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9198Y - 枢纽器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9198Y
CN201119198Y CNU2007200561995U CN200720056199U CN201119198Y CN 201119198 Y CN201119198 Y CN 201119198Y CN U2007200561995 U CNU2007200561995 U CN U2007200561995U CN 200720056199 U CN200720056199 U CN 200720056199U CN 201119198 Y CN201119198 Y CN 20111919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pivot device
deciding
damping body
sliding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561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561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919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919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919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枢纽器,包括枢纽器主体和阻尼器。枢纽器主体包括一转动凸轮、一滑动凸轮、一压弹簧和一转体,转动凸轮抵顶在滑动凸轮上,滑动凸轮卡在转体内,压弹簧抵顶在转体和滑动凸轮上。阻尼器与枢纽器主体同轴设置,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定体、一卡在定体内的旋动螺帽、一插于定体内可推动旋动螺帽在定体内轴向移动的阻尼体、两置于定体内并位于旋动螺帽两侧的密封圈及一可推动阻尼体转动的阻尼限位壳。在两密封圈、定体和阻尼体之间密封有阻尼油。使用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电子产品在打开和折合时,可以几乎不产生震动,从而可更好地保护电子产品,也使电子产品使用更加舒适并可避免从手中掉落。

Description

枢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手机、DV、数字相机等可折叠式电子产品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手机、电子词典、PDA、MP4等具有影音功能的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为使这些电子产品尽量清晰显示图像以便于观看,其显示界面需要尽量的大;然而,为方便携带,又需要这些电子产品的体积尽量的小。为解决显示界面要求大和体积要求小的矛盾,这些电子产品通常被设计成两部分折叠在一起的型式,电子产品的两部分一般通过枢纽器连接。
当前的一种枢纽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枢纽器包括壳体3’,壳体3’的一端部处设有转动凸轮60’,壳体3’内部可滑动地装有滑动凸轮50’,壳体3’内还装有抵顶于滑动凸轮50’的压弹簧4’。所述转动凸轮60’上具有推部61’,滑动凸轮50’的端面具有由上升段曲面和下降段曲面组成的周向的滑凸轮曲面51’。这种枢纽器用于折叠式电子产品上,在将电子产品两折叠部分打开到一定角度,即当转动凸轮60’的推部61’顶点滑过滑动凸轮50’上滑凸轮曲面51’的最高点后,此时即使停止用力,由于压弹簧4’和滑凸轮曲面51’对推部61’产生的旋转作用,电子产品仍可自动打开。
然而,在压弹簧4’和滑凸轮曲面51’对推部61’产生的旋转作用下,电子产品打开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从而在完全打开时电子产品的两折叠部分之间会产生冲击并引起震动。电子产品的两折叠部分在折合时,也会出现折合速度亦越来越快的情况,因而也会产生冲击并引起震动。这种震动一方面对电子产品自身性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不慎,电子产品还可能从使用者手中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避免电子产品打开和折合时产生冲击力的枢纽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枢纽器,包括一枢纽器主体与一阻尼器。枢纽器主体包括一转动凸轮、一滑动凸轮、一压弹簧和一转体,转动凸轮抵顶在滑动凸轮上,滑动凸轮卡在转体内,压弹簧抵顶在转体和滑动凸轮上。阻尼器与枢纽器主体同轴设置,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定体、一卡在定体内的旋动螺帽、一插于定体内可推动旋动螺帽在定体内轴向移动的阻尼体、两置于定体内并位于旋动螺帽两侧的密封圈及一可推动阻尼体转动的阻尼限位壳。在两密封圈、定体和阻尼体之间密封有阻尼油。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增加了藉由阻尼限位壳带动阻尼体转动,从而阻尼体转动推动旋动螺帽以挤压密封在两密封圈、定体和阻尼体之间的阻尼油,进而利用阻尼油的粘滞阻尼作用抑制电子产品打开或闭合时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使其达到一种平稳的缓慢打开或闭合状态,因此使电子产品两折叠部分在完全打开或闭合时几乎不产生震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可更好地保护电子产品,也使电子产品使用舒适并可避免从手中掉落。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一种现有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立体图,为显示内部结构,对其中的定体和壳体进行了局部剖切。
图3为图2中所示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定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所示定体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图3中所示阻尼体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所示中阻尼体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8为图3中所示旋动螺帽的立体图。
图9为图3中所示阻尼限位壳的立体图。
图10为图3中所示转动凸轮的立体图。图11为图3中所示滑动凸轮的立体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壳体3’         压弹簧4’
滑动凸轮50’    滑凸轮曲面51’
转动凸轮60’    推部61’
枢纽器主体1     转动凸轮11
连接块111       推部112
轮轴孔113       滑动凸轮12
滑凸轮曲面121   限转平面122
壳体13          限转壁131
压弹簧14        中轴15
环形槽151       卡簧16
限位压块17      转体18
连接槽181       阻尼器2
卡环21          定体22
筒体部221       筒顶部222
轴孔223         外环坡部224
限位壁225       坡部226
旋动螺帽23      中轴孔231
旋凹槽232       限位平面233
密封圈240       贴合面241
限动面242       阻尼体25
转轴孔251       卡槽252
内环坡部253     卡合部254
凸块255         滑凸块256
阻尼限位壳26    阻尼限位壳孔261
底壁262         环凹部263
限位块264       凸台2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包括一枢纽器主体1和与枢纽器主体1同轴设置的阻尼器2。所述阻尼器2包括定体22、阻尼体25、旋动螺帽23、阻尼限位壳26、卡环21及密封圈240。
请参阅图4和图5,定体22具有一圆筒形的筒体部221,筒体部221围成一轴孔223,筒体部221的上端沿向上向内形成呈倒圆角的环坡形的外环坡部224,外环坡部224的内边沿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环状的筒顶部222。筒体部221外表面上向内凹进形成两呈中心对称的沿轴向延伸的平面形的限位壁225,从而该定体22由限位壁225卡固在电子产品的一折叠部分上。限位壁225下端与筒体部221连接处呈倒角状从而形成两呈坡形的坡部226。
请参阅图6和图7,阻尼体25呈圆柱形,其插设于定体22的轴孔223内。该阻尼体25上开设有沿该阻尼体25轴向延伸的转轴孔251,阻尼体25的上端处开设有一环绕该阻尼体25的卡槽252。阻尼体25的下端处向周圈凸伸一圆环状的卡合部254,卡合部254的下端面凸设有呈扇环形的凸块255。卡合部254上端沿处形成呈倒角状的内环坡部253。阻尼体25外表面上凸设有沿该阻尼体25的轴向和周向呈螺旋状延伸的两滑凸块256。阻尼体25的内环坡部253抵顶在定体22的坡部226上,阻尼体25的卡槽252露出定体22的筒顶部222,卡槽252内卡设有一抵顶定体22的筒顶部222的卡环21,从而将阻尼体25卡置于定体22内。
请参阅图8,旋动螺帽23整体呈圆柱形,该旋动螺帽23上开设有中轴孔231。旋动螺帽23的中轴孔231的孔壁上开设有呈螺旋状并与阻尼体25上的滑凸块256相卡合的两旋凹槽232。旋动螺帽23外表面切除一部分形成两呈中心对称的沿旋动螺帽23轴向延伸的限位平面233。旋动螺帽23卡合于顶体22内并套设于阻尼体25上,即由限位平面233与定体22的限位壁225卡合,旋凹槽232卡套于滑凸块256上,从而旋动螺帽23在阻尼体25推动下沿该阻尼体25做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和图9,阻尼体25的下端设有一阻尼限位壳26。该阻尼限位壳26整体呈圆筒状。阻尼限位壳26中部开设有一阻尼限位壳孔261,该阻尼限位壳孔261为盲孔,其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壁262。阻尼限位壳26的上部周圈外边沿处向下凹陷形成环形的环凹部263,环凹部263嵌入所述定体22的轴孔223内。阻尼限位壳26的外表面上凸出有两呈中心对称的限位块264,用于与电子产品上的相应部位卡固以使该阻尼限位壳26随电子产品一起转动。阻尼限位壳26上端面凸设有扇环形的凸台265,该凸台265可与阻尼体25上的凸块255抵接配合而带动阻尼体25转动。
请参阅图2及图3,阻尼体25的两端处均套设有密封圈240。密封圈240呈圆环形,其圆环两侧各切除一部分形成水平的贴合面241,其圆环外表面沿轴向凹进形成两呈中心对称的限动面242。一密封圈240套设于阻尼体25上端部,贴合面241与筒顶部222紧密贴合,其圆环形的外表面与定体22的外环坡部224紧密贴合;另一密封圈240位于阻尼体25下端处,该密封圈240的贴合面241与卡合部254的顶面紧密贴合,两密封圈240在阻尼体25与定体22之间封闭有阻尼油(图中未示)。限动面242与定体22的限位壁225卡合。
请参阅2图及图3,旋动螺帽23套设于阻尼体25上并位于两密封圈240之间,定体22套设在阻尼体25和旋动螺帽23外面,阻尼体25上端的卡槽252伸出定体22的筒顶部222,卡环21卡设于阻尼体25的卡槽252处以使阻尼体25不能产生向下的位移。所述阻尼体25的内环坡部253卡合于定体22的坡部226处以使阻尼体25不能产生向上的位移。所述阻尼限位壳26的凸台265与阻尼体25上的凸块255配合,并由此带动阻尼体25转动,从而阻尼体25推动旋动螺帽23沿该阻尼体25的轴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枢纽器主体1包括一转体18,转体18下部开设一连接槽181,连接槽181内插设有一转动凸轮11。转动凸轮11下端与一滑动凸轮12抵顶配合。滑动凸轮12外套装有一壳体13,壳体13的外表面上凹进形成两呈中心对称的沿壳体13轴向延伸的两限转壁131。壳体13内装有抵顶在该壳体13和滑动凸轮12下部上的压弹簧14。一中轴15从转动凸轮11、滑动凸轮12和压弹簧14中穿过。中轴15一端伸出壳体13,并且该端开设有环形槽151。环形槽151内卡设有一卡簧16。卡簧16将一限位压块17卡在壳体13内部的下端。
请参阅图10,转动凸轮11上部设有呈长方体形且两端面为弧面的连接块111,转动凸轮11下部设有推部112,转动凸轮11上还设有上下贯通的轮轴孔113。
请参阅图11,滑动凸轮12的上端面具有一周向的滑凸轮曲面121,该滑凸轮曲面121具有上升段曲面和下降段曲面。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两呈中心对称的沿滑动凸轮12轴向延伸的两限转平面122,如图3所示,该限转平面122与壳体13限转壁131卡合。
请参阅图2、图3、图10和图11,中轴15从转动凸轮11的轮轴孔113中穿过。所述转动凸轮11的推部112抵顶于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上。所述转动凸轮11上的连接块111插入到转体18上的连接槽181中以使转动凸轮11随转体18一起转动,从而相互配合传递扭矩。
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在使用时,将转体18和阻尼限位壳26固定于折叠式电子产品的一折叠部分上,而将壳体13和定体22固定于折叠式电子产品的另一折叠部分上。
如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电子产品在打开阶段,转体18和阻尼限位壳26一起转动,而壳体13和定体22相对固定。转动凸轮11随转体18一起转动,转动凸轮11的推部112推抵滑动凸轮12而滑到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的上升段曲面,同时滑动凸轮12沿中轴15做轴向移动而压缩压弹簧14,此时阻尼限位壳26的凸台265并未抵接在阻尼体25的凸块255上,因此阻尼体25未随阻尼限位壳26转动。
当转动凸轮11的推部112滑到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的下降段曲面时,阻尼限位壳26转动至其凸台265抵接在阻尼体25的凸块255的一侧边处,这时阻尼体25开始随阻尼限位壳26一起转动。由于旋动螺帽23的限位平面233与定体22的限位壁225之间的卡合限定,旋动螺帽23的旋凹槽232与阻尼体25的滑凸块256螺旋状卡合,随着阻尼体25的转动,旋动螺帽23沿阻尼体25的轴向移动。由于阻尼器2的定体22和阻尼体25之间的阻尼油具有粘滞特性,旋动螺帽23沿轴向移动须推动阻尼油,因此阻尼器2开始发挥阻尼作用,这时阻尼器2则会制约电子产品的打开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并达到一种平稳的缓慢打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子产品在完全打开时不会产生冲击力,因此可以几乎不产生震动。
在将电子产品折合时,转体18和阻尼限位壳26一起转动而壳体13和定体22相对固定。在转动凸轮11的推部112沿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的上升段曲面滑动时,阻尼体25未随阻尼限位壳26转动。在转动凸轮11的推部112滑到滑动凸轮12的滑凸轮曲面121的下降段曲面时,阻尼限位壳26上的凸台265抵接到阻尼体25上凸块255的另一侧边处,阻尼体25开始跟随阻尼限位壳26一起转动,此时阻尼体25推动旋动螺帽23沿轴向移动而使旋动螺帽23推动阻尼油,由于阻尼器2的定体22和阻尼体25之间的阻尼油具有粘滞特性,阻尼器2则会制约电子产品的折合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并达到一种平稳的缓慢折合状态。这种状态下,电子产品折合起来时不会产生冲击力,因此可以几乎不产生震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可以避免电子产品在打开或折合时产生冲击力,从而能更好地保护电子产品,且能使电子产品使用更舒适并避免从手中掉落。

Claims (9)

1.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枢纽器主体,该枢纽器主体包括一转动凸轮、一滑动凸轮、一压弹簧和一转体,转动凸轮抵顶在滑动凸轮上,滑动凸轮卡合在转体内,压弹簧抵顶在转体和滑动凸轮上;其特征在于:与枢纽器主体同轴设置有一阻尼器,该阻尼器具有一呈中空状的定体、一卡在定体内的旋动螺帽、一插于定体内可推动旋动螺帽在定体内轴向移动的阻尼体、两置于定体内并位于旋动螺帽两侧的密封圈及一可推动阻尼体转动的阻尼限位壳,在两密封圈、定体和阻尼体之间密封有阻尼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体具有一筒体部,该筒体部上开设有轴孔,筒体部向内凹进形成两限位壁;所述旋动螺帽呈圆柱形,该旋动螺帽外表面形成有两分别与定体相应的限位壁卡合的限位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螺帽上开设有中轴孔,该中轴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呈螺旋状的旋凹槽;所述阻尼体呈圆柱形,其置于定体的轴孔内并插设在旋动螺帽的中轴孔内,该阻尼体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呈螺旋状的滑凸块,该滑凸块卡合在旋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体的限位壁下端与筒体部连接处形成有一呈倒角状的坡部;所述阻尼体的下端处向周圈凸伸一圆环形的卡合部,卡合部上端沿处形成有一呈倒角状的内环坡部,阻尼体的内环坡部抵顶在定体的坡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体的筒体部上端向该筒体部的轴孔内凸伸出一筒顶部;所述阻尼体的上端处开设有一环形的卡槽,卡槽露出定体的筒顶部,卡槽内卡设有一抵顶在定体的筒顶部的卡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密封圈中的一密封圈套设于阻尼体上端处并紧密贴合在定体的筒顶部上,另一密封圈位于阻尼体下端处并紧密贴合在阻尼体的卡合部的顶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的卡合部的下端面凸设有凸块;所述阻尼限位壳呈圆筒状,其具有底壁,底壁的上端面凸设有可推动阻尼体的凸块而带动阻尼体转动的凸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凸台均呈扇环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限位壳的上部周圈外边沿处向下凹陷形成有嵌入所述定体的轴孔内的呈环形的环凹部,阻尼限位壳的外表面上凸出有两呈中心对称的限位块。
CNU2007200561995U 2007-08-24 2007-08-24 枢纽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919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61995U CN201119198Y (zh) 2007-08-24 2007-08-24 枢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61995U CN201119198Y (zh) 2007-08-24 2007-08-24 枢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9198Y true CN201119198Y (zh) 2008-09-17

Family

ID=3999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561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9198Y (zh) 2007-08-24 2007-08-24 枢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919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295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阻尼器
TWI647560B (zh) * 2016-04-25 2019-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295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阻尼器
CN102549295B (zh) * 2009-09-30 2014-02-12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阻尼器
TWI647560B (zh) * 2016-04-25 2019-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24475A1 (zh) 折叠机构、电子设备
CN1163049C (zh) 铰接装置
CN202500888U (zh) 凸轮单元、双轴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装置
CN201119198Y (zh) 枢纽器
JP5330281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携帯電子装置
CN107284905B (zh) 一种免弯腰垃圾袋收口的垃圾桶
JP2011166742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US201300444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33683A (zh) 一种按键式旋转伸缩摄像头及一种智能电视
CN201071876Y (zh) 枢纽器
US7836550B2 (en) Damping hinge device
CN10358237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子模组固定结构
US7784153B2 (en) Hinge apparatus
MX2008013632A (es) Cierre de plastico comprendiendo una abertura de corredera para un cuello de botella o de envase.
CN201114198Y (zh) 枢纽器
CN102025071B (zh) 数字便携设备的隐藏式插座
CN201115175Y (zh) 枢纽器
CN202790058U (zh) 一种转轴模组及具有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手机
CN201155524Y (zh) 枢纽器
CN201115174Y (zh) 枢纽器
CN201096141Y (zh) 枢纽器
KR20100000507A (ko) 화장품 용기
CN201174845Y (zh) 枢纽器
CN204190833U (zh) 一种按键式旋转伸缩摄像头及一种智能电视
CN201170258Y (zh) 枢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