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7693B -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7693B
CN102407693B CN201110266964.7A CN201110266964A CN102407693B CN 102407693 B CN102407693 B CN 102407693B CN 201110266964 A CN201110266964 A CN 201110266964A CN 102407693 B CN102407693 B CN 102407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balladeur train
scale
width
medi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6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7693A (zh
Inventor
牛山佳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7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6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41J19/205Position or speed det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41J19/205Position or speed detectors therefor
    • B41J19/207Encoding along a 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专用的传感器就能够正确地设定、检测滑架的原始定位的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该介质处理装置与滑架轴(53、60)平行地设置有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宽幅狭缝(65)且在一端(56A、62A)形成有窄幅狭缝(66)的标尺(56、62),并且具备随滑架(52、58)的往复移动而扫描标尺(56、62)从而检测宽幅狭缝(65)及窄幅狭缝(66)的滑架传感器(55、61),在滑架(52、58)初始化时,使滑架(52、58)向离开一端(56A、62A)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L)后,使该滑架(52、58)反向移动直至滑架传感器(55、61)检测到窄幅狭缝(66),根据该窄幅狭缝(66)的检测位置设定原始定位(HP)。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公知有以下介质处理装置,其具备: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滑架轴上的滑架、使该滑架沿着所述滑架轴往复移动的驱动电动机、搭载在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通过该记录头向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在这种介质处理装置中,为了在记录介质的已确定的位置正确地进行记录,提出了设置有对滑架进行位置检测的滑架位置传感器和对该滑架进行原始定位检测的原始定位传感器的介质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29389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分别设置专用的传感器来进行滑架的位置检测和原始定位的位置检测,因此存在设置在介质处理装置上的传感器的个数增加,而成本也相应地增加的问题。
尤其是,在设置两个滑架来向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传感器的个数进一步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使用专用传感器就能够正确地检测滑架的位置和原始定位的位置的介质处理装置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
在所述输送路的一侧具备:
第一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面进行记录;
第一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一记录头;
第一移动部,其移动第一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一滑架;
第一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一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
第一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一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
在所述输送路的另一侧具备:
第二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另一面进行记录;
第二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二记录头;
第二移动部,其移动第二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二滑架;
第二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三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三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四狭缝;
第二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二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
所述第一标尺和所述第二标尺配置成所述第一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二狭缝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四狭缝的一侧以隔着所述输送路的方式位于所述输送路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同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第一标尺的一端形成宽度与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根据由搭载在第一滑架上的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狭缝和一端的第二狭缝的检测位置可知第一滑架的位置和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的位置。此外,由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第一滑架的位置和原始定位,因此无需设置多个专用的传感器,也能够正确地对各位置进行检测。
此外,通过隔着输送路具备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能够向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进行记录。
此外,由于将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配置成第二狭缝和第四狭缝隔着输送路位于相同侧,因此能够以第二狭缝和第四狭缝的位置为基准,容易地从记录纸的一端分别开始记录。即,在对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进行记录时,能够容易地以记录纸的同一端为基准分别开始记录。
在上述结构中,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使所述第一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一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第二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二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
通过在第二滑架侧也具备与第一滑架侧相同的结构,能够减少传感器的个数,此外,在哪一侧都无需使用专用的传感器,并且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各滑架的原始定位。
此外,由于能够将隔着输送路设置的各滑架的原始定位设定在装置的相同侧,例如将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的印刷开始位置在记录介质的左侧对齐等,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向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印刷开始位置对合,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记录质量。此外,通过将原始定位设定在装置的相同侧,与将各原始定位设定在相反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取得较大的相对于装置宽度的印刷区域(记录区域)。
此外,由于使第一滑架向离开第一标尺的一端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移动后使该第一滑架反向而检测第二狭缝,因此无论第一滑架在哪一位置都能够正确且可靠地进行原始定位的设定和检测。第二滑架侧也同样能够如此。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具备第一步进电动机,所述控制部根据驱动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机的第一步长数和所述第一检测部对所述第一狭缝进行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一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所述第二移动部具备第二步进电动机,所述控制部根据驱动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机的第二步长数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对所述第三狭缝进行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二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用来进行各滑架的位置检测的各标尺及检测部,来进行虽然各步进电动机驱动了规定的步长数但滑架未移动等的脱离同步检测等移动不良检测,还能够实现用于移动不良检测的装置结构的简化。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滑架或所述第二滑架进行加速或减速时不进行所述移动不良检测。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因各滑架的加速或减速动作所伴随的步进电动机的旋转振动等影响导致误检测为脱离同步的情况,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滑架的位置控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四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能够使用同样的构件作为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能够在不增加部件的情况下构成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仅在所述移动部的驱动中对所述检测部进行电力供给。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移动部停止时隔断向检测部的电源供给,因此待机电力的消耗量减少,能够实现节能化。
此外,上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部使所述第一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一标尺的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一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
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第二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二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
根据该结构,即使例如在初始化时第一滑架停止在原始定位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该位置使第一滑架向离开第二狭缝的方向移动比将第一狭缝的宽度、第二狭缝的宽度及该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的间隔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然后使滑架移动直至检测到第二狭缝,从而使检测部在检测到第二狭缝前必定会检测到宽度不同的第一狭缝。因此,能够依次检测到第一狭缝、第二狭缝,因此能够根据第二狭缝的检测来检测原始定位。能够防止原始定位的误检测而正确地设定、检测该原始定位的位置。第二滑架侧也同样能够如此。
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滑架轴上的滑架、使该滑架沿着所述滑架轴往复移动的移动部、搭载在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通过该记录头对在输送路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在所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与所述滑架轴平行地设置有标尺,该标尺以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一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所述滑架具备伴随该滑架的往复移动而扫描所述标尺从而检测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的检测部,在初始化时,通过所述移动部使所述滑架向离开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然后使该滑架反向,并使其移动直至至少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根据检测到该第二狭缝的位置设定所述滑架的原始定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第一标尺的一端形成有宽度与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根据由搭载在第一滑架上的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狭缝与一端的第二狭缝的检测位置可知第一滑架的位置和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的位置。此外,由于以简单的结构检测第一滑架的位置和原始定位,因此无需设置多个专用的传感器,也能够正确地进行各位置的检测。
此外,通过隔着输送路具备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能够对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进行记录。
此外,由于将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配置成第二狭缝和第四狭缝隔着输送路位于相同侧,因此能够以第二狭缝和第四狭缝的位置为基准而容易地从记录纸的一端分别开始记录。即,在对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以记录纸的同一端为基准分别开始记录。
此外,由于在使滑架向离开标尺的一端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后使该滑架反向而检测第二狭缝,因此无论滑架位于哪一位置都能够正确且可靠地进行原始定位的设定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复合处理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简要侧视图。
图3是表示设置在介质输送路上的各构件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复合处理装置的功能的结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滑架及第二滑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设定原始定位HP时滑架移动的轨迹的简图。
图7是设定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复合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5...介质输送路、33...主体框架、46...第一印刷头(第一记录头)、48...第二印刷头(第二记录头)、52...第一滑架、53...第一滑架轴、54...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第一移动部)、55...第一滑架传感器(第一检测部)、56...第一标尺、56A...一端、58...第二滑架、59...第二滑架驱动电动机(第二移动部)、60...第二滑架轴(第二滑架轴)、61...第二滑架传感器(第二检测部)、62...第二标尺、65...宽幅狭缝(第一狭缝、第三狭缝)、66...窄幅狭缝(第二狭缝、第四狭缝)、101...CPU(控制部)、HP...原始定位、L...规定距离、R...辊卷纸、S...支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复合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复合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1读取记录在支票(记录介质)上的磁墨文字(也称为MICR(磁墨水字符识别(Magnetic Ink CharacterRecognition))文字),根据该内容向支票进行印刷(记录)处理,并对辊卷纸进行印刷(记录)处理。
如图1所示,复合处理装置1具备整体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2,在该主体壳体2的前表面的靠左侧的部分沿着装置宽度方向以规定宽度设置有供支票S插入的介质插入口3。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的装置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装置宽度方向以规定宽度设置有供处理后的支票S排出的介质排出口4。在介质插入口3与介质排出口4之间形成有从介质插入口3向装置后方延伸后向上方弯曲延伸的介质输送路5。所述介质插入口3、介质排出口4及介质输送路5在主体壳体2的左侧面开放形成,能够输送比介质插入口3、介质排出口4及介质输送路5宽度宽的支票S。
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比介质排出口4靠前侧处由前侧罩6覆盖,在前侧罩6的前端部分设置有进行复合处理装置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7。此外,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的比介质排出口4靠后侧处,沿着装置宽度方向以规定宽度设置有供印刷处理后的辊卷纸R排出的辊卷纸排出口8。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的比辊卷纸排出口8靠后侧处设置有开闭盖9,该开闭盖9以能以后端为中心地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壳体22。在打开开闭盖9时,收纳辊卷纸R的辊卷纸收容部10露出,从而可进行辊卷纸R的更换。辊卷纸R通过将长条的感热纸在芯管上卷绕成辊状而形成。
图2是表示复合处理装置1的装置主体的简要侧视图。图2表示拆下主体壳体2、前侧罩6及开闭盖9等外装部件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复合处理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1,该装置主体11构成为一体地具备向支票S进行印刷处理的滑动印刷部12、向辊卷纸R进行印刷处理的辊卷纸印刷部13。
辊卷纸印刷部13具备左右一对的左侧框架14及右侧框架(未图示)、设置在所述侧框架间而形成辊卷纸收容部10的底面、前表面及后面的辊卷纸托架(未图示)。该辊卷纸托架将辊卷纸R保持成旋转自如,确保在辊卷纸收容部10中辊卷纸R自由滚动。
在左右的侧框架之间,在辊卷纸排出口8附近旋转自如地架设有压纸卷轴15。在压纸卷轴15的前方的、与该压纸卷轴15对置的位置配置有热敏头16,该热敏头16在与压纸卷轴15的对置面上具备多个发热电阻器。收纳在辊卷纸收容部10中的辊卷纸R的前端部分被压纸卷轴15和热敏头16夹持,通过压纸卷轴15旋转而向辊卷纸排出口8被输送。然后,在通过压纸卷轴15与热敏头16之间时,通过热敏头16发热而向辊卷纸R记录文字或图像。在左侧框架14上配置有辊卷纸输送电动机17,该辊卷纸输送电动机17的旋转经由中间齿轮18向与压纸卷轴15同轴地形成的驱动齿轮19传递,由此压纸卷轴15旋转。
此外,在压纸卷轴15的上方配置有自动切割单元21,该自动切割单元21内置有可动刀20及使该可动刀20进退的刀具驱动电动机24(参照图4),在该自动切割单元21的后方隔着辊卷纸排出口8地设置有固定刀22。辊卷纸R的前端部分通过可动刀20与固定刀22之间而向辊卷纸排出口8延伸,在切断辊卷纸R时,在刀具驱动电动机24的驱动下,可动刀20朝向固定刀22向后方摆动,与固定刀22协同动作而切断辊卷纸R。
进而,在左侧框架14上设置有检测辊卷纸收容部10内的辊卷纸R的剩余量的辊卷纸剩余量传感器23。
如图2所示,滑动印刷部12具备主体框架33,该主体框架33具有:基体框架31、竖立设置在该基体框架31上的左侧框架32及右侧框架(未图示)。在该主体框架33上设置有构成下引导面35及上引导面36的上下一对的纸引导构件,下引导面35与上引导面36的间隙形成为上述的介质输送路5。该介质输送路5具备从介质插入口3向装置后方延伸的水平输送路部分5a、从该水平输送路部分5a的后端向上方弯曲的弯曲输送路部分5b、从该弯曲输送路部分5b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而与介质排出口4相连的垂直输送路部分5c。
在水平输送路部分5a与弯曲输送路部分5b的交界部分,一对第一输送辊34分别对置配置在下引导面35及上引导面36上,在垂直输送路部分5c,一对第二输送辊37分别对置配置在下引导面35及上引导面36上。所述第一输送辊34及第二输送辊37分别在滑动输送电动机38(图4)的驱动下旋转而输送支票S。此外,第一输送辊34及第二输送辊37构成为各自的一方的辊构件相对于另一方的辊构件进退自如,且利用与该一方的辊构件连结的辊开闭电动机39(图4)的驱动相对应的进退动作来开闭介质输送路5。此外,在基体框架31上配置有控制基板40,该控制基板40根据控制程序控制复合处理装置1整体的动作。
图3是表示设置在介质输送路上的各构件的示意图。
在介质输送路5上,从介质插入口3侧依次设置有BOF(底型,Bottomof Form)传感器41、MICR头42、第一输送辊34、TOF(顶型,Top of Form)传感器43、整齐排列部44、有效(validation)传感器45、第一印刷头(记录头)46、MOP(输送纸路径中,Middle of Paper pass)传感器47、第二输送辊37、第二印刷头(其他记录头)48、EJD(滑动喷射,Slip EjectDetector)传感器49。
BOF传感器41、TOF传感器43、有效传感器45、MOP传感器47及EJD传感器49例如由透过型或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构成,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在介质输送路5的各位置是否存在支票S。
BOF传感器41检测从介质插入口3插入的支票S的后端,其设置在介质插入口3附近的下引导面35上。TOF传感器43检测从介质插入口3插入的支票S的前端,其设置在比第一输送辊34靠介质排出口侧附近的上引导面36上。EJD传感器49检测由滑动印刷部12处理后的支票S从介质排出口4排出这一情况,其设置在该介质排出口4附近。MOP传感器47检测在介质输送路5上输送的支票S的有无,其设置在比第二输送辊37靠介质插入口侧附近的上引导面36上。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印刷部12构成为能够进行有效印刷,在有效印刷中,将支票S从介质排出口4插入而通过第一印刷头46及第二印刷头48进行印刷,在印刷后再次从介质排出口4排出支票S。因此,在介质输送路5的弯曲输送路部分5b的上端形成用于供从介质排出口4插入的支票S的前端进入并使该支票S整齐排列的凹部50。有效传感器45检测支票S的前端已进入了凹部50这一情况,其设置在与该凹部50对置的位置。
MICR头42用于对记录在支票S表面上的磁墨文字进行读取处理,其设置在介质输送路5的水平输送路部分5a处的上引导面36上。根据通过该MICR头42读取的数据判断支票S的有效·无效。整齐排列部44用于使从介质插入口3插入的支票S暂时停止,其设置在比TOF传感器43靠介质排出口侧附近的位置。整齐排列部具备例如螺线管等限动件驱动部44a和根据该限动件驱动部44a的动作向介质输送路5内进退的限动构件44b,通过支票S的前端与该限动构件44b抵接从而使支票S整齐排列。
第一印刷头46用于向在介质输送路5输送的支票S的背面印刷顾客的认证号码、日期、使用金额等作为商店一方所需的背书事项,由串行击打点阵(SIDM)印刷头构成,该串行击打点阵(SIDM)印刷头向墨带击打记录针(record wire)而附着墨带的墨液来进行印刷。该第一印刷头46位于介质输送路5的垂直输送路部分5c的下端部,在隔着该垂直输送路部分5c与该第一印刷头46对置的位置遍及主体框架33(图2)的宽度方向地设置有第一压板51。此外,第一印刷头46搭载于配置在比垂直输送路部分5c靠装置后侧的第一滑架52上。该第一滑架52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水平架设于主体框架33(图2)的侧框架间的第一滑架轴53上,在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移动部:图4)54的驱动下,沿着第一滑架轴53往复移动。第一滑架52经由同步带(未图示)与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连结。该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由步进电动机构成,在控制基板40的控制下,能够使第一滑架52仅移动与期望的步长数相当的距离。
此外,在第一滑架52的下部设置有进行该第一滑架52的位置检测的第一滑架传感器(检测部)55。该第一滑架传感器55为透过型的光传感器,随着第一滑架52的往复移动而扫描与第一滑架轴53平行设置的第一标尺56。在该第一标尺56上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狭缝,在第一滑架传感器55扫描第一标尺56时,通过取得通过所述狭缝的光信号来检测第一滑架52的变位量而进行该第一滑架52(第一印刷头46)的位置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架传感器55构成为,仅在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中被供给电源,在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停止时隔断向第一滑架传感器55的电源供给,因此待机电力的消耗量减少,能够实现节能化。
第二印刷头48用于向在介质输送路5输送的支票S的表面印刷收款人、日期、金额等表书事项,与第一印刷头46同样地由SIDM印刷头构成。该第二印刷头48配置得比第一印刷头46靠上方,且配置在隔着垂直输送路部分5c的装置前侧。此外,在隔着垂直输送路部分5c与该第二印刷头48对置的位置遍及主体框架33(图2)的宽度方向地设置有第二压板57。第二印刷头48与上述第一印刷头46同样地搭载在第二滑架(另一滑架)58上,该第二滑架58在第二滑架驱动电动机(另一移动部:图4)59的驱动下沿着第二滑架轴(另一滑架轴)60往复移动。此外,在第二滑架58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滑架传感器(另一检测部)61,该第二滑架传感器61随着第二滑架58的往复移动而扫描与第二滑架轴60平行设置的第二标尺(另一标尺)6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架驱动电动机59也与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同样由步进电动机构成。
此外,在主体框架33上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第一墨带盒63(图2)及第二墨带盒64(图2),该第一墨带盒63及第二墨带盒64收容在第一印刷头46与第一压板51之间及第二印刷头48与第二压板57之间分别被抽出的墨带。
图4是表示复合处理装置1的功能的结构框图。
如该图4所示,复合处理装置1的控制系统构成为在安装在控制基板40上的控制部连接有各种电动机等驱动部及各种传感器。
控制基板40构成为具备:执行控制程序而控制各部分的CPU101、临时存储通过CPU101执行的程序和被处理的数据等的RAM103、存储通过CPU101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和各种设定值的闪存只读存储器(flashROM)105、作为复合处理装置1的外部装置的与主机200之间发送接收指令和数据等的通信接口107、内置有A/D(模拟/数字)转换器108且将复合处理装置1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转换成数字数据而向CPU101输出的传感器驱动电路109、驱动复合处理装置1所具备的印刷头的头驱动电路111及驱动复合处理装置1所具备的各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器113,所述的各部分相互连接成能够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基板40所具备的各功能部可以作为各自独立的半导体设备来安装,也可以构成为多个功能部的功能以SOC(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等形态被合并,具体的安装形态是任意的。
在控制基板40上安装有检测电动机驱动器113的温度的基板温度传感器115。基板温度传感器115是配置在控制基板40上安装有电动机驱动器113的背面或电动机驱动器113附近的热敏电阻。
此外,CPU101上连接有:检测收容在辊卷纸收容部10(图1)中的辊卷纸R的剩余量是否为规定以上的辊卷纸剩余量传感器23、检测开闭盖9打开这一情况的罩开闭传感器117、上述的第一滑架传感器55及第二滑架传感器61。辊卷纸剩余量传感器23是在辊卷纸R的外径为规定以上时切换成接通的开关,罩开闭传感器117是在开闭盖9被打开时切换成接通的开关式传感器,分别与接通/断开状态对应而将输出值切换成High/Lo(高/低)。第一滑架传感器55及第二滑架传感器61由例如光断续器构成,根据受光部中的受光量是否超过内设阈值这一情况而将输出值切换成High/Lo。
CPU10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快闪只读存储器105中的基本控制程序来控制安装在控制基板40上的各部分。此外,CPU101根据经由传感器驱动电路109输入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及辊卷纸剩余量传感器23、罩开闭传感器117、第一滑架传感器55、及第二滑架传感器61的输出值来监视复合处理装置1的动作状态,通过头驱动电路111驱动各头,并通过电动机驱动器113使各电动机动作,执行向支票S的表面及背面的印刷、MICR读取、向辊卷纸R的印刷等动作。
RAM103形成在CPU101工作时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等的工作区。此外,在RAM103上设置有临时存储通过通信接口107从主机200接收到的指令和数据的接收缓冲器104。CPU101按照接收顺序读出并执行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4中的指令。
传感器驱动电路109与BOF传感器41、TOF传感器43、有效传感器45、MOP传感器47、EJD传感器49及基板温度传感器115的各传感器连接,将所述各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成数字数据并向CPU101输出。此外,传感器驱动电路109与MICR头42连接,在通过MICR头42读取形成在支票S上的磁墨文字的动作中将MICR头42的输出值作为数字数据向CPU101输出。
头驱动电路111按照CPU101的控制向使记录针分别相对于第一印刷头46及第二印刷头48突出的螺线管线圈通电,从而执行向支票S的记录。此外,头驱动电路111按照CPU101的控制向热敏头16所具备的发热元件(图示略)通电,向辊卷纸R的记录面加热而进行记录。
电动机驱动器113按照CPU101的控制对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辊卷纸输送电动机17、刀具驱动电动机24、滑动输送电动机38、辊开闭电动机39、限动件驱动部44a、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及第二滑架驱动电动机59的各电动机输出驱动电源及驱动脉冲。电动机驱动器113向各电动机供给的驱动电源是电源单元120向各部分供给的24V的直流电源。电源单元120向图4所示的复合处理装置1的各驱动部即各印刷头(第一印刷头46、第二印刷头48、热敏头16)、各电动机(刀具驱动电动机24、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第二滑架驱动电动机59、滑动输送电动机38、辊卷纸输送电动机17、辊开闭电动机39)、限动件驱动部44a及控制基板40供给直流电源。此外,经由控制基板40或经由安装在控制基板40上的传感器驱动电路109对复合处理装置1所具备的各传感器供给来自电源单元120的电源。
该复合处理装置1在电源投入后转换为待机状态。在该待机状态下,通过辊开闭电动机39使第一输送辊34及第二输送辊37移动至打开位置,能够向介质插入口3插入支票S。此外,通过限动件驱动部44a使限动构件44b进入介质输送路5内。
在该待机状态下,当从介质插入口3插入支票S时,CPU101根据从传感器驱动电路109输入的BOF传感器41的输出值来检测该支票S。在此,CPU101控制电动机驱动器113,驱动辊开闭电动机39而使第一输送辊34及第二输送辊37移向关闭位置,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辊34夹持支票S。CPU101在限动构件44b进入介质输送路5的状态下,使滑动输送电动机38工作而驱动第一输送辊34旋转,并多次进行将支票S往复输送的动作。通过该动作,支票S碰到限动构件44b而使其朝向整齐。
接着,当根据从主机200接收到的指令而被指示对磁墨文字进行读取时,CPU101驱动限动件驱动部44a而使限动构件44b从介质输送路5退避。接着,CPU101通过第一输送辊34输送支票S,根据其间的MICR头42的输出值读取支票S的磁墨文字。当CPU101根据从主机200接收到的指令而被指示向支票S的背面印刷时,将支票S输送到印刷位置并通过第一印刷头46对支票S进行印刷。当根据从主机200接收到的指令而被指示向支票S表面进行印刷时,CPU101进行控制而将支票S输送到表面的印刷位置。在此,CPU101配合支票S上的印刷位置地使滑动输送电动机38正转而向介质输送路5的下游侧输送支票S或者使滑动输送电动机38反转而向上游侧输送支票S。在支票S到达表面的印刷位置时,CPU101控制头驱动电路111,通过第二印刷头48对支票S的表面进行印刷。在表面的印刷结束后,CPU101驱动滑动输送电动机38,通过第二输送辊37从介质排出口4排出支票S。在此,支票S虽然到达从介质排出口4突出的位置,但支票S的后端位于介质排出口4的内部,通过EJD传感器49检测支票S的存在。CPU101在操作人员取出支票S前待机,当检测到支票S被取出而EJD传感器49的检测值得到切换的情况时,CPU101驱动辊开闭电动机39及限动件驱动部44a,返回上述的待机状态。通过以上的动作,在支票S插入后读取磁墨文字,并向支票S的表面及背面进行印刷。
此外,当在待机状态下从介质排出口4插入支票S且其前端到达凹部50时,CPU101根据有效传感器45的输出值的变化来检测支票S的插入。CPU101按照从主机200接收到的指令通过第一印刷头46或第二印刷头48对支票S进行有效印刷。在印刷结束后,CPU101在操作人员拔出支票S前待机。并且,当根据有效传感器45及EJD传感器49的输出值的变化检测到支票S被拔出时,CPU101返回到上述的待机状态。
此外,当CPU101从主机200接收到指示向辊卷纸R进行印刷的指令时,从接收缓冲器104读出并执行该指令。CPU101在驱动辊卷纸输送电动机17而输送辊卷纸R的同时向热敏头16通电,对辊卷纸R的印刷面加热而进行印刷。当印刷结束时,在辊卷纸R的印刷结束位置到达自动切割单元21的位置前输送辊卷纸R,并驱动刀具驱动电动机24而切断辊卷纸R。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处理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对于第一滑架52而言,在第一滑架传感器55扫描第一标尺56时取得通过在该第一标尺56上形成的狭缝的光信号,由此检测第一滑架52的变位量而进行该第一滑架52的位置检测。此外,关于第二滑架58也是同样的。
所述滑架的位置根据从基准位置的变位量而被检测,因此进行位置检测时的基准位置即原始定位的检测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设置专用的传感器进行原始定位的位置检测和滑架的位置检测,因此存在设置在介质处理装置中的传感器的个数增加而相应地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本结构的特征在于,根据扫描标尺的滑架传感器的信号来正确地检测原始定位、滑架的位置。
图5是表示第一滑架52及第二滑架58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上述那样,第一滑架52及第二滑架58分别具备第一滑架传感器55及第二滑架传感器61,所述第一滑架传感器55及第二滑架传感器61扫描第一标尺56及第二标尺62。
第一标尺56具备在该第一标尺56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宽幅狭缝(第一狭缝、第三狭缝)65、形成在该第一标尺56的一端56A侧且比上述宽幅狭缝65宽度窄的窄幅狭缝(第二狭缝、第四狭缝)66。
宽幅狭缝65主要用于通常的印刷动作中的第一滑架52的位置检测,如后述那样,窄幅狭缝66在设定第一滑架52的原始定位HP时及检测该原始定位HP时使用。宽幅狭缝65、65间的间隔形成为与该宽幅狭缝65的宽度相同(例如10步),宽幅狭缝65与窄幅狭缝66的间隔形成为与窄幅狭缝66相同(例如4步)。
此外,在比窄幅狭缝66靠第一标尺56的一端56A侧设定有后述的原始定位HP,从该原始定位HP起包括窄幅狭缝66的区域67被设定为用于供第一滑架52加速至规定的印刷速度或从该印刷速度减速以在原始定位HP停止的变速区域(throw up area)。此外,与该区域67相邻且形成有上述宽幅狭缝65的区域68被设定为通过第一印刷头46执行印刷动作的印刷区域。第一滑架52在印刷区域以规定的印刷速度进行匀速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标尺62具备与上述的第一标尺56相同的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隔着介质输送路5(图3)对置配置的第一标尺56和第二标尺62中,窄幅狭缝66、66彼此形成在该标尺的相同侧。因此,能够将由窄幅狭缝66设定的各滑架52、58的原始定位HP分别设定在复合处理装置1的相同侧,例如将支票S的表面和背面的印刷开始位置在支票S的左侧对齐等,因此可以容易对正该印刷开始位置,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记录质量。此外,通过将各滑架52、58的原始定位HP分别设定在复合处理装置1的相同侧,与将各原始定位HP设定在相反侧的结构相比,能够获得大的相对于复合处理装置1的装置宽度的印刷区域。
接下来,对本结构的原始定位HP的设定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设定原始定位HP时滑架移动的轨迹的简图,图7是设定动作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相对于第一滑架52及第二滑架58进行相同的设定动作控制,因此仅说明关于第一滑架52的设定动作,而省略说明关于第二滑架58的设定动作。
首先,CPU101判断复合处理装置1是否处于第一滑架52被初始化时(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初始化时包括向复合处理装置1投入电源时以及关闭开放的前侧罩6时。这是因为,假定了在前侧罩6开放时第一滑架52从原始定位HP移动的情况。
当在步骤S1的判定中,若并非处于初始化时(步骤S1:No),则结束处理,若处于初始化时(步骤S1:Yes),CPU101如图6所示那样使第一滑架52从初始位置A向离开第一标尺56的一端56A的方向(图中X1方向)移动规定距离L(步骤S2)。具体而言,CPU101通过电动机驱动器113使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向上述的X1方向动作规定距离L(40步)。
该规定距离L设定成至少比将宽幅狭缝65的宽度、窄幅狭缝66的宽度及设置在该宽幅狭缝65与窄幅狭缝66之间的窄幅遮光部70的宽度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
接着,CPU101在从初始位置A移动了规定距离L的位置B使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停止,并驱动该电动机54反转而使第一滑架52朝向第一标尺56的一端56A(图6中X2方向)移动(步骤S3)。此时,CPU101根据第一滑架传感器55的输出和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信号判定是否已能够依次检测到在宽幅狭缝65、65间形成的宽幅遮光部71、宽幅狭缝65、窄幅遮光部70及窄幅狭缝66(步骤S4)。
若在该步骤S4的判定中判定未能依次检测到宽幅遮光部71、宽幅狭缝65、窄幅遮光部70及窄幅狭缝66(步骤S4:No),则继续处理直至能够检测到,若判定为已依次检测到宽幅遮光部71、宽幅狭缝65、窄幅遮光部70及窄幅狭缝66(步骤S4:Yes),CPU101驱动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而使第一滑架52从窄幅狭缝66的终端部移动规定距离L1(几步)(步骤S5),将该位置设定成原始定位HP(步骤S6)并结束处理。如此,通过判定能否依次检测到宽幅遮光部71、宽幅狭缝65、窄幅遮光部70及窄幅狭缝66,从而能够正确且可靠地检测第一滑架52的位置,与例如单纯地检测窄幅狭缝66的装置相比,能够显著地减少误检测。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使滑架52、58沿着滑架轴53、60往复移动的滑架驱动电动机54、59以及搭载在滑架52、58上的印刷头46、48,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宽幅狭缝65,且与滑架轴53、60平行地设置在一端56A、62A形成有窄幅狭缝66的标尺56、62,滑架52、58具备伴随该滑架52、58的往复移动而扫描标尺56、62从而检测宽幅狭缝65及窄幅狭缝66的滑架传感器55、61,在滑架52、58初始化时,控制滑架驱动电动机54、59,在使滑架52、58向离开一端56A、62A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L后,使该滑架52、58反向移动直到至少滑架传感器55、61检测到窄幅狭缝66,由于根据该窄幅狭缝66的检测位置设定原始定位HP,因此无需设置专用的传感器,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该原始定位HP的设定。此外,在进行印刷动作时,由于根据该第二狭缝66的检测位置检测原始定位HP,因此能够利用滑架传感器55、61在不设置专用的传感器的情况下正确地对原始定位HP进行检测。
此外,由于在使滑架52、58向离开标尺56、62的一端56A、62A的方向X1移动规定距离L后,使该滑架52、58反转而检测窄幅狭缝66,因此,无论滑架52、58分别位于哪一位置都能正确且可靠地对原始定位HP进行设定及检测。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规定距离L设定为至少比将宽幅狭缝65的宽度、窄幅狭缝66的宽度及设置在该宽幅狭缝65与窄幅狭缝66之间的窄幅遮光部70的宽度相加得到的距离长,因此,即使例如在初始化时滑架52、58停止在原始定位HP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滑架52、58从该位置向离开窄幅狭缝66的方向移动比将宽幅狭缝65的宽度、窄幅狭缝66的宽度及窄幅遮光部70的宽度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然后使滑架52、58移动直至检测到窄幅狭缝66,使滑架传感器55、61在检测窄幅狭缝66前必定会检测到宽度不同的宽幅狭缝65。因此,通过依次检测宽幅狭缝65、窄幅狭缝66,能够防止原始定位HP的误检测,从而能够正确地设定、检测该原始定位HP。
接下来,对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的脱离同步检测等第一滑架的移动不良检测动作进行说明。该脱离同步检测是在搭载于第一滑架52上的第一印刷头46进行印刷动作时执行的检测。此时,CPU101比较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经由电动机驱动器113驱动的步长数与下述距离、并根据该结果判定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是否已脱离同步,该距离是由第一滑架传感器55根据通过第一标尺56的各狭缝而检测到的狭缝的个数和预先存储的狭缝的间隔能够求出的、第一滑架52实际移动的距离。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用来进行第一滑架52的位置检测的第一标尺56及第一滑架传感器55来进行脱离同步检测,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单化。
此时,第一滑架52在进行加速或减速的变速区域的脱离同步检测被禁止。在该变速区域中,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发生振动等而容易产生旋转不均,转速发生变化,由于该转速变化的存在,使得在检测第一滑架驱动电动机54的脱离同步时容易误检测等,难以正确地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禁止在变速区域的脱离同步检测,能够防止伴随第一滑架52的加速或减速动作产生的脱离同步的误检测,能够正确地进行第一滑架52的位置控制。此外,第二滑架58进行与第一滑架52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对第二滑架58的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处理装置中具备对辊卷纸R进行印刷的辊卷纸印刷部13,但只要是设置有滑动印刷部12的结构就可以适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印刷部12构成为具备点击打式的印刷头,但只要是将印刷头搭载到滑架上而进行驱动的装置,则也可适用在具备喷墨式的印刷头的装置中。
也可以将使CPU101执行上述的流程图的动作的程序存储在复合处理装置1的记录介质或与外部连接的记录介质中来读取执行该程序。

Claims (14)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和控制部,
在所述输送路的一侧具备:
第一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面进行记录;
第一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一记录头;
第一移动部,其移动第一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一滑架;
第一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一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
第一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一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
在所述输送路的另一侧具备:
第二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另一面进行记录;
第二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二记录头;
第二移动部,其移动第二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二滑架;
第二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三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三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四狭缝;
第二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二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
所述第一标尺和所述第二标尺配置成所述第一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二狭缝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四狭缝的一侧以隔着所述输送路的方式位于所述输送路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同侧,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使所述第一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一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第二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二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部具备第一步进电动机,
所述控制部根据驱动了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机的第一步长数和所述第一检测部对所述第一狭缝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一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所述第二移动部具备第二步进电动机,
所述控制部根据驱动了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机的第二步长数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对所述第三狭缝进行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二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滑架或所述第二滑架进行加速或减速时不进行所述移动不良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四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仅在所述第一移动部或所述第二移动部的驱动中对所述第一检测部或所述第二检测部进行电力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定距离是至少比将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度及该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的间隔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
所述第二规定距离是至少比将所述第三狭缝的宽度、所述第四狭缝的宽度及该第三狭缝与第四狭缝的间隔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为记录有磁墨文字的支票,
在所述输送路上具备读取所述支票的所述磁墨文字的读取部,
所述第一记录头在所述输送路中配置在与所述读取部相反的一侧,根据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向所述支票的未记录有所述磁墨文字的面进行记录,
所述第二记录头在所述输送路中配置在与所述读取部相同的一侧,根据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向所述支票的记录有所述磁墨文字的面进行记录。
8.一种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
在所述输送路的一侧具备:
第一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面进行记录;
第一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一记录头;
第一移动部,其移动第一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一滑架;
第一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一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二狭缝;
第一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一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
在所述输送路的另一侧具备:
第二记录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的另一面进行记录;
第二滑架,其搭载所述第二记录头;
第二移动部,其移动第二滑架轴上的所述第二滑架;
第二标尺,其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规定宽度的第三狭缝且在一端形成有宽度与所述第三狭缝的宽度不同的第四狭缝;
第二检测部,其搭载在所述第二滑架上,检测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和所述第四狭缝,
所述第一标尺和所述第二标尺配置成所述第一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二狭缝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标尺的配置有所述第四狭缝的一侧以隔着所述输送路的方式位于所述输送路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同侧,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部使所述第一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一标尺的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一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二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
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使所述第二滑架在向离开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一端的方向移动第二规定距离后,再反向移动直至至少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根据检测到所述第四狭缝的位置来设定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所具备的第一步进电动机的第一步长数和所述第一检测部对所述第一狭缝进行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一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根据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所具备的第二步进电动机的第二步长数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对所述第三狭缝进行检测而取得的所述第二滑架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移动不良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滑架或所述第二滑架进行加速或减速时不进行所述移动不良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三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所述第一标尺的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二标尺的所述第四狭缝具有相同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仅在所述第一移动部或所述第二移动部的驱动中对所述第一检测部或所述第二检测部进行电力供给。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定距离是至少比将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度及该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的间隔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
所述第二规定距离是至少比将所述第三狭缝的宽度、所述第四狭缝的宽度及该第三狭缝与第四狭缝的间隔相加得到的距离长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为记录有磁墨文字的支票,
在所述输送路上具备读取所述支票的所述磁墨文字的读取部,
所述第一记录头在所述输送路中配置在与所述读取部相反的一侧,根据所述第一滑架的原始定位向所述支票的未记录有所述磁墨文字的面进行记录,
所述第二记录头在所述输送路中配置在与所述读取部相同的一侧,根据所述第二滑架的原始定位向所述支票的记录有所述磁墨文字的面进行记录。
CN201110266964.7A 2010-09-17 2011-09-09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9213 2010-09-17
JP2010209213A JP2012061792A (ja) 2010-09-17 2010-09-17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7693A CN102407693A (zh) 2012-04-11
CN102407693B true CN102407693B (zh) 2014-10-01

Family

ID=4581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69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693B (zh) 2010-09-17 2011-09-09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83982B2 (zh)
JP (1) JP2012061792A (zh)
CN (1) CN102407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2983A (zh) * 2013-05-21 2013-09-18 苏州惠瑞自动化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个打印喷头的喷墨自动化打印机
JP7106352B2 (ja) * 2018-05-22 2022-07-2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磁気インク読取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US20210316561A1 (en) * 2018-10-25 2021-10-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carriages
CN112319065B (zh) * 2018-10-26 2022-05-27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小车防撞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208586B2 (ja) * 2019-02-21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0435302A (zh) * 2019-07-24 2019-11-12 苏州奥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打印的手持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2258A (ja) * 1986-12-26 1988-07-05 Canon Inc プリント制御方式
US4789874A (en) * 1987-07-23 1988-12-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ingle channel encoder system
JP3034354B2 (ja) * 1991-09-11 2000-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の往復画像記録方法
JP2990476B2 (ja) * 1993-05-11 1999-12-1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3417435B2 (ja) 1994-04-14 2003-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H082049A (ja) * 1994-06-17 1996-01-09 Kano Densan Hongkong Yugenkoshi 記録装置
US5670995A (en) * 1995-12-18 1997-09-23 Kupcho; Kevin M.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double sided printing
JP3484289B2 (ja) * 1996-02-22 2004-0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144181C (zh) * 1997-08-06 2004-03-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具有嵌入信息的记录媒体的方法和装置
JP2002347228A (ja) 2001-05-22 2002-12-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印字装置
JP4720161B2 (ja) * 2004-12-01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95682B2 (ja) * 2005-05-31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ニア駆動装置
JP4737257B2 (ja) 2008-09-19 2011-07-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キャリッジの位置決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7693A (zh) 2012-04-11
US8783982B2 (en) 2014-07-22
JP2012061792A (ja) 2012-03-29
US20120070219A1 (en)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7693B (zh) 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EP2123460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ejection failure in pre-processing agent ejection nozzles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653188B (zh) 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2935766B (zh)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CN100509399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EP10809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ecording media having embedded information
CN101628501B (zh) 喷墨式账单打印机
CN102567723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568589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1638013B (zh) 打印机中的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US2013029289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Media Sheet Size
EP2738744B1 (en) Processing device for medium
JP5974499B2 (ja) 記録装置、制御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EP3118010B1 (en) Printer apparatus
EP352443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9009682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nting details onto a document
JPS6184264A (ja) 印字器への単一シート引込みのための装置
CN203267490U (zh) 介质处理装置
CN10267319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07686B (zh)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058337A (ja) 印刷装置
JP2003276906A (ja)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CN102909966A (zh) 记录装置、记录介质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122396A (zh) 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71761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