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3152B -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3152B
CN107973152B CN201710983786.7A CN201710983786A CN107973152B CN 107973152 B CN107973152 B CN 107973152B CN 201710983786 A CN201710983786 A CN 201710983786A CN 107973152 B CN107973152 B CN 1079731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medium
length
transport
convey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3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3152A (zh
Inventor
相原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66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696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6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59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73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3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3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3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9Diverting sheets at a section where at least two sheet conveying paths converge, e.g. by a movable switching guide that blocks access to one conveying path and guides the sheet to another path, e.g. when a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is reversed after printing on the front of the sheet has been finished and the sheet is guided to a sheet turning path for printing on the 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6Guiding cards; Checking correct operation of card-conveying mechanisms
    • G06K13/067Checking presence, absence, correct position, or moving status of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16Selecting or retrieving of images by means of their associated code-marks, e.g. coded microfilm or microfich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2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faulty articles from the main str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4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阻塞发生时的操作性的介质输送装置。印刷装置具备:输送辊,其输送卡片;转动单元,其夹持卡片并使卡片转动;传感器(SN2、SN26),其检测正在输送的卡片的输送长度;以及控制部。控制部在用传感器(SN2、SN26)检测到的卡片输送长度与预先确定的长度L1不同的情况下(在S320中为肯定判断),判断是否能够通过转动单元将卡片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S328、S336),在判断为能够时,控制使转动单元转动的转动马达,以将卡片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

Description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备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装置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变更介质的输送方向。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卡片、磁盘等硬质介质或半硬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广为人知。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使用间接印刷方式或直接印刷方式,所述间接印刷方式使用色带在转印膜上形成图像(镜像),接着将形成于转印膜的图像转印到介质的表面,所述直接印刷方式使用色带在介质上直接形成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部,例如,对于夹持在压印辊与热敏头之间的介质,通过根据印刷数据经由色带加热热敏头,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当前,广泛地进行将由多色的墨形成的各图像重叠的彩色印刷。
为了形成为紧凑的装置结构,在这样的装置中,存在具备变更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方向变更构件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卡片转动的转动体(翻转单元F、G)和在该转动体的周边配置传感器的介质输送装置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用传感器检测介质)在向转动体内输送介质后,使转动体转动来变更介质的输送方向。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同样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方向变更构件,该方向变更构件虽然不能如专利文献1、2那样使卡片的正反面翻转(使其转动180°)但能够在夹持卡片的状态下变更输送方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9909号公报(参照图3、附图标记F、G)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53270号公报(参照图1、附图标记4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62113号公报(参照图10、附图标记60)
此外,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2中也同样如此)的技术中,在输送介质(卡片)时检测其输送长度,在根据检测结果(输送长度)检测到的介质的前端至后端的长度比预定长度长的情况下,一律使用出错结束的处理。此时,介质被夹持在转动体内,操作人员需要在转动体内除去阻塞(日文:ジャム)状态下的介质。
检测介质的输送长度的主要理由在于检测介质的重叠输送(本来应输送一张介质,却输送了多张介质),此外,也有检测规格外的长度的介质的混入的目的。另外,操作人员需要从转动体除去介质(例如不能自动排出)的理由是因为:在输送长度比预定长度小的情况下,由转动体夹持的介质的端部转动轨迹会与配置在转动体的周边的部件(传感器等)发生干涉,有可能使该部件、介质本身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阻塞发生时的操作性的介质输送装置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输送介质;方向变更构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变更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检测用所述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输送长度;以及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所述控制构件在用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长度与预先确定的长度L1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将所述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判断为能够时,控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以将所述介质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
也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构件在输送长度与长度L1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将介质定位于出错排出方向。另外,也可以是,检测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配置在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用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后端,利用配置在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传感器检测用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前端,从而检测输送长度,控制构件在用检测构件检测到的输送长度比预先确定的长度L1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方向变更构件将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控制构件在输送长度为预先确定的长度L2(L2≤L1)以上时,判断为能够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输送长度比长度L2小时,判断为不能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
并且,也可以是,检测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配置在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用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前端及后端,从而检测输送长度,控制构件在用检测构件检测到的输送长度比预先确定的长度L1大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方向变更构件将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控制构件在输送长度为预先确定的长度L2(L2≥L1)以下时,判断为能够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输送长度比长度L2大时,判断为不能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
另外,也可以是,方向变更构件是夹持介质并使介质转动的转动体,控制构件在判断为能够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时,控制输送构件,以使输送长度的中央位于转动体的转动中心,然后控制转动体,以将介质向可取出的方向转动。并且,也可以是,方向变更构件是夹持介质并使介质转动的转动体,控制构件在判断为不能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时,控制输送构件以不使转动体转动而将介质送回到方向变更构件的上游侧。并且,也可以是,控制构件在输送长度与长度L1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输送长度判断是否能够使介质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构件和第一技术方案的介质输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构件在输送长度与长度L1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方向变更构件将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判断为能够时,控制方向变更构件以将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所以可以得到能够使阻塞发生时的操作性提高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印刷系统的外观图,所述印刷系统包括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
图2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拆下介质供给部的状态的印刷装置的上部外观立体图。
图4是配置在介质供给部及转动单元的周边的传感器的配置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转动单元的转动中心到传感器的距离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7是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微机单元的CPU执行的卡片发行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卡片发行例程的卡片供给处理的一部分的供给处理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向转动单元输送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的说明图,(A)示出向转动单元供给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B)示出重叠输送卡片的前端到达检测卡片前端的传感器的状态,(C)示出重叠输送卡片的中央位于转动单元的转动中心的状态。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转动单元排出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的说明图,(A)示出使转动单元转动而将重叠输送卡片定位于出错排出方向的状态,(B)示出向废弃堆叠箱(日文:リジェクトスタッカ)排出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转动单元相对于重叠输送卡片能够转动的方向的说明图,(A)示出能够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B)示出能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C)示出不能转动的状态。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将重叠输送卡片送回到介质供给部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检测卡片前端的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卡片后端的传感器的输出及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脉冲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将重叠输送卡片定位于取出位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例子的说明图,(A)示出使重叠输送卡片向出错排出方向转动并以单侧支承(日文:片持ち)的方式利用辊对夹持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B)示出使重叠输送卡片向非接触式IC记录部方向转动并以单侧支承的方式利用辊对夹持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C)示出用介质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对夹持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印刷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20、21辊对(输送构件的一部分)
22清洁辊(输送构件的一部分)
70控制部(控制构件、检测构件的一部分)
B印刷部(图像形成构件)
F转动单元(方向变更构件)
SN2传感器(检测构件的一部分、第一传感器)
SN26传感器(检测构件的一部分、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卡片上印刷记录文字、图像并对卡片进行磁或电的信息记录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结构
1-1.系统结构
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构成印刷系统100的一部分。即,印刷系统100大体上由上级装置1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机)和印刷装置1构成。
印刷装置1经由省略图示的接口与上级装置101连接,能够从上级装置101向印刷装置1发送印刷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等,并指示记录动作等。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3、图6),除了实现来自上级装置101的记录动作指示之外,还能够实现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在上级装置101上,连接有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104、用于向上级装置1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103、以及进行由上级装置101生成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102。
1-2.印刷装置
1-2-1.机构部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外壳2,在外壳2内具备信息记录部A、印刷部B、转动单元F及卷曲消除机构G。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能够安装于外壳2的介质供给部C、介质收容部D及安装于与介质收容部D相反一侧的外壳2的侧面的废弃堆叠箱54。
(1)信息记录部A
信息记录部A由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这三个记录部设为任选结构,根据用户的需求安装一个以上的记录部。
(2)介质供给部C
介质供给部C由卡片盒构成,所述卡片盒以站立姿势(在本例中为倾斜10°的姿势)排列收容多张卡片C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片Ca,使用横长85.6mm、纵长53.9mm的标准(规格)尺寸的卡片。如图4所示,在卡片盒的卡片供给前端(最前列)侧的上部位置配置有怠速滚子(日文:アイドルコロ)16,在底部位置配置有分离垫17。作为分离垫17,使用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的板状弹性部件。
另一方面,在印刷装置1的主体侧配置有拾取辊19(也参照图3)及怠速滚子18,所述拾取辊19陆续放出收容在卡片盒中的最前列的卡片Ca,所述怠速滚子18在拾取辊19的下方与分离垫17相向。因此,在怠速滚子18与分离垫17之间形成有用于逐张分离卡片Ca的分离开口7。拾取辊19通过未图示的拾取马达(步进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开口7的开口宽度能够根据卡片的厚度进行调整,通过操作人员使配置在卡片盒的底部的旋转部件旋转,分离垫17构成为能够向怠速滚子18侧进退。
如图3所示,介质供给部C构成为相对于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68可拆装。在构成介质供给部C的卡片盒的最前列侧形成有矩形的开口(未图示)。通过经由该开口插入印刷装置1的主体侧的传感器杆69而使其与卡片Ca抵接并推入传感器杆69,能够掌握有无卡片Ca(有无安装介质供给部C)。
当从盒安装区域68拆下介质供给部C(卡片盒)时,呈现出位于介质供给部C下方的开闭部件66。开闭部件66的上表面罩67为盖体,构成盒安装区域68的隔壁(底面壁)。开闭部件66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外壳2,长边方向上的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外壳2。另外,在印刷装置1的正面侧设置有开闭自如的正面门12。
此外,介质供给部C的详细结构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2012-25511号公报中,印刷装置1侧的开闭部件66等的详细结构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2012-123074号公报中。
如图4所示,在分离开口7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透射一体型的传感器SN24,在传感器SN24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清洁辊22,所述清洁辊22对从介质供给部C陆续放出的卡片Ca进行清洁并将其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为了除去附着于卡片Ca的污物、尘埃等,清洁辊22具有粘接性,在清洁辊22上压接有粘接辊26,所述粘接辊26具有更强的粘接性并除去附着于清洁辊22的污物、尘埃等。
(3)转动单元F
简要地说,转动单元F具有变更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卡片Ca并夹持卡片Ca的端部地使卡片Ca转动的功能),具体而言按如下方式构成。即,转动单元F具有一对圆盘状转动框架50(在图2中,仅示出正面侧的转动框架50,以下,根据需要区分图2示出的正面侧转动框架50和图2未示出的背面侧转动框架50)。一对转动框架50通过固定于划定两者间的间隔的划定部件(未图示)而一体化。
(3-1)卡片输送
如图4所示,转动单元F具有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构成的辊对20、21。上述划定部件也作为在辊对20、21间引导正在输送的卡片Ca的两面(正反面)侧的引导部件发挥功能。构成辊对20、21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辊轴(合计4根)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一对转动框架50。在辊对20、21的驱动辊的辊轴上,在背面侧转动框架50侧的端部分别嵌套有第一齿轮(未图示)。比第一齿轮大径的第二齿轮(未图示)分别与这些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齿轮轴分别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背面侧转动框架50。
各个第二齿轮与比第二齿轮小径的单一的第三齿轮(未图示)啮合。第一~第三齿轮与背面侧转动框架50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背面侧转动框架50的内侧(正面侧)。第三齿轮的齿轮轴的轴心定位于转动单元F的转动中心O(参照图4)。第三齿轮的齿轮轴通过贯通背面侧转动框架50而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背面侧转动框架50,其前端部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板状的背面侧框架部件(未图示),所述背面侧框架部件在与外壳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固定于外壳2,并与背面侧转动框架50平行地定位于背面侧转动框架50的更外侧(背面侧)。
在第三齿轮的齿轮轴上嵌套有比第三齿轮大径的第四齿轮(未图示)。第四齿轮定位于背面侧转动框架50与背面侧框架部件之间的背面侧框架部件侧。嵌套于第一卡片输送马达(能够正反转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的马达轴并比第四齿轮小径的第五齿轮(未图示)与该第四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也定位于背面侧转动框架50与背面侧框架部件之间的背面侧框架部件侧。即,第一卡片输送马达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背面侧,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马达轴贯通背面侧框架部件,并在其前端部嵌套有第五齿轮。
在背面侧框架部件的正面侧(背面侧转动框架50侧)上部,阻塞解除旋钮(未图示)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背面侧框架部件,所述阻塞解除旋钮用于在由辊对20、21夹持的卡片Ca在转动单元F内陷入阻塞状态(转动单元F不能转动的状态)的情况下供操作人员手动地使辊对20、21转动并排出卡片Ca(解除阻塞)。在阻塞解除旋钮的轴上嵌套有齿轮,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地旋转阻塞解除旋钮,从而经由与该齿轮啮合并轴支承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多个齿轮使上述第四齿轮旋转来使辊对20、21旋转,由此能够将卡片Ca排出到转动单元F外。
另外,第一卡片输送马达也作为清洁辊22的驱动源发挥功能。即,上述第四齿轮经由多个齿轮向嵌套在清洁辊22的辊轴上的齿轮供给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因此,第一卡片输送马达成为如下的驱动源,该驱动源驱动清洁辊22及辊对20、21并向转动单元F输送(转动单元F接收)从介质供给部C陆续放出的卡片Ca(也参照图4),并且从转动单元F向信息记录部A、介质输送路径P1及废弃堆叠箱54中的任一个送出卡片Ca。
(3-2)转动
正面侧转动框架50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板状的正面侧框架部件(未图示,在图2中,由于正面侧转动框架50隐藏,所以省略该正面侧框架部件),所述正面侧框架部件在与外壳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固定于外壳2,并与正面侧转动框架50平行地定位于正面侧转动框架50的更正面侧(图2的纸面近前侧)。即,在正面侧框架部件的背面侧,向正面侧转动框架50突出设置有支承轴。在正面侧转动框架50的正面侧中央部形成有圆筒状的轴承,所述圆筒状的轴承承接从正面侧框架部件突出的支承轴。
该支承轴的轴心定位于转动单元F的转动中心O(参照图4),以与上述第三齿轮的齿轮轴的轴心成为同轴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转动单元F通过一体化的一对转动框架50利用该支承轴轴支承于正面侧框架部件,第三齿轮的齿轮轴在背面侧轴支承于背面侧框架部件,从而构成为能够转动。
在正面侧转动框架50及背面侧转动框架50的外周中央部分别形成有齿轮。比这些齿轮小径的第六齿轮分别与这些齿轮啮合。这些第六齿轮嵌套于配置在比正面侧转动框架50及背面侧转动框架50靠下方的位置的单一的齿轮轴,第六齿轮的齿轮轴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正面侧框架部件及背面侧框架部件。
嵌套于转动马达(能够正反转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的马达轴并比第六齿轮小径的第七齿轮(未图示)与一方的第六齿轮啮合,所述一方的第六齿轮与形成在背面侧转动框架50的外周的齿轮啮合。转动马达安装于背面侧框架部件的背面侧的、上述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安装位置的下方,转动马达的马达轴贯通背面侧框架部件,并在其前端部嵌套有第七齿轮。因此,通过驱动转动马达,两端部由转动单元F内的辊对20、21夹持的卡片Ca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进行转动(也参照图5)。
此外,当用转动马达的驱动力使转动单元F转动时,由于构成辊对20、21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辊轴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一对转动框架50,所以会产生如下的现象:这些辊轴也与一对转动框架50的转动相应地进行带动旋转(也称为共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两端部由转动单元F内的辊对20、21夹持的卡片Ca转动时,通过以驱动辊的辊轴向与转动单元F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与使转动单元F转动的(角度)量相应的量的方式使第一卡片输送马达同时驱动,从而防止带动旋转。
在正面侧转动框架50上,以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圆筒状部件。第一圆筒状部件从正面侧转动框架50的外周位置向正面侧突出,第二圆筒状部件(相对于转动中心O)从成为与第一圆筒状部件呈同心圆状且比第一圆筒状部件小径的位置向正面侧突出。在第一及第二圆筒状部件上分别形成有切口,并且分别配设有通过检测这些切口来检测转动单元F(转动框架50)的相位的第一及第二相位传感器(未图示)。
第一圆筒状部件的切口与第二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的位置(方向)及配置在转动单元F周围的各传感器的方向对应地形成,第二圆筒状部件的切口与辊对20、21(的辊轴)的位置对应地形成。第一相位传感器作为用转动马达使转动单元F转动时的编码器发挥功能,第二相位传感器作为将转动单元F(辊对20、21)定位于初始位置方向时的编码器发挥功能。
(3-3)与传感器的关系
在转动单元F的周围配置有多个传感器。如图4所示,在清洁辊22与辊对20之间,配置有检测从介质供给部C陆续放出并正在输送的卡片Ca的后端的传感器SN2,在辊对21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检测正在输送的卡片Ca的前端的传感器SN26。
另外,如上所述,在转动单元F的外周配置有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参照图2)。如图4所示,在这些方向上分别配置有检测卡片Ca的端部的传感器SN4、传感器SN5及上述传感器SN26。并且,在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出错排出方向)上配置有传感器SN23,在印刷部B(转印部B2)的方向上(后述的介质输送路径P1上)配置有传感器SN3。与传感器SN24同样地,作为上述传感器,使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透射一体型的传感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垂直线为基准(0°)时,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2及传感器SN24的传感位置(在图4中用小的圆圈表示)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10°,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23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125°,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4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173°,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26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190°,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3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270°,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5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角度设定为305°。
因此,转动单元F(辊对20、21)具有形成用于向这些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输送卡片Ca的介质输送通路65(参照图2)的功能,即方向变更功能。图4示出转动单元F定位于卡片接收位置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辊对20、21与传感器SN24、清洁辊22、传感器SN2、SN26(的传感位置)一起定位在(相对于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垂直线倾斜10°的)大致直线状的介质输送路径P0上,介质输送通路65构成介质输送路径P0的一部分。此外,在转动单元F的外周,配置有检测环境温度(外部气温)的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Th(参照图2),以由该温度传感器Th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为基础,进行设置在印刷部B的热敏头、加热辊等(后述)加热元件的温度修正。
(3-4)转动中心与各传感器间的距离
图5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转动单元F的转动中心O到各传感器的距离。此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掌握,示出如下状态:一张规格尺寸的卡片Ca由转动单元F正常地输送,卡片Ca的中央位于转动中心O且其端部由辊对20、21夹持。
如上所述,由于卡片Ca的规格长度为85.6mm,所以将从转动中心O到第一轨迹Lc1(卡片端部的转动轨迹)的距离设定为其一半42.8mm,将第一轨迹Lc1与第二轨迹Lc2(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与SN4的传感器框相接的圆)的距离Da设定为7.0mm,将第一轨迹Lc1与第三轨迹Lc3(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与传感器SN2、SN3、SN23的传感器框相接的圆)的距离Db设定为8.0mm,将第一轨迹Lc1与传感器SN26的距离Dc设定为12.0mm。当从转动中心O观察时,到传感器SN2、SN26的传感位置为止,分别还需要向外侧偏移0.7mm。
因此,检测卡片Ca的后端的传感器SN2的传感位置与检测卡片Ca的前端的传感器SN26的传感位置以直线距离计相隔卡片Ca的长度(85.6mm)+{距离Db(8mm)+传感器SN2的传感器框到传感位置的距离(0.7mm)}+{距离Dc(12.0mm)+传感器SN26的传感器框到传感位置的距离(0.7mm)}=107mm。
此外,传感器SN23的传感位置位于与第一轨迹Lc1相距9.7mm的位置,与转动中心O的距离设定为52.5mm。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传感器SN5(也参照图4),但传感器SN5的传感器框也与传感器SN3的传感器框同样地与第三轨迹Lc3相接。
(4)印刷部B
印刷部B在卡片Ca的正反面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如图2所示,在介质输送通路65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卡片Ca的大致水平的介质输送路径P1。另外,在介质输送路径P1上配置有输送卡片Ca的输送辊对29、30,输送辊对29、30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等与未图示的第二卡片输送马达(能够正反转的步进马达)连结。
印刷部B具有膜输送机构10,并具备图像形成部B1和转印部B2,所述图像形成部B1用热敏头40对利用该膜输送机构10输送的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叠地形成色带41的各色图像,所述转印部B2接着利用加热辊33将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转印到介质输送路径P1上的卡片Ca的表面。
接着,参照图2说明印刷部B的详细情况。转印膜46呈具有比卡片Ca的宽度方向稍微大的宽度的带状,并按照容纳色带41的墨的墨容纳层、保护墨容纳层的表面的透明保护层、用于通过加热促进一体地剥离墨容纳层及保护层的剥离层及基材(基膜)的顺序层叠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转印膜46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以横穿宽度方向(热敏头40的主扫描方向)的方式形成并用于设定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标记,将这些标记之间设为图像形成区域,所述宽度方向与印刷方向(热敏头40的副扫描方向)交叉。
通过马达Mr2、Mr4的驱动,转印膜46在转印膜盒内的供给辊47和卷取辊48上分别被卷取或者陆续放出。即,在转印膜盒内,在供给辊47的中心配置有供给卷轴47A,在卷取辊48的中心配置有卷取卷轴48A,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向供给卷轴47A传递马达Mr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向卷取卷轴48A传递马达Mr4的旋转驱动力。作为马达Mr2及马达Mr4,使用能够正反转的DC马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处理前的转印膜46卷绕于供给卷轴47A,使用完(在转印部B2被转印处理的部分)的转印膜46卷绕于卷取卷轴48A。因此,在对转印膜46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及转印处理时,从供给卷轴47A向卷取卷轴48A侧暂时陆续放出转印膜46,一边用供给卷轴47A卷取转印膜46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及转印处理。
膜输送辊49是输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膜输送辊49的驱动来确定转印膜46的输送量及输送停止位置。膜输送辊49与能够正反转的膜输送马达Mr5(步进马达)连结。在膜输送辊49进行驱动时马达Mr2、Mr4也进行驱动,这用于从供给辊47、卷取辊48中的任一方陆续放出转印膜46并用另一方卷取,并且将张力施加于被输送的转印膜46,发挥膜输送的辅助功能。
在膜输送辊49的周面配置有夹送辊32a和夹送辊32b。夹送辊32a、32b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膜输送辊49进退,在图2中,示出了夹送辊32a、32b前进至膜输送辊49侧且转印膜46卷绕于膜输送辊49的状态。由此,转印膜46进行与膜输送辊49的转速相应的距离的准确输送。
因此,膜输送机构10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使配置在图像形成部B1与转印部B2之间的作为主要驱动辊的膜输送辊49驱动,从而在供给辊47、图像形成部B1、转印部B2及卷取辊48间正反输送转印膜46,并且在图像形成部B1及转印部B2处将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及形成于图像形成区域的图像定位于适当位置(起点定位)。另外,在卷取辊48与图像形成部B1(热敏头40、压印辊45)之间配置有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并检测形成在上述转印膜46上的标记的传感器Se1。
另一方面,色带41收纳于色带盒42,在架设在供给色带41的供给辊43与卷取色带41的卷取辊44之间的状态下收容于该盒42。在卷取辊44的中心配置有卷取卷轴44A,在供给辊43的中心配置有供给卷轴43A,卷取卷轴44A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进行旋转,供给卷轴43A通过马达Mr3的驱动力进行旋转。作为马达Mr1及马达Mr3,使用能够正反转的DC马达。
色带41通过将Y(黄色)、M(品红色)、C(青色)这些彩色带面板和Bk(黑色)带面板在长边方向上依次重复而构成。另外,在供给辊43与图像形成部B1(热敏头40、压印辊45)之间,配置有传感器Se2,所述传感器Se2用于通过使来自发光元件侧的光在受光元件侧由Bk带面板遮光,从而进行色带41的位置检测,并进行色带41向图像形成部B1的起点定位。
压印辊45和热敏头40构成图像形成部B1,在与压印辊45相向的位置配置有热敏头40。在图像形成时,经由转印膜46及色带41将压印辊45压接于热敏头40。热敏头4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加热元件,这些加热元件由头控制用IC(未图示)基于印刷数据选择性地进行加热控制,并经由色带41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此外,冷却风扇39用于冷却热敏头40。
结束了向转印膜46形成图像的色带41由剥离滚子25和剥离部件28从转印膜46拉开剥离。剥离部件28固定设置于色带盒42,剥离滚子25在图像形成时与剥离部件28抵接,通过由这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色带41来进行剥离。然后,剥离的色带41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而被卷取辊44卷取,转印膜46利用膜输送机构10输送至具有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转印部B2。
在膜输送辊49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检测形成在转印膜46上的标记的传感器Se3。当检测到该标记时,通过向转印部B2开始输送由介质输送路径P1上的输送辊对29、30夹持并处于输送停止(待机)期间的卡片Ca,从而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与卡片Ca同时到达转印部B2。此外,作为传感器Se3,使用透射一体型的传感器。
在转印部B2中,转印膜46与卡片Ca一起由加热辊33及压印辊31夹持,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图像被转印到卡片Ca表面。即,在转印时,经由卡片Ca及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将加热辊33压接于压印辊31,以同速在同一方向上输送卡片Ca和转印膜46。此外,加热辊33以经由转印膜46相对于压印辊31压接、分离的方式安装于升降机构(未图示)。
图像转印后的转印膜46利用配置于加热辊33与构成输送辊对37的从动辊(图2的下侧的辊)之间的剥离销79从卡片Ca分离(剥离),并输送到供给辊47侧。另一方面,被转印了图像的卡片Ca在介质输送路径P2上向下游侧的卷曲消除机构G输送。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示例了将Y、M、C、Bk带面板依次重复而成的彩色印刷用的色带41,但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也能够使用仅有Bk带面板的单色色带,在该情况下,在卡片Ca上进行单色印刷。
(5)卷曲消除机构G
如图2所示,在转印部B2的下游侧,在介质输送路径P1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用于向收容堆叠箱60输送印刷后的卡片Ca的大致水平的介质输送路径P2。在介质输送路径P2上配置有输送卡片Ca的输送辊对37、38,输送辊对37、38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等与上述第二卡片输送马达连结。此外,配设在介质输送路径P1、P2上的输送辊对29至输送辊对38中的各辊对(包括压印辊31)用第二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驱动。
输送辊对37、38构成卷曲消除机构G的一部分。卷曲消除机构G通过用向下方呈凸状的卷曲消除单元34按压两端部由输送辊对37、38夹持(nip)的卡片Ca的中央部,并在其与位置固定的凹状的卷曲消除单元35之间夹持卡片Ca,从而矫正因利用加热辊33进行的热转印而在卡片Ca上产生的翘曲。卷曲消除机构G构成为通过包括偏心凸轮36的结构,使卷曲消除单元34能够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进退。
(6)介质收容部D
介质收容部D构成为将从卷曲消除机构G侧输送来的卡片Ca收容于收容堆叠箱60。即,收容堆叠箱60构成为利用升降机构61向图2中的下方移动。
1-2-2.控制部及电源部
接着,说明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及电源部。如图6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进行印刷装置1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70、和将电力从商用交流电力转换为可使各机构部及控制部等驱动/工作的直流电力的电源部80。
(1)控制部
如图6所示,控制部70具有进行印刷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机单元72(以下,简称为MCU72)。MCU72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高速时钟进行工作的CPU、存储有印刷装置1的程序和程序数据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域进行工作的RAM及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构成。
在MCU72上连接有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具有通信IC并进行与上级装置101的通信的通信部71和存储器77,所述存储器77暂时存储用于在卡片Ca上形成图像的印刷数据、用于磁或电地记录到卡片Ca的磁条或收容IC中的记录数据等。
另外,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信号处理部73、致动器控制部74、热敏头控制部75、操作显示控制部76、蜂鸣器工作电路78及上述信息记录部A,所述信号处理部73处理来自上述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所述致动器控制部74包括向各马达供给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所述热敏头控制部75用于控制向构成热敏头40的加热元件施加的热能,所述操作显示控制部76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所述蜂鸣器工作电路78用于在卡片Ca重叠输送等时使蜂鸣器6工作。
(2)电源部
电源部80向控制部70、热敏头40、加热辊33、操作面板部5及信息记录部A等供给工作/驱动电力。
2.动作
接着,以MCU72的CPU(以下,仅称为CPU)为主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整体动作。
当向印刷装置1接通电源时,进行初始设定处理,在该初始设定处理中,将构成印刷装置1的各部件定位于原始(初始)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状态),并将存储于ROM的程序及程序数据展开在RAM中。
CPU在经由操作面板部5(操作显示控制部76)或通信部71接收到印刷命令时,执行图7所示的卡片发行例程。此外,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作为从上级装置101接收完印刷数据等的情况,即,作为如下情况进行说明:CPU从上级装置101接收一个面侧(单面印刷的情况下)或一个面及另一个面侧(双面印刷的情况下)的印刷数据(Bk的印刷数据、Y、M、C的颜色成分印刷数据)以及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并将其存储于存储器77。另外,由于已经说明印刷部B(图像形成部B1、转印部B2)的动作,为了避免重复,简单地进行说明。
2-1.向卡片的一个面侧的印刷动作
如图7所示,在卡片发行例程中,在步骤(以下简称为“S”)202中,用图像形成部B1进行在转印膜46上形成一个面(例如正面)侧的图像(镜像)的一次转印处理(图像形成处理)。即,通过基于存储于存储器77的Y、M、C的颜色成分印刷数据及Bk的印刷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从而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叠地形成利用色带41的Y、M、C及Bk墨的图像。
与S202中的一次转印处理并行地,在S204中,CPU执行卡片供给处理。在该卡片供给处理中包括:(1)用于从介质供给部C陆续放出卡片Ca并向信息记录部A输送的供给处理、(2)用于用信息记录部A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在卡片Ca上记录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处理、以及(3)用于向介质输送路径P1(输送辊对29、30)输送记录处理后的卡片Ca的输送处理。
(1)供给处理
(1-1)向卡片接收位置方向的转动
图8是示出(1)供给处理的详细情况的供给处理子例程的流程图。在供给处理子例程中,首先,在S302中,判断传感器SN24是否处于接通(ON)状态(卡片检测状态)。如图4所示,卡片Ca以站立姿势排列收容于介质供给部C,但例如不熟悉操作的操作人员有时会错误地从上方将介质供给部C的最前列的卡片Ca推入印刷装置1的主体侧。包括这样的情况在内,在传感器SN24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表示在传感器SN24内存在某些物体。
在S302中为肯定判断时进入S344,在S302中为否定判断时,在接下来的S304中,一边参照上述第二相位传感器的输出,一边经由致动器控制部74使转动马达驱动,以构成转动单元F的辊对20、21定位于初始位置方向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初始位置方向设定为辊对20、21水平定位的方向(图2所示的状态)。
接着,在S306中,使转动马达驱动,以构成转动单元F的辊对20、21定位于卡片接收位置方向的方式进行控制。如图4所示,该卡片接收位置方向设定为以图4的垂直线(实线)为基准从转动中心O转动10°得到的方向。因此,在S306中,使S304中以图4的垂直线为基准处于90°的初始位置方向的辊对20、21向逆时针方向(CCW)转动80°。
(1-2)卡片陆续放出
在接下来的S308中,经由致动器控制部74使拾取马达及第一卡片输送马达驱动。由此,通过使拾取辊19旋转,从介质供给部C陆续放出介质供给部C的最前列的卡片Ca,并经由清洁辊22向转动单元F输送。此外,拾取马达在传感器SN24检测到卡片Ca的后端后停止驱动,但为了向转动单元F输送卡片Ca,第一卡片输送马达在拾取马达停止后仍继续进行驱动(清洁辊22、辊对20、21继续旋转)。
(1-3)卡片端部检测
接着,在S310中,判断传感器SN2是否检测到正在输送的卡片Ca的后端。在否定判断时,在S312中,判断在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Ca的前端后接通状态是否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是否将卡片Ca输送预定长度以上)。例如,能够通过从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Ca的前端的时刻起,对从致动器控制部74向第一卡片输送马达输出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计数,并判断计数得到的驱动脉冲数是否为预定脉冲数,从而进行这样的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CPU在从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Ca的前端的时刻起并计数到与卡片Ca被输送{85.6mm(卡片Ca的规格长度)+28.0mm(重叠输送阈值)}=113.6mm的量相应的驱动脉冲数时,视为重叠输送了卡片Ca,在S312中为肯定判断,在该情况下进入S344。在S312中为否定判断时,为了继续进行卡片Ca的输送,返回到S310。
另一方面,在S310中为肯定判断时,在S313中,开始从致动器控制部74向第一卡片输送马达输出的驱动脉冲数的计数。图9(A)示出在S313中开始驱动脉冲数的计数后的、由转动单元F(辊对20、21)接收两张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S314中,判断传感器SN26是否检测到正在输送的卡片Ca的前端。在否定判断时,在S316中继续进行从致动器控制部74向第一卡片输送马达输出的驱动脉冲数的计数,并返回到S314,在肯定判断时,在接下来的S318中,停止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也结束驱动脉冲数的计数,算出卡片输送长度Ld。图9(B)示出传感器SN26检测到重叠输送卡片的前端的状态。
(1-4)重叠输送判断
图13示出检测卡片Ca的前端的传感器SN2的输出、检测后端的传感器SN26的输出、及从致动器控制部74向第一卡片输送马达输出的驱动脉冲的关系。在S318中,驱动脉冲数的计数结束的时刻的脉冲数为Np。第一卡片输送马达是步进马达(脉冲马达),预先设定用一个脉冲输送的卡片Ca的卡片输送长度(输送距离)。因此,通过掌握脉冲数Np,能够掌握卡片Ca的卡片输送长度Ld。
如参照图5说明的那样,传感器SN2的传感位置与传感器SN26的传感位置以直线距离计相隔107mm。如上所述,卡片Ca的规格长度设定为85.6mm。因此,在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后端的时刻至传感器SN26检测到卡片前端的时刻之间,规格长度的卡片Ca被输送(107mm-85.6mm)=21.4mm。
如图9(B)所示,在两张重叠输送卡片的情况下,重叠输送卡片的前端与后端间的长度比规格长度的一张卡片Ca大。因此,由于其前端比正常输送一张卡片Ca的情况更早到达传感器SN26,所以用传感器SN2检测到后端后到用传感器SN26检测到前端为止的重叠输送卡片的卡片输送长度Ld变小。因此,如图13所示,如果针对脉冲数Np而预先设定规格长度的一张卡片Ca的情况下的基准脉冲数(将卡片Ca输送21.4mm时的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脉冲数),则能够根据相对于基准脉冲数少几个脉冲数这一方式来掌握重叠输送卡片的卡片输送长度Ld。
下表1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片输送长度Ld、卡片长度Lc、与规格长度(85.6mm)的差异Ds及用辊对20、21夹持卡片时能否转动的关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各传感器的安装误差、由环境温度导致的卡片Ca的伸缩等,而对卡片Ca的规格长度设置±1mm的公差。
[表1]
Figure BDA0001440034090000211
在接下来的S320中,判断卡片输送长度Ld是否比预先设定的长度L1小。该长度L1设定为20.4mm(参照表1)。即,没有重叠输送规格长度的卡片Ca而正常输送一张的情况下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为21.4mm,当对其考虑上述±1mm的公差时,下限侧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为20.4mm,上限侧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为22.4mm。因此,CPU在卡片输送长度Ld处于20.4mm≤卡片输送长度Ld≤22.4mm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常输送卡片Ca而没有重叠输送。
此外,在S320中,仅用下限侧(L1=20.4mm)判断的理由是因为辊对20、21有时会相对于卡片Ca滑动,但也可以用上限侧(22.4mm)判断。此时,不一定必须作为重叠输送出错来结束供给处理子例程,例如,也可以是,在卡片输送长度Ld超过22.4mm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部5进行催促输送辊对20、21的清洁的显示。
在S320中为否定判断时(卡片输送长度Ld≥20.4mm),由于正常输送卡片Ca而没有重叠输送,所以在S322中,根据卡片输送长度Ld以卡片Ca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的方式(以从卡片Ca的中央到辊对20、21的卡片夹持位置的距离为止变为相等的方式)反转驱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然后使驱动停止。该状态与图5所示的状态相同。
在接下来的S324中,为了向期望的信息记录部A侧输送卡片Ca,经由致动器控制部74使转动马达驱动(在夹持卡片Ca并使转动单元F转动时,为了防止上述带动旋转,也使第一卡片输送马达驱动)。此时,在信息记录部A不限卡片Ca的正反面的情况下(例如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使其向转动所需的时间短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接着,在S326中,正转或反转驱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向期望的信息记录部A输送卡片Ca并结束供给处理子例程,执行后述的记录处理。
另一方面,在S320中为肯定判断时(卡片输送长度Ld<20.4mm),视为重叠输送了卡片(或混入规格外的卡片),此时,进行尽可能减少由操作人员进行的阻塞解除的繁杂度(提高阻塞解除时的操作性(阻塞解除性))的处理(在S302、S312中为肯定判断时也同样如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重叠输送卡片的主要的出错排出方向设定为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将转动中心O与传感器SN23的传感位置连接的线的方向)。
(1-5)重叠输送时的能否转动判断和出错排出
如参照图5说明的那样,将第一轨迹Lc1到第二轨迹Lc2的距离Da设定为7mm,将第一轨迹Lc1到第三轨迹Lc3的距离Db设定为8mm。在重叠输送卡片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的情况下,理论上,在重叠输送卡片的两端分别变为比第一轨迹Lc1长7mm(两侧合计为14mm)前(重叠输送卡片的两端保持在第二轨迹Lc2内时),能够从卡片接收位置方向起例如不会与传感器SN4发生干涉地向顺时针(CW)方向或逆时针(CCW)方向使重叠输送卡片转动并使其定位于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即使超出该范围,在重叠输送卡片的两端分别变为比第一轨迹Lc1长8mm(两侧合计为16mm)前(重叠输送卡片的两端保持在第三轨迹Lc3内时),也能够从卡片接收位置方向起向CW方向使重叠输送卡片转动并使其定位于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
如上所述,由于考虑到传感器的安装误差等而将公差设定为±1mm,所以如表1所示,CPU在重叠输送卡片与第一轨迹Lc1相距的长度以两侧合计变长为12mm(与规格长度的差异Ds=12.0mm)前,判断为能够向CW及CCW方向转动(也参照图11(A)),即使重叠输送卡片以两侧合计超过12mm,在以两侧合计变长为14mm(与规格长度的差异Ds=14.0mm)前,也判断为能够向CW方向转动(也参照图11(B)),在重叠输送卡片两侧合计超过14mm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转动(也参照图11(C))。
此外,与转动单元F能否转动相关联地,卡片长度Lc的上限侧阈值及卡片输送长度Ld的下限侧阈值能够以根据与规格长度的差异Ds设定的值为基准而进行逆运算(考虑连续性而可以必然地确定卡片长度Lc的下限侧阈值及卡片输送长度Ld的上限侧阈值)。即,在卡片长度Lc处于86.6mm<Lc≤98.6mm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向CW及CCW方向转动,此时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为8.4mm≤Ld<20.4mm的范围。另外,在卡片长度Lc处于98.6mm<Lc≤100.6mm的范围的情况下,仅能够向CW方向转动,此时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为6.4mm≤Ld<8.4mm的范围。在卡片长度Lc超过100.6mm的情况下不能转动,卡片输送长度Ld比6.4mm短。在表1中汇总了这些关系。
基于以上,在图8的S328中,根据卡片输送长度Ld(脉冲数Np)判断是否能够使重叠输送卡片向CCW方向转动。此外,CPU在S318中不一定必须算出卡片输送长度Ld(在S318中,为了促进理解而导入卡片输送长度Ld的概念,在上述S320、该S328及后述的S336的判断中也同样如此),如果在ROM中具有图13所示的脉冲数Np与表1所示的能否转动的关系数据(例如关系表)及上述基准脉冲数的数据,则由于能够根据脉冲数Np直接进行能否转动判断,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CPU根据脉冲数Np直接判断能否转动。
在S328中为肯定判断时,在S330中将重叠输送卡片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参照图9(C)),在接下来的S332中使重叠输送卡片向CCW方向转动(65°)至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参照图10(A)),在S334中使辊对20、21旋转并将重叠输送卡片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参照图10(B)),进入S335。此外,CPU通过传感器SN23检测后端,从而确认重叠输送卡片已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
另一方面,在S328中为否定判断时,在S336中,根据卡片输送长度Ld(脉冲数Np)判断是否能够使重叠输送卡片向CW方向转动。在S336中为肯定判断时,在S338中将重叠输送卡片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参照图9(C)),在接下来的S340中使重叠输送卡片向CW方向转动(115°)至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参照图10(A),但是,在将辊对20定位于传感器SN23侧且两张重叠输送卡片的上下位置相反这一点与S332中的图10(A)的状态不同),在S342中使辊对20、21旋转并将重叠输送卡片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参照图10(B),但是,在使第一卡片输送马达正转驱动并排出重叠输送卡片这一点与S334中的图10(B)的状态不同),进入S335。此外,在S328及S336中,相比进行CW方向的判断而先进行CCW方向的判断是由于:从卡片接收位置方向起向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的转动角度较小,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1-6)不能转动的情况下的重叠输送卡片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为了防备当用辊对20、21夹持重叠输送卡片并使转动单元F转动时会与配置在周围的传感器干涉这样的不能转动的情况,能够由操作人员经由操作面板部5(或上级装置101)选择不使转动单元F转动而将重叠输送卡片送回到介质供给部C侧(上游侧)的模式。以下,说明操作人员预先选择该模式的情况。
(a)在S336中为否定判断时(卡片输送长度Ld比预先设定的长度L2(7.4mm)小时)、(b)在S302中为肯定判断时、及(c)在S312中为肯定判断时,在S344中,判断是否选择了不使转动单元F转动并将重叠输送卡片送回到介质供给部C侧的送回模式,在否定判断时进入S352。另一方面,在S344中为肯定判断时,在接下来的S346中,经由信号处理部73参照传感器杆69(参照图3)的输出,判断介质供给部C(卡片盒)是否从盒安装区域68被拆下,即判断卡片是否处于非检测的状态。
在S346中为否定判断时,在S348中,经由操作显示控制部76,在操作面板部5(经由通信部71与上级装置101连接的监视器102)进行请求拆下卡片盒的显示,返回到S346(在S346的否定判断及S348的循环中,使蜂鸣器工作电路78工作预定时间,用蜂鸣器6的警告音唤起操作人员的注意),在S346中为肯定判断时,在S350中反转驱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将重叠输送卡片送回到介质供给部C侧,进入S354。此外,图12示出在S350中将重叠输送卡片送回到介质供给部C侧的状态。
(1-7)阻塞解除性
在上述S335、S352、S354中,均为CPU在操作面板部5(监视器102)进行出错显示,操作人员根据该显示等来实现应对,但此时的繁杂程度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不同。
(a)在S352中,使蜂鸣器6工作预定时间,在操作面板部5进行出错显示(产生了重叠输送出错这一情况及阻塞解除的请求显示)并(异常)结束供给处理子例程(及卡片发行例程)。
操作人员通过从盒安装区域68拆下介质供给部C,打开正面门12、开闭部件66,然后手动地旋转阻塞解除旋钮,从而解除由重叠输送卡片导致的阻塞(进行以往的阻塞解除)。在打开正面门12时,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原则上停止向电源部80供给商用交流电力。当解除阻塞时,操作人员关闭正面门12并关闭开闭部件66,再次安装介质供给部C并使印刷装置1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然后再次向印刷装置1接通电力。然后,在上述初始设定处理之后,重新从上级装置101向印刷装置1(存储器77)发送印刷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因此,在与S352对应的阻塞解除后,从初始设定处理起重新进行处理。
(b)在S354中,以发出与S348中的警告音不同的(引导)音的方式使蜂鸣器6工作,并在操作面板部5(监视器102)显示产生了重叠输送出错这一情况及重叠输送卡片的送回已完成这一情况,(异常)结束供给处理子例程(及卡片发行例程)。操作人员通过从盒安装区域68拆下介质供给部C,然后从印刷装置1的上部侧除去在S350中送回的重叠输送卡片,从而解除阻塞,再次关闭开闭部件66并安装介质供给部C。
(c)在S335中,在操作面板部5(监视器102)显示产生了重叠输送出错这一情况及重叠输送卡片已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这一情况(不使蜂鸣器6工作),(异常)结束供给处理子例程(及卡片发行例程)。即,由于重叠输送卡片已经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所以操作人员无需进行阻塞解除。
此外,在卡片发行例程中,由于卡片供给处理(S204)与一次转印处理(S202)并行地执行(参照图7),所以CPU在一次转印处理期间掌握重叠输送出错。CPU在掌握重叠输送出错的时刻,立刻停止用图像形成部B1向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结束卡片发行例程。然后,在再次(从最初起)实施卡片发行例程时,将该图像形成区域作为使用完的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处理。例外地,在S302中为肯定判断时,由于处于压印辊45与热敏头40压接前的转印膜46的输送期间(起点定位期间),即向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前,所以在再次实施卡片发行例程时,将该图像形成区域作为未使用的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处理。
因此,对在S335、S352、S354中请求的阻塞解除性进行比较时,按S335、S354、S352的顺序减轻,能够减少由操作人员进行的阻塞解除的繁杂度。
(2)记录处理
CPU(1)在供给处理正常结束时,(2)执行记录处理。在该记录处理中,向期望的信息记录部A输出应记录的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并在卡片Ca上记录数据。在该记录后,驱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以卡片Ca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的方式进行输送,接着判断是否有期望的信息记录部A。在肯定判断时,使转动单元F向该信息记录部的方向转动,最初进行与期望的信息记录部A同样的处理。在否定判断时,结束记录处理。
此外,在信息记录部A,读取记录于卡片Ca的数据,进行与应记录的数据的比较即验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续三次不能验证的情况下视为卡片Ca存在某些记录阻碍因素,将该卡片出错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此时,由于卡片供给处理(S204)与一次转印处理(S202)并行地执行,所以CPU与重叠输送出错的情况同样地,立刻停止用图像形成部B1向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结束卡片发行例程。然后,在再次实施卡片发行例程时,将该图像形成区域作为使用完的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处理。
(3)输送处理
CPU在(2)记录处理结束时,(3)执行输送处理。在输送处理中,最后从进行记录处理的信息记录部A接收卡片Ca,驱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以卡片Ca的中央定位于转动中心O的方式进行输送,然后驱动转动马达以卡片Ca定位于介质输送路径P1方向的方式使转动单元F转动,然后使第一及第二卡片输送马达驱动来向输送辊对29、30输送卡片Ca。
CPU在传感器SN3检测到卡片Ca的后端时使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停止,在传感器SN3检测到卡片Ca的后端后仍使第二卡片输送马达驱动预定脉冲数,再使第二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停止。由此,卡片Ca成为其两端部由输送辊对29、30夹持的状态。CPU在卡片Ca由输送辊对29、30夹持的状态下待机直到传感器Se3检测到形成在转印膜46上的标记,当传感器Se3检测到标记时,再次驱动第二卡片输送马达并向转印部B2输送卡片Ca,以使卡片Ca和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图像同步地到达转印部B2。
返回到图7,在S206中,在转印部B2进行将形成在转印膜46的转印面上的图像转印到卡片Ca的一个面上的二次转印处理。此外,CPU在该二次转印处理之前,进行控制以使构成加热辊33的加热器的温度到达预定温度。
二次转印处理后的转印膜46利用配置在加热辊33与输送辊对37之间的剥离销79从卡片Ca分离(剥离),并输送到供给辊47侧。另一方面,被转印了图像的卡片Ca在介质输送路径P2上向下游侧的卷曲消除机构G输送。CPU仍驱动第二卡片输送马达,在卡片Ca的后端通过剥离销79(参照图2)后,停止第二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由此,卡片Ca成为两端部由输送辊对37、38夹持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S208中,通过使偏心凸轮36转动并将卷曲消除单元34向卷曲消除单元35推下,用卷曲消除单元34、35夹持卡片Ca,从而执行矫正在卡片Ca上产生的翘曲的卷曲消除处理并进入S210。
2-2.向卡片的另一个面侧的印刷动作
接着,在S210中,判断是否为双面印刷,在否定判断时进入S220,在肯定判断时,在S212中,在图像形成部B1,与S202同样地,在转印膜46的下一个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形成另一个面(例如反面)侧的图像(镜像)的一次转印处理并进入S216。
CPU与S212中的一次转印处理并行地,在S214中,经由介质输送路径P2、P1向转动单元F输送由输送辊对37、38夹持并定位于卷曲消除机构G的卡片Ca,使两端部由辊对20、21夹持的卡片Ca转动180°(使正反面翻转),然后向输送辊对29、30输送。在接下来的S216中,与S206同样地,在转印部B2,进行将形成于转印膜46的下一个图像形成区域的图像转印到卡片Ca的另一个面上的二次转印处理。
接着,在S218中,与S208同样地,执行矫正在卡片Ca上产生的翘曲的卷曲消除处理。然后,在接下来的S220中,向收容堆叠箱60排出卡片Ca,结束卡片发行例程。
3.效果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效果等。
3-1.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卡片输送长度Ld比长度L1(20.4mm)小的情况下(在S320中为肯定判断),判断是否能够通过转动单元F将卡片Ca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S328、S336),在判断为能够时,以将卡片Ca定位于可取出的位置的方式使转动单元F转动并驱动辊对20、21,所以能够使阻塞发生时的操作性(阻塞解除性)提高。此时,通过利用配置在转动单元F的卡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传感器SN2检测(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力)在介质输送路径P0上向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卡片Ca的后端,利用配置在转动单元F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感器SN26检测卡片Ca的前端,从而检测卡片输送长度Ld。因此,由于在从清洁辊22向辊对20交接卡片Ca后利用传感器SN2进行卡片Ca的后端检测,所以能够消除在卡片交接时产生的卡片输送长度Ld的检测误差,并且由于在用清洁辊22从卡片Ca除去污物等后对驱动辊对20、21的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脉冲数Np进行计数,所以能够排除在进行驱动脉冲数Np的计数时由污物等对辊对20、21的影响导致的卡片输送长度Ld的检测误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能够准确地检测卡片输送长度L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判断为能够转动时,判断是否能够向CW及CCW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至出错排出方向(S328、S336)。因此,可以增大能够转动的范围。另外,在能够向双方转动的情况下,由于向转动至出错排出方向的角度较小的一方转动,所以能够缩短转动所需的处理时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由于由辊对20、21夹持的(重叠输送)卡片的中央以转动单元F的转动中心O为中心进行转动,所以可以增大能够转动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能够转动但不能向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向介质供给部C侧输送重叠输送卡片。因此,与以往的利用阻塞解除旋钮的阻塞解除相比,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阻塞解除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由于通过利用配置在转动单元F的卡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传感器SN2检测输送的卡片Ca的后端,利用配置在转动单元F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感器SN26检测输送的卡片Ca的前端,从而检测卡片输送长度Ld,所以能够提高卡片输送长度Ld的检测精度。
3-2.变形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取出卡片Ca的方向,示例了废弃堆叠箱54的方向、介质供给部C侧的方向,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另外,不一定必须从可取出的位置向废弃堆叠箱54排出。
例如,如图14A所示,即使不将重叠输送卡片排出到废弃堆叠箱54,也可以用定位于传感器SN23附近的辊对20或21夹持重叠输送卡片。如果在该状态下停止,由于操作人员只需从辊对20或21拔出重叠输送卡片即可,所以阻塞解除性提高,并且能够防止在废弃堆叠箱54内出错卡片(在信息记录部A中视为存在记录阻碍因素的卡片)和(能够再次使用的)重叠输送卡片混合。
另外,从防止混合这一观点出发,也可以是,在外壳2上安装在废弃堆叠箱54的上方接收重叠输送卡片的其他废弃堆叠箱,从图2所示的辊对20侧在水平方向上将重叠输送卡片排出到该其他废弃堆叠箱。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检测重叠输送卡片的后端并确认已排出到其他废弃堆叠箱这一情况的传感器,为了防止尘埃等侵入外壳2内,可以构成为例如用电磁螺线管或微型马达驱动将形成于外壳2的排出口堵塞的板状部件等,并能够开闭排出口。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三个记录部作为任选结构,所以在没有安装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可以在单侧支承的状态下用辊对20或21夹持重叠输送卡片。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打开开闭部件66的上表面罩67,容易地从上方进行阻塞解除。此外,在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内置于开闭部件66的结构中,即使安装有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也能够通过打开上表面罩67,容易地从上方进行阻塞解除。
另外,如图14C所示,即使在由输送辊对29、30夹持重叠输送卡片的状态下停止,操作人员也容易操作重叠输送卡片,所以与停止在转动单元F内的情形相比,阻塞解除性提高。并且,也可以输送至介质收容部D。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为了检测卡片输送长度Ld而使用传感器SN2和传感器SN26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仅用传感器SN2检测卡片Ca的前端及后端,从而检测卡片输送长度Ld。在该情况下,由于考虑到清洁辊22会受到污物附着的影响,所以例如可以在图4所示的清洁辊22与传感器SN2之间新设置输送辊对,用第一卡片输送马达的驱动力使该输送辊对旋转,并将其作为到转动单元F为止的卡片输送的主要辊。
在该情况下,在卡片输送长度Ld比预先确定的长度L1大时,判断为是重叠输送卡片或是规格外的长卡片。具体而言,检测从卡片前端通过传感器SN2到卡片后端通过传感器SN2为止的输送辊的驱动量(卡片输送长度Ld),在卡片输送长度Ld比卡片Ca的基准长度(85.6mm)大的情况下判断为重叠输送。此时,在卡片输送长度Ld处于84.6mm≤卡片输送长度Ld≤86.6mm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常输送卡片Ca而没有重叠输送。另外,在卡片输送长度Ld处于86.6mm<卡片输送长度Ld≤98.6mm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重叠输送卡片Ca,并判断为转动单元F能够向CW、CCW这两个方向转动。并且,在卡片输送长度Ld处于98.6mm<卡片输送长度Ld≤100.6mm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转动单元F仅能够向CW方向转动。而且,在卡片输送长度Ld处于比100.6mm大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转动单元F不能转动。此外,由于进行上述判断后的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转动单元F作为变更卡片Ca的输送方向的方向变更构件,但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如专利文献3那样转动角度小于180°的方向变更构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间接印刷方式的印刷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直接印刷方式的印刷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1中使压印辊45压接于热敏头40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热敏头40压接于压印辊45。此时,压印件也无需是示例的辊,但优选不会给转印膜46、色带41的输送带来影响的部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转印部B2中使加热辊33压接于压印辊31的例子,但也可以使压印辊31压接于加热辊3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例子:在图像形成部B1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卡片Ca的一个面侧的图像(S202),在转印部B2在卡片Ca的一个面上转印图像(S206),然后与在图像形成部B1向转印膜46的下一个图像形成区域的另一个面侧的图像形成(S212)并行地,向转动单元F侧输送卡片Ca并使卡片Ca旋转180°(S214),在转印部B2将另一个面侧的图像转印于卡片Ca的另一个面(S216),但也可以是,在图像形成部B1在转印膜46的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卡片Ca的一个面侧的图像,然后在转印膜46的下一个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另一个面侧的图像,在转印部B2向卡片Ca的一个面转印图像,然后向转动单元F侧输送卡片Ca并使卡片Ca旋转180°,并将另一个面侧的图像转印于卡片Ca的另一个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上级装置101接收印刷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印刷装置1构成局域网的一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上级装置101以外的与局域网连接的计算机输入。另外,也可以从操作面板部5输入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并且,在印刷装置1是能够与USB、存储卡等外部存储装置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读取存储于外部存储装置的信息来取得印刷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另外,也可以从上级装置101接收图像数据(Bk的图像数据和R、G、B的颜色成分图像数据)来代替印刷数据(Bk的印刷数据和Y、M、C的颜色成分印刷数据)。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印刷装置1侧将其从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印刷数据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检测卡片Ca的前端的传感器SN26设置于辊对21的卡片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技术方案,但也可以设为在转动单元F的框架上安装传感器SN26且传感器SN26设置在辊对20与辊对21之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转动单元F的转动轴为中空形状,传感器SN26的配线通过转动轴而与信号处理部73连接。而且,控制部70利用转动单元F的相位传感器进行控制,以不使转动单元F向同一方向转动360度以上。
在传感器SN26设置在辊对20与辊对21之间的情况下,通过测定从用传感器SN26检测到卡片Ca的前端到用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Ca的后端为止的辊对20的驱动量,能够检测到卡片Ca的输送长度。在该情况下,如果从传感器SN26检测到卡片Ca的前端到传感器SN2检测到卡片Ca的后端为止的卡片输送长度Ld与预定长度不同(如果变长),则判断为正在重叠输送或搬入了规格外的卡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于转动单元F的输送部件为两组辊对20、21的技术方案,但也可以设为一组输送辊对或三组以上的输送辊对的结构。
此外,本申请通过参照,请求以在这里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年206656号及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年206657号为优先权。

Claims (10)

1.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输送介质;
方向变更构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变更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
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检测用所述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输送长度;以及
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
所述控制构件在用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长度与预先确定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输送长度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将所述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在所述输送长度处于所述长度范围而判断为能够时,控制所述方向变更构件,以将所述介质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取出的方向为出错排出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配置在所述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用所述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后端,利用配置在所述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传感器检测用所述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前端,从而检测所述输送长度,
所述控制构件在用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长度比预先确定的长度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输送长度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将所述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为预先确定的第一长度,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为预先确定的第一长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构件在所述输送长度为所述预先确定的第一长度以下第二长度以上时,判断为能够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在所述输送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小时,判断为不能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配置在所述方向变更构件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用所述输送构件输送的介质的前端及后端,从而检测所述输送长度,
所述控制构件在用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长度比预先确定的长度大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输送长度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判断是否能够通过所述方向变更构件将所述介质定位于可取出的方向,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为预先确定的第三长度,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为预先确定的第二长度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构件在所述输送长度为所述预先确定的第三长度以上第四长度以下时,判断为能够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在所述输送长度比所述第四长度大时,判断为不能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变更构件是夹持所述介质并使其转动的转动体,
所述控制构件在判断为能够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时,控制所述输送构件,以使所述输送长度的中央位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中心,然后控制所述转动体,以将所述介质向所述可取出的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变更构件是夹持所述介质并使其转动的转动体,
所述控制构件在判断为不能定位于所述可取出的方向时,控制所述输送构件,以不使所述转动体转动而将所述介质送回到所述方向变更构件的上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构件在所述输送长度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输送长度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长度范围,判断是否能够使所述介质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中的至少一方转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构件,所述图像形成构件在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
CN201710983786.7A 2016-10-21 2017-10-20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973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657 2016-10-21
JP2016206657A JP6869693B2 (ja) 2016-10-21 2016-10-21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656 2016-10-21
JP2016206656A JP6915978B2 (ja) 2016-10-21 2016-10-21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3152A CN107973152A (zh) 2018-05-01
CN107973152B true CN107973152B (zh) 2021-08-06

Family

ID=6197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3786.7A Active CN107973152B (zh) 2016-10-21 2017-10-20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6095B2 (zh)
CN (1) CN1079731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3153B (zh) * 2016-10-21 2021-05-04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7237690B2 (ja) * 2019-03-28 2023-03-1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搬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79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纸页输送方向转换装置、输送方向控制方法和纸页处理器
JP2011209909A (ja) * 2010-03-29 2011-10-20 Nis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6404A (zh) * 2009-12-28 2012-09-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3040039A (ja) * 2011-08-19 2013-02-28 Ricoh Co Ltd シート長計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42A (zh) * 2013-02-22 2014-08-27 立志凯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1580A (ja) 1988-12-14 1990-06-21 Hitachi Ltd 光学式情報読取装置の搬送路切替方法
JP2531102Y2 (ja) 1991-06-07 1997-04-02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2枚取込み防止装置
JPH05262443A (ja) 1992-03-19 1993-10-12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カード類の重送検知装置
US5502312A (en) 1994-04-05 1996-03-26 Pitney Bowes Inc. Double document detection system having dectector calibration
JP3366791B2 (ja) 1995-11-09 2003-01-14 ニスカ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
JPH09226982A (ja) 1996-02-28 1997-09-02 Toshiba Corp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000226134A (ja) 1999-02-04 2000-08-15 Ricoh Co Ltd 用紙給紙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JP4601792B2 (ja) * 2000-09-14 2010-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3752437B2 (ja) * 2001-08-03 2006-03-08 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040394B2 (ja) 2002-08-27 2008-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6909106B2 (en) * 2002-09-17 2005-06-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Web velocity-based registration control system
US7878505B2 (en) * 2003-08-19 2011-02-01 Hid Global Corporation Credential substrate rotator and processing module
JP4994829B2 (ja) 2006-12-28 2012-08-08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カード記録装置
US8721205B2 (en) * 2007-10-10 2014-05-13 Hid Global Corporation Credential manufacturing device having an auxiliary card input
JP5517604B2 (ja) 2009-12-28 2014-06-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2650133B1 (en) * 2010-12-07 2019-06-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nter
US8876110B2 (en) * 2011-11-10 2014-11-04 Assa Abloy Ab Credential manufacturing device substrate shuttle
JP6145053B2 (ja) 2014-02-18 2017-06-07 株式会社ジー・プリンテック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16160058A (ja) 2015-03-03 2016-09-05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17107291A (ja) * 2015-12-07 2017-06-15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検査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793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纸页输送方向转换装置、输送方向控制方法和纸页处理器
CN102686404A (zh) * 2009-12-28 2012-09-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1209909A (ja) * 2010-03-29 2011-10-20 Nis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0039A (ja) * 2011-08-19 2013-02-28 Ricoh Co Ltd シート長計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42A (zh) * 2013-02-22 2014-08-27 立志凯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86095B2 (en) 2021-11-30
US20180111387A1 (en) 2018-04-26
CN107973152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3153B (zh)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71454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3066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WO2011037163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4195916A (ja) 印刷装置
CN107973152B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15978B2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9693B2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66668A (ja) シート部材の搬送装置
JP39793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0730B2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5676A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092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12999A (ja) 媒体搬送装置
JP7071879B2 (ja) 印刷装置
JP6114117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22072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72390A (ja)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CN109866502B (zh) 记录装置
JP32652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5772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H073065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89923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KR20140092673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및 문서 출력 방법
JP572522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