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2169B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02169B CN102602169B CN201210015033.4A CN201210015033A CN102602169B CN 102602169 B CN102602169 B CN 102602169B CN 201210015033 A CN201210015033 A CN 201210015033A CN 102602169 B CN102602169 B CN 1026021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card
- mentioned
- panel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2—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mall cards, envelopes, or the like, e.g. credit cards, cut visiting card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简便、高效地利用墨带,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是根据输入数据印刷到印刷对象物的打印装置,具有:印刷机构,将墨带(700)压接到印刷对象物上,在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形成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上述图像;打印控制器(57),控制上述印刷机构(58),以通过第一次的印刷和第二次的印刷,使和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形成;以及驱动机构(59),在第一次的印刷和第二次的印刷之间,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绕回到供给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用墨带进行印刷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热转印型墨带的打印装置被广泛利用。在彩色印刷时,墨带上设有黄色面板、品红面板、青色面板。多次使用该墨带不仅可改善印刷成本,而且从环境角度考虑也是重要的改善。但是,在热转印式的打印装置中,为减少印刷成本而多次使用墨带已使用的部位时,会失去印刷浓度,无法获得正确的印刷结果。尤其是在进行彩色印刷时,画质退化进一步明显。
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装置中,为高效使用墨带,进行以下处理。首先,将各面板划分为多个扇区,记录表示各扇区是否被使用的管理信息。使用扇区管理信息,检索可用于打印的扇区。使打印单元相对移动到未使用扇区的位置,在该打印位置上执行打印。并且,在该打印装置中,将扇区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隔开为多个,从而将面板划分为矩阵状。并且,通过使打印的图像数据在微处理器内旋转,来利用未使用扇区。即,在一次印刷后,通过绕回色带供应辊,使用未使用的扇区(专利文献1的0079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9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ID卡、身份证卡等识别信息的印刷中,利用使用了墨带的打印装置。例如,将脸部照片和姓名、识别代码、住址、年龄等文字信息作为识别信息印刷到卡片上。即,脸部照片等识别信息作为卡片固有的信息被印刷。并且,在识别信息的印刷中,包括直接印刷到卡片的直接印刷方式、或印刷到再转印膜的再转印印刷方式。在使用再转印膜的再转印印刷方式中,将识别信息印刷到再转印膜。这样一来,在再转印膜上形成识别信息的图像。并且,通过将再转印膜压接到卡片上,形成在再转印膜上的图像再转印到卡片上。
在任意一种方式下,在ID卡等的印刷中,通常使多个卡片的印刷布局一样地进行印刷。即,以使得包括文字信息和脸部信息的识别信息在多张卡片上基本位于同一位置的方式进行印刷处理。并且,识别信息的内容在每个卡片上不同。
参照图8说明该识别信息的印刷。图8是用于说明识别信息的印刷处理的图。在图8中,卡片800中包括:印刷脸部的彩色印刷区域801;印刷文字的黑白印刷区域802。彩色印刷区域801的印刷使用黄(Y)、品红(M)、青(C)的油墨,黑白印刷区域的印刷使用黑(K)的油墨。因此,墨带900上,依次重复设置黄色的Y面板901、品红的M面板902、青色的C面板903、黑色的K面板904。
图8所示的卡片800是ID卡的一例,例如在彩色印刷区域801上印刷脸部照片,在黑白印刷区域802上印刷姓名和识别代码。在对卡片800进行这种印刷时,仅使用墨带900的部分区域。因此,无法有效利用墨带。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中,必须将用于存储扇区管理信息的标记记录区域设置在墨带上。因此,因标记记录区域存在,无法有效利用墨带。进一步,还需要扇区的管理。即,需要在标记记录区域冲压小孔,或读取冲压的孔。因此,在现有的打印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为了高效利用墨带,需要复杂的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根据输入数据将图像印刷到印刷对象物,具有:印刷机构,将墨带压接到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在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形成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上述图像;控制部,控制上述印刷机构,以通过第一印刷和接着上述第一印刷进行的第二印刷,使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形成;以及驱动机构,在上述第一印刷和上述第二印刷之间,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绕回到供给侧。这样一来,可高效、简便地利用墨带。
并且,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卡片,或者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将图像再转印到卡片上的再转印膜,每隔一张卡片,将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印刷。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退化。
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是,还具有卡片旋转部,每隔一张使印刷前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下方向的朝向反转。这样一来,对于提前确定了方向的卡片也可适当地进行印刷。
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是,每隔一张使印刷后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述上下方向的朝向一致,排出上述卡片。这样一来,可使提前确定了方向的卡片以相同方向排出。
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判断在上述第一印刷和上述第二印刷中有无图像的重叠,仅在没有上述图像的重叠时,进行将上述图像旋转180°的印刷。这样一来,当图像重叠时,不会反转印刷,可切实进行印刷。
进一步,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上述多种颜色的面板中,至少一种颜色的面板比其他颜色的面板大,将上述图像旋转180°时的印刷区域和旋转180°前的印刷区域重叠的颜色的上述面板,大于其他颜色的面板。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的退化。
进一步,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使旋转180°的图像和旋转180°前的图像重叠时,上述多种颜色的每个颜色的印刷区域不重叠。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的退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将墨带压接到印刷对象物上并进行印刷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向上述印刷对象物印刷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的第一印刷步骤;在上述第一印刷步骤后,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绕回到供给侧的步骤;以及将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形成在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再次使用绕回到上述供给侧的墨带的第二印刷步骤。
并且,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卡片,或者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将图像再转印到卡片的再转印膜,每隔一张卡片,将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印刷。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的退化。
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每隔一张使印刷前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下方向的朝向反转。这样一来,对提前确定了方向的卡片也可适当地进行印刷。
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每隔一张使印刷后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述上下方向的朝向一致,排出上述卡片。这样一来,可使提前确定了方向的卡片以同一朝向排出。
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判断在上述第一印刷和上述第二印刷中有无图像的重叠,仅在没有上述图像的重叠时,进行将上述图像旋转180°的印刷。这样一来,当图像重叠时,不会反转印刷,可切实进行印刷。
进一步,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上述多种颜色的面板中,至少一种颜色的面板比其他颜色的面板大,将上述图像旋转180°时的印刷区域和旋转180°前的印刷区域重叠的颜色的上述面板,大于其他颜色的面板。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的退化。
进一步,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使旋转180°的图像和旋转180°前的图像重叠时,上述多种颜色的每种颜色的印刷区域不重叠。这样一来,可防止印刷画质的退化。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简便、高效利用墨带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装置的打印处理的图。
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装置的打印处理的图。
图4是说明可反转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5是表示检测图像的重叠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打印装置的卡片旋转机构的图。
图7是说明可使卡片方向选择性旋转的机构的图。
图8是说明现有的打印装置的打印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附加了同一标记的表示实质上相同的内容。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例如是使用具有黄、品红、青、黑的多种颜色的面板的墨带进行印刷的热转印式的打印装置。在此说明向ID卡、身份证卡等卡片印刷固有的识别信息的例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再转印膜上形成了图像后,将再转印膜的图像再转印到卡片的再转印印刷方式的打印装置。首先,通过打印装置在再转印膜上形成识别信息的图像。即,根据印刷数据将墨带的油墨选择性地转印到再转印膜。并且,形成在再转印膜上的图像通过再转印部再转印到卡片上。具体而言,形成使再转印膜和卡片相对的状态,通过加热辊等使再转印膜和卡片压接。这样一来,形成在再转印膜上的图像再转印到卡片上。并且,通过打印机后段的层压装置,使用加热辊等使层压薄膜和卡片压接时,设置在再转印膜上的保护片从基片剥离,层压到卡片上。这样一来,可保护再转印的图像的同时,可提高画质。可制作ID卡、身份证卡等识别卡片。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首先参照图1说明打印装置的整体构成。图1是表示打印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打印装置具有:机械控制器5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52、存储器53、控制面板54、油墨种类检测部55、I/F(接口)56、打印控制器57、印刷机构58、及驱动机构59。
接口56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连接。并且,来自外部设备的印刷数据经由接口56输入到存储器53。其中,印刷图像A0001、印刷图像A0002、印刷图像A0003作为输入数据71、输入数据72、输入数据73,在每次印刷时从外部设备发送。按照输入数据71、输入数据72、输入数据73的顺序从外部设备输入。输入数据71~73例如是位图数据等图像数据的文件。具体而言,用户通过操作作为外部设备的个人计算机,选择印刷图像A0001,执行打印。这样一来,与印刷图像A0001对应的输入数据71经由接口56,输入到存储器53。同样,用户执行印刷图像A0002、印刷图像A0003的打印时,分别对应的输入数据72、输入数据73届时输入到存储器53。存储器53到印刷处理结束为止,存储输入数据71~73。
CPU52读出存储到存储器53的输入数据71。并且,将和输入数据71对应的输出数据81提供到打印控制器57。打印控制器57根据输出数据81进行控制。印刷机构58上设有热敏打印头等,进行规定的印刷处理。具体而言,从墨带背面将热敏打印头压接到再转印膜,选择性地加热元件。通过加热,墨带的油墨熔融或升华,热转印到再转印膜。这样一来,可在再转印膜上形成所需的图像。
进一步,CPU52向机械控制器51提供规定的控制信号。这样一来,机械控制器51控制驱动机构59。驱动机构59具有墨带的供给辊和缠绕辊,旋转驱动它们。驱动机构59往返驱动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进一步,驱动机构59提供再转印膜。这样一来,再转印膜和墨带变为相对的状态。并且,在再转印膜和墨带相对的状态下,上述印刷机构将墨带热压接到再转印膜。因此,驱动机构59和印刷机构58联动地运行。这样一来,可以按照黄、品红、青、黑的顺序热转印油墨。在再转印膜上形成和印刷图像A0001对应的图像。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到卡片上的印刷图像内,对第偶数个的印刷图像印刷旋转(位置反转)了180°的图像。例如,在连续印刷的印刷图像A0001和印刷图像A0002中,仅使一个印刷图像A0002位置反转。使第奇数个的印刷图像不进行位置反转地印刷,使第偶数个的印刷图像位置反转地印刷。因此,CPU52使从存储器53读出的输入图像位置反转。并且,将位置反转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数据82输出到打印控制器57。和输入数据72对应的输出数据82的图像,与输入数据71、输入数据73所对应的输出数据81、83的图像方向相反。CPU52通过使输入数据72旋转180°,生成输出数据82。通过交互进行位置反转的印刷,可有效使用墨带。此外,位置反转是指图像上侧朝下地旋转,换言之,是指图像上下相反地旋转。
油墨种类检测部55检测墨带的油墨的种类。这样一来,可检测出黄、品红、青、黑的任意一种油墨是否热转印到了再转印膜。并且,为了进行控制,如判断出墨带的种类,则可实现动作的优化。例如,用户可通过控制面板54设定色带种类。或者用户也可借助接口56,从外部设定色带种类。这样一来,可判断墨带的种类。并且,当墨带具有TAG等识别功能时,在打印装置内部可自动判断墨带的种类。
接着参照图2详细说明可有效使用墨带的情况。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的印刷处理的图。在图2中,上侧表示卡片的布局,下侧表示墨带。在此说明连续打印2张卡片800、810的例子。第1张卡片800和第2张卡片810例如是ID卡,记载了脸部照片、姓名、识别代码。在第1张卡片800中,姓名记为“日本太郎”,识别代码记为“67890”,在第2张卡片810中,姓名记为“日本二郎”,识别代码记为“12345”。在第2张卡片810中,上下相反地显示。此外,第1张卡片800的印刷图像作为输入数据81输入,第2张卡片810的印刷图像作为输入数据82输入。
在再转印膜上,作为识别信息,印刷脸部照片、姓名、识别代码。该识别信息是卡片固有的,根据每个卡片而不同。并且,第1卡片800和第2卡片810是同样的布局。即,相对卡片,印刷脸部照片的位置基本相同。同样,对卡片印刷文字信息的位置基本相同。因此,使第1张卡片800和第2张卡片810以同一方向重叠时,脸部照片重叠,且文字信息重叠。
其中,脸部照片的图像通过彩色印刷形成,文字信息的图像通过黑白印刷形成。因此,印刷了脸部照片的区域变为彩色印刷区域801,印刷了文字信息的区域变为黑白印刷区域802。
另一方面,墨带900上设有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及K面板904。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用于进行彩色印刷。另一方面,K面板904用于进行黑白印刷。因此,在脸部照片的印刷中,使用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文字信息的印刷中使用K面板904。Y面板901上设有黄色(Y)的油墨,M面板902上设有品红(M)的油墨,C面板903上设有青色(C)的油墨,K面板904上设有黑色(K)的油墨。墨带900中,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K面板904按照该顺序反复配置。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K面板904基本为同一大小。
通过驱动机构59,按照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K面板904的顺序与再转印膜重叠地提供。按照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K面板904的顺序提供。各面板与卡片800基本同样大小,或者比卡片800略大。并且,将YMCK四个面板作为1组,对1张卡片进行印刷。印刷机构58按照供给顺序进行对再转印膜的热转印。
首先,进行和第1卡片800相关的第一次的印刷。即,按照Y、M、C、K的顺序向再转印膜热转印油墨。此时,仅面板的一部分用于热转印。即,在Y面板901、M面板902及C面板903中,仅使用于脸部写真、即彩色印刷区域801对应的地方。因此,Y面板901、M面板902及C面板903中,形成第1使用区域911。在图2中,第1使用区域911包含在Y面板901、M面板902及C面板903的右侧一半中。即,Y面板901、M面板902及C面板903的左侧一半变为在第1卡片800的印刷中未使用的未使用区域。
同样,K面板904中,仅使用于文字信息、即黑白印刷区域802对应的地方。因此,在K面板904上形成第1使用区域921。第1使用区域921包含在K面板904的左侧一半内。即,K面板904的右侧一半变为在第1卡片800的印刷中未使用的未使用区域。
接着,驱动机构59绕回供给辊和缠绕辊。这样一来,在第一次的印刷中使用的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及K面板904再次与再转印膜相对。即,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及K面板904返回到印刷机构58的上游侧。其中,第2卡片810的印刷中使用的图像位置反转。即,如图2所示,卡片800朝上印刷时,卡片810朝下印刷。即,在第二次的印刷中,以图像的中心点为轴,印刷上下相反的图像。因此,卡片810的彩色印刷区域811配置在左侧,黑白印刷区域812配置在右侧。
并且,第二次的印刷和第一次的印刷同样地进行。由此进行对第2卡片810的印刷处理。其中,第2卡片810的彩色印刷区域811对应的地方,变为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的第2使用区域912。第2使用区域912包含在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的左侧一半。即,在各面板中,第1使用区域911和第2使用区域912不重叠。换言之,仅使用作为第1卡片800相关的彩色印刷的未使用区域的左侧一半区域,进行和第2卡片810相关的彩色印刷。这样一来,在再使用墨带900的YMC面板时,也可防止印刷的质量退化。
同样,K面板904的第2使用区域922形成在右侧。因此,在K面板904中,第1使用区域921和第2使用区域922不重叠。换言之,仅使用作为第1卡片800相关的黑白印刷的未使用区域的右侧一半区域,进行和第2卡片810相关的黑白印刷。这样一来,在再使用墨带900的K面板时,也可防止印刷的质量退化。并且,可不对有无使用进行管理地再利用墨带。因此,可简便、高效地使用墨带。
如上所述,在打印装置中,印刷机构58将墨带900压接到再转印膜上,在再转印膜上形成和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并且,打印控制器57控制印刷机构58,使得在第一印刷和第二印刷中,和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位置反转并形成。驱动机构59在第一印刷和第二印刷之间,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900绕回到缠绕侧。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可高效使用墨带。即,通过一个面板可印刷2张卡片。可不利用特殊墨带地多次使用墨带。通过按照每个卡片交互反转地印刷,可对普通的约2倍的卡片实施印刷处理。即,通过YMCK的1组可对2个画面的卡片进行印刷。进一步,因可减少墨带的使用量,所以可提高环境性能。因此,可使用印刷中不使用的单侧一半的区域,所以可高效地使用墨带。并且,以上说明了再转印印刷方式的打印装置,直接印刷方式的打印装置也可适用上述构成。并且,也可适用于使用了YMCK的4色墨带900以外的墨带的印刷。
并且,在以上说明中,在第偶数个的卡片的印刷中,以反转的图像进行印刷,也可与之相反。即,可在第奇数个的卡片的印刷中,反转图像并印刷,在第偶数个的卡片的印刷中,以未反转的图像进行印刷。进一步,也可以每隔多张进行反转。例如,在印刷第1~2张的第一次的印刷中,以未反转的图像进行印刷。并且,以2组面板的部分绕回墨带900后,以反转的图像进行印刷第3、4张的第二次的印刷。其中,在绕回墨带900时,墨带900中有可能形成褶皱等,因此优选减少第1次和第二次的印刷之间的绕回量。因此,优选每隔1张卡片以反转的图像进行印刷。
(实施方式2)
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和实施方式1相比,卡片的布局不同。相对实施方式1的卡片800、810,如图3所示,追加了黑白印刷区域803、813。其中,对第1卡片800在脸部照片的下面印刷“NIPPON TARO”。“NIPPONTARO”是姓名的罗马字标记被黑白印刷。即,包括作为文字信息的罗马字的区域变为黑白印刷区域803。并且,第2卡片810也是同样的布局,追加了“NIPPON JIRO”的文字信息。含有该文字信息的区域变为黑白印刷区域813。和图2一样,卡片810上下反转地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片800中,黑白印刷区域802配置在左侧一半,黑白印刷区域803配置在右侧一半。即,黑白印刷区域802、黑白印刷区域803作为整体,是超过单侧一半的布局。因此,为了再利用墨带900,反转图像进行印刷时,使用区域重叠。即,第1卡片的印刷中使用的第1使用区域和第2卡片的印刷中使用的第2使用区域重叠。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黑白印刷的画质退化。因此,使K面板904的大小为2倍。即,K面板904变为Y面板901的约2倍大小。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YMCK型的墨带900。
这样一来,在K面板904中,第1使用区域921、第2使用区域922不重叠。K面板904的前侧的一半变为第1使用区域921,后侧的一半变为第2使用区域922。即,在K面板904中,从超过第1使用区域921的位置开始,进行和第2卡片810相关的黑白印刷。这样一来,在K面板904中,第1使用区域921和第2使用区域922不重叠,因此可防止印刷画质退化。此外,使用了Y面板901、M面板902及C面板903的彩色印刷和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可再利用YMC的面板,提高墨带900的使用效率。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装置的控制。首先,和实施方式1一样进行第1次的印刷。并且,在第一次的印刷结束后,和实施方式1一样,驱动机构59绕回供给辊及缠绕辊。并且,使用Y面板901、M面板902、C面板903,进行和实施方式1相同的印刷。这样一来,可高效利用墨带的YMC面板。
通过K面板904进行第二次的印刷时,以规定量空转墨带900。即,以第1使用区域921的量以上送出墨带。这样一来,不再使用第1使用区域921。例如,驱动机构59以卡片800的大小程度送出墨带900。这样一来,从超过第1使用区域921的位置开始,第2次的黑白印刷开始。仅K面板904的未使用区域用于第二次的印刷。因此,可防止黑白印刷画质的退化。当然,也可在第二次的印刷中使用K面板904的前侧,在第一次的印刷中使用K面板904的后侧。
因此,在油墨面板中,仅K面板904为2倍,从而可高效使用墨带的YMC部分。并且,也可不使K面板904为2倍大小,除了K面板904外再设置一个K面板。此时,在第一次的印刷和第二次的印刷中,使用不同的K面板。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变更了K面板904的大小,也可对应印刷的图像变更其他颜色的面板的大小。具体而言,在反转图像时,仅使使用区域重叠的颜色的面板较大即可。这样一来,可使印刷画质不退化,高效地利用墨带。
如实施方式1、2所示,仅在一分为二的卡片的单侧一半有印刷区域时,对另一单侧部分,在第二次的印刷中再利用墨带。此外,印刷布局不限于实施方式1、2所示的布局示例。例如,也可在单侧一半具有彩色印刷区域和黑白印刷区域两者。进一步,也可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分别具有印刷区域。彩色印刷区域801、或黑白印刷区域802不限于仅位于单侧一半的印刷布局。参照图4说明该布局示例。图4是用于说明印刷图像的图。在图4中,为简化说明,仅示出了彩色印刷区域801。图4(a)是表示卡片800的图,图4(b)是表示反转的卡片810的图。图4(c)是表示墨带的Y面板901的图。
如图4(a)所示,卡片800中具有二个彩色印刷区域801。卡片800的左侧中央部具有脸部照片的彩色印刷区域801,右上也有彩色印刷区域801。此时,彩色印刷区域801配置在两侧。但是,当反转图像时,变为图4(b)所示。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印刷布局中,彩色印刷区域不重叠。即,卡片800的彩色印刷区域801和卡片810的彩色印刷区域811错开。其中,以卡片800的中心点O为旋转中心使卡片800旋转180°时,变为图4(b)所示的卡片810的布局。
因此,Y面板901的使用区域911、912变为图4(c)所示。第一次的印刷的使用区域911、和第二次的印刷的使用区域912不重叠。只要是以图像的中心点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时、印刷区域不重叠的图像即可。如果是这种印刷布局,则可简单地再利用墨带。即,只要是以卡片的图像的中心点为旋转中心旋转180°时反转前和反转后的图像的印刷区域不重叠的图像即可。
此外,在实施方式1、2中,前提是第1卡片印刷的数据和位置旋转的第2卡片印刷的数据不重叠,但如果进行控制,以自动检测出数据的重叠,仅在不重叠时使该功能有效,则可防止数据重叠导致印刷失败。进一步,当检测出数据的重叠时,如对其进行通知,则可事先确认布局是否适当。
例如,可通过打印装置的固件检测出图像的重叠。参照图5说明检测出图像重叠的数据处理方法。图5是表示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从外部设备输入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传送到存储器53(步骤S11)。接着,从外部设备输入第2卡片的印刷数据,传送到存储器53(步骤S12)。并且,CPU52比较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数据(步骤S13)。例如,CPU52使存储到存储器53的第2卡片的印刷数据旋转180°,生成反转印刷数据。并且,CPU52比较存储在存储器53中的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数据。
CPU52根据比较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数据的结果,判断印刷区域有无重复(步骤S14)。即,为了进行2张卡片的印刷,判断在墨带900中,第1彩色使用区域911和第2彩色使用区域912是否重复,及第1黑白使用区域921和第2黑白使用区域922是否重复。由此判断是否从墨带900的同一地方进行转印。
当没有印刷区域的重复时,执行第1卡片的印刷(步骤S15)。接着,根据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数据执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步骤S16)。此时,如上所述,绕回墨带900。这样一来,在第1卡片的印刷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中,可使用墨带900的同一油墨面板。并且,在执行第2卡片的反转印刷时,转换到下一步骤S19。此外,在以上说明中,不反转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反转了第2卡片的印刷数据,但相反,也可不反转第2卡片的印刷数据、而反转第1卡片的印刷数据。
当有印刷区域重复时,将区域不匹配的情况报告外部设备(例如PC)的打印驱动器(步骤S17)。打印驱动器在外部设备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区域不匹配(步骤S18)。这样一来,用户可确认无法反转印刷的情况。此时,为了可进行反转印刷,用户可变更印刷布局。即,用户设定布局,使得即使反转时也不使印刷区域重叠。并且,转换到步骤S19。在步骤S19中,进行下一卡片的印刷数据的输入处理,之后和上述一样进行印刷处理。
因此,仅在印刷区域不重叠时,使反复使用油墨的功能有效。另一方面,当印刷区域重叠时,显示禁止印刷的主旨的消息。这样一来,可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在以上说明中,对将重叠检测安装到打印装置主体的固件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同一功能也可通过控制打印装置的驱动器等的软件实现。通过根据图像数据反转重叠的有无,从而可简便地进行处理。此外,在检测出印刷区域的重叠时,当然考虑墨带重复控制时的位置精度。这样一来,对有重叠的2张卡片,可防止使用同一面板进行印刷。因此,可防止印刷质量退化。
当然,印刷区域是否重叠的判断也可按照每种颜色进行。进一步,如图3所示,特定的油墨面板(例如K面板904)大于其他油墨面板时,对特定的油墨面板的颜色也可不检测有无重叠。此时,提前指定即使不检测有无重叠也可的颜色,从而可仅对规定颜色判断有无重叠。
并且,卡片800、810也可以是设置了IC接点的IC卡片、预打印完成的卡片。IC卡片的IC配置、预打印的图像因非对称而形成问题时,对印刷前的卡片每隔1张上下反转地放入到料斗即可。
进一步,在打印装置内,也可使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下方向反转。例如,在实施方式1、2中,交互使图像反转并印刷,因此卡片提前确定了方向时,需要使卡片的方向交互反转地印刷。作为方向确定的卡片的实例,包括有预印刷的卡片、带磁条的卡片、或接触型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卡等。是这些卡片时,为执行卡片送纸及编码等附加功能,优选使卡片方向在同一方向统一,仅在印刷时使卡片交互反转。以下说明实现这一点的、卡片方向的变换方法。
图6是表示打印装置的构造的概要图,例如具有和日本专利3620362的图1相同的构成。因此,打印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基本上和日本专利3620362所述的相同,内置了对IC卡及带磁条的卡片进行编码的功能。
油墨薄膜1(对应于上述墨带900)使油墨涂布面朝向压板辊4一侧,架设在供给卷轴5和缠绕卷轴6之间。油墨薄膜1在带状基膜上使熔融性或升华性的黄(Y)、品红(M)、青(C)三色或黄(Y)、品红(M)、青(C)、黑(K)四色油墨作为1帧周期性涂布。
供给卷轴5及缠绕卷轴6上,作为用于传送油墨薄膜1的动力源的DC电机21、22借助未图示的减速机构连接。在DC电机21、22中内置编码器,可测出旋转角度、旋转次数。
连接到供给卷轴5的DC电机21为了绕回油墨薄膜1,或提供适当的反张力,可向与供给卷轴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
并且,对应供给卷轴5中的油墨薄膜1的余量,改变施加到DC电机21的电压,并总是施加一定的反张力。余量(=缠绕直径)的检测,可通过检测上述DC电机21针对通过下述传感器25的油墨薄膜1的1帧的旋转角度来计算。
同样,与缠绕卷轴6连接的DC电机22缠绕油墨薄膜1的同时,在记录时施加和缠绕直径对应的电压,从而提供适当的拉伸张力。进一步,通过内置于DC电机21或DC电机22的编码器,检测油墨薄膜1的移送量,进行移送量的控制。
在油墨薄膜1的外侧(基膜侧)固定配置作为第1加热部500的热敏打印头3,在其相反一侧(油墨涂布面侧),压板辊4与上述热敏打印头3压接或分离地配置。在油墨薄膜1的架桥路径上设置油墨的出头传感器25,进行油墨薄膜1的出头(例如Y油墨),第2种颜色之后的出头(M、C、K油墨)通过内置于DC电机21或DC电机22的解码器进行。此外,传感器25包括检测设置在油墨薄膜1的检测标记、颜色边界的装置等。进一步,油墨薄膜1由引导部件26a~26c引导,缠绕到缠绕卷轴6上。
中间记录介质7由设置在带状基材片的一个面上的透明图像接收层、及基材片和上述透明图像接收层剥离的剥离层构成。中间记录介质7按照记录图像的每个帧印刷检测标记。中间记录介质7在供给卷轴8和缠绕卷轴9之间使透明图像接收层向油墨薄膜1一侧架设。
供给卷轴8中,作为用于传送中间记录介质7的动力源的脉冲电机(步进电机)31中,DC电机32经由减速机构连接到缠绕卷轴9。并且,与缠绕卷轴9连接的DC电机32中内置解码器,可检测出旋转角度、旋转次数。
中间记录介质7从供给卷轴8开始、经由引导部件30a、压板辊4、进一步经由进行中间记录介质7的框架出头的传感器33,通过引导部件30b、及作为第2加热部300的加热辊14和推压辊15之间,引导到引导部件30c,缠绕到缠绕卷轴9。
因此,在热敏打印头3和压板辊4之间,油墨薄膜1的油墨和中间记录介质7的透明图像接收层相对。热敏打印头3与压板辊4可压接或分离。热敏打印头3通过与压板辊4压接,油墨薄膜1的油墨热转印到中间记录介质7。油墨被热转印的中间记录介质7经由引导部件30b,移送到第2加热部300。
在第2加热部300中,加热辊14相对推压辊15可压接或分离。加热辊14绕转动轴60(图中的中空箭头)转动,从而相对推压辊15压接或分离。在加热辊14和推压辊15之间压接中间记录介质7和卡片2,从而使转印到中间记录介质7的油墨再转印到卡片2。因此,第2加热部300变为对卡片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
并且,加料部100使长度方向水平地排列多个卡片2(对应上述卡片800、810)并进行收容。并且,加料部100由以下构成:使卡片2一张张导出地设置了闸门的壳体101;导出卡片2的拾取辊102;使卡片2压接上述拾取辊102地施力的弹簧103、推压板104。该加料部100的构造是,在填装卡片2时,拉出到正面眼前。
还设有去除附着到从上述加料部100导出的卡片2的表面的尘埃的一对清洁辊105、检测导出的卡片2的传感器106、按照一对卡片传送辊107的每一对进行旋转,改变卡片2的方向的卡片旋转部150。稍后论述该卡片旋转部150的构成。
进一步,在卡片传送辊107的后段设有卡片传送辊108、卡片传送辊110a、卡片传送辊110b、及卡片排出辊110c。卡片传送辊107、卡片传送辊108、卡片传送辊110a、卡片传送辊110b、及卡片排出辊110c分别以夹持卡片2的上下一对辊构成。并且,根据一对辊的旋转,卡片2向下游侧的辊依次移送。
在卡片传送辊110b和卡片排出辊110c之间设置第2加热部300。转印了图像的卡片2在与上述中间记录介质7粘贴的状态下被传送,在上述引导部件30c的位置剥离,移送到下一步骤的卡片弯曲矫正部400。卡片弯曲矫正部400上设有和加热辊14及推压辊15相同形态的加热辊130和推压辊131。加热辊130可与推压辊131压接或分离。加热辊130设置在和卡片2的图像转印面相反的面上。加热辊130从相反一面加热卡片2,从而可去除第2加热部300中转印时发生的卡片2的热收缩应变。通过了卡片弯曲矫正部400的卡片2经由卡片排出辊110c,排出到装置外(图6中的左侧)。
并且,在卡片传送辊107和卡片传送辊108之间,设置卡片检测传感器111。卡片检测传感器111检测到卡片2的后端后,计算作为卡片传送电机的步进电机的步进数,在规定计数下使之停止。卡片检测传感器111在卡片引导器109一侧与卡片2接触地配置。
并且,在卡片传送辊110a和卡片传送辊110b之间,设置编码部200。编码部200在卡片2是IC卡等时,进行信息的写入、读出。此外,上述动作由打印控制器57、及由机械控制器51控制的印刷机构58、及驱动机构59执行。当发生了编码错误等时,使卡片2返回到卡片旋转部150,从错误卡片排出口D排出。
接着参照图7说明卡片旋转部150的构成。图7是表示卡片旋转部150的构成例的示意透视图。
卡片传送框架710上组装有卡片传送辊713a、713b、及驱动用电机711。卡片传送辊713a、713b与图6的卡片传送辊107对应。卡片传送辊713a、713b和驱动用电机711借助减速机构712连接。减速机构712由正齿齿轮、蜗轮、滑轮、轮带等组合实现。通过使驱动电机711旋转,可使卡片700向前后传送。
在用于旋转卡片700的卡片旋转框架720中,组装旋转电机721。旋转电机721和上述一样,借助组装到卡片传送框架710的减速机构722,连接到卡片传送框架710。通过使旋转电机721旋转,卡片传送框架710以支撑在卡片旋转框架720的轴A为中心旋转。这样一来,可使卡片700以规定角度旋转,例如可使卡片700的面反转。即,可使卡片700的面上下相反。
进一步,在卡片旋转部150上设置卡片方向变换机构730。卡片方向变换机构730具有方向变换电机731和减速机构732。方向变换电机731组装到未图示的主体框架上,借助和上述一样的减速机构732,连接到卡片旋转框架720。通过使方向变换电机731旋转,卡片旋转框架720以由未图示的主体框架支撑的轴B为中心旋转。此外,轴B相对卡片700的印刷面变为垂直的方向,因此卡片700在水平面内旋转180°。这样一来,可使卡片700的传送方向变换为规定的角度,例如可反转卡片700的正反。
因此如上所述,在第偶数个的卡片2(对应上述卡片700)和第奇数个的卡片2中可进行位置反转的印刷。在卡片2中提前确定了方向的IC卡等中,在卡片的印刷面上有上下朝向。通过使卡片2绕轴B旋转,可使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侧和下侧反转。例如,在第1张卡片中,卡片2的印刷面中的上侧在朝向印刷位置(第2加热部300)的状态下传送,在第2张卡片2中,在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下侧朝向印刷位置的状态下传送。这样一来,可每隔一张对卡片2进行反转印刷。这样一来,对印刷面中提前确定了方向的卡片2也可适当地进行印刷。因此,可提高便利性。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驱动电机711及旋转电机721分别安装到作为可动框架的卡片传送框架710、及卡片旋转框架720上,但如果仅在卡片旋转框架720位于特定位置时,连接减速机构并使之作用,则均可组装到未图示的主体框架中。
在图6的打印动作中,卡片2在完成编码部200的处理后,再次将卡片2回到卡片旋转部150,通过卡片方向变换机构730的功能,在印刷时可使卡片2交互上下反转。这样一来,可使多个卡片2的方向以同一方向统一地排出打印装置。因此,可提高便利性。
此外,在卡片排出时需要再次对齐卡片2的垂直方向时,使印刷后的卡片再次回到卡片旋转部150并变换方向即可,并且也可将同样的卡片方向变换机构730设置在卡片排出部上。这样一来,使多个卡片2的方向以同一方向统一地排出打印装置。因此,可提高便利性。例如,在卡片排出辊110c的后段一侧设置和卡片旋转部150同样的构成。每隔一张旋转印刷后的卡片2,从而统一卡片2的印刷面中的上下方向的朝向,可将卡片2排出到打印装置外(图6中的左侧)。此外,对没有提前确定方向的卡片也可反转印刷面中的方向并排出。这种情况下,也在使朝向统一的状态下排出卡片。因此,可提高便利性。
Claims (6)
1.一种打印装置,根据输入数据将图像印刷到印刷对象物,具有:
印刷机构,将墨带压接到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在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形成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上述图像;
控制部,控制上述印刷机构,以通过第一印刷和接着上述第一印刷进行的第二印刷的任意一方,使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形成;以及
驱动机构,在上述第一印刷和上述第二印刷之间,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绕回到供给侧,
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
上述多种颜色的面板中,至少一种颜色的面板比其他颜色的面板大,
将上述图像旋转180°时的印刷区域和旋转180°前的印刷区域重叠的颜色的上述面板,大于其他颜色的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卡片,或者上述印刷对象物是将图像再转印到卡片上的再转印膜,
每隔一张卡片,将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并印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卡片旋转部,每隔一张使印刷前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下方向的朝向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隔一张使印刷后的上述卡片旋转,从而使上述卡片的印刷面中的上述上下方向的朝向一致,排出上述卡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断在上述第一印刷和上述第二印刷中有无图像的重叠,仅在没有上述图像的重叠时,进行将上述图像旋转180°的印刷。
6.一种控制方法,是将墨带压接到印刷对象物上并进行印刷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向上述印刷对象物印刷和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的第一印刷步骤;
在上述第一印刷步骤后,将架设在供给辊和缠绕辊之间的墨带绕回到供给侧的步骤;以及
将和上述输入数据对应的图像旋转180°,形成在上述印刷对象物上,再次使用绕回到上述供给侧的墨带的第二印刷步骤,
上述墨带具有多种颜色的面板,
上述多种颜色的面板中,至少一种颜色的面板比其他颜色的面板大,
将上述图像旋转180°时的印刷区域和旋转180°前的印刷区域重叠的颜色的上述面板,大于其他颜色的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08178 | 2011-01-18 | ||
JP2011-008178 | 2011-01-18 | ||
JP2011-209026 | 2011-09-26 | ||
JP2011209026A JP5790374B2 (ja) | 2011-01-18 | 2011-09-26 |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02169A CN102602169A (zh) | 2012-07-25 |
CN102602169B true CN102602169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6490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5033.4A Active CN102602169B (zh) | 2011-01-18 | 2012-01-17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83341A1 (zh) |
JP (1) | JP5790374B2 (zh) |
CN (1) | CN1026021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09263B2 (ja) * | 2012-07-31 | 2016-10-19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 |
JP6248465B2 (ja) * | 2013-08-22 | 2017-12-2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931174B2 (en) * | 2014-06-27 | 2018-04-03 | Camilo Machado | Glove dispenser |
US9962951B2 (en) * | 2015-10-16 | 2018-05-08 | Entrust Datacard Corporation | Front and back printing on security document substrates |
JP6748471B2 (ja) | 2016-04-06 | 2020-09-02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1220099B2 (en) | 2016-11-23 | 2022-01-11 | Entrust Corporation | Contaminant control process in a retransfer card printer |
JP7052676B2 (ja) * | 2018-10-31 | 2022-04-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 |
EP4032716B1 (en) * | 2021-01-20 | 2024-07-03 | IAI Industrial systems B.V. | Positioning device for card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3860B1 (en) * | 1999-08-11 | 2001-11-06 | Daisey Machinery Co., Ltd. | Letter printing method using line thermal head |
CN1944060A (zh) * | 2005-08-02 | 2007-04-11 | 索尼株式会社 | 打印设备、色带薄膜、及色带移动控制装置、方法和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86892A (ja) * | 1990-04-03 | 1991-12-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転写記録用インクシートおよ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
JPH05155124A (ja) * | 1991-12-09 | 1993-06-22 | Toshiba Corp | カラープリンタ |
JPH071754A (ja) * | 1993-04-12 | 1995-01-06 | Suresh C Paranjpe | プリンタ |
JPH07314748A (ja) * | 1994-05-20 | 1995-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カラープリンタの印刷方法 |
JPH10329346A (ja) * | 1997-05-23 | 1998-12-15 | C Paranjape Suresshu | 非衝撃式印字装置および印字方法 |
JPH1185913A (ja) * | 1997-09-04 | 1999-03-30 | Toshiba Corp | 磁気記録カード処理装置及びその磁気記録カード処理方法 |
JP3620362B2 (ja) * | 1998-10-16 | 2005-02-16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JP2003011405A (ja) * | 2001-07-05 | 2003-01-15 | Alps Electric Co Ltd | 中間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中間転写記録装置 |
JP3874646B2 (ja) * | 2001-10-30 | 2007-01-31 | 株式会社サトー | 被印字媒体の印字方法 |
JP2003237122A (ja) * | 2002-02-20 | 2003-08-27 | Riso Kagaku Corp | 印刷装置 |
JP2004202941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Casio Comput Co Ltd | 昇華型プリンタ印刷制御方法 |
JP4919729B2 (ja) * | 2006-08-14 | 2012-04-18 | 株式会社エムエスティ | 熱転写式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方法 |
JP2008087164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転写式印刷装置及び転写式印刷方法 |
JP6009263B2 (ja) * | 2012-07-31 | 2016-10-19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転写装置 |
-
2011
- 2011-09-26 JP JP2011209026A patent/JP57903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1-16 US US13/350,900 patent/US201201833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1-17 CN CN201210015033.4A patent/CN1026021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3860B1 (en) * | 1999-08-11 | 2001-11-06 | Daisey Machinery Co., Ltd. | Letter printing method using line thermal head |
CN1944060A (zh) * | 2005-08-02 | 2007-04-11 | 索尼株式会社 | 打印设备、色带薄膜、及色带移动控制装置、方法和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83341A1 (en) | 2012-07-19 |
JP2012162069A (ja) | 2012-08-30 |
JP5790374B2 (ja) | 2015-10-07 |
CN102602169A (zh) | 2012-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02169B (zh)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TW577814B (en) |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 |
US9821548B2 (en) |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having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alignment marks | |
US20080252000A1 (en) | Recording sheet curl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recording sheet curl correcting method | |
WO2013008845A1 (ja) | カード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20080122917A1 (en) | Thermal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of thermal printer | |
EP1295726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printing method | |
US7717339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 |
US7133059B2 (en) | Image forming method | |
US11541669B2 (en) | Winding spool, re-transfer film se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403891B2 (ja) | プリンタ | |
US10434791B2 (en) | Used transfer layer detection in a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 |
JP7071879B2 (ja) | 印刷装置 | |
CN102343724B (zh) | 打印机 | |
JP3274073B2 (ja) | 情報カードのオーバーコート定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752954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332141A (ja) | 通帳類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
JP5326241B2 (ja) | 画像記録体の作製装置 | |
JP2007069508A (ja) | インクシート及び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並びにプリンタ | |
JP2005132027A (ja) | 印刷物、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
JP2006175753A (ja) | カード発行装置及びカード発行方法 | |
JPH08118693A (ja) |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7076054A (ja) | 通帳類作成装置 | |
JPH04166370A (ja) | 熱転写記録装置 | |
JPH11240265A (ja) | 保護膜転写装置及びカード作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2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G- Printing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JVC Kenwood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