架18、音圈体12外周面、磁路体10、框架9包围的第一空间20做成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的气密状态。即,如上述那样将第一空间20以及第二空间22做成密闭空间,使第一空间20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时,第一空间20内部的气体起到弹簧的作用,第一空间20起到空气悬架的作用。其结果,音圈体12,除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以外,还利用第一空间20的弹性被支撑,减轻了向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施加的负荷。
因此,可以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杨氏模量设定为大致相等且较低的值。这样,将杨氏模量设定得较低的第一边缘16,能够跟随音圈体12的上下方向的振幅良好变形,因此与第一边缘连接的振动板15的变形被降低。其结果,能够降低中高音域的频率特性的紊乱。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1中,呈第一空间20与第二空间22通过间隙21连通的状态,而且第二空间22也与第一空间20相同,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密封状态。这样,使与第一空间20连通的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20、以及与第一空间20连通的空间起到空气悬架的作用。即,在本实施形态1中,使第二空间相对于大气呈气密状态,使由第一空间20和第二空间22组合成的空间呈密闭状态,由此,除了第一空间20以外,第二空间22也起到空气悬架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1中,做成将防尘盖13的外周端与振动板15连接的结构,但是,除此以外,将防尘盖13的外周端与音圈绕线管12a的上端部连接,由防尘盖13、音圈体12、磁路体10的一部分即板10a构成第二空间22,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而且,最好将第二边缘17做成向振动板15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形状,将第一边缘16做成相对于第二边缘17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形状。
当这样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突出方向设为互相相反的方向时,与将突出方向设为互相相同的方向时相比,振动板15的上下方向的变动不会容易向上下某一方向变动,能够具有对称性。其结果,能够减少声音重现时的失真的产生。
此外,如果将第一边缘16和第二边缘17的形状做成对称相似形状,则可提高振动板15的上下方向的变动的对称性,进一步减少声音重现时的失真的产生。而且,形成第一空间20的构件之间的粘合最好使用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
这里,第一空间20通过将框架9、第二边缘17、悬浮架18、音圈体12各构件之间利用粘合剂粘合而形成。为了充分发挥该第一空间20的作为空气悬架的作用,需要尽量抑制空气从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
因此,当使用以干燥后体积几乎不变的改性硅酮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时,能够减少粘合剂干燥后的空气孔的产生,能够降低空气从构件之间的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而且,除了第一空间20的构件之间的粘合以外,形成第二空间22的构件之间的粘合最好也使用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即,在本发明中,如果形成第二空间22的防尘盖13、振动板15、音圈体12的各构件之间的粘合也使用以改性硅酮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的话,则可降低空气从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的可能性,能够提高由第一空间20和第二空间22形成的空间的密闭性。其结果,能够提高由第一空间20和第二空间22形成的空间内部的气体弹性。
而且,在第一边缘16与第二边缘17之间的框架上部9b上,最好设有开口部9c。即,在本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中,将第一空间20做成密闭的构造。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将连通空间19密闭,则成为由振动板15和框架19包围的全部空间都被密闭的构造。其结果,利用由振动板15和框架9包围的空间的弹性,能够抑制声音重现时的振动板15向上下方向的振动。
当这样抑制了振动板15向上下方向的振动时,降低来自扬声器的低音域输出,因此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框架上部9b上设置开口部9c,不使连通空间19密闭而使其呈与外气连通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1中,为了降低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所含有的失真而做成不使用阻尼器的结构。但是,在第二边缘的内周端侧通过阻尼器与音圈体连接的结构的扬声器中,如果用不通气的材料构成阻尼器,则能够使由第二边缘的磁路体侧的面、阻尼器、音圈体外周面、磁路体、框架包围的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可以获得与本实施形态1相同的效果。
(实施形态2)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在图3中,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作为连接构件,具有不透气性密封构件来代替以往的扬声器的阻尼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该第一空间由密封构件的磁路体侧的面、音圈体外周面、磁路体、框架包围而成,该第二空间与该第一空间连通,由防尘盖、音圈体内周面、磁路体包围而成,或由振动板、防尘盖、音圈体内周面、磁路体包围而成。即,本发明的扬声器,由于利用非通气性密封构件将气体密封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因此该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弹簧的功能,利用振动板与边缘的复合体、以及第一空间内的气体和第二空间内的气体的弹性对音圈体进行支撑。
因此,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不设置成为音圈体的可动负荷的阻尼器时,也能对音圈体进行支撑。其结果,音圈体不会像以往的扬声器那样振动幅度受到阻尼器的限制,能够按照所输入的信号如实地振动,本发明的扬声器能够降低扬声器声音重现时的失真。
本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框架301呈有底圆筒状的框架下部301a与直径比该框架下部301a大的有底盘状的框架上部301b重合的形状,在框架上部301b上,设有与外气连通的多个开口部302。
磁路体303配置在框架下部301a的底部中央,由圆板状的板303a、圆板状的磁铁303b以及圆筒状的轭部303c组合粘合而形成。该磁路体303在板303a的外周侧面和轭部303c的内周侧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磁隙304。
音圈体305包括圆筒状的音圈绕线管305a和卷绕在该音圈绕线管305a的外周面上的线圈305b,线圈305b被配置成可相对磁隙304移动自如。在该音圈体305的上方,将半球形的防尘盖306与振动板307连接而配置,以覆盖音圈绕线管305a的上部开口部,防止粉尘和水分等通过音圈体305的上部开口部进入磁隙304内而导致扬声器动作不良。另外,与线圈305b连接的金线308被从音圈体305的上部向框架301的外部拉出,通过该金线308,从扬声器外部向线圈305b通以附加有声音信号的交流电流。
振动板307呈圆锥形,其内周部与音圈体305的上端部附近的外周面连接,而且振动板307的外周部通过形状向上方突出的第一边缘309连接于框架上部301b的内周面上端附近。该振动板307是在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通过上下振动而发声的部分,以高刚性和内部损失并存的纸浆和树脂为主要材料。
为了当扬声器声音重现时不向音圈体305施加可动负荷,第一边缘309呈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并且由发泡聚氨酯树脂、发泡橡胶、SBR橡胶、布等材料形成。
作为连接构件的密封构件310,具有平面形状为环形、剖面形状为大致S字形的形状。而且,密封构件310的内周部,在金线308与线圈305b之间的部分,与音圈绕线管305a连接,并且密封构件310的外周部与框架301连接。该密封构件310的材质采用伸缩性和柔软性优良且具有不透气性的材料,例如橡胶类材料、乙烯原料等。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对适当的原料实施涂胶而做成不透气性的构件。
但是,该密封构件310形成为,仅图3的虚线圈标记所示的框架301连接部和音圈绕线管305a连接部附近的部分、以及大致S字的两个突出部分为具有高伸缩性和柔软性的结构,而除此以外的位置为接近于刚体的结构。即,密封构件310的伸缩性和柔软性不设定为均匀,存在伸缩性和柔软性比其它部分高的部分。采用这样的结构,当音圈体305振动时,虚线圈标记部分产生变形,从而密封构件310能够跟随音圈体305的振动而振动。
此外,将虚线圈标记以外的部分做成接近于刚体的结构是为了高效地承受从后述密闭空间受到的气压,使密闭空间有效地发挥空气悬架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密封构件310的伸缩性和柔软性均匀且较高的话,则存在当音圈体305振动时无法抵抗从密闭空间受到的气压、密封构件310难以维持适当的形状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形态2中,虚线圈标记以外的部分做成接近于刚体的结构,当音圈体305振动时可以维持适当的形状,使密闭空间有效地发挥空气悬架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2中,虽然在图1的虚线圈标记所示的部分,如上所述将伸缩性和柔软性设定得比较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将框架301连接部和音圈绕线管305a连接部附近的部分的伸缩性和柔软性设定得较低。
接下来,对由密封构件310形成的密闭空间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将密封构件310做成不透气性,因此由密封构件310的磁路体303侧的面、音圈体305的外周面、磁路体303的一部分即轭部303c、框架下部301a所包围的第一空间311,不呈与外气连通的状态,第一空间311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而且,由于在框架301上设有开口部302,因此由第一边缘309、振动板307、音圈体305、密封构件310的上表面、以及框架上部301b包围的连通空间312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连通状态。但是,由于通过密封构件310隔断了从第一空间311向连通空间312的气体的进出,因此第一空间311内的气体不会向扬声器外部的大气泄漏。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磁隙304部分的放大图。在图4中,本实施形态2,将音圈体305的线圈305b的部分以不与板303a和轭部303c接触的状态插入磁隙304中,因此在线圈305b与板303a之间、线圈305b与轭部303c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313。可以认为,如图4的箭头所示,第一空间311内的气体通过该间隙313进出由防尘盖306、音圈体305、磁路体303的一部分即板303a、振动板307形成的第二空间314。但是,由于与第一空间311相同,没有设置用于使该第二空间314与外气连通的开口部,因此空气不会从第二空间314向扬声器外部泄漏。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2中,气体能从第一空间311进入第二空间314,但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内的气体都不会向框架301外部的大气泄漏,这些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
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扬声器的动作和效果进行说明。
当向上述构成的扬声器的线圈305b通以附加有声音信号的交流电流时,与磁路体303所形成的磁隙304发生反应,在音圈体305中产生驱动力。其驱动方向遵守弗莱明左手法则,音圈体305沿上下方向振动。由于该音圈体12的振动,与音圈体305连接的振动板307振动,通过使空气振动从而从扬声器重现声音。在以往的扬声器中,为了在该扬声器声音重现时易于跟随音圈体的振动,将波纹构造的阻尼器连接在音圈体上。
但是,当音圈体的振动增大到规定量以上时,阻尼器难于跟随音圈体的振动,而使音圈体的可动负荷急剧增加,音圈体难于按照输入信号如实地振动。即,既然是由阻尼器支撑音圈体的结构,从扬声器重现的声音就含有失真。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2中,设有密封构件310来代替阻尼器,此外,将该密封构件310做成不透气性,使由密封构件310的磁路体303侧的面、音圈体305的外周面、磁路体303的一部分即轭部303c、框架下部301a包围的第一空间311,以及由防尘盖306、音圈体305、磁路体303的一部分即板303a、振动板307包围的第二空间314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
这样,如果使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则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内部的气体发挥弹簧的作用,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发挥空气悬架的作用。即,在本发明实施形态2,即使不像以往的扬声器那样设置阻尼器,也能利用第一边缘309和振动板307的复合体以及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的弹性对音圈体305进行足够的支撑。
而且,密封构件310如上所述,由于在图1所示的虚线圈标记部分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和伸缩性,因此在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不会限制音圈体305的向上下方向的振动,密封构件310不会像以往的扬声器的阻尼器那样对音圈体305施加可动负荷。
其结果,音圈体305能够按照输入信号如实地振动,能够减少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所含有的失真。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将防尘盖306的外周端与振动板307连接,将第二空间314做成由振动板307、防尘盖306、音圈体305、磁路体303包围的空间。但是,除此以外,将防尘盖306的外周端与音圈绕线管305a的上端部连接,由防尘盖306、音圈体305、磁路体303的一部分即板303a构成第二空间314,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而且,形成第一空间311的构件之间的粘合最好使用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
这里,第一空间311通过将密封构件310、音圈体305、磁路体303、框架301各构件之间利用粘合剂粘合而形成。为了充分发挥该第一空间311的作为空气悬架的作用,需要尽量抑制空气从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
因此,当使用以干燥后体积几乎不变的改性硅酮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时,能够减少粘合剂干燥后的空气孔的产生,能够降低空气从构件之间的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而且,除了第一空间311的构件之间的粘合以外,形成第二空间314的构件之间的粘合最好也使用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即,在本发明中,如果形成第二空间314的防尘盖306、振动板307、音圈体305的各构件之间的粘合也使用以改性硅酮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的话,则可降低空气从粘合部向扬声器外部泄漏的可能性,能够提高第一空间311和第二空间314内部的气体的弹性。
产业上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扬声器中,利用气体的弹性,从而可用振动板和边缘的复合体、以及连接构件来支撑音圈体。即,在本发明的扬声器中,没有使用引起音圈体的可动负荷的阻尼器,能够按照输入信号使音圈体如实地振动,能够减少扬声器的声音重现时所含有的失真。因此,本发明能够良好地应用于各种音响设备。

Claims (7)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框架;
支撑于所述框架的磁路体;
音圈体,其设在所述磁路体所形成的磁隙内,并且移动自如地配置有线圈部分;
防尘盖,其被设置成堵住所述音圈体的音圈绕线管的开口部;
振动板,其设于所述音圈体的所述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该振动板的内周部与所述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连接;
第一边缘,其设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该第一边缘的内周端侧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连接,并且该第一边缘的外周端侧与所述框架连接;以及
连接构件,其设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磁路体侧,该连接构件的内周端侧与所述音圈体的所述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连接,并且该连接构件的外周端侧与所述框架连接,
使由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磁路体侧的面、所述音圈绕线管的外周面、所述磁路体、所述框架包围的第一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将所述第一空间作为空气悬架;
所述连接构件为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
所述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的一部分具有高伸缩性和高柔软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并且该第二空间由所述防尘盖、所述音圈体的内周面、所述磁路体包围,或由所述振动板、所述防尘盖、所述音圈体的内周面、所述磁路体包围,
使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对于扬声器外部的大气呈气密状态,
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作为空气悬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的构件由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粘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构件由含有改性硅酮的粘合剂粘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中,与所述框架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音圈绕线管连接的连接部附近,具有高伸缩性和高柔软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为大致S字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透气性的密封构件中,大致S字形的突出部分,具有高伸缩性和高柔软性。
CN201210384569.3A 2007-12-03 2008-12-03 扬声器 Pending CN1029172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2105A JP2009135858A (ja) 2007-12-03 2007-12-03 スピーカ
JP2007-312105 2007-12-03
JP2008-062164 2008-03-12
JP2008062164A JP5167874B2 (ja) 2008-03-12 2008-03-12 スピー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635A Division CN101843117A (zh) 2007-12-03 2008-12-03 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295A true CN102917295A (zh) 2013-02-06

Family

ID=4071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4569.3A Pending CN102917295A (zh) 2007-12-03 2008-12-03 扬声器
CN200880114635A Pending CN101843117A (zh) 2007-12-03 2008-12-03 扬声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635A Pending CN101843117A (zh) 2007-12-03 2008-12-03 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51642B2 (zh)
EP (1) EP2192793A4 (zh)
CN (2) CN102917295A (zh)
WO (1) WO20090722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934A (zh) * 2018-11-02 2022-03-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声音产生装置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7774B2 (ja) * 2007-04-26 2012-0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8520886B2 (en) * 2010-11-12 2013-08-27 Apple Inc. Speaker having a horizontal former
US9485586B2 (en) 2013-03-15 2016-11-01 Jeffery K Permanian Speaker driver
CN207039882U (zh) * 2016-05-18 2018-02-23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辐射器及双悬边扬声器和音箱
US10291990B2 (en) 2016-10-26 2019-05-14 Apple Inc. Unibody diaphragm and former for a speaker
US10555085B2 (en) 2017-06-16 2020-02-04 Apple Inc. High aspect ratio moving coil transducer
US11178491B2 (en) * 2018-11-18 2021-11-16 Tang Band Ind Co., Ltd. Radiation device and dual suspension edge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box,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0708637B (zh) * 2019-10-31 2021-01-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型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微型发声装置
CN217116382U (zh) * 2022-04-07 2022-08-0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2062A (en) * 1967-04-18 1969-12-02 William Hecht Damped electro-acoustic high frequency transducer
JPS4816835U (zh) * 1971-07-06 1973-02-26
JPS5977797A (ja) * 1982-08-25 1984-05-04 Hitachi Ltd 動電型スピ−カ
JPH03109000A (ja) * 1989-09-22 1991-05-09 Sharp Corp スピーカ
JP3283268B2 (ja) * 1990-12-20 2002-05-20 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の組立方法
JPH06133394A (ja) * 1992-10-20 1994-05-13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の構造
KR950024611A (ko) * 1994-01-05 1995-08-21 구쯔자와 겐따로우 자기회로를 구비한 스피커
US5513266A (en) * 1994-04-29 1996-04-30 Digisonix, Inc. Integral active and passive silencer
JPH118898A (ja) * 1997-06-16 1999-01-12 Sony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H11150791A (ja) 1997-11-19 1999-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JPH11262092A (ja) 1998-03-11 1999-09-24 Sony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US5940522A (en) * 1998-05-12 1999-08-17 Boston Acoustics, Inc. Speaker with passive voice coil cooling
JP2000253490A (ja) 1999-02-26 2000-09-14 Sony Corp 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KR20010042970A (ko) 1999-02-26 2001-05-25 이데이 노부유끼 스피커 및 스피커장치
JP2000278792A (ja) 1999-03-29 2000-10-06 Sony Corp 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US6415037B1 (en) * 2000-10-20 2002-07-02 Elecinic Corp. Speak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02102113A1 (fr) * 2001-06-11 2002-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aut parleur
JP3651470B2 (ja) * 2003-03-31 2005-05-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4144455B2 (ja) * 2003-07-17 2008-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JP3651472B2 (ja) * 2003-10-14 2005-05-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EP1727392A2 (en) * 2005-05-25 2006-11-29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apparatus
JP2007088674A (ja) 2005-09-21 2007-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JP4735405B2 (ja) * 2005-09-21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934A (zh) * 2018-11-02 2022-03-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声音产生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1922830B2 (en) 2018-11-02 2024-03-0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92793A1 (en) 2010-06-02
EP2192793A4 (en) 2014-07-23
US8351642B2 (en) 2013-01-08
WO2009072275A1 (ja) 2009-06-11
CN101843117A (zh) 2010-09-22
US20100215207A1 (en) 201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295A (zh) 扬声器
US7953240B2 (en) Loudspeaker apparatus
CN101467468B (zh) 声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78612B1 (ko) 압전형 스피커
CN2924981Y (zh) 扬声器
TWI499315B (zh) 微型揚聲器
KR100747938B1 (ko) 스피커
CN105554658A (zh) 电声转换装置
US20070291976A1 (en) Electrodynamic exciter
KR101584651B1 (ko) 슬림형 스피커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22517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205283773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943271B (zh) 扬声器
WO2015136656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KR101000756B1 (ko) 마이크로 스피커용 일체형 진동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진동판을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 스피커
US20120148085A1 (en) Diaphragm and speaker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2565459U (zh) 同轴扬声器
JP5167874B2 (ja) スピーカ
JP2009135858A (ja) スピーカ
JP4784504B2 (ja) スピーカ
CN102685654A (zh) 同轴扬声器
JPH10336790A (ja) スピーカ
CN206820987U (zh) 一种高刚性pe音盆
CN116782099A (zh) 扬声器
JPH1188986A (ja) スピー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