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0567A -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0567A
CN102360567A CN 201110261904 CN201110261904A CN102360567A CN 102360567 A CN102360567 A CN 102360567A CN 201110261904 CN201110261904 CN 201110261904 CN 201110261904 A CN201110261904 A CN 201110261904A CN 102360567 A CN102360567 A CN 102360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unit
word line
nmos pipe
rea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619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亮
李振涛
徐庆光
郭阳
陈书明
张家胜
刘详远
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UGU FEITE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UGU FEITE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UGU FEITE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UGU FEITENG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619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605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60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05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在标准的6管存储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可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NMOS管,以实现一种根据读写操作类型进行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结构。当存储单元进行写操作时,传输管的强度被加强,提高了存储单元的写噪声容限,并加快了写操作的速度;当存储单元进行读操作时,下拉管的强度被加强,提高了存储单元的读噪声容限同时加快了数据读操作的速度。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具有静态噪声容限大,稳定性好,读写速度快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的是纳米尺度CMOS工艺下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容量片上存储器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微处理器和SoC芯片中,存储器占芯片面积的比重越来越大,据ITRS预测,到2013年存储器将占到整个芯片面积的90%以上。SRAM是最重要的一类片上存储器实现技术。存储单元是SRAM的核心,直接决定了SRAM的性能和存储密度。6管存储单元由于晶体管数目少,面积小,在SRAM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但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小,6管SRAM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技术挑战。首先,工艺抖动引起器件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相邻器件之间阈值电压的不匹配,这在小尺寸器件制造过程中是最易发生的。而对于SRAM来说,存储阵列通常采用最小尺寸的晶体管,这就使得存储阵列比逻辑电路更易受到器件工艺参数变化及阈值电压不匹配的影响。由于6管存储单元在执行读操作时,存在数据存储结点与位线的直流通路,使得数据存储结点很容易受到内部噪声的影响,从而发生读破坏。工艺参数变化及阈值电压的不匹配会导致存储单元静态噪声容限进一步减小,抗噪声能力减弱,稳定性变差。再者,电源电压的降低和NBTI(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等二级效应越来越越严重,使得6管存储单元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存储单元的静态噪声容限。
为了提高6管SRAM单元在纳米尺度工艺下的稳定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1)通过加大6管存储单元的下拉管强度来减少读破坏的发生,提高存储单元的读稳定性;2)采用动态字线等读辅助电路来降低读字线的电压,从而减弱传输管的强度,提高单元的读噪声容限;3)采用负位线电压等写辅助电路来增加传输管的强度,提高单元的写噪声容限;4)通过降低整个阵列的N阱电压或存储阵列的电源电压来提高存储单元的写操作稳定性;5)采用多电源电压技术或自适应电源电压技术来提高存储单元写或读操作的稳定性。但这些都是单一的提高读或是写的静态噪声容限,而且需要增加额外的读、写辅助电路,并以牺牲SRAM的性能为代价。
发明内容
针对6管存储单元在纳米级尺度工艺下稳定性变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根据读写操作类型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它具有静态噪声容限大,稳定性好,读写速度快等优点。
结合图1是该8管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所示,本发明的主要的技术思想是:
1、在由上拉PMOS管P1、上拉PMOS管P2、下拉NMOS管N1、下拉NMOS管N2、传输NMOS管N5和传输NMOS管N6构成的,并连接有存储单元的读写字线WL和作为互补位线的位线BL与位线BLB的标准6管存储单元结构上,增加可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NMOS管N3、NMOS管N4这两个晶体管,
    其中,N3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源极则接列选字线CL;而N4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源极则同样接列选字线CL。
2、当存储单元执行写操作时,读写字线WL为高,列选字线CL也置为高。如果此时存储单元执行写“1”操作,即Q点存储“0”,QB点存储“1”,位线BL置为“1”,位线BLB置为“0”,则NMOS管N3打开,NMOS管N4关断。此时, 位线BL与列选字线CL分别通过传输管N5和N3对Q点进行充电,相对于6管存储单元的写操作来说,这相当于增强了传输管N5的电流传输能力,增加了存储单元的写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写“0”操作的稳定性,并且传输管N5电流传输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写“0”操作的速度。同理,当存储单元进行写“0”操作时,NMOS管N4打开,NMOS管N3关断,传输管N6的电流传输能力通过NMOS管N4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存储单元写“1“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存储单元写“1”操作的速度。
3、当存储单元执行读操作时,读写字线WL为高,列选字线CL置为低。如果存储单元此时执行读“0”操作,即Q点存储“0”,QB点存储“1”,位线BL与BLB都预充为高,则NMOS管N3打开,NMOS管N4关断。位线BL通过N5、下拉NMOS管N1及NMOS管N3对地进行放电,从而将数据“0”读出。由于下拉管下拉NMOS管N1和NMOS管N3同进对Q点进行下拉,它们对Q点的下拉能力远远大于传输管N5对Q点的电流传输能力,相对于6管存储单元的读操作来说,这相当于增强了下拉NMOS管N1的下拉能力,降低了读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存储单元的读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读“0”操作的稳定性,并且下拉NMOS管N1下拉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读“0”操作的速度。同理,当存储单元进行读“1”操作时,NMOS管N4打开,NMOS管N3关断,下拉NMOS管N2的下拉能力通过NMOS管N4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存储单元读“1“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存储单元读‘1”操作的速度。
4、当存储单元处于保持状态时,读写字线WL为低,列选字线CL也置为低,存储单元通过交叉耦合的反相器进行数据保持。
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主要的技术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根据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类型来自动的调节传输管和下拉管的强度,增加了存储单元的静态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稳定性。
2、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电路就能同时增加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噪声容限,节约了面积。
3、在提高存储单元稳定性的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由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阵列示意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的存储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自动调节传输管和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和工作过程。
图1是本发明的8管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基于6管存储单元结构,增加两个可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NMOS管。上拉PMOS管P1、P2,下拉NMOS管N1、N2与传输NMOS管N5、N6构成标准的6管存储单元,WL为存储单元的读写字线,BL与BLB为一对互补的位线。NMOS管N3、NMOS管N4为两个增加的晶体管,其中NMOS管N3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源极则接列选字线CL;而NMOS管N4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源极则同样接列选字线CL。
当存储单元执行写操作时,读写字线WL为高,列选字线CL也置为高。如果此时存储单元执行写“1”操作,即Q点存储“0”,QB点存储“1”,位线BL置为“1”,位线BLB置为“0”,则NMOS管N3打开,NMOS管N4关断。此时, 位线BL与列选字线CL分别通过传输管N5和N3对Q点进行充电,相对于6管存储单元的写操作来说,这相当于增强了传输管N5的电流传输能力,增加了存储单元的写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写“0”操作的稳定性,并且传输管N5电流传输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写“0”操作的速度。同理,当存储单元进行写“0”操作时,NMOS管N4打开,NMOS管N3关断,传输管N6的电流传输能力通过NMOS管N4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存储单元写“1“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存储单元写“1”操作的速度。
当存储单元执行读操作时,读写字线WL为高,列选字线CL置为低。如果存储单元此时执行读“0”操作,即Q点存储“0”,QB点存储“1”,位线BL与BLB都预充为高,则NMOS管N3打开,NMOS管N4关断。位线BL通过N5、下拉NMOS管N1及NMOS管N3对地进行放电,从而将数据“0”读出。由于下拉管下拉NMOS管N1和NMOS管N3同进对Q点进行下拉,它们对Q点的下拉能力远远大于传输管N5对Q点的电流传输能力,相对于6管存储单元的读操作来说,这相当于增强了下拉NMOS管N1的下拉能力,降低了读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存储单元的读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读“0”操作的稳定性,并且下拉NMOS管N1下拉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读“0”操作的速度。同理,当存储单元进行读“1”操作时,NMOS管N4打开,NMOS管N3关断,下拉NMOS管N2的下拉能力通过NMOS管N4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存储单元读“1“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存储单元读‘1”操作的速度。
当8管存储单元处于保持状态时,读写字线WL为低,列选字线CL也置为低,存储单元通过交叉耦合的反相器进行数据保持。
综上所述,8管存储单元可以根据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类型来自动的调节传输管和下拉管的强度,增加了存储单元的静态噪声容限,提高了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稳定性。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电路就能同时增加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噪声容限,节约了面积。在提高存储单元稳定性的同时,也加快了存储单元读、写操作的速度。
图2所示是由8管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阵列,每一行存储单元共享一条读写字线和一条列选字线,每一列存储单元共享一对互补的位线。当存储阵列执行写操作时,读写字线WL<0:m>其中的一根为高电平,列选字线CL<0:m>其中的一根也为高电平,其余的读写字线与列选字线全为低电平,数据通过互补的位线进行写入;当存储阵列执行读操作时,读写字线WL<0:m>其中的一根为高电平,其余的读写字线和所有的列选字线都为低电平,数据通过互补的位线读出。
图3所示是基于8管存储单元的存储器结构图,K位地址经过译码器后产生m条读写字线和m条列选字线,存储器执行写操作时,其中一条读写字线和一条列选字线为高,数据D<0:n>经IO电路,驱动互补的位线,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执行读操作时,其中一条读写字线为高,所有列选字线为低,存储的数据经IO电路输出Q<0:n>。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包括由上拉PMOS管P1、上拉PMOS管P2、下拉NMOS管N1、下拉NMOS管N2、传输NMOS管N5和传输NMOS管N6构成的标准6管存储单元结构上,所述标准6管存储单元结构连接有存储单元的读写字线WL和作为互补位线的位线BL与位线BLB,其特征在于,标准6管存储单元结构上增加有可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NMOS管N3、NMOS管N4这两个晶体管,构成8管存储单元,
NMOS管N3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源极则接列选字线CL;
NMOS管N4的栅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漏极接数据存储结点QB,源极则同样接列选字线C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8管存储单元以m条读写字线,m条列选字线,以及n对互补位线构成m X n阵列,阵列执行写操作时,当m条读写字线中的一条为高,m条列选字线中的一条为高,数据通过n对互补的位线写入;当m条读写字线中的一条为高,m条列选字线全为低,数据通过n对互补的位线读出。
CN 201110261904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Pending CN1023605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1904 CN102360567A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1904 CN102360567A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0567A true CN102360567A (zh) 2012-02-22

Family

ID=4558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61904 Pending CN102360567A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6056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978A (zh) * 2012-06-29 2012-10-24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sram单元
CN103514943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Sram存储单元、形成存储单元的电路及形成方法
CN103578529A (zh) * 2013-10-21 2014-02-12 复旦大学 一种根据写数据改变电源供电的亚阈值存储单元
CN104409095A (zh) * 2014-12-09 2015-03-11 复旦大学 具有位交叉功能的8管存储子阵列结构
CN107799144A (zh) * 2016-09-02 2018-03-13 Arm 有限公司 读取辅助电路
CN111863072A (zh) * 2020-07-23 2020-10-30 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处理器的高带宽低功耗sram结构
CN113196667A (zh) * 2018-12-10 2021-07-30 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団 伪互补逻辑网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373A (zh) * 2004-07-02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不同工艺-电压-温度变化下稳定的同步随机存取存储器
CN101615424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八管低泄漏sram单元
US20100296336A1 (en) * 2009-05-21 2010-11-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8T SRAM Cell with Two Single Sided Por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373A (zh) * 2004-07-02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不同工艺-电压-温度变化下稳定的同步随机存取存储器
CN101615424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八管低泄漏sram单元
US20100296336A1 (en) * 2009-05-21 2010-11-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8T SRAM Cell with Two Single Sided Port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4943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Sram存储单元、形成存储单元的电路及形成方法
CN103514943B (zh) * 2012-06-26 2017-02-2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Sram存储单元、形成存储单元的电路及形成方法
CN102750978A (zh) * 2012-06-29 2012-10-24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sram单元
CN103578529A (zh) * 2013-10-21 2014-02-12 复旦大学 一种根据写数据改变电源供电的亚阈值存储单元
CN103578529B (zh) * 2013-10-21 2016-08-03 复旦大学 一种根据写数据改变电源供电的亚阈值存储单元
CN104409095A (zh) * 2014-12-09 2015-03-11 复旦大学 具有位交叉功能的8管存储子阵列结构
CN104409095B (zh) * 2014-12-09 2017-07-28 复旦大学 具有位交叉功能的8管存储子阵列结构
CN107799144A (zh) * 2016-09-02 2018-03-13 Arm 有限公司 读取辅助电路
CN107799144B (zh) * 2016-09-02 2020-11-06 Arm 有限公司 读取辅助电路
CN113196667A (zh) * 2018-12-10 2021-07-30 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団 伪互补逻辑网络
CN113196667B (zh) * 2018-12-10 2024-04-19 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団 伪互补逻辑网络
CN111863072A (zh) * 2020-07-23 2020-10-30 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处理器的高带宽低功耗sram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0567A (zh) 一种自动调节传输管与下拉管强度的8管存储单元
CN104299644B (zh) 一种同时提高读噪声容限和写裕度的12管sram单元电路
CN110942792B (zh) 一种应用于存算一体芯片的低功耗低泄漏sram
CN109658960B (zh) 一种具有超低功耗和高写裕度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
US20100142258A1 (en) Ten-transistor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architecture
CN103077741B (zh) 一种低电压工作的sram的存储单元电路
US8717807B2 (en) Independently-controlled-gate SRAM
CN107886986B (zh) 一种解决半选问题的亚阈值sram存储单元电路
Teman et al.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in cell eDRAM implementations
US9336861B1 (e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bitcell and memory architecture without a write bitline
CN110767251B (zh) 一种低功耗和高写裕度的11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
CN102163455B (zh) 一种静态存储单元及其应用方法
CN102157195B (zh) 低电压静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存储器和写操作方法
CN103971733A (zh) 低功耗sram单元电路结构
CN204102573U (zh) 一种同时提高读噪声容限和写裕度的新型12管sram单元电路
CN102394102B (zh) 一种采用虚拟地结构实现的近阈值电源电压sram单元
CN111916125B (zh) 一种低压下提升读写速度和稳定性的sram存储单元电路
US20190341100A1 (en) Carbon nanotube ternary sram cell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nd low standby power
CN104882159A (zh) 一种近阈值8管静态随机存储器单元
CN109859791A (zh) 一种全隔离结构9管sram存储单元及其读写操作方法
CN101840728A (zh) 一种双端sram单元
CN108766494A (zh) 一种具有高读噪声容限的sram存储单元电路
CN104318953B (zh)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
CN111951848B (zh) 一种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增益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CN112509622A (zh) 一种具有低功耗和高写裕度的10t tfet sram单元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