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127A -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127A
CN109802127A CN201910227813.7A CN201910227813A CN109802127A CN 109802127 A CN109802127 A CN 109802127A CN 201910227813 A CN201910227813 A CN 201910227813A CN 109802127 A CN109802127 A CN 109802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ping
composite material
oxide nano
ferriferrous oxide
nano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7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127B (zh
Inventor
孙蔷
张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2278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2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2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为:以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加入乙二醇作为还原剂,在高压反应釜内进行反应。然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不仅提高了了材料的导电性,而且有效的缓解了体积膨胀,并保证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使复合材料达到了较长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安全、环保,具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面对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双重问题,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锂离子电池作为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在电子通讯、电动汽车、太阳能储能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其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自放电率等优点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不容忽视,是一种高效实用环保的能源储存元件。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与难点落在于如何提高其容量,寻找一种高容量、长寿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良好的电极活性材料成为关键。容量较高的电极材料包括合金材料(锡、锗、硅等)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氧化钴、氧化锌等),均可替代商用的碳素材料,如石墨(372mA h g-1)。四氧化三铁由于其较高的比容量(926mA h g-1)、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高温下结构稳定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四氧化三铁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脱嵌锂的过程中较高的体积变化率,易于团聚和粉化,进而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逐渐变差。因此,探究如何减缓四氧化三铁的体积膨胀并提高其导电性是我们关注的热点。
通常在铁的氧化物中引入碳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其导电性,而且可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抑制四氧化三铁的团聚。许多研究表明,引入不活泼金属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金属银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具有较强的导电性。相比于传统的碳材料,银的引入无需高温煅烧,可在溶剂热反应中一步合成。
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以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通过简单可控的溶剂热法先后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和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利用所得的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组装电池,室温条件下,在5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200圈后电极材料能保持532~900mAh g-1的可逆容量。在不同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可达1000~1260mAh g-1的可逆容量,并在各个倍率下能够稳定的充放电。因此,发展一种流程简易、成本低、环境友好、循环性能良好、可行性强的四氧化三铁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球可一步合成,工艺可行、操作简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制备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二次粒子,银可有效的提高负极材料的导电率,纳米的二次粒子可有效缓解体积膨胀,进而防止四氧化三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硝酸银分别加入到乙二醇中,并磁力搅拌使之溶解;
(2)溶解完全后,将三者混合搅拌;其中,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5~10:30~90;
(3)将混合溶液加入到高压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反应釜的温度在140~200℃,反应10~24h;
(4)待反应完成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中,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6~9。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中,反应釜的温度在160~200℃。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中三者混合均匀,磁力搅拌20~90min,混合温度控制在15~45℃。
上述方法制得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中银含量占总质量的5~25%。
优选该材料中银含量占总质量的10~15%。
上述该材料中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占总质量的35~90%。
优选该材料中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占总质量的50~80%。
以上合成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过程为: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与导电碳、粘结剂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加入溶剂,涂在铜箔上,真空干燥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并成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与单纯的四氧化三铁作负极相比,银的掺杂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均得到更好的改善。与传统的碳化处理相比,银的掺杂工艺简单,无需高温煅烧。
(2)本发明所制得的四氧化三铁二次纳米粒子,有效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防止了四氧化三铁的团聚现象,从而提高了材料稳定性。
(3)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价格低廉、环保、易得,水热合成工艺简单、可控、污染小,具有实现批量生产的潜力。
(4)本发明提供的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首次库伦效率高达75~90%,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达1000~1260mAh g-1。在倍率测试中,当倍率回到0.1 C时,比容量从740mAh g-1上升至850mAh g-1。在500mA g-1下,循环150圈后电极材料540mAh g-1的可逆容量。
(5)本发明提供了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与纯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对比,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较纯的四氧化三铁高出5~15%,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出100~260mAh g-1。在每一个倍率下,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比容量较纯的四氧化三铁均高出200mAh g-1。在500m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纯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比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比容量低300mAh g-1。可见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扫描电子显微形貌;
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扫描电子显微形貌;
图3为对比例1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图5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3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和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
图6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3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和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性能曲线;
图7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3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和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倍率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例中,除非特殊说明,采用的原料和设备均为市购,纯度为分析纯及以上。
对比例1
(1)采用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7的摩尔比,称取2.6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6.2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两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取一小玻璃瓶,称取10m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比例为1:1,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g-1,电压范围0.01~3 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 g-1,电压范围0.01~3V。
实施例1
(1)采用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10:70的摩尔比,称取2.6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30ml乙二醇中,称取6.2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0.17g硝酸银溶解于1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三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再取一小玻璃瓶,称取质量比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 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 g-1,电压范围0.01~3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 g-1,电压范围0.01~3 V。
实施例2
(1)采用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5:35的摩尔比,称取2.6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30ml乙二醇中,称取6.2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0.34g硝酸银溶解于1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三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再取一小玻璃瓶,称取质量比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 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 g-1,电压范围0.01~3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 g-1,电压范围0.01~3 V。
实施例3
(1)采用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5:90的摩尔比,称取1.3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30ml乙二醇中,称取8.2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0.17g硝酸银溶解于1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三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再取一小玻璃瓶,称取质量比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 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 g-1,电压范围0.01~3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 g-1,电压范围0.01~3 V。
实施例4
(1)采用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10:90的摩尔比,称取2.6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30ml乙二醇中,称取7.4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0.17g硝酸银溶解于1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三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再取一小玻璃瓶,称取质量比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 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g-1,电压范围0.01~3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g-1,电压范围0.01~3 V。
实施例5
(1)采用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与无水乙酸钠1:5:70的摩尔比,称取1.3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解于30ml乙二醇中,称取6.2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40ml乙二醇中,称取0.17g硝酸银溶解于10ml乙二醇中。分别磁力搅拌0.5h后,将三者混合继续磁力搅拌1h。再转移到100ml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0h。然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采用7:2:1的质量比,称取70mg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20mg导电碳superC45,混合研磨。再取一小玻璃瓶,称取质量比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3),加入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将研磨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碳混合物加入到小玻璃瓶中,磁力搅拌10h。将搅拌好的样品涂在铜箔上,制成锂离子电池负极。
(3)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氧分压均小于0.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锂片作为正极片的对电极,PE单层膜为隔膜,电解液为1mol/L六氟磷酸锂(LiPF6),压片机的压力为9~10 MPa。组装完成后,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进行测试。在不同倍率下测试,充放电的流密度为0.1、0.2、0.5、1.0、2.0、0.1 Ag-1,电压范围0.01~3V。在循环测试中,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5 Ag-1,电压范围0.01~3 V。

Claims (9)

1.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硝酸银分别加入到乙二醇中,并磁力搅拌使之溶解;
(2)溶解完全后,将三者混合搅拌;其中,硝酸银、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5~10:30~90;
(3)将混合溶液加入到高压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反应釜的温度在140~200℃,反应10~24h;
(4)待反应完成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六水合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的摩尔比为1:6~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反应釜的温度在16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三者混合均匀,磁力搅拌20~90min,混合温度控制在15~45℃。
5.由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制得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中银含量占总质量的5~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中银含量占总质量的10~1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中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占总质量的35~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中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占总质量的50~80%。
9.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制得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银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与导电碳、粘结剂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加入溶剂,涂在铜箔上,真空干燥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201910227813.7A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02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813.7A CN109802127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813.7A CN109802127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127A true CN109802127A (zh) 2019-05-24
CN109802127B CN109802127B (zh) 2021-08-13

Family

ID=6656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813.7A Active CN109802127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21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283A (zh) * 2019-08-26 2019-11-08 东北大学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磷化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92079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东北大学 一种片层状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KR20210002375A (ko) * 2019-06-28 2021-01-08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 소재용 자성 나노입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소재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687A (zh) * 2007-12-18 2008-05-21 吉林大学 Ag-Fe3O4磁性纳米催化剂及在苯乙烯环氧化中的应用
CN103198913A (zh) * 2012-01-10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银-四氧化三铁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1257A (zh) * 2014-02-1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银/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四层核壳结构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WO2015169786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metal-oxide nanofiber and/or nanotube catalysts
CN105098138A (zh) * 2014-05-08 2015-11-25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1029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Ag@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三元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2097A (zh) * 2016-03-02 2016-07-20 江苏大学 一种硅酸银包覆球形四氧化三铁核壳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687A (zh) * 2007-12-18 2008-05-21 吉林大学 Ag-Fe3O4磁性纳米催化剂及在苯乙烯环氧化中的应用
CN103198913A (zh) * 2012-01-10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银-四氧化三铁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1257A (zh) * 2014-02-1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银/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四层核壳结构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WO2015169786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metal-oxide nanofiber and/or nanotube catalysts
CN105098138A (zh) * 2014-05-08 2015-11-25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1029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Ag@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三元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2097A (zh) * 2016-03-02 2016-07-20 江苏大学 一种硅酸银包覆球形四氧化三铁核壳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02375A (ko) * 2019-06-28 2021-01-08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 소재용 자성 나노입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소재
KR102268432B1 (ko) 2019-06-28 2021-06-24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 소재용 자성 나노입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 배터리 음극소재
CN110429283A (zh) * 2019-08-26 2019-11-08 东北大学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磷化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92079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东北大学 一种片层状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127B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5606B (zh) 一种碳包覆尖晶石锰酸锂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044666B (zh) 一种锂电池用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544081C (zh) 一种纳米钛酸锂及其与二氧化钛的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807919B (zh) 一种三维碳架的制备方法
CN111916687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5514430A (zh) 一种球形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5175A (zh)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工业制备方法
CN106558689B (zh) 一种原位电化学方法制备双连续相混合金属硒化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80709A (zh) 碳纳米管、金属铜共掺杂草酸亚铁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3583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02127A (zh)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47905A (zh) 一种富镍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13991112A (zh) 一种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7048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掺杂碳包覆氧化亚钴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3996852A (zh) 一种新型纳米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53734A (zh) 硅铁合金/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464938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CN105206832A (zh) 一种锌负极材料的烧结制备方法
CN102079530A (zh) 一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硼酸铁锂的方法
CN104466139A (zh) 一种聚苯胺包覆锗掺杂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66722B (zh) 一种纳米级羟基氧化钴合成工艺
CN100483809C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细LiFePO4/C的制备方法
CN105174240B (zh) 纳米棒组装磷酸锰铁锂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1620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5140508A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3O4/MCNT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