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240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2403B
CN101362403B CN2008101308353A CN200810130835A CN101362403B CN 101362403 B CN101362403 B CN 101362403B CN 2008101308353 A CN2008101308353 A CN 2008101308353A CN 200810130835 A CN200810130835 A CN 200810130835A CN 101362403 B CN101362403 B CN 101362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conveyance band
roll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0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2403A (zh
Inventor
小暮成一
伊东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2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2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2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24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3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acting on performance of handling machine
    • B65H2301/532Modify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f parts in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2Compensating; Taking-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鉴于在搬送带里会产生沿辊形状的变形,与记录喷头之间的距离变化后会产生弹着位置的偏差,或者因用纸的先端部分位于变形的向上部分而与喷头等其他部件相接触,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设有排出墨水液滴之喷嘴的记录喷头(34),和挂绕在搬送辊(52)和张紧辊(53)之间作环绕移动,将用纸(42)静电吸着后搬送的搬送带(51),和将搬送带(51)从被记录媒体搬送面一侧按压的按压滚(49),其将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停止在与按压滚(49)相对的位置里,来对搬送带(51)与辊(53)接触的部位中因该辊(53)产生的变形(200)执行矫正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是包括排出液滴之记录喷头和搬送被记录媒介之搬送带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设备以及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有的是,采用包括由排出记录液(液体)的液滴之液体排出喷头(液滴排出喷头)所构成的记录喷头,在搬送媒介(以下虽然称为“用纸”,但不限定其材质,另外,也可以使用其同义词:被记录媒介、记录媒介、转印材、记录用纸等)的同时,将液体之记录液(以下也称为“墨水”)附着到用纸里以进行图像形成(也可以使用同义词:记录、印刷、印写、印字等)。
还有,在本申请中,“图像形成设备”是指将墨水滴排出到纸、丝、纤维、布帛、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媒介里以进行图像形成的设备,另外,“图像形成”不仅是指将文字或图像等有意思的图像付与到媒介里,而且还包括将图样等没有意思的图像付与到媒介里。另外,所说的“墨水”并非仅指狭义的“墨水”,只要是能够进行上述图像形成的的液体,就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因为需要提高液滴对于用纸的着弹位置的精度,为了确保用纸的平面性以高精度地确保记录喷头和用纸间的距离,公知采用的是通过静电力或空气吸引等将用纸吸着到搬送带里来搬送。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84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131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052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70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6-347045号公报
然而,一般地,搬送带的构成是张架于至少2个辊上作环绕移动的,由于搬送带里带有一定的张紧力,当搬送带长期处于没有环绕移动的停止状态时,与搬送带的辊圆周面相接触的部位容易发生变形。
当搬送带因该变形而产生波纹时,记录喷头下的平面度就不能充分地确保,而且由于记录喷头和用纸之间的距离也不安定,就会发生因用纸和记录喷头的干涉而产生的用纸刮擦,或因液滴的着弹偏离而产生图像画质的降低。尤其是,在喷墨方式中,即使是将鼓直接按压到用纸里的激光打印机中的、不成问题的程度的水平度,也会影响到画质。
这里,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是,将电极板埋入到搬送带里,通过从带里侧加上电荷来增大吸着力,以抑制上述带的变形的影响。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是,提高异常搬送时的吸着力以抑制该变形的影响。
但是,当搬送带里存在了该变形时,即使如上述专利文献1、2那样来提高搬送带的吸着力,也不能消除搬送带自身已存在了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通过消除已存在于搬送带里的上述变形,来提高带的平面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记录喷头,其设有排出墨水液滴的喷嘴;搬送带,其被挂绕在至少2个辊之间作环绕移动地搬送被记录媒体;按压装置,其从被记录媒体搬送面一侧按压所述搬送带;动作控制装置,其使所述搬送带的与任何一个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停止在与所述按压装置相对的位置里,对所述搬送带的与任何一个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因该辊而产生的变形进行矫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中靠环绕方向上游侧的部位停止在所述按压装置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何一个所述辊是口径相对小的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搬送带停止的状态下进行所述记录喷头的维持恢复动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技术方案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矫正所述搬送带的变形的动作是根据,所述搬送带不作环绕移动的时间以及环境温度湿度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进行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技术方案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搬送所述被记录媒体时,以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至少不接触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以及后端部的状态,将所述被记录媒体送入到所述搬送带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技术方案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搬送所述被记录媒体时,在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到达至少不接触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以及后端部的状态为止,对所述搬送带进行空转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技术方案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离开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至媒体搬送方向下游侧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到达与所述被记录媒体接触的状态之前,对所述搬送带进行空转。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设备,使搬送带与任何一个辊接触的部位停止在与按压装置相对的位置里,通过对搬送带与任何一个辊接触的部位里因该辊而产生的变形进行矫正,就能够对搬送带的变形本身进行矫正,从而可以提高平面性和图像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同设备的要部平面说明图。
图3是同要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说明同设备控制部的概要构成的模块图。
图5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发生的说明图。
图6所示是从图5的状态开始,变形移动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与纪录喷头相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图8所示是在搬送带的变形部向上面里的用纸先端部分与记录喷头接触的状态说明图。
图9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形成量之检测结果的例示说明图。
图10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模式说明图。
图11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的停止位置与按压滚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所示是停止时间(矫正时间)和变形形成量的降低量之间的关系的例示说明图。
图13所示是放置时间和变形形成量之间的关系的例示说明图。
图14所示是维持恢复动作的动作内容之所需时间的例示说明图。
图15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包括矫正处理之处理的流程说明图。
图16所示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模式说明图。
图17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包括矫正处理之处理的流程说明图。
图18所示是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包括矫正处理之处理的流程说明图。
图19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位于用纸的先端部以及后端部时的说明图。
图20所示是搬送带的变形和从用纸先端开始的距离以及用纸浮起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作说明。图1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图像形成设备的全体构成的侧视图,图2所示是同设备的要部俯视图,图3所示是同要部的扩大侧视图。
该图像形成设备是串行型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横架在设备本体1左右的侧板21A、21B里的导向部件之主动、从动导杆31、32,将打印车33可以自由滑动地保持在主扫描方向里,并通过未图示的主扫描马达,介由时机带沿图2箭头所示方向(打印车主扫描方向)作移动扫描。
在该打印车33里,将用于排出黄(Y),青(C)、洋红(M)、黑(K)等各色墨水滴、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喷头所构成的记录喷头34ck、34ym(不作区别时统称为“记录喷头34”)之复数的喷嘴形成的喷嘴列排列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里,并使墨水滴排出方向向下地安装。
记录喷头34分别设有2个喷嘴列,在记录喷头34ck中,一边的喷嘴列排出黑(K)液滴,另一边的喷嘴列排出青(C)液滴,在记录喷头34ym中,一边的喷嘴列排出洋红(M)液滴,另一边的喷嘴列排出黄(Y)液滴。
另外,在打印车33里,搭载了对应于记录喷头34的喷嘴列、用于供给各色墨水的副罐35ck、35ym(不作区别时统称为“副罐35”)。在该副罐35里,从可以装卸地安装在卡盒装填部4里的各色记录液卡盒10y、10m、10c、10k中,通过供给泵单元5,介由各色的供给软管36,就可以使各色的记录液得到补充供给。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供纸码放在供纸盘2的用纸码放部(压板)41上的用纸的供纸部,相对于从用纸码放部41将用纸42一页一页地分离传送的半月滚子(供纸滚子)43,设置了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质构成的分离垫44,该分离垫44被付势到供纸滚子43一侧。
然后,为了将该供纸部供纸来的用纸42送入到记录喷头34的下方侧里,在设置用于导向用纸42的导向部件45、对向辊46、搬送导向部件47、具有按压滚49以及先端按压滚50的按压部件48等的同时,还设置了用于静电吸着被供纸来的用纸42后搬送到与记录喷头34相向而对位置里的搬送装置之搬送带51。还有,在该实施方式中,按压滚49是从表面侧(搬送面侧)按压搬送带51的按压装置。
该搬送带51为无缝环状带,其被架设在搬送辊52和张紧辊53之间,形成在带的搬送方向(副扫描方向)里作环绕移动的构成。另外,还设置了用于在该搬送带51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之带电辊56。该带电辊56被设置为与搬送带51的表层(绝缘层)接触,并随着搬送带51的转动而作从动的转动。该搬送带51介由时机带,通过经未图示的副扫描马达,搬送辊52的被转动驱动,而在图2所示的带搬送方向里作环绕移动。
搬送带51为1层或多层构成,至少与用纸或带电辊56接触一侧(表面层)采用的是例如PET、PEI、PVDF、PC、ETFE、PTFE等树脂,或不包含导电控制材料的弹性材料所形成的绝缘层。还有,在采用2层以上构造的时候,可以在不与带电辊56接触的一侧里采用使上述树脂或弹性体含有碳之导电层的构成。
更进一步地,作为用于排出在记录喷头34处被记录的用纸42的排纸部,设置了用于从搬送带52分离用纸42的分离爪61,和排纸辊62以及排纸滚之齿轮63,在排纸辊62的下方设置了排纸盘3。
另外,在设备本体1的背面部里安装了可以装卸的两面单元71。该两面单元71接受由搬送带51的逆向转动所返回来的用纸42进行反转后,再次供纸到对向辊46和搬送带51之间。另外,该两面单元71的上面是手动盘72。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打印车33扫描方向一侧的非印字领域里,设置了用于维持并恢复记录喷头34的喷嘴的状态的维持恢复机构81。在该维持恢复机构81里,设置了用于罩盖记录喷头34各喷嘴面的各罩盖部件(以下简称“罩盖”)82ck、82ym(在不作区别时统称为“罩盖82”);和用于刮擦喷嘴面的刮擦部件(刮刀)83;和为了排出粘度增大了的记录液而进行排出不参与记录的液滴的空排出时,接受液滴的空排出接受部84;和与该空排出接受部84一体地形成、用于清除附着在刮刀83里的墨水的清扫部件之刮擦清洁部;和在刮刀83清洁时将刮刀83按压至刮擦清洁部一侧的刮擦清洁器;和锁定打印车33的打印车锁定87。
另外,如图2所示,在打印车33扫描方向另一侧的非印字领域里,设置了为了排出记录中等粘度增加了的记录液而执行将不参与记录的液滴排出之空排出时,接受液滴的空排出接受部88,并在该空排出接受部88里设置了沿记录喷头34的喷嘴列方向的开口部89等。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从供纸盘2来的用纸被一页一页地分离后供纸,在大致垂直方向上被供纸来的用纸42由导向部45引导后,被搬送夹入到搬送带51和对向辊46之间,进而被导向至搬送导向部47时,其先端被先端按压滚子49按压向搬送带51,搬送方向即变化大致90°。
此时,对于带电辊56,正负输出为相互交替,即交变电压被印加,搬送带51在环绕方向之副扫描方向里,形成以规定宽度呈带状相互交替的正负电荷之交变带电电压图样。当用纸被供纸到该带有交替正负电荷的搬送带51上时,用纸42被搬送带51吸着,随着搬送带51的环绕移动,用纸42沿副扫描方向被搬送。
这里,在移动打印车33的同时,通过根据图像信号来驱动记录喷头34,将墨水滴排出到停止着的用纸42里以进行1行的记录,并在将用纸42搬送规定量之后,进行下一次的行记录。当接受到记录结束信号或用纸42的后端到达记录领域里时,结束记录动作,将用纸42排纸到排纸盘3里。
之后,在进行记录喷头34的喷嘴维持恢复时,将打印车33移动到初始位置之与维持恢复机构81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通过由罩盖部件82执行的罩盖、从喷嘴进行吸引的喷嘴吸引、将不参与图像形成的液滴排出的空排出等维持恢复动作、就能够通过安定的液滴排出来进行图像形成。
下面,参照图4对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的概要进行说明。这里,该图所示是同控制部的全体模块说明图。
该控制部包括负责图像形成设备的全体的控制,由兼作控制本发明涉及的空排出动作的装置之微机所构成的主控制部301,以及负责印刷控制,由微机构成的印刷控制部302。还有,微机即使在设备电源关闭时也能够通过时钟来计测经过时间。
之后,主控制部301为了根据由通信回路300输入来的印刷处理信息而在用纸42里形成图像,在介由主扫描马达驱动回路303以及副扫描马达驱动回路304,对使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里移动的主扫描马达331或转动驱动搬送辊52的副扫描马达332,进行驱动控制的同时,还进行将印刷用数据送到印刷控制部302里等的控制。
另外,在主控制部301里,输入有来自于检测打印车33位置的打印车位置检测回路305的检测信号,主控制部301根据该检测信号来控制打印车33的移动位置以及移动速度。打印车位置检测回路305是通过由搭载于打印车33的光电传感器,来读取并计数例如设置在打印车33扫描方向里的编码片的狭缝数,以检测打印车33的位置以及速度的。主扫描马达驱动回路303根据主控制部301输入来的打印车移动量、速度来转动驱动主扫描马达331后,使打印车33以规定的速度移动到规定的位置里。
另外,在主控制部301里,输入有来自于检测搬送带51移动量的搬送量检测回路306的检测信号,主控制部301根据该检测信号来控制搬送带51的移动量以及移动速度。搬送量检测回路306是通过光电传感器读取并计数例如安装在搬送辊52转动轴里的转动编码片的狭缝数,来检测其搬送量、搬送速度的。副扫描马达驱动回路304根据主控制部301输入来的搬送量来转动驱动副扫描马达332,转动驱动搬送辊52后使搬送带51以规定的速度移动到规定的位置里。
主控制部301通过将供纸滚驱动指令付与到供纸滚驱动回路307里来转动供纸滚43。还介由维持恢复机构驱动用马达驱动回路308,通过转动驱动维持恢复机构81的马达333来进行罩盖82的升降、刮擦部件83的升降、吸引泵的驱动等。
主控制部301介由墨水供给马达驱动回路311,对用于驱动供给单元泵的墨水供给马达进行驱动控制,并从装填于卡盒装填部4里的墨水卡盒10,来对副罐35进行墨水的补充供给。此时,在主控制部301里,根据来自于检测副罐35为满罐状态的副罐满罐传感器312的检测信号来控制补充供给。
另外,主控制部301通过卡盒通信回路314,从设置在装填于卡盒装填部4里的各墨水卡盒10之中的记忆装置之非挥发性存储器316中,接受记忆在其中的情报,进行所需的处理后储存保持到本体记忆装置之非挥发性存储器(例如EEPROM)315里。
另外,在主控制部301里,还输入有来自于检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环境传感器313的检测信号。
印刷控制部302根据来自于主控制部301的信号,和来自于打印车位置检测回路305以及搬送量检测回路306等的打印车位置或搬送量,来生成用于驱动排出记录喷头34液滴的压力发生装置的数据,在将上述图像数据以串行数据传送到喷头驱动回路310里的同时,除了将该图像数据的传送以及传送确定等所需要的传送时钟(clock)、闩锁(latch)信号、液滴控制信号(mask信号)等输出到喷头驱动回路310里之外,还包括将储存在ROM里的驱动信号的图样数据进行D/A变换的D/A变换器、由电压增幅器和电流增幅器等构成的驱动波形生成部、以及付与到喷头驱动器里的驱动波形选择装置,在生成包括复数个由1个驱动脉冲(驱动信号)或复数个驱动脉冲(驱动信号)构成的驱动信号群之驱动波形后,输出到喷头驱动回路310里。
喷头驱动回路310根据串行输入、相当于记录喷头34的1行的图像数据,通过将构成由印刷控制部302付与来的驱动波形的驱动信号,有选择地印加到产生能量的驱动元件(如压电元件)里,该能量用于排出记录喷头34的液滴,从而来驱动记录喷头34。此时,通过选择构成驱动波形之驱动信号群得驱动脉冲(驱动信号),就能够平分排出不同大小之液滴的大小不同的墨点。
下面,再参照图5以后来对适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之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作说明。
首先,对于搬送带的变形发生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当通过搬送带来搬送用纸等被搬送部件时,为了确保被搬送部件的平面性,将搬送带保持在张紧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另外,搬送带可以作平滑的环绕移动,为了防止带自身的皱纹堆集,其由柔软的材料或部件形成。
另一方面,一般地,使搬送带作环绕移动的驱动辊是相对大口径的辊,用于将张紧力付与给搬送带的从动辊,也为了减轻对搬送带的负荷,而由相对地小口径的辊来构成。更进一步地,为了从搬送带将用纸以曲率分离来分离,从动辊也是采用小口径的辊构成的。
因此,例如图5所示,当挂绕在搬送辊52和张紧辊53之间的搬送带51处于停止状态时,在与张紧辊53相接的部分里,对应于辊的形状,会发生弧状隆起的变形200,之后,当移动搬送带51时,如图6所示,发生在搬送带51里的变形200随之而移动。
由此,如图7所示,当该搬送带51的变形200变大时,由于形成记录喷头34喷嘴的喷嘴面34a和用纸搬送面之间有1mm左右微小的间隔,就会导致变形200与记录喷头34的喷嘴面34a相接触(干涉)。另外,如图8所示,当送入到搬送带51里的用纸42(为方便起见,图中以虚线表示)的先端部分42a,处于搬送带51的变形200部分向上面而被搬送时,用纸42的先端部分42a就会与记录喷头34的喷嘴面34a相接触(干涉)而发生堆堵。特别是要通过用纸按压滚50,在记录喷头34的跟前按压用纸42的时候,用纸42的先端部分42a相对于变形200反弹起来,从而使得用纸42的先端部分42a容易与记录喷头34的喷嘴面34a相接触(干涉)。
这里,图9所示是以搬送带51挂绕在辊52、53之间的状态下,在20℃50%RH的环境中放置了600min之后,驱动搬送带51一周,动态地测定搬送带51的变形形成量的结果。从该结果也可以得知,在搬送带51和搬送辊52的接触部位,以及和张紧辊53的接触部位处,搬送带51的变形形成量要相对大于没有接触辊52、53的部位。在与搬送辊52接触的部位和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之间,与曲率大的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的变形形成量要相对大于与搬送辊53接触的部位。
这里,在该设备中,例如图10所示,将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变形200的部位)移动至,与从表面侧来按压搬送带51的按压滚49相对的位置里,在该状态中,通过使搬送带51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将搬送带51中张紧辊53处产生的变形200,从该变形200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按压后,来进行对变形200矫正动作的控制。
由此,就能降低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的接触所产生的变形200,从而可以提高搬送带51的平面性。
此时,例如图7所示地,搬送带51和张紧辊53的接触部位是在环绕方向的上游侧a和下游侧b点之间。此时,如图11所示,由于在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中,按压环绕方向的下游侧反而会增加变形200,所以如图10所示地,以在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中,按压环绕方向的上游侧为好。
根据实验,对于与张紧辊53相接触的部位所产生的搬送带51的变形,以按压装置之按压滚49来压破1min后,就能够降低0.1mm~0.5mm的变形形成量。还有,按压时间[min]和变形形成量的降低量[mm]之间的关系由图12例示。
另外,该动作从搬送带51的环绕移动距离来看时,以驱动搬送带51时搬送带51移动一周的距离为Lc,因张紧辊53、搬送辊52而在搬送带51里形成的变形至与按压滚49相对位置的最小距离分别为L1、L2时,在执行从记录喷头34排出液滴的图像形成动作之前,搬送带51所进行的环绕移动就仅为下面的式(1)或式(2)所求得的量Lt(距离)。
Lt=n·Lc+L1···(1)
Lt=n·Lc+L2···(2)
这里的n为整数。
如此,由于是使搬送带与任何一个辊接触的部位停止在与按压装置相对的位置里,对搬送带与任何一个辊接触的部位里,由该辊所产生的变形进行矫正动作,所以就能矫正搬送带的变形,提高平面性,从而能够安定地进行,没有因用纸刮擦或液滴的弹着点偏差而引起的图像画质的降低的图像形成。
这里,在搬送带51中产生的变形的量(变形形成量),随着搬送带51不作环绕移动而被放置的时间(放置时间)越长,具有越大的倾向(参照图13)。因此,也可以在放置时间超过预先规定的时间时,就执行上述的矫正搬送带51变形的动作。
另外,在搬送带51里产生的变形量(变形形成量),会由于搬送带51所放置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而导致带的硬度变化而变化,另外,矫正搬送带51里产生的变形的时间,也会因搬送带51所放置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而变化。因此,在根据环境条件来进行矫正搬送带51变形的动作的同时,也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来变更矫正搬送带51变形的时间(在相对于按压滚49的位置里的停止时间)。
另外,在进行搬送带51的矫正时,是使搬送带51在规定的时间里停止移动并待机的。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记录喷头34喷嘴附近清洁的清洁动作或恢复动作,对印字所需要的副罐35的墨水补充动作(输送墨水),以及副罐35处于大气开放状态时的墨水补充动作等,在从记录喷头34排出液滴之前所进行的维持恢复动作,根据各自的维持恢复动作的内容,其所需的时间如图14所示。这里,在为了矫正搬送带51的变形而停止的时间里,通过执行上述维持恢复动作,就能够降低设备恢复时间(设备进入可以开始印字状态的时间)的相对变长。
这里,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主控制部301所进行的包括变形矫正处理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在电源开启等进入时,判断设备是否被放置了规定的时间,如果被放置了规定时间,就去判断环境条件是否在预先规定的条件以下,例如在20℃以下、50%RH以下等,当环境条件为规定条件时,就使搬送带51作环绕移动,例如,将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移动至与按压滚49相对的位置里,并以该状态使搬送带51停止(图10所示状态)。
接着,通过维持恢复机构81对记录喷头34进行维持恢复动作。
之后,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规定的矫正时间(停止时间),并在矫正时间结束(经过)之前继续搬送带51的停止状态,在矫正时间经过之后,执行所希望的印字处理。
由此,就能够在印字处理之前,降低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的接触部位里,因张紧辊53所产生的变形200,而提高搬送带51的平面性,从而能够安定地进行,没有因用纸刮擦或液滴的弹着点偏差而引起的图像画质的降低的图像形成。
并能够防止弹着位置精度的下降。
下面,参照图16以及图1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16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17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包括变形矫正处理的流程图。
这里,如图16所示,设置了检测搬送带51的变形形成量(波纹量)的变形形成量检测装置(传感器)210。该变形形成量检测装置210在张紧辊53和搬送辊52之间,检测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至接触到搬送辊52为止之间的变形形成量。
然后,当进入图16所示的处理时,在开始搬送带51的环绕移动后,通过变形形成量检测装置来检测搬送带51的变形形成量,并判断所检测到的变形形成量是否在规定值以上(例如在0.4mm以上)。此时,当检测到的变形形成量在规定值以上时,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搬送带51与张紧辊53接触的部位移动至与按压滚49相对的位置里,并以该状态使搬送带51停止,其间,通过维持恢复机构81执行记录喷头34的维持恢复动作,在经过矫正时间后进行所需要的印字处理。另外,当检测到的变形形成量在规定值以下时,就直接移至印字处理。
由此,就能够在抑制生产率降低的同时,安定地防止因用纸刮擦或液滴的弹着点偏差而引起的图像画质的降低。
下面,参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作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搬送带与辊的接触部位移到与按压装置相对的位置里来进行变形矫正的,但是,在变形形成量少的时候,将搬送带驱动规定距离(空转)也能够降低变形形成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前述第2实施方式里的变形形成量在预先规定的第1规定值以上时,执行移动至与按压滚49相对的位置后停止的动作,当小于第1规定值时,去判断是否小于第1规定值而大于第2规定值,如果是小于第1规定值并大于第2规定值的,就在进行使搬送带环绕移动(空转)规定距离的动作之后,移至印字处理。还有,也可以是适用于第1实施方式地,将放置时间分为2阶段或多阶段后,来进行分别对应的动作。
这里,因为搬送带51使用的是如前所述的PET、PEI、PVDF、PC、ETFE、PTFE等树脂或弹性材料,当架在2根辊52、53上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具有规定的弹性,搬送带51虽然会伸张,但在实际使用时成为问题的时间上,全体是不会伸张至一定量以上的。即,当变形因辊52、53而产生时,与2根辊52、53接触(相对)的搬送带51的部位不仅仅是伸张,当其附近部位有变形发生时,附近部位的变形形成量就会被降低。这从图9所示的,与辊52、53接触部位的两侧的变形形成量降低中也可以看出,从实验得知,以R为辊52、53的半径,放置时间为1min时,从辊52、53的夹持开始,在2π·R的范围内具有大约0.1mm左右的变形形成量的抑制效果。
在此,以驱动搬送带51时,搬送带51环绕1周的距离为Lc,以驱动搬送带51时张架搬送带51的一对辊52、53的半径分别为R1、R2时,使搬送带51空转的规定距离Lt可以采用根据式(3)至式(6)而设定的距离。
n·Lc-2π·R1  <Lt<n·Lc···(3)
n·Lc         <Lt<n·Lc+2π·R1···(4)
n·Lc-2π·R2  <Lt<n·Lc···(5)
n·Lc         <Lt<n·Lc+2π·R2···(6)
这里的n为整数。
此时,通过使搬送带51与搬送辊52以及张紧辊53的接触部位移动至各自对方的辊53、52的附近,就能够获得上述降低变形形成量的效果。
这里,以驱动搬送带51时,搬送带51环绕1周的距离为Lc,以驱动搬送带51时张架搬送带51的一对辊52、53的半径分别为R1、R2,以r1、r2来分别表示因辊52、53而产生在搬送带51里的变形部位移动至另一方的辊53、52的夹持部位所要的距离时,使搬送带51空转的规定距离Lt也可以根据式(7)至式(10)来设定。
n·Lc+Lr1-2π·R2 <Lt<n·Lc+Lr1···(7)
n·Lc+Lr1        <Lt<n·Lc+Lr1+2π·R2···(8)
n·Lc+Lr2-2π·R1 <Lt<n·Lc+Lr2···(9)
n·Lc+Lr2        <Lt<n·Lc+Lr2+2π·R1···(10)
这里的n为整数。
接着,参照图19对搬送带51的变形和用纸42的吸着位置之间的关系作说明。
在使用纸42吸着到搬送带51里时,如图19(a)所示地,当用纸42的先端部(从先端至在反搬送方向里的规定距离的范围)42a处于搬送带51的变形200部分向上面时,在向图像形成部移动的时候就会发生与记录喷头34的喷嘴面34a相接触的情况。同样地,如图19(b)所示,当用纸42的后端部(从后端至搬送方向里的规定距离的范围)42b处于搬送带51的变形200部分向上面时,在移动到图像形成部后也会发生与记录喷头34的喷嘴面34a相接触的情况。
因此,即使不除去搬送带51的变形,或者,即使实施了上述实施方式,为了提高印字速度而缩短停止时间,或将空转距离设定得短些,在没有完全除去变形得状态下就开始印刷的时候,各部件的构成是使得,与张架有变形增大的搬送带51的辊52、53相接触的搬送带51的部位,不会碰到图像形成中的用纸42的先端部42a(特别是最初的扫描部)以及用纸后端部42b(特别是最后的扫描部)。亦即,采用的构成是,在搬送带51与辊52、53接触的部位不与用纸42先端部42a以及后端部42b接触的状态下,将用纸42送入搬送带51。
具体是,通过设定搬送带51的长度、辊52、53的位置以及用纸42的送出位置,来使得搬送带51与辊52、53接触的部位不进入图像形成中用纸42先端部42a以及后端部42b的规定距离范围内。还有,这里所说的“规定距离范围”虽然因环境而变,但根据实验可以确认到一般地,普通纸为40mm、光泽纸等厚纸为60mm时,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图像形成。
另外,由于设备尺寸等布置上的制约,根据各部件的设定,会发生使得搬送带51与辊52、53接触的部位不进入图像形成中用纸42先端部42a以及后端部42b的规定距离范围内的构成存在着困难。这时,在将用纸42送入(使其吸着)到搬送带51里之前,通过事先使搬送带51空转(作环绕移动),来使得搬送带51与辊52、53接触的部位不进入图像形成中用纸42先端部42a以及后端部42b的规定距离范围内。
另外,对于后端部,根据印刷用纸的尺寸,通过变更(变更启动供纸离合器的时机)空转距离,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搬送带51的变形部对图像形成的影响。
另外,此时,在用纸被吸着到搬送带51里之前,通过对所执行的搬送带51的空转量进行控制,来使特别是由口径相对小的张紧辊53所形成的搬送带51的变形200,进到从用纸42的先端仅离开搬送方向下游侧很少的位置里,就能够将进入用纸42下面的搬送带51的变形的次数降到最少。
亦即,根据实验,如图20所示,当搬送带51的变形的位置离开用纸先端20mm以上时,普通纸和厚纸的用纸42浮起量都会变小。这里,在本设备的布置构成中,通过将从驱动搬送带51开始至启动供纸离合器的时间控制为250msec,就可以使得搬送带51的变形的位置离开用纸先端20mm以上。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适用于打印机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在具有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复合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其他采用搬送带之带搬送设备也同样能够适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静电吸着的搬送带为例作的说明,但对于采用以空气吸着来搬送用纸之搬送带的情况也同样能够适用。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之外,从前述各实施方式作适当变更后的所得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前述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7年8月10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208806,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记录喷头,其设有排出墨水液滴的喷嘴;
搬送带,其被挂绕在至少2个辊之间作环绕移动地搬送被记录媒体;
按压装置,其从被记录媒体搬送面一侧按压所述搬送带;
动作控制装置,其使所述搬送带的与任何一个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停止在与所述按压装置相对的位置里,对所述搬送带的与任何一个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因该辊而产生的变形进行矫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中靠环绕方向上游侧的部位停止在所述按压装置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任何一个所述辊是口径相对小的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搬送带停止的状态下进行所述记录喷头的维持恢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矫正所述搬送带的变形的动作是根据,所述搬送带不作环绕移动的时间以及环境温度湿度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搬送所述被记录媒体时,以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至少不接触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以及后端部的状态,将所述被记录媒体送入到所述搬送带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搬送所述被记录媒体时,在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到达至少不接触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以及后端部的状态为止,对所述搬送带进行空转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离开所述被记录媒体的先端部至媒体搬送方向下游侧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搬送带的与所述辊静态接触过的接触部位到达与所述被记录媒体接触的状态之前,对所述搬送带进行空转。
CN2008101308353A 2007-08-10 2008-08-11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2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8806 2007-08-10
JP2007208806A JP4921280B2 (ja) 2007-08-10 2007-08-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08806 2007-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2403A CN101362403A (zh) 2009-02-11
CN101362403B true CN101362403B (zh) 2010-07-21

Family

ID=39811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08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2403B (zh) 2007-08-10 2008-08-11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02377B2 (zh)
EP (1) EP2025521B1 (zh)
JP (1) JP4921280B2 (zh)
CN (1) CN101362403B (zh)
DE (1) DE602008003161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6902B2 (ja) * 2008-07-22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2417A (ja) * 2008-07-29 2010-03-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4266A (ja) * 2008-09-08 2010-03-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4469A (ja) * 2008-09-13 2010-03-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00802B2 (ja) * 2008-09-17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廃液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5365535B2 (ja) * 2009-02-14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9428B2 (ja) * 2009-03-18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ベルト搬送プログラム
JP5817281B2 (ja) 2011-07-19 2015-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108442B2 (en) 2013-08-20 2015-08-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911669B (zh) * 2021-12-14 2022-02-18 四川和乐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加工用热压生产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0897A2 (en) * 1999-06-11 2000-1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CN1220591C (zh) * 1998-08-18 2005-09-28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CN1824516A (zh) * 2005-02-21 2006-08-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0181B1 (ko) * 1989-02-02 1993-01-11 도쿄덴기 가부시기가이샤 인자기
JPH1026851A (ja) * 1996-07-11 1998-01-2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2145474A (ja) * 2000-07-11 2002-05-22 Canon Inc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2284383A (ja) * 2001-03-23 2002-10-03 Canon Inc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131197A (ja) 2002-10-08 2004-04-30 Canon Inc 記録紙搬送装置
WO2004048239A1 (en) * 2002-11-26 2004-06-10 Ricoh Company, Ltd. Stably oper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aper convey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US7434927B2 (en) * 2002-11-26 2008-10-14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04203526A (ja) * 2002-12-24 2004-07-22 Sharp Corp 記録装置
JP2005015227A (ja) * 2003-06-03 2005-01-20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170624A (ja) 2003-12-12 2005-06-30 Canon Inc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該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6259B2 (ja) * 2004-03-08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204508B2 (ja) * 2004-04-27 2009-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9601B2 (ja) * 2004-05-06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295663B2 (ja) * 2004-05-12 2009-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1952B2 (ja) 2004-08-10 2010-05-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ール補正装置
JP4391953B2 (ja) * 2005-02-14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0477B2 (ja) * 2005-02-18 2010-0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1289B2 (ja) 2005-07-19 2010-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2757B2 (ja) * 2005-07-26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7898B2 (ja) 2006-02-03 2010-01-13 国土情報開発株式会社 被ディジタル化図面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449924B2 (ja) * 2006-02-27 2010-04-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299987A (ja) 2006-05-01 2007-11-15 Ricoh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3290A (ja) * 2007-03-05 2008-09-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591C (zh) * 1998-08-18 2005-09-28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EP1060897A2 (en) * 1999-06-11 2000-1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CN1824516A (zh) * 2005-02-21 2006-08-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2377B2 (en) 2011-08-23
DE602008003161D1 (de) 2010-12-09
JP2009040567A (ja) 2009-02-26
CN101362403A (zh) 2009-02-11
JP4921280B2 (ja) 2012-04-25
EP2025521A1 (en) 2009-02-18
US20090058911A1 (en) 2009-03-05
EP2025521B1 (en)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240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3935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396123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79149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9180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1209628B (zh) 卡记录装置
CN102009529B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857376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40090926A (ko) 양면 인쇄 장치
US20090085948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794999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1738892A (zh) 记录部件存放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及记录部件处理装置
CN202716565U (zh) 传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1590748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8246161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912032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onfigured to detect remaining ink
CN102627037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98457B (zh) 成像装置
CN100584612C (zh) 成像装置
JP5699903B2 (ja) 記録装置
WO2007049650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168116A (ja) 記録装置
JP45710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搬送装置
EP1889725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2964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