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907A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907A
CN102783907A CN201210156815XA CN201210156815A CN102783907A CN 102783907 A CN102783907 A CN 102783907A CN 201210156815X A CN201210156815X A CN 201210156815XA CN 201210156815 A CN201210156815 A CN 201210156815A CN 102783907 A CN102783907 A CN 102783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rice
temperature
po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68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3907B (zh
Inventor
新田浩朗
佐佐木晋介
佐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在现有的煮饭器的结构中,由于不能够任意设定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因此,对使用者来说,很难通过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蒸汽来提供刚煮好的米饭和保温后的米饭这两者都很好吃的米饭。为了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任意设定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并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以导入蒸汽,由此,在焖蒸工序中能够一边使米饭的多余水分蒸发一边促进米饭的糊化,在保温工序中能够一边防止米饭干燥一边煮出像刚煮好的那样的米饭,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的米饭煮得很好吃的煮饭器。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过热蒸汽的煮饭器,特别涉及提高米饭的美味度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一般的家庭用煮饭器中,配置在锅底部的用于对锅内的米和水加热的锅加热单元是主要的加热单元。为将米饭煮得好吃,重要的是使米的淀粉充分糊化。特别是,在焖蒸工序中利用高温对米加热,以促进淀粉的糊化,增加米饭的甜味和香味。但是,由于在焖蒸工序中是水处于几乎消失的状态,因此,如果通过锅加热单元继续进行再加热,锅底附近的米饭就会烧焦,因此不得不减弱加热。而且,在保温工序中,当使用者操作开关来指示加热时,通过由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等构成的加热单元对锅进行加热,但由于对米饭仅施加了热,因此,存在米饭中所含的水分蒸发而使米饭干燥的问题。
例如,如图8所示,存在下述这样的煮饭器:除了利用锅加热单元加热,还从锅的上方向锅内喷射高温的蒸汽以对米饭和水进行加热(日本特开2003-144308号公报)。
在图8中,标号91是煮饭器主体,标号92是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内装于煮饭器主体91的锅,标号93是以能够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锅92的上表面的盖。标号94是对锅92进行加热的锅加热单元。标号95是内装于主体91的蒸汽产生单元,其具有水槽96和水槽加热单元97。水槽96内的水被水槽加热单元97加热而沸腾。在水槽96中产生的水蒸汽通过蒸汽管98从蒸汽孔99供给至锅92。如上所述,上层的米饭不会干燥,在焖蒸时将高温的蒸汽供给至锅92内以促进糊化,因此能够提升整个锅92内的米饭的味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4308号公报
可是,在所述现有的煮饭器的结构中,由于不能够任意设定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因此,很难通过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蒸汽来提供刚煮好的米饭和保温后的米饭这两者都很好吃的米饭。
例如,还开发出了下述这样的煮饭器:在保温工序中,当使用者操作开关来指示加热时,通过由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等构成的加热单元对锅进行加热,并且,为了防止米饭干燥而同时导入蒸汽。可是,即使是这样的煮饭器,也不能根据保温米饭的温度来改变蒸汽的温度,因此,存在米饭根据保温状态而发粘(ベチャつく)或变硬的问题。
即,在焖蒸工序中,在米饭表面存在多余的水分,通过持续加热至使该水分适当地蒸发且米饭不会干燥的程度,能够促进米的糊化从而煮出好吃的米饭。因此,为了使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蒸发而导入较高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200℃),由此,能够抑制下述这样的现象: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在蒸发时从米饭夺走蒸发潜热,使得米饭的温度临时降低。由此,能够一边将米饭的温度维持为100℃以上的高温一边使米饭的多余的水分蒸发掉。
而且,在保温工序中,存在米饭的水分处于最适当的量(一般来说,含水率在60%~65%)的情况,也存在米饭的水分比这少的情况。因此,当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与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例如200℃)相等时,能够使米饭的温度快速上升至刚煮好时的100℃附近,但另一方面,这会成为过度干燥而导致米饭变黄变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使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至少比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煮饭器,为了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任意设定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并且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以导入蒸汽,从而将整锅的米饭再加热得很好吃。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包括:主体,其上表面开口;锅,其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收纳在所述主体内;盖,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所述主体;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所述锅;蒸汽产生单元,其用于产生蒸汽;蒸汽过热单元,其用于使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产生的蒸汽的温度上升,并将所述蒸汽导入所述锅内;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加热单元、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以及所述蒸汽过热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在煮饭工序和保温工序中能够任意设定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的蒸汽温度。
由此,能够在焖蒸工序中将所有米饭维持在例如100℃以上以促进糊化,并且,能够在保温工序中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并将蒸汽导入,从而将整锅米饭再加热得很好吃。因此,不会使米饭中所含的水分蒸发而导致米饭干燥,也不会因导入蒸汽而导致米饭根据保温状态发粘或变硬。
因此,能够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米饭都煮得好吃的煮饭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为了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任意设定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并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以导入蒸汽,由此,在焖蒸工序中能够一边使米饭的多余水分蒸发一边促进米饭的糊化,在保温工序中能够一边防止米饭干燥一边煮出像刚煮好的那样的米饭,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的米饭煮得很好吃的煮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1的蒸汽过热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将焖蒸工序中的表层附近的米饭温度与现有的煮饭器相比较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焖蒸工序中的表层附近的米饭的含水率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在不同保温时间的情况下、再加热工序中的锅上部附近的米饭温度与以往示例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在不同保温时间的情况下、再加热工序中的锅上部附近的米饭含水率与以往示例的比较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的剖视图。
图8是现有的煮饭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
2:锅;
3:盖;
4:锅加热单元;
5:锅温度检测单元;
6:蒸汽产生单元;
7:控制单元;
8:盖罩;
9:蒸汽通道;
10:加热板;
11:加热板加热单元;
12: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
13:蒸汽筒;
14:蒸汽过热单元;
15:密封圈(第1密封圈);
16:水槽;
17:水槽加热单元;
18:水槽温度检测单元;
19:密封圈(第2密封圈);
20:进气口;
21:排气口;
22:加热器;
23:蒸汽流路;
24:壳体;
25:散热片;
26:金属薄板;
27:绝热件(第1绝热件);
28:壳体温度检测单元;
29:绝热件(第2绝热件);
30:蒸汽口;
31:蒸汽排出通道
32:盖蒸汽口;
40:锅侧面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包括:主体,其上表面开口;锅,其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收纳在所述主体内;盖,其以能够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所述主体;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所述锅;蒸汽产生单元,其用于产生蒸汽;蒸汽过热单元,其用于使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产生的蒸汽的温度上升,并将所述蒸汽导入所述锅内;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加热单元、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以及所述蒸汽过热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在煮饭工序和保温工序中能够任意设定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的蒸汽温度。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米饭都煮得好吃的煮饭器。
即,能够在焖蒸工序中将所有米饭维持在100℃以上以促进糊化,并且,能够在保温工序中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并将蒸汽导入,从而能够将整锅米饭再加热得很好吃。因此,不会使米饭中所含的水分蒸发而导致米饭干燥,也不会因导入蒸汽而导致米饭根据保温状态发粘或变硬。
根据第2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第1方式的煮饭器中,按照时间顺序,所述煮饭工序包括预煮工序、煮沸工序、沸腾维持工序以及焖蒸工序,所述控制单元将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向所述锅内导入蒸汽时的蒸汽温度设定成:所述保温工序中的所述蒸汽温度比所述焖蒸工序中的所述蒸汽温度低。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米饭都煮得好吃的煮饭器。
即,在焖蒸工序中,在米饭表面存在多余的水分,通过持续加热至使该水分适当地蒸发且米饭不会干燥的程度,能够促进米的糊化从而煮出好吃的米饭。因此,为了使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蒸发而导入较高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200℃),由此,能够抑制下述这样的现象: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在蒸发时从米饭夺走蒸发潜热,使得米饭的温度临时降低。由此,能够一边将米饭的温度维持为100℃以上的高温一边使米饭的多余的水分蒸发掉。
而且,在保温工序中,存在米饭的水分处于最适当的量(一般来说,含水率在60%~65%)的情况,也存在米饭的水分比这少的情况。因此,当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与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例如200℃)相等时,能够使米饭的温度快速上升至刚煮好时的100℃附近,但另一方面,这会成为过度干燥而导致米饭变黄变差的主要原因。在保温工序中导入蒸汽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将米饭的温度上升量和水分量保持为最合适的值,或者增加米饭的温度上升量和水分量。因此,作用与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不同。因此,优选使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至少比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低。
根据第3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第1或2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将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向所述锅内导入蒸汽时的蒸汽温度设定成随着保温时间变长而降低。根据该结构,在保温工序中根据保温状态来仔细设定蒸汽的温度并将蒸汽导入,能够将整锅米饭再加热得很好吃。
即,在保温工序中,米饭的水分随着保温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少,因此需要根据保温时间使导入的蒸汽的温度最优化。在保温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米饭的水分处于最适当的量(一般来说,含水率在60%~65%)或者稍微少点的程度,通过将较高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160℃)导入锅内,能够一边抑制来自米饭的水分蒸发,一边快速地使米饭温度上升。而且,在保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米饭的水分变少,通过将较低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130℃)导入锅内,能够使米饭湿润并使含水率成为最适当的量,同时,能够快速地使米饭温度上升。
因此,不会使米饭中所含的水分蒸发而导致米饭干燥,也不会因导入蒸汽而导致米饭根据保温状态发粘或变硬。
根据第4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第1~3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所述煮饭器还具有:加热板,其内装于所述盖,并覆盖所述锅;加热板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所述加热板;以及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板的温度,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根据所述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加热板加热单元以将所述加热板保持为固定温度。根据该结构,由于根据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来对加热板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导入锅内的蒸汽在加热板结露。因此,不会因结露而成的水下滴至米饭表面而损害米饭的美味度。
根据第5方式涉及的煮饭器,在第4方式涉及的煮饭器中,所述煮饭器还具有用于对所述锅的侧面部进行加热的锅侧面加热单元,
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根据所述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锅侧面加热单元以对所述锅的侧面部进行加热。根据该结构,根据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除了对加热板进行加热外,还对锅侧面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导入锅内的蒸汽在加热板或锅侧面结露。因此,不会因结露而成的水下滴至米饭的表面或侧面而损害米饭的美味度。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1的蒸汽过热部的放大剖视图和蒸汽的流动。
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是在大气压下煮饭的煮饭器。在图1中,标号1表示煮饭器的主体,其内装有能够装卸自如的锅2。在主体1以能够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有盖3,盖3覆盖主体1的上表面。
主体1具有:锅加热单元4(为加热单元的一个示例,例如为感应加热线圈),其对锅2进行感应加热;锅温度检测单元5,其检测锅2的温度;蒸汽产生单元6,其用于产生蒸汽;以及控制单元7。
盖3具有:盖罩8;蒸汽通道9,其用于将蒸汽产生单元6产生的蒸汽供给至锅2的内部;加热板10;加热板加热单元11;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蒸汽筒13;以及蒸汽过热单元14。
加热板10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构成盖3下表面的盖罩8。在关闭盖3的状态下,锅2和加热板10之间的间隙由安装于加热板10的环状的密封圈15(第1密封圈)密封。加热板加热单元11是安装在盖罩8上对加热板10进行感应加热的单元,例如为感应加热线圈。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加热板10的温度。蒸汽筒13排出锅2内的无用蒸汽。
蒸汽产生单元6具有水槽16和水槽加热单元17。水槽加热单元17是对水槽16进行感应加热的单元,例如为感应加热线圈。在水槽16的外侧压接有用于检测水槽16的温度的水槽温度检测单元18。
在关闭盖3的状态下,用于将产生的蒸汽供给至锅2的蒸汽通道9位于水槽16的上方。蒸汽通道9和水槽16之间的间隙由安装于蒸汽通道9的环状的密封圈19(第2密封圈)密封。在盖3内部的位于蒸汽通道9的中途的位置设置有蒸汽过热单元14。如图2所示,蒸汽过热单元14包括:进气口20;排气口21;加热器22;蒸汽流路23;以及壳体24,其用于收纳加热器22和蒸汽流路23。蒸汽流路23包括:绕加热器22呈螺旋状地卷绕金属薄板而成的散热片25;卷绕在散热片25的外周的金属薄板26;以及加热器22。而且,在金属薄板26和壳体24之间设置有绝热件27(第1绝热件),所述绝热件27构成为具备陶瓷纸。在壳体24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检测表面温度的壳体温度检测单元28,并且以覆盖壳体24的方式利用绝热件29进行绝热,所述绝热件29构成为具备陶瓷纤维。进气口20配置在比排气口21靠近水槽16的一侧。
在关闭盖3的状态下,水槽16和锅2仅通过蒸汽通道9连通。将在水槽16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通道9导入锅2内,将多余的蒸汽通过蒸汽筒13排出至外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对蒸汽通道9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例如感应加热线圈)。
蒸汽筒13具有蒸汽口30和蒸汽排出通道31,在盖3的顶面设置有盖蒸汽口32。
控制单元7具有在电路基板(未图示)上搭载的微型计算机。控制单元7(微型计算机)根据使用者经由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操作指令、和从锅温度检测单元5、水槽温度检测单元18、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以及壳体温度检测单元28输入的信号,通过预先存储于微型计算机的煮饭程序进行锅2、加热板10、水槽16、蒸汽流路23的加热控制。控制单元7通过各加热单元的通电率和/或通电量来控制锅加热单元4、水槽加热单元17、加热板加热单元11以及加热器22的加热量。
着眼于蒸汽产生单元6和蒸汽过热单元14的动作,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在煮饭工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使用者将用于煮饭的米和与该米的量相对应的水放入锅2内,并将该锅2内装于主体1。然后,使用者将预定量的水放入水槽16,并将该水槽16内装于主体1。当使用者操作煮饭开始开关(未图示)时,实施煮饭工序。
煮饭工序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为预煮(前炊き)、煮沸、沸腾维持、焖蒸。在预煮工序中,以使锅2的温度成为适合米吸水的温度的方式控制锅加热单元4,来对锅内的米和水进行加热。接下来,在煮沸工序中,利用锅加热单元4以预定的热量来加热锅2,直至锅2的温度成为预定值(100℃)。根据此时的温度上升速度来判断煮饭量。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对锅加热单元4和加热板加热单元11通电,以加热米和水,直至锅2的水消失且锅2的温度成为超过100℃的预定值。最后,在焖蒸工序中,在固定时间的间隔内多次反复进行与煮饭量相对应的利用锅加热单元4和加热板加热单元11实现的加热(再热)和停止加热(中止)。在焖蒸工序中(再热时和中止时),利用蒸汽过热单元14使从蒸汽产生单元6产生的蒸汽过热,并将过热蒸汽供给至锅2内。
与煮沸工序和沸腾维持工序相比,在预煮工序中,对各加热单元的通电量较少,煮饭器整体的电力消耗较小。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在预煮工序中对水槽加热单元17通电,使水槽16内的水预热。
对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在焖蒸工序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焖蒸工序中重要的是,以不会使米饭干燥或烧焦的温度将米饭保持在高温的状态,以使米饭糊化至中心。因此,在更短的时间内使锅2内充满过热蒸汽这一点在促进米饭的糊化上很重要,如何迅速且长时间地使米饭暴露在高温的蒸汽中会对米饭的糊化产生影响。
在沸腾维持工序结束后,使锅加热单元4和加热板加热单元11停止加热,并对水槽加热单元17通电。由于水槽16内的水被预热,因此,能够迅速沸腾而将蒸汽导入蒸汽通道9。在沸腾维持工序正要结束时对加热器22通电,以从壳体温度检测单元28获得的数值为基础,将蒸汽流路23预热至预定的温度。由此,从进气口20导入的蒸汽在通过蒸汽流路23时温度上升,使得从排气口21排出的蒸汽的温度上升至100℃以上。
在焖蒸工序中,在米饭表面存在多余的水分,通过持续加热至使该水分适当地蒸发且米饭不会干燥的程度,能够促进米的糊化从而煮出好吃的米饭。因此,为了使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蒸发而导入较高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200℃),由此,能够抑制这样的现象:米饭表面的多余水分在蒸发时从米饭夺走蒸发潜热,使得米饭的温度临时降低。由此,能够一边将米饭的温度维持为100℃以上的高温一边使米饭的多余的水分蒸发掉。
图3是关于焖蒸工序中的表层附近的米饭温度的、将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与现有的煮饭器相比较的曲线图。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过热蒸汽的温度为200℃,使蒸汽量为10g。在现有的煮饭器中,过热蒸汽的温度为130℃,使蒸汽量为20g。如图3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表层附近的米饭的温度维持在100℃以上,与此相对,在现有的煮饭器中,温度逐渐降低而低于100℃。
而且,图4是示出焖蒸工序中的表层附近的米饭的含水率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表层附近的米饭的含水率在63%附近推移。
因此,通过在焖蒸工序中将过热蒸汽导入锅内,能够将所有米饭维持在100℃以上而促进糊化,同时,能够使米饭的多余水分蒸发。
使用者在开始煮饭前操作煮饭器的操作面板(未图示),能够对控制单元7指定煮饭用米的品种。控制单元7判断被指定的品种是能够煮得很软的性质的米(鱼沼产越光米(コシヒカリ)、宫城产笹锦米(ササニシキ)等)、还是标准性质的米(一般的越光米、笹锦米、夏季的鱼沼产越光米、新米的上育397(きらら397)等)、还是能够煮得很硬的性质的米(上育397、夏季的越光米、笹锦米等),并控制焖蒸工序中的高温蒸汽的导入时间和温度。高温蒸汽的导入时间通过水槽加热单元17的通电率和/或通电量来控制。高温蒸汽的温度通过加热器22的通电率和/或通电量来控制。
控制单元7在焖蒸工序中控制成:在米为能够煮得很软的性质的米情况下,向锅2供给180℃的高温蒸汽1分钟,在米为标准性质的米的情况下,向锅2供给200℃的高温蒸汽2分钟,在米为能够煮得很硬的性质的米情况下,向锅2供给220℃的高温蒸汽3分钟。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能够根据米的性质最适当地进行煮饭。
在煮饭工序结束后,转移至保温工序,控制对锅加热单元4和加热板加热单元11的通电,以使锅内的温度接近70℃。如果使用者操作再加热开关(未图示),则再加热工序开始,控制单元7驱动水槽加热单元17和加热器22,与焖蒸工序相同地产生过热蒸汽。并且,将高温蒸汽供给至锅2内。在煮饭工序结束后,米饭逐渐变得干燥,直至再加热开关被操作,但是,通过利用过热蒸汽进行再加热,米饭的水分量增加至与煮饭工序结束时相同的程度。并且,在保温中产生的不良气味由于过热蒸汽的加热而减少。
在保温工序中,存在米饭的水分处于最适当的量(一般来说,含水率在60%~65%)的情况,也存在米饭的水分比这少的情况,因此,当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与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例如200℃)相等时,能够使米饭的温度快速上升至刚煮好时的100℃附近,但另一方面,这会成为过度干燥而导致米饭变黄变差的主要原因。在保温工序中导入蒸汽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将米饭的温度上升量和水分量保持为最合适的值,或者增加米饭的温度上升量和水分量。因此,作用与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不同。因此,优选使在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至少比在焖蒸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低。
而且,需要根据保温时间使导入的蒸汽的温度最优化。在保温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米饭的水分处于最适当的量(一般来说,含水率在60%~65%)或者稍微少点的程度。因此,通过将较高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160℃)导入锅内,能够一边抑制来自米饭的水分蒸发,一边快速地使米饭温度上升。此外,在保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米饭的水分变少。因此,通过将较低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130℃)导入锅内,能够使米饭湿润并使含水率成为最适当的量,同时,能够快速地使米饭温度上升。
图5是示出在不同保温时间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1与以往示例的关于再加热工序中的锅上部附近的米饭温度的比较的曲线图。在保温时间为30分钟的情况下,将10g160℃的过热蒸汽导入,在保温时间为90分钟的情况下,将20g130℃的过热蒸汽导入。如图5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米饭上部的温度达到了90℃以上,与此相对,在现有的煮饭器中,几乎没有从初始的温度上升。
而且,图6是示出在不同保温时间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1与以往示例的关于再加热工序中的锅上部附近的米饭的含水率的比较的曲线图。如图6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锅上部附近的米饭的含水率恢复至超过60%。另一方面,在没有导入过热蒸汽的现有的煮饭器中,通过加热锅2,米饭所含有的水分蒸发而导致含水率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中,通过在再加热工序中导入过热蒸汽,不会使米饭变黄或变差,并且在保温中产生的不良气味(有机酸类等)由于过热蒸汽的加热而减少。
因此,不会使米饭中所含的水分蒸发而导致米饭干燥,也不会因导入蒸汽而导致米饭根据保温状态发粘或变硬,从而能够煮出味道、气味、口感都很好的米饭。
而且,在再加热工序中,控制单元7根据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的输出来控制加热板加热单元11,将加热板10保持在固定的温度(例如105℃)。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导入锅2内的蒸汽在加热板10结露。因此,不会因结露而成的水下滴至米饭表面而损害米饭的美味度。
而且,在再加热工序中也可以对锅加热单元4通电。通过该动作,以预定的加热量对锅2进行加热,由此,米饭还从下方被加热,因而使得所有米饭快速升温,从而能够提供所有米饭都像刚煮好的那样的热乎乎的米饭。
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将高温蒸汽供给至锅2内,但是,也可以在其它工序中将高温蒸汽供给至锅2内。如果在预煮工序和煮沸工序中将高温蒸汽供给至锅2内,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锅2内的温度。如果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将高温蒸汽供给至锅2内,则由于蒸汽遇到米汤,因此能够防止米汤溢出。
水槽16也可以与锅2形成为一体。在水槽16与锅2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使用者所要处理的部件数量。并且,由于能够在将米和水放入锅内的同时向水槽供水,因而能够简化使用者的煮饭准备动作。
(实施方式2)
利用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2的煮饭器变更为具有从侧面对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的锅2进行加热的锅侧面加热单元40的结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煮饭器相同,对于通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果使用者将米和水加入锅2中、将预定量的水加入水槽16中并将锅2和水槽16设置于主体1,然后接通煮饭器的电源并按下煮饭开始按钮(未图示),则煮饭工序开始,随后进入保温工序,直至将锅2内的米饭温度保持在大约70℃为止,这些过程都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控制单元7在使蒸汽产生单元6和蒸汽过热单元14工作以将过热蒸汽导入锅2内时,根据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的输出对锅侧面加热单元40通电并加热锅的侧面部,由此,根据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12的输出,除了对加热板10进行加热外,还对锅2的侧面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导入锅2内的蒸汽在加热板或锅侧面结露。因此,不会因结露而成的水下滴至米饭的表面或侧面而损害米饭的美味度。
以上,详细地或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地加以各种变更或修改。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示例和其它至少一个示例组合起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为了使刚煮好后的米饭和保温米饭这两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好的味道,任意设定在焖蒸工序和保温工序中导入的蒸汽的温度,并根据保温状态详细设定蒸汽的温度以导入蒸汽,由此,在焖蒸工序中能够一边使米饭的多余水分蒸发一边促进米饭的糊化,在保温工序中能够一边防止米饭干燥一边煮出像刚煮好的那样的米饭,从而能够提供将整锅的米饭煮得很好吃的煮饭器。因此,作为用于烹饪米的加热烹饪设备是有用的。

Claims (5)

1.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饭器包括:
主体,其上表面开口;
锅,其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收纳在所述主体内;
盖,其以能够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所述主体;
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所述锅;
蒸汽产生单元,其用于产生蒸汽;
蒸汽过热单元,其用于使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产生的蒸汽的温度上升,并将所述蒸汽导入所述锅内;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加热单元、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以及所述蒸汽过热单元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在煮饭工序和保温工序中能够任意设定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的蒸汽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按照时间顺序,所述煮饭工序包括预煮工序、煮沸工序、沸腾维持工序以及焖蒸工序,
所述控制单元将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向所述锅内导入蒸汽时的蒸汽温度设定成:所述保温工序中的所述蒸汽温度比所述焖蒸工序中的所述蒸汽温度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将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向所述锅内导入蒸汽时的蒸汽温度设定成随着保温时间变长而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煮饭器还具有:
加热板,其内装于所述盖,并覆盖所述锅;
加热板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所述加热板;以及
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板的温度,
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根据所述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加热板加热单元以将所述加热板保持为固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煮饭器还具有用于对所述锅的侧面部进行加热的锅侧面加热单元,
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利用所述加热单元对保温中的米饭进行加热的再加热工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使所述蒸汽产生单元和所述蒸汽过热单元工作以将蒸汽导入所述锅内时,根据所述加热板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锅侧面加热单元以对所述锅的侧面部进行加热。
CN201210156815.XA 2011-05-20 2012-05-18 煮饭器 Active CN102783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3142 2011-05-20
JP2011113142A JP5887477B2 (ja) 2011-05-20 2011-05-20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907A true CN102783907A (zh) 2012-11-21
CN102783907B CN102783907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14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6815.XA Active CN102783907B (zh) 2011-05-20 2012-05-18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87477B2 (zh)
CN (1) CN10278390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3974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
CN109419312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用于电烹饪器的再加热方法
CN109419305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11166155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CN11128111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281113A (zh) * 2018-12-10 2020-06-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536493A (zh) * 2020-05-27 2020-08-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185A (zh) * 2003-05-07 2004-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JP2005087358A (ja) * 2003-09-16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608164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6149593A (ja) * 2004-11-29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パン機能付き炊飯器
CN101032370A (zh) * 2006-03-07 2007-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饭煲
JP2009254723A (ja) * 2008-04-21 2009-11-0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炊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167A (ja) * 2004-03-23 2005-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4265495B2 (ja) * 2004-07-05 2009-05-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6230434A (ja) * 2005-02-22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ー炊飯器
JP2006325823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ー炊飯器
JP4063303B2 (ja) * 2006-07-21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4930533B2 (ja) * 2009-03-19 2012-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185A (zh) * 2003-05-07 2004-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JP2005087358A (ja) * 2003-09-16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608164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6149593A (ja) * 2004-11-29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パン機能付き炊飯器
CN101032370A (zh) * 2006-03-07 2007-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饭煲
JP2009254723A (ja) * 2008-04-21 2009-11-0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炊飯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3974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
CN109419305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09419312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用于电烹饪器的再加热方法
CN109419312B (zh) * 2017-09-05 2021-10-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用于电烹饪器的再加热方法
CN111166155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CN111166155B (zh) * 2018-11-12 2022-03-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CN11128111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281113A (zh) * 2018-12-10 2020-06-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281115B (zh) * 2018-12-10 2022-04-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281113B (zh) * 2018-12-10 2022-04-1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1536493A (zh) * 2020-05-27 2020-08-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9672A (ja) 2012-12-10
CN102783907B (zh) 2015-12-09
JP5887477B2 (ja)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907A (zh) 煮饭器
CN102783906A (zh) 煮饭器
CN106213974B (zh) 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
KR101083993B1 (ko) 전열 증기 취사기
CN106724736A (zh) 自动加水电锅
JP2016087123A (ja) 炊飯器
CN106419512A (zh) 真空自动负压蒸饭工艺
CN105091043A (zh) 灶具及其煲汤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07236730A (ja) 炊飯器
CN202858812U (zh) 家用电热式汽煮装置
JP2012187295A (ja) 炊飯器
JP2004248901A (ja) 炊飯器
JP2007029142A (ja) 炊飯器
JP2004329529A (ja) 炊飯器
JP2011087615A (ja) 炊飯器
JP2016093401A (ja) 炊飯器
JP3918792B2 (ja) 炊飯器
JP4265495B2 (ja) 炊飯器
CN110833313A (zh) 一种蒸饭用锅及其先煮后蒸的蒸饭方法
CN210408065U (zh) 多功能燃气锅
JP2004081437A (ja) 炊飯器
JP2004248894A (ja) 炊飯器
JP2844013B2 (ja) 炊飯器
JP2007029143A (ja) 炊飯器
CN107178774A (zh) 带发热丝的螺旋盘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