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9152A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9152A
CN102789152A CN2012101589211A CN201210158921A CN102789152A CN 102789152 A CN102789152 A CN 102789152A CN 2012101589211 A CN2012101589211 A CN 2012101589211A CN 201210158921 A CN201210158921 A CN 201210158921A CN 102789152 A CN102789152 A CN 102789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owder
image
solid
state
misregis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89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9152B (zh
Inventor
田中加余子
藤森仰太
曾根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9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9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9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9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1Details of unit for exposing
    • G03G15/0115Details of unit for exposing and forming a half-ton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halftone scree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64Uniformity control of the toner density at separate colour transf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Abstract

在成像设备中,处理器执行:固态密度稳定,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调节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形成固态图像的条件;配准不良减小,用于根据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检测定时,调节减小墨粉图像的配准不良的条件;以及半色调密度稳定,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调节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形成半色调图像的条件。处理器连续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和配准不良减小,并且当固态密度稳定被完成而配准不良减小未完成时开始半色调密度稳定,以同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的步骤和半色调密度稳定的至少一个步骤。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外还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级联(tandem)型成像设备,在这种级联型成像设备中,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下面分别称为Y、M、C和K)的墨粉图像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例如,光电导体上,随后,重叠并转印到带部件或者位于带部件上的记录纸张上。
在级联型成像设备中,因为例如温度的变化导致将潜像光学写在图像承载件上的光学系统的光路径的位置略微变化,所以在Y、M、C和K色的四种图像承载件之中潜像形成位置可能发生相对偏差,因此,导致各种颜色的墨粉图像配准不良。各种颜色的墨粉图像配准不良还可能由四种图像承载件的线速度以及带部件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因此,背景成像设备在预定时间,诸如在加电后立即执行以及每次打印了预定数量的纸张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在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中,形成在Y、M、C和K颜色的图像承载件上的各个位置检测墨粉图像以行转印到带部件表面上,以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然后,根据反射光传感器检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各种颜色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定时,检测各种颜色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相对配准不良量。然后,根据该检测结果,调节成像条件,诸如潜像写入开始时间、光学系统的反射镜的面倾角以及图像承载件或者带部件的驱动速度变化图形,以减小各种颜色的墨粉图像的配准不良。
背景成像设备配置为除了执行上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还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因为下面的原因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即,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如果任何一种墨粉或者成像设备中的各种部件根据诸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特性变化,则输出的墨粉图像的单位面积上的墨粉粘附量发生变化,并且导致图像密度发生变化。因此,周期性地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以使固态图像的图像密度稳定。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中,每个包括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的固态墨粉图形首先形成在Y、M、C和K颜色的图像承载件的各自的表面上,并且随后以行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这样,在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的Y、M、C和K颜色的固态色调图形中的每个中,反射光传感器检测到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然后,根据该检测结果,调节一个或者多个成像条件,诸如显影潜力和潜像写入光的强度,从而形成具有目标图像密度的固态图像。
同时,最近几年广泛采用通过根据面积覆盖调制再现半色调来表现各种色调的成像设备。在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中,即使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可以使固态图像的图像密度稳定,也可能改变基于面积覆盖调制的半色调图像的图像密度。这是因为,用于将固态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调节到预定值的诸如显影偏置的成像条件不必与用于将基于面积覆盖调制的半色调图像的每单位面积上的墨粉粘附量调节到预定值的成像条件相同。
鉴于上述情况,另一背景成像设备独立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根据面积覆盖调制使半色调图像的图像密度稳定。背景成像设备首先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以将显影偏置调节到提供目标图像密度的值。然后,利用反射光传感器,背景成像设备检测在所调节的显影偏置条件下形成的半色调密度的面积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半色调图像的图像面积比,从而获得目标半色调密度。根据该配置,在固态图像和半色调图像中都稳定地获得目标图像密度。如果在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则因为例如显影偏置发生变化,调节到目标图像密度的半色调图像的图像密度偏离目标图像密度。因此,希望如在上面描述的背景成像设备中一样,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
上述背景成像设备仅形成单色图像。此外,在形成彩色图像的级联型成像设备中,希望对各种颜色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然而,如果与在上述背景成像设备中一样,在完成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开始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则成像设备的停工期(down-time)显著延长。因此,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开始之后,希望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同时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早期步骤,从而将停工期的增加降低到最小。
然而,已经发现,以上述方式,难以将停工期的增加降低到最小。具体地说,在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早期形成上述面积覆盖调制墨粉图像。为了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同时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早期步骤,应当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同时执行面积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至少潜像形成步骤。然而,如上所述,希望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调节的成像条件下形成面积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潜像。因此,这种配置仅允许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在完成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开始,并且成为将停工期的增加降低到最小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新颖的成像设备。在一个示例中,新颖的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多个图像承载件、转印装置、墨粉图像检测器以及处理器。成像装置配置为形成墨粉图像。图像承载件配置为承载形成在其各个旋转面上的墨粉图像。转印装置包括循环带部件,并且配置为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然后重叠并且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者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承载的记录介质上。墨粉图像检测器配置为检测带部件的表面上的墨粉图像并且检测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中的墨粉粘附量。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该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色调图形,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分别包括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将固态色调图形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及根据墨粉图像检测器检测到的包括在每个固态色调图形中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调节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从而以各个目标图像密度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图像。处理器配置为配准不良减小处理,该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位置检测墨粉图像;将位置检测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获得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以及根据墨粉图像检测器的包括在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检测定时,调节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以减小图像承载件当中墨粉图像的相对配准不良。处理器还配置为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该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将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及根据墨粉图像检测器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调节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从而以各个目标图像密度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半色调图像。处理器连续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并且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已经完成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未完成的时间,开始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从而同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
处理器可以在完成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前开始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同时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
当同时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时,处理器可以连续执行固态色调图形的形成和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形成。此外,当同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时,处理器可以连续执行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形成和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形成。
处理器可以通过以同样的线速度驱动带部件,来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及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
图像承载件可以以相等间距布置,并且每个固态色调图形的长度在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上都可以小于间距。
在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中,处理器可以形成每个包括图像面积比互相不同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半色调图形,在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以比该间距短的长度形成每个半色调图形;并且可以根据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将多个半色调密度水平调节到各个目标密度的成像条件。
在墨粉图像检测器的相同操作条件下,处理器可以使墨粉图像检测器检测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
处理器可以将用于检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墨粉图像检测器的操作条件设置为与用于检测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墨粉图像检测器的操作条件相同。
本发明还描述了一种新颖的成像方法。在一个示例中,新颖的成像方法在多个图像承载件的各个旋转面上形成墨粉图像,并且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在循环带部件的旋转面上,然后重叠并且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者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承载的记录介质上。该成像方法包括: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色调图形,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分别包括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用于将固态色调图形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检测包括在每个固态色调图形中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图像;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用于将位置检测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获得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用于检测包括在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以及用于在同时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定时调节成像条件,以减小图像承载件当中墨粉图像的相对配准不良;以及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用于将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用于检测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用于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半色调图像,其中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已经完成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未完成时开始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同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
附图说明
由于当结合附图进行研究时,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及其许多优点。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主要组件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是示出包括在打印机内的黑色成像单元的放大配置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的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转印单元的第一反射光传感器的放大视图的放大配置图;
图5是示出打印机的一部分电路的框图;
图6是示出紧接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前的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和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紧接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的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和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的曲线图;
图8是部分示出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带以及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部分平面图;
图9是示出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半色调图形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转印单元的透视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打印机的控制单元执行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时,为了清楚起见采用特定用语。然而,本发明的公开无意仅限于所使用的用语,并且应当明白,每个特定要素的替换可以包括以同样方式工作的任何等同技术。
现在,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将参考附图描述电子照相打印机1,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几个视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主要组件的示意性配置图。
除了图1所示的配置,打印机1还包括未示出的组件,诸如用于处理由例如个人计算机(下面称为PC)发送的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曝光数据的打印控制器或者处理器、用于产生较高电压的高压发生装置、下面描述的用于控制成像操作的控制单元500(请参见图5)、用于提供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的输纸装置、由其手动馈送记录纸P的手动送纸盘、以及成像记录纸P排出到其的出纸盘。
在图1中,附图标记200表示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单元。转印单元200包括:驱动辊201、清洁支承辊202、初级转印夹(nip)入口辊203、4个初级转印辊204Y、204C、204M和204K、次级转印夹入口辊205、中间转印辊206、包括清洁片210的带清洁装置207、次级转印辊208以及清洁辊209。当驱动辊201旋转时,用作循环带部件的循环中间转印带206以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由在中间转印带206的环内提供的多个辊拉紧。表示4个初级转印辊204Y、203C、204M和204K的附图标记204后面的后缀Y、C、M和K表示附加了后缀的部件用于黄色、青色、品红和黑色。这同样适用于位于其他附图标记后面的后缀Y、C、M和K。
中间转印带206具有三层结构,包括带基层、弹性层以及面层,其中弹性层和面层顺序层叠在这3层中最厚的带基层的外表面上。带基层由例如组合了相对无弹性的基于氟的树脂、基本弹性橡胶材料和诸如帆布的相对无伸缩的材料的材料形成。弹性层由例如基于氟的橡胶或者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制成,并且层叠在带基层的外表面上。面层由例如为了涂覆表面而应用于弹性层的外表面上的基于氟的树脂制成。
在转印单元200的下面,沿中间转印带206的下拉紧面以行提供Y、C、M和K颜色的4个成像单元2Y、2C、2M和2K。成像单元2Y、2C、2M和2K分别包括鼓形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以及鼓清洁装置120Y、120C、120M和120K。使得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外周面的各个顶部接触中间转印带206的下拉紧面,以形成Y、C、M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
在转印单元200的上面,分别含有未示出的Y、C、M和K墨粉的Y、C、M和K颜色的墨粉瓶90Y、90C、90M和90K沿中间转印带206的上拉紧面以行提供。包含在墨粉瓶90Y、90C、90M和90K中的Y、C、M和K墨粉分别根据未示出的Y、C、M和K颜色的墨粉添注(replenishing)装置的驱动分别供给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墨粉瓶90Y、90C、90M和90K中的每个可分别附加到用作成像设备的打印机的主体和从其卸下,并且当其内包含的墨粉用完时,用新的墨粉瓶替换。
在沿中间转印带206的下拉紧面对齐的4个成像单元2Y、2C、2M和2K的下面,光写入单元290驱动在其内提供的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发出Y、C、M和K颜色中每种颜色的写入光Lb。然后,利用写入光Lb,光写入单元290光扫描用作潜像承载件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从而将静电潜像写入被驱动而以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外周面上。写入光Lb的光源并不局限于半导体激光器,并且可以是例如发光二极管(LED)。
图1还示出了Y墨粉浓度传感器108Y、C墨粉浓度传感器108C、M墨粉浓度传感器108M、K墨粉浓度传感器108K、配准辊对250、包括定影辊261和压力辊262的定影装置260、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和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下面将详细描述它们。
现在,参考K颜色的成像单元2K作为示例,描述成像单元2Y、2C、2M和2K的配置。除了其内使用的墨粉的颜色不同,其它颜色Y、C和M的成像单元2Y、2C和2M的配置与K颜色的成像单元2K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省略描述它们。
图2是示出K颜色的成像单元2K的放大配置图。为了方便起见,图2中省略了表示构成K颜色的成像单元2K的任何部件和装置的附图标记后面的后缀K。在K颜色的成像单元2K中,鼓形光电导体101例如由用于对光电导体101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102、显影装置103以及鼓清洁装置120包围。
充电装置102基于接触充电方法,这种方法使由未示出的电源对其施加了充电偏压的电荷辊接触光电导体101。通过在电荷辊与光电导体101之间放电,充电装置102对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均匀充电。可以利用采用电荷刷的接触放电方法或者采用电晕(scorotron)充电器的非接触充电方法代替采用电荷辊的接触充电方法。
显影装置103具有外壳,用于容纳:混合部分104,用于混合含有未示出的磁性载体和非磁性墨粉的双组分显影剂;以及显影部分105,用于容纳后面描述的显影套筒109。在混合部分104中,双组分显影剂(下面简称为显影剂)在输送的同时混合。更具体地说,混合部分104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螺丝件106和第二螺丝件107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分割板。分割板将容纳第一螺丝件106和第二螺丝件107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分割板在第一和第二螺丝件106和107的轴向上的相对端部分别形成开口。因此,在分割板在第一和第二螺丝件106和107的轴向上的相对端部,这两个空间互相连通。下面将用于容纳第一螺丝件106的空间和用于容纳第二螺丝件107的空间分别称为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
第二螺丝件107位于显影部分105的下面。第二螺丝件107的外周面的上端侧面对容纳在显影部分105内的显影套筒109的下端侧。第二螺丝件107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并且在垂直于图面的方向上,将第二混合室内的显影剂从远侧输送到近侧。在该处理中,第二螺丝件107将显影剂送到显影套筒109,并且从显影套筒109接收用过的显影剂。第二螺丝件107输送到图2的近侧上的端部的显影剂通过分割板的相应开口进入第一混合室。
第一螺丝件106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并且在垂直于图面的方向上,将第一混合室内的显影剂从近侧输送到远侧。第一混合室的底壁固定有检测第一螺丝件106输送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的墨粉浓度传感器108。检测结果作为墨粉浓度信号传送到未示出的控制单元500(请参见图5)。控制单元500在适当时根据墨粉浓度信号驱动未示出的K颜色的墨粉添注装置,从而对第一混合室添注适当量的墨粉。因此,根据显影部分105进行显影而降低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升高。由第一螺丝件106输送到图2的远侧的端部的显影剂通过分割板上设置的另一开口进入第二混合室。因此,显影装置103内的显影剂沿从第一混合室到第二混合室、显影部分105、第二混合室以及第二混合室的路径循环输送。因此,在第一混合室调节墨粉浓度。
显影部分105包括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的圆柱形显影套筒109。显影套筒109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外壳上的开口暴露到显影装置103的外壳的外部。显影套筒109的露出部分通过细小的显影间隙面对光电导体101。此外,显影套筒109在其空腔内容纳未示出的磁性辊。该磁性辊不可旋转地固定,从而不与显影套筒109一起旋转。
上述第二混合室内的第二螺丝件107输送的显影剂由磁性辊产生的磁力吸附并且承载在显影套筒109的外周面上。然后,由于显影剂根据显影套筒109的旋转而通过显影套筒109与调节片110之间的间隙,所以显影套筒109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被调节。此后,显影剂输送到面对光电导体101的显影区域。
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显影套筒109在其内包括未示出的施加有显影偏压的显影电极。在显影区域中,在光电导体101上的静电潜像与显影套筒109之间产生显影电场。未示出的磁性辊的显影磁极产生的磁力使输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以刺突方式立起并且形成磁性刷,并且使得磁性刷的前端滑动接触光电导体101。然后,磁性刷上的墨粉因为上述显影电场的作用而与磁性载体分离,并且转印到光电导体10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这样转印,光电导体10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作为可见图像的墨粉图像。
当显影剂根据显影套筒109的旋转而通过显影区域并且到达面对第二混合室的位置时,因为未示出的磁性辊的单极磁极产生的排斥磁场的作用,显影剂与显影套筒109的外周面分离,并且落入第二混合室内。
因此,显影剂中的墨粉转印到光电导体101上的静电潜像,并且光电导体10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为墨粉图像。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输送到磁性辊的磁力较弱的区域。因此,显影剂与显影套筒109分离,并且返回混合部分104。
尽管上面描述了采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103,但是可以采用使用除了墨粉不包含磁性载体的单组分显影剂的基于单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
根据光电导体101以图2所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形成在用作图像承载件的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上的墨粉图像进入由光电导体101和中间转印带206之间的接触形成的初级转印夹,并且被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通过初级转印夹的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到达面对鼓清洁装置120的位置。
鼓清洁装置120包括清洁片121、导电软毛刷122以及排出螺丝123。清洁片121由例如聚氨酯橡胶制成,并且其前端压在光电导体101上。未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上的少量转印后残余墨粉粘附在通过上述初级转印夹的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上。清洁片121从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上刮下转印后残余墨粉,并且在鼓清洁装置120中采集刮下的转印后残余墨粉。
软毛刷122在紧接在光电导体101与清洁片121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接触光电导体101的外周面的同时旋转。软毛刷122还去除转印后残余墨粉。
由清洁片121和软毛刷122从光电导体101除下的墨粉存储在鼓清洁装置120中,并且由排出螺丝123排出到鼓清洁装置120的外部。然后,排出的墨粉由未示出的废墨粉瓶采集。
在上面描述的图1中,光电导体101K的外周面由充电装置102K均匀充电到例如约-700V。由光写入单元290应用了写入光Lb的静电潜像的电位约为例如-120V。同时,图2中对显影套筒109施加的显影偏压约为例如-470V。因此,产生例如约为350V的显影电位。适当时,利用下面描述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来改变该成像条件。
用作初级转印件的转印单元200的初级转印辊204Y、204C、204M和204K在对应于Y、C、M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各个位置接触中间转印带206的内周面。因此,接触中间转印带206的内周面的每个初级转印辊204Y、204C、204M和204K由未示出的电源施加初级转印偏压。因此,在Y、C、M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中,产生初级转印电场,该初级转印电场将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的墨粉图像从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外周面静电地向中间转印带206移动。尽管本打印机1采用初级转印辊204Y、204C、204M和204K作为用于产生初级转印电场的装置,但是例如导电刷式装置或者非接触式电晕充电器可以用作用于产生初级转印电场的装置。
中间转印带206旋转并且顺序通过Y、C、M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因此,Y、C、M和K墨粉图像顺序重叠并且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因此,包括重叠的Y、C、M和K墨粉图像的重叠的墨粉图像形成在通过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
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6的环外的次级转印辊208接触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以使得中间转印带206加在次级转印辊208与设置在环内的驱动辊201之间。因此,形成次级转印夹。在该次级转印夹的附近,驱动辊201接地。同时,次级转印辊208被施加与墨粉的极性相反的次级转印偏压。因此,在次级转印夹中,产生次级转印电场,该次级转印电场将墨粉从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向着用作次级转印件的次级转印辊208静电地移动。
本打印机1包括未示出的输纸盒,用于容纳以厚度方向层叠的多张记录纸P的纸垛。纸垛中最上面的记录纸P在预定时间从输纸盒输送到输纸通路。输送的记录纸P夹在靠近输纸通路的端部提供的配准辊对250的两个辊之间。在配准辊对205中,两个辊被驱动从而旋转,以夹住记录纸P的前端部。此后,两个辊的旋转驱动立即停止。然后,当在次级转印夹中使中间转印带206上的重叠墨粉图像重叠在记录纸P上时,重新开始两个辊的旋转驱动。因为上面描述的次级转印电场的作用,包括在中间转印带206上的重叠墨粉图像中的墨粉图像被同时次级转印到夹在次级转印夹中的记录纸P上,并且利用白色记录纸P形成全色图像。在转印单元200中,作为用于产生次级转印电场的装置,次级转印辊208可以由转印充电器代替。
在次级转印夹上方,提供了定影装置260,它包括含有诸如卤素灯之类的发热源的定影辊261和压力辊262。定影装置260使定影辊261和压力辊262互相接触以形成定影夹。定影辊261和压力辊262被驱动而旋转,以使其外周面在定影夹中以同一方向移动。通过次级转印夹的记录纸P进入定影装置260,并且夹在定影夹中。然后,利用施加到其的夹压力和热量,全色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
围绕清洁支承辊202的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带清洁装置207的悬臂支承清洁片210的边缘。粘附在通过次级转印夹的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和下面描述的墨粉图形由清洁片210从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除下。
在使用本打印机1的打印操作中,未示出的PC的打印驱动器首先将图像信息传送到打印机1。打印机1将该图像信息传送到控制单元500(请参见图5)和图像处理单元。
收到图像信息后,控制单元500驱动未示出的驱动马达,从而使中间转印带206旋转。与此同时,各个成像单元2Y、2C、2M和2K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被驱动而旋转。此外,图像处理单元将根据图像信息产生的光写入信号发送到光写入单元290。根据光写入信号,光写入单元290产生Y、C、M和K颜色的每种颜色的写入光Lb,并且光扫描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外周面。因此,Y、C、M和K颜色的静电潜像形成在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并且由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可视化。因此,Y、C、M和K墨粉图像形成在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Y、C、M和K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被初级转印到在Y、C、M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内的中间转印带206上,从而形成为重叠墨粉图像。
同时,在未示出的输纸盒中,输纸辊被驱动而旋转,并且输送记录纸P。未示出的分离辊使输送的记录纸P与纸垛中的其他纸分离,被传送到输纸通路,然后,由配准辊对250夹住。当记录纸P未放置在输纸盒内,而放置在未示出的手动输纸盘中时,放置在手动输纸盘中的记录纸P由未示出的输纸辊输送,未示出的分离辊使其与纸垛中的其他纸分离,然后,被传送到配准辊对250。
在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上的重叠墨粉图像重叠在记录纸P上时,配准辊对250将记录纸P传送到次级转印夹。尽管通常采用接地配准辊对250,但是可以对配准辊对250施加偏压,来去除记录纸P上的纸粉。
包括在中间转印带206上的重叠墨粉图像中的墨粉图像被同时次级转印到由配准辊对250传送的记录纸P上,并且被夹在次级转印夹中。此后,记录纸P通过定影装置260,并且被排出到打印机1的外部。如果已经有墨粉图像定影在其表面上的记录纸P又有另一图像要形成在其另一表面上,则已经通过定影装置260的记录纸P由未示出的转换复位装置反转,并且被再次送到配准辊对250。
图3是示出转印单元200的透视图。转印单元200包括: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宽度方向(下面称为带宽方向)对齐的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以及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设置第一至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0、136和137,以通过预定间隙面对围绕驱动辊201的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下面称为围绕部分)。更具体地说,设置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以在带宽方向上面对靠近围绕部分的一端的围绕部分的一部分。设置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以在带宽方向画上面对围绕部分的中心。设置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以在带宽方向上面对靠近围绕部分的另一端的围绕部分的一部分。第一至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0、136和137每个分别检测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测试墨粉图像和测试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
图4是示出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的放大视图的放大配置图。在图4中,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包括:用作发光器件的LED 131、规则反射光接收装置132、漫反射光接收装置133、玻璃帽134以及外壳135。作为发光器件,LED 131可以由例如激光发光器件代替。在该实施例中,规则反射光接收装置132和漫反射光接收装置133都采用光电晶体管,但是它们可以由例如光电二极管和放大电路形成。
LED 131发出的红外光通过玻璃帽134并且到达中间转印带206上形成的测试墨粉图像。然后,一部分红外光在测试墨粉图像的表面上规则反射,从而被转换为规则反射光,再次通过玻璃帽134,并且由规则反射光接收装置132接收。规则反射光接收装置132根据接收的光量输出电压。输出值由未示出的模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输入到下面描述的控制单元500。另一部分红外光在测试墨粉图像的表面上漫反射,从而被转换为漫反射光,再次通过玻璃帽134,并且由漫反射光接收装置133接收。漫反射光接收装置133根据接收的光量输出电压。A/D转换器将输出值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输入到控制单元500。根据从规则反射光接收装置132和漫反射光接收装置133输出的各个电压,控制单元500获得诸如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测试墨粉图像进入紧接在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下面的区域的时间以及测试墨粉图像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之类的信息。
上面描述了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图3中的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和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与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的配置类似。因此,省略描述它们。
图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一部分电路的框图。在图5中,用作成像条件调节装置的控制单元500包括:中央理单元(CPU)500a;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00b,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只读存储器(ROM)500c,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各种数据;以及闪速存储器500d,用于以非易失性方式存储各种数据。控制单元500通过用于在控制单元500与外围装置之间中继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输入-输出(I/O)单元510连接到各种外围装置。尽管控制单元500通过I/O单元510连接到各种外围装置,但是图5仅示出外围装置中主要的外围装置。光写入控制单元505控制光写入单元290的驱动。墨粉添注控制电路506控制未示出的墨粉添注装置的驱动,墨粉添注装置用于分别对Y、C、M和K颜色的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添注相应颜色的墨粉瓶90Y、90C、90M和90K中的相应墨粉。电源电路507输出例如对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中的每个中包括的显影套筒109施加的上述偏压,包括相应颜色的初级转印偏压、次级转印偏压以及显影偏压。Y、C、M和K墨粉浓度传感器108Y、108C、108M和108K中的每个分别测量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103Y、103C、103M和103K中的相应的一个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第一A/D转换器501将从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输出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数据。第二A/D转换器502将从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输出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数据。第三A/D转换器503将从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输出的电压值转换为数字数据。带驱动马达508用作驱动辊201和中间转印带206的驱动源。操作显示单元504用于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和用于接收操作员输入的信息的各种按键。
光写入控制电路505根据控制单元500通过I/O单元51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光写入单元290的驱动。电源电路507根据控制单元500通过I/O单元51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要从其输出的偏压的输出值。
在诸如在每次经过预定时间的预定时间和每次打印了预定张数时,控制单元500执行下面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即,包括其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的固态墨粉图形首先形成在Y、C、M和K颜色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在形成固态墨粉图像时,诸如光电导体背景区域的均匀充电电位、光写入光的光强以及显影偏压之类的成像条件在固态墨粉图像当中设置得不同,因此,对于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下面偶尔简称为墨粉粘附量),固态墨粉图像设置得互相不同。在上面描述的图3中,GPk表示以k墨粉形成的K固态色调图形。K固态色调图形GPk包括在中间转印带206的移动方向(下面称为带移动方向)上以预定间距对齐的10个K固态墨粉图像。此外,附图标记GPm、GPc和GPy分别表示分别由M墨粉、C墨粉和Y墨粉形成的M固态墨粉图形、C固态墨粉图形和Y固态墨粉图形。M、C和Y固态色调图形GPm、GPc和GPy中的每个也包括在带移动方向以预定间距对齐的10个固态墨粉图像。在带移动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顺序地依次形成K固态色调图形GPk、M固态色调图形GPm、C固态色调图形GPc以及Y固态色调图形GPy,从而形成色调图形序列。在带宽度方向上,包括四色固态墨粉图形的该色调图形序列分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中心部分以及另一端部。
随着中间转印带206的移动,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上的色调图形序列的固态墨粉图像顺序通过紧接在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下面的区域。在通过期间,控制单元500获得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同样,在固态墨粉图像通过紧接在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下面的区域时,控制单元500获得在带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中心部分的色调图形序列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此外,在固态墨粉图像通过紧接在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下面的区域时,控制单元500获得在带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另一端部的色调图形序列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图1所示的4个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安装间距(下面称为初级转印夹间距)设置为约110mm。同时,色调图形序列的固态墨粉图像中的每个都形成为在带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约为7mm,而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约为5mm的尺寸,并且在前固态墨粉图像的后端与在后固态墨粉图像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约为4mm。K固态色调图形GPk的带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计算为(7+4)×9+7,即,约106mm,它小于上面描述的初级转印夹间距。因此,即使2个相邻成像单元2同时开始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固态色调图形也不互相重叠。例如,现在,假定k颜色的成像单元2K和M颜色的成像单元2M同时开始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当K固态色调图形GPk的后端从K颜色的光电导体101K初级转印到K颜色的成像单元2K中的中间转印带206上时,已经从M颜色的光电导体101M转印到M颜色的成像单元2M中的中间转印带206上的M固态色调图形GPn的前端位于K固态色调图形GPk的后端的上游并且与其分开约4mm。因此,K固态色调图形GPk的后端不与M固态色调图形GPm的前端重叠。同样,M固态色调图形GPm的后端不与C固态色调图形GPc的前端互相重叠。此外,C固态色调图形GPc的后端不与Y固态色调图形GPy的前端互相重叠。因此,可以同时开始形成相应颜色的固态色调图形。此外,如图3所示,可以形成色调图形序列以使得相应颜色的相邻固态色调图形以在其间形成的小间隙对准。
如上所述,在固态色调图形中,在前固态墨粉图像的后端与在后固态墨粉图像的前端之间的距离约为4mm。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以约250mm/sec的处理线速度(即,中间转印带20和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6的线速度)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因此,约4mm的行程所花费的时间计算为4/250,即,约0.016秒。固态墨粉图像的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约4mm的距离和约3.5mm的距离之和为约7.5mm。因此,约7.5mm的行程所花费的时间计算为7.5/250,即,约0.03秒。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显影偏压条件下,形成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从显影偏压条件发生变化到显影偏压稳定花费的时间大于上述约0.016秒,但是小于约0.03秒。设置固态墨粉图像的长度和间隔,以保持上述尺寸关系。因此,有效地减小固态色调图形的长度。具体地说,因为所谓边缘效应,固态墨粉图像的边缘的墨粉粘附量大于初始墨粉粘附量。因此,边缘部分不适合用作检测墨粉粘附量的区域。即使在稳定偏压条件下形成边缘部分,边缘部分也不适合用作检测墨粉粘附量的区域。因此,在偏压条件稳定后开始形成边缘部分是效率低下的。有鉴于此,在稳定之前形成边缘部分,以减小固态墨粉图像的长度。
获得了所有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后,控制部分500计算Y、C、M和K颜色中每种颜色的显影特性的线性函数表达式。具体地说,根据固态色调图形的10幅固态墨粉图像的相应墨粉粘附量和对应于固态墨粉图像的成像显影电位(即,显影偏压与潜像电位之差)的相应值,控制单元500计算显影特性的线性函数表达式y=ax+b,其表示墨粉粘附量与显影电位之间的关系。控制单元500分别计算在带宽度方向上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形成的固态色调图形、在带宽度方向上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中心部分形成的固态色调图形、以及在带宽度方向上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固态色调图形中每个的线性函数表达式。然后,控制单元500计算所获得的3个线性函数表达式各自的斜率a的平均值,并且根据计算结果,调节成像条件,诸如显影电位、光写入激光的密度以及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例如,第9-211911号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公开中详细描述了该调节,因此,省略描述他们。对Y、C、M和K颜色中的每种颜色分别执行上述成像条件的调节。
图6是示出紧接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前的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和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的曲线图。图像密度特性表示每个不同固态图像密度的目标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关系。在静电照相成像设备中,如果诸如温度和湿度之类的环境发生变化,或者随着连续运行而发热,则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与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发生偏差,如相对于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L0的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L1和L2所示。如果这种偏差不被校正,则难以正确地再现固态图像密度。因此,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通过使与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存在偏差的图像密度特性曲线接近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如在图7所示的相对于目标图像密度特性曲线L0的实际图像密度特性曲线L1和L2,该处理使固态图像密度稳定在目标图像密度。
控制单元500配置为除了执行上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还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在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中,控制单元500在带宽度方向上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中心部分以及另一个端部分别形成如图8所示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都包括在带移动方向对准的8个人字形补丁图形组。图8仅示出8个人字形补丁图形组中的3个。每个人字形补丁图形组都包括在带宽度方向延伸的4个垂直补丁,即,K垂直补丁SPk、M垂直补丁SPm、C垂直补丁SPc以及Y垂直补丁Spy,以及以与带宽度方向成约45度角倾斜延伸的4个倾斜补丁,即,K倾斜补丁TPk、M倾斜补丁TPm、C倾斜补丁TPc以及Y倾斜补丁TPy。
由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检测在带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补丁。由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检测在带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中心部分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补丁。由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检测在带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另一端部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补丁。如果每个补丁均在适当时间形成,则补丁的检测时间间隔基本相等。然而,如果每个补丁是在不适当时间形成的,则补丁的检测时间间隔不相等。此外,如果用于光写入的光学系统未发生扭曲,则在3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当中在同一时间检测到同一颜色的补丁。然而,如果光学系统发生扭曲,则3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当中检测时间不同。根据对应于带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和对应于带移动方向的辅助扫描方向上的补丁的检测时间间隔或者检测定时的不同,控制单元500执行调节,诸如调节作为成像条件的光学反射镜的倾角和校正作为成像条件的光写入定时。利用上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各种颜色的重叠图像的配准不良和图像扭曲最小化。
包括8个人字形补丁图形组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在带移动方向上的总长度为约284mm。当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形成图形时,图3所示的次级转印辊208与中间转印带206分离,以防止图形转印到次级转印辊208上。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包括上述基本配置的打印机1中,各个颜色的成像单元2Y、2C、2M和2K、光写入单元290等形成成像装置,用于在作为图像承载件的各个颜色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形成墨粉图像。
现在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配置。控制单元500配置为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分别使Y、C、M和K颜色的半色调图像的图像密度稳定。在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中,分别包括其图像面积比互相不同的多个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半色调图形首先形成在Y、C、M和K颜色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上。在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形成中,根据众所周知的抖动矩阵,在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当中将图像面积比设置得不同,因此,在图像密度方面,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设置得互相不同。
图9是示出Y、C、M和K颜色的半色调图形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上的转印单元200的透视图。在图9中,LPk表示K墨粉形成的K半色调图形。K半色调图形LPk包括在带移动方向以预定间距对齐的6个K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此外,LPm、LPc和LPy分别表示分别由M墨粉、C墨粉和Y墨粉形成的M半色调图形、C半色调图形和Y半色调图形。M、C和Y半色调图形LPm、LPc、LPy中的每个也分别包括在带移动方向以预定间距对齐的6个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具体地说,相应颜色的每个半色调图形的6个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包括第一至第六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从第一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向着第六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图像密度和墨粉粘附量升高。
在带移动方向上,K半色调图形LPk、M半色调图形LPm、C半色调图形LPc和Y半色调图形LPy从上游侧到下游侧连续依次形成,从而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包括4种颜色的半色调图形的该半色调图形序列在带宽度方向上分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中心部分以及另一端部的每个上。
随着中间转印带206的移动,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的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顺序通过紧接在第一反射光传感器130下面的区域。在通过期间,控制单元500获得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同样,在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通过紧接在第二反射光传感器136下面的区域时,控制单元500获得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中心部分的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此外,在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通过紧接在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7下面的区域时,控制单元500获得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另一部分的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在前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后端与在后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约7.68mm的情况下,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中的每个都形成为带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约为10mm而带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约为5mm的尺寸。K半色调图形LPk的带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计算为(10+7.68)×5+10,即,约为98.4mm,它小于上述初级转印夹间距。因此,即使2个相邻成像单元2同时开始形成半色调图形,半色调图形也不交叠。例如,现在假定K颜色的成像单元2K和M颜色的成像单元2M同时开始形成半色调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当在K颜色的成像单元2K中,K半色调图形LPk的后端从K颜色的光电导体101K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上时,在M颜色的成像单元2M中,从M颜色的光电导体101M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上的M半色调图形LPm的前端位于K半色调图形LPk的后端的上游,并且与其分开约11.6mm。因此,K半色调图形LPk的后端不与M半色调图形LPm的前端重叠。同样,M半色调图形LPm的后端不与C半色调图形LPc的前端互相重叠。此外,C半色调图形LPc的后端不与Y半色调图形LPy的前端互相重叠。因此,可以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半色调图形。此外,如图9所示,可以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以使得相应颜色的相邻半色调图形以其间形成的小间隙来对齐。
对于Y、C、M和K颜色中的每种颜色,控制单元500计算在带宽度方向上位于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中心部分和另一端部的6个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相应墨粉粘附量的平均值。例如,在Y半色调图形LPy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00求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6的一个端部、中心部分和另一端部上的第一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相应墨粉粘附量的和,并且将该和除以3以计算平均值。同样,控制单元500计算第二至第六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相应平均值。此后,控制单元500计算第一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的平均值与对应于第一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目标墨粉粘附量之间的差,并且利用对应于该差的值来校正作为第一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成像条件的图像面积比。对第二至第六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也执行类似的校正。还对C、M和K颜色执行上面描述的图像面积比的校正。因此,对于Y、C、M和K颜色中的每种颜色,将第一至第六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半色调密度调节到相应目标密度。
本发明研究了连续执行上面描述的这种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以及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最理想的是,在利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已经调节的诸如显影偏压的成像条件下,理想地形成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半色调图形。因此,要求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因此,本发明人首先研究了连续地依次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及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下面给出的表1示出首先执行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与每个步骤花费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01
在表1中,“启动”指的是从开始中间转印带206的驱动到中间转印带206的速度稳定、允许对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进行光写入花费的时间。此外,“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指的是随着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旋转,从开始对相应颜色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固态墨粉图形的光写入到由对在初级转印夹的带移动方向上的各个中心的光写入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前端通过相应显影位置而到达花费的时间。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对应于中间转印带206和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线速度的处理线速度设置为约250mm/sec。此外,随着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旋转,从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的外周面进入相应光写入位置到该外周面进入初级转印夹的相应中心的行程的距离约为42.7mm。因此,从“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开始花费的时间计算为42.7/250,即,约为0.1708秒。
在表1中,“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指的是从位于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带移动方向上的中心的K固态色调图形GPk的前端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6上到该前端到达紧接在第一至第三反射光传感器130、136和137(下面简称为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的带移动方向的中心花费的时间。中间转印带206从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带移动方向的中心到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的带移动方向上的中心的行程距离约为165mm。因此,“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花费的时间计算为165/250,即,约为0.66秒。
在表1中,“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指的是从反射光传感器对到达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的带移动方向的中心的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的前端的检测的开始到反射光传感器对到达该中心的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的后端的检测花费的时间。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在带移动方向上的总长约为436mm。因此,“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花费的时间计算为436/250,即,约为1.744秒。
在表1中,“计算”指的是根据固态色调图形序列中的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计算提供目标固态图像密度的成像条件而花费的时间。如果依次连续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及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则首先执行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总共花费约5.5748秒,如表1所示。
下面给出的表2示出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与每个步骤花费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表2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11
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中,上面描述的“启动”步骤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立即开始对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进行光写入。在从“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花费的时间以及“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花费的时间方面,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相同。表2中“检测半色调图形序列”花费的时间略微短于表1中“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花费的时间。这是因为半色调图形序列的总长度约为432.32mm,它略微小于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约436mm的总长度。
在表2中,“计算”指的是根据半色调图形序列中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计算提供目标半色调密度的图像面积比而花费的时间。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总共花费约3.06008秒的总时间,如表2所示。
下面给出的表3示出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与每个步骤花费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表3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21
在从“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花费的时间以及“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花费的时间方面,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相同。表3包括在表1和2中没有的“从Y夹到K夹的行程”的步骤。在此,“从Y夹到K夹的行程”指的是中间转印带206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前端从Y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中心行进到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中心花费的时间。因为下面的原因考虑到该时间。即,在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序列中,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固态色调图形,如上所述。因此,从开始光写入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到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的前端到达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花费的时间对应于从“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花费的时间和“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花费的时间之和。同样,在每个半色调图形序列中,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半色调图形。因此,从开始光写入半色调图形序列到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前端到达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花费的时间也对应于从“开始光写入到开始转印”花费的时间与“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花费的时间之和。同时,与在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和半色调图形序列中不同,在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各个颜色不是以图形为单位对齐,而是以长度实质上很短的补丁为单位对齐。因此,难以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补丁。因此,要求从带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以Y、C、M和K颜色的次序逐渐地开始形成补丁。所计算的中间转印带206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形成区域的前端从Y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中心行进到K颜色的初级转印夹的中心花费的时间为110×3/250,即,约为1.32秒,这对应于“从Y夹到K夹的行程”花费的时间。
在表3中,“关闭”指的是从停止驱动作为中间转印带206的驱动源的带驱动马达508到中间转印带206完全停止花费的时间。此外,“计算”指的是根据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补丁的检测时间,计算用于减小各个颜色的配准不良的成像条件,诸如光写入开始时间而花费的时间。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之后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总共花费的总时间约为5.7868秒,如表3所示。
因此,如果依次连续地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则从开始该处理到完成该处理花费的总时间计算为5.5748+3.06008+5.7868,即,14.42秒。
对于表2和表3,表2的“计算”不是机械操作,因此,可以与表3所示的机械操作同时执行。此外,在完成表2所示的“计算”后,随着开始光写入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执行“从Y夹到K夹的行程”和“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的机械操作。如果为了在半色调图形序列之后立即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在完成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后立即开始,即在完成表2的“计算”之前开始,则不需要“从Y夹到K夹的行程”和“从K夹到传感器的行程”的步骤。
鉴于上述情况,因此,本发明考虑到在完成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之后立即开始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从而同时执行表2的后期步骤和表3的前期步骤。下面给出的表4示出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这种配置。
表4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41
在该示例中,以在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后端与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前端之间形成约50mm的间隙,来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和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在表4中,“图形内间隙的通过”指的是上述间隙通过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花费的时间,其被计算为50/250,即,约为0.2秒。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计算与“图形内间隙的通过”的步骤同时执行,并且持续约0.2秒。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计算与开始检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后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前期步骤同时执行,并且持续约0.3秒。
当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步骤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前期步骤同时执行时,这两个处理花费的总时间约为6.39608,如表4所示。与以非同时方式连续执行这两个处理、花费对应于表2的总时间和表3的总时间之和的约8.84688秒的配置相比,本配置将总时间缩短了约2.5408秒。
如果采用表4的配置,则表4的步骤先于表1中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与因为表2中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步骤和表3中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前期步骤的同时执行而缩短所需时间相同,本发明人设想通过同时执行表1中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步骤和表4中的前期步骤来进一步缩短所需时间。然而,发现难以同时执行表1中的后期步骤和表4中的前期步骤,因为需要在完成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后立即开始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然而,紧接在完成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后,未完成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以及计算,因此,诸如显影偏压的成像条件未确定。因此,不希望开始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因此,要求在完成表1的“计算”后开始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光写入。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人考虑将这3个处理的执行顺序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顺序变更为固态密度稳定处理、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顺序。这种改变基于下面的原因。即,在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介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与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之间的配置中,即使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在完成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之前开始,此时也可以可靠地完成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因此,这种配置可以在由固态密度稳定处理调节的成像条件下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
如果以完成在先处理之后开始在后处理的连续方式,顺序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则首先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与表1中的步骤相同。下面给出的表5示出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后执行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
表5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51
下面给出的表6示出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之后执行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
表6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52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61
下面给出的表7示出配准不良减小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配置,其同时执行表5中示出的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后期步骤和表6中示出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前期步骤。
表7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62
在表7的配置中,在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后端与半色调图形序列的前端之间约50mm的间隙通过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区域的“图形内间隙的通过”期间,开始计算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此后,同时执行检测半色调图形序列和上述计算。然后,在完成了检测半色调图形序列后,同时执行关闭步骤和计算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本配置所需的总时间约为7.71608秒。同时,连续执行表5的步骤和表6的步骤所需的总时间计算为3.7868+5.06008,即,约为8.8488秒。本配置所需的总时间比连续执行表5的步骤和表6的步骤的配置所需的总时间短约1.1308秒。即,连续执行表1的步骤和表7的步骤的配置花费约13.2908秒,并且与花费约14.42168秒的连续执行表1的步骤、表5的步骤和表6的步骤的配置相比,所需时间缩短了约1.1308秒。
然后,本发明人考虑同时执行表1中所示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步骤和表7的前期步骤。具体地说,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完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的形成时,表7的处理开始以开始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因为下面的原因,以上述定时开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形成不存在问题。即,用作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每个补丁用于检测配准不良位置。因此,不需要以目标墨粉粘附量形成补丁,并且如果在预定成像条件下形成补丁就足够了。因此,可以开始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而无需等待完成计算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下面给出的表8示出在表1中所示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开始表7中所示的处理的配置。
表8
Figure BDA00001662692100271
根据上面描述的同时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后期步骤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前期步骤并且同时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后期步骤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前期步骤的配置,执行这3个处理花费的总时间缩短到约10.84008秒。与连续分别执行这3个处理的配置相比,本配置显著缩短了所需总时间。更具体地说,顺序执行表1的步骤、表2的步骤和表3的步骤的配置和顺序执行表1的步骤、表5的步骤和表6的步骤的配置均花费约14.42秒,其是表8的步骤的所需时间的约1.32倍。
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控制单元500配置为以表8所示步骤相同的方式执行这3个处理。与连续分别执行3个处理的配置相比,该配置显著缩短了所需时间。
要求反射光传感器在使用之前被校准。具体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间转印带206的外周面的光反射性和每个反射光传感器中的LED的发光性能都发生变化。因此,对LED简单供给恒定量的电流不一定在中间转印带206的背景区域(下面称为带背景区域)中提供稳定的反射光量。因此,为了在带背景区域获得目标反射光量,要求规则地执行校准以调节对LED供给的电流。然而,在带背景区域获得的反射光量不会在诸如几个小时的较短时间内发生突变。因此,在每次开始表8的步骤之前,对反射光传感器进行校准。因此,在表8的处理中不需要包括传感器校准步骤,该步骤实质上在略微超过10秒的短时间内完成。
此外,带背景区域内的反射光量在几小时内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在本打印机1中,在加电时对反射光传感器执行了校准后的几小时期间,作为表8的步骤之前的反射光传感器的校准,执行简化校准。在简化校准中,计算收到的在加电后执行校准时存储的带背景区域的反射光量与该简化校准中获得的带背景区域的反射光量之间的差,并且利用对应于该差的值,校正对LED供给的电流量。与标准校准相比,简化校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因此,缩短了表8的步骤之前的准备时间。
图10是示出控制单元500执行的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在该控制中,控制单元500执行上述简化校准(步骤S1),然后开始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在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中,控制单元500首先开始驱动中间转印带206等,以启动转印单元200(步骤S2),然后,开始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3)。然后,控制单元500开始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4),并且完成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5)。在此时点,在固态色调图形序列的后端前面并且与其分开约165mm的中间转印带206的一部分位于紧接在反射光传感器下面的位置。因此,连续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在进行上述检测的同时,控制单元500开始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开始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步骤S6)。在完成检测固态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7)后,控制单元500开始检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步骤S8)。此外,在进行该检测的同时,控制单元500进行计算,以确定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成像条件(步骤S9)。
此后,控制单元500完成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步骤S10)。在该步骤之前,控制单元500通过完成上述计算(步骤S9)而已经完成了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因此,控制单元500在完成形成配准不良检测图形后(步骤S10)立即开始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然后,开始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11)。此时,已经确定了根据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成像条件的调节值(步骤S9)。因此,在上述成像条件下允许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
然后,控制单元500完成检测配准不良检测图形(步骤S12),并且开始检测半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13)。此外,在执行该检测的同时,控制单元500进行计算,以计算用于减小各种颜色的配准不良的成像条件,诸如光写入定时(步骤S14)。然后,控制单元500完成形成半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15)。在该步骤之前,控制单元500已经通过完成上述计算完成了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步骤S14)。此后,控制单元500完成检测半色调图形序列(步骤S16),并且通过停止带驱动马达508等来关闭转印单元200(步骤S17)。此外,在关闭步骤的同时,控制单元500进行计算,以计算提供目标半色调密度的图像面积比(步骤S18)。此后,完成关闭步骤,并且完成处理流序列。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用作处理器的控制单元500配置为通过以约250mm/sec的相同的处理线速度驱动中间转印带206,来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及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该配置防止因为处于与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处理线速度不同的处理线速度的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执行而不正确地设置半色调成像条件。具体地说,即使诸如显影偏压之类的成像条件不发生变化,处理线速度的变化也导致例如显影性能发生变化,并因此导致成像性能发生变化。因此,例如,以处理线速度A执行的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确定的成像条件与以处理线速度B的适当成像条件存在偏差。如果不考虑该偏差,在这样确定的成像条件下以处理线速度B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则有时候错误地检测与适当成像条件偏离的半色调成像条件为适当的。鉴于此,以相同的处理线速度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以约110mm的等间距设置各个颜色的光电导体101Y、101C、101M和101K。此外,控制单元500配置为以小于上面描述的间距的长度分别形成固态色调图形序列和半色调图形序列中的每个。如上所述,该配置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固态色调图形,因此,与在不同时间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固态色调图形的配置相比,可以缩短固态密度稳定处理所需的时间。此外,该配置同时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半色调图形,并且与在不同时间开始形成各个颜色的半色调图形的配置相比,缩短了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控制单元500配置为使用作墨粉图像检测器的反射光传感器,在检测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与检测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之间诸如送到LED的电流的反射光传感器的操作条件设置为相同的情况下,检测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和半色调图形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与利用不同供电电流检测固态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和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墨粉粘附量的配置相比,这种配置提高了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精度。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控制单元500配置为将在检测用作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补丁时送到LED的供电电流设置得与在检测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和检测半色调图形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时送到LED的供电电流相同。与在上述检测当中将送到LED的供电电流设置得不同的配置相比,这种配置也提高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精度。
上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因此,根据上面的教导,可以进行许多其他修改和变型。例如,这里的不同说明性实施例的要素或者特征可以互相组合或者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此外,诸如数量、位置和形状的该实施例的组件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征,因此,可以优选地设置。因此,应当明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公开,除非在此具体说明。

Claims (9)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装置,形成墨粉图像;
多个图像承载件,承载在其各个旋转面上形成的墨粉图像;
转印装置,包括循环带部件,并配置为将所述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然后重叠并且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者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承载的记录介质上;
墨粉图像检测器,检测带部件的表面上的墨粉图像并且检测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
处理器,执行:
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色调图形,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包括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用于将所述固态色调图形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墨粉图像检测器对包括在每个固态色调图形中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图像;
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用于将位置检测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获得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墨粉图像检测器对包括在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检测定时,调节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以减小所述图像承载件当中墨粉图像的相对配准不良;以及
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用于将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墨粉图像检测器对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半色调图像,所述处理器连续执行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并且在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已经完成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未完成的时间,开始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从而同时执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在完成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之前开始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同时执行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当同时执行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的步骤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时,所述处理器连续执行所述固态色调图形的形成和所述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形成;以及
当同时执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时,所述处理器连续执行所述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形成和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以同样的线速度驱动所述带部件,来执行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以及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承载件以相等间距布置;以及
在所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每个所述固态色调图形具有小于所述间距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中,所述处理器形成每个都包括图像面积比互相不同的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半色调图形,其中,在所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以比该间距短的长度形成每个所述半色调图形;以及根据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检测结果,计算将多个半色调密度水平调节到相应目标密度的成像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墨粉图像检测器的相同操作条件下,所述处理器使所述墨粉图像检测器检测所述固态色调图形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和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将用于检测所述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的墨粉图像检测器的操作条件设置得与用于检测所述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和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的墨粉图像检测器的操作条件相同。
9.一种成像方法,用于在多个图像承载件的各个旋转面上形成墨粉图像并且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在循环带部件的旋转面上,然后重叠并且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者将墨粉图像重叠并且转印到带部件的旋转面上承载的记录介质上,所述成像方法包括:
执行固态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色调图形,每个固态色调图形分别包括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互相不同的多个固态墨粉图像;用于将所述固态色调图形转印到带部件的表面上;检测包括在每个所述固态色调图形中的固态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调节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固态图像;
执行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位置检测墨粉图像;用于将位置检测墨粉图像转印到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上,以获得配准不良检测图形;用于检测包括在每个配准不良检测图形中的位置检测墨粉图像;以及用于在同时执行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定时调节成像条件,以减小所述图像承载件当中墨粉图像的相对配准不良;以及
执行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用于将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转印到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上;用于检测所述区域覆盖调制墨粉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墨粉粘附量;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调节成像条件,从而以相应目标图像密度在所述图像承载件上形成半色调图像,其中,在所述固态密度稳定处理已经完成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未完成时开始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以同时执行所述配准不良减小处理的步骤和所述半色调密度稳定处理的至少一个步骤。
CN201210158921.1A 2011-05-19 2012-05-21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Active CN102789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2719 2011-05-19
JP2011112719A JP2012242616A (ja) 2011-05-19 2011-05-19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9152A true CN102789152A (zh) 2012-11-21
CN102789152B CN10278915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084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8921.1A Active CN102789152B (zh) 2011-05-19 2012-05-21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42584B2 (zh)
EP (1) EP2525261A3 (zh)
JP (1) JP2012242616A (zh)
CN (1) CN1027891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077A (zh) * 2014-10-30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配置成像系统
CN107079076A (zh) * 2014-10-31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后处理半色调图像
CN112051717A (zh) * 2019-06-05 2020-12-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25154A (ja) 2011-12-14 2013-06-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246B2 (ja) 2012-03-12 2017-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0920B2 (ja) 2012-05-11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381B2 (ja) * 2012-08-10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6079178B2 (ja) * 2012-12-03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119665A (ja) * 2012-12-18 2014-06-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535B2 (ja) * 2013-04-26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847B2 (ja) 2015-05-26 2020-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KR102198052B1 (ko) * 2015-11-16 2021-01-0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8155906A (ja) * 2017-03-17 2018-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930A (zh) * 2002-09-06 2004-05-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243342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Abramsohn Dennis A Calibration of half-tone densities in printers
CN1694012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75104A (zh) * 2006-05-16 2007-11-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其图像密度的方法
US20080292338A1 (en) * 2007-05-22 2008-11-27 Yoshihiro Fujiwa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3974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色粉浓度计算方法,反射光学传感器,反射光学传感器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020022A1 (en) * 2009-07-25 2011-01-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2254B2 (ja) 1990-01-12 1999-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630195A (en) 1995-05-12 1997-05-13 Ricoh Company, Ltd. Color toner density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H09211911A (ja) 1996-02-05 1997-08-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00008B2 (ja) 1996-05-28 2004-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能力検知方法
CN1165817C (zh) 1998-04-20 2004-09-08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控制成像处理速度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4451009B2 (ja) 2000-04-27 2010-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6548A (ja) * 2000-12-26 2002-07-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530A (ja) * 2001-06-22 2003-01-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7578A (ja) * 2001-12-10 2003-06-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51435A1 (en) 2003-04-07 2004-12-16 Noboru Sawayama Optical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17931A (ja) * 2003-04-18 2004-11-1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573613B2 (en) * 2003-08-07 2009-08-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icture color tone of printing press
JP4517635B2 (ja) * 2003-11-28 2010-08-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3253A (ja) 2003-12-11 2005-06-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577711A3 (en) 2004-03-18 2005-12-21 Ricoh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controlling image-forming process conditions
JP4917265B2 (ja) 2004-06-30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1399B2 (ja) 2004-06-30 2011-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17911A (ja) * 2004-06-30 2006-01-1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260335B2 (en) 2004-07-30 2007-08-21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informa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82405B2 (ja) 2004-11-15 2011-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7531A (ja) 2005-05-10 2006-11-24 Ricoh Co Ltd 光学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1936B2 (ja) 2005-06-14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892487B (zh) 2005-06-30 2010-12-29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附着量变换方法
JP2007033770A (ja) 2005-07-26 2007-0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3122A (ja) 2005-11-10 2007-05-3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4095B2 (ja) 2005-11-11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4094B2 (ja) 2005-11-11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8134A (ja) 2005-11-29 2007-06-14 Ricoh Co Ltd 画質調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方法
JP4949672B2 (ja) 2005-11-30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濃度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322B2 (ja) 2006-10-06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881629B2 (en) 2006-11-10 2011-02-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ensity control method
JP5006019B2 (ja) 2006-12-1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5240541B2 (ja) 2007-02-26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9527B2 (ja) 2007-10-24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濃度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38999B (zh) 2008-02-07 2014-07-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JP5102082B2 (ja) * 2008-03-18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5500B2 (ja) 2008-04-18 2012-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質補正方法
JP4844594B2 (ja) 2008-06-10 2011-12-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安定化方法
JP5267916B2 (ja) 2008-06-30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2010204519A (ja) 2009-03-05 2010-09-16 Ricoh Co Ltd 画像濃度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2946B2 (ja) 2009-05-14 2014-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濃度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719A (ja) 2009-11-24 2011-06-09 Panasonic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並びに、当該撮像装置を搭載した携帯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930A (zh) * 2002-09-06 2004-05-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243342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Abramsohn Dennis A Calibration of half-tone densities in printers
CN1694012A (zh) * 2004-05-07 2005-11-09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75104A (zh) * 2006-05-16 2007-11-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其图像密度的方法
US20080292338A1 (en) * 2007-05-22 2008-11-27 Yoshihiro Fujiwa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3974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色粉浓度计算方法,反射光学传感器,反射光学传感器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020022A1 (en) * 2009-07-25 2011-01-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077A (zh) * 2014-10-30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配置成像系统
US10171706B2 (en) 2014-10-30 2019-0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figuring an imaging system
CN107079076A (zh) * 2014-10-31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后处理半色调图像
US10194052B2 (en) 2014-10-31 2019-01-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st processing halftone images
CN107079076B (zh) * 2014-10-31 2019-11-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后处理半色调图像
CN112051717A (zh) * 2019-06-05 2020-12-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2616A (ja) 2012-12-10
US8942584B2 (en) 2015-01-27
US20120294637A1 (en) 2012-11-22
EP2525261A2 (en) 2012-11-21
CN102789152B (zh) 2015-11-25
EP2525261A3 (en)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9152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US7254359B2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697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ying transfer bias
US93482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m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ced test latent image parts
JP3422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3972A (ja) 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391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38918B2 (en)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gradation control
US96650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adjustment toner image
US7634206B2 (en) Char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charging controlling method
US89833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942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010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therein
US20100027036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4336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trolling section
JP4820686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5867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62515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705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adjustment based on detected image data
US7822374B2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72664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582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画像濃度調整方法
JP3616347B2 (ja) 転写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73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レジスト調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レジスト調整方法
JP20191527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