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8797B -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8797B
CN102248797B CN201110072677.2A CN201110072677A CN102248797B CN 102248797 B CN102248797 B CN 102248797B CN 201110072677 A CN201110072677 A CN 201110072677A CN 102248797 B CN102248797 B CN 102248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ization part
fluid
pressure por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26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8797A (zh
Inventor
西森丈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48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8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8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87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滴喷射装置,用于喷射记录流体的小液滴,该装置包括负压部以及通过阀与所述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在记录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阀的上游。所述加压部包含气泡存储区,该气泡存储区构造用于分离并存储记录流体中的气泡。

Description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喷射记录流体的小液滴来形成图像的液滴喷射装置、包含上述液滴喷射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在上述液滴喷射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气泡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机以及具有多种图像形成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作为流体喷射记录型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范例,喷墨记录仪(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已为人所知。在所述的喷墨记录仪中,在记录介质(recording medium)被输送时,通过将墨水之类的记录流体(recording fluid)的小液滴从记录墨头(recording head)喷到纸张之类的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所述记录介质并不限于纸张,还可以包含记录流体能够附着于其上的材料,比如OHP薄片。
有两种类型流体的喷射记录型图像形成装置:串列式(serial type)图像形成装置和线型(line type)图像形成装置。前者在记录墨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通过喷射小液滴来形成图像;后者通过喷射小液滴形成图像,但并不移动记录墨头。
记录介质可以包含纸张、线绳、纤维、布料、金属、塑料、玻璃、木材以及陶瓷。本文所述“图像”可以包含记录流体落在记录介质上所形成的任何东西。所述“图像”可以包含并无明显含义的图像,比如任意图案;也可以包含具有某种含义的图像,比如字符或者图形。所述记录流体并不限于墨水,还可以包含DNA样本、抗蚀剂(resist)或者布图材料(pattern material)。所述“图像”此处并不限于二维图像,还可以指形成在三维物体上的图像,甚至是三维图像。
典型情况下,液滴喷射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包含记录墨头、可拆卸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以及可更换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其中,记录墨头用于喷射记录流体的小液滴;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用于存储被供给至记录墨头的流体;第二液体容纳单元能够临时存储经由流体供给管路(fluid supply channel)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供给来的流体,并且存储从外部进入流体供给管路中的空气。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可以包含负压发生单元(negative generating unit),通过由内部弹簧引起的弹性膜(flexible film)的形变来生成降低的压力(reduced pressure)。
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和记录墨头可以事先被充以记录流体,也可以事先不被充以记录流体。当第二液体容纳单元或者记录墨头被充以记录流体时,流体成分在长期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凝结在记录墨头的喷嘴周围,有可能导致带缺陷的喷射操作。当第二流体容纳单元或者记录墨头未被充以记录流体时,气泡可能在图像形成装置被交付使用时,随着记录流体的最初装载而停留在记录墨头的流体室内,从而有可能导致带缺陷的喷射操作。
在传统技术中,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和记录墨头可以被充以记录流体以外的流体(可被称为“填充流体”(filling fluid)或者“注入流体”(introductory fluid))。在图像形成装置交付使用以后,在开始打印操作之前,所述填充流体经由墨头喷嘴表面被吸出,并用来自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记录流体替换(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对比文献1中所讨论的技术针对的是一种墨水填充方法,该方法包含去除喷墨头(inkjet head)中的气泡。在向喷墨头中注入墨水之前,喷墨头已事先填充有粘性(viscosity)大于所述墨水的填充流体。所用的填充流体具有范围从5cPs至50cPs的高粘度(viscosity)。文献中讨论了在用喷墨装置(inkjet apparatus)的净化单元(purge unit)倾注墨水时,涡流等因素防止了气泡产生,从而能够替换喷墨头内的气体/液体而不留下气泡。文献中还讨论了能够用墨水替换喷墨头内的填充液体的方法。
然而,在上述第二液体容纳单元的通道结构中,当第二液态容纳单元的空气储存区(air storing area)增加时,很难用墨水替换流体(填充流体)。
具体而言,当空气存储区较大时,可能存在流速下降的滞流区(stagnant area),从而导致替换效率的下降。结果,替换所需的排出量(drainage volume)增加,从而降低了效率。当空气存储区设置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内的负压形成部(negativepressure forming portion)中时,所包含的空气可能会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膨胀,导致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内压力下降状态(reduced-pressure state)损失,并可能导致墨水从墨头喷嘴表面漏出。
图11A和11B分别为包含辅助容器(sub-tank)15的传统墨头单元(head unit)55的正视图和剖视图。辅助容器15包含流体存储区(fluid storing area)100和空气存储区101。流体存储区100中可形成负压,并且能够存储流体。辅助容器15通过过滤器43与记录墨头14相连。辅助容器15中安装有连动开闭阀116,这在本领域已广为人知,后文将参照图4进行描述。流体存储区100和空气存储区101相对于连动开闭阀116位于记录墨头侧,即,位于连动开闭阀116的下游侧。如图3所示,在辅助容器15的上游侧,可以连接流体供给管路(fluid supply channel)16和储墨容器(ink tank)9。
辅助容器15的空气存储区101提供了一个空间,用于俘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流体供给管路16或者其各连接部部分进入的气泡。空气存储区101的尺寸足够大,从而不会因悬浮且积聚在辅助容器15顶部的空气而关闭通道或者阻断流动。辅助容器15和记录墨头14事先被充以填充流体。在图像形成装置交付使用后进行最初填充时,可以通过采用封盖构件(图中未示出)经由记录墨头14的喷嘴表面吸出填充流体的方式而用墨水替换所述填充流体。
然而,以墨水完全替换填充流体并不容易,因为空气存储区101的上部包含有低流速的滞流区,该滞流区妨碍墨水与填充流体的轻易混合。因此,为确保空气存储区101,辅助容器15的尺寸可能会增加。结果,用墨水替换填充流体所需的排出量增加,导致效率的降低。
不仅如此,因空气存储区101与包含负压形成单元的流体存储区100连通,储存的空气可能会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膨胀,从而导致流体存储区内降压状态损失,并且可能导致墨水经由墨头喷嘴表面泄漏。
专利文献1并未讨论这些与液体容纳单元的结构或者空气存储区存在与否有关的问题,更未提及流体替换效率。因此,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不能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内的空气存储区增大时轻易地用墨水替换填充流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报第2000-94708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Publication No.2000-94708)。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有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流体替换率,同时确保有足有的空气存储区域,并且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不会造成负压损失。
一方面,用于喷射记录流体的小液滴的液滴喷射装置包括:负压部;以及通过阀与所述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在记录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阀的上游。所述加压部包含气泡存储区,用于分离并存储记录流体的气泡。
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上述液滴喷射装置。
另一方面,在用于喷射记录流体小液滴的液滴喷射装置中采用一种气泡分离方法。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包含通过阀与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在记录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阀的上游。所述加压部包含气泡存储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记录流体从外部供入所述加压部;分离所述加压部中的记录流体中的气泡;以及将气泡存储在所述气泡存储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展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构部;
图3为所述机构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A、4B和4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容器和记录墨头的截面图;
图5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墨系统;
图6A和6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7A和7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8A和8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9A和9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10A和10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图11A和11B分别为传统辅助容器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喷射记录流体小液滴的记录墨头中,气泡被分离且捕获在阀的加压(上游)侧,用以减少气泡在负压(下游)侧存在。采用这种方式,负压损失和液滴泄漏得以被防止,同时提高记录流体替换填充流体的效率,并且降低替换操作过程中的排出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展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构部。图3为所述机构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参见图1,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装置主体1、用于存放记录材料薄片(记录介质)的馈纸盘2、以及用于在图像形成操作之后存放薄片的排纸盘3。图像形成装置1进一步包含(主)储墨容器装载单元6,储墨容器装载单元6位于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4的一端处。储墨容器装载单元6的顶部上可设置有包含操作键、显示单元等构件的操作单元7。储墨容器装载单元6还可包含前盖8;该前盖8可被开启以允许移除或者附接(主)储墨容器9。所述(主)储墨容器9可被称为第一液体容纳单元。
如图2和图3所示,托架(carriage)13以可滑动的方式被导杆(导向构件)11和支撑物(stay)12支撑。所述导杆11在位于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的侧板之间横向延伸。在扫描运动时,托架13在主扫描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沿箭头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
托架13承载记录墨头14Y、14C、14M和14K(其中任何一个均可被称之为“记录墨头14”),这些记录墨头为流体喷射头(fluid discharge head),构造用于喷射黄色(Y)、青色(C)、绛红(M)和黑色(Bk)的各色记录流体的小液滴。记录墨头14可具有多个喷墨口(喷嘴),这些喷墨口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上排列且方向朝下,因而能够将小液滴向下喷射到记录介质上。
液滴喷射头可包含喷射压力生成单元(促动单元(actuator unit)),对该单元并无特殊限制。尽管根据本实施例,各色墨滴是被独立的记录墨头14Y、14C、14M和14K喷射出来的,但是单个记录墨头也可以包含构造用于喷射各色墨滴的多个喷嘴。
托架13还承载作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的辅助容器15(15Y、15C、15M和15K),用于向记录墨头14供给各种颜色的墨水。辅助容器15可通过供给管16(流体供给管道),被供以来自用于各种颜色的储墨容器9Y、9C、9M和9K的各种颜色的墨水。储墨容器9Y、9C、9M和9K分别存储黄色(Y)、青色(C)、绛红(M)和黑色(Bk)的各种颜色的墨水。
辅助容器15用作缓冲容器(buffer tank),在将记录流体供给至记录墨头14之前,临时存储从主容器9供给来的记录流体。
图像形成装置1可包含馈纸单元,用于馈送叠放在馈纸盘3上的堆纸部(压盘)19上的薄片18。所述馈纸单元可包含半月形辊(馈纸辊)20,用于从堆纸部19上分别地馈送薄片18。由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制成的分离垫21可设置在馈纸辊20的对面。所述分离垫21被向馈纸辊20偏压。
薄片18随后被输送单元(transport unit)输送至记录墨头14的下方。所述输送单元可包含传送带24,后者构造成静电吸附薄片18。在薄片18从馈纸单元通过导向件22被供入时,被反转辊34压到传送带24上。薄片18的输送方向通过输送导向件33改变大致90度,从而薄片18可以跟随传送带24。压边辊(edge-pressingroller)34被按压构件32向传送带24偏压。传送带24的表面可被作为表面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4充电。
传送带24包含环绕输送辊30和绷紧辊28延伸的环形带。传送带24沿图3中所示的与副扫描方向(sub-scan direction)相对应的带传输方向(belt transportdirection)转动。充电辊23被设置为与传送带24的表面接触,从而使充电辊23能随传送带24的转动而转动。
在传送带24的环形部分内,导向构件29设置在与记录墨头14的打印区相对应的位置处。导向构件29被设置为其上表面比支撑传送带24的输送辊30与绷紧辊28的上缘之间连线更靠向记录墨头4。因此,传送带24在所述打印区内被导向构件29的上表面向上推起,从而确保传送带24在打印区内高度平整。
在导向构件29接触传送带24背侧的那侧,可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即带输送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凹槽,用以减小与传送带24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传送带24能够沿着导向构件29的表面平滑移动。已被记录墨头14记录过的薄片18可被排纸单元(sheet-ejecting unit)排出。所述排纸单元包含用于使薄片18与传送带24分离的分离钉25、排纸辊26和弹射辊(ejecting roller)27。排纸盘3可设置在排纸辊26的下方。排纸盘3和排纸辊26与弹射辊27接触点之间的高度可被调整,使堆叠在排纸盘3上的薄片数量得以最大化。
此外,双面薄片馈送单元36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在装置主体1的后方。双面薄片馈送单元36构造成接收通过传送带24反转而返回的薄片,反转该薄片18,然后将其再次馈入反转辊34与传送带34之间。双面薄片馈送单元36的顶部上可装有手动馈送单元35。
如图3所示,在沿扫描方向位于托架13一端的非打印区内,可设置有空气供给泵装置42,用于将气压施加于储墨容器9Y、9C、9M和9K。施加的压力可根据需要通过大气开放阀(atmosphere opening valve)49向大气开放。在记录操作之前或者在记录操作过程中,可能被喷射的、无助于记录的废墨可被收集在废墨收集单元39中。擦拭片37被设置用来擦拭喷嘴表面。数字标记38总体上指代维护修复机构。
在沿扫描方向位于托架13另一端的非打印区内,可设置有封盖装置40。所述封盖装置40可包含作为密封单元的盖41(41K、41C、41M和41Y),用于通过封盖记录墨头14的喷嘴表面来密封所述喷嘴。
图4A、4B和4C为辅助容器15(第二液体容纳单元)和记录墨头14的截面图。如图所示,辅助容器15通过过滤器43一体附着在记录墨头14上,从而形成前文所述的安装在托架13上的墨头单元55。辅助容器15中设置有连动开闭阀116,连动开闭阀116构造用于根据因打印墨消耗所导致的记录墨头14内的压力下降的状态,来开闭供给管16与记录墨头14之间的连通。连动开闭阀116包含具有弹性材料的填密部(packing portion),所述填密部可通过双重模制(double molding)形成。连动开闭阀116被设置在辅助容器15中的弹簧46弹性偏压。弹性膜44被焊接在辅助容器15上,并且被辅助容器15中的另一个弹簧45弹性偏压。
参见图4A,当墨水从记录墨头14中被喷出时,辅助容器15中墨水体积减小,弹性膜44逐渐收缩。当墨水被继续喷射时,弹性膜44接触连动开闭阀116的一端,如图4B所示,因而开启连动开闭阀116,并且使辅助容器15与供给管路的上游侧连通。当记录墨头14停止喷墨时,连动开闭阀116被关闭,如图4C所示,从而使辅助容器15与供给管路上游侧的连通被阻断。此时,弹性膜44与连动开闭阀116的端部接触,弹簧45和46的合力与辅助容器45内的压力保持平衡。
图5展示供墨系统的一个示例。在图5中,墨袋72包含在储墨容器9(第一液体容纳单元)中。墨袋72可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橡胶密封件56一体附着在储墨容器9上、储墨容器9与流体供给管路16的相连之处。流体供给管路16的两端上设置有连接机构部,后者包括供给针52和49、橡胶密封件54和48、以及弹簧53和50。拆卸时,供给针52和49被通过弹簧推动的橡胶密封件54和48所覆盖,并因而受到橡胶密封件54和48的保护。当储墨容器9接附在装置主体上时,供给针52穿透储墨容器9的橡胶密封件56,使墨袋72与流体供给管路16能够彼此连通。此时,储墨容器49还与安装在装置主体内的空气供给泵装置42和大气开放阀49相连。储墨容器9的连接状态可由设置在容器本体中的储墨容器检测单元61来检测。
储墨容器9在装置主体中的安装高度可以低于辅助容器15中的连动开闭阀116。采用这种方式,待机时段有可能进入供给管路16的气泡可以被更容易地导入辅助容器15。
当打印命令被输入装置主体时,大气开放阀59被关闭,然后空气供给泵装置42被开启。结果,空气被供入储墨容器9并压迫墨袋72,从而使墨水被供给。通道压力检测单元117可构造用于驱动空气供给泵42,从而能够获得预定的供墨压力。
图6A和6B分别为辅助容器15的正视图和截面图。如图所示,辅助容器15包含空气存储区101和流体存储区100。流体存储区100通过过滤器43与记录墨头14相连。根据本实施例,空气存储区101位于加压侧(pressurizing side),墨水从外部供入到该加压侧。流体存储区100位于负压侧(negative-pressure side),墨水被从空气存储区101吸入到该负压侧。因此,空气存储区101可被称为“加压部”,流体存储区100可被称为“负压部”。
如上所述,连动开闭阀116包含具有弹性材料的填密部。连动开闭阀116一直被辅助容器15中的弹簧46向闭合方向偏压。焊接在辅助容器15上的弹性膜14被弹簧45朝着使流体存储区100增大的方向推压。因此,当弹性膜44被弹簧45和46所提供的回复力偏压时,记录墨头14和辅助容器15中就会生成负压。
空气存储区101位置紧邻墨水入口101c,并且相对于记录墨头14而言,位于连动开闭阀116的上游。流体存储区100位于连动开闭阀116的下游。即使在空气存储区101内容纳的空气膨胀的时候,这种结构也能够防止流体存储区100内降低压力的损失;或者像传统范例中可能会发生的那样,导致墨水经由墨头喷嘴表面泄漏的情况发生。橡胶密封件47附着在墨水入口101c。墨水从辅助容器15的下部流入流体存储区100,再通过上部通道102被导入记录墨头14。
辅助容器15和记录墨头14可被事先充以填充流体。所述填充流体可以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交付使用时最初用墨水注入记录墨头14和辅助容器15的时候,通过采用封盖构件(图中未示出)经由记录墨头14的喷嘴表面吸出该填充流体的方式而被用墨水替换。
因此,辅助容器15的空气存储区101与配有负压形成单元的流体存储区100之间的连通,可被连动开闭阀116间歇性地关闭。因此,进入流体供给管路16中的空气以气泡形式悬浮且积聚在空气存储区101的上部区域内,从而防止这些空气进入流体存储区100内。采用这种方法,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也能够防止因空气存储区101内空气的膨胀所导致的负压损失。
空气存储区101所能储存的最大空气量可由不阻塞连通通道116a的区域决定,即图6A中所示直线L上方的区域。直线L与连通通道116a的上边缘相切。流体压力通过连通通道116a施加到连动开闭阀116上。直线L因此限定出一个极限位置,越过该极限位置,储存的空气就会进入连通通道116a。通道116a的位置可以视想要储存的空气量、作用在连动开闭阀116上的流体压力、以及弹簧45和46作用在连动开闭阀116上的回复力而定。
实施例2
图7A和7B分别为实施例2中辅助容器15的正视图和截面图。实施例2的辅助容器15与实施例1的辅助容器15的区别在于,空气存储区101的背侧是由弹性膜44a形成的。
通过如此以弹性膜44a形成空气存储区101的背侧,可以获得比供给管路16的开口面积更大的开口面积。不仅如此,空气存储区101的容量可以临时变化,从而降低流体阻力。因此,优选使空气存储器101内的流体流入流体存储区100,从而能够防止可能进入供给管路16的空气被排放到流体存储区100中。
因此,辅助容器15具有能够防止空气进入拥有负压形成单元的流体存储区100内的结构。结果,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存储的空气膨胀所造成的负压损失得以避免。
根据实施例2的辅助容器15的其他部分在结构或者功能上可与之前的实施例类似。
实施例3
图8A和8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3的辅助容器15的正视图和截面图。根据实施例3的辅助容器15与实施例1的辅助容器15的区别在于,在连通通道116a与空气存储区101的交界处,即在流体从空气存储区101进入连通通道116a所经过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滤器105。
根据本实施例,当连动开闭阀116因打印而开启时,即使气泡与流体一起从供给管路16进入空气存储区101,流体的流速也会减慢,并且气泡被过滤器105阻挡,从而困在空气存储区101内。为有效地俘获小气泡,过滤器105可由具有小孔(smallporosity)或者小单元密度(small cell density)的材料制成。
因此,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存储空气膨胀所造成的负压损失得以避免。
实施例4
图9A和9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4的辅助容器15的正视图和截面图。实施例4的辅助容器1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辅助容器15中进一步设有流动调控构件104。所述流动调控构件104控制从墨水入口101c流入的墨水沿预定方向流动,从而使墨水能够沿着平行于空气存储区101的通道的侧壁101b向上流动。连通通道116a的入口部位于调控构件104的墨水入口侧的后方。因此,如在图9A中空气存储区101中的箭头所示,墨水在经由过滤器105进入连通通道116a之前先沿着环形路径流动。
因此,当连动开闭阀116因打印而被开启、并且空气存储区101与流体存储区100连通时,即使气泡与墨水一起从供给管路16进入空气存储区101,墨水的流速也会减慢,从而使气泡能被过滤器105有效俘获,并且困在空气存储区101中。调控构件104的形状并不限于图9中所示的形状,只要能够使经由墨水入口101c进入的墨水发生环形流动即可。因此,各种形状的调控构件104均可以被选择,取决于,比方说,墨水入口101c的位置,或者是连通通道116a入口部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流动调控构件104所产生的环流允许墨水流经空气存储区101的上部,墨水或者填充流体在此处趋于停滞。结果,填充流体与墨水的混合比率得以提高,因此能够获得改进的替换效率。因此,在墨水替换过程中,排出量得以降低。不仅如此,与之前的实施例一样,也可以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存储的空气膨胀而引起负压损失。
实施例5
图10A和10B分别为根据实施例5的辅助容器15的正视图和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空气存储区101中设有上游侧过滤器47a。所述上游侧过滤器47a在空气存储器101中、通道116a之前限定出一个空间。在以下的描述中,与之前实施例中类似的部件或者构件均被赋予相同的标记,相关描述也被予以省略。
从辅助容器15顶部供入的墨水被导向空气存储区101的最下部,并通过位于底部的墨水入口101c供入空气存储区101。空气存储区101包含位于上部的气泡存储区101r,气泡存储区101r的下方设置有上游侧过滤器47a,从而将空气存储区101分为两个部分。上游侧过滤器47a的上端位置高于通道116a的上端。上游侧过滤器47a的通道面积远大于通道116a的通道面积。因此,上游侧过滤器47a相对于通道116a的通道阻力降低。
被上游侧过滤器47a俘获的气泡通过墨水的流动而与上游侧过滤器47a分离,并移至空气存储区101顶部的气泡存储区101r,并存储在气泡存储区101r。如果存储的气泡抵达通道116a位置,则墨水就不能从空气存储区101被供给。因此,空气存储区101的气泡存储区101r的容量可被设定为某一数值(“最大预设空气量”),使得人们能够期望气泡不会在墨头单元55的可运行寿命终结之前抵达通道116a的位置。从图10A和10B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区域对应于空气存储区101的最上部与上游侧过滤器47a的上边缘之间的区域。
根据实施例5,墨水通过空气存储区101的下部被供入,然后经过位于上游侧过滤器47a顶部的连通通道116a流入负压部101。墨水然后从负压部101的顶部被向下输送,并且经过位于底部的下游过滤器43被供给至墨头14。也可以设置与实施例4中所用的流动调控构件相类似的流动调控构件,用以沿加压部的侧壁导引墨流,气泡籍此可与墨水有效分离。
通过如此在空气存储区101中设置上游侧过滤器47a,在气泡进入连通通道116a之前,可防止气泡进入流体存储区100。因此,可以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存储的空气膨胀进而导致负压损失。上游侧过滤器47a所俘获的气泡被墨流分离并移至气泡存储区101r中,使得墨流不被上游侧过滤器47a俘获的气泡所阻断。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气泡存储区设置在阀的上游,从而能够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所导致的负压侧的负压损失。因而能够获得改善的流体替换效率,同时确保足够量的空气存储在气泡存储区内,因而降低排出量。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特定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在以下权利要求书所描述和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化和改进。
本发明基于2010年3月17日提出的日本在先申请No.2010-061011,后者的全部内容经引用而包含于本文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液滴喷射装置,用于喷射记录流体的液滴,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包括:
容器;
负压部,所述负压部形成在所述容器中;
通过连通通道与所述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形成在所述容器中,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容器的下部,所述加压部的纵向方向竖直布置;
阀,所述阀被构造成打开或关闭所述连通通道;
气泡存储区,所述气泡存储区被构造成分离并存储记录流体中的气泡,在所述加压部中,所述气泡存储区位于所述连通通道上方;和
供给口,所述供给口用于将记录流体从外部供入所述加压部;
其中,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所述容器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上端的连续空间;
从所述容器的所述下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所述上端的分离壁布置在中部并且在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之间,以分隔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分离壁的所述下部,以横向地穿透所述分离壁;
所述阀打开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并且
其中,记录流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阀从所述加压部流向所述负压部;
所述加压部布置在所述阀的上游;
所述负压部布置在所述阀的下游;并且
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连接至所述阀的所述连通通道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位于所述气泡存储区下方的加压区中,并且被构造用于分离气泡,
其中,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供给口的下游和所述连通通道的上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设置于所述加压部内的调控构件,所述调控构件被构造为用于调控所述加压部中的记录流体的流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构件被构造为调控所述记录流体沿着所述加压部的侧壁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调控构件,所述调控构件在所述气泡存储区中设置于所述过滤器附近,并且被构造成调节所述加压部中的记录流体的流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
7.一种气泡分离方法,所述气泡分离方法在用于喷射记录流体液滴的液滴喷射装置中被执行,
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包括:
容器;
负压部,所述负压部形成在所述容器中;
通过连通通道与所述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形成在所述容器中,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容器的下部,所述加压部的纵向方向竖直布置;
阀,所述阀被构造成打开或关闭所述连通通道;
气泡存储区,所述气泡存储区被构造成分离并存储记录流体中的气泡,在所述加压部中,所述气泡存储区位于所述连通通道上方;和
供给口,所述供给口用于将记录流体从外部供入所述加压部;
其中,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所述容器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上端的连续空间;
从所述容器的所述下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所述上端的分离壁布置在中部并且在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之间,以分隔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分离壁的下部,以横向地穿透所述分离壁;
所述阀打开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并且
其中,记录流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阀从所述加压部流向所述负压部;
所述加压部布置在所述阀的上游;
所述负压部布置在所述阀的下游;
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连接至所述阀的所述连通通道的下方;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记录流体从外部供入所述加压部;
分离所述加压部中的记录流体中的气泡;以及
使气泡存储在所述气泡存储区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膜被焊接在所述容器的所述负压部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形成在所述容器的上部;
其中,记录流体通过所述上部通道从所述负压部流入记录墨头中,所述记录墨头布置在所述容器下方。
10.一种液滴喷射装置,用于通过记录墨头喷射记录流体的液滴,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包括:
墨头容器,所述墨头容器通过流体通道管接收来自主容器的记录流体;
负压部,所述负压部形成在所述墨头容器中;和
通过连通通道与所述负压部相连的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形成在所述墨头容器中,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墨头容器的下部,所述加压部的纵向方向竖直布置;
分离壁,所述分离壁竖直布置在所述墨头容器的中部以将所述墨头容器分隔成在所述壁的负压部侧的所述负压部和在所述壁的加压部侧的所述加压部;
负压控制阀,所述负压控制阀控制所述墨头容器内部的负压,和记录流体在被所述分离壁分隔的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之间的连通;
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被焊接在所述墨头容器的所述加压部侧,所述弹性膜响应于记录流体从所述负压部供入所述记录墨头时的墨头容器中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形;
偏置机构,所述偏置机构将所述弹性膜连接到所述负压控制阀,从而:当所述弹性膜响应于记录流体从所述记录墨头中排出时在所述墨头容器中的记录流体的体积减小而收缩时,使得所述负压控制阀打开;当所述记录流体通过所述记录墨头的排出被停止时,使得所述负压控制阀关闭,从而阻断记录流体在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之间的连通;和
气泡存储区,所述气泡存储区被构造成分离并存储记录流体中的气泡,所述气泡存储区布置在所述加压部内部并且在所述墨头容器的上端;
其中,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所述墨头容器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墨头容器的所述上端的连续空间;
所述分离壁从所述墨头容器的所述下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所述上端,并且布置在中部并且在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之间,以分隔所述加压部和所述负压部;
所述连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分离壁的下部,以横向地穿透所述分离壁;
所述阀打开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并且
其中,记录流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负压控制阀从所述加压部流向所述负压部,所述加压部布置在所述负压控制阀的上游,所述负压部布置在所述负压控制阀的下游。
CN201110072677.2A 2010-03-17 2011-03-17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8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1011 2010-03-17
JP2010061011A JP5482339B2 (ja) 2010-03-17 2010-03-17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8797A CN102248797A (zh) 2011-11-23
CN102248797B true CN102248797B (zh) 2014-03-26

Family

ID=4464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26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8797B (zh) 2010-03-17 2011-03-17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3759B2 (zh)
JP (1) JP5482339B2 (zh)
CN (1) CN102248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7351B2 (ja) * 2012-01-30 2016-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95184B2 (ja) * 2012-03-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3212407B1 (en) * 2014-10-30 2020-08-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printer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k tanks
JP2017209864A (ja) * 2016-05-25 2017-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CN109849525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深圳市万德环保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0722B2 (en) * 2005-01-25 2007-05-01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Pull-out desk unit for mobil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09631C (en) * 1989-02-17 1994-09-20 Shigeo Nonoyama Pressure damper of an ink jet printer
US6270207B1 (en) * 1998-03-30 2001-08-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maining ink volume detection method
JP2000025248A (ja) * 1998-07-14 2000-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気泡除去装置とその気泡除去方法
EP2108513B1 (en) * 1998-07-15 2011-05-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supply unit
JP2000094708A (ja) 1998-09-18 2000-04-0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へのインク導入方法及び導入液
JP3543315B2 (ja) 1998-11-17 2004-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PT1199178E (pt) * 2000-10-20 2008-07-22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de tinta para dispositivo de gravação a jacto de tinta
US6742878B2 (en) * 2001-05-17 2004-06-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 apparatus using the ink cartridge
JP4089400B2 (ja) * 2001-11-26 2008-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278718B2 (en) * 2002-01-22 2007-10-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EP1336498B1 (en) * 2002-02-14 2005-05-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tank and ink jet printer
US7021736B2 (en) * 2002-08-09 2006-04-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tank and ink 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4243543A (ja) 2003-02-10 2004-09-02 Sony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記録ヘッド用充填液
JP2005001302A (ja) 2003-06-13 2005-01-06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72986B2 (ja) 2003-06-20 201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50062809A1 (en) * 2003-06-20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4396358B2 (ja) 2003-06-20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190001B2 (ja) 2003-08-08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654121B1 (en) * 2003-06-25 2012-03-07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547943B2 (ja) * 2004-03-08 2010-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118206B1 (en) * 2004-03-19 2006-10-10 3D Systems, Inc. Gas bubble removal from ink-jet dispensing devices
JP4557641B2 (ja) 2004-08-31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6088564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68224A (ja) * 2004-12-16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同バルブ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198908A (ja) * 2005-01-20 2006-08-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216535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US8020981B2 (en) * 2006-07-05 2011-09-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ir removal method therefor
ATE489229T1 (de) * 2006-08-11 2010-12-15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einspritzverfahren und flüssigkeitsbehälter
JP5224754B2 (ja) * 2006-11-2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62218A (ja) * 2006-12-29 2008-07-17 Brother Ind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4841467B2 (ja) * 2007-03-07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4273B2 (ja) * 2007-08-01 2012-04-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5024143B2 (ja) * 2007-10-16 2012-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056589B2 (ja) * 2008-05-29 2012-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5163313B2 (ja) * 2008-06-27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JP2010023247A (ja) * 2008-07-15 2010-02-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JP2010036457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包装された液体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26347A (zh) * 2008-08-19 2011-07-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脱泡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US8403471B2 (en) * 2008-09-02 2013-03-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foam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105387A (ja) * 2008-10-01 2010-05-1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471260B2 (ja) * 2008-11-14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20100124676A1 (en) * 2008-11-20 2010-05-20 Meschter John E Managing gas bubbles in a liquid flow system
JP5277506B2 (ja) * 2009-02-09 2013-08-2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貯留装置
JP2010208187A (ja) * 2009-03-11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08188A (ja) * 2009-03-11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気泡除去方法
JP5454039B2 (ja) * 2009-09-18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逆止弁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0722B2 (en) * 2005-01-25 2007-05-01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Pull-out desk unit for mobil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4602A (ja) 2011-10-06
JP5482339B2 (ja) 2014-05-07
CN102248797A (zh) 2011-11-23
US8573759B2 (en) 2013-11-05
US20110228020A1 (en)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99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48797B (zh) 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气泡分离方法
JP548805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3164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070126816A1 (en) Pressure retaining device, pressure retaining system, and ink jet printer
CN102039734B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91585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墨罐
JP56643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67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6184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1685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82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2003302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JP567903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8425024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498464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気泡除去方法
JP2012006374A (ja) 液体充填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液体充填方法、液体充填キット
JP577680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48873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73255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09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