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3448A -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3448A
CN102243448A CN2011101220556A CN201110122055A CN102243448A CN 102243448 A CN102243448 A CN 102243448A CN 2011101220556 A CN2011101220556 A CN 2011101220556A CN 201110122055 A CN201110122055 A CN 201110122055A CN 102243448 A CN102243448 A CN 102243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resin
acid
image
adhesiv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20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下真悟
中山慎也
井上竜太
森屋芳洋
左部显芳
中岛由纪子
山下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43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3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86Graft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88Block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1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or side chai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3Crosslink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所述调色剂含有包括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以及脱模剂,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并且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所述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Description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静电记录设备等中用调色剂使电或磁性潜像可见。
例如,在电子照相法中,将静电图像(潜像)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例如,感光体)上,然后用调色剂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如纸张上并定影在其上。
在采用加热定影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大量的电能通过加热和熔合使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如纸张上。因此,就节能而言,在低温下定影图像的能力(在下文中称作低温定影性质)是调色剂的关键特性之一。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低温定影性质的调色剂,必须控制占调色剂组成大部分的粘合剂树脂的热特性。例如,往往通过降低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改善低温定影性质。然而,这种降低产生其它问题,即降低了定影温度的上限,导致窄的定影范围。
通常,定影温度和定影范围之间存在折衷关系:定影温度越低,则定影范围越窄。因此,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以寻找定影温度和定影范围的良好组合。例如,已经开发了粘合剂树脂包括低温定影性质良好的低分子量组分和通过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共聚物(称作预聚物)与多胺的反应产生的聚合物组分两者以提高定影温度的上限的调色剂。
因此,上述调色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温定影性质和宽定影范围的良好组合,但是由于其高水平的能量需求在目前的能源效率风气下仍然是不足的。此外,通过这样的反应产生的聚合物组分容易带正电。因此,如果这种调色剂用作带负电的调色剂(其是目前使用调色剂的主要类型),所述调色剂不能充分地带负电。
发明内容
出于这些原因,本发明人认识到需要具有定影范围和低温定影性质的良好组合且带电性稳定的调色剂、含有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所述显影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定影范围和低温定影性质的良好组合且带电性稳定的调色剂、含有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所述显影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简而言之,本发明的这种目的和其它目的如下文所述将变得更容易明白并且可通过如下调色剂单独或组合地达到,所述调色剂包含含有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并且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优选如上所述调色剂还含有来自所述粘合剂树脂的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部分。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如上所述调色剂中,所述第二树脂B是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b”。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如上所述调色剂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由光学活性单体形成的羟基羧酸骨架,并且所述羟基羧酸骨架具有80%或更少的光学纯度X(%),其由下列关系表示:
光学纯度X(%)=|X(L型)-X(D型)|
其中X(L型)表示以光学活性单体换算的L型比率(摩尔%)且X(D型)表示以光学活性单体换算的D型比率(摩尔%)。
进一步优选的是,如上所述调色剂具有其中由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附着到所述调色剂表面的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如上所述调色剂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是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直链聚酯二醇。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如上所述调色剂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多羟基羧酸骨架是通过L-丙交酯和D-丙交酯的混合物的开环聚合获得的。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如上所述调色剂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多羟基羧酸骨架是通过内消旋型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获得的。
进一步优选的是,如上所述调色剂是如下得到的:将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第二树脂B、着色剂和脱模剂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获得溶解产物或分散材料;将所述溶解产物或分散材料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或乳化以进行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树脂A2的交联反应或扩链反应以获得分散液或乳化液;以及在所述交联反应或扩链反应之后或期间从所述分散液或所述乳化液中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包括载体和如上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获得调色剂图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含有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并且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并且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根据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特征和附带优点变得更好理解,从而将得以更完整地领会,在所述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类似的相应部分,其中:
图1是说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通过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实例的示意图;和
图4是说明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已经对开发具有定影范围和低温定影性质的良好组合且带电性稳定的调色剂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现如下结果。
即,具有含有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解决了所述问题。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还发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树脂B使其具有由光学活性单体形成的多羟基羧酸骨架和合适的光学纯度获得透明性优异的图像。
以下描述形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材料。
调色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制造的。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第一粘合剂树脂A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所含的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制造的。在下文中,所述树脂A2称作预聚物A2。
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
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能脱离的化合物封端的多胺、多元醇、和多元硫醇,以及水。这些之中,水、多胺和多元醇是优选的。水和多胺是更优选的,并且水和封端胺是特别优选的。
所述多胺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1)脂族多胺(具有2~18个碳原子):[1]亚烷基二胺(具有2~6个碳原子)(例如,乙二胺、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多亚烷基(具有2~6个碳原子)多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亚氨基双丙胺、双(六亚甲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和五亚乙基六胺);[2][1]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或羟基烷基(具有2~4个碳原子)取代物:二烷基(具有1~3个碳原子)氨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氨基乙基乙醇胺、2,5-二甲基-2,5-六亚甲基二胺、和甲基亚氨基双丙胺);[3]具有杂环的脂环族多胺或脂族多胺(例如3,9-双(3-氨基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4]具有芳环的脂族胺(具有8~15个碳原子)(例如,苯二甲基二胺、四氯-对苯二甲基二胺)、脂环族多胺(具有4~15个碳原子):1,3-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薄荷烷二胺和4,4’-亚甲基二环己烷二胺(氢化亚甲基二苯胺);杂环多胺(具有4~15个碳原子):哌嗪、N-氨基乙基哌嗪、1,4-二氨基乙基哌嗪、和1,4-双(2-氨基-2-甲基丙基)哌嗪;芳族多胺(具有5~20个碳原子);
(2)非取代的芳族多胺:1,2-、1,3-或1,4-苯二胺,2,4’-或4,4’-二苯基甲烷二胺,粗制二苯基甲烷二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胺),二氨基二苯基砜,联苯胺,硫代二苯胺,双(3,4-二氨基苯酚)砜,2,6-二氨基吡啶,间氨基苄胺,三苯基甲烷-4,4’,4”-三胺,和亚萘基二胺;
(3)具有环取代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如甲基、乙基、或正丙基或异丙基、丁基)的芳族多胺:2,4-或2,6-三氯乙烯二胺、粗制三氯乙烯二胺、二乙基三氯乙烯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双(邻甲苯胺)、联茴香胺、二氨基二甲苯基砜、1,3-二甲基-2,4-二氨基苯、1,3-二甲基-2,6-二氨基苯、1,4-二异丙基-2,5-二氨基苯、2,4-二氨基均三甲苯、1-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2,3-二甲基-1,4-二氨基萘、2,6-二甲基-1,5-二氨基萘、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5-二乙基-3’-甲基-2’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乙基-2,2’-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5,5-四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砜、以及它们的异构体的混合物。
(4)具有环取代吸电子基团(例如卤素如Cl、Br、I和F;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以及硝基)的芳族多胺:亚甲基双-邻氯苯胺、4-氯-邻苯二胺、2-氯-1,4-苯二胺、亚甲基双-邻氯苯胺、4-氯-邻苯二胺、2-氯-1,4-苯二胺、3-氨基-4-氯苯胺、4-溴-1,3-苯二胺、2,5-二氯-1,4-苯二胺、5-硝基-1,3-苯二胺、3-二甲氧基-4-氨基苯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5,5’-二溴-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双(4-氨基-3-氯苯基)氧、双(4-氨基-2-氯苯基)丙烷、双(4-氨基-2-氯苯基)砜、双(4-氨基-3-甲氧基苯基)癸烷、双(4-氨基苯基)硫、双(4-氨基苯基)碲、双(4-氨基苯基)硒、双(4-氨基-3-甲氧基苯基)二硫、4,4-亚甲基双(2-碘苯胺)、4,4-亚甲基双(2-溴苯胺)、4,4-亚甲基双(2-氟苯胺)、4-氨基苯基-2-氯苯胺);(5)具有仲氨基{(2)~(4)的芳族多胺的部分或全部-NH2被-NH-R’(R’表示低级烷基如甲基和乙基)代替}的芳族多胺:4,4-二(甲基氨基)二苯基甲烷和1-甲基-2-甲基氨基-4-氨基苯;聚酰胺胺:具有较低分子量的聚酰胺胺,其通过二羧酸(例如,二聚体酸)与过量(每1摩尔酸2摩尔或更多)多胺(上述亚烷基二胺和多亚烷基多胺)的缩合获得;以及聚醚胺:聚醚多元醇(例如聚亚烷基二醇)的丙烯腈化的化合物的氢化化合物。这些之中,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苯二甲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用可脱离的化合物封端的多胺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上述多胺和具有3~8个碳原子的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获得的酮亚胺化合物、由具有2~8个碳原子的醛化合物(例如,甲醛和乙醛)获得的醛亚胺化合物、烯胺化合物、和唑啉化合物。
上述多元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醇、多元醇(三元以上的多元醇)并且优选使用二醇或二醇与少量多元醇(三元以上的多元醇)的混合物。
所述二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亚烷基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亚烷基醚二醇(例如,二甘醇、三甘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和双酚S);上述脂环族二醇与1~10摩尔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的加成物;上述双酚与2~10摩尔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的加成物等。这些化合物之中,具有2~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以及双酚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是优选的。双酚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以及双酚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和具有2~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的混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多元醇(三元以上的多元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脂族醇类(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多酚(三酚PA、酚醛清漆和甲酚醛清漆);上述多酚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等。
多元硫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二硫醇、1,4-丁烷二硫醇和1,6-己烷二硫醇。
任选地,反应终止剂可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一起使用。通过以预定比率组合使用反应终止剂和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可将通过使预聚物A2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所得的树脂的分子量调节至期望值。
所述反应终止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单胺(二乙胺、二丁胺、丁胺、月桂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等);封端的单胺(酮亚胺化合物);一元醇(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苯酚等);一元硫醇(丁硫醇、月桂基硫醇);和单异氰酸酯(月桂基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和单环氧化物(丁基缩水甘油醚等)。
预聚物A2中反应性基团的当量A2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中含有活性氢的基团的当量A1的当量比A2/A1优选为1/2~2/1,更优选1.5/1~1/1.5,并且特别优选1.2/1~1/1.2。当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为水时,其作为二价活性氢化合物处理。
预聚物A2
预聚物A2是通过使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且具有与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树脂。
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是指结构为具有缩聚产物如乳酸和羟基烷基羧酸作为重复单元的树脂。这些树脂具有含有高浓度酯基团的树脂骨架主链和作为支链的烷基短链。与具有芳族链作为主链的典型聚酯树脂相比,非结晶聚酯树脂“a”每分子量的酯基团的浓度高且在非结晶状态下的透明度高。此外,虽然官能团例如有机酸如羧酸和羟基的量小,但是这样的树脂对多种着色剂具有高的亲和性。
多羟基羧酸骨架具有羟基羧酸的(共)聚合骨架并且可通过羟基羧酸的直接脱水缩合法或相应环状酯的开环聚合法形成。
关于聚合方法,就提高聚合的多羟基羧酸的分子量而言,优选相应环状酯的开环聚合法。
作为形成所述多羟基羧酸骨架的单体,就调色剂的透明性和热特性而言,优选脂族羟基羧酸。
具有2~6个碳原子的羟基羧酸是更优选的并且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乳酸、乙醇酸和3-羟基丁酸酯。这些之中,乳酸是特别优选的。
除了羟基羧酸之外,羟基羧酸的环状酯也可用作形成所述多羟基羧酸骨架的原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聚合树脂的羟基羧酸骨架是形成环状酯的羟基羧酸的聚合骨架。例如,通过使用丙交酯获得的树脂的多羟基羧酸骨架是其中使乳酸聚合的骨架。
当形成多羟基羧酸骨架时,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聚酯二醇(a11)是通过添加二醇(11)进行共聚获得的。二醇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环氧烷烃(AO)(例如,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和环氧丁烷(BO))加成物(加成摩尔数:2~30);及它们的混合物。这些之中,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以及双酚A的环氧烷烃加成物是更优选的,1,3-丙二醇是特别优选的。
此外,优选含有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直链聚酯二醇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以改善低温定影性质。
虽然对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异氰酸酯基团或环氧基团。所述异氰酸酯基团包括通过封端剂(blockingagent)进行封端的封端异氰酸酯基团。
所述封端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肟(例如丙酮肟、甲基异丁基酮肟、二乙基酮肟、环戊酮肟、环己酮肟和甲基乙基酮肟);内酰胺(例如,γ-丁内酰胺、ε-己内酰胺和γ-戊内酰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脂族醇(例如,乙醇、甲醇和辛醇);酚类(例如,苯酚、甲酚、二甲酚和壬酚);活化的亚甲基化合物(例如,乙酰丙酮、丙二酸乙酯和乙酸乙酰乙酯);碱性含氮化合物(例如,N,N-二乙基羟基胺、2-羟基吡啶、吡啶N-氧化物和2-巯基吡啶);及它们的混合物。这些之中,肟是优选的,并且甲基乙基酮肟是特别优选的。
获得含有异氰酸酯基团或环氧基团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具体方法是使残留在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末端的羟基与具有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如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环氧化合物反应。可使用已知的反应。
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3-和/或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和/或2,6-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TDI)、2,4’-和/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氢化的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这些之中,HDI和IPDI是更优选的并且IPDI是特别优选的。
二环氧化合物优选作为多环氧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亚甲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缩水甘油醚、酚醛清漆缩水甘油醚化合物);和二烯氧化物(例如,戊二烯二氧化物和己二烯二氧化物)。这些之中,多缩水甘油醚是优选的。
为了获得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多异氰酸酯(PIC)与具有羟基的聚酯树脂(PE)的适当混合比(即,[NCO]/[OH])为5/1~1/1,优选4/1~1.2/1并且更优选2.5/1~1.5/1。
所述预聚物A2中每个分子所含的反应基团的平均数为1个或更多个基团,优选1.5~3个基团,并且更优选1.8~2.5个基团。在该范围内通过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获得的第一粘合剂树脂A的分子量增加。
所述预聚物A2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30,000,更优选1,000~20,000,并且特别优选2,000~10,000。所述预聚物A2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50,000,更优选2,000~40,000,并且特别优选4,000~20,000。
所述预聚物A2的粘度在100℃优选为2,000泊或更小并且更优选1,000泊或更小。具有2,000泊或更小的粘度的预聚物A2往往有助于制造在少量有机溶剂中具有锐粒度分布的母体调色剂颗粒。
THF不溶性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具有来自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四氢呋喃不溶性部分。
含有适量THF不溶性部分的调色剂对改善耐热反印性和定影范围是好的。彩色调色剂中的THF不溶性部分有利于耐热反印性,但的确对透明片的光泽或透明性具有不利的影响。然而,通过调节THF不溶性部分的量和使用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粘合剂树脂(其具有优异的透明性),所述调色剂可具有定影范围和光泽/透明性的良好组合。
可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酸值控制所述预聚物A2的扩链和/或交联来调节调色剂中THF不溶性部分的量。以下描述测量方法。
测量THF不溶性部分的方法
称重约1.0g的树脂或调色剂A。加入约50g THF,随后在20℃陈化24小时。通过离心使所得物分离,随后用滤纸(JIS P38015C)过滤。在真空中干燥所述滤液的溶剂并测量所述树脂的残留量B。该残留物为THF溶解部分。THF不溶性部分(%)通过下列关系获得。
THF不溶性部分(%)=(A-B)/A×100
在调色剂的情况下,THF不溶性部分W1和除所述树脂之外的THF溶解部分可通过已知的方法如TG法测量并通过下列关系获得。
THF不溶性部分(%)=(A-B-W2)/(A-W1-W2)×100
第二粘合剂树脂B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所含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调色剂的任何已知的粘合剂树脂,例如苯乙烯聚合物和取代的苯乙烯聚合物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乙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丙基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以及其它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酯、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类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树脂、脂族或芳族烃树脂、和芳族石油树脂。这些之中,聚酯树脂是优选的。特别地,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b”是最优选的。
形成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的多羟基羧酸骨架的优选单体与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那些相同。特别地,形成旋光异构体的化合物如乳酸和羟基丁酸是优选的。
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优选含有由这些光学活性单体形成的多羟基羧酸骨架并且由所述光学活性单体形成的多羟基羧酸优选具有以光学活性单体组成换算的通过下列关系计算的80%或更少的光学纯度:光学纯度(%)=|X(L型)-X(D型)|,其中X(L型)为以光学活性单体组成换算的L型的比率(摩尔%)且X(D型)为以光学活性单体组成换算的D型的比率(摩尔%)。
更优选地,光学纯度为60%或更少。在该范围中,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树脂的透明性得到改善。
在乳酸的情况下,乳酸单体具有L型和D型。非结晶聚乳酸骨架是通过具有上述范围内的D型比率形成的。
而且,这种树脂得到上述单体如羟基酸共存的树脂。
另外,可通过与其它羟基烷基羧酸混合降低由乳酸单体形成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通过这样的组合使用,可理想地控制树脂的热特性。
而且,具有对结晶性质和透明性无有害影响的其它骨架的树脂可用作共聚材料。例如,可通过多元醇与酸类,例如二元醇、二羧酸、甘油和乙醇酸与多羟基酸如苹果酸和酒石酸的组合使用改变树脂的组成。
这些树脂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获得:例如将单体如乳酸和其它组分混合随后在合适的催化剂和任选的醇的存在下直接脱水聚合的方法;经由丙交酯(其为通过单体的脱水获得的二聚体)的开环聚合的方法;和使用脂肪酶的酶反应的合成方法等。
非结晶树脂可通过组合使用合适量的具有L型和D型的单体以获得外消旋物质获得。当使用丙交酯时,可分别混合L-丙交酯和D-丙交酯。此外,非结晶树脂可通过内消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或者将L型和D型丙交酯中之一与内消旋丙交酯混合获得。
就高温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质而言,非结晶聚酯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7,000~70,000,更优选10,000~40,000并且最优选15,000~35,000。
而且,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0℃~70℃并且更优选55℃~65℃。当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高温保存性往往恶化。当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低温定影性质往往恶化。
对光学纯度X的测量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可如下获得光学纯度X:将具有聚酯骨架的调色剂或聚合物加入1N氢氧化钠和异丙醇的溶剂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加热和搅拌以水解,将该混合物过滤以除去固体部分,向其中加入硫酸以中和成含有由所述聚酯树脂分解的L型和/或D型乳酸的水溶液,并通过使用手性配体交换型柱子(SUMICHICAL OA-5000,由Sumica Chemical Analysis Service,Ltd.制造)的高速液相色谱仪(HPLC)测量该水溶液以计算得自L型乳酸的峰面积S(L)和得自D型乳酸的峰面积S(D)。光学纯度X可如下通过峰面积获得:
X(L型)(%)=100×S(L)/{S(L)+S(D)}
X(D型)(%)=100×S(D)/{S(L)+S(D)}
光学纯度X(%)=|X(L型)-X(D型)|
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质量比优选为75/25~90/10并且更优选80/20~85/15。
由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
对本发明的调色剂中所含的由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树脂。然而,优选由具有55℃~8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酯树脂形成的树脂微粒。
当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高温保存性往往恶化。当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低温定影性质往往恶化。当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可能难以保持高温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质的良好组合。
树脂微粒C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0nm~300nm并且更优选30nm~120nm。重均分子量优选为9,000~45,000。
着色剂
适合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着色剂(着色材料)包括已知的染料和颜料。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炭黑、苯胺黑染料、黑色氧化铁、萘酚黄S、汉撒黄(10G、5G和G)、镉黄、氧化铁黄、黄土、铬黄、钛黄、多偶氮黄、油黄、汉撒黄(GR、A、RN和R)、颜料黄L、联苯胺黄(G和GR)、永固黄(NCG)、伏尔甘坚牢黄(5G和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黄BGL、异二氢吲哚酮黄、红色氧化铁、红丹、铅橙、镉红、镉汞红、锑橙、永固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胭脂红BS、永固红(F2R、F4R、FRL、FRLL和F4RH)、坚牢猩红VD、伏尔甘坚牢宝石红B、亮猩红G、立索尔宝石红GX、永固红F5R、亮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酒红5B、甲苯胺栗、永固酒红F2K、太阳酒红BL、酒红10B、BON浅栗、BON中栗、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栗、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芘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RS和BC)、靛蓝、深蓝、普鲁士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翠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氧化锌和锌钡白等。这些可单独或者组合使用。
对调色剂颜色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黑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各颜色的调色剂可通过选择上述着色剂中的一种获得。优选彩色调色剂。
黑色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炭黑(C.I.颜料黑7)如炉黑、灯黑、乙炔黑和槽法炭黑,铜,铁(C.I.颜料黑11),金属如氧化钛,以及有机颜料如苯胺黑(C.I.颜料黑1)。
品红色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18:1、49、50、51、52、53:1、54、55、57、57:1、58、60、63、64、68、81、83、87、88、89、90、112、114、122、123、163、177、179、202、206、207、209、211,C.I.颜料紫19,C.I.还原红1、2、10、13、15、23、29和35。
青色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I.颜料蓝2、3、15、15:1、15:2、15:3、15:4、15:6、16、17、60,C.I.还原蓝6,C.I.酸性蓝45,或其中1~5个酞酰亚胺甲基取代至酞菁骨架的铜酞菁颜料,绿色7,绿色36。
黄色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I.颜料黄0-16、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55、65、73、74、83、97、110、151、154、180,C.I.还原黄1、3、20,和橙色36。
调色剂中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1~15重量%,并且更优选3~10重量%。当着色剂的含量过低时,所述调色剂的着色性能往往恶化。相反,当着色剂的含量过高时,所述调色剂中颜料的分散往往不足,因此降低了着色性能和调色剂的电性质。
着色剂和树脂可组合作为母料使用。这样的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苯乙烯或其取代产物的聚合物、基于苯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环氧树脂、环氧多元醇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族烃树脂、脂环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和石蜡。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之中,就与本发明中粘合剂树脂的相容性而言,聚酯和聚乳酸是优选的。
母料可通过对树脂和着色剂施加高剪切力以混合或捏合而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有机溶剂以增强着色剂和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所谓的冲洗法和着色剂的湿滤饼可直接使用,其优点在于无需干燥。冲洗法是将着色剂的含水水糊与有机溶剂混合或捏合并将着色剂转移到树脂侧以除去水和有机溶剂的方法。高剪切分散设备如三辊磨等可用于混合或捏合。
脱模剂
对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脱模剂,并且特别地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脱游离脂肪酸的巴西棕榈蜡、聚乙烯蜡、褐煤蜡和氧化米蜡。优选使用酸值为5mg KOH/g或更低且分散在调色剂粘合剂中时的粒径为1μm的细结晶巴西棕榈蜡。褐煤蜡通常表示由矿物质精炼的褐煤蜡并且也优选为酸值5~14mg KOH的细结晶。氧化米蜡是通过空气氧化米糠蜡而获得的并优选具有10~30mgKOH/g的酸值。这是因为这些蜡合适地细分散在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粘合剂树脂中,使得容易制造具有耐反印性、转印性能和耐久性的良好组合的调色剂。
这些蜡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可混合使用其它已知的脱模剂如固体硅酮蜡、高级脂族酸高级醇、基于褐煤的酯蜡、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
对脱模剂的熔点没有特别限制。其熔点优选为40℃~120℃并且更优选70℃~90℃。当脱模剂的熔点过低时,调色剂的高温保存性往往恶化。相反,当熔点过高时,往往出现冷反印问题,即在低的定影温度下出现反印现象。
例如,可如下获得脱模剂的熔点: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10,由SEICO Electronics industrial Co.,Ltd.制造)将脱模剂样品的温度升高到200℃,以10℃/min的降温速度使样品冷却,和以10℃/min的升温速度使样品升温以获得作为熔点的熔融热的最大峰温度。
作为比脱模剂的熔点高20℃下的测量值,脱模剂优选具有5~1,000cps并且更优选10~100cps的熔体粘度。当熔体粘度过低时,脱模性质往往恶化。当熔体粘度过高时,往往无法获得改善耐热反印性和低温定影性质的效果。
调色剂中脱模剂的含量优选为基于调色剂树脂组分的1~20重量%并且更优选3~30重量%。当所述含量过低时,耐反印性往往低。当所述含量过高时,转印性和耐久性往往恶化。
脱模剂可通过如下方法引入:将脱模剂在树脂内部混合和捏合的方法;将脱模剂分散或溶解在由例如溶解悬浮法、乳化聚合法形成的化学调色剂的溶剂或单体液滴中的方法;将分散在水中的脱模剂通过团聚引入颗粒的方法;以及将脱模剂以化学方式加入颗粒表面的方法。
电荷控制剂
调色剂可含有电荷控制剂以赋予适当的带电能力。
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电荷控制剂。由于着色材料可影响色调,接近于无色或白色的材料是优选的。
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苯基甲烷染料、钼酸的螯合物、若丹明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的季铵盐)、烷基酰胺、磷和包括磷的化合物、钨和包括钨的化合物、含氟活化剂、水杨酸的金属盐和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电荷控制剂的市售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由Orient Chemical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BONTRON P-51(季铵盐)、E-82(羟萘甲酸的金属络合物)、E-84(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和E-89(苯酚缩合产物);由HodogayaChemical Co.,Ltd.制造的TP-302和TP-415(季铵盐的钼络合物);由HoechstAG制造的COPY CHARGE PSY VP2038(季铵盐)、COPY BLUE(三苯基甲烷衍生物)、COPY CHARGE NEG VP2036和NX VP434(季铵盐);以及由JapanCarlit Co.,Ltd.制造的LRA-901和LR-147(硼络合物);喹吖啶酮,偶氮颜料,以及具有官能团如磺酸基、羧基和季铵基团的聚合物。
电荷控制剂可在熔融和捏合之后与包括着色剂和树脂的复合母料一起溶解或分散,与上述调色剂的各组分一起直接加入上述有机溶剂中,或者在制造调色剂颗粒之后固定到调色剂的表面。这些之中,优选使用将含氟季铵盐(电荷控制剂)赋予到颗粒表面的方法。
虽然电荷控制剂的含量通过粘合剂树脂的类型和包括分散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确定并且不能一概而定,其含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粘合剂树脂的0.01重量%~5重量%并且更优选0.02重量%~2重量%。
当所述含量过高时,调色剂往往具有大的带电能力,从而减小了电荷控制剂的效果,提高了静电力的吸引,这导致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流动性恶化和图像浓度减小。当所述含量过低时,带电升高或带电量往往不足,从而对图像品质具有不利影响。
形状不规则化试剂(form irregulating agent)
调色剂可含有形状不规则化试剂以获得具有不规则形状的调色剂颗粒。
对形状不规则化试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具有层状无机化合物,在该层状无机化合物中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各层间离子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有机离子改性。优选将具有基于蒙脱石的基本结晶结构的通过有机阳离子改性的化合物作为改性的层状无机化合物。而且,可通过用三价金属取代层状无机化合物的部分二价金属而引入金属阴离子。然而,引入金属阴离子的层状无机化合物具有高的亲水性,从而优选通过有机阴离子改性其中的至少部分金属阴离子。
用于改性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有机阳离子改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季铵盐、盐、和咪唑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162
盐。这些之中,烷基季铵盐是优选的。烷基季铵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十八烷基铵、二甲基十八烷基苄基铵、和油烯基双(2-羟基乙基)甲基铵。
有机阴离子改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环状烷基(C1~C44)、烯基(C1~C22)、烷氧基(C8~C32)、羟基烷基(C2~C22)、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的硫酸盐、磺酸盐、碳酸盐、或磷酸盐。这些之中,具有环氧乙烷骨架的羧酸是优选的。
通过用有机阴离子改性层状无机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含有具有合适疏水性的调色剂组合物的油相具有非牛顿粘度以使调色剂的形状不规则化。
调色剂组合物中其部分被有机离子改性的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5~10重量%并且更优选0.05~5重量%。
改性层状无机矿物质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蒙脱石、膨润土、锂蒙脱石、绿坡缕石、海泡石、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这些之中,有机改性的蒙脱石和膨润土是优选的,因为对调色剂特性没有不利的影响,容易调节粘度和添加量少。
其部分被有机阳离子改性的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市售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季铵18/膨润土如Bentone 3、Bentone 38(均由RHEOX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制造),Thixogel VP(由united catalyst制造),Claytone 34、Claytone 40和Claytone XL(由Southern Clay Products,Inc.制造);司拉氯铵(stearalkonium)膨润土如Bentone 27(由RHEOX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制造),Thixogel LG(由united catalyst制造),Claytone AF和Claytone APA(由Southern Clay Products,Inc.制造);以及季铵18/苯甲烃铵膨润土如Claytone HT和Claytone PS(由Southern ClayProducts,Inc.制造)。这些之中,Claytone AF和Claytone APA是特别优选的。特别优选的层状无机化合物是通过用如下化学结构1表示的有机阴离子改性DHT-4A(由Kyowa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获得的化合物。由化学结构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为HITENOL 330T(由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制造)。
R1(OR2)nOSO3M    化学结构1
在化学结构1中,R1表示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且R2表示具有2~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n表示2~100的整数且M表示一价金属元素。
外添加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含有各种外添加剂以改善流动性、控制带电量和调节电特性。所述外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添加剂。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疏水化的二氧化硅微粒、脂族酸的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铝)、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其疏水化的化合物、和其含氟聚合物。这些之中,疏水化的二氧化硅微粒和二氧化钛(包括疏水化的二氧化钛微粒)是优选的。
疏水化的二氧化硅微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HDK H2000、HDKH2000/4、HDK H2050 EP.HVK21、HDK H1303(均由Hoechst AG制造),R972、R974、RX200、RY200、R202、R805和R812(均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以及H2000(由Clariant(Japan)K.K.制造)。二氧化钛微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P-25(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STT-30A和ST-65C-S(均由Titan Kogyo Ltd.制造),TAF-140(由Fuji Titanium Industry Co.,Ltd.制造),以及MT-150W、MT-500B、MT-600B、MT-150A(由TaycaCorporation制造)。
氧化钛微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T-805(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STT-30和STT-65S-S(均由Titan Kogyo Ltd.制造),TAF-500T和TAF-1500T(均由Fuji Titanium Industry Co.,Ltd.制造),MT-100S和MT-100T(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以及IT-S(由ISHIHARA SANGYOKAISHA,LTD.制造)。
这些疏水化的二氧化硅微粒、疏水化的钛微粒、和疏水化的氧化铝微粒是通过用硅烷偶联剂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亲水微粒获得的。疏水试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硅烷偶联剂如二烷基二卤代硅烷、三芳基卤代硅烷、烷基三卤代硅烷和六烷基二硅氮烷;甲硅烷化试剂、具有氟代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有机钛酸酯的偶联剂、含有铝的偶联剂、硅油和硅酮清漆。此外,在任选加热下用硅油处理无机微粒获得的硅油处理的无机微粒也是合适的。
这样的无机微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这些之中,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是特别优选的。
硅油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氯苯基硅油、甲基氢硅油、烷基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醇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环氧/聚醚硅油、苯酚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巯基改性硅油、(甲基)丙烯酰基改性硅油、和α-甲基苯乙烯改性硅油。
无机微粒优选具有1nm~100nm并且更优选3nm~70nm的平均初级粒径。当平均粒径过小时,无机微粒往往嵌入调色剂颗粒中,从而阻碍显示无机微粒的能力。当平均粒径过大时,无机微粒往往破坏静电潜像的表面。无机微粒和疏水化的无机微粒可作为外添加剂组合使用。疏水化的初级颗粒优选具有1nm~100nm并且更优选5nm~70nm的平均粒径。此外,其优选含有至少两种具有20nm或更少的平均初级粒径的无机微粒和至少一种具有30nm或更大的平均初级粒径的无机微粒。而且,这样的无机微粒通过BET法测量的比表面积优选为20~500m2/g。
外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为基于所述调色剂的0.1~5重量%并且更优选0.3~3重量%。
树脂微粒可作为外添加剂加入。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或分散聚合法制备获得的聚苯乙烯颗粒,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颗粒,有机硅树脂、苯并胍胺、尼龙等的缩聚颗粒,以及热固化树脂的聚合物微粒。这些树脂微粒的组合使用改善了调色剂的带电能力和减少了带相反电荷调色剂的数量,从而降低了背景污垢。树脂微粒的含量优选为基于调色剂总重量的0.01重量%~5重量%,并且更优选0.1重量%~2.0重量%。
对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可含有的组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当地使用流化剂、清洁性改进剂、磁性材料、金属皂等。
流化剂
流化剂是通过表面处理获得的,其改善疏水性质并且防止流动性和带电能力在高湿度环境中恶化。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硅烷偶联剂、甲硅烷化试剂、包括氟烷基的硅烷偶联剂、有机钛酸酯偶联剂、铝偶联剂、硅油和改性硅油。优选使用通过这样的流化剂进行表面处理之后的如上所述氧化钛和二氧化硅。
清洁性改进剂
将清洁性改进剂加入调色剂以除去在调色剂转印之后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如感光体和一次转印介质上的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清洁性改进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脂族酸如硬脂酸的金属盐;以及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粒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和聚苯乙烯微粒。聚合物颗粒优选具有体均粒径0.01μm~1μm的窄粒度分布。
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铁粉、磁铁矿和铁氧体。这些之中,就颜色色调而言,白色磁性材料是优选的。
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粉碎法;聚集法;溶解悬浮法;将调色剂材料溶解和/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在其中分散有树脂微粒的水性介质中分散和/或乳化并随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的方法;将调色剂材料溶解在溶剂中和除去溶剂,随后进行粉碎的方法;以及熔合喷雾法。
在粉碎法中,例如,通过使调色剂材料熔合和/或混合和捏合、粉碎和分级获得母体调色剂颗粒。
在粉碎法的情况下,为了改善调色剂的平均圆度,可通过施加机械力调节母体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可使用设备如混杂器(hybridizer)和机械熔合(mechanofusion)对母体调色剂颗粒施加机械力。
在混合和捏合中,将含有第一粘合剂树脂A、第二粘合剂树脂B、着色剂、脱模剂等的调色剂材料混合并将所得混合物置于熔合混合捏合机中以熔合、混合和捏合。单轴或双轴连续混合捏合机或者间歇式混合捏合机可作为熔合混合捏合机使用。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KTK型双轴挤出机(由KOBE STEEL.,LTD.制造)、TEM型挤出机(由TOSHIBAMACHINE CO.,LTD制造)、双轴挤出机(由KCK制造)、PCM型双轴挤出机(由Ikegai Corp.制造)以及共捏合机(由Buss制造)。熔融、混合和捏合操作优选在其中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链不断裂的合适条件下进行。具体地说,参考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确定熔融、混合和捏合操作中的温度。当温度相对于软化点过高时,分子链往往严重断裂。当温度相对于软化点过低时,分散不会立即进行。
在粉碎中,将所得的经捏合的混合物粉碎。在这种粉碎中,优选将所述经捏合的混合物粗粉碎并随后细粉碎。在这种过程中,经捏合的材料通过射流中与碰撞板的碰撞、射流中颗粒间的碰撞、以及定子与机械旋转的转子之间的窄间隙处的粉碎等而粉碎。
在分级中,将所得粉碎的材料分级以获得具有所需粒径的调色剂颗粒。所述分级可使用旋风分离器、倾析器、或离心机进行以从其中除去细颗粒。
在粉碎和分级之后,通过离心等将粉碎的材料在空气流中分级以制造具有所需粒径的母体调色剂颗粒。
如果需要,由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可通过设备如混杂器、机械熔合等附着到母体调色剂颗粒的表面。
任选地,可通过亨舍尔(Henschel)混合机等将上述外添加剂包覆在母体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在聚集法中,制备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微粒的分散液。
分别地,制备其中着色剂、脱模剂等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体,并在混合之后使其聚集为调色剂尺寸,随后进行热熔着(fusion bonding)以获得母体调色剂颗粒。此后,由第三粘合剂树脂形成的树脂微粒通过湿处理附着到母体调色剂颗粒的表面,随后进行之后描述的无机微粒的湿处理。
这些之中,将调色剂材料溶解和/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在其中分散有树脂微粒的水性介质中分散和/或乳化并随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的方法是优选的,因为其树脂的选择广,造粒性良好,对粒径、粒度分布和形状的调节容易。即,优选使用如下方法(制造方法1):将含有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第二粘合剂树脂B、着色剂、和脱模剂等的调色剂材料溶解和/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在其中分散有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的水性介质中分散和/或乳化,并且在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和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的交联反应和/或扩链反应期间或之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在制造方法1中,所述水性介质中可含有后述有机溶剂中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丙酮和甲乙酮。可适当地使用不阻止树脂微粒造粒的任何混溶的有机溶剂并且对混溶的有机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阻止树脂微粒的造粒。例如,优选水和混溶的有机溶剂的总质量为40重量%或更少并且所述混溶的有机溶剂在干燥之后不残留在树脂微粒中。
有机溶剂
在制造方法1中溶解和/或分散调色剂材料的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芳族烃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苯和四氢化萘,基于脂族或脂环族烃的溶剂如正己烷、正庚烷和石油溶剂环己烷,基于卤素的溶剂如氯甲烷、溴甲烷、碘甲烷、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全氯乙烯,基于酯或基于酯醚的溶剂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甲氧基丁酯、甲基溶纤剂乙酸酯和乙基溶纤剂乙酸酯,基于醚的溶剂如二乙基醚、四氢呋喃、二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211
烷、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和丙二醇单甲醚,基于酮的溶剂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二正丁基酮和环己酮,基于醇的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2-乙基己醇和苯甲醇,基于酰胺的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基于亚砜的溶剂如二甲亚砜,基于杂环化合物的溶剂如N-甲基吡咯烷酮。
乳化剂或分散剂
在制造方法1中,乳化剂或分散剂可用于乳化和/或分散调色剂材料的组合物。任何已知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聚合物等可用作分散剂或乳化剂。此外,上述有机溶剂和增塑剂可与助剂组合使用以乳化和分散。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优选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物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羧酸和它们的盐、硫酸酯盐、羧酸甲基化的化合物的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
羧酸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8~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族酸以及它们的盐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油酸,亚麻酸,蓖麻油酸,通过皂化棕榈油、棕榈仁油、米糠油和牛脂的混合物获得的高级脂族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羧酸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胺盐、铵盐、季铵盐、和醇胺盐(例如,乙醇胺盐、二乙醇胺盐、和三乙醇胺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硫酸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高级醇和硫酸的酯盐(具有8~18个碳原子的脂族醇的硫酸酯盐)、高级烷基醚硫酸酯盐(硫酸酯盐与具有8~18个碳原子的脂族醇的1~10摩尔EO或PO的加成物)、硫酸化油(通过用硫酸中和具有12~50个碳原子的天然不饱和脂肪或不饱和蜡获得)、硫酸化脂族酸的酯(通过用硫酸中和具有6~4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族酸和具有1~8个碳原子的低级醇的酯获得)、以及硫酸化烯烃(通过用硫酸中和具有12~18个碳原子的烯烃获得)。硫酸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胺盐、铵盐、季铵盐和醇胺盐(例如,乙醇胺盐、二乙醇胺盐、和三乙醇胺盐)。
高级醇和硫酸的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辛醇和硫酸的酯盐、癸醇和硫酸的酯盐、月桂醇和硫酸的酯盐、硬脂醇和硫酸的酯盐、通过使用齐格勒催化剂合成获得的醇(例如,产品名:ALFOL 1214,由CONDEA VistaChemical Company制造)和硫酸的酯盐、以及通过羰基合成法(oxo method)获得的醇(例如,商品名:Dobanol 23、25和45,Diadol 115、115H和135,由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造;Tridecanol,由Kyowa Hakko KirinCo.,Ltd.制造;以及Oxocol 1213、1215和1415,由Nissan Chemicals Industries,Ltd.制造)和硫酸的酯盐。高级烷基醚和硫酸的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月桂醇与2摩尔EO的加成物的硫酸酯盐、以及辛醇与3摩尔EO的加成物的硫酸酯盐。硫酸化油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蓖麻油、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牛脂和羊脂的硫酸酯盐。
硫酸化脂族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油酸丁酯和蓖麻油酸丁酯的硫酸酯盐。
羧甲基化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8~16个碳原子的脂族醇的羧甲基化化合物的盐,以及具有8~16个碳原子的脂族醇与1~10摩尔EO或PO的加成物的羧甲基化化合物的盐。羧甲基化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辛醇羧甲基化的钠盐、月桂醇羧甲基化的钠盐、Dovanol 23的羧甲基化的钠盐和十三烷醇羧甲基化的钠盐。所述羧甲基化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辛醇羧甲基化的钠盐、月桂醇羧甲基化的钠盐、Dovanol 23的羧甲基化的钠盐和十三烷醇羧甲基化的钠盐。
磺酸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磺基琥珀酸二酯的盐、以及Igepon T和其含有芳族环的化合物的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的具体实例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的具体实例为十二烷基萘磺酸钠。磺基琥珀酸二酯的盐的具体实例为磺基琥珀酸二-2-乙基己酯钠。
含有芳族环的化合物的磺酸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单-或双-磺酸烷基化二苯醚的盐和苯乙烯化苯酚磺酸的盐。
磷酸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高级醇的磷酸酯盐和高级醇与EO的加成物的磷酸酯盐。高级醇的磷酸酯盐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月桂醇单磷酸酯二钠盐和月桂醇磷酸二酯钠盐。
高级醇与EO的加成物的磷酸酯盐的具体实例为油醇EO(5mol)加成物磷酸单酯二钠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等可适当地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可通过具有3~40个碳原子的叔胺和季铵化试剂(例如,烷基化试剂如氯甲烷、溴甲烷、氯乙烷、苄基氯和硫酸二甲酯以及EO)之间的反应获得。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二辛基二甲基溴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溴化铵、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苯扎氯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231
聚氧乙烯三甲基氯化铵、和硬脂酰胺乙基二乙基甲基甲硫酸铵。
胺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用无机酸(盐酸、硝酸、硫酸、氢碘酸、磷酸和高氯酸)或有机酸(醋酸、甲酸、胶酸、乳酸、葡糖酸、己二酸、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烷基磷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中和伯胺、仲胺或叔胺获得。
伯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8~40个碳原子的脂族高级胺(例如,月桂胺、十八烷基胺、十六烷基胺、氢化牛脂胺、松香胺)的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低级胺(具有2~6个碳原子)的高级脂族酸(具有8~40个碳原子如硬脂酸、油酸)盐。
仲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4~40个碳原子的脂族胺与EO的加成物的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叔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4~40个碳原子的脂族胺(例如,三乙胺、乙基二甲基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加成物、脂族胺(具有2~40个碳原子)与2或更多摩尔EO的加成物、具有6~40个碳原子的脂环胺(N-甲基吡咯烷、N-甲基哌啶、N-甲基六亚甲基亚胺、N-甲基吗啉和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碳烯)、含氮杂环芳族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N-甲基咪唑和4,4’-联吡啶)的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叔胺的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如单硬脂酸三乙醇胺和硬脂酰胺乙基二乙基甲基乙醇胺。
两性表面活性剂
例如,羧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硫酸酯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和磷酸酯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可用作两性表面活性剂。
羧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和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一个分子中包括氨基和羧酸基。其具体实例由下列化学结构2表示。
[R-NH-(CH2)n-COO]mM    化学结构2
在化学结构2中,R表示单价烃。n和m独立地表示1或2。M表示氢离子、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铵阳离子、胺阳离子和烷醇胺阳离子。
由化学结构2表示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具有6~40个碳原子)氨基丙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硬脂基氨基丙酸钠、月桂基氨基丙酸钠,烷基(具有4~24个碳原子)氨基乙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月桂基氨基乙酸钠。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含有季铵盐型阳离子部分和羧酸型阴离子部分。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具有6~40个碳原子)二甲基甜菜碱(硬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和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酰胺甜菜碱如棕榈油脂族酸酰胺丙基甜菜碱、烷基(具有6~40个碳原子)二羟基烷基(具有6~40个碳原子)甜菜碱如月桂基二羟基乙基甜菜碱。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含有咪唑啉环阳离子部分和羧酸型阴离子部分。其具体实例为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甜菜碱。
其它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甘氨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酰基甘氨酸钠、月桂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月桂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盐酸盐、和二辛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盐酸盐;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五烷基磺基牛磺酸;磺酸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带有AO的加成物的加成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AO加成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如下获得的:将AO(具有2~20个碳原子)直接加入具有8~40个碳原子的高级醇、具有8~40个碳原子的高级脂族酸、具有8~4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等;使通过将AO加入二醇获得的聚亚烷基二醇与高级脂族酸反应;将AO加入通过使高级醇与高级脂族酸反应获得的酯化化合物;或者将AO加入高级脂族酰胺。
AO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EO、PO或BO。这些之中,EO以及无规或嵌段EO和PO的加成物是优选的。AO的摩尔数优选为10~50摩尔。这些AO之中,含有50~100%EO的AO是优选的。
AO加成物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烯烷基醚(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和具有8~4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辛醇与20摩尔EO的加成物、月桂醇与20摩尔EO的加成物、硬脂醇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油醇与5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月桂醇与10摩尔EO和20摩尔PO的嵌段加成物);聚氧化烯高级脂族酸酯(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和具有8~40个碳原子的高级脂族酸)(例如,硬脂酸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月桂酸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聚氧化烯多元醇高级脂族酸酯(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具有3~40个碳原子的多元醇、具有8~40个碳原子的高级脂族酸)(例如,聚合度20的聚乙二醇的月桂酸二酯、和聚合度20的聚乙二醇的油酸二酯);聚氧化烯烷基苯基醚(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具有8~4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壬基苯酚与4摩尔EO的加成物、壬基苯酚与8摩尔EO和20摩尔PO的嵌段加成物);聚氧化烯烷基氨基醚(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具有8~40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月桂胺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硬脂胺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聚氧化烯烷醇酰胺(具有2~24个碳原子的烯、具有8~24个碳原子的酰胺(酰基部分))(例如,羟乙基月桂酸酰胺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羟丙基油酸酰胺与20摩尔EO的加成物)。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脂族酸酯、多元醇脂族酸酯与AO的加成物、多元醇烷基醚、以及多元醇烷基醚与AO的加成物。所述多元醇具有3~24个碳原子,脂族酸具有8~40个碳原子,和AO具有2~24个碳原子。
多元醇脂族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季戊四醇单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二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二油酸酯、和蔗糖单硬脂酸酯。
多元醇脂族酸酯与AO的加成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单油酸酯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与20摩尔EO的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单硬脂酸酯与20摩尔EO和10摩尔PO的无规加成物、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脱水山梨糖醇二硬脂酸酯与2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脱水山梨糖醇二月桂酸酯与12摩尔EO和24摩尔PO的无规加成物。
多元醇烷基醚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季戊四醇单丁醚、季戊四醇单月桂基醚、脱水山梨糖醇单甲基醚、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基醚、甲基苷、和月桂基苷。
多元醇烷基醚与AO的加成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基醚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甲基苷与20摩尔EO和10摩尔PO的无规加成物、月桂基苷与10摩尔EO的加成物、以及硬脂基苷与20摩尔EO和20摩尔PO的无规加成物。
水溶性聚合物
水溶性聚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素化合物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它们的皂化化合物;明胶、淀粉、糊精、阿拉伯胶、甲壳素、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含有丙烯酸的聚合物(盐)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铵、聚丙烯酸的氢氧化钠部分中和物、以及丙烯酸钠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氢氧化钠(部分)中和物、水溶性聚氨酯(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等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
虽然扩链和/或交联时间取决于预聚物A2的反应部分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的组合,但是其为10分钟~40小时并且优选2~24小时。反应温度为0~150℃并且优选40~98℃。此外,可任选地使用任何已知的催化剂。
其具体实例包括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月桂酸二辛基锡。
为了从所得的乳化分散体中除去有机溶剂,采用逐渐加热整个系统的方法以完全蒸发和除去液滴中的有机溶剂。或者,有机溶剂可如下蒸发和除去:将乳化的分散体喷射到干燥气氛中从而除去液滴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溶剂并在蒸发和除去水性分散剂的同时形成调色剂微粒。乳化分散体喷向的干燥气氛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加热的空气、氮气、富含碳的气体、燃烧气体。特别地,使用加热到比所用溶剂的最高沸点更高的温度的各种空气流。这些有机溶剂可通过喷雾干燥器、带干燥器、回转窑等在短时间内除去。
或者,这样的有机溶剂可通过旋转式蒸发器等吹入空气而除去。
此后,对所得物进行离心以进行粗分离,随后重复在洗涤槽中洗涤乳化分散体的步骤并通过加热的空气干燥器干燥以除去溶剂。干燥之后获得母体调色剂颗粒。
此后,对母体调色剂颗粒任选地进行陈化过程以控制该母体调色剂颗粒内部的中空状态,这是优选的。更优选在30℃~55℃(更优选40℃~55℃)的温度下使所述母体调色剂颗粒陈化5~36小时(更优选10~24小时)。
当由此制备的调色剂颗粒在洗涤和干燥处理所述颗粒之后具有和保持宽的粒度分布时,可通过分级处理调节粒度分布以获得期望的粒度分布。
分级处理可使用旋风分离器、倾析器或离心机在分散液中进行以从其中除去细颗粒。分级处理可对干燥后获得的调色剂颗粒粉末实施,但是就效率而言,在包括颗粒的液体中进行分级是优选的。所得调色剂微粒或粗颗粒可返回混合和捏合过程再次使用。甚至可使用湿的调色剂微粒或粗颗粒。
优选从分散液中尽量除去分散剂,其还优选与上述分级过程一起进行。
无机微粒如疏水二氧化硅细粉末可与由此制造的母体调色剂颗粒混合以改善调色剂的流动性、保存性、显影性和转印性。
虽然通过典型的粉末混合机进行添加剂的混合,但是优选具有夹套的混合机等以控制内部温度。为了改变施加给添加剂的负荷的历史,在途中或者在混合期间逐渐加入添加剂是合适的。还合适的是改变混合机的转数、转动速度、时间、温度等。先重的负荷后相对轻的负荷,或者相反的顺序均是适用的。混合机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V-型混合机、Rocking混合机、Lodige混合机、Nautor混合机和亨舍尔混合机。此后,所得混合物通过具有250目以上的孔的筛子筛分以除去粗颗粒和聚集的颗粒。最后,获得调色剂。
虽然对调色剂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制,所述调色剂优选具有以下平均圆度、体均粒径、体均粒径与数均粒径之比(体均粒径/数均粒径)。
平均圆度表示通过用与调色剂颗粒形状具有相同投影面积的圆的周长除以实际颗粒的周长得到的值,其优选为0.900~0.980且更优选0.950~0.975。
优选平均圆度小于0.94的调色剂的含量为15%或更少。当平均圆度太小时,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转印性能或没有粉尘的图像。当平均圆度太大时,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带等上的清洁性能在采用刮片清洁等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往往恶化,从而导致在图像上的污垢,使得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具有高图像面积的图像如照片的调色剂由于纸张的不良输送而不能被转印并且残留和累积在图像承载部件上,这导致背景污垢。或者,这样残留的调色剂污染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带电的带电辊。因此,可能无法显示初始带电能力。
平均圆度通过流式粒度分析仪(FPIA-2100,由Sysmex Corporation制造)测量,随后使用分析软件(FPIA版本00-10的FPIA-2100Data ProcessingProgram)分析。具体地,将0.1~0.5ml 10重量%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Neogen SC-A,由Daiichi Kogyo Co.,Ltd.制造)置于玻璃烧杯(100ml)中。将0.1~0.5g的各种调色剂加入该烧杯中,随后使用微量刮勺搅拌。将80ml去离子水加入该混合物。通过超声波分散设备(由Honda Electronics制造)对由此获得的分散液进行分散处理3分钟。通过FPIA-2100重复测量所述调色剂的形状和分布直至分散液的浓度为5,000~15,000颗粒/μl。就测量再现性而言,这种测量方法的关键在于分散液的浓度为5,000~15,000颗粒/μl。
需要改变分散液的条件,即,表面活性剂和调色剂的添加量以获得分散液的所述浓度。与调色剂粒径的测量中一样,表面活性剂的量根据调色剂的疏水性而变化。过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导致泡沫的噪音且过小的量不足以润湿调色剂颗粒,这导致分散不足。
此外,调色剂的加入量根据其粒径而变化。当使用具有小粒径的调色剂时,加入量减小。当使用具有大粒径的调色剂时,加入量增加。当调色剂粒径为3~10μl时,分散液的浓度可通过加入0.1~0.5g调色剂而调节至5,000~15,000颗粒/μl的范围内。
对调色剂的体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体均粒径优选为3μm~10μm并且更优选3μm~8μm。当体均粒径太小时,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中使用的调色剂在显影单元中长期搅拌期间可附着到载体的表面,这可能导致载体带电能力的恶化。当体均粒径太大时,往往不容易获得具有高清晰度的品质图像并且当补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时该调色剂的粒径往往显著变化。
体均粒径与数均粒径之比(体均粒径/数均粒径)优选为1.00~1.25并且更优选1.10~1.25。
体均粒径以及体均粒径与数均粒径之比是通过孔径100μm的粒度测量设备(Multisizer III,由Beckman Coulter Co.,Ltd.制造)测量的并且通过分析软件(Beckman Coulter Multisizer 3版本3.51)分析。具体地,将0.5ml 10重量%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Neogen SC-A,由Daiichi Kogyo Co.,Ltd.制造)置于玻璃烧杯(100ml)中。将0.5g各调色剂加入该烧杯,随后用微量刮勺搅拌。将80ml去离子水加入该混合物。由此得到的分散液通过超声波分散设备(W-113MK-II,由Honda Electronics制造)进行分散处理10分钟。所述分散液通过Multisizer III使用III(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作为测量溶液进行测量。滴入调色剂样品分散液使得测量设备所示的浓度为6~10%。在这种测量方法中,就测量再现性而言,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所述浓度为6~10%。当所述浓度在该范围内时所测量的粒径不具有误差。
显影剂
本发明的显影剂含有如上所述调色剂和其它适当选择的组分如载体。显影剂可为单组分显影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且特别是在满足近来高速信息处理要求的高速打印机中使用时,就寿命的长短而言,优选双组分显影剂。
当使用单组分显影剂并且补充许多次时,调色剂粒径的变化小并且很少发生调色剂在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上的成膜和调色剂在部件如用于调节调色剂层的厚度的刮片上的熔着。因此,即使当长期使用(搅拌)显影剂时也维持良好和稳定的显影能力,从而可产生具有良好和稳定的显影能力的品质图像。当长期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并且补充许多次时,调色剂粒径的变化小。此外,即使当显影剂在显影设备中长期搅拌时也维持良好和稳定的显影性,从而可稳定地产生品质图像。
载体
对载体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包括芯和包覆该芯的树脂层的载体。
载体芯材
对载体的芯材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合适地使用任何磁性颗粒。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铁氧体、磁铁矿、铁和镍。就近来特别要求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而言,锰铁氧体、锰-镁铁氧体、锰-锶铁氧体、锰-镁-锶铁氧体和基于锂的铁氧体适合代替在铁氧体的情况下常使用的基于铜-锌的铁氧体。
此外,为了控制芯材的电阻和改善制造稳定性,可将至少一种其它元素混合作为芯材的组成。这样的元素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Li、Na、K、Ca、Ba、Y、Ti、Zr、V、Ag、Ni、Cu、Zn、Al、An、Sb和Bi。这些元素的共混量优选为基于金属元素总重量的5原子%或更少并且更优选3原子%或更少。
包覆层
包覆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任选的组分如无机微粒。
粘合剂树脂
对形成包覆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树脂。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交联共聚物包括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其改性产物、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丙烯腈、乙酸乙烯酯、乙烯醇、氯乙烯、乙烯基咔唑和乙烯基醚;由有机硅氧烷结合形成的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例如,通过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改性);聚酰胺;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环氧树脂;离聚物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它们的衍生物等。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丙烯酸类树脂和有机硅树脂。
由于丙烯酸类树脂强烈地附着到芯材和包覆层中所含的微粒并且具有低的脆性,因此该树脂对于包覆层的剥落是优异的并稳定地维持所述包覆层。而且,可牢固地保持包覆层中所含的微粒如导电微粒。
特别地,该树脂强有效地保持粒径比包覆层的厚度大的颗粒。
丙烯酸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0℃~100℃并且更优选25℃~80℃。通过使丙烯酸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该范围内,认为粘合剂树脂具有合适的回弹性并减轻显影剂摩擦带电期间载体受到的冲击,从而减少包覆层的剥离和摩擦。
此外,优选使用丙烯酸类树脂和氨基树脂的交联产物作为形成包覆层的粘合剂树脂,因为可防止单独使用丙烯酸类树脂时往往发生的熔着(称作粘连)并同时保持丙烯酸类树脂合适的回弹性。
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氨基树脂。这些之中,优选使用胍胺和三聚氰胺,因为这些可改善载体的电荷赋予能力。
此外,胍胺和三聚氰胺可与其它胺类树脂组合使用以适当地控制载体的电荷赋予能力。作为可与这样的氨基树脂交联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羟基或羧酸基的丙烯酸类树脂是优选的并且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是更优选的。丙烯酸类树脂与芯材和微粒的附着性可通过具有羟基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微粒的分散更稳定。羟基值优选为10mgKOH/g或更大并且更优选20mgKOH/g或更大。
而且,当粘合剂树脂含有硅酮部分作为组成单元时,载体表面的表面能往往降低,从而减少调色剂耗废的发生。因此。可长期维持载体的特性。
硅酮部分的组成单元优选含有甲基三硅氧烷单元、二甲基二硅氧烷单元和三甲基硅氧烷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与其它涂层树脂共混或化学结合,或者形成层叠结构。
当共混或形成层叠结构时,优选使用有机硅树脂和/或其改性产物。特别地,可通过含有具有由化学结构3表示的组成单元的有机硅树脂组合物减少有机硅树脂和其它树脂特有的问题,如摩擦、磨损和脱离。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311
化学结构3
在化学结构3中,R1~R3独立地表示烃基和/或它们的衍生物,X1表示由缩合反应基团表示的组分,并且“a”和“b”独立地表示整数。
缩合基团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羟基、烷氧基、和甲基乙基酮肟基。缩合反应通过大气中的水分或在施加热时在各单元发生,从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有机硅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仅由具有化学结构2所示组成单元的有机硅氧烷结合形成的未改性(straight)有机硅树脂,以及通过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氨基甲酸酯树脂改性的有机硅树脂。
未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KR271、KR272、KR282、KR252、KR255和KRl52(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以及SR2400、SR2405、SR2406(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此外,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改性的树脂(ES-1001N)、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的树脂(KR-5280)、聚酯树脂改性的树脂(KR-5203)、醇酸树脂改性的树脂(KR-206)、氨基甲酸酯树脂改性的树脂(KR-305)(均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以及环氧树脂改性的树脂(SR2115)、醇酸树脂改性的树脂(SR2110)(这两者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
有机硅树脂可单独使用以及与交联反应组合物、带电量控制组合物等一起使用。交联反应组合物的具体实例是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和氨基硅烷偶联剂。
氨基-硅烷偶联剂
包覆层的液体任选地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可通过所含的氨基硅烷偶联剂适当地控制载体对调色剂的带电量。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由化学结构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结构4
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基于整个包覆层的0.001~30重量%并且更优选0.001~10重量%。当所述含量太低时,带电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且产率往往降低。当所述含量太高时,包覆层往往是脆的,从而降低所述包覆层的耐磨损性。
微粒
包覆层任选地含有微粒。对所述微粒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微粒。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粉末,无机微粒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钛酸钾、钛酸钡、硼酸铝等,以及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聚乙炔、对位聚苯、聚(对亚苯硫醚)、聚吡咯和聚对二甲苯,以及有机微粒如炭黑。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微粒可具有经导电处理的表面。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导电处理:用例如铝、锌、铜、镍、银、或它们的合金,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其中掺杂锡的氧化铟,其中掺杂锑的氧化锡,氧化锆等涂布微粒的表面,形成其固溶体或熔着。这些之中,氧化锡、氧化铟、和其中掺杂锡的氧化铟优选用于导电处理。
微粒优选具有1μm或更小的体均粒径。当体均粒径过大时,微粒往往不保持在包覆层中,从而通过微粒的脱离降低包覆层的强度等。
微粒的体均粒径可通过例如采用激光多普勒或动态光散射系统的粒度分布器测量。
载体中包覆层的含量比优选为5重量%或更多并且更优选5~10重量%。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5μm并且更优选0.3μm~2μm。
如下获得包覆层的平均厚度:用例如Focused Ion Beam(FIB)制作50个载体的横截面,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观察所述横截面,和计算所得厚度的平均值。
形成载体包覆层的方法
对形成载体包覆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例如,包覆层可通过用包覆层的溶液涂布(喷雾或浸涂)芯材的表面获得,在所述包覆层的溶液中溶解了包括粘合剂树脂和/或其前体的材料。优选将该溶液施用到芯材的表面并加热其上形成了包覆层的载体以促进粘合剂树脂和/或其前体的聚合。在这种方法中,在涂布包覆层之后,可将所述载体在涂布设备中加热或者用典型的加热设备如电炉和烘烤窑加热。
虽然加热温度取决于包覆层的材料并且无法一概地形成任何结论,其优选为约120℃~约350℃并且特别优选等于或低于所述材料的分解温度。
所述包覆层材料的分解温度优选为约220℃或更低并且加热时间优选为约5分钟~120分钟。
载体的物理性能
载体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0μm~100μm并且更优选20μm~65μm。
当载体的体均粒径太小时,往往发生由于芯颗粒均匀度的减小引起的载体附着,而这不是优选的。当载体的体均粒径太大时,图像精细部分的再现性往往恶化使得难以获得精细图像,而这也不是优选的。
对测量体均粒径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使用可测量粒度分布的任何设备。例如,Microtrack粒度分布器(型号HRA9320X100,由NikkisoCo.,Ltd.制造)可用于测量。
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9[log(Ω·m)]~16[log(Ω·m)]并且更优选10[log(Ω·m)]~14[log(Ω·cm)]。
当体积电阻率太小时,非图像部分往往发生载体附着,这不是优选的。当体积电阻率太大时,显影时图像浓度集中在边缘部分的边缘效应往往显著,而这也不是优选的。
可通过调节载体包覆层的厚度和上述导电微粒的含量任意地调节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如下:将载体装入具有表面积为2.5cm×4cm的电极1a和1b的含氟容器池中,所述两个电极相距0.2cm设置;在以下条件下进行轻敲:下落高度:1cm,轻敲速率:30次/分钟,轻敲次数:10次;在电极之间施加1000V的DC电压;使用高阻计4329A(由2011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L.P.制造)测量施加DC电压后30秒时的电阻r(Ω),使用以下关系计算电阻率R[log(Ω·cm)]。
R=Log[r×(2.5cm×4cm)/0.2cm]
当显影剂为双组分显影剂时,其中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优选为2.0~12.0重量%并且更优选2.5~10.0重量%。
显影剂容器
可将本发明的显影剂容纳在容器中使用。
对所述容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容器。例如,优选使用具有外壳和帽盖的容器。
对所述容器外壳的尺寸、形状、结构和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任何已知的外壳。例如,在内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凸凹的圆柱形形状是优选的,因为作为所含物的显影剂向出口移动。此外,特别优选螺旋部分的一部分或其全部具有折叠(accordion)功能。
对显影剂容器外壳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树脂。这些之中,适当地使用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树脂和聚缩醛树脂。
所述显影剂容器易于保存、转移和处理,并且可拆卸地附着于以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为其供应显影剂。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静电潜像形成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和定影步骤以及任选的步骤如清洁步骤、放电步骤、回收步骤和控制步骤。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静电潜像形成设备、显影设备、转印设备和定影设备,以及任选的设备如清洁设备、放电设备、回收设备和控制设备。
静电潜像形成步骤和静电潜像形成设备
静电潜像形成步骤是在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对(静电潜像)图像承载部件(也称作感光体或光电导体)的材料、形状、结构、尺寸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图像承载部件。优选具有鼓形的图像承载部件。而且,就材料而言,选择由非晶硅或硒形成的无机图像承载部件和由聚硅烷或酞菁聚甲川(phthalopolymethine)形成的有机图像承载部件。这些之中,非晶硅等由于寿命长而是优选的。
静电潜像是例如如下形成的:使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均匀带电和使用静电潜像形成设备根据所得图像信息辐照该表面。
静电潜像形成设备至少包括带电器,其使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均匀带电;和辐照器,其根据所得图像信息辐照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
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例如通过用带电器对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施加电压而带电。
带电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选择任何已知的带电器。可使用具有导电或半导电辊、刷、膜、橡胶刮片等的已知的接触型带电器;以及非接触型带电器如使用电晕放电的电晕管或栅格(scorotron)。
带电器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设置或者设置在图像承载部件附近。优选对图像承载部件施加任选具有叠加的交流电压的直流电压的带电器以使该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带电。
此外,优选这样的带电辊以使该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带电,所述带电辊经由与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间隙带(gap tape)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并且施加其中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叠加的电压。
辐照例如根据图像数据用辐照器辐照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而进行。
辐照器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辐照器可根据所得图像信息辐照通过带电器带电的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这样的辐照器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复制系统、棒形透镜阵列系统、激光光学系统和液晶快门光学系统。
根据本发明,也可采用其中从图像承载部件背面辐照该图像承载部件的背面辐照系统。
显影步骤和显影设备
显影步骤是通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可视图像的步骤。
可视图像是例如用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显影剂通过显影设备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的。
适当地选择可用本发明的显影剂进行显影的任何已知的显影设备。例如,可适当地使用这样的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容纳本发明的显影剂并且包括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使显影剂附着到静电潜像的显影单元。具有显影剂容器的显影设备是更优选的。
显影设备是单色显影型或多色显影型。显影设备适当地包括,例如,使调色剂摩擦带电的搅拌器和可旋转的磁辊。
在显影设备中,将调色剂和载体混合并搅拌以使该调色剂摩擦带电。然后以细丝方式使所述调色剂保持在可旋转的磁辊的表面上以形成磁刷。由于磁辊布置在图像承载部件的附近,形成承载在该磁辊表面上的磁刷的调色剂的一部分通过电吸引力转移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结果,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并且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所述显影设备中含有的显影剂为本发明的显影剂。
转印步骤和转印设备
上述转印步骤是其中上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步骤。优选的是,将可视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然后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此外,更优选的是,在可视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以形成复合转印图像和此后该复合转印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过程中使用双色调色剂,优选全色调色剂。
转印步骤可通过例如用转印带电设备使静电潜像承载部件(感光体)带电并通过转印设备而进行。所述转印设备优选包括:通过使可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以形成复合转印图像的一次转印设备;和使所述复合转印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设备。
所述中间转印体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转印体。例如,优选使用转印带。
所述转印设备(一次转印设备、二次转印设备)优选具有将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感光体)上的可视图像向记录介质侧剥离带电的转印单元。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转印单元。
转印单元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电晕放电的电晕转印单元、转印带、转印辊、压力转印辊、和粘着转印单元。
记录介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记录介质(记录纸)。
定影步骤和定影设备
定影步骤是其中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可视图像通过定影设备定影的步骤,并且其可在每次各颜色显影剂转印至记录介质时进行,或者在累积各颜色显影剂之后同时进行。
定影设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施压和加热设备。这样已知的施压和加热设备由例如加热辊和施压辊的组合或者加热辊、施压辊和环形带的组合形成。
定影设备优选包括具有热发生器的加热体、与该加热体接触的膜、和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通过所述膜对所述加热体施压以在记录介质经过所述膜和施压部件之间时使未定影图像在该记录介质上定影。施压和加热设备的加热优选为80~200℃。
在本发明使用的定影设备和定影步骤中,例如,任何已知的光学定影设备和定影步骤可与上述定影步骤和定影设备一起使用或者代替它们使用。
放电步骤是向图像承载部件施加放电偏压以使该图像承载部件放电的步骤并且适当地通过放电设备进行。
放电设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放电设备如放电灯,只要其可向图像承载部件施加放电偏压。
清洁步骤是其中将图像承载部件上残留的调色剂除去的步骤并且其可通过清洁设备进行。
对清洁设备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选择任何已知的清洁器,只要其能够除去图像承载部件上残留的调色剂。这样的清洁器的优选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磁刷清洁器、磁辊清洁器、刮片清洁器、刷清洁器和网清洁器。
回收步骤是其中将清洁步骤中除去的调色剂返回到显影设备的步骤并且其适当地通过回收设备进行。回收设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任何已知的输运设备。
控制步骤是其中对上述各步骤进行控制的步骤并且其适当地通过控制设备进行。
控制设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适当地选择任何已知的控制设备,只要其控制各设备。例如定序器(sequencer)或计算机的设备可用于控制设备。
图1是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A包括感光体鼓100、带电辊20、辐照器(未示出)、显影设备40、中间转印带50、具有清洁刮片的清洁设备60、放电灯70。
中间转印带50为通过置于该中间转印带50内的三个辊51悬挂的环形带,并且可以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所述三个辊51的一部分起到能够向中间转印带50施加转印偏压(一次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辊的作用。此外,在所述中间转印带50周围设置具有清洁刮片的清洁设备90。而且,能够施加转印偏压(二次转印偏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95的转印辊80与中间转印带50相对设置。此外,在中间转印带50周围,向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的调色剂图像提供电荷的电晕带电器58设置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0旋转方向的感光体鼓10和中间转印带50的接触部分与中间转印带50和转印纸95的接触部分之间。
显影设备40包括显影带41和设置在该显影带41周围的黑色显影单元45K、黄色显影单元45Y、品红色显影单元45M和青色显影单元45C。各颜色的显影单元45包括显影剂容器42、显影剂供应辊43和显影辊44。而且,显影带41为通过多个带辊悬挂的环形带并且能以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此外,部分显影带41与感光体鼓10接触。
接着,描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A的形成图像的方法。在使用带电辊20使感光体鼓10的表面均匀带电之后,通过使用辐照器(未示出)用辐照光L辐照所述感光体鼓10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使用从显影设备40供应的调色剂使形成于感光体鼓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外,在中间转印带50对面设置可施加转印偏压(二次转印偏压)以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51的转印辊80。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10的表面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该感光体10的表面通过清洁设备60除去该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并且通过放电灯70放电。
图2是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实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B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100A相同的结构,除了未配备显影设备41,并且将黑色显影单元45K、黄色显影单元45Y、品红色显影单元45M和青色显影单元45C直接置于感光体鼓10对面。
图3是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三实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C为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包括复印单元150、进纸台200、扫描仪300和自动进稿器(ADF)400。
设置在复印单元150的外壳中心的中间转印带50是悬挂在三个辊14、15和16上的环形带并且可在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在辊15周围设置具有清洁刮刀的清洁设备17以除去调色剂图像从其上转印的中间转印带50上残留的调色剂。
图像形成单元120包括分别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20Y、120C、120M和120K,它们沿着转印纸的输送方向平行布置并且面对通过辊14和15悬挂的中间转印带50。此外,在图像形成单元120周围设置辐照器21。而且,二次转印设备22中所含的二次转印带24设置在面对中间转印带50的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120的相反侧。二次转印带24是悬挂在一对辊23上的环形带,并且转印到所述二次转印带24上的记录介质(转印纸)和所述中间转印带50在辊16和辊23之间彼此接触。此外,在二次转印带24周围设置悬挂在一对辊上的环形带即定影带26和具有压向定影带26的施压辊27的定影设备25。此外,在二次转印带24和定影设备25附近设置将记录介质翻面的纸翻面设备28以在该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均形成图像。
接着,将描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C形成全色图像的方法。首先,将彩色原件置于自动进稿器(ADF)400的文件台130上。或者,将自动进稿器400打开,将彩色原件置于扫描仪300的接触玻璃32上,然后将所述自动进稿器400关闭。在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之时,当原件置于自动进稿器400上时,在原件输送至接触玻璃32上之后扫描仪300开始驱动,或者在该原件置于接触玻璃32上时扫描仪300立即开始驱动,并且具有光源的第一运行体33以及具有镜子的第二运行体34运行。来自第一运行体33的辐照光在所述原件处反射,并且反射光在第二运行体34处反射。此后,该反射光通过图像聚焦棱镜35在读取传感器36处被接收以读取所述原件,并由此获得所述原件的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颜色图像信息。
各颜色的图像信息被传输至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20以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如图4中所示,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20包括:感光体鼓10;使感光体鼓10均匀带电的带电辊160;辐照器,其通过用辐照光L基于各颜色图像信息辐照感光体鼓10以形成各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设备61,其通过用各相应颜色的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辊62,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具有清洁刮片的清洁设备63;和放电灯64。
通过各图像形成单元120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一次转印)至悬挂在辊14、15和16上移动的中间转印带50以形成叠加的复合调色剂图像(全色调色剂图像)。
关于进纸台200,使进纸辊142之一选择性地旋转以从纸库中堆叠的多个进纸盒144之一输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通过分离辊145逐一分离,输送到纸路径146中,通过输送辊147引导到复印单元150中的纸路径148,并且保持在配准(registration)辊49处。或者,手动进纸盘54上的记录介质通过旋转进纸辊进纸并且通过分离辊52逐一分离。将记录介质引导到手动进纸路径53中,并且保持在配准辊49处。配准辊49通常接地使用,但是可向其施加偏压以除去记录介质的纸屑。接着,通过使该配准辊49与中间转印带50上形成的复合调色剂图像同步旋转,将该记录介质送出到中间转印带50和二次转印带24之间以使所述复合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清洁设备17除去复合调色剂图像已从其转印的中间转印带50上残留的调色剂。
其上转印有复合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转印带24输送,然后通过定影设备25定影。接着,切换爪55切换所述记录介质的纸路径并且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排出辊56排出。或者,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通过切换爪55切换并且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纸张翻面设备28翻面。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上形成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56将该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盘57。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相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下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可长期稳定地产生品质图像。
已经概括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通过参考一些具体实施例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并且不意在限制。在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中,数字表示重量份,除非另有说明。
实施例
制造实施例1
预聚物a-1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11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60℃进行开环聚合8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中间体聚酯树脂1。所述中间体聚酯树脂1具有4,300的数均分子量、16,000的重均分子量和44%的光学纯度。
中间体聚酯树脂        1400份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95份
乙酸乙酯              580份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100℃进行反应8小时以合成预聚物a-1。
制造实施例2
预聚物a-2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12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21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60℃进行开环聚合8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中间体聚酯树脂2。所述中间体聚酯树脂2具有3,900的数均分子量、13,500的重均分子量和51%的光学纯度。
中间体聚酯树脂2400份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95份
乙酸乙酯580份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100℃进行反应8小时以合成预聚物a-2。
制造实施例3
预聚物a-3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22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60℃进行开环聚合8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中间体聚酯树脂3。所述中间体聚酯树脂3具有5,500的数均分子量、18,700的重均分子量和51%的光学纯度。
中间体聚酯树脂        3400份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95份
乙酸乙酯              580份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100℃进行反应8小时以合成预聚物a-3。
制造实施例4
预聚物a-4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23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31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60℃进行开环聚合8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中间体聚酯树脂4。所述中间体聚酯树脂4具有3,400的数均分子量、14,900的重均分子量和54%的光学纯度。
中间体聚酯树脂      4400份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95份
乙酸乙酯            580份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90℃进行反应8小时以合成预聚物a-4。
制造实施例5
预聚物a-5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32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230℃在常压下进行反应8小时,随后在10~15mmHg的减压下反应7小时以合成中间体聚酯树脂5。所述中间体聚酯树脂5具有2,500的数均分子量Mn、10,700的重均分子量、3,400的峰值分子量、57℃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4mgKOH/g的酸值和49mgKOH/g的羟基值。
中间体聚酯树脂        5400份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95份
乙酸乙酯              580份
接下来,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以在100℃进行反应8小时以合成预聚物a-5。所得预聚物a-5含有游离异氰酸酯的量为1.42重量%。
制造实施例6
第二粘合剂树脂b-1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41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90℃进行开环聚合1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第二粘合剂树脂b-1。
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1具有9,200的数均分子量、37,900的重均分子量和40%的光学纯度。
制造实施例7
第二粘合剂树脂b-2的制造
L-丙交酯            70份
LD-内消旋丙交酯     60份
辛酸亚锡            0.05份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80℃进行开环聚合2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第二粘合剂树脂b-2。
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2具有7,500的数均分子量、29,000的重均分子量和54%的光学纯度。
制造实施例8
第二粘合剂树脂b-3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42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60℃进行开环聚合15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第二粘合剂树脂b-3。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3具有8,200的数均分子量、34,000的重均分子量和51%的光学纯度。
制造实施例9
第二粘合剂树脂b-4的制造
L-丙交酯            85份
LD-内消旋丙交酯     25份
辛酸亚锡            0.04份
将上述原材料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180℃进行开环聚合2小时。此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丙交酯以获得含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第二粘合剂树脂b-4。
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4具有8,800的数均分子量、36,000的重均分子量和77%的光学纯度。
制造实施例10
第二粘合剂树脂b-5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51
将含有上述原材料的甲苯溶液置于配有温度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氮气流中在200℃在8kPa下进行开环聚合15小时以获得第二粘合剂树脂b-5。
制造实施例11
制造由第三粘合剂树脂形成的树脂微粒c-1的水性分散体
将56份对苯二甲酸、27份间苯二甲酸、12份乙二醇和31份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置于高压釜反应容器中以在260℃进行酯化反应4小时。然后,将0.05份钛酸四丁酯作为催化剂加入,随后将该体系加热至280℃并使该体系逐渐减压。压力在1.5小时之后为13Pa。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缩聚反应,用氮气使该体系的压力在2小时内恢复到正常并降低该体系的温度。当温度降低到270℃时,加入22份偏苯三酸以在搅拌的同时在250℃进行解聚反应1小时。
此后,引入氮气以提高该体系的压力,从而挤出具有片形式的树脂。在冷却到室温之后,所述树脂通过破碎机粉碎和通过具有1~6mm开孔的筛子筛分以获得第三粘合剂树脂C-1的颗粒级分。
将100份第三粘合剂树脂C-1、60份异丙醇、1.6份28重量%氨水、和170份蒸馏水置于具有带夹套的玻璃容器的搅拌机(T.K.Robomix,由PrimixCorporation制造)中以7,000rpm进行搅拌。
通过使加热水经过夹套对该体系加热以维持该体系的温度为73℃~75℃的同时继续搅拌60分钟。此后,使冷水在夹套中流动并将转速减小到5,000rpm以使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的同时仍然继续搅拌,得到第三粘合剂树脂C-1的均匀乳白色水性分散液。
将300份第三粘合剂树脂C-1的水性分散液和80份蒸馏水置于具有两个口的烧瓶中。设置机械搅拌器和里比西(Liebig)型冷凝器,并通过油浴将所述烧瓶加热以蒸馏除去水性介质。当蒸馏除去约160份水性介质时完成加热并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
冷却之后,所述烧瓶中的液体组合物通过具有600目(斜编织纹理(twilledweave dutch))的过滤器进行筛分。滤液的固体部分的浓度为40重量%。在搅拌的同时将蒸馏水加入该滤液,并将固体部分的浓度调节为30重量%以获得树脂微粒c-1的水性分散液。树脂微粒c-1的水性分散液中所含的微粒具有107nm的体均粒径。树脂部分具有13,500的重均分子量、6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22.3mgKOH/g的酸值。
制造实施例12
由第三粘合剂树脂形成的树脂微粒c-2的水性分散液的制造
将1.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86份去离子水加入配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到80℃,并使其溶解。此后,将其中2.8份过硫酸钾溶解在109份去离子水中的溶液加入该反应容器。15分钟之后,将180份苯乙烯和20份丙烯酸丁酯的液体混合物在90分钟内滴加到所述反应容器。
此后,将该体系维持在80℃60分钟以进行聚合反应。冷却之后,获得树脂微粒c-2的水性分散体。树脂微粒c-2的水性分散液中所含的微粒具有78nm的体均粒径。树脂部分具有220,000的重均分子量和8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
调色剂的制造
水相1~13的制备
将990份水、37份48.5重量%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硫酸钠水溶液(Eleminol Mon-7,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90份乙酸乙酯和83份如表1所示选择的制造实施例11和12中制造的树脂微粒的水性分散液混合和搅拌以获得水相1~13。
表1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71
母料1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72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由NIPPON COKE&ENGINEERING.CO.,LTD.制造)将上述原料混合。使用双辊将所得混合物在80℃下混合和捏合30分钟,随后压延冷却,然后通过粉碎机(由Hosokawa Micron Group制造)粉碎以制造母料1。
母料2的制造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81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由NIPPON COKE&ENGINEERING.CO.,LTD.制造)将上述原料混合。使用双辊将所得混合物在80℃下混合和捏合30分钟,随后压延冷却,然后通过粉碎机(由Hosokawa Micron Group制造)粉碎以制造母料2。
蜡分散液1的制备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82
制备上述原料并在搅拌的同时将其在79℃溶解,随后立即冷却至4℃。使用珠磨机(Ultra Visco Mill,由IMEX Co.,Ltd.制造),通过以下条件制备具有0.6μm的体均粒径的蜡分散液1∶1kg/h的送液速度和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5mm的氧化锆珠子填充至80体积%,进行3次。
蜡分散液2的制备
制备上述原料并在搅拌的同时将其在79℃溶解,随后立即冷却至4℃。
使用珠磨机(Ultra Visco Mill,由IMEX 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对所得物进行分散以制备具有0.6μm的体均粒径的蜡分散液2∶1kg/h的送液速度和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5mm的氧化锆珠子填充至80体积%,进行3次。
油相1~13的制备
接下来,使表2所示的材料在如下条件下经过珠磨机(Ultra Visco Mill,由IMEX Co.,Ltd.制造)三次以获得油相1~13∶1kg/h的送液速度和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5mm的氧化锆珠子填充至80体积%。
表2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491
母体调色剂1~13的制造
接下来,将90份油相1、8份预聚物a-1和1.4份异佛尔酮二胺置于容器中并通过TK型均混器(由Primix Corporation制造)以5,000rpm搅拌以获得油相1*。将150份水相1置于另一容器中并且在用TK型均混器以12,000rpm搅拌的同时将油相1*加入其中,随后混合10分钟以获得乳化的浆料。此外,将100份所述乳化的浆料置于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烧瓶中,并且在以20m/min的搅拌圆周速度搅拌的同时在30℃下除去溶剂10小时,随后进行洗涤、过滤和干燥。此后,所得产物通过具有75μm开孔的筛子筛分以制造母体调色剂1。
如表3所示,以与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制造母体调色剂2~13。
表3
  预聚物   油相   水相
  母体调色剂(1)   a-1   油相1   水相1
  母体调色剂(2)   a-2   油相2   水相2
  母体调色剂(3)   a-1   油相3   水相3
  母体调色剂(4)   a-2   油相4   水相4
  母体调色剂(5)   a-1   油相5   水相5
  母体调色剂(6)   a-2   油相6   水相6
  母体调色剂(7)   a-3   油相7   水相7
  母体调色剂(8)   a-4   油相8   水相8
  母体调色剂(9)   a-3   油相9   水相9
  母体调色剂(10)   a-4   油相10   水相10
  母体调色剂(11)   a-5   油相11   水相11
  母体调色剂(12)   a-5   油相12   水相12
  母体调色剂(13)   -   油相13   水相13
调色剂1~13的制造
将100份由此得到的母体调色剂1~13和作为外添加剂的1.0份疏水二氧化硅(H2000,由Clariant Japan K.K.制造)通过亨舍尔混合机(由NIPPONCOKE&ENGINEERING.CO.,LTD.制造)以30m/s的圆周速度混合30秒,随后休息1分钟,重复5次。所得物通过具有35μm的开孔的筛子过滤之后,得到调色剂1~13。
载体的制造
通过均混器将上述材料分散20分钟以得到树脂层涂布液。此后,通过流化床型涂布设备将所述树脂层涂布液施用到1,000份具有35μm的体均粒径的球形铁氧体的表面以制造载体。
显影剂的制造
将5份调色剂1~13与95份载体混合以制造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3的各显影剂。
如下测量和计算由此得到的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以及它们的比率(Dv/Dn)。还测量了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调色剂部分。结果在表4中示出。
接下来,使用所得显影剂评价定影性质、高温保存性、环境变化下的稳定性和图像浓度。结果在表5中示出。
评价方法
测量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以及比率(Dv/Dn)
通过Coulter Multisizer测量调色剂的粒度分布。将Coulter MultisizerIII(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用作测量设备,将其与接口(由Nikkaki BiosCo.,Ltd.制造)和家用计算机连接以输出数量分布和体积分布。通过使用一级NaCl制备约1%的NaCl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水溶液。
测量方法如下:将0.1~5ml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加入100~150ml所述电解质水溶液;向其中加入2~20mg的样品材料;通过超声分散设备将所述材料分散约1~3分钟;此外,将100~200ml所述电解质水溶液加入另一烧杯;将样品分散液加入所述电解质水溶液以达到预定的浓度;使用带有100μm孔的Coulter Multisizer III测量50,000个颗粒以获得其平均值;并且由所得体均粒径Dv和所得数均粒径Dn获得比率(Dv/Dn)。
定影性质
使用具有基于使用Teflon辊作为定影辊的复印机(MF-200,由Ricoh Co.,Ltd.制造)的改型定影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改变定影带温度的同时,在普通纸、转印纸型6200(由Ricoh Co.,Ltd.制造)和复印印刷纸<135>(由NBSRicoh Co.,Ltd.制造)上形成调色剂附着量为0.75~0.95mg/cm2的实地图像(solid image)。将高于其时在普通纸上发生热反印的温度确定为定影温度的上限。
此外,用垫子摩擦图像之后厚纸上图像的图像浓度残留率为70%时的定影温度为定影温度的下限。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由此获得的定影温度的上限和定影温度的下限。
定影温度的上限的评价标准
E(优异):定影温度的上限为190℃或更高
G(良好):定影温度的上限为180℃到低于190℃
F(一般):定影温度的上限为170℃到低于180℃
P(差):定影温度的上限低于170℃
定影温度的下限的评价标准
E(优异):定影温度的下限低于110℃
G(良好):定影温度的下限为110℃到低于120℃
F(一般):定影温度的下限为120℃到低于130℃
P(差):定影温度的下限高于130℃
环境变化下的稳定性
所得显影剂在23℃和50%RH的环境(M/M环境)中在珠磨机中搅拌5分钟,此后收集1.0g所述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使用吹除(blow-off)带电量测量设备(TB-200,由Kyosera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用氮气吹扫1分钟之后,将测量值用作带电量。此外,在40℃和90%RH的条件(H/H环境)以及10℃和30%RH的条件(L/L环境)下评价各显影剂的带电量。基于由此获得的带电量由以下关系计算环境变化率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环境变化率。稳定的显影剂具有低的环境变化率。
环境变化=2×{(L/L)-(H/H)}/{(L/L)+(H/H)}×100(%)
L/L表示在L/L环境中的带电量
H/H表示在H/H环境中的带电量
评价标准
E(优异):环境变化率小于40%
G(良好):环境变化率为40%到小于50%
F(一般):环境变化率为50%到小于60%
P(差):环境变化率为60%或更高
图像浓度
通过使用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imagio Neo 450,由Ricoh Co.,Ltd.制造),将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范围设为158℃~162℃的同时,在复印纸TYPE6000<70W>(由Ricoh Co.,Ltd.制造)上形成调色剂附着量为0.95~1.05mg/cm2的实地图像。通过分光计(938 Spectrodensitometer,由X-Rite,Inc.制造)测量所得实地图像任何6个点的图像浓度以获得图像浓度的平均值。根据以下标准评价所得图像浓度。
评价标准
E(优异):图像浓度为2.0或更高
F(一般):图像浓度为1.70到小于2.0
P(差):图像浓度小于1.70
总体评价
根据那些评价结果对调色剂进行总体评价
评价标准
E(优异):极好(三个E并且没有P)
G(良好):良好(一个或两个E并且没有P)
P(差):差(没有E或P)
B(糟糕):极差(一个或多个P)
表4
  Dv(μm)   Dn(μm)   Dv/Dn   THF不溶性部分
  实施例1   调色剂1   5.5   4.8   1.15   含有
  实施例2   调色剂2   5.3   4.6   1.15   含有
  实施例3   调色剂3   5.2   4.3   1.21   含有
  实施例4   调色剂4   5.2   4.4   1.18   含有
  实施例5   调色剂5   5.9   4.9   1.20   含有
  实施例6   调色剂6   5.3   4.7   1.13   含有
  实施例7   调色剂7   5.6   4.9   1.14   含有
  实施例8   调色剂8   5.1   4.6   1.11   含有
  实施例9   调色剂9   5.5   4.8   1.15   含有
  实施例10   调色剂10   5.8   4.7   1.23   含有
  对比例1   调色剂11   5.7   4.9   1.16   含有
  对比例2   调色剂12   5.4   4.7   1.15   含有
  对比例3   调色剂13   5.5   4.6   1.20   不含
表5
Figure BDA0000060654620000541
从表5中看出,实施例1~10的显影剂比对比例1~3的显影剂具有更好的低温定影性质和定影范围的组合,并且在图像浓度和环境变化下的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果。
本申请要求2010年5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09997的优先权并含有与其相关的主题,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现在已经完整地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其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在此给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调色剂,包含:
粘合剂树脂,其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
着色剂;和
脱模剂,
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并且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所述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进一步包含来自所述粘合剂树脂的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B是在其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由光学活性单体形成的羟基羧酸骨架,并且所述羟基羧酸骨架具有80%或更少的光学纯度X(%),其由下列关系表示:
光学纯度X(%)=|X(L型)-X(D型)|
其中X(L型)表示以光学活性单体换算的L型比率(摩尔%)且X(D型)表示以光学活性单体换算的D型比率(摩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进一步包含其中由第三粘合剂树脂C形成的树脂微粒“c”附着到所述调色剂表面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是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直链聚酯二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多羟基羧酸骨架是通过L-丙交酯和D-丙交酯的混合物的开环聚合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多羟基羧酸骨架是通过内消旋型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获得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如下得到的:将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第二粘合剂树脂B、着色剂和脱模剂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获得溶解产物或分散材料;将所述溶解产物或分散材料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或乳化以进行所述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树脂A2的交联反应或扩链反应以获得分散液或乳化液;以及在所述交联反应或扩链反应之后或期间从所述分散液或所述乳化液中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10.显影剂,包含:
载体;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
11.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使用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获得调色剂图像;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
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包括第一粘合剂树脂A和第二粘合剂树脂B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并且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A是通过使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与具有与所述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树脂A2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的,并且所述树脂A2是通过使在主链中具有多羟基羧酸骨架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具有所述与具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A1反应的部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的。
CN2011101220556A 2010-05-12 2011-05-12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22434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9997A JP2011237663A (ja) 2010-05-12 2010-05-12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09997 2010-05-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3448A true CN102243448A (zh) 2011-11-16

Family

ID=4491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20556A Pending CN102243448A (zh) 2010-05-12 2011-05-12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8340B2 (zh)
JP (1) JP2011237663A (zh)
CN (1) CN1022434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484A (zh) * 2015-10-30 2018-10-16 天津大学 二氧化硅在降低聚乳酸熔融加工过程中熔体粘度中的应用
CN116060090A (zh) * 2021-10-31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制丙交酯的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5132B2 (ja) * 2010-12-0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と該トナーを用いる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60666B2 (ja) 2011-05-11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54236B2 (ja) 2011-05-16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用樹脂、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55453B1 (ko) 2011-09-13 2015-09-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전자사진용 토너, 토너를 함유하는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685604B2 (en) 2011-09-13 2014-04-0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20270A (ja) * 2011-12-07 2013-06-17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US8735040B2 (en) 2011-12-28 2014-05-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9267B2 (ja) 2012-02-03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5957988B2 (ja) * 2012-03-14 2016-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71361B2 (ja) 2012-03-15 2017-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486A (ja) 2012-03-16 2013-09-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6024208B2 (ja) * 2012-05-25 2016-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セット、現像剤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9593B2 (ja) 2012-09-12 2016-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420B2 (ja) * 2012-11-30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60100B2 (ja) 2013-02-05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5102B2 (ja) 2013-02-13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325B2 (ja) 2013-03-14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6350897B2 (ja) * 2013-06-19 2018-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884797B2 (ja) 2013-09-06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3726B2 (ja) 2013-09-06 2018-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56801B2 (en) 2013-09-06 2018-12-1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JP6503662B2 (ja) 2014-02-19 2019-04-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16019605B1 (pt) 2014-02-26 2022-04-1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velador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6458515B2 (ja) 2014-03-03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99A (ja) 2014-03-17 2015-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RU2654858C1 (ru) 2014-04-23 2018-05-23 Рикох Компани, Лтд. Тонер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онера
JP2015232696A (ja) 2014-05-12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021393A1 (ja) 2014-08-06 2016-0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6471460B2 (ja) 2014-11-04 2019-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JP6865525B2 (ja) 2015-01-05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7138A (ja) 2015-01-05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0236B2 (ja) 2015-01-05 202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09466B (zh) 2015-02-17 2020-09-2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调色剂-收容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520471B2 (ja) 2015-06-29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75029B (zh) 2016-01-18 202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7195A (ja) * 2005-03-31 2006-11-09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
US20070015077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Hiroshi Yamashita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container
CN1906248A (zh) * 2003-11-25 2007-01-31 旭化成生活制品株式会社 消光薄膜
CN1978484A (zh) * 2005-11-25 2007-06-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粘合剂树脂制造方法、树脂颗粒分散液、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及成像方法
CN101164018A (zh) * 2005-04-28 2008-04-16 阪田油墨株式会社 液体显影剂
WO2010001770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7634B2 (ja) 1990-06-26 1999-03-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一体型記録装置
JP3343635B2 (ja) * 1993-02-26 2002-11-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トナー用樹脂
DE69413434T2 (de) * 1993-02-26 1999-04-01 Mitsui Chemicals Inc Harze für elektrophotographische Entwickler
JP3762079B2 (ja) 1997-11-17 2006-03-29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乾式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法
JP4057482B2 (ja) 2003-06-30 2008-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75685B2 (ja) * 2005-06-17 2009-06-10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
JP4806596B2 (ja) * 2005-07-15 2011-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トナー収納容器
JP5042889B2 (ja) * 2007-03-1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989374B2 (ja) * 2007-08-30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現像剤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90043341A (ko) * 2007-10-29 2009-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친환경 전자사진용 토너
JP5447817B2 (ja) 2009-01-2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5855808B2 (ja) 2009-02-26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397756B2 (ja) 2009-06-30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8679714B2 (en) 2009-09-14 2014-03-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248A (zh) * 2003-11-25 2007-01-31 旭化成生活制品株式会社 消光薄膜
JP2006307195A (ja) * 2005-03-31 2006-11-09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
CN101164018A (zh) * 2005-04-28 2008-04-16 阪田油墨株式会社 液体显影剂
US20070015077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Hiroshi Yamashita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container
CN1978484A (zh) * 2005-11-25 2007-06-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粘合剂树脂制造方法、树脂颗粒分散液、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及成像方法
WO2010001770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484A (zh) * 2015-10-30 2018-10-16 天津大学 二氧化硅在降低聚乳酸熔融加工过程中熔体粘度中的应用
CN108659484B (zh) * 2015-10-30 2020-04-17 天津大学 二氧化硅在降低聚乳酸熔融加工过程中熔体粘度中的应用
CN116060090A (zh) * 2021-10-31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制丙交酯的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6060090B (zh) * 2021-10-31 202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制丙交酯的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81213A1 (en) 2011-11-17
US8658340B2 (en) 2014-02-25
JP2011237663A (ja)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3448A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023503B (zh) 调色剂、显影剂及成像方法
CN102778827B (zh)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2138107B (zh) 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CN101907838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EP1744222B1 (en)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container
CN100514198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37411B (zh) 调色剂、显影剂、容纳调色剂的容器、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A2778295C (en)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495028B2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351747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6375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3019057A (zh) 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3105753A (zh) 调色剂及成像设备
JP5458743B2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329051B (zh)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8475029A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02148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储存容器、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4239412A1 (en) Toner, developer, toner hous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JP2022036534A (ja)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3021689A (ja)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