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5506A -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5506A
CN102365506A CN2010800147595A CN201080014759A CN102365506A CN 102365506 A CN102365506 A CN 102365506A CN 2010800147595 A CN2010800147595 A CN 2010800147595A CN 201080014759 A CN201080014759 A CN 201080014759A CN 102365506 A CN102365506 A CN 102365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s out
motor
blow
air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4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5506B (zh
Inventor
野内义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5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5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5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驱动风门片的马达的安装结构部使调节空气分流时,抑制从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紊乱,提高空调的能效。空调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在外壳内的送风机及热交换器,所述外壳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及吹出调节空气的吹出部,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吹出部,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风门片(303);以及作为使风门片(303)摆动的驱动源,避开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端部而设置的马达(50),其中,在马达(50)上设置有呈使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上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的外壳及装饰面板,尤其是涉及其调节空气吹出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扩散空调装置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而改善室内温度不均的方法,例如有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那样增加吹出空调装置(应为调节空气)的吹出部的数量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装置中,除四个主吹出部以外,还在邻接的主吹出部之间设置了四个辅助吹出部,因而调节空气向八个方向吹出。
此外,除增加吹出部的数量以外,对吹出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也可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而改善室内的温度不均。例如有将作为用于使对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节的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不是设置在吹出部的端部,而是避开长度方向端部设置在该吹出部上的方法。此时,从该吹出部吹出的所述调节空气碰到所述马达的安装结构部而通过该安装结构部被分流,因此该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扩大,从而可改善室内的温度不均。
然而,在调节空气因驱动风门片的马达的安装结构部而被分流时,存在从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紊乱,空调的能效降低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370071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在采用了通过驱动风门片的马达的安装结构部来调节空气分流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抑制从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紊乱,来提高空调的能效。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包括:外壳(10、11、14、16),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01、111、141、161)及吹出调节空气的吹出部(102、112、142、162);和送风机(40、41、44、46)及热交换器(60、64、66),收容在所述外壳(10、11、14、16)内,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风门片(303、313、323、343、363),安装在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马达(50、51、52、54、56),作为使所述风门片(303、313、323、343、363)摆动的驱动源,其中,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所述马达(50、51、52、54、56)上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50、51、52、54、56)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外壳,用于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上的空调装置,包括:吸入口(201、211、241、261),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壳(200、210、240、260)内的送风机(40、41、44、46)吸入室内空气;吹出部(202、212、242、262),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风门片(303、313、323、343、363),通过基于马达(50、51、52、54、56)的驱动力的旋转而能够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马达(50、51、52、54、56),其中,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呈使流向该安装部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用于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包括:吸入口(301、311、341、361),吸入室内空气;以及吹出部(302、312、322、342、362),从天花板面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所述装饰面板还包括:风门片(303、313、323、343、363),安装在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马达(50、51、52、54、56),作为使所述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其中,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50、51、52、54、56)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整体外观,(B)表示从外壳主体取下装饰面板而露出外壳主体的底部和装饰面板的内侧的状态。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及空调装置内部的气流方向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以及作为使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4是图3的IV部的放大图,是表示在吹出部上的风门片的安装状态以及马达的风门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是表示在吹出部上的风门片的安装状态以及马达的风门片驱动机构的图,并且是表示在马达安装部被分流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整体外观,(B)是表示从外壳主体取下装饰面板而露出外壳主体的底部和装饰面板的内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模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风门片以及作为使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部的放大图,是表示在吹出部上的风门片的安装状态以及马达的风门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9是模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风门片以及作为使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X部的放大图,是表示在吹出部上的风门片的安装状态以及马达的风门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11是模式性地表示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图。其中,(A)是在安装状态下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平面图,(B)是在安装状态下从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空调装置内部的气流方向的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以及作为使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空调装置内部的气流方向的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以及作为使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的外壳以及装饰面板。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整体外观,(B)表示从外壳主体取下装饰面板而露出外壳主体的底部和装饰面板的内侧的状态。
空调装置1为所谓的四面送风型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构成空调装置1的送风机40及热交换器60等由外壳10覆盖(参照图2)。空调装置1的外壳10包含外壳主体200及覆盖外壳主体200的底部200a整体而安装的装饰面板300。外壳主体200的底部200a呈大致八边形,装饰面板300从俯视方向看呈比外壳主体200大一圈的、在角部有弧度的大致正方形。空调装置1被嵌入于设置在未图示的天花板上的开口,且装饰面板300的表侧与天花板面成一体,所述开口呈与从底部200a外缘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部200b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
外壳10在底部200a具有一个吸入口101以及四个吹出部102。吸入口101位于外壳10的底部中央,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00上的吸入口201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00上的吸入口301组合而成。四个吹出部102围绕吸入口101而位于吸入口101的周围,在沿底部200a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其端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四个吹出部102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吹出部102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00上的吹出部202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00上的吹出部302组合而成。
设置在外壳主体200上的吸入口201位于外壳主体200的底部200a中央。吸入口201通过与底部200a外缘部保持大致等间隔地使底部200a中央凹陷而形成。在吸入口201嵌入有喇叭口(bell mouth)70的大直径侧开口部(参照图2)。
设置在装饰面板300上的吸入口301位于装饰面板300的中央,且呈大致正方形。吸入口301的外缘部与装饰面板300的外缘部大致平行。在吸入口301设置有吸入格栅304。在吸入格栅304上载置有过滤器305以除去通过送风机40从吸入口301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所含的尘埃(参照图2)。
设置在外壳主体200上的吹出部202在底部200a的外缘部与吸入口201之间沿两外缘部(应为该外缘部)的方向延伸,并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且围绕吸入口201设置有四个。吹出部202的端部具有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四个吹出部202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
设置在装饰面板300上的吹出部302是以如下方式形成的,即在装饰面板300嵌入至外壳主体200的底部200a的状态下与底部200a所具有的四个吹出部202相对应的位置上,装饰面板300与吹出部202大致同形地在四个部位开口而形成。四个吹出部302分别具有风门片303。风门片303为板状部件,位于夹在吹出部302的两端弯曲部之间的直线部,其平面形状呈稍小于该直线部的细长的大致矩形。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空调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外壳主体200在其内部具有送风机40及热交换器60。送风机40例如为涡轮风扇(turbofan),设置在外壳主体200的中央偏上方的位置,从吸入口301吸入室内空气,并将通过热交换器60的调节空气从吹出部302吹出。为了提高室内空气的吸入效率,在送风机40的吸入侧嵌入有喇叭口70的小直径侧的开口部。热交换器60为以围绕送风机40外周的方式弯曲形成的例如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cross fin tube type heatexchanger),经由冷媒配管而连接于设置在室外等的未图示的室外机。热交换器60在制冷运行时作为流过其内部的冷媒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而在制暖运行时作为流过其内部的冷媒的冷凝器而发挥功能。
下面,对送风机40从吸入口301吸入的室内空气及送风机40从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在外壳主体200内部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箭头A1所示,由送风机40通过吸入口301吸入至外壳主体200内的室内空气被喇叭口70所引导,并与送风机40的旋转轴平行地朝向垂直上方从而被导入至送风机40。如箭头B1所示,导入至送风机40的室内空气通过送风机40而与送风机40的旋转轴垂直地沿水平方向吹出至热交换器60,在热交换器60与流过热交换器60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行时作为经冷却的调节空气、在制暖运行时作为经加热的调节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0。如箭头C1所示,通过热交换器60的调节空气沿形成在外壳主体200内侧面与热交换器60之间且以终端作为吹出部202的吹出流路401下降并朝向吹出部202。如箭头D1所示,通过与吹出部202相向地在装饰面板300开口的吹出部302所具有的风门片303,到达吹出部202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被变更为朝向天花板面侧。
图3至图5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303及作为使风门片303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50在装饰面板上的设置状态的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在风门片303的上方中央部设置有摆动轴3061和马达50。马达50由从吹出部302的外缘侧垂直面302a(参照图2)向吹出部302的内侧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支撑片支撑。在风门片303上方且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摆动轴3062。摆动轴3061及摆动轴3062同轴设置。
摆动轴3061沿风门片30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由支撑片3071a和支撑片3072a支撑。支撑片3071a位于摆动轴3061的两端,从风门片303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072a以邻接于支撑片3071a的方式从装饰面板300突出设置。支撑片3072a的突出设置位置为吹出部302的外缘侧垂直面302a(参照图2)。
摆动轴3062沿风门片30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由支撑片3071b和支撑片3072b支撑。支撑片3071b位于摆动轴3062的朝向风门片303内侧的一端,从风门片303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072b位于摆动轴3062的朝向风门片303外侧的另一端,从装饰面板300突出设置。与支撑片3072a相同,支撑片3072b的突出设置位置为吹出部302的外缘侧垂直面302a(参照图2)。
支撑片3072a可绕轴旋转地支撑摆动轴3061,支撑片3072b可绕轴旋转地支撑摆动轴3062。另一方面,摆动轴3061从支撑片3071a突出设置,摆动轴3062从支撑片3071b突出设置,支撑片3071a和摆动轴3061被固定连接,支撑片3071b和摆动轴3062被固定连接。
摆动轴3061具有齿轮503。齿轮503与摆动轴3061同轴且固定地安装在摆动轴3061的中间附近,伴随摆动轴3061的旋转而旋转。齿轮503与同轴且固定地安装在马达50的旋转轴501上的齿轮502啮合。马达50产生的旋转力通过齿轮502和齿轮503传递,从而使摆动轴3061旋转。由于摆动轴3061与摆动轴3062同轴设置,因此,风门片303与摆动轴3061的旋转连动而摆动。
马达50、齿轮502及齿轮503被整流用罩体80覆盖。整流用罩体80的外表面呈上部收缩的曲面。另外,整流用罩体80的吸入口302侧(图4中为上侧,图5中为纸面的内侧)呈缺口形状(notched shape),以便在风门片303摆动时不会接触于风门片303。
马达50、齿轮502及齿轮503在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上位于吹出部302及风门片303的上游侧,因此向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向吹出部30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部302的中央部设置了马达50,但通过在吹出部302上,避开吹出部302的长度方向端部而在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上成为吹出部302的上游侧的位置设置马达50,可使向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向吹出部30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流。
图11(A)是在设置状态下从室内侧观察空调装置1的平面图,是模式性地表示从空调装置1的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方向的图。如上所述,在各吹出部302中央,调节空气向吹出部30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流。而且,四个吹出部302的端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整体上呈八边形。因此,分流的调节空气也从装饰面板300的转角方向吹出。因此,从四个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同等的风量且在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向八个方向吹出而扩散至整个空调室内。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马达50、齿轮502及齿轮503不露出而由整流用罩体80覆盖,因此通过吹出流路401并从吹出部30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不会紊乱,因而空调的能效提高。因此,消耗电力减少,从而可减少电费,并且可减轻环境负荷。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通过在吹出部302的长度方向中央设置马达50,与在吹出部的端部设置马达的情况相比,可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范围。而且,与在以往的空调装置中从辅助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不同,分流后的调节空气的风速均相同。因此,可提高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可减轻空调室内的温度不均。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进行说明。另外,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如果没必要就省略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的概略的立体图。图6(A)表示整体外观,图6(B)表示从外壳主体取下装饰面板而露出外壳主体的底部和装饰面板的内侧的状态。空调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相比仅不同于吹出部的形状。即,空调装置2的吹出部112呈将空调装置1的吹出部102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形状,呈包含两个吹出口112a的形状。
如图6(A)及图6(B)所示,与空调装置1相同,空调装置2的外壳11包含外壳主体210及安装在外壳主体210的底部210a上的装饰面板310。与空调装置1相同,吸入口111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10上的吸入口211与设置在装饰面板310上的吸入口311组合而成,且吹出部112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10上的吹出部212与设置在装饰面板310上的吹出部312组合而成。
在构成设置在装饰面板310上的吹出部312的各吹出口312a分别设置有风门片313。与空调装置1所具有的风门片303相同,风门片313为板状部件,位于吹出口312a的直线部,其平面形状呈稍小于该直线部的细长的大致矩形。
图7及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313及作为使风门片313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51在装饰面板310上的设置状态的图。图8是图7的VIII部的放大图。
马达51设置在位于吹出部312中央的吹出口312a之间的装饰面板310上。即,无需设置用于支撑马达51的支撑片等,因此包含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312a的吹出部312的形状为适于将马达51设置在吹出部312中央的形状。
在风门片313上方且长度方向两端部,在马达51侧的一端设置有摆动轴3161,在另一端设置有摆动轴3162。摆动轴3161及摆动轴3162同轴设置。
摆动轴3161为吹出部312具有的两个风门片313所共用,沿风门片31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吹出部312中央。摆动轴3161由支撑片3171a和支撑片3172a支撑。支撑片3171a位于摆动轴3161的两端且风门片313的马达51侧的一端,从风门片313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171a与摆动轴3161固定连接。支撑片3172a以邻接于支撑片3171a且滑接于风门片313的马达51侧的端部的方式,从装饰面板310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172a可旋转地支撑摆动轴3161。
摆动轴3162与空调装置1具有的摆动轴3062相同,由支撑片3171b和支撑片3172b支撑。支撑片3171b对应于支撑片3071b,支撑片3172b对应于支撑片3072b。马达51的旋转轴511所具有的齿轮512及摆动轴3161所具有的齿轮513也与空调装置1相同地设置。因此,使风门片313摆动的机构也与空调装置1相同。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马达51、齿轮512及齿轮513由整流用罩体覆盖,这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在风门片313摆动时所述整流用罩体与风门片313不会接触,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无需将该整流用罩体的吸入口312侧(图8的上方)形成为缺口形状。
图11(B)是在设置状态下从室内侧观察空调装置2的平面图,是模式性地表示从空调装置2的各吹出口312a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方向的图。与空调装置1相同,从八个吹出口312a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同等的风量且在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向八个方向吹出而扩散至整个空调室内。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可获得适于将马达51设置在吹出部312中央的结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3进行说明。另外,至于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如果没有必要就省略说明。空调装置3在空调装置2中的各风门片分别设置了作为驱动源的马达。图9及图10表示装饰面板320上的风门片323及马达52的设置状态。图10是图9的X部的放大图。
空调装置3在位于吹出部322中央的吹出口322a之间的装饰面板320上具有两个马达52,各风门片322(应为323)在吹出部322中央侧的一端分别具有摆动轴3261,这点不同于空调装置2。
摆动轴3261由支撑片3271a和支撑片3272a支撑。支撑片3271a位于风门片323的吹出部322的中央侧的一端,从风门片323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271a与摆动轴3261固定连接,摆动轴3261从支撑片3271a的吹出部322中央侧的面朝向吹出部322中央侧突出设置。支撑片3272a以邻接于支撑片3271a且滑接于风门片323的吹出部322中央侧的端部的方式,从装饰面板320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支撑片3272a可旋转地支撑摆动轴3261。
摆动轴3261在吹出部322中央侧的一端具有齿轮523。齿轮523同轴且固定地安装在摆动轴3261上,伴随摆动轴3261的旋转而旋转。齿轮523与同轴且固定地安装在马达52的旋转轴521上的齿轮522啮合。马达52产生的旋转力通过齿轮522和齿轮523传递,从而使摆动轴3261旋转。各马达52分别经由齿轮522和齿轮523而连接于各风门片323,因此使用者可使各风门片323独立地摆动。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马达52、齿轮522及齿轮523由整流用罩体覆盖,这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3,使用者可使各风门片323独立地摆动,因此该使用者可按照每个吹出口322a变更从吹出口322a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方向。因此,所述使用者在感到局部通风不均时,可通过限定性地变更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而容易地消除该通风不均。其他效果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进行说明。另外,至于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如果没有必要就省略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的概略的立体图。空调装置5为所谓的单向气流型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与空调装置1至3相同,构成空调装置5的送风机44及热交换器64等由外壳14覆盖(参照图13),外壳14包含外壳主体240及覆盖外壳主体240的底部整体而安装的装饰面板340。
外壳14的形状与空调装置1至3的外壳的形状不同,外壳主体240从俯视方向看大致呈长方形,装饰面板340从俯视方向看呈比外壳主体240大一圈的大致长方形。与空调装置1至3相同,空调装置5嵌入至以与从所述底部外缘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外壳主体240侧部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设置在未图示的天花板上的开口,且装饰面板340的表侧与天花板面成一体。
外壳14在底部具有一个吸入口141及一个吹出部142。吸入口141在所述底部的其中一个长边侧沿该长边方向延伸,且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40上的吸入口241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40上的吸入口341组合而成(参照图13)。与空调装置1至3相同,在吸入口341设置有吸入格栅344,在吸入格栅344载置有未图示的过滤器。吹出部142在所述底部的另一长边侧沿该长边方向延伸,其端部从俯视方向看形成为弯曲的弯曲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吸入口341侧弯曲),且呈包含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142a的形状。吹出部142由设置外壳主体240上的吹出部242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40上的吹出部342组合而成(参照图13)。
在构成设置在装饰面板340上的吹出部342的各吹出口342a分别设置有风门片343。与空调装置1至3所具有的风门片相同,风门片343为板状部件,位于吹出口342a的直线部,其平面形状呈稍小于该直线部的细长的大致矩形。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空调装置5的内部结构的图。外壳主体240在内部具有送风机44及热交换器64。送风机44为设置在吹出部242上方的例如横流风扇(cross flow fan),从吸入口241吸入室内空气,并将通过热交换器64的调节空气从吹出部242吹出。在吸入口241与送风机44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64。
热交换器64例如为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为增大热交换面积,在外壳主体240内部,从吸入口241上方的长边部至具有吹出部242的长边部斜向设置,且为了不过于接近送风机41(应为44)而如图13所示向下侧凸出而弯曲。
下面,对送风机44从吸入口241吸入的室内空气及送风机44从吹出部242吹出的调节空气在外壳主体240内部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箭头A5所示,由送风机44通过吸入口241吸入至外壳主体240内的室内空气朝向垂直上方而导入至热交换器64。如箭头B5所示,被导入至热交换器64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64与流过热交换器64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行时成为经冷却的调节空气,而在制暖运行时成为经加热的调节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4。如箭头C5所示,通过热交换器64的调节空气通过形成在外壳主体240的上部内壁面与侧部内壁面之间且以终端为吹出部242的吹出流路441而流向吹出部242。如箭头D5所示,通过与外壳主体240相向地在装饰面板340开口的吹出部342所具有的风门片343,到达吹出部242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被变更为朝向天花板面侧。
图14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343及作为使风门片343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54在装饰面板340上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相同,马达54设置在位于吹出部342中央的吹出口342a之间的装饰面板340上。风门片343在吹出部342的支撑机构及风门片343在马达54侧所具有的摆动轴3461基于马达54而旋转的摆动机构,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相同。此外,与空调装置2相同,马达54的安装结构部由整流用罩体覆盖。
因此,在空调装置5中,通过吹出流路441朝向吹出部242吹出的调节空气也分别分流至两个吹出口242a。此外,吹出部342的端部如上所述为弯曲部,因此分流的调节空气也从装饰面板340的转角方向吹出。即,如图14中箭头所示,从两个吹出口342a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同等的风量向两个方向扩散,也从装饰面板340的转角方向吹出。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马达54的安装结构部由整流用罩体覆盖,因此可抑制通过吹出流路441从吹出部34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紊乱。因此,空调的能效提高,消耗电力减少,从而可减少电费,并且可减轻环境负荷。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在吹出部342的长度方向中央设置有马达54,据此,与在吹出部的端部设置马达的情况相比,可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范围。因此,可提高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可减轻空调室内的温度不均。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可获得适于将马达54设置于吹出部342中央的结构。
<第五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7的立体图。空调装置7为所谓的双向气流型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与空调装置1~4(应为1、2、3、5)相同,构成空调装置7的送风机46及热交换器66等由外壳16覆盖(参照图16),外壳16包含外壳主体260及覆盖外壳主体260的底部整体而安装的装饰面板360。
外壳16的外形与空调装置5相同,外壳主体260从俯视方向看呈大致长方形,装饰面板360从俯视方向看呈比外壳主体260大一圈的大致长方形。空调装置7在天花板上的设置状态也与空调装置5相同。
外壳16在底部具备靠近该底部中央而设置的两个吸入口161以及设置在该底部外缘部侧的两个吹出部162。吸入口161靠近所述底部中央相互平行地沿长边方向延伸,由设置在外壳主体260上的吸入口261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60上的吸入口361组合而成(参照图16)。吹出部162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外缘部与吸入口161之间,两个吹出部162隔着两个吸入口161而彼此相向。吹出部162沿所述底部的长边方向延伸,其端部从俯视方向看形成为弯曲的弯曲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吸入口361侧弯曲),且呈包含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162a的形状。吹出部162由设置外壳主体260上的吹出部262和设置在装饰面板360上的吹出部362组合而成(参照图16)。
在构成设置在装饰面板360上的吹出部362的各吹出口362a分别设置有风门片363。与空调装置5所具有的风门片343相同,风门片363为板状部件,位于吹出口362a的直线部,其平面形状呈稍小于该直线部的细长的大致矩形。
图16是图15(B)的XVI-XVI线剖视图,是模式性地表示空调装置7的内部结构的图。外壳主体260在内部具有送风机46及热交换器66。
送风机46例如为涡轮风扇,在外壳主体260内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偏上方,从吸入口361吸入室内空气,并将通过热交换器66的调节空气从吹出部362吹出。另外,送风机46可根据空调装置所需的能力而设置一台或多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为两台),在为多台时设置在外壳主体260的长度方向上。在送风机46的吸入侧嵌入有喇叭口76的小直径侧的开口部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吸入效率。热交换器66例如为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以包围两台送风机46的方式设置。
下面,对送风机46从吸入口361吸入的室内空气及送风机46从吹出部362吹出的调节空气在外壳主体260内部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箭头A7所示,由送风机46通过吸入口361吸入至外壳主体260内的室内空气通过喇叭口76引导而被导入至送风机46。如箭头B7所示,导入至送风机46的室内空气通过送风机46而与送风机46的旋转轴垂直地沿水平方向吹出至热交换器66,在热交换器66与流过热交换器66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行时作为经冷却的调节空气,而在制暖运行时作为经加热的调节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6。如箭头C7所示,通过热交换器66的调节空气沿形成在外壳主体260内侧面与热交换器66之间且以终端为吹出部262的吹出流路461下降并流向吹出部262。如箭头D7所示,通过与吹出部262相向地在装饰面板360开口的吹出部362所具有的风门片363,到达吹出部262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被变更为朝向天花板面侧。
图17是模式性地表示风门片363及作为使风门片363摆动的驱动源的马达56在装饰面板360上的设置状态的图。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相同,马达56设置在位于吹出部362中央的吹出口362a之间的装饰面板360上。风门片363在吹出部362的支撑机构及风门片363在马达56侧所具有的摆动轴3661基于马达56而旋转的摆动机构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5相同。此外,与空调装置5相同,马达56的安装结构部也由整流用罩体覆盖。
因此,在空调装置7中,通过吹出流路461朝向吹出部262吹出的调节空气也分别分流至两个吹出口262a。此外,吹出部362的端部如上所述为弯曲部,因此分流的调节空气也从装饰面板360的转角方向吹出。即,如图17中箭头所示,从四个吹出口362a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同等的风量向四个方向扩散,也从装饰面板360的转角方向吹出。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7,马达56的安装结构部由整流用罩体覆盖,因此可抑制通过吹出流路461从吹出部36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紊乱。因此,空调的能效提高,消耗电力减少,从而可减少电费,并且可减轻环境负荷。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7,在吹出部362的长度方向中央设置有马达56,据此,与在吹出部的端部设置马达的情况相比,可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范围。因此,可提高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可减轻空调室内的温度不均。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7,可获得适于将马达56设置在吹出部362中央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也可采用以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吹出部的端部形状均为弯曲的形状,但在不使吹出部的端部弯曲时,虽与使吹出部的端部弯曲时相比效果较差,但也能扩大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
(2)可组合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主体200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面板310。
(3)在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使可旋转地支撑摆动轴的支撑片从装饰面板突出设置,但该支撑片也可从外壳主体突出设置。
(4)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为所谓的单向气流型且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但使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出部的风门片、摆动轴、支撑片及马达的设置结构以吹出部的长度方向为轴旋转大致90°,且将可旋转地支撑摆动轴的支撑片从外壳主体突出设置,据此也可将类似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出部结构的结构应用于单向气流型且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来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另外,此时,通过使吹出部的长度方向端部向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游方向、即与吹出部相邻的两侧面侧弯曲,可进一步扩大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范围。
(5)在第四、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各风门片上设置马达而使各风门片能够独立地摆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包括:外壳,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及吹出调节空气的吹出部;和送风机及热交换器,收容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风门片,安装在所述吹出部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马达,作为使所述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其中,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所述马达上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外壳,用于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上的空调装置,包括:吸入口,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送风机吸入室内空气;吹出部,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风门片,通过基于马达的驱动力的旋转而能够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吹出部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马达,其中,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呈使流向该安装部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用于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包括:吸入口,吸入室内空气;以及吹出部,从天花板面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所述装饰面板还包括:风门片,安装在所述吹出部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马达,作为使所述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其中,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在所述马达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
根据这些发明,在马达的安装结构部分流的调节空气通过所述整流用罩体而向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因此,可抑制从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在所述马达的所述安装结构部发生紊乱,从而空调的能效提高。
因此,消耗电力减少,从而可减少电费,并且可减轻环境负荷。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或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
根据这些发明,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因此从所述吹出部吹出的所述调节空气碰到所述马达的安装结构部而通过该安装结构部大致均等地分流。因此,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变得更均匀,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中,所述外壳具有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部,在该底部具有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吹出部,所述吹出部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朝向互不相同的两个方向吹出。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所述吹出部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吹出部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朝向互不相同的两个方向吹出。
根据这些发明,在所谓的双向气流式空调装置中,从设置在隔着所述吸入口而彼此相向的位置上的两个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向不同的两个方向吹出,因此分流的所述调节空气扩散至大致整个空调室内,从而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中,所述外壳具有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部,在该底部上具有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吹出部,所述吸入口设置在所述底部中央,所述吹出部围绕该吸入口而在所述吸入口周围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吹出部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朝向互不相同的四个方向吹出。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所述吸入口设置在中央,所述吹出部围绕该吸入口而在所述吸入口周围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吹出部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向互不相同的四个方向吹出。
根据这些发明,在所谓的四面送风式的空调装置中,从围绕该吸入口而在所述吸入口周围设置有四个的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向不同的四个方向吹出,因此与所谓的双向气流式空调机相比,分流的所述调节空气可在更广范围扩散至空调室内,从而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或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当仰视时,所述吹出部的长度方向端部弯曲。
根据这些发明,也从所述吹出部的从俯视方向看弯曲的长度方向端部吹出所述调节空气。因此,从所述吹出部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更广,因此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中,当仰视时,所述底部呈大致八边形,所述吹出部沿着呈所述大致八边形的所述底部的彼此不相邻的四边的缘部而设置,该吹出部的端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吹出部沿所述大致八边形的所述底部的互不邻接的四边的缘部而形成有四个,该吹出部的各端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因此在各吹出部分流并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均匀的风速且大致均匀的风量吹出,而且也向所述大致八边形的不具有吹出部的边部方向扩散而沿周方向均等地向八个方向吹出。因此,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扩大,并且可靠地确保了该气流分布的均匀性,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当仰视时,该装饰面板呈正方形的形状,所述吹出部的端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吹出部沿所述正方形的四边形成有四个,该吹出部的各端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因此在各吹出部分流并吹出的调节空气以大致均匀的风速且大致均匀的风量吹出,而且也向所述正方形的角部方向扩散并沿周方向均等地向八个方向吹出。因此,调节空气的气流分布扩大,并且可靠地确保该气流分布的均匀性,空调的能效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或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所述吹出部具有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吹出部的所述两个吹出口之间,在该各吹出口上安装有所述风门片。
根据这些发明,可使所述吹出部形成为包含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的形状,据此可形成适于将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中央的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或空调装置的装饰面板中,各所述风门片具有所述马达,该各风门片通过该马达的驱动而独立摆动。
根据这些发明,所述各风门片独立地摆动,因此可独立地变更从所述两个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方向。因此,可限定性地变更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据此在使用者感到局部通风不均时,成为适于消除该通风不均的结构。

Claims (17)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11、14、16),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01、111、141、161)及吹出调节空气的吹出部(102、112、142、162);和
送风机(40、41、44、46)及热交换器(60、64、66),收容在所述外壳(10、11、14、16)内,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风门片(303、313、323、343、363),安装在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
马达(50、51、52、54、56),作为使所述风门片(303、313、323、343、363)摆动的驱动源,其中,
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马达(50、51、52、54、56)上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50、51、52、54、56)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6)具有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部,在该底部上具有所述吸入口(161)及所述吹出部(162),
所述吹出部(162)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
所述两个吹出部(162)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162)朝向互不相同的两个方向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11)具有底部(200a)以及从所述底部(200a)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部(200b),在该底部(200a)上具有所述吸入口(101、111)及所述吹出部(102、112),
所述吸入口(101、111)设置在所述底部中央,
所述吹出部(102、112)围绕该吸入口(101、111)而在所述吸入口(101、111)周围设置有四个,
所述四个吹出部(102、112)分别在沿所述底部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朝向互不相同的四个方向吹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仰视时,所述吹出部(102、112、142、162)的长度方向端部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仰视时,所述底部(200a)呈大致八边形,
所述吹出部(102、112)沿着呈所述大致八边形的所述底部(200a)的彼此不相邻的四边的缘部而设置,
该吹出部(102、112)的端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102、112)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部(112、142、162)具有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112a、142a、162a),
所述马达(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112、142、162)的所述两个吹出口(112a、142a、162a)之间,
在该各吹出口(112a、142a、162a)上安装有所述风门片(313、323、343、36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门片(323)具有所述马达(52),该各风门片(323)基于该马达(52)的驱动而独立摆动。
9.一种外壳(200、210、240、260),用于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上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入口(201、211、241、261),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壳(200、210、240、260)内的送风机(40、41、44、46)吸入室内空气;
吹出部(202、212、242、262),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
风门片(303、313、323、343、363),通过基于马达(50、51、52、54、56)的驱动力的旋转而能够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
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用于安装所述马达(50、51、52、54、56),其中,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呈使流向该安装部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202、212、242、2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10.一种装饰面板,用于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入口(301、311、341、361),吸入室内空气;以及
吹出部(302、312、322、342、362),从天花板面向室内空间吹出调节空气,
所述装饰面板还包括:
风门片(303、313、323、343、363),安装在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上,调节所述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以及
马达(50、51、52、54、56),作为使所述风门片摆动的驱动源,其中,
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避开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有呈使流向该马达(50、51、52、54、56)的调节空气向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分流的形状的整流用罩体(8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50、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部(162)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分别在沿所述吸入口(161)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162)朝向互不相同的两个方向吹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口(301、311)设置在中央,
所述吹出部(302、312、322)围绕该吸入口(301、311)而在所述吸入口(301、311)周围设置有四个,
所述四个吹出部(302、312、322)分别在沿所述吸入口(301、311)的外缘部的方向延伸,且以该方向作为所述长度方向而形成,使所述调节空气从各所述吹出部(302、312、322)向互不相同的四个方向吹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仰视时,所述吹出部(302、312、322、342、362)的长度方向端部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仰视时,所述装饰面板呈正方形的形状,
所述吹出部(302、312、322)的端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吹出部(302、312、322)整体上呈大致八边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部(112、142、162)具有在长度方向中央分离的两个吹出口(112a、142a、162a),
所述马达(51、52、54、56)设置在所述吹出部(112、142、162)的所述两个吹出口(112a、142a、162a)之间,
在该各吹出口(312a、322a、342a、362a)上安装有所述风门片(313、323、343、36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门片(323)具有所述马达(52),该各风门片(323)基于该马达(52)的驱动而独立摆动。
CN201080014759.5A 2009-03-27 2010-03-18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9792A JP5359458B2 (ja) 2009-03-27 2009-03-27 空気調和装置、ケーシング、および化粧パネル
JP2009-079792 2009-03-27
PCT/JP2010/001960 WO2010109829A1 (ja) 2009-03-27 2010-03-18 空気調和装置、ケーシング、および化粧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5506A true CN102365506A (zh) 2012-02-29
CN102365506B CN102365506B (zh) 2014-02-19

Family

ID=4278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47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506B (zh) 2009-03-27 2010-03-18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15599A1 (zh)
EP (1) EP2413058A1 (zh)
JP (1) JP5359458B2 (zh)
CN (1) CN102365506B (zh)
AU (1) AU2010228752B2 (zh)
WO (1) WO201010982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816A (zh) * 2012-08-08 2012-10-24 南昌航空大学 环流式节能空调器
CN104379999A (zh) * 2012-02-17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05050452A (zh) * 2012-06-05 2015-11-11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装饰面板的内置家用电器
US10979881B2 (en) 2016-03-31 2021-04-13 Rosemount Inc. NFC enabled wireless process communication gatewa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2961B (fi) * 2009-07-03 2012-09-14 Halton Oy Tuloilmalaite
JP4952775B2 (ja) * 2009-11-05 2012-06-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US20130196588A1 (en) * 2012-01-26 2013-08-01 Chang LIAO Ceiling fan
JP5780189B2 (ja) * 2012-03-26 2015-09-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3363640B (zh) * 2012-04-01 2015-10-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KR102057957B1 (ko) * 2013-04-19 2019-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EP3015774B1 (en) * 2013-06-28 2019-10-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R3018342B1 (fr) * 2014-03-07 2019-01-25 Carrier Corporation Ventilo-convecteur integrable a un faux plafond et ensemble d'au moins deux ventilo-convecteurs appartenant a une installation de conditionnement d'air
JP6427031B2 (ja) * 2015-02-20 2018-11-2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07617B1 (ko) 2015-09-30 2017-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401787B1 (ko) * 2017-04-28 2022-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6958870B (zh) * 2017-05-12 2023-07-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IT201700112213A1 (it) * 2017-10-28 2019-04-28 Mauro Romagnuolo Meccanismo aereo multifunzione atto a vari impieghi (officine meccaniche, saloni espositivi)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5641A (ja) * 1981-10-29 1983-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S60108948U (ja) * 1983-12-26 1985-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風向制御装置
JPH0326538A (ja) * 1989-06-23 1991-02-05 Nitto Denko Corp 制振金属合板
JPH09126538A (ja) * 1995-11-01 1997-05-1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パネル
JP2000111131A (ja) * 1998-10-08 2000-04-18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の空気吹出口構造
JP2000171052A (ja) * 1998-12-04 2000-06-23 Hitachi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2001304609A (ja) * 2000-04-17 2001-10-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334428A (zh) * 2000-07-13 2002-0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器
JP2007155309A (ja) * 2005-11-11 2007-06-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25949A (ja) * 2006-07-24 2008-02-07 Max Co Ltd 風量調整装置及び空調装置
CN10120605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3869A (en) * 1961-08-29 1963-09-17 John P Dry Adjustable air diffuser and damper
US3228317A (en) * 1963-02-01 1966-01-11 Edward M Westman Power ventilated canopy for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and the like
IT1061921B (it) * 1976-06-23 1983-04-30 Lolli & C Spa Perfezionamento nei diffusori per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d aria
JPS61162724U (zh) * 1985-03-29 1986-10-08
US4729293A (en) * 1985-03-29 1988-03-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dir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louver at an air outlet
JPH0792264B2 (ja) * 1990-10-20 1995-10-09 協立エアテ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における自動風向調整装置
CZ289611B6 (cs) * 1993-02-02 2002-03-13 Ltg Lufttechnisch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 Vzduchotechnické zařízení a jeho pouľití
JP2854263B2 (ja) * 1995-05-09 1999-02-03 勝治 一木 パチンコ台の盤面掃除機
US5775989A (en) * 1995-08-21 1998-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ir flow control louver
JP3605624B2 (ja) * 1996-07-22 2004-12-22 オーケー器材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口ユニット
CA2242656A1 (en) * 1998-07-02 2000-01-02 E.H. Price Ltd. Self-modulating diffuse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6250373B1 (en) * 1998-07-20 2001-06-26 Carrier Corporation Ceiling moun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JP3408983B2 (ja) * 1999-01-25 2003-05-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01055649A1 (en) * 2000-01-28 2001-08-02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for mounting in the ceiling
US20030092373A1 (en) * 2001-08-23 2003-05-15 Chin-Sheng Kuo Faceplate of a blower for an air conditioner
JP2003096738A (ja) * 2001-09-25 2003-04-03 Abe Ringyo:Kk 除雪機
JP2003194385A (ja) * 2001-12-28 2003-07-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US6488578B1 (en) * 2001-12-31 2002-12-03 Chin-Sheng Kuo Faceplate of a blower for an air conditioner
US6736326B2 (en) * 2002-02-01 2004-05-18 Acutherm L.P. Thermally powered VAV diffuser and control assembly
KR20040101528A (ko) * 2002-12-16 2004-12-02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원심 송풍기 및 원심 송풍기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 장치
JP2004231049A (ja) * 2003-01-30 2004-08-19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空気吹出装置
JP3700718B2 (ja) 2003-11-27 2005-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972894B2 (ja) * 2003-11-27 2007-09-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286193B2 (ja) * 2004-08-09 2009-06-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吹出グリ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US7883312B2 (en) * 2005-03-31 2011-02-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entrifugal blower
NZ539185A (en) * 2005-03-31 2007-08-31 Holyoake Ind Ltd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typically a diffuser,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valves to control flow through respecti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outlets, with primary valve as overlaid movable filters
JP4703336B2 (ja) * 2005-09-27 2011-06-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865630B2 (ja) * 2007-05-11 2012-02-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式送風機
KR100940184B1 (ko) * 2009-01-20 2010-02-04 주식회사 옴니벤트 전동 디퓨저
US7908879B1 (en) * 2009-11-03 2011-03-22 Chen Yung-Hua Multifunctional ceiling air-conditioning circulation machine
JP5566663B2 (ja) * 2009-11-09 2014-08-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翼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WO2012098882A1 (ja) * 2011-01-20 2012-07-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形換気扇
JP5762157B2 (ja) * 2011-06-10 2015-08-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気調和機
TWM442484U (en) * 2011-12-12 2012-12-01 Zhen-Ming Su Hot/cold air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transf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5641A (ja) * 1981-10-29 1983-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S60108948U (ja) * 1983-12-26 1985-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風向制御装置
JPH0326538A (ja) * 1989-06-23 1991-02-05 Nitto Denko Corp 制振金属合板
JPH09126538A (ja) * 1995-11-01 1997-05-1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パネル
JP2000111131A (ja) * 1998-10-08 2000-04-18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の空気吹出口構造
JP2000171052A (ja) * 1998-12-04 2000-06-23 Hitachi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2001304609A (ja) * 2000-04-17 2001-10-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334428A (zh) * 2000-07-13 2002-0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器
JP2007155309A (ja) * 2005-11-11 2007-06-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25949A (ja) * 2006-07-24 2008-02-07 Max Co Ltd 風量調整装置及び空調装置
CN101206058A (zh) * 2006-12-20 2008-06-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999A (zh) * 2012-02-17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05050452A (zh) * 2012-06-05 2015-11-11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装饰面板的内置家用电器
CN102748816A (zh) * 2012-08-08 2012-10-24 南昌航空大学 环流式节能空调器
US10979881B2 (en) 2016-03-31 2021-04-13 Rosemount Inc. NFC enabled wireless process communication gatew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09829A1 (ja) 2010-09-30
US20120015599A1 (en) 2012-01-19
JP2010230271A (ja) 2010-10-14
AU2010228752A1 (en) 2011-11-17
AU2010228752B2 (en) 2013-05-23
JP5359458B2 (ja) 2013-12-04
EP2413058A1 (en) 2012-02-01
CN102365506B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5506B (zh) 空调装置、外壳及装饰面板
CN2509505Y (zh)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N100408931C (zh) 空调装置
JP405226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04884872B (zh) 空调设备
CN102425819A (zh) 一种出风框可任意旋转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6403011B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壁挂式空调器
CN107246658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78763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16751A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08954619A (zh) 桌面空调
CN206531173U (zh) 空调的导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
EP1316760B1 (en) Decorative panel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outlet blow-off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574740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504570A (zh) 空调器
CN207146615U (zh) 空调器
WO201106499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化粧パネルおよびケーシング
CN208779561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8750908U (zh) 桌面空调
CN20801203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536313U (zh) 空调室内机
EP1710514B1 (en) Ceiling-hanged air conditioner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7247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9874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