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0510A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0510A
CN102550510A CN201110386839XA CN201110386839A CN102550510A CN 102550510 A CN102550510 A CN 102550510A CN 201110386839X A CN201110386839X A CN 201110386839XA CN 201110386839 A CN201110386839 A CN 201110386839A CN 102550510 A CN102550510 A CN 102550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box
winder
control member
f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68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0510B (zh
Inventor
城英树
楠本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5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0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能够在较低的位置容易地操作用于调整马达输出的操作构件的同时,在手持状态下能够用单手把持钓竿与卷线器主体的同时能够以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方式设置操作构件。具体而言,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15)具备:凹陷部(210),用于将操作构件(25)配置在内侧;及安装部(220),用于可进行动作地安装操作构件(25)。

Description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背景技术
以往,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应主要应用于深水钓鱼,大多构成为在将钓竿一直放置在安装于船舷的竿架上的状态下进行钓钩组件的放出直至卷收,但是最近也开始对更加小型化的结构进行产品化,以便能够在手持状态下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公知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将用于对卷筒进行卷收操作的操作构件配置在各种位置上。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在卷线器主体的后方配置能够调整马达输出地构成为转动手柄式的操作构件或者构成为滑动式的操作构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使圆板状的旋转旋钮(操作构件)的一部分从控制盒的上面露出,通过从上方按压拇指并进行旋转操作,而使马达输出连续可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169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92959号公报
如上所述,最近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与使用于拟饵垂钓的钓鱼用(路亚:Baitcasting)卷线器一样,也希望是能以手持状态进行操作的类型,但是对于以往的小型化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在操作性方面还有应改善的余地。具体而言,希望在与钓竿一起把持卷线器主体的状态下,用与钓竿一起把持卷线器主体的一侧的手协调地进行同时感觉上钩的拇指按压(Thumbing)操作或翘竿操作、抖竿刺鱼(Hooking)、钓线卷收操作等一系列的操作。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类型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很难以手持状态进行上述一系列的操作。即,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只用把持卷线器主体的手对进行卷筒的卷收操作的操作构件进行操作,从操作部的位置、把持状态与卷线器的重心平衡的关系考虑显得很困难。即,在转动手柄式的操作构件的情况下,由于在卷线器主体的后方配置有操作构件,因此等于是在离开重心的位置一边把持卷线器主体一边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伴随操作的旋转转矩变大而成为给操作带来疲劳的结果。另外,在滑动式的操作构件的情况下,由于被配置在控制盒的后面,因此难以从上方对其进行把持。而且,该滑动式的操作构件如下,虽然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有相同的操作构件,但是普遍地在操作中把持操作构件的拇指的位置较大地移动,因此存在把持位置成为重心平衡不佳的位置或者其变化过于变大的情况,把持性不佳。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旋转旋钮型的操作构件)中,卷线器的高度尺寸变得过大,用保持竿的单手来一边把持卷线器一边还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显得很困难。即,当考虑到普遍地用保持竿的单手来一边把持卷线器一边还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则优选操作构件的位置较低且操作构件的位置变化较小的轴支撑式的操作构件,但是该专利文献2的旋转旋钮型的操作构件虽然是轴支撑式但关联于其他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关系而言无法将操作构件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不管怎样,操作构件的设置位置是决定操作性和拇指按压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与可设置操作构件的空间中占居较大面积的控制盒的关联上需要充分地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能够在较低的位置容易地操作用于调整马达输出的操作构件的同时,在手持状态下能够用单手把持钓竿与卷线器主体的同时能够以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方式设置操作构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如下,具备:控制部,安装在具有可旋转地设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并钓线被卷绕的卷筒、设置在所述卷线器主体上并旋转驱动所述卷筒的驱动马达及调整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的操作构件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所述卷线器主体上,位于所述卷筒的上方的前方侧的同时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及显示部,其特征为,在安装于所述卷线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卷筒侧的控制盒的后端侧部位的上面,设置用于将所述操作构件配置在内侧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控制盒的后端缘处开口且从该后端缘向前方侧延伸,还具备用于可进行动作地安装所述操作构件的安装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在控制盒的后端侧部位的上面,设置用于将操作构件配置在内侧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控制盒的后端缘处开口且从该后端缘向前方侧延伸,同时还具备用于可进行动作地安装操作构件的安装部,因此能够在较低的位置容易地操作用于调整马达输出的操作构件的同时,在手持状态下能够用单手把持钓竿与卷线器主体的同时能够以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方式设置操作构件。即,不妨碍拇指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将操作构件容易地配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前方侧,同时能够将操作构件配设在与安装卷线器的钓竿一起用单手把持卷线器主体的手的拇指够得到的位置,因此能够协调地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尤其,在本结构中,由于能够将操作构件配设在卷筒的上方且控制盒的后方侧的位置,因此也能够在靠近重心的位置把持卷线器主体的同时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另外,也能够避免由于伴随操作的旋转转矩变大而给操作带来疲劳的事态。即,能够实现重心平衡、操作性及把持性优异的操作构件的配置。在本结构中,优选凹陷部呈开口朝着卷筒侧(后方侧)变宽的“八”字形状。根据这样的形状,由于在不受妨碍的情况下顺畅地进行卷筒上的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对操作构件的操作的过渡,因此很有益。
并且,在本发明中,如下地规定方向,卷线器主体的配置控制盒的侧为前方,卷线器主体的配置卷筒的侧为后方,卷线器主体的配置左右侧板的侧为左右(侧方、侧部),卷线器主体的安装钓竿的侧为下方,其相反侧为上方。
另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凹陷部以在控制盒的上面及下面开口的方式上下贯穿控制盒。
根据该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凹陷部上下贯穿控制盒,因此能够不受操作构件的大小的影响而较薄地形成控制盒,能够紧凑地形成卷线器而确保卷线器的良好的把持保持性。另外,像这样地较薄地形成控制盒,则能够降低操作构件的设置位置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操作构件的小型化,其结果,能够提高卷线器主体的小型化、卷线器的把持性及操作构件的操作性。
另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安装部以能够可旋转地轴支撑所述操作构件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够使用进行旋转动作的操作构件。即,根据本结构,由于操作构件可旋转地轴支撑在卷线器主体上,因此操作构件的位置不会偏离(所以旋转转矩不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发生把持位置成为重心平衡不佳的位置或者其变化过于大的情况。
另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凹陷部的侧部设置收容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的收容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活用凹陷部的左右侧部的空间而容易地插入角度传感器(也能够对角度传感器、操作构件、控制盒进行单元化,也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能够将角度传感器配置在操作构件的旋转轴的轴线上,在不加厚控制盒的情况下能够将角度传感器与控制盒呈一体地保持。
另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中,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
根据该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将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成长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从而在配置在凹陷部内的操作构件的关系上能够有效地确保控制盒的其他构成要素的配置空间,同时也能够实现充分地确保操作构件的支撑强度的盒构造,很有益。
另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前后分开而并列设置:安装构造部,包括所述安装部与收容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的收容部;及箱型的控制主体部,包括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显示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在前后分开而并列设置安装构造部与箱型的控制主体部,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根据施加到控制盒上的负荷(在操作构件的周围施加较大的应力负荷)与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尤其是控制部的IC等在构造上较弱)的各构成要素的保护及防水对策。另外,这样,如果在将安装构造部与箱型的控制主体部相互配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前后的状态下独立进行防水处理,则能够将安装构造部与控制主体部在前后独立安装的同时也能够独立进行维护,提高组装性及维护性。而且,在本结构中,为了实现节省空间化,优选将控制部与显示部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优选将多个控制基板在上下方向上配置而构成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能够在较低的位置容易地操作用于调整马达输出的操作构件的同时,在手持状态下能够用单手把持钓竿与卷线器主体的同时能够以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方式设置操作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2是从手柄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侧视图。
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主视图。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后视图。
图5是部分表示内部机构的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6是从侧方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内部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详细表示由操作构件、角度传感器及支撑这些的支撑构件构成的操作部机构的配置形态的图1所示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9是卷线器主体的控制盒及侧板的分解图。
图10是沿图8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1是从里侧(下方侧)观察表示操作部机构与控制盒的控制部等的配置关系的控制盒附近的立体图。
图12是沿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
图17(a)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的俯视图,(b)是其剖视图,(c)是用于表示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的俯视图。
图18是从卷线器的侧方观察用单手与钓竿一起把持卷线器主体并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从卷线器的上方观察用单手与钓竿一起把持卷线器主体并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从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收容在控制盒内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符号说明
1-钓鱼用电动卷线器;5-卷线器主体;5A、5B-左右侧板;6-手动手柄;7-卷筒;8-驱动马达;15-控制盒;15b-收容部;16-显示部;25-操作构件;25a-旋转轴;100-控制部;130-角度传感器;210-凹陷部;220-支撑构件(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具有卷线器主体5,其具备在左右框架3a、3b上安装左右壳体4a、4b而构成的左右侧板5A、5B。在构成卷线器主体5的一个侧板(右侧板5B)侧设有进行卷收操作的手动手柄6,在左右侧板5A、5B之间以卷筒轴7a(参照图7)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撑有卷绕钓线的卷筒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7所示,在卷筒7的前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保持有驱动马达8,卷筒7通过手动手柄6的卷收操作及驱动马达8的旋转驱动,而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0(参照图5)向钓线卷收方向被旋转驱动。
并且,对于驱动马达8,可以是设置在卷筒7内部的构成,也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设置在卷筒7的前方,而确保卷筒7的卷线量并尽可能地使卷线器主体5小型化。另外,对于动力传递机构10,可以由具备如下功能的公知的机构构成:对驱动马达8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减速并传递至卷筒7侧的功能(通过减速机构102及传送带100(参照图5)等来实现);即使驱动马达8进行旋转驱动也不会使手动手柄6连带旋转的功能;及防止手动手柄6反转的功能(包括棘轮104)等。而且,对于那种动力传递机构10,既可以配设在左侧板5A侧,也可以配设在右侧板5B侧,或者还可以分别分开配设在左右侧板上。并且,在图中(尤其是图5),116是结合在手柄6上的手柄轴,118是可旋转地支撑在手柄轴116上的主动齿轮,120是啮合在主动齿轮118上的小齿轮,由这些构成前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另外,在图中,125是在钓鱼时从卷筒7释放钓线时对卷筒7的旋转施加泄力的公知的泄力机构。而且,在卷线器主体5与手柄6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来自泄力机构125的泄力的星型泄力调整捏手(Star Drag)139。
另外,在卷筒7的前方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设置有公知的匀绕机构142(参照图6及图7),其具备对卷筒7均等地卷绕钓线的功能。而且,在构成卷线器主体5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卷筒7的上方配设有控制盒15,其具备控制驱动马达8的控制部100(参照图7、11、21)(在后面说明控制部100的结构)。该控制盒15包括如后述地收容控制部件的箱型的控制主体部99(参照图11)。并且,如图11及图12明确示出的那样,控制盒15在其两侧壁的外面的一部分上具有槽部430,通过使左右侧板5A、5B的周端缘432可卡合脱落地卡合在该槽部430,从而将控制盒15安装在卷线器主体5上,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控制盒15的表面与左右侧板5A、5B的表面呈表面一致状。并且,控制盒15被设定成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
另外,在卷线器主体5内配置有公知的离合机构17(参照图5),其通过在轴向上移动小齿轮120而将卷筒7切换为钓线卷收状态/自由旋转状态。该离合机构17具备介在于动力传递机构10而连接断开来自手动手柄6及驱动马达8的动力传递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右侧板5B侧。如图1所示,在构成该离合机构17的离合板上卡合有:离合分离切换构件18,将动力传递从接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及离合接合切换构件19,将动力传递从分离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分离切换构件18为桥形设置在卷筒7的后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结构,能够在拇指按压卷筒7的同时进行操作,构成为通过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行压下操作,而将离合机构17从接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离合分离切换构件18通过图6所示的分配保持弹簧400而被分配保持在图7所示的离合接合位置和离合分离位置(未图示)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离合接合切换构件19设置在右侧板5B侧,通过分配保持弹簧400(参照图6)而被分配保持为可在离合接合位置和离合分离位置之间摇动。
在卷线器主体5上设置有用于对驱动马达8供电的供电部20。该供电部20形成在左侧板5A的前方侧的下面区域,在该供电部20上安装有可装拆的便携式蓄电池22(参照图18),或者安装有从放置在脚边的蓄电池、设置于钓鱼船的电源部进行供电的供电线。
控制盒15设置在卷筒7的前方侧。具体而言,尤其如图7所示,控制盒15具备在卷筒7的上方从其旋转轴O2(作为该旋转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马达8配置在卷筒7的外侧,因此卷筒轴7a的轴心(中心轴)相当于该旋转轴,但是,在驱动马达8配置在卷筒7的内部的其他方式中,由于不存在卷筒轴7a,因此马达8的旋转轴相当于该旋转轴)附近覆盖匀绕机构142及驱动马达8的大小,在其后方部分上配置有调整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操作构件25。该操作构件25位于卷筒7的上方,被支撑为可在前后方向(钓竿方向)上变位。在此,卷筒7的上方是指优选操作区域(拇指所抵接的操作区域)与卷筒轴7的旋转轴O2相比多少向前方侧偏移,以便在卷筒上卷绕钓线的状态下可在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的同时进行操作。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构件呈可旋转的形状,详细而言,操作性良好地构成为大致圆筒形,且被支撑为其外表面(旋转表面)面向在左右侧板之间使卷筒7露出的开口区域,旋转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从后方侧观察时为上下方向)。
在介由卷线器脚安装部5a将卷线器主体5安装在钓竿R上时,如图18所示,操作构件25被配设在与钓竿R一起把持保持卷线器主体5的状态的手的拇指T够得到的位置且控制盒15的显示部(液晶面板)16的后方侧的位置上。
另外,作为旋转构件构成的操作构件25以操作方向为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构成。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的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两端可旋转地被支撑(轴支撑)于控制盒15(两轴支撑),可有效地防止缠线(图10)。而且,通过使操作构件25位于左右侧板5A、5B的中央区域,相对于卷线器主体5的重心的把持位置的平衡变好,可成为操作性良好、不易疲劳的结构,而且,无论右手、左手的哪个手进行把持都能得到相同的感觉。并且,对于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也可以可旋转地支撑于控制盒15以外的部分(例如侧板5A、5B等)上。另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盒15的后方部位(在控制盒15安装在卷线器主体5上的状态下,位于卷筒7侧的控制盒15的后端侧部位)的上面,以从后方进行拇指按压的同时使指尖接触操作构件25的方式设置有凹陷部(开放部)210,在该凹陷部210内配置有操作构件25。在此,凹陷部210从控制盒15的后端缘朝向前方侧延伸,在控制盒15的后端缘处开口。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10如下,呈朝着卷筒7侧(后方侧)开放宽度变宽的“八”字形状,以在控制盒15的上面及下面开口的方式上下贯穿控制盒15。根据这样的凹陷部210的形状,在卷筒7上的任何位置,由于在不受妨碍的情况下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对操作构件25的操作的过渡,因此很有益。
在此,如图所示,操作构件的大致圆筒形是指内部既可以是实心,也可以是包括整体或局部地具有空洞部的概念。而且,对于其外形,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当然可以是准确的圆筒形,也可以是在周围形成有凹凸,或者形成有可用手指掐住或顶接的突起部。或者,也可以是轴向的中间部分膨出或凹入等,具备拇指的腹部可在轴向上抵接从而可进行旋转操作的外形的构件。而且,对于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的操作构件25,既可以从控制盒15的表面突出,也可以至少一端侧的旋转表面与控制盒(卷线器主体)之间呈大致表面一致状。
如上所述,通过将操作构件25配设在如下位置上,即在与钓竿R一起把持保持卷线器主体5的状态下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的同时可进行操作的位置,可在保持钓竿R和卷线器主体5的姿势下进行单手操作。而且,由于能够在用拇指进行拇指按压的同时用拇指的指尖接触操作构件25,因此能够在利用拇指按压感觉到上钩的同时,马上利用马达驱动进行卷收。而且,由于操作构件25可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与同时进行拇指按压或放开(接触或放开)的手指的动作为同一方向,操作性良好。
另外,通过使操作构件25为旋转构件,可从更广的方向进行操作(例如从后方进行操作或从上方进行操作),可节省空间增大操作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大致圆筒形的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被设置成与卷筒7的旋转轴7a大致平行地延伸,以便从上方观察卷线器主体5时避开控制盒15的显示部16或控制部100。
如此,通过使大致圆筒形的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与卷筒7的旋转轴7a大致平行(包括平行),即使在把持保持卷线器主体的状态下,使操作构件25自由地旋转,手指(拇指T)的位置也很难向横向偏离,不会出现把持保持卷线器主体时的平衡变差的情况。即,如图19及图20所示,由于操作构件仅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拇指T的位置不会较大地向横向偏离,对于卷线器主体的重心、施加在供电部20上的力(如图所示,供电部20设置于侧部,因此,由于被供电线拉拽的力、便携式蓄电池的重量负荷等,容易以钓竿R的长度方向轴为中心施加旋转负荷所引起的力)所引起的扭转负荷,不会出现操作性降低或容易变得疲劳的情况。此时,考虑到使操作构件25旋转时的手指(拇指T)的位置的横向偏离,大致平行的范围也可以定义为相对于卷筒的旋转轴±30°的范围。因而,对于操作构件25的变位方向即“大致前后方向”,当然包括前后方向(钓竿的轴向),其为包括相对于轴向±30°的范围内的方向。
另外,如上所述,在控制盒15的后方侧独立于前述的控制主体部99而配置所述操作构件25。此时,如图7及图11所示,优选在控制盒15的后方侧下端部分设置误动作防止部即保护罩15c,其在操作构件25和卷筒7之间向后方侧突出。通过形成这样的保护罩15c,在对钓线进行卷收操作时,可防止附着在钓线上的垃圾、异物碰到操作构件25,能够防止发生误动作。
这样,在控制盒15中将操作构件25设置成独立于控制主体部99,从而分解清理等维护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对于控制盒15,成为被把持的部分,因此在提高刚性、强度的方面上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即,将操作构件25构成为另行于控制主体部99而不插入到控制盒15内(露出于控制盒15的外部),从而能够在容易地进行各部件的维护作业的同时抑制重量增加。另外,与此关联,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由操作构件25、后述的角度传感器130及支撑这些的支撑构件构成的操作部机构和控制盒15的控制部100互相被配置在卷线器主体5的前后的状态下,进行独立的防水处理。具体而言,如图7~图11(尤其参照图10、图11)所示,轴支撑操作构件25的一侧的旋转轴25a一体地形成在支撑于控制盒15上的第1支撑构件220上,旋转轴25a通过O形圈225(对操作构件25的旋转给予节度感)而在密封状态下穿通于筒状的操作构件25的内孔中。而且,由向操作构件25的内孔中突出的角度传感器130的内端部130a支撑操作构件25的另一侧,在内端部130a与操作构件25的另一端部之间插有套环229。即,在本结构中,角度传感器130与操作构件25在轴长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实现在轴长方向上的节省空间化。而且,由第2支撑构件230将角度传感器130支撑固定在控制盒15上。此时,在控制盒15的右侧部,突出设置有收容角度传感器130的收容部15b。而且,在这样的支撑构造中,如图11所明确示出,由操作构件25、角度传感器130及支撑这些的支撑构件220、223构成的操作部机构和控制盒15的控制部100(即箱型的控制部主体99)互相被配置在卷线器主体5的前后,同时控制部100在控制盒15(明确地讲是控制主体部99)的背面由防水盖300进行完全密封处理,同时通过未图示的密封单元来也对所述操作部机构进行独立于控制部100的防水处理。具体而言,角度传感器130本身被进行完全密封处理。并且虽然也可以未独立地将角度传感器130埋入到控制盒15内来进行防水处理,但是在维护性上不应优选。
即,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盒15上设有作为用于将操作构件25可动作且可旋转地轴支撑而安装的安装部即第1支撑构件220,另外,可以说在前后分开而并列设置有:包括该安装部与收容角度传感器130的收容部15b的控制盒15的安装构造部;及包括控制部100与显示部16的控制盒15的箱型控制主体部99。
另外,如图7及图21所明确示出,在上述的控制盒15的控制主体部99中,收容有控制驱动马达8的驱动的控制部100(控制基板120A、120B),根据操作构件25的旋转操作量来调整驱动马达8的输出。此时,控制部100设定为通过向前方对操作构件25进行旋转操作,而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上升。即,卷收钓线时,使在拇指按压状态下的拇指直接向前方伸长,可通过进行往上推操作构件25的操作而进行钓线的卷收操作,因此,可实现提高操作性。
并且,虽然操作构件25的旋转操作量与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使操作构件25的基准位置为马达的输出值0,而向前方旋转操作120°时,马达输出变为Max。即,通过在向前方方向进行操作时变为增速,而在拿着钓竿和卷线器主体的手上施加有负荷的高速卷收时,能够把持更前方,因此,把持保持性变高,操作性良好,变得不易疲劳。
当然,对于操作构件25,也可以设定为向后方进行旋转操作时,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上升。根据这种操作构件的结构,仅通过使正在对卷筒进行拇指按压的拇指的第一关节进行弯曲动作,就能在使拇指按压操作从接合变为分离的同时,向跟前侧对操作构件进行旋转操作(驱动马达的增速旋转),成为操作性良好的结构。
在所述控制盒15的表面上设置有显示所释放的钓线的长度(线长信息)等的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6,而且,在其周围配设有可设定各种信息的操作按钮21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明确示出,在控制盒15的上面,操作按钮216位于显示部16与操作构件25之间且与钓竿R一起把持保持卷线器主体5的状态下拇指够得到的位置。
在此,参照图21说明收容在所述控制盒15的控制主体部99中的控制部100的结构。
图21是表示对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的结构的框图。
收容在控制主体部99中的控制部100具备: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0,控制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动作;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11,储存有用于测量线长或对驱动马达的输出进行可变控制的各种程序、设定信息等;及控制基板(微型计算机)120A、120B,安装有作为暂时存储区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12,该控制基板120A、120B介由I/O端口115与各工作要素之间收发信号,以控制动作。并且,在本结构中,为了实现节省空间化,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控制部100与显示部16(参照图7)。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多个控制基板120A、120B来构成控制部100。
即,构成为在所述控制基板120A、120B与如下器件之间收发信号:检测所述操作构件25的操作量的检测单元,具体为角度传感器130,其根据操作构件25的操作角度输出操作位置信号;线长测量装置140,检测卷绕在卷筒7上的钓线的释放量;显示控制电路160,在设置于控制盒15上的液晶显示部16上显示各种信息;操作按钮16a、16b,设置在控制盒15上;及马达驱动电路170,从停止状态直至高输出值连续地增减调节驱动马达8的输出。而且,所述CPU110执行存放在ROM111中的规定程序,通过介由I/O端口115向上述的各工作要素供给据此生成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各工作要素,具有控制钓鱼用电动卷线器整体的功能。
而且,所述ROM111储存有由CPU110执行的各种程序、控制处理所需的数据(例如根据从线长测量装置140输入的检测信号测量线长的运算程序、特定操作构件25的操作角度及与其对应而使驱动马达8的转速可变的占空比的可变控制表、用于由液晶显示部16显示文字、数字等图像的图像显示数据等)。而且,所述RAM112具备工作区,具备在所述程序工作时,暂时储存处理步骤、数据等的功能。
所述操作按钮216从钓者接收例如使投入的钓钩组件停在所希望的深度的深度信息、变更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可变范围的输出范围设定信息等各种信息。
所述线长测量装置140在卷筒7因钓线的释放/卷收而被旋转驱动时,例如通过安装在旋转部分上的磁铁和对其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检测实际的旋转量、旋转方向,生成其检测信号。
而且,所述马达驱动电路170具备驱动控制驱动马达8的功能,该驱动马达8旋转驱动卷筒7。具体而言,马达驱动电路170例如根据来自所述CPU110的控制信号(PWM信号;脉宽调制信号),对针对驱动马达的驱动电流通电时间率(占空比)进行可变控制,从停止状态(OFF状态)直至高速旋转状态(Max状态)连续地增减调节驱动马达8。另外,根据由对操作构件25的距初始位置(停止位置)的实际操作量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从所述CPU110输出与针对每个角度所设定的占空比相关的控制信号。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160根据所述CPU110的控制而被驱动,具有在液晶显示部16上向钓者显示例如现在的钓线释放量、距投入钓钩组件的时间、驱动马达8的驱动速度(也可以是指示器所进行的显示)、或者操作方法、消息等的功能。
用于检测操作构件25的操作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130具备生成与操作构件25的操作角度相对应的信号的功能即可,例如可应用具备输出与操作构件的操作量相对应的电阻值变化的电位差计的传感器,或者具备生成与操作量相对应的脉冲的编码器的传感器等各种结构的传感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及图9等所示,角度传感器130被配置在手柄6侧的同时被配置在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的轴线L上。此时,角度传感器130以横跨卷线器主体5的一个侧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侧板5B)与控制盒15的方式被配置。尤其如图9所明确示出,角度传感器130如下,其右端部从控制盒15向侧方突出,其突出端部位于右侧板5B侧。并且,图9中,15A是配设在控制盒15的前方的前盖。另外,伴随角度传感器130以横跨侧板5B与控制盒15的方式被配置,如图3、8、9、10(图10是沿图8的B-B线的剖视图,图下侧表示上方,图上侧表示下方)所明确示出,在控制盒15的右侧部突出地设有用于收容角度传感器130的前述的收容部15b,另一方面,在侧板5B上也突出地设有用于收容角度传感器130的收容部5Ba。此时,收容部15b具有从控制盒15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15ba。另外,侧板5B侧的收容部5Ba也向卷线器主体5的上方突出地被设置。在此,操作构件25的外径尺寸与角度传感器130的外径尺寸之间的关系在有效且节省空间地配置这些构件及实现操作构件25的操作性方面显得重要。与此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将操作构件25的外径D1设定成角度传感器130的最大外径D2的0.8~1.5倍。此时,将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的外径D3设定成4.0mm以上10.0mm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明确示出,从上方观察卷线器主体5时,操作构件2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上与卷筒7的旋转轴O2重叠,将相对于水平面P的卷筒7的上端部位的垂直高度尺寸H1与相对于水平面P的操作构件25的上端部位的垂直高度尺寸H2之间的尺寸差设定为角度传感器130的外径尺寸D2的1.2~2.4倍,水平面P通过卷筒7的旋转轴O2而在前后方上延伸。另外,在此基础上,从上方观察卷线器主体5时,角度传感器130的中心轴O1(与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25a的轴线L相同)与卷筒7的中心轴O2(卷筒轴7a的中心轴)相比更靠近前方侧例如尺寸X的位置,同时其前端部位与控制部100相比更位于后方侧。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控制盒15的后端侧部位的上面,设置用于将操作构件25配置在内侧的凹陷部210,该凹陷部210在控制盒15的后端缘处开口且从该后端缘向前方侧延伸,同时还具备用于可进行动作地安装操作构件25的安装部(支撑构件220等),因此能够在较低的位置容易地对操作构件25进行操作的同时,在手持状态下能够用单手把持钓竿R与卷线器主体5的同时能够以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的方式设置操作构件25。即,不妨碍拇指按压操作的情况下,使操作构件25在卷线器主体5的前方侧的配置变得容易,同时能够将操作构件25配设在与安装卷线器的钓竿R一起用单手把持卷线器主体5的拇指T够得到的位置,因此能够协调地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直至卷筒7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在图20中示出了上述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如图20(a)所示,在将拇指T接触于卷筒7的表面上的拇指按压状态下,能够通过向斜上方前方推拇指T来将拇指T如图20(b)所示地顺畅地接触于操作构件25上,并能够直接如图20(c)所示地用拇指T把持保持操作构件25而进行旋转操作。而且,尤其在本结构中,由于将操作构件25配设在卷筒7的上方且控制盒15的后方侧的位置,因此也能够在靠近重心的位置把持卷线器主体5的同时对操作构件25进行操作,另外,也能够避免由于伴随操作的旋转转矩变大而给操作带来疲劳的事态。即,能够实现重心平衡、操作性及把持性优异的操作构件25的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凹陷部210上下贯穿控制盒15,因此能够不受操作构件25的大小的影响而较薄地形成控制盒15,能够紧凑地形成卷线器而确保卷线器的良好的把持保持性。而且,像这样地较薄地形成控制盒15,则能够降低操作构件25的设置位置的同时能够实现操作构件25的小型化,其结果,能够提高卷线器主体的小型化、卷线器的把持性及操作构件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陷部210的侧部设有收容用于检测操作构件25的操作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130的收容部15b,因此能够有效活用凹陷部210的左右侧部的空间而容易地插入角度传感器130(也能够对角度传感器130、操作构件25、控制盒15进行单元化,也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由于能够将角度传感器130配置在操作构件25的旋转轴的轴线上,因此在俯视时角度传感器130与控制部100不会重叠,在不加厚控制盒15的情况下能够将角度传感器130与控制盒15呈一体地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盒15被设定成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因此在与配置在凹陷部210内的操作构件25的关系上能够有效地确保控制盒15的其他构成要素的配置空间,同时也能够实现充分地确保操作构件25的支撑强度的盒构造。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前后分开而并列设置控制盒15的安装构造部与箱型的控制主体部99,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对应于施加到控制盒15上的负荷(在操作构件25的周围施加较大的应力负荷)与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尤其是控制部100的IC等在构造上较弱)的各构成要素的保护及防水对策。另外,这样,如果在将安装构造部与箱型的控制主体部99相互配置在卷线器主体5的前后的状态下独立进行防水处理,则能够将安装构造部与控制主体部99在前后独立安装的同时也能够独立进行维护,提高组装性及维护性。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操作构件25的宽度尺寸变窄,从而使控制盒15的传感器用收容部15b不向侧方突出(角度传感器130整体完全地被配置在控制盒15内)。并且,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卷线器主体的宽度尺寸来实现紧凑的卷线器。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只通过控制盒15的侧部的单侧来可旋转地支撑(单臂支撑)配置在凹陷部210内的操作构件25。并且,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尺寸的凹陷部210中,由于能够在操作构件25的支撑侧的相反侧的凹陷部210内确保较大的空间S,因此能够通过该空间S来确认卷筒7的状态,同时在发生缠结时能够容易地应对事故。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朝着前方向斜上方立起的锥面510而形成有操作构件25的外面。另外,操作构件25如下,以向侧方进行旋转操作的方式其旋转轴25a向前方延伸。而且,与此相伴,在操作构件25的前方,在同轴上配置有角度传感器130。而且,与此关联,在控制基板120A、120B上形成有用于接受角度传感器130的凹部520。并且,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操作构件25的外面构成锥状,因此能够从后方(图15(a)的箭头方向)使手指进入到凹陷部210内而迅速地对操作构件25进行操作。
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陷部210不贯穿控制盒15的下面的情况下具有底面550。另外,操作构件25能够沿着向前方立起的倾斜面552而在前后滑动地配置在凹陷部210内。另外,倾斜面552由可进行滑动操作的滑动式可变电阻器(Variable Resistor)560形成。并且,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凹陷部210的后端侧低于前端侧,能够从后方(图16(a)的箭头方向)使手指(例如是进行拇指按压操作的手指)进入到凹陷部210内而容易地对操作构件25进行操作。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构件25能够沿着凹陷部210的圆弧状前壁570而左右滑动地(参照图17(c))配置在凹陷部210内。而且,在此时,能够通过曲面型的可变电阻器(Variable Resistor)590来进行圆弧状的滑动。并且,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顺畅地进行拇指按压状态直至对操作构件25的操作的过渡。而且,由于操作构件25呈能够从上方按压的形状,因此也能够在保持把持保持卷线器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控制盒15作为至少包括安装构造部与控制主体部99的一体构件来形成,但是也可以组装相互分体的多个部件来构成控制盒15。在此时,为了确保充分的强度,也优选将控制盒15的至少上面部分作为一体构件来构成。例如,也可以用分别不同的构件来组合控制盒15的上面部与箱型的控制主体部99而作为控制盒15。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控制主体部99呈大致长方体状的箱型,但是控制主体部99的箱型形状不局限于长方形,例如包括剖面呈多角形的任意的箱型形状,其形状不受局限。

Claims (6)

1.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具备:控制部,安装在具有可旋转地设置在卷线器主体的左右侧板之间并钓线被卷绕的卷筒、设置在所述卷线器主体上并旋转驱动所述卷筒的驱动马达及调整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的操作构件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所述卷线器主体上,位于所述卷筒的上方的前方侧的同时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及显示部,其特征为,
在安装于所述卷线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卷筒侧的控制盒的后端侧部位的上面,设置用于将所述操作构件配置在内侧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控制盒的后端缘处开口且从该后端缘向前方侧延伸,
还具备用于可进行动作地安装所述操作构件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特征为,
所述凹陷部以在控制盒的上面及下面开口的方式上下贯穿控制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特征为,
所述安装部以能够可旋转地轴支撑所述操作构件的方式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特征为,
在所述凹陷部的侧部设置收容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的收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特征为,
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其特征为,
在前后分开而并列设置:安装构造部,包括所述安装部与收容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的收容部;及箱型的控制主体部,包括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显示部。
CN201110386839.XA 2010-12-01 2011-11-29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Active CN102550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8318A JP5374483B2 (ja) 2010-12-01 2010-12-01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の制御ケース
JP2010-268318 2010-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0510A true CN102550510A (zh) 2012-07-11
CN102550510B CN102550510B (zh) 2014-02-12

Family

ID=4639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6839.XA Active CN102550510B (zh) 2010-12-01 2011-11-29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74483B2 (zh)
KR (1) KR101800024B1 (zh)
CN (1) CN1025505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947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CN115428777A (zh) * 2021-06-03 2022-1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5056B2 (ja) * 2011-08-25 2016-03-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6434A (ja) * 1998-12-02 2000-06-20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電源装置
JP2000270734A (ja) * 1999-03-24 2000-10-03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水深表示装置
JP2000316437A (ja) * 1999-05-10 2000-11-21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316184A (zh) * 2000-04-05 2001-10-10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卷线器的显示装置
JP2002084935A (ja) * 2000-09-13 2002-03-26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操作部
CN1351410A (zh) * 2000-10-27 2002-05-29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2186391A (ja) * 2000-12-18 2002-07-02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359617A (zh) * 2000-12-18 2002-07-2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开关装置及电动卷线器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3092959A (ja) * 2001-09-20 2003-04-0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ル
JP2003250400A (ja) * 2002-02-25 2003-09-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CN1518872A (zh) * 2003-02-05 2004-08-11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572142A (zh) * 2003-06-02 2005-02-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马达驱动的绕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5143359A (ja) * 2003-11-13 2005-06-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49650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149650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188431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计数器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4878U (ja) * 1995-02-17 1995-08-2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
JP2000333571A (ja) * 1999-05-28 2000-12-05 Ryobi Ltd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6434A (ja) * 1998-12-02 2000-06-20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電源装置
JP2000270734A (ja) * 1999-03-24 2000-10-03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水深表示装置
JP2000316437A (ja) * 1999-05-10 2000-11-21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316184A (zh) * 2000-04-05 2001-10-10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卷线器的显示装置
JP2002084935A (ja) * 2000-09-13 2002-03-26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操作部
CN1351410A (zh) * 2000-10-27 2002-05-29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2186391A (ja) * 2000-12-18 2002-07-02 Shimano Inc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359617A (zh) * 2000-12-18 2002-07-24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卷线器的开关装置及电动卷线器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3092959A (ja) * 2001-09-20 2003-04-0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電動リ−ル
JP2003250400A (ja) * 2002-02-25 2003-09-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CN1518872A (zh) * 2003-02-05 2004-08-11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572142A (zh) * 2003-06-02 2005-02-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马达驱动的绕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JP2005143359A (ja) * 2003-11-13 2005-06-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49650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149650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马达控制装置
CN10188431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株式会社岛野 电动渔线轮的计数器盒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947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CN115428777A (zh) * 2021-06-03 2022-1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TWI807637B (zh) * 2021-06-03 2023-07-01 日商古洛布萊股份有限公司 釣魚用電動捲線器
CN115428777B (zh) * 2021-06-03 2024-0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60144A (ko) 2012-06-11
CN102550510B (zh) 2014-02-12
KR101800024B1 (ko) 2017-11-21
JP2012115211A (ja) 2012-06-21
JP5374483B2 (ja)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4854B2 (en) Electric fishing reel
JP6153714B2 (ja) 電動リール
JP2014100079A5 (zh)
CN102308778B (zh)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CN102550510B (zh)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控制盒
JP5885316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939749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6342218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5572506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6132894B2 (ja) 電動リール
KR102638428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KR102216791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JP2011250705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998114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2272332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641623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17123873A (ja) 電動リール
JP6329674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6368334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6329675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KR102228646B1 (ko) 전동 릴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JP5641624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5641625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12161300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