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566A -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5566A
CN102395566A CN2010800163776A CN201080016377A CN102395566A CN 102395566 A CN102395566 A CN 102395566A CN 2010800163776 A CN2010800163776 A CN 2010800163776A CN 201080016377 A CN201080016377 A CN 201080016377A CN 102395566 A CN102395566 A CN 102395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rotective embankment
milliliters
methyl
carbo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5566B (zh
Inventor
李斌
于海波
张弘
程岩
罗艳梅
王立增
吴鸿飞
许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inoch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inochem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800163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5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5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16Halogen atoms or nitro radic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Figure DDA0000098127780000011
其中:R1选自H、C1-C4烷氧基C1-C2烷基、C3-C5烯基氧C1-C2烷基、C3-C5炔基氧C1-C2烷基、C1-C4烷硫基C1-C2烷基、C1-C5烷基羰基、C3-C8环烷基羰基、C1-C5烷氧基羰基或C1-C5烷硫基羰基;R2选自Cl或甲基;R3选自H、甲基、CN、NO2或卤素;或其立体异构体。通式化合物I具有优异的杀虫、杀螨活性,可用于防治虫害、螨害。

Description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虫、 杀螨剂领域。 涉及一种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杀虫、 杀螨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害虫、 害螨会对其产生抗性, 因此, 需要不断 发明新型的和改进的具杀虫、 杀螨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同时, 随着人们对农畜产品等 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也一直需要使用成本更低、 对环境友好的新的 杀虫、 杀螨剂。
CN1763003A, JP2003201280A, JP2003206281A和 CN101367784A公开了某些 1-甲基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专利 JP2003206280A中的化合物 具有高的杀虫、杀 螨活性,作为杀螨剂已经上市,其通用名为 cyenopyrafen,同时还公开了其立体异构体 KC2 ; CN101367784A中的化合物 KC3在 400 ppm的浓度下对朱砂叶螨致死率达 80%以上。
KCi (cyenopyrafen, E式) KC2 (Z式) C 在现有技术中, 2-苯基或取代苯基 -3-(1-乙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 其制备及其杀 虫、 杀螨活性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 它可应用于农业、 林 业或卫生上虫、 螨害的防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 如通式 I所示:
式中:
选自 H、 C1-C4烷氧基 d-C2烷基、 C3-C5烯基氧 d-C2垸基、 C3-C5炔基氧 d-C2垸基、
CrC4垸硫基 CrC2垸基、 d-C5垸基羰基、 C3-C8环烷基羰基、 CrC5垸氧基羰基或 CrC5 垸硫基羰基;
R2选自 CI或甲基;
R3选自 Η、 甲基、 CN、 N02或卤素;
或其立体异构体。
本发明较优选的化合物为, 通式 I中:
选自 H、 d-C4烷氧基 d-C2垸基、 d-C5垸基羰基、 C3-C8环垸基羰基或 d-C5垸氧 基锲基;
选自甲基;
R3选自 H、 甲基、 CN或卤素;
或其立体异构体。
综合制备简便、 成本低廉、 安全环保等因素, 本发明进一歩优选化合物为, 通式 I中: 选自 Cr 垸氧基甲基、 C4-C5垸基羰基、 C3-C5环垸基羰基或 d-C2垸氧基羰基; 选自甲基;
R3选自 H、 CN、 F或 CI;
或其立体异构体。 上面给出的通式 I化合物的定义中, 汇集所用术语一般定义如下: 垸基是指直链或支链 形式, 例如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仲丁基、 特丁基、 2-甲基丁 基、 正戊基、 异戊基等基团。 环垸基是指包括环状链形式, 例如环丙基、 1-甲基环丙基、 1,2-二甲基环丙基、 1,2,3-三甲基环丙基、 1,2,2,3-四甲基环丙基、 1,2,2,3,3-五甲基环丙基、 环丁基、 环戊基、 环己基等基团。 烯基是指直链或支链烯基, 如 1-丙烯基、 2-丙烯基、 1- 丁烯基、 2-丁烯基、 3-丁烯基、 1-戊烯基、 2-戊烯基、 3-戊烯基、 4-戊烯基。 炔基是指直链 或支链炔基, 如 1-丙炔基、 2-丙炔基、 1-丁炔基、 2-丁炔基、 3-丁炔基、 1-戊炔基、 2-戊炔 基、 3-戊炔基、 4-戊炔基。 垸氧基是指垸基末端连有氧原子的基团, 例如甲氧基、 乙氧基、 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特丁氧基等。垸硫基是指垸基末端连有硫原子的基团, 例如甲硫基、 乙硫基、 正丙硫基、 异丙硫基、 特丁硫基等。 卤素是指氟、 氯、 溴、 碘。 立体异构体是指 在式 I中,碳碳双键 B上的取代基 CN和 0 在 B键的同一侧(Z构型),或两侧(E构型)。 通式 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除另有说明的外、 反应式中各基团定义同前。
为^1时, 本发明的通式 I化合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备:
II III I-A 通式 II化合物 (制备方法参见 JP2001342178A、 CN1626520A) (R4选自 d-C4烷基) 与通式 III化合物 (制备方法参见 Organic Syntheses, Coll. 1941, 1, 107; Organic Syntheses, Coll. 1922, 2, 9) 在适宜的溶剂中、 在碱的存在下、 温度为 -10°C到沸点下反应 0.5-48小时 制得通式化合物 I-A。
适宜的溶剂主要选自: 二氯甲垸、 氯仿、 四氯化碳、 苯、 甲苯、 甲醇、 乙醇、 乙酸乙 酯、 乙腈、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N,N-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2-甲基戊垸、 甲基环 戊垸、 己垸、 环己垸、 甲基环己垸、 庚垸、 辛垸、 壬垸、 丁醚、 乙二醇二甲基醚、 乙二醇 二乙基醚、 乙二醇二丁基醚、 乙二醇单甲基醚、 乙二醇单乙基醚、 乙二醇单丁基醚等, 或 者如上两种或三种不同溶剂的混合物。
加入适宜的碱类物质对反应有利。适宜的碱选自有机碱如三乙胺、 N, N-二甲基苯胺、 吡啶、 2-甲基吡啶、 3-甲基吡啶、 4-甲基吡啶、 5-乙基 -2-甲基吡啶、 2,3-二甲基吡啶、 2,4- 二甲基吡啶、 3,5-二甲基吡啶、 2,6-二甲基吡啶、 2,4,6-三甲基吡啶、喹啉、 甲醇钠、乙醇钠、 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等, 或无机碱如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钠或碳酸钾等。
不为 H时, 本发明的通式 I化合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备:
I-A IV I
L代表合适的离去基团, 如氯原子、 溴原子或对甲苯磺酰氧基等。
通式 I-A化合物与通式 IV化合物(如烷基卤、磺酸酯或酰卤等,制备方法参见 Synthesis, (11), 942-4; 1982;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9(5), 849-52; 1986)在适宜的溶剂中、温 度为 -10°C到沸点下反应 0.5-48小时制得通式 I化合物。
适宜的溶剂选自四氢呋喃、 二氯甲垸、 氯仿、 四氯化碳、 己垸、 苯、 甲苯、 乙酸乙酯、 乙腈、 二氧六环、 Ν,Ν-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等。
加入适宜的碱类物质对反应有利。适宜的碱选自有机碱如三乙胺、 Ν, Ν-二甲基苯胺、 吡啶、 甲醇钠、 乙醇钠、 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等, 或无机碱如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 钠或碳酸钾等。
根据反应条件的差异或起始原料的不同, 通式 I化合物存在立体异构现象。 例如碳碳 双键 Β上的取代基 CN和 0^在8键的同一侧 (Ζ构型), 或两侧 (Ε构型)。 通过选择适 当的起始原料或控制反应条件, 可以得到一种异构体过量的产物或单一异构体。 也可以通 过对粗产物进行常规手段的分离, 例如通过柱色谱、 重结晶等方法, 得到单一异构体。 这 些异构体的结构可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 核磁共振等常规分析方法确定。
本发明采用以下 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部分化合物的异构体进行结构确定:将待测化合 物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晶体。 从中选取一定大小 的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在 BRUKER SMART 1000 CCD衍射仪上, 采用经石墨单色器单色 化的 Μο α射线 =0.71073 A) 作为入射辐射,在 2.01°≤6^25.03°范围内, 以 ω- 扫描方 式, 在 293 (2) Κ温度下收集衍射点。 衍射强度数据经 因子和经验吸收校正。 晶体结 构以直接法解出, 以差值傅立叶合成法定出非氢原子坐标, 并以各向异性热参数用全矩阵 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修正。 氢原子坐标由理论方法获得, 并参与结构因子计算。 所有的计 算均用 SHELXL-97程序完成,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wR值和测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 表 1列出了部分通式 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表 1
CH3 H E 黄色油
CH3 H
CH3 H
COOCH3 CH3 H
COOCH2CH3 CH3 H Z 白色固体 (96-97°C )
COOCH2CH3 CH3 H E 黄色油
COOCH(CH3)CH3 CH3 H
COOC(CH3)3 CH3 H
H CI H
CH2OCH3 CI H
CH2OCH2CH3 CI H
CH2CH2OCH3 CI H
COC(CH3)3 CI H
COC(CH3)2CH2CH3 CI H
0
CI H
0
CI H
-V CI H
CI H
CI H
CI H
CI H
CI H
CI H
COOCH3 CI H
COOCH2CH3 CI H
COOCH(CH3)CH3 CI H
COOC(CH3)3 CI H
H CH3 CH3 黄色固体 ( 86-88 °C )
COC(CH3)2CH2CH3 CI CH3
0
CI CH3
0
CI CH3
CI CH3
ο=
CI CH3
CI CH3
CI C¾
CI CH3
CI CH3
CI CH3
COOCH3 CI CH3
COOCH2CH3 CI CH3
COOCH(CH3)CH3 CI CH3
COOC(CH3)3 CI CH3
H CH3 CN 黄色油 coc(c¾)3 CH3 CN Z 黄色油
COC(CH3)3 CH3 CN E 黄色油
COC(CH3)2C¾CH3 CH3 CN Z 黄色油
COC(CH3)2CH2CH3 CH3 CN E 黄色油
0
- CH3 CN Z 黄色油
0
- CH3 CN E 黄色油
CH3 CN Z 黄色油
CH3 CN E 黄色油
H CH3 F 黄色油 coc(c¾)3 CH3 F Z 黄色油
COC(CH3)3 CH3 F E 黄色油
COC(CH3)2CH2CH3 CH3 F Z 黄色油 83.2 COC(CH3)2CH2CH3 CH3 F E 黄色油
0
84.1 CH3 F z 黄色油
0
84.2 CH3 F E 黄色油
85.1 CH3 F z 黄色油
o=
85.2 丫
CH3 F E 黄色油
86 H CH3 CI 黄色油
87.1 CH2OCH3 CH3 CI Z 黄色油
87.2 CH2OCH3 CH3 CI E 黄色油
88 CH2OCH2CH3 CH3 CI
89 CH2CH2OCH3 CH3 CI
90.1 COC(C¾)3 CH3 CI Z 白色固体 (93-94Γ )
90.2 COC(CH3)3 CH3 CI E 白色固体 (124-125°C )
91.1 COC(CH3)2C¾CH3 CH3 CI Z 黄色油
91.2 COC(CH3)2C¾CH3 CH3 CI E 黄色油
0
92.1 CH3 CI Z 黄色油
0
92.2 CH3 CI E 黄色油
93 CH3 CI
94 CH3 CI
95 CH3 CI
96 CH3 CI
97.1 CH3 CI Z 黄色油
97.2 CH3 CI E 黄色油
98 CH3 CI
99 CH3 CI
100 COOCH3 CH3 CI
101.1 COOCH2CH3 CH3 CI Z 黄色油
0
126.2 - CH3 Br E 黄色油
127.1 CH3 Br Z 黄色油
127.2 CH3 Br E 黄色油
128 COC(CH3)3 CH3 I
129 H CH3 N02 黄色油
130 COC(CH3)3 CH3 N02 部分化合物的 ^ NMR (300MHz, CDC13)数据如下:
化合物 1: 7.43 (d, 2H), 7.34 (d, 2H), 6.70 (s, IH), 5.26 (s, IH), 4.46 (q, 2H), 2.28 (s, 3H), 1.34 (t, 3H), 1.30 (s, 9H)。
化合物 5.1 : 7.32 (d, 2H), 7.07 (d, 2H), 6.18 (s, IH), 3.57 (q, 2H), 2.28 (s, 3H), 1.36 (s, 9H),
1.27 (s, 9H), 1.01 (t, 3H)。
化合物 5.2: 7.46 (d, 2H), 7.45 (d, 2H), 6.36 (s, 1H), 4.25 (q, 2H), 2.31 (s, 3H), 1.54 (t, 3H), 1.34 (s, 9H), 1.140, 9H)。
化合物 6.1 : 7.31 (d, 2H), 7.07 (d, 2H), 6.19 (s, IH), 3.57 (q, 2H), 2.29 (s, 3H), 1.72 (q, 2H), 1.29 (s, 6H), 1.27 (s, 9H), 0.89 (t, 3H), 1.00 (t, 3H)。
化合物 6.2: 7.47 (d, 2H), 7.45 (d, 2H), 6.34 (s, 1H), 4.25 (q, 2H), 2.30 (s, 3H), 1.57-1.50 (m, 5H), 1.33 (s, 9H), 1.10 (s, 6H), 0.63 (t, 3H)。
化合物 7.1: 7.3 l(d, 2H),7.08 (d, 2H), 6.18 (s, 1H),3.60 (q, 2 H), 1.84-1.80 (m, IH), 1.25 (s, 9H), 1.20-1.08 (m, 5H), 1.04 (t, 3H)。
化合物 7.2: 7.50 (d, 2H), 7.45 (d, 2H), 6.48 (s, IH), 4.20 (q, 2H), 2.30 (s, 3H), 1.76-1.66 (m,
1H), 1.51 (t, 3H) , 1.35 (s, 9H), 1.13-0.98 (m, 4H)。
化合物 13.1 : 7.32 (d, 2H), 7.09 (d, 2H), 6.18 (s,lH), 3.61 (q, 2H), 2.50-2.30 (m, 4H), 2.34 (s, 3H), 2.10-1.94 (m, 2H), 1.27 (s, 9H), 1.04 (t, 3H)。
化合物 13.2: 7.50 (d, 2H), 7.45 (d, 2H), 6.45(s, 1H), 4.22(q, 2H), 3.26-3.18 (m, 1H), 2.31 (s, 3H), 2.21-2.13 (m, 4H), 2.00-1.80 (m, 2H), 1.49 (t, 3H), 1.28 (s, 9H)。
化合物 17.1: 7.33 (d, 2H), 7.10 (d, 2H), 6.25 (s, IH), 4.28 (q, 2H), 3.63 (q, 2H), 2.29 (s, 3H), 1.36 (t, 3H), 1.28 (s, 9H), 1.06 (t, 3H)。
化合物 17.2: 7.56 (d, 2H), 7.48 (d, 2H), 6.54 (s, IH), 4.30-4.10 (m, 4H), 2.31 (s, 3H), 1.49 (t, 3H), 1.34 (s, 9H), 1.23 (t, 3H)。
化合物 39: 7.93 (d, 2H), 7.48 (d, 2H), 4.20-4.00 (m, 2H), 2.10 (s, 3H), 2.09 (s, 3H), 1.36 (s,
9H), 1.24 (t, 3H) o
化合物 42.1: 7.30 (d, 2H), 7.04 (d, 2H), 3.90-3.60 (m, 2H), 2.18 (s, 3H), 1.84 (s, 3H), 1.35 (s, 9H), 1.27 (s, 9H), 1.13 (t, 3H)。 化合物 42.2 7.48 (d, 2H), 7.46 (d, 2H), 4.20-4.10 (m, 2H), 2.23 (s, 3H), 2.12 (s, 3H), 1.48 (t, 3H), 1.34 (s, 9H), 1.15
化合物 43.1 7.30 (d, 2H), 7.04 (d, 2H), 4.00-3.60 (m, 2H), 2.18 (s, 3H), 1.85 (s, 3H), 1.75 (q, 2H), 1.29 (s, 6H 1.27 (s, 9H), 1.12 (t, 3H), 0.89 (t, 3H)。
化合物 43.2 7.50 (d, 2H), 7.44 (d, 2H), 4.17 (q, 2H), 2.22 (s, 3H), 2.13 (s, 3H), 1.49 (q,
5H), 1.33 (s, 9H 1.11 (s, 6H 0.61 (t, 3H
化合物 44.1 7.29 (d, 2H), 7.06 (d, 2H), 3.90-3.60 (br, 2H), 2.16 (s, 3H), 1.90-1.80(m, IH), 1.79 (s, 3H), 1.27 (s, 9H), 1.18 (d, 4H), 1.07 (m, 3H)。
化合物 44.2: 7.55 (dd, 2H 7.47 (dd, 2H), 4.14 (q, 2H), 2.22 (s, 3H), 2.11 (s, 3H), 1.80-1.60 (m, IH), 1.48 (t, 3H), 1.35 (s, 9H), 1.27 (d, 2H), 0.95 (d, 2H)。
化合物 50.1 7.30 (d, 2H), 7.06 (d, 2H), 4.00-3.60 (br, 2H), 3.40-3.10 (m, IH), 2.50-2.00 (m, 6H 2.17 (s, 3H), 1.79 (s, 3H), 1.27 (s, 9H 1.16 (t, 3H
化合物 50.2 7.52 (d, 2H), 7.45 (d, 2H), 4.13 (q, 2H), 3.22 (m, 1H 2.23 (s, 3H), 2.12 (s, 3H 2.00-1.60 (m, 6H 1.34 (s, 9H 0.96 (t, 3H)。
化合物 54.1 7.30 (d, 2H), 7.08 (d, 2H), 4.27 (q, 2H), 3.90-3.70 (br s, 2H), 2.17 (s, 3H),
1.77 (s, 3H), 1.35 (t, 3H), 1.27 (s, 9H 1.19 (t, 3H
化合物 54.2 7.61 (d, 2H), 7.48 (d, 2H), 4.22-4.14 (m, 4H), 2.24 (s, 3H), 2.13 (s, 3H), 1.45 (t, 3H), 1.35 (s, 9H), 1.24 (t, 3H)。
化合物 77.1 : 7.36 (d, 2H), 7.05 (d, 2H), 3.76-3.64 (m, 1H 3.52-3.42 (m, IH), 2.41 (s,3H), 1.38 (s, 9H), 1.27 (s, 9H), 0.97 (t, 3H
化合物 77.2: 7.56 (d, 2H), 7.50 (d, 2H), 4.30 (q, 2H), 2.43 (s, 3H), 1.61 (t, 3H), 1.35 (s, 9H 1.25 (s, 9H
化合物 78.1 : 7.36 (d, 2H), 7.05 (d, 2H), 3.76-3.64 (m, IH), 3.52-3.42 (m, IH), 2.41 (s, 3H),
1.78 (q, 2H), 1.35 (s, 6H), 1.30 (s, 9H), 0.96 (t, 3H), 0.93 (t, 3H
化合物 78.2 7.55 (d, 2H), 7.49 (d, 2H), 4.30 (q, 2H), 2.43 (s, 3H), 1.64-1.58 (m, 5H), 1.28
(s, 9H), 1.19 (s, 6H 0.70 (t, 3H
化合物 79.1 7.33 (d, 2H), 7.07 (d, 2H 3.58 (q, 2H), 2.40 (s, 3H), 1.88-1.80 (m, IH), 1.26 (s, 9H), 1.24-1.10 (m, 4H 0.98 (t, 3H
化合物 79.2 7.51 (d, 2H 7.45 (d, 2H), 4.12 (q, 2H 2.27 (s, 3H), 1.80-1.66 (m, 1H 1.47 (t, 3H), 1.33 (s, 9H), 1.08-1.02 (m, 4H
化合物 80.1 7.18 (d, 2H 7.26 (d, 2H), 4.20 (q, 2H), 3.42(q, IH), 2.42 (s, 3H 2.38-2.22 (m, 4H), 2.06-1.80 (m, 2H), 1.62 (t, 3H),1.34 (s, 9H
化合物 80.2 7.58 (d, 2H), 7.48 (d, 2H), 4.28 (q, 2H), 3.40-3.30 (m, IH), 2.42 (s, 3H), 2.36-2.22 (m, 4H), 2.06-1.84 (m, 2H), 1.59 (t, 3H),1.33 (s, 9H
化合物 82.1 : 7.34 (d, 2H), 7.14 (d, 2H), 3.52 (q, 2H), 2.22 (s, 3H 1.36 (s, 9H), 1.28 (s,
9H), 1.02 (t, 3H 化合物 82.2: 7.50 (d, 2H), 7.46 (d, 2H), 4.16 (q, 2H), 2.23 (s, 3H), 1.51 (t, 3H), 1.34 (s, 9H), 1.23 (s, 9H)。
化合物 83.1: 7.32 (d, 2H), 7.15 (d, 2H), 4.16 (q, 2H), 2.26 (s,3H), 1.72 (q, 2H), 1.33 (s, 6H), 1.30(s, 9H), 1.00 (t, 3H), 0.92 (t, 3H)。
化合物 83.2: 7.50 (d, 2H), 7.46 (d, 2H), 4.25 (q, 2H), 2.28 (s, 3H), 1.58-1.53 (m, 5H), 1.34
(s, 9H), 1.15 (s, 6H), 0.66 (t, 3H)。
化合物 84.1: 7.33 (d, 2H), 7.14 (d, 2H), 3.58 (q, 2H), 2.21 (s, 3H), 1.88-1.80 (m, IH), 1.25 (s, 9H), 1.30-1.10 (m, 4H), 1.06 (t, 3H)。
化合物 84.2: 7.51 (d, 2H), 7.45 (d, 2H), 4.12 (q, 2H), 2.27 (s, 3H), 1.80-1.66 (m, IH), 1.47 (t, 3H), 1.33 (s, 9H), 1.03-1.01 (m, 4H)。
化合物 85.1: 7.34 (d, 2H), 7.15 (d, 2H), 3.57 (q, 2H), 3.42-3.36 (m, IH), 2.50-2.30 (m, 4H): 2.22 (s, 3H), 2.10-1.95 (m, 2H), 1.28 (s, 9H), 1.06(t, 3H)。
化合物 85.2: 7.49 (d, 2H), 7.43 (d, 2H), 4.12 (q, 2H), 3.30-3.28 (m, IH), 2.26 (s, 3H), 2.25-2.18 (m, 4H), 2.06-1.80 (m, 2H), 1.47 (t, 3H), 1.33 (s, 9H)。
化合物 87.1.1: 7.26 (d, 2H), 7.00 (d, 2H), 4.90 (q, 2H), 3.62 (s, 3H), 3.80-3.40 (m, 2H),
2.26 (s, 3H), 1.26 (s, 9H), 1.04 (t, 3H)。
化合物 87.2: 7.87 (d, 2H), 7.48 (d, 2H), 5.00-4.80 (q, 2H), 4.10 (q, 2H), 3.42 (s, 3H), 2.30 (s, 3H), 1.49 (t, 3H), 1.35 (s, 9H)。
化合物 90.1 : 7.29 (d, 2H), 7.06 (d, 2H), 3.80-3.40 (m, 2H), 2.25 (s, 3H), 1.36 (s, 9H), 1.27 (s, 9H), 0.98 (t, 3H)。
化合物 90.2: 7.53 (d, 2H), 7.47 (d, 2H), 4.21 (q, 2H), 2.27 (s, 3H), 1.55 (t, 3H), 1.34 (s, 9H), 1.20 (s, 9H)。
化合物 91.1: 7.32 (d, 2H), 7.06 (d, 2H), 3.80-3.40 (m, 2H), 2.25 (s, 3H), 1.74 (q, 2H), 1.27 (s, 6H), 1.22 (s, 9H), 1.15-0.87 (m, 6H)。
化合物 91.2: 7.53 (d, 2H), 7.47 (d, 2H), 4.23 (q, 2H), 2.27 (s, 3H), 1.61-1.53 (m, 5H), 1.34
(s, 9H), 1.15 (s, 6H), 0.66 (t, 3H)。
化合物 92.1 : 7.32 (d, 2H), 7.07 (d, 2H), 3.82-3.76 (m, 1H), 3.58-3.42 (m, 1H), 2.24 (s, 3H), 1.88-1.78 (m, IH), 1.35 (s, 9H), 1.25-1.03 (m, 4H), 1.04 (t, 3H)。
化合物 92.2: 7.59 (d, 2H), 7.49 (d, 2H), 4.19 (q, 2H), 2.28 (s, 3H), 1.80-1.70 (m, IH), 1.50 (t, 3H), 1.35 (s, 9H), 1.07-1.01 (m, 4H)。
化合物 97.1: 7.32 (d, 2H), 7.07 (d, 2H), 3.80-3.70 (m, IH), 3.50-3.40 (m, IH), 3.42-3.34 (m, IH), 2.45-2.33 (m,4H), 2.32 (s, 3H), 2.03-2.00 (m, 2H), 1.27 (s, 9H), 1.01(t, 3H)。
化合物 97.2: 7.55 (d, 2H), 7.48 (d, 2H), 4.23 (t, 2H), 3.30-3.20 (m, 1H), 2.27 (s, 3H), 2.27-2.20 (m, 4H), 2.04-1.80 (m, 2H), 1.52 (t, 3H), 1.34 (s, 9H)。
化合物 101.1: 7.33 (d, 2H), 7.10 (d, 2H), 4.30 (q, 2H), 3.50-4.00 (br, 2H), 2.25 (s, 3H),
1.36 (t, 3H), 1.28 (s, 9H), 1.08 (t, 3H)。 化合物 101.2: 7.64 (d, 2H), 7.49 (d, 2H), 4.25-4.15 (m, 4H), 2.29 (s, 3H), 1.49 (t, 3H), 1.35 (s, 9H), 1.26 (t, 3H)。
化合物 124.1: 7.32 (d, 2H), 7.04 (d, 2H), 3.80(q, 1H), 3.48 (q, 1H), 2.26 (s, 3H), 1.36(s, 9H), 1.27 (s, 9H), 0.96 (t, 3H)。
化合物 124.2: 7.54 (d, 2H), 7.46 (d, 2H), 4.24 (q, 2H), 2.28 (s, 3H), 1.56 (ΐ, 3H), 1.34 (s,
9H), 1.20 (s, 9H)。
化合物 125.1: 7.32 (d, 2H), 7.04 (d, 2H), 3.48 (q, 1H), 3.80 (q, 1H), 2.26 (s, 3H), 1.73 (q, 2H), 1.30 (s, 6H), 1.27 (s, 9H), 0.94 (t, 3H), 0.90 (t, 3H)。
化合物 125.2: 7.51 (d, 2H), 7.44 (d, 2H), 4.25 (q, 2H), 2.28 (s, 3H), 1.58-1.53 (m, 5H), 1.34 (s, 9H), 1.15 (s, 6H), 0.66 (t, 3H)。
化合物 126.1: 7.32 (d, 2H), 7.05 (d, 2H), 3.82-3.76 (m, 1H), 3.58-3.42 (m, 1H), 2.25 (s, 3H), 1.88-1.78 (m, 1H), 1.27 (s, 9H), 1.27-1.08 (m, 4H), 0.99 (t, 3H)。
化合物 126.2: 7.59 (d, 2H), 7.50 (d, 2H), 4.21 (q, 2H), 2.28 (s, 3H), 1.80-1.70 (m, 1H), 1.51 (t, 3H), 1.34 (s, 9H), 1.09-1.00 (m, 4H)。
化合物 127.1: 7.32 (d, 2H), 7.06 (d, 2H), 3.80-3.70 (m, 1H), 3.50-3.40(m, 1H), 3.42-3.34
(m, 1H), 2.50-2.30 (m, 4H) ,2.25 (s, 3H), 2.10-1.90 (m, 2H), 1.25 (s, 9H), 0.99 (t, 3H)。
化合物 127.2: 7.57 (d, 2H), 7.47 (d, 2H), 4.23 (t, 2H), 3.35-3.20 (m, 1H), 2.28 (s, 3H), 2.30-2.18 (m, 4H), 2.04-1.80 (m, 2H), 1.53 (t, 3H), 1.34 (s, 9H)。 在有机分子中, 尽管甲基和乙基在化学性质方面相近, 但由于含碳数量的不同, 甲基 和乙基在电负性、 体积、 空间构象等方面产生差异, 从而使整个分子在昆虫、 植物等生物 体内的输导性、 结合性差异很大。 生物活性分子合适的输导性能以及适当的空间构象对药 效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子输导性能、 空间构象的合适性是不可预知的, 需要大量的 创造性劳动才能获知。
本发明的 1-乙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高的杀虫、 杀螨活性, 可防治小菜蛾、 甜 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草地粘虫、 粉纹夜蛾、 豌蚜、 豆蚜、 甜菜蚜、 棉岈、 苹果蚜、 桃蚜、 玉米蚜、 粉虱、 叶蝉、 飞虱、 稻飞虱、 粉蚧、 棉网蝽、 番茄盲蝽、 稻绿蝽、 稻臭蝽、 棉蓟马、 苜蓿蓟马、 黄豆蓟马、 马铃薯甲虫、 叩甲、 蝇、 蚊、 螨等多种害虫。 同已知的 1- 甲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相比, 本发明的 1-乙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意想不到的 高杀成螨、 若螨、 螨卵活性; 并具有意想不到的植物输导性能。 因此, 本发明还包括通式 I化合物用于控制螨害、 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还包括以通式 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杀虫、 杀螨组合物。 该杀虫、 杀螨组合 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在 1-99%之间。 该杀虫、 杀螨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 林业或 卫生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剂的形式施用。 通式 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 中或配制成制剂以便作为杀虫、 杀螨剂使用时更易于分散。 例如: 这些化学制剂可被制成 可湿性粉剂或乳油。 在这些组合物中, 至少加入一种液体或固体载体, 并且当需要时可以 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治虫害、 螨害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杀虫、 杀螨组合物施于 需要控制的害虫、害螨或其生长介质上。通常选择的较为适宜有效量为每公顷 10克到 1000 克, 优选有效量为每公顷 50克到 500克。
对于某些应用, 例如在农业上可在本发明的杀虫、 杀螨组合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 的杀菌剂、 杀虫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 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应明确的是,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附图说明
图 1为化合物 5.1的分子结构图。
图 2为化合物 5.2的分子结构图。
图 3为化合物 90.1的分子结构图。
图 4为化合物 90.2的分子结构图。
图 5为化合物 Kd (cyenopyrafen) 的分子结构图。
图 6为化合物 KC2 ( cyenopyrafen的异构体 ) 的分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合成实例、 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但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 合成实例
实例 1、 化合物 1、 5.1、 5.2的制备
(1)化合物 1的制备
向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内加入 1-乙基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 (3.63克, 0.021摩尔, 参考 CN1626520A提供方法制得), 对叔丁基苯乙腈 (3.29克, 0.019摩尔, 参考 Organic Syntheses, Coll. 1941, 1, 107; Organic Syntheses, Coll. 1922, 2, 9提供方法制得), 正庚烷 40 毫升, 乙二醇单乙醚 4毫升, 通氮气置换反应体系内的空气, 升温至回流, 回流约 1小时, 滴加 20%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5.71克, 0.028摩尔), 滴加结束, 回流反应 6小时, 反应 过程中将分水器中下层液体分出。 反应液降温至 30°C以下, 倾入 150毫升水中, 用 100毫 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水相用浓盐酸调酸至 pH值为 2〜3, 用 3x 1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15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150毫升) 洗涤后, 用无 水硫酸镁干燥, 浓缩后得 2.50克化合物 1, 黄色固体, 熔点: 70-72°C, 收率 37 %。 (2)化合物 5.1、 5.2的制备
在冰水浴下, 向反应瓶内加入 3-(1-乙基 -3-甲基吡唑 -5-基) -2-(4-叔丁基苯基) -3-轻基丙 烯腈(化合物 1 ) ( 0.59克, 0.002摩尔), 二氯甲垸 10毫升,三乙胺(0.36克, 0.003摩尔), 再将新戊酰氯(0.46克, 0.003摩尔)滴加到反应瓶内, 滴加结束, 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 2 小时,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用乙酸乙酯 100毫升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 溶液(100毫升)、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后(100毫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0) 分别得到化合物 5.1, 白色固 体 0.15克, 熔点 92-93 °C, 收率 20%; 化合物 5.2, 白色固体 0.27克, 熔点 121-123 °C, 收 率 36%。
将化合物 5.1 (0.1 克)加入到丙酮 (5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 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38 mmx0.32mmx0.30 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11999个衍射点, 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207 CRint =0.0175)。 4207个可观察衍射点 υ>2σ(Ι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459、 wR = 0.1212和化合物 5.1的分子结构图。
将化合物 5.2 (0.1 克)加入到丙酮 (5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 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28 mmx0.22 mmx0.20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5980个衍射点, 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108(i?int =0.0124)。 4108个可观察衍射点 (Ι>2σ(Ι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761、 wR = 0.2175和化合物 5.2的分子结构图。
实例 2、 化合物 39、 42.1、 42.2的制备
(1)化合物 39的制备
向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内加入 1-乙基 -3,4-二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6.00克, 0.033摩尔, 参考 JP2001342178A提供方法制得), 对叔丁基苯乙腈 (5.20克, 0.030摩尔), 正庚烷 60 毫升, 乙二醇单乙醚 2.5毫升, 通氮气置换反应体系内的空气, 升温至回流, 回流约 1小 时, 滴加 20%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12.15克, 0.045摩尔), 滴加结束, 回流反应 5小时, 反应过程中将分水器中下层液体分出。反应液降温至 30°C以下,倾入 200毫升水中,用 100 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水相用浓盐酸调酸至 pH值为 2〜3, 用 3x2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2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200毫升) 洗涤后, 用无 水硫酸镁干燥, 浓缩后得 7.37克化合物 39, 黄色固体, 熔点 86-88°C, 收率 79%。
(2)化合物 42.1、 42.2的合成
在冰水浴下,向反应瓶内加入 3-(1-乙基 -3,4-二甲基吡唑 -5-基:) -2-(4-叔丁基苯基; )-3-羟基 丙烯腈 (化合物 39) ( 0.60克, 0.002摩尔), 二氯甲垸 10毫升, 三乙胺 (0.30克, 0.003 摩尔), 再将新戊酰氯 (0.36克, 0.003摩尔) 滴加到反应瓶内, 滴加结束, 升温至室温搅 拌反应 1小时,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 酸氢钠水溶液 (1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10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縮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0)分别得到化合物 42.1 , 黄色油 0.10克, 收率 14%; 化合物 42.2, 黄色油 0.20克, 收率 27%。
实例 3、 化合物 76、 77.1、 77.2的制备
(1)化合物 1-乙基 -4-碘 -3-甲基 -吡唑 -5-甲酸甲酯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加入 1-乙基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 (1.00 克, 0.0060 摩尔, 参考 CN1626520A提供方法制得), DMF ( 10毫升), 搅拌全溶后, 将 NIS ( 1.47克, 0.007摩 尔) 分批加入反应瓶, 常温搅拌 8小时, 将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 用 50毫升乙酸乙酯 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5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50毫升) 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0), 得黄色油 0.82克, 收率 47 %。
(2)化合物 1-乙基 -3-甲基 -4-氰基 -吡唑 -5-甲酸甲酯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加入 1-乙基 -4-碘 -3-甲基 -吡唑 -5-甲酸甲酯(1.00克, 0.003摩尔), DMF ( 10 毫升), 搅拌全溶后, 将 CuCN ( 0.46克, 0.005摩尔) 分批加入反应瓶, 加热回流。 1小 时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 将滤液倾入 50毫升水中, 用 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 和碳酸氢钠水溶液(50毫升)、饱和氯化钠水溶液(5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縮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0), 得黄色油 0.53 克, 收率 80%。
(3)化合物 76的合成
向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内加入 4-氰基 -1-乙基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 (1.42克, 0.007 摩尔), 对叔丁基苯乙腈 (0.93克, 0.005摩尔), 正庚垸 30毫升, 乙二醇单乙醚 3毫升, 通氮气置换反应体系内的空气, 升温至回流, 回流约 1小时, 滴加 20%的甲醇钠的甲醇溶 液 (2.95克, 0.011摩尔), 滴加结束, 回流反应 4小时, 反应过程中将分水器中下层液体 分出。反应结束后降温至 30°C以下,反应液倾入 100毫升水中,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水相用浓盐酸调酸至 pH值为 2~3 , 用 3x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 氢钠水溶液(200毫升)、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后(200毫升),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浓縮 后得 1.6克化合物 76, 黄色油, 收率 65 %。
(4)化合物 77.1、 77.2的合成
在冰水浴下, 向反应瓶内加入 3-(4-氰基 -1-乙基 -3-甲基吡唑 -5-基) -2-(4-叔丁基苯基; )-3- 羟基丙烯腈 (化合物 76) ( 0.85克, 0.002摩尔), 四氢呋喃 10毫升,三乙胺 ( 0.30克, 0.002 摩尔), 再将新戊酰氯 (0.35克, 0.003摩尔) 滴加到反应瓶内, 滴加结束, 升温至室温搅 拌反应 1小时,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 酸氢钠水溶液 (1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10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20)分别得到化合物 77.1 , 黄色油 0.07克, 收率 7%; 化合物 77.2, 黄色油 0.13克, 收率 12%。
实例 4、 化合物 81、 82.1、 82.2的制备
( 1 ) 1-乙基 -4-氟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
向反应瓶中加入 1-乙基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1.70克, 0.010摩尔,参考 CN1626520A 提供方法制得), 乙腈 (30毫升), 搅拌全溶后, 将 selectfluor ( 1-氯甲基 -4-氟 -1,4-二氮杂 双环 [2.2.2]辛垸二 (四氟硼酸)盐)(5.30克, 0.015摩尔)分批加入反应瓶, 加热回流 1. 5小 时,将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 用 3x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氢钠水溶 液(15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5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20), 得黄色油 0.50克, 收率 26
%。
(2)化合物 81的合成
向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内加入 1-乙基 -4-氟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1.00克, 0.005摩 尔), 对叔丁基苯乙腈 (0.67克, 0.003摩尔), 正庚垸 30毫升, 乙二醇单乙醚 3毫升, 通 氮气置换反应体系内的空气, 升温至回流, 回流约 1小时, 滴加 20%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2.20克, 0.008摩尔), 滴加结束, 回流反应 4小时, 反应过程中将分水器中下层液体分 出。 反应结束后降温至 30°C以下, 反应液倾入 100毫升水中, 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水相用浓盐酸调酸至 pH值为 2~3, 用 3x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 氢钠水溶液 (2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200毫升) 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浓 缩后得 0.60克化合物 81, 黄色油, 收率 34%。
(3 )化合物 82.1、 82.2的合成
在冰水浴下, 向反应瓶内加入 3- 4-氟 -1-乙基 -3-甲基吡唑 -5-基) -2- 4-叔丁基苯基) -3-羟 基丙烯腈 (化合物 81 ) (0.50克, 0.002摩尔), 四氢呋喃 10毫升, 三乙胺 (0.30克, 0.002 摩尔), 再将新戊酰氯 (0.35克, 0.003摩尔) 滴加到反应瓶内, 滴加结束, 升温至室温搅 拌反应 1小时,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 酸氢钠水溶液 (1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10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縮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20)分别得到化合物 82.1, 黄色油 0.09克, 收率 14%; 化合物 82.2, 黄色油 0.16克, 收率 25%。
实例 5、 化合物 86、 90.1、 90.2的制备
(1)化合物 86的制备。
向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内加入 4-氯 -1-乙基 -3-甲基吡唑 -5-甲酸甲酯(2.57克, 0.012摩 尔,参考 CN1626520A提供方法制得), 对叔丁基苯乙腈 (1.85克, 0.010摩尔), 正庚烷 30 毫升, 乙二醇单乙醚 3毫升, 通氮气置换反应体系内的空气, 升温至回流, 回流约 1小时, 滴加 20%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3.17克, 0.015摩尔), 滴加结束, 回流反应 4小时, 反应 过程中将分水器中下层液体分出。反应结束后降温至 30°C以下,反应液倾入 100毫升水中, 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水相用浓盐酸调酸至 pH值为 2〜3, 用 3x 100毫升乙酸乙 酯萃取, 有机相经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2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200毫升) 洗漆 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浓缩后得 1.41克化合物 86, 黄色油, 收率 38 %。
(2)化合物 90.1、 90.2的制备
在冰水浴下, 向反应瓶内加入 3- 4-氯 -1-乙基 -3-甲基吡唑 -5-基) -2-C4-叔丁基苯基) -3-羟 基丙烯腈(化合物 86) (0.60克, 0.002摩尔), 四氢呋喃 10毫升, 三乙胺(0.30克, 0.002 摩尔), 再将新戊酰氯 (0.35克, 0.003摩尔) 滴加到反应瓶内, 滴加结束, 升温至室温搅 拌反应 1小时,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 酸氢钠水溶液 (1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100毫升)洗涤后,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縮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20)分别得到化合物 90.1, 白色固体 0.11克, 熔点 93-94°C, 收率 15%; 化合物 90.2, 白色固体 0.38克, 熔点 124-125 °C , 收率 51%。
将化合物 90.1 (0.1克)加入到丙酮 (5 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 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38 mmx0.34 mmx0.28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6437个衍射点, 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354 C¾nt =0.0149)。 4354个可观察衍射点 ίΙ>2σ(Ι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388、 wR = 0.0935和化合物 90.1的分子结构图。
将化合物 90.2 (0.1克)加入到丙酮 (5 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 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38 mmx0.32 mmx0.30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6269个衍射点, 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137 (Rint =0.0162)。 4137个可观察衍射点 U>2。(I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331 , wR = 0.0838和化合物 90.2的分子结构图。
实例 6、 化合物 101.1、 101.2的制备
反应瓶内加入 3- 4-氯 -1-乙基 -3-甲基吡唑 -5-基) -2- 4-叔丁基苯基) -3-羟基丙烯腈 (化合 物 86 ) ( 0.60克, 0.002摩尔), 二氯甲烷 10毫升, 三乙胺(0.27克, 0.003摩尔), 室温下 滴加氯甲酸乙酯 (0.32克, 0.003摩尔), 室温反应 30分钟, 反应液倾入 50毫升水中, 用 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100毫升)、 饱和氯化钠水溶 液 (100毫升) 洗涤后, 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縮后, 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0) 分别得到化合物 101.1, 黄色油 0.11克, 收率 15%; 化合物 101.2, 黄色油 0.24克, 收率 33%。
实例 7、 化合物 Kd、 KC2的制备
参考 JP2003201280A提供方法制得化合物 Kd、 KC2
将化合物 Kd (1 克)加入到丙酮 (10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38 mmx0.32 mmx0.30 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12177个衍射点,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174 ( ?mt =0.0149)。 4174个可观察衍射点 U>2a(I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392、 wR = 0.1005和化合物 Kd的分子结构图。
将化合物 KC2 (1 克)加入到丙酮 (10毫升)中, 得到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 块状无色晶体。从中选取大小约为 0.34 mmx0.32 mmx0.28 mm单晶用于衍射实验, 共收集 12247个衍射点,其中独立衍射点数为 4212 (Rint =0.0177)。 4212个可观察衍射点 >2σ(Ι 用于结构测定和修正。 所有的计算均用 SHELXL-97 程序完成, 得到最终偏离因子 R = 0.0654、 wR = 0.1894和化合物 KC2的分子结构图。
实例 8、 化合物 KC3的制备
参考 CN101367784A提供方法制得化合物 KC3, 黄色油。
XH NM (300MHz, CDC13): 7.58 (d, 2H), 7.49 (d, 2H), 3.97 (s, 3H), 2.65 (q, 2H), 2.21 (s, 3H), 1.36 (s, 9H), 1.27 (t, 3H)。 生物活性测定
根据待测化合物的溶解性,原药用丙酮或二甲亚砜溶解,然后用 1%。的吐温 80溶液配 制成所需浓度的待测液 50毫升, 丙酮或二甲亚砜在溶液中的含量不超过 10 %。
实例 7、 杀螨活性的测定
( 1 )、 对朱砂叶螨成螨活性的测定
取两片真叶菜豆苗, 接种朱砂叶螨成螨并调査基数后, 用手持喷雾器进行整株喷雾处 理, 每处理 3次重复, 处理后置于标准观察室, 72小时后调査存活螨数, 计算死亡率。
按照上述方法, 将本发明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 Kd (JP2003201280A 中的化合物 30 号, E 式) 及其立体异构体 KC2 ( JP2003201280A 中的化合物 31 号, Z 式)、 KC3 ( CN101367784A中的化合物 24号)进行了杀朱砂叶螨成螨活性的平行测定,部分试验结 果见表 2。 表 2: 杀朱砂叶螨成螨活性数据 (死亡率, %)
* "/"表示未进行测试。
(2)、 对朱砂叶螨若螨活性的测定
取两片真叶盆栽菜豆苗, 然后将健康朱砂叶螨雌成螨 10头接到叶片上, 24 小时后去 除成螨,卵继续进行培养, 10天后进入若螨期调査基数后进行喷雾处理,每处理 3次重复, 处理后置于标准观察室, 72小时后调査存活螨数, 计算死亡率。
按照上述方法, 将本发明高活性化合物 5.1、 90.1与已知高活性化合物 ^进行了杀 朱砂叶螨若螨活性的平行测定, 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 杀朱砂叶螨若螨活性数据 (死亡率, %)
(3 )、 对朱砂叶螨杀卵活性的测定
取两片真叶盆栽菜豆苗,去除一片真叶,然后将健康朱砂叶螨雌成螨 10头接到叶片上, 24小时后去除成螨, 调査卵数后进行喷雾处理, 每处理 3次重复。 5天后待空白对照卵全 部孵化, 调査各处理未孵化卵数, 计算孵化抑制率。
按照上述方法, 将本发明高活性化合物 5.1、 90.1与已知高活性化合物 K 进行了杀 朱砂叶螨若螨活性的平行测定, 试验结果见表 4。 表 4: 朱砂叶螨螨卵杀卵活性数据 (孵化抑制率, %)
(4)、 根部吸收对朱砂叶螨内吸活性的测定
供试药剂称量并用少量丙酮溶解后, 用含有 0.1%吐温 80的水配制系列浓度, 每浓度 为一个处理, 每处理 3次重复, 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 将 10毫升药液装入试管中, 取 2 片真叶的菜豆苗, 洗净根部泥土, 将菜豆苗根部浸渍于不同处理的药液中, 充分吸收 24 小时后, 直接转接朱砂叶螨成螨约 30-50头, 然后置于 25士 1 °C的观察室中培养, 72小时 后调査死活螨数, 比较各处理成螨死亡率, 确定化合物是否具有根部吸收内吸活性, 试验 结果见表 5。
表 5 : 化合物 90.1与已知物 根部吸收对朱砂叶螨成螨内吸活性比较 (死亡率, %)
实例 8、 杀桃蚜活性的测定
取带有桃蚜的甘蓝叶片, 调查基数后, 用手持喷雾器喷雾处理, 每处理 3次重复, 处 理后置于标准观察室, 48 小时后调査存活虫数, 计算死亡率。
供试的化合物 81在浓度为 600 ppm时, 对桃蚜的防治效果为 60%。

Claims (6)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 如通式 I所示:
    式中:
    Ri选自 H、 d-C4烷氧基 d-C2垸基、 C3-C5烯基氧 d-C2垸基、 C3-C5炔基氧 d-C2垸 基、 C C4垸硫基 d-C2垸基、 d-C5烷基羰基、 C3-C8环垸基羰基、 d-C5垸氧基羰基或 d-C5
    R2选自 C1或甲基;
    R3选自 H、 甲基、 CN、 N02或卤素;
    或其立体异构体。
  2. 2、 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通式 I中:
    选自 H、 CrC4烷氧基 CrC2垸基、 d-C5垸基羰基、 C3-C3环垸基羰基或 d-C5垸氧
    R2选自甲基;
    选自 H、 甲基、 CN或卤素;
    或其立体异构体。
  3. 3、 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通式 I中:
    选自 C C2垸氧基甲基、 C4-C5垸基羰基、 C3-C5环烷基羰基或 d-C2垸氧基羰基;
    R2选自甲基;
    R3选自 H、 CN、 F或 CI;
    或其立体异构体。
  4. 4、 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式 I化合物控制螨害、 虫害的用途。
  5. 5、 一种杀虫、 杀螨组合物, 含有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式 I所示化合物为活性组分 和农业、 林业或卫生上可接受的载体, 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99%。
  6. 6、 一种防治虫害、 螨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 5所述的杀虫、 杀螨组合 物以每公顷 10克到 1000克的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 害螨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CN2010800163776A 2009-04-29 2010-04-27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395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800163776A CN102395566B (zh) 2009-04-29 2010-04-27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205XA CN101875633B (zh) 2009-04-29 2009-04-29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200910083205.X 2009-04-29
CN2010800163776A CN102395566B (zh) 2009-04-29 2010-04-27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PCT/CN2010/072224 WO2010124617A1 (zh) 2009-04-29 2010-04-27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566A true CN102395566A (zh) 2012-03-28
CN102395566B CN102395566B (zh) 2013-12-25

Family

ID=430183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3205XA Active CN101875633B (zh) 2009-04-29 2009-04-29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2010800163776A Active CN102395566B (zh) 2009-04-29 2010-04-27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3205XA Active CN101875633B (zh) 2009-04-29 2009-04-29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5532B2 (zh)
EP (1) EP2426110B1 (zh)
JP (1) JP5524328B2 (zh)
CN (2) CN101875633B (zh)
BR (1) BRPI1011970B1 (zh)
ES (1) ES2441556T3 (zh)
WO (1) WO20101246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3976A (zh) * 2013-11-26 2018-03-02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杀虫杀螨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6473A (zh) * 2011-05-18 2012-11-21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1-乙烯基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98373B (zh) * 2011-07-25 2014-12-10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Z-3-酰氧基-3-(1-乙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651381B (zh) * 2012-09-24 2016-03-30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制剂及其应用
CN104663702B (zh) * 2013-11-26 2018-01-16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70B (zh) * 2013-11-26 2017-12-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协同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88B (zh) * 2013-11-26 2017-12-26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68B (zh) * 2013-11-26 2017-12-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酰辅酶a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87B (zh) * 2013-11-26 2017-12-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92B (zh) * 2013-11-26 2018-01-16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79B (zh) * 2013-11-26 2017-12-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704B (zh) * 2013-11-26 2017-12-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atp合成酶抑制剂类杀螨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66B (zh) * 2013-11-26 2017-10-20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类杀螨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663672B (zh) * 2013-11-26 2018-01-02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螨虫生长抑制剂类杀螨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5766923B (zh) * 2014-12-25 2018-12-14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螨组合物
CN109221155A (zh) * 2014-12-25 2019-01-1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杀菌剂或杀细菌(病毒)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5801484B (zh) * 2014-12-29 2018-08-07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305727B (zh) * 2015-06-18 2019-02-15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增效剂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6305732B (zh) * 2015-06-18 2019-03-19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螨嗪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5394044A (zh) * 2015-12-31 2016-03-16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18808A (zh) * 2017-02-15 2017-06-13 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海南省农药检定所) 含有乙唑螨腈和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6719687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乙唑螨腈和丁氟螨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8570008B (zh) * 2017-03-14 2020-07-28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类吡唑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684681B (zh) * 2017-03-31 2021-03-30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制剂及其应用
CN109566628B (zh) * 2017-09-28 2021-04-02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832283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组合物
CN109832279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0003111B (zh) * 2018-01-04 2020-11-13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2-芳基-3-醚基-3-吡唑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553577A (zh) * 2018-12-20 2019-04-0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71891A (zh) * 2019-04-04 2020-10-16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唑醚螨腈和菊酯类农药的杀螨组合物
CN111789122A (zh) * 2019-04-09 2020-10-20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唑醚螨腈和螺环季酮酸类农药的杀螨组合物
CN113372374B (zh) * 2021-01-20 2023-03-28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杀虫剂、一种杀螨剂
EP4294185A1 (en) 2021-02-19 2023-12-27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nd acarina pest control
US20240138409A1 (en) 2021-02-19 2024-05-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nd acarina pest control
WO2022200364A1 (en) 2021-03-25 2022-09-2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WO2022268813A1 (en) 2021-06-24 2022-12-2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WO2022268815A1 (en) 2021-06-24 2022-12-2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WO2023280999A1 (en) 2021-07-07 2023-01-1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CN117998986A (zh) 2021-09-23 2024-05-07 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 昆虫、蜱螨目和线虫类有害生物控制
WO2023105065A1 (en) 2021-12-10 2023-06-1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CN114369063B (zh) * 2022-01-24 2023-09-26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152340A1 (en) 2022-02-10 2023-08-17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WO2023203038A1 (en) 2022-04-19 2023-10-26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nsect, acarina and nematode pest contro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6281A (ja) * 2002-01-10 2003-07-22 Nissan Chem Ind Ltd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化合物
CN1763003A (zh) * 1996-04-25 2006-04-2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乙烯衍生物和含有该衍生物的杀有害生物剂
CN101367784A (zh) * 2008-09-28 2009-02-18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229C (zh) * 1996-04-25 2005-11-1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乙烯衍生物和含有该衍生物的杀有害生物剂
JP2000119256A (ja) * 1998-10-14 2000-04-25 Nissan Chem Ind Ltd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化合物
JP4609610B2 (ja) 2000-06-05 2011-01-1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4−メチルピラゾール−5−カルボン酸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03201280A (ja) * 2001-10-24 2003-07-18 Nissan Chem Ind Ltd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化合物
JP2003206280A (ja) 2001-12-28 2003-07-22 Takeda Chem Ind Ltd ビアリー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0432058C (zh) 2003-12-12 2008-11-12 沈阳化工研究院 具有杀菌活性的α-(吡唑甲酸基)乙酰苯胺类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003A (zh) * 1996-04-25 2006-04-2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乙烯衍生物和含有该衍生物的杀有害生物剂
JP2003206281A (ja) * 2002-01-10 2003-07-22 Nissan Chem Ind Ltd アクリロニトリル化合物
CN101367784A (zh) * 2008-09-28 2009-02-18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3976A (zh) * 2013-11-26 2018-03-02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7743976B (zh) * 2013-11-26 2020-05-08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杀虫杀螨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25340A (ja) 2012-10-22
BRPI1011970B1 (pt) 2017-04-04
CN101875633A (zh) 2010-11-03
JP5524328B2 (ja) 2014-06-18
ES2441556T3 (es) 2014-02-05
CN101875633B (zh) 2012-01-18
EP2426110B1 (en) 2013-10-16
CN102395566B (zh) 2013-12-25
EP2426110A1 (en) 2012-03-07
WO2010124617A1 (zh) 2010-11-04
BRPI1011970A2 (pt) 2015-09-22
US8455532B2 (en) 2013-06-04
EP2426110A4 (en) 2012-10-31
US20120035236A1 (en)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5566A (zh)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Design, syntheses and 3D-QSAR studies of novel N-phenyl pyrrolidin-2-ones and N-phenyl-1H-pyrrol-2-ones as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 inhibitors
CN104649973B (zh) 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1279950A (zh) 2-嘧啶氧(硫)基苯甲酸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67784B (zh) 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87893B (zh) 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3833639A (zh) 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32587B (zh) 6-取代嘧啶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4557742A (zh) 一种丙硫菌唑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CN104649997B (zh) 一种2, 4‑二甲基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744B (zh) 1‑乙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31977B (zh) 一种不饱和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4650063B (zh) 一种2,4‑二甲基恶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31618B (zh) 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85815A (zh) 一种吡嗪酰胺类化合物及用途
CN105418590B (zh) 6-取代吡唑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3833668B (zh) 邻三氟甲基苯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638B (zh) 苯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045562B (zh) 一种用于植物抑菌的噻唑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1407490B (zh) 3-苯甲酸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927811B (zh) 一种4-苯甲酸基丁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669A (zh) 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743A (zh) 噻唑基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670A (zh) 2-氯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3742A (zh) 吡唑基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7

Address after: 110021 Liaodong Road, Tiexi District, Liaoning, No. 8-1, No.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SINOCHEM PESTICIDE CHEM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31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the door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main street, No. 28

Patentee before: SINOCHEM Corp.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Assignee: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21000003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yrazolyl acrylonitrile comp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217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210000034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61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Assignee: ZHONGHUA CROP PROTECTOR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21000002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yrazolyl acrylonitrile comp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