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4999A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94999A CN102794999A CN2012101675772A CN201210167577A CN102794999A CN 102794999 A CN102794999 A CN 102794999A CN 2012101675772 A CN2012101675772 A CN 2012101675772A CN 201210167577 A CN201210167577 A CN 201210167577A CN 102794999 A CN102794999 A CN 1027949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print media
- readiness
- warp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至少不对打印机(100)追加机构等地进行与所附着的墨液量相应的适当的去皱。在为了在对打印介质(PM)正面进行打印后对打印介质(PM)反面进行打印而使用纸正反反转的输送中,按正面的每个区域判定对于打印介质(PM)正面的墨液附着量,在上述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使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按预定时间待机:在该预定位置,使在具有被判定为墨液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打印介质(PM)的部位产生与由于对打印介质(PM)正面的墨液附着而产生的打印介质的膨润卷曲的翘曲反向的翘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特别涉及为了在对打印介质的一面进行了液体附着后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另一面进行液体附着而进行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的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打印机等打印装置,搭载有双面打印机构的也较多,作为最普及的双面打印方式的打印机为搭载有1个记录头和用纸反转机构的类型。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用记录头对打印用纸的一面进行了打印后,还通过使其通过预定的输送路径而使该打印用纸的正反反转,用同一记录头对另一面进行打印。
在此,已知:打印用纸,如果附着墨液而吸收墨液则打印用纸的正面会膨润,而该打印用纸正面以外的部位难以膨润,所以会发生如下现象:以打印用纸的正面鼓起的方式发生翘曲(下面也称为“膨润卷曲”)。发生了膨润卷曲的用纸,在打印机内部输送时可能会与打印机内部的部件接触,可能会对打印品质造成负面影响(擦过、污染、起皱等)。
为了避免这样的对打印品质的负面影响,以往得出大致2种对策。第一种:当对正面的打印结束时,通过在对反面进行打印前由干燥待机和/或利用热风加热器进行强制干燥等,来缓和打印用纸的膨润卷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第二种:设置对打印用纸施加与膨润卷曲的翘曲相反方向的翘曲的机构,强制性地去除膨润卷曲的翘曲(下面也称为“去皱”)。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010号公报
但是,膨润卷曲在进行了打印的部位发生,而在上述技术中没有考虑在是打印用纸的哪一部分进行了打印。另外,膨润卷曲的程度会根据墨液所含的水分量和/或附着于用纸的各部位的墨液量而变化,但在上述技术中没有考虑附着于打印用纸的各部位的墨液量。
另外,即使进行干燥待机也并不能可靠地对膨润卷曲进行去皱,作为膨润卷曲的对策还不够。另外,即使使用热风加热器也并不能可靠地对膨润卷曲进行去皱,作为膨润卷曲的对策也不够。另外,如果另行设置用于去皱的机构,则会导致成本上升和/或设计变更,还需要收置该机构的富余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至少提供:能够不追加用于去皱的特别机构等不会使成本上升、进行与附着的墨液量相应的适当的去皱的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技术方案1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进行对打印介质的一面的液体的附着后进行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另一面的液体的附着而进行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构成为,具备:按所述一面的每个区域判定液体的附着量的单元;和使所述打印介质的预定部位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待机位置按预定时间待机的输送待机单元。在此,所述预定部位是具有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液体的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部位,所述待机位置是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的位置。
在所述结构中,所述打印介质只要是平面状的介质且能够使液体附着的介质即可,可以是任何介质,不仅是纸系打印介质(光泽纸、无光泽纸、普通纸等),例示聚氯乙烯那样厚实的用于横幅的介质、透明膜等。此外,所述打印介质的正面和反面中的一方构成所述一面,另一方构成所述另一面。
另外,所述输送,既可以是如下输送:使所述打印介质的正反反转,以使相对于所述一面附着了液体的液体排出部(例如打印头等)能够对所述另一面附着液体,也可以是如下输送:使所述打印介质移动到与相对于所述一面附着了液体的液体排出部不同的其他液体排出部能够对所述另一面附着液体的位置。另外,所述预定时间只要是消除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了的所述翘曲的程度的时间即可,例如能够设定为所述液体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固定附着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或者从该时间中减去所述输送所需要的时间后的时间。此外,所述预定时间可以考虑附着于所述一面的液体量和/或液体种类、打印介质种类等、温度和/或湿度等打印环境来确定。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的翘曲,一般来说是附着有所述液体的所述一面鼓起的翘曲,但当然也不排除全因打印介质的原材料和/或液体材料而产生反向翘曲的可能性。
根据所述结构,基于按所述一面的每个区域判定的液体附着量,将具有被判定为液体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部位确定为所述预定部位,所述输送待机单元,在进行所述输送时,以所述预定部位处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使所述输送按预定时间待机。在进行该待机期间,具有由于附着液体而产生的翘曲的所述预定部位,成为向与该翘曲相反的朝向翘曲的状态,直到待机结束开始进行输送之前,消除由于附着液体而产生的翘曲。这样,通过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适当位置进行待机而消除所述翘曲,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消除翘曲而追加新机构等。另外,对液体附着量超过了预定值的部位进行所述待机,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必要的部位进行所述翘曲的消除。
技术方案2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所述待机位置是如下位置:通过按压部件夹持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上的所述预定部位的一端,由此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上的所述预定部分的另一端被按压于预定台面。这样,通过以在由按压部件夹持所述预定部位的一端时使得另一端被按压于预定台面的方式进行夹持,从所述预定部位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的部位,可靠地向与所述被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产生翘曲)。该弯曲是在所述待机位置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的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所以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进行待机,能够消除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
技术方案3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所述待机位置是所述预定部位的整体与使所述打印介质的正反反转的反转辊接触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所述预定部位产生与反转辊的曲率相应的翘曲,在所述待机位置进行待机,能够消除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
技术方案4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所述预定部位是具有在所述预定部件的至少一方由施力部件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的区域的部位,所述待机位置是所述预定部位的整体与使所述打印介质的正反反转的反转辊接触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关于在两端固定了的状态下被进行液体附着的部位,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进行待机,也能够适当地消除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的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
技术方案5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构成为,在所述待机位置,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所述施力部件维持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的状态,在所述待机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根据如下要素选定任一个待机位置: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即在各待机位置产生的翘曲的曲率;在各待机位置所述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范围;和在各待机位置所述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施加力。根据该结构,提供:用于根据在打印介质所产生的翘曲(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而从多个待机位置中选择最佳的待机位置以消除该翘曲的基准。
此外,上述打印装置包括组装入其他设备而实施并且/或者与其他方法一并实施等各种方式。另外,本发明能够作为具备上述打印装置的打印系统、具有与所述打印装置的结构相对应的步骤的打印方法、使计算机实现与所述打印装置的结构相对应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等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外观图。
图2是按截面表示用纸输送机构的部件配置的图。
图3是表示从供纸盒10被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4是对打印用纸PM的墨液喷入量判定中的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自动用纸分离部ADF2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6是表示反转供纸路径的图。
图7是说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的按压方向的图。
图8是在打印用纸PM发生的膨润卷曲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打印机100的控制中的电气、软件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输送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对各区域中的墨液喷入量与待机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表示后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V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后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V小且比W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中间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X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前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Y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前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Y小且比Z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
图17是对去皱效果、与相对于在用纸发生的翘曲朝向相反地发生的翘曲的曲率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对去皱效果、与维持在用纸发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对去皱效果、与维持在用纸发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表示使用了辊和弹性体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膨润卷曲的程度根据温度和/或湿度如何变化的图。
符号说明
10供纸盒11手动插入托盘12堆积器13操作面板
14滑架14a记录头15引导轴20a分离辊20b分离辊
20c分离从动辊20d 中间辊20e中间从动辊20f中间从动辊
20g送纸辊20h送纸从动辊20i排纸辊20j排纸从动辊
20k压印板201用纸检测传感器30控制部31存储部32I/F
33滑架马达34输送马达100打印机ADF1自动用纸分离部
ADF2自动用纸分离部PM打印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下述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打印装置的结构:
(2)输送控制处理:
(3)变形例:
(1)打印装置的结构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在图1中示出了打印机外观的一例。此外,下面,参照该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对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或安装位置等进行说明,但当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或安装位置等可根据设计适当地变更。在该图中,打印机100在外观上具备供纸盒10、手动插入托盘11、堆积器12和操作面板13。
供纸盒10在打印机100的前面下部设置为可向近前拉出,能够在内部收置多张打印用纸PM。当将供纸盒10收置于打印机100内部时,能够进行对于被收置于供纸盒10的打印用纸PM的打印。即,当通过操作面板13和/或连接于打印机100的主机装置(未图示)指示对被收置于供纸盒10的打印用纸PM的打印时,后述的自动用纸分离部ADF1能够从供纸盒10分离出1张打印用纸PM,并将该打印用纸PM向用纸输送路径送入。主机装置由例如安装有打印机100的驱动器的计算机构成。
在用纸输送路径的途中,设置有能够沿着左右延伸的引导轴15在主扫描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14,该滑架14相对于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在图1中为前后方向)被输送的打印用纸PM,边在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边在适当的定时排出墨液并使之附着,从而在打印用纸PM正面形成(打印)文字和/或图像。完成了文字和/或图像的形成的打印用纸PM,被向打印机100外部排出,被层叠于堆积器12。
在滑架14的下部设置有喷射(排出)墨液的记录头14a,进而在主体壳体内在记录头14a的下方配置有压印板20k(参照图2等)。压印板20k,使左右方向长的台面与记录头14a相面对,形成为在主扫描的各位置记录头14a与台面等距离。因此,打印用纸PM,如果被载置于压印板20k上则记录头14a与墨液附着对象位置的距离被规定为一定。在滑架14的上部能够装卸地安装有黑色用以及彩色用的各墨盒。记录头14a将从各墨盒供给的各色墨液从各色用的喷嘴喷射。
手动插入托盘11,作为后倾的斜面而设置于打印机100的上面后部,能够在该斜面积载多张打印用纸PM。当通过操作面板13和/或连接于打印机100的主机装置(未图示)指示对被积载于手动插入托盘11的打印用纸PM的打印时,后述的自动用纸分离部ADF2从手动插入托盘11分离出1张打印用纸PM,并将该打印用纸PM送入用纸输送路径,与从上述供纸盒10供给的打印用纸PM同样地在用纸输送路径的途中进行打印,当打印完成时该打印用纸PM被层叠于堆积器12。
《用纸输送路径的结构》
接下来,关于用纸输送机构进行说明。
图2是按截面表示用纸输送机构中的部件配置的图。该图是从侧面(图1中右侧)观察打印机100的用纸输送机构的要部而示出的要部侧视图,概略地表示用纸输送机构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如该图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分离辊20a、分离辊20b、分离从动辊20c、中间辊20d、中间从动辊20e,20f、输送辊20g、送纸从动辊20h、排纸辊20i、排纸从动辊20j、压印板20k和用纸检测传感器201。此外,进行引导以使得用纸按预定的输送路径被输送的部件在各处配置,在图中用粗线表示。
《从供纸盒进行供纸》
图3是示出从供纸盒10被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的图,图4是说明后述的打印用纸PM的墨液喷入量的判定中的区域的图。在图3中,从供纸盒10被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由双点划线表示。此外,下面,也将墨液喷入量记载为墨液填充量(ink duty)。
当选择从供纸盒10供纸时,通过预定机构使打印用纸PM抵接于分离辊20a,被收置于供纸盒10的1张打印用纸PM通过分离辊20a的旋转驱动(在图3中向逆时针方向的驱动),而到达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此外,分离辊20a和/或用于使打印用纸PM抵接于分离辊20a的机构(未图示)等构成自动用纸分离部ADF1。
自动用纸分离部ADF1所供纸的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中间辊20d的顺向旋转驱动(图3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边被输送,其前端到达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状态1-1)。进而,通过中间辊20d的顺向旋转驱动,打印用纸PM,到途中为止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以及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边被输送,从途中开始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边被输送,前端到达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状态1-2)。
之后,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中间辊20d与供纸辊20g的顺向旋转驱动,到途中为止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以及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边被输送,从途中开始边被按压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边被输送,前端到达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状态1-3)。对打印用纸PM正面的打印,在从状态1-2到状态1-3期间开始。
在从该状态1-2到状态1-3为止成为打印对象的打印用纸PM上的区域,构成图4所示的前端区域。在此,在状态1-2到状态1-3之间,用纸的后端侧被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但用纸的前端侧未被保持、被进行打印。因此,前端区域,虽然容易发生后述的膨润卷曲,但是在打印用纸PM中最先进行正面打印最后进行反面打印,所以确保墨液的干燥时间比较长。另外,因为在反面打印的输送中位于末尾,所以即便发生卷曲,也难以发生起皱等不良情况。
之后,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送纸辊20g与排纸辊20i的顺向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以及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边被输送,打印用纸PM的后端到达送纸辊20g与送纸辊20h之间(状态1-4)。向打印用纸PM正面的打印,在从状态1-3到状态1-4期间也继续进行。
从该状态1-3到状态1-4为止成为打印对象的打印用纸PM的区域,构成图4所示的中间区域。在此,从状态1-2到状态1-3期间,以用纸前端侧被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且后端侧被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的状态被进行打印,所以难以发生后述的膨润卷曲。另外中间区域位于用纸正中,所以原本就难以发生卷曲。
之后,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排纸辊20i的顺向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边被输送直到至少打印用纸PM的后端(或者打印用纸PM正面的打印区域的后端)完全通过、脱离由记录头形成的记录范围为止(状态1-5)。向打印用纸PM正面的打印,在从状态1-4到状态1-5期间也继续进行。
在从该状态1-4到状态1-5为止成为打印对象的打印用纸PM的区域,构成图4所示的后端区域。在此,从状态1-4到状态1-5期间,用纸的前端侧被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但用纸的后端侧未被保持、被进行打印。因此,后端区域,容易发生后述的膨润卷曲,而且最后进行正面打印、最先进行反面打印,所以墨液的干燥时间短,在反转了用纸的正反后,位于输送的前端侧,所以还容易发生起皱等不良情况。
之后,正面打印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排纸辊20i的顺向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边被输送,当脱离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时,被积载于堆积器12上。另一方面,双面打印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20i的反向旋转驱动(图3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进行后述的图5所示的反转供纸。
《从手动插入托盘进行供纸》
图5是表示自动用纸分离部ADF2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的图。在该图中,自动用纸分离部ADF2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输送路径由双点划线表示。
当选择从手动插入托盘11供纸时,通过预定机构使打印用纸PM抵接于分离辊20b,被积载于手动插入托盘11的1张打印用纸PM通过分离辊20b的旋转驱动(在图5向顺时针方向的驱动),而到达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此外,分离辊20b和/或用于使打印用纸PM抵接于分离辊20b的机构(未图示)等构成自动用纸分离部ADF2。
进而,主要通过中间辊20d的顺向旋转驱动,打印用纸PM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边被输送,前端到达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此外,该状态与上述的从供纸盒10被供纸的打印用纸PM的状态1-2相同,状态1-2之后进行与上述从供纸盒10供纸的打印用纸PM相同的输送。
《反转供纸》
接下来,关于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的用纸反转以及对反转后的用纸的打印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反转供纸路径的图。在该图中,反转供纸路径由双点划线表示。当反转供纸开始时,打印用纸PM通过排纸辊20i的反向旋转驱动(在图6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边被输送,后端到达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成为后端被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的状态。
图7是说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的按压方向的图。此外,在图7中打印用纸PM用单点划线表示,在图7以后的图中在图面中表示打印用纸PM的情况下也用单点划线表示。如图7所示,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对打印用纸PM的按压方向,从图中的上下铅垂方向向逆时针方向倾斜,成为与被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的部位相比位于压印板侧的打印用纸PM被按压于压印板表面的状态。此时,打印用纸PM在图中向下卷曲,在与该出现卷曲的部位重叠的部位出现后述的去皱效果,将使成为去皱对象的部位位于该出现卷曲的部位的状态称为待机位置A。
接下来,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排纸辊20i、送纸辊20g与中间辊20d的反向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排纸辊20i与排纸从动辊20j之间以及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边被输送,从途中开始边被按压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边被输送,而后端到达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进而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边被输送,而后端到达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在这样进行的输送中,发生打印用纸PM卷绕于中间辊20d的状态,但将此时通过中间辊20e与中间从动辊20f中的至少一方将打印用纸PM的特定区域按压于中间辊20d的曲面的状态称为待机位置B。另外,特定区域指上述的中间区域、后端区域和前端区域中的任意一种。
之后,打印用纸PM,主要通过中间辊20d的反向旋转驱动,边被按压夹持于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之间以及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之间边被输送,而后端到达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这样,被输送到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为止的打印用纸PM,与先被打印时正反反转而使反面朝上,边进行通过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将打印用纸PM缓缓地向左方输送的副扫描,边使滑架适当地移动而从记录头适当地排出墨液,从而对打印用纸PM的反面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在使打印用纸PM的正反反转时所利用的中间辊20d,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反转辊。此外,当然,在以上说明的各状态下和/或向各待机位置输送打印用纸PM时所利用的辊,根据打印用纸PM的长度而不同。
《膨润卷曲发生理由与待机的必要性》
图8是在打印用纸PM发生的膨润卷曲的说明图。如图8(a)所示,要送到反转供纸路径的打印用纸PM,通过刚刚进行的对正面的打印而在正面附着有墨液,如图8(b)所示正面膨润而发生膨润卷曲。因此,如图8(c)所示,在用纸反转后在要对反面进行打印时有时会在压印板20k上浮起,而对反面打印品质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例如因与记录头摩擦而污染、并且/或者因接触而起皱,有可能发生因记录头与打印用纸PM正面的距离变动所导致的打印不均等。当然,如果在反转供纸时在前头被输送的打印用纸PM的后端侧发生膨润卷曲,则也有可能与记录头以外的部件在输送路径中干涉而发生同样的摩擦、污染、起皱等。为了防止这样的反面打印品质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转供纸路径上的预定位置进行后述的待机。
《打印装置的电结构》
图9是表示打印机100的控制所涉及的电气、软件结构的图。此外,该图中示出了与后述的输送待机相关的结构,与其他的打印控制相关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从公知技术中适当地选用。在该图中,打印机100具备:对打印机10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存储部31、I/F32、滑架马达33、记录头14a、输送马达34和用纸检测传感器201。在存储器31按各区域的每个,存储与根据墨液喷入量的大小而确定的待机位置的对应关系。在I/F32连接有主机装置,打印机100基于从该主机装置输入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并且/或者根据来自于该主机装置的指示进行单面打印机和双面打印的切换等打印设定。
控制部30为对打印机100的整体进行控制的部件,例如也可以将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在RAM展开、同时由CPU进行运算,而按软件方式来实现,也可以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那样按硬件方式来实现。控制部30,例如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控制存储部31、I/F32、滑架马达33、记录头14a、输送马达34和用纸检测传感器201,实行如下输送控制处理。
(2)输送控制处理:
图10是表示输送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在指示了打印时实行。当处理开始时,判断是否进行双面打印(S10)。在此,在所指示的打印是单面打印的情况下(S10:否),进行通常的输送控制处理(S90),当对正面的打印结束时,通过排纸辊20i的驱动,将打印用纸PM排出并层叠于堆积器12(S80)。另一方面,在所指示的打印为双面打印的情况下(S10:是),首先,对于正面打印进行通常的输送控制处理(S20)。
在其间/其前后中的任意/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定时,关于上述中间区域、后端区域、前端区域的各个,取得正面打印中的墨液喷入量(S30)。墨液喷入量,可以通过合计在各区域所附着的墨液量并平均化而求得,但也可以作为推定值而求得,例如也可以将通过公知的各种方法计算出的墨液覆盖量作为墨液喷入量来利用。另外,该墨液喷入量也可以在对该打印机100进行打印指示的主机装置(未图示)中预先计算出,从该主机装置发送到打印机100。实行该步骤S39的控制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判定单元。
接下来,基于墨液喷入量来确定待机位置(S40)。
图11是对各区域中的墨液喷入量与待机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的图。与图11所示的对应关系相当的数据,例如存储于存储部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端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液喷入量Db分类为高填充、中填充和低填充这3类,基于分类结果来确定使包括后端区域在内的打印用纸PM的部位在待机位置A待机、或在待机位置B待机、或不进行待机中的任一种。在此,关于后端区域,将高填充和中填充的阈值设定为V,将中填充与低填充的阈值设定为W。
另外,将中间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液喷入量Da分类为高填充、中·低填充这2类,基于分类结果来确定使包括中间区域在内的打印用纸PM的部位在待机位置B待机、或不进行待机中的任一种。在此,关于中间区域,将高填充和中·低填充的阈值设定为X。此外,中间区域如后所述,即便墨液喷入量Da大、与后端区域和/或前端区域相比由于膨润卷曲造成的影响也小,所以与后端区域和/或下述的前端区域相比分类数减少,即便是高填充也设为去皱效果低的待机位置。
另外,将前端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液喷入量Dc分类为高填充、中填充和低填充这3类,基于分类结果来确定使包括前端区域在内的打印用纸PM的部位在待机位置A待机、或在待机位置B待机、或不进行待机中的任一种。在此,关于前端区域,将高填充与中填充的阈值设定为Y,将中填充与低填充的阈值设定为Z。
图12是表示后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Db比V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当使后端区域在待机位置A待机时,变为在图4所示的打印用纸PM的末尾侧的端部被按压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的状态下待机。后端区域在正面打印中位于输送的末尾侧,因而在之后的反转供纸中位于输送的前头侧。而且,后端区域中,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的夹持位置相比处于压印板20k侧的打印用纸PM向下卷曲。即,与在正面打印中由于墨液的膨润而卷曲了的朝向相反朝向的翘曲,在后端区域产生。
图13是表示后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Db比V小且比W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当使后端区域在待机位置B待机时,图4所示的打印用纸PM的后端侧的端部由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按压夹持。而且,在后端区域,产生沿中间辊20d的曲面的翘曲,该翘曲是与在正面打印中由于墨液的膨润而卷曲了的朝向相反朝向的翘曲。
图14是表示中间区域的墨液喷入量Da比X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当使中间区域在待机位置B待机时,图4所示的后端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边界附近由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按压夹持,中间区域与前端区域的边界附近由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按压夹持。而且,在中间区域发生沿中间辊20d的曲面的翘曲,该翘曲是与在正面打印中由于墨液的膨润而卷曲了的朝向相反朝向的翘曲。
图15是表示前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Dc比Y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当使前端区域在待机位置A待机时,变为在图4所示的打印用纸PM的中间区域与前端区域的边界附近被夹持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之间的状态下待机。因为中间区域,在正面打印中位置输送的前头侧,在之后的反转供纸中位于输送的末尾侧。而且,前端区域中,与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的夹持位置相比位于压印板20k侧的打印用纸PM向下卷曲。即,与在正面打印中由于墨液的膨润而卷曲了的朝向相反朝向的翘曲,在前端区域产生。
图16是表示前端区域的墨液喷入量比Y小且比Z大的情况下的打印用纸PM的待机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当使前端区域在待机位置B待机时,图4所示的打印用纸PM的前端区域由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按压夹持。而且,在前端区域产生沿中间辊20d的曲面的翘曲,该翘曲是与在正面打印中由于墨液的膨润而卷曲了的朝向相反朝向的翘曲。
即,即使在同一部分也是墨液喷入量越多则在去皱效果越高的位置待机,在即使墨液喷入量相同、在用纸的输送方向上包括端部而形成的区域与不包括用纸端部而形成的区域相比去皱效果也高的位置待机。
在此,所谓去皱效果是消除在用纸上产生的翘曲的效果,基本来说,是指通过产生相对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相反的翘曲来消除(去皱)在用纸所产生的翘曲(卷曲)的效果。即,在待机位置A、B产生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反方向的翘曲。而且,该去皱效果的程度也依赖于其他要素,例如也根据下述要素而变化: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相反朝向地产生的翘曲的曲率、维持该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该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与用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按压的范围。
图17是说明去皱效果与相对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反向地产生的翘曲的曲率的关系的图。在该图(a)所示的待机位置A处的打印用纸PM产生的翘曲的曲率Ra,与在该图(b)所示的待机位置B处的打印用纸PM产生的翘曲的曲率Rb相比更大,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曲率相应的去皱效果,与待机位置A相比待机位置B的强。即,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反向产生的翘曲的曲率越小,去皱效果越强;与在用纸产生的翘曲反向产生的翘曲的曲率越大,去皱效果越弱。而且,通过与后述的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和/或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的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相应的去皱效果的协同作用,作为结果待机位置A的去皱效果比待机位置B的强。
图18是说明去皱效果与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的关系的图。该图(a)所示的待机位置A处的夹持打印用纸PM的送纸辊20g与送纸从动辊20h夹持打印用纸PM的压力Pa,比该图(b)所示的待机位置B处的夹持打印用纸P的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e或者中间辊20d与中间从动辊20f夹持打印用纸PM的压力Pb强,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相应的去皱效果,待机位置A的比待机位置B的强。即,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越强,去皱效果越强;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按压用纸的压力越弱,起皱效果越弱。
图19是对去皱效果与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的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如该图所示,待机位置A的送纸辊20g和/或待机位置B的中间辊20d具有在打印用纸PM的整个范围抵接的宽度,但待机位置A的送纸从动辊20h将抵接于打印用纸PM的一部分的辊在用纸宽度方向配置多格以按压打印用纸PM,相对于此,待机位置B的中间从动辊20e和/或中间从动辊20f将抵接于打印用纸PM的一部分的辊在大致中央位置仅配置1格以按压打印用纸PM。即,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与待机位置B相比待机位置A的更宽。其结果,与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相应的去皱效果,与待机位置B相比待机位置A的更强。即,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越广,去皱效果越强;维持在用纸产生的翘曲的支撑部件在用纸宽度方向进行按压的范围越窄,去皱效果越弱。
接下来,判断正面打印是否完成(S50)。在正面打印未完成的情况下(S50:否),到正面打印完成为止待机,在正面打印完成的情况下(S50:是),边在通过步骤S40所确定的待机位置待机,边将打印用纸PM输送直至能够进行反面打印的位置(S6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输送相当于用纸的反转供纸。
待机位置的确定,例如能够通过图9所示的用纸检测传感器201与驱动各辊的输送马达34的驱动步数来确定。如果举出更加具体的一例,则预先准备表示从用纸检测单元检测到用纸的前端开始进行几步各辊的PWM驱动后到达待机位置的数据,通过进行基于该数据的输送驱动,能够在预期位置使打印用纸PM的输送停止。当然,也可以:将直接检测打印用纸PM的被输送位置的单元设置于待机位置附近而检测出用纸到达了待机位置,使输送停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待机位置从待机开始到输送再次开始为止的待机时间是一定的。
当将打印用纸PM输送到能够进行反面打印的位置为止时,进行为了反面打印的输送控制(S70)。即,边进行为了反面打印的输送控制,边通过与输送控制联动地进行的记录头和/或滑架的驱动来进行反面打印。此外,例如按照反面打印的进行场所与待机位置的位置关系,在边进行反面打印边进行为了反面打印的输送的期间,有时未进行反面打印的其他部位经过待机位置。也可以构成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反面打印的途中待机对象部位到达待机位置的时刻,暂时停止反面打印,在经过了待机时间后再次开始进行反面打印。当反面打印完成时,通过排纸辊20i的驱动,将打印用纸PM排出并层叠于堆积器12(S80)。
如上所说明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为了在对打印用纸PM正面进行了打印后对打印用纸PM反面进行打印而使用纸正反反转的输送中,按正面的每个区域判定对于打印用纸PM正面的墨液的附着量,在上述输送路径上、且在预定位置,使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按预定时间待机,在该预定位置,在具有被判定为墨液的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打印用纸PM的部位产生与由于对打印用纸PM正面的墨液附着而产生的打印介质的膨润卷曲的翘曲朝向相反的翘曲。因此,至少能够不对打印机100追加机构等地进行与附着的墨液量相应的适当的去皱。
(3)变形例:
(3-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根据墨液喷入量而分开使用的去皱效果的程度分为3个阶段(待机位置A、待机位置B、不待机),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根据墨液喷入量而分开使用的去皱效果的程度设为4个阶段以上,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三处以上待机位置而将去皱效果设为4个阶段以上。
(3-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通过分开使用多个待机位置实现了多种去皱效果,也可以通过变更待机时间来实现多种去皱效果。即,即使是同一待机位置,使其在具有墨液喷入量多的区域的部位待机的情况下延长带待机时间,使其在具有墨液喷入量少的区域的部位待机的情况下缩短待机时间。这样通过进行待机时间各异的待机,例如在具有去皱效果的待机位置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多个水平的去皱应用于打印用纸PM。当然,通过适当组合待机位置和待机时间,能够进行与墨液喷入量相应的适当的去皱。
(3-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按各区域的每个区域判断了待机的必要性,但是在关于多个区域需要待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各区域独立地设定待机位置和待机时间,对于其他区域也可以考虑用于去皱的待机时间,缩短对于其他区域的待机时间。
(3-4)变形例4: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所说明地,墨液喷入量越多、进行去皱效果越强的待机,墨液喷入量越少、进行去皱效果越弱的待机。即,如果将打印模式为速度优先的情况与打印模式为画质优先的情况进行比较,则即便在打印同一图像的情况下,速度优先的情况下成为去皱效果弱的待机位置(或不进行待机),画质优先的情况下成为去皱效果强的待机位置。
(3-5)变形例5:
在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作为用于在使打印用纸PM进行反转的期间将打印用纸PM维持于反转供纸路径上的部件,使用了辊和从动辊,但也可以使用辊和弹性体等那样的施力部件。在图20中示出使用辊和弹性体的情况的一例。在该图中示出了将弹性体用作中间辊的情况。如该图所示,中间辊20d由橡胶等摩擦力高的部件形成,伴随中间辊20d的旋转,卷绕于该中间辊20d的打印用纸PM被输送。此时,弹性体,通过将打印用纸PM按压于中间辊20d的辊表面,而担负作为将打印用纸PM维持于反转送纸路径上的施力部件的作用。
(3-6)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以用辊来输送打印用纸PM的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在通过带驱动来输送打印用纸PM的打印机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辊20d规定了打印用纸PM的反转路径,但是也可以通过曲面来规定该反转路径,通过辊在该反转路径上使打印用纸PM沿曲面移动。另外,辊的数量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3-7)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基于打印用纸PM正面的墨液喷入量,按各区域调整了待机位置和/或待机时间以应用适当的去皱效果,但是也可以在墨液喷入量的基础上考虑温度和/或湿度等打印环境来确定待机位置和/或待机时间。图21是表示膨润卷曲的程度根据温度和/或湿度如何变化的曲线图。如该图所示,存在温度越高膨润卷曲的翘曲越小,湿度越高膨润卷曲的翘曲越小的倾向。因此,可知:通过温度越高图11所示的阈值越低,湿度越高图11所示的阈值越低,从而能够得到更加适当的去皱效果。此外,打印机100能够通过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和/或湿度。
(3-8)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基于对于正面的墨液喷入量来确定待机位置和/或待机的有无,但是也可以设为:在任意区域中对于表面的墨液喷入量超过上述填充阈值且在反面无打印图形的情况下,关于具有该区域的部位部不进行待机。这样,即使是由于正面打印而产生膨润卷曲的区域,在对于对该区域的反面侧所进行的反面打印的打印品质的影响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待机而以打印速度(输送速度)优先。
(3-9)变形例9: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以区域为单位评价了墨液喷入量,但即使在一个区域内也有可能并存墨液喷入量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打字部分和非打字部分的面积比例,将每单位面积的墨液喷入量和在区域整体的平均的墨液喷入量适当地切换设为各区域的墨液喷入量。在狭窄区域中墨液喷入量多(局部墨液喷入量高)的情况下将该区域的待机位置设定为去皱效果高的位置,在广阔区域中墨液喷入量高(区域整体来看墨液喷入量多)的情况下将该区域的待机位置设定为去皱效果弱的位置。更加具体而言,在某一区域中与非打字部分的面积相比打字部分的面积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墨液喷入分布于整个区域,基于区域平均的墨液喷入量而判断阈值,确定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某一区域中与打字部分的面积相比非打字部分的面积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墨液喷入分布于局部,基于每单位面积的最大墨液喷入量来判断阈值,确定待机位置。此外,在这样基于非打字部分与打字部分的面积比例来适当地选择墨液喷入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基于区域的平均墨液喷入量确定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的阈值设定为与基于每单位面积的最大墨液喷入量确定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的阈值不同的阈值。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选择待机位置以适当地对局部卷曲进行去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排出墨液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喷射(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排出头等的液体排出装置等排出墨液以外的流体的装置。另外,液滴是包括从液体排出装置排出的粒状液体、泪状液体、拖尾呈线状的液体等。液体,只要是液体排出装置能够排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包括液状体、溶胶、凝胶水、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等液相物质。另外,不仅是液相物质,液体还包括溶媒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或金属微粒之类的固形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所成的物质等。墨液和/或液晶等为液体的代表例。所谓墨液包括一般性的水性墨、油性墨以及凝胶墨(gel ink)、热熔墨(hot melt ink)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排出装置,包括排出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料之类的材料的液体的装置。另外,液体排出装置包括:排出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体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的排出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在时钟和/或相机之类的精密机械中精确地排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对基板上排出紫外线固化树脂之类的透明树脂液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排出酸或碱之类的蚀刻液的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还包括:相互置换并且/或者变换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构成而成的构成、相互置换并且/或者变换组合公知技术以及在上述实施方式和/或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构成而成的构成等。
Claims (6)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进行对打印介质的一面的液体附着后进行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另一面的液体附着而进行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具备:
按所述一面的每个区域判定液体的附着量的判定单元;和
使所述打印介质的预定部位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待机位置按预定时间待机的输送待机单元,
所述预定部位是具有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液体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部位,
所述待机位置是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机位置是如下位置: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上的所述预定部位的一端由按压部件夹持,由此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上的所述预定部位的另一端被按压于预定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机位置是所述预定部位的整体与使所述打印介质的正反反转的反转辊接触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部位是具有在所述预定部位的至少一方由施力部件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的区域的部位,
所述待机位置是所述预定部位的整体与使所述打印介质的正反反转的反转辊接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所述待机位置,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该施力部件维持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与因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的状态,
在所述待机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根据如下要素选择任意的待机位置: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即在各待机位置产生的翘曲的曲率;在各待机位置所述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范围;和在各待机位置所述施力部件夹持所述打印介质的施加力。
6.一种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进行对打印介质的一面的液体附着后进行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另一面的液体附着而进行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包括:
按所述一面的每个区域判定液体附着量的判定步骤;和
使所述打印介质的预定部位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待机位置按预定时间待机的输送待机步骤,
所述预定部位是具有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被判定为液体附着量为预定值以上的区域的部位,
所述待机位置是在所述打印介质产生与由于对所述一面的液体附着而产生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翘曲反向的翘曲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16517A JP5838593B2 (ja) | 2011-05-25 | 2011-05-25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JP116517/2011 | 2011-05-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4999A true CN102794999A (zh) | 2012-11-28 |
CN102794999B CN102794999B (zh) | 2016-12-14 |
Family
ID=4719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7577.2A Active CN102794999B (zh) | 2011-05-25 | 2012-05-25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22508B2 (zh) |
JP (1) | JP5838593B2 (zh) |
CN (1) | CN102794999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64049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以及卷曲判定方法 |
CN106985555A (zh) * | 2015-09-30 | 2017-07-2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 |
CN108162593A (zh) * | 2013-02-15 | 2018-06-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14555378A (zh) * | 2020-02-26 | 2022-05-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CN117596347A (zh) * | 2023-11-22 | 2024-02-23 | 深圳市联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99806B2 (ja) * | 2014-05-29 | 2017-09-2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422267B2 (ja) | 2014-08-25 | 2018-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428446B2 (ja) * | 2015-03-31 | 2018-11-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18051962A (ja) | 2016-09-29 | 2018-04-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673530B2 (ja) * | 2017-06-28 | 2020-03-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9099293A (ja) | 2017-11-29 | 2019-06-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24574A1 (en) * | 2000-07-12 | 2002-02-28 | Kota Uchid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which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nd the same program |
CN1539647A (zh) * | 2003-04-18 | 2004-10-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双面记录装置 |
CN101274544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73211A1 (en) * | 2007-09-13 | 2009-03-1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1396926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US20090087201A1 (en) * | 2007-10-01 | 2009-04-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US20090244634A1 (en) * | 2008-03-26 | 2009-10-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7846A (ja) * | 1995-03-31 | 1996-10-15 | Citizen Watc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紙送り制御方法 |
JP3681093B2 (ja) | 1998-06-12 | 2005-08-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164422B2 (ja) * | 2003-08-29 | 2008-10-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522156B2 (ja) * | 2004-06-10 | 2010-08-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JP2006142777A (ja) * | 2004-11-24 | 2006-06-08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0082828A (ja) * | 2008-09-29 | 2010-04-15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JP5791375B2 (ja) * | 2011-05-26 | 2015-10-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JP5906904B2 (ja) * | 2012-03-30 | 2016-04-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ル矯正機構を備え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カール矯正方法 |
-
2011
- 2011-05-25 JP JP2011116517A patent/JP58385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22 US US13/478,057 patent/US90225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25 CN CN201210167577.2A patent/CN1027949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24574A1 (en) * | 2000-07-12 | 2002-02-28 | Kota Uchid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which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nd the same program |
CN1539647A (zh) * | 2003-04-18 | 2004-10-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双面记录装置 |
CN101274544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73211A1 (en) * | 2007-09-13 | 2009-03-1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1396926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US20090087201A1 (en) * | 2007-10-01 | 2009-04-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US20090244634A1 (en) * | 2008-03-26 | 2009-10-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2593A (zh) * | 2013-02-15 | 2018-06-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5564049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以及卷曲判定方法 |
CN105564049B (zh) * | 2014-10-31 | 2019-04-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以及卷曲判定方法 |
CN106985555A (zh) * | 2015-09-30 | 2017-07-2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 |
CN106985555B (zh) * | 2015-09-30 | 2020-03-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 |
CN114555378A (zh) * | 2020-02-26 | 2022-05-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CN114555378B (zh) * | 2020-02-26 | 2024-01-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CN117596347A (zh) * | 2023-11-22 | 2024-02-23 | 深圳市联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245619A (ja) | 2012-12-13 |
CN102794999B (zh) | 2016-12-14 |
US9022508B2 (en) | 2015-05-05 |
US20120299992A1 (en) | 2012-11-29 |
JP5838593B2 (ja) | 2016-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94999A (zh)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
CN100509399C (zh) |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2398430B (zh) | 纸输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 |
CN102673157B (zh) | 流体排出装置及清洗方法 | |
JP5266847B2 (ja) | 印刷物製造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 |
CN101362403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EP2607079A1 (en)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 |
EP3251863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eb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 |
JP201310342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連続用紙、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の予備吐出方法 | |
KR20120065939A (ko) |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 |
US8424989B2 (en) |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 |
CN105102232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EP2933112B1 (en) | Printer for forming an inkjet image | |
US20220107763A1 (en) | Automatically reconfiguring a web printer | |
JP2014008724A (ja) | ラベル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 | |
CN102729645B (zh) | 双面打印系统及操作打印机的方法 | |
JP5699903B2 (ja) | 記録装置 | |
JP576210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319903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06254C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JP201705209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
US895085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lighting printed material on a document | |
CN102350873B (zh) |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 |
JP458607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634813B2 (ja)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