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1188A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1188A
CN102241188A CN2011100783756A CN201110078375A CN102241188A CN 102241188 A CN102241188 A CN 102241188A CN 2011100783756 A CN2011100783756 A CN 2011100783756A CN 201110078375 A CN201110078375 A CN 201110078375A CN 102241188 A CN102241188 A CN 102241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drop
recording medium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83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1188B (zh
Inventor
宫林利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1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1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1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1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具有喷头(10)、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及第三光源(23),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到记录介质后,经过1秒以内的时间之后使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上;在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之后使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上;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第一光源(21)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第二光源(22)的光固化至固化率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通过紫外线、电子束及其他光来进行固化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开发十分活跃。这种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常由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颜料及其他添加剂等构成。此外,通常在使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形成图像时,例如用喷墨记录装置附着到记录介质上后,使用适当的光源,利用光照射使该组合物固化。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用两种以上照射手段照射活性光线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公报中还记载了通过第一活性光线使油墨固化度达到6~70%,在全部印刷完成之后,照射充分的活性光线使之完全固化而能够形成高精细度的图像等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16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有时会用于对塑料、玻璃、铜版纸等不吸收或基本不吸收油墨的非吸收性记录介质的记录。在这种记录中,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无法渗入记录介质中,在一定期间内以保持液滴的形状进行附着。进而在附着的液滴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如与周围的液滴合而为一发生混色或液滴润湿铺展使图像精细度下降的情况。
此外,反过来如果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附着到非吸收性记录介质后,立刻充分的照射光等来提高固化度,则会使液滴失去流动性,因此会以保持附着时的液滴形状形成图像。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如液滴不能充分润湿铺展而线幅不充分或图像光泽性及质感下降的情况。
如上所述,对非吸收性记录介质使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形成图像时,较难形成所希望的图像。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使油墨完全固化前仅将固化度设为6~70%的方法中,其液滴的流动性变小,结果即使能够实现图像的高精细化,但相反地仍存在流动性不足而线幅不充分或光泽及质感不够好的疑虑。
有关本发明的若干个形态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对记录介质形成混色少且精细度及光泽度良好的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记录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是通过以下的形态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种形态是具有:
沿第一方向对于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并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嘴孔喷出使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喷头,以及
在所述喷头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配置的、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液滴进行光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其中,
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后,经过1秒以内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在照射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将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
根据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具有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可在主固化前进行两个阶段的预固化。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在记录介质上所形成的图像的混色、精细度及光泽。据此,例如可使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对记录介质形成混色少、精细度及光泽度高良好的图像。
并且,在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还可以将对液滴照射第一光源的光为止的时间设成短于在照射第一光源的光后照射第二光源的光为止的时间。此时,对时间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来自第一光源的光后,可经过足够的时间后照射来自第二光源的光。由此,能够使附着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的表面形状更平滑,能够对记录介质形成光泽度更好的图像。
[适用例2]
在适用例1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可以是在发光波长365nm~410nm具有峰值波长的光源。
根据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装置,能使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小型轻量化,所以,例如能够提高它们的设置自由度。
[适用例3]
在适用例1或适用例2中,可以在通过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进行所述照射后,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滴进一步进行光照射,使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率超过80%。
根据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能够进行两阶段的钉住(pinning),其后进一步进行主固化。
[适用例4]
在适用例3中,可以具有在通过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进行所述照射后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滴进一步进行光照射的第三光源。
根据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通过第三光源的光进行主固化,能够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充分固化。
[适用例5]
在适用例1至适用例4的任一例中,可以是所述喷头具有多个所述喷嘴孔,所述喷嘴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
[适用例6]
在适用例1至适用例5的任一例中,所述喷头对于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性扫描的速度可以为1m/分钟~50m/分钟。
[适用例7]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一种形态是沿第一方向对于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并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头喷嘴孔喷出使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
通过在所述喷头的扫描方向下游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液滴进行光照射,
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后,经过1秒以内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在照射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将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第二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
根据本适用例的喷墨记录方法,在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进行主固化之前,进行利用第一光源的预固化及利用第二光源的预固化这两阶段的预固化,且使利用第一光源的预固化的固化率在1%以上30%以下,使利用第二光源的预固化的固化率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的方式照射各个光。由此,可抑制由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所形成的图像的混色,同时能够形成精细度及光泽度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性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模式性表示喷墨记录装置喷头及光源的侧面的图。
图3是模式性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头及光源的下侧面的图。
图4是模式性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头及光源的侧面的图。
图5是模式性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头及光源的上侧面的图。
10喷墨记录喷头(喷头)、12喷嘴孔、20光源、21第一光源、22第二光源、23第三光源、30电机、40压纸滚筒、50托架、52墨盒、60托架电机、62牵引带、64导轨、80覆盖装置、100喷墨记录装置、P记录介质、I液滴、MS,SS扫描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实施方式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例子。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改变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例。并且,以下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并不全部为本发明所必须的结构要素。
1.喷墨记录装置
图1为模式性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为模式性表示喷头10以及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及第三光源23的侧面的图。图3为模式性表示喷头10以及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及第三光源23的下侧面的图。并且各图中均记有记录介质P。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具有喷墨记录喷头10、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
1.1喷墨记录喷头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喷头10,能够在对记录介质P进行相对性的扫描的同时,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嘴孔12喷出,使液滴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本说明书中有时会将喷墨记录喷头10简称为喷头10。
这里所谓的“喷头对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包括:通过移动喷头和记录介质中的任一个的位置,使两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或者通过移动喷头及记录介质两者的位置,使两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喷头10喷出液滴的方式可以是任何方式。喷头10的记录方式,例如可举出在设置于喷嘴及喷嘴前方的加速电极间外加强电场,从喷嘴中将油墨以液滴状连续喷射,在油墨滴飞过偏向电极间的过程中,向偏光电极施以印刷信息信号来进行记录的方式;或者,不对油墨滴进行偏向,而与印刷信息信号对应地进行喷射的方式(静电吸引方式);用小型泵给油墨滴加压,将喷嘴用石英晶体振子等进行机械振动,强制喷射油墨滴的方式;或者,用压电元件对油墨滴同时施以压力及印刷信息信号,使油墨滴喷射、记录的方式(压电方式);或者,使墨液按照印刷信息信号用微小电极加热发泡,喷射、记录油墨滴的方式(热喷射方式)等。
这些方式中,压电方式可进一步进行分类,分为具有薄膜型喷墨记录喷头的方式和具有层叠型喷墨记录喷头的方式。薄膜型喷墨记录喷头,含有所谓的单压电晶片(Unimorph)型的压电致动器,通过该压电致动器的位移,使油墨组合物从喷嘴喷出。另一方面,层叠型喷墨记录喷头是通过层叠型压电元件的d31模式的驱动,挤压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的壁部,从喷嘴喷出。后者的喷墨记录喷头,由于压电元件挤压压力室的壁部,因此也被称为纵模式的喷墨记录喷头。
上述任一方式的喷墨记录喷头均可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头10使用。纵模式方式可较大提高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喷出力,因此能够快速形成受印刷位置的偏离及斑点(satellites)等影响更少的高品质图像。另一方面,使用薄膜型喷墨记录喷头时,因其具有小型且量轻的结构,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这样的喷头10移动位置的方式(串联型)中,能够高速移动,可高速形成具有高精细、高品质的图像。
能够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记录介质P,只要是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时能将用于固化其的光到达该液滴的介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记录介质P优选为具有不吸收油墨滴或基本不吸收的印刷面。具有这种印刷面的记录介质P例如有金属、玻璃、塑料等非吸收性记录介质等。此外,记录介质P还可以是无色透明、半透明、有色透明、有颜色不透明、无颜色不透明等。进而,记录介质P还可以是光泽型、亚光型、无光型。这种记录介质P例如有涂布纸、铜板纸、抛光涂料纸等表面加工纸;以及氯乙烯膜、PET薄膜等塑料薄膜。市售的记录介质有光泽氯乙烯膜(如商品名SP-SG-1270C:Roland DG株式会社制)、PET薄膜(如商品名XEROX FILM<无框>: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等。
喷头10沿第一方向进行相对性的扫描是指喷头10及记录介质P的至少一方移动,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变化。
例如,如图1所示的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托架(carriage)50的动作使喷头10沿扫描方向MS移动。即,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中,扫描方向MS为第一方向。通过该动作,喷头1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不同位置。
此外,喷头10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是指与喷头10对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方向相反侧,在该扫描中从喷头10喷出液滴时,从喷头10喷出的液滴附着到位于该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记录介质P上。另外,即使是只有记录介质P移动的时候,喷头10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也是指与喷头10对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方向相反侧。并且,在喷头10对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方向发生变化的方式(例如,喷头10沿第一方向往返移动的方式)中,喷头10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在喷头10的扫描方向不同时进行定义。
喷头对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速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m/分钟~50m/分钟。据此能够进行高速的图像记录。
喷嘴孔12形成于喷头的与记录介质P对峙的面上。喷头10能够从喷嘴孔12中喷出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喷嘴孔12的数量及配置没有特别限定。图3所示的例子中,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喷头10中,喷嘴孔12在与托架5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沿扫描方向SS方向)上成列设置,该列沿托架50的扫描方向MS并列形成8列。
1.2光源
1.2.1第一光源
第一光源21与上述喷头10同样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相对性的扫描。第一光源21的相对性的扫描的内容,与上述喷头10的扫描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一光源21,与上述喷头10同时移动,设置于喷头10的移动方向的至少一端。图1至图3的例子中,第一光源21与喷头10同时搭载于托架50上。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第一光源21优选设置在喷头10的扫描方向(图中箭头MS)的两端侧上。
第一光源2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通过托架50的一次的扫描,能够使从喷头10的喷嘴孔12喷出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到光的形状。例如,图3的例子中,喷头10所具有的喷嘴孔12,在托架50进行扫描时能够描绘出如下轨迹,即所述轨迹包括描绘从来自第一光源21的光的照射区域的轨迹的方式形成第一光源21的形状。此外,考虑照射光的强度、照射时间等,可以任意设定第一光源21的扫描方向的大小及第一光源21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
作为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例如可举出410nm至200nm的紫外线、可见光、远紫外线、g线、h线、i线、KrF受激准分子激光(エキシマレ一ザ一)、ArF受激准分子激光及X射线等电磁波。第一光源21的发光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第一光源21的具体方式,例如有用光导或光纤维等将金属卤化物水银灯、氙气灯、碳极电弧灯、化学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H灯、D灯、V灯(可以从Fusion System公司等获取)等的光导入第一光源21的方法。此外,其他第一光源21的具体方式,例如能够应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紫外线LED)、紫外线发光半导体激光器等发光元件。第一光源21的光的发光方法为这种发光元件时,例如可以设成发光波长在365nm~410nm。选择该波长,则容易选择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另外,作为第一光源21的发光方法,若选择发光元件,则能够在使第一光源21小型轻量化的同时,提高第一光源21的设置的自由度。例如,图2及图3的例子中,第一光源21具有以下结构,即,沿着喷嘴孔12的列设置了多个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紫外线LED)(符号D)。
第一光源21能够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光。第一光源21可以是持续发光,也可以使光亮灭、增减。第一光源21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喷出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后,隔0.001秒~1秒的时间间隔,照射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即,第一光源设置在从离记录介质P上的第一光源21最近的喷嘴孔12开始,隔着第一距离G1间隔的位置上。从附着开始超过1秒之后才被第一光源21照射时,有渗出恶化的趋势。
此外,如图2、图3所示,喷头10沿第一方向(图示例中用MS所表示的方向)具有多个喷嘴孔12(喷嘴孔12的列)时,优选从各喷嘴孔12喷出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分别在附着后以1秒以内的时间间隔被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照射。特别是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中喷出的液滴中,以从附着开始0.001秒~1秒的时间间隔内被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照射的液滴能得到良好的画质。
第一光源21所设置的位置是根据托架50及记录介质P的扫描速度而变化的。例如,如果从离第一光源21最近的喷嘴孔12到第一光源21的发光部位间的第一距离G1为10mm,则在托架50的扫描速度为10m/分钟时,从该喷嘴孔12中喷出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之后,在0.06秒之后照射到第一光源21所发出的光。此时,如果离第一方向的第一光源21最近的喷嘴孔12与最远的喷嘴孔12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30mm,则从最远的喷嘴孔12中喷出的液滴在弹到记录介质P后0.24秒之后,照射到从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同样的,例如如果离第一光源21最近的喷嘴孔12到第一光源21的发光部位间的第一距离G1为140mm,则在托架50的扫描速度为20m/分钟时,从该喷嘴孔12中喷出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后,0.42秒之后照射到从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此时,从最远的喷嘴孔12中喷出的液滴弹到记录介质后,0.51秒之后照射到从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如此地,以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12中喷出的液滴,分别在0.001秒~1秒的时间间隔内,照射到从第一光源21所发出的光的方式,设定多个喷嘴孔的第一方向上的距离、距离G1及托架扫描速度。
上述数值为各结构实际尺寸的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实际尺寸,只要是从喷头10的喷嘴孔12中喷出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后,在1秒以内的时间间隔内照射到从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则没有任何限定。
第一光源21的功能之一是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进行固化反应。在记录介质P为非吸收性物质时,若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不固化,则在记录介质P上过度润湿铺展,从而与其他液滴合而为一、过度混色。若该液滴附着后,通过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在上述时间范围内进行照射,则可以使构成液滴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一部分固化,抑制其在记录介质P上过度润湿铺展,并且抑制与其他液滴合而为一而过度混色等现象。本说明书中,称这种光照射方式为“钉住”(预固化)。换句话说,第一光源21的功能之一就是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进行钉住。
第一光源21的钉住程度,能够从液滴中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转化率(固化率),即相对于液滴的全体组合物的被固化的组合物的比例来表示。将由第一光源21导致的钉住程度用转化率(固化率)来表示时,为1%以上30%以下来进行照射。由第一光源21导致的钉住,是为了抑制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大幅润湿铺展及明显的混色而进行的,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现象。由第一光源21导致的钉住程度在转化率为30%以上时,液滴粘度过高,无法得到所需的润湿铺展及必要的混色;此外,会保持液滴附着时的形状,例如出现对形成图像的光泽及质感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由第一光源21导致的钉住程度,在快速形成大的点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为转化率在1%以上且小于10%,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但小于5%。本说明书中,固化率与转化率的使用意思相同。
并且,通过对第一光源21的光量、光量的增减、亮灭、扫描方向的大小及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以及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光聚合引发剂的量、色料的种类等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调节而能够将由第一光源21导致的钉住程度设定在上述范围。
1.2.2第2光源
第二光源22,与上述喷头10同样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相对性的扫描。第二光源22的相对性的扫描的内容,与上述喷头10的扫描的内容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第二光源22,对于喷头10,与第一光源21成组地被配置。即,第二光源22,相对于第一光源21,配置在与喷头10相反一侧的位置上的。图1至图3的例子中,第二光源22与喷头10同时搭载在托架50上。第二光源22在图1所示的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中,优选设置在喷头10的扫描方向(图中箭头MS)的两端侧。并且,第二光源22离第一光源21隔着第二距离G2的间隔被设置。
第二光源2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通过托架50的一次扫描,能够使从喷头10的喷嘴孔12喷出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到光的形状。例如:图3的例子中,以喷头10所具有的喷嘴孔12,在托架50扫描时描绘出如下轨迹,即所述轨迹包括描绘从来自第二光源22的光的照射区域的轨迹的方式形成第二光源22的形状。此外,考虑照射光的强度、照射时间等,可任意设定第二光源22的扫描方向的大小、及第二光源22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
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与上述第一光源2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2及图3的例子中,第二光源22具有沿着喷嘴孔12的列设置多个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紫外线LED)(符号D)的结构。另外,第一光源21与第二光源22的发光构成,在种类及波长等方面上可互不相同。
第二光源22能够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光。第二光源22可以持续发光,也可以使光亮灭、增减。第二光源22设置在来自第一光源21的光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完毕后,隔着0.1秒~1秒的时间间隔照射由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的位置上。即,第二光源22在记录介质P上被设置在距第一光源21隔着第二距离G2的位置上,使得在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完成后的液滴的位置上,记录介质P上的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区域在0.1秒~1秒的时间间隔内到达。此时,优选离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源21最近的喷嘴孔12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上的喷嘴孔12喷出的液滴也在照射完第一光源21的光之后0.1秒~1秒的时间间隔内照射到第二光源22的光。超过1秒后照射到光时,渗出有时会恶化。在小于0.1秒的时间内照射到光时,线幅及光泽度有时会下降。
此外,第二光源22所设置的位置,根据托架50及记录介质P的扫描速度而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光源22的发光部位在距第一光源21的发光部位的靠近第二光源一侧的距离为20mm(第二距离G2)时,托架50的扫描速度为10m/分钟的情况下,在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后,0.12秒之后被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照射。这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孔中喷出的液滴也在照射到第一光源21的光后,经相同的时间照射到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同样地,例如第二光源22的发光部位,在距第一光源21的发光部位140mm(第二距离G2)时,托架50的扫描速度为20m/分钟的情况下,在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后,0.42秒之后被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照射。这些数值,是各结构的实际数值的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实际数值,只要是在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第一光源21的光后隔0.1秒~1秒的时间间隔照射到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第二光源22的功能之一是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进行固化反应。在记录介质P是非吸收性的情况下,若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未固化,则会在记录介质P上过度润湿铺展或与其他液滴合而为一从而过度混色。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已描述的第一光源21。在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进行之前的时间内(0.1秒~1秒)进行抑制上述现象,使其具有适度的转化率(液滴的粘性),控制润湿铺展及混色。而且,通过第二光源22的光,使构成液滴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一部分进行固化,从而抑制在记录介质P上润湿铺展和与其他液滴合而为一而发生混色等。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利用第一光源21的光以及第二光源的光进行两次钉住,进而控制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的形状、润湿铺展及混色程度。
由照射第二光源22的光导致的钉住固化率的程度,与由第一光源21的光导致的钉住进行合算,例如设定为30%以上80%以下。由第二光源22导致的钉住程度以转化率计超过80%时,液滴的粘度过高,不能得到所需的润湿铺展、混色。此外,第二光源22的钉住程度以转化率计超过80%时,液滴的形状将保持附着时的形状,例如发生所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及质感上产生恶劣影响的问题。例如从确保充分的线幅的点出发,由第二光源22导致的钉住程度,以转化率计更优选在40%以上8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50%以上80%以下。
另外,通过对第二光源22的光照量、光照量的增减、亮灭、扫描方向的大小及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以及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聚合引发剂的量、色料的种类等的至少一种进行调节而能将由第二光源22导致的钉住程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距离G1与第二距离G2,是按可实现上述时间间隔进行设定的,也可以将第一距离G1设成小于第二距离G2。这样,则在托架50或记录介质P的扫描速度恒定的情况下,能将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的润湿铺展及混色通过第一光源21的光进行控制,同时能够延长在该控制状态下产生润湿铺展及混色的时间。由此,能够很容易地控制液滴的点径及表面凹凸。
第一光源21与第二光源22,沿第一方向,例如在图2中喷头10沿右侧扫描时,在喷头10的左侧(扫描方向的下游侧)上从喷头10开始依次设置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另外,喷头10在图2的右侧进行扫描时进行液滴的喷出,在左侧扫描时不喷出液滴的单向印刷的情况下,至少在喷头10的左侧设置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即可。如果喷头10在向图2的右侧或左侧扫描时均进行液滴的喷出,则可以如图2所示地在喷头10的右侧及左侧(均为喷头10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分别设置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
1.2.3第三光源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00中,还可以设有伴随喷头10与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液滴照射光的第三光源23。
第三光源23,可以与上述喷头10同样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相对性的扫描,也可以在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托架50分别设置,以使在喷头10扫描完成后用第三光源23进行照射。图1至图3中,例示了以下方式,即,第三光源23设置到托架上并与喷头10同时移动,通过进行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照射的扫描后的扫描,进行第三光源23的照射。除该方式以外,例如第三光源在托架的两个第二光源22的各个主扫描方向上的喷头10相反一侧上,在离开第二光源22的位置设置两个,以与进行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照射的扫描相同的扫描,在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照射后进行第三光源23的照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可以没有第三光源23,此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光照装置等,使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被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钉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进行固化即可。或者,还可以通过进行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照射的扫描而进行固化至规定固化率的钉住后,进一步将托架50移动,进一步进行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照射。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第三光源23相对于喷头10设置在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喷头10的扫描方向MS相交叉的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SS的下游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光源23与上述喷头10一起沿第一方向扫描。第三光源23的扫描的内容与上述喷头10扫描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三光源2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第三光源23能够进行用于进一步固化被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钉住的液滴的光照射。换言之,第三光源23设置在记录介质P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能够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在附着到记录介质P后,照射第三光源23的一侧:图中箭头SS的前端侧)的一端。按照图示的例子,沿着表示记录介质P扫描方向SS的箭头SS的前端的喷头10一端,设置第三光源23。
第三光源23的发出的光与上述第一光源2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示的例子为第三光源23具有将多个紫外线二极管(紫外线LED)(符号D)矩阵状排列的结构。
第三光源23能够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照射光。第三光源23可以持续发光,也可以使光亮灭、增减。第三光源23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图示的例子中,第三光源23的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扫描方向SS)的大小优选为大于在喷墨记录装置100运转时成为记录介质P的移动的单位的距离。这样,则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第三光源23能够进行可靠的光照射。另外,第三光源23的移动方向(扫描方向MS)的大小也没有限定,可根据装置的框体大小等进行设计。
第三光源23的功能之一是对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进行固化反应。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在记录介质P为非吸收性时,可通过上述第一光源21与第二光源22进行两阶段钉住,然后通过第三光源23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进行充分的固化(主固化)。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第三光源23的光通过记录介质P的扫描到达液滴。即,液滴被从喷头10喷出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通过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光,至少受到两次钉住。然后,记录介质P移动到扫描方向SS上,喷头10(托架50)移动到喷头10的扫描方向MS上,到达该液滴位置时,照射第三光源23的光。并且,虽然与记录介质P的扫描方向SS的传送量相关,但针对该液滴的位置重复照射第三光源23的光。因此,这种情况下,对于钉住后的液滴,第三光源23的光可多次、间歇性地照射。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第三光源23的光,能够对钉住后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进行间歇性的照射。因此,能够使钉住后的液滴的固化反应进行得更缓慢,得到例如点表面更平滑、缓和因固化造成的收缩等效果。
照射第三光源23的光后的固化程度,将由第一光源21至第三光源23的光引起的固化率均计算在内,优选为例如超过80%但在100%以下。第三光源23的固化(主固化)程度,若以转化率计超过80%时即可实现充分固化,但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1.3其他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可具有以下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如上所述,喷头10为喷射三种颜色以上油墨的全彩印刷用串联式喷头,对每种颜色具有多个喷嘴孔12。在搭载该喷头10的托架50上,除喷头10之外,还搭载有多个墨盒52,作为收容向喷头10供给的各种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油墨容器。各墨盒52所收容的油墨为后述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并且,喷头10喷出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颜色。
另外,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具有将记录介质P沿扫描方向SS运送的电机30、压纸滚筒40、搭载喷头10的托架50以及使托架50沿扫描方向MS移动的托架电机60。
托架50由被托架电机60驱动的牵引带62进行牵引,沿导轨64移动。喷头10搭载在托架50上,随着托架50的向扫描方向MS的动作,向扫描方向MS移动。
此外,图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托架50的初始位置(图1右侧位置)上,设置有用来对停止时的喷头10的形成有喷嘴孔12的面进行密封的覆盖装置80。印刷作业完成后,托架50到达该覆盖装置80之上,则能够由未图示的机构使覆盖装置80自动升高,密封喷头10的形成有喷嘴孔12的面。
1.4变形例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对以下型式的喷墨记录装置200(所谓的线型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其通过固定喷头12并移动记录介质P而使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喷头12对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
图4为模式性表示线型喷墨记录装置200的喷头210、第一光源21以及第二光源22的侧面的图。图5为模式性表示线型喷墨记录装置200的喷头210、第一光源21以及第二光源22的下侧面的图。此外,这些图中均标记了记录介质P。
如图4及图5所示,变形例的喷墨记录装置200中,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扫描方向SS)为第一方向。这种情况下,也是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使喷头210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在记录介质P上的不同位置上附着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
此外,线型喷墨记录装置200中,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均设在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第一方向)的下游侧(对通过喷头210附着的液滴照射到来自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光的一侧)端。
如图4及图5所示,线型喷墨记录装置200中,作为喷头210的喷嘴孔12的配置可以举出在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相交差的方向(沿扫描方向MS方向)上排成列,该列沿记录介质P的扫描方向SS,并列成多个列的配置。
并且,线型喷墨记录装置200中,随着记录介质P的移动,喷头210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变化以外,实质上与上述串联式喷墨记录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例示了喷头上设有多列喷嘴孔的方式,但还可以在喷头上设置单列喷嘴孔。在喷头上设有单列喷嘴孔的方式中,能够进行单色记录,而且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可以是具有多套该单色喷头、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的组合,从而进行多色图像的记录。图4的线型喷墨记录装置中也可以具有第三光源,在被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照射后再进行照射。第三光源可以设置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比第二光源更下游的一侧。
1.5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
由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喷头10喷出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例如至少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1.5.1聚合性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这种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具有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及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在一个分子内具有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性的官能团和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团。聚合性化合物包括从单体和二聚物到多聚物或分子量达数千的低聚物。其含量在可作为喷墨用油墨使用的粘度范围内调节。
作为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的基团可举出具有可进行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双键的基团。例如,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烯丙基、乙烯醚基、乙烯硫代醚基、乙烯氨基、乙烯基等,从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性特别高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胺基,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酰基和丙烯酰胺基。
作为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单体的具体例子,例如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及马来酸等不饱和羧酸及其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N-乙烯甲酰胺、N-乙烯乙酰胺等N-乙烯化合物;N-取代马来酰亚胺、丙烯腈、丙烯酰吗啉等。
作为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低聚物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寡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醇酸酯、聚醇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醇酸酯、聚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化合物,从光聚合性优异的角度考虑,优选为具有丙烯酰基的丙烯酸酯类、N-乙烯基化合物及丙烯酰吗啉,。
此外,聚合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例如有(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类、N-乙烯基化合物等。
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有(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叔辛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正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二甘醇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4-溴丁酯、(甲基)丙烯酸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烷氧甲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2,2,2-四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2H,2H-全氟癸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丁基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2,4,5-四甲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氯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醚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醚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醚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醛(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丙基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乙烷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环氧乙烷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乙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环氧乙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环氧乙烷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乙烷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丙烷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环氧丙烷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2-羟基丙基邻苯二甲酸盐(酯)、丁氧基二乙二醇乙醚(甲基)丙烯酸酯、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苯)酚(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甲(苯)酚(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壬基酚(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壬基酚(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多官能基团(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有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PGD(M)A)、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PGD(M)A)、2,4-二甲基-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基乙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环己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多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2-丁基-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寡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2-丁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双官能基团(甲基)丙烯酸酯。
并且,多官能基团(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有如下三官能基团、四官能基团、五官能基团、六官能基团等,其中,三官能基团的有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丁酯、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化物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羟甲基丙醚、异氰脲酸环氧化物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醛改性三(甲基)丙烯酸二羟甲基丙酯、山梨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酯、三(甲基)丙烯酸乙氧基化甘油酯;四官能基团的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山梨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二(三羟甲基)丙酯、丙酸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五官能基团的有山梨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六官能基团的有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山梨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磷腈的环氧化物改性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甲基)丙烯酰胺类,例如有(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吗啉。
N-乙烯基化合物具有乙烯基与氮原子键连的结构(>N-CH=CH2)。作为N-乙烯化合物的具体例有N-乙烯甲酰胺、N-乙烯咔唑、N-乙烯吲哚、N-乙烯吡咯、N-乙烯乙酰胺、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及它们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中尤其优选为N-乙烯己内酰胺。
作为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基团,例如有环氧环、环氧丙烷环、呋喃环、二呋喃环及乙烯醚基。从芳香族及脂环族固化速度优异的角度考虑,优选为环氧环,尤其优选为脂环类环氧环。
具有阳离子聚合性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例如有环氧化合物、乙烯醚化合物、环氧丙烷化合物等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相对于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全体,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的适当的含量为5质量%~95质量%,优选为7质量%~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80质量%的范围。
1.5.2.光聚合引发剂
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有由于光产生引发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活性种的物质。
作为由于光产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芳基烷基酮、酮肟、硫代苯甲酸S-苯酯、环戊二烯钛、芳香酮、噻吨酮、苄基及醌衍生物、香豆素酮类等现有公知的引发剂。
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有: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乙酮、二苯甲酮、2-氯二苯甲酮、p,p’-二氯二苯甲酮、p,p’-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米氏酮、二苯基乙二酮、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异丙基醚、安息香正丙基醚、安息香异丁基醚、安息香正丁基醚、苄基甲基缩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丁基-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1-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苄基)-1-(4-吗啉-4-基-苯基)丁基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化氧、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磷化氧、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磷化氧、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苯甲酰甲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
市售的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产品例如有:IRGACURE 651(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丁烷-1-酮)、IRGACURE 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DAROCUR 1173(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IRGACURE 2959(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IRGACURE 127(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IRGACURE 907(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IRGACURE 369(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1-丁酮)、IRGACURE 379(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DAROCUR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化氧)、IRGACURE 819(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磷化氧)、IRGACURE 784(双(η5-2,4-环戊二烯-1-基)-双(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钛)、IRGACUREOXE 01(1.2-辛二烯,1-[4-(苯基硫代)-,2-(O-苯甲酰基肟)])、IRGACURE OXE 02(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氧基))、IRGACURE 754(氧苯基酢乙酸、2-[2-氧代-2-苯基乙酰乙氧基]乙酯和氧苯基乙酸、2-(2-羟基乙氧基)乙酯的混合物)(以上为Ciba Japan K.K.公司制);DETX-S(2,4-二乙基噻吨酮)(日本化药社(Nippon Kayaku Co.,Ltd.)制);Lucirin TPO、LR8893、LR 8970(以上为BASF公司制)及Ebecryl P36(UCB公司制)。
作为通过光产生阳离子(酸)的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例如有芳基锍盐、芳基碘盐等鎓盐;邻硝基苄基甲苯磺酸酯、芳基磺酸对硝基苄基酯、锍苯乙酮衍生物等产生磺酸的引发剂;铁-丙二烯络合物等丙二烯-离子络合衍生物;重氮盐衍生物、三嗪类引发剂及其它卤化合物等的酸发生剂。作为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例如有芳基锍盐衍生物的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制CYRACUREUVI-6990、CYRACURE UVI-6974、旭电化工业公司制ADECAOPTOMER SP-150、ADECA OPTOMER SP-152、ADECA OPTOMERSP-170、ADECA OPTOMER SP-172等;烯丙基碘盐衍生物的Rodia公司制RP-2074等;丙二烯-离子络合衍生物的Chiba-Geigy公司制IRGACURE 261等。
相对于光固化性油墨组合物全体,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15质量%。通过设在上述范围内,在不降低固化后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机械强度就能起到保持固化性的效果。光聚合物引发剂可以适当选择对所照射的光具有感光度的引发剂使用。此外,可以根据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调节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液滴的钉住程度。例如,当想要将钉住程度变小时,可以通过减少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光照量来调节钉住程度,也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通过减少光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来进行。
聚合性化合物与光聚合引发剂,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光聚合时使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在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光聚合时使用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当并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与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时,并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与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1.5.3其他成分
1.5.3.1色料
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含可以含有色料及分散剂。
此时,作为色料可举出颜料及染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的在油墨中能够使用的色料。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色料。上述色料选自颜料及染料,但从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颜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颜料作为色料,从而可以提高油墨组合物的耐光性。颜料可以使用无机颜料及有机颜料之任一种。油墨组合物中的色料优选含有1~1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
无机颜料可以使用炉法炭黑、灯碳黑、乙炔碳黑、槽法炭黑等炭黑(C.I.颜料黑7)类、氧化铁、氧化钛。
此外,作为有机颜料可举出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偶氮色淀颜料、螯合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苝及紫环酮颜料、蒽醌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二恶烷颜料、硫代靛青颜料、异吲哚酮颜料、喹啉酞酮颜料等多环式颜料;染料螯合物(例如,碱性染料型螯合物、酸性染料型螯合物等);染色色淀颜料(碱性染料型色淀颜料、酸性染料型色淀颜料);硝基颜料、亚硝基颜料、苯胺黑、昼光型荧光颜料。上述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更详细地说,用作黑色的无机颜料可以例举有如下的炭黑,例如三菱化学制的No.2300、No.900、MCF88、No.33、No.40、No.45、No.52、MA7、MA8、MA100、或No.2200B等;COLUMBIA公司制的Raven5750、Raven5250、Raven5000、Raven3500、Raven1255、或Raven700等;Cabot公司制的Regal 400R、Regal 330R、Regal660R、Mogul L、Monarch 700、Monarch 800、Monarch 880、Monarch 900、Monarch 1000、Monarch 1100、Monarch 1300、或Monarch 1400等;或者,Degussa公司制的ColorBlack FW1、Color Black FW2、Color Black FW2V、Color Black FW18、Color Black FW200、Color Black S150、Color Black S160、Color Black S170、Printex 35、Printex U、Printex V、Printex140U、Special Black 6、Special Black 5、Special Black 4A、或Special Black 4等。
黄色有机颜料例如有C.I.Pigment Yellow 1、C.I.Pigment Yellow 2、C.I.Pigment Yellow 3、C.I.Pigment Yellow 4、C.I.Pigment Yellow 5、C.I.Pigment Yellow 6、C.I.Pigment Yellow 7、C.I.Pigment Yellow 10、C.I.Pigment Yellow 11、C.I.Pigment Yellow 12、C.I.Pigment Yellow 13、C.I.Pigment Yellow 14、C.I.Pigment Yellow 16、C.I.Pigment Yellow 17、C.I.Pigment Yellow 24、C.I.Pigment Yellow 34、C.I.Pigment Yellow 35、C.I.Pigment Yellow 37、C.I.Pigment Yellow 53、C.I.Pigment Yellow 55、C.I.Pigment Yellow 65、C.I.Pigment Yellow 73、C.I.Pigment Yellow 74、C.I.Pigment Yellow 75、C.I.Pigment Yellow 81、C.I.Pigment Yellow 83、C.I.Pigment Yellow 93、C.I.Pigment Yellow 94、C.I.Pigment Yellow 95、C.I.Pigment Yellow 97、C.I.Pigment Yellow 98、C.I.Pigment Yellow 99、C.I.Pigment Yellow 108、C.I.Pigment Yellow 109、C.I.Pigment Yellow110、C.I.Pigment Yellow 113、C.I.Pigment Yellow 114、C.I.PigmentYellow 117、C.I.Pigment Yellow 120、C.I.Pigment Yellow 124、C.I.Pigment Yellow 128、C.I.Pigment Yellow 129、C.I.Pigment Yellow133、C.I.Pigment Yellow 138、C.I.Pigment Yellow 139、C.I.PigmentYellow 147、C.I.Pigment Yellow 151、C.I.Pigment Yellow 153、C.I.Pigment Yellow 154、C.I.Pigment Yellow 167、C.I.Pigment Yellow172、C.I.Pigment Yellow 180等。
红色有机颜料例如有C.I.Pigment Red 1、C.I.Pigment Red 2、C.I.Pigment Red 3、C.I.Pigment Red 4、C.I.Pigment Red 5、C.I.PigmentRed 6、C.I.Pigment Red 7、C.I.Pigment Red 8、C.I.Pigment Red 9、C.I.Pigment Red 10、C.I.Pigment Red 11、C.I.Pigment Red 12、C.I.Pigment Red 14、C.I.Pigment Red 15、C.I.Pigment Red 16、C.I.Pigment Red 17、C.I.Pigment Red 18、C.I.Pigment Red 19、C.I.Pigment Red 21、C.I.Pigment Red 22、C.I.Pigment Red 23、C.I.Pigment Red 30、C.I.Pigment Red 31、C.I.Pigment Red 32、C.I.Pigment Red 37、C.I.Pigment Red 38、C.I.Pigment Red 40、C.I.Pigment Red 41、C.I.Pigment Red 42、C.I.Pigment Red 48(Ca)、C.I.Pigment Red 48(Mn)、C.I.Pigment Red 57(Ca)、C.I.Pigment Red57:1、C.I.Pigment Red 88、C.I.Pigment Red 112、C.I.Pigment Red 114、C.I.Pigment Red 122、C.I.Pigment Red 123、C.I.Pigment Red 144、C.I.Pigment Red 146、C.I.Pigment Red 149、C.I.Pigment Red 150、C.I.Pigment Red 166、C.I.Pigment Red 168、C.I.Pigment Red 170、C.I.Pigment Red 171、C.I.Pigment Red 175、C.I.Pigment Red 176、C.I.Pigment Red 177、C.I.Pigment Red 178、C.I.Pigment Red 179、C.I.Pigment Red 184、C.I.Pigment Red 185、C.I.Pigment Red 187、C.I.Pigment Red 202、C.I.Pigment Red 209、C.I.Pigment Red 219、C.I.Pigment Red 224、C.I.Pigment Red 245或C.I.Pigment Violet 19、C.I.Pigment Violet 23、C.I.Pigment Violet 32、C.I.Pigment Violet 33、C.I.Pigment Violet 36、C.I.Pigment Violet 38、C.I.Pigment Violet 43、C.I.Pigment Violet 50等。
青色有机颜料例如有C.I.Pigment Blue 1、C.I.Pigment Blue 2、C.I.Pigment Blue 3、C.I.Pigment Blue 15、C.I.Pigment Blue 15:1、C.I.Pigment Blue 15:2、C.I.Pigment Blue 15:3、C.I.Pigment Blue 15:34、C.I.Pigment Blue 15:4、C.I.Pigment Blue 16、C.I.Pigment Blue 18、C.I.Pigment Blue 22、C.I.Pigment Blue 25、C.I.Pigment Blue 60、C.I.Pigment Blue 65、C.I.Pigment Blue 66、C.I.Vat Blue 4、C.I.Vat Blue60等。
此外,除红色、青色及黄色之外的有机颜料可举出C.I.PigmentGreen 7、C.I.Pigment Green 10、C.I.Pigment Brawn 3、C.I.PigmentBrawn 5、C.I.Pigment Brawn 25、C.I.Pigment Brawn 26、C.I.PigmentOrange 1、C.I.Pigment Orange 2、C.I.Pigment Orange 5、C.I.PigmentOrange 7、C.I.Pigment Orange 13、C.I.Pigment Orange 14、C.I.PigmentOrange 15、C.I.Pigment Orange 16、C.I.Pigment Orange 24、C.I.Pigment Orange 34、C.I.Pigment Orange 36、C.I.Pigment Orange38、C.I.Pigment Orange 40、C.I.Pigment Orange 43、C.I.PigmentOrange 63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上述所例举的有机颜料之外,还可很好地使用分散染料、油溶性染料等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染料。
将上述颜料用作喷墨记录用油墨的色料时,平均粒径在5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100nm。芯物质的平均粒径在该范围内时,喷墨记录用油墨能够在有效地获得喷出稳定性、分散稳定性等可靠性的同时,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含有色料时,色料的添加量优选为0.1质量%~25质量%左右的范围,更优选在0.5质量%~15质量%左右的范围。此外,可以根据色料的种类及用量来调节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液滴的钉住程度。例如,想要减小钉住程度时,可以通过减少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光照量来调节钉住程度,也可以在选择上述例示的色料种类及上述范围内,通过改变色料的用量进行调节。
此外,在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含颜料时,可以使用通过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分散到介质中而得到的颜料分散液。并且,在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含颜料时,可以含有这些颜料及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优选的分散剂为配制颜料分散液时所常用的分散剂,例如可以使用高分子分散剂。
分散剂可以使用通常的在油墨中所使用的任意的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可以使用市售产品,其具体例有Hinoacto KF1-M、T-6000、T-7000、T-8000、T-8350P、T-8000EL(Takefu Fine Chemicals公司制)等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solsperse13940、20000、24000、32000、32500、33500、34000、35200、36000(Lubrizol公司制);disperbyk-161、162、163、164、166、180、190、191、192(德国毕克化学社制);FLOWLEN DOPA-17、22、33、G-700(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AJISPER PB821、PB711(味之素株式会社制);LP4010、LP4050、LP4055、POLY MER400、401、402、403、450、451、453(EFKA Chemicals公司制),上述分散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
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含分散剂时,相对于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的色料(特别是颜料)的含量,分散剂的含量为5质量%~200质量%,优选为30质量%~120质量%,可以根据应分散的色料进行适当选择。
1.5.3.2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构成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聚合促进剂。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情况下,聚合促进剂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例举Darocur EHA、EDB(Chiba SpecialtyChemicals公司制)、EBECRYL 7100(Daicel Cytec公司制)等。
此外,由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构成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热引发自由基阻聚剂。由此能够提高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热引发自由基阻聚剂的具体例有氢醌甲基醚(MEHQ)(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叔丁基对苯醌、Irgastab UV-10、UV-22(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等。
并且,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有优选为溶解于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或氟类表面活性剂。作为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有BYK-347、BYK-348、BYK-UV3500、3510、3530、3570(BYK Chemie Japan制)、UV-3500(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上述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具有润滑剂的功能。加入表面活性剂时,优选的添加量为油墨组合物中的0.5质量%~4质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中,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匀染剂等。
1.6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
本实施方式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至少含有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及上述聚合引发剂。因此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能够通过照射来自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等的光进行固化。
使用紫外线作为光源的光时,照射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紫外线的最终照射量为10mJ/cm2~20000mJ/cm2,优选为50mJ/cm2~15000mJ/cm2的范围。紫外线照射量若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充分进行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的光,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钉住。钉住时的固化率为若假设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反应完全固化时的固化率为100%,则将在该时间的光照射量可以设定为100%。并且,预先对所使用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制作相对于光照射量的固化率的标准线,则可以将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的光照射量设定成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达到所希望的固化率。并且,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转化率例如可以使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从特定吸收频率峰的吸光度的变化值求得。
1.7作用效果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对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在固化前进行两阶段的预固化(钉住)。因此,能够容易控制在记录介质中所形成的图像的混色、精细度及光泽。因此,例如能够使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形成对于记录介质混色少、精细度及光泽度良好的图像。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由于第一光源21及第二光源22是离喷头10具有特定的间隔来设置的,因此保持各光源的光呈打开的状态,就能够进行上述两次钉住。即,不控制各光源的光的开灭等就能够进行良好的钉住。
2.喷墨记录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喷出上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使其附着到记录介质上。进一步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沿第一方向对记录介质P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同时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I从喷头的喷嘴孔中喷出,使液滴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从离位于喷头10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端的喷嘴孔12开始,隔着第一距离G1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源21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I照射光;从离第一光源21的与喷头10相反一侧端开始,隔着第二距离G2的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22,对附着于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I照射光,液滴I附着到记录介质P后,经过0.001秒~1秒的时间后,使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到液滴I;在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后,使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到所述液滴,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第一光源21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第二光源22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大于30%且小于等于80%。
下面表示喷墨记录方法的一例,其使用喷墨记录装置100,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喷出到记录介质P并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阵。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其包括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头10喷出的液滴喷出工序,将从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到液滴上的第一照射工序及将从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到液滴上的第二照射工序。
2.1液滴喷出工序
本工序是从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喷头10以液滴形式喷出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使该液滴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从喷头10的一个喷嘴孔12喷出的液滴的量优选为1pl~20pl。液滴的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具有良好的喷出稳定性,能够得到更高品质的图像。图2给出了通过本工序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I。
2.2照射工序
2.2.1第一照射工序
本工序是通过第一光源21,将光照射到附着于记录介质P的液滴上的工序。下面,以图2所示的,喷头10沿喷头10的扫描方向MS的箭头A方向移动的情况为例,对本工序进行说明。
喷头10沿图中箭头A方向移动,结果使在液滴喷出工序中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I移动到第一光源21的一侧的光所照射的位置。其结果使第一光源21的光照射到液滴上。通过本工序,构成液滴I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使液滴I进行第一次钉住。并且,虽没有在图中显示,但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21设置在喷头10的扫描方向的两侧,因此即使喷头10及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与上述例示的相反也为相同的工序。
若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00,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第一照射工序。并且,在液滴喷出工序后,隔0.001秒~1秒进行第一照射工序。此外,通过将喷头10及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速度为1m/分钟~50m/分钟,能够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更好地固化,例如能够提高所形成的图像的耐磨损性等。
在液滴I的第一照射工序中被钉住的程度,作为构成液滴I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率,在1%以上但小于30%。据此,能够抑制液滴I在记录介质P上的大幅润湿铺展及明显的混色,同时能够产生被控制的润湿铺展及混色。第一照射工序中的液滴I的钉住程度更优选为1%以上但小于10%,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但小于5%。
2.2.2第二照射工序
本工序是通过第二光源22将光照射到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液滴上的工序。下面,以图2所示的,喷头10沿喷头10的扫描方向MS的箭头A方向移动的情况为例,对本工序进行说明。
在第一照射工序之后,喷头10继续沿图中箭头A的方向移动,结果使在液滴喷出工序中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液滴I移动到一侧的第二光源22的光所照射的位置。其结果使第二光源22的光照射到液滴I上。通过本工序使构成液滴I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液滴I进行第二次钉住。并且,虽没有在图中显示,但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22设置在喷头10的扫描方向的两侧,因此即使喷头10及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与上述例示的相反也为相同的工序。
若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00,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第二照射工序。并且,在第一照射工序后,隔0.1秒以上1秒以内进行第二照射工序。此外,通过将喷头10及记录介质P的相对性的扫描速度为1m/分钟~50m/分钟而能够使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更好地固化,例如能够提高所形成的图像的耐磨损性等。
在液滴I的第二照射工序中被钉住的程度,作为构成液滴I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率,包括第一照射工序的固化率为大于30%但小于等于80%。据此,例如能够使记录介质P上的液滴I成为所希望的形状,在液滴I为多个的情况下,能够使它们的混色达到所希望的程度。此外,第二照射工序中的钉住程度更优选为转化率40%~80%,进一步优选为50%~80%。
2.3其他工序
(第三照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还可以具有第三照射工序。第三照射工序是通过第三光源23,将光照射到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液滴上的工序。
在至少一组的第一照射工序及第二照射工序的组合之后,记录介质P沿扫描方向SS移动,结果使在液滴喷出工序中附着到记录介质P的液滴I移动到第三光源23的光所照射的位置。其结果使第三光源23的光照射到液滴I上。通过本工序使构成液滴I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使液滴I进行主固化。主固化是在使用记录物质时,使其固化到适合的状态的固化,基于主固化的固化率比钉住时的固化率更高,在80%以上。并且,在保持钉住时的固化率的状态使用记录物质,则可以不进行主固化。
若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00,则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第三照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00,在具有上述第三照射工序时,通过使液滴I附着到记录介质P上,使记录介质P进行扫描而使喷头10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两次钉住及主固化。
3实施例
下面用若干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其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1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
配制在各实施例中共同使用的一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
将29.5质量%丙烯酸苯氧基酯(V#192:大阪有机工业株式会社制)、19.7质量%双环戊烯基氧乙基丙烯酸酯(FA512AS: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5.8质量%二环戊烯基丙烯酸酯(FA511AS: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9.8质量%乙烯己内酰胺、9.8质量%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EBECRYL IRR214K:大赛璐株式会社制)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将5质量%IRGACURE 819(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4质量%DAROCURETPO(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1质量%DETX(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将3质量%EBECRYL7100(大赛璐株式会社制)作为聚合促进剂;将0.2质量%BYK-UV3500(日本BYK化学株式会社制)作为润滑剂;将0.1质量%solsperse 36000(Lubrizol公司制)作为颜料分散剂;以及2质量%颜料,进行配合,混合并溶解,然后在常温常压下用磁力搅拌机混合搅拌30分钟。
作为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组,组装使用了青色颜料:IRGALITEBLUE  GLVO(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社制)的组合物组、使用了红色颜料:颜料红122的组合物组、使用了黄色颜料:颜料黄180的组合物组、以及使用了炭黑的组合物组。
并且,在制得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之后,添加氢醌甲基醚(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及叔丁基对苯醌(Ch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社制)作为阻聚剂,均添加2000ppm,制备了在各实施例中通用的油墨组。
3.2喷墨记录装置
使用对串联式喷墨打印机PX-G920(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进行改造后的打印机作为喷墨记录装置,制成了各实施例的评价样品。在该打印机的各色墨盒中导入上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组。通过改造,该打印机具有由波长395nm的LED所构成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据此,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同样地,将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设在喷头扫描方向MS的两侧。
3.3评价用样品的制备
使用裁切成A4大小的氯化乙烯膜作为记录介质,以成为表1所示的固化率的方式设定各光源的光照量,制备各实施例的样品。
在任意样品中,作为打印机的设定,在介质“聚氯乙烯一般1”、印刷品质“好”的打印模式下进行形成,制成了能够评价各色的一点的线幅及实地(ベタ)部位的浓淡的同时,还能够评价渗出(bleed)(渗透、混色)及光泽的测试图案。此外,将各实施例的第一照射至第三照射的光照量,调节至通过LED的光照量能够达到表1所示的固化率的光量。就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率来说,使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由特定吸收频率峰的吸光度变化值分别求得各实施例中到进行第一照射时的固化率、到进行第二照射时的固化率及到进行第三固化时的固化率。喷头的扫描速度为10m/分钟。在喷头的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喷嘴孔中,离第一光源最近的喷嘴孔与最远的喷嘴孔的距离为30mm。在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孔列的一列中,分别各填充上述油墨组中的一种油墨。对每个实施例分别改变第一距离G1、第二距离G2,调整从液滴弹到介质后到进行第一照射时的时间间隔、从第一照射完成后到进行第二照射时的时间间隔。据此,在实施例1~18中,设置成在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到记录介质后,隔0.001秒~1秒之间的时间间隔,使来自第一光源的光照射到该液滴上。其中,从离第一光源最近的喷嘴孔中喷出的液滴在弹到介质后最快受到第一照射,从最远的喷嘴孔喷出的液滴在弹到介质后最后受到第一照射。实施例1~15、18~19设置成在第一照射完成后,隔0.1秒~1秒之间的时间间隔,使第二光源的光照射到该液滴上。
表1
3.4评价方法
针对得到的各实施例的样品,对渗出、线幅及光泽进行了评价。
用放大镜等对测试图案进行目测而评价渗出。制作将各油墨与其他颜色油墨的测试图案相邻接印刷的测试图案。以720×720dpi制作测试图案。对于与其他颜色油墨相邻连接制成的测试图案,将各颜色油墨的测试图案均没有线的边界的不清楚或者与相邻接的测试图案发生混色的情况记为“A”、将与相邻接的测试图案的颜色边界产生混色的情况记为“B”、将测试图案的边界线不鲜明的情况记为“C”,并示于表1。
对于测试图案中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像素(用于形成点的最小单位区域)的全部像素,用放大镜等对其形成了点时的测试图案进行目测而评价了线幅。将得到足够的线幅、实地部位被点完整掩埋的情况记为“A”;将线幅比A细但实地部位被点完整掩埋的情况记为“B”;将线幅细且实地部位没有被完整掩埋的情况记为“C”,并示于表1。
通过目测测试图案来评价光泽。将光泽高的情况记为“A”、将具有光泽的情况记为“B”、将光泽不充足的情况记为“C”,并示于表1。
3.5评价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各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照射及第二照射时的固化率,能够显著改变渗出、线幅及光泽。即说明若使用试验例中所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则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使附着到记录介质上的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的润湿铺展方式及表面形状发生变化。
此外,还可以看出试验例1至试验例7的样品,其渗出、线幅及光泽均良好。即说明在第一照射时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转化率为1%~30%、且第二照射时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转化率为35%~80%时的样品,其渗出、线幅及光泽均良好。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实施方式,可以将任意多个方式进行适当组合。据此,组合后的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各自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效果或协同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所述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替换实施方式所述构成的非本质部分而成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可起到与实施方式所述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所述的构成中加入公知技术而成的构成。

Claims (7)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沿第一方向对于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并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嘴孔喷出使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喷头,以及
在所述喷头的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配置的、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液滴进行光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其中,
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后,经过1秒以内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在照射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将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是在发光波长365nm~410nm具有峰值波长的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通过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进行所述照射后,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滴进一步进行光照射,使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固化率超过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在通过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进行所述照射后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液滴进一步进行光照射的第三光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头具有多个所述喷嘴孔,所述喷嘴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头对于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性扫描的速度为1m/分钟~50m/分钟。
7.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方向对于记录介质进行相对性的扫描并将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从喷头喷嘴孔喷出使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
通过在所述喷头的扫描方向下游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对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液滴进行光照射,
所述液滴附着到所述记录介质后,经过1秒以内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在照射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后,经过0.1秒~1秒的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射于所述液滴,
将所述光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通过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为1%~30%,通过第二光源的光固化至固化率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
CN201110078375.6A 2010-03-30 2011-03-28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Active CN102241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7936 2010-03-30
JP2010077936 2010-03-30
JP2010285957A JP5682750B2 (ja) 2010-03-30 2010-12-2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285957 2010-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1188A true CN102241188A (zh) 2011-11-16
CN102241188B CN102241188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709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8375.6A Active CN102241188B (zh) 2010-03-30 2011-03-28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6) US8602548B2 (zh)
JP (1) JP5682750B2 (zh)
CN (1) CN10224118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9791A (zh) * 2015-03-09 2015-06-03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05939853A (zh) * 2014-01-31 2016-09-14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装置、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8544858A (zh) * 2018-07-07 2018-09-18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采用光固化油墨的喷墨打印机
CN108891132A (zh) * 2018-07-07 2018-11-2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固化方法、装置、设备、打印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064548A (zh) * 2018-01-23 2019-07-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装置及使用其的喷墨印刷方法和层压方法
CN11087163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方法及喷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2750B2 (ja) 2010-03-30 2015-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421323B2 (ja) * 2011-05-06 2014-0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022545B2 (en) * 2012-03-08 2015-05-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for irradiating UV light on ink ejected on medium and printing method for irradiating UV light on ink ejected on medium
JP2013193349A (ja) * 2012-03-21 2013-09-30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3252619A (ja) * 2012-06-05 2013-12-1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099959B2 (ja) * 2012-09-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051508A (ja) * 2013-09-05 2015-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光照射装置
KR102339967B1 (ko) * 2013-11-06 2021-12-17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물막의 제조 방법, 전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부품
JP6184336B2 (ja) * 2014-01-31 2017-08-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6132710B (zh) * 2014-03-12 2017-11-1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装置和喷墨印刷方法
DE102014007131A1 (de) * 2014-05-16 2015-11-19 Durst Phototechnik Digital Technology Gmbh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Banding-Effekten
US20160083596A1 (en) * 2014-09-18 2016-03-24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Led curable inkjet inks having uv absorbe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processes
JP6872308B2 (ja) * 2015-04-14 2021-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US10730318B2 (en) * 2015-08-07 2020-08-04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Spot gloss and gloss control in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10180248B2 (en) 2015-09-02 2019-01-15 ProPhotonix Limited LED lamp with sensing capabilities
JP7127321B2 (ja) * 2018-03-23 2022-08-3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吐出装置
JP2020128025A (ja) * 2019-02-08 2020-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KR102054110B1 (ko) * 2019-06-28 2019-12-09 염세훈 Uv 잉크젯 프린터의 경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0882337B1 (en) 2019-08-13 2021-01-0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 quality images with ultraviolet curable inks in a printer
JP7424857B2 (ja) 2020-02-17 2024-01-3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459657B2 (ja) * 2020-05-26 202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4016A1 (en) * 2002-12-12 2004-06-17 Takeshi Yokoyama Ink jet printer
US20050104946A1 (en) * 2003-01-09 2005-05-19 Con-Trol-Cure, Inc. Ink jet UV curing
CN1652939A (zh) * 2003-04-18 2005-08-10 御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US20080192100A1 (en) * 2004-08-30 2008-08-1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20090237479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90291225A1 (en) * 2005-04-10 2009-11-26 Toshiyuki Takabayashi Active Ray Curable Ink-Jet Ink,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3884A (en) * 1982-02-12 1984-11-20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extured coatings
JP2004002531A (ja) 2002-05-31 2004-01-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056559B2 (en) * 2002-08-30 2006-06-06 Konica Corporation Ink-jet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131722B2 (en) * 2002-08-30 2006-11-07 Konic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ing a humidity detector to control the curing of an image
JP4147943B2 (ja) 2003-01-14 2008-09-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40145642A1 (en) * 2003-01-17 2004-07-29 Yoshihide Hoshino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US7014285B2 (en) * 2003-01-28 2006-03-21 Konien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 jet printer
GB0304761D0 (en) * 2003-03-01 2003-04-02 Integration Technology Ltd Ultraviolet curing
JP4649906B2 (ja) * 2003-09-24 2011-03-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04108A (ja) * 2003-10-02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661807B2 (en) * 2004-07-21 2010-0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ltraviolet rays emitter
JP2006142707A (ja) * 2004-11-22 2006-06-08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114305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Kazuhiko Ohtsu Exposure-curing method of photo-cure type ink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06064820A1 (ja) * 2004-12-13 2006-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81805A (ja) * 2004-12-27 2006-07-13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00141724A1 (en) * 2005-02-24 2010-06-10 Atsushi Nakajim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Ultraviolet Ray Curable Ink
JPWO2006129530A1 (ja) * 2005-05-30 2008-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66816B2 (ja) * 2005-07-08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030464A (ja) * 2005-07-29 2007-02-0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878644B2 (en) * 2005-11-16 2011-02-01 Gerber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Inc. Light cure of cationic ink on acidic substrates
JP2008073916A (ja) * 2006-09-20 2008-04-03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39151B2 (ja) * 2006-12-07 2013-07-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94076B2 (en) * 2006-12-25 2010-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on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US7794075B2 (en) * 2006-12-25 2010-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on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09126071A (ja) * 2007-11-26 2009-06-11 Roland Dg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208348A (ja) *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53735B2 (ja) * 2008-05-27 2014-03-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070693A (ja) * 2008-09-19 2010-04-02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715917B2 (ja) * 2008-12-26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R2940657B1 (fr) * 2008-12-30 2011-01-21 Mgi France Composition de vernis pour substrat imprime par jet d'encre.
JP5114454B2 (ja) * 2009-06-04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並びにプリント方法
JP5623718B2 (ja) * 2009-08-28 2014-1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682750B2 (ja) * 2010-03-30 2015-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4016A1 (en) * 2002-12-12 2004-06-17 Takeshi Yokoyama Ink jet printer
US20050104946A1 (en) * 2003-01-09 2005-05-19 Con-Trol-Cure, Inc. Ink jet UV curing
CN1652939A (zh) * 2003-04-18 2005-08-10 御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US20080192100A1 (en) * 2004-08-30 2008-08-1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20090291225A1 (en) * 2005-04-10 2009-11-26 Toshiyuki Takabayashi Active Ray Curable Ink-Jet Ink,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237479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853A (zh) * 2014-01-31 2016-09-14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装置、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5939853B (zh) * 2014-01-31 2018-03-20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装置
CN104669791A (zh) * 2015-03-09 2015-06-03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10064548A (zh) * 2018-01-23 2019-07-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装置及使用其的喷墨印刷方法和层压方法
US11167539B2 (en) 2018-01-23 2021-11-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Inkjet print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lamin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0064548B (zh) * 2018-01-23 2022-06-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装置及使用其的喷墨印刷方法和层压方法
CN108544858A (zh) * 2018-07-07 2018-09-18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采用光固化油墨的喷墨打印机
CN108891132A (zh) * 2018-07-07 2018-11-2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固化方法、装置、设备、打印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891132B (zh) * 2018-07-07 2019-07-16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固化方法、装置、设备、打印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7163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方法及喷墨装置
CN110871639B (zh) * 2018-08-31 2024-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方法及喷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1188B (zh) 2014-12-10
JP2011224967A (ja) 2011-11-10
US20140085389A1 (en) 2014-03-27
US9566804B2 (en) 2017-02-14
US20110242243A1 (en) 2011-10-06
US20180141347A1 (en) 2018-05-24
US20160144635A1 (en) 2016-05-26
US9889681B2 (en) 2018-02-13
US8602548B2 (en) 2013-12-10
JP5682750B2 (ja) 2015-03-11
US9028057B2 (en) 2015-05-12
US20170106667A1 (en) 2017-04-20
US20150210092A1 (en) 2015-07-30
US9278549B2 (en) 201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1188B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US11813843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ltraviolet curable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529351B (zh) 记录方法以及用于该记录方法的光固化型油墨组
CN103547458B (zh) 喷墨印刷方法
JP6083116B2 (ja) 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04790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647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974025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373082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JP5825089B2 (ja) 紫外線硬化型非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
CN104070796A (zh) 印刷装置
JP201320293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2071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091925A (ja) 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2014019751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6307152A (ja) 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記録方法
JP595455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170369724A1 (en)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JP20140249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023505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1395232A (zh) 光固化型墨汁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JP2017061686A (ja) 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043259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60490A (ja) インク、画像形成方法、印刷物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091926A (ja) 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