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2034U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12034U CN208012034U CN201820406565.3U CN201820406565U CN208012034U CN 208012034 U CN208012034 U CN 208012034U CN 201820406565 U CN201820406565 U CN 201820406565U CN 208012034 U CN208012034 U CN 208012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room unit
- air conditioner
- conditioner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具有前面板,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蜗壳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下蜗舌,上蜗壳和下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以及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出风口的中部,且将出风口分隔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导风板转动至与上蜗壳的下表面或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打开下出风口,并关闭上出风口;导风板转动至与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时,打开上出风口,并关闭下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舒心制热效果、以及天幕制冷效果;提高了送风距离,也实现大范围送风角度的调节,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舒适度得到显著改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行业内,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通常为固定结构设计,无法实现出风风向的调整,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通常安装有旋转导风板,进而通过旋转导风板的转动以改变出风风向。然而,在此过程中,旋转导风板转动时容易导致出风风速衰减,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距离缩短,同时,旋转导风板对出风风向角度的调整范围小,整体送风效果有限,无法满足空调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舒适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距离短、送风风向角度范围小的问题,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
蜗壳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下蜗舌,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且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下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上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上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下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内侧,且所述导风板的旋转轴线靠近其前侧边沿设置。
优选地,所述蜗壳组件内安装有贯流风轮,所述蜗壳组件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对接。
优选地,所述下蜗舌的上表面呈凸弧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呈向下外凸的弧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上板面在其转动中心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30°。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出风口的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所述辅助风机的出风端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蜗壳组件设置有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沿竖向呈V形设置,所述外壳的下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所述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器背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
蜗壳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下蜗舌,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
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且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下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上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上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下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出风口的中部位置设置导风板,导风板将出风口分隔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其中上出风口位于下出风口的上方,导风板可在出风口处沿上下方向旋转,如此,当导风板转动至与上蜗壳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导风板盖合(关闭)上出风口,此时下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当导风板转动至与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时,导风板盖合(关闭)下出风口,此时上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在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导风板转动至与上蜗壳的下表面或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下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内的热风从下出风口向下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热风的风向更加朝下,进而使得热风更容易向下流动,进而实现“舒心制热”功效;在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导风板转动至与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下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内的冷风从上出风口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冷风的风向相对朝上或水平设置,进而使得冷风向上或水平流动,由于冷空气的比重较大,此时可以实现“天幕制冷”功效,避免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冷风直接吹向人体,对改善人体舒适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导风板,一方面减少了导风板对出风气流的风阻,进而避免出风风速衰减的缺陷,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距离;另一方面,当导风板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出风风道的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出风风道的出风风向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对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的调整,实现空调器室内机大范围送风角度的调节,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舒适度得到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
外壳10,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110;
蜗壳组件40,位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蜗壳40组件包括上蜗壳410和下蜗舌430,所述上蜗壳410和所述下蜗舌430之间形成出风风道400,所述出风风道400与所述出风口110连通;以及
导风板20,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0的中部,且将所述出风口110分隔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
所述导风板20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下出风口112,并关闭所述上出风口111;所述导风板20转动至与所述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上出风口111,并关闭所述下出风口112。
具体的,上述空调器室内机1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空调器室内机1以壁挂方式安装在墙壁上,或者将空调器室内机1以吊顶方式安装在天花板上,或者将空调器室内机1以壁挂方式和吊顶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在房间内。随着空调器室内机1的安装高度的不断提升,为了改善空调器室内机1的送风距离,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具有外壳10、蜗壳组件40和导风板20,蜗壳组件40位于外壳1内,外壳10的前面板设置有出风口110,出风风道400内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10吹向室内;导风板20,设置在出风口110的中部位置,并且导风板20将出风口110分隔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其中上出风口111位于下出风口112的上方,导风板20可在出风口110处沿上下方向旋转,如此,当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导风板20盖合(关闭)上出风口111,此时下出风口112处于打开状态;当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时,导风板20盖合(关闭)下出风口112,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在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热模式时,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或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关闭状态,下出风口112处于打开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风道400内的热风从下出风口112向下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110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热风的风向更加朝下,进而使得热风更容易向下流动,进而实现“舒心制热”功效。
参照图2,在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冷模式时,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下出风口112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风道400内的冷风从上出风口111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110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冷风的风向相对朝上或水平设置,进而使得冷风向上或水平流动,由于冷空气的比重较大,此时可以实现“天幕制冷”功效,避免了空调器室内机1的冷风直接吹向人体,对改善人体舒适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导风板20关闭上出风口111时,该导风板20可以位于出风风道400内,即导风板20位于外壳10内,此时,导风板20的旋转轴靠近导风板20的前侧边沿,导风板20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抵接;或者,该导风板20位于出风风道400外,即导风板20位于外壳10外侧,导风板20的旋转轴靠近导风板20的后侧边沿,导风板20与前面板相抵接。导风板20可以与外壳10的两侧侧板相互铰接,进而实现导风板的上下向旋转。
还有,由于导风板20的存在,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经过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风道400沿着导风板20吹出时,一方面减少了导风板20对出风气流的风阻,进而避免出风风速衰减的缺陷,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的送风距离;另一方面,当导风板20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出风风道400的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出风风道400的出风风向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对出风风道400的出风方向的调整,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大范围送风角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天幕制冷”和“舒心制热”的功效,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送风舒适度得到显著改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出风口110的中部位置设置导风板20,导风板20将出风口110分隔为上出风口111和下出风口112,其中上出风口111位于下出风口112的上方,导风板20可在出风口110处沿上下方向旋转,如此,当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导风板20盖合(关闭)上出风口111,此时下出风口112处于打开状态;当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时,导风板20盖合(关闭)下出风口112,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在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热模式时,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或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关闭状态,下出风口112处于打开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风道400内的热风从下出风口112向下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110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热风的风向更加朝下,进而使得热风更容易向下流动,进而实现“舒心制热”功效;在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冷模式时,导风板20转动至与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此时上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下出风口112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风道400内的冷风从上出风口111吹出,与热风从整个出风口110吹出的方式相比,此时冷风的风向相对朝上或水平设置,进而使得冷风向上或水平流动,由于冷空气的比重较大,此时可以实现“天幕制冷”功效,避免了空调器室内机1的冷风直接吹向人体,对改善人体舒适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导风板20,一方面减少了导风板20对出风气流的风阻,进而避免出风风速衰减的缺陷,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的送风距离;另一方面,当导风板20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出风风道400的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出风风道400的出风风向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对出风风道400的出风方向的调整,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大范围送风角度的调节,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送风舒适度得到显著改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机结构紧凑性以及外观美化度等要求,上述导风板20优选位于外壳10内,此时,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110内侧,导风板20的旋转轴线靠近导风板20的前侧边沿设置。如此,一方面,可避免由于导风板20位于外壳10外部而导致导风板20容易堆积灰尘的缺陷,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导风板20位于外壳10外而导致空调器室内机1占用室内空间过大的缺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40内安装有贯流风轮420,蜗壳组件40的出风端对应出风口110设置,以使以使得蜗壳组件40的出风直接通过出风口110吹出,以降低蜗壳组件40的出风在出风风道400内的风阻。
当空气从蜗壳组件40吹出时,气流存在康达效应,即气流会沿着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流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蜗壳组件40的出风流向出风口110,该下蜗舌430延伸至与外壳10的前面板,即该下蜗舌430延伸至出风口110处,此时当关闭下出风口112时,导风板20与该下蜗舌430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热模式时,该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下出风口112向室内输送热风,此时热气流沿着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流动,热气流的流动性更强,进而使得热风的送风距离可以更远。为了进一步改善热风的送风距离,本实施例中,下蜗舌430的上表面优选呈凸弧面设置,热气流受康达效应的影响,热气流沿着凸弧面流动,进而使得热风的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上述导风板2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导风板20的板面为平面,或者导风板20的板面为曲面。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板20优选呈向下外凸的弧形设置,该弧形包括但不限于圆弧、抛物线等形状,进而在空调器室内机1处于制冷模式时,冷气流沿着导风板20的上板面向上流动,避免冷气流直接向下吹向人体。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20沿前后方向呈弧形或抛物线形设置时,在冷风从上出风口111吹出时,冷气流受康达效应的影响,冷气流会沿着导风板20的上板面以弧形轨迹或者抛物线轨迹向前流动,如此,使得冷风的送风距离更远,进而实现“天幕制冷”效果的范围越大。
值得说明的是,导风板20可转动至与下蜗舌430的上表面抵接,导风板20也可转动至与上蜗壳410的下表面抵接,此时导风板20上板面在其转动中心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30°。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距离,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设于下出风口112的辅助风机50,辅助风机50的进风端与下出风口112连通,辅助风机50的出风端的出风方向与下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一致。如此,通过设置辅助风机50,可以使得由下出风口112吹出的热风被二次增速,进而提高热风的风速,使得热风的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轴流风机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一致,进而上述辅助风机50优选为轴流风机,进而当引入辅助风机50时,不会对空调器室内机1的热风风向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的换热器30位于外壳10内,且换热器30沿竖向呈V形设置,外壳10的下侧面开设有与出风风道40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30,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30分别对应位于换热器30的两侧。本空调器室内机1从外壳10下侧进风,然后从外壳10前侧出风,换热器30采用V形结构,并且针对该V形换热器30的两侧面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20和第二进风口130,进而使得空气与换热器30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热和制冷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热器30包括第一换热部310和第二换热部320,第一换热部310和第二换热部320连接呈V形设置,并且第一换热部310向后倾斜,第二换热部320向前倾斜,第一换热部310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换热部320的延伸长度,进而,第一进风口120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口130的进风面积,以使得大部分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20进入外壳10内,并与第一换热部310进行换热。
为了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热效果,空调器室内机1中通常设置有如PTC电加热管一类的电辅热装置60,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的电辅热装置60位于出风风道400内,且电辅热装置60位于换热器30背对第一进风口120的一侧,进而使得空气在经过换热器30的换热后,再通过电辅热装置60进行二次加热,提高热风的温度,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热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
蜗壳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下蜗舌,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
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且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的下表面或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下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上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下蜗舌的上表面抵接时,打开所述上出风口,并关闭所述下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内侧,且所述导风板的旋转轴线靠近其前侧边沿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组件内安装有贯流风轮,所述蜗壳组件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对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舌的上表面呈凸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呈向下外凸的弧形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板面在其转动中心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30°。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出风口的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所述辅助风机的出风端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对应所述蜗壳组件设置有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沿竖向呈V形设置,所述外壳的下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所述电辅热装置位于所述换热器背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06565.3U CN208012034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06565.3U CN208012034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12034U true CN208012034U (zh) | 2018-10-26 |
Family
ID=6388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06565.3U Active CN208012034U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120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8763A (zh) * | 2018-03-23 | 2018-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9405082A (zh) * | 2018-11-19 | 2019-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8
- 2018-03-23 CN CN201820406565.3U patent/CN2080120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8763A (zh) * | 2018-03-23 | 2018-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9405082A (zh) * | 2018-11-19 | 2019-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78763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93627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584883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928070A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58488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928074A (zh) | 空调器 | |
CN10818055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27868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386908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816751A (zh) |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 |
CN20801203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397820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8779562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793629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93628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920212U (zh) | 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876520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9099510A (zh) | 空调器 | |
CN205783331U (zh) | 空调器 | |
CN208886921U (zh) | 空调器 | |
CN205208740U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99079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93626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93629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936258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