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3273B -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3273B
CN102863273B CN201210397352.6A CN201210397352A CN102863273B CN 102863273 B CN102863273 B CN 102863273B CN 201210397352 A CN201210397352 A CN 201210397352A CN 102863273 B CN102863273 B CN 102863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fungus
ground
tibet region
cultivation
tib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73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3273A (zh
Inventor
张彦龙
赵丹丹
雷虹
曾伟民
刘振东
王守发
孙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973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3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3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它涉及一种黑木耳培养基及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它解决了内地人工栽培黑木耳所用材料不适合在青藏高原栽培生产木耳且这些材料在青藏高原难以获得的状况,同时解决了内地的栽培技术和经验不适合西藏地区的问题。高原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由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制成。栽培方法:一、制备培养基;二、分装,灭菌、培养,存放;三、作床,并困菌培养;四、菌床培养;五、分床管理,培养。本发明用于西藏地区黑木耳的栽培。

Description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培养基及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平均海拔为4000~5000m,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4。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照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属高紫外辐射区。平均气温低、温差大,青藏高原年均气温0℃以下,极端高温为25℃~26℃,极端低温为-45℃~-36℃,海拔4500m以上区域夏季最高气温低于0℃。青藏高原地区一天中的最大温差达22℃,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仅为45%~60%,风速大。
黑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药用功效。
由于青藏高原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前黑木耳在青藏高原进行人工栽培鲜有成功。用内地现有袋料地栽黑木耳技术中原料配方在西藏地区所生产栽培的黑木耳,普遍存在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而且内地培养基配方所需的硬杂木屑(柞木、水曲柳等)为西藏(特别是林芝地区)的稀有保护树种,禁止砍伐。内地袋料地栽黑木耳技术原料配方中的石灰在西藏地区鲜有销售,即使有销售,价格也相当昂贵;同时原料配方中的替代原料玉米秸秆、稻草等在高原地区也鲜有种植。如果是从内地直接供应黑木耳到西藏地区,不但运输成本高,还会因运输导致晾干的黑木耳破碎。
在青藏高原人工栽培黑木耳除了培养基的困扰之外,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是一大难题,内地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在高原地区均“水土不服”,黑木耳生长缓慢,甚至无法生长,因此产量也无法与内地相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内地人工栽培黑木耳所用袋料材料不适合青藏高原地区栽培生产木耳而且这些材料在青藏高原难以获得,同时内地的栽培技术和经验不适合西藏地区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由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制成;固体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制成。
本发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混合、搅拌,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将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种黑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塑料布和草帘,进行困菌培养,有效积温为600~700℃,塑料布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既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菌床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5℃~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本发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选用的原材料均在西藏高原地区容易获得、价格低廉;是一种适合于西藏地区并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研制的黑木耳栽培基。
本发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可实现黑木耳在西藏地区的稳产和高产,能够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同时降低木耳的售价,丰富当地菜肴品种,改善当地民众的饮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本发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和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黑木耳,而且在西藏地区所栽培出的黑木耳的营养价值略高于内地,或者与内地基本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由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制成;固体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制成。
按质量百分比将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混合、搅拌,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分装、灭菌后即可用于黑木耳栽培。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生产成本仅为0.7~0.9元/公斤(干料)。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为7~8。其它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高原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混合、搅拌,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将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种黑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塑料布和草帘,进行困菌培养,有效积温为600~700℃,塑料布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既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菌床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5℃~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步骤四中当菌床内的温度超过26℃时,将两侧的草帘和塑料掀开通风降温。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步骤三中当塑料布内的温度超过24℃时,将草帘和塑料布的两侧掀开通风降温。
本实施方式在通风、温度、湿度以及栽培阶段的划分等方面均不同于内地的黑木耳栽培方法,是一种专为西藏地区研发的黑木耳栽培方法。
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撤去塑料布和草帘是因为当耳芽长大后,床内原有的湿度已满足不了黑木耳生长需要,必须进行补水,加之西藏地区晴天居多,中午温度较高,继续覆盖塑料布,木耳生长会加快,耳片会变薄,品质会下降,也容易滋生杂菌。撤掉草帘进行全光管理,是使耳片受到足够的光照,这样耳片厚且黑,西藏地区强烈的紫外线也可以减少杂菌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用16cm×34cm的聚乙烯袋对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中包含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固体原料0.57~0.63k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调节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为7~8。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五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积水地作床高度为20cm,旱地或沙地作床高度为5cm,床宽为160cm,作业道宽为40cm,床长≤50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至五之一相同。
西藏地区沙滩地主要为体积较大的河石,排水性好。根据西藏地区的土质特点和自然条件,旱地或沙地作床高度降为5cm;如此设计考虑到了西藏地区的条件和运作成本,即更适合黑木耳的高原生长,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六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用140~160个孔的划口机进行划口。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七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五中采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控制地表相对湿度。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八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五中培养30~40天后耳片展开,用刀片沿根部削切,不留耳根,收获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九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高原常压灭菌:加热的同时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排气阀在3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2℃,并维持灭菌锅内92℃9h,之后闷锅2~3h,即完成高原常压灭菌。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0%的青冈木屑、30%的白桦木屑、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的青稞麸皮和2%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5%的固体原料和65%的水混合、搅拌,并调节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为7~8,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用16cm×34cm的聚乙烯袋对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中包含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固体原料0.63kg;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入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草帘和塑料布,困菌培养,草帘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既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菌床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10℃~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步骤三中沙地作床高度为5cm,床宽为160cm,作业道宽为40cm,床长≤50m;步骤三中用150个孔的划口机进行划口;步骤五中采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控制地表相对湿度。步骤二中高原常压灭菌:加热的同时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排气阀在3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2℃,并维持灭菌锅内92℃9h,之后闷锅2~3h,即完成高原常压灭菌。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步骤四中当菌床内的温度超过26℃时,将草帘和塑料布的两侧掀开通风降温。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培养35天后耳片展开,用刀片沿根部削切,不留耳根,收获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
本实施方式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实施。另外一组在内地东宁县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进行黑木耳生产。
表1 产量对比表
表2 商品性能对比表
  产地  菌种   色泽   朵形   耳片厚度
  东宁  元宝2号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碗状   较厚
  林芝  元宝2号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碗状   厚
  东宁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薄
  林芝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较厚
  东宁  黑29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片状   较厚
  林芝  黑2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片状   厚
表3 杂菌污染情况对比分析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61
表4 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对比分析
根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产量、商品品质性能都高于内地常规栽培方法;而且在栽培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更强的防杂菌污染性。
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营养成分基本与内地栽培出的相同,矿质元素含量更高。而且,本发明所采用的培养基的成本仅为0.7~0.9元/公斤(干料)。
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黑木耳西藏高原对比栽培试验:
内地组:地栽黑木耳培养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地栽培养基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三级菌种培养基配方(1)。
本实施方式组:采用本实施方式进行黑木耳的栽培。
表5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产量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63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71
表6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生产黑木耳商品性能对比表
  培养基  菌种   色泽   朵形   耳片厚度
  内地材料  元宝2号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片状   较薄
  林芝材料  元宝2号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碗状   厚
  内地材料  9809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薄
  林芝材料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较厚
  内地材料  黑29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片状   较厚
  林芝材料  黑2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片状   厚
说明本实施方式适合高西藏地区黑木耳的栽培。
本实施方式的口感与内地的相同,无区别。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7%的青冈木屑、28%的白桦木屑、15%的青稞秸秆粉碎物、9%的青稞麸皮和1%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5%的固体原料和65%的水混合、搅拌,并调节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为7~8,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用16cm×34cm的聚乙烯袋对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中包含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固体原料0.63kg;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入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塑料布和草帘,进行困菌培养,有效积温为600~700℃,塑料布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既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塑料布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5℃~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步骤三中旱地作床高度为5cm,床宽为160cm,作业道宽为40cm,床长≤50m;步骤三中用150个孔的划口机进行划口;步骤五中采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控制地表相对湿度。步骤二中高原常压灭菌:加热的同时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排气阀在3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2℃,并维持灭菌锅内92℃9h,之后闷锅2~3h,即完成高原常压灭菌。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步骤四中当草帘内的温度超过26℃时,将草帘和塑料的两侧掀开通风降温。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培养32天后耳片展开,用刀片沿根部削切,不留耳根,收获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
本实施方式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实施。另外一组在内地东宁县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进行黑木耳生产。
表7 产量对比表
表8 商品性能对比表
  产地  菌种   色泽   朵形   耳片厚度
  东宁  元宝2号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碗状   较厚
  林芝  元宝2号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碗状   厚
  东宁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薄
  林芝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较厚
  东宁  黑29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片状   较厚
  林芝  黑2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片状   厚
表9 杂菌污染情况对比分析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82
表10 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对比分析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91
根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产量、商品品质性能都高于内地常规栽培方法;而且在栽培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更强的防杂菌污染性。同时也看出内地培养基在西藏地区并不适合。
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营养成分基本与内地栽培出的相同,矿质元素含量更高。而且,本发明所采用的培养基的成本仅为0.7~0.9元/公斤(干料)。
西藏林芝地区进行黑木耳西藏高原对比栽培试验:
内地组:地栽黑木耳培养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地栽培养基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三级菌种培养基配方(1)。
本实施方式组:采用本实施方式进行黑木耳的栽培。
表11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产量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92
表12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生产黑木耳商品性能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093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01
说明本实施方式适合西藏地区黑木耳的栽培。
本实施方式的口感与内地的相同,无区别。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7%的青冈木屑、28%的白桦木屑、15%的青稞秸秆粉碎物、9%的青稞麸皮和1%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5%的固体原料和65%的水混合、搅拌,并调节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为7~8,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用16cm×34cm的聚乙烯袋对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中包含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固体原料0.63kg;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入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塑料布和草帘,进行困菌培养,有效积温为600~700℃,塑料布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既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菌床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5℃~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步骤三中积水地作床高度为20cm,床宽为160cm,作业道宽为40cm,床长≤50m;步骤三中用150个孔的划口机进行划口;步骤五中采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控制地表相对湿度。步骤二中高原常压灭菌:加热的同时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排气阀在3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2℃,并维持灭菌锅内92℃9h,之后闷锅2~3h,即完成高原常压灭菌。
本实施方式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步骤四中当菌床内的温度超过26℃时,将草帘和塑料布的两侧掀开通风降温。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培养37天后耳片展开,用刀片沿根部削切,不留耳根,收获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
本实施方式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实施。另外一组在东宁县采“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进行黑木耳生产。
表13 产量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11
表14 商品性能对比表
  产地  菌种   色泽   朵形   耳片厚度
  东宁  元宝2号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碗状   较厚
  林芝  元宝2号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碗状   厚
  东宁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薄
  林芝  980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菊花状   较厚
  东宁  黑29   腹面褐色背面黄褐色   片状   较厚
  林芝  黑29   腹面黑色背面黄褐色   小片状   厚
表15 杂菌污染情况对比分析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12
表16 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对比分析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13
根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产量、商品品质性能都高于内地常规栽培方法;而且在栽培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更强的防杂菌污染性。同时也看出内地培养基在西藏高原地区并不适合。
本实施方式方法获得的黑木耳营养成分基本与内地栽培出的相同,矿质元素含量更高。而且,本发明所采用的培养基的成本仅为0.7~0.9元/公斤(干料)。
西藏林芝地区进行黑木耳西藏高原对比栽培试验:
内地组:地栽黑木耳培养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地栽培养基采用“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27(5):59~60)三级菌种培养基配方(1)。
本实施方式组:采用本实施方式进行黑木耳的栽培。
表17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产量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21
表18 西藏地区对比试验高原生产黑木耳商品性能对比表
Figure BSA00000791028900122
说明本实施方式适合西藏地区黑木耳的栽培。
由于本实施方式获得的黑木耳生长周期长,干物质等积累量大,且耳片更为厚实(鲜木耳耳片厚度1.5~2.5mm)因此口感好于内地产黑木耳。

Claims (10)

1.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由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制成;固体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为7~8。
3.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将40%~50%的青冈木屑、20%~30%的白桦木屑、10%~20%的青稞秸秆粉碎物、8%~10%的青稞麸皮和1%~2%的石膏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原料,然后再按重量百分比将32%~38%的固体原料和62%~68%的水混合、搅拌,制得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
二、将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然后高原常压灭菌,再无菌操作接入木耳菌种,之后置于25℃~28℃的培养室中培养,菌丝长到菌袋底部再转入10℃~20℃的环境中存放;
三、将摆菌的地块整平、耙细,然后作床,并将步骤二中10℃~20℃存放的菌袋用划口机进行划口,然后按两排四层、接菌口朝外的方式码垛摆放,上面依次覆盖塑料布和草帘,进行困菌培养,有效积温为600~700℃,塑料布内温度不超过24℃;
四、划口处菌丝变白,即将菌袋按接菌口朝下的方式摆放在菌床上,菌袋之间间隔为2cm,然后依次覆上塑料布和草帘,菌床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温度不超过26℃;
五、黑木耳耳芽长到1cm进行分床管理,菌袋摆放间隔为7cm,并撤去塑料布和草帘,夜间控制温度为5℃~15℃,上午8点~10点和下午16点~19点控制温度稳定在15℃~22℃,并控制地表相对湿度为85%~95%,培养30~40天,即完成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用16cm×34cm的聚乙烯袋对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中包含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固体原料0.57~0.63kg。
5.权利要求4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调节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的pH值为7~8。
6.权利要求5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积水地作床高度为20cm,旱地或沙地作床高度为5cm,床宽为160cm,作业道宽为40cm,床长≤50m。
7.权利要求6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用140~160个孔的划口机进行划口。
8.权利要求7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采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控制地表相对湿度。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培养30~40天后耳片展开,用刀片沿根部削切,不留耳根,收获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高原常压灭菌:加热的同时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排气阀在3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2℃,并维持灭菌锅内92℃9h,之后闷锅2~3h,即完成高原常压灭菌。
CN201210397352.6A 2012-10-18 2012-10-18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Active CN102863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7352.6A CN102863273B (zh) 2012-10-18 2012-10-18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7352.6A CN102863273B (zh) 2012-10-18 2012-10-18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273A CN102863273A (zh) 2013-01-09
CN102863273B true CN102863273B (zh) 2014-01-01

Family

ID=4744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7352.6A Active CN102863273B (zh) 2012-10-18 2012-10-18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3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5710B (zh) * 2013-07-04 2016-09-28 黑龙江大学 一株西藏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4145709B (zh) * 2013-07-04 2016-09-07 黑龙江大学 一株高原黑木耳菌株
CN103416226A (zh) * 2013-08-15 2013-12-04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 利用秸秆加工颗粒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的工艺
CN105254407B (zh) * 2015-10-01 2019-02-12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及黑木耳培养方法
CN107021830A (zh) * 2017-05-10 2017-08-0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适宜毛木耳种植的培养料
CN107853072A (zh) * 2017-11-15 2018-03-30 陇川县鑫垚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高原地区高品质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CN114317284B (zh) * 2021-12-28 2023-09-05 黑龙江华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木耳秋栽菌种、驯化方法及栽培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450A (zh) * 2008-04-29 2009-11-04 吴继高 一种黑木耳配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1830747A (zh) * 2010-03-03 2010-09-1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西藏亚东野生黑木耳人工栽培的培养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293A (zh) * 2006-06-26 2008-01-02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络网关支持节点装置及计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450A (zh) * 2008-04-29 2009-11-04 吴继高 一种黑木耳配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1830747A (zh) * 2010-03-03 2010-09-1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西藏亚东野生黑木耳人工栽培的培养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儒钦等.袋栽黑木耳出耳管理技术.《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第7期),第36-37页.
袋栽黑木耳出耳管理技术;杨儒钦等;《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1231(第7期);第36-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273A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3273B (zh)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1574040B (zh) 一种仿野生灵芝覆土栽培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5993590A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4920067A (zh) 一种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04381024A (zh) 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5123260A (zh) 一种提高夏季香菇产量的方法
CN103262753A (zh) 一种毛木耳覆土栽培技术
CN101647370A (zh) 一种基于阿魏菇生物学特性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CN102173886A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发酵菌剂与应用
CN105532264A (zh) 一种反季节高效栽培秀珍菇方法
CN101455161A (zh)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1584287A (zh) 以金银花为培养基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CN106358755A (zh) 一种香菇羊肚菌葛根的套种栽培方法
CN102924171A (zh) 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CN104488558A (zh) 一种提高香菇发菌率的方法
CN109769592B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509369A (zh) 一种香菇的生产工艺
CN105961025B (zh) 一种毛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7488593A (zh) 原生态赤灵芝栽培工艺
CN102379210A (zh)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Ragupathi et al.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 and adopting new methods growing oyster and milky mushrooms in same conditions
CN105613038B (zh) 朱红栓菌栽培方法
CN1244679C (zh) 草原白蘑驯化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