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8944B -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8944B
CN102218944B CN201110078532.3A CN201110078532A CN102218944B CN 102218944 B CN102218944 B CN 102218944B CN 201110078532 A CN201110078532 A CN 201110078532A CN 102218944 B CN102218944 B CN 102218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web
resettlement section
idler roller
roll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8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8944A (zh
Inventor
井上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18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8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9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打印机具备:将卷筒纸收容成能够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的方向上滚动的卷筒纸收容部;通过转动而对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卷筒纸罩;伴随卷筒纸罩的转动而进行位移的张紧辊,其中,卷筒纸收容部被支承为伴随卷筒纸罩的转动而向卷筒纸罩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施力部件配置在向卷筒纸收容部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对卷筒纸施力的位置,卷筒纸收容部伴随开闭罩向开方向转动而转动。

Description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出卷筒纸而进行印刷的卷筒纸打印机及在安装卷筒纸时进行开闭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POS(Point-Of-Sale)系统中,使用对卷筒状的记录纸实施印刷的收据打印机等卷筒纸打印机。
作为此种卷筒纸打印机,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设置在前表面的开口部和覆盖开口部并安装成开闭自如的前罩,通过打开前罩,而从打印机的前方进行卷筒纸的安置或更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76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8414号公报
然而,由于卷筒纸收纳在壳体的内部,因此即使打开前罩,卷筒纸的更换也麻烦。
这种情况下,若形成为通过打开前罩而使卷筒纸向前方侧移动的结构,则容易取出卷筒纸,但打开前罩时,向前方移动的卷筒纸有可能由于惯性而滚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卷筒纸的飞出并实现卷筒纸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的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将卷筒纸收容成能够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的方向上滚动的卷筒纸收容部;
通过转动而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罩;
伴随所述开闭罩的转动而进行位移的施力部件,
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被支承为伴随所述开闭罩的转动而向所述开闭罩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所述施力部件配置在向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对所述卷筒纸施力的位置,其中,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伴随所述开闭罩向开方向转动而转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卷筒纸收容部向开闭罩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因此通过打开开闭罩,能够容易地进行卷筒纸相对于卷筒纸收容部的取出及装填。
另外,在开闭罩向开方向转动而卷筒纸收容部进行转动时,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被施力部件向卷筒纸收容部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施力。由此,能够利用施力部件来防止伴随卷筒纸收容部的转动并由于惯性而要向转动方向飞出的卷筒纸的飞出。
即,能够防止卷筒纸的飞出并实现卷筒纸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中,优选,所述施力部件在将卷筒纸按压到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方向上对所述卷筒纸施力。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施力部件将伴随卷筒纸收容部的转动并由于惯性而要向该转动方向飞出的卷筒纸向卷筒纸收容部中按压,并可靠地进行保持。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卷筒纸的飞出。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中,优选,还具备:
将收容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片状抽出的抽出辊;
设置在所述抽出辊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夹持输送片状的卷筒纸的输送辊,
所述施力部件是在从所述抽出辊到所述输送辊的输送路上被支承为将卷筒纸对所述输送辊的张力保持恒定的张紧辊。
根据该结构,利用张紧辊对卷筒纸施加张力而将作用于输送辊上的张力保持恒定,从而能够使送纸精度稳定。而且,由于将该张紧辊作为防止卷筒纸飞出的施力部件,因此不会导致由于附加另外的结构而引起的成本上升,从而能够防止卷筒纸飞出。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中,优选,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张紧辊设置在共同的输送单元上,
伴随所述开闭罩向开方向的转动开始,所述输送单元向所述开方向移动,所述张紧辊位移到能够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内的卷筒纸接触的位置,伴随所述开闭罩进一步向开方向转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转动且所述卷筒纸被所述张紧辊施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打开开闭罩,而使输送单元移动,利用张紧辊对卷筒纸施力,从而能够防止卷筒纸飞出。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中,优选,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开闭罩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所述开闭罩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即使卷筒纸要飞出,也能够利用配置在比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开闭罩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施力部件来可靠地防止卷筒纸飞出。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中,优选,还具备在所述开闭罩的转动作用下进行位移而限制卷筒纸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件,
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在关闭了所述开闭罩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上方,并且在打开了所述开闭罩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所述卷筒纸收容部靠所述开闭罩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打开了开闭罩时,即使卷筒纸由于惯性而要飞出,也能够利用配置在比卷筒纸收容部靠开闭罩侧的位置的移动限制部件来防止卷筒纸飞出。
另外,应用了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具有:
对卷筒纸进行印刷的印刷头;
用于收容卷筒纸的卷筒纸收容部,该卷筒纸收容部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且其转动轴与卷筒纸的旋转轴平行;
能够与卷筒纸接触的张紧辊;
使所述张紧辊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联杆机构,该联杆机构在使所述张紧辊从所述第三位置沿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后,使所述张紧辊沿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到第四位置,
在所述张紧辊沿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的期间,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
当所述张紧辊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张紧辊位于比所述印刷头靠卷筒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并对所述卷筒纸的从卷筒部拉出的部分施加张力,
当所述张紧辊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张紧辊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的底部相接的水平面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移动的方向的前方,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接触而向该卷筒部移动的方向的反方向按压该卷筒部,其中,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转动作用下进行移动。
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所述张紧辊能够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接触。
另外,优选,所述张紧辊能够在其和形成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壁之间夹持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
另外,优选,卷筒纸打印机还具有用于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盖,
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对应于所述盖的开闭而进行转动,
当所述盖处于闭位置时,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盖处于开位置时,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联杆机构对应于所述盖的开闭而使所述张紧辊移动,当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移动到所述开位置时,所述联杆机构使所述张紧辊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所述卷筒纸打印机具备:
将卷筒纸收容成能够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的方向上滚动的卷筒纸收容部;
通过转动而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罩,
打开所述开闭罩的工序包括施力工序,该施力工序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向所述开闭罩的打开方向旋转时,利用伴随所述开闭罩的开闭动作而进行位移的施力部件,将收容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向所述开闭罩的开方向的反方向施力。
根据该方法,在向开方向转动开闭罩而转动卷筒纸收容部时,利用施力部件将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向卷筒纸收容部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施力,因此能够利用施力部件可靠地防止伴随卷筒纸收容部的转动并由于惯性而要向转动方向飞出的卷筒纸的飞出。
在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中,优选,所述施力工序包括利用所述施力部件将卷筒纸按压到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动作。
根据该方法,能够利用施力部件将伴随卷筒纸收容部的转动并由于惯性而要向转动方向飞出的卷筒纸向卷筒纸收容部中按压,并可靠地进行保持。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卷筒纸飞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打印机取下打印机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输送机构的简要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5是说明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动作的侧剖视图。
图6是说明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动作的侧剖视图。
图7是说明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动作的侧剖视图。
图8是说明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动作的侧剖视图。
图9是说明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卷筒纸罩的动作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是使用多色的墨对从卷筒纸的卷筒部抽出的部分进行彩色印刷的卷筒纸打印机,在覆盖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机壳体2的前表面中央设有开闭自如的卷筒纸罩(开闭罩)3。在卷筒纸罩3的横向左侧设有墨盒插入口8,从该插入口8插入墨盒4而将其收容在打印机主体中。在打印机壳体2的前表面还配置有电源开关5、进给开关6和指示器7。
如图2所示,被印刷的介质即卷筒纸11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12中。打开卷筒纸罩3时,卷筒纸收容部12被打开,能够进行卷筒纸11的装填或更换。
卷筒纸罩3能够以其下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卷筒纸罩3的上部设有将印刷后的卷筒纸排出的排纸部9,在排纸部9的下部设有能够向跟前侧滑动的开闭滑动件10。
向跟前(前方)拉拽开闭滑动件10时,将卷筒纸罩3固定在关闭位置上的锁定被解除。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向跟前拉拽开闭滑动件10时,如图3所示,卷筒纸罩3以下端为中心转动而打开,设置在卷筒纸罩3的里侧的卷筒纸收容部12露出,能够向卷筒纸收容部12投入卷筒纸。
如图4所示,在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方上部设有将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11片状抽出的抽出辊34。卷筒纸11被从底板41侧朝上方抽出。并且,由卷筒纸收容部12和抽出辊34构成将卷筒纸11片状抽出而进行供给的卷筒纸供给装置39。
在该抽出辊34的下游侧设有夹持并输送卷筒纸11的主传送辊(输送辊)36。而且,在从抽出辊34到主传送辊36的输送路上设有张紧辊(施力部件)35。张紧辊35与卷筒纸11的被抽出辊34从卷筒部拉出的部分接触,并被向装置后方(输送方向上游侧)施力以恒定地保持卷筒纸11对主传送辊36的张力。
此外,在主传送辊36的下游侧设有夹持并输送卷筒纸11的前传送辊37,在主传送辊36和前传送辊37之间设有压板26。而且,在排纸部9上设有切断印刷后的卷筒纸11的刀具38。
卷筒纸11从卷筒纸收容部12被拉出,经由抽出辊34、张紧辊35、主传送辊36、压板26、前传送辊37,从排纸部9被排出。所述输送辊34、36、37经由齿轮或带轮机构等传递机构被抽出用电动机或送纸用电动机驱动。
抽出辊34、张紧辊35、主传送辊36、前传送辊37的各旋转轴与卷筒纸11的旋转轴平行。
抽出辊34将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11片状拉出而产生送纸力。主传送辊36以高精度被进行旋转控制,从而以高精度的送纸间距输送卷筒纸11。张紧辊35通过将作用于主传送辊36上的负载保持恒定而使送纸精度稳定,且通过将卷筒纸11的松弛保持成恒定量而实现高速传送。
前传送辊37由一对圆筒状的辊构成,利用充分的夹持力夹持片状的卷筒纸11并向排纸部9送出。在该前传送辊37的夹持力的作用下,即使向排纸部9排出的卷筒纸11被向与排纸方向(送纸方向)交叉的方向拉拽,也能防止压板26上的起纸,然后也不会有起纸引起的卡纸障碍,能够良好地进行印刷。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主体,在卷筒纸收容部12的上方设置有搭载了喷墨头(印刷头)21的滑架22。喷墨头21在滑架22上搭载成使形成有喷出墨的喷嘴的喷嘴面与压板26相对向。滑架22被沿卷筒纸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23支承为沿用纸宽度方向移动自如,并与环形带(未图示)连结。在对该环形带进行驱动的滑架电动机的作用下,滑架22能够在压板26的上方沿卷筒纸11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滑架22上连接有形成与墨盒连通的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并具有挠性的墨管27。经由该墨管27从收容在墨盒收容部中的墨盒4向搭载于滑架22上的喷墨头21供给墨。
喷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成为往复移动的滑架22的待机位置(原位)。在该待机位置的下方设有墨吸引机构(未图示),该墨吸引机构对在滑架22的下表面露出的喷墨头21的各喷嘴内的墨进行吸引。
并且,在喷墨打印机1中,从搭载在往复移动的滑架22上的喷墨头21对卷筒纸11的从卷筒部抽出的部分喷出墨而进行印刷处理。
卷筒纸收容部12具有卷筒纸座40。卷筒纸座40具有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树脂制的底板41,在该底板41上载置卷筒纸11。卷筒纸11以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与抽出辊3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能够滚动的方式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12中。
该卷筒纸收容部12(卷筒纸座40)利用连结销43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壳体2内的托架42连结。卷筒纸收容部12的转动轴与卷筒纸11的旋转轴平行。
另外,在卷筒纸收容部12的侧部设置有联杆机构。该联杆机构具备:利用销节点53将第一联杆部件51及第二联杆部件52串联连结的前方复合联杆A;利用销节点63将第三联杆部件61及第四联杆部件62串联连结的后方复合联杆B。前方复合联杆A具有由第一联杆部件51构成的第一联杆Au和由第二联杆部件52构成的第二联杆A1,后方复合联杆B具有由第三联杆部件61构成的第三联杆Bu和由第四联杆部件62构成的第四联杆B1。
另外,在所述前方复合联杆A及后方复合联杆B中,在销节点53、63上架设有连结联杆部件(未图示),由此,利用由连结联杆部件构成的连结联杆C将前方复合联杆A及后方复合联杆B相互连结。并且,由前方复合联杆A、后方复合联杆B及连结联杆C构成联杆机构。
前方复合联杆A及后方复合联杆B的下端分别利用连结销81、82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喷墨打印机1的底部连结。而且,前方复合联杆A及后方复合联杆B的上端利用连结销83、84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前端设有开闭滑动件10的压板单元(输送单元)85连结。该压板单元85是设有压板26、张紧辊35、主传送辊36及前传送辊37的各下方侧辊等的单元。
在该压板单元85中,在卷筒纸收容部12侧设有多个保护销(移动限制部件)86,利用所述保护销86限制卷筒纸11向压板单元85侧移动,从而防止卷筒纸11向压板单元85的机构部分的干涉所引起的不良情况。
卷筒纸罩3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压板单元85连结的罩部3a;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喷墨打印机1的底部连结的框部3b。所述罩部3a和框部3b连结成能够相互滑动,由此,卷筒纸罩3能够伸缩。
接下来,对在卷筒纸11收容于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状态下打开卷筒纸罩3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卷筒纸罩3关闭的状态下向前方拉拽开闭滑动件10时,开闭滑动件10向前方移动而解除将卷筒纸罩3固定在关闭位置上的锁定。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将开闭滑动件10向跟前拉拽时,如图5所示,卷筒纸罩3以下端为中心转动而打开,压板单元85被向前方拉出。
此时,压板单元85在6节联杆状态的联杆机构的作用下以保持为水平姿势的状态直线性地向前方移动,因此在不会与喷墨头21或卷筒纸11干涉的情况下被向前方拉出。即,压板单元85在6节联杆状态的联杆机构的作用下沿直线状的移动轨迹移动。
将开闭滑动件10进一步向跟前拉拽时,如图6所示,压板单元85被直线性地向前方拉出,联杆机构的前方复合联杆A的第一联杆Au和第二联杆A1成为直线状,同样地,后方复合联杆B的第三联杆Bu和第四联杆B1成为直线状。由此,联杆机构成为由直线状的前方复合联杆A和直线状的后方复合联杆B构成的4节联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复合联杆A及后方复合联杆B直线性地完全伸长的4节联杆状态(联杆长度最大的状态)的联杆机构作为平行联杆起作用。在该平行联杆机构的作用下,压板单元85维持水平并沿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而且,卷筒纸罩3通过罩部3a和框部3b相互滑动而伸长。
利用4节联杆状态的联杆机构使压板单元85向前方回旋时,如图7所示,在压板单元85的后方突出的张紧辊35与卷筒纸11的卷筒部接触。压板单元85从该状态进一步移动时,如图8所示,卷筒纸收容部12(卷筒纸座40)以利用连结销43连结的与托架42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而与压板单元85一起转动。
另外,此时,与保持于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11的卷筒部接触的张紧辊35被向压板单元85侧压入。由此,卷筒纸11受到来自张紧辊35的反作用力,在由该张紧辊35和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端12a(形成卷筒纸收容部12的壁)夹入的状态下保持在卷筒纸收容部12内。
需要说明的是,卷筒纸11被保持为能够在卷筒纸收容部12内旋转,张紧辊35是能够旋转的辊,因此即使卷筒纸11与张紧辊35发生接触,所述卷筒纸11和张紧辊35也相互旋转,不会成为压板单元85的移动时的负载,能够顺利地进行卷筒纸罩3的开动作。
压板单元85进一步移动时,如图9所示,即使在张紧辊35和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端12a夹持卷筒纸11的状态下卷筒纸收容部12也转动,且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端12a配置在比张紧辊35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张紧辊35被卷筒纸11进一步向压板单元85侧压入。
另外,在该状态下,卷筒纸收容部12以与托架42连结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将卷筒纸11抬起并使其向喷墨打印机1的前方侧移动。因此,由于向喷墨打印机1的前方侧的移动的惯性而在卷筒纸11上产生跃过压板单元85并滚出的力。
然而,在该状态下,由于张紧辊35配置在高于卷筒纸收容部12的底部(卷筒纸11的最下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张紧辊35来防止卷筒纸11向压板单元85侧飞出。换言之,张紧辊35位于比与卷筒纸11的最下部相接(假想)的水平面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
另外,由于张紧辊35能够旋转,因此当卷筒纸11由于惯性而要跃过张紧辊35时,张紧辊35也进行旋转,卷筒纸11的惯性力被张紧辊35的旋转抵消,这样也能够防止卷筒纸11飞出。
如图3所示,卷筒纸罩3向完全打开的开位置移动,且卷筒纸收容部12以与托架42连结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卷筒纸11进一步向喷墨打印机1的前方侧移动。而且,压板单元85配置在最下部,张紧辊35也配置在卷筒纸11的下方侧并保持成被拉入的状态,从而将卷筒纸收容部12的前方侧较大地打开。由此,能够容易地从卷筒纸收容部12取出卷筒纸11,而且,也能够容易地向卷筒纸收容部12装填卷筒纸11。
另外,在该状态下,由张紧辊35和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端12a进行的对卷筒纸11的夹持被解除。而且,在该状态下,即使卷筒纸11由于向喷墨打印机1的前方侧移动的惯性而要滚出,由于张紧辊35配置在高于卷筒纸收容部12的底部(卷筒纸11的最下部)的位置,而且张紧辊35进行旋转,因而也能够抵消卷筒纸11的惯性力。由此,能够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此外,如图3所示,张紧辊35的至少一部分(上端部)位于比与卷筒纸11的最下部相接(假想)的水平面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该时刻,保护销86中的一个在压板单元85和张紧辊35之间配置成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由此,利用该保护销86也能够防止卷筒纸11的滚出。
如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由于卷筒纸收容部12向卷筒纸罩3的转动方向转动,因此通过打开卷筒纸罩3,能够容易地进行卷筒纸11相对于卷筒纸收容部12的取出及装填。
另外,卷筒纸罩3向开方向转动而卷筒纸收容部12转动时,收容在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11被张紧辊35向与卷筒纸收容部12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由此,能够利用张紧辊35来防止由于惯性而要向卷筒纸收容部12转动的方向飞出的卷筒纸11的飞出。
为了抑制喷墨打印机1的外形高度,在关闭了卷筒纸罩3的状态下,相对于产品外形,需要尽可能降低卷筒纸11的位置。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卷筒纸11的安置性,在卷筒纸罩3打开时,优选将卷筒纸11提升至压板单元85的上表面位置附近。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印刷高速化而要求压板单元85搭载复杂的机构,因此压板单元85的厚度有增厚的倾向,由此,优选进一步升高打开卷筒纸罩3的状态下的卷筒纸11的位置。然而,若如此在打开卷筒纸罩3时将卷筒纸11配置在高位置,则容易产生惯性力引起的卷筒纸11的飞出。
即使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也能够利用张紧辊35可靠地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即,能够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并实现卷筒纸11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装置的小型化。
尤其是,能够利用张紧辊35将伴随卷筒纸收容部12的转动并由于惯性而要向转动方向飞出的卷筒纸11向卷筒纸收容部12的后端12a按压,并以夹持的状态可靠地进行保持,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
另外,由于将对卷筒纸11施加张力并将作用于主传送辊36上的张力保持恒定而使送纸精度稳定的张紧辊35作为防止卷筒纸11飞出的施力部件,因此不会导致由于附加另外的结构而引起的成本上升,能够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
另外,由于在完全打开了卷筒纸罩3的状态下张紧辊35配置在比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罩3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只要不跃过张紧辊35,卷筒纸11就不会飞出。由此,即使在卷筒纸罩3的完全打开状态下,也能够利用张紧辊35可靠地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
而且,在打开了卷筒纸罩3时,即使卷筒纸11由于惯性而要飞出,也能够利用配置在比卷筒纸收容部12靠卷筒纸罩3侧的位置上的保护销86来防止卷筒纸11的飞出。
另外,在打开了卷筒纸罩3的状态下,将张紧辊35配置在比卷筒纸收容部12中的卷筒纸罩3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在比卷筒纸收容部12靠卷筒纸罩3侧的位置上配置保护销86,因此即使卷筒纸11是小径的,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其飞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张紧辊35设置在压板单元85上,与压板单元85一起移动,利用6节联杆状态的联杆机构沿直线状的移动轨迹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后,利用4节联杆状态的联杆机构沿圆弧状的轨迹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印刷体即介质,还可以使用薄膜、布、金属薄板等。
也可以使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具备计算机主体、CRT等显示装置、输入装置、柔性盘驱动装置及CD-ROM驱动装置分别具有的功能或机构的一部分。例如,打印机也可以具有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及用于拆装记录有由数码相机等拍摄的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拆装部。
若形成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计算机主体、CRT等显示装置、鼠标或键盘等输入装置、柔性驱动装置及CD-ROM驱动装置的计算机系统,则作为系统整体,成为比以往系统优良的系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彩色喷墨打印机作为印刷装置,但只要是能够对卷筒纸进行印刷处理的印刷装置即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黑白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敏打印机、传真机等。

Claims (9)

1.一种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卷筒纸收容成能够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的方向上滚动的卷筒纸收容部;
通过转动而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罩;
伴随所述开闭罩的转动而进行位移的张紧辊;
将收容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片状抽出的抽出辊;
设置在所述抽出辊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夹持输送片状的卷筒纸的输送辊,
所述张紧辊在从所述抽出辊到所述输送辊的输送路上被支承为将卷筒纸对所述输送辊的张力保持恒定,并且,所述张紧辊还作为防止所述卷筒纸飞出的施力部件,
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被支承为伴随所述开闭罩的转动而向所述开闭罩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所述张紧辊配置在向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对所述卷筒纸施力的位置,其中,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伴随所述开闭罩向开方向转动而转动,
所述张紧辊在所述开闭罩打开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所述开闭罩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伴随所述开闭罩向开方向的转动开始,所述张紧辊位移到能够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内的卷筒纸接触的位置,伴随所述开闭罩进一步向开方向转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开始进行转动且所述卷筒纸被所述张紧辊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辊在将卷筒纸按压到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方向上对所述卷筒纸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开闭罩的转动作用下进行位移而限制卷筒纸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件,
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在关闭了所述开闭罩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上方,并且在打开了所述开闭罩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所述卷筒纸收容部靠所述开闭罩侧的位置。
4.一种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卷筒纸进行印刷的印刷头;
用于收容卷筒纸的卷筒纸收容部,该卷筒纸收容部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且其转动轴与卷筒纸的旋转轴平行;
能够与卷筒纸接触的张紧辊;
使所述张紧辊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联杆机构,该联杆机构在使所述张紧辊从所述第三位置沿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后,使所述张紧辊沿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到第四位置,
在所述张紧辊沿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的期间,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
当所述张紧辊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张紧辊位于比所述印刷头靠卷筒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并对所述卷筒纸的从卷筒部拉出的部分施加张力,
当所述张紧辊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张紧辊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的底部相接的水平面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移动的方向的前方,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接触而向该卷筒部移动的方向的反方向按压该卷筒部,其中,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转动作用下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所述张紧辊能够与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辊能够在其和形成所述卷筒纸收容部的壁之间夹持所述卷筒纸的卷筒部。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盖,
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对应于所述盖的开闭而进行转动,
当所述盖处于闭位置时,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盖处于开位置时,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联杆机构对应于所述盖的开闭而使所述张紧辊移动,当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移动到所述开位置时,所述联杆机构使所述张紧辊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
8.一种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筒纸打印机具备:
将卷筒纸收容成能够在其旋转轴成为横向的方向上滚动的卷筒纸收容部;
通过转动而对所述卷筒纸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罩;
伴随所述开闭罩的转动而进行位移的张紧辊;
将收容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片状抽出的抽出辊;
设置在所述抽出辊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夹持输送片状的卷筒纸的输送辊,
所述张紧辊在从所述抽出辊到所述输送辊的输送路上被支承为将卷筒纸对所述输送辊的张力保持恒定,并且,所述张紧辊还作为防止所述卷筒纸飞出的施力部件,
在打开所述开闭罩的工序中,
伴随所述开闭罩向开方向的转动开始,张紧辊位移到能够与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内的卷筒纸接触的位置,伴随所述开闭罩进一步向开方向转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开始进行转动,
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向所述开闭罩的打开方向转动时,利用所述张紧辊,将收容在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卷筒纸向所述开闭罩的开方向的反方向施力,
所述张紧辊在所述开闭罩打开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所述开闭罩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打开所述开闭罩的工序中,利用所述张紧辊将卷筒纸按压到所述卷筒纸收容部中的动作。
CN201110078532.3A 2010-03-29 2011-03-24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8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5002A JP5621294B2 (ja) 2010-03-29 2010-03-29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及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のカバー開閉方法
JP2010-075002 2010-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8944A CN102218944A (zh) 2011-10-19
CN102218944B true CN102218944B (zh) 2014-10-08

Family

ID=4465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853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8944B (zh) 2010-03-29 2011-03-24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2330B2 (zh)
JP (1) JP5621294B2 (zh)
CN (1) CN102218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931B (zh) * 2012-12-17 2021-0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
JP6346823B2 (ja) * 2014-08-05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USD821488S1 (en) * 2017-02-16 2018-06-26 Xerox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odule for a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USD821489S1 (en) * 2017-02-16 2018-06-26 Xerox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odule for a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USD822100S1 (en) * 2017-02-16 2018-07-03 Xerox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JP6996103B2 (ja) * 2017-03-31 2022-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463805B2 (ja) * 2020-03-31 2024-04-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ユニット
JP2023005853A (ja) * 2021-06-29 2023-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827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星精密株式会社 卷筒纸夹持机构和打印机
EP1780029A1 (en) * 2005-10-27 2007-05-02 Océ-Technologies B.V. Printer with advance mechanism for a print substrate
JP2007203563A (ja)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JP2009078414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ロール紙収容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CN101428508A (zh) * 2007-11-05 2009-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筒纸供给机构和卷筒纸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3931B1 (ko) * 1988-11-30 1998-04-20 오가 노리오 프린터
JP3531967B2 (ja) * 1994-05-27 2004-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H08293957A (ja) * 1995-04-24 1996-11-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ロール状記録紙の収納装置
JP2905742B2 (ja) 1996-09-30 1999-06-14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3376232B2 (ja) 1996-12-30 2003-02-10 シチズンシービーエム株式会社 パネルプリンター
JP2001080797A (ja) * 1999-09-17 2001-03-2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を備えた掲示装置
US6474883B1 (en) * 1999-09-22 2002-11-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roll paper housing
JP3832219B2 (ja) 1999-09-22 2006-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収容部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4830416B2 (ja) * 2005-09-16 2011-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4802743B2 (ja) * 2006-02-07 2011-10-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4763577B2 (ja) 2006-11-06 2011-08-3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支持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JP2009078522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連続紙処理装置
JP5082749B2 (ja) * 2007-10-15 2012-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9096065A (ja) * 2007-10-17 2009-05-07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827A (zh) * 2004-04-20 2005-11-02 星精密株式会社 卷筒纸夹持机构和打印机
EP1780029A1 (en) * 2005-10-27 2007-05-02 Océ-Technologies B.V. Printer with advance mechanism for a print substrate
JP2007203563A (ja)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JP2009078414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ロール紙収容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CN101428508A (zh) * 2007-11-05 2009-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筒纸供给机构和卷筒纸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02330B2 (en) 2014-04-22
US20110236115A1 (en) 2011-09-29
JP2011207548A (ja) 2011-10-20
CN102218944A (zh) 2011-10-19
JP5621294B2 (ja)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8944B (zh)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US9764567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26627A (zh) 装载装置、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US20090141111A1 (en)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nveying unit that conveys a recording medium
CN102152662A (zh) 卷筒纸供给装置及具有其的印刷装置
CN102211471B (zh) 卷筒纸打印机
US991431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396349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55292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52663A (zh) 卷筒纸供给装置及具有其的印刷装置
US1014460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9731519B2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91811B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841410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device
JP5672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28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2712B2 (ja) 印刷装置
JP6201550B2 (ja) 記録装置
CN103895369B (zh) 打印机
US10369824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5699486B2 (ja) プリンター
CN104943409A (zh) 输送装置
JP5959411B2 (ja) プリンタ
JP6179324B2 (ja) 給送装置
JP2005028701A (ja) 記録媒体切断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