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8975A - 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Google Patents
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58975A CN102858975A CN2011800102476A CN201180010247A CN102858975A CN 102858975 A CN102858975 A CN 102858975A CN 2011800102476 A CN2011800102476 A CN 2011800102476A CN 201180010247 A CN201180010247 A CN 201180010247A CN 102858975 A CN102858975 A CN 1028589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q
- recorded
- antibody
- aminoacid sequence
- variable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bacter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bacteria
- C07K16/12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bacteria from Gram-negative bacteria
- C07K16/1214—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bacteria from Gram-negative bacteria from Pseudomonadaceae (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4—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haptens, metals, DNA, RNA, amino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07K2317/732—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07K2317/734—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19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bacteria
- G01N2333/21—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bacteria from Pseudomonadaceae (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n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优异抗菌活性的新型抗体。通过使用从具有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得到的成浆细胞作为初始材料,成功得到与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LPS结合且在体内和体外具有优异抗菌活性的抗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特异性结合铜绿假单胞菌株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以及含有任何该抗体的药物组合物、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剂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广泛且主要分布于自然环境如土壤和水中的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通常不引起健康受试者致病的非病原细菌(avirulent bacterium),所述健康受试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中度的抗体效价以及足够的免疫功能。然而,一旦体弱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严重症状,其可导致所述患者死亡。为此,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引人瞩目,因此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经是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预防或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经主要使用抗生素或合成抗菌剂。然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对这些药物的抗药性,因此这种药物在许多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治疗作用。特别地,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感染很难且有限制。为此,作为替代方法,已经开始进行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治疗。
同时,已经检验了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体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例如,已经开发了各自与特定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专利文献1-5,以及非专利文献1和2)。
然而,到目前为止开发的铜绿假单胞菌抗体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或治疗中尚无法提供足够的作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6-178688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6-178689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7-327677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号WO2004/101622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号WO2006/084758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152,6,1985,1290-1299.
非专利文献2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133,1987,3581-359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优异抗菌活性的新型抗体。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优异抗菌活性且用作多克隆抗体制剂组分的新型抗体。作为这种新型抗体的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与铜绿假单胞菌株A血清型脂多糖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首先,从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液样本。借助如下手段确定具有高比例的对脂多糖(下文中有时简单称为“LPS”)特异的成浆细胞的供体样本:(1)测定血液循环中成浆细胞和浆细胞的量的FACS分析;(2)测定血液循环中细胞量的ELISPOT分析,所述细胞制造对具体LPS抗原特异的抗体;和(3)测定存在或不存在对具体LPS抗原特异的免疫血球蛋白的ELISA分析。下一步,由这样确定的供体样本制备识别LPS的抗体。
具体地,通过对CD19、CD38、λ-轻链和死细胞染色选择存活成浆细胞。在选出的成浆细胞上,通过包括多重重叠延伸RT-PCR和后续巢式PCR的两步PCR从相同B细胞获得编码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成对DNA序列(图1)。下一步,将扩增的DNA插入筛选载体,并随后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从所述大肠杆菌纯化扩增载体的集合。将得到的抗体库在动物培养细胞中表达。通过ELISA筛选编码结合至纯化的LPS分子的抗体的克隆,并选出LPS特异的克隆。随后,测定所选出克隆的碱基序列。随后,对由这样得到的克隆所编码的抗体检测其各种活性、其血清型特异性和抗原表位。
作为结果,发现所确定的抗体与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LPS结合,并在体外和体内具有优异抗菌活性。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与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LPS结合的抗体,其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本发明也涉及该抗体的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
[1]识别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的B带LPS的抗体,其与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表面充分结合,但不与B、E、G、I和M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表面的任一种充分结合。
[2]根据第1条所述的抗体,其具有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调理素活性。
[3]根据第2条所述的抗体,其中对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调理素活性的EC50为1μg/ml或更少。
[4]根据第1至3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其具有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凝集活性。
[5]根据第4条所述的抗体,其中对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单位量(μg)IgG的凝集效价为50或更大。
[6]根据第1至5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其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全身性感染具有抗菌作用。
[7]根据第6条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全身性感染是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受试者的全身性感染。
[8]根据第7条所述的抗体,其中对全身性感染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小鼠模型的抗菌作用的ED50不大于青霉酮(Venilon)的1/50。
[9]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的抗体:
(a)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b)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c)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10]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的抗体:
(a)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b)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15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1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c)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2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2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11]含有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2]含有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3]含有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4]含有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5]在下列(a)至(c)任一项所述的抗体中,与血清型A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脂多糖中的表位结合的抗体:
(a)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
(b)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
(c)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
[16]编码根据第1至15条任一条所述的抗体或肽的DNA。
[17]产生根据第1至10条和第15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8]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
根据第1至10条和第15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和任选地
至少一种可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
[19]根据第18条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20]根据第18条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21]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剂,该诊断剂包括:根据第1、9、10和15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
[22]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根据第1、9、10和15条的任一条所述的抗体。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与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LPS结合并表现出优异抗菌活性的抗体。本发明的抗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全身性感染表现出优异的调理素作用和优异的抗菌作用。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抗体源自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可以期待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优异作用。本发明的抗体可制备为人类抗体,并因此是高度安全的。使用本发明的抗体使其可有效治疗或预防由铜绿假单胞菌,包括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感染,如HAP/VAP、菌血症、败血症和烧伤创面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进行两步PCR得到编码本发明抗体的DNA的图。
图2是示出了用于使编码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序列配对的OO-VP-002载体的图,所述序列源于相同B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与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LPS结合的新型抗体。本发明的“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的所有类别和所有子类。所述“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也包括抗体功能片段的形式。“多克隆抗体”指的是包括针对不同表位的不同种类抗体的抗体制剂。同时,“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基本上同质的抗体群体得到的抗体(包括抗体片段)。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上的单一决定子。本发明的多克隆抗体也包括能识别抗原上多个表位的多种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本发明的抗体是已分离的抗体,即从自然环境中的组分分离和/或回收的抗体。
本发明的抗体结合的“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组分,是由脂质和多糖形成的物质(糖脂)。其糖链由被称为核心多糖(或核心寡糖)的部分和被称为O抗原(O侧链多糖)的部分形成。“A带LPS”是其形成O抗原的多糖具有下述结构的LPS。具体地,在结构中,各自由“3)-α-D-Rha-(1→2)-α-D-Rha-(1→3)-α-D-Rha-(1”组成的单元重复出现。在这些单元中,D-鼠李糖由α-1,2和α-1,3键连接。其结构式在下面给出;然而,由α-1,2键连接的D-鼠李糖和由α-1,3键连接的D-鼠李糖的支链模式不限于下图所示。
[化学式1]
同时,“B带LPS”是血清型特异性LPS,其具有下述结构:各自由形成O抗体的多糖中2至5个糖的键组成的单元重复出现。如将在下面示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B带LPS中的重复单元的结构互不相同,取决于它们的血清型(参考Microbiol.Mol.Biol.Rev.63523-553(1999))。
[化学式2]
血清型O2
血清型O5
血清型O16
血清型O18
血清型O20
血清型O6
血清型O10
血清型O11
→3)-α-L-FucNAc-(1→3)-β-D-FucNAc-(l→2)-β-D-Glc-(1→
血清型O15
→4)-α-D-GalpNAc-(l→2)-β-D-Ribf-(l→
血清型O17
→4)-β-D-ManNAc-(l→4)-α-L-Rha-(l→
本发明中“血清型”是指铜绿假单胞菌任何已知的血清型。表1给出根据日本铜绿假单胞菌协会发起的血清型委员会的分类,与根据IATS(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nternational Antigenic Typing System)的类型的对应,两者目前均用于不同血清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血清型可通过使用市售的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类的免疫血清测定。
[表1]
JPAS:日本铜绿假单胞菌协会
IATS:国际抗原分型系统
参考文件:Microbiology 17273-304(1990)
在本发明鉴定的抗体中,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B带LPS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因此,本发明抗体的另一实施方案是特异性结合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脂多糖的B带LPS的抗体(下文中,称为“抗-A血清型LPS抗体”)。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优选地是识别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的B带LPS,并且与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表面充分结合,但与B、E、G、I和M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表面中的任一种不充分结合的抗体。对于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短语“充分结合”意味着,例如,当通过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全细胞ELISA方法检测时,吸收率——其表示结合能力——为0.25或更大。同时,短语“不充分结合”意味着,例如,当通过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全细胞ELISA方法检测时,吸收率——其表示结合能力——小于0.25。
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77和33350的那些。B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78、33349、BAA-47、33352、33363和43732的那些。C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施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33353、27317和33355的那些。D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80和33356的那些。E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9260和33358的那些。F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82和33351的那些。G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84和33354的那些。H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316和33357的那些。I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27586和33348的那些。J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一个实例是ATCC登录号为33362的一个。K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33360和33361的那些。L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一个实例是ATCC登录号为33359的一个。M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一个实例是ATCC登录号为21636的一个。N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一个实例是ATCC登录号为33364的一个。其他血清型(O18型和O19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实例包括ATCC登录号为43390和43731的那些。
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优选地是,在上文作为实例所示由ATCC登录号确定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中,仅与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充分结合,但与任何一种其他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充分结合的抗体。更优选地,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是,在上文作为实例所示由ATCC登录号确定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中,与所有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充分结合,但与任何一种其他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充分结合的抗体。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具有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调理素活性。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可具有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调理素活性,作为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结合活性的反映。特别地,本发明的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均表现出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高调理素活性。特别显著地,当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使用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并采用使用包涵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人多形核白细胞的荧光强度作为指标的检测方法评估本发明的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的调理素活性时,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的EC50分别为0.29、0.56和0.23μg/ml。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优选具有这种优异的调理素活性,并且例如是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的调理素活性的EC50为1μg/ml或更小(例如,0.7μg/ml或更小,0.5μg/ml或更小或0.3μg/ml或更小)的抗体。
同时,当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使用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并采用使用包涵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人多形核白细胞的荧光强度作为指标的检测方法评估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的调理素活性时,在30μg/ml下抗-A血清型LPS抗体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优选不小于1000μg/ml的青霉酮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的1倍(例如,不小于2倍,不小于3倍,不小于5倍,或不小于7倍)。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具有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凝集活性。当使用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27577)时,本发明的抗体“1774”表现出133的优异的单位量(μg)IgG的凝集效价。由于具有如此优异的凝集活性,用作药物的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甚至在低剂量下即可产生有效调理素活性,并因此可预期预防感染的作用。当使用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27577)时,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优选具有50或更大(例如,70或更大,100或更大,或130或更大)的单位量(μg)IgG的凝集效价。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对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性感染具有抗菌作用。本发明的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中的每一个都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全身性感染表现出抗菌作用。令人惊讶地,当使用全身性感染由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小鼠模型并通过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作为对照进行比较时,这些抗体中的每一个的抗菌作用的ED50值为青霉酮的ED50值的1/50或更小。因此,当使用全身性感染小鼠模型时,本发明的广谱抗LPS抗体的ED50值优选为青霉酮的ED50值的1/50或更小(例如,1/70或更小或1/100或更小)。
当用作药物时,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可单独具有上述活性的任一种,但优选同时具有多种活性。
本发明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含有包括本发明确定的抗体(1774、1660或1923)的轻链CDR1至3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其重链CDR1至3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其具体实例包括抗体(i)至(iii):
(i)含有包括轻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重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例如,其中轻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且重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 IDNO:8的氨基酸序列的抗体;
(ii)含有包括轻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重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例如,其中轻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且重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抗体;以及
(iii)含有包括轻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重链CDR1至3(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例如,其中轻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且重链可变区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抗体。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抗体的轻链、重链和其可变区的任一种的肽,该肽含有本发明的抗体(1774、1660或1923)中确定的CDR。
含有抗体的轻链、重链和其可变区的任一种的肽——该肽含有抗体1774的CDR——的实例包括以下肽(i)和(ii):
(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肽;以及
(i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含有抗体的轻链、重链和其可变区的任一种的肽——该肽含有抗体1660的CDR——的实例包括以下肽(i)和(ii):
(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肽;以及
(i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含有抗体的轻链、重链和其可变区的任一种的肽——该肽含有抗体1923的CDR——的实例,包括以下肽(i)和(ii):
(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的肽;以及
(ii)含有本发明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含有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含有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肽。
功能性抗体可通过用接头将这些肽连接而制备。
一旦得到特异性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1660或1923),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确定所述抗体识别的表位,并制备与所述表位结合的多种抗体。本发明还提供识别与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的任一种所识别的表位相同的表位的抗体。可以想象这种抗体具有抗体“1774”、抗体“1660”和抗体“1923”的任一种的上述性质(对铜绿假单胞菌结合活性的血清型特异性、调理素活性、凝集活性以及对全身性感染的抗菌活性)。
可以例如通过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全细胞ELISA方法,评估抗体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结合。因此,可以测定所述抗体对其表现结合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株血清型的范围。可以,例如,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使用包涵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人多形核白细胞的荧光强度作为指标的检测方法评估调理素活性。同时,可以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检测抗体对系列稀释的细菌细胞的凝集能力,评估例如作为单位量IgG的凝集效价形式的凝集活性。同时,可以如本发明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例如由被给予抗体的模型小鼠的存活率,评估对全身性感染的抗菌活性。
本发明的抗体通常是人类抗体。然而,通过使用本发明确定的表位上的信息或使用本发明确定的人类抗体的CDR区或可变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制备各种抗体,例如,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鼠抗体以及人抗体,也可制备这些抗体的功能片段。为了作为药物给予人,从减小副作用的角度出发,本发明的抗体最优选人抗体。
在本发明中,“人抗体”指的是所有区均源自人的抗体。为制备人抗体,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作为其他方法,例如,可使用其中使用能够通过免疫产生人抗体集合的转基因动物(例如老鼠)的方法。这种人抗体制备方法是已知的(例如,Nature,362:255-258(1992),Intern.Rev.Immunol,13:65-93(1995);J.Mol.Biol,222:581-597(1991);Nature Genetics,15:146-156(1997);Proc.Natl.Acad.Sci.USA,97:722-727(2000);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10-146194;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10-155492;日本专利2938569;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成11-206387;以及国际申请日本阶段公开平成8-509612;以及国际申请日本阶段公开平11-505107)。
在本发明中,“嵌合抗体”指的是通过将一个物种的抗体的可变区与另一物种的抗体的恒定区连接得到的抗体。例如,这种嵌合抗体可如下所述得到。用抗原免疫小鼠。将编码与所述抗原结合的抗体可变部(可变区)的部分从编码所述小鼠的单克隆抗体的基因中切下。将该部分与编码人骨髓源性抗体恒定部(恒定区)的基因连接。将这些连接的基因结合纳入表达载体。随后将所述表达载体导入产生嵌合抗体的宿主(参考,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平8-280387;美国专利号4816397;美国专利号4816567;和美国专利号5807715)。同时,在本发明中,“人源化抗体”指的是通过将非人源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CDR)的基因组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基因上(CDR移植)而得到的抗体。这种嵌合抗体的制备方法是已知的(参见,例如,EP239400、EP125023、WO90/07861、和WO96/02576)。在本发明中,抗体的“功能片段”意味着抗体的一部分(部分片段),其保留了特异性识别产生该部分的抗体的抗原的能力。功能片段的具体实施例包括Fab、Fab’、F(ab’)2、可变区片段(Fv)、二硫键连接的Fv、单链Fv(scFv)、sc(Fv)2、双抗体(diabody)、多特异性抗体及其聚合体。
本文中,“Fab”是指由一条轻链的一部分与一条重链的一部分形成的、免疫球蛋白的单价抗原结合片段。Fab可通过抗体的木瓜蛋白酶消化或重组方法得到。“Fab'”与Fab的不同之处在于,在Fab′中,包括一或多个抗体铰链区的半胱氨酸的少量残基被加至重链CH1区的羧基末端。“F(ab’)2”是指由全部两条轻链的部分与全部两条重链的部分构成的、免疫球蛋白的二价抗原结合片段。
“可变区片段(Fv)”是具有完整抗原识别和结合位点的最小抗体片段。Fv是二聚体,其中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通过非共价键牢固连接。“单链Fv(scFv)”包括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在所述“单链Fv(scFv)”中,这些区域存在于单条多肽链中。“sc(Fv)2”是通过用接头或类似物连接的两个重链可变区和两个轻链可变区得到的单链。“双抗体”是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的小抗体片段。该片段包括单条多肽链中与轻链可变区结合的重链可变区,且所述每个区域与另一条链中的互补区域成对。“多特异性抗体”是对至少两种不同抗原具有结合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例如,这种多特异性抗体可通过两对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的共表达制备,其中所述两条重链具有互不相同的特异性。
本发明的抗体包括氨基酸序列被修饰而不损害所需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结合活性及其广泛性或其特异性、调理素活性、凝集活性、对全身性感染或肺部感染的抗菌活性和/或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抗体。本发明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变体可通过将突变引入编码本发明抗体链的DNA或通过肽合成制备。所述修饰包括,例如,本发明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中一个或多个残基的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所述抗体的氨基酸序列的修饰区可以是所述抗体的重链或轻链的恒定区或其可变区(构架区或CDR),条件是得到的抗体具有与那些未修饰的抗体等同的活性。可以想象对非CDR中的氨基酸的修饰对抗原结合亲和力具有相对小的影响。截至目前,存在筛检对抗原的亲和力通过CDR中氨基酸的修饰得以提高的抗体的方法(PNAS,102:8466-8471(2005);ProteinEngineering,Design&Selection,21:485-493(2008);国际公开号WO2002/051870;J.Biol.Chem.,280:24880-24887(2005);和ProteinEngineering,Design&Selection,21:345-351(2008))。
修饰的氨基酸的数量优选10个氨基酸或更少,更优选5个氨基酸或更少,且最优选3个氨基酸或更少(例如,2个氨基酸或更少,或1个氨基酸或更少)。氨基酸的修饰优选保守性置换。在本发明中,术语“保守性置换”意味着用具有化学上相似的侧链的不同氨基酸残基置换。具有化学上相似的氨基酸侧链的氨基酸类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已知的。例如,氨基酸可分为酸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以及中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可次分类为含有烃基的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有羟基的氨基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含有酰胺基的氨基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有亚氨基的氨基酸(脯氨酸),以及含有芳基的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对本发明抗体的修饰可以是对抗体的翻译后过程的修饰,例如糖基化位点数量或糖基化位置的变化。这可以改善,例如,抗体的ADCC活性。抗体糖基化通常为N联或O联糖基化。抗体糖基化极大依赖于用于表达所述抗体的宿主细胞。糖基化模式的改变可通过已知方法例如引入或缺失某种涉及碳水化合物产生的酶来进行(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113663,美国专利号5047335,美国专利号5510261,美国专利号5278299,国际公开号WO99/54342)。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抗体稳定性的目的或其他目的,可以将进行脱酰胺的氨基酸或与进行脱酰胺的氨基酸相邻的氨基酸置换为不同的氨基酸从而防止脱酰胺。此外,可将谷氨酸置换为不同的氨基酸从而提高抗体的稳定性。本发明也提供稳定的抗体。
本发明抗体的多克隆抗体可如下得到。具体地,用抗原(LPS,具有LPS部分结构的分子,表面上暴露有LPS和具有LPS部分结构的分子的任一种的铜绿假单胞菌,等等)使免疫动物免疫。多克隆抗体可通过常规方法(例如,盐析、离心、透析、柱层析等)纯化从动物得到的抗血清获得。同时,除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单克隆抗体还可通过标准杂交方法或标准重组DNA方法得到。
杂交方法的典型实例是Kohler&Milstein法(Kohler&Milstein,Nature,256:495(1975))。用于该方法的细胞融合过程中的抗体生成细胞是被抗原(LPS,具有LPS部分结构的分子,表面上暴露有LPS和具有LPS部分结构的分子的任一种的铜绿假单胞菌,等等)免疫的动物(例如,小鼠、大鼠、仓鼠、兔、猴或山羊)的脾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白细胞等。可以使用通过在培养基中引发抗体对上文记载类型的任何细胞以及提前从非免疫动物分离的淋巴细胞起作用得到的抗体生成细胞。各种已知细胞株可以用作骨髓瘤细胞。抗体生成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可以源自不同动物种,条件是所述抗体生成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可以融合。然而,抗体生成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优选源自相同动物种。杂交瘤细胞可通过,例如,从抗原免疫的小鼠得到的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之间的细胞融合产生。随后,通过筛检杂交瘤细胞,可以得到产生LPS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LP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培养所述杂交瘤细胞或从注入所述杂交瘤细胞的哺乳动物腹水中得到。
所述重组DNA方法是一种如下以重组抗体的形式产生上述本发明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瘤细胞、B细胞等克隆编码本发明抗体或肽的DNA。将所克隆的DNA纳入合适的载体,并将该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例如,哺乳动物细胞株、大肠杆菌、酵母细胞、昆虫细胞、植物细胞等)(例如,P.J.Delves,Antibody Production:Essential Techniques,1997WILEY,P.Shepherd and C.Dean Monoclonal Antibodies,2000OXFORD UNIVERSITY PRESS,Vandamme A.M.等,Eur.J.Biochem.192:767-775(1990))。为表达编码本发明抗体的DNA,可以分别将编码重链和轻链的DNA纳入表达载体,并用其转化宿主细胞。或者,可将编码重链和轻链的DNA纳入单个表达载体,并用其转化宿主细胞(参考WO94/11523)。本发明的抗体可通过培养上述宿主细胞,并从所述宿主细胞或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而以基本上纯且同质的形式得到。为进行抗体的分离和纯化,可以使用任何用于多肽标准纯化的方法。当通过转基因动物生产技术产生纳入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牛、山羊、绵羊、猪等),大量源自所述抗体基因的单克隆抗体也可从转基因动物的乳汁得到。
本发明也提供编码本发明上述抗体或肽的DNA,含有该DNA的载体、具有该DNA的宿主细胞,以及产生抗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宿主细胞和收集抗体。
由于本发明的抗体具有上述活性,本发明的抗体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与铜绿假单胞菌有关的疾病。因此,本发明也提供用于预防或治疗与铜绿假单胞菌有关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本发明抗体,以及用于预防或治疗与铜绿假单胞菌有关的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预防或治疗有效剂量的本发明抗体给予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步骤。除了人类,本发明的治疗或预防方法还可用于各种哺乳动物,包括,例如狗、猫、牛、马、绵羊、猪、山羊、和兔。
与铜绿假单胞菌有关的疾病的实例包括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例如,败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其他实例包括:耳鼻喉领域的中耳炎和鼻窦炎;肺部领域的肺炎、慢性呼吸道感染和导管感染;外科领域中的术后腹膜炎和胆道中等等的术后感染;眼科领域的眼睑脓肿、泪囊炎、结膜炎、角膜溃疡、角膜脓肿、全眼球炎和眼眶感染;以及泌尿外科领域的尿路感染包括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管感染和肛门周围脓肿。此外,所述实例还包括烧伤(包括严重烧伤和呼吸道烧伤)、褥疮感染和囊性纤维化。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可以以使用本发明的抗体作为活性成分且优选含有纯化的抗体组合物和其他组分——例如,盐水、葡萄糖水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必要时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液体或冻干形式的制剂,且可任选含有可药用载体,例如,稳定剂、防腐剂和等渗剂。可药用载体的实例包括:甘露醇、乳糖、蔗糖和用于冻干制剂的人血清白蛋白;以及盐水、用于注射的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用于液体制剂的氢氧化铝。然而,所述实例不限于此。
给药根可据给药目标的年龄、体重和一般健康状况而不同。给药可通过口服和肠胃外给药(例如静脉给药、动脉给药和局部给药)的任何给药途径进行。然而,优选肠胃外给药。
药物组合物的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和一般健康状况、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性以及待给药抗体组合物的成分而变化。静脉给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抗体组合物的剂量对于成年人通常为每天每kg体重0.1至1000mg,优选1至100mg。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对可能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提前给药。
由于本发明的抗体与暴露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表面的LPS结合,本发明的抗体也可用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剂。
当将本发明的抗体制备为诊断剂时,该诊断剂可通过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目的的方法以任何剂型得到。例如,对腹水、含有目的抗体的培养基或纯化抗体测量抗体效价并用PBS(含有盐水的磷酸盐缓冲液)等适当稀释;随后,向其中加入防腐剂如0.1%的叠氮化钠。或者,对吸收至乳胶等的本发明抗体测量抗体效价并适当稀释,并向其中加入防腐剂待用。如上文所述的与乳胶颗粒结合的本发明抗体是作为诊断剂的优选剂型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聚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或聚丁二烯的乳胶适合作为乳胶。
根据本发明,提供使用本发明抗体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方法。本发明的诊断方法可如下进行,收集生物样本如哺乳动物包括人——其可能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痰、肺灌洗液、脓、眼泪、血液或尿,,随后将收集的样本与本发明的抗体接触,并测定是否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根据本发明,提供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的试剂盒,该试剂盒至少包括本发明的抗体。
本发明的抗体可以被标记。此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
因此,如果需要,本发明的检测试剂盒还可包括用于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各种试剂,例如,第二抗体、显色剂、缓冲液、说明书和/或用于ELISA方法的器械等。
实施例
下文中,本发明将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更具体地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抗LPS抗体的克隆
(1)献血者招募
从慢性PA肺部感染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采集250ml血液样本。捐赠者通常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且呈现大的年龄范围、慢性PA感染年数范围以及免疫反应状态范围。其他准入标准是年龄超过18岁,体重超过50千克以及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所有捐赠经丹麦国家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核准。
对每一血液样本进行以下类型的分析:i)FACS分析,测定循环血浆成浆细胞和浆细胞的量;ii)ELISPOT分析,测定对具体LPS抗原特异的循环抗体生成细胞的量;iii)ELISA分析,测定对具体LPS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的存在。
选择具有高百分比的对LPS抗原特异的成浆细胞的捐赠样本用于下文记载的Symplex法(参考WO2005/042774)。
(2)人类成浆细胞的FACS分选
用于此过程的初始原料是MACS-纯化CD19阳性B-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冷冻储藏并随后在每次分选前部分解冻。活成浆细胞通过对细胞染色确定为CD19、CD38、λ-轻链和死细胞。
刚刚解冻的细胞用4ml FACS PBS清洗两次,稀释至每40μl FACSPBS含有1x106细胞。在4°C下向每1x106细胞中加入以下试剂:10μlCD19-FITC、20μl CD38APC和10μl λ-PE并于黑暗中在冰上放置20分钟。用2ml FACS缓冲液清洗样本两次并重悬浮于1ml FACS PBS中,随后加入碘化丙啶(1:100)。细胞悬浮液通过50μm falcon针头过滤器(FACS过滤器)过滤,并准备直接分选入Symplex PCR板中(参见下一部分)。分选后,将所述PCR板在300xg下离心1分钟并保存在-80°C下备用。
(3)同源VH和VL对的连接
为了使编码源自相同B细胞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序列配对,将编码VH和VL的序列在被选择作为浆细胞的单个细胞上连接。该过程使用基于一步多重重叠延伸RT-PCR继之以巢式PCR的两步PCR过程。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引物混合物仅仅扩增κ轻链。同源VH和VL序列连接的机理示于图1。
将产生的96孔PCR板解冻并将分选的细胞用作所述多重重叠延伸RT-PCR的模板。在所述单个细胞分选前加入每个孔的分选缓冲液含有反应缓冲液(一步RT-PCR缓冲液;Qiagen)、用于RT-PCR的引物(参考表2)和RNase抑制剂(RNasin,Promega)。在此中补充一步RT-PCR酶混合液(25x稀释液;Qiagen)和dNTP混合液(每种200μM)以得到20μl反应体积中的给定最终浓度。
表2
将所述板在55°C下孵育30分钟以实现每个细胞的RNA反转录。反转录后,使所述板进行如下PCR循环:94°C下10分钟;35个循环(94°C下40秒,60°C下40秒,72°C下5分钟);72°C下10分钟。
所述PCR反应在配有有利于高通量的24个96孔板剥离密封篮(Peel Seal Basket)的H20BIT热循环仪(ABgene)中进行。循环后所述PCR板保存在-20°C下。
对于巢式PCR步骤,96孔PCR板在每个孔(20μl反应体系)中用以下混合物准备以得到给定最终浓度:1x快速开始缓冲液(Roche)、dNTP混合液(各200μM)、巢式引物混合物(参见表1)、Phusion DNA聚合酶(0.08U;Finnzymes)和快速开始高保真酶混合液(FastStart HighFidelity Enzyme Blend)(0.8U;Roche)。从所述多重重叠延伸PCR反应体系中转移1μl作为所述巢式PCR的模板。使所述巢式PCR板进行以下热循环:35个循环(95°C下30秒,60°C下30秒,72°C下90秒),72°C下10分钟。
将随机选择的反应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分析以验证大约1050个碱基对(bp)的重叠延伸片段的存在。该板保存在-20°C下直到进一步处理所述PCR片段。合并来自所述巢式PCR的连接的VH和VL编码对的集合——但不混合来自不同捐赠者的VH和VL编码对——并通过制备性1%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4)将同源VH和VL编码序列对插入筛选载体
为了确定对LPS具有结合特异性的抗体,将得到的VH和VL编码序列表达为全长抗体。这包括将所述VH和VL编码对的集合插入表达载体并转染到宿主细胞中。
采用两步克隆法以产生含有连接的VH和VL编码对的表达载体的集合。统计上,如果表达载体集合含有10倍于用于产生筛选集合的同源配对VH和VL PCR产物数量的重组质粒,则有99%可能性出现所有不同基因对。因此,如果得到400个重叠延伸V基因片段,则产生至少4000个克隆的集合用于筛选。
简言之,将连接的VH和VL编码对的集合的纯化PCR产物用XhoI和NotI DNA核酸内切酶在引入到所述PCR产物末端的识别位点切断。将切断并纯化的片段通过标准连接过程连接到XhoI/NotI双消化哺乳动物IgG表达载体OO-VP-002(图2)中。将连接混合液电穿孔至大肠杆菌中并加至含有适当抗生素的2xYT板并在37°C下孵育过夜。使用通过标准DNA纯化方法(Qiagen)从回收自所述板的细胞纯化扩增的载体集合。
通过使用AscI和NheI核酸内切酶切断来处理所述质粒用于启动子-前导序列片段的插入。这些酶的酶切位点位于VH和VL编码基因对之间。载体纯化后,通过常规连接方法将AscI-NheI消化双向哺乳动物启动子-前导序列片段插入到所述AscI和NheI酶切位点。在大肠杆菌中扩增所述连接载体并使用常规方法纯化所述质粒。通过常规过程将产生的筛选载体集合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将得到的菌落置于384孔样板中并保存。转移至384孔板的菌落数量超过使用的PCR产物数量的至少3倍,因此有95%的可能性存在所有得到的不同V-基因对。
(5)Symplex集合的表达
将样板上的菌落接种于384孔板中的培养基中,并培养过夜。使用TempliPhi DNA扩增试剂盒(Amersham Biosciences)根据其手册由每个孔制备转染DNA。转染前一天,将Flp-InTM-CHO细胞(Invitrogen)以每孔3000细胞接种于384孔板中(在20μl培养基中)。使用FuGENE6(Roche)根据其手册将扩增的DNA导入细胞。培养3天后,收集含有全长抗体的上清液,并保存用于抗原特异性筛检。
(6)筛检对LPS的结合
通过ELISA方法,使用与纯化LPS分子混合物的结合作为指标进行抗体文库的筛检,所述LPS分子从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型菌株分离。Nunc MaxiSorp 384孔板在4°C下用LPS混合物(每次分析最多含有6个血清型)包被过夜,所述LPS混合物通过用50mM碳酸盐缓冲液(pH:9.6)稀释纯化的LPS分子混合物得到,从而对于每种LPS血清型含有10μg/ml的纯化LPS。将所述孔板用50μl含有2%脱脂乳(SM)的PBS-T(PBS+0.05%吐温)封闭,并随后用PBS-T清洗一次。向每个孔中加入15μl抗体上清液并在室温下孵育1.5小时。随后,用PBS-T清洗板一次。为了检测与孔结合的抗体,向每个孔中加入用2%SM-PBS-T稀释10,000倍的第二抗体(HRP-Goat-anti-human IgG,Jackson),随后在室温下孵育1小时。用PBS-T清洗板一次,随后向每个孔中加入25μl底物(Kemen-tec Diagnostics,商品目录号4390)。然后孵育5分钟。孵育后,加入25μl 1M硫酸终止所述反应。通过450nm-ELISA酶标仪检测特异性信号。
(7)序列分析和克隆选择
从原始样板(384孔型)回收ELISA中确定为LPS特异性的克隆并置于新板中。从所述克隆分离DNA并提交用于V基因的DNA测序。比对序列并选择所有不同的克隆。所得序列的多重比对显示每个特定克隆的唯一性并能确定唯一的抗体。确定了多个遗传上不同的抗体序列簇。每簇相关序列可能源自常规前体克隆的体细胞超突变。总之,从每一簇选择1至2个克隆用于验证序列和特异性。
(8)序列和特异性验证
为了验证所述抗体编码克隆,制备DNA质粒并以2ml规模进行FreeStyl CHO-S细胞(Invitrogen)的转染用于表达。转染96小时后采收上清液。用常规抗-IgG ELISA评估表达水平,并通过LPS特异性ELISA测定特异性。
(9)确定抗体
由此,确定的抗-LPS抗体和CDR序列以及确定的抗-LPS抗体的可变区如下。注意确定的抗-LPS抗体的恒定区序列记载于WO2005/042774。
<抗-A血清型LPS抗体>
“1774”
SEQ ID NO:1至3··轻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至6··重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8··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轻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SEQ ID NO:26··重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1660”
SEQ ID NO:9至11··轻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至14··重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轻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SEQ ID NO:28··重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1923”
SEQ ID NO:17至19··轻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至22··重链CDR 1至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轻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SEQ ID NO:30··重链可变区碱基序列
实施例2抗-A血清型LPS抗体分析
(1)LPS纯化
将表3中示出的各种血清型的每种铜绿假单胞菌株悬浮在5ml LB培养基中。使用这种细菌细胞悬浮液,通过10倍连续稀释制得1至104倍稀释液。将这些稀释液在37°C下摇动培养6小时。培养后,从可观察到细菌生长的稀释液中具有最大稀释因子的稀释液体中取出菌液。将这种菌液悬浮于单独制备的稀释因子为1000的LB培养基中,并随后在37°C下摇动培养过夜。培养后,将液体在5000×g下离心20分钟,从而收集细菌细胞。测定细菌细胞的重量,并随后向所述细菌细胞加入纯净水至以湿重计120mg/ml。此外,向细菌细胞中加入提前加热到68°C的等量90%苯酚溶液(NACALAI TESQUE,INC.),并将混合物搅拌20分钟。随后,间歇搅拌下将混合物在68°C水浴中加热20分钟。然后,冷却后,将混合物在5000×g下离心20分钟。收集水层,用纯净水透析,并冻干。得到的产物用作各自LPS。
(2)A带LPS纯化
将上文(1)中从G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84抽提的LPSG用作原料。将该LPS再次悬浮在水中用于注射,并重复两次超速离心(40000rpm,3小时)从而移除核酸。将收集的沉淀物冻干。将此处得到的LPS G通过凝胶过滤柱(HiPrep 26/60Sephacryl S-200HR,GEhealthcare bioscience,17-1195-01)粗分。为进行纯化操作,使用AKTAexplore 10S(GE healthcare bioscience)。作为流动相,使用含有0.2%脱氧胆酸钠(NACALAI TESQUE,INC.,10712-54)、0.2M NaCl(NACALAI TESQUE,INC.,31319-45)和5mM EDTA(NACALAITESQUE,INC.,15105-35)的20mM Tris-HCl缓冲液(NACALAITESQUE,INC.,35406-75)(pH:8.3)。为进行检测,使用差式折光计(SHIMAZU,RID-10A)。得到的粗纯化级分用纯净水透析过夜,并冻干。将冻干的材料再次悬浮于0.5M NaCl溶液,并向其中加入10倍量的乙醇从而引起LPS沉淀。再次用70%乙醇清洗沉淀物,以移除剩余表面活性剂。随后,将LPS冻干,悬浮于0.1N NaOH(NACALAITESQUE,INC.,31511-05)和0.2M NaBH4(NACALAI TESQUE,INC.,31228-22)溶液中,并在37°C下反应24小时。因此,根据记载于Eur.J.BioChem.167,203-209(1987)的方法,仅所含的B带LPS分解。将该反应液体用1%乙酸(NACALAI TESQUE,INC.,00211-95)中和,通过超滤(Amicon Ultra-15,MWCO 10000,Millipore)浓缩,并随后再次通过凝胶过滤柱(Superdex peptide 10/300 GL,GE healthcarebioscience,17-5176-01)。收集使用PBS(-)(Sigma-Aldrich Corporation,D1408)作为流动相洗脱的部分。随后,通过超滤将缓冲液替换为纯净水并浓缩。然后,进行冻干以得到纯净A带LPS。
(3)蛋白质印迹和全细胞ELISA
-蛋白质印迹-
将冻干的在实施例2(1)中制备的各种血清型的ATCC菌株得到的每种LPS和实施例2(2)中制备的纯化的A带LPS溶解在PBS中至1mg/ml。将溶液与等量的样本缓冲液(62.5mM Tris-HCL(pH:6.8),5%2-巯基乙醇,2%SDS,20%丙三醇,0.005%溴酚蓝)混合,并在使用前于100°C下加热10分钟。将10μl LPS加入16孔型5-20%或15%SDS-PAGE(XV PANTERA Gel,DRC)的每个孔中,随后电泳15分钟。在使用半干印迹仪(AE-6677,ATTO corporation)或干凝胶印迹仪(iBlotdry gel blotting system,Invitrogen)转移至硝酸纤维膜后,在室温下使用ImmunoblockTM(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进行封闭30分钟。在TBST(含有0.05%吐温2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盐水)中用5%ImmunoblockTM将抗体样本稀释至3或10μg/ml,并与所述转移膜在4°C下反应一天一夜。用TBST清洗3次,每次10分钟后,将所述转移膜浸入反应液并在37°C反应1小时,所述反应液通过用在TBST(1:5000)中的5%ImmunoblockTM稀释羊抗人IgG(Fc)抗体HRP缀合物(Kirkegaard&Perry Laboratories,Inc.)得到。随后,将所述转移膜用TBST清洗3次,每次10分钟后,根据ECL PLUS免疫印迹检测系统(GE Healthcare,Code:RPN2132)的手册在室温下进行反应2分钟。通过FLA-3000荧光成像分析仪(FUJIFILMCorporation)检测化学发光。
表3显示结果。在向其添加抗体1660作为第一抗体的膜上,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A血清型LPS(由11种血清型ATCC菌株得到的LPS之一)的低分子量区至高分子量区中观察到假定对应于包括O抗原的B带LPS的多带。同时,在向其添加抗体1774作为第一抗体的膜上,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A血清型LPS(由11种血清型ATCC菌株得到的LPS之一)的低分子量区至高分子量区中观察到假定对应于包括O抗原的B带LPS的多带,其数量比使用抗体1660所观察到的更多。当使用由另一A血清型菌株ATCC33350得到的LPS时,抗体1774表现出相同结果。此外,抗体1774对纯化的A带LPS不表现出任何反应活性。因此,可以确认这些抗体特异性识别A血清型LPS的B带LPS。
表3
NT:未测试
ND:未检出
-全细胞ELISA(1)-
用于固定的细菌悬液是通过用PBS清洗在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的各种血清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细菌悬液清洗,并将经清洗的材料重悬浮从而使每种10倍稀释的细菌悬液在595nm的吸光度为0.20至0.23而制备的初始细菌悬液。将所述细菌悬液以每孔100μl置于96孔ELISA板(F96MaxiSorp Nunc-Immuno Plate,Nalge NuncInternational K.K.)中,并在4°C下进行固定过夜。随后,用200μl TBS进行一次清洗。将封闭缓冲液(含有2%牛血清白蛋白的TBS)加入每个孔中,并在室温下进行封闭30分钟。然后,将100μl用样本缓冲液(含有1%牛血清蛋白的TBS)稀释的抗-A血清型抗体1660、1774和1923(5μg/ml)中的一种加入每个孔中,并在37°C下反应2小时。随后,进行3次清洗,每次用200μl清洗缓冲液(含有0.05%吐温20的TBS)。将100μl用样本缓冲液稀释10000倍的第二抗体,羊抗人IgG(Fc)抗体HRP缀合物(Kirkegaard&Perry Laboratories,Inc.)加入每个孔中,并在37°C下反应1小时。随后,用清洗缓冲液进行3次清洗。将100μl显色底物(TMB Microwell Peroxidase substrate System,Kirkegaard&Perry Laboratories,Inc.)加入每个孔中,并在暗处进行反应。然后,用1M磷酸溶液终止所述酶反应,并测定在450nm的吸光度。
表4显示结果。可以确认,当认为吸光度大于0.25为阳性时,抗体1660、1774和1923的每一种均与A血清型菌株特异性结合。
表4
NT:未测出
-全细胞ELISA(2)-
对作为代表的抗体1774(1.0μg/ml)进行全细胞ELISA,使用总共31个菌株,其还包括各种血清型菌株。表5显示结果。标准如下:吸光度小于0.25的情况标注-;吸光度为0.25或更大但小于0.5的情况标注+;吸光度为0.5或更大但小于0.75的情况标注++;吸光度为0.75或更大的情况标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照的人类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 LIMITED),对所述31个菌株没有表现出结合能力。相比之下,抗体1774仅对A血清型菌株为+++和++,而对所有其他血清型菌株为-,表现出对A血清型菌株的特异性。
表5
(4)交叉反应试验
为测试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1.0μg/ml)的交叉反应,以与上文(1)相同的方法使用各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致病细菌进行全细胞ELISA。表6显示结果。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特异性识别并与A血清型ATCC 27577菌株牢固结合。此外,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与假单胞菌属的一些种——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致黄假单胞菌(P.aureofaciens)和绿叶假单胞菌(P.chlororaphis)——或最早属于假单胞菌属的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弱反应。450nm的吸光度值约为0.1。但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不与其他菌株反应。
表6
(5)凝集活性
使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577菌株(A/O3血清型)测量了抗体1774的凝集活性。将该菌株于37°C下在胰胨豆胨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过夜。随后,在将一些菌落悬浮于LB培养基中后,将所述培养基于37°C下摇动培养过夜。用PBS清洗细菌培养物并重悬浮于PBS中。随后,向其中加入含有4%多聚甲醛(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的磷酸盐缓冲液,并进行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灭活处理。此处理后的产物用于测试。将灭活ATCC 27577菌株悬浮于PBS中至蛋白质浓度为2mg/ml。用PBS系列稀释抗体1774(初始液体中IgG浓度:3.85mg/ml)。在96孔圆底板上将等量(8μl)的灭活ATCC 27577菌株悬浮液与系列稀释的抗体1774相互混合。每种混合物在37°C下保持1小时或更长,或在室温下保持过夜或更长。随后,评估细菌细胞的凝集。结果显示,抗体1774的凝集效价为64,换句话说,最高达64倍稀释可观察到凝集,且单位量(μg)IgG的凝集效价为133。同时,作为对照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50mg/ml,TEIJIN PHARMA LIMITED)的凝集效价为4,换句话说,最高达4倍稀释可观察到凝集,且单位量(μg)IgG的凝集效价为0.04。
(6)调理素活性
-测试1-
在LB培养基中培养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O3)过夜。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菌培养物,并悬浮于1mM异硫氰酸-4-荧光素(FITC)溶液中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进行标记。通过使用单-聚分离培养基(Mono-Poly resolving medium)(DS Pharma Biomedical Co.Ltd.)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使用柠檬酸采集自健康捐赠者的50ml血液中纯化人类多形核白细胞(下文中,称为PMN),并制备为具有5×106细胞/ml的浓度。将20μl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和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株(30μl,5×106个细胞)加入96孔圆底板,并在37°C下孵育15分钟。随后,将仔兔血清(10μl)和PMN(40μl,2×105个细胞)作为补充物加入,并将混合物再孵育30分钟进行吞噬作用。将该板转移至冰上,由此终止反应。附着在细胞表面的细菌的荧光通过含有0.2%台盼蓝(100μl)的PBS淬灭,并随后用0.5%多聚甲醛固定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测量了所述细胞的荧光(平均荧光强度,下文中简称MFI)。调理素活性计算为由包涵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PMN的荧光强度减去因PMN固有荧光引起的荧光强度而得到的数值。
结果显示,对于A血清型菌株ATCC 27577,不加入抗体的组的MFI值为0.02,加入抗体1774的组的MFI值浓度依赖性地提高,其中在30μg/ml下MFI值为250.31,且EC50为0.29μg/ml。用作对照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 LIMITED)的MFI值在1000μg/ml下为34.41。
上述结果显示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对A血清型菌株——其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具有很强的调理素活性。
-测试2-
在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上培养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ATCC 27577(O3)过夜。随后,从中挑取3个菌落,接种在Luria-Bertani培养基中,并在37°C下摇动(180rpm)培养16小时。将培养基进行离心(2,000×g,10分钟,室温下)。得到的材料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清洗一次,并随后悬浮于1mM异硫氰酸-4-荧光素(FITC)溶液中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进行标记。通过使用单-聚分离培养基(DS PharmaBiomedical Co.Ltd.)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使用柠檬酸采集自健康捐赠者的50ml血液中纯化人类多形核白细胞(下文中,称为PMN),并制备为具有5×106细胞/ml的浓度。将各20μl的抗-A血清型LPS抗体1660和1923与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株(30μl,5×106个细胞)加入96孔圆底板,并在37°C下孵育15分钟。随后,将仔兔血清(10μl)和PMN(40μl,2×105个细胞)作为补充物加入,并将混合物再孵育30分钟进行吞噬作用。将该板转移至冰上,由此终止反应。附着在细胞表面的细菌的荧光通过含有0.2%台盼蓝(100μl)的PBS淬灭,并随后用0.5%多聚甲醛固定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测量了细胞的荧光性(平均荧光强度,下文中简称MFI)。调理素活性计算为由包涵FITC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PMN的荧光强度减去因PMN固有荧光引起的荧光强度而得到的数值。
作为结果,使用抗体1660的实验显示,对于A血清型菌株ATCC27577,不加入抗体的组的MFI值为17.81,加入抗体1660的组的MFI值浓度依赖性地提高,其中在30μg/ml下MFI值为99.91,且EC50为0.56μg/ml。用作对照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LIMITED)的MFI值在1000μg/ml下为39.46。
同时,使用抗体1923的实验显示,对于A血清型菌株ATCC 27577,不加入抗体的组的MFI值为10.05,加入抗体1923的组的MFI值浓度依赖性地提高,其中在30μg/ml下MFI值为32.80,且EC50为0.23μg/ml。用作对照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LIMITED)的MFI值在1000μg/ml下为25.70。
上述结果显示抗-A血清型LPS抗体1660和1923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具有调理素活性。
(7)对全身性感染模型1的作用
如下准备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小鼠。将环磷酰胺(Sigma-Aldrich)以125mg/kg的总量在第-5、-2和0天共三次腹膜内注射至每只6周大BALB/c雄性小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n=6),其中感染日标记为第0天。由此,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向小鼠以1.275×103cfu/小鼠(约20LD50)的量腹膜内接种悬浮于250μl盐水中的ATCC 27577菌株(A/O3血清型)。随后立刻以200μl/小鼠的量经尾静脉注入样本,并根据其接种7天后的存活率判断对感染的保护活性。
结果显示,以50、500和2500μg/小鼠的量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 LIMITED)的对照组感染后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16.7、50和83.3%,且ED50估算为407.98μg/小鼠。相比之下,以1、5、10、20、50和100μg/小鼠的量注射抗-A血清型LPS抗体1923的组感染后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33.3、66.7、50、66.7、83.3和33.3%,且ED50估算为2.36μg/小鼠。同样,以1、5、10、20、50和100μg/小鼠的量注射抗-A血清型LPS抗体1774的组感染后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16.7、66.7、83.3、100和100%,表现出对感染的强保护活性,且ED50估算为3.56μg/小鼠。
(8)对全身性感染模型2的作用
如下准备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小鼠。将环磷酰胺(Sigma-Aldrich)以125mg/kg的总量在第-5、-2和0天共三次腹膜内注射至每只6周大BALB/c雄性小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n=6),其中感染日标记为第0天。由此,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向小鼠以1.9×103cfu/小鼠(约30LD50)的量腹膜内接种ATCC 27577菌株(A/O3血清型),由此引发全身性感染。随后立刻以200μl/小鼠的量经尾静脉注入样本,并根据其接种7天后的存活率判断对感染的保护活性。因此,以40、200、1000和5000μg/小鼠的量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青霉酮(TEIJIN PHARMA LIMITED)的对照组感染后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0、0和66.7%,且ED50估算大于5000μg/小鼠。相比之下,以4、20和50μg/小鼠的量注射抗-A血清型LPS抗体1660的组感染后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33.3、16.7和83.3%,表现出对感染的强保护活性,且ED50估算为20.94μg/小鼠。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抗体具有优异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并因此可用于治疗或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本发明的抗体是人抗体,因此高度安全。因此,本发明的抗体极其适用于医疗保健。此外,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各种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检测和筛选,等等。
Claims (22)
1.一种抗体,其识别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的B带LPS,且与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表面充分结合,但不与B、E、G、I和M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表面中的任何一种充分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体,其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具有调理素活性。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抗体,其中对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调理素活性的EC50为1μg/ml或更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其具有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凝集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抗体,其中单位量(μg)IgG对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凝集效价为50或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其对A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全身性感染具有抗菌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抗体,其中所述全身性感染是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受试者的全身性感染。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抗体,其中对全身性感染ATCC 27577标识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小鼠模型的抗菌作用的ED50不大于青霉酮的1/50。
9.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的抗体:
(a)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b)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c)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10.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的抗体:
(a)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b)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15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1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以及
(c)包括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2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轻链可变区,和
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NO:2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的重链可变区。
11.含有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至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9至11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7至19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2.含有抗体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7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3.含有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4至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2至1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0至22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4.含有抗体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肽,该肽具有下列(a)至(c)特征任意之一:
(a)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8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b)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和
(c)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或包括记载于SEQ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删除、添加和/或插入。
15.一种抗体,在血清型A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脂多糖中,与记载于下列(a)至(c)任意之一的抗体的表位结合:
(a)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
(b)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和
(c)含有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和包括记载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的抗体。
16.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或肽的DNA。
17.产生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和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8.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和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以及任选地,
至少一种可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感染疾病。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疾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发的肺部感染疾病。
21.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剂,该诊断剂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10和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
22.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10和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抗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33429 | 2010-02-18 | ||
JP2010-033429 | 2010-02-18 | ||
PCT/JP2011/054230 WO2011102556A1 (en) | 2010-02-18 | 2011-02-18 | Antibody against serotype a lipopolysaccharid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8975A true CN102858975A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448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02476A Pending CN102858975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N2011800102508A Pending CN102858976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铜绿假单胞菌b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N201180010264XA Pending CN102858977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铜绿假单胞菌g血清型脂多糖抗体 |
CN2011800102461A Pending CN102858799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i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N2011800102442A Pending CN102858974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抗铜绿假单胞菌e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02508A Pending CN102858976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铜绿假单胞菌b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N201180010264XA Pending CN102858977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铜绿假单胞菌g血清型脂多糖抗体 |
CN2011800102461A Pending CN102858799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i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N2011800102442A Pending CN102858974A (zh) | 2010-02-18 | 2011-02-18 | 抗铜绿假单胞菌e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20130004499A1 (zh) |
EP (5) | EP2536836A4 (zh) |
JP (5) | JP2013521759A (zh) |
KR (5) | KR20120128688A (zh) |
CN (5) | CN102858975A (zh) |
CA (5) | CA2790289A1 (zh) |
WO (6) | WO20111025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49770A1 (ja) * | 2005-10-28 | 2007-05-03 | Meiji Seika Kaisha, Ltd. | 緑膿菌の外膜タンパク質pa5158 |
JP5261218B2 (ja) | 2009-02-04 | 2013-08-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3024905A1 (en) * | 2011-08-16 | 2013-02-21 | Meiji Seika Pharma Co., Ltd. | Combination drug of antibody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ntibacterial agent |
JP6494519B6 (ja) | 2013-09-30 | 2019-07-31 |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 抗lps o11抗体 |
KR20180101341A (ko) | 2015-11-10 | 2018-09-12 | 비스테라, 인크. | 리포폴리사카라이드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항체 분자-약물 접합체 및 그의 용도 |
CN105424929B (zh) * | 2015-11-24 | 2017-08-08 | 四川夹金山逢春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
CN108431049B (zh) * | 2015-12-22 | 2021-07-27 | 葛兰素史密丝克莱恩生物有限公司 | Lps提取工艺 |
US20170267768A1 (en) * | 2016-03-16 | 2017-09-21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Protein A Binding Polypeptides, Anti-EphA2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EP3571223B1 (en) | 2017-01-18 | 2024-09-18 | Visterra, Inc. | Antibody molecule-drug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 |
CA3079897A1 (en) | 2017-10-24 | 2019-05-02 |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 cells |
AU2018354189A1 (en) | 2017-10-24 | 2020-04-23 | Crispr Therapeutics Ag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pletion of CD117+ cells |
WO2019084053A1 (en) * | 2017-10-24 | 2019-05-02 |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CD117 + CELLS |
JP2023521319A (ja) | 2020-04-03 | 2023-05-24 | ビステラ,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抗体分子-薬物コンジュゲ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 |
KR102555095B1 (ko) * | 2020-11-24 | 2023-07-14 | 고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인간 호흡기에 치명적인 Pseudomonas aeruginosa 지질다당류에 의한 호흡기 염증 억제 특이적 펩타이드 |
CN115057729B (zh) * | 2022-06-20 | 2023-12-22 | 龙蟒大地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赤霉素菌渣转化利用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42774A2 (en) * | 2003-09-18 | 2005-05-12 | Symphogen A/S | Method for linking sequences of interest |
US20080057063A1 (en) * | 2006-08-03 | 2008-03-06 | Julie Rinkenberger | Antibodies Directed to AlphaVBeta6 and Uses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4975A (en) * | 1984-05-25 | 1989-05-30 | Genetics Corporation |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serotypic lipopolysaccharide determinants 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their production |
JPS61152281A (ja) * | 1984-12-26 | 1986-07-10 | Teijin Ltd | 抗緑膿菌ヒト抗体を産生するマウス−ヒトハイブリド−マ及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WO1986005396A1 (en) * | 1985-03-11 | 1986-09-25 | Teijin Limited | E87ag antige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it, and hybridoma |
NZ218499A (en) * | 1985-12-10 | 1990-04-26 | Genetic Systems Corp |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detection methods |
CN1019133B (zh) * | 1986-12-24 | 1992-11-18 | 遗传学系统公司 | 抗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的单克隆抗体 |
JPH06178688A (ja) * | 1992-12-11 | 1994-06-28 | Mitsui Toatsu Chem Inc | E型緑膿菌を抗原とするヒト抗体をコードする遺伝子 |
JPH07327677A (ja) * | 1994-06-07 | 1995-12-19 | Mitsui Toatsu Chem Inc | B型緑膿菌を抗原とするヒト抗体をコードする遺伝子 |
EP1479695B1 (en) * | 2003-05-14 | 2010-02-17 | Kenta Biotech AG |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of serotype IATS O6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EP1690875A1 (en) * | 2005-02-14 | 2006-08-16 | Kenta Biotech AG |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of th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ATS O11 serotype |
WO2010115606A1 (en) * | 2009-04-09 | 2010-10-14 | Kenta Biotech Ag |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 lipopolysaccarides (lps) of serotype iats 01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WO2013024905A1 (en) * | 2011-08-16 | 2013-02-21 | Meiji Seika Pharma Co., Ltd. | Combination drug of antibody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ntibacterial agent |
-
2011
- 2011-02-18 KR KR1020127024181A patent/KR2012012868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28 patent/WO201110255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US US13/579,757 patent/US2013000449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CN CN2011800102476A patent/CN102858975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18 JP JP2012538100A patent/JP201352175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US US13/579,826 patent/US201300226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JP JP2012538103A patent/JP201352016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CA CA2790289A patent/CA279028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US US13/579,748 patent/US2013004520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24 patent/WO201110255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CN CN2011800102508A patent/CN102858976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18 EP EP11744838.1A patent/EP253683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CN CN201180010264XA patent/CN102858977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18 EP EP11744835.7A patent/EP253675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CN CN2011800102461A patent/CN102858799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18 KR KR1020127024180A patent/KR2012012868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2-18 KR KR1020127024178A patent/KR2012013876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2-18 CA CA2790228A patent/CA27902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CA CA2790290A patent/CA27902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KR KR1020127024179A patent/KR2013004819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2-18 JP JP2012538099A patent/JP2013521758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CA CA2790232A patent/CA279023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US US13/579,764 patent/US201300226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23 patent/WO201110255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29 patent/WO201110255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EP EP11744837.3A patent/EP253683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US US13/579,847 patent/US2013000450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CN CN2011800102442A patent/CN10285897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18 JP JP2012538105A patent/JP2013520161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27 patent/WO201110255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CA CA2790276A patent/CA27902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2-18 EP EP11744833.2A patent/EP253683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JP JP2012538101A patent/JP201352015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WO PCT/JP2011/054230 patent/WO201110255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18 EP EP11744836.5A patent/EP253683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8 KR KR1020127024177A patent/KR2012012868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42774A2 (en) * | 2003-09-18 | 2005-05-12 | Symphogen A/S | Method for linking sequences of interest |
US20080057063A1 (en) * | 2006-08-03 | 2008-03-06 | Julie Rinkenberger | Antibodies Directed to AlphaVBeta6 and Uses Thereof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OSEPH S.LAM ET 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serotype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AND IMMUNITY》, vol. 55, no. 5, 31 May 1987 (1987-05-31), pages 1051 - 1057, XP002258885 * |
M. Y. C. LAM ET AL.: "Occurrence of a common lipopolysaccharide antigen in standard and clinical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vol. 27, no. 5, 31 October 1989 (1989-10-31), pages 962 - 967 * |
SHUZO SAWADA ET AL.: "Immunoprotectiv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five major serotyp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vol. 133, no. 12, 31 December 1987 (1987-12-31), pages 3581 - 3590 *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58975A (zh) | 铜绿假单胞菌a血清型脂多糖的抗体 | |
JP2021105034A (ja) | 結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の診断および治療のための新規な抗−LAMおよび抗−PIM6/LAM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 | |
JP6987638B2 (ja) | クレブシエラ・ニューモニエのガラクタンベースのo抗原をターゲティングする抗体 | |
JP2010013454A (ja) | グラム陽性細菌のペプチドグリカンに対する多機能性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 | |
Henrique et al. | Therapeutic antibodies against Shiga toxins: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 |
CN108602880A (zh) |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杀菌性单克隆抗体 | |
Richard et al. | Antibody binding to the O-specific antige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6 inhibits cell growth | |
Li et al. | Staphylococcus sciuri exfoliative toxin C (ExhC) is a necrosis-inducer for mammalian cells | |
WO2013024905A1 (en) | Combination drug of antibody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ntibacterial agent | |
CN113648409B (zh) | L-鼠李糖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