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8898A - 粘着片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8898A
CN102858898A CN2011800171936A CN201180017193A CN102858898A CN 102858898 A CN102858898 A CN 102858898A CN 2011800171936 A CN2011800171936 A CN 2011800171936A CN 201180017193 A CN201180017193 A CN 201180017193A CN 102858898 A CN102858898 A CN 102858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compound
urethane resin
agent layer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7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8898B (zh
Inventor
稻男洋一
樫尾干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0Prepolymer processes involving reac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in a first reac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25Polyethers containing two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0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the low-molecular compounds being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52Adhesive compositions
    • Y10T428/2878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52Adhesive compositions
    • Y10T428/2878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 Y10T428/2887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including nitrogen containing polymer [e.g.,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thacrylonitril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粘着片,该粘着片即使薄膜化至5μm以下时,也显示出高粘着力。该粘着片的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粘着剂层,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该聚氨酯树脂B通过使扩链剂b3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而得到,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使二醇b1与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反应而得到,所述扩链剂b3含有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和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化合物b4与化合物b5的质量比为b4/b5=7/3~10/0。

Description

粘着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着片,特别涉及一种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也能够显现期望的粘着力的粘着片。
背景技术
粘着剂的粘着力依赖于涂布量,即形成的粘着剂层的厚度,在标签、胶带等使用的粘着片中,为了满足各种目的而设定粘着剂层的厚度,但是为了显现稳定的粘着力,几乎不使粘着剂层的厚度薄于10μm。
近年来,在电子机器或光学机器等中,期望制品的薄型化,同样也期望用于连接构成电子机器或光学机器的部件的粘着片薄型化,或者用于加工时临时粘接的粘着片薄型化。
关于用于连接构成电子机器或光学机器的部件的粘着片薄型化,或者关于用于加工时临时粘接的粘着片薄型化,提出了各种方案,其中存在以降低粘着力为手段而薄膜化的方案,还存在即使薄膜化也不希望降低粘着力的方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控制由2液交联型丙烯酸系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2-10μm(实施例中为2.5-3μm),从而提高液晶画面保护薄膜等的再剥离性,即通过薄膜化使粘着力降低。
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控制由聚硅氧烷系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0.5-20μm(实施例中为1.0μm),从而便于从层压电路基板上的剥离,即通过薄膜化使粘着力降低。
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使用橡胶系的粘着剂,即使将粘着剂层的厚度薄膜化至2-10μm(实施例中为3μm)程度,也不降低对液晶显示器的粘接可靠性,也就是说以即使薄膜化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
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使用橡胶系的粘着剂,即使将粘着剂层的厚度薄膜化至2-10μm(实施例中为2-7μm)程度,也不降低对光学部件的粘接可靠性,也就是说以即使薄膜化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
在专利文献5中,通过控制由交联型丙烯酸系粘着剂等形成的两层的粘着剂层的合计厚度小于10μm(实施例中1层为3-7μm),从而提高晶片(ウエハ)加工工序中的剥离性,即通过薄膜化使粘着力降低。
另外,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粘着型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为使用了(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和交联剂的光学薄膜,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含有由含杂环的丙烯酸单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形成的重均分子量较大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并记载了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15μm、以即使薄膜化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虽然在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中记载了粘着剂层的厚度5μm时的粘着力为6N/25mm左右,但是,对进一步薄膜化时的粘着力没有记载。
另一方面,对于用于皮肤粘贴或用于标签等通用的丙烯酸系粘着剂等也进行薄膜化时,发现特别是在小于5μm的范围内,粘着力明显降低。
因此,关于通用的粘着片,没有提出以特意对粘着剂层进行薄膜化而达到能够在上述电子机器等中使用的水平为目的的改进。
例如,在专利文献7中,使皮肤粘贴药片中的由丙烯酸系粘着剂或橡胶系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80μm,但其并不是以即使进行薄膜化时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
另外,虽然在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一种适合作为广告、墙壁、车辆等的装饰用大型粘着片的易粘贴性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为7-100μm,但其也不是以即使进行薄膜化时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实施例中推测为30μm左右)。
此外,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用粘着片的粘着剂组合物,该粘着剂组合物含有使用两种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扩链剂配制的聚氨酯树脂和丙烯酸系聚合物。但是,实施例中仅测定粘着剂层的厚度为25μm的初期粘接力和再剥离性,其并不是以即使进行薄膜化时也不降低粘着力为目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07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81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8-133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8-102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9-158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7-277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8-255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9-035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2009-155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至例如5μm以下时,也能够显示高粘着力的粘着片,即通过薄膜化不降低粘着力的粘着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讨,结果发现:通过以特定的比例将使用具有特定的官能团的扩链剂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混合,即使将粘着剂层的厚度薄膜化至5μm以下时,也能够显示出高粘着力,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
(1)一种粘着片,其特征在于,该粘着片为在基材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粘着剂层的粘着片,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该聚氨酯树脂B通过使扩链剂b3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而得到,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使二醇b1与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反应而得到,所述扩链剂b3含有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化合物b4与化合物b5的质量比为b4/b5=7/3~10/0。
(2)上述(1)中记载的粘着片,所述二醇b1为分子量1000-3000的二元醇。
(3)上述(1)或(2)中记载的粘着片,所述化合物b4为具有羟基和氨基的化合物。
(4)上述(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所述交联性官能团来自于乙烯型不饱和羧酸或(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
(5)上述(1)-(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构成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单体还包括以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作为构成成分。
(6)上述(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所述粘着片还含有交联剂C。
(7)上述(1)-(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所述粘着片以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的质量比为A/B=40/60~1/99的比例含有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
(8)上述(1)-(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万~150万。
(9)上述(1)-(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为0.1-5μm。
根据本发明,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也能够得到可呈现高粘着力的粘着片。通过将粘着剂层薄膜化,减少粘着剂的涂布量,能够实现削减成本或减少进行多层化时的总厚度,适用于多种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着片的特征在于,该粘着片为基材和在基材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粘着剂层的粘着片,所述粘着剂层为: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且以特定比例含有作为聚氨酯树脂B的成分的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
首先,对本发明的粘着剂层中所使用的作为成分A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进行说明。
作为成分A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该单体混合物,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且含有具有与后述的交联剂反应的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二者。其它的类似用语也同样。
交联性官能团具体指羧基、羟基、氨基等。其中,优选为羧基和羟基,从通过与后述的作为优选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而得到较高粘着力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羧基。
作为主要成分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丁酯,特别优选丙烯酸正丁酯。在(甲基)丙烯酸酯中,从将粘着剂层薄膜化也不降低粘着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丁酯单元,更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丁酯单元。
另外,作为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和富马酸等的乙烯型不饱和羧酸;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的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单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丙酯的(甲基)丙烯酸单烷氨基烷基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所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中,从与后述的作为优选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反应性的观点、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也能体现较高的粘着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型不饱和羧酸、(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
另外,从能够赋予良好的粘着力出发,优选还包括以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作为构成成分。
作为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N-(甲基)丙烯酰吗啉等。其中,N-(甲基)丙烯酰吗啉能赋予良好的粘着力,因而优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可以从所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中选取。
根据需要,成分A还可以包括以其它的单体作为构成成分。作为其它的单体,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卤代烯烃类;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二烯烃系单体;(甲基)丙烯腈等腈系单体;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构成成分A的全部单体成分中,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的使用量为0.1~25质量%,优选为0.5~20质量%,更优选为3~15质量%。
通过使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以上述范围地制备共聚物,且通过由该共聚物和后述的聚氨酯树脂配合后的组合物形成粘着剂,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也能够使粘着力得以体现。
含有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时,在构成成分A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含有1~2质量%的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此时,将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中含有氮原子的单体视为包含于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中的单体。通过使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为上述范围,能够赋予丙烯酸系共聚物极性,且能够体现良好的粘着力。
在本发明的粘着片中,作为成分A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对于其共聚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任意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另外,从粘着性能等观点出发,分子量按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30万~150万,更优选为40万~100万的范围。
Mw小于30万时,会降低粘着剂层的内聚力、降低粘着力。超过150万时,由于粘着剂层的弹性模量过高、降低粘着力,因而不优选。
此外,上述Mw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在本发明的粘着片中,作为该成分A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可以在溶剂存在或不存在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的粘着片中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制备。作为溶剂,可以举出乙酸乙酯、甲苯等;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等。对于聚合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以50~90℃下2~30小时的条件进行聚合。
接着,对本发明的粘着片中作为成分B的聚氨酯树脂进行说明。
作为成分B的聚氨酯树脂通过使扩链剂b3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而得到,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使二醇b1与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反应而得到。并且,成分B的扩链剂b3含有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
下面,对作为成分B的聚氨酯树脂中的上述各成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对与扩链剂反应前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作为b1成分的二醇进行说明。
作为二醇,可以举出:如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的链烷二醇等低分子量的二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的低分子量的亚烷基二元醇;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的聚亚烷基二元醇、如聚丁醚二醇的聚亚烷基醚二元醇(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グリコ一ル)等分子量从数百到数千的中等分子量的二元醇。
其中,从使得到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后述的扩链剂反应时不轻易凝胶化的观点出发,作为b1成分的二醇优选使用分子量为1000-3000的中等分子量的二元醇。
上述二醇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下面,对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作为b2成分的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说明。
作为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式多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1,3-二异氰酸苯酯、1,4-二异氰酸苯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DI)、2,6-二异氰酸甲苯酯(2,6-TDI)、甲苯胺-4,4’-二异氰酸酯(4,4’-トルイジンジイソシアネ一ト),2,4,6-三异氰酸甲苯酯、1,3,5-三异氰酸苯酯、二甲氧基苯胺二异氰酸酯、二苯醚-4,4’-二异氰酸酯、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1,4-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3-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三甲撑二异氰酸酯、四甲撑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MDI)、五甲撑二异氰酸酯、1,2-二异氰酸丙酯、2,3-二异氰酸丁酯、1,3-二异氰酸丁酯、十二甲撑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甲撑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3-环戊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1,4-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1,4-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
作为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为上述多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型改性体、与水反应后的缩二脲型改性体、含有异氰脲酸酯环的异氰脲酸酯型改性体。
在上述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中,从粘着剂的物性优异出发,优选选自MDI、2,4-TDI、2,6-TDI、HMDI、IPDI和它们的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另外,重视耐候性时,特别优选选自HMDI、IPDI和它们的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举出将b1和b2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氨基甲酸酯化催化剂和溶剂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制备的方法等。
为了在末端剩余异氰酸酯基,优选b1和b2的配比以(NCO基的摩尔数)/(OH基的摩尔数)为1.1~3.0的方式反应,更优选以1.3~2.5的方式反应。小于1.1时,存在凝胶化而容易增粘的倾向,超过3.0时,由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未反应的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浓度过高,存在后述的扩链反应变困难的倾向。
另外,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含量(NCO%)是基于JIS K1603测定的值,虽然根据b1和b2的反应性或扩链剂的配合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优选为0.5~12质量%,更优选为1~4质量%。NCO%小于0.5质量%时无法使足量的扩链剂(后述的)反应,超过12质量%时存在难于控制扩链反应(后述的)的倾向。
作为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生成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叔胺系化合物、有机金属系化合物等公知的催化剂。
作为叔胺系化合物,可以举出三乙胺、三乙烯二胺、N,N-二甲基苄胺、N-乙基吗啉、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等。
作为有机金属系化合物,可以举出锡系化合物、非锡系化合物。作为锡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溴化二丁基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二乙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硫化锡、三丁基氧化锡、乙酸三丁基锡、三乙基乙氧基锡、三丁基乙氧基锡、二辛基氧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氯乙酸三丁基锡、2-乙基己酸锡等。作为非锡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钛、四丁基钛酸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钛系化合物;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苯甲酸铅、环烷酸铅等铅系化合物;2-乙基己酸铁、乙酰丙酮铁等铁系化合物;苯甲酸钴、2-乙基己酸钴等钴系化合物;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锌系化合物;环烷酸锆;等。
上述催化剂中,优选DBTDL、2-乙基己酸锡、四丁基钛酸酯等。另外,上述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
另外,作为溶剂,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己烷等脂肪烃;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甲基乙基酮(MEK)等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生成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70~100℃。反应温度超过120℃时,进行脲基甲酸酯(アロハネ一ト)反应而难以合成具有规定的分子量和结构的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并且难以控制反应速度。反应温度为70~100℃时,反应时间优选为2~20小时。
下面,对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的作为b3成分的扩链剂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扩链剂b3包括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通过以b4/b5=7/3~10/0的比例(质量比)与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得到作为所述B成分的聚氨酯树脂。
对成分b4进行说明。
成分b4为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
作为成分b4,可以举出脂肪族二醇、脂肪族二胺、烷醇胺、双酚、芳香族二胺、氨基酚等。在扩链剂b3之中,从能够进一步防止粘着力降低出发,优选选自由脂肪族二醇、脂肪族二胺、烷醇胺、芳香族二胺和双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作为脂肪族二醇,可以举出作为所述成分b1列举过的二醇中的低分子量的链烷二醇和低分子量的亚烷基二元醇等。
作为脂肪族二胺,例如可以举出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等。
作为烷醇胺,例如可以举出单乙醇胺、单丙醇胺、异丙醇胺等。
作为双酚,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等。
作为芳香族二胺,例如可以举出二氨基二苯甲烷、甲苯二胺、苯二甲基二胺等。
作为氨基酚,例如可以举出氨基苯酚等。
下面,对成分b5进行说明。
成分b5为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
作为成分b5,可以举出:如三羟甲基丙烷、双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的多元醇;如1-氨基-2,3-丙二醇、1-甲氨基-2,3-丙二醇、N-(2-羟基丙基)乙醇胺的醇胺;四甲基苯二甲基二胺的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加合物等。
从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成分b4和成分b5中的氨基和/或羟基优选为伯胺基、仲胺基和伯醇基。
下面,对扩链反应进行说明。
扩链反应中,成分b4和b5通过以b4/b5=7/3~10/0的比例(质量比)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得到作为成分B的聚氨酯树脂。上述比例优选为8/2~9/1。
b4/b5小于7/3时,在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会降低粘着力;或者在制备聚氨酯树脂的扩链反应过程中,由于凝胶化而无法得到期望的粘着剂。
作为扩链反应,例如可以举出下列方法:(1)将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的溶液加入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滴加扩链剂进行反应的方法;(2)将扩链剂加入反应器,滴加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的溶液进行反应的方法;(3)用溶剂将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的溶液稀释后,在该反应器中一次性加入规定量的扩链剂进行反应的方法。由于缓慢地减少异氰酸酯基容易得到均匀的树脂,因而优选(1)或(3)的方法。
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与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生成反应中所用溶剂相同的溶剂。
扩链剂b4和b5的添加量,虽然根据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的NCO基的含量不同而不同,但是优选使扩链后的聚氨酯树脂的NCO基为0.01~1.0质量%的量,更优选使扩链后的聚氨酯树脂的NCO基为0.05~0.2质量%的量。扩链剂的添加量如果为使扩链后的聚氨酯树脂的NCO基小于0.01质量%的量,扩链反应时急剧增粘而容易凝胶化。扩链剂的添加量如果为使扩链后的聚氨酯树脂的NCO基超过1.0质量%的量,由于扩链不足,因而得不到期望分子量的聚氨酯树脂B。
扩链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80℃以下。反应温度超过80℃时,由于反应速度变得过快而难以控制反应,因而存在得到具有期望分子量和结构的聚氨酯树脂B变得困难的倾向。在溶剂存在下进行扩链反应时,优选反应温度为溶剂的沸点以下,特别是在MEK、乙酸乙酯的存在下,反应温度优选为40~60℃。
为了终止扩链反应,可以使用末端终止剂。作为末端终止剂,可以举出仅具有一个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活性氢的化合物或仅具有一个氨基的化合物。
作为仅具有一个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活性氢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等一元醇化合物。
作为仅具有一个氨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具有伯胺基或仲胺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二乙胺、吗啉等。
虽然具有一个伯胺基的化合物有两个活性氢,但由于一个活性氢反应后,残留的活性氢反应性低,因而实际上等同于1活性点(官能)。
相对于扩链反应后残存的1摩尔末端异氰酸酯基,末端终止剂的添加量优选以末端终止剂为1摩尔以上且2摩尔以下的比例。末端终止剂的添加量小于1摩尔时,由于终止反应后残留异氰酸酯基,得到的聚氨酯树脂不稳定。另一方面,末端终止剂的添加量超过2摩尔时,存在低分子量的聚氨酯树脂增加的倾向。
聚氨酯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优选通过GPC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计为1万以上。聚氨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万时,存在粘着特性降低、特别是保持力降低的倾向。另外,聚氨酯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以下。重均分子量超过30万时,有可能凝胶化。聚氨酯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5万~20万。
在本发明中,由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形成的粘着剂优选以A和B的质量比为A/B=40/60~1/99的比例含有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
更优选A/B为30/70~10/90。
A/B超过40/60的情况、小于1/99的情况,由于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均降低粘着力,因而不优选。
下面,对在本发明的粘着片中根据需要与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和聚氨酯树脂B同时使用的交联剂C进行说明。
作为交联剂C,可以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螯合金属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和氨基树脂系交联剂等。
其中,从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时也能够得到较高粘着力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的同类的交联剂。
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与作为所述成分b2的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相同的物质。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的具体例子,只要是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或缩水甘油基的物质,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使用一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多官能性环氧化合物。
作为多官能性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及其低聚物、氢化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及其低聚物、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间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羟基苯甲酸缩水甘油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丁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癸二酸二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以及聚亚烷基二元醇二缩水甘油醚类、偏苯三甲酸三缩水甘油醚、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1,4-二缩水甘油基苯酚、二缩水甘油基丙撑脲、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或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或三缩水甘油醚、甘油氧化烯烃加合物的三缩水甘油醚、如二缩水甘油基苯胺的缩水甘油基胺等。
作为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1,1’-(亚甲基-双-p-苯基)-二-3,3-氮丙啶基脲(1,1’-(メチレン-ジ-p-フエニレン)ビス-3,3-アジリジニル尿素)、1,1’-(己撑)-二-3,3-氮丙啶基脲(1,1’-(ヘキサメチレン)ビス-3,3-アジリジニル尿素)、2,4,6-三氮杂环丙基-1,3,5-三嗪、三羟甲基丙烷-三(2-吖丙啶基丙酸酯)等。
作为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BXX5134(氮杂环丙烷系固化剂,东洋インキ制造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螯合金属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在铝、铁、铜、锌、锡、钛、镍、锑、镁、钒、铬、锆等多价金属上配位了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等的化合物等。作为螯合金属系交联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在铝上配位了乙酰丙酮的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NACEM铝(ナ一セムアルミ)等。
作为胺系交联剂,可以举出多元胺,例如脂肪族多元胺(例如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乙二胺、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N,N-ジシンナミリデン-1,6-ヘキサンジアミン)、三甲胺、己二胺氨基甲酸酯、乙醇胺、3,9-双(3-氨基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ビス(3-アミノプロピル)-2,4,8,10-テトラオキサ-2-スピロ[5.5]ウンデカン)等)以及它们的盐;芳香族多元胺(例如二氨基二苯甲烷、二甲苯二胺、苯二胺、二氨基二苯砜等)。
作为氨基树脂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醚化羟甲基脲、甲醚化羟甲基N,N-乙撑脲、甲醚化羟甲基双氰胺、甲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甲醚化羟甲基苯代三聚氰胺、丁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丁醚化羟甲基苯代三聚氰胺等,优选为甲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丁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和羟甲基化苯代三聚氰胺等。
交联剂C的配合量取决于所述成分A中的交联性官能团的量以及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NCO%或环氧系交联剂的环氧当量等,相对于所述成分A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和成分B的聚氨酯树脂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交联剂(除去溶剂等后的有效成分)为0.01~8质量份左右,优选为0.05~5质量份,更优选为0.1~3质量份。通过使交联剂的配合量为0.01~8质量份,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也能够得到较高的粘着力。
根据需要将交联剂C与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聚氨酯树脂B配合,并在基材片或剥离片上涂布后,通过在70~120℃下加热处理30~180秒进行交联(反应),从而能够体现粘着性。
除了所述成分外,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配合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霉剂、粘着赋予剂、增塑剂、消泡剂和润湿性调节剂等,由于这些成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可能溶出,因而优选不过度配合。
特别优选不过度使用松香及其衍生物、多萜、萜烯苯酚树脂、香豆酮-茚树脂、石油系树脂、苯乙烯树脂、二甲苯树脂等以往以提高粘着力为目的而使用的粘着赋予剂。
下面,对本发明的粘着片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粘着片为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所述成分形成粘着剂层。
作为本发明的粘着片中所用的基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所有常规的用作粘着片的基材片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人造纤维、丙烯酸、聚酯等纤维的织布或不织布;道林纸(上質紙)、玻璃纸、浸渍纸、涂层纸等纸类;铝、铜等金属箔;聚氨酯发泡体、聚乙烯发泡体等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偏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丙烯酸树脂薄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薄膜,环烯烃树脂薄膜等塑料薄膜;两种以上所述物质形成的层压体等。其中,由于较好地顺应薄膜化所要求的厚度精度、表面平滑度,因而特别优选容易获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薄膜。对于该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6~200μm,特别优选为12~100μm。
本发明的粘着片中所用的粘着剂层为下述构成的粘着剂层:构成的粘着剂如上所述,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该聚氨酯树脂通过使扩链剂b3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而得到,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使二醇b1与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反应而得到,所述扩链剂包括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化合物b4与化合物b5的质量比为b4/b5=7/3~10/0。
本发明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0.1~5μm时,最能够显现出本发明的价值。为了显现出更高的价值,粘着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3~3.8μm,更优选为0.5~2.5μm,特别优选为0.7~1.8μm。粘着剂层的厚度超过5μm时,当然能够显示出充分的粘着力,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即使将粘着剂层的厚度薄膜化至5μm以下、甚至薄膜化至1μm左右时,也能够显示期望的粘着力。
根据需要使用剥离片保护粘着剂层。作为上述剥离片,例如可以举出:玻璃纸、涂层纸、铸涂纸等纸基材,在这些纸基材上将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层压后的层压纸;或者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薄膜上,在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薄膜等的朔料薄膜上涂布了硅树脂等剥离剂的材料;等。对于该剥离片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为20~150μm左右。
作为用于形成剥离剂层的剥离剂,例如可以使用:烯烃系树脂、异戊二烯系树脂、丁二烯系树脂等橡胶系弹性体;长链烷基系树脂;醇酸系树脂;氟系树脂;聚硅氧烷系树脂;等。
对于剥离片上形成的剥离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将剥离剂以溶液状态涂布时,优选为0.01~2.0μm,更优选为0.03~1.0μm。
使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形成剥离剂层时,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为3~50μm,更优选为5~40μ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粘着片,由于粘着剂层中特定的丙烯酸共聚物A和特定的聚氨酯树脂B,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至1μm,也能够显示期望的粘着力。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粘着片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粘着片的制备方法不作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使用辊涂机、刮刀涂布机、刀辊式涂布机、反向涂布机(リバ一スコ一タ一)、凹版涂布机等将所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聚氨酯树脂B和根据需要添加的交联剂C以及少量添加的添加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后的溶液直接涂布于基材上并加热干燥的方法;或者在用于保护粘着剂层的剥离片上形成粘着剂层后,将粘着剂层与基材贴合的方法等。为了减小粘着剂层的厚度,考虑到操作性等有必要在涂布于基材或剥离片上之前用有机溶剂稀释粘着剂。
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以使用已列举过的能够在使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扩链反应而制备聚氨酯树脂B时使用的有机溶剂。
从涂布时的操作性或薄膜化后形成均匀的粘着剂层的观点出发,用有机溶剂稀释粘着剂而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为3~20质量%,优选为5~15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左右。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
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测定的各物性和性能的评价。
(1)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
Mw为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使用以下的装置和条件进行测定。
装置名称:HLC-8220GPC,東ソ一社制
色谱柱:将TSKgelGMHXL、TSKgelGMHXL和TSKgel2000HXL顺次连接的柱子
溶剂:四氢呋喃
注入量:80μl
测定温度:40℃
流速:1ml/分钟
检测器:示差折射仪
(2)粘着力测定
粘着片制作后,在23℃、50%RH环境下,将裁剪为25mm×300mm的粘着片试验片粘贴于粘附体(SUS304钢板)作为试验样品。基于JIS Z0237:2000,使用180°剥离法(引き剥がし法)以牵引速度300mm/分钟测定粘贴后24小时的时刻的粘着力。
[制备例]
(1)聚氨酯树脂B的制备
制备例1
将作为二醇b1的100质量份聚丙二醇(PPG、Mw=2000)、作为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的10.1质量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MI)、作为催化剂的0.01质量份(DBTDL)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缓慢升温至85℃后搅拌2小时得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
在得到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110质量份甲苯、冷却至室温后,滴加作为扩链剂b4的0.60质量份1,4-丁二醇(BDO)、缓慢升温至70℃后,搅拌2小时得到Mw为17万的聚氨酯树脂(B1)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2
除了BDO的使用量为0.54质量份、还加入作为扩链剂b5的0.06质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TMP)以外,与制备例1同样地制备得到Mw为16万的聚氨酯树脂(B2)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3
除了BDO的使用量为0.48质量份、TMP的使用量为0.12质量份以外,与制备例2同样地制备得到Mw为14万的聚氨酯树脂(B3)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4
除了BDO的使用量为0.42质量份、TMP的使用量为0.18质量份以外,与制备例2同样地制备得到Mw为16万的聚氨酯树脂(B4)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5
除了使用作为扩链剂b4的0.40质量份2-氨基乙醇(2-AmE)代替BDO以外,与制备例1同样地制备得到Mw为14万的聚氨酯树脂(B5)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6
除了BDO的使用量为0.30质量份、TMP的使用量为0.30质量份以外,与制备例2同样地制备得到Mw为14万的聚氨酯树脂(B6)的甲苯溶液。
制备例1~6中得到的聚氨酯树脂B1~B6的初始原料的种类及其组成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214220700221
[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制备]
制备例7
将90质量份丙烯酸丁酯(BA)、10质量份丙烯酸(AAc)、200质量份乙酸乙酯、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反应器中混合。进行4小时氮气脱气、缓慢升温至60℃后,边搅拌边聚合反应24小时,得到Mw为65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乙酸乙酯溶液。
制备例8
除了BA的使用量为95质量份、AAc的使用量为5质量份以外,与制备例7同样地进行聚合反应,得到Mw为65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2)的乙酸乙酯溶液。
制备例9
将85质量份BA、14质量份N-丙烯酰吗啉(ACMO)、1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200质量份乙酸乙酯、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混合。进行4小时氮气脱气、缓慢升温至60℃后,边搅拌边聚合反应24小时,得到Mw为60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3)的乙酸乙酯溶液。
制备例7~9中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1)~(A3)的初始原料的种类及其组成示于表1。
[表2]
表2(丙烯酸系聚合物配合)
缩略符号的化学物质名称如下所述。
BA:丙烯酸丁酯
AAc:丙烯酸
ACMO:N-丙烯酰吗啉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实施例1
使用甲苯以固体成分为10质量%的方式将180质量份制备例1的聚氨酯树脂(B1)的甲苯溶液(固体成分90质量份)、33.4质量份制备例7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1)的乙酸乙酯溶液(固体成分10质量份)、作为交联剂的3质量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改性二异氰酸甲苯酯的乙酸乙酯溶液、固体成分75质量%、商品名称:コロネ一トHL、日本ポリウレタン社制]的混合物稀释,得到粘着剂组合物的溶液。
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将该溶液涂布在聚硅氧烷处理后的38μm的聚酯薄膜[リンテツク社制、商品名称SP-PET381031]上,在100℃下干燥1分钟后,转印到25μm的聚酯薄膜[三菱ポリエステル社制、商品名称:T-100]上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实施例22、比较例1~比较例10
以表3所示的配比将丙烯酸系聚合物(A1~A3)的乙酸乙酯溶液、聚氨酯树脂(B1~B6)的甲苯溶液、交联剂C配合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各成分的配比和测定的粘着力一并记载于表3中。此外,各成分的数值表示固体成分换算的质量份,在本发明中,固体成分指除溶剂以外的全部成分。
[表3]
表3
由表3可以明确以下事项。
即,粘着剂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1~A3)和聚氨酯树脂(B1~B5),该聚氨酯树脂(B1~B5)通过使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具有特定的两个官能团的一种扩链剂反应或者与该扩链剂和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扩链剂反应而制备,粘着片具有由该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时,即使将粘着剂层薄膜化至1μm,也能显示期望的粘着力。
实施例23
除了使用6μm的聚酯薄膜[東レ社制、商品名称:ルミラ一、在表4的基材栏中记载为6μm PET]代替25μm的聚酯薄膜[三菱ポリエステル社制、商品名称:T-100]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4
除了使用50μm的氯乙烯薄膜[含有24质量%作为增塑剂的聚酯系增塑剂、在表4的基材栏中记载为50μm PVC]代替25μm的聚酯薄膜[三菱ポリエステル社制、商品名称:T-100]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5
除了使用6μm的聚酯薄膜[東レ社制、商品名称:ルミラ一、在表4的基材栏中记载为6μm PET]代替25μm的聚酯薄膜[三菱ポリエステル社制、商品名称:T-100]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6
除了使用50μm的氯乙烯薄膜[含有24质量%作为增塑剂的聚酯系增塑剂、在表4的基材栏中记载为50μm PVC]代替25μm的聚酯薄膜[三菱ポリエステル社制、商品名称:T-100]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7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使用的25μm的聚酯薄膜在表4的基材栏中记载为25μm PET(实施例28~35的情况相同)。
实施例28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9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0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1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2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3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8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4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8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35
除了以干燥后的粘着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布以外,与实施例18同样地制备得到粘着片。
实施例23~实施例35中各成分的配比和测定的粘着力一并记载于表4中。此外,表4中,各成分的数值表示固体成分换算的质量份,在本发明中,固体成分指除溶剂以外的全部成分。
[表4]
表4
Figure BDA00002214220700291
由表4可以明确以下事项。
即,粘着剂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1~A3)和聚氨酯树脂(B1~B5),该聚氨酯树脂(B1~B5)通过使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具有特定的两个官能团的一种扩链剂反应或者与该扩链剂和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扩链剂反应而制备,粘着片具有由该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时,不依赖于基材的厚度或种类,可显示期望的粘着力。另外,即便不对粘着剂层薄膜化,也能显示期望的粘着力。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即使减少粘着剂层的厚度时也不降低粘着力,采用本发明的粘着片,不仅可以作为用于连接或加工电子机器的部件或光学机器的部件时的临时粘接粘着片,特别是也能够在进行多层化时实现减少总厚度的目的,适用于多种领域。

Claims (9)

1.一种粘着片,其特征在于,该粘着片为在基材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粘着剂层的粘着片,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该聚氨酯树脂B通过使扩链剂b3与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反应而得到,所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使二醇b 1与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b2反应而得到,所述扩链剂b3含有具有两个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4以及具有三个以上羟基和/或氨基的化合物b5,化合物b4与化合物b5的质量比为b4/b5=7/3~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二醇b1为分子量1000-3000的二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化合物b4为具有羟基和氨基的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交联性官能团来自于乙烯型不饱和羧酸或(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构成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单体还包括以含氮的乙烯型不饱和单体作为构成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粘着片还含有交联剂C。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粘着片以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的质量比为A/B=40/60~1/99的比例含有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氨酯树脂B。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万~150万。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粘着剂层的厚度为0.1-5μm。
CN201180017193.6A 2010-03-31 2011-02-23 粘着片 Active CN102858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1415 2010-03-31
JP2010-081415 2010-03-31
PCT/JP2011/053931 WO2011122178A1 (ja) 2010-03-31 2011-02-23 粘着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8898A true CN102858898A (zh) 2013-01-02
CN102858898B CN102858898B (zh) 2014-10-08

Family

ID=4471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7193.6A Active CN102858898B (zh) 2010-03-31 2011-02-23 粘着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58364B2 (zh)
JP (1) JP5737763B2 (zh)
KR (1) KR101812359B1 (zh)
CN (1) CN102858898B (zh)
WO (1) WO20111221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361A (zh) * 2016-11-23 2019-07-16 美国斯帕泰克塑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氨基甲酸酯-脲-丙烯酸浇铸板材料
CN113166595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166596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166597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242892A (zh) * 2019-01-25 2021-08-10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8975B2 (ja) * 2011-08-03 2015-11-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5319857B1 (ja) * 2011-09-22 2013-10-1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難燃粘着シート
JP5841792B2 (ja) * 2011-09-29 2016-01-1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マーキングフィルム
JP5785861B2 (ja) * 2011-11-30 2015-09-3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難燃粘着シート
JP5879160B2 (ja) * 2012-03-06 2016-03-08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3189562A (ja) * 2012-03-14 2013-09-26 Lintec Corp 粘着シート
KR102086441B1 (ko) * 2012-03-30 2020-03-09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우레아계 및 우레탄계 감압 접착제 블렌드
KR20130136173A (ko) * 2012-06-04 2013-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기반 단축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기계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 매체 및 휴대 단말
CN102838865B (zh) * 2012-09-20 2014-07-09 天津博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rfid标签用易碎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6856A (zh) * 2012-10-19 2017-10-24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JP6301630B2 (ja) * 2012-11-06 2018-03-28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粘着剤組成物
KR101594484B1 (ko) * 2012-11-20 2016-02-1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및 반도체 장치
US9081130B1 (en) * 2013-01-09 2015-07-14 Insight Equity A.P.X., Lp Photochromic polyurethane laminate
WO2016099937A1 (en) * 2014-12-16 2016-06-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yurethan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JP6464454B2 (ja) * 2015-03-27 2019-02-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再剥離性フィルム
SE539637C2 (en) * 2016-03-16 2017-10-24 Fingerprint Cards Ab Fingerprint enrollment in smart device
JP6855743B2 (ja) * 2016-10-14 2021-04-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519687B1 (ja) * 2018-04-12 2019-05-2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水酸基末端ウレタンプレ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20210395581A1 (en) * 2018-12-05 2021-12-23 Lg Chem, Ltd. Adhesive agent composition,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ctronic device
KR102609849B1 (ko) * 2019-02-28 2023-12-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점착 시트
JP7380683B2 (ja) * 2019-05-09 2023-11-15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接着剤セット及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2827A (ja) * 2002-04-19 2004-01-08 Sanyo Chem Ind Ltd 粘着剤組成物
JP2005325250A (ja) * 2004-05-14 2005-11-24 Nitto Denko Corp 金属面貼付用感圧性粘着シート類および金属面を有する物品
CN101052663A (zh) * 2004-09-30 2007-10-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制造聚氨酯树脂和压敏粘合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8712A (en) * 1971-03-01 1973-02-27 Minnesota Mining & Mf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based on cyclic terpene urethane resin
US4543405A (en) * 1984-10-01 1985-09-24 Ppg Industries, Inc. High solids polyurethane polyols and coating compositions thereof
JPS62295982A (ja) 1986-06-13 1987-12-23 Toyoda Gosei Co Ltd モ−ルの取付構造
JPS62297373A (ja) 1986-06-18 1987-12-24 Kao Corp 水性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
JP3853247B2 (ja) * 2002-04-16 2006-12-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加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および電子部品の加工方法並びに電子部品
JP2005007618A (ja) 2003-06-17 2005-01-13 Nihon Micro Coating Co Ltd フィルムシート
JP4689166B2 (ja) * 2004-01-06 2011-05-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接着性光学機能部材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06010278A1 (en) * 2004-07-26 2006-02-02 Synthes Gmbh Biocompatible,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 materials with controlled hydrophobic to hydrophilic ratio
JP2006281488A (ja) 2005-03-31 2006-10-19 Lintec Corp 積層回路基板製造用工程フィルム
JP4869015B2 (ja) 2005-10-18 2012-0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粘着剤付光学部材
JP4140736B2 (ja) 2006-03-15 2008-08-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102271A (ja) 2006-10-18 2008-05-01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5295533B2 (ja) 2006-10-31 2013-09-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5196828B2 (ja) 2007-04-03 2013-05-15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皮膚貼付薬シート
JP5112780B2 (ja) 2007-08-03 2013-01-0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易貼付性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58503A (ja) 2007-12-25 2009-07-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ウエハ加工用テープ
JP5474297B2 (ja) * 2007-12-27 2014-04-16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2827A (ja) * 2002-04-19 2004-01-08 Sanyo Chem Ind Ltd 粘着剤組成物
JP2005325250A (ja) * 2004-05-14 2005-11-24 Nitto Denko Corp 金属面貼付用感圧性粘着シート類および金属面を有する物品
CN101052663A (zh) * 2004-09-30 2007-10-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制造聚氨酯树脂和压敏粘合剂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361A (zh) * 2016-11-23 2019-07-16 美国斯帕泰克塑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氨基甲酸酯-脲-丙烯酸浇铸板材料
CN110023361B (zh) * 2016-11-23 2022-02-01 美国斯帕泰克塑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氨基甲酸酯-脲-丙烯酸浇铸板材料
CN113166595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166596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166597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242892A (zh) * 2019-01-25 2021-08-10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242892B (zh) * 2019-01-25 2023-08-08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166597B (zh) * 2019-01-25 2023-09-01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22178A1 (ja) 2011-10-06
KR20130066571A (ko) 2013-06-20
US9458364B2 (en) 2016-10-04
JP5737763B2 (ja) 2015-06-17
CN102858898B (zh) 2014-10-08
US20130017392A1 (en) 2013-01-17
KR101812359B1 (ko) 2017-12-26
JPWO2011122178A1 (ja) 2013-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8898B (zh) 粘着片
CN103476889B (zh) 粘着片
JP5707715B2 (ja) ウレタン粘着剤
CN103571357B (zh) 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
JP5734092B2 (ja) 湿気硬化型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CN103131341B (zh) 阻燃粘着片
CN102070993A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
CN104640899A (zh) 含有被活性(甲基)丙烯酸端基封端的聚氨酯骨架的聚合物及其用作粘合剂的用途
CN104073195B (zh) 压敏胶粘剂层和压敏胶粘片
WO2006035828A1 (ja) ウレタン樹脂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剤
CN103635553B (zh) 难燃粘着片
JP5808975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CN10345953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光学构件用薄膜
CN102549098A (zh)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粘合薄膜的制造方法、粘合剂用原料组合物以及粘合薄膜
JP2018002954A (ja) ウレタン形成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ウレタン粘着剤
CN107406745B (zh) 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
CN107250306A (zh) 涂膜保护膜
CN103571358A (zh) 保护膜
JP613985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19468B (zh) 有机硅改性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33184A (zh) 一种聚乙烯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1961B (zh) 溶剂型的用于再剥离的粘着剂组合物和用于再剥离的粘着产品
JPWO2019131617A1 (ja) 塗料組成物
JP2020083973A (ja) ウレタンプレポリマー、それを用いた2液硬化型ポリウレタン及び粘着剤
CN103339215B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型光学部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