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6222A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6222A
CN102336222A CN2011102000017A CN201110200001A CN102336222A CN 102336222 A CN102336222 A CN 102336222A CN 2011102000017 A CN2011102000017 A CN 2011102000017A CN 201110200001 A CN201110200001 A CN 201110200001A CN 102336222 A CN102336222 A CN 102336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panel
subframe
body structure
vehicl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00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6222B (zh
Inventor
田代邦芳
中山伸之
松田大和
宫本博史
曾我部洋
鬼头应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36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6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2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设置在比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前方设置有将各副车架的前端彼此连结并向前方突出的加强板,该加强板以基于前碰撞时的负荷而能够向下方脱落的状态连结于副车架的下部。由此,在平时能够充分确保加强板的安装刚性,而在前碰撞时通过使加强板从副车架脱落能够充分确保行人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前部设置有加强板(stiffener)(挡腿部件)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该加强板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通过阻挡行人的腿部而使行人移动至发动机罩上。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阻挡行人腿部的加强板通常仅设置在位于发动机室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之间的与散热器护罩大致相同的车宽方向范围内。此时,加强板仅预先连结于散热器护罩就能够确保足够的安装刚性。
然而,近年来有以下的要求:将上述加强板设置在横跨作为车身刚性部件的左右一对前纵梁间的车宽方向的较宽范围。
此时,上述加强板需要设置为沿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前保险杠而延伸至比上述护罩板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因此,若采用将加强板连结于散热器护罩的上述以往的结构,会无法确保足够的安装刚性。
另外,上述加强板是要求其在平时能够确保足够的安装刚性,而在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能够脱落或破损的加强件。即,如果加强板对行人过度地顶推,则从行人的安全角度考虑并不理想,因此在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需要使加强板脱落或破损而确保行人的安全。
此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73309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结构:在直至热交换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较宽范围设置用于阻挡行人腿部的加强板,并将上述加强板一体结合于设置在副车架前端的溃缩盒上。
然而,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加强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不可拆装地固定在上述溃缩盒上,因此,存在着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该加强板过度地顶推行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平时能够充分确保加强板的安装刚性而在前碰撞时通过使加强板从副车架脱落而能够充分确保行人的安全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前纵梁,在车辆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副车架,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下方并且支撑前悬架(也就是,左右一对副车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的下方并且由该左右一对副车架来支撑前悬架);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之间;其中,所述副车架设置在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也就是,所述左副车架设置在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左外侧,所述右副车架设置在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右外侧),所述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前方设置有将各副车架的前端彼此连结并且向前方突出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以基于前碰撞时的负荷而能够向下方脱落的状态连结于所述副车架的下部或连接于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的前端上的安装部的下部(也就是,所述加强板以基于前碰撞时的负荷而能够向下方脱落的状态连结于所述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各下部或连接于安装在所述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各前端上的安装部的下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连结于设置在比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副车架(或者安装在该副车架的前端的安装部)的下部,因此能够使加强板形成为延伸至热交换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这样较宽的形状,并且在平时能够确保加强板的足够的安装刚性。
另外,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加强板会借助此时所作用的负荷而从副车架脱落,因此加强板不会过度顶推行人,从而能够充分确保行人的安全。
此外,当与障碍物发生轻度的前碰撞时,加强板也会借助此时作用的负荷而向下方脱落,因而传递至副车架的冲击负荷减轻,从而能够抑制副车架变形。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各前纵梁的前端安装有溃缩盒,该溃缩盒的前部上横架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所述加强板突出至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前方所设的保险杠罩的背面接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与障碍物发生前碰撞时加强板如上所述向下方脱落,由此加强板不会妨碍保险杠加强件及溃缩盒的对冲击能量的吸收作用,从而能够通过保险杠加强件及溃缩盒恰当地吸收冲击能量。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覆盖散热器的护罩板,所述加强板具有在前碰撞时与所述护罩板的前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根据该结构,在前碰撞时加强板的面与护罩板的面彼此抵接,因此能够用护罩板承接输入至加强板的负荷。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覆盖散热器的护罩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护罩板的下部连结。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的连结部位为护罩板的下部,因此在平时能够确保加强板的安装刚性,而在前碰撞时能够容易地使加强板从护罩板脱落。由此,加强板不会过度顶推行人,从而能够确保行人的安全。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板包括避免与用于对发动机供应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发生干涉的缺口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兼顾加强板的安装与进气管的布局。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板包括延伸至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包括支撑保险杠罩的支撑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强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保险杠罩的大致整个车宽方向切实地支撑该保险杠罩。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板经由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的前端上的所述安装部而连结于所述副车架(也就是,所述加强板经由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所述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各前端上的所述安装部而连结在该左右一对副车架上)。
另外,作为上述安装部,较为理想的是使用用于吸收前碰撞时的冲击能量的溃缩盒。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加强板经由拆装自如的安装部(溃缩盒)而连结于副车架,因此即便加强板损坏,只要更换安装部与加强板便可,而无须更换副车架。此外,在根据车型来区分设定加强板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要部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图3的C-C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9是前碰撞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为理想的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要部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B-B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此外,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
图1~图4中,在搭载有发动机1的发动机室2的左右侧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3、3。
上述前纵梁3为具有在车宽方向对接接合的前纵梁内件与前纵梁外件的车身刚性部件。于是,在前纵梁3的内部形成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由上述前纵梁内件及前纵梁外件包围的闭合剖面。
在上述前纵梁3、3各自的前端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在车辆发生前碰撞时吸收冲击能量的溃缩盒5、5(冲击能量吸收部件)。具体而言,通过形成在前纵梁3前端的凸缘4与形成在溃缩盒5后端的凸缘6用螺栓等相互紧固在一起,从而前纵梁3与溃缩盒5拆装自如地被连结。在左右一对溃缩盒5、5各自的前部之间,横架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7。
该保险杠加强件7形成为其车辆前方侧敞开的剖面帽状。在保险杠加强件7前部以覆盖该保险杠加强件7的敞开部的状态接合有封闭板8,并且在保险杠加强件7与封闭板8之间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
在左右一对前纵梁3、3下方设置有支撑前悬架(未图示)的左右一对副车架9、9。
如图4所示,在前纵梁3前端的凸缘4上一体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延长部4a、及从该延长部4a向后方延伸的安装座4b,螺母部件10焊接固定在该安装座4b的上表面。
此外,如该图所示,在副车架9上设置有贯通该副车架9的筒部件11。在该筒部件11上端抵接于安装座4b下表面的状态下,设置在筒部件11内部的长条状螺栓12与螺母部件10螺合,从而副车架9连结于前纵梁3的下方。
此外,如图4所示,在凸缘4的延长部4a及安装座4b与前纵梁3之间接合有支架13以提高副车架9的安装强度。
在左右一对副车架9的前端部上,经由被螺栓等紧固的凸缘14而拆装自如地安装有溃缩盒15(冲击能量吸收部件)。此外,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凸缘14的紧后部,左右一对副车架9、9彼此通过剖面帽状的横梁16而在车宽方向被连结。
图5是表示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正视图,图6是图3的C-C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如图3、图5、图6等所示,在左右一对前纵梁3、3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17。
热交换器17包括:散热器18,对发动机冷却水进行风冷;空调用冷凝器19;散热器罩20,覆盖冷却风扇(未图示);合成树脂制的护罩板21,覆盖上述散热器18及冷凝器19。
如图3所示,上述散热器18包括:芯部22,具有水管及散热片;上水箱23,一体地设置在芯部22的上部;下水箱24,一体地设置在芯部22的下部。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1与散热器18之间设置有:进水软管25,连通发动机1的水套与上水箱23;出水软管26,连通下水箱24与发动机1的水套。
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热交换器17上方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侧护罩27。该上侧护罩27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对应于车辆设计而向后方弯曲形成,如图1所示,在其后端部27a上连结有挡板加强件28的前端部。
此外,如图1所示,在挡板加强件28与前纵梁3(详细而言为前纵梁外件)之间安装有车轮室内件29。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17的紧前方且在保险杠加强件7的下方部设置有中间冷却器30。
该中间冷却器30对经增压器的压缩机加热后的进气进行冷却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充填效率。在该中间冷却器30的左右两端部与之一体地设置有上游侧凸缘31与下游侧凸缘32。上游侧凸缘31上安装有连接增压器的压缩机室与中间冷却器30的上游侧进气管33,下游侧凸缘32上安装有向发动机1的气缸盖的进气口供应经中间冷却器30冷却的进气的下游侧进气管34。
即,上述各进气管33、34为用于对发动机1供应燃烧用空气的配管。
如图1、图2、图6等所示,左右一对副车架9、9在左右一对前纵梁3、3的正下方设置在比上述热交换器17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在上述左右一对副车架9、9前方设置有将各副车架9前端彼此连结并且向前方突出的合成树脂制的加强板40。更详细而言,在安装在左右一对副车架9、9前端上的溃缩盒15、15(安装部)上分别固定有加强板4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由此,左右一对副车架9、9的前端彼此经由溃缩盒15、15及加强板40而连结。
上述加强板40为用于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通过阻挡行人腿部而使行人移动至发动机罩上从而确保行人的安全的挡腿部件。
图7是图6的仰视图。如图6、图7所示,上述加强板40左右两侧的后部40a、40a与安装在副车架9前端部上的溃缩盒15的下部连结。
更具体而言,加强板40的后部40a如图4所示经由螺栓、螺母、夹紧件或扣紧件等紧固部件41而从下侧连结于溃缩盒15的下部(下表面)。
图8是以表示加强板40单体的立体图。如图1~图8所示,加强板40形成为突出至比保险杠加强件7更前方且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范围延伸。具体而言,该加强板40一体地包括:主体部40b,位于车宽方向中央;主体后部40c,位于该主体部40b后方;抵接面40d,呈台阶状形成在该主体后部40c与主体部40b的前后方向中间;左右延伸部40e、40e,延伸至比护罩板21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缺口部40f、40f,形成在该延伸部40e与主体部40b及主体后部40c之间,且车辆后方侧敞开以避免与上述进气管33、34发生干涉;上述左右两侧的后部40a、40a。
上述热交换器17如上所述包括覆盖散热器18及冷凝器19的护罩板21。如图3所示,上述加强板40的抵接面40d与护罩板21的前表面21a相向设置,在车辆发生前碰撞时,加强板40的抵接面40d抵接于护罩板21的前表面21a。加强板40的主体后部40c经由多个夹紧件42(参照图3、图8)而从下侧连结于护罩板21的下部(下表面)。此外,如图3所示,加强板40形成为其前端部突出至与后述的保险杠罩(bumper face)43的背面接近的位置。
此外,如图2、图6、图7等所示,上述进气管33、34设置为穿过加强板40的左右缺口部40f、40f。这样,通过利用缺口部40f、40f设置进气管33、34,能够兼顾加强板40的安装与进气管33、34的布局。
此外,如图8所示,在加强板40的抵接面40d紧前部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0g、40g...,通过该开口部40g、40g...能够向下方排出中间冷却器30所产生的热量。
在上述各开口部40g、40g之间一体形成有向上方隆起的肋部40h、40h...,该肋部40h、40h...的后表面形成为与上述抵接面40d为同一面状。这样,通过肋部40h、40h...的后表面而实现抵接面40d的扩大。
此外,如图3所示,在保险杠加强件7前方安装有构成前保险杠外表面的保险杠罩43,另一方面,在加强板40及横梁16的下部安装有下盖板44。
为此,如图3、图5、图8等所示,在上述加强板40的主体部40b上,一体形成有从该主体部40b向下方突出的多个下盖板支撑部40i、40i...。这些下盖板支撑部40i、40i...沿着车宽方向均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
此外,如图4、图5、图6等所示,在上述加强板40的左右延伸部40e、40e上,一体形成有支撑保险杠罩43下部的保险杠罩支撑部40j、40j。该保险杠罩支撑部40j、40j形成为从延伸部40e向下方突出。
以上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结构发挥如下作用。
如图4所示,上述加强板40经由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副车架9前端的溃缩盒15(安装部)而连结于副车架9。由此,即便加强板40损坏或破损,只要更换溃缩盒15与加强板40便可,无须更换副车架9,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性。
更具体而言,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40的左右两侧的后部40a、40a经由图4、图8等所示的两个紧固部件41、41而从下侧连结于溃缩盒15的下部,并且上述加强板40的主体后部40c经由图8所示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三个)夹紧件42而从下侧连结于护罩板21的下部。根据该结构,即便加强板40形成为延伸至比热交换器17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这样较宽的形状,在平时也能够确保该加强板40的足够的安装刚性。
另一方面,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通过加强板40阻挡行人腿部而使该行人移动至发动机罩上。基于此时的冲击,如图9所示,连结加强板40与溃缩盒15及护罩板21的部件亦即上述紧固部件41及夹紧件42断裂,加强板40从溃缩盒15下部及护罩板21下部向下方脱落,从而构成加强板40的抵接面40d脱离护罩板21的前表面21a的状态。由此,加强板40不会过度顶推行人,从而能够确保行人的安全。
另外,图9中,虚线α表示未碰撞时(平时)的保险杠罩43的位置。
最后,总结说明上述实施例的特征性结构及基于此结构的作用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前纵梁3、3,在车辆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副车架9、9,设置在上述前纵梁3、3的下方且支撑前悬架;热交换器17,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前纵梁3、3之间。上述副车架9设置在比上述热交换器17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上述左右一对副车架9、9的前方设置有将各副车架9、9的前端彼此连结并且向前方突出的加强板40,该加强板40以基于前碰撞时的负荷而能够向下方脱落的状态连结于安装在上述副车架9、9的前端上的溃缩盒15、15的下部(参照图1~图4等)。
根据该结构,由于副车架9设置在比热交换器17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加强板40连结于安装在副车架9的前端的溃缩盒15的下部,因此,能够使加强板40形成为延伸至热交换器17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这样较宽的形状,并且在平时能够确保加强板40的足够的安装刚性。
另外,在车辆与行人发生前碰撞时,加强板40会借助此时所作用的负荷而从副车架9(或从安装在副车架9前端的溃缩盒15下部)向下方脱落,因此加强板40不会过度顶推行人,从而能够充分确保行人的安全。
此外,在与障碍物发生轻度的前碰撞时,加强板40也能够借助此时作用的负荷而从副车架9向下方脱落,因而传递至副车架9的冲击负荷减轻,从而能够抑制副车架9变形。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各前纵梁3、3的前端安装有溃缩盒5、5,该溃缩盒5、5的前部上横架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7,上述加强板40突出至与保险杠加强件7前方所设的保险杠罩43的背面接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当与障碍物发生前碰撞时上述加强板40如上所述从副车架9向下方脱落,由此加强板40不会妨碍保险杠加强件7及溃缩盒5的对冲击能量的吸收作用,从而能够通过保险杠加强件7及溃缩盒5恰当地吸收冲击能量。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器17包括覆盖散热器18的护罩板21,上述加强板40具有在前碰撞时与上述护罩板21的前表面21a抵接的抵接面40d(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在前碰撞时加强板40的面与护罩板21的面彼此抵接,因此能够用护罩板21承接输入至加强板40的负荷。
此外,上述加强板40与护罩板21的下部连结(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40的连结部位为护罩板21的下部,因此在平时能够确保加强板的安装刚性,而在前碰撞时能够容易地使加强板40从护罩板21脱落。由此,加强板40不会过度顶推行人,从而能够确保行人的安全。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40包括避免与用于对发动机1供应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33、34发生干涉的缺口部40f、40f(参照图2、图6~图8)。
根据该结构,能够兼顾加强板40的安装与进气管33、34的布局。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40包括延伸至比上述热交换器17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延伸部40e,该延伸部40e包括支撑保险杠罩43的保险杠罩支撑部40j(支撑部)(参照图4、图5、图6)。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强板40的上述延伸部40e在保险杠罩43的大致整个车宽方向切实地支撑保险杠罩43。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40经由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上述副车架9的前端上的溃缩盒15(安装部)而连结于上述副车架9(参照图4)。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40经由拆装自如的溃缩盒15而连结于副车架9,因此即便加强板40损坏,只有更换溃缩盒15与加强板40便可,而无需更换副车架9。此外,在根据车型来区分设定加强板40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
另外,本发明不应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是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的。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将加强板4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分别连结于安装在左右副车架9、9前端上的溃缩盒15、15(安装部)的下部,但也可将加强板40直接连结于副车架9、9的前端下部。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一对前纵梁,在车辆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左右一对副车架,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下方并且支撑前悬架;
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之间;其中,
所述副车架设置在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
所述左右一对副车架的前方设置有将各副车架的前端彼此连结并且向前方突出的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以基于前碰撞时的负荷而能够向下方脱落的状态连结于所述副车架的下部或连接于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的前端上的安装部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前纵梁的前端安装有溃缩盒,该溃缩盒的前部上横架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
所述加强板突出至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前方所设的保险杠罩的背面接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覆盖散热器的护罩板,
所述加强板具有在前碰撞时与所述护罩板的前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覆盖散热器的护罩板,
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护罩板的下部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包括避免与用于对发动机供应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发生干涉的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包括延伸至比所述热交换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包括支撑保险杠罩的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经由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的前端上的所述安装部而连结于所述副车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为用于吸收前碰撞时的冲击能量的溃缩盒。
CN201110200001.7A 2010-07-20 2011-07-18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6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2692A JP5585260B2 (ja) 2010-07-20 2010-07-20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0-162692 2010-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222A true CN102336222A (zh) 2012-02-01
CN102336222B CN102336222B (zh) 2015-08-12

Family

ID=4544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00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6222B (zh) 2010-07-20 2011-07-18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3403B2 (zh)
JP (1) JP5585260B2 (zh)
CN (1) CN102336222B (zh)
DE (1) DE102011105529B4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3059A (zh) * 2012-08-30 2015-04-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5313976A (zh) * 2014-07-31 2016-02-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5383571A (zh) * 2014-08-29 2016-03-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5501304A (zh) * 2014-10-13 2016-04-2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在机动车的前车厢中在装配支架的区域中的组件
CN105564361A (zh) * 2014-10-29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前部和其中的保险杠加固件
CN106553707A (zh) * 2015-09-17 2017-04-05 韩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下护板
CN110789479A (zh) * 2019-10-14 2020-02-1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13830182A (zh) * 2020-06-24 2021-12-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14162218A (zh) * 2021-10-22 2022-03-1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车架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0307B2 (en) * 2011-09-19 2013-09-24 Bill B Cunagin Truck front end attachment mount
US9187139B2 (en) * 2011-09-19 2015-11-17 Bill B Cunagin Truck front end attachment mount
WO2013088562A1 (ja) * 2011-12-15 2013-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024429B2 (ja) * 2012-12-05 2016-11-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JP5966895B2 (ja) * 2012-12-05 2016-08-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JP5880414B2 (ja) * 2012-12-05 2016-03-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US8979180B2 (en) * 2013-01-04 2015-03-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etachable positioning an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disassembling a front end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E102013002307A1 (de) * 2013-02-06 2014-08-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rontpart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094426B2 (ja) * 2013-08-21 2017-03-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14100795B4 (de) 2013-11-19 2022-09-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rontend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160464B2 (ja) * 2013-12-05 2017-07-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1563883B1 (ko) * 2014-05-22 2015-10-29 한화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스티프너가 일체화 된 자동차용 언더커버
CN105292038B (zh) * 2014-07-29 2018-01-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系统和方法
DE102015004416A1 (de) * 2015-04-02 2016-10-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rontpart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S2809128T3 (es) * 2015-07-08 2021-03-03 Nippon Steel Corp Refuerzo de parachoques y vehículo provisto con el mismo
CA2994415A1 (en) 2015-08-14 2017-02-23 Scrape Armor, Inc. Vehicle protection apparatus
DE102016226093A1 (de) * 2016-12-22 2018-06-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toßfängeranordnung für den Frontbereich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US10131303B2 (en) *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5B2 (en) *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10131304B2 (en) * 2017-02-09 2018-11-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umpe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integrated air deflectors
US20180337069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Lam Research A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undesirable dynamic behavior of liquid dispensed onto a rotating substrate
JP6922754B2 (ja) * 2018-01-22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FR3086628B1 (fr) * 2018-09-28 2021-03-05 Renault Sas Vehicule automobile a soubassement avant renforce mecaniquement
KR20200119527A (ko) * 2019-04-10 2020-10-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방 지지체
US20210129781A1 (en) * 2019-11-05 2021-05-06 Scrape Armor, Inc. Vehicle protection adapter
US11807186B1 (en) * 2022-08-10 2023-11-0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s for vehicles including integrated pedestrian guard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4857A1 (en) * 1999-12-02 2001-06-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otor vehicle energy absorbing member
EP1352810A2 (en) * 2002-04-11 2003-10-1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with air duct
JP200420318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1011955A (zh) * 2006-01-31 200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148175A (zh) * 2006-09-19 2008-03-2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402373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前部构造
CN101522480A (zh) * 2006-08-07 2009-09-02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741A (ja) * 2001-03-08 2002-09-18 Fuji Heavy Ind Ltd バンパー構造
DE10112424A1 (de) * 2001-03-15 2002-09-26 Daimler Chrysler Ag Kraftwagenbug mit einer Stoßfängereinheit
DE102004035435A1 (de) * 2004-07-21 2006-03-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stärkungselement für einen unteren Bereich eines Frontstoßfängers, sowie damit augerüsteter Frontstoß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972942B2 (ja) * 2006-01-31 2012-07-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5118428B2 (ja) * 2007-09-20 2013-01-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4857A1 (en) * 1999-12-02 2001-06-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otor vehicle energy absorbing member
EP1352810A2 (en) * 2002-04-11 2003-10-1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with air duct
JP200420318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1011955A (zh) * 2006-01-31 2007-08-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522480A (zh) * 2006-08-07 2009-09-02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部
CN101148175A (zh) * 2006-09-19 2008-03-2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402373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前部构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3059A (zh) * 2012-08-30 2015-04-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4583059B (zh) * 2012-08-30 2016-1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5313976A (zh) * 2014-07-31 2016-02-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5313976B (zh) * 2014-07-31 2017-12-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5383571A (zh) * 2014-08-29 2016-03-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5501304A (zh) * 2014-10-13 2016-04-2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在机动车的前车厢中在装配支架的区域中的组件
CN105564361A (zh) * 2014-10-29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前部和其中的保险杠加固件
CN105564361B (zh) * 2014-10-29 2019-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前部和其中的保险杠加固件
CN106553707A (zh) * 2015-09-17 2017-04-05 韩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下护板
CN110789479A (zh) * 2019-10-14 2020-02-1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13830182A (zh) * 2020-06-24 2021-12-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14162218A (zh) * 2021-10-22 2022-03-1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车架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03403B2 (en) 2013-03-26
DE102011105529B4 (de) 2016-01-28
DE102011105529A1 (de) 2012-01-26
JP2012025188A (ja) 2012-02-09
CN102336222B (zh) 2015-08-12
US20120019027A1 (en) 2012-01-26
JP5585260B2 (ja)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222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US8220576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US7717204B2 (en) Bumper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8287036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100163324A1 (en) Radiator core support structure
ES2290929T3 (es) Estructura frontal de carroceria con dispositivo de proteccion de peatones.
US20140084608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KR20140043639A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JP2005096684A (ja) 車体前部の導風構造
CN101104395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14511295A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のラジエータ用のエアガイドを有する冷却装置
JP493524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1520189U (zh) 一种汽车用集成式冷却模块
JP538153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2144125A (ja) 車両用導風ガイド構造
JP2011235718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573342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8602306U (zh) 散热器总成结构
JP2011063092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1195392B (zh) 汽车前部结构
JP7480813B2 (ja) エアガイド構造および車両
CN214775761U (zh) 一种汽车小腿保护支架、汽车前端导流系统及汽车
JPH0226733Y2 (zh)
JP588821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0464114U (zh) 一种具有芯体保护装置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