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5225B -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5225B
CN102725225B CN201080061311.9A CN201080061311A CN102725225B CN 102725225 B CN102725225 B CN 102725225B CN 201080061311 A CN201080061311 A CN 201080061311A CN 102725225 B CN102725225 B CN 102725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lithium phosphate
iron lithium
precursor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3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5225A (zh
Inventor
田原知之
酒井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FE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FE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JFE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25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5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2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用廉价的铁粒子作为铁源的、廉价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放电容量高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通过以下工序制造磷酸铁锂: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含有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进行反应的合成工序;对上述合成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液进行干燥的磷酸铁锂前体生成工序;将上述磷酸铁锂前体生成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前体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磷酸铁锂的一次煅烧工序。

Description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锂离子二次电池(lithium-ion battery)为代表的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用的正极活性物质(cathode active material)的制造方法。
尤其涉及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 ironphosphate)。
背景技术
对于以便携设备为中心广泛普及的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过负极活性物质(negative active material)的改良、电解液等的开发而逐步实现其性能提高。另一方面,从小型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至今,仍未发现与正极活性物质相关的大的技术革新,而仍主要利用含有昂贵的稀有金属的钴酸锂(LiCoO2)。该钴酸锂不仅价高、而且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均不充分,有在约180℃的高温下释放氧而使有机电解液着火的危险性,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因此,以大型设备为目标的锂离子电池的用途开展中,比现有的钴酸锂廉价、而且在热方面、化学方面稳定且安全性高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被视为有希望代替钴酸锂的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物质的是资源制约少、毒性低、并且安全性高的铁系活性物质的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以下,简称为“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该磷酸铁锂由于晶体结构中的牢固的P-O键,直到400℃不释放氧,所以是安全性高的活性物质,进而是长期稳定性、快速充电特性也良好的活性物质。
将磷酸铁锂用于正极活性物质时,为了确保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要求的特性即高速充放电特性,需要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子传导性、以及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有效的是在磷酸铁锂粒子的表面包覆导电性物质,并且将磷酸铁锂粒子微细化(约100nm以下)从而增大反应表面积。另外,还报告了掺杂其他元素对改善电子传导性、使晶体结构稳定化有效。
因此,如上所述,低成本且稳定地生产在表面包覆有导电性物质的微细的磷酸铁锂粒子的方法的开发在实现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磷酸铁锂的实用化方面是重要的。
作为以低成本化为目的的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已知有使用廉价的铁粒子作为铁源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首先使金属铁与使磷酸根离子游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反应,其后,添加碳酸锂或氢氧化锂制备磷酸铁锂的前体并进行干燥,将该干燥物在300~4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一次煅烧,接着添加通过热分解生成导电性碳的物质,在500~800℃下进行煅烧。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上述方法中,由于制备前体时,99.9%以上的高纯度的金属铁与磷酸反应,所以作为难溶性2价铁化合物的磷酸铁(Fe3(PO42·8H2O)的凝聚粒子生成·成长,溶液成为呈白色~淡蓝色的膏状的高粘度物质。其结果,溶液的搅拌变得不充分、容易残留未反应的金属铁、引起原料不能均匀混合等障碍。另外,上述方法中还公开了为了促进未反应金属铁的反应,添加盐酸、草酸等酸。然而,添加盐酸时生成物容易被氧化,另外添加草酸时稳定的草酸铁以单体作为沉淀物生成等,难以制备均匀的前体。此外,由于作为导电性碳添加的炭黑等很难在前体中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所以在前体容易被氧化的一次煅烧的温度范围内作为还原剂的效果小。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方法:将铁粉、锂盐、磷酸基化合物溶解到有机酸水溶液中而制备前体,接着对该前体进行喷雾干燥后,在5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煅烧。
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上述方法中,虽然用有机酸或混合有机酸将铁氧化生成有效的2价铁,但存在难以使2价铁稳定存在的问题。另外,锂盐为硝酸锂时,硝酸根离子煅烧时作为氧化剂起作用。进而,作为锂盐还可以使用醋酸锂,但由于醋酸锂为价高的原料,所以在实现低成本化方面不适用。另外,在上述方法中,在前体溶液中混合生成热分解碳的有机化合物,但该有机化合物在煅烧时也会单独进行碳化,无法用热分解碳有效包覆磷酸铁锂粒子的表面。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首先在含有磷酸和柠檬酸的水溶液中使铁粉末反应,接着添加氢氧化锂,再添加金属氧化物或通过煅烧变为导电性氧化物的金属盐而制备前体并进行干燥,最后煅烧该前体的干燥物。
然而,由于上述方法中铁粉末与磷酸反应时柠檬酸不会作为螯合剂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前体中的铁被氧化至3价而生成作为3价的铁化合物的磷酸铁。另外,记载了添加氧化钒V2O5作为导电性氧化物的例子,但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在生成磷酸铁锂的前体后添加氧化钒,所以钒不是掺杂而是附着在磷酸铁锂粒子的周围。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煅烧含有平均粒径为20~150μm且表观密度2g/cm3以下的铁粉、磷酸化合物、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而成的电池用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然而,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方法也与专利文献2的方法同样地存在难以使2价铁稳定存在的问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3667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14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05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43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中,使用铁粒子作为铁源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充分地控制铁粒子的反应。因此,由于残留有未反应的铁粒子、或过度进行铁的氧化而生成晶质的3价铁化合物等原因,无法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制备磷酸铁锂的前体,最终无法充分确保得到的磷酸铁锂的放电容量。另外,掺杂其他元素来改善磷酸铁锂的诸多特性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均匀掺杂其他元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铁粒子的反应,从而制备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的磷酸铁锂的前体,能够稳定地得到由廉价且放电容量高的磷酸铁锂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利用廉价的铁粒子原料制造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高性能的放电容量高的磷酸铁锂方面,有效的是规定与铁粒子化学键合的氧量,并且在该铁粒子与磷酸反应时使羧酸与锂源共存,在氧化气氛中反应。另外还发现,通过上述反应,能够得到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的磷酸铁锂的螯合物,通过对其进行干燥,能够得到原料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而成的磷酸铁锂的前体。还发现,掺杂其他元素来改善磷酸铁锂的诸多特性时,通过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所掺杂元素,能够得到被均匀掺杂的磷酸铁锂。
本发明基于以上见解而完成,其主旨如下。
(1)一种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含有0.5质量%以上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使上述水溶液中的成分和上述铁粒子反应而制作反应液的合成工序,
对上述合成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液进行干燥而生成磷酸铁锂前体的前体生成工序,
将上述前体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前体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磷酸铁锂的一次煅烧工序。
(2)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将上述一次煅烧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与碳源混合,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而得到表面被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的二次煅烧工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上述铁粒子中的铁1mol,上述羧酸的含量为0.18~0.5mol。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羧酸的残碳率为3质量%以上。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羧酸为选自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中至少一种。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掺杂元素的金属或化合物预先溶解在上述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磷酸铁锂为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且稳定地生产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要求的重要特性的高速充放电特性优异的磷酸铁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含有0.5质量%以上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使上述水溶液中的成分和上述铁粒子反应,制作反应液的合成工序,
对上述合成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液进行干燥而生成磷酸铁锂前体的前体生成工序,
将上述前体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前体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磷酸铁锂的一次煅烧工序。
作为铁粒子,可以使用用焦炭还原轧制铁鳞(氧化铁)得到的还原铁粉、用高压水粉化和冷却钢水得到的雾化铁粉、电解铁盐水溶液在阴极析出的电解铁粉等。优选铁粉的平均粒径为100μm以下。通常一般工业用铁粉的平均粒径为70~80μm,但也包含最大粒径为150~180μm的粒子,所以根据需要通过筛分除去粗粒,或用机械式粉碎使粗粒微细化等增大反应面积来使用,这有利于促进后续与磷酸、羧酸和锂源的反应,合成磷酸铁锂的螯合物。
本发明中,铁粒子含有的氧是指与铁化学键合的氧,将氧含量设为0.5质量%以上是用于合成磷酸铁锂螯合物的必要条件。上述氧含量优选为0.6~2质量%。铁粒子的氧含量低于0.5质量%时,金属铁与磷酸的直接反应优先,作为难溶性2价铁化合物的磷酸铁(Fe3(PO4)2·8H2O)的凝聚粒子生成·成长,所以水溶液成为呈白色~淡蓝色的膏状的高粘度物质。其结果,水溶液的搅拌变得不充分、容易残留有未反应的金属铁,引起原料不能均匀混合等障碍。另一方面,只要铁粒子的氧含量为2质量%以下,则氧化铁的铁鳞不会在铁粉表面偏析,也不会妨碍磷酸与羧酸的水溶液的反应。因此,优选铁粒子的氧含量为2质量%以下。应予说明,铁粒子的氧含量的定量是根据JIS Z 613(1992年)真空熔融红外线吸收法且用LECO公司制TC436来进行。
为了将铁粒子的氧含量设为0.5质量%以上,例如在以还原铁粉为原料的情况下,只要将用焦炭还原轧制铁鳞(氧化铁)时的温度设为比通常(1000~1200℃)低的温度(800~1000℃左右)即可。
另外,在以水雾化铁粉为原料的情况下,只要在用高压水粉化、冷却钢水后的干燥工序中积极与空气接触即可。
提高铁粒子纯度时,通常对原料铁粉进行氢还原,制作氧含量为0.4质量%左右以下的铁粒子。因此,本发明使用的铁粒子只要调整其氢还原的程度即可。
磷酸优选为正磷酸(H3PO4)的水溶液,但也可以使用高阶缩聚磷酸(Hn+2PnO3n+1)的水溶液。正磷酸通常可以使用75~85质量%的工业制品。相对于1mol铁,磷酸的添加量为1mol化学计量当量,但也可以过量添加0.1mol左右。
羧酸是指具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螯合物时的螯合剂起作用。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述羧酸,可举出对铁螯合力强的羧酸,例如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其中,特别优选形成螯合力强、且难以氧化的螯合物的柠檬酸。
另外,由于羧酸在煅烧时产生残碳,所以还作为还原剂起作用。为了发挥上述功能,本发明中优选将羧酸的残碳率设为3质量%以上。如果羧酸的残碳率为3质量%以上,则前体不会被存在于非氧化性气氛的氧所氧化。非氧化性气氛是指氧浓度为1000ppm以下的氮、氩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下、或含有氢、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下。
另外,优选将上述残碳率设为20质量%以下,如果超过20质量%,则煅烧后的残碳量过剩。上述羧酸的残碳率如下:酒石酸:7质量%,苹果酸:12质量%,柠檬酸一水合物:7质量%,草酸二水合物、醋酸等低于1质量%。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残碳率”是指根据JIS G 1211(1995年)高频感应加热炉燃烧-红外线吸收法,对煅烧后残留的碳进行定量,除以原始的羧酸量得到的值。
相对于1mol铁,羧酸的含量优选为0.18~0.5mol,更优选为0.2~0.4mol。羧酸的含量小于0.18mol时,上述羧酸带来的螯合化效果小,所以金属铁与磷酸根离子直接反应,结果难溶性的磷酸铁的凝聚粒子生成·成长,水溶液成为呈白色~淡蓝色的膏状的高粘度物质。其结果,水溶液的搅拌变得不充分、容易残留有未反应的金属铁,引起原料不能均匀混合等障碍。另一方面,上述含量超过0.5mol时,合成的磷酸铁锂的螯合物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原料被均匀混合),但煅烧后的残碳量变得过剩。其结果,最终得到的磷酸铁锂的表观上的放电容量降低。
作为锂源,只要是水溶性的锂盐,则可以是任何种类,但特别优选煅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的氢氧化锂、碳酸锂。
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铁粒子使其反应时的气氛必须为氧化气氛。当进行螯合反应而消耗铁粒子表面的氧时,不能维持螯合反应,结果金属铁和磷酸根离子的直接反应优先,难溶性的磷酸铁的凝聚粒子生成·成长。
因此,本发明中,通过使上述反应时的气氛为氧化气氛,从而适度氧化铁粒子表面补充氧,持续进行螯合反应。在本发明中氧化气氛是指能够适度氧化水溶液中的铁粒子表面的状态,例如,使水溶液界面与含氧气体接触,或向水溶液中导入溶解氧、含氧气体的气泡或纳米气泡等形成的状态。另外,作为具体的操作,可举出空气气氛下的搅拌、空气吹泡等。
上述螯合反应,优选将水溶液温度控制在10~40℃的范围,更优选为20~30℃。如果将水溶液控制在10~40℃的范围,则通过上述螯合反应,氧被消耗而新出现的铁粒子的表面与水溶液中的溶解氧或空气气泡接触,从而被适度氧化,能够连续生产磷酸铁锂的螯合物。水溶液温度低于10℃时,铁粒子的螯合反应变迟缓,直至反应完全结束需要长时间。另一方面,水溶液温度超过40℃时,用于向氧被消耗的铁粒子表面补充氧的氧化不及时。因此,可能金属铁和磷酸的直接反应优先,难溶性的磷酸铁的凝聚粒子生成·成长,水溶液成为呈白色~淡蓝色的膏状的高粘度物质。
本发明中,通过向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添加铁粒子,并暴露在氧化气氛中,从而上述羧酸介由存在于铁粒子表面的氧或羟基使铁螯合化,同时磷酸使铁氧化并与其键合,由此生成磷酸铁,羧酸基的部分氢被锂取代。其结果,推测能够合成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磷酸铁锂的螯合物,并且能够得到该螯合物均匀分散而成的反应液。
该磷酸铁锂的螯合物在反应液中分散存在,但有时该螯合物的一部分作为凝聚粒子存在,形成沉淀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前体溶液的均匀化,优选以湿式机械粉碎凝聚粒子使其细微化。应予说明,作为湿式粉碎方法,可举出珠磨、湿式喷射磨、超声波照射等。
另外,如果对干燥该反应液得到的干燥物(磷酸铁锂前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则没有检测出晶质化合物,而能够确认起因于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得到的螯合物的非晶相。
向磷酸铁锂掺杂其他元素时,将所掺杂元素的金属或化合物预先溶解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由此能够均匀混合掺杂的元素。例如,掺杂钛时,可举出Ti(OH)4、TiOSO4·H2O,掺杂钒时,可举出FeV、V2O5、VOSO4·2H2O,掺杂镁时,可举出Mg、MgO、Mg(OH)2,掺杂钨时,可举出WO3、H2WO4,掺杂锰时,可举出MnCO3·nH2O、Mn(CH3COO)2等。此时,在通过向含有磷酸和羧酸的水溶液中添加铁粒子而预先溶解的掺杂元素被还原成为低氧化状态的情况下,可期待作为电子供体起作用。掺杂量根据元素的种类而不同,但一般优选置换铁元素的0.1mol%以上,特别优选0.5mol%以上。如果掺杂量低于铁元素的0.1mol%,则很难体现掺杂效果。对于上限,根据掺杂元素的离子半径、价数、配位数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掺杂量如果超过阈值,则由于杂质相的生成、能带结构的变化引起的电子的局部化等,特性有变差的趋势。
反应液的干燥优选采用干燥效率良好的喷雾干燥法。由于喷雾干燥法在高温加热空气中对试样溶液进行喷雾使其干燥,所以能够制造形状整齐的粉末。采用喷雾干燥法时,根据(磷酸铁锂的)前体的氧化温度约为250℃,优选喷雾干燥装置的入口温度(加热空气温度)为150~250℃。如果将入口温度设为150~250℃,则生成的干燥物的到达温度也依赖于与送液量的平衡,但约为100~150℃。作为生成的干燥物的磷酸铁锂前体为粉末状,优选其粒径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如果粒径超过100μm,则在煅烧后的粉碎不充分的情况下,残留粗粒,将其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来制作电极时,可能损害集电体。
通过在非氧化性气氛中以300℃以上煅烧磷酸铁锂前体,能够热分解除去磷酸铁锂前体含有的H2O、CO2、H2,使具有非晶相的干燥物结晶化,得到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的结晶体。优选煅烧温度为300℃以上,更优选为350~700℃。低于300℃时,作为挥发成分的H2O、CO2、H2的热分解除去不充分,并且不发生结晶化。另一方面,对于煅烧温度的上限,如果超过700℃,则得到的结晶粒子进行粗大化,所以优选为700℃以下。应予说明。在非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煅烧是为了防止氧化。
接着,将作为上述煅烧物的磷酸铁锂作为一次煅烧物,进而混合碳源进行二次煅烧,由此,能够提高磷酸铁锂的结晶性,并用碳包覆磷酸铁锂的表面或在表面附着碳来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
作为混合的碳源,使用二次煅烧时热分解生成碳的物质或导电性碳。二次煅烧时热分解生成碳的物质优选为在二次煅烧时熔融并润湿磷酸铁锂粒子的表面的物质,例如,可以使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等糖,羟甲基纤维素、苊烯、低喹啉不溶物沥青(喹啉不溶物≤0.1质量%、灰分≤0.01质量%)等。作为导电性碳,例如可以使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VGCF、碳纳米纤维、富勒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作为将碳源混入一次煅烧物的方法,可以举出在以湿式或干式粉碎一次煅烧物前,或粉碎后加入碳源,使用球磨、喷射磨等进行粉碎的方法。碳源的添加量优选为以使二次煅烧后的磷酸铁锂含有的碳量成为1~5质量%的方式添加,更优选为1.5~4质量%。上述碳量低于1质量%时,磷酸铁锂的导电性变得不充分,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磷酸铁锂粒子的性能。另一方面,上述碳量超过5质量%时,有表观上的放电容量降低的趋势。进行二次煅烧时,优选在非氧化性气氛中在350~400℃进行一次煅烧。在350℃以上的煅烧能够使磷酸铁锂的结晶化确实地进行,但随着温度上升而粒生长,所以一次煅烧在400℃能充分进行。
优选二次煅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中在550~750℃进行,更优选为600~700℃。使用生成热分解碳的物质作为碳源时,如果低于550℃,则热分解碳的生成变得不充分,二次煅烧后可能不能充分地发挥得到的磷酸铁锂的导电性。另一方面,如果超过750℃,则磷酸铁锂粒子可能会粗大化。
如上所述,通过向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添加含有0.5质量%以上的氧的铁粒子,并在氧化气氛中反应,由此合成磷酸铁锂的螯合物,对其进行干燥,能够得到原料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而成的磷酸铁锂前体。接着,通过煅烧该磷酸铁锂前体,能够得到廉价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高性能的磷酸铁锂。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在PCT/JP2010/001691中申请了具有以下工序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水溶液准备工序,准备含有磷酸和羧酸的水溶液,
第1制作工序,向上述水溶液添加含有0.5质量%以上的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使上述水溶液中的磷酸和羧酸与上述铁粒子反应,制作第1反应液,
第2制作工序,向在上述第1制作工序中得到的第1反应液添加锂源,制作第2反应液,
前体生成工序,干燥上述第2反应液生成磷酸铁锂前体,以及
一次煅烧工序,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上述磷酸铁锂前体,得到磷酸铁锂。
本发明中,将PCT/JP2010/001691中的制作第1反应液的第1制作工序和制作第2反应液的第2制作工序这两个工序用下述一个合成工序来实施。
“合成工序,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含有0.5质量%以上的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使上述水溶液中的成分和上述铁粒子反应,制备反应液”,
因此,本发明相对于PCT/JP2010/001691具有以下优点:
(a)能够在一个合成工序中将原料一并进行混合。
(b)能够抑制PCT/JP2010/001691中的第1制作工序的初期激烈的反应。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10mol的85质量%的磷酸、2mol的柠檬酸一水合物和5mol的碳酸锂溶解到2000g的蒸馏水中,向该混合溶液添加10mol的铁粉(JFE钢铁(株)制,氧含量为0.68质量%,平均粒径为80μm,表观密度为3.18g/cm3),以25~30℃的液温,在空气气氛下边搅拌边反应1天。使用喷雾干燥机(大川原化工机制FOC16)在200℃的入口温度下干燥该反应液,得到通过SEM观察的平均粒径约为30μm的干燥粉末。在氮气流中对该干燥粉末实施400℃×5h的一次煅烧,再向一次煅烧物总量添加40g抗坏血酸作为碳源,以球磨进行湿式粉碎、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干燥后,在氮气流中实施700℃×10h的二次煅烧,最后以75μm筛孔进行筛分,制备磷酸铁锂。
应予说明,铁粉的氧含量使用LECO公司制TC436进行定量。
另外,铁粉的表观密度根据JIS Z 2504(2000年)进行测定。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使用2mol的苹果酸代替柠檬酸一水合物,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使用2mol的酒石酸代替柠檬酸一水合物,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柠檬酸一水合物为2.5mol,不向一次煅烧物添加抗坏血酸,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使用铁粉(KISHIDA CHEMICAL公司制,氧含量为1.55质量%、平均粒径为70μm、表观密度为2.47g/cm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6)
实施例1中,向磷酸、柠檬酸一水合物以及碳酸锂的混合溶液添加0.05mol的(置换铁元素的1mol%)作为钒源的五氧化二钒V2O5,使其溶解,再向该混合溶液中添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9.9mol的铁粉,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7)
实施例1中,向磷酸、柠檬酸一水合物以及碳酸锂的混合溶液添加0.15mol的作为钛源的硫酸氧钛(置换铁元素的1mol%),使其溶解,再向该混合溶液中添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9.9mol的铁粉,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8)
实施例1中,向磷酸、柠檬酸一水合物以及碳酸锂的混合溶液添加0.1mol的作为镁源的氧化镁(置换铁元素的1mol%),使其溶解,再向该混合溶液中添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9.9mol的铁粉,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实施例9)
实施例1中,向磷酸、柠檬酸一水合物以及碳酸锂的混合溶液添加0.1mol的作为锰源的醋酸锰(置换铁元素的1mol%),使其溶解,再向该混合溶液中添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9.9mol的铁粉,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使用铁粉(JFE钢铁(株)制,氧含量为0.41质量%,平均粒径为80μm,表观密度为2.55g/cm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比较例2)
实施例1中,在氮气氛下进行添加铁粉后的搅拌,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比较例3)
实施例1中,使用2mol草酸二水合物代替柠檬酸一水合物,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磷酸铁锂。
对于由实施例1~9和比较例1~3制备的各磷酸铁锂,进行基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鉴定分析、并进行碳的定量。另外,对各磷酸铁锂测定一次粒径。X射线衍射分析使用RIGAKU制UltimaIV(X-Ray:Cu-Kα1)。碳的定量使用HORIBA制EMIA-620,对磷酸铁锂的碳含量进行定量。一次粒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使用Scherrer式求得。
另外,对于由实施例1~9和比较例1~3制备的各磷酸铁锂,按以下方法测定放电容量。在铝箔的集电体上以10mg/cm2涂布磷酸铁锂:乙炔黑:聚偏氟乙烯((株)KUREHA制KFL#1320)=86:4:10(质量比)的糊剂来制作正极。负极使用金属锂来组装半电池(宝泉制)。电解液使用1M-LiPF6/EC(碳酸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3:7(质量比)。测定条件以0.2mA/cm2进行恒定电流充电直至4.0V后,以0.2mA/cm2进行恒定电流放电直至2.5V,求得放电容量。
将上述鉴定分析、碳量、一次粒径以及放电容量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由表1所示,实施例1~9均得到碳量为1.5质量%以上、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放电容量高的橄榄石型磷酸铁锂。特别是实施例6~9的放电容量比实施例1~5的稍大,推测该放电容量的提高效果是掺杂带来的效果。另一方面,比较例1~3不能得到具有充分放电容量的磷酸铁锂。推测比较例1~3的磷、铁、锂不能以原子水平均匀混合。
表1
表1
1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使用廉价的铁粒子作为铁源,制造廉价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放电容量高的磷酸铁锂的方法。

Claims (7)

1.一种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添加含有0.5~2质量%氧的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下使所述水溶液中的成分和所述铁粒子进行螯合反应而制作反应液的合成工序,
对所述合成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液进行干燥而生成磷酸铁锂前体的前体生成工序,
将所述前体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前体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磷酸铁锂的一次煅烧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有将所述一次煅烧工序中得到的磷酸铁锂与碳源混合,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煅烧而得到表面被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的二次煅烧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所述铁粒子中的铁1mol,所述羧酸的含量为0.18~0.5mol。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羧酸的残碳率为3质量%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羧酸为选自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中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掺杂元素的金属或化合物预先溶解在所述含有磷酸、羧酸和锂源的水溶液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磷酸铁锂为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CN201080061311.9A 2010-01-14 2010-12-24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6183 2010-01-14
JP2010006183A JP5581065B2 (ja) 2010-01-14 2010-01-14 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PCT/JP2010/073880 WO2011086872A1 (ja) 2010-01-14 2010-12-24 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225A CN102725225A (zh) 2012-10-10
CN102725225B true CN102725225B (zh) 2015-04-15

Family

ID=4430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31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225B (zh) 2010-01-14 2010-12-24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2560A1 (zh)
EP (1) EP2511233A4 (zh)
JP (1) JP5581065B2 (zh)
KR (1) KR101422378B1 (zh)
CN (1) CN102725225B (zh)
WO (1) WO2011086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468B (zh) * 2011-11-15 2017-10-17 电化株式会社 复合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及二次电池
CN103137964B (zh) * 2011-11-24 2016-02-17 清华大学 磷酸铁锂二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2683684B (zh) * 2011-12-12 2015-09-30 张雅静 硒、钡掺杂磷酸铁锂纳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5881B (zh) * 2011-12-12 2017-06-30 张健 掺杂磷酸铁锂纳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680B (zh) * 2011-12-12 2015-09-30 张雅静 铝、钡掺杂磷酸铁锂纳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251227A (ja) * 2012-06-04 2013-12-12 Jfe Chemical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材用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上記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およびその正極を備え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750086B2 (ja) * 2012-08-20 2015-07-15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材用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2867957A (zh) * 2012-09-22 2013-01-09 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介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1592773B1 (ko) * 2014-10-17 2016-02-11 오씨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6129404A (zh) * 2016-07-24 2016-11-16 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的干燥工艺
CN109326777B (zh) * 2018-08-28 2021-05-25 北京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
EP3670454A1 (en) * 2018-12-21 2020-06-24 Höganäs AB (publ) Pure iron containing compound
CN109742352A (zh) * 2018-12-29 2019-05-10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52058B (zh) * 2021-02-04 2022-11-15 台州学院 一种基于混合金属有机骨架合成掺杂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96182B (zh) * 2021-09-10 2023-05-23 上海量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磷酸铁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158A (zh) * 2008-09-17 2009-01-28 长沙矿冶研究院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方法
CN101546830A (zh) * 2008-07-19 2009-09-30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6826A (zh) * 2009-04-30 2009-09-3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1567439A (zh) * 2009-06-01 2009-10-28 南京工业大学 三价铁源合成纳米级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913588A (zh) * 2010-07-08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磷酸铁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9726C (zh) * 2002-10-18 2008-01-02 国立九州大学 二次电池用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
JP4343618B2 (ja) * 2003-08-21 2009-10-1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ポリアニオン型リチウム鉄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4522683B2 (ja) * 2003-10-09 2010-08-11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極材料粉体の製造方法と電極材料粉体及び電極並びにリチウム電池
TWI279020B (en) * 2004-11-03 2007-04-11 Tatung Co Ltd Preparation of olivine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batteries via a solution method
US7892676B2 (en) * 2006-05-11 2011-02-22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Cathode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a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829557B2 (ja) * 2005-07-21 2011-12-07 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鉄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JP2008004317A (ja) 2006-06-21 2008-01-10 Gs Yuasa Corporation:Kk 電池用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5388822B2 (ja) * 2009-03-13 2014-01-15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830A (zh) * 2008-07-19 2009-09-30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5158A (zh) * 2008-09-17 2009-01-28 长沙矿冶研究院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方法
CN101546826A (zh) * 2009-04-30 2009-09-3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1567439A (zh) * 2009-06-01 2009-10-28 南京工业大学 三价铁源合成纳米级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913588A (zh) * 2010-07-08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磷酸铁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7438A (ko) 2012-11-21
EP2511233A1 (en) 2012-10-17
CN102725225A (zh) 2012-10-10
WO2011086872A1 (ja) 2011-07-21
US20120292560A1 (en) 2012-11-22
JP2011146254A (ja) 2011-07-28
KR101422378B1 (ko) 2014-07-22
JP5581065B2 (ja) 2014-08-27
EP2511233A4 (en)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225B (zh)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CN102348634B (zh)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CN110416525B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含磷酸锰铁锂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835540B2 (ja) リン酸第二鉄含水物粒子粉末の製造法、オリビン型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粉末の製造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法。
CN103596877A (zh) 磷酸铁锂的制造方法
JP5281765B2 (ja) リチウム鉄リン系複合酸化物炭素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鉄及びリンを含む共沈体の製造方法
JP5323410B2 (ja) リチウム鉄リン系複合酸化物炭素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鉄及びリンを含む共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73761A (ja) 電極用酸化チタン系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5185993B (zh) 一种高纯磷酸铁及其掺杂金属元素的合成方法
CN10262370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4163124A1 (ja) 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JP5505868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前駆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18968B (zh) 一种巢状v2o3包覆磷酸钒锂的锂离子正极材料
CN116534826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4002A (zh) 由磷矿制备磷酸锂的方法、磷酸锰铁锂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Zhu et al. Li 4 Mn 5 O 12 Cathode for Both 3 V and 4 V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4864907A (zh) 一种含锌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锌离子电池
CN116262609A (zh) 一种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5849324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325122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材用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上記リン酸鉄リチウム粒子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正極およびその正極を備え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898768A (zh) 一种高压实密度磷酸锰锂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