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503B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503B
CN102472503B CN201080030651.5A CN201080030651A CN102472503B CN 102472503 B CN102472503 B CN 102472503B CN 201080030651 A CN201080030651 A CN 201080030651A CN 102472503 B CN102472503 B CN 102472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ischarge duct
temperature
abends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06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503A (zh
Inventor
平野诚一
大内光生
岩本雅之
平野浩史
浅海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2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07Removing cooking fumes from oven cav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on of cooling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包括:排气管道(19),将来自喷嘴部(61)前端的开口(61a)的排气和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进行混合后,把混合后的混合排气导向外壳外并排气;以及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配置在排气管道(19)内,检测喷嘴部(61)的开口(61a)上侧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加热烹调中,当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加热烹调器,以往公开了具有冷却风扇的加热烹调器,该冷却风扇用于冷却电子元件室内的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室形成在主体内的加热室的侧方(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4-55621号(专利文献1))。
在上述加热烹调器中,通过配置在冷却风扇的下风侧的自热型热敏电阻,检测冷却风扇正常运转时和异常停止时的温度差,并基于所述温度差来检测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而且,在上述加热烹调器中,当检测到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后,会停止向加热器等电子元件通电,以防止电子元件因温度上升而受损。
然而,上述加热烹调器存在下述问题,即,用于检测冷却风扇异常停止的自热型热敏电阻的部件成本高,以及由于自热而额外消耗了电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4-5562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到风扇的异常停止。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加热室,配置在所述外壳内;风扇,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排气通路,一端与所述加热室连接;排气管道,将从所述排气通路的另一端排出的排气与来自所述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混合,把混合后的混合排气导向所述外壳外并排出到外部;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用于检测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以及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加热烹调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或者加热烹调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以上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处,风扇可以是用于向排气管道送风的排气风扇,也可以是对配置在外壳内的至少一部分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只要是用于排气的风扇即可。
按照所述结构,排气管道将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和来自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混合后,再将混合的混合排气导向外壳外并排出到外部。这时,如果风扇正常动作,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与来自风扇的风的温度大致相等,但远远低于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温度。但是,当风扇因故障等而异常停止时,由于来自风扇的风不再送入排气管道,所以排气管道内的气流停滞,而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由排气通路缓缓地持续流入排气管道内。因此,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利用这种源于风扇异常停止而产生的温度上升,加热烹调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出风扇的异常停止。或者,加热烹调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以上时,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这样,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到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流入口上侧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利用来自风扇的风的风压,排气管道将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和来自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混合后,导向外壳外并排出到外部。这时,如果风扇正常动作,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与来自风扇的风的温度大致相等,但远远低于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温度。但是,当风扇因故障等而异常停止时,来自风扇的风不再流入排气管道,因此排气管道内的气流停滞,而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由排气通路持续流入排气管道内,来自排气通路的高温排气在排气管道内由流入口向上侧上升。因此,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传感器迅速检测出流入口上侧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上升,且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这种风扇异常停止时,由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大,所以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能可靠且迅速地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
因此,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迅速检测出用于排气的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外,当所述风扇同时用于冷却电子元件时,由于迅速检测出风扇的异常停止,通过对加热器等电子元件停止供电,能防止电子元件因温度上升而受损。此外,通过在电子元件上附着蒸汽或发生冷凝之前停止运转,可以预先防止电子元件受损等。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设置有吹入口,用于吹入来自所述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混合排气,并且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所述流入口配置在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的、比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所述流入口靠向上游侧。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在排气管道的上游侧的吹入口和下游侧的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配置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并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比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靠向上游侧的位置上,由此,在风扇正常动作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从风扇流入的风的温度,另一方面,在风扇异常停止时,从排气通路流入的高温排气由排气管道内的流入口向上游侧移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高温排气。因此,风扇正常动作时和异常停止时,由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大,所以能更可靠地检测到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管道的内表面包含上侧表面以及位于所述上侧表面下侧的表面,所述排气管道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
此处,所述排气管道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四边形和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和椭圆形等,断面形状为四边形和多边形时,至少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最上侧表面为上侧表面,断面形状为圆形和椭圆形时,至少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最上部区域为上侧表面。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由于排气管道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在风扇异常停止时,从排气通路流入的高温排气沿排气管道内的上侧表面容易地移动到上游侧,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更迅速地检测所述移动的高温排气。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划分成的至少两个温度区域上分别设定所述第一阈值,并使所述温度区域的温度越高所述第一阈值越小。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在划分成的至少两个温度区域上分别设定第一阈值,并使温度区域的温度越高第一阈值越小,利用所述第一阈值,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加热烹调中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这样,在风扇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大的低温区域上,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大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而另一方面,在风扇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小的高温区域上,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小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所以能在较宽的温度区域上进行准确判断。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当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横跨至少两个所述温度区域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各个所述温度区域上设定的所述第一阈值中最小的第一阈值,来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且所述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用于求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用于求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当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横跨至少两个温度区域时,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各个温度区域上设定的第一阈值中最小的第一阈值,来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因此,由于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风扇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小的温度区域上设定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所以能更准确地进行判断。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从开始加热烹调到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不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从开始加热烹调到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由于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不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所以即使在加热烹调即将开始运转之前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变化,也能防止误检测为风扇异常停止(例如将加热烹调器从寒冷场所移动到室温环境后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加热烹调控制部,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加热烹调运转再次开始判断温度以下,则所述加热烹调控制部再次开始所述加热烹调的运转。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当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加热烹调运转再次开始判断温度以下,则由于通过加热烹调控制部再次开始加热烹调的运转,所以能使烹调持续到最后结束为止。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风扇控制部,所述风扇控制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控制所述风扇。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利用风扇控制部控制风扇,例如在加热烹调开始时,直到加热室内的温度上升到足够高的温度为止不使风扇运转,这样既能够节省能源,又能可靠地抑制加热烹调开始时因风扇运转而导致加热室内的温度降低。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二阈值以上时,或者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开始运转判断温度以上时,所述风扇控制部开始所述风扇的运转。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加热烹调开始时即使风扇不向排气管道送风,随着加热室内温度的上升,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逐渐流入排气管道内。这样,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上升。并且,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二阈值以上时,风扇控制部开始风扇的运转。或者,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开始运转判断温度以上时,风扇控制部开始风扇的运转。这样,在加热烹调开始时,直到加热室内的温度上升到足够高为止不使风扇运转,所以在节省能源的同时,还能可靠地抑制加热烹调开始时因风扇运转而导致加热室内的温度降低。另外,在加热烹调结束后继续下一次的加热烹调时,由于加热室内的温度高,所以可以立即开始风扇运转。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所述风扇运转中,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停止所述风扇,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在第三阈值以上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所述风扇没有发生异常停止,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再次开始所述风扇的运转。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在加热烹调中且风扇运转中,当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风扇控制部停止风扇,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在第三阈值以上时,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风扇没有发生异常停止,利用风扇控制部再次开始风扇的运转。即使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到风扇的异常停止,有时实际上风扇没有发生异常停止,而在正常运转。此时,如果利用风扇控制部停止了正常运转的风扇,则由于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上升,所以利用该温度上升,就可以判断风扇不是异常停止。因此,即使误检测为风扇异常停止,也可以继续风扇运转,进行加热烹调。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风扇运转中,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停止所述风扇,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低于第三阈值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所述风扇异常停止。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在加热烹调中且风扇运转中,当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风扇控制部停止风扇,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低于第三阈值时,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风扇异常停止。这样,当风扇异常停止时,由于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不会上升而几乎不变化,所以确认其温度未上升后能可靠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门,对所述加热室的开口部进行开关;以及门开关传感器,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基于所述门开关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门的开关状态,在所述门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后直到经过第三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不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基于门开关传感器检测出的门的开关状态,在门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后直到经过第三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不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这样,在加热烹调中开关门时,即使在关门时高温排气从加热室内被导入排气管道,使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上升,也能可靠地防止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误检测为风扇异常停止。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风扇的异常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A是从斜前上方观察的拆下了外壳顶部和两侧部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2B是带把手的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的所述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侧方观察的所述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侧方观察所述加热烹调器的要部放大断面的示意图。
图6A是排气管道的俯视图。
图6B是从图6A的VIB-VIB线观察的断面图。
图7是承露容器的平面图。
图8是从图7的VIII-VIII线观察的断面图。
图9是从侧方观察的所述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的所述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框图。
图12是表示所述加热烹调器的排气温度变化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冷却风扇异常停止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2…带把手的门
3…操作面板
4…承露容器
5…旋钮
6、6…前脚
7…液晶显示部
8…加热室
9…电子元件室
10…吸气空间
11、11…隔热板
13…蒸汽产生装置
14…供水泵
15…容器收纳部
16…冷却风扇
17…吸气口
18…排气管
19…排气管道
20…供水管
21…隔壁
22…排出口
23…供水容器
24…蒸汽产生用加热器
25…上加热器收纳部
26…上加热器
27…下加热器
70…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
72…门开关传感器
100…控制装置
100a…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
100b…风扇控制部
100c…加热烹调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所述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1;以及滑动开关式的带把手的门2,安装在该外壳1的前表面侧。此外,外壳1的前表面侧设置有操作面板3,且所述操作面板3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2相邻。而且,在带把手的门2和操作面板3的下方配置有承露容器4。
在所述操作面板3上,将大体圆筒形状的旋钮5安装成转动自如。此外,操作面板3具有液晶显示部7,所述液晶显示部7对应旋钮5的操作进行显示。
所述承露容器4能在设置于外壳1底部前侧的两个前脚6、6上拆装。而且,当把承露容器4从前方朝向后方插入外壳1的下侧而安装在前脚6、6上时,承露容器4的一部分位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2的后表面(背面)的下方。这样,当打开带把手的门2时,带把手的门2的后表面上附着的露水滴入承露容器4内。
图2A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的拆下了所述外壳1顶部和两侧部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图2B是带把手的门2处于打开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的图2A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图2A、图2B、图3中对相同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A、图2B、图3所示,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被烹调物的加热室8(参照图2B)。此外,在外壳1内,在加热室8的侧方且操作面板3的后方设置有作为冷却空间一例的电子元件室9,并且在加热室8的后方且电子元件室9的后方设置有吸气空间10。
所述加热室8的前表面侧具有开口部8a(图2B所示),且带把手的门2利用一对轨道单元31前后滑动,从而对开口部8a进行开关。所述轨道单元31包括:可动轨道,一端固定在带把手的门2上;以及固定轨道,固定在外壳1一侧,将可动轨道支承成滑动自如。此外,可以将带把手的门2和托盘32一起拉出。通过所述带把手的门2的开关,将托盘32上放置的被烹调物从加热室8内取出,或把被烹调物放入加热室8内。此外,在加热室8的上方、下方、后方和两侧方分别配置有隔热板11、11、…。即,隔热板11、11、…配置在加热室8的除开口部8a以外的周围。此外,隔热板11和加热室8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隔热材料(未图示)。
所述电子元件室9内具有: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向加热室8供给的蒸汽;供水泵14,通过供水管20连接在所述蒸汽产生装置13上;以及容器收纳部15,配置在所述供水泵14的前方。并且在加热被烹调物时,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流入电子元件室9内,可以冷却供水泵14等电子元件。
伴随驱动冷却风扇16,外壳1外的空气从四个吸气口17、17、17、17流入所述吸气空间10。然后,吸气空间10内的空气被冷却风扇16送入电子元件室9内。另外,各吸气口17由设置在外壳1后部的多个狭口构成。
设置在加热室8后部的排气口通过设置在加热室8后部上侧的催化剂单元(未图示),与排气管18的上游端连接。排气管18的下游端(排气口)与配置在容器收纳部15侧方的合成树脂制的排气管道19连接。所述排气管18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从电子元件室9的后表面侧上部延伸至前表面侧下部。
而且,利用排气管18和排气管道19,加热室8内的气体从外壳1的后部被导向前表面侧,并排出到外壳1外。
另外,在图2A、图2B、图3中,表示了分隔电子元件室9和吸气空间10的隔壁21。所述隔壁21上安装有冷却风扇16。此外,如图3所示,加热室8的上侧配置有上加热器收纳部25,且所述上加热器收纳部25内配置有上加热器26。所述上加热器收纳部25和上加热器26构成蒸汽升温装置。此外,加热室8的下侧配置有下加热器收纳部(未图示),且所述下加热器收纳部内配置有下加热器27(图11所示)。
图4是从侧方观察的图2A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所述容器收纳部15收纳有供水容器23。带把手的门2打开时,所述供水容器23从前表面露出,并能从容器收纳部15中取出或放入(参照图2B)。此外,利用供水泵14的驱动,供水容器23内的水借助供水管20供给至蒸汽产生装置13。蒸汽产生装置13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24对来自供水泵14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气。
此外,图5表示从侧方观察的所述加热烹调器的要部放大断面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排气管道19前侧的底部上设有排出口22。所述排出口22贯穿外壳1的底部,并与承露容器4相对。此外,排气管18的下游端所连接的喷嘴部61进入排气管道19内,且喷嘴部61前端的开口61a(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朝向排出口22一侧。所述排气管18和喷嘴部61构成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和排气管道19构成排气导向部。
图6A表示排气管道19的上表面,图6B表示从图6A的VIB-VIB线观察的排气管道19的断面图。
如图6A、图6B所示,排气管道19形成为从吹入口60朝向排出口22的尖头形状,且排气管道19包括:上壁19a;下壁19b;侧壁19c,包围在除吹入口60以外的上壁19a的外缘和下壁19b的外缘之间;筒部19d,从排出口22的外周向下方突出;第一固定部19e,从筒部19d附近向前方突出设置;以及第二固定部19f,设置在下壁19b的吹入口60下缘附近。此外,排气管道19在上壁19a的吹入口60上缘形成有切口19g。
在所述排气管道19的切口19g上,从吹入口60一侧安装有大体L形的喷嘴部61。而且,利用固定在喷嘴部61上端的安装用凸缘62,将喷嘴部61固定在排气管道19的上壁19a上。所述喷嘴部61的上端与排气管18的下游端连接。
所述排气管道19的筒部19d插入到底板65所设置的孔65a中,并通过第一固定部19e和第二固定部19f,用螺钉(未图示)将排气管道19固定在底板65上。这时,排气管道19的下壁19b的上表面相对于底板65的平面朝向前方倾斜降低。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道19的下壁19b的上表面和底板65的平面所呈角度为2~3度。这样,排气管道19内的水流向排出口22侧并落下,而不会从吹入口60侧流出。
所述排气管道19从上游侧的吹入口60朝向下游侧的排出口22形成为尖头形状。利用所述尖头形状,不仅使排气管道19内的气流顺畅,并且来自喷嘴部61前端的开口61a的排气被吸入并导向排出口22侧。
此外,图7表示承露容器4的平面图,图8表示从图7的VIII-VIII线观察的断面图。如图7、图8所示,承露容器4具有横向长的长方形第一承露凹部41,以及在所述第一承露凹部41的前方隔着肋43设置的第二承露凹部42。在第一承露凹部41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向后表面侧(图7的上侧)开口的嵌合凹部45A、45B,且所述嵌合凹部45A、45B内分别设置有向后表面侧延伸的弯曲臂部46A、46B。此外,嵌合凹部45A、45B内的第一承露凹部41侧上分别设置有导向部47A、47B。
当把所述承露容器4安装到外壳1底部前侧所设置的两个前脚6、6上时,前脚6、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被承露容器4的导向部47A、47B引导而嵌合在嵌合凹部45A、45B中。这时,利用承露容器4的弯曲臂部46A、46B发生弹性变形,并与导向部47A、47B协作,夹持前脚6、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从而将承露容器4保持在前脚6、6上。
所述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的底面右侧的区域S,与上侧的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的开口相对。来自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的排气被下侧的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的区域S接收后,向外壳1外扩散。这时,排气从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内,经过承露容器4和带把手的门2之间的间隙以及承露容器4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向外壳1前表面侧的广阔外部空间扩散。
此外,从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滴下的水滴被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接收,并且沿带把手的门2的后表面和外壳1的前表面落下的水滴被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第二承露凹部42接收。
图11表示所述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框图。如图11所示,该加热烹调器具备由微机和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的控制装置100。基于来自操作面板3的操作输入信号和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室内温度传感器71、门开关传感器72的检测信号,控制装置100控制液晶显示部7、供水泵14、冷却风扇16、蒸汽产生用加热器24、上加热器26以及下加热器27。此外,控制装置100包括: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基于由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检测冷却风扇16是否异常停止;风扇控制部100b,控制冷却风扇16的运转;以及加热烹调控制部100c,控制加热烹调的运转。门开关传感器72检测带把手的门2的开关状态。
所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将带把手的门2如图2B所示拉出的状态下,将存放有必要量水的供水容器23收纳到容器收纳部15之后,关闭带把手的门2,并对操作面板3进行操作,开始使用蒸汽的加热烹调。此时,使配置在加热室8上下侧的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27导通,并且驱动供水泵14,将供水容器23内的水供给至蒸汽产生装置13,且利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24对供给至蒸汽产生装置13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气。然后,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的水蒸气被吹出到加热室8上侧的上加热器收纳部25内,并被上加热器26加热后成为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所述过热水蒸气通过加热室8顶面的未图示的上盖上设置的多个孔供给至加热室8内。这样,通过来自加热室8顶面侧的上盖的辐射热和来自底侧的下盖的辐射热、以及从上盖的多个孔吹出的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对加热室8内的托盘32上放置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这时,向食品表面供给并附着的过热水蒸气在食品表面凝结,给予食品大量的凝结潜热,所以能向食品高效传递热量。
在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可以不使用蒸汽而仅利用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27进行烧烤烹调,也可以不使用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27,而仅利用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的水蒸气进行蒸煮烹调等。
按照所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利用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风压,来自喷嘴部61的开口61a的排气与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混合后,排气管道19将混合的混合空气导向外壳1外并排出到外部。这时,冷却风扇16正常动作,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与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温度大致相等,但远远低于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温度。但是,当冷却风扇16因故障等而异常停止时,由于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不再流入排气管道19,排气管道19内的气流停滞,而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通过排气管18、喷嘴部61持续流入排气管道19内,并且来自喷嘴部61的开口61a的高温排气在排气管道19内向流入口的上侧上升。所以,配置在排气管道19内的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迅速检测到比喷嘴部61的开口61a靠向上侧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的上升。这种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由于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大,所以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能可靠且迅速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风扇16正常动作时,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温度为50℃左右,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温度约为80℃。
因此,按照所述加热烹调器,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迅速检测用于排气的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此外,通过迅速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并停止加热器等电子元件的通电,能防止电子元件因温度上升而受损。此外,在电子元件室9内附着有蒸汽或发生冷凝之前,通过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并停止运转,能够预先防止电子元件受损等。
另外,当电子元件室9内的温度低时,冷却风扇16不必运转,而在加热烹调中当电子元件室9内的温度升高时,使冷却风扇16运转。
此外,通过将喷嘴部61的开口61a配置在排气管道19的上游侧的吹入口60和下游侧的排出口22之间的通风流路上,并将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配置在排气管道19内的、比喷嘴部61的开口61a靠向上游侧,在冷却风扇16正常动作时,利用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从冷却风扇16流入的冷却风的温度,而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从喷嘴部61的开口61a流入的高温排气朝向排气管道19内的、喷嘴部61的开口61a的上游侧移动,利用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高温排气。因此,在冷却风扇16正常动作时和异常停止时,由于通过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大幅变化,因此能更可靠地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
此外,通过使排气管道19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由于从喷嘴部61的开口61a流入的高温排气沿排气管道19内的上侧表面容易地向上游侧移动,所以可以利用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更迅速地检测到所述移动的高温排气。
此外,在将食品放入加热室8内并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室8内成为高温并且从被加热的食品冒出水蒸气和烟等,充满加热室8内,此时,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通过排气管18并经由外壳1内的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后,被导向前表面侧。然后,利用设置在外壳1前表面侧的作为排气接收部的承露容器4,接收来自排气管18的排气口的排气并使其扩散到外壳1外。在此,来自加热室8内的含水蒸气的高温排气借助排气管18通过外壳1内的电子元件室9时被冷却,被冷却而温度降低的排气,可以被前表面侧的承露容器4接收,并扩散到外壳1前方的广阔外部空间。
这样,即使加热烹调器主体的后表面侧附近存在壁面或正上方设有搁架时,由于室内排气不会从主体的后表面侧排出,所以不会因含水蒸气的高温排气接触壁面和搁架而导致其发生腐蚀或繁殖霉菌。因此,即使设置在狭窄的空间里,也能够对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进行处理,而不是从后表面侧排气。
此外,由于直到从外壳1前表面侧排出为止,室内排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在排气管18、喷嘴部61、排气管道19内冷凝,所以能够向外部空间放出除湿后的排气。此外,排气管18、喷嘴部61、排气管道19内产生的露水可以利用承露容器4回收。因为本加热烹调器的承露容器4回收的露水较少,可以自然干燥,所以省去了倒掉承露容器4内的水的麻烦。由于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被承露容器4暂时接收后扩散到外壳1外,所以不会向使用者直接吹出排气,提高了舒适性。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作为在加热室8内加热被加热物的烹调,也可以包含仅使用加热器的加热烹调或使用水蒸气的蒸煮烹调等。
此外,由于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通过排气管18从加热室8的后部被导向前表面侧,所以能加长排气管18的流路长度,并能加长通过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由承露容器4向外壳1外扩散的排气温度。
此外,如图9所示,通过使排气管18从加热室8的后部朝向前表面侧,且从加热室8后部的上侧朝向前表面侧的下侧倾斜,加长了通过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从而能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即使含水蒸气的高温排气在电子元件室9中被冷却后产生露水,露水也会在排气管18内向下游侧流动而落下。因此,露水不会滞留在排气管18内,从而不会妨碍排气的流动或弄脏排气管18内。
而且,如图10所示,在外壳1内的加热室8的侧方、且从后表面侧至前表面侧进行设置的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中,通过排气管18将排气从加热室8的后部附近导向前表面侧和外侧,加长了排气管18的流路长度,且能够加长通过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可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能进一步降低从作为排气接收部的承露容器4向外壳1外扩散的排气温度。
此外,排气管道19配置在外壳1内、且配置在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的前表面侧,在该排气管道19中,来自冷却电子元件的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吹入上游侧设置的吹入口60。然后,从排气管道19的吹入口60吹入的冷却风,被排气管道19的上壁19a、下壁19b、侧壁19c引导后,从下游侧设置的排出口22排出。这时,从喷嘴部61的开口61a向排气管道19内流入的排气与冷却风混合,并且通过与冷却风混合被稀释的排气从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排出,所述喷嘴部61的开口61a配置在排气管道19内的吹入口60和排出口22之间的通风流路上。这样,能够利用来自冷却电子元件的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通过稀释排气而降低排气温度,并且借助排气管道19使排气气流顺畅,从而高效排出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
此外,作为接收来自排气管18的排气后使其向外壳1外扩散的排气接收部,通过使用接收来自外壳1前表面滴落的水滴的承露容器4,从而兼备承露功能和接收排气并使其扩散的功能,简化了结构,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零件成本。
图12表示所述加热烹调器的排气温度的变化。图12中横轴表示使用蒸汽开始加热烹调的时间(分),纵轴表示通过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
此外,图12所示曲线A是加热烹调器的周围为敞开空间时、加热运转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曲线B是加热烹调器的周围被壁面包围条件下、加热运转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曲线C是加热烹调器的周围被壁面包围条件下且冷却风扇16处于停止状态时、加热运转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
例如,曲线C中加热烹调器的周围被壁面包围的条件下,作为到周围壁面的间隔距离,上方为30cm,左方为5cm,右方为5cm,前方敞开,后方为1.5cm,下方为0cm。
如图12的曲线A所示,周围为敞开空间时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为50℃~53℃左右,呈平缓倾斜,如曲线B所示,周围被壁面包围条件下,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为高于曲线A的76℃~78℃左右,呈平缓倾斜。如上所述,因周围环境条件的不同,加热运转时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大不相同。
此外,在加热运转中当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特性会从曲线A或者曲线B急剧变为曲线C,其温度变化是曲线A的情况下大于曲线B的情况下。
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在使用蒸汽的加热运转和不使用蒸汽的加热运转中,从加热运转开始4分钟内冷却风扇16停止。
此外,开始加热烹调后,当由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二阈值以上时,风扇控制部100b开始冷却风扇16的运转。这样,开始加热烹调时,由于直到加热室8内上升到足够温度为止冷却风扇16不运转,所以能够节省能源,而且能可靠地抑制加热烹调开始时因冷却风扇16运转而导致加热室8内温度下降。此外,在加热烹调结束后继续进行下次的加热烹调时,由于加热室8内的温度高,因此可以立即开始冷却风扇16的运转。
另外,也可以在开始加热烹调后,当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开始运转判断温度以上时,风扇控制部100b开始冷却风扇16的运转。
此处,风扇控制部100b也可以使用下述两个判断条件:使用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以及使用风扇开始运转判断温度,当满足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的判断条件时,开始冷却风扇16的运转。
此外,在加热烹调中,当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这样,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
本实施方式中,当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连续两次在第一阈值以上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这样,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可以防止误检测。
另外,也可以在加热烹调中当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例如90℃)以上时,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
此处,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也可以使用下述两个判断条件:使用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以及使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当满足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的判断条件时,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72℃以上作为高温区域,低于72℃作为低温区域,高温区域上的第一阈值设定为3℃,低温区域上的第一阈值设定为10℃。
此处,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通过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以10秒间隔读入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并把从1分钟前到当前为止的六个温度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再将当前温度数据和1分钟前的温度数据进行比较后,求出每单位时间(1分钟)的上升量。在当前温度数据为高温区域时判断是否在3℃(第一阈值)以上,另一方面,在当前温度数据为低温区域时判断是否在10℃(第一阈值)以上。这样以10秒间隔进行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判断,当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将错误计数+1,当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小于第一阈值时,将错误计数清零。在使用所述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的判断中,当加热烹调中打开门时,将存储器中存储的温度数据和错误计数清零。
这样,在划分成的两个温度区域上分别设定第一阈值,且温度区域的温度越高第一阈值越小,利用该第一阈值,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判断加热烹调中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由此,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大的低温区域上,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使用大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小的高温区域上,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使用小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所以能在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的较大温度区域上进行准确判断。
所述实施方式中,划分了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两个温度区域,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划分为三个以上的温度区域,并且使用每一个温度区域上设定的第一阈值,判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
此外,利用1分钟前的温度数据(始点温度)和当前温度数据(终点温度),求出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当1分钟前的温度数据(始点温度)和当前温度数据(终点温度)横跨所述两个温度区域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使用各个温度区域上设定的第一阈值中较小的、即高温区域的第一阈值,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因此,由于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使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温度上升变化小的高温区域上设定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所以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判断。
此外,在从加热烹调开始到经过第一规定时间(本实施方式为60秒)为止的期间,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不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这样,即使在加热烹调运转即将开始之前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变化,也能够防止误检测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例如,把加热烹调器从寒冷场所移动到室温环境后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
此外,当所述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时,如果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加热烹调运转再次开始判断温度(本实施方式为40℃)以下,则加热烹调控制部100c再次开始加热烹调的运转。这样,能够使加热烹调持续到最后结束为止。这时,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规定时间缩短为1秒,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立即进行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的检测。
另一方面,在所述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时,如果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超过加热烹调运转再次开始判断温度(本实施方式为40℃),则控制装置100在液晶显示部7上进行错误显示后,在规定时间后切断电源。
此外,基于门开关传感器72检测出的带把手的门2的开关状态,从带把手的门2由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开始经过第三规定时间(本实施方式为20秒)为止的期间,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不检测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加热烹调中开关门时,关闭带把手的门2时即使高温排气从加热室8内被导向排气管道19,使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上升,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误检测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
图13表示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3中,最初的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判断使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
首先,处理开始时,在步骤S1中,检测出由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T。
接着,进入步骤S2,当判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T大于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L1时,进入步骤S3,而另一方面,当判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T小于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L1时,返回步骤S1。
然后,步骤S3中利用风扇控制部100b停止冷却风扇16后,进入步骤S4,并等待时间t。
接着,进入步骤S5,判断温度T是否上升。即,判断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从利用风扇控制部100b停止冷却风扇16经过时间t为止的期间)中的上升量是否在第三阈值(本实施方式为3℃)以上。
然后,在步骤S5中,如果判断为温度T上升,则进入步骤S6,运转冷却风扇16。
接着,进入步骤S7,更新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L1后(L1=L1+3℃),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如果判断为温度T未上升,则进入步骤S8,判断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而结束所述处理,并转移到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的处理。
这样,冷却风扇16运转中当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时,所述加热烹调器通过风扇控制部100b停止冷却风扇16。并且,在所述冷却风扇16停止后,当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在第三阈值(3℃)以上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判断为冷却风扇16没有发生异常停止,通过风扇控制部100b再次开始冷却风扇16的运转。即使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实际上有时冷却风扇16不是异常停止,而是正常状态。此时,由于通过风扇控制部100b停止了正常运转的冷却风扇16,使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上升,所以根据所述温度上升,可以判断冷却风扇16不是异常停止。因此,即使误检测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也可以继续冷却风扇16的运转并进行加热烹调。
此外,在冷却风扇16运转中,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检测到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时,通过风扇控制部100b停止冷却风扇16,当所述冷却风扇16停止后,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小于第三阈值时,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100a判断为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这样,在冷却风扇16异常停止时,由于排气管道19内的空气温度不上升而几乎不变化,因此确认所述温度未上升后,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冷却风扇16的异常停止。
所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加热烹调器使用冷却风扇16作为向排气管道送出一部分风的风扇,但是向排气管道送出至少一部分风的风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向排气管道送风的排气风扇的加热烹调器。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排气通路(排气管18和喷嘴部61)和排气管道19的加热烹调器,但是排气通路和排气管道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借助从加热室的背面侧向上方延伸的排气通路,从上部的排气口排气的排气管道。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排气管道19的加热烹调器,但是排气管道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将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和来自风扇的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混合后排出外壳外的结构即可。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说明了使用承露容器4作为排气接收部的加热烹调器,但是排气接收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承露容器以外的构件,只要能从排气通路的排气口接收排气并使其扩散到外壳外即可。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相对于外壳1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带把手的门2,对加热室8的开口部8a进行开关,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转动式的开关门,对加热室的开口部进行开关。即,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所具备的开关门可以是滑动式,也可以是转动式。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例如不仅可以是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烧烤微波炉,还可以是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烤箱、不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烧烤微波炉以及不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烤箱等。
按照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在烧烤微波炉等中,通过使用过热水蒸气或者饱和水蒸气,可以进行健康烹调。例如,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向食品表面供给温度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或者饱和水蒸气,食品表面上附着的过热水蒸气或者饱和水蒸气凝结后将大量的凝结潜热传给食品,能够向食品高效传递热量。此外,由于凝结水附着在食品表面并与盐分、油分一起滴落,能降低食品中的盐分和油分。而且,通过使加热室内充满过热水蒸气或者饱和水蒸气而成为低氧状态,能进行抑制了食品氧化的烹调。此处,低氧状态是指加热室内氧的体积%在10%以下(例如2~3%)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加热室,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排气通路,将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导向外部;冷却风扇,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排气管道,将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和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混合后向所述外壳外排出;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检测比流入口靠向上侧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以及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检测所述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处,冷却风扇用于对配置在外壳内的至少一部分电子元件进行冷却。
按照所述结构,利用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风压,排气管道将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和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混合后排出外壳外。这时,如果冷却风扇正常动作,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与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温度大致相等,但远远低于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温度。但是,当冷却风扇因故障等而异常停止时,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不再流入排气管道,所以排气管道内的气流停滞,而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由排气通路持续流入排气管道内,来自排气通路的高温排气在排气管道内向流入口的上侧上升。因此,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传感器迅速检测出比流入口靠向上侧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上升,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这样,当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时,由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大,因此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能可靠且迅速地检测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
因此,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迅速检测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此外,通过迅速检测到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以停止加热器等电子元件的通电,能防止电子元件因温度上升而受损。此外,通过在电子元件上附着蒸汽或发生冷凝之前停止运转,可以预先防止电子元件受损等。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设置有吹入口,用于吹入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且所述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口,用于排出从所述吹入口吹入的所述冷却风,并且在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配置有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的、比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靠向上游侧。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在排气管道的上游侧的吹入口和下游侧的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配置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流入口,并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流入口上游侧,而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排气通路的排气,在冷却风扇正常动作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从冷却风扇流入的冷却风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时,从排气通路流入的高温排气向排气管道内的流入口上游侧移动,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高温排气。因此,冷却风扇正常动作时和异常停止时,由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大,所以能更可靠地检测到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管道的内表面包含上侧表面以及位于所述上侧表面下侧的表面,且所述排气管道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
此处,所述排气管道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四边形和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和椭圆形等,断面形状为四边形和多边形时,至少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最上侧表面为上侧表面,断面形状为圆形和椭圆形时,至少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最上部区域为上侧表面。
按照所述实施方式,通过使排气管道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在冷却风扇异常停止时,由于从排气通路流入的高温排气沿排气管道内的上侧表面容易地移动到上游侧,所以能通过温度传感器更迅速地检测出移动的高温排气。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不必使用自热型的热敏电阻,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迅速检测冷却风扇的异常停止。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各种变更方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加热室,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风扇,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排气通路,一端与所述加热室连接;
排气管道,将从所述排气通路的另一端排出的排气与来自所述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混合,把混合后的混合排气导向所述外壳外并排出到外部;
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用于检测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以及
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加热烹调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一阈值以上时,或者加热烹调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异常停止判断温度以上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流入口上侧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流入口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设置有吹入口,用于吹入来自所述风扇的风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混合排气,并且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所述流入口配置在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
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内的、比流入来自所述排气通路的排气的所述流入口靠向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的内表面包含上侧表面以及位于所述上侧表面下侧的表面,
所述排气管道的上侧表面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倾斜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划分成的至少两个温度区域上分别设定所述第一阈值,并使所述温度区域的温度越高所述第一阈值越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横跨至少两个所述温度区域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使用各个所述温度区域上设定的所述第一阈值中最小的第一阈值,来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且所述始点温度和终点温度用于求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从开始加热烹调到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不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加热烹调控制部,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加热烹调运转再次开始判断温度以下,则所述加热烹调控制部再次开始所述加热烹调的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风扇控制部,所述风扇控制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控制所述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每单位时间的上升量在第二阈值以上时,或者加热烹调开始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风扇开始运转判断温度以上时,所述风扇控制部开始所述风扇的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运转中,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停止所述风扇,
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在第三阈值以上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所述风扇没有发生异常停止,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再次开始所述风扇的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运转中,当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时,利用所述风扇控制部停止所述风扇,
并且所述风扇停止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排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在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中的上升量低于第三阈值时,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判断为所述风扇异常停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对所述加热室的开口部进行开关;以及
门开关传感器,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
所述风扇异常停止检测部基于所述门开关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门的开关状态,在所述门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后直到经过第三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不检测所述风扇的异常停止。
CN201080030651.5A 2009-07-30 2010-07-30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7828 2009-07-30
JP2009-177828 2009-07-30
JP2009-244504 2009-10-23
JP2009244504 2009-10-23
PCT/JP2010/062902 WO2011013801A1 (ja) 2009-07-30 2010-07-30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503A CN102472503A (zh) 2012-05-23
CN102472503B true CN102472503B (zh) 2014-07-02

Family

ID=4352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06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503B (zh) 2009-07-30 2010-07-30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8754B2 (zh)
EP (1) EP2461106A1 (zh)
JP (1) JP5306464B2 (zh)
CN (1) CN102472503B (zh)
WO (1) WO20110138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5245B2 (en) * 2013-10-22 2015-09-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wave applianc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0553098B2 (en) * 2014-05-20 2020-02-04 Ooma, Inc. Appliance device integration with alarm systems
US9633547B2 (en) 2014-05-20 2017-04-25 Ooma, Inc.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JP6427343B2 (ja) * 2014-06-13 2018-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11330100B2 (en) 2014-07-09 2022-05-10 Ooma, Inc. Server based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 services
WO2016031737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20160116171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ven airflow control
US10009286B2 (en) 2015-05-08 2018-06-26 Ooma, Inc. Communications hub
DE102015225581A1 (de) * 2015-12-17 2017-06-22 Convotherm Elektro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gewerblichen Gargeräts
DE102016215650A1 (de) * 2016-08-19 2018-02-22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argerät
CN106580118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箱和烤箱的控制方法
CN109259582A (zh) * 2018-11-14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及蒸汽通道构件
CN111297184B (zh) * 2018-12-12 2022-08-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检测气泵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9579096B (zh) * 2018-12-29 2023-06-13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油烟机
CN111759184B (zh) * 2019-03-31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CN112120527B (zh) * 2019-06-25 2022-10-2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2648652B (zh) * 2019-10-12 2021-11-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集中式排烟系统的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
CN114246456B (zh) * 2020-09-25 2022-10-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2178727A (zh) * 2020-10-29 2021-01-05 无锡锐丰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的油烟监控方法、风机控制方法和风机系统
CN114190784B (zh) * 2021-12-20 2023-06-02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5621A (ja) * 1990-06-22 1992-02-24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2263006A (ja) * 2001-03-07 2002-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CN1458450A (zh) * 2002-05-17 2003-11-2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的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5282556A (ja) * 2004-03-26 2005-10-13 Hitachi Hybrid Network Co Ltd ファンモジュール
JP2007061515A (ja) * 2005-09-02 2007-03-1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加熱調理器
JP2007170812A (ja) * 2005-12-19 2007-07-05 Lg Electronics Inc 複合調理器システム
JP2008067804A (ja) * 2006-09-13 2008-03-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グリ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1124A (en) * 1979-07-02 1982-05-25 Raytheon Company Flue aspirated oven
JPH01110311A (ja) * 1987-10-26 1989-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装置
US4865010A (en) * 1988-12-30 1989-09-12 Whirlpool Corporation Exhaust duct cooling system for built-in gas oven
JP2641820B2 (ja) 1990-10-20 1997-08-2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測距方法
US5420396A (en) * 1991-02-28 1995-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which interrupts energization in overheated state
JP2589241B2 (ja) * 1991-11-05 1997-03-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調理器の安全装置
JP3339268B2 (ja) * 1995-09-12 2002-10-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303638B2 (ja) * 1995-12-05 2002-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空燃比センサのヒータ制御装置
US5918589A (en) * 1996-05-10 1999-07-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Low moisture/closed door broil oven ventilation system
JP3784278B2 (ja) * 2001-05-29 2006-06-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0577196B1 (ko) * 2003-12-02 2006-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커피 메이커 겸용 전자레인지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788810B1 (ko) * 2005-03-3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JP4416720B2 (ja) * 2005-09-16 2010-02-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DE102006047587A1 (de) * 2006-10-05 2008-04-10 Miele & Cie. Kg Backofen mit einer Backmuffel und einem Querstromlüfter
KR20090021036A (ko) * 2007-08-24 2009-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전기오븐의 냉각 및 배기 시스템
JP5203038B2 (ja) * 2008-05-12 2013-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5621A (ja) * 1990-06-22 1992-02-24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2263006A (ja) * 2001-03-07 2002-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CN1458450A (zh) * 2002-05-17 2003-11-2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的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5282556A (ja) * 2004-03-26 2005-10-13 Hitachi Hybrid Network Co Ltd ファンモジュール
JP2007061515A (ja) * 2005-09-02 2007-03-1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加熱調理器
JP2007170812A (ja) * 2005-12-19 2007-07-05 Lg Electronics Inc 複合調理器システム
JP2008067804A (ja) * 2006-09-13 2008-03-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グリ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13801A1 (ja) 2013-01-10
US20120118169A1 (en) 2012-05-17
US9068754B2 (en) 2015-06-30
WO2011013801A1 (ja) 2011-02-03
JP5306464B2 (ja) 2013-10-02
EP2461106A1 (en) 2012-06-06
CN102472503A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503B (zh) 加热烹调器
US7709769B2 (en) Steam cooker
US8878105B2 (en) Steam cooker
US9173408B2 (en) Heating cooker
US20100064902A1 (en) Device for diluting discharged steam and cooker with the same
US7795561B2 (en) Steam cooker
CN102388271B (zh) 加热烹调器
US7730830B2 (en)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US20070187388A1 (en) Steam generating device and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N103221748B (zh) 加热烹调器
JP402909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32930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7087976A (zh) 蒸汽烹饪设备
JP4421952B2 (ja) 蒸気調理器
CN105378388A (zh) 电气设备
JP4550033B2 (ja) 蒸気調理器
JP4473043B2 (ja) 蒸気調理器
JP4405319B2 (ja) 蒸気調理器
JP4287796B2 (ja) 蒸気調理器
JP4473063B2 (ja) 蒸気調理器
CN105157074B (zh) 微波炉
JP2005344967A (ja) 蒸気調理器
JP2006023008A (ja) 蒸気調理器
JP2007017076A (ja) 加熱調理器
JP4418326B2 (ja) 蒸気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