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3877B -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3877B
CN102463877B CN201110364789.5A CN201110364789A CN102463877B CN 102463877 B CN102463877 B CN 102463877B CN 201110364789 A CN201110364789 A CN 201110364789A CN 102463877 B CN102463877 B CN 102463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in member
wall
reinforcing portion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47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3877A (zh
Inventor
深津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wa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3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3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3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3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78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其具有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遮光板主体(103)。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销件(111、112、113),并且所述第二壳体(120)包括具有插孔(121a、122a、123a)的突台(121、122、123)。而且,设置有第一加固部(124、126、128;114)和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所述第一加固部(124、126、128;114)从所述销件(111、112、113)和所述突台(121、122、123)中的至少一个沿给定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沿与所述第一加固部(124、126、128;114)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的配置中,遮光板主体在厚度方向上所分为的两个壳体经由适合的结合部或联接部(一个或多个)彼此结合以提供遮光板主体。例如,在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告No.2005-47322所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中,使用这样的配置作为结合部:设置在一个壳体上的突台被压嵌入设置在另一个壳体上的销件。
发明内容
在以上类型的车辆遮光板中,当遮光板主体的壳体结合到一起时,由于在销件压嵌入突台时所产生的应力因而可能在突台内形成裂缝。而且,由于施加在处于有裂缝形成的状态下的遮光板主体上的应力,因而可能出现异常响声或噪声。另一方面,当销件压嵌入突台时,径向应力被施加到销件,并且销件可能倾斜等于或大于给定量的量,这可能导致销件的损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其中提高了用于使构成遮光板主体的各壳体结合的结构的耐久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遮光板,这些车辆遮光板使用具有凸出部的销件和具有凹槽或孔的突台的压嵌式结构用以使构成遮光板主体的各壳体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包括遮光板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销件、突台、第一加固部、以及第二加固部。
遮光板主体形成了用于车辆的遮光板的轮廓。遮光板主体包括覆盖有表层的壳体构件。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构件,其可以由硬树脂材料制成。具有杆状的销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以便从第一壳体突出。销件的截面形状可以选自适合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以及椭圆形。突台设置在第二壳体上以便从第二壳体突出。突台具有插孔,当第二壳体结合到第一壳体时销件压嵌入插孔中。突台的插孔的形状可以选自适合的形状,以便提供与作为凸出部的销件的形状对应的凹槽。销件和突台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对应的壳体上,或者可以通过除一体成型以外的适当方法结合在对应的壳体上。
作为突出部的第一加固部以突出状态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从销件和突台中的至少一个沿给定方向延伸。第一加固部加固了销件和突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突出部的第二加固部以突出状态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与销件或突台隔开。第二加固部在沿与第一加固部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设置在第一加固部上。第二加固部进一步加固了直接加固销件或突台的第一加固部,以便间接加固销件或突台。尤其是,第二加固部在与第一加固部交叉的同时而延伸的这种配置带来了高加固效果。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或者可以通过除一体成型以外的方法结合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当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时,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彼此协作以接收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沿销件的径向施加到突台的应力,以便限制突台的膨胀。
通过以上配置,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能够彼此协作以抑制或防止突台沿销件的径向膨胀达到或超出给定量。因此,能够提高用于使各壳体结合的结构的耐久性。例如,能够消除:由于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所产生的应力而造成的在突台内形成裂缝的问题;以及在裂缝形成的同时向遮光板施加应力时出现异常响声的问题。
当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时,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彼此协作以接收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沿销件的径向所产生的应力,以便限制销件沿所述径向的移动。
通过以上配置,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能够彼此协作以抑制或防止销件沿其径向移动(由弯曲或偏移而造成的移动)达到或超出给定量。因此,能够提高用于使各壳体结合的结构的耐久性。例如,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能够防止由于施加到销件的径向应力而可能造成的销件的损坏。
而且,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第二加固部与第一加固部可以彼此邻接,处于第二加固部与第一加固部交叉的状态,以便沿销件所压嵌的方向将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定位。通过这种配置,当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插孔中时,第二加固部确实地邻接第一加固部,从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彼此而定位。换句话说,第二加固部和第一加固部阻止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相互邻接的位置沿使第一和第二壳体彼此更接近的方向的移动,以便起到用于保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止动件的作用。而且,第一壳体的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壳体的第二加固部能够被合理地用于定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且,第二加固部可以于至少两个部位邻接第一加固部。
在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中,销件可以具有中空的内部。突台的插孔的内径可以小于销件的外径。销件的外径可以从销件的近端部朝向销件的远端部减小。
在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中,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作为第一壳体的边缘部的第一啮合面,并且第二壳体可以具有作为第二壳体的边缘部的第二啮合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可以独立于第一啮合面和第二啮合面而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
如上所述,在用于车辆的遮光板中,提高了用于使构成遮光板主体的各壳体结合的结构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重要性和工业重要性,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的整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遮光板主体的壳体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在图2的第一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一区域A1的放大图;
图4为在图2的第一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二区域A2的放大图;
图5为在图2的第一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三区域A3的放大图;
图6为在图2的第二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一区域B1的放大图;
图7为在图2的第二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二区域B2的放大图;
图8为在图2的第二壳体的背面上的第三区域B3的放大图;
图9为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未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的销件、第一区域B1的突台、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10为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的销件、第一区域B1的突台、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11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未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的销件、第一区域B1的突台、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局部截面视图;以及
图12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的销件、第一区域B 1的突台、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在图1中,以平面图图示了车辆遮光板101的整体构造。
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光板101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的顶部附近。如图1所示,车辆遮光板101包括遮光板主体103、枢轴105、支撑轴107、以及安装支座(未示出)。
遮光板主体103形成了车辆遮光板101的轮廓或外形。遮光板主体103包括壳体构件103a、以及用于覆盖壳体构件103a的外表面的表层。壳体构件103a为具有适当厚度的大致长方形的构件。如图1中所示,壳体构件103a具有:长边,其在第一方向11上延伸;以及短边,其在与第一方向11基本上成直角交叉的第二方向12上延伸。
枢轴105可旋转地支撑遮光板主体103。在枢轴105上设置有用于将枢轴105安装到车辆上的安装支座。支撑轴107被布置为与安装在车厢的顶棚上的钩件接合,以便被可枢转地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7,将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的遮光板主体103的壳体构件103a的具体结构。
图2为示出了构成图1的遮光板主体103的壳体构件103a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2中所示的壳体构件103a包括大致长方形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结合以在内部形成中空的空间。更具体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叠置,使得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与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彼此相对,并且这些壳体110、120结合到一起以便形成遮光板主体103的壳体构件103a。更具体地,当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与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彼此叠置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区域A1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区域B1彼此相对,并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区域A2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区域B2彼此相对,同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三区域A3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三区域B3彼此相对。与壳体构件103a一样,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具有:长边,其在第一方向11上延伸;以及短边,其在与第一方向11基本上成直角交叉的第二方向12上延伸。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壳体110的构造。在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上,将面向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啮合面110c形成在沿第一壳体110的轮廓延伸的边缘部110b上。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一啮合面110c邻接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啮合面120c并啮合至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啮合面120c。在第一壳体110中,销件和加固部(或肋部)设置在背面110a上的多个部位处以便从背面110a突出。例如,在图2的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上,具有杆状的销件111立设在第一区域A1上,并且具有杆状的销件112立设在第二区域A2上,同时具有杆状的销件113立设在第三区域A3上。每个销件(或凸出件)111、112、113均为具有圆形截面的杆状构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销件111、112、113在同时与第一方向11和第二方向12基本上成直角交叉的第三方向13上延伸。销件111、112、113可以具有其内部形成有空间的中空结构,或者可以具有其内部没有空间的实心结构。
具体地,在图3至图5中,图示了在如上述构造的第一壳体110内的销件111、112、113以及它们周围的结构。图3至图5为图2的各个销件及其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中所示,从销件111的外周沿销件111的径向延伸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14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的第一区域A1上以便从背面110a突出。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14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14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销件111的外周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14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从销件111的外周一体地延伸出的第一壁114起到了用于加固销件111的第一加固部的作用。
如图4中所示,从销件112的外周沿销件112的径向延伸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16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的第二区域A2上以便从背面110a突出。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16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16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销件112的外周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16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从销件112的外周一体地延伸出的第一壁116起到了用于加固销件112的第一加固部的作用。
如图5中所示,从销件113的外周沿销件113的径向延伸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18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的第三区域A3上以便从背面110a突出。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18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18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销件113的外周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18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从销件113的外周一体地延伸出的第一壁118起到了用于加固销件113的第一加固部的作用。第一壁118、以及上述的第一壁114、116均独立于第一壳体110的边缘部110b(第一啮合面110c)而设置,并且这些壁构成了用于加固销件的第一加固部。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壳体120的构造。在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上,将要结合到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二啮合面120c形成在沿第二壳体120的轮廓延伸的边缘部120b上。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二啮合面120c邻接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啮合面110c并啮合至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啮合面110c。在第二壳体120中,突台和加固部(或肋部)设置在背面120a上的多个部位处以便从背面120a突出。突台具有插孔,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上述第一壳体110的销件压嵌入所述插孔内。例如,在图2的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上,具有插孔121a的突台121立设在第一区域B1上,并且具有插孔122a的突台122立设在第二区域B2上,同时具有插孔123a的突台123立设在第三区域B3上。每个突台121、122、123通过一体成型在第二壳体120上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插孔的大致筒形部。突台121、122、123在同时与第一方向11和第二方向12基本上成直角交叉的第三方向13上延伸。
具体地,在图6至图8中,图示了在如上述构造的第二壳体120内的突台121、122、123以及它们周围的结构。图6至图8为图2的各个突台及其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一壳体110的销件111压嵌入图6中所示的突台121的插孔121a中,从而在销件111和突台121之间起到了固定地接合作用(或保持作用)。为此,突台121的插孔121a的内径基本上与销件111的外径一致,或者被制造为略微小于销件111的外径。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在压嵌时获得高结合或联接效果。
而且,第二壁125和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4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的第一区域B1上以便从背面120a突出。每个第一壁124均在沿特定的方向延伸的同时被设置在突台121的外壁上。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24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24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突台121的外壁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24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
另一方面,第二壁125与突台121隔开,并且在沿与第一壁124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与每个第一壁124一体地形成。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壁125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第二壁125在与每个第一壁124交叉的同时而延伸,以便围绕突台121,并且具有沿第三方向13的特定的壁高。第二壁125可以为对于图6中所示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4共用的单个的、连续的板状壁(具有板状且以闭合式形状延伸的壁)。可选的,第二壁125可以由相对于各第一壁124独立地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板状壁构成。
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一壳体110的销件112压嵌入图7中所示的突台122的插孔122a中,从而在销件112和突台122之间起到了固定地接合作用(或保持作用)。为此,突台122的插孔122a的内径基本上与销件112的外径一致,或者被制造为略微小于销件112的外径。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在压嵌时获得高结合或联接效果。
而且,第二壁127和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6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的第二区域B2上以便从背面120a突出。每个第一壁126均在沿特定的方向延伸的同时被一体地设置在突台122的外壁上。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26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26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突台122的外壁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26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
另一方面,第二壁127与突台122隔开,并且在沿与第一壁126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与每个第一壁126一体地形成。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壁127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第二壁127在与每个第一壁126交叉的同时而延伸,以便围绕突台122,并且具有沿第三方向13的特定的壁高。第二壁127可以为对于图7中所示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6共用的单个的、连续的板状壁(具有板状且以闭合式形状延伸的壁)。可选的,第二壁127可以由相对于各第一壁126独立地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板状壁构成。
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一壳体110的销件113压嵌入图8中所示的突台123的插孔123a中,从而在销件113和突台123之间起到了固定地接合作用(或保持作用)。为此,突台123的插孔123a的内径基本上与销件113的外径一致,或者被制造为略微小于销件113的外径。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在压嵌时获得高结合或联接效果。
而且,第二壁129和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8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的第三区域B3上以便从背面120a突出。每个第一壁128均在沿特定的方向延伸的同时被一体地设置在突台123的外壁上。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壁128均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每个第一壁128均在第一方向11或第二方向12上延伸,具有从突台123的外壁起所测量的特定壁长。而且,每个第一壁128均具有沿第三方向13所测量的特定的壁高。第一壁128、以及上述的第一壁124、126均独立于第二壳体120的边缘部120b(第二啮合面120c)而设置,并且这些第一壁构成了用于加固突台的第一加固部。
另一方面,第二壁129与突台123隔开,并且在沿与第一壁128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与每个第一壁128一体地形成。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壁129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壁。第二壁129在与每个第一壁128交叉的同时而延伸,以便围绕突台123,并且具有沿第三方向13的特定的壁高。第二壁129可以为对于图8中所示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8共用的单个的、连续的板状壁(具有板状且以闭合式形状延伸的壁)。可选的,第二壁129可以由相对于各第一壁128独立地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板状壁构成。第二壁129、以及上述的第二壁125、127均独立于第二壳体120的边缘部120b(第二啮合面120c)而设置,并且这些第二壁构成了用于加固上述突台的第一壁(第一加固部)的第二加固部。即,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固部为从销件和突台直接延伸出的加固壁,并且第二加固部为用于经由第一加固部间接地加固突台的壁。
参照图9和图10将描述当如上述构造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销件压嵌入突台的操作。图9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未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B1的截面结构。图10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结合的状态下,销件111、突台121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截面结构。
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结合到一起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啮合面110c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啮合面120c啮合,并且每个销件均与相应的一个突台接合。更具体地,如图9中的箭头21和22所示,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中。在压嵌操作中,突台121由于销件111而抵抗树脂材料的挠曲刚性在低于给定量的范围内膨胀,由此能够获得高结合或联接效果。在此连接中,如图9中所示沿销件111的轴向延伸的中空部111a可以形成在销件111内,使得销件111在压嵌中易于弹性偏移。另一方面,在压嵌操作中,第一壁124和第二壁125彼此协作以接收沿销件111的径向(其也是突台121的径向)施加到突台121的应力,从而限制突台121在图9中箭头23和24所示的方向上的膨胀。即,第一壁124和第二壁125构成了用于突台121的膨胀限制部。因此,第二壁125加固了直接地加固突台121外壁的第一壁124,以便间接地加固突台121的外壁。具体地,沿与第一壁124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125带来了高加固效果。
通过以上配置,能够防止突台121沿销件111的径向膨胀(或被向外扩展)达到或超出给定量。因此,能够提高用于结合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结构的耐久性。例如,能够消除:由于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中时施加到突台121的应力而造成的在突台121内形成裂缝的问题;以及在向处于有裂缝形成的状态下的遮光板主体103施加应力时产生异常响声或噪声的问题。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10内通过第一壁114加固了销件11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结合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结构的耐久性。
如图10中所示,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完成结合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壁114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壁125在彼此交叉的同时彼此邻接。即,第一壁114的上边缘部114a邻接第二壁125的上边缘部125a。另外,第二壁125于至少两个部位邻接第一壁114。因此由于第一壁114邻接第二壁125,所以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沿销件111所压嵌的方向定位。另外,因为第二壁125于至少两个部位邻接第一壁,所以能够在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定位的同时防止销件111相对于突台121的倾斜。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壁125的上边缘部125a起到了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壁114的上边缘部114a啮合的啮合面的作用,并且第二壁125还与突台121的第一壁124协作从而起到了上述膨胀限制部的作用。根据需要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壁114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壁125可以被配置为在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彼此邻接。
通过上述配置,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时,第一壁114的上边缘部114a与第二壁125的上边缘部125a确实地处于彼此邻接,从而能够沿所压嵌的方向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定位。换句话说,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25阻止了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从相互邻接的位置沿使第一和第二壳体110、120彼此更接近的方向(图9中箭头21和22的方向)的移动。即,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25起到了用于保持沿壳体构件103a的厚度方向所测量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止动件的作用。而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壁114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壁125能够被合理地用于将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而定位。
通过参照图9和图10以上所阐述的关于销件111和突台121的操作及效果基本上与关于其他销件112、113和突台122、123的操作及效果相同。然而,如下所述其他销件112、113和突台122、123不同于销件111和突台121。当销件112压嵌入突台122的插孔122a时,第二壁127在与四个第一壁116彼此交叉的同时邻接四个第一壁116。同样地,当销件113压嵌入突台123的插孔123a时,第二壁129在与三个第一壁118彼此交叉的同时邻接三个第一壁118。因为第二壁127、129于至少两个部位邻接第一壁116、118,所以能够在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定位的同时相应地防止销件112、113相对于突台122、123的倾斜。
可以使用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来代替如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图11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未结合到一起的状态下,第一区域A1和第一区域B1的截面结构。图12示出了作为一个实例的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结合的状态下,销件111、突台121、以及它们附近区域的截面结构。在图11和图12中,采用与图9和图10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那些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将不提供对相同构成元件的详细描述。
在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壳体110的背面110a的第一区域A1上,除了从销件111的外周延伸出的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14以外,还设置了第二壁115以便从背面110a突出。第二壁115与销件111隔开,并且在沿与第一壁114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与每个第一壁114一体地形成。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壁115为具有板状并且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壁。第二壁115在与每个第一壁114交叉的同时而延伸,以便围绕销件111,并且具有沿上述第三方向13的壁高。第二壁115可以为对于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14共用的单个的、连续的板状壁(具有板状且以闭合式形状延伸的壁)。可选的,第二壁115可以由相对于各第一壁114独立地或分别地设置的两个或更多的板状壁构成。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15独立于第一壳体110的边缘部110b(第一啮合面110c)而被设置,并且该第二壁构成了用于加固上述销件的第一壁(第一加固部)的第二加固部。另一方面,仅有两个或更多的第一壁124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壳体120的背面120a的第一区域B1上以便从背面120a突出。即,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加固部为从销件和突台直接延伸出的加同壁,并且第二加固部为经由第一加固部间接地加固销件的壁。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1中箭头21和22所示,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时,第一壁124接收沿销件111的径向(突台121的径向)施加到突台121的应力,因此限制了突台121在箭头23和24的方向上的膨胀。在此连接中,根据需要,可以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壁125添加到第一壁124,以便加强对突台121膨胀的限制。另一方面,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中时,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15协作以接收沿销件111的径向(突台121的径向)施加到销件111的应力,因此限制了销件111在箭头25和26的方向上的倾斜。即,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15构成了用于销件111的倾斜限制部。同时,第二壁115加固了直接地加固销件111外周的第一壁114,以便间接地加固销件111的外周。具体地,在与第一壁114交叉的同时而延伸的第二壁115带来了高加固效果。
通过上述配置,能够限制或防止销件111沿销件111的径向倾斜(弯曲或扭曲)达到或超出给定量。因此,能够提高用于结合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结构的耐久性。例如,能够防止由于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时所产生的应力而造成的销件111的损坏。而且,因为能够通过第一壁124来加固第二壳体120的突台121,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结合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结构的耐久性。
如图12中所示,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完成结合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5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壁124在彼此交叉的同时彼此邻接。即,第二壁115的上边缘部115a邻接第一壁124的上边缘部124a。因此由于第一壁124邻接第二壁115,所以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沿销件111所压嵌的方向定位。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5的上边缘部115a起到了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壁124的上边缘部124a啮合的啮合面的作用,并且第二壁115还与销件111的第一壁114协作从而起到了上述倾斜限制部的作用。根据需要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5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壁124可以被配置为在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同时彼此邻接。
通过以上配置,当销件111压嵌入突台121的插孔121a时,第二壁115的上边缘部115a与第一壁124的上边缘部124a确实地处于彼此邻接,从而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能够沿所压嵌的方向相对彼此而定位。换句话说,第二壁115和第一壁124阻止了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从相互邻接的位置沿使第一和第二壳体110、120彼此更接近的方向(图11中箭头21和22的方向)的移动。即,第二壁115和第一壁124起到了用于保持沿壳体构件103a的厚度方向所测量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止动件的作用。而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5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壁124能够被合理地用于将第一壳体11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而定位。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销件111、112、113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并且突台121、122、123的插孔121a、122a、123a也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然而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截面的形状,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而且,销件或突台的插孔的内径或外径可以沿着每个销件或突台的延伸方向为常量,或者可以沿每个销件或突台的延伸方向变化。例如,为了提高效率并且使销件起初容易地压嵌入并插入突台的插孔,销件的外径可以从其近端部向其远端部减小。
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为销件和突台都提供有第一加固部,但是第一加固部可以仅提供给第一实施例中的突台,并且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去掉图9的销件111的第一壁114。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加固部可以仅提供给销件,并且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去掉图11的突台121的第一壁124。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壁114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壁125用于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彼此而定位。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5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一壁124用于定位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然而,可以通过其它部而不是上述壁部来实现定位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功能。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一体成型将第一壳体110的销件111、112、113和第一壁114、115、116、118,以及第二壳体120的突台121、122、123、第一壁124、126、128和第二壁125、127、129形成在对应的壳体上。然而,可以通过除一体成型以外的结合方法(例如熔接或粘合)来提供上述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一实施例中,销件111、112、113和第一壁114、115、116、118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并且突台121、122、123、第一壁124、126、128和第二壁125、127、129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此实施例可以被另一个实施例所替代,其中对应于突台121、122、123、第一壁124、126、128和第二壁125、127、129的部分被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并且对应于销件111、112、113和第一壁114、115、116、118的部分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包括遮光板主体(103),其中
遮光板主体(103)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10)结合到所述第二壳体(120)以提供所述遮光板主体(103),其中
销件(111、112、113)具有杆状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上以便从所述第一壳体(110)突出,以及
突台(121、122、12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上以便从所述第二壳体(120)突出,并且所述突台(121、122、123)具有插孔(121a、122a、123a),当所述第二壳体(1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结合到一起时所述销件(111、112、113)压嵌入所述插孔(121a、122a、123a)中,
所述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的特征在于:
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126、128;114)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从所述销件(111、112、113)和所述突台(121、122、123)中的至少一个沿给定方向延伸;并且
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与所述销件(111、112、113)或所述突台(121、122、123)隔开,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在沿与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126、128;114)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126、128;1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0)上,并且
所述第一加固部(124、126、128)和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被配置为彼此协作以接收当所述销件(111、112、113)压嵌入所述突台(121、122、123)的所述插孔(121a、122a、123a)中时沿所述销件(111、112、113)的径向施加到所述突台(121、122、123)的应力,以便限制所述突台(121、122、123)的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部(11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上,并且
所述第一加固部(114)和所述第二加固部(115)被配置为彼此协作以接收当所述销件(111)插入到所述突台(121)的所述插孔(121a)时沿所述销件(111)的径向所产生的应力,以便限制所述销件(111)沿所述径向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销件(111、112、113)压嵌入所述突台(121、122、123)的所述插孔(121a、122a、123a)中时,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与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彼此邻接,处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中的一个上的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中的另一个上的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交叉的状态,以便沿所述销件(111、112、113)被压嵌的方向将所述第一壳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120)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于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的至少两个部位邻接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件(111、112、113)具有中空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台(121、122、123)的所述插孔(121a、122a、123a)的内径小于所述销件(111、112、113)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件(111、112、113)的外径从所述销件(111、112、113)的近端部朝向所述销件(111、112、113)的远端部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遮光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边缘部的第一啮合面(110c),并且所述第二壳体(120)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边缘部的第二啮合面(120c),并且
所述第一加固部(114、116、118、124、126、128;114)和所述第二加固部(125、127、129;115)独立于所述第一啮合面(110c)和所述第二啮合面(120c)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中的至少一个上。
CN201110364789.5A 2010-11-12 2011-11-11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Active CN102463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052A JP5710942B2 (ja) 2010-11-12 2010-11-12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0-254052 2010-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3877A CN102463877A (zh) 2012-05-23
CN102463877B true CN102463877B (zh) 2015-10-14

Family

ID=4604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4789.5A Active CN102463877B (zh) 2010-11-12 2011-11-11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105B2 (zh)
JP (1) JP5710942B2 (zh)
CN (1) CN1024638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0802B1 (en) * 2013-06-03 2019-08-21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Sunvisor assembly, sunvisor core and sunvisor
US10737559B2 (en) 2014-12-16 2020-08-11 Irvin Automotive Products, LLC Visor
JP6495105B2 (ja) * 2015-06-03 2019-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6835621B2 (ja) * 2017-02-20 2021-02-24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US10688850B2 (en) * 2018-03-13 2020-06-23 Irvin Automotive Products, LLC Sliding visor
KR102055503B1 (ko) * 2018-06-14 2019-12-12 주식회사 동원테크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
JP7353939B2 (ja) * 2019-11-25 2023-10-02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8436Y (zh) * 2004-04-20 2005-01-05 雷光坤 汽车风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
CN2925944Y (zh) * 2006-05-18 2007-07-25 汪玉华 汽车遮阳罩
CN200992129Y (zh) * 2006-12-26 2007-12-19 王绍福 汽车用活动式滤光板
RU2378133C1 (ru) * 2008-06-26 2010-01-10 ООО "Мобиль" Защитный противосолнечный козырек
CN103857546A (zh) * 2011-09-20 2014-06-11 欧文汽车产品公司 滑动遮阳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8121A (en) * 1961-10-10 1964-04-07 Woodall Industries Inc Hollow plastic sun visor having deformed areas
US3827748A (en) * 1970-07-24 1974-08-06 Happich Gmbh Gebr Reinforced sun visor, especially for motor vehicles
DE2633002C3 (de) * 1976-07-22 1980-03-13 Gebr. Happich Gmbh, 5600 Wuppertal Sonnenblende für Fahrzeuge
JPS6312431A (ja) 1986-06-26 1988-01-19 古川 喬雄 袋を外装箱の中に設置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998767A (en) * 1989-08-25 1991-03-12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Vehicle sun vi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5131711A (en) * 1990-08-31 1992-07-21 Jay White Sales And Engineering, Inc. Locking pins for vehicular sun visor assembly
FR2727904A1 (fr) * 1994-12-13 1996-06-14 Rockwell Bcs France Pare-soleil avec ecran forme de deux demi-coquilles
US5580118A (en) * 1995-08-14 1996-12-03 Crotty, Iii; Willard E. Sun visor having an alignment element
US6094785A (en) * 1997-06-30 2000-08-01 Motorola, Inc. Snap apparatus for housings
JP4194132B2 (ja) * 1998-05-08 2008-12-10 南条装備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部品取付部構造
JP2002144869A (ja) * 2000-11-08 2002-05-22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03260739A (ja) * 2002-03-08 2003-09-16 Kyowa Sangyo Kk 結合物品と、結合物品の結合方法
US6557920B1 (en) * 2002-03-12 2003-05-06 Crotty Corporation Sun visor assembly having a flexible ear
JP2004122528A (ja) 2002-10-01 2004-04-22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の製造方法
US6698815B1 (en) * 2002-10-02 2004-03-02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Sun visor with mirror assembly
US6692059B1 (en) * 2002-10-02 2004-02-17 Grupo Antolin Ingenieria, S.A. Sun visor with clam shell core attachment snaps
US6840561B2 (en) * 2002-10-02 2005-01-11 Grupo Antolin Ingeniera, S.A. Sun visor and cover attachment method
JP4133201B2 (ja) * 2002-10-15 2008-08-13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US6634696B1 (en) * 2003-01-09 2003-10-21 Lear Corporation Snap frame visor
JP4242224B2 (ja) 2003-07-31 2009-03-25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4034252B2 (ja) * 2003-09-29 2008-01-16 株式会社林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ー
JP2005306279A (ja) * 2004-04-23 2005-11-04 Kyowa Sangyo Kk ブロー成形タイプの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WO2006026269A2 (en) * 2004-08-30 2006-03-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isor for a vehicle
US7152901B2 (en) * 2004-10-22 2006-12-26 Innotec Corporation Vehicle visor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JP2007008233A (ja) 2005-06-28 2007-01-18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5053798B2 (ja) * 2007-10-26 2012-10-17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US8740282B2 (en) * 2008-07-02 2014-06-03 Kasai Kogyo Co., Ltd. Vehicular sun visor
JP4726248B2 (ja) * 2008-07-15 2011-07-20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1168191A (ja) * 2010-02-19 2011-09-01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8436Y (zh) * 2004-04-20 2005-01-05 雷光坤 汽车风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
CN2925944Y (zh) * 2006-05-18 2007-07-25 汪玉华 汽车遮阳罩
CN200992129Y (zh) * 2006-12-26 2007-12-19 王绍福 汽车用活动式滤光板
RU2378133C1 (ru) * 2008-06-26 2010-01-10 ООО "Мобиль" Защитный противосолнечный козырек
CN103857546A (zh) * 2011-09-20 2014-06-11 欧文汽车产品公司 滑动遮阳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3877A (zh) 2012-05-23
JP5710942B2 (ja) 2015-04-30
JP2012101756A (ja) 2012-05-31
US20120119537A1 (en) 2012-05-17
US8419105B2 (en)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3877B (zh) 用于车辆的遮光板
CN104100611B (zh) 用于配合部件的弹性管状附接组件及配合部件的方法
CN101983095B (zh) 玩具积木、玩具积木连接元件和用于制造玩具积木的玩具积木元件
CN106461002B (zh) 防振装置
CN105683598A (zh) 推力轴承
US7931279B2 (en) Metal fixture for dust cover
US20170171998A1 (en) Back plate of curved display device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03052825A (zh) 弯曲弹簧及滑动装置
US7320548B2 (en) Bearing shell for a ball and socket joint
JP3213363U (ja) 小型直線運動モジュール
CN113631361A (zh) 重叠内装部件
CN1274063C (zh) 插塞式连接器
US6817261B2 (en) Monolever device
US20230121424A1 (en) Three-dimensional modeled obje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ed object
US20070241974A1 (en) Antenna Feed Structure
CN1967745A (zh) 电抗器
JP2008275089A (ja) シールリング及びシール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US20060290669A1 (en) Joy stick
CN101227186A (zh) 用于电容性触摸开关和操作设备的传感器元件
JP2006070720A (ja) 流路制御弁装置
CN102937820B (zh) 伺服器
JP2022048073A (ja) エアフォイルベアリング及びそのエアフォイルベアリングを含む圧縮機
CN201386898Y (zh) 板材折角加强结构
JP4271191B2 (ja) 二重床構造
CN107390773B (zh) 一种操作杆装配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