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4134A -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4134A
CN102314134A CN2011101775742A CN201110177574A CN102314134A CN 102314134 A CN102314134 A CN 102314134A CN 2011101775742 A CN2011101775742 A CN 2011101775742A CN 201110177574 A CN201110177574 A CN 201110177574A CN 102314134 A CN102314134 A CN 102314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member
friction portion
width
respect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75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4134B (zh
Inventor
安本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4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 G03G15/75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for maintaining the lateral alignment of the ba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6Meandering prevention by controlling drive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68Meandering prevention by friction

Abstract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带驱动设备包括:带构件;张紧构件;转向器件,用于张紧带构件并且使带构件转向,转向器件包括:可转动的部分,可转动的部分可随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摩擦部分,摩擦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可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外侧处,并且通过被阻止转动而可相对于带构件滑动;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可转动的部分和摩擦部分;和转动轴,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支撑装置,转向器件能够通过带构件和摩擦部分之间滑动所产生的力转动支撑装置而使带构件沿着宽度方向运动;和推压构件,推压构件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可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端部部分侧处,用于与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相接触地将带构件推压在摩擦部分上。

Description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与成像相关的带构件的带驱动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单元,所述带单元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转印带、感光带等,并且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印刷机等,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所述带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设备的加速,成为主流的是这样的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与带构件相对应地布置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并且同时地执行用于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处理。例如,作为电子照相类型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代表性带,使用中间转印带。在中间转印带的带表面上,连续重叠地转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集体地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该中间转印带被张紧辊张紧,以便使中间转印带是可转动的,所述张紧辊包括驱动辊,所述张紧辊是多个张紧构件。通常已知,通过多个张紧棍所张紧的带构件伴随有以下问题:带构件依据辊的外径准确度或辊之间的对准准确度而朝着辊端部部分之一横向地运动。
该问题不限于中间转印带,而且也会在这样的带驱动设备中出现,即,所述带驱动设备用于通过多个张紧构件张紧带以驱动带。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作为使用较少数量部件的、简单的、且花费不多的方法,已经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即,在所述方法中作为转向构件的转向辊通过摩擦力的平衡自动地实现带居中对准(以下称为自动带居中对准)(日本特开专利申请(东京(Tokuhyo))2001-520611)。
具体地,该方法采用这样的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在转向辊的每个端部部分处设置有滑动部分。另外,当带构件横向地运动到一个端部侧时,所述一个端部侧摩擦部分和带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通过使用在一个端部侧处产生的力和在另一个端部侧处产生的力之间的差异,获得转向辊的摆动转矩。
然而,与摩擦端部接触的带构件的端部部分是自由端部,并且因此,带构件端部部分和摩擦部分间的接触依据带构件端部部分的形状而易于变得不稳定。
当带构件端部部分和摩擦部分之间的接触变得不稳定时,这些部分之间接触的量减小。结果,每单位带宽度从带产生的摩擦力降低。另外,当意欲得到使转向辊转向所必需的摆动转矩以便增加接触量时,需要增大带构件与滑动部分(摩擦部分)之间的接触宽度。结果,以曲折的宽度传送带构件的特性变大,并且在居中对准期间的响应性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驱动设备,所述带驱动设备能够通过增强带构件自由端部和摩擦部分之间的接触稳定性而提高对带构件的横向偏移(运动)的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带驱动设备,所述带驱动设备包括:
可转动的带构件;
用于张紧带构件的张紧构件;
转向器件,用于张紧带构件并且使该带构件转向,其中,转向器件包括:可转动的部分,所述可转动的部分可随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摩擦部分,所述摩擦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可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外侧处,并且通过被阻止转动而可相对于带构件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可转动的部分和摩擦部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装置,并且其中,转向器件能够通过带构件和摩擦部分之间滑动所产生的力转动支撑装置而使带构件沿着宽度方向运动;和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可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端部部分侧处,用于与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接触地将带构件推压在摩擦部分上。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考虑到以下参照附图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示出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透视图;
图3是用于示出本发明中的推压构件的宽度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透视图;
图6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转印清洁器件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7(a)和7(b)是用于示出中间转印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8(a)和8(b)是用于说明自动居中对准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用于示出带的接触宽度的示意图;
图10是围绕滑动环部分卷绕的中间转印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
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
首先,参照图1,将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图像形成设备的类型可以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电子照相类型、胶版印刷类型和喷墨类型。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60是电子照相类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60是所谓的中间转印级联式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中间转印带上并排地布置有用于四种颜色的四个图像形成部分。图1是该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60的剖视图,从图像形成设备与厚纸之间极好的兼容性以及极好的生产力的观点来看,该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60是主流的。
<转印材料的传送处理>
记录材料S的片材堆叠在记录材料容纳部分61中的提升器件62上。通过片材供给器件63与成像定时同步地供给记录材料S。作为一种片材供给方法,可以使用利用空气分离和吸引的方法。在图1中,使用利用空气分离和吸引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其它片材供给方法。通过片材供给器件63所供给的记录材料S穿过传送单元64的传送路径64a,并且继而传送到对齐器件65。在通过对齐器件65进行倾斜运动校正和定时校正之后,记录材料S被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部分是由相对的辊形成的转印压合部,所述相对的辊包括作为第一二次转印构件的内部二次转印辊603和作为第二二次转印构件的外部二次转印辊66。然后,将预定的压力和预定的静电载荷偏压施加到记录材料S,并且中间转印带60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
<图像形成处理>
将说明与上述的记录材料S到二次转印部分的传送处理同步地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6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613Y,所述图像形成部分613Y用黄色(Y)调色剂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分613M,所述图像形成部分613M用品红色(M)调色剂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分613C,所述图像形成部分613C用青色(C)调色剂形成图像;和图像形成部分613BK,所述图像形成部分613BK用黑色(BK)调色剂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分613Y、613M、613C和613BK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因而,将参考作为代表性部分的图像形成部分613Y说明图像形成处理。
作为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分613Y包括:感光构件608,所述感光构件608是图像承载构件;充电器件612,所述充电器件612用于给感光构件608充电;曝光器件611a;显影器件610;初次转印器件(构件)607;和感光构件清洁器609。沿着由箭头m所指示的方向转动的感光构件608的表面被充电器件612均匀地充电。感光构件608基于图像信息的输入信号经由衍射构件611b通过驱动曝光器件611a而曝光,以便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形成在感光构件608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件610显影,以便在感光构件608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将预定的压力和预定的静电载荷偏压施加到初次转印构件607上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6上,所述中间转印带606是带构件。然后,通过感光构件清洁器609收集残留在感光构件608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以便使感光构件608为下一次成像做准备。
作为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分613,设有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四个图像形成部分。因此,形成在图像形成部分M处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606上被转印到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形成在图像形成部分C处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606上被转印到已转印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另外,形成在图像形成部分BK处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606上被转印到已转印的青色调色剂图像上。因而,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形成(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06上,以便在中间转印带606上形成全色图像。顺便提及,该实施例中的颜色的种类是四种,但是不限于四种。另外,重叠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顺序也不限于上述顺序。
接下来,将说明中间转印带606。中间转印带606通过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辊604、作为转向构件的转向辊80、作为张紧构件的张紧辊617和作为内部二次转印(张紧)构件的内部二次转印辊603张紧。中间转印带606是沿着附图中的箭头V所指示的方向传送和驱动的带构件。
另外,转向辊80也用作张紧辊,所述张紧辊给中间转印带606提供预定的张力。以在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6上的上游侧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上重叠调色剂图像的定时来执行在图像形成部分613Y、613M、613C和613BK处连续地进行的上述图像形成处理。结果,最终在中间转印带606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该全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顺便提及,用于张紧中间转印带606的辊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构造中的辊的数量。
<二次转印和随后的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上述记录材料S的传送处理和图像形成处理在中间转印带606上所形成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处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然后,记录材料S通过前传送部分67传送到定影器件68以用于定影。虽然对于定影器件68来说有多种构造和类型,但是在图1中,定影器件68是这样的类型,即,在所述定影器件68中调色剂图像通过在形成在定影辊615和加压带614之间的定影压合部中施加预定量的压力和热而被熔融定影在记录材料S上。这里,定影辊615在内部设有作为热源的加热器。加压带614设有被多个张紧辊和带的内周边表面推压的加压垫616。已经穿过定影器件68的记录材料S通过使供给器件69设有分支而进行路径选择:记录材料S是排放到片材排出盘600上,还是在需要双面成像的情况下传送到反向传送器件601。在需要双面成像的情况下,传送到反向传送器件601的记录材料S通过执行转回操作而在记录材料S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改变方向,以传送到双面传送器件602中。然后,记录材料S从传送单元64的重新供给路径64b再次进入片材传送路径,而同时相对于为下一个工作而从片材供给器件61所供给的记录材料被定时(timed),然后记录材料S以类似的方式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关于背面(第二表面)上的图像形成处理,所述图像形成处理与上述正面(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顺便提及,通过包括清洁刮刀618的清洁单元从中间转印带606去除诸如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06上的调色剂的沉积物质。因而,图像形成设备60为下一次成像做好准备。从中间转印带606的表面去除的调色剂最终通过螺旋进料器619被收集在未示出的收集容器或类似物中。
<中间转印带的转向结构>
图7(a)和7(b)是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60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700的透视图,其中图7(a)示出张紧中间转印带606的状态,并且图7(b)示出去除中间转印带606的状态。
通过驱动辊604的传送力沿着箭头Z方向传送中间转印带606,驱动力从驱动齿轮702输送到所述驱动辊604中,关于该中间转印带606,在该实施例中,转向辊80设有使用摩擦力的平衡的自动带居中对准机构。
图8(a)是自动带居中对准机构的透视图,所述自动带居中对准机构是本发明中的转向器件。作为转向构件的转向辊80构造成以下形式,即,从动辊部分81和滑动环部分82同轴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从动辊部分81是构成中心部分的可转动部分,所述滑动环部分82是相对于可转动部分的转动轴线方向设置在各纵向端部侧(端部部分)处的摩擦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从动辊部分81具有直线的形状。另外,沿着在附图中由箭头PT所指示的方向可滑动地推压在滑动槽部分(未示出)处与侧支撑构件85接合的滑动轴承83。因此,转向辊80也是用于沿着箭头K’方向将张力施加到中间转印带606的内周边表面的张紧辊。另外,侧支撑构件85与转动运动板86一起构成用于支撑从动辊部分81和滑动环部分82的支撑台(支撑装置),并且通过作为转动轴的转向轴沿着附图中的箭头S所指示的方向可转动地支撑该侧支撑构件85。这里,框架撑条87是构成中间转印带单元500的外壳的构件,并且框架撑条87布置在单元前侧板701F和单元后侧板701R之间。框架撑条87设有在侧表面部分处的滑动辊88,以便实现减小转动运动板86的转动运动阻力的功能。
<自动居中对准部分的详细构造>
在图8(b)中示出本发明中的自动带居中对准机构的端部部分的附近的详细视图。该实施例中的滑动环部分82具有渐缩的形状,使得滑动环部分82的直径相对于纵向方向(转动轴线方向)朝向辊轴89的外侧持续地增大。在该实施例中,锥角
Figure BDA0000072020640000071
设定成8度(图9(b))。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利用了渐缩的形状,但滑动环部分82也可以具有笔直的形状。
关于辊轴89,通过轴承或所包括的类似物可转动地支撑从动辊部分81,并且通过使用平行销或类似物不可转动地支撑设置在各端部部分处的滑动环部分82。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滑动环部分82具有这样的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滑动环部分82固定成不沿着从动辊部分81的转动方向转动,但不局限于此。滑动环部分82也可以具有可转动的构造。然而,在该情况下,采用其中沿着中间转印带606的转动方向转动滑动环部分82所必需的转矩大于沿着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从动辊部分81所必需的转矩的构造,中间转印带606是可转向的。
这里,辊轴89的端部部分具有D切口形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因而通过滑动轴承83不可转动地支撑辊轴89的端部部分。因此,当传送已张紧的中间转印带606时,转向辊80的从动辊部分81不相对于带的内周边表面滑动,但是在各端部部分处的滑动环部分相对于带滑动。以下将详细地说明通过该构造可以实现的自动带居中对准的原理。
<自动居中对准的操作原理>
图10是示出围绕滑动环部分82卷绕的中间转印带606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各端部部分处的滑动环部分被支撑成使得滑动环部分不能被辊轴89转动,并且因此总是在带传送期间接收来自内周边表面的摩擦阻力。在图10中,沿着箭头V方向被传送和驱动的中间转印带606以卷绕角θS卷绕在滑动环部分82上。这里,(相对于转向辊的轴向方向的)宽度被认为是单位宽度。当考虑与以某一卷绕角θ的微小的卷绕角部分dθ相对应的带长度时,上游侧是松弛的,并且因而张力T作用在切线方向上,并且下游侧是张紧侧,并且因而张力T+dT作用在切线方向上。因此,相对于小的带宽度,沿着向心方向施加在滑动环部分82上的带的力约为Tdθ,并且当滑动环部分82具有摩擦系数μs时,摩擦力dF表示为:
dF=μsTdθ   ...(1)
这里,张力T通过未示出的驱动辊控制,并且当驱动辊具有摩擦系数κr时,满足以下等式。
dT=-μrTdθ  ...(2),即,
dT T = - &mu; r d&theta; . . . ( 2 &prime; )
当相对于上述卷绕角θS对公式(2′)积分时,张力T表示为:
T = T 1 e - &mu; r &theta; . . . ( 3 )
顺便提及,T1表示在θ=0时的张力。
从公式(1)和(3),满足以下等式。
dF = &mu; s T 1 e - &mu; r &theta; d&theta; . . . ( 4 )
如图10中所示,在支撑台相对于上述转向轴的转动运动方向是箭头S方向的情况下,卷绕角(θ=0)的位置提供自变量(偏移角)α。
因此,通过公式(4)所表示的力在S方向的下游分量表示为:
dF s = &mu; s T 1 e - &mu; r &theta; sin ( &theta; + &alpha; ) d&theta; . . . ( 5 )
另外,当相对于上述卷绕角θS对公式(5)积分时,获得在带传送期间在滑动环部分82上从中间转印带606施加的相对于箭头S方向的下游的力(每单位宽度),其表示为:
F s = &mu; s T 1 &Integral; 0 &theta; s e - &mu; r &theta; sin ( &theta; + &alpha; ) d&theta; . . . ( 6 )
图9(a)和9(b)是与沿着图10中所示的箭头TV所看到的中间转印带和转向辊的俯视图相对应的示意图,其中图9(a)示出其中带卷绕位置通过自动居中对准而位于平衡的稳定状态中的正常(居中)位置处的情况,并且图9(b)示出其中当带沿着箭头V方向传送时发生朝向左侧的横向带偏移的情况。
如图9(a)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606的宽度LB长于从动辊部分81的长度LR,并且短于转向辊的总长度LR+2LF(从动辊部分+滑动环部分(端部部分))。另外,在正常的状态中,带总是以卷绕宽度相对于滑动环部分滑动。即,在其中可以正常地执行转向操作的状态中,带以卷绕宽度在滑动环部分上滑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带仅接触一个滑动环部分的情况下,状态判断为反常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9(b)中,出现横向的带偏移,中间转印带606和滑动环部分之间的卷绕宽度的关系假定使得带处于横向偏移的状态中,卷绕宽度w仅处于左侧处。即,左侧滑动环部分82接收沿着向下S方向的力FSw,并且右侧滑动环部分82没有接收到沿着向下S方向的力(该力为零)。另外,能够解释端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差是用于产生相对于转向轴的力矩FSwL的动力(相对于左侧方向是向下的,左侧在图9(b)的假设中是横向偏移侧)。以下,相对于张紧轴的力矩称为转向转矩。
基于上述原理的转向轴倾斜成使得中间转印带606沿着消除横向偏移的方向运动(朝向中心侧运动),以便可以实现居中对准。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滑动环部分82设有锥角,以便产生仅取决于摩擦系数μS的系统。通过将摩擦系数μS设定成较小的值,滑动环部分82在持久使用期间抵抗随着时间的波动,并且能够避免突然的转向操作。尤其,就与成像相关的诸如中间转印带的带构件而言,由于突然的转向操作所导致的带传送方向的改变导致相对于主要扫描方向的颜色重合失调,并且因而摩擦系数μS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地,作为该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滑动环部分82的材料,使用诸如POM(聚氧缩醛)的树脂材料,并且滑动环部分82设定成具有约μS=0.3的摩擦系数以及
Figure BDA0000072020640000101
度的锥角。另外,在考虑到由于与中间转印带606的摩擦充电而引起的静电有害影响时,使滑动环部分也具有导电性。另外,已经参照图9(a)说明的中间转印带606和滑动环部分82之间相对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关系也意在避免突然的转向操作,所述突然的转向操作构成颜色重合失调的因素。这是因为由于总是可以检测到摩擦力的平衡的差异,所以图9(a)中所示的尺寸关系允许精细的居中对准操作。
<推压构件构造>
图2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的转向辊的端部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地,转向辊具有与参照图8所述的自动居中对准机构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不同的部分是设置有推压(加压)构件2的部分,所述推压(加压)构件2是本发明的特征。
转向辊由从动辊部分81和滑动环部分82构成,所述从动辊部分81被辊轴89可转动地轴支撑,所述滑动环部分82设置在从动辊部分81的纵向端部处(图2中仅示出从动辊部分81的一个纵向端部)并且不能被辊轴89转动。在该实施例中,滑动环部分82具有渐缩的形状,使得滑动环部分82的外径朝向外侧逐渐地增大。辊轴89的端部部分具有诸如D切口形状的转动停止形状,并且由滑动轴承1不可转动地支撑。该实施例中的滑动轴承1包括凸起部分1a、保持器部分1b和滑动槽1c。凸起部分1a与张紧弹簧84的内径部分接合,并且整个转向辊以预定的张力被推压在中间转印带606的内周边表面上。即,转向辊也用作张紧辊。用弹性材料形成的推压构件2在其内侧处施加到保持器部分1b,并且推压构件2具有变形量,所述变形量遵循滑动构件82的渐缩形状。滑动槽1c与图8中所示的滑动支撑构件85接合并且导引滑动轴承1,以便使滑动轴承1可以沿着上述的张紧弹簧的推压方向运动。
将参照图3更加具体地说明保持器部分1b和推压构件2。图3是当沿着图2中所示的平面Pc(包括推压构件2的内端部表面)切开转向辊时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其中张紧中间转印带606的状态。如从图3理解,推压构件2接触中间转印带606的外表面并且朝向滑动构件82推压中间转印带606。保持器部分1b具有弓形的形状,从而以卷绕角θS覆盖带,并且推压构件2在保持器部分1b的内周边表面处具有宽度Wb,所述宽度Wb包括滑动环部分82的总宽度和从动辊部分81的一部分的宽度,并且推压构件2基于滑动环部分82的大直径侧渐缩形状部分设置。
这里,宽度Wb设置成使得满足与参照图10所述的相应长度的关系:Wb≥LR+2LF-LB。即,推压构件2的Wb设定成不小于中间转印带6物理上可以曲折的量的值。结果,能够产生其中推压构件2总是贴附在带端部部分上的状态,即,其中推压构件2覆盖带端部部分的状态。结果,当带边缘进入推压构件2时带边缘不可能向上卷起,使得中间转印带606可以在自动居中对准操作期间平滑地沿着推力方向运动。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推压构件2具有由均匀厚度的泡沫材料或类似物形成的弹性层,以便使变形量随着滑动环部分82的位置朝向大直径侧增大。结果,由推压构件2所施加的推压力可以随着横向带偏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以便能够甚至当由于带端部部分伸长而出现波动时也能更加可靠和高效地产生摩擦力。即,推压构件相对于滑动环部分82的宽度方向推压滑动环部分82的端部部分侧区域(外侧第一区域)的推压力大于推压构件相对于滑动环部分82的宽度方向推压从动辊部分81侧区域(内侧第二区域)的推压力。通过该构造,带和滑动环部分82之间的接触压力随着滑动环部分82的位置朝向外侧而增大,以便能够事先减少以下现象,即,带端部部分从滑动环部分82伸出并且因而完全横向地偏移。
这里,中间转印带606由具有聚酰亚胺的基层的树脂带形成以具有约18000N/cm2的拉伸弹性模量E。因而,中间转印带606具有这种特征,即,中间转印带606在实际的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导致伸长,并且因此,通过张紧弹簧84的伸缩来吸收通过自动居中对准操作所导致的沿着圆周长度的变化的因素。即,转向辊的轴线的指向借助自动居中对准而变化。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的构造中,推压构件2与上述滑动轴承1成一体地保持在一起,并且因此,推压构件2可以跟随倾斜变化。结果,甚至当实现自动居中对准时,推压构件2的变形量也可以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
因而,根据该实施例,当作为自由端部的带端部部分的状态是不优选的状态时,即,甚至在其中出现波动或类似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带构件和摩擦部分之间获得期望的摩擦力。结果,能够增强对带构件的横向偏移的响应性。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说明包括中间转印带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带驱动设备和包括该带驱动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地,也可以使用直接转印带单元和包括该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直接转印带单元用于通过将转印材料吸引到作为带构件的转印带而将相应的图像连续地重叠在转印材料上。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感光构件带单元和包括感光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感光构件带单元用于相对于作为带构件的感光鼓构件带直接地执行充电曝光和显影处理并且继而将相应的图像连续地重叠在感光鼓构件带上。另外,本发明也对于定影器件的定影带是有效的。
顺便提及,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环部分82的参数设定值仅仅是示例,以便使摩擦系数μ的值和锥角
Figure BDA0000072020640000131
的值不受唯一限制。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基本上采用与中间转印带单元700和包括该中间转印带单元700的图像形成设备6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说明书中将省略图像形成设备60的构造和操作原理的说明,并且原则上将解释不同的部分。另外,在下文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构件),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推压构件构造>
图4是用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的转向辊的端部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地,转向辊具有与参照图8所述的自动居中对准机构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不同的部分是设置用于支撑推压(加压)构件2的支撑构造,所述推压(加压)构件2是本发明的特征。
转向辊由从动辊部分81和滑动环部分82构成,所述从动辊部分81由辊轴89可转动地轴支撑,所述滑动环部分82设置在从动辊部分81的纵向端部处(图4中仅示出从动辊部分81的一个纵向端部)并且不能通过辊轴89转动。滑动环部分82具有渐缩的形状,使得滑动环部分82的外径朝向外侧逐渐地增大。辊轴89的端部部分具有诸如D切口形状的转动停止形状,并且被滑动轴承83不可转动地支撑。该实施例中的滑动轴承83包括凸起部分(未示出)和滑动槽(未示出)。凸起部与张紧弹簧84的内径部分接合,并且整个转向辊以预定的张力被推压在中间转印带606的内周边表面上。即,转向辊也用作张紧辊。另外,滑动槽与侧支撑构件85接合并且导引支撑构件85,以便使支撑构件85可以依据张紧弹簧84的伸缩而运动。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从滑动环部分82的侧表面通过螺丝35连接保持器构件3。用弹性构件形成的推压构件2在其内侧处施加到保持器构件3,并且推压构件2具有变形量,所述变形量遵循滑动构件82的渐缩形状。
保持器构件3和推压构件2基本上具有与实施例1中参照图3所述的保持器部分和推压构件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具有弓形的形状,从而以卷绕角θS覆盖带。另外,推压构件2在保持器构件3的内周边表面处具有宽度Wb,所述宽度Wb包括滑动环部分82的总宽度和从动辊部分81的一部分的宽度,并且推压构件2基于滑动环部分82的大直径侧的渐缩形状部分设置。对于宽度Wb,也与实施例1中的宽度Wb类似,宽度Wb设定成满足关系:Wb≥LR+2LF-LB,以便使推压构件2总是处于推压构件2贴附在带端部部分上的状态中。结果,当带边缘进入推压构件2时带边缘不可能向上卷起,使得中间转印带606可以在自动居中对准操作期间平滑地沿着推力方向运动。另外,推压构件2是泡沫材料或类似材料,以便使变形量随着滑动环部分82的位置朝向大直径侧增大。结果,由推压构件2所施加的推压力可以随着横向带偏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以便甚至当由于带端部部分伸长而出现波动时也能够产生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摩擦力。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保持器构件3和推压构件2借助滑动环部分82成一体地形成,以便使这些构件通过表面居中对准操作而遵循转向辊的倾斜变化,使得推压构件2的变形量可以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
因而,根据该实施例,当作为自由端部的带端部部分的状态是不优选的状态时,即,甚至在其中出现波动或类似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带构件和摩擦部分之间获得期望的摩擦力。结果,能够增强对带构件的横向偏移的响应性。
顺便提及,同样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中类似,本发明不但可应用到包括中间转印带的颜色图像形成设备,而且也可应用到其它的带驱动设备和包括该带驱动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实施例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包括中间转印带单元700的图像形成设备60、转向装置的布置与实施例1中的那些有变化。驱动辊604和转向辊80的布置相互交换。即,清洁刮刀618将中间转印带推压在转向辊80上,并且驱动辊604布置在张紧辊617和内部转印辊603之间。因此,说明书中将省略图像形成设备60的构造和操作原理的说明,并且原则上将解释不同的部分。另外,在下文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构件),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推压构件构造>
图5是用于示出包括转向辊80的转向器件800和待安装在转向器件800上的清洁单元43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清洁单元43包括清洁刮刀618,用于从中间转印带606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所述清洁刮刀618设置在参照图1说明的转印清洁器件620上,并且清洁单元43包括用于支撑清洁刮刀618的清洁刮刀支撑部分。
转向辊80设置在框架撑条87上,所述框架撑条87是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外壳的一部分,并且可以执行沿着箭头S方向的摆动操作,轴线J作为转动运动中心。转向辊80由从动辊部分81和在其纵向端部处的滑动部分构成,并且辊轴(未示出)通过两个滑动轴承40被不可转动地支撑。每个滑动轴承40都与侧支撑构件85接合,从而允许滑动操作,并且接收由张紧弹簧84所施加的推压力。即,转向辊80也用作用于施加带张力的张紧辊。这里,滑动轴承40和侧支撑构件85包括固定凸起40a、定位销40b和42以及旋塞41,所述固定凸起40a、定位销40b和42以及旋塞41用于将清洁单元43定位和固定。
接下来,将说明清洁单元43的构造。刮刀支撑板45成一体地保持清洁刮刀618和在清洁刮刀618的各纵向端部处的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所述清洁刮刀618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构成。在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上设有推压构件47。刮刀支撑板45还附装到刮刀加压板48。通过摆动中心轴401相对于清洁单元撑条49可摆动地支撑刮刀加压板48。此时,刮刀加压板48和清洁单元撑条49通过刮刀弹簧400彼此连接,以便使清洁刮刀618的端部以预定的角度和预定的压力接触从动辊部分81。这里,清洁单元撑条49的前侧板部分49F和后侧板部分49R中的每个都包括定位孔和细长孔,当清洁单元撑条49安装在转向辊80上时使用所述定位孔和细长孔。具体地,滑动轴承40的定位销40b接合在后侧板部分49R的定位孔中,并且侧支撑构件85的定位销42接合在后侧板部分49R的细长孔中。滑动轴承40的固定凸起40a与前侧板部分49F的定位孔相对应,并且侧支撑构件的旋塞41与前侧板部分49F的细长孔相对应。然而,固定凸起40a具有台阶状端部,并且在其端面处具有旋塞,因此固定凸起40a在接合之后被固定。关于旋塞41,使用台阶状固定偏压件(bias)50(图6),并且台阶状固定偏压件的轴直径构造成并且定位成接合在前侧板部分49F的细长圆孔中。容易说明上述固定的部分是在图5中示出的轴线K1和K2。沿着相应的轴线,当转向辊80的部分和清洁单元43的部分彼此定位和连接时,产生如图6中所示的安装状态。顺便提及,假设在图6中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待张紧的中间转印带606。顺便提及,清洁单元43以清洁单元43用包括螺旋进给器的清洁器外壳覆盖的形式构造转印清洁器件。
还从图6理解,实施例3中的清洁刮刀618宽度窄于从动辊部分81的宽度,并且清洁刮刀618必须仅连接到从动辊部分81。相对应地,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和推压构件47以宽度Wb相接触,所述宽度Wb包括滑动环部分82的总宽度和从动辊部分81的一部分的宽度,并且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和推压构件47基于滑动环部分82的大直径侧的端面设置。这里,关于宽度Wb,与实施例1类似,宽度Wb设定成满足关系:Wb≥LR+2LF-LB,以便使推压构件47总是保持在其中推压构件47贴附在带端部部分上的状态中。结果,当带边缘进入推压构件47时带边缘不可能向上卷起,使得中间转印带606可以在自动居中对准操作期间平滑地沿着推力方向运动。另外,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具有弓形的形状,所述弓形的形状以卷绕角θS覆盖带,并且在带的内周边表面处,推压构件47是由均匀厚度的泡沫材料或类似材料形成,以便使变形量随着滑动环部分82的位置朝向大直径侧增大。结果,由推压构件47所施加的推压力可以随着横向带偏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以便甚至当由于带端部部分伸长而出现波动时也能够更加可靠和有效产生摩擦力。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清洁单元43相对于滑动轴承40定位,并且因此清洁刮刀618和端部部分密封件保持器46可以在自动居中对准操作中遵循转向辊的倾斜变化,使得推压构件47的变形量和刮刀接触压力可以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
因而,根据该实施例,采用这样的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转向构件和清洁刮刀经由带构件彼此相对。然而,甚至在该构造中,当作为自由端部的带端部部分的状态不是优选的状态时,即,甚至在其中出现波动或类似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带构件和摩擦部分之间获得期望的摩擦力。结果,能够增强对带构件的横向偏移的响应性。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说明包括中间转印带和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刮刀在内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到具有这样的构造的设备,即,在所述构造中,清洁刮刀用于清洁不限于中间转印带的带构件,并且清洁刮刀和转向构件经由带构件彼此相对。具体地,也可以使用直接转印带单元和包括该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直接转印带单元用于通过将转印材料吸引到作为带构件的转印带而将相应的图像连续地重叠在转印材料上。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感光构件带单元和包括感光构件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感光构件带单元用于相对于作为带构件的感光鼓构件带直接地执行充电曝光和显影处理并且继而将相应的图像连续地重叠在感光鼓构件带上。
虽然已经参照本文公开的结构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所阐述的细节的限制,并且该应用意欲覆盖会包含在改进的目的内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些修改或变化。

Claims (14)

1.一种带驱动设备,所述带驱动设备包括:
能转动的带构件;
用于张紧所述带构件的张紧构件;
转向器件,用于张紧所述带构件并且使所述带构件转向,其中,所述转向器件包括:能转动的部分,所述能转动的部分能随所述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摩擦部分,所述摩擦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外侧处,并且所述摩擦部分通过被阻止转动而能相对于所述带构件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能转动的部分和所述摩擦部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能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装置,并且其中,所述转向器件能够通过所述带构件和所述摩擦部分之间滑动所产生的力转动所述支撑装置而使所述带构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运动;和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端部部分侧处,用于与所述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相接触地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具有长于所述摩擦部分的长度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具有长于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长度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在外侧第一区域中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的推压力大于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在内侧第二区域中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的推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摩擦部分具有渐缩的形状,使得外径朝向所述摩擦部分的外侧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设置在用于支撑所述转向器件的轴承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设备,其中,所述带构件是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要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能转动的带构件;
用于在所述带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
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带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用于张紧所述带构件的张紧构件;
转向器件,用于张紧所述带构件并且使所述带构件转向,其中,所述转向器件包括:能转动的部分,所述能转动的部分能随所述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摩擦部分,所述摩擦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外侧处,并且所述摩擦部分通过被阻止转动而能相对于所述带构件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能转动的部分和所述摩擦部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能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装置,并且其中,所述转向器件能够通过所述带构件和所述摩擦部分之间滑动所产生的力转动所述支撑装置而使所述带构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运动;和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各纵向端部部分侧处,用于与所述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相接触地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具有长于所述摩擦部分的长度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具有长于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的长度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在外侧第一区域中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的推压力大于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在内侧第二区域中将所述带构件推压在所述摩擦部分上的推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摩擦部分具有渐缩的形状,使得外径朝向所述摩擦部分的外侧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推压构件设置在用于支撑所述转向器件的轴承部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去除所述带构件上的沉积物质,其中,所述清洁刮刀相对于所述清洁刮刀的转动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能转动的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方向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推压构件设置在所述清洁刮刀的各纵向端部处。
CN201110177574.2A 2010-06-29 2011-06-29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4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8201 2010-06-29
JP2010148201A JP5517783B2 (ja) 2010-06-29 2010-06-29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134A true CN102314134A (zh) 2012-01-11
CN102314134B CN102314134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50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75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4134B (zh) 2010-06-29 2011-06-29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7989B2 (zh)
EP (1) EP2402824B1 (zh)
JP (1) JP5517783B2 (zh)
CN (1) CN1023141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301A (zh) * 2012-09-20 2015-05-20 系统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装饰陶瓷产品的装饰机及实现用于装饰所述陶瓷产品的带子的方法
CN108375886A (zh) * 2017-01-30 2018-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带传送设备
CN108693745A (zh) * 2017-03-29 2018-10-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63472B2 (en) * 2011-03-17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tensioning unit
JP5727950B2 (ja) * 2012-01-30 2015-06-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5202B2 (ja) * 2012-12-28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15068874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9890A (ja) * 2014-03-10 2015-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55432B2 (ja) * 2014-05-27 2018-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6016A (ja) 2014-09-25 2016-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9108B2 (ja) * 2015-05-28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025B2 (ja) * 2016-03-25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714142B1 (en) * 2016-04-01 2017-07-25 Hytrol Conveyor Company, Inc. Belt tracking device and system
JP7046545B2 (ja) * 2017-09-27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もしくは画像形成装置
JP6701292B2 (ja) * 2018-09-13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8810A (ja) 2019-01-22 2020-08-06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112734B2 (en) * 2019-03-18 2021-09-07 Ricoh Company, Ltd. Belt device, belt regulator, roll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942962B (zh) * 2021-11-04 2023-04-07 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 带内圈自动撑紧功能的堆垛机货叉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8755A1 (de) * 1980-09-29 1982-05-06 Tokyo Shibaura Denki K.K., Kawasaki, Kanagawa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einer maeanderbewegung eines endlosen bands
US5659851A (en) * 1995-11-17 1997-08-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ering an endless belt
JPH11161055A (ja) * 1997-09-24 1999-06-1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222690A (zh) * 1997-11-29 1999-07-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JP2004226746A (ja) * 2003-01-23 2004-08-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635229A2 (en) * 2004-09-08 2006-03-15 Oki Data Corporation Belt driving apparatus,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016772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Tomoya Adachi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199869A2 (en) * 2008-12-22 201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elt member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0649U (ja) * 1982-01-22 1983-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走行位置修正装置
JPH05338843A (ja) 1992-06-05 1993-12-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10282751A (ja) * 1997-04-03 199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端ベルト駆動装置
JPH10310212A (ja) * 1997-05-08 1998-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駆動装置
JPH1124341A (ja) 1997-07-09 1999-01-29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00112A (ja) * 1997-09-27 1999-04-13 Ricoh Co Ltd ベルト装置
JP4125409B2 (ja) 1998-01-16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00053270A (ja) * 1998-08-04 2000-02-22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ベルト定着装置
JP2003267580A (ja) * 2002-03-15 2003-09-25 Fuji Xerox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735634B2 (en) * 2007-07-13 2010-06-15 Ricoh Company, Ltd.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8644B2 (ja) * 2009-08-26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8755A1 (de) * 1980-09-29 1982-05-06 Tokyo Shibaura Denki K.K., Kawasaki, Kanagawa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einer maeanderbewegung eines endlosen bands
US5659851A (en) * 1995-11-17 1997-08-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ering an endless belt
JPH11161055A (ja) * 1997-09-24 1999-06-1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222690A (zh) * 1997-11-29 1999-07-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JP2004226746A (ja) * 2003-01-23 2004-08-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635229A2 (en) * 2004-09-08 2006-03-15 Oki Data Corporation Belt driving apparatus,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016772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Tomoya Adachi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199869A2 (en) * 2008-12-22 201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elt member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301A (zh) * 2012-09-20 2015-05-20 系统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装饰陶瓷产品的装饰机及实现用于装饰所述陶瓷产品的带子的方法
CN104641301B (zh) * 2012-09-20 2018-03-30 系统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装饰陶瓷产品的装饰机及实现用于装饰所述陶瓷产品的带子的方法
CN108375886A (zh) * 2017-01-30 2018-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带传送设备
CN108693745A (zh) * 2017-03-29 2018-10-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2824B1 (en) 2018-12-12
JP5517783B2 (ja) 2014-06-11
US8837989B2 (en) 2014-09-16
CN102314134B (zh) 2014-12-31
JP2012012136A (ja) 2012-01-19
US20110318048A1 (en) 2011-12-29
EP2402824A1 (en)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4134A (zh) 带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7229207B (zh) 成像设备
US8317196B2 (en)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37031B2 (en) Transfer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8009011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72628B2 (en) Post-fixing suppor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20003977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318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ntrol belt position
US7957673B2 (en) Ton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an adjustable transfer belt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176435B2 (en)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belt unit
JP20041334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転写ユニット
JP5407128B2 (ja) 加圧装置及び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29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5077B2 (ja) 二次転写ユニットの変位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0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494A (ja) トナー像転写装置
JP2007309954A (ja) 回転カム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101B2 (ja)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309B2 (ja)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8535983A (zh) 成像设备
JP2006072254A (ja)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
JP2004184449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5000B2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834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体
JP6552284B2 (ja) 離間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