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246B -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246B
CN102759246B CN201210201217.XA CN201210201217A CN102759246B CN 102759246 B CN102759246 B CN 102759246B CN 201210201217 A CN201210201217 A CN 201210201217A CN 102759246 B CN102759246 B CN 102759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torehouse
producing medium
heat insula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12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246A (zh
Inventor
小林晋
汤泽治郎
奥田悟史
新屋英俊
佐贺忠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Hei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59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4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vapour or vice vers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4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deep-frozen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7Pressure equalis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5Secondary 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1Walls with condui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08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28D1/0426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with units having particular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large body of fluid, e.g. with interleaved units or with adjacent heat exchange units in common air flow or with units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each other or with units arranged around a central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具有:贯通孔,其从构成所述隔热筐体的隔热壁的库外侧向库内侧贯通;第一部件,其包含具有内螺纹的第一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的一端的第一锷部,使所述第一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库外侧或库内侧的任一方侧插入并使所述第一锷部与所述隔热壁的壁面的一方侧抵接;第二部件,其包含具有外螺纹的第二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一端的第二锷部,使所述第二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方侧插入并通过使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而使所述第二锷部与所述壁面的另一方侧抵接,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在所述壁面彼此之间形成库内压力调整路;能够装卸的第三部件,其包含从所述隔热壁的库外侧的壁面向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插入的栓部,并打开或关闭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

Description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9月10日、申请号为200910173411.X、发明名称为“制冷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热交换器,并封入有具有第一制冷剂和沸点(蒸发温度)比其低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第一制冷剂具有例如如果由冷凝器对其进行冷却则液化的沸点。而且,第二及第三制冷剂比第一制冷剂沸点低,例如,即使由冷凝器对其进行冷却也不全部液化而大部分为气体的状态。此外,第一制冷剂是例如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的为了由压缩机进行压缩而必需的成分,含有压缩机内的油并回收水分而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
在制冷剂回路中,由于在冷却中使用的空气等的温度高,因此,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即使通过压缩机压缩并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却,也不能全部液化,从而由蒸发器气化的制冷剂的量受限制而不能发挥充分的冷却能力。因此具有用于通过由蒸发器气化且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对供给于蒸发器前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
即,为了使比第一制冷剂蒸发温度低的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液化而由该热交换器进行冷却。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蒸发器使蒸发温度低的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蒸发并能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04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制冷装置中,由压缩机压缩的第一制冷剂由冷凝器冷却而冷凝(液化),并在由减压器减压后由蒸发器蒸发(气化),但是由于此时的蒸发温度比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高,因此即使用热交换器对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也不能充分地降低这些制冷剂的温度,从而残留有没有液化的制冷剂(气体状态的制冷剂)。
因此,产生不能通过蒸发器得到蒸发温度低的足够的第二制冷剂、第三制冷剂的蒸发量、蒸发器的温度不能达到所希望的温度等的问题点。
另外,为了对隔热性地收纳于外箱的内箱进行冷却,公知有一种具有制冷剂回路,且在除内箱的开口之外的外侧蜿蜒前进状地粘贴有构成蒸发器的蒸发管的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该制冷装置中,内箱在前方开口并成为具有背板、两侧板、顶板、及底板的长方体形状,在该内箱的下部的机械室收纳有除蒸发管之外的制冷剂回路。蒸发管首先相对于顶板的外侧蜿蜒前进状地粘贴,接下来从上侧到下侧反复地进行往复的蜿蜒前进状地粘贴,最后相对于底板的外侧蜿蜒前进状地粘贴。所述往复是指在从一方的侧板经由背板到另一方的侧板为止的外侧前进后再从另一方的侧板经由背板到一方的侧板为止的外侧前进。
该制冷装置构成为,通过将从机械室供给的低温的制冷剂沿内箱的外侧慢慢地从上侧向下侧流动,冷气在其自重作用下容易停滞在下侧,由此产生的内箱内部(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偏差为均匀。
专利文献2:(日本)平3-158683号公报。
所述的专利文献2公开的制冷装置的内箱成为长方体形状。例如,一方的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为直角且另一方的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也为直角。
相对于这样的直角的边界部分要粘贴金属制的管状的蒸发管时,难以使该蒸发管与该部分进行热接触、保持恒定的导电性以及弯折成直角。
因此,在将蒸发管粘贴于制冷装置时,例如,需要在内箱的一方的侧板、背板及另一方的侧板的各自的外侧预先个别地粘贴蒸发管,且使相邻的板中的蒸发管的开口端部彼此焊接连接或者使该开口端部彼此经由沿边界部分的形状的接头焊接连接。但是,由于这样的焊接工序不容易,因此存在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或者,例如,对于直角的边界部分及其附近部分,需要使蒸发管不与该部分进行热接触而保持规定的间隙,同时折弯成为圆弧形状。但是,未进行如此热接触的部分存在带来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问题,由于折弯工序也不容易,因此依然不能消除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在储藏冷冻食品等储藏对象的低温储藏库中,公知有在隔热门的内部具有真空隔热面板及发泡隔热材料以提高对于库内的隔热性的低温储藏库。具体来说,在隔热门的外板的内面,在上侧和下侧粘贴有大致相同尺寸的两片真空隔热面板。而且,在隔热门的外板及内板之间的除真空隔热面板之外的部分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00A330号公报。
但是,如果对空气进行冷却则该空气的密度上升。因此,在低温储藏库的库内中,能得到下侧的空气的温度比上侧的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由于在上述低温储藏库时在隔热门的上侧与下侧粘贴有大致相同的真空隔热面板,因此存在隔热门的下侧对于库内的隔热效果与隔热门的上侧对于库内的隔热效果相比不充分的可能性。
另外,低温储藏库的库内由制冷装置进行冷却。由制冷装置冷却的库内的冷却温度通过操作设置在低温储藏库的控制面板进行调整。由于控制面板需要确保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优选设置在低温储藏库的正面。因此,考虑将控制面板设置在上述隔热门的外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电连接控制面板与制冷装置的配线需要通过隔热门的内部,进而,需要避免降低真空隔热面板的隔热效果。因此,虽然将控制面板避开真空隔热面板而安装在隔热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但是在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在冷冻食品的储藏、或生物体组织及检查材料等的冷却保存中使用的低温储藏库存在通过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降低库内的温度,而成为库内的气压比库外的气压低的负压状态的情况。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为了消除库内的负压状态,具有贯通门的调压口和与用于开闭门的操作杠杆的操作联动而开闭调压口的开闭阀的低温储藏库。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141848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低温储藏库需要用于联动操作杆与开闭阀的机构。进而,上述的低温储藏库无论是否需要库内的气压调整,在每次由操作操作杆开闭门时都由开闭阀开闭调压口。因此,如果反复开闭门,则有介于操作杆与开闭阀之间的机构恶化或破损,从而不能充分地关闭调压口之虞,其结果,有冷气经由调压口从库内向库外泄漏的可能。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是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循环,其用制冷剂配管环状地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分流器、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蒸发器,并封入至少混合有蒸发温度不同的第一制冷剂至第三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
由双重管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双重管内侧构成第一流路,在双重管外侧构成第二流路,并且在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的配管的中途构成中间口,
构成下述的制冷剂回路,即:在通过所述冷凝器对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而使蒸发温度高的所述第一制冷剂液化后,通过所述分流器分流该制冷剂而使其减压,之后从所述中间口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供给该制冷剂而使其向该第二流路的一侧的口蒸发,经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的一侧的口而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供给;
并且构成下述的制冷剂回路,即:在将由所述分流器分流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路供给并经由该第一流路使蒸发温度仅次于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所述第二制冷剂液化后,接下来经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路使第三制冷剂液化,并经由所述减压装置由所述蒸发器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所述第三制冷剂蒸发,之后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侧的口经由所述一侧的口到达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在各自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中的制冷剂构成为对向流动的关系;
具有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温度关系。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封入至少混合蒸发温度不同的第一制冷剂至第三制冷剂的三种制冷剂的制冷剂,并且用制冷剂配管环状地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分流器、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蒸发器,
通过具有内侧的第一流路与外侧的第二流路的双重管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构成中间口,其中所述中间口与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配管的中途相连,
构成下述的制冷剂回路,即:在通过所述冷凝器对从所述压缩机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而使蒸发温度高的所述第一制冷剂液化后,通过所述分流器分流该制冷剂使其减压后从所述中间口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进行供给而使其向该第二流路的一侧的口蒸发,经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的一侧的口而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供给;构成下述的制冷剂回路,即:在将由所述分流器分流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路供给并经由该第一流路使蒸发温度仅次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高的所述第二制冷剂液化后,接下来经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路使第三制冷剂液化并经由所述减压装置由所述蒸发器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所述第三制冷剂蒸发后,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侧的口经由该一侧的口到达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以相对流动的关系构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各自在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中的制冷剂;具有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温度关系。
根据本发明,在封入混合蒸发温度比较高的第一制冷剂和蒸发温度比其依次降低的第二、第三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装置中,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使由冷凝器冷凝、液化的第一制冷剂蒸发,由此使第二制冷剂冷凝,进而,由于由蒸发器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返回制冷剂与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够可靠地使第三制冷剂冷凝液化,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并提高其冷却效率。
另外,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是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箱,其至少通过曲面形成有两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外箱,其包裹所述内箱;隔热筐体,其具有填充于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的隔热材料;隔热门,其打开或关闭所述隔热筐体的前方的开口;第一冷却剂回路,其通过第一配管环状地连接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减压器、第一蒸发器,并将第一冷却剂封入第一配管内,对所述隔热筐体的库内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剂回路,其通过第二配管环状地连接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减压器、第二蒸发器,并将第二冷却剂封入第二配管内,对所述库内进行冷却,构成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蒸发管随着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所述第一冷却剂,以在所述内箱的顶板的外侧进行蜿蜒前进、在所述两侧板及所述背板的外侧从上侧向下侧蜿蜒前进横跨所述两侧板及所述背板的宽度、进一步在所述内箱的底板的外侧进行蜿蜒前进的方式粘贴于所述顶板、所述两侧板、所述背板、所述底板的外侧,构成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蒸发管随着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所述第二冷却剂,以不与第一蒸发管重叠,且在所述顶板的外侧蜿蜒前进、在所述两侧板及所述背板的外侧从上侧向下侧蜿蜒前进横跨所述两侧板及所述背板的宽度、进一步在所述内箱的底板的外侧蜿蜒前进的方式粘贴于所述顶板、所述两侧板、所述背板、所述底板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制冷装置的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使蒸发管对该装置的粘贴容易。
解决所述课题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低温储藏库,具有:隔热筐体,其具有收纳物品的内箱及覆盖内箱的外箱,且在所述内箱及所述外箱的前表面具有开口;隔热门,其具有内板及在比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的位置具有贯通孔的外板,并开闭所述开口;制冷装置,其对所述内箱的内部进行冷却;控制面板,其具有通过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制冷装置连接的配线,以覆盖所述贯通孔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板,进行用于使所述制冷装置运转的操作;第一真空隔热面板,其粘贴于所述外板的比所述贯通孔靠上的内面;第二真空隔热面板,其粘贴于所述外板的比所述贯通孔靠下的内面,且比所述第一真空隔热面板大;第一发泡隔热材料,其填充于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之间的除所述第一及第二真空隔热面板之外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隔热门对于低温储藏库的库内的隔热效率及控制面板的可操作性。
解决所述的课题的主要的发明是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其构成为含有:隔热筐体,其具有开口面;隔热门,其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面;制冷装置,其对收容于所述隔热筐体的内部的物品进行冷却,在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中,具有:贯通孔,其从构成所述隔热筐体的隔热壁的库外侧向库内侧贯通;第一部件,其包含具有内螺纹的第一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的一端的第一锷部,使所述第一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库外侧或库内侧的任一方侧插入并使所述第一锷部与所述隔热壁的壁面的一方侧抵接;第二部件,其包含具有外螺纹的第二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一端的第二锷部,使所述第二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方侧插入并通过使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而使第二锷部与所述壁面的另一方侧抵接,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在所述壁面彼此之间形成库内压力调整路;能够装卸的第三部件,其包含从所述隔热壁的库外侧的壁面向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插入的栓部,并打开或关闭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消除低温储藏库的库内的负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制冷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制冷装置的A-A’的剖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路F1至F14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7是图1的制冷装置1的侧视图。
图8是图1的制冷装置1的A-A’的剖面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箱和粘贴于其外侧的第一蒸发管及第二蒸发管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第一蒸发管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的第二蒸发管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A1的主视图。
图14是从图13中的-X方向的右端侧观察图13的低温储藏库A1时的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3的A-A’的箭头方向观察图13的低温储藏库A1时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低温储藏库A1的隔热外门A3、机械室A4、配线A33的立体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B1的立体图。
图18是在图17中放大表示用虚线包围的部分2a时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分解立体图。
图19A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B1的俯视图。
图19B是在图19A中放大用圆2b包围的部分的图。
图20A是表示取下第三部件83而打开库内压力调整路8a时的低温储藏库B1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0B是在图20A中放大用虚线包围的部分2a的立体图。
图21A是表示在库内压力调整路8a安装第三部件83时的低温储藏库B1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1B是在图21A中放大用虚线包围的部分2a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打开隔热外门B3及隔热内门B7时的低温储藏库B1的情况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制冷回路
2    外箱
3    外门
4    机械室
5    内箱
6    隔热材料
31      手柄
32      操作面板
33      铰链
34      填料
51      储藏室
51a     内门
100     制冷剂回路
101     压缩机
102     预冷凝器
103     配管
104     冷凝器
105     共用风扇
106-108 配管
109     分流器
110     干燥机
111     减压器
112     第一热交换器
112a    外侧管
112b    内侧管
113     配管
114     第二热交换器
114a    外侧管
114b    内侧管
115     干燥机
116     减压器
117     蒸发器
118     配管
119     配管
120     缓冲器
120a    毛细管
120    膨胀罐
122    中间口
1’    制冷装置
2’    外箱
3’    外门
4’    机械室
5’    内箱
5a’   边界部分
6’    隔热材料
31’   手柄
32’   操作面板
33’   铰链
34’   填料
51’   储藏室
51a’  内门
52’   铝带
52a’  两端部
100’  第一制冷剂回路
101’  第一压缩机
101a’ 油冷却器
102’、202’    预冷凝器
103’、203’    配管
104’、204’    冷凝器
105’、205’    共用风扇
106’、206’    干燥机
107’、207’分流器
108’、110’、208’、210’减压器
109’、209’ 热交换器
109a’、209a’外侧管
109b’、209b’内侧管
111’    第一蒸发管
111a’-111h’、211a’-211h’    部位
112’、212’    缓冲器
112a’、212a’  毛细管
112b’、212b’  膨胀罐
150’    制冷剂回路
151’    框架管
153’    蒸发器
200’    第二制冷剂回路
201’    第二压缩机
211’    第二蒸发管
A1    低温储藏库
A2    隔热筐体
A3    隔热外门
A8a、A8b    发泡隔热材料
A21a~A21f、A31a、A31b    真空隔热面板
A22    外箱
A23    内箱
A32    控制面板
A33    配线
A34    贯通孔
A35    外板
A36    内板
A32b   液晶显示器
B1     低温储藏库
B2     隔热筐体
B3     隔热外门
B5     发泡隔热材料
8      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81     第二部件
81a    第二锷部
81b、83b    外螺纹
81c    第二筒部
82     第一部件
82a    第一锷部
82b    内螺纹
82c    第一筒部
83     第三部件
83a    捏手
83f    栓
B21a、B22a    贯通孔
B21    外箱
B22    内箱
8a     库内压力调整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制冷装置的结构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1~4的记载,至少可知以下事项。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例。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制冷装置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制冷装置1的A-A’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0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
《制冷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0。而且,在该图的例示中,制冷剂回路100除下述的蒸发器117之外大部分收纳于外箱(筐体)2内的机械室4。
外箱2是例如钢板制的大致长方形状的箱,收容机械室4和由用于储藏冷冻物或生物体组织等冷冻储藏物的例如两个储藏室51构成的内箱5。而且,在该外箱2的正面开口,经由铰链33能够开闭地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储藏室51存取储藏对象的外门3。
内箱5是例如钢板制的大致长方形状的箱,分为两个储藏室51。在这两个储藏室51的各自的正面开口经由规定的铰链(未图示)能够开闭地设置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两个内门51a。而且,在该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的外表面设置有下述的蒸发器117。
外门3是将例如钢板加工成大致板形状的部件,设置有用于利用者进行开闭操作的手柄31和用于在关闭外箱2的正面开口时确保该外箱2内的气密性的填料34。在此,在手柄31设置有用于固定使外门3关闭外箱2的正面开口的状态及解除该固定的规定的锁定机构(未图示)。而且,在外门3的正面设置有操作面板32,其中所述操作面板32具有例如用于利用者设定内箱3内的温度的键盘或用于显示内箱3内的当前的温度的液晶显示器等。此外,该操作面板32相对于规定的控制部(未图示),经由规定的配线(未图示)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部总括控制例如下述的压缩机101和设置在储藏室51的规定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内箱5的冷却效率,如图3所示,使内箱5的外表面与外箱2的内表面离开规定距离,并在其间隙填充有隔热材料6。该隔热材料6是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隔热材料或玻璃棉制的真空隔热材料等。而且,如图3所示,在外门3的内侧也填充有隔热材料6,由此,实现内门51a与外门3之间的隔热。进而,如图1及图2所示,使内箱5与机械室4也离开规定距离,实现与上述相同的隔热。
《制冷剂回路》
如图4所示,制冷剂回路100具有压缩机101、预冷凝器(凝缩器)102及冷凝器(凝缩器)104、分流器109、第一减压器111及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二热交换器114、第二减压器116及蒸发器117,并封入在组成中具有下述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此,配置构成为在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附近设置有共用风扇105而能够向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同时送风。
另外,该制冷剂回路100与压缩机101内的积油处相接而具有油冷却器101a,在冷凝器104与分流器109之间具有干燥机110,在压缩机101的吸入侧及第一热交换器112之间具有缓冲器120。
进而,该制冷剂回路110具有以下的配管103、配管106、配管107、配管108、配管113、配管118、配管119、以及配管121。即,配管103与预冷凝器102和油冷却器101a连接。配管106与冷凝器104和分流器109连接。配管107与分流器109和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内侧管112b连接。配管108经由第一减压器111与分流器109和配管118连接,其中所述配管118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与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配管113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内侧管112b(第一流路)和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内侧管114b(第一流路)连接。配管118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第二流路)的另一侧的口和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第二流路)一侧的口连接。配管119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的一侧的口和压缩机101的吸入侧连接。并且,配管121与蒸发器117的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的另一侧的口连接。此外,这些配管103、106至108、113、118、119、121是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制冷剂回路100的动作而例示的部件,该制冷剂回路100适当地具有其它所需的配管。
压缩机101对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在吸入侧吸入的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进行压缩,将该压缩的制冷剂在吐出侧向预冷凝器102喷出。该压缩机101在其内部具有用于提高气密性的油和用于冷却该油的油冷却器101a。
预冷凝器102由用于冷却从压缩机101喷出的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的例如铜或铝制的管构成。
冷凝器104由用于进一步冷却从预冷凝器102输出的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的例如铜或铝制的管构成。在此,只有蒸发温度高的第一制冷剂进行冷凝液化。
分流器109将从冷凝器104输出的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分流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第一制冷剂)和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向第一减压器111输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并且向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内侧管112b输出气体状态的制冷剂。
第一减压器111是对来自分流器109的液体制冷剂(由冷凝器104液化的第一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向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与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的配管118的中间口112输出的例如毛细管。
第一热交换器112是具有外侧管112a及内侧管112b的例如铜或铝制的双重管,并进行在各自中流动的制冷剂间的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器114是具有外侧管114a及内侧管114b的例如铜或铝制的双重管,并进行在各自中流动的制冷剂间的热交换。
第二减压器116是对来自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内侧管114b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向蒸发器117输出的例如毛细管。在实施例中,构成为在将毛细管卷绕于配管121上的基础上再缠绕铝带,在此也进行热交换。
蒸发器117是用于使由第二减压器116减压的制冷剂进行蒸发的例如铜或铝制的管,如图2所示,设置为相对于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外的外表面进行热接触。
此外,共用风扇105向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送风,从而促进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的散热及冷凝。而且,干燥机110除去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中含有的水分。而且,缓冲器120具有毛细管120a及膨胀罐120b,并将配管119中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经由毛细管120a收容于膨胀罐120b,由此,抑制压缩机101的喷出侧的压力上升。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是具有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以及第三制冷剂的三种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第一制冷剂是例如R245fa及R600,第二制冷剂是例如R23,第三制冷剂是例如R14。
在此,R245fa表示五氟丙烷(CHF2CH2CF3),沸点为15.3℃。R600表示正丁烷(n-C4H10),沸点为-0.5℃。R23表示三氟甲烷(CHF3),沸点为-82.1℃。R14表示四氟化碳(CF4),沸点为-127.9℃。
此外,R600也具有回收制冷剂回路内的油或水等的效果。该水是例如由所述的干燥机110未除尽的水。而且,R245fa是用于通过与可燃性的R600以规定比率(例如R245fa与R600为7∶3)混合而使其不可燃的制冷剂。
《制冷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5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冷装置1中的制冷剂回路100的动作例。该图是表示图4的制冷剂回路100中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路F1至F14的示意图。
由压缩机101压缩而喷出的成为高温、高压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在预冷凝器102由风扇105的送风进行冷却并成为低温后,通过配管103,到达压缩机101内油冷却器101a并进行油的冷却后,再次,在冷凝器104通过风扇105的送风进行冷却再冷却(流路F1)。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管103是设置在外箱2的正面开口的周围部分的内侧的框架管。由于该正面开口的周围部分是在关闭所述外门3的状态下其填料34密接的部分,因此通过配管103内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对其进行加温,防止因来自低温的内箱5侧的冷却而附着有霜的情况。由此,保持填料34的密接性并提高外箱2内的气密性。
在流路F1中通过进行冷却,使沸点大约15℃及0℃的第一制冷剂液化并以液体的状态通过配管106。使沸点大约-82℃的第二制冷剂及沸点大约-128℃的第三制冷剂以气体的状态通过配管106(流路F2)。即,流路F2中为气液混合状态。
在流路F2中通过分流器109对气液混合状态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进行气液分流,由此,使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配管107(流路F3),并使液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进入配管108(流路F4)。
然后,将第一制冷剂经由第一减压器111进行减压而向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与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的配管118的中间口112输出(流路F5)。
在流路F5中减压的第一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第二流路)的另一侧的口流入并向一侧的口蒸发。该蒸发的第一制冷剂与来自蒸发器117的作为返回(流路F12)的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合流,并在外侧管112a中向压缩机101的吸入侧的方向(一方向)流动(流路F13)。
另一方面,流路F3中的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中,具有更高沸点(大约-82℃)的第二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112的作为第一流路的流路F6(即内侧管112b内)中向第二热交换器114侧的方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在此期间,通过在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蒸发的第一制冷剂的吸热作用冷却并液化。此时的第一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构成为适合于使第二制冷剂冷却、冷凝的温度。在该流路F6中,具有比第二制冷剂沸点低(大约-128℃)的第三制冷剂因第一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高而不会冷凝,从而保持大致气体的状态。
大致液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及大致气体状态的第三制冷剂面向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内侧管114b而通过配管113(流路F7)。
流路F7中的大致液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及大致气体状态的第三制冷剂中,具有更低沸点的第三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内侧管114b(第一流路)中向蒸发器117侧的方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流路F8),在此期间,通过在外侧管114a的流路F11中流动的由蒸发器117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而成为大致液体状态。此时未由蒸发器117蒸发的第三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蒸发且以更低温度冷却内侧管114b。
经过内侧管114b的大致液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第二减压器116而减压(流路F9)。此时,通过与在配管121中流动的由蒸发器117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一步冷却,进一步促进液化后,在蒸发器117中蒸发,对内箱5及其储藏室51内的含有冷冻储藏物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此后,向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的另一侧的口输出(流路F10)。
在从蒸发器117向外侧管114a(第二流路)流入的低温、低压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中,由蒸发器117未蒸发尽的一部分在该第二流路蒸发,与在内侧管114b中沿相反方向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向第一热交换器112的一方向流动(流路F11),经由第二热交换器114的外侧管114a的一侧的口而通过配管118(流路F12)。
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112的外侧管112a(第二流路)的另一侧的口流入,在所述流路F5中与在减压后成为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合流而形成所述的流路F13,在对所述流路F6中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后,使气体状态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面向压缩机101的吸入侧通过配管119(流路F14)。
这样,在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100中,构成为经由蒸发器117向压缩机101返回的制冷剂的流动(流路F11、F13的一方向的流动)与经由冷凝器104向蒸发器117的制冷剂的流动(流路F6、F8的相反方向的流动)在热交换器中成为相互相反方向(逆向流动)。
另外,使向蒸发器117流动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从更高温度的第一热交换器112向更低温度的第二热交换器114依次流动。即,在第一热交换器112中通过第一制冷剂的蒸发作用与经由第二热交换器114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而对在第一流路中沿相反方向流动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在第二热交换器114中,通过经由蒸发器117而成为最低温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对在第一流路流动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一步冷却。由此,与上述逆向流动互相结合而有效地对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可靠地进行冷凝、液化。
根据以上所述的制冷剂回路100的动作,使第二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112的流路F6中大致液化且使第三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114的流路F8中大致液化,通过经由上述两阶段的液化过程,提高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液化效率,由此能够将蒸发器117的蒸发温度保持为设计温度。
另外,通过在例如一个制冷装置1中使双回路独立地而使以上所述的制冷剂回路100工作,能够使该制冷装置1的冷却能力具有富余。作为具体的结构例,在机械室4内收纳两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0(除蒸发器117之外),在内箱5的正面开口以外的外表面设置两方式的蒸发器117。由此,例如即使一方的制冷剂回路100发生故障,通过使另一方的制冷剂回路100工作也能够保证库内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
此外,通过实验确认以下情况。即,使封入有R245fa及R600大约52至68重量%、R23大约19至37重量%、R14大约8至15重量%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以上[重量%]为相对于全部制冷剂的混合比)的两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0工作,在对具有大约400至500升的体积容量的储藏室51进行冷却时,能够将压缩机101的喷出侧(高压侧)的压力维持在大约2MPa以下并将储藏室51内的温度冷却为大约-85℃以下。
由此,作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相对于全部制冷剂,优选,例如设定R245fa及R600为大约52至68重量%、R23为大约19至37重量%、R14为大约8至15重量%。
此外,虽然将第二制冷剂作为R2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沸点-78.4℃的R116(六氟乙烷:CF3CF3)、或以规定比例混合该R23与R116而构成的R508A(R23/R116=39/61、沸点:-85.7℃)或R508B(R23/R116=46/54、沸点:-86.9℃)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至少具有压缩机101、冷凝器(例如预冷凝器102或冷凝器104等)、蒸发器117、分流器109、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二热交换器114,也可以具有封入有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0,其中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具有第一制冷剂和沸点比其沸点低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在此,压缩机101对沿流路F14的方向流动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对从压缩机101喷出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分流器109将从冷凝器输出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分流为液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和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第一热交换器112将从分流器109输出的第一制冷剂及从第二热交换器114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与从分流器109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114将从第一热交换器112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7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蒸发器117使从第二热交换器114沿流路F7的方向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蒸发。
根据该制冷装置1,在第一热交换器112中,能够将来自分流器109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来自该分流器109的第一制冷剂和从第二热交换器114沿流路F12的方向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而且,在第二热交换器114中,能够将由第一热交换器112冷却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来自蒸发器117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一步冷却。即,在第二热交换器114中,由于将来自分流器109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来自蒸发器117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几乎不包含第一制冷剂)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将这种第二热交换器114附加于第一热交换器112,能够提高分流后为气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液化效率。特别是在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沸点不同时,如果使第二及第三制冷剂中的沸点高的一方在第一热交换器112的流路F6中大致液化且使另一方在第二热交换器114的流路F8中大致液化,则能够更加提高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液化效率。通过这样的液化效率的提高,当进入蒸发器117的液体状态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量增加时,蒸发器117的吸热作用会有所提高。
另外,在所述的制冷装置1中,从蒸发器117输出的第三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第二热交换器114中蒸发。
由此,由于第二热交换器114能够以更低温对从第一热交换器112输出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冷却,因此更加促进这些第二及第三制冷剂的液化。
另外,在所述的制冷装置1中,将由毛细管构成的减压装置卷绕于从蒸发器117向第二热交换器114的配管而设置在从第二热交换器114向蒸发器117的配管,并在该减压装置中进一步进行热交换。
由此,使毛细管内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通过与由蒸发器117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第二及第三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一步冷却,进一步促进液化。
所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而进行解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本发明能够进行变更或改良,而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物。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112及第二热交换器114是分别具有外侧管112a、114a及内侧管112b、114b的双重管式的热交换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多管式或平板式等。
所述的干燥机110、115也可以为例如在配管106中只设置一个。
(第二实施方式)
《制冷装置》
参照图6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例。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制冷装置1’的侧视图。图8是图6的制冷装置1’的A-A’的剖面图。
如图6至图8所示,制冷装置1’具有内箱(隔热筐体)5、外箱(隔热筐体)2’、内门(隔热门)51a’、外门(隔热门)3’、隔热材料(隔热筐体)6’、及制冷剂回路150’(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及第二制冷剂回路200’)。而且,在该图的例示中,制冷剂回路150’除下述的蒸发器153’或热交换器109’、209’等之外大部分收纳于外箱2’内的机械室4’。
内箱5’是例如钢板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分为用于储藏冷冻物或生物体组织等储藏对象的例如两个储藏室51’。在这两个储藏室51’的各自的正面开口经由规定的铰链(未图示)能够开闭地设置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两个内门51a’。而且,在该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的外表面粘贴有下述的蒸发器153’。
外箱2’是例如钢板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子,收容机械室4’和内箱5’。而且,在该外箱2’的正面开口,经由铰链33’能够开闭地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储藏室51’存取储藏对象的外门3’。
外门3’是将例如钢板加工成大致平板形状的部件,设置有用于利用者进行开闭操作的手柄31’和用于在关闭外箱2’的正面开口时确保该外箱2’内的气密性的填料34’。在此,在手柄31’设置有例如用于固定外门3’关闭外箱2’的正面开口的状态及解除该固定的规定的锁定机构(未图示)。而且,在外门3’的正面设置有具有例如用于利用者设定内箱5’内的温度的键或用于表示内箱5’内的当前的温度的液晶显示器等的操作面板32’。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内箱5’的冷却效率,使该内箱5’的外表面与外箱2’的内表面离开规定距离,并在其间隙填充有隔热材料6’。该隔热材料6’是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隔热材料或玻璃棉制的真空隔热材料等。而且,如图8所示,在外门3’的内侧也填充有隔热材料6’,由此,实现内门51a’与外门3’之间的隔热。进一步,如图6及图7所示,使内箱5’与机械室4’也离开规定距离,实现与上述相同的隔热。
===第一制冷剂回路及第二制冷剂回路===
参照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50’的结构例,该图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50’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
如该图所示,制冷剂回路150’具有大致相同的两条制冷剂回路,即,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和第二制冷剂回路200’。
《第一制冷剂回路》
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具有第一压缩机101’、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第一冷凝器)104’、分开气液的分流器107’、减压器108’及热交换器109’、减压器110’(第一减压器)及第一蒸发管(第一蒸发器)111’,并通过规定的配管(第一配管)构成为环状以使从第一压缩机101’喷出的制冷剂(第一制冷剂)再次返回第一压缩机101’。在第一制冷剂回路100’中封入有具有四种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以下,简称为[制冷剂])。
另外,该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在第一压缩机101’内的积油处具有油冷却器101a’,在预冷凝器102’及油冷却器101a’之间具有配管103’,在冷凝器104’及分流器107’之间具有干燥机106’,在第一压缩机101’的吸入侧及热交换器109’之间具有缓冲器112’。
第一压缩机101’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向预冷凝器102’喷出。
预冷凝器102’是用于对从第一压缩机101’喷出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使例如铜或铝制的管蜿蜒前进的部件。
冷凝器104’是用于对从预冷凝器102’喷出的制冷剂进行进一步散热的例如铜或铝制的管蜿蜒前进的部件。
这些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是由例如相同管板一体地构成的部件。此外,配制构成为在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附近设置有共用风扇105’而能够向冷凝器102’、104’同时送风。
分流器107’将从冷凝器104’输出的制冷剂分流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在经由减压器108’(毛细管)对液相制冷剂进行减压后,在热交换器109’的外侧管109a’进行蒸发。
热交换器109’是具有外侧管109a’及内侧管109b’的例如铜或铝制的双重管,在内侧管109b’使来自分流器107’的气相制冷剂流动,在外侧管109a’中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对在内侧管109b’中流动的气相制冷剂进行冷却。
减压器110’是对在热交换器109’的内侧管109b’冷却并成为液相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向第一蒸发管111’输出的例如毛细管。
第一蒸发器111’是用于使由减压器110’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例如铜或铝制的管,如下所述,以热接触的方式粘贴于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之外的外表面。
制冷剂通过在第一蒸发管111’蒸发(气化)时的冷却作用对内箱5’内进行冷却。通过该蒸发而成为气相的制冷剂在热交换器109’与之前蒸发的制冷剂一起被吸入压缩机101’。
此外,如图6所示,配管103’设置在外箱2’的正面开口的周围部分的内侧。该正面开口的周围部分是在关闭所述外门3’的状态下其填料34’密接的部分,由于配管103’内流动有从第一压缩机101’喷出的高温的制冷剂,因此通过由该制冷剂进行加温,防止因来自低温的内箱5’侧的冷却而产生的结露。由此,提高外箱2’内的气密性。而且,干燥机106’除去制冷剂中含有的水分。而且,缓冲器112’具有毛细管112a’及膨胀罐112b’,并通过将第一压缩机101’的吸入侧中的气相制冷剂经由毛细管112a’收容于膨胀罐112b’,而将在第一制冷剂回路100’中循环的制冷剂的量保持为适当。
《第二制冷剂回路》
第二制冷剂回路200’与上述相同,具有第二压缩机201’、预冷凝器202’及冷凝器204’(第二冷凝器)、分开气液的分流器207’、减压器208’及热交换器209’、减压器210’(第二减压器)及第二蒸发管(第二蒸发器)211’,并通过规定的配管(第二配管)构成为环状以使从第二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再次返回第二压缩机201’。在第二制冷剂回路200’中封入有与上述相同的制冷剂。而且,该第二制冷剂回路200’与上述相同,具有油冷却器201a’、配管203’、干燥机206’、缓冲器212’。在此,热交换器209’具有外侧管209a’及内侧管209b’。而且,缓冲器212’具有毛细管212a’及膨胀罐212b’。
此外,所述的配管103’及配管203’例如相互重叠而作为框架管151’设置在外箱2’的正面开口的周围部分的内侧。而且,配制构成为在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204’附近设置有共用风扇205’而能够向该冷凝器202’、204’同时送风。
《第一制冷剂及第二制冷剂》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是具有例如R245fa、R600、R23及R14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此,R245fa表示五氟丙烷(CHF2CH2CF3),沸点为+15.3℃。R600表示正丁烷(n-C4H10),沸点为-0.5℃。R23表示三氟甲烷(CHF3),沸点为-82.1℃。R14表示四氟化碳(CF4),沸点为-127.9℃。
此外,R600是沸点(蒸发温度)高、容易含有油或水等的材料。而且,R245fa是用于通过与可燃性的R600以规定比率(例如R245fa与R600为7∶3)混合而使其不可燃的制冷剂。
在第一制冷剂回路100’中,由第一压缩机101’压缩的制冷剂通过预冷凝器102’及冷凝器104’进行散热、冷凝而成为液相后,通过干燥机106’实施除去水分的处理,通过分流器107’分流成液相制冷剂(主要是沸点高的R245fa、R600)和气相制冷剂(R23、R1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预冷凝器102’散热的制冷剂通过油冷却器101a’对第一压缩机101’内的油进行冷却后,再次由冷凝器104’进行散热。
分流的液相制冷剂(主要是R245fa、R600)由减压器108’减压后,在热交换器109’的外侧管109a’中蒸发。
分流的气相制冷剂(R23、R14)在通过热交换器109’的内侧管109b’期间,通过由上述外侧管109a’蒸发的制冷剂(R245fa、R600)的气化热量和来自下述的第一蒸发管111’的返回的气相制冷剂(R23、R14)进行冷却、冷凝而成为液相。此时,在第一蒸发管111’未蒸发的制冷剂进行蒸发。
以上关于第二制冷剂回路200’也一样。
如上所述,由于R245fa的沸点大约15℃、R600的沸点大约0℃、R23的沸点大约-82℃、R14的沸点大约-128℃,因此在制冷剂回路100’及200’中通过R600的蒸发作用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的R23及R14进行冷却,并将成为液相的R23、R14向蒸发器153’(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引导使其蒸发,由此能够将冷却对象冷却到与例如R23及R14的沸点相当的温度(例如大约-82℃或-128℃)。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未蒸发制冷剂是在热交换器109’、209’蒸发的制冷剂。
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53’(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结构例。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箱5’和粘贴于其外侧的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第一蒸发管111’的立体图。图12是图10的第二蒸发管211’的立体图。
此外,第一蒸发管111’是连续的一根管,但是在图11中,在视线跟前的管与视线远处的管的相交部分中,从作为立体图的易观察性出发,表示为切断远处的管。第二蒸发管211’为连续的一根管,但是在图10及图12中,为了与表示第一蒸发管111’的实线进行区别,为图简便而用虚线表示。在图11及图12中,从作为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立体图的易观察性出发,用虚线表示粘贴有它们的内箱5’。
如图10所示,内箱5’由顶板(+Z侧板)、背板(-Y侧板)、两侧板(±X侧板)、及底板(-Z侧板)构成,且两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5a’由从上侧(+Z侧)观察为圆弧形状的轮廓的曲面形成。如该图下方的插入图所示,在该边界部分5a’的曲面中,其曲率形成为与第二蒸发管211’的曲率相等。这与第一蒸发管111’的情况相同。通过如此结构,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双方跨内箱5’的两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5a’进行热接触。即,由于能够使一根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与边界部分5a’进行热接触,而且保持恒定的导电性并折弯,因此提高内箱5’的内部(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并省去焊接或复杂的折弯等工序。特别是后者容易将蒸发器153’粘贴于内箱5’。
此外,以下为了简便,将内箱5’的顶板的外侧称为[顶面]、将内箱5’的背板的外侧称为[背面]、将内箱5’的侧板的外侧称为[侧面]、将内箱5’的底板的外侧称为[底面]。
如图11所示,第一蒸发管111’构成作为部位111a’至111h’为一体的管。
第一蒸发管111’形成制冷剂从热交换器109’经由减压器110’到内箱5’的背面及底面的边界部分流动的部位111a’和制冷剂与内箱5’的一方的侧面(+X侧面)及背面的边界部分5a’平行地从下方到上方流动的部位111b’。此外,沿该上下方向成为直线形状的部位111b’配置在下述的部位111d’及部位111e’之间的弯曲部分的外侧。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111b’连续的第一蒸发管111’从背面侧(-Y侧)向正面侧(+Y侧)在跨内箱5’的顶面左右(±X侧)的宽幅上蜿蜒前进之后,在跨顶面的前后(±Y侧)的宽幅上往复一次而形成粘贴到顶面上的部位111c’。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111c’连续的第一蒸发管111’从上侧向下侧在跨内箱5’的两侧面及背面的宽幅上蜿蜒前进而形成粘贴于两侧面及背面的部位111d’、111e’、111f’。此外,部位111d’是第一蒸发管1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一方的侧面的部位,部位111e’是第一蒸发管1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背面的部位,部位111f’是第一蒸发管1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另一方的侧面的部位。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111d’连续的第一蒸发管111’从一方的侧面侧向另一方的侧面侧在跨内箱5’的底面的前后的宽幅上蜿蜒前进而形成粘贴于底面的部位111’g,并从内箱5’的背面及底面的边界部分到热交换器109’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部位111h’。
如图12所示,第二蒸发管211’构成作为部位211a’至211h’为一体的管。
第二蒸发管211’形成制冷剂从热交换器209’经由减压器210’到内箱5’的背面及底面的边界部分流动的部位211a’和制冷剂与内箱5’的另一方的侧面(-X侧面)及背面的边界部分5a’平行地从下方到上方流动的部位211b’。此外,沿该上下方向成为直线形状的部位211b’配置在下述的部位211d’及部位211e’之间的弯曲部分的外侧。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211b’连续的第二蒸发管211’从背面侧(-Y侧)向正面侧(+Y侧)在跨内箱5’的顶面左右(±X侧)的宽幅上蜿蜒前进之后,在跨顶面的前后(±Y侧)的宽幅上往复一次而形成粘贴到顶面上的部位211c’。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211c’连续的第二蒸发管211’从上侧向下侧在跨内箱5’的两侧面及背面的宽幅上蜿蜒前进而形成粘贴于两侧面及背面的部位211d’、211e’、211f’。此外,部位211d’是第二蒸发管2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另一方的侧面的部位,部位211e’是第二蒸发管2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背面的部位,部位211f’是第二蒸发管211’中的粘贴于内箱5’的一方的侧面的部位。
随着从制冷剂流动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部位211d’连续的第二蒸发管211’从另一方的侧面侧向一方的侧面侧在跨内箱5’的底面的前后的宽幅上蜿蜒前进而形成粘贴于底面的部位211g’,并从内箱5’的背面及底面的边界部分到热交换器209’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部位211h’。
以上,相对于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的整个面,第一蒸发管111’占有的区域(图11)和第二蒸发管211’占有的区域(图12)相互不重叠而大致相等地分布。由此,当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及第二制冷剂回路200’一起工作时,提高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而且,如果第一制冷剂回路100’及第二制冷剂回路200’的一方发生故障而只有另一方工作时,与任何制冷剂回路100’、200’发生故障几乎无关地能够实现规定的冷却能力及库内的均匀的温度分布。
另外,返回图10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蒸发管111’和所述第二蒸发管211’分别在内箱5’的顶面、背面、两侧面、及底面中交替蜿蜒前进。例如,在内箱5’的顶面中,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观察,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大致每隔两根交替配置(图10)。而且,在内箱5’的两侧面及背面中,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观察,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大致每隔两根交替配置(图10)。但是,在底面中,第一蒸发管111’配置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一方侧,另一方面,第二蒸发管211’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图11及图12)。这样,通过大致均匀地使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与各面的整体进行热接触,进一步提高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再者,如图10的上方的插入图所示,第二蒸发管211’由铝带52’粘贴于内箱5’的背面。这一点在第一蒸发管111’也一样。在此,铝带52’是例如成为带形状而在单面涂覆有具有热传导性的粘结剂的铝制的薄板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内箱5’的除正面开口的各面,以通过铝带52’覆盖该管111’、211’自身的方式粘贴有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但是,在图10中,为了便于表示,只例示有铝带52’的一部分。如图10的上方的插入图所示,第二蒸发管211’自身只与内箱5’的外表面热接触,但是通过例如经由与不锈钢等相比热传导性高的铝带5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52a’,能够使第二蒸发管211’的外表面与内箱5’的外表面进行热面接触。关于此点,第一蒸发管111’也相同。由此,进一步提高制冷装置1’的冷却能力及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外表面粘贴有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内箱5’与外箱2’的间隙填充有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隔热材料等隔热材料6,因此通过隔热材料6的压力将这些管111’、211’可靠地粘贴于内箱5’的外表面。
再者,如图10所示,铝带52’以其长度方向沿第二蒸发管21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进行粘贴。关于该点,第一蒸发管111’也相同。由此,能够将每一根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在成为直线形状的每个部位用相应长度的铝带52’覆盖,从而容易进行蒸发器153’相对于制冷装置1’的粘贴作业。而且,通过这样的粘贴方法,减小在铝带52’的两端部52a’的内表面、管111’、211’的外表面、内箱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参照图10的上方的插入图),能够提高管111’、211’与内箱5’的外表面之间的热传导性。由此,能够抑制制冷装置1’的制造成本并更加提高其冷却能力及库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所述的实施方式是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而进行解释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而进行变更或改良等,而且本发明包含其等同物。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由曲面仅形成内箱5’的两侧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5a’(参照图10的下方的插入图),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该边界部分5a’之外,也可以使内箱5’的顶板及侧板的边界部分、顶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底板及侧板的边界部分、底板及背板的边界部分等形成曲面。通过由曲面形成这些边界部分,能够使一根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在该部分进行热接触,而且保持恒定的导电性,并折弯。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边界部分5a’由从上侧(+Z侧)观察为圆弧形状的轮廓的曲面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整体观察为圆弧形状,但是其细微部分严格来说为多边形状。总之,边界部分5a’的形状只要是与直角的情况相比使折弯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部位的热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即可。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内箱5’的顶面、两侧面、及背面中,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大致隔两根交替配置(参照图1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两个管111’、211’也可以隔四根以上的偶数根交替地配置。总之,只要第一蒸发管100’及第二蒸发管200’在顶面、两侧板、及背面中交替地蜿蜒前进就可以。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带形状的铝带52’以分别沿第一蒸发管111’及第二蒸发管21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进行粘贴(参照图1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一枚较大的矩形的铝带来覆盖带111’、211’的成为蜿蜒状的部位整体。由此,由于能够消除在使用多枚带形状的铝带片时产生的各带片彼此的重叠,因此能够减少铝带的使用量。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封入第一制冷剂回路100’的制冷剂及封入第二制冷剂回路200’的制冷剂相同,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封入相互不同的制冷剂。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A1的结构例。图13是低温储藏库A1的主视图。图14是从图13中的从-X方向的右端侧观察图13的低温储藏库A1时的侧视图。图15是沿图13的A-A’的箭头方向观察图13的低温储藏库A1时的剖面图。而且,在图13至图15中,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左右的方向为X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前后的方向为Y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上下的方向为Z轴。
低温储藏室1具有:隔热筐体A2,其在前表面(-Y方向)具有开口;隔热外门A3(隔热门),其打开或关闭隔热筐体A2的开口;机械室A4,其设置在隔热筐体A2的下侧(-Z方向)。
在机械室A4收容有制冷装置(未图示)的除蒸发器之外的结构,其中所述制冷装置由用制冷剂配管环状地连接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减压装置、第一蒸发器而成的第一制冷剂回路和用制冷剂配管环状地连接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减压装置、第二蒸发器且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大致相同的第二制冷剂回路构成。并且,分别构成第一、第二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的两根管从构成隔热筐体A2的下述的内箱A23的库外侧的顶面沿两侧面及背面相互不重叠地蜿蜒的同时紧贴壁面设置(未图示)。内箱A23的内侧成为低温储藏库A1的库内。如果运转制冷装置,则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由此,低温储藏库A1的库内的空气与上述管进行热交换,对库内进行冷却。
在机械室A4的正面右端(-X方向)的侧面的隔热外门A3的下部设置有从该侧面的上端向下侧具有规定长度的凹陷41。而且,在凹陷41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42。贯通孔42用于使配线A33从制冷装置通向机械室A4的外部。此外,配线A33是电连接制冷装置与下述的控制面板A32的部件,且其一端与制冷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控制面板A32连接。具体来说,配线A33的一端与构成制冷装置的压缩机或使冷凝器散热的风扇马达(未图示)等连接。凹陷41是在贯通孔42与设置在隔热外门A3的底面的下述的贯通孔37之间,为了使配线A33通过而形成必要空间的部件。
在隔热筐体A2及隔热外门A3的正面右端的侧面设置有铰链A5。经由铰链A5,隔热外门A3以隔热筐体A2中的正面右端为中心转动。
在隔热筐体A2及隔热外门A3的正面左端(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手柄A6。手柄A6是在通过外门3打开或关闭隔热筐体A2的开口时操作的部件。而且,在手柄A6具有能够固定隔热外门A3关闭隔热筐体A2的开口的状态的锁定机构(未图示)。
在构成隔热外门A3的下述外板A35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A32。控制面板A32是进行用于运转制冷装置的操作的部件。例如,通过上述操作,能够控制制冷装置的压缩机的运转状态,并调整低温储藏库A1的库内的冷却温度等。而且,控制面板A32具有作为操作输入装置的键盘A32a和作为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器A32b。通过键盘A32a进行上述操作。在液晶显示器A32b显示设定温度和库内温度、第一及第二制冷剂回路各自的运转状况、键盘A32a的操作状况等。由于控制面板A32在低位置难以进行操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比隔热外门A3的高度方向中央靠上方而改善可操作性。
隔热筐体A2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外箱A22及内箱A23、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b、A21c、A21d、A21e、A21f(第三真空隔热面板)、发泡隔热材料A8b(第二发泡隔热材料)。外箱A22及内箱A23在前表面具有开口,且外箱A22包裹内箱A23。
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及发泡隔热材料A8b是为了提高隔热筐体A2相对于库内的隔热效果而设置在外箱A22与内箱A23之间的部件。
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由形成为袋状的薄膜与填充于薄膜内部的芯材构成,由芯材确保的薄膜的内部空间排气成真空状态。此外,芯材例如由不产生气体的玻璃棉构成。薄膜例如由防止透过气体的铝等构成。
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在外箱A22与内箱A23之间粘贴于外箱A22的壁面。由此,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在外箱A22与内箱A23之间远离内箱A23及上述管,并防止冷却到耐久温度以下。具体来说,在外箱A22的正面左端的侧面中,在上侧(Z方向)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a,在下侧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b。在外箱A22的正面右端的侧面中,在上侧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c,在下侧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d。在外箱A22的顶面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e。在外箱A22的底面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f。此外,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分别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
发泡隔热材料A8b填充于外箱A22与内箱A23之间的除上述管及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之外的部分。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箱A22与内箱A23之间的未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的部分的发泡隔热材料A8b的厚度为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的厚度的两倍以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将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粘贴于外箱A22的壁面之后填充发泡隔热材料A8b。这样填充发泡隔热部件A8b时,发泡隔热部件A8b按压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进而,在发泡隔热材料A8b由发泡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发泡时与外箱A22及内箱A23的壁面、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粘结。由此,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相对于外箱A22的壁面可靠地固定。
在内箱A23设置有以内箱A23的正面右端的侧面的前端为中心转动,并打开或关闭内箱A23的开口的内门A7。内门A7例如由树脂构成,是用于提高相对于低温储藏室1库内的隔热效果的部件。
隔热外门A3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外板A35及内板A36、真空隔热面板A31a(第一真空隔热面板)、A31b(第二真空隔热面板)、发泡隔热材料A8a(第一发泡隔热材料)。隔热外门A3由外板A35与内板A36包围构成。外板A35构成隔热外门A3的库外侧的壁。内板A36构成隔热外门A3的库内侧的壁。为了提高隔热外门A3相对于库内的隔热效果,将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及发泡隔热材料A8a设置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
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与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相同,由薄膜与芯材构成。而且,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粘贴于外板A35的内面。由此,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中,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远离库内,防止冷却到耐久温度以下的情况。具体来说,在外板A35的上侧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31a,在下侧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31b。此外,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为四边形,且左右的宽度比内箱A23的开口的左右宽度宽。而且,上侧的真空隔热面板A31a与下侧的真空隔热面板A31b相比,上下的宽度窄。
在构成隔热外门A3的底面的外板A35的凹陷41的上部设置有贯通孔37。贯通孔37是用于使配线A33通过隔热外门A3的内部的部件。
在隔热外门A3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在图13的A-A’所示的位置的外板A35设置有贯通孔A34。贯通孔A34是用于连接控制面板A32与通过隔热外门A3的内部的配线A33的部件。由此,控制面板A32以覆盖贯通孔A34的方式相对于外板A35由螺钉等固定。并且,在控制面板A32的背面侧(Y方向)中,经由贯通孔A34连接有配线A33与控制面板A32。
此外,图13的A-A’表示从隔热外门A3的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图13的B-B’)距离C左右的上部的真空隔热面板A31a与真空隔热面板A31b的间隙的位置。由此,贯通孔A34避开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设置,防止损害构成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薄膜的密封性。即,防止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隔热效果的下降。
发泡隔热材料A8a填充于隔热外门A3的内部的除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及配线A33之外的部分。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板A35与内板A36之间未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部分的发泡隔热材料A8a的厚度为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厚度的两倍以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将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粘贴于外板A35,并在使配线A33通过隔热外门A33的内部的状态下填充发泡隔热材料A8a。由此,与发泡隔热材料A8b的情况相同,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可靠地固定于外板A35。进而,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中,在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A8a时在配置的地点固定配线A33。
此外,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中,将配线A33配置为与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不接触。由此,防止构成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薄膜与配线A33的损伤。而且,配线A33避开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与库内之间的间隙并配置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的前表面侧。由此,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中,使配线A33远离库内,防止冷却到耐久温度以下。
以下,参照图16,对于使低温储藏库A1中的配线A33在上述配置中从控制面板A32通过隔热外门A3的内部并导入机械室A4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图16是表示低温储藏库A1的隔热外门A3、机械室A4、配线A33的立体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6的隔热外门A3中,省略外板A35及内板A36的一部分和发泡隔热材料A8a。而且,在图16的机械室A4中,对包含凹陷41及贯通孔42的部分以外进行省略。而且,在图16的配线A33中,省略机械室A4的内部的上述一端侧。而且,在图16中,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左右的方向为X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前后的方向为Y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A1的上下的方向为Z轴。
配线A33从控制面板A32经由贯通孔A34导入隔热外门A3的内部。配线A33以从贯通孔A34面向隔热外门A3的正面右侧的方式配置在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的间隙。而且,配线A33配置为通过隔热外门A3的正面右端的侧面与真空隔热面板A31b的正面右端的侧面之间,面向贯通孔37。并且,配线A33经由贯通孔37向隔热外门A3的外部导出,并经由贯通孔42导入机械室A4的内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A1中,设置在隔热外门A3的下侧的真空隔热面板A31b比设置在隔热外门A3的上侧的真空隔热面板A31a大。由此,在低温储藏库A1中,即使在库内的下侧的空气的温度成为比库内的上侧的空气的温度低的状态时,也能得到相对于库内的上侧及下侧的隔热外门A3的良好的隔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A1的隔热外门A3中,图13的A-A’位于比图13的B-B’靠距离C左右的上侧。由此,能够在比隔热外门A3的高度方向中央靠上方配置控制面板A32,能够确保良好的可操作性。
此外,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而进行解释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变更或改良,而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物。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为四边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为四边形以外的形状,使得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容易配置配线A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设置有贯通孔A34的位置为隔热外门A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设置有贯通孔A34的位置比隔热外门A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靠正面右侧。由此,能够缩短配线A33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在外板A35粘贴有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并使配线A33通过隔热外门A3的内部的状态填充发泡隔热材料A8a,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根据真空隔热面板A31a、A31b及配线A33等的形状进行成形后,在隔热外门A3的内部填充发泡隔热材料A8a。而且,对于发泡隔热材料A8b也可以同样地在根据真空隔热面板A21a~A21f等的形状进行成形后,在隔热筐体A2的内部进行填充。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7说明低温储藏库B1的结构。图1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低温储藏库B1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7中,相对于低温储藏库B1的左右的方向为X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B1的上下的方向为Y轴,相对于低温储藏库B1的前后的方向为Z轴。低温储藏库B1是在例如-85℃以下的超低温度域中进行冷冻物品等的储藏或生物体组织等的保存的装置。
低温储藏库B1由下述部件构成,即:隔热筐体B2,其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面;隔热外门B3,其打开或关闭隔热筐体B2的开口面;机械室B4,其设置在隔热筐体B2的-Y方向的下部。此外,在机械室B4收容有未图示的在由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蒸发器构成的制冷装置中除蒸发器之外的结构。而且,如下所述,隔热筐体B2具有构成库外侧的壁面的外箱B21和构成库内侧的壁面的内箱B22。构成蒸发器的管以与库内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安装在隔热筐体B2的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的内箱B22的侧面的周围。因此,通过使制冷装置动作并使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而在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蒸发器中循环来对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进行冷却。
在隔热外门B3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库内的温度的设定等的控制面板B34。而且,以隔热筐体B2中的X方向的右端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将隔热外门B3安装于隔热筐体B2。在隔热外门B3中的-X方向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开闭操作隔热外门B3的杆61。在隔热筐体B2中的-X方向的侧面的Z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在关闭隔热外门B3时与杆61卡止而在打开隔热外门B3时解除与杆61卡止的卡止部62。
在隔热筐体B2中的-X方向的左端的侧面与卡止部62一起设置有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此外,如果对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使其收缩,则成为库内的气压比库外的气压低的负压状态。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是用于在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成为难以打开隔热外门B3的程度的负压状态时调整库内的气压而解除该负压状态的部件。
以下,参照图18说明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构造。图18是放大表示图17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2a时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分解立体图。
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具有第一部件82、第二部件81、第三部件83。第一部件82由例如树脂制的第一筒部82c及第一锷部82a构成。在第一筒部82c形成有内螺纹82b。第一锷部82a与第一筒部82c一体地形成在第一筒部82c的一端。第二部件81由例如树脂制的第二筒部81c及第二锷部81a构成。在第二筒部81c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筒部82c的内螺纹82b螺合的外螺纹81b。第二锷部81a与第二筒部81c一体地形成在第二筒部81c的一端。
第三部件83由例如树脂制的栓83f(栓部)及捏手83a(把持部)构成。在栓83f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筒部82c的内螺纹82b螺合的外螺纹83b。在栓83f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图19B的由A表示的距离)成为下述的规定的长度。捏手83a与栓83f一体地形成在栓83f的一端,且成为例如比栓83f直径长的圆柱形状。而且,从热传导率或用于形成外螺纹83b的易加工性等的观点出发,可以由ABS树脂构成第三部件83。而且,以使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螺合时容易捏住捏手83a的方式,在捏手83a的栓83f的相反侧的端面设置有能够使手指插入的插入孔83c。而且,在捏手83a的栓83f侧的端面沿栓83f的圆周设置有槽83d,在槽83d嵌入有填料83e。
相对于隔热筐体B2如下所示地设置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各个结构。此外,隔热筐体B2由下述的外箱B21、内箱B22、发泡隔热材料B5构成。隔热筐体B2的库外侧的壁面是外箱B21的库外侧的壁面,而隔热筐体B2的库内侧的壁面是内箱B22的库内侧的壁面。而且,在外箱B21设置有贯通外箱B21的壁面的下述的贯通孔B21a。在内箱B22设置有贯通内箱B22的壁面的下述的贯通孔B22a。
将第一筒部82c从外箱B21的库外侧插入贯通孔B21a,而将第二筒部81c从内箱B22的库内侧插入贯通孔B22a。然后,通过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螺合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使第一锷部82a从库外侧与外箱B21的壁面抵接,而使第二锷部81a从库内侧与内箱B22的壁面抵接。由此,结合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以使螺合的第一筒部81c与第二筒部82c贯通隔热筐体B2的库外侧与库内侧的壁面,并将第一锷部82a与第二锷部81a从隔热筐体B2的库外侧与库内侧按压到隔热筐体B2的壁面。
通过一体地结合的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的中空部分,在外箱B21与内箱B22的壁面彼此之间形成有连通隔热筐体B2的库外与库内之间的库内压力调整路8a。相对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将栓83f从外箱B21的库外侧插入,并使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螺合。由此,将第三部件83安装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以使填料83e与第一锷部82a的库外侧的开口的周围抵接。此外,第三部件83相对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能够进行装卸。将第三部件83安装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时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从库内压力调整路8a取下第三部件83时打开库内压力调整路8a。
接下来,参照图19A及图19B说明低温储藏库B1的内部结构。此外,图19A是低温储藏库B1的俯视图。图19B是在图19A中放大用圆2b包围的部分的图。隔热筐体B2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外箱B21及内箱B22和发泡隔热材料B5。外箱B21及内箱B22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面,且外箱B21包裹内箱B22。而且,在外箱B21设置有贯通孔B21a。贯通孔B21a具有在第一筒部82c的外径以上且比第一锷部82a的直径短的直径。在内箱B22的与贯通孔B21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B22a。贯通孔B22a有在第二筒部81c的外径以上且比第二锷部81a的直径短的直径。
为了提高隔热筐体B2的隔热性而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B5。此外,通过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使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原液直接发泡而填充发泡隔热材料B5。发泡隔热材料B5的填充在例如在外箱B22与内箱B21之间螺合内螺纹82b与外螺纹81b并结合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在结合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的状态下填充发泡隔热材料B5时,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B5按压第一筒部82c及第二筒部81c。进而,在发泡隔热材料B5由发泡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使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发泡时与外箱B21及内箱B22的壁面或第一筒部82c及第二筒部81c粘结。由此,在隔热筐体B2的贯通孔B21a、B22a中以不动的方式固定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且难以解开内螺纹82b与外螺纹81b的螺合。
隔热外门B3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外板B31及内板B32。在外板B31与内板B32之间,通过以与例如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B5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B5。在隔热外门B3的库内侧的周缘部设置有填料B33以使在隔热外门B3关闭隔热筐体B2的开口面时在隔热外门B3与隔热筐体B2之间不产生间隙。为了提高相对于库内的隔热性,在低温储藏库B1中的隔热外门B3的库内侧设置有打开或关闭内箱B22的开口面的隔热内门B7。
如上所述,在低温储藏库B1中,在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及隔热外门B3时,确保库内的气密性并防止冷气从库内向库外泄漏。而且,在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成为难以打开隔热外门B3的负压状态时,如果打开库内压力调整路8a,则使库外与库内之间连通,并使库外的空气流入成为大致密闭状态的库内。其结果,解除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负压状态,容易打开隔热外门B3。
在此,库外的热量容易从打开的库内压力调整路8a侵入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由此,在解除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负压时以外,需要通过第三部件83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以防止来自库外的热量的侵入。在通过第三部件83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时,将栓83f拧入库内压力调整路8a内。在库内压力调整路8a中,由于栓83f的隔热性,栓83f的插入的部分难以传导热量。由此,所谓栓83f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规定的长度是能够防止库外的热量从由第三部件83关闭的库内压力调整路8a侵入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长度。
以下,对打开隔热外门B3变困难程度的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为负压状态时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捏住捏手83a,使第三部件83沿解开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的螺合的方向旋转。此外,在图20A及图20B中,通过空心箭头表示解开上述螺合的方向和沿解开上述螺合的方向旋转的第三部件83的前进方向。由此,如果从库内压力调整路8a取下第三部件83而打开库内压力调整路8a,则解除难以打开隔热外门B3的程度的库内的负压状态。
此外,在旋转第三部件83时,由于在第三部件83与第一部件82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相对于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也需要花费与该旋转相同方向的力。但是,如上所述,在隔热筐体B2的贯通孔B21a、B22a中,通过发泡隔热材料B5以不动的方式固定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由此,防止随着旋转第三部件83而使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一起旋转或解开内螺纹82b与外螺纹81b的螺合。
接下来,将取下的第三部件83安装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使库内压力调整路8a返回关闭状态。具体来说,使上述第三部件83沿螺合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的方向旋转而安装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由此,再次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防止库内的冷气从库内压力调整路8a向库外泄漏。此外,在图21A及图21B中,由空心箭头表示上述的螺合方向。
通过以上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的操作,解除难以打开隔热外门B3的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负压状态。由此,能够容易打开隔热外门B3及隔热内门B7。此外,如图22所示的设置在低温储藏库B1的隔板71是用于分隔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部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由使内螺纹82b与外螺纹81b螺合且以按压隔热筐体B2的壁面的方式使第一锷部82a与第二锷部81a结合的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构成。由此,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由具有耐久性的简单的构造构成,能够可靠地解除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负压。
通过螺合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使上述第一筒部82c的另一端侧从上述第二筒部81c的另一端侧插入第二筒部81c的中空部分。在此,以下,将插入中空部分的从上述第一筒部82c的另一端到上述的第二筒部81c的另一端的距离(图19B的由C表示的距离)称为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的螺合长度。而且,以下,将从外箱B21的库外侧的壁面到内箱B22的库内侧的壁面的距离(图19B的由B表示的距离)称为隔热筐体B2的厚度。
通过增长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的螺合长度能够缩短第一锷部82a与第二锷部81a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缩短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的螺合长度能够增长第一锷部82a与第二锷部81a的距离。即,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通过调节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的螺合长度能够使第一锷部82a与第二锷部81a的距离为与隔热筐体B2的厚度对应的距离。由此,由于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能够对合隔热筐体B2的厚度而在低温储藏库B1设置第一部件82和第二部件81,因此具有通用性。
在第三部件83中,通过螺合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而将栓83f拧入库内压力调整路8a。由此,能够相对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牢固地固定第三部件83。而且,在第三部件83中,通过螺合外螺纹83b与内螺纹82b使填料83e与第一锷部82a的开口的周围抵接。由此,第三部件83可靠地关闭库内压力调整路8a,且能够防止低温储藏库B1的库内的冷气从库内压力调整路8a向库外泄漏。
另外,由于第三部件83具有上述规定的长度的栓83f,因此能够防止库外的热量从关闭的库内压力调整路8a侵入库内。而且,相同的是,规定的长度的栓83f为树脂制难以传热,因此,能够防止第三部件83的库外侧变冷。由此,在第三部件83中,能够防止在捏手83a产生结露。
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在低温储藏库B1中的-X方向的左端侧一起设置有杆61及卡止部62。即,作为相对于隔热筐体B2及隔热外门B3的侧面突出的结构的捏手83a、杆61及卡止部62在低温储藏库B1中沿相同方向集中设置。由此,能够节省低温储藏库B1占有的空间。而且,在打开隔热外门B3时所操作的杆61的附近设置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由此,手容易伸到库内压力调整装置8而可操作性高。
此外,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而进行解释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变更或改良,而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物。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结合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的状态下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B5,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将发泡隔热材料B5填充在外箱B21与内箱B22之间后,在贯通孔B21a、B22a及贯通设置在与贯通孔B21a、B22a对应的位置的发泡隔热材料B5的贯通孔中,结合第一部件82与第二部件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一筒部82c从外箱B21的库外侧插入贯通孔B21a并将第二筒部81c从内箱B22的库内侧插入贯通孔B22a,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筒部82c从内箱B22的库内侧插入贯通孔B22a并将第二筒部81c从外箱B21的库外侧插入贯通孔B21a。此时通过螺合外螺纹81b与内螺纹82b,使第一锷部82a从库内侧与内箱B22的壁面抵接,并使第二锷部81a从库外侧与外箱B21的壁面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部件82、第二部件81、第三部件83为树脂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三部件83为相对于库内压力调整路8a能够压入的弹性部件。而且,也可以使第一部件82及第二部件81为金属制。

Claims (3)

1.一种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其构成为含有:隔热筐体,其具有开口面;隔热门,其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面;制冷装置,其对收容于所述隔热筐体的内部的物品进行冷却,
所述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贯通孔,其从构成所述隔热筐体的隔热壁的库外侧向库内侧贯通;
第一部件,其包含具有内螺纹的第一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的一端的第一锷部,使所述第一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库外侧或库内侧的任一方侧插入并使所述第一锷部与所述隔热壁的壁面的一方侧抵接;
第二部件,其包含具有外螺纹的第二筒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的一端的第二锷部,使所述第二筒部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方侧插入并通过使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合而使所述第二锷部与所述壁面的另一方侧抵接,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在所述壁面彼此之间形成库内压力调整路;
能够装卸的第三部件,其包括栓部以及把持部,打开或关闭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所述栓部从所述隔热壁的库外侧的壁面向所述库内压力调整路插入并具有和所述第一筒部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
在所述把持部的栓部侧的端面具有填料,所述填料与所述第一锷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一方侧是所述壁面的库外侧,
所述贯通孔的另一方侧是所述壁面的库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壁的内部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
CN201210201217.XA 2008-09-10 2009-09-10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Active CN102759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2495A JP5128424B2 (ja) 2008-09-10 2008-09-10 冷凍装置
JP2008-232495 2008-09-1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411XA Division CN101672543B (zh) 2008-09-10 2009-09-10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246A CN102759246A (zh) 2012-10-31
CN102759246B true CN102759246B (zh) 2014-10-22

Family

ID=4200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1217.XA Active CN102759246B (zh) 2008-09-10 2009-09-10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CN201210202575.2A Active CN102735004B (zh) 2008-09-10 2009-09-10 低温储藏库
CN200910173411XA Active CN101672543B (zh) 2008-09-10 2009-09-10 制冷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2575.2A Active CN102735004B (zh) 2008-09-10 2009-09-10 低温储藏库
CN200910173411XA Active CN101672543B (zh) 2008-09-10 2009-09-10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10023532A1 (zh)
EP (2) EP2950019B1 (zh)
JP (1) JP5128424B2 (zh)
KR (1) KR101186739B1 (zh)
CN (3) CN102759246B (zh)
WO (1) WO2010029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1191B2 (en) 2009-09-30 2011-09-06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CN102032744A (zh) * 2010-11-23 2011-04-27 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盘管蒸发器的冷藏箱
JP5659366B2 (ja) * 2010-12-28 2015-01-28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SG192020A1 (en) * 2011-01-17 2013-08-30 Aroca Jose Antonio Martinez Electrical appliance that can also be used in industry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products with maximum speed
US8944541B2 (en) * 2012-04-02 2015-02-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panel cabinet structure for a refrigerator
KR200482028Y1 (ko) * 2012-06-07 2016-12-07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냉장고
JP6081108B2 (ja) * 2012-09-06 2017-02-1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2865705A (zh) * 2012-10-16 2013-01-09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内置式冷凝器的安装方法
WO2014086860A1 (en) * 2012-12-05 2014-06-12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n evaporator
EP2857778A1 (en) * 2013-10-03 2015-04-08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with a non-azeotropic mixture of hydrocarbons refrigerants
DE102013223737A1 (de) * 2013-11-20 2015-05-21 BSH Hausgeräte GmbH Einkreis-Kältegerät
KR20160001389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200697B1 (ko) * 2015-01-12 2021-01-12 (주)테크윙 테스트핸들러용 가압장치
CN105890268B (zh) * 2015-02-13 2020-07-10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除霜功能的冷却系统
EP3073210A1 (en) * 2015-03-27 2016-09-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with enhanced efficiency
CN106196682A (zh) * 2015-07-30 2016-1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双制冷系统、超低温制冷设备及制冷方法
EP3321610B1 (en) * 2015-08-26 2020-04-01 PHC Holdings Corporation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TWI600911B (zh) * 2015-08-27 2017-10-0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nic parts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parts inspection apparatus
KR20180091848A (ko) * 2015-11-19 2018-08-16 블랑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빙 장치, 이동체, 플레이크 아이스 제조 장치 및 플레이크 아이스 제조 방법
US9752818B2 (en) 2015-12-22 2017-09-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Umbilical for pass through i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s
DE102016002437A1 (de) * 2016-02-15 2017-08-17 Liebherr-Hausgeräte Lienz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JP6564126B2 (ja) * 2016-03-11 2019-08-21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超低温フリーザ
CN105744805A (zh) * 2016-04-15 2016-07-06 周哲明 一种多通道组合水冷板
EP3526531A4 (en) 2016-10-11 2020-06-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STRUCTURAL CABINET FOR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UNIT METAL BOXES
US10253554B2 (en) * 2016-11-23 2019-04-09 Bsh Hausgeraete Gmbh Home appliance device comprising a door and home appliance device
KR102204009B1 (ko) * 2017-03-23 2021-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WO2018216464A1 (ja) 2017-05-23 2018-11-29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730593A4 (en) * 2017-12-18 2021-10-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OIL FOR REFRIGERANT OR REFRIGERANT COMPOSITION, METHOD OF USING REFRIGERATION OIL, AND REFRIGERATION OIL USE
JP6510103B2 (ja) * 2018-03-22 2019-05-08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994419B2 (ja) * 2018-03-29 2022-01-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CN109579405A (zh) * 2018-10-24 2019-04-05 合肥鹿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移动冰箱
WO2021014865A1 (ja) * 2019-07-22 2021-01-28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GB2586478A (en) * 2019-08-20 2021-02-24 Oxford Instruments Nanotechnology Tools Ltd Cryogenic cooling system with vent
CN112195015B (zh) * 2019-09-18 2021-12-07 冰山松洋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混合制冷剂及制冷系统
KR102180126B1 (ko) * 2020-04-01 2020-11-18 윤근진 증발기압착형 초저온 냉동고
CN111486635A (zh) * 2020-04-07 2020-08-04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储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80445B (zh) * 2020-06-10 2022-11-01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及其自复叠制冷系统
JP7410335B2 (ja) * 2021-01-15 2024-01-09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冷凍回路および冷凍装置
EP4030118A1 (en) * 2021-01-19 2022-07-20 Secop GmbH Cooling unit
CN115875865B (zh) * 2023-01-10 2023-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调节的单螺杆压缩机回热式复叠低温制冷系统
US12129099B1 (en) 2024-03-13 2024-10-2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sulated container with a drawer
CN118328620B (zh) * 2024-06-13 2024-09-13 福建省连江县宏裕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冷冻食品产品生产制冷储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3362A (en) * 1953-05-18 1956-12-11 Whirlpool Seeger Corp Refrigerators for freezing food and storage of frozen food
US2730872A (en) * 1954-05-25 1956-01-17 Reynolds Metals Co Evaporator incorporating accumulator wells and feed grid
DE1241468B (de) * 1962-12-01 1967-06-01 Andrija Fuderer Dr Ing Kompressionsverfahren zur Kaelterzeugung
US3605431A (en) * 1969-09-10 1971-09-20 John L Carson Portable refrigerator-freezer
US3907267A (en) * 1971-12-01 1975-09-23 Kelvinator Inc Apparatus for assembly of evaporator tubing to liner
US3733845A (en) * 1972-01-19 1973-05-22 D Lieberman Cascaded multicircuit,multirefrigerant refrigeration system
US3893487A (en) * 1973-12-26 1975-07-08 Caterpillar Tractor Co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fitting
JPS61262577A (ja) * 1985-05-17 1986-11-20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GB2180921B (en) * 1985-09-25 1990-01-24 Sanyo Electric Co Refrigeration system
JPH0674939B2 (ja) 1989-11-16 1994-09-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縦型冷凍庫
JPH0446667A (ja) 1990-06-13 1992-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フロー装置
JP3174081B2 (ja) 1991-03-18 2001-06-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共沸混合冷媒冷凍装置
JP3208151B2 (ja) * 1991-05-28 2001-09-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604293B2 (ja) 1991-11-20 1997-04-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低温庫
JPH07146013A (ja) 1993-11-24 1995-06-06 Nippondenso Co Ltd 冷水機
JP3523381B2 (ja) * 1995-07-26 2004-04-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
JPH10300330A (ja) 1997-04-25 1998-1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JPH11304338A (ja) * 1998-04-24 1999-11-05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2349516Y (zh) * 1998-09-30 1999-11-17 姜培明 密封门冷柜气压减压器
JP3482142B2 (ja) * 1998-11-04 2003-12-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1033148A (ja) * 1999-07-22 2001-02-0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US6652769B1 (en) * 1999-09-28 2003-11-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Refrigerant composition and refrigerating circuit employing the same
JP2001108333A (ja) * 1999-09-30 2001-04-20 Koa Seisakusho:Kk 冷凍回路の熱交換構造
JP2001272162A (ja) * 2000-03-28 2001-10-05 Toshiba Corp 冷蔵庫扉の配線構造
KR100342257B1 (ko) * 2000-07-05 2002-07-02 윤종용 김치냉장고
AU2001294306A1 (en) * 2000-10-05 2002-04-15 Operon Co., Ltd. Cryogenic refrigerating system
JP4559608B2 (ja) 2000-10-25 2010-10-1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低温貯蔵庫
ES2332127T3 (es) * 2001-06-26 2010-01-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vo frigorifico.
KR100371331B1 (en) * 2001-06-28 200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Temperature sensor of direct cooling type refrigerator
JP2003013049A (ja) 2001-07-03 2003-01-15 Nihon Freezer Kk 3成分系超低温用冷媒
DE10311214A1 (de) * 2003-03-14 2004-09-23 Jolly, Jürgen Raumkühlungssystem
US6804976B1 (en) * 2003-12-12 2004-10-19 John F. Dain High reliability multi-tube thermal exchange structure
JP2006010138A (ja) * 2004-06-23 2006-01-12 Twinbird Corp 保存庫
JP2006071233A (ja) 2004-09-06 2006-03-16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バイオハザード対策室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装置
JP2006105314A (ja) 2004-10-07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パネル
JP4420807B2 (ja) * 2004-12-14 2010-0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6234220A (ja) * 2005-02-23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7107858A (ja) * 2005-10-17 2007-04-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DE102006040381A1 (de) * 2006-08-29 2008-03-0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Druckausgleichsventil
IT1397927B1 (it) * 2010-02-12 2013-02-04 Angelantoni Ind Spa Congelatore verticale a doppia por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8424B2 (ja) 2013-01-23
EP2950019A1 (en) 2015-12-02
EP2322876B1 (en) 2018-10-31
EP2950019B1 (en) 2019-01-16
CN102759246A (zh) 2012-10-31
KR20100030589A (ko) 2010-03-18
CN102735004A (zh) 2012-10-17
US20140182328A1 (en) 2014-07-03
WO2010029839A1 (ja) 2010-03-18
EP2322876A1 (en) 2011-05-18
CN101672543B (zh) 2012-07-18
CN101672543A (zh) 2010-03-17
CN102735004B (zh) 2014-10-22
EP2322876A4 (en) 2014-12-10
KR101186739B1 (ko) 2012-09-28
US9360238B2 (en) 2016-06-07
US9335070B2 (en) 2016-05-10
JP2010065925A (ja) 2010-03-25
US20110023532A1 (en) 2011-02-03
US20140182327A1 (en)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246B (zh) 低温储藏库的库内压力调整装置
US9791203B2 (en) Secondary fluid infrastructure within a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thereof
TWI420063B (zh) 冷卻裝置
EP3680587B1 (en) Refrigerator
JP2001147050A (ja) 2個の蒸発器を備えた冷蔵庫の冷凍システム
US20160097579A1 (en) Refrigerator
JP2014048030A (ja) 冷却庫
CN113970221B (zh) 冰箱
CN215983417U (zh) 一种液氮辅助降温的大冷量制冷机
US20050097919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ing heat exchanger
JP4239086B2 (ja) 店舗用冷凍機
JP2002349999A (ja) 蒸発器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冷凍機
CN217686107U (zh) 一种冰箱
CN219014673U (zh) 制冷系统、空调以及冷库
CN214469544U (zh) 一种具有连续可调功能的数码涡旋并联机组
WO2024202856A1 (ja) 磁気冷凍システム及び設備
KR102518478B1 (ko) 냉장고
JP2004278963A (ja) 簡易型冷風発生装置
JPH10311656A (ja) 保冷庫
JP2010078307A (ja) 冷却装置
CA2170584A1 (en) Method of attaining colder temperatures in a refrigerated storage container and a refrigerated storage container
JP2003222457A (ja) 冷蔵庫
KR20030086403A (ko) 자연 압축 방식을 이용하여 냉방장치의 소비 전력을최소화시키는 방법
KR20010009398A (ko) 냉장고의 증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Ehime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