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961B -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961B
CN102821961B CN201180016163.3A CN201180016163A CN102821961B CN 102821961 B CN102821961 B CN 102821961B CN 201180016163 A CN201180016163 A CN 201180016163A CN 102821961 B CN102821961 B CN 102821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rive singal
latch cicuit
latch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1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1961A (zh
Inventor
桥口拓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2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5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reducing occurrence of cross tal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73Timing; De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各种条件下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印刷的驱动装置、使用了该驱动装置的液体喷吐头、以及记录装置。驱动装置具备:锁存信号生成电路,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延迟时间保持电路,其保持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的数据;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1行量的像素数据,且根据锁存信号从外部锁存像素数据;多个第2锁存电路,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从发送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在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延迟时间之后,锁存在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和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从发送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了相加在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发送驱动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喷吐液滴的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及使用了该驱动装置的液体喷吐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喷墨印刷机或喷墨绘图仪等利用了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面向一般消费者的印刷机之外,还被广泛利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电子电路的形成、液晶显示器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等。
在这种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中,搭载用于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吐头作为印刷头。一般公知的是:这种印刷头在填充了墨水的墨水流路内具备作为加压单元的加热器,通过加热器来加热墨水使其沸腾,并通过在墨水流路内产生的气泡对墨水进行加压,从墨水喷吐孔作为液滴而喷吐墨水的热敏头方式;和通过位移元件使填充了墨水的墨水流路的一部分壁弯曲并产生位移,以机械方式对墨水流路内的墨水进行加压,从墨水喷吐孔作为液滴而喷吐墨水的压电方式。
此外,在这种液体喷吐头中,具有使液体喷吐头向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串行式、以及在固定了在主扫描方向上比记录介质长的液体喷吐头的状态下对逐渐向副扫描方向传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行式。行式不需要如串行式那样移动液体喷吐头,因此具有可进行快速记录的优点。
无论是串行式、行式中的哪一方式的液体喷吐头,在利用高密度的液滴进行印刷时需要增加在液体喷吐头中形成的喷吐液滴的液体喷吐孔的密度。
因此,还公知使一个方向长的液体喷吐头层叠了具有导管(manifold)(公共流路)及从导管分别经由多个液体加压室而连接的液体喷吐孔的流路部件、和具有被设置成分别覆盖所述液体加压室的多个位移元件的执行单元(actuator unit)而构成的液体喷吐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液体喷吐头中,以矩阵状配置分别与多个液体喷吐孔连接的液体加压室,并使设置成覆盖这些液体加压室的执行单元的位移元件产生位移,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从在一个方向上等间隔且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会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液体喷吐孔喷吐墨水,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以600dpi、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以60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58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在利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喷吐头进行印刷时,考虑为在与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锁存电路中保持数据,并发送驱动对与各液体喷吐孔连接的液体加压室进行加压的加压部的驱动信号,在这种结构中,喷吐的时刻有限制,有时得不到良好的图像。
利用图10的时序图说明具体的问题点。图10是包括与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锁存电路、和基于在该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图像的像素数据向驱动部发送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发送电路的控制部的时序图。锁存电路根据每隔Tc秒的锁存信号(LATCH)从外部锁存像素数据。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在从锁存信号经过几个延迟时间之后,基于在锁存电路中保持的数据发送驱动信号。例如,在喷吐液体时所发送的驱动信号是长度为T秒的喷吐驱动信号,在不喷吐液体时所发送的驱动信号是无驱动电压变化的非喷吐驱动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延迟时间被限制在0~(Tc-T)秒内。延迟时间最短是0秒(实际上需要经过直到锁存动作结束为止的系统时钟)。延迟时间最长是(Tc-T)秒,从发送了锁存信号的时刻t0开始经过(Tc-T)秒之后的时刻t1起发送的驱动信号在保持于锁存电路中的像素数据变为下一数据之前结束发送,由此正常进行喷吐或者非喷吐。
相对于此,若从时刻t0开始经过了比(Tc-T)秒长的时间的时刻t2起开始发送驱动信号,则在从最初的锁存信号经过了Tc秒的时刻t3,根据下一锁存信号被保持在锁存电路中的像素数据会变成下一像素数据。若所保持的像素数据的值不同,则向驱动部发送的驱动信号就会产生变化,无法构成正常的喷吐或者非喷吐。
并且,当对在平面上传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和对在圆筒形的滚筒(drum)上传送的记录介质等非平面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需要改变延迟。此外,在想要以600×600dpi(以下,A×Bdpi表示主扫描方向是Adpi、副扫描方向是B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时、和以600×45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时,需要改变延迟。此时,若作为延迟时间而将可设定的时间限制为0~(Tc-T)秒,则不得不以不同于原本适当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时间来进行驱动,其结果,记录介质上的滴落位置会偏离,无法进行良好的印刷。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可在各种条件下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印刷的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使用了该驱动装置的液体喷吐头、以及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锁存信号生成电路,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延迟时间保持电路,其保持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的数据;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1行量的像素数据,且根据所述锁存信号从外部锁存像素数据;多个第2锁存电路,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锁存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和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了相加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发送所述驱动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吐孔开口面,其开口了多个液体喷吐孔,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以等间隔、且按照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会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驱动部,使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分别喷吐液体;传送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吐孔开口面传送记录介质;存储部,其保持构成图像的像素数据;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具有:锁存信号生成电路,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延迟时间保持电路,其保持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的数据;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与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像素数据,根据所述锁存信号从存储部锁存像素数据;多个第2锁存电路,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锁存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和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相加了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同时向与1个所述液体喷吐孔列对应的多个所述驱动部发送基于在1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的所述驱动信号。
优选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所述延迟时间的数据,是从与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对应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列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到被喷吐的液体要滴落的所述记录介质为止的飞翔距离越短则所述延迟时间越长的数据。
优选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及所述飞翔距离来保持多个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是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数据,并且是比较所述飞翔距离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时所述飞翔距离越长则液体的喷吐量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之差越大的数据。
优选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保持多个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并且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是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数据。
优选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保持多个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作为向与所述液体喷吐孔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对应的所述驱动部发送的所述驱动信号,发送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
本发明的记录方法是使用记录装置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喷吐孔开口面,其开口了多个液体喷吐孔,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以等间隔、且按照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会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驱动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具有: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与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像素数据;多个第2锁存电路,分别与该多个第1锁存电路连接;和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并向所述多个驱动部发送该驱动信号,其中,将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针对该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分别设定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锁存像素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所设定的延迟时间之后,在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中锁存在所述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在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中经过相加了所设定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通过向与1个所述液体喷吐孔列对应的多个所述驱动部发送基于在1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的所述驱动信号,向针对所述液体喷吐孔开口面相对地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吐液体。
优选从与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对应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列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到被喷吐的液体要滴落的所述记录介质为止的飞翔距离越短,则将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设定的所述延迟时间设定得越长。
优选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及所述飞翔距离而准备多个种类,并且作为所述驱动信号,利用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并且比较所述飞翔距离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时所述飞翔距离越长则液体的喷吐量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之差越大的驱动信号。
优选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准备多种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并且作为所述驱动信号,利用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驱动信号。
优选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准备多个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数据,并且将发送给与所述液体喷吐孔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对应的所述驱动部的所述驱动信号设为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驱动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即使在任意时刻发送驱动信号,在发送要发送的驱动信号的中途也不会改写第2锁存电路的数据,因此能够发送正常的驱动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即使在任意的时刻发送了驱动信号,在发送要发送的驱动信号的中途也不会改写第2锁存电路的数据,因此能够发送正常的驱动信号,可进行良好的记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即使在任意的时刻发送了驱动信号,在发送要发送的驱动信号的中途也不会改写第2锁存电路的数据,因此能够发送正常的驱动信号,可进行良好的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即印刷机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构成图1的液体喷吐头的流路部件、及压电执行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被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被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
图6(a)是表示用于说明印刷动作的液体喷吐孔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b)是用于对控制来自(a)所示的液体喷吐孔的喷吐的液体喷吐头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示意图。
图7(a-1)至(a-4)是对平面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的纵截面图,(b-1)至(b-4)是对凸面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的纵截面图。
图8是用于驱动图6(b)所示的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印刷中途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动作的问题点的时序图。
图11(a)、(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吐头的记录装置、即彩色喷墨印刷机的示意结构图。该彩色喷墨印刷机1(以下,称作印刷机1)具有4个液体喷吐头2。这些液体喷吐头2沿着纸等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排列并固定在印刷机1上。液体喷吐头2具有在从图1的正面侧向里的方向上细长的形状。有时将该长的方向称作长边方向。
在印刷机1中,记录介质P通过辊81a、b之间之后,沿着圆筒形的滚筒80进行传送,在通过辊82a、b之间而在滚筒80上传送的期间内通过液体喷吐头2对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另外,在此作为凸面状的传送面,例示了圆筒形的滚筒80,但是只要凸面状的传送面是向液体喷吐头2侧凸出的传送面,可以是其他形状。此外,在印刷机1中,设有用于控制液体喷吐头2或滚筒等印刷机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100。
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彼此靠近地配置4个液体喷吐头2。各液体喷吐头2在下端具有头主体13。头主体13的下表面成为设有喷吐液体的多个液体喷吐孔8的液体喷吐孔开口面4a(参照图5)。图示的液体喷吐孔开口面4a是平面,若没有在长边方向上弯曲,则也可以在短边方向上弯曲。例如若设为根据标准使用的滚筒80的直径弯曲的面,则可以不进行此时的延迟控制。
从设置在1个液体喷吐头2中的液体喷吐孔8喷吐相同颜色的液滴(墨水)。由于在一个方向(是与记录介质P平行且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液体喷吐头2的长边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各液体喷吐头2的液体喷吐孔8,因此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无间隙地进行印刷。从各液体喷吐头2喷吐的液体的颜色分别是品红色(M)、黄色(Y)、青色(C)及黑色(K)。在头主体13的下表面的液体喷吐孔开口面4a与滚筒80的传送面之间隔着微小的间隙来配置各液体喷吐头2。
由滚筒80传送的记录介质P通过液体喷吐头2与滚筒80之间的间隙。此时,从构成液体喷吐头2的头主体13向记录介质P的上表面喷吐液滴。由此,在记录介质P的上表面上形成基于由控制部100存储的像素数据的彩色图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液体喷吐头2。液体喷吐头2包括液体喷吐头主体13和框体。框体是金属制,一部分中开口有传递驱动信号的信号电缆所通过的孔。孔中通过与控制部100相连的传递驱动信号的信号电缆,利用树脂制的盖罩等来盖住。利用管状体等,从外部向液体喷吐头主体13供给液体。
此外,从控制部100发送的驱动信号驱动后述的压电执行单元21的位移元件50,通过对流路部件4内部的液体进行加压,从而喷吐液滴。控制部100在位于液体喷吐头2的外部的部分包括从该部分经由信号电缆而连接的驱动器IC。驱动器IC是后述的驱动装置。从位于液体喷吐头2的外部的控制部100发送的像素数据被驱动装置、即驱动器IC处理,处理后的驱动信号经过信号传递部之后驱动位移元件50。另外,信号传递部例如是柔性板电缆。
接着,说明构成本发明的液体喷吐头的流路部件4。图2是表示液体喷吐头主体13中的流路部件4及压电执行装置2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被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是液体喷吐头主体13的一部分。图4是与图3相同位置的放大透视图,为了便于观察液体喷吐孔8的位置,省略描绘了一部分流路。另外,在图3及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附图,利用实线描绘了在压电执行单元21的下方应用虚线描绘的液体加压室10(液体加压室组9)、光圈12及液体喷吐孔8。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
头主体13具有平板状的流路部件4、和在流路部件4上包括加压部的压电执行单元21。压电执行单元21具有梯形形状,按照该梯形的1对平行对置边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配置压电执行单元21。此外,分别沿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2根虚拟直线2个2个地、即共计4个压电执行单元21作为整体以交替状排列在流路部件4上。在流路部件4上相邻的压电执行单元21的斜边彼此在流路部件4的短边方向上部分交迭。在通过驱动该交迭的部分的压电执行单元21来进行印刷的区域内,由2个压电执行单元21喷吐的液滴混在一起落下来。
在流路部件4的内部形成有导管5。导管5沿着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延伸且具有细长的形状,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形成有导管5的开口5b。分别沿着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2根直线(虚拟线)5个5个地、共计形成10个开口5b。开口5b形成在避开配置了4个压电执行单元21的区域的位置上。通过开口5b从未图示的液体容器向导管5供给液体。
在流路部件4内形成的导管5被分为多根(将分支的部分的导管5有时称作副导管5a,并且有时将从开口5b到副导管5a的导管5称作液体供给路径5c)。与开口5b连接的液体供给路径5c沿着压电执行单元21的斜边延伸,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交替地配置液体供给路径5c。在被2个压电执行单元21夹持的区域内,1个导管5被相邻的压电执行单元21共用,副导管5a从导管5的两侧分支。这些副导管5a彼此挨着与流路部件4的内部的各压电执行单元21对置的区域,且在头主体13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即,副导管5a的两端与液体供给路径5c连接。
流路部件4具有多个的液体加压室10矩阵状地(即,二维且规则性地)形成的4个液体加压室组9。液体加压室10是角部倒角了的具有大致棱形的平面形状的中空区域。液体加压室10形成为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上开口。这些液体加压室10排列在与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的压电执行单元21对置的区域的大致整个面上。因此,通过这些液体加压室10形成的各液体加压室组9占有与压电执行单元21大致同一大小及形状的区域。此外,通过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上粘接压电执行单元21来堵塞各液体加压室10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管5被分支为与流路部件4的短边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的4列E1~E4的副导管5a,与各副导管5a连接的液体加压室10构成以等间隔在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液体加压室10的列,将该列与短边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成4列。在副导管5a的两侧各2列地排列与副导管5a连接的液体加压室10的并排的列。
整体上,从导管5连接的液体加压室10构成以等间隔在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液体加压室10的列,将该列与短边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成16列。按照对应于作为加压部的位移元件50的外形形状、且数量从其长边侧向短边侧依次减少的方式配置各液体加压室列所包含的液体加压室10。液体喷吐孔8也是与该方式相同地配置的。由此,作为整体,可在长边方向上以600dpi的分辨率形成图像。
也就是说,若按照与平行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的虚拟直线正交的方式投影液体喷吐孔8,则在图3所示的虚拟直线R的范围内,分别与4个副导管5a连接的4个液体喷吐孔8、即共16个液体喷吐孔8成为600dpi的等间隔。此外,与各副导管5a以如果进行平均的话相当于150dpi的间隔连接了单独流路32。这是因为在进行将600dpi的液体喷吐孔8分成4个列的副导管5a来连接的设计时,并不限于与各副导管5a连接的单独流路32以相等的间隔被连接,在导管5a的延伸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上以平均170μm(若是150dpi,则是25.4mm/150=169μm间隔)以下的间隔形成单独流路32。
在与压电执行单元21的上表面的各液体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后述的单独电极35。单独电极35比液体加压室10小一圈,具有与液体加压室10大致相似的形状,被配置成收敛于与压电执行单元21的上表面的液体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内。
在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的液体喷吐面上形成多个液体喷吐孔8。这些液体喷吐孔8配置在避开了与配置于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侧的副导管5a对置的区域的位置上。
此外,这些液体喷吐孔8配置在与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侧的压电执行单元21对置的区域内。这些液体喷吐孔8作为1组而占有与压电执行单元21大致相同的大小及形状的区域,通过使对应的压电执行单元21的位移元件50产生位移,从而能够从液体喷吐孔8喷吐液滴。将在后面详细叙述液体喷吐孔8的配置。并且,沿着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多个直线15a~d以等间隔排列各个区域内的液体喷吐孔8。
液体喷吐头主体13所包含的流路部件4具有层叠了多个板的层叠结构。这些板从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开始依次是空穴板22、基体板23、光圈(aperture)板24、供给板25、26、导管板27、28、29、盖罩板30及喷嘴板31。这些板上形成有多个孔。按照这些孔彼此连通而构成单独流路32及副导管5a的方式,匹配位置后层叠各板。如图5所示,头主体13具有如下结构:液体加压室10配置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副导管5a配置在内部的下表面侧,液体喷吐孔8配置在下表面,构成单独流路32的各部分彼此相邻而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经由液体加压室10连接副导管5a和液体喷吐孔8。
说明在各板中形成的孔。这些孔如下。第1,具有在空穴板22中形成的液体加压室10。第2,是构成从液体加压室10的一端连接副导管5a的流路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基体板23(详细而言是液体加压室10的入口)至供给板25(详细而言是副导管5a的出口)的各板中。另外,在该连通孔中包括形成在光圈板24中的光圈12、形成在供给板25、26中的单独供给流路6。
第3,是构成从液体加压室10的另一端连通液体喷吐孔8的流路的连通孔,在以下的记载中将该连通孔称作下降孔(部分流路)。下降孔形成在基体板23(详细而言是液体加压室10的出口)至喷嘴板31(详细而言是液体喷吐孔8)的各板中。
第4,是构成副导管5a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导管板27~29中。
这种连通孔相互连接,构成从来自副导管5a的液体的流入口(副导管5a的出口)至液体喷吐孔8的单独流路32。向副导管5a供给的液体是通过以下的路径从液体喷吐孔8喷吐的。首先,从副导管5a向上方向通过单独供给流路6而到达光圈12的一端部。接着,沿着光圈12的延伸方向水平前进,到达光圈12的另一端部。从此处向上方到达液体加压室10的一端部。并且,沿着液体加压室10的延伸方向水平前进,到达液体加压室10的另一端部。从此处一点点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主要向下方,向在下表面开口的液体喷吐孔8前进。
如图5所示,压电执行单元21具有由2片压电陶瓷层21a、21b构成的层叠结构。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分别具有20μm左右的厚度。压电执行单元21整体的厚度是40μm左右。压电陶瓷层21a、21b的任一层都横跨多个液体加压室10而延伸(参照图3)。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由具有铁电性(ferroelectricity)的锆钛酸铅(PZT)系的陶瓷材料构成。
压电执行单元21具有由Ag-Pd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34、及由Au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单独电极35。如上所述,单独电极35配置在压电执行单元21的上表面中的与液体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上。单独电极35的一端被引出与液体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外,从而形成连接电极36。该连接电极36例如由包括玻璃粉的银-钯构成,以厚度为15μm左右形成为凸状。此外,连接电极36与设置在信号传递部中的电极电接合。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即从控制部100通过信号传递部向单独电极35发送驱动信号。驱动信号是与印刷介质P的传送速度同步地以恒定的周期供给的。
将在后面叙述该驱动信号的发送,即液体喷吐头2整体以每隔Tc秒(例如10~100kHz左右的周期)生成的锁存信号为起点发送一连串的驱动信号。按照从与长边方向平行的1个液体喷吐孔列同时喷吐液滴的方式,发送喷吐或者非喷吐的驱动信号。发送到各液体喷吐孔列的喷吐或者非喷吐的驱动信号是每隔Tc秒发送的。
共用电极34在压电陶瓷层21a与压电陶瓷层21b之间的区域内横跨面方向的大致整个面而形成。即,共用电极34延伸为覆盖与压电执行单元21对置的区域内的所有液体加压室10。共用电极34的厚度是2μm左右。共用电极34在未图示的区域内被接地,保持接地电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电陶瓷层21b上,在避开由单独电极35构成的电极组的位置上形成有不同于单独电极35的表面电极(未图示)。表面电极经由在压电陶瓷层21b的内部形成的通孔与共用电极34电连接,并且与多个单独电极35同样地与信号传递部上的其他电极连接。
如图5所示,共用电极34和单独电极35配置成仅夹持最上层的压电陶瓷层21b。将压电陶瓷层21b中的被单独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夹持的区域称作活性部,对该部分的压电陶瓷实施分极。本实施方式的压电执行单元21中,只有最上层的压电陶瓷层21b包括活性部,压电陶瓷21a不包括活性部,起到振动板的作用。该压电执行单元21具有所谓的单片型结构。
另外,如后述那样,通过向单独电极35选择性地供给规定的驱动信号,从而对与该单独电极35对应的液体加压室10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由此,通过单独流路32,从对应的液体喷吐口8喷吐液滴。即,压电执行单元21中的与各液体加压室10对置的部分相当于与各液体加压室10及液体喷吐口8对应的单独的位移元件50(执行装置)。也就是说,在由2片压电陶瓷层构成的层叠体中,按每个液体加压室10,将图5所示的结构作为单位结构的压电执行装置、即位移元件50由位于液体加压室10的正上方的振动板21a、共用电极34、压电陶瓷层21b、单独电极35构成,在压电执行单元21中包括多个作为加压部的位移元件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1次喷吐动作从液体喷吐口8喷吐的液体的量是5~7pl(微微升)左右。
多个单独电极35按照能够单独控制电位的方式,分别经由信号传递部及布线单独与控制部10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电执行单元21中,将单独电极35的电位设为不同于共用电极34的电位,对压电陶瓷层21b在其分极方向上施加电场时,被施加了该电场的部分起到因压电效果变形的活性部的作用。此时,压电陶瓷层21b在其厚度方向、即层叠方向上伸长或收缩,通过压电横效应在垂直于层叠方向的方向即面方向上收缩或伸长。另一方面,剩余的压电陶瓷层21a是不具备被单独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夹持的区域的非活性层,因此不会自发变形。也就是说,压电执行单元21将上侧(也就是说,远离了液体加压室10的一侧)的压电陶瓷层21b作为包括活性部的层,且将下侧(也就是说,靠近液体加压室10的一侧)的压电陶瓷层21a作为非活性层,成为所谓的单片型结构。
在该结构中,若按照电场和分极成为同方向的方式,通过控制部100将单独电极35相对于共用电极34设为正或负的规定电位,则被压电陶瓷层21b的电极夹持的部分(活性部)在面方向收缩。另一方面,由于非活性层的压电陶瓷层21a不受电场的影响,无法自发收缩,限制了活性部的变形。其结果,在压电陶瓷层21b与压电陶瓷层21a之间在分极方向上的变形产生差异,压电陶瓷层21b变形为向液体加压室10侧凸出(单片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实际的驱动顺序是,预先将单独电极35设为比共用电极34高的电位的第1电压V1V(伏特,以下有时会省略),在每次存在喷吐请求时,将单独电极35设为暂时与共用电极34相加了比第1电压V1低的第2电压而得到的低电位、例如相同的电位,之后在规定的时刻再次设为高电位。由此,在单独电极35为低电位的时刻,压电陶瓷层21a、b返回原来的形状,液体加压室10的容积与初始状态(两电极的电位不同的状态)相比有所增加。此时,向液体加压室10内施加负压,从导管5侧向液体加压室10内吸入液体。在之后再次将单独电极35设为高电位的时刻,压电陶瓷层21a、b变形为向液体加压室10侧凸出,通过液体加压室10的容积减少,液体加压室10内的压力成为正压,对于液体的压力上升,从而喷吐液滴。也就是说,由于喷吐液滴,因此向单独电极35供给包括以高电位为基准的脉冲的驱动信号。该脉冲宽度理想的是在液体加压室10内压力波从导管5传播到液体喷吐孔8的时间长度、即AL(Acoustic Length)。由此,在液体加压室10内部从负压状态翻转为正压状态时两者的压力被加强,能够以更强的压力喷吐液滴。
此外,在浓淡度(gradation)印刷中,通过从液体喷吐孔8连续喷吐的液滴的数量、即以液滴喷吐次数调整的液滴量(体积)进行浓淡度表现。因此,从与指定的点区域对应的液体喷吐孔8连续地进行与指定的浓淡度表现对应的次数的液滴喷吐。一般,在连续进行液体喷吐的情况下,优选为了喷吐液滴而供给的脉冲与脉冲之间的间隔设为AL。由此,能够使在喷吐要先喷吐的液滴时产生的压力的剩余压力波、与在喷吐要之后喷吐的液滴时产生的压力的压力波之间的周期一致,能够重叠这些压力波来放大用于喷吐液滴的压力。另外,此时,认为是从后方喷吐的液滴的速度变快,优选此时的多个液滴的滴落点变近。
此外,也可以在提供如上所述的驱动信号之后,按照减少残留在单独流路32内的液体中的残余振动的方式施加取消信号。
在使用如以上所述的液体喷吐头2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喷吐孔8在液体喷吐孔开口面4a上二维分布,因此在改变了记录介质的形状、或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等时,若不改变喷吐时刻,则得不到良好的记录。
为了简化说明,利用图6(a)所示的液体喷吐孔108的配置的液体喷吐头说明需要变更喷吐时刻的理由。液体喷吐孔108开口在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上,具有二维广度的同时,是一个方向长的配置。液体喷吐孔108排列在4个液体喷吐孔列、即直线L1~L4上。直线L1~L4上的间隔相等,直线L1~L4的间隔是p(mm,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且是相等的,但这些并不一定是必须的。液体喷吐孔108可以以等间隔d(mm,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排列在长边方向上,由此液体喷吐孔108整体能够以等间隔d进行印刷。此时,从各直线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的液滴的喷吐速度在制造上的偏差范围内被设置成相同的喷吐速度。
使用这种液体喷吐头,通过图7(a-1)至(a-4)说明对平面状的记录介质P1进行印刷的过程。在该液体喷吐头中,按照良好地以平面状对记录介质P1进行印刷的方式调整了喷吐的时刻。此外,在此,印刷平行于长边方向的宽度为1像素的线。图中的箭头是记录介质P1的传送方向。此外,Ha(mm,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是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与记录介质P1之间的距离,L1~L4全部相同。此处的距离是液滴的飞翔距离,在此由于液滴是朝向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正交的方向喷吐的,因此是液滴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在直行的方向上到达记录介质体P1为止的距离。在飞翔方向不是正交的方向的情况下,是朝该方向到达记录介质体P1为止的距离。飞翔方向成为与液体喷吐孔108连接的喷嘴的方向。
图7(a-1)中,由于向规定位置传送了记录介质P1,因此从直线L1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了液滴Da1。液滴A向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正交的方向飞翔。是与液体喷吐孔108连接的喷嘴的方向。
图7(a-2)中,从直线L2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a2,从直线L3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a3,从直线L4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a4,然后这些液滴进行飞翔。之后,液滴A滴落到记录介质P1上。
图7(a-3)中,液滴Da2滴落到记录介质P1的液滴Da1所滴落的直线上。在图中液滴Da1和液滴Da2重叠,但是实际上是滴落到错开成图的正前方和里面的位置上。
图7(a-4)中,同样地,液滴Da3及Da4滴落到记录介质P1的液滴Da1及Da2所滴落的直线上。由此印刷1个直线。相反,按照在1个直线上进行印刷的方式,直线L1~L4上的液体喷吐孔108是在分别不同的时刻喷吐的。
图7(b-1)至(b-4)表示对凸面状的记录介质P2进行同样的印刷。在此,从L1开始的液滴的飞翔方向是朝想传送记录介质P2的滚筒的中心的方向,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到记录介质P2的距离最短,该距离是Hb1(mm,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并且,从L4开始的飞翔距离最长,是Hb4(mm,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
在此,从直线L1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b1,从直线L2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b2,从直线L3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b3,从直线L4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液滴Db4。喷吐的时刻与图7(a-1)至(a-4)相同。
在图7(b-3)中,若记录介质P2是平面状,则液滴Db2飞翔至要滴落的位置,但是由于记录介质P2是凸面状,因此飞翔距离变长,还没有滴落。之后,直到液滴Db2滴落为止传送记录介质P2,因此相应地滴落位置偏移。以后,对于液滴Db3及Db4也是同样的,如图7(b-4)所示,滴落位置偏移。
由此,在记录介质的形状不同时,若以相同的喷吐时刻进行喷吐,则有时滴落位置精度会恶化。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控制部100中具备如图6(b)所示的驱动装置,从而能够在任意的喷吐时刻从各液体喷吐孔列L1~L4喷吐液体。在图6(b)中,示意性示出了第1锁存电路60、第2锁存电路70及位移元件150的连接关系。位移元件150的配置对应于图6(a)的液体喷吐孔108的配置。另外,实际上,未图示的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基于在第2锁存电路70中保持的值来驱动位移元件150,但是省略这一部分后进行了示意性表示。
此外,图8是该驱动装置的时序图。时序图所示的锁存信号(LATCH)、选通信号(STROBE、STROBE L1~4)、启动信号(FIRE)是控制部100内部的信号,生成这些信号的可以是驱动装置内部的电路,也可以是在控制部100内除了驱动装置以外的电路。驱动信号(FIRE L1~4)是从驱动装置发送给位移元件150的信号。并且,对应于虚拟直线L1~L4的位移元件150、第2锁存电路71分别在相同的时刻工作。即,以FIRE L1驱动对应于虚拟直线L1的位移元件150,通过STROBE L1对第2锁存电路71-1进行锁存。另外,FIRE L1是与在第2锁存电路71-1中保持的数据对应的驱动信号,因此,在相同的时刻发送驱动信号,但是驱动信号本身是不同的。另外,驱动信号的长度是5m秒~50m秒左右,而相对于此,锁存信号、选通信号及启动信号通常是μ秒程度的脉冲宽度,在图中强调表示了脉冲宽度。
另外,在图6(b)中,为了简化说明,按照可进行来自图6(a)所示的液体喷吐孔108的喷吐的方式表示了第2锁存电路组71为4个的例。但是,为了驱动图2~5所示的液体喷吐头2的1个压电执行单元21,且为了以同样的方式驱动与1个压电执行单元21对应存在的16列液体喷吐孔列15a、b、c、d,需要16个第2锁存电路组。而且,为了驱动图2~5所示的液体喷吐头2,在交错配置的压电执行单元21每一个中需要16个第2锁存电路组,因此整体需要32个第2锁存电路组。
通过在半导体上将驱动装置作为IC来生成,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为了驱动图2~5所示的液体喷吐头2,若使用对应于4个压电执行单元21的4个IC能够削减成本,因此是优选的。此时,各IC具有16个第2锁存电路组。此外,此时,1个压电执行单元21进行印刷的行中,其端与旁边的压电执行单元21进行印刷的行重叠。因此,1个压电执行单元21所印刷的行其端不连续,但是此时的行也包含在本发明的1行内。
图6(b)所示的驱动装置具有16个第1锁存电路60。这与图6(a)所示的液体喷吐头的液体喷吐孔108的数量相同,也是可在该液体喷吐头的长边方向上印刷的1行的像素数。第1锁存电路60接收控制部100所产生的锁存信号(LATCH),通过未图示的外部电路锁存像素数据。所保持的像素数据可以是表示是否印刷像素的二值数据,也可以是表示像素的浓度的多值数据。
另外,第1锁存电路60整体可以保持1行的像素数据,但是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中并不限于保持所印刷的图像的1行的数据。实际保持的是应在下一喷吐时刻喷吐的像素数据,例如在对应于虚拟直线L1的第1锁存电路60中保持图像的一端至第20行的像素数据,在对应于虚拟直线L2的第1锁存电路60中保持图像的一端至第16行的像素数据,在对应于虚拟直线L3的第1锁存电路60中保持图像的一端至第12行的像素数据,在对应于虚拟直线L4的第1锁存电路60中保持图像的一端至第8行的像素数据。如此,按照保持适当的行的像素数据的方式,控制部100准备第1锁存电路60锁存的像素数据。
驱动信号发送电路记录与该像素数据对应的信号。例如,若像素数据是表示是否印刷像素的二值数据,则发送印刷像素的喷吐驱动信号、或者不印刷像素的喷吐驱动信号。喷吐驱动信号例如是前述的拖拉喷出(引き打ち)的驱动信号。非喷吐驱动信号可以是仅仅不改变电压的信号,也可以是不喷吐液体的信号,也可以是抑制色度亮度干扰或者降低流路内的残余振动的信号。若像素数据是表示像素的浓度的多值数据,则根据该值,发送喷吐量不同或者所喷吐的液滴的数量不同的驱动信号。在这种驱动信号中时间最长的是在T(秒,以下有时会省略单位)以下。
另外,图8的FIRE L1~4所示的全部是喷吐驱动信号,宽度为AL的主脉冲之后发送取消脉冲,整体是T秒的喷吐驱动信号。若是浓淡度表现,则最长的喷吐驱动信号也可以使用在3个主脉冲之后接着取消脉冲的驱动信号等、包括多个主脉冲的驱动信号,若驱动信号变长,则改变了延迟时容易产生在下一锁存信号之前还没有结束驱动信号的发送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特别有用。
以T秒以上的周期生成锁存信号。在此,设周期为Tc秒。从锁存信号开始Ts秒之后生成选通信号。在此,Ts小于Tc。此外,在驱动装置中,分别针对第2锁存电路70保存延迟时间D1~D4秒。在改变印刷条件时,能够变更该值。
从锁存信号开始Ts+D1秒之后,生成选通L1信号。Ts是预先确定的值。根据该信号,对应于虚拟直线L1的第2锁存电路组71-1所包含的第2锁存电路70锁存分别与第2锁存电路70连接的第1锁存电路60的像素数据。之后,同样地,在Ts+D2秒后、Ts+D3秒后、Ts+D4秒后,根据选通L2~L4信号,对应于虚拟直线L2~L4的第2锁存电路组71-2~4锁存分别与第2锁存电路70连接的第1锁存电路60的像素数据。此时,即使与锁存信号之间的经过时间长也是在Tc秒以下。即,若D4最大,则Ts+D4<Tc。Ts较短是比较好的,以便能够将D4设定得较长。
接着,从选通信号开始Tf秒之后生成启动信号。Tf是预先确定的值。在此,Ts+Tf<Tc。此外,Tf+T<Tc。
从启动信号开始延迟时间D1秒后、即从锁存信号开始Ts+Tf+D1秒后,基于在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1-1的第2锁存电路70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向对应于虚拟直线L1的位移元件150发送驱动信号L1(FIREL1)。在最长T秒间内发送驱动信号L1。该期间内,在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1-1的第2锁存电路70中保持的像素数据不会改变,即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1-1的第2锁存电路70不会根据选通L1信号锁存第1锁存电路60的像素数据,因此能够以正常的状态发送驱动信号L1。
接着,从启动信号开始延迟时间D2、D3、D4秒后、即从锁存信号开始Ts+Tf+D2秒后、Ts+Tf+D3秒后、Ts+Tf+D4秒后,分别基于在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1-2~4的第2锁存电路70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向对应于虚拟直线L2~4的位移元件150发送驱动信号L2~4(FIRE L2~4)。
由此,在发送延迟时间最长的驱动信号L4(FIRE 4)的时间内、即时刻tL4Fs至tL4Fe为止的期间内不会发送选通L4信号。也就是说,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1-4的第2锁存电路70不会根据选通L4信号锁存第1锁存电路60的像素数据,因此能够以正常的状态发送驱动信号L4。若直接基于第1锁存电路60的像素数据发送驱动信号L4,则生成已经刚刚在第1锁存电路60中锁存了像素数据的锁存信号的下一锁存信号,因此在第1锁存电路60中保持的数据会改变,无法成为适当的基于像素数据的驱动信号。
若利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示以上的驱动方法时,根据在每隔Tc秒生成的锁存信号,在第1锁存电路60中锁存像素数据,从锁存信号开始分别经过延迟时间Ts+D1、Ts+D2、Ts+D3、Ts+D4之后,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2-1~4的第2锁存电路70锁存在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并在从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小于T秒的规定时间Tf、及所述延迟时间Ts+D1、Ts+D2、Ts+D3、Ts+D4之后,分别基于在属于第2锁存电路组72-1~4的第2锁存电路70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发送所述驱动信号。具体说明的STROBE L1~4等是进行该动作的一个方法,若能够执行该动作,内部的动作也可以是其他方法。
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D1<D2<D3<D4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将D1~D4设为Tc-Ts以下的任意的值。此外,若需要将延迟设为超过Tc-Ts的值,则调整控制电路100所准备的像素数据,来使第1锁存电路60锁存的像素数据偏移即可。根据这种调整,除去在驱动装置内进行锁存动作的一点时间,从属于各虚拟直线L1~L4的液体喷吐孔108开始可以按每列在任意的时刻进行喷吐。
若利用这种驱动装置调整延迟时间,则能够进行如下的印刷。可对任意直径的圆筒形、或者其他凹凸形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能够进行副扫描方向上的任意分辨率下的印刷,例如设计成600×600dpi用,利用液体喷吐孔的配置的液体喷吐头,进行600×360dpi的印刷。
此外,若与液体喷吐孔的配置的调整一起进行,则能够进行如下的印刷。使液体喷吐孔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相应地改变延迟,从而改变驱动的时刻来错开相邻的液体加压室被加压的时间,从而抑制色度亮度干扰。此外,若利用这种液体喷吐头进行使往复动作的印刷,则在去程和回程中滴落位置会偏离,但是若在去程和回程中改变延迟,则可消除该偏离。
并且,由于制造上的偏差,印在压电执行装置中对应的液体喷吐孔列而导致液滴的喷吐速度不同时,通过与该速度相应地调整延迟,从而可提高滴落精度。
在图9中,说明滴落位置的精度恶化的又一个原因。在图8中表示了与飞翔距离变长的程度相应地,需要调整延迟的情况。若调整延迟,则液滴会从直线L4的位置滴落到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正交的方向的位置T上,直线L4的位置是在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上从直线L1开始相隔了距离3p的位置。但是,由于上面的点O沿着记录介质P3而在从记录介质P3上的直线L1开始与液体喷吐孔开口面104a正交的方向上相隔距离3p的点是点S,因此滴落位置偏离了距离ST。为了进一步提高滴落精度,只要与记录介质P3前进距离ST的时间相应地,延迟从直线L4上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的时刻即可。
也就是说,到从与第2锁存电路组71-1~4对应的液体喷吐孔列L1~4的液体喷吐孔108喷吐的液体降落的记录介质的飞翔距离越短,越增加在每个第2锁存电路组71-1~4中设定的延迟时间,从而使滴落位置靠近。
进一步考虑到的优选的方法是,使飞翔中的液滴减速。所喷吐的液滴在飞翔的同时因空气阻抗而减速。减速的比例是液滴的量越小则越激烈。也就是说,为了进行浓淡度表现等,若喷吐不同量的液滴,则即使喷吐时刻的飞翔速度大致相同,小的液滴在飞翔中的减速更大,因此滴落位置会偏离。
为了减少这种偏离,只要尽早发送驱动信号即可,但是为了这样做,需要设计分别向液体喷吐孔108赋予延迟的电路。包括这种电路的驱动器IC会增大电路规模,且会增加成本,发热量也变大,还会使液体喷吐头的特性劣化,因此并不是优选的。
因此,作为驱动信号,逐步被最初不存在来自待机电压的电压变化的时间(以下称作初始待机时间)的(包括时间为零)驱动信号,并不是在每个液体喷吐孔108中设置延迟,而使通过改变初始待机时间来错开喷吐时刻。即,作为发送给驱动部的驱动信号,在相同的时刻发送驱动信号,因此对于一部分驱动信号而言,设置了初始待机时间,因此能够使进行实际的驱动的时间错开。
也就是说,根据喷吐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的液滴的量来准备多个种类,作为驱动信号,只要使用喷吐的液滴的量越多则直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驱动信号,就能够减少液滴的减速比例之差。
另外,这里所指的液滴的量是指形成1个像素的液滴,在进行浓淡度表现时通过喷吐多个液滴来进行的液体喷吐头中,是指喷吐后飞翔中一体化之后的液滴的量。
此外,通过使用存在上述的初始待机时间的驱动波形,从而还能够降低色度亮度干扰。利用图11来说明该情况。与液体喷吐孔列L1~4连接的液体加压室10是在棱形的角部分相邻的结构,在液体加压室10的棱形的边部分与相邻的液体加压室10相比是较少,但是受色度亮度干扰的影响。对此,若分别输入延迟,则能够降低色度亮度干扰,但是若这样做,电路规模变大的情况与上述相同。图11(a)表示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驱动信号1、驱动信号2。驱动信号1是从信号的最初开始就存在电压变化,而驱动信号2是在最初设置了初始待机时间的信号。在图11(b)中表示了,液体喷吐孔列L4所包含的液体喷吐孔108中,向相邻的液体喷吐孔108发送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驱动信号。由此,通过同时发送驱动芯信号的简单的电路构成,能够使实际的驱动开始时间错开,能够降低色度亮度干扰。
以上,若采用其他表现的话,作为驱动装置,具有可保持1行量的像素数据的多个第1锁存电路、分别与该多个第1锁存电路连接的多个第2锁存电路、和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波形并发送该驱动波形的驱动波形发送电路,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整体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该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分别包括多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并且分别对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设定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根据每隔Tc秒生成的锁存信号,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锁存像素数据,从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所述延迟时间之后,在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中锁存在所述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在从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相加了所述延迟时间及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基于在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发送所述驱动波形。
此外,作为液体喷吐头,具有开口了喷吐液滴的多个液体喷吐孔的液体喷吐孔开口面、使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分别喷吐液体的多个驱动部、和基于在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分别驱动所述多个驱动部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该液体喷吐头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以等间隔、且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使一个所述液体喷吐孔列所包含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喷吐液体的所述驱动部基于在1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所包含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而分别被驱动。
并且,作为记录装置,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液体喷吐头、和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吐头相对地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部。
并且,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具备了第1锁存电路、第2锁存电路及驱动信号发送电路的装置,并且是从控制信号生成电路向第1锁存电路发送锁存信号、向第2锁存电路发送选通信号、向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发送启动信号来工作的装置,具有随着设定了锁存信号、选通信号、启动信号的间隔进行发送、或者赋予延迟后进行发送的构成。
以上的液体喷吐头2例如是按照以下方式制作的。
通过辊涂法、狭缝涂法等一般的窄带成形法,进行由压电性陶瓷粉末和有机组成物构成的窄带的成形,烧成之后制作成为压电陶瓷层21a、21b的多个生片。在生片的一部分通过印刷法等在其表面形成成为共用电极34的电极糊剂。此外,根据需要,在生片的一部分形成通孔,并在其内部填充通孔导体。
接着,层叠各生片来制作层叠体,进行加压密封。在高浓度氧气氛下烧成加压密封后的层叠体,之后利用有机金属糊剂在烧成体表面上印刷单独电极35,烧成之后,利用Ag糊剂印刷连接电极36,通过烧成,来制作压电执行单元21。
接着,通过压制延展法等获得流路部件4,并经由粘结层层叠板22~31来进行制作。在板22~31上,通过蚀刻,将成为导管5、单独供给流路6、液体加压室10及下降孔等的孔加工成规定形状。
期望这些板22~31通过从Fe-Cr系、Fe-Ni系、WC-TiC系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中金属而形成,特别是作为液体而使用墨水时,期望由相对于墨水的耐蚀性出色的材质构成,因此更优选Fe-Cr系。
压电执行单元21和流路部件4例如可经由粘结层来层叠粘结。作为粘结层,可以使用已知的材料,但是为了不对压电执行单元21和流路部件4产生影响,最好使用从热固化温度为100~150℃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苯醚树脂的组中选择的1种热固化性树脂系的粘结剂。通过使用这种粘结层来加热至热固化温度,从而能够加热粘结压电执行单元21和流路部件4。
接着,为了电连接压电执行单元21和控制电路100,向连接电极36供给银糊剂,并搭载预先安装了驱动器IC的信号传递部、即FPC,加热使银糊剂固化来实现电连接。另外,驱动器IC的安装是在信号传递部中利用焊料进行倒装连接之后,在焊料周围供给保护树脂并使其固化。
符号说明
1…印刷机
2…液体喷吐头
4…流路部件
4a…液体喷吐孔开口面
4b…液体加压室面
5…导管
5a…副导管
5b…导管的开口(液体导入孔)
5c…液体供给路径
6…单独供给流路
8…液体喷吐孔
9…液体加压室组
10…液体加压室
11a、b、c、d…液体加压室列
12…光圈
13…液体喷吐头主体
15a、b、c、d…液体喷吐孔列
21…压电执行单元
21a…压电陶瓷层(振动板)
21b…压电陶瓷层
22~31…板
32…单独流路
34…共用电极
35…单独电极
36…连接电极
50…位移元件(驱动部)
60…第1锁存电路
70…第2锁存电路
71…第2锁存电路组
71-1…与虚拟直线L1上的位移元件对应的第2锁存电路组
71-2…与虚拟直线L2上的位移元件对应的第2锁存电路组
71-3…与虚拟直线L3上的位移元件对应的第2锁存电路组
71-4…与虚拟直线L4上的位移元件对应的第2锁存电路组

Claims (11)

1.一种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锁存信号生成电路,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
延迟时间保持电路,其保持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的数据;
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1行量的像素数据,且根据所述锁存信号从外部锁存像素数据;
多个第2锁存电路,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锁存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和
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相加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基于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发送所述驱动信号。
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吐孔开口面,其开口了多个液体喷吐孔,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以等间隔、且按照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多个驱动部,使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分别喷吐液体;
传送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吐孔开口面传送记录介质;
存储部,其保持构成图像的像素数据;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
锁存信号生成电路,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
延迟时间保持电路,其保持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的数据;
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与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像素数据,根据所述锁存信号从存储部锁存像素数据;
多个第2锁存电路,被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锁存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和
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相加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数据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同时向与1个所述液体喷吐孔列对应的多个所述驱动部发送基于在1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的所述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在所述延迟时间保持电路中保持的所述延迟时间的数据,是到从与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对应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列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喷吐的液体滴落的所述记录介质为止的飞翔距离越短则所述延迟时间越长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及所述飞翔距离来保持多个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是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数据,并且是与所述飞翔距离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相比较时所述飞翔距离越长则液体的喷吐量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之差越大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保持多个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并且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是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电路保持多个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作为向与所述液体喷吐孔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对应的所述驱动部发送的所述驱动信号,发送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
7.一种记录方法,是使用记录装置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喷吐孔开口面,其开口了多个液体喷吐孔,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构成彼此平行的多个直线状的液体喷吐孔列,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以等间隔、且按照从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看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驱动部;以及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多个第1锁存电路,能够保持与所述多个液体喷吐孔相同数量的像素数据;多个第2锁存电路,分别与该多个第1锁存电路连接;和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其保持长度在Tc秒以下的驱动信号的数据,并向所述多个驱动部发送该驱动信号,
其中,将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分为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针对该多个第2锁存电路组分别设定小于Tc秒的延迟时间,并每隔Tc秒生成锁存信号,在所述多个第1锁存电路中锁存像素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设定的延迟时间之后,在所述多个第2锁存电路中锁存在所述第1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从发送所述锁存信号开始经过了相加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设定的所述延迟时间和小于Tc秒的规定时间的总时间之后,向与1个所述液体喷吐孔列对应的多个所述驱动部同时发送基于在1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的所述第2锁存电路中保持的像素数据的所述驱动信号,向针对所述液体喷吐孔开口面相对地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吐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到从与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对应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列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喷吐的液体滴落的所述记录介质为止的飞翔距离越短,则将按每个所述第2锁存电路组设定的所述延迟时间设定得越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及所述飞翔距离而准备多个种类,并且作为所述驱动信号,利用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并且与所述飞翔距离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相比较时所述飞翔距离越长则液体的喷吐量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之差越大的驱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喷吐的液体的量准备多种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并且作为所述驱动信号,利用喷吐的液体的量越多则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越长的驱动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数据,准备多个到引起所述驱动信号中的最初的电压变化为止的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数据,并且将发送给与所述液体喷吐孔列中的相邻的所述液体喷吐孔对应的所述驱动部的所述驱动信号设为所述初始待机时间不同的驱动信号。
CN201180016163.3A 2010-03-26 2011-03-28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Active CN102821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2786 2010-03-26
JP2010-072786 2010-03-26
PCT/JP2011/057662 WO2011118833A1 (ja) 2010-03-26 2011-03-28 液体吐出ヘッドを駆動するための駆動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961A CN102821961A (zh) 2012-12-12
CN102821961B true CN102821961B (zh) 2015-09-23

Family

ID=4467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163.3A Active CN102821961B (zh) 2010-03-26 2011-03-28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603B2 (zh)
EP (1) EP2554387B1 (zh)
JP (1) JP5509316B2 (zh)
CN (1) CN102821961B (zh)
WO (1) WO2011118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3959B2 (ja) * 2013-08-19 2017-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06457830B (zh) * 2014-07-30 2018-12-11 京瓷株式会社 喷墨头及打印机
US10823355B2 (en) * 2016-01-27 2020-11-03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Light-emitting module for vehicle lamp
WO2018097255A1 (ja) * 2016-11-25 2018-05-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10704294B1 (en) * 2017-04-17 2020-07-07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Wirelessly actuated cover for a structure
JP6477789B2 (ja) * 2017-06-22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10064451B (zh) * 2018-01-24 2023-08-15 思纳福(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流体驱动机构及流体驱动方法
JP7069761B2 (ja) * 2018-01-31 2022-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381222B2 (ja) * 2019-05-22 2023-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素子基板、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GB2586136B (en) * 2019-08-06 2023-01-11 Xaar Technology Ltd Nozzle arrangements for droplet ejection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0976B1 (en) * 1998-12-28 2002-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 means of controlling timing for driving blocks of print elements
CN1442297A (zh) * 2002-02-18 2003-09-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以及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101362396A (zh) * 2007-08-09 2009-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状体的喷出控制方法、液滴喷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101A (ja) 1992-10-08 1994-04-2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駆動方法
US6371587B1 (en) * 1999-05-31 2002-04-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478395B2 (en) * 1999-12-01 2002-1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DE60121069T2 (de) * 2000-01-25 2007-01-11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 ihrer Steuerung und Medium worauf das Verfahren aufgezeichnet ist
JP2002002046A (ja) * 2000-06-20 2002-01-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
US6616258B2 (en) * 2001-01-31 2003-09-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for ink-jet recording head
JP2003001817A (ja) * 2001-06-20 2003-01-08 Ricoh Co Ltd 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54015A (ja) 2001-08-10 2003-02-2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2003305852A (ja) 2002-02-18 2003-10-2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60084B2 (ja) * 2002-03-06 2007-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ヘッド駆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4241092B2 (ja) * 2003-02-28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トヘッドの駆動装置、この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374886B2 (ja) * 2003-04-09 2009-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818B2 (ja) * 2004-02-27 2010-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滴吐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765577B2 (ja) * 2005-03-03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方法
EP1853428B8 (en) * 2005-03-04 2012-04-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JP4254826B2 (ja) 2006-09-08 2009-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417682B2 (ja) * 2006-09-20 2014-0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装置
JP2008155541A (ja) 2006-12-25 2008-07-10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8221729A (ja) * 2007-03-14 2008-09-25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方法
JP2009196189A (ja) * 2008-02-20 2009-09-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9233941A (ja) 2008-03-26 2009-10-15 Kyocera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5078752B2 (ja) 2008-05-28 2012-11-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298766B2 (ja) * 2008-10-23 2013-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0976B1 (en) * 1998-12-28 2002-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 means of controlling timing for driving blocks of print elements
CN1442297A (zh) * 2002-02-18 2003-09-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以及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101362396A (zh) * 2007-08-09 2009-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状体的喷出控制方法、液滴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6146A1 (en) 2013-01-17
EP2554387B1 (en) 2020-02-26
JPWO2011118833A1 (ja) 2013-07-04
JP5509316B2 (ja) 2014-06-04
WO2011118833A1 (ja) 2011-09-29
EP2554387A4 (en) 2016-12-28
EP2554387A1 (en) 2013-02-06
CN102821961A (zh) 2012-12-12
US8851603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1961B (zh) 用于驱动液体喷吐头的驱动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JP50844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60818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1524919B (zh) 喷墨头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喷墨头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3561956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6794695A (zh) 液体喷吐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2548764B (zh) 液体喷头、使用该液体喷头的液体喷出装置及记录装置
JP4956929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液滴吐出ヘッド、液滴吐出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製造方法
CN105667088A (zh) 喷墨头及打印机
CN106715129A (zh) 液体喷吐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吐头的记录装置
JP201901839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955942B2 (en)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an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CN107464875B (zh) 压电元件以及使用其的压电构件、液体喷出头和记录装置
JP2011177903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US8029108B2 (en) Liquid jetting head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JP6488806B2 (ja)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4736475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647179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073033A (ja)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2136010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496799B2 (ja) 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EP1702753A1 (en) Piezo inkjet printer
JP20121530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15112793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47335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