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2269A -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2269A
CN102442269A CN2011103034415A CN201110303441A CN102442269A CN 102442269 A CN102442269 A CN 102442269A CN 2011103034415 A CN2011103034415 A CN 2011103034415A CN 201110303441 A CN201110303441 A CN 201110303441A CN 102442269 A CN102442269 A CN 102442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line
installation
assembly direction
chipwar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34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2269B (zh
Inventor
伴野吉辉
铃木律夫
广濑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2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2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 B60R21/203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the module or a major component thereof being yieldably mounted, e.g. for actuating the horn switch or for protecting the driver in a non-deployment sit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弹性钢丝,其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因此装配至芯件,装配方向与垂直于转向轴轴线的正交表面相平行,该弹性钢丝包括安装至芯件的安装部、以及与通孔中的销件相接合的接合部。芯件设置有表面限制部,表面限制部允许安装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的安装部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表面限制部包括限制凸部,在弹性钢丝直线移动时,限制凸部允许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越过该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已经越过限制凸部的弯曲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这种转向盘具有气囊装置(气囊组件),用于在从车辆诸如汽车前方向其施加冲击时保护驾驶人员免受冲击。
背景技术
在车辆诸如汽车中,当由于前端碰撞从前方施加冲击时,需要保护驾驶人员免受冲击。据此,周知一种构成转向装置一部分的转向盘,其中在转向盘垫板中装配了气囊装置(气囊组件)。
关于气囊装置与构成转向盘框架的芯件之间的弹性接合结构,已经周知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搭扣配合结构(搭扣锁止机构)。
具体而言,如图16A和图16B中的至少一个图所示,在芯件101的多个位置处,在沿转向轴的轴线的轴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形成多个通孔(安装片插入孔)102。气囊装置设置有多个朝芯件101伸出的销件(安装片)104,各销件104在其外表面具有凹部103。当使气囊装置与芯件101弹性方式接合时,将销件(安装片)104插进通孔(安装片插入孔)102。
在与垂直于轴线的正交平面相平行的装配方向(与纸面平行的方向),使弹簧钢等制成的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移动,然后,将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装配至芯件101。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具有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连接部108、以及一对把手109。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将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安装至芯件101。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也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使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与通孔(安装片插入孔)102中销件(安装片)104的凹部103相接合。连接部108连接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的一个端部和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的一个端部。在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的另一端部和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的另一端部的每一个处,使把手109朝轴线弯曲。当抓握把手部109时,使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和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弹性变形,以使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的另一端部和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的另一端部之间的间隔变窄。
在使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与凹部103接合时,使插进通孔(安装片插入孔)102的销件(安装片)104与金属芯件101弹性方式接合。
同时,芯件101设置有在装配方向延伸的装配部114。装配部114具有轴向限制部111、表面限制部112、以及移动允许部113。当向装配部114装配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时,轴向限制部111允许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至芯件101的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轴向移动。当向装配部114装配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时,表面限制部112允许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的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与正交平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在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朝装配部114直线移动所通过的路径上,设置凸部112A(其构成表面限制部112的一部分),因而,凸部限制已接合的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当向装配部114装配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时,移动允许部113允许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移动。
当使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朝装配部114直线移动时,表面限制部112的凸部112A成为阻碍。据此,即使将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布置在装配部114的延长线上、并且使其在与装配部114平行的方向直线移动时,不能将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装配至装配部114。
因此,当向装配部114装配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时,如图16A所示,将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首先布置在偏离装配部114的位置处。如图16A中用点划线箭头所示,使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在装配部114中移动,同时改变其姿势,以便绕过凸部112A。此时,轴向限制部111和表面限制部112允许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移动。另外,移动允许部113允许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移动。
当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移动至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经过凸部112A的位置时,由轴向限制部111限制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轴向移动,并且由表面限制部112限制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在关于JP 2007-50876A的以上描述中,跟在部件名称之后括号中的名称表示在专利文献1中所使用的部件名称。
然而,在JP 2007-50876A中,在使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朝装配部114直线移动所通过的路径上,设置了表面限制部112的一部分(凸部112A),如上所述,当将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装配于芯件101时,应当改变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的移动方向。所以,装配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比较费时,因而,延长了装配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能简单地将弹性钢丝装配至芯件,从而缩短装配时间。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该转向盘包括:
芯件,其具有在与转向轴轴线相平行的轴向贯穿的通孔;
气囊装置,其具有朝芯件伸出的销件,销件在其外表面具有凹部,并且将销件插进通孔;以及
弹性钢丝,使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移动,从而将弹性钢丝装配至芯件,该装配方向与垂直于轴线的正交表面相平行,
其中,弹性钢丝具有安装至芯件的安装部、以及在通孔中与凹部相接合的接合部,
其中,芯件具有轴向限制部、表面限制部、以及直线移动允许部,轴向限制部允许安装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至芯件的安装部在轴向移动,表面限制部允许安装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的安装部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以及,直线移动允许部允许接合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以及
其中,表面限制部具有限制凸部,在安装部直线移动时,限制凸部允许安装部越过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已越过限制凸部的安装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将弹性钢丝装配至芯件时,使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装配方向是与垂直于转向盘轴线的正交表面相平行的方向之一。
此时,在芯件的轴向限制部和表面限制部中,允许安装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此外,在直线移动允许部中,允许接合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安装部经过限制凸部同时沿表面限制部直线移动。此时,在限制凸部中,允许安装部越过。据此,限制凸部不会挡住安装部的直线移动。与现有技术不同,不需要移动安装部以使其绕过限制凸部。
当安装部直线移动到安装部越过限制凸部的位置处、并且因此与芯件接合时,由轴向限制部限制安装部在轴向移动,并且由表面限制部限制安装部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特别地,在表面限制部中,由限制凸部限制安装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以此方式,使弹性钢丝仅仅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在轴向以及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限制安装部移动的情况下,将弹性钢丝装配至芯件。
将气囊装置的销件插进如上所述已经装配有弹性钢丝的芯件通孔。弹性钢丝的接合部与销件的凹部接合,使得气囊装置与芯件弹性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安装部可以具有安装本体部和弯曲部,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延伸,而弯曲部在正交表面上在与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自安装本体部的延伸端开始弯曲。在弹性钢丝直线移动时,可以允许安装部的弯曲部越过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其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当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允许构成安装部的安装本体部和弯曲部在表面限制部中直线移动。
弯曲部经过限制凸部同时沿表面限制部直线移动。此时,在限制凸部中允许弯曲部越过。当弯曲部直线移动至越过限制凸部的位置时,由限制凸部限制弯曲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芯件可以具有滑动基部,弹性钢丝直线移动时安装部在滑动基部上滑动,以及,可以使限制凸部自滑动基部凸出。限制凸部可以具有斜面和阶面,斜面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阶面在装配方向上于斜面的前侧处与滑动基部大致垂直。斜面使弯曲部能抵抗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安装部的弹性力而远离滑动基部。在由安装部的弹性恢复力使弯曲部接近滑动基部的情况下,阶面可以限制弯曲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当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安装部在滑动基部上滑动。伴随着滑动,当安装部的弯曲部经过限制凸部的斜面时,使弯曲部能抵抗安装部的弹性力,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当弯曲部从斜面移进阶面时,即当弯曲部越过限制凸部时,由安装部的弹性恢复力使弯曲部接近滑动基部。在此状态下,限制凸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弯曲部相邻,因而,由限制凸部限制弯曲部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除了限制凸部,表面限制部还具有引导壁部,引导壁部相邻于限制凸部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当安装部直线移动时,使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沿引导壁部直线移动。当安装部与芯件接合时,将安装本体部布置在限制凸部与引导壁部之间,因此限制安装本体部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是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据上述构造,当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允许构成安装部的安装本体部和弯曲部在表面限制部中直线移动。沿着相邻于限制凸部在装配方向延伸的引导壁部,允许安装本体部直线移动,该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在安装部与芯件接合的状态下,将安装本体部布置在限制凸部与引导壁部之间,因而限制安装本体部在与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与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是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可以使弯曲部在背离接合部的方向弯曲。
根据上述构造,弯曲部的前端位于背离引导壁部的位置。据此,当弹性钢丝的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沿引导壁部直线移动时,弯曲部的前端不会抵触引导壁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作为轴向限制部的一部分,轴向限制部可以包括滑动基部,并且还可以包括副限制部,副限制部设置在轴向偏离滑动基部的位置。当安装部直线移动时,可以使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沿滑动基部直线移动,以及,当安装部与芯件接合时,将安装本体部布置在滑动基部与副限制部之间,因此可以限制安装本体部在轴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当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允许构成安装部的安装本体部和弯曲部在轴向限制部中直线移动。允许安装本体部直线移动,该安装本体部在装配方向沿滑动基部直线移动。在安装部与芯件接合的状态下,将安装本体部布置在滑动基部与副限制部之间,副限制部设置在轴向偏离滑动基部的位置处,因而,限制安装本体部在轴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芯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轴向限制部,在直线移动允许部允许接合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情况下,第二轴向限制部限制接合部在轴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由芯件的第二轴向限制部限制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弹性钢丝接合部在轴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第二轴向限制部可以具有一对限制壁部,这对限制壁部设置在轴向彼此偏离的位置处。当接合部直线移动时,接合部可以在上述两限制壁部之间通过,以及,在接合部已于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状态下,可以将接合部布置在上述两限制壁部之间,因而,限制接合部在轴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当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在直线移动允许部中允许接合部直线移动。已被允许直线移动的接合部在第二轴向限制部的一对限制壁部之间经过,这对限制壁部设置在轴向彼此偏离的位置处,因而,限制接合部在轴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能将弹性钢丝简单地装配至芯件,从而,缩短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的示意性正视图,其中省略了一部分转向盘;
图2是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省略了一部分转向盘;
图3是从车辆前面斜视的气囊装置轴测图;
图4是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剖视图,示出在喇叭开关机构中气囊装置与芯件弹性方式接合的状态;
图6是图1中A部分放大的局部正视图,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
图7是局部轴测图,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
图8A是图2中B部分放大的局部后视图,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以及,图8B是示出沿图8A中线C-C的剖面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A和9B是与图8A和图8B相对应的图,其中图9A是示出弹性钢丝正在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的局部后视图,而图9B是示出沿图9A中线D-D的剖面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与图8A和图8B相对应的图,其中,图10A是示出弹性钢丝正在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的局部后视图,而图10B是示出沿图10A中线E-E的剖面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下装配部的状态的图,本图是图1中F部分放大的局部正视图;
图12是轴部轴测图,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下装配部的状态;
图13A是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下装配部的图,本图是图2中G部分放大的局部后视图,而图13B是示出沿图13A中线H-H的剖面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与图13A和图13B相对应的图,其中图14A是示出弹性钢丝正在装配至下装配部的状态的局部后视图,而图14B是示出沿图14A中线I-I的剖面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与图8A相对应的图,其为局部后视图,示出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形状的弹性钢丝装配至右装配部的状态;以及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图,图16A是示出弹性钢丝正在装配至芯件装配部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而图16B是局部正视图,示出弹性钢丝装配至装配部并且使销件与弹性钢丝接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说明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安装有车辆用气囊装置的转向盘。如图1、图2和图4中的至少一个所示,绕轴线L转动的转向轴11倾斜地设置在车辆驾驶人员座椅的前面(位于图4中右侧),使得转向轴11在驾驶人员座椅(位于图4中左侧)处更高。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下文称为“转向盘”)12,以可转动方式整体安装于转向轴11的后端。
转向盘12具有盘缘部(其也称为转向盘部或环形部)13、垫板部14、以及辐条部15。盘缘部13是由驾驶人员握持并且操纵的部件,具有绕轴线L的大致环状外形(例如,参见图1)。由于如上所述使转向轴11倾斜,盘缘部13也倾斜,因而,盘缘部13在其下部更靠近于驾驶人员(参见图4)。
垫板部14布置在由盘缘部13围住的空间中。垫板部14的前侧由下罩16构成(参见图4)。辐条部15设置在盘缘部13与垫板部14之间的多个位置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转向轴11的轴线L描述转向盘12的各部分。与轴线L平行的方向称为转向盘12的“前后方向”,以及,与轴线L垂直的方向(转向盘12沿此方向直立)称为“上下方向”。据此,转向盘12的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竖直方向)稍稍倾斜。
为了明确盘缘部13的周向位置,基于车辆直行的状态即中立状态,定义“上”、“下”、“左”和“右”。
如图1和图2中的至少一个所示,芯件20由铁、铝、镁或其合金制成,芯件20安装在转向盘12的构成部件(盘缘部13、垫板部14、以及辐条部15)各自的内侧。从驾驶人员侧观察(从前面观察),芯件20中位于盘缘部13内侧的部分具有大致环状外形,这部分称为盘缘部芯件(未示出),其形成盘缘部13的框架。
除了盘缘部芯件,芯件20具有凸台部芯件22(位于轴线L上)以及辐条部芯件23,辐条部芯件23形成辐条部15的框架,并且连接凸台部芯件22与盘缘部芯件。具有上述构造的芯件20在凸台部芯件22处安装至转向轴11的后端部,使得芯件20可整体转动。
盘缘部芯件的大部分被软质包覆部24覆盖。软质包覆部24全部由软质(弹性)材料诸如发泡聚酰胺通过树脂模塑形成。
在芯件20的多个位置处,形成在与转向轴11轴线L平行的轴向上穿透的通孔25。多个位置包括凸台部芯件22的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喇叭开关机构70的销件74插进各通孔25中。弹性钢丝55相邻于各通孔25的前侧布置,并且将弹性钢55装配至芯件20。下文具体描述各弹性钢丝55的构造、各弹性钢55与芯件20的装配结构等。
如图3和图5中的至少一个所示,通过多个喇叭开关机构70使气囊装置65与芯件20接合。通过将垫板部14、气囊(未示出)、充气器67等装配至气囊保持架66,构成气囊装置65。当由于前端碰撞等从前面向车辆施加冲击时,从气囊装置65的充气器67喷出膨胀用气体,因而,使气囊膨胀。在膨胀期间,使垫板部14破裂,以及,气囊穿过垫板部14,并且在转向盘12与驾驶人员之间膨胀,因而,减轻施加于驾驶人员的冲击。
各喇叭开关机构70设置成,在压迫气囊装置65时操作安装于车辆的喇叭装置71,并且将各喇叭开关机构70安装于气囊装置65的气囊保持架66所在位置,这些位置与芯件20的通孔25相对应。各喇叭开关机构70具有压迫件72、可动侧触点部73和金属销件(支撑件)74。
压迫件72在远离芯件20的方向(在向后方向)上压迫气囊保持架66。可动侧触点部73连同气囊保持架66一起在转向轴11的轴向移动。各销件74从气囊装置65的气囊保持架66朝芯件20伸出。各销件74在其前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部75。将销件74的前端部插进通孔25,因而,由弹性钢丝55使销件与芯件20弹性方式接合。将销件74插进安装于气囊保持架66的绝缘件76,从而支撑气囊保持架66、绝缘件76、以及可动侧触点部73,使得它们能在轴向移动。在销件74上,于气囊保持架66的更后侧,设置承压部77,以承受压迫件72的向后压迫作用力。销件74的后端面形成固定侧触点部78,固定侧触点部78与可动侧触点部73接触以及分开。
在装配了喇叭开关机构70的转向盘12中,在没有压迫气囊装置65或者没有向气囊装置65施加过大负荷的常态下,可动侧触点部73远离销件74的固定侧触点部78,因而,触点部73、78彼此电绝缘,因此不操作喇叭装置71。
另一方面,当压迫气囊装置65或者向气囊装置65施加过大负荷时,可动侧触点部73连同气囊保持架66和绝缘件76一起向前移动。当使可动侧触点部73与固定侧触点部78接触并且因此构成导电状态时,操作喇叭装置71。
另外,树脂件79置于芯件20通孔25的壁面与销件74之间。当例如压迫气囊装置65时,在喇叭开关机构70与芯件20之间的安装部处所产生的异常声音由树脂件79加以抑制。换而言之,当使气囊保持架66向前移动时,如上所述,失去压迫件72通过气囊保持架66施加至销件74承压部77的向后压迫作用力。所以,可以使销件74绕作为支撑点的部分转动,在作为支撑点的部分处由弹性钢丝55使销件与芯件20接合。然而,由置于芯件20的通孔25壁面与弹性钢丝55之间的树脂件79,限制金属销件74与芯件20的通孔25壁面相接触。同时,即使销件74与树脂件79接触并且因此而产生声音,此声音也小于销件74与壁面接触(即金属彼此接触)情况下所产生的声音,并且不刺耳。
如上所述,通过多个喇叭开关机构70,使气囊装置65与芯件20弹性方式接合。
在下文中,描述各弹性钢丝55的构造、以及各弹性钢丝55与芯件20的装配结构。
<各弹性钢丝55的构造>
用于各通孔25的各弹性钢丝55安装在芯件20的前侧。三个弹性钢丝55具有共通的形状。
如图1和图2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在与垂直于转向盘11的轴线L的正交表面(参见图4)相平行的装配方向,使各弹性钢丝55直线移动,并因此将各弹性钢丝55装配至芯件20,以及,各弹性钢丝55由弹簧钢等的金属线材形成。这里,尽管左右弹性钢丝55的装配方向是从上向下,但下弹性钢丝55的装配方向是从右向左。
如图7和图12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各弹性钢丝55具有:安装部56,其安装至芯件20;接合部59,使其接合进通孔25中销件74的凹部75(参见图5);以及,连接部61,其连接安装部56与接合部59。各弹性钢丝55在其一部分例如端部处与芯件20接触。各弹性钢丝55具有在导电状态下使喇叭开关机构70的销件74与芯件20弹性接合的功能,以及,各接合部59的一部分相邻于通孔25的前面布置。
弹性钢丝55的接合部59在装配方向直线状延伸。尽管弹性钢丝55的安装部56大致平行于接合部59延伸,但安装部56具有短于接合部59的直线状安装本体部57、以及在正交表面上在与装配方向相垂直方向自安装本体部57的延伸端弯曲的弯曲部58。这里,弯曲部58在远离接合部59的方向弯曲。连接部61在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接合部59的基端部和安装本体部57的基端部连接。
具体而言,关于左弹性钢丝55,延伸部59在上下方向延伸,安装本体部57在接合部59的左侧于上下方向延伸,而弯曲部58自安装本体部57的下端向左弯曲。连接部61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与接合部59的上端部和安装本体部57的上端部连接。
另外,关于右弹性钢丝55,接合部59在上下方向延伸,安装本体部57在接合部59的右侧于上下方向延伸,而弯曲部58自安装本体部57的下端向右弯曲。连接部61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与接合部59的上端部和安装本体部57的上端部连接(参见图6)。
关于下弹性钢丝55,接合部59在左右方向延伸,安装本体部57在接合部59的下侧于左右方向延伸,而弯曲部58自安装本体部57的左端向下弯曲。连接部61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与接合部59的右端部和安装本体部57的右端部连接(参见图11)。
<各弹性钢丝与芯件的装配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每个通孔25,通过关于弹性钢55的下装配部26D、左装配部26L、以及右装配部26R,将芯件20设置在通孔25的周围。各装配部26D、26L、26R具有共通的构造。
如图7和图12所示,各装配部26D、26L、26R具有(A)滑动基部27,(B)轴向限制部28,(C)表面限制部35,(D)直线移动允许部40,以及(E)第二轴向限制部45。在下文中,对各部分进行描述。
(A)滑动基部27
滑动基部27是弹性钢55直线移动时安装部56于其上滑动的部分,并且滑动基部27由与转向轴11轴线L垂直的平面构成。
(B)轴向限制部28
轴向限制部28允许安装部56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至芯件20的安装部56在轴向移动,以及,轴向限制部28具有作为轴向限制部一部分的滑动基部27和副限制部29。副限制部29设置在自滑动基部27向前轴向偏离的位置处。
副限制部29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与下装配部26D之间具有稍稍不同的结构。
如图6至图8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具有分别向上凸出的绕丝凸部30。各绕丝凸部30在上缘部和外缘部(远离轴线L的边缘部)处设置有隆凸31。隆凸31的一部分构成副限制部29。
如图11至图13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下装配部26D具有向前凸出的绕丝凸部32。绕丝凸部32设置有隆凸33,隆凸33自绕丝凸部的前端向下凸出。隆凸33构成副限制部29。
据此,当安装部56直线移动时,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滑动基部27直线移动。在安装部56与芯件20接合的状态下,使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滑动基部27与副限制部29(隆凸31、33)之间,因而,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轴向移动。
(C)表面限制部35
如图7和图12所示,表面限制部35允许安装部56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的安装部56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这里,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包括弹性钢丝55直线移动的方向(直线移动方向)、以及与该直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表面限制部35具有绕丝凸部30、32和限制凸部36,作为用于限制安装部56在弹性钢丝55的直线移动方向移动的结构。绕丝凸部30、32与弹性钢丝55的连接部61接触,从而,限制通过连接部61连接的安装部56超过绕丝凸部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在弹性钢55直线移动时,限制凸部36允许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越过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已越过限制凸部的弯曲部58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及,限制凸部36自滑动基部27向前凸出。限制凸部36具有斜面37和阶面38,斜面37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27,阶面38在装配方向上于斜面37的前侧处与滑动基部27大致垂直。斜面37由以预定角度与滑动基部27相交的平面构成。斜面37使弯曲部58能抵抗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安装部56的弹性力而远离滑动基部27。在由安装部56的弹性恢复力(回复力)使弯曲部58接近滑动基部27的情况下,阶面38限制弯曲部58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表面限制部35具有限制凸部36和引导壁部39,作为用于限制安装部56在与直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引导壁部39相邻于限制凸部36的内侧(靠近轴线L一侧)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所以,当安装部56直线移动时,使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另外,在安装部56与芯件20接合的状态下,将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限制凸部36与引导壁部39之间,因而,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与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正交方向是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
(D)直线移动允许部40
直线移动允许部40允许接合部59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直线移动允许部40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与下装配部26D之间具有稍稍不同的结构。
如图6至图8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分别具有位于通孔25上下侧的一对支架41。两个支架41形成有在弹性钢丝55装配方向(上下方向)穿透的弹簧插入孔42,并且,弹簧插入孔42构成直线移动允许部40。
如图11至图13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在使接合部59随弹性钢丝55在装配方向的直线移动而直线移动的路径上,下装配部26D具有空间43,并且空间43构成直线移动允许部40。
(E)第二轴向限制部45
如图7和图12中的至少一个所示,接合部59由直线移动允许部40允许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而第二轴向限制部45限制接合部59在轴向移动。第二轴向限制部45具有一对限制壁部46、47,这对限制壁部46、47设置在轴向彼此偏离的位置处。
一对限制壁部46、47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与下装配部26D之间具有稍稍不同的结构。
如图6至图8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中,一个限制壁部46由芯件20的通孔25的周边部48构成,而另一限制壁部47由弹簧插入孔42的壁面构成。
如图11至图13A中的至少一个所示,下装配部26D具有在通孔25的左右侧向上凸出的一对隆凸49、50。一个隆凸50自绕丝凸部32凸出。一个限制壁部46由芯件20的通孔25的周边部51构成,而另一限制壁部47由左隆凸49和右隆凸50构成。
据此,当接合部59直线移动时,接合部59在限制壁部46、47之间经过。另外,接合部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状态下,使接合部59布置在限制壁部46与限制壁部47之间,因而,限制接合部59在轴向移动。
如上所述方式构造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向盘12。
在转向盘12中,当将各弹性钢丝55装配至装配部26D、26L、26R时,使各弹性钢丝55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具体而言,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的每一个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用户握住弹性钢丝55,使得连接部61位于上侧而接合部59位于安装部56的内侧(靠近于轴线L一侧),并且使弹性钢丝55在芯件20的前侧向下直线移动同时保持此状态。此时,使弯曲部58位于限制凸部36上侧与其分开。在下装配部26D中,如图14A和图14B中双点划线所示,用户握住弹性钢丝55,使得连接部61位于右侧而接合部59位于安装部56的内侧(靠近于轴线L一侧),并且使弹性钢丝55在芯件20的前侧向左直线移动同时保持此状态。此时,弯曲部58位于限制凸部36右侧与其分开。
此时,在芯件20的轴向限制部28和表面限制部35中,分别允许安装部56的安装本体部57和弯曲部58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这是因为在安装本体部57和弯曲部58的移动路径上没有任何部件限制直线移动。这里,尽管在移动路径上形成了限制凸部36,但限制凸部36具有斜面37(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27)以及在装配方向上位于斜面37前侧的阶面38。据此,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能越过限制凸部36。尽管限制凸部36对弯曲部58的直线移动是一种阻力,但它不会挡住直线移动。
在直线移动允许部40中,允许接合部59在装配方向的直线移动。这是因为在接合部59的移动路径上没有任何部件阻止直线移动。换而言之,在左装配部26L和右装配部26R的每一个中,在接合部59的移动路径上设置一对上下支架41。然而,在各支架41的位置处形成在上下方向穿透的弹簧插入孔42,成为移动路径。另外,上下支架41之间成为移动路径的部分是空的空间。此外,在下装配部26D中,没有与支架41对应的部件,因而,由空间43构成接合部59的移动路径。
安装本体部57(如上所述被允许直线移动)在装配方向沿着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引导壁部39相邻于限制凸部36在装配方向延伸。此时,如果弯曲部58朝接合部59弯曲,弯曲部58的前端可能抵触(碰触)引导壁部39。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弯曲部58在背离接合部59的方向弯曲,并且弯曲部58的前端位于远离引导壁部39的位置处。据此,当使弹性钢55的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时,弯曲部58的前端不会抵触引导壁部39。
另外,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如上所述被允许直线移动)经过限制凸部36同时沿表面限制部35直线移动。当经过限制凸部时,安装部56的安装本体部57在滑动基部27上滑动。
此时,如图10A、图10B和图14中的实线所示,允许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越过限制凸部36。换而言之,在安装本体部57滑动时,弯曲部58经过限制凸部36的斜面37时,抵抗安装部56的弹性力,弯曲部58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向前远离滑动基部27。据此,与专利文献1中不同,不需要移动安装部56以便绕过限制凸部36。
当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直线移动至少达到其越过限制凸部36并且因此使弯曲部58从斜面37移进阶面38即越过限制凸部36的位置时,由安装部56的弹性恢复力使弯曲部58接近滑动基部27,如图8A、图8B、图13A和图13B所示。使弹性钢丝55与芯件20接合。在此接合状态下,限制凸部36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弯曲部58相邻。另外,绕丝凸部30、32在装配方向与弹性钢丝55的连接部61的前侧相邻。据此,由限制凸部36限制安装部56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及,由绕丝凸部30、32限制安装部56在装配方向移动。
另外,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限制凸部36与引导壁部39之间,从而,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与正交方向(其为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藉此,在接合状态下,安装部56在与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移动,这里即为弹性钢丝55在直线移动方向的移动以及在与直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都会得到限制。
同样,此时,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滑动基部27与副限制部29之间,副限制部29设置在轴向偏离滑动基部27的位置,并且由滑动基部27和副限制部29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轴向的移动。
同时,由芯件20的第二轴向限制部45,限制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弹性钢丝55接合部59在轴向移动。换而言之,被允许直线移动的接合部59经过设置在轴线彼此偏离位置处的一对限制壁部46、47之间。然后,当接合部59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时,将接合部59布置在限制壁部46与限制壁部47之间,因而,限制接合部59在轴向移动。
然后,如上所述,将气囊装置65的销件74插进装配有弹性钢丝55的芯件20通孔25。在插入销件时,由销件74推动弹性钢丝55的接合部59并且因此使其弹性变形。当销件74插进到凹部75与接合部59相对应的位置时,由弹性恢复力将接合部59引进凹部75。接合部59接合进入凹部75,使得销件74不会脱开。在使接合部59与销件74接合时,使气囊装置65与芯件20弹性方式接合。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实现了以下操作效果。
(1)作为弹性钢丝55,使用的弹性钢丝具有设置于芯件20的安装部56、以及在通孔25中接合进入凹部75的接合部59。
芯件20设置有轴向限制部28,轴向限制部28允许安装部56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接合至芯件20的安装部56在轴向移动。另外,芯件20设置有表面限制部35和直线移动允许部40,表面限制部35允许安装部56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接合后的安装部56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而直线移动允许部40允许接合部59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此外,作为表面限制部35的一部分,设置有限制凸部36,限制凸部36允许安装部56在直线移动时越过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已经越过的安装部56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据此,仅仅通过执行使弹性钢丝55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简单操作,就能在短时间内将弹性钢55装配至芯件20,以及,不仅限制安装部56在轴向移动,而且也限制安装部56在与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2)作为安装部56,使用了具有安装本体部57和弯曲部58的安装部,其中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延伸,而弯曲部58在正交表面上与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自安装本体部57的延伸端弯曲。在弯曲部58处,在弹性钢丝55直线移动时,其限制安装部56越过限制凸部36,并且限制安装部56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据此,通过使弯曲部58直线移动达到弯曲部越过限制凸部36的位置,能由限制凸部限制弯曲部58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可靠地实现上述效果(1)。
(3)在弹性钢55直线移动时,安装部56滑动。设置于芯件20的滑动基部27具有自其上凸出的限制凸部36。限制凸部36具有斜面37和阶面38,斜面37在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27,而阶面38在装配方向上于斜面37前侧处与滑动基部27大致垂直。
据此,通过使弯曲部58沿斜面37移动,使弯曲部58能抵抗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安装部56的弹性力而向前远离滑动基部27。此外,弯曲部58已因安装部56的弹性恢复力而接近滑动基部27,由阶面38能限制弯曲部58在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4)作为表面限制部35的一部分,除了限制凸部36之外,还设置有引导壁部39,引导壁部39相邻于限制凸部36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
据此,当安装部56直线移动时,能使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着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
另外,在安装部56与芯件20接合的状态下,能将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限制凸部36与引导壁部39之间。因此,能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与正交方向平行的方向(其为与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5)安装部56的弯曲部58在背离接合部59的方向弯曲。据此,当使弹性钢丝55的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着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时,能避免弯曲部58的前端抵触引导壁部39。
(6)滑动基部27作为轴向限制部28的一部分,以及,副限制部29也作为轴向限制部28的一部分,副限制部29设置在轴向偏离滑动基部27的位置处。
据此,当安装部56直线移动时,能使安装本体部57在装配方向沿滑动基部27直线移动。
另外,在安装部56与芯件20接合的状态下,能将安装本体部57布置在滑动基部27与副限制部29之间。因此,能限制安装本体部57在轴向移动。
(7)芯件20设置有第二轴向限制部45。
据此,能限制被直线移动允许部40允许而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接合部59在轴向移动。
(8)作为第二轴向限制部45的一部分,在轴向彼此偏离的位置处设置一对限制壁部46、47。
据此,当弹性钢55直线移动时,使接合部59能在限制壁部46与限制壁部47之间直线移动。另外,在接合部59已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状态下,能将接合部59布置在限制壁部46与限制壁部47之间,因此限制接合部在轴向移动。因此,能可靠地实现上述效果(7)。
(9)在专利文献1所使用的弹性钢丝(接合弹簧)105中,在包括轴线的表面上形成把手109,并且在与轴线垂直的正交表面上形成安装部(平行延伸部)106和接合部(平行延伸部)107。
然而,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构成弹性钢55的安装部56(安装本体部57和弯曲部58)和接合部59二者都形成在正交表面上。据此,与专利文献1中的弹性钢丝相比,能更容易地制造弹性钢丝55。
同时,本发明可以以如下示例性实施例实施。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使弯曲部58在背离接合部59的方向弯曲。然而,如图15所示,可以使弯曲部58在接近接合部59的方向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安装本体部57的一部分比弯曲部58进一步朝接合部59弯曲,并且可以使该部分的前端与引导壁部39接触。藉此,能使安装部56仅在安装本体部57处在装配方向沿引导壁部39直线移动。此外,能避免弯曲部58抵触引导壁部39。
·限制凸部36的斜面37可以是任意表面,只要在装配方向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滑动基部27即可,以及,斜面与滑动基部27的倾斜角度可以由其他平面构成(斜面可以由相对于滑动基部27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平面构成)。另外,斜面37可以由曲面构成。
·限制凸部36的阶面38可以一定程度倾斜,只要其与滑动基部27几乎垂直即可。
·作为各装配部26D、26L、26R的结构,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弹性钢丝55的接合部59可以装配至安装部56的更外侧(远离轴线L一侧)。
·作为下装配部26D的结构,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弹性钢丝55可以从左向右装配。
·应用本发明转向盘12的车辆并不局限于汽车,而且可以包括多种工业车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车辆,而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其他交通工具诸如飞机、轮船等中转向装置的转向盘12。

Claims (8)

1.一种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包括:
芯件,其具有在与转向轴的轴线相平行的轴向贯穿的通孔;
气囊装置,其具有朝所述芯件伸出的销件,所述销件在其外表面具有凹部,并且将所述销件插进所述通孔;以及
弹性钢丝,使所述弹性钢丝在装配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将所述弹性钢丝装配至所述芯件,所述装配方向与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正交表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弹性钢丝具有安装至所述芯件的安装部、以及在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凹部相接合的接合部,
其中,所述芯件具有轴向限制部、表面限制部、以及直线移动允许部,所述轴向限制部允许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已接合至所述芯件的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轴向移动,所述表面限制部允许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限制所述已接合的安装部在与所述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以及,所述直线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以及
其中,所述表面限制部具有限制凸部,在所述安装部直线移动时,所述限制凸部允许所述安装部越过所述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已越过所述限制凸部的所述安装部在与所述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本体部和弯曲部,所述安装本体部在所述装配方向延伸,以及,所述弯曲部在所述正交表面上在与所述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自所述安装本体部的延伸端弯曲,以及
其中,在所述弹性钢丝直线移动时,允许所述安装部的弯曲部越过所述限制凸部,并且限制其在与所述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芯件具有滑动基部,所述弹性钢丝直线移动时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滑动基部上滑动,以及,所述限制凸部自所述滑动基部凸出,
其中,所述限制凸部具有斜面和阶面,所述斜面在所述装配方向上越靠近其前侧越远离所述滑动基部,所述阶面在所述装配方向上于所述斜面的前侧处与所述滑动基部大致垂直,
其中,所述斜面使所述弯曲部能抵抗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所述安装部的弹性力而远离所述滑动基部,以及
其中,在由所述安装部的弹性恢复力使所述弯曲部接近所述滑动基部的情况下,所述阶面限制所述弯曲部在与所述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其中,除了所述限制凸部,所述表面限制部还具有引导壁部,所述引导壁部相邻于所述限制凸部在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所述安装本体部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以及
其中,当所述安装部直线移动时,使所述安装本体部在所述装配方向沿所述引导壁部直线移动,以及,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芯件接合时,将所述安装本体部布置在所述限制凸部与所述引导壁部之间,因此,限制所述安装本体部在与所述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与所述正交表面平行的方向是与所述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中,使所述弯曲部在背离所述接合部的方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盘,其中,作为所述轴向限制部的一部分,所述轴向限制部具有所述滑动基部,并且还具有副限制部,所述副限制部设置在轴向偏离所述滑动基部的位置,以及
其中,当所述安装部直线移动时,使所述安装本体部在所述装配方向沿所述滑动基部直线移动,以及,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芯件接合时,将所述安装本体部布置在所述滑动基部与所述副限制部之间,因此限制所述安装本体部在所述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芯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轴向限制部,在所述接合部被所述直线移动允许部允许而在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向限制部限制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第二轴向限制部具有一对限制壁部,所述一对限制壁部设置在轴向彼此偏离的位置处,以及,
其中,当所述接合部直线移动时,所述接合部在上述两限制壁部之间通过,以及,在所述接合部已于所述装配方向直线移动的状态下,将所述接合部布置在上述两限制壁部之间,因而,限制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轴向移动。
CN201110303441.5A 2010-09-30 2011-09-29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Active CN102442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272A JP5206756B2 (ja) 2010-09-30 2010-09-30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10-220272 2010-09-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7905.7A Division CN103640543A (zh) 2010-09-30 2011-09-29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269A true CN102442269A (zh) 2012-05-09
CN102442269B CN102442269B (zh) 2014-08-13

Family

ID=458891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7905.7A Pending CN103640543A (zh) 2010-09-30 2011-09-29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CN201110303441.5A Active CN102442269B (zh) 2010-09-30 2011-09-29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7905.7A Pending CN103640543A (zh) 2010-09-30 2011-09-29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0156B2 (zh)
JP (1) JP5206756B2 (zh)
CN (2) CN10364054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880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转向盘用振动控制结构
WO2016008331A1 (zh) * 2014-07-15 2016-01-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043202A (zh) * 2015-04-13 2016-10-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视确认模块附接至方向盘的驾驶员气囊模块锁簧设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285B (zh) * 2011-11-30 2016-02-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前置气囊装置
JP6185798B2 (ja) * 2013-05-07 2017-08-2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971213B2 (ja) * 2013-08-12 2016-08-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EP2910425B1 (en) 2014-02-20 2020-08-05 Dalphi Metal España, S.A. Horn circuit
JP6127201B2 (ja) * 2014-02-21 2017-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構造
GB2540254B (en) * 2014-03-18 2018-02-28 Nihon Plast Co Ltd Steering wheel
JP6164175B2 (ja) * 2014-07-30 2017-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385563B2 (ja) * 2015-03-27 2018-09-0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着脱装置
DE102015005281A1 (de) * 2015-04-24 2016-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Lenkrad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288751B1 (ko) * 2015-07-13 2021-08-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에어백 장착장치
JP6624732B2 (ja) * 2016-03-29 2019-12-2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US10351089B2 (en) * 2016-07-29 201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irbag apparatus
US11034374B2 (en) * 2017-08-10 2021-06-15 Toyoda Gosei Co., Ltd. Steering wheel
KR102521366B1 (ko) * 2018-03-09 2023-04-1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DE202018107231U1 (de) 2018-12-18 2020-03-19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Lenkvorrichtungsbaugru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200119997A (ko) * 2019-04-11 2020-10-2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 에어백장치
KR102159061B1 (ko) * 2019-04-15 2020-09-23 주식회사 케이디 에어백 하우징용 마운팅 클립 어셈블리
FR3098166A1 (fr) * 2019-07-04 2021-01-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ispositif de montage amovible d’un module de coussin gonflable sur un volant
US11383665B2 (en) * 2019-12-10 2022-07-12 Autoliv Asp, Inc. Driver airbag module coupling assemblies
US10793178B1 (en) 2020-01-24 2020-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WO2022091768A1 (ja) * 2020-10-26 2022-05-0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40033489A (ko) * 2022-09-05 2024-03-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휠과, 그 스티어링휠의 댐퍼유닛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4810A1 (en) * 2000-06-27 2001-1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US20040217580A1 (en) * 2003-04-29 2004-11-04 Schorle Michae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driver's side airbag to a steering wheel
CN183392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高田株式会社 带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408B1 (en) * 2000-05-15 2001-12-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ir bag attachment arrangement
JP4538964B2 (ja) * 2001-01-31 2010-09-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GB2385834A (en) * 2002-03-01 2003-09-03 Autoliv Dev Air bag mounting arrangement on vehicle steering wheel
US6719324B2 (en) * 2002-03-29 2004-04-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orn contac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874808B2 (en) * 2002-09-20 2005-04-0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uniform gap between an airbag module and its surrounding structure
JP4758390B2 (ja) * 2007-05-09 2011-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JP4733168B2 (ja) * 2008-09-16 2011-07-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4810A1 (en) * 2000-06-27 2001-1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US20040217580A1 (en) * 2003-04-29 2004-11-04 Schorle Michae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driver's side airbag to a steering wheel
CN1833922A (zh) * 2005-03-16 2006-09-20 高田株式会社 带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880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转向盘用振动控制结构
CN103802880B (zh) * 2012-11-12 2016-04-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转向盘用振动控制结构
CN105774735A (zh) * 2012-11-12 2016-07-2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转向盘用振动控制结构
CN105774735B (zh) * 2012-11-12 2018-09-2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转向盘用振动控制结构
WO2016008331A1 (zh) * 2014-07-15 2016-01-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604850A (zh) * 2014-07-15 2017-04-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6604850B (zh) * 2014-07-15 2019-03-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
US10266142B2 (en) 2014-07-15 2019-04-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utomobile steering wheel
CN106043202A (zh) * 2015-04-13 2016-10-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视确认模块附接至方向盘的驾驶员气囊模块锁簧设计
US9914420B2 (en) 2015-04-13 2018-03-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river airbag module new lock spring design proposal for visual verification of module's robust attachment to the steering wh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0543A (zh) 2014-03-19
JP2012071803A (ja) 2012-04-12
CN102442269B (zh) 2014-08-13
US8500156B2 (en) 2013-08-06
JP5206756B2 (ja) 2013-06-12
US20120080868A1 (en) 201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2269A (zh) 安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US8646827B2 (en) Vehicle interior assembly
CN103085754B (zh) 带有气囊的转向盘装置
JP5353212B2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EP3339102B1 (en) Clamping member for a load carrier foot
JP2011133014A (ja) クリップ
JP2014237425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4792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ユニット、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本体
JP592137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締結構造及び締結部材
US10576886B2 (en) Horn actuating device of motor vehicle
KR101897351B1 (ko) 차량용 브레이크페달 장치
US9323280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automotive pedal from being pushed rearward
EP2853450B1 (en) Instrument cluster finish panel
JP2013018472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6477060B2 (ja) ニーボルスター
JP613020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1148478A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395424B2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JP5508149B2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130161973A1 (en) Vehicle floor mat
JP6832698B2 (ja) ハンドル
JP6275489B2 (ja) ハンドル
KR102536418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하우징
CN220281301U (zh) 背门下饰板、背门饰板总成及车辆
JP5760776B2 (ja) サイドサポ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