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295A - 旋转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295A
CN102549295A CN201080043427XA CN201080043427A CN102549295A CN 102549295 A CN102549295 A CN 102549295A CN 201080043427X A CN201080043427X A CN 201080043427XA CN 201080043427 A CN201080043427 A CN 201080043427A CN 102549295 A CN102549295 A CN 102549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iston
chamber
protuberanc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4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295B (zh
Inventor
小川正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9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2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14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with fluid brakes of the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第一凸轮机构(8)配置在转子(2)和活塞(3)的面对的表面上的周围部之间。轴部(2c)一体地配置在活塞(3)和转子(2)的面对的表面的中部处。一对外部突出部(9a、9a)配置在轴部(2c)的外部表面上。轴部(2c)插入的通孔(3a)形成在活塞(3)中。一对内部突出部(9b、9b)配置在通孔(3a)的内部表面上。每个外部突出部(9a)以能够滑动在内部突出部(9b、9b)之间的方式配置,并且每个内部突出部(9b)以能够滑动在外部突出部(9a、9a)之间的方式配置。在外部突出部(9a)滑动在内部突出部(9b、9b)之间后,第二凸轮机构(9)设置在旋转过规定的角度时互相面对的外部突出部(9a)和内部突出部(9b)的面对的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旋转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其中活塞随着转子的转动而可靠地移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旋转阻尼器通常包括:壳体,具有位于其一个端部中的开口和封闭其它端部的底部;旋转地安装在壳体的开口侧的端部中的转子;能够移动但是不能旋转地配置在壳体中的活塞,活塞位于转子和底部之间,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底部侧的第一腔室和转子侧的第二腔室;和凸轮构件,凸轮构件具有配置在第一腔室中的基端部和旋转地和移动地穿过活塞并且不可旋转地连接至转子的末端部。
第一凸轮机构设置在彼此相对的转子和活塞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该第一凸轮机构致使当转子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从第二腔室侧移动至第一腔室侧,并且第一凸轮机构允许当转子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从第一腔室侧移动至第二腔室侧。大直径部形成在凸轮构件的基端部中,并且第二凸轮机构设置在彼此相对的大直径部和活塞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该第二凸轮机构允许当转子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从第二腔室侧移动至第一腔室侧,并且第二凸轮机构致使当转子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从第一腔室侧移动至第二腔室侧。因而,无论转子在哪个方向旋转,活塞都被第一凸轮机构或第二凸轮机构中的任一个移动。因此,活塞随着转子的旋转而可靠地移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No.406423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以上描述的常规的旋转阻尼器中,因为凸轮构件穿过活塞,因此当转子、活塞和凸轮构件装配时,必须首先将凸轮构件插入活塞中,然后在将凸轮构件保持在这个状态的同时,凸轮构件的末端部不得不安装在转子中。因此,装配转子、活塞和凸轮构件非常麻烦。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位于壳体的一个端部中的开口和位于壳体的另一个端部中的底部;转子,该转子配置在开口侧中的所述壳体一个端部内,使得转子可绕着旋转轴旋转;活塞,该活塞配置在转子和底部之间的壳体的一部分内,使得活塞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不可旋转但是可移动,活塞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底部侧中的第一腔室和转子侧中的第二腔室;填充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流体;设置在转子和活塞之间的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致使活塞随着转子的旋转沿旋转轴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凸轮机构形成在彼此相对的转子和活塞的相对的表面之间;向着底部延伸的轴部形成在对着活塞的转子的端部表面的中部处;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形成在轴部的外周表面中;轴部旋转地插入的接收部形成在活塞的对着转子的相对的表面的中部处;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形成在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中;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配置成比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更靠近转子;并且第二凸轮机构设置在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彼此面对的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的相对的表面之间。
在这个情形中,优选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布置成:在轴部从转子侧的开口部插入接收部中直达预定的位置后,当转子相对于活塞旋转至预定的位置时,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优选地,轴部一体地形成在转子中。
优选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包括两个向外突出部,该两个向外突出部在轴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80度;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包括两个向内突出部,该两个向内突出部在接收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80度;并且每个向外突出部能够移动穿过向内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接收部形成为通孔,该通孔沿旋转轴的方向延伸穿过活塞;接收部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包括在轴部的外周表面和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之间的用作连通通道的间隙,该连通通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连通,并允许流体实质上没有阻力地流动在连通通道中;用于打开和关闭接收部的阀机构设置在比轴部更靠近底部定位的接收部的一部分内;并且阀机构包括阀座和阀体,阀座形成在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中,阀体通过与阀座间隔开和就位在阀座上能够打开和关闭接收部,阀体通过流体相对于阀座沿壳体的旋转轴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阀座由在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凹形的弯曲表面形成,宽度方向上的凹形的弯曲表面的中部与宽度方向上的凹形的弯曲表面的相对的端部相比更靠近第二腔室;阀体形成为板形,使得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在阀体上的正常状态中阀体就位在阀座上时,阀体与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阀座的相对的端部接触,并且在阀体和宽度方向上的阀座的中部之间形成了间隙;阀体可弹性地变形,使得阀体能够对应于流体将阀体压靠在阀座上的压力的量而弹性地变形;并且当流体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量时,阀体能够弹性地变形直到阀体与环绕接收部的阀座的至少一环形部压接触,由此完全地关闭接收部。
有益效果
根据具有以上提及的特征的本发明,转子和活塞能够通过简单地将轴部插入接收部至预定的位置,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操作而装配。因此,转子和活塞能够容易地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沿图1的线X-X截取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图2中的X标记的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转子低速旋转时就位在阀座上的阀体。
图5为图2中的X标记的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转子高速旋转时就位在阀座上的阀体。
图6示出了实施例中使用的转子。图6(A)为转子的正视图;图6(B)为转子的侧视图;图6(C)为从图6(A)的箭头C看到的视图;以及图6(D)为转子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中使用的活塞。图7(A)为活塞的正视图;图7(B)为活塞的侧视图;图7(C)为活塞的俯视图;图7(D)为活塞的仰视图;图7(E)为沿着图7(B)的线E-E截取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7(F)为活塞的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根据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A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壳体1、转子2和活塞3。
壳体1由金属板或硬树脂形成为有底部的圆柱形状,其具有圆柱部1a和底部1b,圆柱部1a在其一个端部中(图2中的上端部)具有开口,底部1b封闭圆柱部1a的其它端部。两个平面部1c、1c形成在底部1b侧的圆柱部1a的端部中。平面部1c、1c在圆柱部1a的圆周的方向彼此间隔开180度。通过形成该平面部1c、1c,圆柱部1a被切成位于开口侧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形的圆柱部1d,和位于底部1b侧的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平面的圆柱部1e。
如图2、图3、图6所示,转子2具有位于其一个端部(图2中的下端部)中的安装部2a。安装部2a安装在圆形的圆柱部1d中使得该安装部2a能够绕着其轴(以下称为旋转轴)L旋转。连接轴部2b形成在转子2的另一个端部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轴部2b从壳体1向外突出并不能旋转地连接至相对于彼此能够旋转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壳体1不能旋转地连接至该两个构件中的另外一个。
转子2被防止从壳体1中脱出。具体地,接合件1f通过在壳体1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向内弯曲形成在开口侧的壳体1的端部中。转子2经由止动部4抵靠该接合件1f并防止从壳体1脱出。转子2的外周表面和圆形的圆柱部1d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诸如O型环的密封构件5密封。
如图2所示,活塞3插入底部1b和转子2之间的壳体的一部分中。活塞3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平面的圆柱部1e中使得活塞3在旋转轴L的方向上不能旋转但是能够移动。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得活塞3相对于壳体1在旋转轴L的方向上不能旋转但是能够移动。
活塞3配置在壳体1内,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底部1b与活塞3之间的第一腔室6A和转子2和活塞3之间的第二腔室6B。第一和第二腔室6A、6B填充有流体,典型地为粘胶(viscose)流体。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通孔(接收部)3a形成在活塞3中。通孔3a沿着旋转轴L穿过活塞3的中部。通孔3a用作在第一腔室6A和第二腔室6B之间连通的连通通道。当活塞3从第一腔室6A侧向第二腔室6B侧移动时,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实质上没有阻力地通过通孔3a流入第一腔室6A。因此,活塞3能够以较高的速度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当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向第一腔室6A侧移动时,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通过通孔3a移动流入第二腔室6B中。然而,此时,通孔3a被稍后描述的阀机构7关闭。因此,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通过形成在活塞3的外周表面和壳体1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腔室6B中。然而,活塞3的外周表面和壳体1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非常窄,如流体流动中的一种节流孔(orifice)样地工作。因此,当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流入第二腔室6B中时,产生了比较大的流动阻力,因而,活塞3的转移速度保持为较低的速度。
阀机构7配置在底部1b侧的通孔3a的端部中。阀机构7构造为以下方式。切口7a形成在底部1b侧的活塞3的端部中。切口7a沿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横向地延伸横穿活塞3。阀座7b形成在切口7a的对着底部1b的表面中(面向旋转轴L的方向的切口7a的两个表面,该表面靠近转子2定位)。阀座7b的宽度(垂直于切口7a横向地延伸的方向和旋转轴L的方向两者的方向上的宽度)和长度的大小设计为大于通孔3a的直径。因此,阀座7b形成为环绕通孔3a。阀座7b由在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上延伸的圆弧形表面形成。构成阀座7b的圆弧形表面布置为使得其弯曲的中心线垂直于旋转轴L。因此,阀座7b凹陷成使得宽度方向(垂直于切口7a横向地延伸的方向和旋转轴L的方向两者的方向上;图7(A)和图7(B)的左右方向)上阀座7b的中部定位成比阀座7b的相对的端部更靠近第二腔室6B。阀座7b并不必须由圆弧形表面形成,其还可以由诸如为椭圆形表面的其它平缓的凹形的弯曲表面形成。
阀体7c插入切口7a中。阀体7c在没有外力作用其上的正常状态下具有平板形状。阀体7c的厚度(旋转轴L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设计为小于切口7a在旋转轴L的方向上的尺寸。因此,阀体7c能够沿旋转轴L的方向移动沿旋转轴L的方向上阀体7c的尺寸和切口7a的尺寸之间的差值。当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流入第一腔室6A中时,阀体7c通过流体向着底部1b移动并被切口7a的支撑表面7d支撑。通孔3a在这个状态中是打开的。也就是说,相比阀座7b位于较远的上游的通孔3a的一部分通过阀座7b和阀体7c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腔室6A连通。阀座7b和阀体7c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大小设计为允许流体实质上没有阻力地流动。另一方面,当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流入第二腔室6B中时,阀体7c被流体压靠在阀座7b上。即,阀体7c就位在阀座7b上。由此,通孔3a被关闭。然而,如以下描述的,阀体7c关闭通孔3a的方式根据第一腔室6A内的压力而变化。
即,当阀体7c简单地就位在阀座7b上时,阀体7仅在阀座7b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端部处与阀座7b接触。这是因为阀体7c形成为平板形状而阀座7b由圆弧形表面形成。结果,阀体7c和阀座7b之间形成了间隙S(见图4)。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的一部分通过间隙S和通孔3a流入第二腔室6B中,因此根据通过间隙S和通孔3a流入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的量致使反抗流体从第一腔室6A流到第二腔室6B的阻力减小。因此,当活塞3以较低的速度从第二腔室6B侧移动至第一腔室6A侧时,反抗流体的阻力较小。
这里,阀体7c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并且同时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弹性。因此,当活塞3的速度增加并且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的压力相应地增加时,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使得阀体7c弹性地变形从而致使阀体7c的中部向着第二腔室6B弯曲。结果,间隙S的宽度(旋转轴L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当第一腔室6A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水平时,阀体7c弹性地变形直到其如图5所示的关闭该间隙S。这时,阀体7c与环绕通孔3a的阀座7b的至少一部分压接触,由此,通孔3a被阀体7c完全地关闭。结果,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不允许通过通孔3a流动,并被迫通过壳体1的内周表面和活塞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作为一种节流孔的间隙流动。因此,最大的阻力能够施加至从第一腔室6A流向第二腔室6B的流体,并由此,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向第一腔室6A侧的转移速度能够被保持在较低的速度。
一对第一凸轮机构8、8形成在安装部2a和活塞3的相对表面的外部部分中,即,相比通孔3a位于较远的外侧的活塞3和安装部2a的相对表面的部分中。该对第一凸轮机构8、8在圆周的方向彼此间隔开180度。第一凸轮机构8包括形成在安装部2a的对着活塞3(活塞3的端面侧)的相对的表面中的凸轮表面8a,和形成在活塞3的对着安装部2a(安装部2a中的端面侧)的相对的表面中的凸轮表面8b。当转子2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凸轮表面8a、8b不断地彼此接触,并致使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移动至第一腔室6A侧。当转子2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凸轮表面8a、8b允许活塞3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凸轮表面8a和凸轮表面8b中任一个可以形成为突出部以触靠着另一个凸轮表面。
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轴部2c形成在安装部2a的对着活塞3的相对表面的中部处。轴部2c的直径的大小设计为小于通孔3a的直径一预定的量。轴部2c向着底部1b沿着旋转轴L延伸,并插入通孔3a中。一对第二凸轮机构9、9形成在轴部2c的外周表面和通孔3a的内周表面中。该对第二凸轮机构9、9在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180度。
凸轮机构9构造为以下方式。一对向外突出部9a、9a形成在插入通孔3a中的轴部2c的末端部的外部圆周表面中。该对向外突出部9a、9a在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180度。该向外突出部9a的外周表面与通孔3a的内周表面旋转地接触或与通孔3a的内周表面稍微间隔开。另一方面,一对向内突出部9b、9b形成在转子2侧的通孔3a的内周表面的端部中。该对向内突出部9b、9b在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180度。该向内突出部9b的内周表面与轴部2c的外周表面旋转地接触或与轴部2c的外周表面稍微间隔开。
向外突出部9a、9a和向内突出部9b、9b布置成使得每个向外突出部9a、9a能够穿过旋转轴L的方向上该对向内突出部9b、9b之间的间隙,并且每个向内突出部9b、9b能够穿过旋转轴L的方向上该对向外突出部9a、9a之间的间隙。通过以这种方式布置向外突出部9a、9a和向内突出部9b、9b,为了将转子2和活塞3装配至一起,首先,转子2和活塞3对齐使得每个向外突出部9a、9a对着向内突出部9b、9b之间的间隙,并且每个向内突出部9b、9b对着向外突出部9a、9a之间的间隙。然后,轴部2c从转子2侧的开口部插入通孔3a内。结果,每个向外突出部9a、9a进入了向内突出部9b、9b之间的间隙,并且每个向内突出部9b、9b进入了向外突出部9a、9a之间的间隙。当轴部2c插入通孔3a内至一预定的位置时,该向外突出部9a、9a穿过向内突出部9b、9b之间的间隙并且定位成比向内突出部9b、9b更靠近底部1b。通过将向外突出部9a、9a和向内突出部9b、9b保持在这个状态,当转子2相对于活塞3旋转预定的角度,例如90度时,面向转子2侧的向外突出部9a的端部表面和面向底部1b侧的向内突出部9b的端部表面变为在旋转轴L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凸轮表面9c、9d分别地形成在向外突出部9a和向内突出部9b的相对的表面中。该凸轮表面9c、9d构成了第二凸轮机构9。
当转子2沿该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二凸轮机构9的凸轮表面9c、9d不断地彼此接触,并允许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移动至第一腔室6A侧。当转子2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凸轮表面9c、9d致使活塞3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因此,当转子2沿该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3被第一凸轮机构8从第二腔室6B侧移动至第一腔室6A侧,并且当转子2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3被第二凸轮机构9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因此,当转子2旋转时,根据转子2的旋转活塞3可靠地移动而没有保持不动。凸轮表面9c和凸轮表面9d中任一个可以形成为突出部以触靠着另一个凸轮表面。
尽管轴部2c和向外突出部9a、9a插入通孔3a中并且向内突出部9b、9b同时形成在通孔3a的内周表面中,然而通孔3a不被关闭。这是因为轴部2c的外部直径的大小设计为小于通孔3a的直径,向外突出部9a、9a布置成在圆周的方向上彼此远离,并且向内突出部9b、9b布置成在圆周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由于这些布置,第一腔室6A和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能够在通孔3a内实质上没有阻力地流动穿过通孔3a的内周表面、轴部2c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部9a和向内突出部9b之间形成的间隙。
我们假定具有以上描述的特征的旋转阻尼器A如图2所描绘的那样配置。具体地,该旋转阻尼器A配置为:转子2位于上侧并且底部1b位于下侧,并且活塞3位于最靠近底部1b的位置时转子2处于停止状态。在这个状态中,阀体7c与支撑表面7d接触。当该旋转阻尼器A被竖直地相反定向地放置时,阀体7c与阀座7b接触。当该旋转阻尼器A水平地配置时,阀体7c与阀座7b和支撑表面7d中的任一个接触或配置在阀座7b和支撑表面7d之间。
当转子2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3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结果,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通过通孔3a向着第一腔室6A移动,由此压着阀体7c靠在支撑表面7d上。结果,通孔3a被打开,并且第二腔室6B中的流体能够实质上没有阻力地流入第一腔室6A中。因此,活塞3能够以较高的速度从第一腔室6A侧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并且转子2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沿另一个方向旋转。
在活塞3移动至第二腔室6B侧的情形中,当转子2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移动至第一腔室6A侧。结果,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通过通孔3a向着第二腔室6B移动。然而,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的移动致使阀体7c就位在阀座7b上,由此关闭了通孔3a。因此,第一腔室6A中的流体通过在壳体1的内周表面和活塞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腔室6B中,该间隙构成了一种节流孔。这时的流动阻力将活塞3从第二腔室6B侧至第一腔室6A侧的转移速度保持为较低的速度,由此保持转子2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速度为较低的速度。也就是说,实现了阻尼效果。特别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因为阀体7c弹性变形地形成并且阀座7b由圆形的圆柱表面形成为凹形的构造,阻尼效果随着转子2的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增强。
为了如以上描述的装配该旋转阻尼器A,转子2和活塞3同时沿轴向和圆周方向对齐。接着,轴部2c从转子2侧的通孔3a的开口部插入通孔3a中至预定的位置。其后,转子2相对于活塞3旋转预定的角度。这样完成了转子2和活塞3的装配。其后,密封构件5和止动部4以这个顺序安装至转子2。阀体7c安装至活塞3。密封构件5和止动部4至转子2的安装和阀体7c至活塞3的安装可以在装配转子2和活塞3之前进行。其后,活塞3和转子2以这个顺序插入壳体1中。然后,通过弯曲制成接合件1f,完成了旋转阻尼器A的装配。
如以上描述的,通过将轴部2c插入通孔3a内、然后将转子2旋转预定的角度,转子2和活塞3能够被装配。也就是说,转子2和活塞3能够简单地通过两个动作而装配。因此,与常规的旋转阻尼器相比,在本发明的旋转阻尼器A中,转子2和活塞3能够以较少的劳动而装配,在常规的旋转阻尼器中,凸轮构件应当插入活塞内,其后,将凸轮构件和活塞保持在这个状态,凸轮构件的远端应当安装至转子。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转子2A和活塞3A用于替换转子2和活塞3。一孔(没有示出)形成在转子2A的轴部2c中。该孔沿着旋转轴L从轴部2c的末端表面延伸至轴部2c的基端部,由此,轴部2c形成为圆柱的构造。多个切口2d(这个实施例中有两个切口;图8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切口2d)形成在具有圆柱的构造的轴部2c的周围壁部中。这使得轴部2c可以在直径上弹性地膨胀或减小,由此使得两个向外突出部9a、9a在轴部2c的径向方向上向着或远离彼此移动。
一个向内突出部(没有示出)形成为替换活塞3A的通孔3a的内周表面中的两个向内突出部9b、9b。该向内突出部沿着通孔3a的内周表面环形地延伸。因此,当轴部2c插入通孔3a中时,向外突出部9a、9a抵靠在该向内突出部上。因为轴部2c能够在直径上膨胀或减小,并且向外突出部9a、9a能够向着彼此移动,因此当轴部2c插入时,抵靠在该向内突出部上的向外突出部9a、9a能够向着彼此移动、依靠在该向内突出部上和在该向内突出部的内周表面上滑动。当向外突出部9a、9a移动在该向内突出部上时,轴部2c通过其自有的弹性在直径上膨胀。结果,向外突出部9a、9a和该向内突出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二凸轮机构设置在向外突出部9a、9a和向内突出部的相对的表面之间。
在这个实施例中,转子2A不用相对于活塞3A旋转,转子2A和活塞3A就能够被装配。也就是,通过将向外突出部9a的凸轮表面9c与该向内突出部的凸轮表面(没有示出)预先对齐,转子2A和活塞3A能够通过将轴部2c插入通孔3a内而简单地装配。因此,转子2A和活塞3A能够相对更容易地装配。
尽管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形成不偏离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变型。
例如,虽然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凸轮机构8、9中的每个形成有两个,然而,第一和第二凸轮机构8、9中的每个可以形成有一个或三个或更多。
再例如,虽然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轴部2c一体地形成在转子2中,然而,轴部2c可以与转子2分开地形成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至转子2。例如,螺钉孔可以形成在安装部2a的对着底部1b的端部表面的中部中,并且轴部2c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至该螺钉孔。
此外,虽然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通孔3a用作接收部,然而在底部1b侧封闭的盲孔可以用作接收部替换通孔3a。
此外,虽然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仅当转子2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该布置才可以实现阻尼效果,然而仅当转子2沿其它的方向旋转时也可以实现阻尼效果,或者无论转子2沿正常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旋转都可以实现阻尼效果。
此外,虽然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阀座7b形成为凹形的构造,然而,阀座7b也可以由垂直于旋转轴L的平的表面形成。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阻尼器可以用在需要可靠地实现阻尼效果的两个可旋转的构件之间。
附图标记
A旋转阻尼器
L   旋转轴
1   壳体
2   转子
2A  转子
2c  轴部
3   活塞
3A  活塞
3a  通孔(接收部)
6A  第一腔室
6B  第二腔室
7   阀机构
7b  阀座
7c  阀体
8   第一凸轮机构
9   第二凸轮机构
9a  向外突出部
9b  向内突出部

Claims (6)

1.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部中的开口和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个端部中的底部;
转子,该转子配置在所述开口侧的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部内,使得所述转子可绕着旋转轴旋转;
活塞,该活塞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转子和所述底部之间的一部分内,使得所述活塞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不可旋转但是可移动,所述活塞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所述底部侧中的第一腔室和所述转子侧中的第二腔室;
填充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流体;
设置在所述转子和所述活塞之间的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和所述第二凸轮机构致使所述活塞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形成在彼此相对的所述转子和所述活塞的相对的表面之间;
向着所述底部延伸的轴部形成在对着活塞的转子的端部表面的中部处;
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形成在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中;
所述轴部旋转地插入的接收部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对着所述转子的相对的表面的中部处;
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形成在所述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中;
所述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配置成比所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更靠近所述转子;并且
所述第二凸轮机构设置在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彼此面对的所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的相对的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布置成:在所述轴部从所述转子侧的开口部插入所述接收部中直达预定的位置后,当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活塞旋转至预定的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在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轴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转子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向外突出部包括两个在所述轴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80度的向外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向内突出部包括两个在所述接收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80度的向内突出部;并且每个所述向外突出部能够移动穿过所述向内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接收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活塞的通孔;所述接收部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包括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和所述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之间的用作连通通道的间隙,该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连通,并允许流体实质上没有阻力地流动在所述连通通道中;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接收部的阀机构设置在比所述轴部更靠近所述底部定位的所述接收部的一部分内;并且所述阀机构包括阀座和阀体,所述阀座形成在所述接收部的内周表面中,所述阀体通过与所述阀座间隔开和就位在所述阀座上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接收部,所述阀体通过所述流体相对于所述阀座沿所述壳体的旋转轴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阀座由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凹形的弯曲表面形成,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凹形的弯曲表面的中部与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凹形的弯曲表面的相对的端部相比更靠近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阀体形成为板形,使得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在所述阀体上的正常状态中所述阀体就位在所述阀座上时,所述阀体与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阀座的相对的端部接触,并且在所述阀体和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阀座的中部之间形成了间隙;所述阀体能够弹性地变形,使得所述阀体能够对应于流体将所述阀体压靠在所述阀座上的压力的量而弹性地变形;并且当流体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量时,所述阀体能够弹性地变形直到所述阀体与环绕所述接收部的所述阀座的至少一环形部压接触,由此完全地关闭所述接收部。
CN201080043427.XA 2009-09-30 2010-07-29 旋转阻尼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6672 2009-09-30
JP2009226672 2009-09-30
PCT/JP2010/004811 WO2011039922A1 (ja) 2009-09-30 2010-07-29 回転ダ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295A true CN102549295A (zh) 2012-07-04
CN102549295B CN102549295B (zh) 2014-02-12

Family

ID=4382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42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295B (zh) 2009-09-30 2010-07-29 旋转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248B2 (zh)
EP (1) EP2484932B1 (zh)
JP (1) JP5033245B2 (zh)
KR (1) KR101340784B1 (zh)
CN (1) CN102549295B (zh)
AU (1) AU2010302209B2 (zh)
CA (1) CA2775667C (zh)
ES (1) ES2661602T3 (zh)
MY (1) MY158945A (zh)
PT (1) PT2484932T (zh)
TW (1) TWI525268B (zh)
WO (1) WO2011039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7332B2 (ja) * 2013-11-25 2017-07-05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ヒンジ及びこのダンパーヒンジを用いた消火栓装置
TWI691659B (zh) * 2018-08-31 2020-04-21 林華偉 旋轉阻尼器
JP7460151B2 (ja) 2020-12-24 2024-04-02 株式会社ソミックマネージメント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自動車用ブレーキペダ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2770A (ja) * 1999-12-28 2001-07-06 Sugatsune Ind Co Ltd 回転ダンパ
KR20060080108A (ko) * 2005-01-04 2006-07-07 장명택 다중덮개용 힌지장치
KR20060115334A (ko) * 2005-05-04 2006-11-08 장명택 힌지장치
CN201033049Y (zh) * 2007-05-17 2008-03-12 王湘冀 翻板的慢落机构
JP4064235B2 (ja) * 2000-10-30 2008-03-19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CN201119198Y (zh) * 2007-08-24 2008-09-1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枢纽器
JP2008215578A (ja) * 2007-03-07 2008-09-18 Nifco Inc ダンパ
CN201288784Y (zh) * 2008-09-24 2009-08-12 刘利斌 一种旋转式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4972A (ja) 1984-10-03 1986-04-30 Hitachi Ltd 映像信号の垂直方向エンフアシス回路
JPH064235B2 (ja) 1987-04-07 1994-01-19 シ−ケ−デイ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の穿孔装置
WO2009081893A1 (ja) * 2007-12-26 2009-07-02 Sugatsune Kogyo Co., Ltd. 回転ダンパ
CN101725628B (zh) * 2008-10-31 2013-01-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2770A (ja) * 1999-12-28 2001-07-06 Sugatsune Ind Co Ltd 回転ダンパ
JP4064235B2 (ja) * 2000-10-30 2008-03-19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KR20060080108A (ko) * 2005-01-04 2006-07-07 장명택 다중덮개용 힌지장치
KR20060115334A (ko) * 2005-05-04 2006-11-08 장명택 힌지장치
JP2008215578A (ja) * 2007-03-07 2008-09-18 Nifco Inc ダンパ
CN201033049Y (zh) * 2007-05-17 2008-03-12 王湘冀 翻板的慢落机构
CN201119198Y (zh) * 2007-08-24 2008-09-1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201288784Y (zh) * 2008-09-24 2009-08-12 刘利斌 一种旋转式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932A1 (en) 2012-08-08
JP5033245B2 (ja) 2012-09-26
EP2484932A4 (en) 2016-08-31
EP2484932B1 (en) 2018-02-14
KR101340784B1 (ko) 2013-12-11
MY158945A (en) 2016-11-30
WO2011039922A1 (ja) 2011-04-07
CA2775667A1 (en) 2011-04-07
ES2661602T3 (es) 2018-04-02
CA2775667C (en) 2016-08-30
AU2010302209B2 (en) 2014-10-23
TW201113450A (en) 2011-04-16
AU2010302209A1 (en) 2012-04-05
US8851248B2 (en) 2014-10-07
TWI525268B (zh) 2016-03-11
PT2484932T (pt) 2018-05-07
US20120181128A1 (en) 2012-07-19
JPWO2011039922A1 (ja) 2013-02-21
CN102549295B (zh) 2014-02-12
KR20120061934A (ko)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6918B2 (en) Adjustment device, adjustor and shock absorber
JP5414563B2 (ja) 回転ダンパ
CN102549295B (zh) 旋转阻尼器
CN107542948B (zh) 电动阀
US7832995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S6316183A (ja) 可変容量ポンプの改良
CN102734313B (zh) 倾斜铰链及具有倾斜铰链的电子装置
EP3722634B1 (en) Damper
JP2823306B2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18025267A (ja) リードバルブおよびベーンポンプ
CN216691359U (zh) 配流盘和柱塞式液压泵
CN107939820B (zh) 扭力线性变化的封闭式转轴及电子设备
JP7005238B2 (ja) ポンプ装置
JP4003048B2 (ja) 切替弁および切替弁用シール部品
WO2017221567A1 (ja) リードバルブおよびベーンポンプ
US20180172104A1 (en) Fluid-valve damper
WO2022234731A1 (ja) ロータリダンパ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18031413A (ja) リードバルブおよびベーンポンプ
JP6760180B2 (ja) 圧縮機
CN116221055A (zh) 一种柱塞泵
JPH05126065A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20139462A (ja) 圧縮機
JP2528162Y2 (ja) ボールバルブ等の回転弁体を備えたバルブ
JPH03275990A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CN115485493A (zh) 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