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926A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926A
CN101396926A CNA2008101681372A CN200810168137A CN101396926A CN 101396926 A CN101396926 A CN 101396926A CN A2008101681372 A CNA2008101681372 A CN A2008101681372A CN 200810168137 A CN200810168137 A CN 200810168137A CN 101396926 A CN101396926 A CN 101396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recording sheet
sheet
delivery roll
material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1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6926B (zh
Inventor
川俣范幸
大滨贵志
棚桥真种
杉山亘
内野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图像记录设备,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记录图像,包括:记录头;片材供应辊,接触记录片材以传输记录片材并将记录片材供应到记录头;片材供应辊和记录头之间的片材供应路径,具有U形形状,记录片材被传输经过片材供应路径,使得记录片材的一个表面面对记录头,该表面位于被片材供应辊接触的另一个表面的相反侧;控制器。控制器包括片材停止控制部,片材停止控制部控制片材供应辊,从而在已在记录片材的正面上记录图像之后且在记录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之前,片材供应辊传输的记录片材在片材供应路径中在使得记录片材变形成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被停止第一时间。该设备能够在不扩大图像记录设备尺寸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在外形上校正记录片材。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9月2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54385的优先权,其整体公开的内容被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喷墨图像记录设备被构成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专利文献1(特开平2006-82546号专利公报)公开了涉及这种图像记录设备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其一面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片材停在设置于记录头24下游的平面下引导板170A上,并且该停止的记录片材5从上侧和下侧通过片材传输辊71、171、172及173和分别面向片材传输辊71、171、172及173的正齿辊72、174、175及176被夹入并保持,因而记录片材5发生卷曲的可能性较低。
然而,在以上提及的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为了使记录片材5难以卷曲,平面下引导板170A需要被设置在记录头24的下游,从而不适宜地扩大了图像记录设备的尺寸。另外,除了下引导板170A之外,需要安装用于夹入并保持记录片材5的片材传输辊71、正齿辊72等等,从而使图像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复杂化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到上述的情况下已进行了改进,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设备能够在不扩大图像记录设备尺寸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在外形上校正记录片材。
以上指出的目的可以根据本发明而获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被构成为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将墨喷射到所述记录片材上用于记录;片材供应辊,所述片材供应辊接触所述记录片材,从而传输所述记录片材,用于将所述记录片材供应到所述记录头;片材供应路径,所述片材供应路径设置在所述片材供应辊和所述记录头之间,所述片材供应路径具有U形形状,并且所述记录片材被传输经过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使得所述记录片材的一个表面面对所述记录头,所述一个表面位于被所述片材供应辊接触的另一个表面的相反侧;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成为执行用于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操作的控制,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片材停止控制部,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片材供应辊,从而在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正面上记录图像之后且在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背面上记录图像之前,所述片材供应辊传输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在使得所述记录片材变形成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被停止第一时间。
在如上所述被构造的图像记录设备中,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记录片材在片材供应路径中卷曲。因此,当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路径被传输到面向记录头的位置时,记录片材可被平滑地传输到该位置。另外,可以防止记录片材由于其未被卷曲而产生的上浮,从而防止了记录片材在该位置的卡住。此外,所述记录片材能过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在使得所述记录片材变形成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被停止第一时间而被卷曲。因此,可以在没有在图像记录设备上安装附加的有形构件、且没有为了校正记录片材的形状而扩大图像记录设备的尺寸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在外形上校正记录片材。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列结合附图思考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在技术上和产业上的重要性将被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FD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纵截面上,MFD的打印机部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打印机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MFD一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该部分包括路径切换部件采取了记录片材排出姿态的状态下的路径切换部件;
图5是示出MFD一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该部分包括路径切换部件采取了记录片材翻转姿态状态下的路径切换部件;
图6是路径切换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从图6中箭头VII所指方向看时,路径切换部件的视图;
图8是从图6中箭头VIII所指方向看时,路径切换部件的视图;
图9是示出MFD的控制器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通过CPU执行的双面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记录片材正面的平面图;以及
图12A、12B、12C、12D、12E、12F和12G是分别示出在双面记录操作中,记录片材以按时间顺序的各个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多功能装置(MFD)10包括喷墨型打印机部11,其能在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的两面(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
MFD10具有多种功能,例如电话交谈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包括双面打印功能,在该功能中,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材的两面上。
MFD10包括位于其下部的打印机部11、位于其上部的扫描仪部12、位于其正面上部的操作面板40,以及位于其正面的狭槽部43。
开口13形成在打印机部11的正面。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排出盘21设置在打印机部11中,以使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排出盘21的部分在从开口13暴露出的状态下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叠放。片材供应盘20可以容纳许多彼此堆叠的记录片材。容纳在片材供应盘21中的堆叠的记录片材被一张接一张地供应到打印机部11中。在所需的图像被记录到每张记录片材的正面上之后,或者所需的图像被记录到每张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之后,每张已被记录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
扫描仪部12起到平板扫描仪的作用。文件盖30作为MFD10的顶部面板而设置。在文件盖30的下方,设置压板玻璃(未示出)。原始文件被放置到压板玻璃上,之后在文件由文件盖30覆盖的状态下通过扫描仪12读取。
操作面板40用于操作打印机部11和扫描仪部12。操作面板4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器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40输入用于执行多种功能设定和操作的指令。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40输入用于执行设定记录片材(即普通纸或明信片)类型的指令;输入用于执行设定单面记录模式(操作)的指令,在该记录模式中,图像仅仅被记录到记录片材的正面;输入用于执行设定双面记录模式(操作)的指令,在该记录模式中,图像被记录到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以及输入用于执行设定分辨率(即设定用于选择草稿模式或照片模式)的指令。
多张作为存储介质的小型记忆卡可以被安装到狭槽部43中。例如,储存在其中一张记忆卡中的图像数据可以在记忆卡被安装到狭槽部43的状态下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被读取。因此,以读取的图像数据为基础,一张或多张图像可以被记录到记录片材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2说明打印机部11的结构。打印机部11主要包括片材供应部15、片材传输路径23、记录部24、片材排出盘21、路径切换部41和片材返回路径16。片材供应部15用于将每张记录片材供应到片材传输路径23。从片材供应部15供应的记录片材被传输通过片材传输路径23。通过喷射墨滴,记录部24在每张被传输通过片材传输路径23的记录片材上记录一个或多个图像。每张在其上已记录了一个或多个图像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路径切换部41设置在片材排出盘21和记录部24之间,并且为了在记录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而用于切换记录片材传输所通过的路线。片材返回路径16用于朝向片材供应部15和片材传输路径23引导被传输通过一个所选路线的记录片材。
能够容纳许多彼此堆叠的记录片材的片材供应盘20设置在片材供应部15中。片材供应盘20被设置在打印机部11的底部,并且具有向上敞开的盒形形状。堆叠在片材供应盘20上的每张记录片材通过片材供应辊25被供应到片材传输路径23。如图3所示,片材传输路径23包括作为其一部分的片材供应路径23a,片材供应路径23a被设置在片材供应辊25和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记录头39之间。片材供应路径23a具有U形形状,并且记录片材被传输通过片材供应路径23a,从而与由片材供应辊25已接触的表面相对的其另一表面面向记录头39。
当图像仅仅被记录到记录(即执行图像记录操作)片材的正面上时,也就是说,执行单面记录操作时,通过片材供应辊25提供的记录片材沿着片材供应路径23a被引导,以使其形成向上的U形回转,并且之后到达记录部24。在图像通过记录部24被记录到记录片材的正面上之后,已记录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
当图像被记录到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时(即在正面和背面的每一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操作),也就是说,执行双面记录操作时,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通过路径切换部41被引导到片材返回路径16,从而记录片材的正面开始与片材供应辊25相接触。之后,片材供应辊25再次将记录片材供应到片材供应路径23a。在图像通过记录部24被记录到记录片材的背面上之后,已记录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3详细解释打印机部11的结构。在片材供应部15中,片材供应盘20上设置片材供应辊25。片材供应辊25与堆叠在片材供应盘20上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方的那张接触,以使其传输最上方的记录片材,用以将最上方的记录片材供应到包括在记录部24中的记录头39。片材供应辊25在片材供应臂26的远端处被可旋转地支承。片材供应辊25由作为其驱动源的LF马达71(图9中所示)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27被驱动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27包括线性布置的多个齿轮,并且每个齿轮与相邻的一个或几个齿轮相啮合。
片材供应臂26在其近端通过枢转轴28被支承,以使其可围绕限定枢转轴线的枢转轴28枢转。因此,片材供应臂26可向上和向下地枢转,以使其朝向片材供应盘20或远离片材供应盘20移动。片材供应臂26受力,以使该片材供应臂26通过其自重或通过弹簧或其类似物的弹力而向下枢转。因此,片材供应臂26正常地接触片材供应盘20,并且当片材供应盘20被插入到MFD10内或从MFD10拉出时,片材供应臂26缩回到其较上方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片材供应臂26可围绕其近端枢转,由于片材供应辊25更容易与记录片材相啮合,因此改进了记录片材的再供给。
当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盘20被供应时,片材供应辊25在如下的状态下旋转,在该状态下,在推压片材供应臂26向下枢转的情况下,使片材供应辊25保持与片材供应盘20上的记录片材的最上方的一张记录片材挤压接触。之后,由于片材供应辊25的辊面与记录片材之间的摩擦力,最上方的记录片材朝向倾斜片材分离板22被传输。
当被传输的记录片材的前端邻接倾斜片材分离板22时,该被传输的片材被向上引导,以使其在箭头14所指的方向上被传输到片材供应路径23a。当最上方的记录片材通过片材供应辊25被传输时,即刻位于最上方记录片材下面的记录片材可以通过摩擦或静电与最上方的记录片材一起被传输。然而,与最上方的记录片材一起被传输的记录片材可以通过与倾斜片材分离板22邻接接触而防止被传输。
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片材供应路径23a从倾斜片材分离板22向上延伸,并且之后从后侧(即图3的左侧)朝MFD10的前侧(即图3的右侧)延伸,同时在横向上形成U形回转。之后,片材传输路径23经过记录部24最终到达片材排出盘21。
片材传输路径23除设置图像记录部24等的部分外通过外部引导面和内部引导面被限定。例如,位于离MFD10的后侧接近处的片材供应路径23a的弯曲部17通过固定在框架53上的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被限定。在该结构中,外部引导部件18定义为外部引导面,并且内部引导部件19定义为内部引导面。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如此被设置成以致以带有置于其间的预定距离彼此相对。
可旋转的引导辊29设置在片材供应路径23a的弯曲部17。各个引导辊29的辊面从外部引导面暴露出。因此,引导辊29确保了在片材供应路径23a的弯曲部17接触外部引导面的记录片材的平滑传输。
记录部24被设置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并且包括滑架38和记录头39。记录头39安装在滑架38上,并且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3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上沿着导轨105、106往复运动。
特别地,滑架3由作为其驱动源的CR马达95(图9中所示)通过例如带驱动机构而滑动。需要注意的是,墨盒(未示出)独立于记录头39而被设置在MFD10中。墨通过各个墨管从墨盒供应到记录头39。之后,当滑架38往复运动时,墨以微小的墨滴从记录头39喷射出。因此,图像被记录到已传输至压板42上的记录片材上。
在MFD10的框架53上,设置有用于探测滑架38的位置的线性编码器85(图9中所示)。线性编码器85的编码带被设置在导轨105、106上。编码带包括光传导部,每个光传导部传导光;以及光遮断部,每个光遮断部用于遮断光。光传导部和光遮断部在编码带的纵向上以预定的间距交替布置,以使其形成了预定的图案。
传导型光学传感器107被设置在滑架38的上表面上。光学传感器107设置在对应于编码器带的位置处。光学传感器107在编码器带的纵向上与滑架38一同往复运动。在往复运动期间,光学传感器107探测编码器带的图案。
在滑架38上,设置有用于探测压板42上的记录介质存在或不存在的介质传感器86(图9中所示)。介质传感器86包括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元件。从光发射装置发射的光放射到已传输到压板42上的记录片材上。在记录片材没有被传输到压板42上的情况下,光则放射到压板42上。放射到记录片材或压板42上的光被反射,并且反射光通过光接收元件被接收。介质传感器根据已接收的光量输出信号。
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记录部24的上游侧,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成对设置。夹送辊31被设置成其保持与片材馈送辊60的下部压力接触。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用于在夹压每张记录片材时,将每张已传输到片材供应路径23a中的记录片材输入到压板42上。
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记录部24的下游侧,设置了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用于当夹压每张已记录的记录片材时,在沿着片材传输路径23的方向(在下文中,可以称作片材传输方向)上,朝着MFD10的下游侧传输每张已记录的记录片材通过片材传输路径23。
片材馈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通过作为它们驱动源的LF马达71被驱动。片材馈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被驱动,以使它们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彼此保持同步且间歇性地被驱动。因此,当每张记录片材以适当的输入行距被输入时,被执行图像记录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片材馈送辊60设有旋转编码器87(图9中所示)。旋转编码器87通过光学传感器探测编码盘(未示出)的图案,该编码盘与片材馈送辊60一同旋转。以通过光学传感器探测的信号为基础,来控制片材馈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各自的旋转。在图像记录操作之前和之后,片材馈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被不断地驱动,因而实现了每张记录片材的快速传输。
正齿辊63开始与每张已记录的记录片材压力接触。每个正齿辊63的辊面具有多个类似于刺的凸起部和凹部,以使其不损坏已记录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正齿辊63被设置成使其朝着或远离片材排出辊62可滑动和可移动。正齿辊63受力,以使其可以与片材排出辊63压力接触。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采用盘簧作为将正齿辊63推向片材排出辊62的装置。
尽管图3中未示出,在该MFD10中,正齿辊63被布置成在垂直于片材传输方向的方向、即每张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等距离隔开。正齿辊63的数量没有被特别地限制,但是该MFD10包括八根正齿辊63。
当每张记录片材被传输到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之间时,正齿辊63克服盘簧的弹力缩回与记录片材的厚度相对应的距离。每张记录片材被挤压到片材排出辊62上。因此,片材排出辊62的旋转力被可靠地到传递到每张记录片材上。夹送辊31以类似的方式被弹性地推向片材馈送辊60。因此,每张记录片材被挤压到片材馈送辊60上,从而片材馈送辊60的旋转力被可靠地传递到每张记录片材上。
对准传感器102被设置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片材馈送辊60的上游侧。对准传感器102包括探测片和光学传感器。探测片横跨片材传输路径23而设置,并且能够凸出到片材传输路径23内及从片材传输路径23中缩回。通常地,探测片受弹性力力作用,以使其凸出到片材传输路径23中。每张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被传输的记录片材开始与探测片接触,从而探测片从片材传输路径23缩回。探测片的凸起或收缩改变光学传感器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因此,每张记录片材引起了探测片凸起和收缩,因而探测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每张记录片材的前端和后端。
下面将参考图4和5解释路径切换部41。路径切换部41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设置在记录部24的下游侧。更具体地,路径切换部41被设置在片材传输路径23的下游部36中,该下游部位于记录部24的下游,也就是说,路径切换部41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设置在片材传输路径23和片材返回路径16之间的分界部的下游侧。路径切换部41设有作为一对片材传输辊的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及设置在第二辊46各个侧的辅助辊47。另外,片材传输路径23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辊45、第二辊46和记录头39的连接路径23b。
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设置在记录头39的下游侧,以致可正向地和反向地旋转。当夹压记录片材103时,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传输经过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或传输通过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被传输通过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能将已经经过连接路径23b上的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103传输到在片材传输方向(即,朝向片材排出盘21和MFD10的外部)上较远的下游侧。另外,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可以将记录片材103传输到片材返回路径16和片材供应辊25,从而允许记录片材103通过片材供应辊25被再次供应到记录头39。
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连接到框架48。如图6所示,框架48在MFD10的左右方向上(在垂直于图3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上)延伸。框架48具有大体L形的横截面,从而确保了框架48所需的抗挠刚度。
框架48包括与框架48一体成型的八个子框架49(在图6中所示)。子框架49被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MFD10的中心对称。每个子框架49支承第二辊46相应的一根和辅助辊47的相应的一根。因此,框架48包括八根第二辊46和八根辅助辊47。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被布置成在垂直于片材传输方向的方向上、即在记录片材103的宽度方向上等间距隔开。
子框架49设有支承轴50、51。第二辊46通过支承轴50被支承,以使其可围绕支承轴50旋转。辅助辊47通过支承轴51被支承,以使其可围绕支承轴51旋转。在该MFD10中,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中的每个辊设置为正齿辊。辅助辊47在片材传输方向上以特定距离被设置在第二辊46的上游侧。第二辊46通过弹簧(未示出)而受力向下,以使其被正常地并且弹性地挤压到第一辊45上。
第一辊45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连结到LF马达71,以使其通过LF马达71的驱动力被驱动而旋转。第一辊45具有中心轴52。中心轴52通过框架53被支承。
第二辊46被设置在第一辊45的上侧上。第一辊45可具有细长的圆筒形的形状,并且可以被设置为分别对置于第二辊46的八根辊。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辊45通过LF马达71正向地和反向地旋转,以使其朝片材排出辊21或朝片材返回路径16传输每张记录片材。另一方面,第二辊46的每根是根据第一辊45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也就是说,被在连接路径23b中传输的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以以下的状态被夹压,其中,当记录片材103已被传输通过记录头39时,第二辊46接触已面向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103的表面。之后,当第一辊45正向旋转时,在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的同时,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向下游传输,并且之后记录片材103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当第一辊45反向旋转时,在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的同时,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传输到或返回到上游。
在该MFD10中,第一辊45的外径被设置为略长于片材排出辊62。也就是说,当第一辊45和片材排出辊62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时,第一辊45的周速高于片材排出辊45的周速。因此,当记录片材103通过片材排出辊62和第一辊45被传输时,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传输方向上通常被拉紧。
考虑到上述情况,路径切换部41具有作为可移动部件的路径切换部件41a,其通过框架48、子框架49和辅助辊47构成。路径切换部件41a在其近端部处支承第二辊46使得第二辊46可旋转,路径切换部件41a在连接路径23b中朝上游延伸,且能够绕第一辊45的旋转轴线移动。另外,通过在路径切换部件41a的远端部接触记录片材103,路径切换部件41a将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的记录片材103的两个相反端中离记录头39较近的一端引入到片材返回路径16中。换言之,路径切换部件41a在其远端部具有接触记录片材103的辅助辊47,从而平滑地传输每张记录片材。
此处,将参考图6至8解释路径切换部41的驱动机构44。驱动机构44用于驱动路径切换部件41a,以从图4中所示的状态转换到图5中所示的状态;并且用于驱动路径切换部件41a,以从图5中所示的状态返回到图4中所示的状态。
如图6中所示,驱动机构44包括从动齿轮54,其被设置在中心轴52上;驱动齿轮55,其可与从动齿轮54相啮合;以及凸轮57,其与驱动齿轮55接合。
凸轮57连接到旋转驱动轴58的两个相反端中的一端。旋转驱动轴58通过LF马达71的驱动力被驱动。如图8所示,引导凹槽59形成在凸轮57中。引导凹槽59是围绕旋转驱动轴58的大体环形。特别地,引导凹槽59具有小弧形部69、大弧形部70、连接部72和连接部73。小弧形部69和大弧形部70关于旋转驱动轴58同轴。连接部72连接小弧形部69的一个端部和大弧形部70的一个端部。连接部73连接小弧形部69的另一个端部和大弧形部70的另一个端部。
如图6和7所示,从动齿轮54包括齿部64和凸缘部65。齿部64被设置为关于中心轴52同轴的渐开线齿轮。齿部64安装在中心轴52上,以使其可围绕中心轴52旋转。凸缘部65与齿部64一体成型,并且连接到框架48。因此,当齿部64被旋转时,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旋转。也就是说,路径切换部件41a和第二辊46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枢转。
驱动齿轮55通过支承轴66被可旋转地支承。支承轴66被设置在框架53上。驱动齿轮55包括齿部67和臂68。齿部67被设置为关于支承轴66同轴的渐开线齿轮,并且与齿部64啮合。图8中所示的销钉56被设置在臂68上,以使其从臂68凸出。销钉56被安装在引导凹槽59中,以使其沿着引导凹槽59可滑动。齿部67的旋转导致了齿部64被旋转。结果,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旋转。也就是说,路径切换部件41a和第二辊46围绕中心轴52一同彼此被枢转。
如图8所示,当凸轮57被旋转时,销钉56沿着引导凹槽59相对于凸轮57移动。特别地,当销钉56沿着连接部72、73滑动时,销钉56在凸轮57的径向上移动。因此,当凸轮57在图8中的箭头82所指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销钉56顺次移动到大弧形部70、连接部72和小弧形部69。
因此,驱动齿轮55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结果,从动齿轮54在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围绕中心轴52旋转。如上所述,从动齿轮54连接到框架48。因此,从动齿轮54的旋转导致了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如图5中所示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旋转。也就是说,路径切换部件41a和第二辊46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枢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状态下,当凸轮57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围绕中心轴52彼此一同被旋转,从而返回到如图4所示的它们的初始状态。
在该MFD10中,如图4中所示的路径切换部件41a的姿态称作记录片材排出姿态,而如图5中所示的路径切换部件41a的姿态称作记录片材翻转姿态。当仅仅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即执行单面记录操作)时,路径切换部件41a始终采取如图4所示的记录片材排出姿态,并且每张已传输到片材传输路径23中的记录片材被朝向片材排出盘21传输。
如图5所示,当路径切换部件41a被转换到记录片材翻转姿态时,记录片材103被引导到片材返回路径16。具体地,当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的每一面都经受图像记录操作(即执行双面记录操作)时,路径切换部件41a开始保持在记录片材排出姿态(如图4所示),并且其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向下传输。其后,路径切换部件41a从记录片材排出姿态(图4中所示)转换到记录片材翻转姿态(图5中所示),并且当挤压记录片材103时,辅助辊47(路径切换部件41a的远端部)朝着片材返回路径16引导记录片材103。
如图4所示,引导部76被设置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路径切换部41的下游侧。引导部76在片材传输方向上被设置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下游侧。支承板75连接到框架53。支承板75支承引导部76。
引导部76具有近部77和引导辊78。近部77被固定在支承板75的下表面,并且引导辊78通过近部77被支承。近部77包括支承轴79。引导辊78通过支承轴79被可旋转地支承。需要注意的是,在该MFD10中,每根引导辊78形成刺状。
当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分别反转而被传输到片材返回路径16时,引导部76接触已执行了图像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103的记录面。当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分别正转而被传输到片材排出盘21时,引导部76不接触记录片材103。具体地,引导部76被设置在距连接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接触点与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的接触点的虚线较远的位置处。
在为了在记录片材103的背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操作而将记录片材103传输到片材返回路径16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03的一部分受记录片材的刚度推压以致其平行于片材返回路径16,所述部分为离记录头39较远、并且在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朝向片材供应辊25延伸的片材返回方向上位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下游。然而,引导辊78接触记录片材103的已记录面,从而记录片材103被弯曲了。结果,记录片材103卷绕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上,从而提供了稳定的传输力。因此,记录片材103被可靠地传输到片材返回路径16。
如图3所示,片材返回路径16连接到片材传输路径23或者与片材传输路径23相通,并且与片材传输路径23的下游部36相连续,该下游部36在片材传输方向上位于记录部24的下游侧。换言之,片材返回路径16从连接路径23b分支,以使其朝着片材供应辊25延伸。片材返回路径16是将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再次引导到片材供应盘20上的路径。片材返回路径16通过第一下引导面32a和第二引导面33被限定。
在该MFD10中,第一下引导面32a和第一上引导面32b,以及第二引导面33分别通过引导部件34的表面和引导部件35的表面被设置。引导部件34和引导部件35被设置在MFD10的框架53中。引导部件34、35被设置成使引导部件34、35以带有置于它们之间的一定距离彼此相对。第一下引导面32b和第二引导面33从片材传输路径23的下游部36朝着片材供应辊25倾斜向下延伸。
考虑到上述情况,面向连接路径23b的引导部件34的第一上引导面32b、即限定连接路径23b的第一上引导面32b可以被认为组成了片材引导件,该片材引导件被设置在路径切换部41的上游侧、片材返回路径16以及记录头39的下游侧的连接路径中,并且被构成为支承已通过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103。
需要注意的是,该MFD10被构成为使得片材返回路径16将记录片材103引导到或返回到片材供应盘20上,但该MFD10的构造不限于此。简单地说,对于片材返回路径16,将下游部36和上游部37连接就足够了,即片材传输路径23的片材供应路径23a。例如,其足够使记录片材103返回到较靠近片材供应盘20上游侧37。
接下来将参考图9来解释MFD10的控制器84的构造。控制器84执行用于MFD10的操作的控制,这些操作不仅包括打印机部11的操作还包括扫描仪部12的操作,但是省却了对扫描仪部12操作的详细解释。
如图9中所示,控制器84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88、只读存储器(ROM)89、随机存储器(RAM)90和用于存储标记、设置及类似物的电可擦除和可编程ROM(EEPROM)91,这些标记、设置及类似物在电源被关闭后仍可被保存。该控制部通过总线92连接到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
ROM89存储用于控制MFD10许多操作的程序等等。例如,ROM89存储用于通过CPU88执行图10中所示的双面记录处理的记录处理程序89a。RAM90起工作区的作用,或者起暂时存储CPU88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区的作用。
基于来自CPU88的指令,ASIC93产生了用于激励LF马达71的相位激励信号等等。该信号被传输到LF马达71的驱动电路94,并且驱动信号通过驱动电路94被传送到LF马达71用以激励。因此,控制了LF马达71的旋转。
驱动电路94用以驱动连接到片材供应辊25、片材馈送辊60、片材排出辊62、第一辊45等等的LF马达71。驱动电路94从ASIC93接收输出信号,并且产生用于旋转LF马达71的电信号。LF马达71接收电信号,并且以电信号为基础而旋转。LF马达71的旋转力通过已知的由齿轮和驱动轴等构成的驱动机构被传递到片材供应辊25、片材馈送辊60、片材排出辊62和第一辊45。
在该MFD10中,LF马达71起到用于从片材供应盘20供应记录片材103的驱动源的作用。另外,LF马达71起到用于传输位于压板42上的记录片材103和将记录片材103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的驱动源的作用。此外,LF马达71起到用于通过特定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来驱动片材排出辊62的驱动源的作用。
也就是说,LF马达71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27驱动片材供应辊25、通过特定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片材排出辊62,并驱动片材馈送辊60。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可由例如齿轮系构成。另外,对于特定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来说,可以根据该特定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所需的装配空间而使用其它构件例如同步皮带。
基于来自CPU88的指令,ASIC93产生了用于激励CR(滑架)马达95的相位激励信号等。信号被传输到CR马达95的驱动电路96,并且驱动信号通过驱动电路96被传送到CR马达95用以激励。因此,控制了CR马达95的旋转。
驱动电路96用于驱动连接到滑架38的CR马达95。驱动电路96从ASIC93接收输出信号,并且产生用于旋转CR马达95的电信号。CR马达95接收电信号,并且基于电信号而旋转。CR马达95的旋转力被传递到滑架38,从而滑架38往复运动。
驱动电路97用于驱动记录头39,从而记录头39在适当时刻向记录片材103上喷射墨。基于来自CPU88的驱动控制程序,驱动电路97接收通过ASIC93产生的输出信号,并且控制记录头39的驱动。
对于ASIC93,其连接了扫描仪部12;操作面板40,用于命令MFD10的操作;狭槽部43,多种小型的记忆卡插入其内;并行接口(I/F)98和USB接口99,并行接口98和USB接口99用于通过并行电缆或USB电缆的相应的一个将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该外部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以及网络控制单元(NCU)100和用于实现传真功能的调制解调器101。
另外,对于ASIC93,其连接了对准传感器102,用于探测已从片材供应辊25被传输到片材馈送辊60附近的记录片材103;旋转编码器87,用于探测通过LF马达71被驱动的各个辊的旋转量;线性编码器85,用于探测滑架38的移动量;以及介质传感器86,用于探测压板42上的记录片材103存在和不存在。
此处,将简要解释通过MFD10的控制器84执行的处理。当MFD10被开启时,滑架38暂时移动到其往复运动范围内的两个相反端中的一端,并且线性传感器85的探测位置被初始化。当滑架38从该初始位置移动或滑动时,设置在滑架38上的光学传感器107探测编码器带的图案。
控制器84通过基于光学传感器107探测的脉冲信号的个数来识别滑架38的移动量。控制器84基于移动量来控制CR马达95的旋转目的是控制滑架38的往复运动。另外,以对准编码器102的输出信号和通过旋转编码器87探测的编码量为基础,控制器84识别记录片材103的传输量,以及记录片材103的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
当记录片材103的前端到达压板42的预定位置时,控制器84控制LF马达71的旋转目的是以预定的传输行距间歇性输入记录片材103。传输行距以作为图像记录操作的条件而以被输入的分辨率等为基础而设定。特别地,在图像记录操作以高分辨率被执行的情况下,或者执行无空白边的图像记录操作时,控制器84以由介质传感器86对记录片材103存在的探测和由旋转编码器87探测的编码量为基础,精确探测记录片材103的前端的位置和后端的位置。
此外,控制器84以由介质传感器86对记录片材103存在的探测和由线性编码器85探测的编码量为基础,精确探测记录片材103的横向相反端的各个位置。以由此探测到的记录片材103的前端、后端和横向端的各个位置为基础,控制器84控制通过记录头39以墨滴形式的墨的喷射。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解释通过MFD10的CPU88执行的双面记录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0中,说明的是在输入了用于开始双面记录操作的情况下的双面记录处理。
根据该双面记录处理,当输入了用于执行双面记录处理的指令时,片材供应辊25被驱动,从而记录片材103在由箭头14所指的方向上从片材供应盘20被传输到片材传输路径23中。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记录片材103被翻转,从而与其已接触片材供应辊25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正面)与记录头39中形成了喷嘴的喷嘴面对置。
当记录片材103到达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时,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在夹压记录片材103的同时,将记录片材103传输到记录头39和压板42之间。之后,开始在面向记录头39的记录片材的正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操作。另外,在开始于正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操作的情况下,在S1中开始对喷射到正面上的墨量的探测。需要注意的是,喷射的墨的量可能被称作已喷射的墨量。
此处,将参考图11解释用于对记录片材103正面已喷射的墨量的探测。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1中,记录片材103在记录头39和压板42之间传输的方向被限定为片材移动方向,当记录片材103的传输方向改变时,该片材移动方向相对于记录片材103反向。另外,当图像被记录到正面上(即当图像被记录到背面上时,背面的后端)时,位于靠近图11中的片材底部的记录片材103的端部被视为正面的前端,同时当图像被记录到正面上时,位于靠近图11中的片材顶部的记录片材103的端部被视为正面的后端(即当图像被记录到背面上时,背面的前端)。此外,记录片材103从正面的后端(即背面的前端)延伸到距离L1的区域被示出为第一区域R1,而记录片材103余下的区域被示出为第二区域R2。也就是说,记录片材103的第二区域R2从记录片材103的正面的前端(背面的后端)延伸到距离L2。
距离L1是从正面的后端(背面的前端)到记录片材103的接触部的距离,在该接触部,在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停止的状态下,在记录片材103的以下将说明的第二停止位置(参照图12E),片材供应辊25接触记录片材103正面(参考图11中的双点划线)。距离L2是从记录片材103的正面的前端(背面的后端)到接触部的距离。
与在正面上的已喷射的墨量一样,喷射到第一区域R1上的墨量和喷射到第二区域R2上的墨量都被探测。需要注意的是,在该MFD10中,喷射到第一区域R1上的墨量和喷射到第二区域R2上的墨量通过在区域R1和R2的相应的一个上的墨的喷射数目被探测。然而,墨喷射量的探测方法并不限于该方法,并且MFD10可以被构成为通过例如墨消耗量或指令墨喷射的数据量来探测已喷射的墨量。
如图10所示,在开始对于正面的图像记录操作和喷墨量的探测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03通过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被间歇地传输,并且当在记录片材103停止的状态下滑动滑架38时,通过记录头39执行在记录片材103的正面上的图像记录操作。
当记录片材103到达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时,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被驱动,从而记录片材103通过片材排出辊62和正齿辊63被进一步向下传输。之后,当记录片材103到达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时,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驱动,从而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进一步向下传输。在这些传输期间,在S2中,完成对于记录片材103的正面的图像记录操作和喷墨量的探测。
当在正面上的图像记录操作完成时,在S3中,根据分别对于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已喷射的墨量计算对第一区域R1上的已喷射墨进行干燥所需第一干燥时间T1和对第二区域R2上的已喷射墨进行干燥所需第二干燥时间T2。
之后,在S4中,如图12A所示,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传输到第一停止位置,在第一停止位置,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并且在该第一停止位置,记录片材103正面的上游端或后端通过朝着片材排出辊62下游例延伸的第一上引导面32b支承。在第一停止位置,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停止以被驱动。
其后,在S5中,路径切换部41被驱动,从而采取如图12A所示的记录片材排出姿态的路径切换部件41a转换到如图12B所示的记录片材保持姿态。需要注意的是,在该MFD10中,如图12B所示,记录片材保持姿态是一种姿态,即在姿态,路径切换部件41a枢转到如图4和12A所示的记录片材排出姿态和如图5和图12C所示的记录片材翻转姿态之间的中间位置。
当路径切换部件41a从如图12A所示的记录片材排出姿态转换到如图12B所示的记录片材保持姿态时,路径切换部件41a围绕第一辊45的中心轴52被枢转。也就是说,第二辊46在夹压记录片材103的同时在第一辊45的周面上滚动,并且辅助辊47从其正面朝向片材返回路径16挤压记录片材103。
之后,在路径切换部件41a转换到如图12B所示的记录片材保持姿态之后,在路径切换部件41a采取了记录片材保持姿态的情况下,在S6中,记录片材103停止了第一干燥时间T1。
结果,在记录片材103的第一区域R1开始与片材供应辊25接触之前,保证了干燥记录片材103的第一区域R1所需的干燥时间。因此,已记录在第一区域R1上的图像可防止通过记录片材103的第一区域R1与片材供应辊25相接触而被转印到片材供应辊25。换言之,第一区域R1上的墨可防止通过记录片材103的第一区域R1与片材供应辊25相接触而粘附到片材供应辊25上。
此外,记录片材103采取了如图12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记录片材103通过路径切换部件41a的辅助辊47从记录片材103的正面朝片材返回路径16弯曲,以使其具有大体V形形状的横截面。记录片材103在采取上述状态的同时,停止了第一干燥时间T1,从而记录片材103可以被卷曲。因此,当图像记录操作在记录片材103的背面上被执行时,防止了记录片材103从压板42上浮,从而背面的前端(正面的后端)更可能被引导到片材供应辊25。这防止了由记录片材103背面的前端与片材供应辊25的邻接而造成的记录片材103卡住,该记录片材103的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
其后,当第一干燥时间T1已过时,在S7中,路径切换部41被驱动,从而路径切换部件41a从图12B所示的记录片材保持姿态转换到如图12C所示的记录片材翻转姿态。
当路径切换部件41a转换到记录片材翻转姿态时,路径切换部41以与前述相似的方式围绕第一辊45的中心轴52枢转,并且辅助辊47挤压记录片材103。因此,记录片材103通过辅助辊47从正面朝片材返回路径16被挤压,从而记录片材103的上游端(即记录片材103正面的后端或背面的前端)被引入到片材返回路径16中,如图12C所示。
因此,在S8中,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驱动以使它们相反地旋转,记录片材103在片材返回路径16中朝着片材供应辊25被传输。其后,在S9中,如图12D所示,当记录片材103背面的前端(即记录片材103正面的后端)到达片材供应辊25时,片材供应辊25被驱动。
需要注意的是,当从记录片材103到达片材供应辊25时计时的特定时间已过时,片材供应辊25被驱动。在特定的时间期间,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连续地反向地旋转。因此,记录片材103相对于片材返回方向的纵向倾斜能够被校正,从而提高了通过片材供应辊25再次提供记录片材103的可靠性。
在S10中,片材供应辊25被驱动,从而片材供应辊25、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将记录片材103传输到第二停止位置,在该第二停止位置,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传输路径23中变形,以使其具有如图12E所示的U形形状。之后,在该第二停止位置,片材供应辊25、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停止旋转。
在S11中,判断第二干燥时间T2和第一干燥时间T1之间的时间差(T2-T1)是否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T3,该预定时间T3作为记录片材103停止在第二停止位置的时间。在时间差(T2-T1)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T3(S11:是)时,在S12中,记录片材103在第二停止位置停止作为第一时间的预定时间T3。
预定时间T3是用于卷曲记录片材103所需的时间。因此,在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变形以使其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当记录片材103停止预定时间T3时,记录片材103可以如所需要地被卷曲。
因此,记录片材103可以在不被卡住的情况下被传输到片材馈送辊60和夹送辊31之间。另外,记录片材103可以被平滑地传输到记录头39和压板42之间的空间。此外,通过在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变形以使其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使记录片材103停止预定时间T3,记录片材103被卷曲。因此,在没有在MFD10上安装附加的有形构件、并且没有为了在外形上卷曲记录片材103而扩大MFD1O的尺寸的情况下,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使记录片材103卷曲。另外,记录片材103尚未经过片材供应辊25的第二区域R2可以在记录片材103停止预定时间T3期间被干燥。因此,用于卷曲记录片材103的时间与用于干燥记录片材103的时间相符合,从而双面记录操作可被快速地执行。
另一方面,当在S11中判定时间差(T2-T1)长于预定时间T3(S11:否)时,在S13中,记录片材在第二停止位置停止时间差(T2-T1)。当时间差(T2-T1)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T3时,所需的用于第二区域R2干燥的第二干燥时间T2已过。因此,无需在预定时间T3过去之后停止记录片材103。结果,可防止已记录在第二区域R2上的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供应辊25上,并且图像可被快速地记录到记录片材103的两侧上或两面上。
当时间差(T2-T1)长于预定时间T3时,所需的用于第二区域R2干燥的第二干燥时间T2尚未过去。因此,可以通过停止记录片材103直到时间差(T2-T1)已过,来防止已记录在第二区域R2上的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供应辊25上。
在记录片材103在第二停止位置停止预定时间T3或时间差(T2-T1)时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03如图12F所示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翻转,从而(与其已接触片材供应辊25的表面相对的记录片材103的表面)在预定时间T3或时间差(T2-T1)过去之后,背面面向记录头39的喷嘴面。之后,在S14中,开始通过记录头39在记录片材103的背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操作。
之后,如图12G所示,在记录片材103的前端(即记录片材103背面的前端)到达路径切换部41之前,在S15中,路径切换部件41a被驱动,以使其从记录片材翻转姿态再次转换到记录片材排出姿态。其后,在S16中,图像记录操作在记录片材103的背面上被执行,并且已经经受双面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103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在片材传输方向上向下游被传输。在记录片材103这种传输期间,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正向旋转,从而在S17中,记录片材103在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
考虑到上述情况,控制器84可以被认为包括探测部,探测部被构成为在S1和S2中探测已喷射到第一区域R1上的墨量和已喷射到第二区域R2上的墨量。
考虑到上述情况,控制器84可以被认为还包括计算部,计算部被构成为在S3中以所探测的喷射到第一区域R1上的墨量为基础,计算所需的用于第一区域R1干燥的第一干燥时间T1;并且以所探测到喷射到第二区域R2上的墨量为基础,计算所需的用于第二区域R2干燥的第二干燥时间T2。
考虑到上述情况,控制器84可以被认为还包括片材停止控制部,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在S6中控制第一辊45、第二辊46和路径切换部件41a使得:在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被传输通过片材返回路径16的记录片材103到达片材供应辊25之前,正面已经经受图像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103被停止作为第二时间的第一干燥时间T1。记录片材103在记录片材103的正面的后端被第一上引导面32b支承的同时记录片材103被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的状态下被停止,并且记录片材103在其正面的位于第一上引导面32b和第一辊45及第二辊46之间的部分处被路径切换部件41a从记录片材103的正面朝片材返回路径16挤压,从而记录片材103被弯曲为在横截面上具有大体V形形状。
考虑到上述情况,控制器84可以被认为还包括判断部,判断部被构成为在S11中判断在第二干燥时间T2长于第一干燥时间T1的条件下,时间差(T2-T1)是否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T3。
考虑到上述情况,片材停止控制部还被构成在S12中控制片材供应辊25,从而在判断部已判断时间差(T2-T1)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T3的情况下,在当记录片材103正面的第一区域R1刚经过片材供应辊25时的时刻,通过片材供应辊25传输的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停止作为第一时间的预定时间T3。片材停止控制部还被构成为在S13中控制片材供应辊25,从而在判断部已判断时间差(T2-T1)长于预定时间T3的情况下,通过片材供应辊25传输的记录片材103在片材供应路径23a中停止作为第一时间的时间差(T2-T1)。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实施例的详细内容,而是可以以多种变化或改进来体现,这些变化或改进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
在所描述实施例中解释了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中,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每一个区域包括不接触片材供应辊25的区域。然而,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每一个区域被限制到接触片材供应辊25的区域。在该MFD10被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已喷射的墨量被探测为足够的区域为小区域,从而减少了用于已喷射的墨量的探测所需的负担,并且因而更精确地认识到了防止已记录在记录片材103正面上的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供应辊25上所需的干燥时间,也就是说,防止记录片材103正面上的墨粘附到片材供应辊25上所需的干燥时间。
此外,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记录片材103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停止的分别的持续时间基于记录片材103的片材类型和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外部环境而变化。例如,在记录片材103为具有比普通纸高的硬度的纸例如明信片的情况下,与在记录片材103为普通纸的情况下相比,卷曲记录片材103所需的时间更短。因此,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与在记录片材103为普通纸的情况下相比,记录片材103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停止的各段时长被改变为较短。相反地,在记录片材103为具有比普通纸低的硬度的片材例如薄纸的情况下,与记录片材103为普通纸时相比,卷曲记录片材103所需的时间更长。因此,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与在记录片材103为普通纸的情况下相比,记录片材103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停止的分别的持续时间改变为更长。此外,湿度越高,干燥的墨越少。因此,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在湿度相对高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03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停止的分别的持续时间被改变为相对长。相反地,湿度越低,干燥的墨越多。因此,该MFD10可被构成为使得在湿度相对低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03在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停止的分别的持续时间被改变为相对短。在MFD10被如此构成的情况下,记录片材可以被更可靠地卷曲,并且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已记录在记录片材103正面上的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供应辊25上。

Claims (8)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被构成为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将墨喷射到所述记录片材上用于记录;
片材供应辊,所述片材供应辊接触所述记录片材,从而传输所述记录片材,用于将所述记录片材供应到所述记录头;
片材供应路径,所述片材供应路径设置在所述片材供应辊和所述记录头之间,所述片材供应路径具有U形形状,并且所述记录片材被传输经过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使得所述记录片材的一个表面面对所述记录头,所述一个表面位于被所述片材供应辊接触的另一个表面的相反侧;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成为执行用于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操作的控制,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片材停止控制部,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片材供应辊,从而在已在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正面上记录图像之后且在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背面上记录图像之前,所述片材供应辊传输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在使得所述记录片材变形成具有U形形状的状态下被停止第一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进一步控制所述片材供应辊,从而所述记录片材的前缘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被停止所述第一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
一对片材传输辊,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下游侧上,从而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并且当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正向旋转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在夹压经过所述记录头的所述记录片材的同时朝向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外部传输所述记录片材,或者当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反向旋转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在夹压所述记录片材的同时朝向所述片材供应辊传输所述记录片材,从而允许所述记录片材再次被所述片材供应辊供应到所述记录头;以及
片材返回路径,所述片材返回路径从连接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和所述记录头的连接路径分支,从而朝向所述片材供应辊延伸,并且通过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的反向旋转,所述记录片材朝着所述片材供应辊被传输经过所述片材返回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进一步控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从而在被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传输经过所述片材返回路径的所述记录片材到达所述片材供应辊之前,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所述记录片材被停止第二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
探测部,所述探测部被构成为探测喷射到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正面的第一区域上的墨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从所述记录片材的在所述记录片材被传输到所述记录头的方向上的前端扩展到所述记录片材的接触部,在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被停止所述第一时间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片材供应辊;以及
计算部,所述计算部被构成为以所探测到的喷射到所述第一区域上的墨量为基础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干燥所需的第一干燥时间,并且
其中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从而在被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传输经过所述片材返回路径的所述记录片材到达所述片材供应辊之前,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所述记录片材被停止作为所述第二时间的所述第一干燥时间,并且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片材供应辊,从而在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第一区域刚经过所述片材供应辊时的时刻,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被进一步停止所述第一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探测部进一步被构成为探测喷射到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正面的第二区域上的墨量,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接触部扩展到所述记录片材的在所述记录片材被传输到所述记录头的所述方向上的后端,
其中所述计算部进一步被构成为以所探测到的喷射到所述第二区域上的墨量为基础计算所述第二区域的干燥所需的第二干燥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判断部,所述判断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干燥时间长于所述第一干燥时间的条件下判断所述第二干燥时间和所述第一干燥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等于或短于预定时间,并且
其中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片材供应辊,从而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所述时间差等于或短于所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片材供应辊传输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被停止作为所述第一时间的所述预定时间,并且在所述判断部已判断出所述时间差长于所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片材供应辊传输的所述记录片材在所述片材供应路径中被停止作为所述第一时间的所述时间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一个片材传输辊是随着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另一个片材传输辊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当所述记录片材已被传输经过所述记录头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所述一个片材传输辊与所述记录片材的已面对所述记录头的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
路径切换部件,所述路径切换部件在其近端部处支承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所述一个片材传输辊,使得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所述一个片材传输辊可旋转,所述路径切换部件在所述连接路径中朝上游延伸,所述路径切换部件能够绕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中的所述另一个片材传输辊的旋转轴线移动,并且所述路径切换部件被构成为通过在所述路径切换部件的远端部处接触所述记录片材来把被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夹压的所述记录片材的两个相反端中离所述记录头较近的一端引入到所述片材返回路径中;以及
片材引导件,所述片材引导件被设置在所述连接路径中,位于所述路径切换部件及所述片材返回路径的上游侧,且位于所述记录头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片材引导件被构成为支承已经经过所述记录头的所述记录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片材停止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和所述路径切换部件,使得正面已经经受记录的所述记录片材在如下状态下被停止第二时间,在该状态下,在所述记录片材的两个相反端中的所述一端被所述片材引导件支承的同时,所述记录片材被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夹压,并且所述记录片材在其所述正面的位于所述片材引导件和所述一对片材传输辊之间的部分处被所述路径切换部件从所述记录片材的所述正面朝所述片材返回路径挤压,从而所述记录片材被弯曲为在横截面中具有大体V形形状。
CN2008101681372A 2007-09-28 2008-09-28 图像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4385 2007-09-28
JP2007254385 2007-09-28
JP2007254385A JP5130853B2 (ja) 2007-09-28 2007-09-28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926A true CN101396926A (zh) 2009-04-01
CN101396926B CN101396926B (zh) 2010-12-15

Family

ID=4050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1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6B (zh) 2007-09-28 2008-09-28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97676B2 (zh)
JP (1) JP5130853B2 (zh)
CN (1) CN10139692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066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794999A (zh) * 2011-05-25 2012-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303001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4890380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2848699A (zh) * 2019-11-27 2021-05-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CN113247652A (zh) * 2020-02-07 2021-08-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5310B2 (ja) * 2007-09-28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879802B2 (ja) * 2011-08-05 2016-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987448B2 (ja) 2012-04-24 2016-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47958B2 (ja) * 2012-07-06 2016-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455655B2 (ja) 2014-03-27 2019-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37420B2 (ja) * 2014-03-31 2017-1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9815305B2 (en) 2015-03-31 2017-1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EP4363228A4 (en) * 2021-08-16 2024-08-2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OUTPUT ROLLER CHANGES BASED ON DRYING TIM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5786A (en) * 1989-06-28 1990-06-19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plex printing
JPH03152041A (ja) * 1989-11-09 1991-06-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0841601A1 (en) * 1996-10-08 1998-05-13 Océ-Technologies B.V. Method of scheduling a sequence of pages to be printed with a duplex printer
KR100263064B1 (ko) * 1997-11-27 2000-08-01 윤종용 양면인쇄기의용지이송장치
CH692575A5 (fr) * 1998-04-23 2002-08-15 Olivetti Lexikon Spa Imprimante recto -verso.
JP3681093B2 (ja) * 1998-06-12 2005-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974298A (en) * 1998-08-28 1999-10-26 Tektronix, Inc. Duplex printing media handling system
US6167231A (en) * 1999-03-31 2000-12-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modular autoduplex mechanism
DE60036444T2 (de) * 1999-10-05 2008-06-12 Seiko Epson Corp. Zweiseitiger Druck in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US6144814A (en) * 1999-11-19 2000-11-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mplying with a page stop specification in a printing device
US6652060B2 (en) * 2000-07-12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which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nd the same program
JP2003043844A (ja) * 2001-07-30 2003-02-14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制御方法
JP2003154629A (ja) * 2001-11-22 2003-05-27 Ryobi Ltd 両面印刷機の印刷濃度管理装置
KR100423463B1 (ko) * 2002-06-21 2004-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인쇄 가능한 사무기기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방법
US6679600B1 (en) * 2002-07-24 2004-0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image gloss
US7682016B2 (en) * 2002-11-26 2010-03-23 Ricoh Company, Ltd. Stably oper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aper convey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JP4158563B2 (ja) * 2003-03-12 2008-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
JP4103668B2 (ja) * 2003-04-17 2008-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7063473B2 (en) * 2003-04-18 2006-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164418B2 (ja) * 2003-07-17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19409B2 (ja) * 2003-08-29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
JP4164422B2 (ja) * 2003-08-29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51715B2 (ja) * 2003-11-12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522156B2 (ja) * 2004-06-10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632405B2 (ja) * 2004-06-14 2011-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506948B2 (en) 2004-08-18 2009-03-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4584070B2 (ja) 2004-08-18 2010-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434928B2 (en) * 2004-09-17 2008-10-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45685A (ja) * 2004-11-17 2006-06-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18850A (ja) * 2005-01-17 2006-08-24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US7185981B2 (en) * 2005-04-26 2007-03-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plex printing
JP4221604B2 (ja) 2005-05-27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687287B2 (ja) * 2005-07-05 2011-05-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4735112B2 (ja) * 2005-08-04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64174B2 (ja) 2005-09-28 2011-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紙の搬送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7130930A (ja) * 2005-11-11 2007-05-3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4207066B2 (ja) * 2006-08-18 2009-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066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310661B (zh) * 2010-06-30 2014-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794999A (zh) * 2011-05-25 2012-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2794999B (zh) * 2011-05-25 2016-1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303001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4890380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4890380B (zh) * 2014-03-03 2017-07-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2848699A (zh) * 2019-11-27 2021-05-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CN112848699B (zh) * 2019-11-27 2022-07-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CN113247652A (zh) * 2020-02-07 2021-08-1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3247652B (zh) * 2020-02-07 2023-08-0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05956B2 (en) 2012-06-26
CN101396926B (zh) 2010-12-15
US7997676B2 (en) 2011-08-16
JP5130853B2 (ja) 2013-01-30
JP2009083225A (ja) 2009-04-23
US20090085948A1 (en) 2009-04-02
US20110273524A1 (en)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926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396927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911681B (zh) 装订系统
US1140073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03692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997129A (en) Ink-jet printer for printing across an entire surface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777565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165902B2 (en)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CN101758670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825921A (zh) 记录装置
CN104943412A (zh) 传送装置
US8047534B2 (en) Sheet accommodat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 translating pressing member attached to a rotating tray cover
CN101468556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6082913A (en) Cartridge for printing
JP20082469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889146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841125B2 (ja) 記録装置
JP2647988B2 (ja) 記録装置
JP449267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480882B2 (ja) 記録装置
JP610751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200909049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342021A (ja) 券発行装置
JPH1148550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3178338A (ja) 車内補充券発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