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9845A -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9845A
CN102659845A CN2012100896867A CN201210089686A CN102659845A CN 102659845 A CN102659845 A CN 102659845A CN 2012100896867 A CN2012100896867 A CN 2012100896867A CN 201210089686 A CN201210089686 A CN 201210089686A CN 102659845 A CN102659845 A CN 102659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py
acid group
tetrafluoro
ligand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96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9845B (zh
Inventor
刘琦
李占峰
纪云洲
贾晓燕
洪健
程美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896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9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9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9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9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98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领域。其通式为[ML′(4,4′-bpy)(L′′)2]。将金属离子盐与有机配体在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体系中进行反应,得到所述的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所得的配位聚合物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方法简便、原料易得、工艺重复性好、产率高、安全、成本较低、适用性广,适于工业生产。

Description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类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已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小型电器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进入了电动汽车动力领域。面对全球日趋短缺的能源问题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体系在应对这些挑战所起的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国内外涉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功能电解液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相当活跃,其目的是开发低成本、高安全、高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环境友好的锂离子电池。
从现有的正负极材料(如LiCoO2、LiMn2O4、 LiFePO4和碳材料等)来看,单独的某种材料都不能完全满足有关低成本、环境友好、高容量、高安全等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一步改善、提高已有的正负极材料的性能以及开发新的基于无机物、有机物或无机和有机物复合的电极材料,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无疑,制备新的电化学性能优良且组成和结构都明确的材料是该领域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2008年,法国的J.-M.Tarascon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再生的有机正极材料Li2C6O6,其可逆容量高达580mAh /g,而Li2C6O6可由来源于植物的纤维醇合成得到[ChemSusChem 2008, 1, 348-355.]。同年,M.Armand 和J.-M.Tarascon又在《Nature》上撰文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锂-有机物和锂-空气电池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2009年,J.-M.Tarascon课题组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文章,报道二种共轭二酸锂盐:对苯二甲酸锂(Li2C8H4O4)和已二烯二酸锂(Li2C6H4O4)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可逆容量分别为300和150 mAh /g,热稳定性优于碳电极,其中Li2C6H4O4的热稳定性还好于Li4Ti5O12 [Nat. Mater. 2009, 8, 120-125]。这使得有机型电活性材料作为可再生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为372 mAh /g,尽管比大多数的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一般为120-180 mAh /g)都高,但由于碳材料的振实密度低,加上一般的负极集流体使用重的铜箔而正极使用较轻的铝箔,所以正极材料实际的体积比容量反而要高于负极;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提高负极材料的嵌锂性能是研发的关键之一。碳材料虽然有很好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不高,比容量高的碳材料的其它电化学性能又受到损害。硅、合金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但由于嵌锂过程的体积效应,材料的循环性能满足不了要求。锡基复合氧化物具有好的循环特性,但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还有待解决。为了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点,避免各自的不足,有目的地将各种材料复合,形成复合的负极材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金属配位聚合物,就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组装而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这类材料在气体(H2,CO2,CH4等)储存、选择性分离、催化、药物输送以及光电功能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化学和材料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关注.2007年,J.-M.Tarascon课题组第一次报道了一种三维结构的铁的对苯二甲酸配位聚合物Fe                                                (OH)0.8F0.2[O2C-C6H4-CO2]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遗憾的是它的容量低,只有70mAh/g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3259-3263]。为了克服这类材料的不足,我们的思路则是制备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利用它们来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目的就在于开发出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的高容量、高稳定性的电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以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该方法利用易得的原料,采用液相法,高产率合成了系列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该方法的合成路线简单、易于放大、成本较低,所得到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大多数材料作为负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50个循环后其比容量仍然还在390 mAh/g以上,优于商业化的负极碳材料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 /g)。通过结构及表面修饰等,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比容量和稳定性。显示这类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其通式为: 
[ML′(4,4′-bpy)(L′′ )2],
其中M为锰、钴、锌、镍、铁、铜、镉离子中的一种;
其中L′ 为对苯二甲酸根、四氟对苯二甲酸根,四氯对苯二甲酸根中的一种;
其中4,4′-bpy 为4,4′-联吡啶;
其中L′′ 为H2O。
本发明还提供的上述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先将金属盐和有机配体加入到适当的溶剂中,混合溶解后,在-10℃-100℃下反应,得到所述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其中金属离子:有机配体L′: 有机配体4,4′-bpy(摩尔比)=2:2:1-3:2:1。
其中所述的金属盐为锰、铁、锌、镉、钴等中的一种可溶性盐,如硝酸盐、盐酸盐、硫酸盐或醋酸盐;
其中所述的有机配体为对苯二甲酸、四氟对苯二甲酸、四氯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二种。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物;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金属盐和有机配体来制备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易得,成本较低,所得到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是一类全新的无机-有机杂化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的结构图;
图2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
图3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的循环伏安曲线图;
图5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图;
图6为[MnL′(4,4′-bpy)(L′′ )2](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放电容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 通式为[ML′(4,4′-bpy)(L′′)2] (M为锰、镍、铁、铜、镉离子中的一种; L′ = 对苯二甲酸根、四氟对苯二甲酸根,四氯对苯二甲酸根中的一种;4,4′-bpy 为4,4′-联吡啶;L′′ 为H2O)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实例。
实施例1:
将0.238 g (1.0 mmol) 的四氟对苯二甲酸溶于10 mL的水中得无色溶液,再将0.245 g (1.0 mmol) 的四水醋酸锰溶于10 mL的水中得无色溶液,再加入4,4'-联吡啶(0.78g, 0.5mmol)溶解(锰离子:四氟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的摩尔比=2:2:1);然后将此溶液加入到上述无色溶液中。所得无色混合液于室温下反应几天后,收集固体,该固体为[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样品的的结构图见图1;粉末XRD衍射谱图见图2;红外光谱图见图3;循环伏安曲线图见图4;充放电曲线图见图5;放电容量曲线图见图6,说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
实施例2: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只是将锰离子:四氟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的摩尔比改为3:2:1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3: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只是将反应温度改为-10℃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4: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只是将反应温度改为100℃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5: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2,只是将反应温度改为-10℃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6: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2,只是将反应温度改为100℃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7: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3,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铜, 即得到化合物[Cu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8: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4,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铜, 即得到化合物[Cu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9: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3,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镍, 即得到化合物[Ni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0: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4,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镍, 即得到化合物[Ni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1: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3,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镉, 即得到化合物[Cd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2: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4,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镉, 即得到化合物[Cd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3: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3,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铁, 即得到化合物[Fe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4: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4,只是将四水醋酸锰改为醋酸铁, 即得到化合物[FeL′(4,4′-bpy)(L′′ )2]( L′=四氟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5: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6: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四氯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MnL′(4,4′-bpy)(L′′ )2]( L′=四氯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7: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7,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四氯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CuL′(4,4′-bpy)(L′′ )2]( L′ =四氯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8: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7,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CuL′(4,4′-bpy)(L′′ )2]( L′ =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19: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9,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四氯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NiL′(4,4′-bpy)(L′′ )2]( L′ =四氯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20: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9,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NiL′(4,4′-bpy)(L′′ )2]( L′ =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21: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1,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四氯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CdL′(4,4′-bpy)(L′′ )2]( L′ =四氯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22: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1,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CdL′(4,4′-bpy)(L′′ )2](L′ =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23: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3,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四氯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FeL′(4,4′-bpy)(L′′ )2]( L′ =四氯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实施例24: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3,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不变,只是将四氟对苯二甲酸改为对苯二甲酸, 即得到化合物[FeL′(4,4′-bpy)(L′′ )2](L′ =对苯二甲酸根; L′′ 为H2O)。

Claims (4)

1.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通式为: 
[ML′(4,4′-bpy)(L′′ )2],
其中M为锰、钴、锌、镍、铁、铜或镉离子中的一种;
其中L′ 为对苯二甲酸根、四氟对苯二甲酸根或四氯对苯二甲酸根中的一种;
其中4,4′-bpy 为4,4′-联吡啶;
其中L′′ 为H2O。
2.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先将金属盐和有机配体加入到适当的溶剂中,混合溶解后,在-10℃-100℃下反应,得到所述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其中金属离子:有机配体L′: 有机配体4,4′-bpy以摩尔比计为2:2:1-3:2:1.
其中所述的金属盐为锰、铁、锌、镉、钴等中的一种可溶性盐;
其中所述的有机配体为对苯二甲酸、四氟对苯二甲酸、四氯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二种;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盐为硝酸盐、盐酸盐、硫酸盐或醋酸盐。
CN201210089686.7A 2012-03-30 2012-03-30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9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9686.7A CN102659845B (zh) 2012-03-30 2012-03-30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9686.7A CN102659845B (zh) 2012-03-30 2012-03-30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9845A true CN102659845A (zh) 2012-09-12
CN102659845B CN102659845B (zh) 2015-02-04

Family

ID=4676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968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9845B (zh) 2012-03-30 2012-03-30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9845B (zh)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08A (zh) * 2013-07-10 2013-11-06 长安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51708A (zh) * 2014-04-18 2014-07-30 海南大学 一种多齿羧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247A (zh) * 2014-09-09 2015-01-21 段晶晶 一种具有混合配体的含镉二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7851A (zh) * 2014-10-30 2015-03-25 辽宁师范大学 利用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结构制备的超薄层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104A (zh) * 2015-07-02 2015-10-1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Ni-MOF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49215A (zh) * 2015-07-29 2016-03-30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葡萄糖二酸钴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05622647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一维对苯二甲酸锌配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22652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间苯二甲酸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633455A (zh) * 2016-04-04 2016-06-01 陈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651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包结二乙基甲酰胺二维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646554A (zh) * 2016-01-05 2016-06-0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维镉配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69720A (zh) * 2016-01-05 2016-06-15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层状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762872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刘健文 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充电宝
CN105924653A (zh) * 2016-05-06 2016-09-07 衡阳师范学院 一种有机金属锌(ⅱ)配位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508A (zh) * 2016-12-22 2017-05-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热稳定微孔四方格子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295A (zh) * 2017-07-06 2017-11-07 江汉大学 具有超级电容性能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59350A (zh) * 2017-04-26 2017-11-17 沈阳工业大学 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铁锌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7634226A (zh) * 2017-09-15 2018-01-26 南开大学 一种以配位聚合物为模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CN108192106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南开大学 一种含f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8686709A (zh) * 2018-05-18 2018-10-2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催化还原水产氢助催化剂、光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N108987701A (zh) * 2018-07-13 2018-12-11 曹立军 一种高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
CN110003246A (zh) * 2019-04-28 2019-07-1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间苯二甲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17347A (zh) * 2019-06-25 2019-10-11 淮阴师范学院 难溶多金属氧酸盐配位聚合物重构的制备方法
CN110343257A (zh) * 2019-07-16 2019-10-18 三峡大学 一种多氯代钴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50185A (zh) * 2019-07-09 2019-10-18 广州大学 一种氟掺杂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571434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96792A (zh) * 2020-06-30 2020-09-22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插层式赝电容的有机纳米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0616B2 (ja) * 2013-03-05 2017-02-15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多孔性高分子金属錯体、ガス吸着材、これを用いたガス分離装置およびガス貯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6465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北京大学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0099143A2 (en) * 2009-02-27 2010-09-02 Uop Llc Block coordination copolymers
CN102250129A (zh) * 2010-05-19 2011-11-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9143A2 (en) * 2009-02-27 2010-09-02 Uop Llc Block coordination copolymers
CN101596465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北京大学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50129A (zh) * 2010-05-19 2011-11-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NDO MIO等,: "Control over the nucleation process determines the framework topology of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ENGCOMM》, vol. 12, no. 8, 5 July 2010 (2010-07-05), pages 2350 - 2353 *
WANG SHENGWEN: "Synthese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2-bromo-1,4-benzenedicarboxylate", 《CRYS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vol. 43, no. 8, 20 March 2008 (2008-03-20), pages 894 - 898 *
ZERIC HULVEY等,: "Structural trends in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taining perfluorinated dicarboxylates and 4,4"-bipyridine", 《ZEITSCHRIFT FUE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vol. 635, no. 12, 28 September 2009 (2009-09-28) *
于丽丽等,: "配合物[Co(O2CC6HF4)2(Phen)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O2CC6HF4=2,3,5,6-四氟苯甲酸根;Phen=l,10-邻菲咯啉)", 《无机化学学报》, vol. 26, no. 4, 30 April 2010 (2010-04-30), pages 621 - 626 *

Cited B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08A (zh) * 2013-07-10 2013-11-06 长安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51708A (zh) * 2014-04-18 2014-07-30 海南大学 一种多齿羧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247A (zh) * 2014-09-09 2015-01-21 段晶晶 一种具有混合配体的含镉二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247B (zh) * 2014-09-09 2016-08-31 青岛大学 一种具有混合配体的含镉二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7851A (zh) * 2014-10-30 2015-03-25 辽宁师范大学 利用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结构制备的超薄层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104A (zh) * 2015-07-02 2015-10-1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Ni-MOF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49215A (zh) * 2015-07-29 2016-03-30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葡萄糖二酸钴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05449215B (zh) * 2015-07-29 2017-11-07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葡萄糖二酸钴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05622647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一维对苯二甲酸锌配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22651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包结二乙基甲酰胺二维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646554A (zh) * 2016-01-05 2016-06-0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维镉配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69720A (zh) * 2016-01-05 2016-06-15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层状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622652A (zh) * 2016-01-05 2016-06-01 天津师范大学 1,4-二甲基-2,5-二亚甲基双三唑间苯二甲酸锌配合物单晶及应用
CN105633455A (zh) * 2016-04-04 2016-06-01 陈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2872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刘健文 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充电宝
CN105924653B (zh) * 2016-05-06 2018-10-26 衡阳师范学院 一种有机金属锌(ⅱ)配位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4653A (zh) * 2016-05-06 2016-09-07 衡阳师范学院 一种有机金属锌(ⅱ)配位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508A (zh) * 2016-12-22 2017-05-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热稳定微孔四方格子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9350A (zh) * 2017-04-26 2017-11-17 沈阳工业大学 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铁锌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7325295A (zh) * 2017-07-06 2017-11-07 江汉大学 具有超级电容性能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25295B (zh) * 2017-07-06 2020-08-04 江汉大学 具有超级电容性能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34226A (zh) * 2017-09-15 2018-01-26 南开大学 一种以配位聚合物为模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CN108192106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南开大学 一种含f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8686709A (zh) * 2018-05-18 2018-10-2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催化还原水产氢助催化剂、光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N108686709B (zh) * 2018-05-18 2020-11-2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催化还原水产氢助催化剂、光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N108987701A (zh) * 2018-07-13 2018-12-11 曹立军 一种高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
CN108987701B (zh) * 2018-07-13 2021-10-19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
CN110003246A (zh) * 2019-04-28 2019-07-1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间苯二甲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17347A (zh) * 2019-06-25 2019-10-11 淮阴师范学院 难溶多金属氧酸盐配位聚合物重构的制备方法
CN110350185A (zh) * 2019-07-09 2019-10-18 广州大学 一种氟掺杂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43257A (zh) * 2019-07-16 2019-10-18 三峡大学 一种多氯代钴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43257B (zh) * 2019-07-16 2021-11-09 三峡大学 一种多氯代钴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571434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71434B (zh) * 2019-09-12 2022-09-1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96792A (zh) * 2020-06-30 2020-09-22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插层式赝电容的有机纳米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9845B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9845B (zh) 层状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0474044A (zh) 一种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275601B (zh) 芳香族超共轭二羧酸盐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用途
CN102315482B (zh) 一种以金属氟化物为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CN1039286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Song et al. One-dimensional zinc-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 as a higher capacity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2655231B (zh) 一种制备高功率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方法
CN102208611B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粉末材料的诱导结晶合成方法
CN10343510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铁酸锌的制备方法
CN101764258A (zh) 一种二次铝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56477A (zh) 一种富锂三元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e et 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 high-capacity Li-ion batteries: Metal-dependent solid-state reversibility
CN107634226B (zh) 一种以配位聚合物为模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CN109273714B (zh) 一种具有优异储锂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06935862A (zh) 一种钴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
CN105098158B (zh) 一种锆掺杂的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3459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O3的制备方法
CN102079530A (zh) 一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硼酸铁锂的方法
CN103346333B (zh) 一种二次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338400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5891A (zh) 一种锌基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66722B (zh) 一种纳米级羟基氧化钴合成工艺
Tan et 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of a lithium-zinc bi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 and its graphene composit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CN103872313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2xM(II)xSixO4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2127A (zh)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