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404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6404B CN102686404B CN201080059346.9A CN201080059346A CN102686404B CN 102686404 B CN102686404 B CN 102686404B CN 201080059346 A CN201080059346 A CN 201080059346A CN 102686404 B CN102686404 B CN 1026864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printed medium
- piler
- transport path
- pri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2—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mall cards, envelopes, or the like, e.g. credit cards, cut visiting c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65H1/02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with non-controlled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pile to present the pile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e.g. weights or sp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65H1/027—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5/00—Overturning articles
- B65H15/016—Overturning articles employing rotary or reciprocating elements supporting transpor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7—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5—Thermal printing on id car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2—Turning, overturning
- B65H2301/3321—Turning, overturning kinetic therefor
- B65H2301/33214—Turning, overturning kinetic therefor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parallel to the surface of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1—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1—Supports for sheets fu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 B65H2405/311—Supports for sheets fu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and serving also as pack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4—Cards, e.g. telephone, credit and identity c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印刷装置(1)具备框体(2),在框体(2)的上侧配置有卡堆垛机(3)。在卡堆垛机(3)中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收容卡。在框体(2)内收容有:配置于卡堆垛机(3)的下方的卡转动部(4)和直线状的卡搬送路径(CP)、设置于卡搬送路径(CP)下方的印刷部(PR)、各种传感器、控制部。在卡搬送路径(CP)的最下游外侧配置有卡收容部(29)。在卡收容部(29)内以重叠的方式层叠收容处理后的卡。能够通过卡堆垛机(3)增大卡的供给数量,通过卡搬送路径CP位于框体2内的上部,能够增大卡收容部29的高度。由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对应于针对印刷介质的大量供给的大量排出的印刷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对卡状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制作信用卡、储蓄卡、许可卡、ID卡等卡状的印刷介质,使用隔着色带压接热敏打印头和滚筒辊而在膜状的中间转印介质中形成图像,并将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印刷装置。
这样的印刷装置通常具备用于供给卡状的印刷介质的供给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图像转印部的印刷部以及接收印刷处理完毕的印刷介质的收容部。从供给部供给的印刷介质被搬送到印刷部,在印刷部中将由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通过图像转印部转印到印刷介质。另外,在印刷介质中记录磁信息等的情况、在印刷介质中内置的IC中存储电子信息的情况下,在印刷部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设置磁写入部、IC写入部,在印刷介质中记录各种信息。利用图像转印的印刷处理、利用信息写入的记录处理结束了的印刷介质被收容到设置于最下游侧的收容部。
但是,在对大量的印刷介质实施印刷处理、记录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供给部大容量化,搬送路线也变长,所以印刷装置整体倾向于大型化。为了避免该问题,公开了将印刷部配置于高于供给部的上方,在供给部的下游侧并且印刷部的上游侧配置变更印刷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变更部,使印刷部的下方且供给部的上方成为印刷介质的搬送路线的印刷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通过在印刷部的下方配置供给部,能够实现印刷装置的小型化,能够将印刷介质的供给数量增大搬送路线的长度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52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印刷部的下方且供给部的上方成为印刷介质的搬送路线,所以搬送路线位于印刷装置内的下部。即,因为印刷介质是卡状,所以供给部的高度变小,搬送路线的高度位置变低。在搬送路线的高度位置排出实施了印刷处理的印刷介质,所以难以使收容部高于搬送路线的高度位置。其结果,收容部的容量变小,所以即使能够增大供给部中的供给数量,也无法在收容部中收容印刷处理等结束了的所有印刷介质。如果横向扩大收容部,则虽然能够收容所供给的所有印刷介质,但包括收容部的印刷装置的整体大型化。进而,如果横向增大收容部,则还派生难以以排列状态收容印刷介质、在收容部内印刷介质变得零乱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对应于针对印刷介质的大量供给的大量排出的印刷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种印刷装置,能够在卡状的印刷介质上印刷,上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直线状的搬送路径,用于搬送所述印刷介质;卡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一端,转换所述印刷介质的搬送方向;供给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以及所述卡转动部的上方,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并收容处理前的印刷介质;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方,针对所述印刷介质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侧实施印刷处理;以及排出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另一端,以重叠的方式层叠并收容由所述印刷部印刷处理了的印刷介质。
在本发明中,具有覆盖所述搬送路径的可开闭的上盖而作为装置框体的一部分,所述供给堆垛机构成为能够针对所述上盖装卸,在所述供给堆垛机针对所述上盖未安装状态下所述上盖能够开闭。
另外,印刷部还具有: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介质;以及图像转印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将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图像转印部与所述卡转动部之间并且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供给堆垛机之间,还具备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1记录部。
此时,第1记录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记录处理。
另外,在用于从所述供给堆垛机朝向所述卡转动部供给所述印刷介质的供给路径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卡转动部中的所述供给堆垛机的相反侧还具备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2记录部。
还具备:错误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第1或者第2记录部中的记录处理失败了时的印刷介质,所述错误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卡转动部的所述第1记录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第1记录部、卡转动部以及错误排出口配置于直线上,从所述卡转动部朝向所述错误排出口排出所述记录处理失败了的印刷介质。
另外,还具备:在所述卡转动部的所述搬送路径的延长线上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3记录部,所述第3记录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记录处理。
所述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堆垛机与所述第2记录部之间。
进而,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供给堆垛机的抽出侧,设置有用于抽出印刷介质的供给辊、和将抽出了的印刷介质逐张分离的分离单元,所述供给堆垛机包括:堆垛机框体;印刷介质收纳部,设置于所述堆垛机框体内部,以直立姿势在抽出方向前后排列而收纳多个印刷介质;供给开口,朝向所述印刷部给送所述印刷介质收容部中收容的最前列的印刷介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印刷介质收容部中收容的最后列的印刷介质背面;以及施力单元,在印刷介质的抽出方向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施力,在所述印刷介质收容部中,设置了以直立姿势载置印刷介质的印刷介质载置面、和与最前列的印刷介质卡合的印刷介质卡定面,所述印刷介质卡定面具有以前倾姿势使印刷介质卡定的倾斜面。
另外,在所述供给堆垛机的框体中,在所述印刷介质收纳部的最前列的印刷介质表面设置有使所述供给辊卡合的抽出开口,按照所述印刷介质卡定面、所述抽出开口以及所述供给开口的顺序将它们配置于印刷介质给送方向上。
在所述装置框体中,设置有安装所述供给堆垛机的堆垛机安装开口,所述堆垛机安装开口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供给堆垛机的印刷介质搬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安装以及脱离。
另外,所述印刷介质载置面具有使印刷介质向抽出方向前倾的高低差。
所述印刷介质载置面既可以由在抽出方向上阶段性地变低的多个阶梯面构成,也可以由在抽出方向上逐渐变低的倾斜面构成。另一方面,分离单元由将设置于所述供给堆垛机的印刷介质分离的分离间隙构成。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将由图像形成部在中间转印介质形成的图像通过图像转印部转印到卡状的印刷介质,上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供给堆垛机,供给印刷介质;卡转动部,变更从所述供给堆垛机送出的印刷介质的搬送方向;第1搬送路径,从所述卡转动部向第1方向移送印刷介质;第2搬送路径,从所述卡转动部向第2方向移送印刷介质;图像转印部,配置于所述第1搬送路径,将图像转印于印刷介质;以及信息记录部,配置于所述第2搬送路径,将信息记录到印刷介质,沿着第1搬送路径的上方,并列设置所述供给堆垛机,所述第1搬送路径和第2搬送路径在角度相互不同的方向上移送印刷介质,并且在所述第1搬送路径中,设置有使印刷介质在所述卡转动部与所述图像转印部之间临时待机的待机部,在朝向所述图像转印部从所述卡转动部移送印刷介质的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印刷介质移送方向上,按照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转印部的顺序配置所述图像形成部和所述图像转印部。
在装置框体中,从上方到下方,按照所述供给堆垛机、所述卡转动部的顺序配置所述供给堆垛机和所述卡转动部,从所述卡转动部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所述第1搬送路径,从所述卡转动部在大致铅直方向上配置所述第2搬送路径,在所述第1搬送路径的下方,在水平方向上,按照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转印部的顺序配置所述图像形成部和所述图像转印部。
另外,所述卡转动部具备:旋转框架,可旋转地轴支于所述装置框体;至少一对辊对,配置于所述旋转框架且保持所述印刷介质;驱动单元,使所述旋转框架旋转动作;以及辊驱动单元,使所述辊对旋转,所述辊驱动单元使所述辊对正逆转以针对所述旋转框架搬入以及搬出印刷介质。
或者,所述供给堆垛机包括:卡收纳部,能够以直立姿势前后排列并收纳印刷介质;以及供给口,配置于所述卡收纳部,给送所述印刷介质,对所述供给口抽出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被设定为与在所述第1搬送路径上从所述卡转动部向所述图像转印部移送印刷介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所述第1搬送路径中,配置有将从所述卡转动部送出的印刷介质移送到所述图像转印部的搬送辊,该搬送辊构成为配置于所述待机部且以停止状态保持印刷介质。
另外,在所述图像转印部中,配置成将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中间转印介质能够行走,该中间转印介质由转印膜构成,在对所述转印膜形成图像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中,配置有图像形成滚筒、色带、以及热敏打印头,相对沿着所述第1搬送路径移动的印刷介质的移送方向在所述图像转印部的上游侧,将所述图像形成部配置于与所述待机部对向的位置。
另外,所述转印膜包括:转印膜盒,可装卸地安装于装置框体;供给卷筒和卷绕卷筒,配置于所述转印膜盒;以及转印膜,卷绕安装于所述供给卷筒与卷绕卷筒之间,所述色带包括:带盒,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框体;供给卷筒和卷绕卷筒,配置于所述带盒;以及色带,卷绕安装于所述供给卷筒与所述卷绕卷筒之间,对于所述转印膜盒和所述带盒,沿着从所述卡转动部向所述图像转印部移送印刷介质的所述第1搬送路径,在上游侧配置有所述带盒,在下游侧配置有所述转印膜盒。
另外,在所述第1搬送路径中,设置有:搬送辊,移送印刷介质;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搬送辊;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备:所述第2搬送路径中的信息记录结束时的运算单元、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图像形成结束时的运算单元、以及比较图像形成结束时和信息记录结束时的比较单元,在通过所述比较单元判定为图像形成结束时比信息记录结束时晚时,使从所述卡转动部送出的印刷介质待机于所述待机部,并且在通过所述比较单元判定为信息记录结束时比图像形成的结束时晚时,不使从所述卡转动部送出的印刷介质待机于所述待机部而移送到所述图像转印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印刷介质的搬送路径的上方设置的供给堆垛机中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收容印刷介质,能够增大印刷介质的供给数量,通过将搬送路径配置于印刷部的上方,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搬送路径位于印刷装置内的上部,所以能够增大排出堆垛机的高度,所以能够得到能够在排出堆垛机中收容从供给堆垛机供给的所有印刷介质,能够对应于针对大量供给的大量排出这样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卡收纳部构成为以直立姿势在抽出方向前后排列而收纳多个卡,将最前列的卡从供给开口供给到信息记录装置内部,所以相比于以往的以水平姿势上下层叠收纳卡而通过在水平方向上配置的记录部进行记录的情况,能够收纳大容量的卡。
与此同时,在与最前列的卡卡合的卡卡定面(印刷介质卡定面)中设置有使卡以前倾姿势卡定的倾斜面,所以收纳于卡收纳部的卡以前倾姿势支撑于收容部。因此,在卡的补充作业时、或者最前列的卡引起卡片堵塞而将其取出的作业时,所收纳的卡倒下而变乱的可能性少,且其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记录介质中形成图像的第1搬送路径中,在使该记录介质的方向反转的卡转动部与向转印膜印刷转印像的图像转印部之间设置待机部,在该待机部所占的空间中并列配置了在转印膜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以能够小型紧凑地构成装置。
另外,待机部配置于第1搬送路径的卡转动部与图像转印部之间,所以能够在位于该路径的上游侧的第2搬送路径中将先前的记录介质送到待机部之后,对后续的记录介质记录信息。
与此同时,对于第2搬送路径的记录处理和第1搬送路径的图像形成处理,能够针对处理的路线(场所)和定时独立地工作(job)设定。因此,在例如色带、转印膜中发生了缺陷(卡片堵塞等)的情况下能够在使先前的记录介质在待机位置待机了的状态下对后续的记录介质在第2搬送路径中进行了信息记录之后使装置停止,无需取出装置内的所有记录介质来进行错误处理。另外,在缺陷处理之后(卡片堵塞处理之后),由于记录介质在规定的待机位置待机,所以处理后的装置再次开始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将待机部配置于卡转动部与图像转印部之间而并非图像转印部。在假设使记录介质在图像转印部中待机的情况下,由于图像转印部的热源而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分被加热。如果仅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被加热,则有可能在一张记录介质中产生温度差,而在图像中形成不均匀。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卡转动部与图像转印部之间设置了待机部,所以待机中的记录介质的一部分不会被加热。另外,如果将待机部设置于卡转动部或者信息记录部,则无法进行针对先前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处理和针对后续的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处理的并行处理,所以待机部优选设置于第1搬送路径的卡转动部与图像转印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是详细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3是色带以及中间转印膜的说明图,(A)是示意地示出色带的正面图,(B)是示意地示出中间转印膜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盖体被打开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从卡堆垛机供给卡并在供给路径上搬送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在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IC写入部对卡进行记录处理时卡通过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7是示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8是示出图7的装置中的卡堆垛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卡堆垛机的说明图,(a)示出纵剖面图,(b)是卡载置面的放大图,(c)示出由倾斜面构成了卡载置面的情况。
图10是图8的装置的底面图。
图11是图8的装置的上面图。
图12是示出图7的装置的布局结构的概念图。
图13是图7的装置中的待机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14是中间转印膜盒的整体立体图。
图15(a)至(c)是卡的动作状态说明图。
图16(d)至(f)是卡的动作状态说明图。
图17(a)(b)是对多个卡同时进行并行处理的定时图。
图18是图7的装置中的控制结构图。
(符号说明)
2:装置框体;2A:上盖(盖体);3:供给堆垛机(卡堆垛机);3a:堆垛机框体;4:卡转动部;4a、4b:辊对;5:供给卷筒;6:卷绕卷筒;9:热敏打印头;18:供给辊;19b、19c:搬送辊;23:第2记录部(磁写入部);24:第1记录部(IC写入部);25:错误排出口(丢弃箱);28:第3记录部(条形码写入部);29:排出堆垛机(卡收容部);42:带盒;45:图像形成滚筒(滚筒辊);50:转印膜盒;104:印刷介质收纳部(卡收纳部);105:印刷介质载置面(卡载置面);105a:倾斜面;105b:阶梯面;106:印刷介质卡定面(卡卡定面);107:供给开口;108a、108b:分离衬垫(分离单元);109:空转滚子(分离单元);112:支撑部件(支持部件);115:施力单元;CP:搬送路径;F:转印膜;H:控制单元;P1:第1搬送路径;P2:第2搬送路径;PF:图像形成部;PR:印刷部;PT:图像转印部(滚筒辊27);R:色带;SP:供给路径。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图1至图6的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对卡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卡C)转印图像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备成为壳体的框体2。在框体2的上部,形成了开口,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配置了作为上盖的盖体2A。盖体2A的一端部轴支于盖体2A可开闭的框体2的上部一侧的缘部。即,如图4所示,盖体2A通过以一端部为中心并使另一端部转动而能够开闭。如图1所示,在盖体2A的上侧,针对盖体2A可装卸地配置有成为卡C的供给源的作为供给堆垛机的卡堆垛机3。盖体2A在卡堆垛机3相对盖体2A是未安装状态时能够开闭(还参照图4)。
在框体2内,主要收容有:卡转动部(转换部)4,配置于卡堆垛机3的下方而用于使从卡堆垛机3供给的卡C在夹紧(夹持)了的状态下转动规定角度;大致水平直线状的卡搬送路径CP,用于从卡转动部4搬送卡C;印刷部PR,在卡搬送路径CP的大致中央部比卡搬送路径CP设置于下方而用于对卡C实施印刷处理;以及控制部,控制用于取得位置信息的各种传感器以及印刷装置1的整体。另外,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与卡转动部4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向框体2的外侧收容印刷完毕的卡C的作为排出堆垛机的卡收容部29。通过将印刷部PR设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下方,卡搬送路径CP位于盖体2A的正下附近。换言之,盖体2A配置于覆盖卡搬送路径CP和卡转动部4的一部分的位置,卡堆垛机3设置于卡搬送路径CP以及卡转动部4的上方。
在卡堆垛机3中,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而收容多个空的卡C。即,卡C以使厚度方向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收容于卡堆垛机3内。在卡堆垛机3中的盖体2A的另一端部附近的位置,配置有具有仅容许1张卡C通过的供给开口107(图9)的堆垛机侧板26。在堆垛机侧板26的与卡堆垛机3相反一侧的下部,压接配置有通过旋转而将卡堆垛机3中收容的多个空的卡C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卡C逐张送出到卡转动部4的卡供给辊18。卡供给辊18通过在堆垛机侧板26中贯穿设置的抽出开口而与卡C接触。
在卡供给辊18的下方,形成有用于朝向卡转动部4供给卡C的供给路径SP。在供给路径SP中,配置有由配置于供给的卡C的一侧(图1的左侧)的搬送辊19a、和配置于另一侧(图1的右侧)的从动辊构成的第1卡搬送辊对。该第1卡搬送辊对由为了使卡C的表面清洁而在表面具有粘着性的清洗辊构成。另外,在第1卡搬送辊对中的从动辊的与搬送辊19a相反的一侧,压接配置有为了使该从动辊(甚至是搬送的卡C)的表面清洁而在表面涂覆了具有比第1卡搬送辊对更强的粘着性的物质的清洁辊30。在供给路径SP的比第1卡搬送辊对下游侧的卡转动部4附近,配置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a。该传感器例如能够由透射一体型、反射一体型传感器构成,检测在供给路径SP上搬送的卡C的卡端。
卡转动部4配置于第1卡搬送辊对的下方,在装置框体2上可旋转动作地轴支的旋转框架内,配置有夹持卡C的两端部的2个辊对以及在这些2个辊对之间对卡C进行导引的卡导引(未图示)。由此,卡转动部4通过旋转框架转动,能够使在压紧辊对之间保持的卡的搬送方向反转或者转换。为了防止构成卡转动部4的辊对与卡C一起共转而使卡C变位,卡转动部4整体的转动和辊对的旋转被独立地驱动。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辊对的一方的辊是驱动辊,另一方的辊是从动辊。
在卡转动部4的周围,分别配设有:磁写入部(第2记录部)23,在卡C是磁卡的情况下,针对磁条对信息进行磁记录并且读取所记录的磁信息而核对(记录确认);IC写入部(第1记录部)24,在卡C是IC卡的情况下,对所内置的非接触型IC存储电子信息并且读取所存储的电子信息而核对;以及丢弃箱25(错误排出口),用于在通过核对判明为磁卡、IC卡是不良时,废弃收容不良卡。另外,在框体2的卡转动部4侧的外侧面,配置有在对卡C附加了条形码的情况下,附加条形码信息并且读取所附加的条形码信息而核对的条形码写入部(第3记录部)28。
在从卡堆垛机3朝向卡转动部4供给卡C的供给路径SP的延长线上,在卡转动部4中的卡堆垛机3的相反侧,配置有磁写入部23的接纳口。即,如图5所示,堆垛机侧板26的供给开口107、卡转动部4以及磁写入部23配置于直线上。在朝向磁写入部23的接纳口的搬送路线中的卡转动部4附近,配置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d。IC写入部24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与卡堆垛机3之间、即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上方且卡堆垛机3的下方。另外,印刷部PR位于卡搬送路径CP的大致中央部下方,所以IC写入部24配置于印刷部PR(具体而言图像转印部。详细后述)与卡转动部4之间。在朝向IC写入部24的搬送路线中的卡转动部4附近,配置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b。丢弃箱25如图6所示,配置于卡转动部4中的IC写入部24的相反侧,IC写入部24、卡转动部4以及丢弃箱25配置于直线上。另外,条形码写入部28配置于卡转动部4的卡搬送路径CP的延长线上。另外,作为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b、15d,与上述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a同样地,能够由透射一体型、反射一体型传感器构成。
如图1所示,卡转动部4通过旋转框架转动规定角度,而使由2个压紧辊对夹持的卡C的搬送方向转换或者反转。即,卡C通过卡转动部4,朝向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条形码写入部28、丢弃箱25的接纳口以及卡搬送路径CP就位。在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以及条形码写入部28中,在卡C通过卡转动部4(一方的压紧辊对)被保持了一端部的状态下,进行向卡分别记录信息的记录处理。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在卡转动部4中,3个转动用的位置传感器配置于供给路径SP侧、IC写入部24侧以及卡搬送路径CP侧。其中,能够通过IC写入部24侧以及卡搬送路径CP侧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卡C的转动位置,能够通过供给路径SP侧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卡C的转动位置或者2个压紧辊对中的一方的压紧辊对中的驱动辊的转动位置。另外,在IC写入部24的下侧,为了避免由在IC写入部24中发生的电磁波向印刷部PR、卡搬送路径CP中的传感器造成影响,以沿着IC写入部24的方式,配置了未图示的屏蔽板。
在卡搬送路径CP中,为了从卡转动部4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搬送卡C,具有配置于卡转动部4的下游侧,且由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上侧的搬送辊19b和配置于下侧的从动辊构成的第2卡搬送辊对。在第2卡搬送辊对的下游侧,配置有由搬送辊19c和从动辊构成的第3卡搬送辊对,在第3卡搬送辊对的下游侧,配置有滚筒辊27(还构成后述图像转印部),在滚筒辊27的下游侧,配置有由搬送辊19d和从动辊构成的第4卡搬送辊对,在第4卡搬送辊对的下游侧,配置有由搬送辊19e和从动辊构成的第5卡搬送辊对。在第2卡搬送辊对(搬送辊19b)、与滚筒辊27(图像转印部PT)之间,形成有卡C的1张量的待机空间。
在第2卡搬送辊对的卡搬送方向上游侧、即卡转动部4附近,配设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c,在第3卡搬送辊对的卡搬送方向下游侧附近,配设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6,在卡搬送路径CP的最下游的位置且第5卡搬送辊对的卡搬送方向下游侧附近,配设有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7。这些传感器例如能够由透射一体型、反射一体型传感器构成,检测在卡搬送路径CP上搬送的卡C的卡端。
<印刷部>
在卡搬送路径CP的大致中央部比卡搬送路径CP更靠近下方设置印刷部PR,设置在配置于卡转动部4的下方的磁写入部23与卡收容部29之间。该印刷部PR包括构成为具有热敏打印头9和滚筒辊12且用于在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F、搬送中间转印膜F的中间转印膜搬送部、搬送色带R的色带搬送部、用于将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C的图像转印部PT。图像转印部PT设置于图像形成部PF的上方。换言之,印刷部PR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下方设置于磁写入部23与卡收容部29之间,所以设置于图像形成部PF的上方的图像转印部PT位于卡搬送路径的大致中央部。
在图像形成部PF中,滚筒辊12可旋转地轴支于固定位置。热敏打印头9构成为能够在离开滚筒辊12的离开位置、与隔着中间转印膜F以及色带R向滚筒辊12的外周压接的印刷位置(图1所示的状态)之间移动。在向中间转印膜F形成图像时,在滚筒辊12与热敏打印头9之间,介有中间转印膜F和色带R。图像形成部PF依照控制部的命令(缓冲存储器中保存的图像/文字等图像信息的印刷命令),在印刷位置,针对色带R对构成热敏打印头9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从而在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图像(镜像)。
中间转印膜搬送部构成为具有供给中间转印膜F的膜供给部5、卷绕中间转印膜F的膜卷绕部6、高精度地搬送中间转印膜F的膜主搬送辊13。将能够通过膜供给部5的卷筒轴高速正逆转的DC马达M1、能够通过膜卷绕部6的卷筒轴高速正逆转的DC马达M2、能够通过膜主搬送辊13高速正逆转的步进马达M3作为各自的旋转驱动源。另外,膜卷绕部6还用于将图像转印部PT中的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C时的中间转印膜F的反张力的管理。此时,配设于膜主搬送辊13的夹紧滚子21、22(详细后述)远离膜主搬送辊13。
另外,在中间转印膜搬送部中,配设有用于在膜供给部5以及膜卷绕部6之间搬送中间转印膜F时变更搬送方向的多个滚子。在膜主搬送辊13中,配设了能够在隔着中间转印膜F向膜主搬送辊13压接的夹紧位置与远离膜主搬送辊13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2个夹紧滚子21、22。夹紧滚子21位于膜主搬送辊13的上部侧(卡搬送路径CP侧),夹紧滚子22位于下部侧。在这样的夹紧滚子21、22的夹紧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的移动驱动源中,例如,能够使用磁力式的冲头。
在膜卷绕部6的附近,配置有检测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标记(以下,将该标记称为第1标记)的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在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与膜主搬送辊13之间,配置成图像形成部PF、即热敏打印头9以及滚筒辊12隔着多个滚子对向。另外,在膜主搬送辊13的上方,以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下侧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设有2个滚子。在这些2个滚子之间,大致水平地搬送中间转印膜F(为便于说明,将大致水平地搬送该中间转印膜F的部位称为水平搬送部位)。这些2个滚子中的一方在具有搬送辊19c的第3卡搬送辊对的附近位于卡搬送方向下游侧,另一方在具有搬送辊19d的第4卡搬送辊对的附近位于卡搬送方向上游侧。在配置于第3卡搬送辊对的附近的滚子、与配置于膜主搬送辊13的夹紧滚子21之间,配置有用于在将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时检测中间转印膜F的标记的转印用位置探测传感器14。另外,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转印用位置探测传感器14也与上述各种传感器同样地,例如,能够由透射一体型、反射一体型传感器构成。
如图3(B)所示,中间转印膜F构成为具有基膜Fa、基膜FA的背面侧中形成的背面涂层Fb、容纳墨水的容纳层Fe、保护容纳层Fe的表面的保护涂层Fd、以及形成于基膜FA的表面侧且通过加热使保护涂层Fd和容纳层Fe成为一体而促进从基膜Fa剥离的剥离层Fc。在中间转印膜F中,从下侧依次层叠有背面涂层Fb、基膜Fa、剥离层Fc、保护涂层Fd以及容纳层Fe。以使容纳层Fe侧与色带R对向,使背面涂层Fb侧能够抵接到滚筒辊12的方式,搬送中间转印膜F。另外,虽然在图3(B)中未图示,按照针对卡C的一画面量的每规定间隔,在与中间转印膜F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形成有上述第1标记。
如图1所示,色带搬送部具有供给色带R的带供给部7以及卷绕色带R的带卷绕部8。将能够通过带供给部7以及带卷绕部8的卷筒轴高速正逆转的DC马达M4、M5作为各自的旋转驱动源。
在带供给部7与热敏打印头9之间,配置有检测色带R中形成的标记(以下,将该标记称为第2标记。在本例子中作为该第2标记使用了色带R的BK)的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该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也与上述各种传感器同样地,例如,能够由透射一体型、反射一体型传感器构成。通过用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检测第2标记,管理色带R的位置。另外,色带R实际上如以下说明由多个颜色构成,所以为了防止图像形成时的位置偏移(提高印刷质量),在大致垂直方向上搬送。
如图3(A)所示,色带R是例如具有比卡C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稍微长的宽度的带状、且具有膜形状。在膜上,涂覆了Y(黄色)、M(品红)、C(青色)、以及BK(黑色)的墨水,它们按照面顺序反复。
如图1所示,图像转印部PT配置于上述中间转印膜F的水平搬送部位中的大致中央部。在图像转印部PT中,在将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卡C时支撑卡C的滚筒辊27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上侧,配置成能够相对滚筒辊27在进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的热辊20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下侧。即,在图像转印部PT中,从卡搬送路径CP的下侧对卡C转印图像。在热辊20中,内置有对中间转印膜F进行加热的未图示的发热灯。滚筒辊27和热辊20配置成夹住在卡搬送路径CP上搬送的卡C以及中间转印膜F。在热辊20的进退中,例如,能够使用凸轮。另外,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上侧,在第4卡搬送辊19d与第5卡搬送辊19e之间,配置有用于矫正图像转印后的卡C的翘曲的印花辊DR。该印花辊DR配置成能够相对卡搬送路径CP在进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退,通过内置的热源的热来矫正卡C的翘曲。
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与卡转动部4相反一侧的卡收容部29具备具有框体2的底面位置至卡搬送路径CP的高度位置的高度的箱形状。在卡收容部29内,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地配置有载置排出的卡C的棚板。在棚板的下表面以及卡收容部29的内底面,分别固定有弹簧的两端部。即,通过弹簧对棚板施力。在卡收容部29内,以重叠的方式层叠而收容印刷处理等结束了的卡C。即,卡C以使厚度方向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收容于卡收容部29内。
<控制部>
如图2所示,控制部40构成为具有进行印刷装置1的控制处理的微型机40A。微型机40A包括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通过高速时钟动作的CPU、存储了印刷装置1的控制动作的ROM、作为CPU的作业区而动作的RAM、高速缓存存储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
对微型机40A连接有外部总线40B。对外部总线40B,分别连接有控制未图示的触摸面板(输入显示部)的显示、所输入的命令的触摸面板显示操作控制部40C、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40D、控制各马达的驱动的马达控制部40E、用于与主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外部输入输出接口40F、临时保存应印刷到卡C的图像信息等的缓冲存储器40G、控制热敏打印头9的热能的热敏打印头控制部40H。另外,虽然在图2中未图示,但还连接有控制夹紧滚子21、22的夹紧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印花辊DR的进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用的致动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
印刷装置1通过来自上述触摸面板的命令进行动作,但还能够经由外部输入输出接口40F通过来自上述外部装置的命令进行动作。另外,印刷装置1具有对上述各部供给动作电源的电源供给部、以及成为与电源供给部连接而确保用于在商用电力的供给被切断之后对非易失性存储器写入必要的信息的动作时间的电源的蓄电设备(例如,钮扣型锂离子电池)。
(动作)
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以控制部40的微型机40A的CPU(以下,简称为CPU)为主体进行说明。另外,当对控制部40接通电源后,CPU从ROM向RAM展开程序以及程序数据,执行:使上述各部就位到原始位置的初始设定处理;用于通过监视来自未图示的空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来确认在卡堆垛机3中是否收容了卡C,并且通过监视来自上述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来确认是否装填有中间转印膜F、色带R,在某一个没有收容或者装填的情况下,发生警告音,在上述触摸面板中显示该意思,并且在通过来自外部装置的命令动作的情况下,对外部装置通知该意思,确认是否全部收容或者装填的确认处理;以及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将中间转印膜F以及色带R搬送到可使用的初始位置。另外,为简化说明,设为在控制部40的缓冲存储器40G内,保存了从外部装置经由外部输入输出接口40F接收到的Y、M、C三色分解完毕的图像信息、控制信息,热敏打印头9处于退避位置,从外部装置进行印刷命令,而进行说明。
在印刷时,直至有印刷命令(转印要求)为止待机,如果有印刷命令,则使马达M2驱动以通过膜卷绕部6卷绕中间转印膜F的方式开始搬送,并且使马达M5驱动以通过带卷绕部8卷绕色带R的方式开始搬送。此时,中间转印膜F的第1标记通过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第1标记就位到图像形成时的中间转印膜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将该位置称为中间转印膜F的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热敏打印头9位于退避位置,第1标记比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处于图像形成时的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在图像形成时的中间转印膜F的寻找开头动作中)未检测第1标记。另外,对于色带R,通过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管理色带R的位置,所以以使色带R的Y色的前端部对应于中间转印膜F的印刷开始位置的方式就位(将该位置称为色带R的初始位置)。即,以使热敏打印头9和滚筒12压接的位置至中间转印膜F的初始位置处的图像形成位置为止的距离、和至色带R的Y色的前端部为止的距离成为相同的方式,设定中间转印膜F以及色带R的初始位置。
接下来,使热敏打印头9移动到印刷位置。即使在该状态下,第1标记比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处于图像形成时的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未检测第1标记。
接下来,进行通过使中间转印膜F、色带R(在图像形成时的搬送方向上)搬送,同时监视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的输出信息(输出信号),判断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是否检测到第1标记,在否定判断时继续监视,在肯定判断时使中间转印膜F、色带R进一步分别进行搬送规定距离的寻找开头。另外,色带R和中间转印膜F同时被搬送相同的距离。在该状态下,中间转印膜F(严密而言,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一画面量的中间转印膜F的位置)比印刷开始位置(通过针对色带R对构成热敏打印头9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在中间转印膜F中开始形成图像的位置)处于上游侧,在热敏打印头9中开始预备通电。另外,通过在预备通电中,对热敏打印头9,各加热元件加热至无法将色带R的墨水转印到中间转印膜F、即无法发色的温度的上限附近。这样的预备通电用于防止即使中间转印膜F到达印刷开始位置而立即对构成热敏打印头9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由于加热元件无法追随而使印刷质量降低。
另外,如果使中间转印膜F、色带R继续搬送而使中间转印膜F以及色带R都到达印刷开始位置(马达控制部40E通过针对DC马达进行时间管理、针对步进马达进行脉冲管理,能够掌握中间转印膜F到达印刷开始位置),则使构成热敏打印头9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加热而开始向中间转印膜F形成图像。此时,如上所述,依照Y、M、C、BK的顺序配置色带R,所以严密而言,示出了一画面量的中间转印膜F的寻找开头位置和色带R的Y的寻找开头位置到达印刷开始位置的状态。另外,对于这样的对位处理,后述。
进而,中间转印膜F、色带R被继续搬送,向中间转印膜F转印一画面量的图像的图像转印结束。此处,示出利用BK单色的印刷例,但在进行利用Y、M、C三色的彩色印刷时,通过使热敏打印头9移动到退避位置,来监视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以及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的输出信息,直至第1标记比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的配置位置到达向中间转印膜F形成图像时的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为止,使中间转印膜F逆搬送,并且以使色带R的下一颜色的墨水(M色)的前端对应于中间转印膜F的初始位置的方式,使色带R逆搬送。
此时,直至一画面量的中间转印膜F的位置、和色带R的下一颜色的墨水(M)的位置到达初始位置逆搬送,此时,以使一画面量的中间转印膜F的位置、和色带R的下一颜色的墨水(M)的位置重叠于印刷开始位置的方式,计算中间转印膜F的初始位置至印刷开始位置为止的距离,据此进行逆搬送。
如果说明该距离计算的内容,则在印刷Y时,以在中间转印膜F以及色带R到达了印刷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使中间转印膜F的印刷开始位置和Y的印刷开始位置重叠的方式,第1标记比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处于图像形成时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由第1标记检测传感器10检测的第1标记在未检测的初始位置与色带R的Y的位置对齐。此时,计算中间转印膜F的初始位置至印刷开始位置的距离,与其对应地决定色带R的初始位置。如果Y的印刷结束,则接下来以使M的印刷位置和中间转印膜F的印刷开始位置重叠的方式,决定M印刷时的色带R的初始位置。对于接下来的C也是相同的。另外,对于色带R,通过用第2标记检测传感器11检测BK,来管理色带R的绝对位置,所以只要中间转印膜F的位置探测不偏移,则不会导致印刷质量的降低。
如以上那样,当利用Y、M、C三色向中间转印膜F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结束后,CPU使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搬送至图像转印部PT,在图像形成部PF中执行对卡C转印图像的转印处理。
在转印处理中,首先,使卡供给辊18旋转驱动,从卡堆垛机3将空的卡C送出到供给路径SP。配置于供给路径SP上的第1卡搬送辊对与卡供给辊18的驱动同时旋转驱动,对卡C的印刷面侧进行清洁,并且促进在供给路径SP上向卡转动部4的搬送。另外,如图5所示,与第1卡搬送辊对的旋转驱动同时,CPU使卡转动部4转动,以使2个压紧辊就位于供给路径SP的延长线上的方式就位(将该位置称为卡转动部4的初始位置)。在卡转动部4的供给路径SP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2个压紧辊对中的一方的压紧辊对中的驱动辊时,使卡转动部4的转动驱动停止。如果由配置于卡转动部4附近的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a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前端,则CPU使卡供给辊18的旋转驱动停止,并且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旋转驱动。在空卡被搬送了规定距离的时刻,使第1卡搬送辊对以及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由此,卡C成为被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夹持的状态。
接下来,CPU参照缓冲存储器40内保存的控制信息,判断卡C是磁卡还是IC卡,根据其判断结果使卡转动部4转动规定角度,朝向磁写入部23或者IC写入部24送出卡C。在卡C是磁卡的情况下,在通过卡转动部4的转动使卡搬送方向朝向磁写入部23的时刻、即通过在卡转动部4的供给路径SP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卡C而卡搬送方向与供给路径SP的方向一致的时刻,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驱动。在由配置于卡转动部4附近的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d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后端时,使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在卡C的一端被保持于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的1个的状态下,通过磁写入部23记录磁信息而执行核对。另外,在卡C是IC卡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通过卡转动部4的转动使卡搬送方向朝向IC写入部24的时刻、即通过在卡转动部4的IC写入部24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卡C的时刻,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驱动。在由配置于卡转动部4附近的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b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后端时,使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在卡空的一端被保持于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的1个的状态下,通过IC写入部23在卡C中记录电子信息而执行核对。
另外,CPU参照缓冲存储器40内保存的控制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在卡C中记录条形码信息,根据其判断结果使卡转动部4转动规定角度,朝向条形码写入部28送出卡C。此时,在通过卡转动部4的转动而卡搬送方向与卡搬送路径CP的方向一致的时刻、即通过在卡转动部4的卡搬送路径CP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卡C的时刻,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驱动。在朝向条形码写入部28将卡C搬送了规定距离时,使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在卡C的一端被保持于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的1个的状态下,通过条形码写入部28附加条形码信息来执行核对。
从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或者条形码写入部28接收向卡C记录了信息之后的卡C,根据核对结果,决定朝向丢弃箱25搬送、还是在卡搬送路径CP上向第2卡搬送辊对侧搬送。在决定为朝向丢弃箱25搬送时,在通过在卡转动部4的IC写入部24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卡C而卡搬送方向与IC写入部24的方向一致的时刻,在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驱动而搬送到丢弃箱25之后,从上述卡供给辊18供给空的卡C开始。
另一方面,当决定为在卡搬送路径CP上向第2卡搬送辊对侧搬送时,在通过在卡转动部4的卡搬送路径CP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卡C而卡搬送方向与卡搬送路径CP的方向一致的时刻,使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驱动,向卡搬送路径CP搬送卡C。在通过配置于卡转动部4附近的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c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前端时,使配设于卡搬送路径CP上的搬送辊旋转驱动。如果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6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前端,则使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使配设于卡搬送路径CP上的搬送辊停止。由此,卡C成为暂时被第2以及第3卡搬送辊对夹持的状态。
在卡C被第2以及第3卡搬送辊对夹持之后(其目的为,避免当形成了图像的中间转印膜F的搬送暂时停止后,在使搬送再次开始时,由于夹紧滚子21、22进行的局部性的加压而使中间转印膜F上的图像的质量降低),CPU使夹紧滚子21、22向夹紧位置移动,通过图像形成部PF将形成了一画面量的图像的中间转印膜F朝向图像转印部PT搬送。使马达M1以及步进马达M3驱动,而通过转印用位置探测传感器14确认第1标记的检测的同时,进行该搬送。在该搬送处理之前,CPU使热辊20的发热灯发热而向进出位置进出。
如果转印用位置探测传感器14检测到第1标记,则CPU使卡搬送路径CP上配设的搬送辊旋转驱动,将被第2以及第3卡搬送辊对夹持的卡C朝向图像转印部PT搬送。由此,按照同一速度朝向图像转印部PT搬送中间转印膜F以及卡C,卡C被支撑于在上侧(背面侧)旋转的滚筒辊27,其下侧(表面侧)经由中间转印膜F的一画面量的图像形成位置被加热灯20加热,从而将中间转印膜F的一画面量的图像转印到卡C。
在图像转印结束之后,在卡搬送路径CP上进一步向下游侧搬送卡C,如果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7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前端,则CPU使卡搬送路径CP上配设的搬送辊的旋转驱动停止。由此,卡C成为暂时被第4以及第5卡搬送辊对夹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印花辊DR就位到进出位置,矫正卡C的翘曲。在使印花辊DR就位到退避位置之后,使卡搬送路径CP上配设的搬送辊在逆旋转方向上驱动,在卡搬送路径CP上朝向卡转动部4侧使卡C逆搬送。在通过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c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前端的时刻,使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旋转驱动。在通过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c检测到卡C的搬送方向后端的时刻,使在卡搬送路径CP上配设的搬送辊以及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由此,卡C再次成为被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夹持的状态。
接下来,CPU使夹持了卡C的卡转动部4转动180°。由此,卡C的下侧(表面侧)向背面侧反转。然后,搬送到第2卡搬送辊对侧而被第2以及第3卡搬送辊对夹持,对于之后的控制已经说明,所以省略。
一般,在卡C的背面侧印刷有与卡C关联的信息的情况较多,所以在本例子中如果说明该情况,则通过用BK单色进行上述印刷处理,在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一画面量的图像。在该点,与已经说明的印刷处理的内容不同,但其以外的处理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在转印处理中从卡堆垛机3不供给空的卡C的点、在卡C中没有记录磁或者电子信息、条形码信息的点中不同,卡已经被第2以及第3卡搬送辊对夹持,所以在图像转印部PT中在背面侧转印中间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即可,其说明重复,所以省略。
在向背面侧转印图像的图像转印结束之后,卡C进而在卡搬送路径CP上被搬送到下游侧,经由框体2的外侧面中形成的排出口被排出到框体2之外。在该位置,配置有收容印刷、信息记录的处理完毕的卡C的卡收容部29。以重叠于卡收容部29内的棚板的方式,层叠从框体2排出的卡C。由此,卡C以排列了的状态收容于卡收容部29。在卡收容部29内未收容卡C时,棚板通过弹簧的施力而位于卡收容部29内的上部。如果卡C开始收容于卡收容部29,则伴随收容数量的增大,因其重量,棚板向下方移动而确保上部的收容空间。
如果在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7检测到卡搬送方向后端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则CPU使卡搬送路径CP上配设的搬送辊以及卡转动部4的2个压紧辊对的旋转驱动停止,使马达M1驱动而使中间转印膜F卷回至规定位置,将中间转印膜F的未使用画面的位置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由此,针对一张卡C的印刷结束。
(作用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作用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框体2的上部中配置的盖体2A的上侧配置有卡堆垛机3。因此,能够将卡堆垛机3增大盖体2A的长度量,通过在卡堆垛机3内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而收容卡C,能够增大卡C的供给数量。在框体2的内部,在盖体2A的下方配置有卡搬送路径CP,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下方配置有印刷部PR。因此,卡搬送路径CP位于框体2内的上部,所以能够增大在卡搬送路径CP的最下游侧在框体2的外侧配置的卡收容部29的高度。因此,能够在卡收容部29中收容从卡堆垛机3供给并结束了印刷、信息记录等处理的所有卡C,所以能够对应于针对大量供给的大量排出。另外,通过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下方配置印刷部PR,并在盖体2A的上侧配置卡堆垛机3,能够作为可以进行大量处理的装置整体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卡堆垛机3构成为能够针对盖体2A装卸。因此,通过针对卡C的每个种类、每个尺寸预先准备卡堆垛机3,供给的卡C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能够易于对应于各种卡C。另外,通过在卡搬送路径CP的下方设置印刷部PR,在盖体2A的正下附近配置有卡搬送路径CP。因此,通过将卡堆垛机3从盖体2A拆下并打开盖体2A,能够从框体2的上部开口容易地访问卡搬送路径CP(还参照图4)。由此,即使在发生了卡卡住等卡片堵塞(JAM)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AM解除性能。进而,通过将印刷部PR设置于磁写入部23与卡收容部29之间,易于发生JAM的图像转印部PT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大致中央部,所以能够提高JAM解除的作业效率。另外,在盖体2A的正下附近配置有卡搬送路径CP,所以在JAM解除时无需拆下色带R、中间转印膜F,能够避免灰尘附着到色带R、中间转印膜F。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IC写入部24配置于卡搬送路径CP的上方且卡堆垛机3的下方,且配置于图像转印部PT与卡转动部4之间。因此,能够有效活用框体2内的空间,能够对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作出贡献。在该配置中,即使在图像转印部PT中发生了JAM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IC写入部24妨碍JAM解除作业。
另外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进行利用磁写入部23的磁信息的记录处理、利用IC写入部24的电子信息的记录处理、利用条形码写入部28的条形码信息的记录处理时,在通过卡转动部4的压紧辊对保持了卡C的一端的状态下进行记录处理(还参照图6)。因此,不需要在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条形码写入部28中设置驱动机构。由此,能够对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作出贡献,能够降低不需要的驱动机构的那部分的功耗。另外,在印刷装置1中,在卡搬送路径CP的延长线上,在框体2的卡转动部4侧的外侧,配置有条形码写入部28。因此,在不需要条形码信息时,能够拆下条形码写入部28,能够提高通用性。
进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供给路径SP的延长线上,在卡转动部4中的卡堆垛机3的相反侧、即卡转动部4的下方,配置有磁写入部23。因此,在针对卡C记录磁信息时,在使卡C朝向磁写入部23就位时,能够兼用在卡转动部4的供给路径SP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还参照图5)。另外,IC写入部24、卡转动部4以及丢弃箱25配置于直线上,丢弃箱25配置于卡转动部4中的IC写入部24的相反侧。因此,在排出记录处理失败了的卡C时,在使卡C朝向丢弃箱25就位时,能够兼用在卡转动部4的IC写入部24侧配置的位置传感器(还参照图6)。因此,不需要磁写入部23、丢弃箱25侧的位置传感器,所以能够减少卡转动部4中的传感器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具有搬送辊19b的第2卡搬送辊对、与构成图像转印部PT的滚筒辊27之间的卡搬送路径CP上,形成了卡C的1张量的待机空间。因此,在通过图像转印部PT执行着图像转印时,能够根据卡转动部4的转动,通过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进行磁信息、电子信息的记录处理,所以能够进行印刷处理和记录处理的并行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卡搬送路径CP的延长线上配置条形码写入部28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代替条形码信息的记录处理,而例如对在卡C中内置的IC记录电子信息。在该情况下,通过相对用IC写入部24进行针对非接触型IC的记录处理,而进行针对接触侧IC的记录处理,能够分开使用。另外,也可以进行能够与各种期望对应的记录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通过磁写入部23、IC写入部24进行了记录处理之后,通过印刷部PR进行印刷处理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切换进行记录处理和印刷处理的顺序。在该情况下,如果控制为在卡搬送路径CP上送出从卡堆垛机3向卡转动部4搬送的空的卡C,则能够在记录处理之前进行印刷处理。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膜供给部5的下方配置了膜卷绕部6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切换膜供给部5和膜卷绕部6的位置。另外,示出了在带供给部7的上方配置了带卷绕部8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切换带卷绕部8和带供给部7的位置。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中间转印膜F、色带R的供给部、卷绕部中分别使用了DC马达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齿轮机构在供给部和卷绕部中使用共用的DC马达。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7至图18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供给部中收容多个卡时,能够容纳大容量,并且卡的补充作业和不良卡的去除作业变得容易。进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对记录介质实施信息记录和图像形成的多个处理时,能够向多个卡进行并行处理,并且实现记录介质的搬送路径和信息记录机构以及图像形成机构的小型化。另外,对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附加了同一符号,但对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位置探测传感器15a至15e、色带R的标记检测传感器11、转印用位置探测传感器14等传感器类,在第2实施方式中变更为Se1至Se12的符号来说明。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首先,图12是示出图7的装置的布局结构的概念图,据此说明各结构的布局。
在装置框体2中,配置卡供给部CA、和变换从该卡供给部CA送出的作为印刷介质的卡C的方向的卡转动部4。在卡转动部4的下游侧,配置在第1方向上移送卡的第1搬送路径P1、和在第2方向上移送卡C的第2搬送路径P2。图7的装置配置有与第2搬送路径P2独立地在第3方向上移送卡C的第3搬送路径P3。
在这样的布局结构中,卡供给部CA由具备以直立姿势(参照图7或者图9)前后排列收纳多个卡C的卡收纳部、和供给卡的供给口的卡堆垛机3构成,抽出卡C的方向(图2箭头X方向)、和第1搬送路径P1的卡搬送方向(图2箭头Y方向)配置成相互相反方向且大致平行的方向。即,位于图2上方的卡堆垛机3和第1搬送路径P1配置成上下平行,所以卡C的收容区域和图像转印机构(后述转印用的滚筒27、待机部E)上下平行地布局而实现了装置的密集化。
上述卡转动部4邻接设置于卡供给部CA的下方,配置于装置框体2的一端侧(图12右端)。而且,在该卡转动部4的下游,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有第1搬送路径P1,在大致铅直方向上配置有第2搬送路径P2。该第1第2搬送路径P1、P2优选配置于角度不同的方向上且如图所示配置于90度至180度的角度范围,但考虑路线的密集性而设定于适宜的角度范围。
在上述第1搬送路径P1中,配置有待机部E和转印的印刷部PR,待机部E配置于卡转动部4与印刷部PR之间。待机部E如图13所示,按照比卡C的搬送长度Lc短的间隔Ld,由搬送辊19b及其从动辊(以下,称为搬送辊对19b)、和搬送辊19c及其从动辊(以下,称为搬送辊对19c)构成。印刷部PR由转印用的滚筒(图示的部分是滚筒辊27)构成,对卡C进行背板支撑而在表面(图13下表面)进行图像转印。在该滚筒中,用于转印的热辊27配置成在远离卡C的待机位置与接近卡C的动作位置之间升降。
在该转印滚筒辊27与热辊20之间卷绕安装有转印膜F。图示的部件由后述转印膜盒50构成,该转印膜盒50与后述带盒42一起配置于第1搬送路径P1的下方。
以使转印膜盒50中收容的转印膜F在上述转印用的滚筒27与图像形成部PF之间行走的方式,构成了膜路径P4。图像转印部PT在第1搬送路径P1的待机部E的配置空间中配置于该搬送路径的下方。另外,图像形成部PF由图像形成用的滚筒辊12、和在该滚筒辊中对向配置的热敏打印头9构成,以在两者之间使色带R行走的方式配置。在后述带盒中,说明该色带的结构。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部PF中,第1搬送路径P1的卡转动部4和待机部E位于上方,第2搬送路径P2和其后述磁记录机构等上方记录区域位于侧方。另外,在第1搬送路径P1的卡转动部4与图像转印部PT之间,依次配置了带盒42和转印膜盒50。
如上所述,将第1搬送路径P1和第2搬送路径P2经由卡转动部4配置于角度不同的方向,在由该两个路径包围的区域内配置带盒42和转印膜盒50而形成中间转印区域。另外,在卡转动部4与印刷部PR之间的第1搬送路径P1中配置待机部E,并在其下方配置图像形成部PF。通过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够实现装置的密集化,达成紧凑化。
[卡供给部]
说明图7的装置中的卡供给部CA的结构。图7的装置以盒形式(卡盒)构成卡供给部CA的卡堆垛机3,被出入自由地嵌入在装置框体2中形成的堆垛机安装开口中。因此,能够通过用未图示的拉手提起,向上方向(与后述卡供给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装卸卡堆垛机3,在供给部中引起了卡片堵塞时,能够将卡堆垛机3拆下来解除卡片堵塞。卡堆垛机3如图8所示,由箱形状的框体3a(以下称为“框体”)、和设置于该框体内的卡收纳部104构成。该卡收纳部104(印刷介质收纳部)由能够以直立姿势排列收纳作为印刷介质的多个卡C的适合于卡尺寸的收容空间构成。在该卡收纳部104中,设置了向图示上方使卡C出入的开口部104a,使该开口部开闭的开闭罩(开闭盖)3b被铰链连结。
上述卡收纳部104如图8以及图9所示,构成为从一端(图示左端)向另一端(右端)以直立姿势前后排列收纳卡C的空间形状。在该空间中,设置有以直立姿势载置卡C的作为印刷介质载置面的卡载置面105、和使最前列的卡C卡定的作为印刷介质卡定面的卡卡定面106。
以前倾姿势保持卡上述卡载置面105和卡卡定面106。因此,卡载置面105由在抽出方向(箭头X方向)上具有高低差Δd的倾斜面105a、或者阶梯面105b构成。另外,卡卡定面106由以前倾姿势使卡C卡定的倾斜面106a形成。换言之,抽出方向是指:在卡层叠方向上朝向卡卡定面106的方向。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由在抽出方向上阶段性地变低的多个阶梯面构成卡载置面,在其中以直立姿势载置的卡下端缘被阶梯部卡定而不会向前倾姿势方向上倒下。由此,在将卡堆垛机3拆下而补充卡C时卡不会倒下,所以补充作业变得容易。
图9(a)是卡部104的结构图,该图(b)示出由阶梯面105b构成卡载置面105的情况,该图(c)示出由倾斜面105a构成卡载置面105的情况,都形成有在抽出方向X上变低的高低差Δd,卡卡定面106的倾斜面106a形成为适合于高低差Δd的角度θ。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卡卡定面106无需一定由平面构成,而也可以由以前倾姿势卡定的突起构成卡前表面。在该情况下,在与卡上方抵接的突起和与卡下方抵接的突起中,设置高低差。
在上述卡收纳部104中,供给开口107设置于抽出方向前端部。该供给开口107由能够向框体外部搬出最前列的卡C的开口构成。另外,如图9所示,形成为将在卡卡定面106中以前倾姿势卡定的最前列的卡C从框体3A的底部向外部搬出的狭缝形状。该供给开口107具有图10所示那样的适合于卡厚度的狭缝厚度(d)和宽度(e),形成为仅最前列的卡C能够通过的狭缝厚度(d)。由该供给开口107构成了在通过后述拾取辊18将卡C抽出时逐张分离的分离单元。
在图示的装置中,通过该供给开口107分离卡C,同时如图10所示,在卡两端部(也可以是中央1个部位)中对向配置分离衬垫108a、108b、和空转滚子109而形成了分离单元。另外,分离衬垫108a(108b)由橡胶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部件形成,在与空转滚子109之间分离卡C。即,用该分离衬垫108a、108b来分离通过了上述狭缝厚度(d)的2张以上的卡C。与此同时,能够根据收纳的卡C的厚度来调整狭缝厚度(d)。另外,在将卡堆垛机3从装置拆下时,通过该分离衬垫108a、108b抑制卡C,卡C不会从供给开口107飞出。
在图示的调整机构中,如图10所示,狭缝厚度(d)由偏心凸轮110形成,该凸轮表面110a形成为能够逐渐变更图示狭缝厚(d),通过调整钮110b设定旋转角度。
在上述卡收纳部104中,设置有使后述拾取单元18向最前列的卡表面卡合的收集开口111。该收集开口111为了将最前列的卡C从供给开口107抽出,而形成为使后述拾取辊18向最前列的卡C卡合的开口。该收集开口111配置于上述卡卡定面106与供给开口107之间,沿着卡给送方向Y(图9箭头),按照卡卡定面106、收集开口111、供给开口107的顺序配置。
通过这样针对以前倾姿势支撑卡C的卡卡定面106,配置收集开口111和供给开口107,形成图9所示那样的三角形状的空间Ar。通过在该空间内配置后述拾取辊18,能够实现装置的省空间化。
在上述卡收纳部104中,如图9所示,设置有支撑卡收纳部104中收容的最后列的卡背面的支撑部件即支持部件112。该支持部件112由对板部件、块部件等卡C的背面进行按压支撑的部件构成,在抽出方向X上抽出以直立姿势排列收容的卡C。在图示的装置中,如图7以及图11所示,在框体3A的内侧壁中形成的导槽13中,能够在抽出方向X上滑动地支撑了支持部件112。在该支持部件112中,一体形成了操作把手114,通过操作该把手,支持部件112能够在支撑卡C的动作位置、与从此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支持部件112中,设置有对其在卡C的抽出方向上施力的施力单元115。图示的施力单元115由弹簧构成,弹簧的一端115a固定于框体3a,另一端115b固定于支持部件112。图示115P是U形状地支撑弹簧的滑轮。另外,施力单元115如图11所示,配置于框体3A的侧面部。
另外,在支持部件112的上部,以在与卡C之间形成隙间的方式,设置了锥形面112x。因此,在补充少数的卡C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支持部件112按压着卡C的状态下向锥形面插入卡C来补充,无需通过操作把手114而使支持部件112移动。
另外,上述操作把手114可摇动地铰链连结到支持部件112,使该装置的部件卡定到图11所示的闩锁槽116。通过卡定到该闩锁槽116,将支持部件112保持于退避位置。卡定到该闩锁槽116的操作把手114成为图8虚线状态而阻止开闭罩3b的闭盖。由此,在支持部件112卡定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阻止开闭罩3b的闭锁,仅能够在支持部件112成为动作状态时关闭开闭罩3b。
另外,图9所示的18是拾取辊,109是形成分离间隙的分离辊(空转滚子)。图示19a是搬入辊,将从供给开口107抽出的卡C搬送到下游侧。图示30是压接到了该搬入辊19a的清洗辊,取出搬入辊19a上附着的灰尘。
另外,也可以使搬入辊19a具有粘着性,使清洗辊30具有更强的粘着性,而使搬入辊19a从卡C去除灰尘,使清洗辊30进一步去除搬入辊19A的灰尘。
另外,在卡堆垛机3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转换部的卡转动部4,该卡转动部4构成为能使从卡堆垛机3送出的卡C在规定角度方向上回转。
[卡转动部的结构]
说明配置于卡供给部CA的下游侧的卡转动部4。如图7所示,在卡堆垛机3的供给开口107的下游侧配置有搬入辊19a。另外,将从卡堆垛机3抽出的卡C通过搬入辊19a送出到卡转动部4。卡转动部4由可旋转动作地轴承支撑于装置框架(未图示)的旋转框架、和支撑于该框架的一对或者多个辊对构成。
图示的是将隔开距离前后配置的2个辊对4a、4b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旋转框架。另外,旋转框架构成为通过回转马达(脉冲马达等)在规定角度方向上旋转动作,在其中安装的辊对通过搬送马达在正逆转方向上旋转。虽然未图示,但该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例如1个脉冲马达,用离合器来切换旋转框架的旋转动作、和辊对的旋转。
因此,通过卡供给辊18抽出在卡堆垛机3中准备的卡C,在供给开口107的分离间隙中逐张分离而送出到下游侧的卡转动部4。然后,卡转动部4通过辊对4a、4b将卡C搬入到设备内,在用辊对夹紧了的状态下向规定角度方向进行姿势偏转。
在上述卡转动部4的下游侧,在各个角度方向上配置有后述第1搬送路径P1、第2搬送路径P2、以及第3搬送路径P3。另外,在第2搬送路径P2中内置有磁记录设备23,对从卡转动部4送出的卡C的磁条记录磁信息。图示的磁记录设备23由读写头构成,与磁信息的记录同时,读取所记录的信息来进行正误判别。
另外,在第3搬送路径P3中内置有非接触式IC记录设备127,预先对记录介质中内置的IC进行信息记录。另外,在卡转动部4的回转方向外周,配置有丢弃箱(拒绝堆垛机)25、和条形码读出器。该条形码读出器是用于读取例如通过后述图像形成部PF印刷的条形码来进行正误判别(错误判别)的设备。
因此,如果用辊对4a、4b将通过卡转动部4向规定的角度方向进行了姿势偏转的卡C移送到记录设备,则能够在卡上磁性地或者电气性地进行数据输入。另外,在这些数据输入设备中产生了记录错误的情况下,搬出到丢弃箱(拒绝堆垛机)25。
[第1搬送路径的结构]
在上述卡转动部4的下游侧,配置有第1搬送路径P1。在该第1搬送路径P1中配置有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膜F的印刷部PR,在从卡转动部4送出的卡C中形成图像。在该第1搬送路径P1中在印刷部PR的上游侧配置有辊对(也可以是带)19b、19c,并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一组搬送辊对19b、19c构成为能够正逆转切换,能够与从卡转动部4向印刷部PR搬送卡C的同时,从印刷部PR将卡C搬送到卡转动部4。
[待机部的结构]
在第1搬送路径P1中,在印刷部PR的上游侧配置有待机部E。在该待机部E中,如图13所示,以比卡C的搬送方向长度Lc短的间隔Ld,配置有搬送辊对19b和搬送辊对19c。在其前后隔开距离配置的一组搬送辊对19b、19c中保持了卡C的状态下临时待机。因此,在搬送辊对19b、19c与驱动马达之间设置有传动离合器(未图示),如果使离合器成为OFF状态,则能够使卡C停止待机。该搬送辊对19b、19c配置于卡转动部4与后述转印的印刷部PR之间。另外,探知针对卡转动部4的卡C的搬入搬出的传感器Se5配置于卡转动部4与搬送辊对19b之间,能够检测在卡转动部4内有无卡C。
另外,在使卡C待机的状态下,卡前端比后述热辊20处于上游侧。由此,待机中的卡前端部分不会被热辊20加热,所以不会在卡C中转印的图像中发生不均匀。另外,在卡前端弯曲了的情况下,如果使卡C在热辊20上待机,则有可能卡C擦过后述转印膜F而损伤转印膜F,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待机部E配置于印刷部PR的上游侧,所以不会损伤转印膜F。另外,在使卡C待机的状态下,卡后端处于搬送辊对19b与传感器Se5之间(通过了传感器Se5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卡待机中卡转动部4回转,也不会接触卡C。
通过这样将待机部E配置于卡转动部4与印刷部PR之间的第1搬送路径P1,能够分离控制在位于上游侧的第2搬送路径P2中记录磁信息的工作以及在第3搬送路径P3中记录IC信息的工作、和在位于下游侧的第1搬送路径P1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工作。另外,通过在卡中形成图像的第1搬送路径的卡转动部4与印刷部PR之间配置待机部E,在待机部E所占的空间中并列配置在转印膜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能够使装置小型紧凑化。
因此,在下游侧的第1搬送路径P1中的图像形成工作中例如在转印膜F中发生了卡片堵塞等缺陷时、或者在色带R中发生了缺陷时,能够实现无需使装置停止,在上游侧的第2搬送路径P2中的信息记录的工作结束之后使装置停止的控制。
[印刷部(图像的转印部)的结构]
在第1搬送路径P1中,在待机部E的下游侧配置有印刷部PR。该印刷部PR如图13所示,由对卡C进行背板支撑的转印用的滚筒辊27(以下称为滚筒辊27)构成,与该滚筒辊27对向地配置有热辊20。该热辊20在离开滚筒辊27的待机位置(图13实线状态)与在与滚筒辊27之间夹压卡C的动作位置(图13虚线状态)之间升降。虽然未图示,但该升降机构例如由移位凸轮和使其旋转的驱动马达构成。
另外,在滚筒辊27与热辊20之间,能够行走地卷绕安装了转印膜F。热辊20由热辊构成,将转印膜F中形成的图像墨水加热熔敷到卡C。因此,滚筒辊27和热辊20的至少一方(图示的部分是转印辊)被旋转驱动,其速度被设定为与卡C的搬送速度、和膜的走向速度一致。另外,热辊20在通过搬送辊对19C抽出的卡前端到达滚筒辊27的定时,从待机状态移位到动作状态。
另外,在热辊20中,设置有升降机构(未图示)以便隔着转印膜F压接离开配置于第1搬送路径P1的滚筒辊27。该热辊20由加热辊构成,通过在内部配置的加热单元将转印膜F上的图像转印到卡表面。另外,图示Se10是色带R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图示Se9是转印膜F的有无检测传感器。另外,在印刷部PR中,设置有用于将在装置内发生的热排出到外部的风扇f2。
[搬出路径]
在上述印刷部PR的下游侧,设置有向卡收容部29的收容堆垛机台60移送卡C的搬出路径P5。在搬出路径P5中配置有搬送卡C的搬送辊(也可以是带)19d、19e,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另外,在搬送辊19d与搬送辊19e之间配置印花辊DR,通过按压在搬送辊19d、19e之间保持的卡中央部来卷曲矫正。为此,印花辊DR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在图7上下方向上移动位置。
[图像形成部的结构]
图像形成部PF在卡C的表背面形成脸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示出了图示的装置通过升华型色带形成图像的情况。在图像形成部PF中配置有热敏打印头9和色带R。色带R收纳于带盒42,在该带盒42中收容有作为带供给部的供给卷筒7和作为带卷绕部的卷绕卷筒6,对卷绕卷筒6连结了未图示的风马达M5。
另外,在与图像滚筒12对向的位置,配置有热敏打印头9。对该热敏打印头9连结有头控制用IC74x(参照图18),对热敏打印头9进行热控制。该头控制用IC74x通过依照图像数据对热敏打印头9进行加热控制,针对色带R在后述转印膜F中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卷绕卷筒6与热敏打印头9的热控制同步地旋转,按照规定速度卷绕色带R。图示f1是用于冷却热敏打印头9的冷却风扇。
上述转印膜F卷回到作为膜供给部的供给卷筒5和作为卷绕部的卷绕卷筒6,该转印膜F以向滚筒辊31和转印辊(热辊)20移送转印图像的方式卷绕安装。图7以及图13的图示13是作为转印膜F的主搬送辊的移送辊,在其周面配置了压紧辊21和22,对该移送辊13连结了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另外,转印膜F以与色带R相同的速度按照图7逆时针方向移动。
“收容部”
收容部29如图7所示,将从印刷部PR送出的卡C收容到收容堆垛机台60。该收容堆垛机台60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61和电平传感器,检测最上卡,通过升降机构61向图7下侧下降移动。
“转印膜盒的结构”
说明装填上述转印膜F的转印膜盒50。该转印膜盒50如图14所示,由与装置框体2分离的设备构成,可装卸地安装于装置框体2。虽然未图示,但前罩开闭自如地配置于图7前面侧,在打开了该前罩的状态下,在装置框架上在图4箭头方向上安装转印膜盒50。
在该转印膜盒50中,可装卸地安装供给卷筒5和卷绕卷筒6。图示52是支撑卷筒的一端的轴承部,图示56是支撑卷筒的另一端侧的连接器部件。通过配置于该盒侧的轴承部52和连接器部件56支撑着卷筒端部。另外,从供给卷筒5,经由剥离滚子34b向导引滚子34a、35b、35a,以及卷绕卷筒6架设转印膜F。
另外,对于上述导引滚子35a、35b、34a以及剥离滚子34b,图示的部分由转印膜盒50上安装的销部件(从动滚子)构成,但其也可以是固定销(不旋转)。在本装置中,在向卡C转印转印膜F上的图像时,一边通过供给卷筒5卷绕转印膜F一边进行转印。因此,剥离滚子34b设置于转印膜F的转印时的膜搬送方向下游侧(比热辊20靠近供给卷筒5侧)。
配置于装置侧的移送辊13和压紧辊21、22卡合到这样架设的转印膜F。然后,以按照同一速度使膜行走的方式,对供给卷筒5和卷绕卷筒6上连结的驱动旋转轴(未图示)、以及上述移送辊13进行驱动旋转。
转印膜盒50中收容的转印膜F以在上述转印滚筒辊27与图像形成部PF之间行走的方式,构成了膜行走路径P4。图像形成部PF在第1搬送路径P1的待机部E的配置空间中配置于该搬送路径的下方。另外,图像形成部PF由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滚筒12、和与该滚筒对向配置的热敏打印头9构成,配置成在两者之间使色带行走。在后述带盒中说明该色带的结构。
“带盒的结构”
说明图7的装置中的带盒42。如图7所示,在塑料外壳42a中,可旋转地嵌入有供给卷筒7、和卷绕卷筒44。在该两卷筒43、44之间卷绕安装有膜状的色带R。色带R是例如升华型带且按照面顺序带状地形成了Y(黄色)、M(品红)、C(青色)、BK(黑色)的带。另外,在供给卷筒7上辊状地卷回该色带R。
带盒42在图7纸面表背方向上可装卸地安装于装置框体2,色带R插入于在装置框体2侧装备的图像形成滚筒(滚筒辊)45与热敏打印头9之间。另外,卷绕卷筒44通过连接器(未图示)而与在装置框体2侧装备的风马达M5卡合。另外,在安装该带盒42时,以使热敏打印头9在离开滚筒辊45的待机位置待机的方式,设置了头升降机构(未图示)。
在该带盒42中,如图7所示,在第2搬送路径P2的路线方向(铅直方向)上配置有卷筒43、44。另一方面,在上述转印膜盒50中,供给卷筒5和卷绕卷筒6也配置于相同方向(铅直方向)上。通过这样在与第2搬送路径P2的路线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排列带盒42的卷筒7、8以及转印膜盒50的卷筒5、6,实现装置的密集化。
[动作状态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如上所述,使从卡转动部4向印刷部PR移送的卡C在第1搬送路径P1的待机部E中临时地待机。依照图15,说明该待机动作。该图(a)表示从卡供给部CA向第2搬送路径P2送出了卡C的状态。控制单元70通过供给指示信号对卡供给辊18进行旋转驱动而从卡堆垛机3抽出卡C。通过搬入辊19a向卡转动部4送出该卡C。在向第2搬送路径P2引导卡C的位置,对卡转动部4进行了角度设定。
因此,从卡堆垛机3,将最前列的卡C送出到第2搬送路径P2。在该第2搬送路径P2中,内置磁记录设备(未图示)而向例如在卡C中形成的磁条记录磁信息。另外,在该情况下,在第2搬送路径P2中进行信息记录的记录设备不限于磁记录设备而也可以是IC记录设备、条形码写入器。另外,图7的127是接触式的IC记录设备。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控制单元70在第2搬送路径P2中进行了信息记录之后,对卡转动部4进行方向变换而在第3搬送路径(图示的是非接触IC信息记录)P3中进行信息记录。
该图(b)示出使在第1搬送路径(以及第3搬送路径)P1(P3)中进行了信息记录的卡C向第1搬送路径P1的方向(第1方向)进行了方向变换的状态。在装置框体2中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了该第1方向。另外,控制单元70使卡转动部4的辊对4a、4b驱动旋转而从卡转动部4在第1方向上抽出卡C。
该图(c)示出使从卡转动部4抽出的卡C在待机部E中待机的状态。在卡转动部4的下游侧配置有构成待机部E的搬送辊对19b,传感器Se5通过检测到卡前端的信号而旋转起动,通过检测到卡后端的信号(或者紧接着其之后)旋转停止。在该状态下,对于卡C,在第2搬送路径P2中结束了信息记录的卡C在该工序结束之后被迅速(与第1搬送路径的处理状况无关地)送出到第1搬送路径P1,在位于该路径的搬入口的待机部E待机。此时,卡后端可靠地通过传感器Se5。
因此,即使在卡待机中驱动卡转动部4,也不会接触到卡C。另外,在卡C待机的状态下,卡前端通过传感器Se8。此时,控制单元70存储有从卡前端通过传感器Se8起搬送了几个脉冲,用于后述图像转印时的卡开头。另外,在从卡转动部4向待机部E搬送卡C时,也可以暂时将卡C搬送至比印刷部PR下游侧,进行之字形路搬送而送出到待机部E。由此,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卡歪斜去除机构去除卡C的歪斜。此时,在印刷部PR中,转印膜F比第1搬送路径P1设置于稍微下方,所以卡C和转印膜F不会接触。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70用于第1搬送路径P1中的图像转印,在转印膜F中形成图像。在第2搬送路径P2中的信息记录的工作结束之后、或者在其以前,开始向该转印膜F形成图像。在后述处理定时(参照图17),通过从卡堆垛机3抽出卡C的供给指示信号开始图像形成。因此,如果与向卡C记录信息同时开始向转印膜F形成图像,则得到最大的处理效率。另外,如果在第2搬送路径P2中的信息记录的工作结束之后,开始向转印膜F形成图像,则在发生了信息记录错误时,不会在转印膜F中形成不需要的图像。
图7(d)示出图像形成部PF中的向转印膜F的图像形成刚刚结束之后的状态。此时,从待机部E朝向印刷部PR抽出卡C,转印膜F的图像形成面(图像画面)被送出到印刷部PR。此时,控制单元70以使卡前端到达印刷部PR的定时和转印膜F的图像画面的前端到达印刷部PR的定时一致的方式,设定卡C的搬送速度和转印膜的移送速度、以及卡抽出定时。
该图(e)示出通过印刷部PR对卡C进行图像转印的初始状态。此时,热辊20从待机位置(远离卡C的位置)移动到动作位置(接近卡C的位置),对转印膜上的图像进行加热而转印到卡上。
该图(f)示出卡后端从印刷部PR搬出的状态。此时,剥离部件(销)34b从动作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
接下来,依照图17,说明对多个卡C同时进行并行处理的定时。该图(a)示出相比于向卡C的信息记录时间dt向转印膜的图像形成时间gt更长的(gt>dt)情况,该图(b)示出dt>gt的情况。
如果从控制单元70发出供给指示信号,则第1张卡c1从卡堆垛机3搬入到装置内,在第2搬送路径P2中进行信息记录(R/W)。与此同时,接收供给指示信号而在图像形成部PF中开始在转印膜F中形成图像(c1印刷)。如果在第2搬送路径P2中信息记录结束,则卡c1被送出到待机部E,在该位置待机(c1待机)。在该待机之后,如果向转印膜F的图像形成结束,则从待机部E朝向印刷部PR抽出卡c1(c1寻找开头)。然后,通过印刷部PR在卡上转印图像(c1转印)。图像转印后的卡c1朝向收容堆垛机台60搬出(c1排出)。
接下来,在第1张卡c1在待机部E中待机之后,接收供给指示信号而从卡堆垛机3搬入第2张卡c2(c2搬入)。在第2搬送路径P2中对该卡c2进行信息记录(R/W)。与此同时,接收供给指示信号而在图像形成部PF中开始在转印膜F上形成图像(c2印刷)。接下来,与之前同样地,如果在第2搬送路径P2中信息记录结束,则卡c2被送出到待机部E,在该位置待机(c2待机)。另外,此时,第1张卡从第1搬送路径P1被搬出到外部。以下同样地,在该图所示的定时,针对第3张卡,执行搬入、R/W、印刷、待机、寻找开头、转印、搬出。
在图17(b)的处理定时(gt>dt)时,在下游侧的图像形成时间比上游侧的信息记录时间短时,不使卡在待机位置待机而在图示的定时针对多个卡C分别进行“搬入、R/W、印刷、转印、搬出”处理。
[控制结构]
图18说明本发明的控制结构。控制部H例如由控制CPU70构成,在该CPU70中具备ROM71和RAM72。另外,在控制CPU70中,包括数据输入控制部73、图像形成控制部74、处理时间运算部75、以及卡搬送控制部76。另外,卡搬送控制部76以控制在第1搬送路径P1和搬出路径P5中配置的卡搬送单元(一组搬送辊对19b、19c)的方式,向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器电路发送指令信号。该卡搬送控制部76对卡转动部4的回转马达的驱动器电路发送指令信号。
上述卡搬送控制部76以接收传感器Se1~Se12的状态信号的方式,与各个传感器电连接。与此同时,以从数据输入控制部73接收工作信号的方式连接。
上述数据输入控制部73对磁记录部A1中内置的数据R/W用的IC73x发送控制输入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指令信号,同样地对IC记录部A2的数据R/W用的IC73y发送指令信号。上述图像形成控制部74控制通过图像形成部PF向卡C的表背面形成图像。
另外,在上述RAM72中,通过数据输入部(磁/IC记录部)在卡上输入数据的处理时间存储于例如数据表格中。
另外,在卡搬送控制部76中设置有监视单元和判断单元,都嵌入到控制CPU70的控制程序。该监视单元接收各传感器的状态信号、和数据输入控制部73的工作信号,监视装置内存在的卡C的搬送状态。
在上述处理时间运算部75中,设置有运算第2搬送路径P2中的信息记录的结束时的信息处理运算单元75x、运算图像形成部PF中的图像形成的结束时的图像处理运算单元75y、以及比较由该各运算单元计算的处理时间的比较单元75z。上述信息处理运算单元75x例如以供给指示信号为基准,根据“将卡搬送设置到第2搬送路径的时间”和“对卡进行信息记录的时间”计算。此时,根据预先设定的磁头的扫描时间,计算信息记录的时间。
另外,图像处理运算单元75y根据例如在卡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区域的卡移动方向长度计算。在该情况下,在卡的搬送方向前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成为最大的处理时间。
然后,控制CPU70在通过比较单元75z判定为图像形成的结束时比信息记录的结束时晚时,使从卡转动部4送出的记录介质在待机部E中待机。与此同时,控制CPU70在通过比较单元75z判定为信息记录的结束时比图像形成的结束时晚时,不使从卡转动部4送出的记录介质在待机部E中待机而移送到印刷部PR。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对应于针对印刷介质的大量供给的大量排出的印刷装置,所以有助于印刷装置的制造、销售,所以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19)
1.一种印刷装置,能够在卡状的印刷介质上印刷,上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直线状的搬送路径,用于搬送所述印刷介质;
卡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一端,转换所述印刷介质的搬送方向;
供给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以及所述卡转动部的上方,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并收容处理前的印刷介质;
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方,针对所述印刷介质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侧实施印刷处理;
排出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另一端,以重叠的方式层叠并收容经过了印刷处理的印刷介质;以及
覆盖所述搬送路径的可开闭的上盖而作为装置框体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供给堆垛机构成为能够针对所述上盖装卸,在所述供给堆垛机针对所述上盖未安装状态下所述上盖能够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部具有:
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介质;以及
图像转印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将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
在所述图像转印部与所述卡转动部之间并且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供给堆垛机之间,还具备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1记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记录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记录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从所述供给堆垛机朝向所述卡转动部供给所述印刷介质的供给路径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卡转动部中的与所述供给堆垛机的相反侧还具备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2记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错误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第1记录部或者第2记录部中的记录处理失败了时的印刷介质,
其中所述错误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卡转动部的与所述第1记录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第1记录部、卡转动部以及错误排出口配置于直线上,从所述卡转动部朝向所述错误排出口排出所述记录处理失败了的印刷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在所述卡转动部的所述搬送路径的延长线上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3记录部,
其中所述第3记录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记录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堆垛机与所述第2记录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堆垛机的抽出侧,设置有用于抽出印刷介质的供给辊、和将抽出了的印刷介质逐张分离的分离单元,
所述供给堆垛机包括:
堆垛机框体;
印刷介质收纳部,设置于所述堆垛机框体内部,以直立姿势在抽出方向前后排列而收纳多个印刷介质;
介质供给开口,设置于所述堆垛机框体内部,朝向所述印刷部给送所述印刷介质收纳部中收容的最前列的印刷介质;
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堆垛机框体内部,支撑所述印刷介质收纳部中收容的最后列的印刷介质背面;以及
施力单元,设置于所述堆垛机框体内部,在印刷介质的抽出方向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施力,
在所述印刷介质收纳部中,设置了以直立姿势载置印刷介质的印刷介质载置面、和与最前列的印刷介质卡合的印刷介质卡定面,
所述印刷介质卡定面具有以前倾姿势使印刷介质卡定的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给堆垛机的框体中,在所述印刷介质收纳部的最前列的印刷介质表面设置有使所述供给辊卡合的抽出开口,按照所述印刷介质卡定面、所述抽出开口以及所述介质供给开口的顺序将它们配置于印刷介质给送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框体中,设置有安装所述供给堆垛机的堆垛机安装开口,所述堆垛机安装开口构成为能够在与印刷介质搬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安装以及移除所述供给堆垛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介质载置面具有使印刷介质向抽出方向前倾的高低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介质载置面由在抽出方向上阶段性地变低的多个阶梯面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介质载置面由在抽出方向上逐渐变低的倾斜面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由设置于所述供给堆垛机的将印刷介质分离的分离间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供给堆垛机构成为能够针对所述上盖装卸,使得所述印刷介质从所述卡转动部的上部搬送。
16.一种印刷装置,能够在卡状的印刷介质上印刷,上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直线状的搬送路径,用于搬送所述印刷介质;
卡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一端,转换所述印刷介质的搬送方向;
供给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以及所述卡转动部的上方,以并列设置的方式层叠并收容处理前的印刷介质;
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方,针对所述印刷介质从所述搬送路径的下侧实施印刷处理;
排出堆垛机,设置于所述搬送路径的另一端,以重叠的方式层叠并收容经过了印刷处理的印刷介质;
在用于从所述供给堆垛机朝向所述卡转动部供给所述印刷介质的供给路径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卡转动部中的所述供给堆垛机的相反侧,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2记录部;以及
覆盖所述搬送路径的可开闭的上盖而作为装置框体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供给堆垛机构成为能够针对所述上盖装卸,在所述供给堆垛机针对所述上盖未安装状态下所述上盖能够开闭,
其中所述印刷部还具有: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介质;以及图像转印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将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图像转印部与所述卡转动部之间并且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供给堆垛机之间,还具备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1记录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错误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第1记录部或者第2记录部中的记录处理失败了时的印刷介质,
其中所述错误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卡转动部的与所述第1记录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第1记录部、卡转动部以及错误排出口配置于直线上,从所述卡转动部朝向所述错误排出口排出所述记录处理失败了的印刷介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在所述卡转动部的所述搬送路径的延长线上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第3记录部,
其中所述第3记录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卡转动部被保持了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记录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部设置于所述排出堆垛机与所述第2记录部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97109A JP5517604B2 (ja) | 2009-12-28 | 2009-12-28 | 印刷装置 |
JP2009-297109 | 2009-12-28 | ||
JP2010164311A JP5743131B2 (ja) | 2010-07-21 | 2010-07-21 | 情報記録装置用カード収納カセット |
JP2010-164310 | 2010-07-21 | ||
JP2010-164311 | 2010-07-21 | ||
JP2010164310A JP5850483B2 (ja) | 2010-07-21 | 2010-07-21 | 情報記録装置用カード収納カセット |
JP2010189353A JP5586090B2 (ja) | 2010-08-26 | 2010-08-26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89353 | 2010-08-26 | ||
PCT/JP2010/073526 WO2011081128A1 (ja) | 2009-12-28 | 2010-12-27 | 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6404A CN102686404A (zh) | 2012-09-19 |
CN102686404B true CN102686404B (zh) | 2015-08-26 |
Family
ID=44226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9346.9A Active CN102686404B (zh) | 2009-12-28 | 2010-12-27 | 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20743B2 (zh) |
EP (1) | EP2520436B1 (zh) |
CN (1) | CN102686404B (zh) |
WO (1) | WO20110811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10619B2 (en) * | 2010-12-07 | 2014-08-19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Printer |
JP5859831B2 (ja) * | 2011-12-01 | 2016-02-1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000078B2 (ja) * | 2012-11-09 | 2016-09-28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 |
CN103086175A (zh) * | 2012-12-10 | 2013-05-08 | 苏州一致电子制程有限公司 | 热转印膜输送装置 |
JP6114056B2 (ja) * | 2013-02-22 | 2017-04-12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 |
JP6161319B2 (ja) * | 2013-02-22 | 2017-07-12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
JP6161320B2 (ja) * | 2013-02-22 | 2017-07-12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
JP6287370B2 (ja) * | 2014-03-10 | 2018-03-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GB2536918B (en) | 2015-03-31 | 2021-04-14 | Magicard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a security card |
KR102572736B1 (ko) | 2015-04-09 | 2023-08-29 | 인트러스트 코포레이션 | 모듈식 인쇄 엔진 및 모듈식 인쇄 엔진 구성요소 |
WO2017120108A1 (en) * | 2016-01-08 | 2017-07-13 | Entrust Datacard Corporation | Card printing mechanism with card return path |
JP6737677B2 (ja) * | 2016-09-30 | 2020-08-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発行装置 |
JP6696873B2 (ja) * | 2016-09-30 | 2020-05-20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処理装置 |
JP6915978B2 (ja) * | 2016-10-21 | 2021-08-11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973153B (zh) * | 2016-10-21 | 2021-05-04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973152B (zh) * | 2016-10-21 | 2021-08-06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11220099B2 (en) | 2016-11-23 | 2022-01-11 | Entrust Corporation | Contaminant control process in a retransfer card printer |
US10872161B2 (en) | 2016-11-23 | 2020-12-22 | Entrust Corporation | Printer identity and security |
WO2018098325A1 (en) * | 2016-11-23 | 2018-05-31 | Entrust Datacard Corporation | Printer identity and security |
WO2018217687A1 (en) * | 2017-05-22 | 2018-11-29 | Entrust Datacard Corporation | Out-of-sequence retransfer printing |
CN107857155A (zh) * | 2017-10-27 | 2018-03-30 | 胡武平 | 一种橡胶塑料用塑料板折弯设备 |
JP7237690B2 (ja) * | 2019-03-28 | 2023-03-1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搬送装置 |
JP7475819B2 (ja) * | 2019-05-08 | 2024-04-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346082B2 (ja) * | 2019-05-28 | 2023-09-19 | 第一実業ビスウィル株式会社 | 錠剤印刷検査装置 |
WO2022130333A1 (en) * | 2020-12-17 | 2022-06-23 | Entrust Corporation | Retransfer printer with platen roller hom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43687A (en) * | 1981-02-28 | 1982-09-04 | Anritsu Corp | Information card processing device |
DE3704059A1 (de) * | 1987-02-10 | 1988-08-18 | Base Ten Systems Electronics G | Vorrichtung fuer das aufbringen von informationen auf blattfoermige datentraeger, wie karteikarten oder dergleichen |
JPH04125254U (ja) * | 1991-04-26 | 1992-11-1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紙葉類繰出し装置 |
JP2971718B2 (ja) * | 1993-11-17 | 1999-11-08 |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 紙葉類処理機 |
JPH08185461A (ja) * | 1994-12-28 | 1996-07-16 | Nisca Corp | カード作成機における発行不良カード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JP3366791B2 (ja) * | 1995-11-09 | 2003-01-14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 |
US6264296B1 (en) * | 1997-05-06 | 2001-07-24 | Fargo Electronics, Inc. | Ink jet identification card printer with lamination station |
US5941522A (en) * | 1997-05-13 | 1999-08-24 | Fargo Electronics, Inc. | Printer with auxiliary operation |
JPH11309967A (ja) * | 1998-04-27 | 1999-11-09 | Sony Corp | カード印刷装置 |
JP3625206B2 (ja) | 1998-10-16 | 2005-03-02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JP3330355B2 (ja) | 1999-08-31 | 2002-09-30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類の記録装置 |
JP2001310503A (ja) * | 2000-04-28 | 2001-11-06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3976477B2 (ja) * | 2000-06-16 | 2007-09-19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熱転写記録装置 |
JP3510199B2 (ja) * | 2000-09-28 | 2004-03-22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類の記録装置 |
JP3667617B2 (ja) * | 2000-09-28 | 2005-07-06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処理装置 |
JP3737037B2 (ja) | 2001-05-31 | 2006-01-18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02361918A (ja) * | 2001-06-07 | 2002-12-18 | Nisca Corp | 印刷装置 |
JP3752437B2 (ja) * | 2001-08-03 | 2006-03-08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US6873348B1 (en) * | 2002-01-29 | 2005-03-29 | Nisca Corporation |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US6809751B2 (en) * | 2002-10-02 | 2004-10-26 | Cycard Technologies, Inc. | Card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7878505B2 (en) * | 2003-08-19 | 2011-02-01 | Hid Global Corporation | Credential substrate rotator and processing module |
JP4146776B2 (ja) * | 2003-09-02 | 2008-09-10 | サクサ株式会社 | カード処理装置 |
US7328897B2 (en) * | 2003-10-20 | 2008-02-12 | Zih Corp. | Card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cards |
JP2005186495A (ja) | 2003-12-26 | 2005-07-14 | Nisca Corp | 熱転写印刷装置 |
JP4369353B2 (ja) * | 2004-12-07 | 2009-11-18 |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カード発行機 |
US7434728B2 (en) * | 2005-02-04 | 2008-10-14 | Datacard Corporation | Desktop card processor |
US7665920B2 (en) * | 2007-03-08 | 2010-02-23 | Fargo Electronics, Inc. | Card holder for a credential production device |
US8834046B2 (en) | 2007-03-08 | 2014-09-16 | Assa Abloy Ab | Inverted reverse-image transfer printing |
JP5265175B2 (ja) * | 2007-11-02 | 2013-08-14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ヘッドの通電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5286590B2 (ja) * | 2008-05-21 | 2013-09-11 | ネッツエスアイ東洋株式会社 | カードディスペンサ |
US8646770B2 (en) * | 2009-09-18 | 2014-02-11 | Hid Global Corporation | Card substrate rotator with lift mechanism |
-
2010
- 2010-12-27 EP EP10840984.8A patent/EP252043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2-27 WO PCT/JP2010/073526 patent/WO20110811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27 US US13/519,267 patent/US88207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2-27 CN CN201080059346.9A patent/CN10268640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81128A1 (ja) | 2011-07-07 |
US8820743B2 (en) | 2014-09-02 |
EP2520436A4 (en) | 2018-02-21 |
EP2520436A1 (en) | 2012-11-07 |
US20120286464A1 (en) | 2012-11-15 |
CN102686404A (zh) | 2012-09-19 |
EP2520436B1 (en) | 2020-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6404B (zh) | 印刷装置 | |
JP5848129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
US7018117B2 (en) | Identification card printer ribbon cartridge | |
CN101663163B (zh) | 证件基板层压机及层压证件基板的方法 | |
US6668716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JP2011136783A (ja) | 印刷装置 | |
JP3752437B2 (ja)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
CN101209628A (zh) | 卡记录装置 | |
US6796732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WO2012074001A1 (ja) | 情報記録装置 | |
US20030048348A1 (en) | Image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 method | |
CN101211400A (zh) | 卡发行装置 | |
JP4813945B2 (ja) | 媒体発行装置 | |
JP3553033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9209627A (ja) | 印刷装置 | |
JP3448845B2 (ja) | 印刷装置 | |
JP3550553B2 (ja) | 印刷装置 | |
JP5898401B2 (ja) | 情報記録装置 | |
JP2021008326A (ja) | カード給送装置、情報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229193B (zh) | 信息记录装置 | |
JP5658015B2 (ja) | 情報記録装置 | |
JPH11485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インクリボン | |
JP2006175751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0259865A (ja) | 発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