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3237B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3237B
CN102483237B CN201080037867.4A CN201080037867A CN102483237B CN 102483237 B CN102483237 B CN 102483237B CN 201080037867 A CN201080037867 A CN 201080037867A CN 102483237 B CN102483237 B CN 102483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magnetic
coil
heating
heating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78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3237A (zh
Inventor
松本贞行
菅郁朗
竹下美由纪
田中一史
亀冈和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3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3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3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3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365Coil arrangements using supplementary conductive or ferromagnetic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ov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电磁感应而使感应电流流过电气性地闭合的由导体构成的加热器从而利用感应电流所致的焦耳热对加热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有:箱状的加热仓;由导体构成的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内部且电气性地闭合;线圈,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外部;电源电路,对所述线圈供给高频电流;以及磁性体,配置成使从所述线圈产生的高频磁通与所述加热器磁链。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特别是涉及在烤架(grill)、烘烤器(roaster)、烤箱(oven)等加热仓中采用了将感应电流式加热器用于热源的加热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所谓IH烹饪加热器(Induction Heating:电磁感应加热式烹调器)大多具有用于烹调烤鱼等的加热仓。加热仓一般也被称为烤架、烘烤器或者烤箱。关于烤鱼(特别是秋刀鱼的加盐烤等),通过来自高温的加热源的辐射热将表面烤得恰到好处、并通过高温的空气充分加热至鱼的内部而烹调了的烤鱼才美味。 
另外,特别是在秋刀鱼的加盐烤等的烹调中,从鱼流出大量的油脂(可燃性油成分),需要接受该油脂的油脂托盘,而且为了不让由油脂托盘接受的鱼的油脂起火,必须将油脂托盘以及油脂维持为比起火温度低的温度。另外,这不限于烤鱼的烹调,在对肉类进行烹调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将这样的加热仓内的烹调还称为烤架烹调。 
IH烹饪加热器的加热仓一般在加热仓内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外壳加热器(sheath heater)、辐射加热器(radiant heater)等电加热器(由于电阻体中流过电流时的焦耳热而进行发热,所以还称为“电阻式加热器”),电加热器的供电端子与在加热仓的外部设置的电源电连接,从电源对电加热器供给功率而使电加热器进行加热。并且,供给到电加热器的功率通过电加热器被变换为热能,通过该热能,加热仓内部的食品直接经由加热至高温的空气,食品被加热烹调。这种结构的加热烹调器不限于IH烹饪加热器,烤面包器、微波炉等也是同样的结构的情况较多。 
使用了这种电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虽然简便,但由于电加热器被固定于加热仓内,所以烹调后的清洁变得困难,在清洁性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即,不限于IH烹饪加热器,而在微波炉等其他任意样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针对清洁性的改善的要求也高。这对于处理食品的烹调器来说是本质性的要求。 
因此,此前已经提出了对成为食品的加热源的金属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感应加热的烤箱或者微波炉,还已知相对加热仓能够安装和拆卸加热源的设备。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了感应加热技术的以往的烤箱具有与由磁性体构成的仓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相对地配置的加热线圈,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加热线圈而对加热仓进行加热。由于仓体能够安装和拆卸,由此能够提高清洁性。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提出了利用了感应加热技术的另一以往式微波炉。在该微波炉中,使用由耐热玻璃等绝缘性耐热板构成的隔板而与加热室的内部机械性地以及电气性地隔断的感应加热线圈设置于加热室的底部,在隔板上与感应加热线圈相对地配置有金属制的发热体。发热体构成为形成闭合环路的带状的金属体,所以能够高效地产生感应电流,并且自由地设定金属体的散热面积。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热体也同样地安装和拆卸自如地配置在加热室内。 
而且,在利用了专利文献3记载的感应加热技术的另一以往的微波炉中,为了从左右2处对以自由取出的方式构成的烤箱盘的外周部分进行感应加热,而设置有感应加热单元。烤箱盘具有至少对其被加热部分实施了搪瓷(珐琅)覆膜的铁板等磁性体。另外,感应加热单元包括:如缝纫机等中使用的线轴那样卷绕的线圈、和将线圈产生的磁通高效地供给到烤箱盘的芯。芯例如是U字型,磁通通过芯以及烤箱盘的外周部分而形成闭合磁路,高频磁通不会漏出到其他部分。在烤箱盘中,其下表面侧由磁性不锈钢等磁性材料构成,其上表面侧由铝或者铜等高热传导材料构成。通过由线圈以及芯所产生的磁通,对磁性材料进行感应加热,该产生热被传递到由高热传导材料构成的整 个烤箱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2221号公报(段落[0008]~[0009]、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8864号公报(段落[0024]~[0028]、图1、图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8044号公报(段落[0020]、[0029]~[0036]、图1、图2、图5~图7) 
发明内容
在IH烹饪加热器等进行烤架烹调的加热仓中使用利用了这种以往公知的感应加热技术的加热仓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向加热仓的内侧插入コ字状的磁性体,在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线圈,对コ字状的磁性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感应加热,所以为了不使从鱼等食材流出的油脂起火,需要使下表面成为起火温度(约250℃)以下,无法将下表面的磁性体充分地设为高温,存在不适合利用了辐射的烤架烹调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感应加热来加热的带状金属构成闭合环路,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加热至高温,但在为了进行烤架烹调而要利用来自带状金属的辐射热时,为了使从带状金属放射的红外线照射到食材,需要在带状金属与线圈之间设置用于接受油脂的盘。在该情况下需要设为如下:磁通到达带状金属,带状金属被感应加热,但油脂托盘不被感应加热。为此,需要用陶瓷等绝缘物来构成油脂托盘。从强度的观点出发,需要加厚陶瓷盘,另外为了不使油脂托盘上的油脂起火,需要将油脂托盘的温度抑制为油脂的起火点以下,必须增大带状金属与油脂托盘的距离。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线圈与带状金属的距离变大,无法高效地对带状金属进行感应加热。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对烤箱盘 进行加热来进行煎锅烹调,所以不适合烤架烹调,但也可以尝试将烤箱盘加热至高温并利用来自它的辐射热来进行烤架烹调。但是,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仅仅是通过设置于烤箱盘的侧面的线圈而对烤箱盘的侧壁面进行加热,烤箱盘的中央部由作为高热传导材料的铝、铜通过来自侧面的传热而被加热,所以为了充分地设为高温,高热传导材料的厚度必须极其厚,其结果,加热仓内的有效体积减少,另外烤箱盘的热容量变大,所以具有在温度上升时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加热装置,通过能够安装和拆卸的加热器提高了加热仓的清洁性,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接受来自烤架烹调中的食材的油脂的油脂托盘的问题,在加热仓的侧面配置用于对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单元,并且能够在加热仓内的整个加热器区域实现充分的高温加热。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备:箱状的加热仓;由导体构成的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内部且电气性地闭合;线圈,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外部;电源电路,对所述线圈供给高频电流;以及磁性体,配置成使从所述线圈产生的高频磁通与所述加热器磁链。 
在本发明的加热装置中,能够通过电磁感应而使感应电流流过电气性地闭合的由导体构成的加热器,利用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对加热器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绝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的线圈中流过的线圈电流和加热器中流过的感应电流所流过的方向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单元的部分性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器的俯视图,(a) 以及(b)分别是结构性以及功能性地示出加热器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与图1同样的截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与图5同样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9是在实施方式1中用于实验的感应加热单元的截面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1中用于实验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俯视图,示出加热器的温度测定位置。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各温度测定位置描绘出在实验中测定出的加热器的温度上升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描绘出实施方式2中的实验中测定出的加热器的温度上升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另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磁性体的长度与加热器的供电部的温度上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另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单元的部分性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21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与图20同样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22是实施方式3的另一变形例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与图20同样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a)以及(b)分别示出可动部相对固定部关闭了的状态以及打开了的状态。 
图27是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从图27的A-A线观察的放大垂直截面。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另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3是实施方式6的另一变形例的板状的下侧加热器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的板状的下侧加热器的截面图。 
图35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图35的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器的展开图。 
图37是示出图35的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器的截面图。 
图38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9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烹调器(加热装置);10:加热仓(箱状框体);12a:上壁;12b:下壁;14a、14b:侧壁;16:前壁;18:后壁;20:加热器;22:低电阻部;24:供电部;25:冷却部;26:高电阻部(加热器部);30:线圈;32:磁性体;34:绝热构件;36:槽部(开口部);37:铁丝网;38:油脂托盘;40:基部(base portion);42: 侧部;44:延长部;45:绝热构件;50:固定部;52:可动部;54:加热器取出口;56:气密容器;58:下侧加热器;59:切口;70:箱型密闭容器;72:盖部;73:盖部主体;74:容器部;75:容器部主体;φ1、φ2:磁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任意的所有加热装置,还能够应用于产业用的烧成炉、干燥炉等,但即使是民用的加热烹调器也可以同样地利用。以下,参照附图,作为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具体例,说明加热烹调器的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易于理解,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以及“左”等),但这只是为了说明,这些用语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结构部件,使用同样的符号来进行参照。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图2是概要地示出图1的主要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另外,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加热烹调器1优选用于IH烹饪加热器,尤其适用于进行烤架烹调的加热仓,但也可以在微波炉、烤面包器等具有其他样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除了烤架烹调以外,还可以利用于烤箱烹调等的各种加热烹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加热仓(箱状框体)10。加热仓10具有上壁12a、下壁12b、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的侧壁14a、14b、和前壁以及后壁(未图示)。加热烹调器1具有在加热仓10的内部的上方以及下方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闭合回路)的由金属体构成的能够安装和拆卸的加热器20a、20b、沿着左右的侧壁14a、14b配置的线圈30a、30b、以及与各线圈30a、30b邻接地配置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等磁性体32。 
线圈30a、30b是如下形成的,即,将把19根用树脂等来包覆例 如直径为0.3mm的铜线而成的线进行绞合而得到的所谓绞合线,在与侧壁14a、14b平行的平面上以大致长方形形状(还包括各角部弯曲的长方形形状或者大致椭圆形形状)例如卷绕多次(25次),从而形成线圈30a、30b。这些多个绞合线沿着长方形的各边卷绕,形成同一方向的电流(磁通)。另一方面,磁性体32被配置为コ字状地包围在图2中以使电流向同一方向流动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绞合线。同样地,如图所示,2个磁性体32相对于在上方以及下方配置的加热器20a、20b,平行地相对配置。 
能够使用与例如在一般的IH烹饪加热器的加热线圈的周围通常使用的铁氧体磁芯同等的磁性材料来形成磁性体32。另外,在コ字状的磁性体32的内侧,设置有コ字状的绝热构件34。即,线圈30a、30b具有在与加热器20a、20b相对的部分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被磁性体32和绝热构件34夹住的结构。 
另外,绝热构件34如图3所示,具有玻璃棉(glass wool)、陶瓷棉(ceramic wool)等绝热材料34a和陶瓷34b这二层结构,关于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的一部分,既可以由陶瓷34b构成,也可以由铁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构成。 
根据这样构成的绝热构件34,线圈30a、30b以及磁性体32从加热仓10的内部的高温的空气中被绝热。另外,绝热材料34a除了上述以外,既可以是空气层,也可以是空气流。这样构成的线圈30a、30b、磁性体32、绝热构件34如图1所示,以成为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的一部分的方式被配置。另一方面,使用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者陶瓷或玻璃等绝缘材料等耐热性材料,来构成加热仓10的剩余的壁面(包括上壁12a以及下壁12b等)。而且,通过未图示的加热仓10的前壁以及后壁来进行封闭。即,加热仓10构成通过由耐热性材料构成的上壁12a、下壁12b、侧壁14a、14b、前壁以及后壁来封闭的框体。另外,加热仓10的前壁为了食品等的出入等而具有开闭自如的前门(此处未图示)。 
另外,加热器20a、20b如图所示被插入到绝热构件34的在水平 方向上延伸的槽部(开口部)36内而被支承。此时,加热器20a、20b只不过是载置在绝热构件34的槽部36上,能够从开闭自如的前壁安装和拆卸。同样地,在加热仓10的内部中,经由前壁而配置有用于载置食材的铁丝网37、以及用于接受从食材流出的油脂的油脂托盘38。关于铁丝网37以及油脂托盘38的结构以及材质,能够使用与以往类型的IH烹饪加热器的加热仓中使用的结构以及材质同等的结构以及材质。同样地,优选对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等的内表面,预先施以以防污效果以及远红外线效果为目的的各种涂层。 
接下来,说明动作。当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向线圈30a、30b供给20~100kHz的高频电流时,在线圈30a、30b的周围产生高频磁通。从由磁性体32包围的线圈30a、30b产生的高频磁通形成通过コ字状的磁性体32和加热器20a、20b以及槽部(开口部)36的磁性回路,并且与加热器20a、20b磁链。此时,在电气性地闭合(构成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a、20b中,产生由磁链的高频磁通所致的感应电流,在加热器20a、20b整体中均匀地产生由感应电流所致的焦耳热。这样,加热器20a、20b整体被均匀地加热,所以能够均匀地加热收容于加热仓10中的食品。在从电源电路对线圈30a、30b供给充分的功率(例如合起来2kW)时,加热器20a、20b被加热到800℃以上,能够通过放射红外线直接加热食品。 
另外,加热器20a、20b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对流,使加热仓10的内部的空气同样地成为高温,所以能够通过高温空气来间接地加热食品。 
这样,通过来自加热器20a、20b的辐射热以及高温的空气,对加热仓10中收容的食品进行加热并进行烤架烹调。 
由设置于比下侧加热器20b靠下方的油脂托盘38来收容由于加热而从食材产生的油脂。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使感应电流流过下侧加热器20b而通过焦耳热来进行加热,并非如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以往类型的加热烹调器那样以感应加热作为加热原理。因此,即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油脂托盘38,也不会被下侧加热器20b 直接加热,通过在下侧加热器20b与油脂托盘38之间设置实质性的距离,能够将油脂托盘38的温度抑制得低于油脂的起火温度。 
另外,本发明中采用的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所致的加热在原理上与一般的IH烹饪加热器的对载置于顶板上的锅进行的感应加热不同,虽然有可能不叫“感应加热”,但由于是由通过电磁感应而流动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所致的加热,所以在本申请中勉强作为感应加热来进行处理。另外,此处将用于通过电磁感应而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a、20b的线圈30a、30b以及磁性体32称为“感应加热单元。另外,上述加热器20a、20b的输入功率以及温度是一个例子,加热器20a、20b的温度是以输入功率以及加热器的散热面积(表面面积)等为参数来决定的。 
对于本发明的电源电路虽然没有详细说明,但能够利用与一般的IH烹饪加热器等感应加热装置中采用的电源电路同样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半桥电路、全桥电路、单谐振电路(one-oscillator circuitry)等来构成。因此,即使在各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说明电源电路,也如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理解那样,例如在使用了半桥电路或者全桥电路的情况下,谐振电容器与线圈串联连接,在单谐振电路的情况下,谐振电容器与线圈并联连接,对于这样的公知事项,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各实施方式中当然也能够应用。 
另外,线圈30a、30b既可以从不同的电源电路分别接受功率供给,也可以将线圈30a、30b并联或者串联连接而从同一电源电路接受功率供给。另外,在将线圈30a、30b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电流的方向来决定连接的朝向,关于这个内容在后面叙述。 
图4是示出线圈30a、30b中流过的线圈电流的方向、由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的方向、以及由于电磁感应而在加热器20a、20b中流过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图。为了使图易于理解,将线圈30a、30b以及加热器20a、20b以外的结构要素进行省略而示出。在图4中,将线圈电流和感应电流画到线圈30a、30b以及加热器20a、20b上而进行图示。线圈电流和感应电流流过的方向按照驱动频率发生变化,在 图4中示出某瞬间的状况。如果在线圈30a、30b中线圈电流向图4所示的方向流动,则在线圈30a、30b的周围产生磁通。由于该磁通与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a、20b磁链,所以在加热器20a、加热器20b中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电动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a、20b各自的闭合环路。即,这与变压器的原理相同,也可以认为线圈30a、30b是变压器的初级侧线圈、加热器20a、20b是变压器的次级侧线圈。根据以上那样的原理,加热器20a、20b被加热,所以在如图1以及图2那样,通过1个电源电路对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的2个线圈30a、30b进行驱动的情况下,需要以使线圈电流向图4所示那样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连接各线圈30a、30b。另一方面,在使用不同的电源电路对各线圈30a、30b独立地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如果如图4那样设定线圈电流的相位(方向),则能够实现最大的加热器加热效率,能够通过使相位(方向)相互错开,实现任意的(能够调节的)加热器加热效率。 
图5是由线圈30和磁性体32(包括绝热构件34以及加热器20)构成的感应加热单元的部分性的放大垂直截面,示出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4个中的1个感应加热单元。在图5的加热器20中,仅图示了与磁通磁链的部分。 
如果使高频电流流过线圈30,则在线圈30的周围产生高频磁通。高频磁通通过由コ字状的磁性体32和コ字的开口部构成的磁性回路。此处,“コ字状的磁性体32”具有沿着线圈30延伸的基部40和从基部40的两端垂直地延伸的一对侧部42a、42b,并在侧部42a、42b之间形成开口部36。 
通过コ字状的磁性体32的开口部36的磁通如图5所示,包括不通过加热器20的磁通φ1和通过加热器20的磁通φ2。磁通φ1是用于使感应电流流过电气性地闭合的加热器20而极其有效的磁通。另一方面,磁通φ2还有助于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但由于在加热器20的一部分中产生涡电流,所以加热器20除了感应电流以外,还由于涡电流所致的焦耳热而被加热。因此,在加热器20沿着闭合环 路延伸的方向具有均匀的材质以及形状的情况下,加热器20的温度在和与线圈30a、30b邻接的磁通磁链的部分中变得更高,在除此以外的部分中变得更低。与线圈30a、30b邻接的加热器20的部分也对使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仓10的内部的空气变热作出贡献,所以不会成为能量损失,但为了保护线圈30,需要加厚绝热构件34的绝热层、或者通过在线圈30(以及磁性体32)与加热器20之间设置空气层而使风流通等从而提高绝热性。 
图6的(a)以及图6的(b)是示出适合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器20的俯视图。图6的(a)结构性地示出加热器20,图6的(b)功能性地示出加热器20。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中使用的加热器20不限于图6的(a)以及图6的(b)所示的加热器,只要是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也可以是具有任意的形状、结构、材质的加热器。如图6的(a)所示,优选的加热器20在结构上被分为2种部分。即,加热器20在其两端部(即,与线圈30a、30b邻接的部分)具有电阻小的低电阻部22,加热器20的中央部具有电阻大的高电阻部26。此处所称的电阻的高低是低电阻部22和高电阻部26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的相对的高低。 
例如,在用同一金属来制作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实心的棒(实心棒)来制作低电阻部22,用导管(空心棒)来制作高电阻部26,并通过焊接等方法连接它们。另外,在用不同种类的金属来制作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铜等电阻更低的金属来制作低电阻部22,用不锈钢等电阻更高的金属来制作高电阻部26。 
另外,也可以制作结构以及材质这双方互不相同的高电阻部26和低电阻部22。具体而言,也可以用由外径为6mm的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实心棒来制作低电阻部22,用外径为6mm、半径方向的厚度为0.3~1mm的不锈钢导管(空心棒)来制作高电阻部26,并通过焊接或者钎焊连接它们来制作加热器20。 
另外,此处,“电阻”是指与流过加热器20的感应电流的规定频率对应的加热器的电阻,因此,在由于表皮效应的影响,与实心棒相 比用空心棒来制作时实现更小的电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导管(空心棒)来形成低电阻部22。 
图6所示那样的加热器20的外形形状、例如弯曲次数是任意的,但与外壳加热器等不同,由于在加热器20内部不包括电热线等结构部件,所以极少有因折弯加工等所致的破损的担忧,能够廉价地制作具有任意的期望形状的加热器20。另外,对于这样制作的加热器20,也可以以防污效果或者保护效果等为目的,在其表面进行各种涂层。 
从侧面功能性地说明加热器20。图6的(a)的低电阻部22如图6的(b)所示,包括供电部24和冷却部25。另外,图6的(a)的高电阻部26还被称为加热器部26。 
接下来说明动作。加热器20如上所述都具有:低电阻部22,包括实心铜棒的供电部24和冷却部25;和高电阻部26(加热器部),由不锈钢导管构成。加热器20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通过将其供电部24插入到绝热构件34的槽部(开口部)36内而设置于加热仓10。 
如果从电源电路对线圈30供给高频电流,则在线圈30的周围形成高频磁通,供电部24与磁通磁链从而在加热器20内形成感应电流。此时,供电部24通过由感应电流以及涡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来进行加热,但由于电阻小,所以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比较小。另外,关于由涡电流所致的加热,如果是电阻小的材质则小,如果是作为非磁性体的铜则也能够充分减小由涡电流所致的加热。 
另外,供电部24载置于绝热构件34的槽部36(被绝热构件34包围),所以与冷却部25相比,散热性差。另外,冷却部25虽然具有与供电部24相同的结构以及材质,但由于周围被空气包围,所以散热性良好。另外,冷却部25构成为电阻小,所以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所致的发热也小,被维持为比较低的温度。 
另一方面,加热器部26整体地曝露于空气,所以周边空气所致的散热性与冷却部25相同,但由于其电阻相对大,所以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所致的发热大于冷却部25。因此,通过来自加热器部26的辐射热,对食材高效地进行烤架烹调。另外,相比于成为高温的加热器 部26,冷却部25自身的发热也小,将从加热器部26传递的热高效地散热到周边空气,所以能够极力抑制从加热器部26经由冷却部25传递到供电部24的热,防止供电部24成为高温。 
接下来,说明构成磁性回路的磁性体32。如图5所示,当对线圈30供给高频电流时,在线圈30的周围产生磁通,形成通过コ字状的磁性体32以及开口部36的闭合的磁性回路。如上所述,图5所示的磁通φ1不通过加热器20,磁通φ2通过加热器20而在加热器20内形成感应电流。为了在加热器20内形成更多的感应电流,优选使磁通φ1尽可能大。 
为了抑制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中的涡电流所致的焦耳热,也优选极力减小磁通φ2,使磁通φ1的比例实质上变大。 
图7示出以使磁通φ1的比例增大的方式改良了的加热烹调器1,它除了磁性体32的形状不同的点以外,与图1的加热烹调器1基本上相同。另外,图8是包括线圈30、磁性体32、绝热构件34以及加热器20的感应加热单元的与图5同样的部分性的放大垂直截面,示出了以使磁通φ1的比例增大的方式改良了的磁性体32。图8的磁性体32除了其形状不同的点以外,与图5的磁性体32基本上相同。 
图5的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是コ字状,但图7以及图8的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C字状。此处,“C字状的磁性体”是指,具有沿着线圈30延伸的基部40、从基部的两端垂直地延伸的一对侧部42a、42b、以及从各侧部42a、42b的前端部相互相对地延伸的一对延长部44a、44b的磁性体。即,图8所示的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一边在该边的中央附近被中断了的形状。另外,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长方形形状,也可以是梯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等其他任意的形状。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设为C字状时,由于磁通φ1通过的磁性回路的磁阻变小,所以在线圈30的周围产生的磁通大部分通过磁通φ1的路径,通过磁通φ2的路径的磁通变少。因此,相比于图5那样的设为コ字状的情况,在将磁性体32的截面 形状设为图7那样的C字状时更能够降低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的涡电流所致的发热。这样,更优选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设为C字状。但是,在绝热构件34的槽部(开口部)36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设为C字状,则为了形成磁性体32而需要更多的构成材料,所以磁性体32的制作所需的成本变高。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无需为了降低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的温度而将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以及加热器部26设为不同的结构、或者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在该情况下,能够降低加热器的制造成本。即,还考虑加热器20的制造成本等其他要素来决定是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设为コ字状还是设为C字状即可。 
关于具有C字状的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其开口部36(延长部44间的距离)越小越好,最终,开口部36的延长部间距离成为零,最优选为O字状。但是,如果不设置开口部36而将磁性体32的截面设为O字状,则无法从磁性体32拆下加热器20。因此,为了能够安装和拆卸加热器,需要在结构方面想办法。另外,为了减小C字状的磁性体32的开口部36,也可以代替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棒、导管而使用金属板来制作加热器20。例如,如果用厚度为2mm左右的非磁性的不锈钢板来制作图6那样的形状的加热器20,则相比于使用了外径为6mm的棒、导管的情况,能够将C字状的磁性体32的开口部36(延长部间的距离)减小4mm。 
接下来,说明实验结果。制作图2所示的结构的加热烹调器1而测定了对线圈30a、30b供给了高频电流时的加热器20a、20b的温度上升。其中,在实验中,将图2所示的加热仓10的上壁12a以及前壁敞开而进行了实验。其理由是,避免为了直接用热电偶来测定加热器20a、20b的温度上升而使加热仓10内的温度变得过高。图9示出用于实验的加热仓10的感应加热单元的截面图。关于图9的比例尺,大致忠实地图示了实际制作的结构。磁性体32如图9所示具有コ字状的截面,在图中的纸面的纵深方向上具有60mm的长度。磁性体32是铁氧体磁芯,具有5mm的厚度。绝热构件34是陶瓷棉,具 有10mm的厚度。另外,如图2所示,将把19根直径为0.3mm的包覆铜线进行绞合而得到的绞合线卷绕25次,来制作出线圈30。线圈30a、30b如图2那样配置于加热仓10的左右两侧,这2个线圈30a、30b并联地连接,通过半桥型的电源电路而供给25kHz的高频电流。加热器20具有直径为6mm的圆形的截面形状。从图9可知,加热器20配置于与コ字状磁性体32的开口部36接近的场所,所以如图5所示,认为不通过加热器20的磁通φ1不是充分大的磁通。图10示出用于实验的加热器20的结构。在图10中,比例尺大致忠实地示出了实际制作的结构。如图6所示,使用由2种不同的材质以及结构构成的构件来制作加热器。在图10中,低电阻部22是直径为6mm的铜棒,高电阻部26是外径为6mm、内径为4mm、半径方向的厚度为1mm的非磁性不锈钢SUS304的导管。利用金焊料进行钎焊而连接了铜棒(低电阻部22)和不锈钢导管(高电阻部26)。在图10的加热器20的左右用虚线包围而示出的部分是在设置到加热仓10时向绝热构件34的槽部36插入的部分。因此,在所制作的加热器20中不存在图6的(b)所示那样的冷却部25。另外,在图10的加热器20中用黑圆表示的A~D是安装热电偶来进行温度测定的位置。在各个位置卷绕聚酰亚胺胶带(Kapton tape)而安装了热电偶。根据聚酰亚胺胶带的耐热温度所致的限制,在400℃以下的范围中进行了温度测定。 
图11示出了在图2那样构成的加热仓10中对电源电路输入了1kW的功率时的加热器20的各温度测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关于加热器20的温度测定,在图2中,在上侧的加热器20a中测定了图10的A、B、C、D的测定点处的温度,在下侧的加热器20b中测定了A、B、C的测定点处的温度。在图11中,示出为“供电部”的是测定点A、B的上升温度,示出为“加热器部”的是测定点C、D的上升温度。上侧以及下侧加热器20a、20b的供电部24以及加热器部26的各测定点处的温度大致相同,所以在图11中不区分上侧加热器20a或者下侧加热器20b而进行了描绘。 
从图11可知,能够通过图2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器20 进行加热烹调。由于加热器部26的温度在各测定点都是相同的温度,因此可知加热器部26由于因在加热器20中环状地流动的感应电流所致的焦耳热而发热。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是急剧的。其一个原因是由于加热器部26由不锈钢导管构成,所以热容量小。在加热开始后,例如在2分钟之后的时刻,加热器部26的温度实质上高于供电部24的温度,加热器部26显然是利用自身的发热的部件,而并非是利用来自供电部24的传热的部件。 
由此也能够理解,在上述专利文献3和本发明中,虽然在同样地使用磁性体的芯、并从侧面供给高频磁通的点相同,但显然是基于不同的技术的方案。即,在专利文献3中将加热器的烤箱盘的壁面积极地作为磁性回路的一部分而进行感应加热,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不将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积极地作为磁性回路的一部分,而是使加热器20的闭合环路与磁通即磁性回路磁链。 
另外,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虽然缓慢,但最终会高于加热器部26的温度。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电部24除了由于通过它的磁通所致的涡电流所产生的焦耳热而进行发热以外,还由于如图10所示与供电部24相接的加热器部26的一部分也收容于绝热构件34的槽部36内,所以在收容于槽部36内的加热器部26的一部分中,散热性比进行了温度测定的加热器部26的部分(测定点C、D)还差,导致温度高于该加热器部26的温度。因此,认为该高温的加热器部26的热传递到供电部24,同样地使散热性差的供电部24的温度变高。换言之,为了降低供电部24的温度,如图6的(b)所示,有效的是设置冷却部25。另外,图11的实验结果所示的加热器部26的温度虽然对于进行烤架烹调而言低,但如果将加热仓10的上壁12a以及前壁也挡住而使加热仓10内的空气温度变高,并进一步增大输入功率,则显然能够设为适合烤架烹调的温度。 
另外,在图1以及图2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仓10中,在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是铁板等金属的情况下,由于在没有设置线圈30a、30b的磁性体32的部分中产生的磁通,侧壁14a、14b也被感应 加热,但由此能够使加热仓10的内部的空气温度高效地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在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设置感应加热单元,在加热仓10的内部能够安装和拆卸地配置形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a、20b,从侧壁14a、14b供给高频磁通而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a、20b,通过感应电流对加热器20a、20b的整体进行加热,所以加热仓10的清洁性提高,并且能够在下侧加热器20b的下方,充分远离下侧加热器20b而配置金属制的油脂托盘38。 
另外,无需一定在加热仓10内配置2个上侧以及下侧的加热器20a、20b,而也可以根据用途仅配置上侧加热器20a或者下侧加热器20b中的某一方。在该情况下,即便是本实施方式的平面状地卷绕的线圈30,以与上侧加热器20a或者下侧加热器20b邻接的方式设置单一的感应加热单元即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2.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中,除了使用仅在加热仓10的一方的侧壁14配置的线圈对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供给高频磁通的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与其他构成部件关联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针对同一构成部件使用同一符号来示出。 
如果将示出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的图12以及图13与示出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的图1以及图2进行比较则可知,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仓10仅具有1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仓10的感应加热单元。这从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器的如下加热原理能够容易理解,其中所述加热原理为:通过使高频磁通与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进行磁链,从而通过电磁感应而使感应电流在加热器的闭合环路中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作为感应加热单元的线圈及其周围的结构是1组的情况,但既可以如实施方式1所示是2组,另外也可以是3组或大于3组。另外, 将在实施方式1中有效的部分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时,也当然有效。 
在图12中,在加热仓10的没有设置线圈30的侧壁14b,设置有用于保持加热器20a、20b的槽部39。侧壁14b也可以由铁等金属材料构成,但在是金属材料的情况下,为了与加热器20a、20b电绝缘,需要对侧壁14b或者加热器20a、20b中的至少一方施以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涂层。一般,对加热仓10的内壁面以及加热器20a、20b进行用于得到防污效果、保护效果、远红外线效果等的涂层,所以也可以通过这些涂层进行电绝缘。 
接下来,示出实验结果。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加热仓10中的加热器20的温度上升的图。实施方式2的实验条件除了使用单一的感应加热单元来进行加热的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相同。输入功率是500W。从图14的曲线图可知,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相比于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更大。另外,在图14所示的实验结果中,由于上侧加热器20a以及下侧加热器20b的温度上升不同,所以单独地描绘出各个加热器20a、20b。认为上侧加热器20a以及下侧加热器20b的温度上升不同的理由是,上侧加热器20a以及下侧加热器20b各自的感应加热单元的部分中的位置关系不相同,导致容易对一方输入功率。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在经过约6分钟之后饱和,但供电部24的温度持续上升。因此,认为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不依赖于来自供电部24的传热,而依赖于自身的发热。 
在将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2的加热烹调器1的图11以及图14进行比较时,在实施方式2的图14中,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明显大于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认为其理由如下。即,在加热器部26的温度依赖于输入功率时,在图11的实施方式1中输入了1kW的功率,与此相对,在图14的实施方式2中输入了500W的功率,所以加热器部26的发热量成为一半,与此相伴温度上升也变小。另一方面,关于供电部24,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的任一情况下1个感应加热单元所承担的功率都是500W,所以认为在1个供电部24中高频磁通通 过供电部24从而在供电部24中产生的涡电流所致的发热量在图11的情况和图14的情况下都相同。因此,在图14的情况下,认为尽管输入功率是一半,但供电部24的温度与图11的情况同样地上升。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中所示那样将作为感应加热单元的线圈30及其周围的结构设为1组的情况下,供电部24所负担的功率变大,所以有效的是如实施方式1中所示那样将磁性体设为C字状等,从而减少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的比例,增加不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的比例。 
由此,即使对加热器20仅设置1个供电部24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并且增大加热器部26的温度上升。在仅设置了1个供电部24的情况下,仅需要1组作为感应加热单元的线圈30及其周围的结构,所以具有实现低成本化这样的优点,并且不仅能够将感应加热单元配置于加热仓10的侧壁14,而且还能够将感应加热单元配置于图15所示的加热仓10的前壁16、后壁18,所以还具有加热烹调器1在结构上的自由度得到提高这样的优点。图15是示出将感应加热单元配置于后壁18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构成为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成为C字状而使加热器20a、20b的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变小。另外,前壁16是框体(加热仓10)的开闭自如的前壁16,具有一部分由玻璃构成的前门17以便能够观察烹调中的内部。配置于后壁18的加热器20的加热动作原理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的将感应加热单元配置于侧壁14的加热器20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实验中尽管仅设置了1组感应加热单元,但加热器20与图6以及图10所示的结构同样地使用了在左右具有2个低电阻部22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用户无需识别加热器20的朝向而能够在加热仓10内容易地设置加热器20,所以能够消除或者缓解用户的繁杂的设置作业,防止设置的朝向的差错(设置方向的错误)引起的错误动作。 
图16是比较将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与设置于2处的情况的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而示出的图。 
图16的横轴表示磁性体32的长度,磁性体32的长度为60mm时的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下的温度上升值是从图14的实验结果读取的值,同样地,磁性体32的长度为60mm时的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的情况下的温度上升值是从图11的实验结果读取的值。即,实验中使用的加热仓的结构等条件是如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本实施方式2所述那样。在图16的纵轴中,把磁性体32的长度为60mm且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下的温度上升设为100即设为相对值,而示出了从输入了功率起30秒后的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下输入功率是500W,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的情况下输入功率是1kW。即,供电部24的每1处承担着500W。另外,对从输入了功率起30秒后的温度上升进行读取的理由是,为了尽可能减小散热的影响,在供电部24的温度没有到过高的时刻进行比较。另外,加热器20是上侧和下侧这2个,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时,在1个加热器20中在2处具有供电部24,但图16的温度上升值是将这些各供电部24的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 
从图16可知,与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相比,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的情况下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更小。另外,磁性体32越长,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越小,但不与磁性体32的长度成比例,在图16的实验结果中,磁性体32的长度是120mm以上时大致饱和。另一方面,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时磁性体32的长度为120mm的情况下、与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时磁性体32的长度为60mm的情况下,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大致相等。但是,这意味着,在向加热烹调器1输入例如1kW的功率的情况下,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2处时,每1处的供电部24承担500W,所以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成为如图16所示,但在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时,每1处的供电部24必须承担1kW,所以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成为图16所示的值的2倍。 
即,可以说即使磁性体32的长度的总计相同,相比于将供电部24设置于1处的情况,在设置于2处的情况下更有利。认为这是因为, 对于加热器20而言,供电部24是电源,电源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使感应电流流动。当然,通过将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设为C字状等而并非コ字状,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降低,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供电部24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使供电部24的温度上升变小。但是,在供电部24仅位于包括加热仓10的后壁18、前壁16的侧壁14中的某一个时,结构简单,有利于使结构上的自由度变大,而且有利于低成本化。 
图17是示出对加热器20设置2处供电部且感应加热单元位于加热仓10的后壁18的加热烹调器1的立体图。图17与图2同样地仅示出主要部分,而且为了易于理解还省略了绝热构件34。因此,图17所示的加热仓10也同样地具有作为加热仓10当然必要的侧壁14等的图1所示的部件。加热器20a、20b分别与加热仓的后壁18邻接地在2处具有供电部24。与加热仓10的后壁18邻接地在其外部设置有1个线圈30,在线圈30的总计4处设置了コ字状的磁性体32。同样地,磁性体3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C字状。 
当高频电流流过线圈30时,产生高频磁通,磁通通过具有各个磁性体32的部分而与加热器20a、加热器20b磁链,在加热器20a、20b中由于电磁感应而流过感应电流。加热器20a、加热器20b分别有2处供电部24,所以能够仅从加热仓10的后壁18供电,并且能够降低供电部24的温度,使加热器部26的温度成为高温。 
实施方式3.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图19是示出图18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器1中,除了使用在磁性体32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导线而构成的线圈30对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供给高频磁通的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与其他构成部件关联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对同一构成部件使用同一符号来表示。 
在图18以及图19中,线圈30a~30d是在具有コ字状的截面形状 的磁性体32的一边(基部)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绞合线等导线而形成的。另外,在图19中仅图示了线圈30a、30c,但线圈30b、线圈30d由于被遮盖而没有图示,但如图18所示是存在的。线圈30a~30d也可以通过分别独立的电源电路(未图示)来供给高频电流。另外,既可以将线圈30a以及线圈30c设为1组且将线圈30b以及线圈30d设为另1组而并联或者串联地进行连接从而通过2个电源电路使高频电流流动,或者也可以将线圈30a以及线圈30b设为1组且将线圈30c以及线圈30d设为另1组而并联或者串联地进行连接从而通过2个电源电路使高频电流流动。而且,也可以将全部4个线圈30a~30d并联或者串联、以及通过并联和串联的组合进行连接而通过1个电源电路使高频电流流动。 
优选以在加热器20a、20b中使感应电流向实施方式1的图4所示那样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连接各线圈30a~30d。另外,在从不同的电源电路对各线圈30a~30d供给高频电流的情况下、或将线圈30a和线圈30b设为1组且将线圈30c和线圈30d设为另1组而并联或者串联地连接从而通过2个电源电路供给高频电流的情况下,能够对上侧加热器20a以及下侧加热器20b分别单独地进行加热控制,所以例如也可以调整上侧加热器20a以及下侧加热器20b的加热温度,或者结合烹调的目的而仅加热一方的加热器20。 
图20以及图21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3的线圈30产生的磁通的样子的图。图20是磁性体32具有コ字状的截面形状时的截面图,图21是具有C字状的截面形状时的截面图。 
从图可知,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所示的线圈30同样地产生磁通φ1、φ2。因此,能够将本实施方式3的线圈30置换为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的线圈30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的内容也同样地适用于使用了本实施方式3的线圈30的情况。另外,如图22所示,线圈30也可以卷绕于磁性体32的与图20、图21不同的边(从基部40的两端垂直地延伸的一对侧部42)。 
实施方式4.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图24是示出图2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器1中,除了使用在邻接的2个磁性体32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导线而构成的线圈30对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供给高频磁通的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与其他构成部件关联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关于同一构成部件使用同一符号来示出。 
在图23以及图24中,在加热仓10的侧壁14,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4个具有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针对分别在加热仓10的右侧以及左侧设置的2个磁性体32的相互相对的侧部42螺旋状地卷绕绞合线等导线而形成了线圈30a以及30b。即,在加热仓10的一方的侧壁14配置的所邻接的2个磁性体32的侧部42,螺旋状地卷绕了实施方式4的导线。当高频电流流过这样形成的线圈30a以及30b时,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那样产生磁通,磁通与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a、20b磁链,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a、20b,将它进行加热。另外,在图23以及图24中,示出了具有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但也可以使用具有C字状等其他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 
另外,图25是示出使用了将所邻接的2个コ字状的磁性体32形成为一体而得到的E字状的磁性体32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的图。即,图25的磁性体32具有基部40和从基部40的两端以及中央垂直地延伸的一对侧部42a、42b以及芯部42c。另外,图25的磁性体32在侧部42a、42b与芯部42c之间具有2个槽部(开口部)36a、36b,并向各个槽部36a、36b插入了加热器20a、20b。 
这样,实施方式4的E字状的磁性体32可视为将2个コ字状的磁性体进行重叠而成的结构,所以图25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与图23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实质上相同。即,E字状的磁性体32是将2个コ字状的磁性体设为一体而成的结构,能够作为コ字状的磁性体32进行处理。因此,在使用了E字状的磁性体32的情况下,也可以是 将E字的上半部分以及下半部分设为C字状等将其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其他截面形状的要素进行组合而成的形状。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平面状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图25所示那样的E字状的磁性体32。 
实施方式5.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另外,图27以及图28是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单元的立体图以及截面图。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器1除了具有能够将加热器20的周围整体进行包围的磁性体32的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与其他构成部件关联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对同一构成部件使用同一符号来示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在加热烹调器1中,为了使磁通与加热器20磁链,具备具有コ字状或者C字状的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在与加热器20磁链的磁通中存在不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φ1和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φ2,由于不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φ1不会使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产生因涡电流所致的发热,所以是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5中,说明能够使不通过加热器20而磁链的磁通变得最多的加热烹调器1 
图26示出与实施方式2的图15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同样地具有在加热仓10的后壁18设置的感应加热单元的加热烹调器1,但也可以如其他实施方式所示那样,设置于加热仓10的左右侧壁14的一方或者两方。另外,关于线圈30,示出了对磁性体32螺旋状地卷绕了绞合线等导线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以及2所示是平面状地卷绕了导线的线圈。在图26的加热烹调器1中,作为感应加热单元的线圈30a、30c及其周围的结构与图15的加热烹调器1不同,但其他部分相同。 
对于截面形状为没有开口部36的O字状的磁性体32的一部分螺旋状地卷绕导线而形成了线圈30a、30c。并且,在O字状的磁性体32的内侧设置有绝热构件34,以使磁性体32以及线圈30a、30c 不会成为高温。另外,在O字状的磁性体32的外侧,在与加热仓10的内壁面相当的部分处设置有绝热构件45,以使磁性体32从加热仓10内的高温的空气中被绝热。在O字状的磁性体32的内侧的绝热构件34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将加热器20a、20b的供电部24进行收纳的槽部36。并且,O字状的磁性体32及其内侧和外侧的绝热构件34的一部分被分离而构成了能够平行移动的可动部52。 
即,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单元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具有:固定部50,固定于加热仓10;和可动部52,配置成相对于固定部50可滑行移动。固定部50具有线圈30、コ字状的磁性体32以及绝热构件34,其中,该绝热构件34包括将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进行收容的槽部36。另一方面,可动部52具有:磁性体32,与固定部50的コ字状的磁性体32协作动作而形成连续的闭合磁路φ1;和绝热构件45。即,在可动部52滑行移动到了闭口位置时,可动部52的磁性体32以及固定部50的コ字状的磁性体32成为一体而形成连续的闭合磁路φ1。 
图26的(a)是示出可动部52位于关闭的位置、且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a、20b而进行加热时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6的(b)示出可动部52位于打开的位置、且能够安装和拆卸加热器20a、20b的状态。可动部52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动作或者通过未图示的机械式机构而自动地动作。 
图27是示出包括固定部50以及可动部52的感应加热单元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7示出用于下侧加热器20b的感应加热单元,但用于上侧加热器20a的感应加热单元也能够使用同样的结构。在图中,以加热器20b的供电部24为中心而进行示出,但如其他实施方式所述那样,加热器20b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图27是示出相对于固定部50位于打开的位置的可动部52的图。如图27所示,关于位于固定部50的磁性体32,其周围被绝热构件34覆盖,磁性体32仅在与可动部52相对的部分以及未图示的可动部52的背侧的一部分露出。另外,磁性体32露出的部分也可以通过薄的保护构件等来覆 盖。绝热构件34的内侧的槽部36为箱状,如果关闭可动部52,则在加热器取出口54以外的部分中,加热仓10的内部被完全封闭。加热器取出口54构成为在关闭了可动部52时其形状与加热器20的截面形状一致,并构成为在将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收纳于槽部36而安装后关闭可动部52时使加热仓10内的空气与槽部36内的空气不交流。但是,在加热器取出口54与加热器20之间存在隙间而使加热仓10内的高温的空气有可能流入到槽部36的情况下,既可以设置从加热仓10的外部向槽部36的内部送入空气的送风单元,对槽部36的内部进行冷却,也可以通过送风单元使槽部36的内部的气压高于加热仓10内的气压,从而不会使加热仓10内的高温的空气流入到槽部36。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安装和拆卸加热器20,能够实现具有O字状的截面形状的磁性体32。 
图28是示出使用了截面形状是O字状的磁性体32的情况下的磁通的样子的图,是将图26的(a)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下侧加热器20b的感应加热单元的周围进行放大而示出的图。如图28所示,在线圈30c中流过高频电流时所产生的磁通φ1的大部分通过O字状的磁性体32。因此,大部分的磁通成为不通过加热器20b而与加热器20b磁链的磁通φ1。其结果,在加热器20b中,不会在其供电部24中产生涡电流所致的发热,由于因磁通φ1所致的电磁感应而流过感应电流,通过并非流过涡电流而是流过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焦耳热,被加热至高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叙述了使用截面形状是O字状的磁性体而使加热器20能够安装和拆卸的情况,但即使不能安装和拆卸而是固定于加热仓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具有优点。即,将构成电气性的闭合环路的加热器20的供电部24引导到加热仓10的外侧,在加热仓10的外侧,通过使用了O字状的磁性体32的感应加热单元来供给功率,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20而对加热器20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从加热仓10内看到的结构与在公知的IH烹饪加热器中广泛使用的外壳加热器相同。但是,外壳加热器在不锈钢等金属导管内部 具有电热线并在电热线的周围具有陶瓷,结构复杂。另外,在以往的外壳加热器中,由于在金属导管内部具有电热线,所以想要将棒状的外壳加热器进行弯曲而制作成所希望的形状时在弯曲半径等中有限制,如果弯曲次数增加,则成本变高。而且,在外壳加热器中,由于在金属导管的内部填充了陶瓷,所以热容量大,温度上升时花费时间。但是,本发明的加热器20例如能够用不锈钢的导管来制作,所以弯曲半径的限制也比外壳加热器宽松,即使弯曲次数增加,也能够远比外壳加热器廉价地进行制造。另外,如果是导管,则热容量小,所以能够使温度比外壳加热器更快地上升。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器20相对于外壳加热器的优点在于,在使用了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コ字状或者C字状的磁性体32的情况下虽然也是同样的,但在将加热器20固定于加热仓10来使用而并非设为安装和拆卸自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实施方式5的具有O字状截面的磁性体32,能够极力抑制供电部24由于涡电流而发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磁性体32的一部分螺旋状地卷绕导线而形成了线圈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4所示那样的线圈。 
实施方式6.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图30是示出图29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器1中,除了沿着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仓10的侧壁14来设置加热器20a、20b而能够从侧方对食材进行加热的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与其他构成部件关联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对同一构成部件使用同一符号来示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示出了在加热仓10内大致水平地设置加热器20而从上下对食材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1,但以下在本实施方式6中,说明具有其他样式的加热器20的加热烹调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的原理也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相同,感应加热单元的样式能够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叙述的结构。 
另外,图31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加热器20的加热烹调器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31中,加热器20a~20d包括:供电部24,由实心铜棒等低电阻的金属构件形成;和加热器部28,是使钨等高熔点材料成形为薄板状等具有高电阻的形状而成的部件。加热器部28收纳于由合成石英或者透光性陶瓷等构成的气密容器56的内侧,在气密容器56的内部填充有氩等惰性气体。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当高频电流流过线圈30时,由于电磁感应而在加热器20a~20d中流过感应电流,加热器部28被加热。加热器部28由高熔点材料形成,在气密容器56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以能够加热至1000~2000℃的高温,从加热器部28放射大量的近红外线、远红外线。即,与卤素灯等灯泡同样地发光、发热,放射大量的红外线。通过该红外线所致的辐射加热,食材被烤架烹调。 
图32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32中,上侧加热器20a、20b与图31所示的结构相同。在下侧加热器58中,在厚度为2mm左右的不锈钢等的金属板处设置有图32所示那样的切口59。切口59是电气性地确保绝缘的程度的宽度即可。 
图32那样的结构的加热烹调器1适合例如汉堡牛肉饼的烹调等。即,在下侧加热器58上载置汉堡牛肉饼等食材,并使高频电流流过各线圈30a、30b,从而对各加热器20a、20b、58加热。下侧加热器58例如被加热至200℃左右而对汉堡牛肉饼等食材进行煎锅加热。从汉堡牛肉饼等食材流出的油脂从设置于下侧加热器58的切口59向下方落下,并由在下侧加热器58的下方设置的未图示的油脂托盘接受。另一方面,上侧加热器20a、20b如上所述放射红外线,对汉堡牛肉饼等食材进行辐射加热。 
另外,下侧加热器58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的板状的结构:将其高电阻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用由金属或者陶瓷等绝缘物构成的包层构件175来覆盖,不使切口59露出。此处,图33是切口59不露出的板状的下侧加热器58的整体的立体图,图34是其 截面图。即,能够通过用由金属或者陶瓷等绝缘物构成的包层构件175来覆盖(夹持或者包围)设置了切口59的金属板,从而形成下侧加热器58。但是,在使用金属制的包层构件175的情况下,需要在下侧加热器58与包层构件175之间配置绝缘物来电气性地进行绝缘。 
进而,图35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器20的加热烹调器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5所示的加热器20形成于箱型密闭容器70的盖部72以及容器部74的内部。箱型密闭容器70是所谓烤箱或者锅,通过对盖部72和容器部74进行加热,由此对放入到箱型密闭容器70内部的食材进行烤箱烹调或锅烹调。 
图36是在容器部74的内部形成的加热器20的展开图,如果在虚线所示的部分处进行折弯,则成为在容器部74的内部形成的形状。关于盖部72的加热器20也是同样的。加热器20包括低电阻部22和高电阻部26,低电阻部22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包括由铜棒等构成的供电部以及冷却部。将不锈钢或者铝等的金属板加工为图36那样的形状而得到高电阻部26。图37是箱型密闭容器70的截面图。图37所示的盖部72以及容器部74具有由陶瓷等绝缘物形成的盖部主体73以及容器部主体75、以及在它们的内部配置的图35所示那样的加热器20的高电阻部26。 
盖部主体73以及容器部主体75虽然也可以利用不锈钢或者铝等金属来形成,但在该情况下,需要与高电阻部26电气性地绝缘,所以需要将陶瓷片等耐热性绝缘物(未图示)夹在高电阻部26与盖部主体73以及容器部主体75之间后,将加热器20的高电阻部26配置到盖部72以及容器部74的内部。例如,在用铝来形成盖部主体73以及容器部主体75的情况下,通过对铝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耐酸铝处理),能够在铝表面形成氧化铝(alumina)层,所以无需另外设置耐热性绝缘物,而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在图35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线圈30中流过高频电流时,在箱型密闭容器70的盖部主体73以及容器部主体75的内部配置的加热器20中流过感应电流而发热,收容于箱型密闭容器70内的食材被加热烹调。另外,即使是烤箱烹 调,由于加热温度是300℃以下程度即是铝的熔点以下,所以也能够如上所述那样用铝来廉价地制造盖部72以及容器部74。 
图38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38中,上侧加热器20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下侧加热器58与图32所示的结构相同。上侧加热器20通常离开食材而进行加热,所以优选利用导管(空心棒)来制作高电阻部。另一方面,在载置食材(以接触的状态)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均匀的加热,下侧加热器58优选利用表面面积大的金属板来形成高电阻部。这样,上侧加热器以及下侧加热器也可以是具有相互不同的样式(形状、尺寸、配置位置)的加热器,由于能够安装和拆卸,所以用户能够选择使用适合应加热烹调的食材的结构。 
图39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又一变形例的加热烹调器1的截面图。在实施方式3的图18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中,线圈30a、30b配置于侧壁14a、14b,与此相对,在图39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中,不同点在于其线圈30a、30b设置于上壁12a以及下壁12b,其他结构以及动作与实施方式3相同。 
换言之,在此前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加热仓10的侧壁14a、14b设置了包括线圈30的感应加热单元的情况,但如图39那样在加热仓10的上壁12a以及下壁12b设置感应加热单元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虽然重复,但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前壁以及后壁,应理解为侧壁不仅包括左右的侧壁而且还包括前壁、后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中,能够安装和拆卸加热仓10内的加热器20,所以不仅清洁性得到提高,而且能够结合烹调的的目而使用各种样式的加热器20,所以能够实现多功能的加热烹调器1。 

Claims (15)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状的加热仓;
由导体构成的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内部且电气性地闭合;
线圈,配置于所述加热仓的外部;
电源电路,对所述线圈供给高频电流;以及
磁性体,配置成使从所述线圈产生的高频磁通与所述加热器磁链,
其中,所述磁性体具有开口部,所述加热器的一部分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线圈以及磁性体沿着构成加热仓的壁部而被配置,
通过从所述线圈产生的高频磁通,使感应电流流过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线圈是在平面上卷绕导线而构成的,
磁性体包围向同一方向流过电流的多个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线圈是在磁性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导线而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磁性体具有コ字状的截面,
加热器的一部分被插入到所述コ字状的开口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磁性体具有C字状的截面,
加热器的一部分被插入到所述C字状的开口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器具有供电部,
磁性体包围所述供电部的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器包括低电阻部以及高电阻部,
从线圈产生的高频磁通与所述低电阻部磁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低电阻部以及高电阻部分别由实心以及空心的金属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高电阻部是设置了切口的金属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器具有内设高电阻部的板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内设高电阻部的箱形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低电阻部具有冷却部,该冷却部暴露于加热仓内的空气。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仓由金属材料构成,在加热仓的内壁或者加热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器相对于加热仓能够安装和拆卸。
CN201080037867.4A 2009-08-27 2010-08-10 加热装置 Active CN102483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6435 2009-08-27
JP2009-196435 2009-08-27
PCT/JP2010/063556 WO2011024645A1 (ja) 2009-08-27 2010-08-10 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3237A CN102483237A (zh) 2012-05-30
CN102483237B true CN102483237B (zh) 2014-06-04

Family

ID=43627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7867.4A Active CN102483237B (zh) 2009-08-27 2010-08-10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72185B1 (zh)
JP (1) JP5295374B2 (zh)
CN (1) CN102483237B (zh)
ES (1) ES2562705T3 (zh)
WO (1) WO2011024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3032558B1 (pt) 2011-09-06 2021-01-12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parelho para aquecer material fumável
DE102012206991A1 (de) * 2012-04-26 2013-10-31 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Heizkörper
JP5868263B2 (ja) * 2012-05-25 2016-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調理方法
GB201217067D0 (en) 2012-09-25 2012-11-07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Co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WO2014167479A1 (en) * 2013-04-08 2014-10-1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paratus for cooking
CN103249192B (zh) * 2013-05-15 2015-09-02 曲颜发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用途和取暖器
WO2014191562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Corebon Ab Heater apparatus and controllable heating process
CN104822189B (zh) * 2015-05-13 2017-02-01 袁石振 穿线管式高频电加热装置、加热设备以及加热方法
US20170055584A1 (en) 2015-08-31 2017-03-02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rticle for use with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US20170055575A1 (en) 2015-08-31 2017-03-02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Material for use with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US11924930B2 (en) 2015-08-31 2024-03-05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rticle for use with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US20170119046A1 (en) 2015-10-30 2017-05-04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WO2017090692A1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CN113130283B (zh) * 2019-12-31 2023-01-24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处理装置及其加热器
WO2023212779A1 (en) * 2022-05-04 2023-11-09 ORA Australia Pty Ltd Cooking ov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1790A (ja) * 1991-05-17 1992-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6163152A (ja) * 1992-11-24 199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JPH06235527A (ja) * 1993-02-09 1994-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DE19853780A1 (de) * 1998-11-21 2000-01-05 Aeg Hausgeraete Gmbh Garofen mit induktiv beheiztem Heizkörper und Verfahren zum Beheizen einer Ofenmuffel eines Garof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0548A (en) * 1977-08-10 1979-03-07 Hitachi Heating Appliance Co Ltd High frequency heating device
JP2943248B2 (ja) * 1990-06-01 1999-08-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面状発熱体
JPH0618044A (ja) 1992-07-02 1994-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JPH08138864A (ja) 1994-11-15 1996-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DE29601788U1 (de) * 1996-02-05 1996-05-02 Ratiotherm Gmbh Ein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von Speisen
ES2170031B2 (es) * 2000-12-19 2006-04-16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ña, S.A. Horno de induccion.
JP2003282221A (ja) 2002-03-26 2003-10-03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オーブン
US20100301037A1 (en) * 2004-03-03 2010-12-02 Wuest Ernst Food treating device
DE102007004275A1 (de) * 2007-01-23 2008-07-24 Mgs Ag - Modular Galley Systems Vorrichtung zur Wandlung induktiv übertragener elektrischer Energ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JP5253210B2 (ja) * 2009-02-04 2013-07-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1790A (ja) * 1991-05-17 1992-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6163152A (ja) * 1992-11-24 199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JPH06235527A (ja) * 1993-02-09 1994-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DE19853780A1 (de) * 1998-11-21 2000-01-05 Aeg Hausgeraete Gmbh Garofen mit induktiv beheiztem Heizkörper und Verfahren zum Beheizen einer Ofenmuffel eines Garof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3237A (zh) 2012-05-30
EP2472185A1 (en) 2012-07-04
WO2011024645A1 (ja) 2011-03-03
EP2472185B1 (en) 2016-01-13
ES2562705T3 (es) 2016-03-07
JP5295374B2 (ja) 2013-09-18
EP2472185A4 (en) 2014-12-10
JPWO2011024645A1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3237B (zh) 加热装置
JP562286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熱システム
TWI287949B (en) Heating cooker
CN102013579B (zh) 李兹线的接线端子及其设置方法
JP569350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32283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5664437U (zh) 一种电磁外加热悬浮装置
JP2007200752A (ja) 加熱調理器
AU2006202773B2 (en) Heater unit and electric cooker equipped therewith
JP5023555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5414653B2 (ja) 加熱装置
KR101214630B1 (ko) 고주파 유도 가열을 이용한 보일러
JP5300764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517837B2 (ja) 加熱装置
KR102140591B1 (ko) 유도가열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튀김기
JP5517962B2 (ja)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802293A (zh) 具有不需要冷却的感应线圈
JP2011003490A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208892225U (zh) 一种电饭煲
JP7300591B2 (ja) 加熱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加熱調理器
JP565317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61620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WO2019051843A1 (zh) 一种无感锅具及灶具
JP2013069474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145331A (ja) 溶融金属レベル検知装置と検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