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1458A -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1458A
CN102211458A CN2011100706355A CN201110070635A CN102211458A CN 102211458 A CN102211458 A CN 102211458A CN 2011100706355 A CN2011100706355 A CN 2011100706355A CN 201110070635 A CN201110070635 A CN 201110070635A CN 102211458 A CN102211458 A CN 102211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recesses
line
pair
shortes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06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1458B (zh
Inventor
中本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06Coating the nozzle area or the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26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tching
    • B41J2/1628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tching dry 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32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4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 B41J2/1642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thin film formation by 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4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 B41J2/164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thin film formation by p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喷射头包括板基材和致动器。板基材具有:多个喷射孔;喷射面,具有多个喷射开口和多对凹进部分,至少一个凹进部分具有底部部分,喷射开口在底部部分中开口;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喷射开口形成在至少一个底部部分中;在作为连接构成某一对的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某一对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作为连接构成另一对的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另一对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某一对的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小于等于构成另一对的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底部部分上形成拒液层。在喷射开口中能减小液体喷射特性的变化。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喷射面的液体喷射头,在该喷射面中形成有用于喷射液滴的喷射开口,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一种具有喷射面的喷墨头,在该喷射面中,在喷嘴开口的周边上形成有拒水层,以便提高喷墨特性。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334910)公开如下技术:喷嘴开口形成于在喷射面中形成的细长孔中的每个细长孔的底部部分中,以便保护拒水层免受用于擦拭喷墨面的擦拭器影响。
发明内容
在制造这样的喷墨头的过程中,当拒水层形成在喷墨面上时,在每个喷嘴中均可形成不需要的拒水层。因此,仅通过用掩模材料覆盖喷墨面而对喷墨面进行掩模,然后去除每个喷嘴中不需要的拒水层。在上述技术中,当用掩模材料覆盖喷射面时,在喷射面中形成的细长孔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可引起进入相应细长孔的不相等的或不同的掩模材料量。在进入相应细长孔的掩模材料的量不相等的情况下,难于精确地调节掩模材料接合至喷射面的压力,使得掩模材料不进入各喷嘴。这使得难以精确地只去除在各喷嘴中形成的拒水层。在拒水层不相等地残留在喷嘴中的情况下,在喷嘴中引起喷射特性的变化,导致记录特性的劣化。
鉴于上述情形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喷射开口中能够减小液体喷射特性的变化的液体喷射头,以及一种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可根据提供液体喷射头的本发明实现以上指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头包括:板基材;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构造成对板基材中的液体施加液滴喷射能量;其中板基材具有:在所述板基材中在该板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喷射孔,用于喷射液滴;和喷射面,该喷射面具有在该喷射面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孔和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滴;其中喷射面具有在该喷射面中形成的多个凹进部分,并且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具有底部部分,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在所述底部部分中开口;其中多个凹进部分包括多对凹进部分,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并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喷射开口形成在底部部分的至少一个底部部分中;其中,在作为连接构成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作为连接构成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该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其中在形成喷射开口的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上形成有拒液层,其中形成在底部部分上的拒液层是由于进入凹进部分并覆盖拒液层的掩模材料而未被去除的层。
应指出的是,在上述液体喷射头中,多个凹进部分可仅由多对凹进部分构成,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并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液体喷射头中,当在制造液体喷射头的过程中由掩模材料覆盖喷射面时,能使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结果,能精确地调整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使得掩模材料不进入喷射开口,从而精确地只去除在喷射开口中形成的拒液层。这使得能够抑制喷射开口之间液体喷射特性的变化。此外,当用于清洁喷射面的擦拭器与喷射面接触时,能使擦拭器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深度或距离均匀。结果,能均匀地清洁喷射面,并防止擦拭器和喷射面的局部劣化。
在液体喷射头中,掩模材料是压接到至少喷射面以覆盖拒液层的材料。去除未被掩模材料覆盖的拒液层。掩模材料是在去除拒液层之后去除的材料。
在液体喷射头中,通过喷雾来涂敷拒液剂而形成所述拒液层。
在液体喷射头中,通过从板基材的位于喷射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向拒液层应用的等离子蚀刻处理来去除未被掩模材料覆盖的拒液层。
在液体喷射头中,由在将掩模材料挤压到喷射面上的同时在沿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相对于板基材移动的挤压构件将掩模材料压接至喷射面。
在液体喷射头中,通过利用堆叠有所述掩模材料的带材(71)的辊转印法形成所述掩模材料。挤压构件构造成挤压带材的位于接触掩模材料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
在液体喷射头中,多个凹进部分包括两个凹进部分,所述两个凹进部分并排定位,并且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在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的所有对凹进部分中最短。两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短于除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以外的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两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短于除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以外的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可靠地防止掩模材料进入两个凹进部分太多。
在液体喷射头中,并排定位并且最短线段为最短的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两个凹进部分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这能使得掩模材料的进入量均匀。
在液体喷射头中,两个凹进部分并排定位并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多个凹进部分包括与两个凹进部分中的一个凹进部分相邻的第三凹进部分,其中该一个凹进部分介于第三凹进部分与两个凹进部分中的另一凹进部分之间。在一个凹进部分与第三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短的情况下,该一个凹进部分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比另一凹进部分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短。在一个凹进部分与第三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长的情况下,该一个凹进部分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比另一凹进部分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长。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该一个凹进部分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由另一凹进部分与第三凹进部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因此,能够使掩模材料进入凹进部分的进入量均匀。
在液体喷射头中,在该某一对与该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每一对中,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在构成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凹进部分中的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该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发现,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比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大的情况下,通过中心距较少地改变掩模材料进入凹进部分的进入量。因此,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使进入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此外,能够防止中心距变得相对长,从而防止液体喷射头变得较大。
在液体喷射头中,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比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大的情况下,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其它对凹进部分在沿该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构成所述其它对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在沿该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构成所述其它对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防止液体喷射头的刚度或硬度不必要地降低。
在液体喷射头中,多对凹进部分包括第一对凹进部分和第二对凹进部分,其中,在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一对中,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一对均具有在最短线段的长度的多个范围中的一个范围中包括的最短线段。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与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彼此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有助于凹进部分的设计。
在液体喷射头中,多对凹进部分包括第一对凹进部分和第二对凹进部分,其中,在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一对中,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第一对和第二对中的每一对均形成在布置于喷射面上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中。在第一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与第二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与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进一步有助于凹进部分的设计。
在液体喷射头中,在两个凹进部分的一个凹进部分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比两个凹进部分的另一凹进部分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在该一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均比在另一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大。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有助于调节进入喷射开口的掩模材料的进入量。
在液体喷射头中,在喷射面中形成有多个喷射开口排,其中多个喷射开口在多个喷射开口排中的每个喷射开口排中布置在一个方向上。通过在一个方向上连接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两个凹进部分形成作为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凹进部分的凹槽,多个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两个凹进部分与在多个喷射开口排中形成的多个喷射开口对应。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容易形成凹进部分,并且能够有效地使进入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
在液滴喷射头中,凹槽的作为该凹槽的宽度的在沿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在该一个方向上恒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容易形成凹进部分,并且能够有效地使进入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
在液体喷射头中,形成为使多个喷射开口从喷射面暴露的凹进部分由喷射面和镀层限定。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更为容易地形成凹进部分。
可根据提供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的本发明实现以上指出的目的,该液体喷射头包括:板基材,该板基材具有:在所述板基材中在板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喷射孔,用于喷射液滴;和喷射面,该喷射面具有在该喷射面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孔和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滴;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构造成对板基材中的液体施加液滴喷射能量;该方法包括:基材形成步骤,该基材形成步骤在板基材中形成:(a)在喷射面中形成的多个凹进部分;和(b)多个喷射孔,多个喷射孔分别具有在多个凹进部分的至少一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拒液层形成步骤,该拒液层形成步骤在形成多个凹进部分的喷射面上形成拒液层;压接步骤,该压接步骤将掩模材料压接到喷射面,使得掩模材料进入多个凹进部分;拒液层去除步骤,该拒液层去除步骤去除没有被掩模材料覆盖的拒液层;掩模材料去除步骤,该掩模材料去除步骤在拒液层去除步骤之后从板基材去除掩模材料;其中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形成多个凹进部分,使得多个凹进部分包括多对凹进部分,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并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喷射开口形成在底部部分的至少一个底部部分中,并使得在作为连接构成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在作为连接构成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该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方法中,当在制造液体喷射头的过程中由掩模材料覆盖喷射面时,能使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结果,能精确地调整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使得掩模材料不进入喷射开口,从而精确地只去除在喷射开口中形成的拒液层。这使得能够抑制喷射开口之间液体喷射特性的变化。此外,当用于清洁喷射面的擦拭器与喷射面接触时,能使擦拭器进入相应凹进部分的深度或距离均匀。结果,能均匀地清洁喷射面,并防止擦拭器和喷射面的局部劣化。
在该方法中,压接步骤是如下步骤:通过使挤压构件在将掩模材料挤压到喷射面上的同时在沿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将掩模材料压接到喷射面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使进入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
在该方法中,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在板基材中形成多个凹进部分,使得多个凹进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在与该一个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压接步骤是如下步骤:通过使挤压构件在该一个方向上相对于板基材移动,将掩模材料压接到喷射面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使进入凹进部分的掩模材料的量均匀。
在该方法中,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在板基材中形成多个喷射孔和多个凹进部分,使得在两个凹进部分的一个凹进部分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比两个凹进部分的另一凹进部分在沿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在该一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均比在另一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大。
根据如上所述的方法,能够有助于调节进入喷射开口的掩模材料的进入量。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显著性,其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头的上表面的视图;
图3是由图2所示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Ⅳ-Ⅳ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喷嘴孔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喷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示出制造图1所示的喷墨头的过程的方框图;
图8A-8E是用于解释制造图4所示的喷墨头的过程的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图7所示的掩模材料压接步骤的视图;
图10是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喷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的喷墨面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2是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的喷墨面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喷墨打印机1为行式彩色喷墨打印机。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a。在壳体1a的上部部分处设有排纸部分31。壳体1a的内部从该壳体1a的上侧按顺序被分成三个空间A、B、C。空间A和B中的每个空间均为对延续至排纸部分31的馈纸路径进行限定的空间。在空间A中馈送纸张并将图像记录在纸张上。在空间B中容纳有一张或多张纸,并向空间A供应每张纸。在空间C中,容纳有供墨源,以允许供应墨。
在空间A中,设有(a)四个喷墨头2、(b)构造成馈送纸张的馈纸单元20、(c)用于引导纸张的引导部分等等。四个头2中的每个头均为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作为一个方向的一个示例的主扫描方向上长并具有作为外部形状的大体上的长方体形状。头2分别具有作为喷墨面2a的下表面,分别从所述喷墨面2a喷射作为墨滴的四种颜色的墨,即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头2布置成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隔开。
如图1所示,馈纸单元20包括:(a)皮带辊6、7;(b)包绕辊6、7的无端供纸皮带8;(c)在副扫描方向上设置在馈纸皮带8外侧的夹压辊5和剥离板13;(d)在副扫描方向上设置在馈纸皮带8内侧的压板9和张紧辊10等等。皮带辊7是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通过供应马达M旋转的驱动辊。在皮带辊7的旋转期间,馈纸皮带8沿图1所示的粗箭头旋转或循环。皮带辊6是通过馈纸皮带8的旋转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从动辊。夹压辊5设置成面对皮带辊6,并构造成将沿上游引导部分从供纸单元1b供应的每张纸P挤压到馈纸皮带8的外周表面8a上。剥离板13设置成面对皮带辊7,并构造成从外周表面8a剥离每张纸P,以将每张纸P馈送或输送至下游引导部分。压板9设置成面对四个头2,并从馈纸皮带8内部支撑该馈纸皮带8的上部部分。结果,在外周表面8a与相应头2的喷墨面2a之间形成有适于图像记录的空间。张紧辊10向下挤压或推压皮带辊7的下部部分,去除馈纸皮带8的松弛。
引导部分在副扫描方向上布置在馈纸单元20的相反侧。上游引导部分包括引导件27a、27b和一对馈纸辊26。该上游引导部分使供纸单元1b与馈纸单元20彼此连接。下游引导部分包括引导件29a、29b和两对馈纸辊28。该下游引导部分使馈纸单元20与排纸部分31彼此连接。
供纸单元1b设置在空间B中。供纸单元1b包括供纸盘23和供纸辊25。供纸盘23能安装在壳体1a上并能从该壳体1a拆卸。供纸盘23具有向上开口的盒状形状,以便容纳多张纸P。供纸辊25向上游引导部分供应容纳在供纸盘23中的纸张P中最上面的一张纸。
如上所述,在空间A和空间B中形成有从供纸单元1b经由馈纸单元20延伸至排纸部分31的馈纸路径。沿引导件27a、27b由供纸辊26向馈纸单元20馈送从供纸盘23供应来的纸张P。当纸张P在副扫描方向上馈送通过在头2正下方的位置时,按顺序从头2喷射墨滴,以在纸张P上记录或形成彩色图像。在馈纸皮带8的右端剥离纸张P,并沿引导件29a、29b由两馈纸辊28向上馈送该纸张P。然后,通过开口30将纸张P排出到排纸部分31上。
在此,副扫描方向平行于由馈纸单元20馈送纸张P的馈纸方向,而主扫描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并垂直于副扫描方向。
在空间C中,设有能安装在壳体1a上并能从壳体1a拆卸的墨容器单元1c。墨容器单元1c在其中容纳布置成一排的四个墨容器49。通过未示出的管道向头2供应墨容器49中相应的墨。
接下来将参考图2-6解释头2。应指出的是,在图3中,为了较容易理解的目的以实线图示压力室110、孔隙112和喷嘴孔108,但这些元件位于致动器单元21下方,并因此应以虚线图示。此外,由于四个头2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为了简化起见,仅对所述头2中的一个头给出解释。
如图2所示,四个致动器单元21固定至通道单元15的上表面15a。如图3和4所示,在通道单元15中形成有具有多个压力室110等的墨通道。致动器单元21中的每个致动器单元均包括分别与压力室110对应的多个致动器,并具有用于通过被未示出的驱动器IC驱动而选择性地对压力室110中的墨施加喷射能量的功能。
通道单元15具有长方体形状。通道单元15的上表面15a具有在该上表面15b中开口的十个供墨开口105b,从未示出的墨存储器向所述十个供墨开口105b供应墨。如图2和3所示,在通道单元15中,形成有:(a)集管通道105,所述集管通道105中的每个集管通道与供墨开口105b中对应的两个供墨开口连通;和(b)副集管通道105a,所述副集管通道105a从各集管通道105分支。通道单元15的下表面用作喷墨面2a,在该喷墨面2a中形成有大量喷墨开口108a(相应喷嘴孔108的开口),以便布置成矩阵。同样地,在通道单元15的上表面15a中大量压力室110形成为布置成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致动器单元21中的每个致动器单元对置的区域中形成的压力室110构成十六个压力室排,在所述十六个压力室排的每个压力室排中,压力室110在主扫描方向上布置成相互等距隔开。这些压力室排在副扫描方向上平行布置。与致动器单元21中的每个致动器单元的外形(梯形形状)相对应,在压力室排中的每个压力室排中包括的压力室110的数量从各致动器单元21的梯形形状的较长边朝较短边逐渐减少。喷墨开口108a也以与压力室110的布置方式相类似的方式布置。因此,如图6所示,与压力室排相对应,在喷墨面2a中形成的喷墨开口108a构成十六个喷墨开口排,在所述十六个喷墨开口排中,喷墨开口108a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喷墨开口排在副扫描方向上平行布置。
如图4所示,通道单元15由九块板122-130和镀层131构成。九块板122-130中的每块板均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由镍形成的镀层131形成在板130的表面上。镀层131和板122-130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细长的矩形平面。
通过相应的板122-130形成的通孔通过将板122-130在定位的同时彼此堆叠而彼此连通。结果,在通道单元15中,形成有经由副集管通道105a、相应副集管通道105a的出口和压力室110从四个集管通道105延伸至喷嘴孔108的喷墨开口108a的大量单独的墨通道132。
从墨存储器经由供墨开口105b供应到通道单元15中的墨从集管通道105转移到副集管通道105a中。副集管通道105a中的墨流入单独的墨通道132中的每个单独的墨通道,并经由分别用作限制器的孔隙112中对应的一个孔隙和经由压力室110中对应的一个压力室到达喷嘴孔108中对应的一个喷嘴孔。
喷嘴板130的下表面为喷墨面2a。如图5和6所示,在喷墨面2a中形成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十个凹槽109a和六个凹槽109b,六个凹槽109b分别具有比各凹槽109a小的恒定宽度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在副扫描方向上均具有特定的宽度。凹槽109a、109b在副扫描方向上平行布置。在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的底部部分中(即在限定每个凹槽109a、109b的底部的部分上),喷墨开口108a在主扫描方向上布置成提供单个喷墨开口排。从另一方面看,通过由连接凹槽(连接部分)在主扫描方向上使多个凹进部分彼此连接而形成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在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中,布置有构成相同的喷墨开口排的喷墨开口108a中的一个或多个喷墨开口。各凹槽109a、109b均由喷嘴板130的下表面和镀层131的细长孔的内壁表面限定,该细长孔使喷墨开口排暴露。此外,在包括凹槽109a、109b的相应底部部分的整个喷墨面2a(除喷墨开口108a之外)上形成有拒水(液)层2b。应指出的是,镀层131的厚度(即凹槽109a、109b的深度)为2μm。
在喷墨面2a的面对致动器单元21的区域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按顺序从一侧(图6中的上侧)布置有:(a)由两个凹槽109a构成的凹槽组X1;(b)分别由两个凹槽109a和介于两个凹槽109a之间的两个凹槽109b构成的三个凹槽组X2-X4;和(c)由两个凹槽109a构成的凹槽组X5。凹槽109a中的每个凹槽均具有0.2mm的宽度(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而凹槽109b中的每个凹槽均具有0.1mm的宽度。
彼此相邻并属于凹槽组X1-X5中不同的凹槽组的每两个凹槽109a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距为1.78mm(l1=1.78mm)。换句话说,一个凹槽109a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与另一凹槽109a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距离为1.78mm,其中所述两个凹槽109a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在凹槽组X1-X5中部分地构成不同的凹槽组。在凹槽组X1、X5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凹槽109a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距为0.75mm(l4=0.75mm)。换句话说,在凹槽组X1、X5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凹槽109a中的一个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与凹槽109a中的另一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距离为0.75mm,其中所述两个凹槽109a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在凹槽组X2-X4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彼此相邻的凹槽109a与凹槽109b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距为0.5mm(l2=0.5mm)。换句话说,在凹槽组X2-X4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凹槽109a中的一个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与凹槽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距离为0.5mm,其中所述两个凹槽109a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此外,在凹槽组X2-X4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彼此相邻的凹槽109b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距为0.24mm(l3=0.24mm)。换句话说,在凹槽组X2-X4中的每个凹槽组中,凹槽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与凹槽109b中的另一凹槽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距离为0.24mm,其中所述两个凹槽109b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
如此所描述,在凹槽109a、109b中彼此相邻且在凹槽中具有由最短的线段连接的相应轮廓的两个凹槽具有彼此相等并分别比除所述凹槽以外的每个凹槽的宽度短的相应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在凹槽109a、109b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分隔距离最短的两凹槽109b具有彼此相等并且分别比每个凹槽109a的宽度短的相应宽度。最短的分隔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为0.14(0.1-0.24)mm。应指出的是,分隔距离是凹槽109a、109b中的两个凹槽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距离。
此外,在凹槽109a、109b中彼此相邻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分别在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越短,则分别与相应的两凹槽的宽度对应的平均值越小。换句话说,在凹槽109a、109b的每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其中某一对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比另一对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短,则该某一对凹槽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比该另一对凹槽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小。具体地,以0.55(0.2-0.75)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两凹槽109a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为0.2mm。以0.35(0.15-0.50)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凹槽109a和凹槽109b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为0.15mm。以0.14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两凹槽109b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为0.1mm。
另一方面,在凹槽109a、109b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比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长的情况下,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等于相应对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最长)的值,其中所述多对凹槽中的每对凹槽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具体地,如上所述,每个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相应对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最长)值为0.2mm。因此,以1.58(0.2-1.78)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凹槽109a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为0.2mm。
此外,在存在第三凹槽109b的情况下,其中该第三凹槽109b与两凹槽109a、109b中的另一凹槽109a分别位于该一个凹槽109b的相反侧(也就是说该第三凹槽109b位于该一个凹槽109b的不同于另一凹槽109a的另一侧),该第三凹槽109b与彼此相邻并具有不同宽度的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109b相邻,并且其中该一个凹槽109b与该第三凹槽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比两凹槽109a、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短,则该一个凹槽109b的宽度小于另一凹槽109a的宽度。另一方面,在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109a与第三凹槽109a之间的分隔距离比两凹槽109a、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长的情况下,该一个凹槽109a的宽度比另一凹槽109b的宽度大。
例如,在凹槽组X2的在本实施例中以0.35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凹槽109a和凹槽109b的情况下,作为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凹槽109a与作为第三凹槽的凹槽109a之间的分隔距离为1.58mm,其中第三凹槽109a与该一个凹槽109a相邻,其中该第三凹槽109a与另一凹槽109b分别位于该一个凹槽109a的相反侧(也就是说该第三凹槽109a位于该一个凹槽109a的不同于另一凹槽109b的另一侧)。因此,该一个凹槽109a的宽度(0.2mm)比该另一凹槽109b的宽度(0.1mm)大。相反,在凹槽组X2的以0.35mm的分隔距离彼此相邻的凹槽109a和凹槽109b的情况下,作为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凹槽109b与作为第三凹槽的凹槽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为0.14mm,其中第三凹槽109b与该一个凹槽109b相邻,其中该第三凹槽109b与另一凹槽109a分别位于该一个凹槽109b的相反侧(也就是说该第三凹槽109b位于该一个凹槽109b的不同于另一凹槽109a的另一侧)。因此,该一个凹槽109b的宽度(0.1mm)比该另一凹槽109a的宽度(0.2mm)小。
接下来将解释制造头2的方法,集中于用于形成喷嘴板130的步骤。如图7所示,制造头2的方法包括喷嘴开口形成步骤(基材形成步骤(过程))、拒水层形成步骤(过程)、掩模材料压接步骤(过程)、拒水层去除步骤(过程)和掩模材料剥离(去除)步骤(过程)。如图8A所示,在喷嘴开口形成步骤中,穿过用于形成喷嘴板130的金属板基材形成每个喷嘴孔108,从而每个喷嘴孔108朝喷墨面2a逐渐变细。具体地,由锥形冲头从板基材的位于作为喷墨面2a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挤压板基材,由此冲头的远端穿透板基材。然后抛光喷墨面2a,以去除在每个喷嘴孔108的端部的周边上形成的毛刺。结果,在相应喷嘴孔108的端部中形成分别具有预定开口直径的喷墨开口108a。
如图8B所示,在其中形成有喷嘴孔108的板基材的喷墨面2a(具有在该喷墨面2a中开口的喷墨开口108a)上形成镍镀层131。在喷墨面2a的待形成凹槽109a、109b的区域的掩模之后,通过将喷墨面2a浸入电解液来在喷墨面2a上进行电解镀镍,由此在喷墨面2a上形成镀层131。
具体地,将光敏抗蚀剂片粘贴在整个喷墨面2a上,然后经由掩模使光敏抗蚀剂片曝光。掩模具有在其中开口的开口,所述开口分别与喷墨开口108a对应。每个开口均具有穿过对应喷墨开口108a的中心的宽度的中心线,并具有达例如具有大约20μm的开口直径的对应喷墨开口108a的大约五倍的宽度。开口在该开口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体上等于相应两致动器单元21的两斜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斜线在致动器单元21对置区域彼此相对。在平面图中,喷墨开口排中的每个喷墨口排被包括在开口中对应的一个开口中。在曝光之后,由显影剂去除抗蚀剂片的未曝光的部分,由此抗蚀剂片的已曝光的部分保留在喷墨面2a上。抗蚀剂片的暴露部分完全密封喷墨口排的喷墨开口108a。在该状态下,进行电解电镀,由此例如形成具有2μm的厚度的镀层131。然后清洁喷嘴板130以去除掩模材料,由此凹槽109a、109b形成在喷墨面2a中。
如图8C所示,在拒水层形成步骤中,在喷嘴开口形成步骤中形成有凹槽109a、109b的喷墨面2a上形成拒水层2b。具体地,通过喷雾向喷墨面2a涂敷拒水剂,然后对喷嘴板130应用热处理,以形成拒水层2b。在涂敷拒水剂中,拒水剂的一部分通过相应的喷墨开口108a进入喷嘴孔108,由此在每个喷嘴孔108的内壁表面上局部形成不需要的拒水层2b′。应指出的是,可通过物理汽相沉积(蒸发)或化学汽相沉积(蒸发)形成拒水层2b。
如图8D所示,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通过辊转印法将掩模材料72和形成有拒水层2b的喷墨面2a压接到一起。具体地,如图9所示,使辊75在接触带材71的同时旋转并从喷墨面2a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移动至另一端部,使得在保持于带材71的表面上的掩模材料72面对喷墨面2a的状态下,以特定的压力将掩模材料72挤压到喷墨面2a上。在与凹槽109a、109b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施加辊75的挤压力。如上所述,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分别在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越短,则分别与相应的两凹槽的宽度对应的平均值越小。因此,当将掩模材料72压接至喷墨面2a时,使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掩模材料72的量均匀或相等。因此,通过调节辊75经由带材71挤压掩模材料72的压力能防止掩模材料72进入喷嘴孔108。即使掩模材料72已进入喷嘴孔108,进入相应喷嘴孔108的掩模材料72的量也是均匀的。
如图8E所示,在拒水层去除步骤中,从喷嘴板130的位于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已被掩模的喷墨面2a的相反侧的表面对喷嘴板130应用等离子蚀刻处理。结果,去除在每个喷嘴孔108的内壁表面上形成的未被掩模材料72掩模的不需要的拒水层2b′。
在掩模材料剥离步骤中,从喷嘴板130的在拒水层去除步骤中已去除不需要的拒水层2b′的喷墨面2a剥离或去除掩模材料72。然后,清洁并干燥喷嘴板130。结果,完成形成喷嘴板13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头2的喷墨面2a中,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分别在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越短,则分别与相应的两凹槽的宽度对应的平均值越小。因此,当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将掩模材料72压接至喷墨面2a时,使掩模材料72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压力均匀。也就是说,使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掩模材料72的量均匀。因此,通过调节辊75经由带材71挤压掩模材料72的压力能防止掩模材料72进入喷嘴孔108。结果,能够精确地只去除在每个喷射孔108中形成的拒水层2b′,从而抑制喷射开口108a之间喷墨特性的变化。同样,当用于清洁喷墨面2a的擦拭器与喷墨面2a接触时,能使擦拭器进入相应的凹槽109a、109b的深度或距离均匀。结果,能够均匀地清洁喷墨面2a,并防止擦拭器和喷墨面2a局部劣化和擦拭器的接触压力的局部不足。
另外,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长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通过分隔距离不太可能改变掩模材料72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压力(即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掩模材料72的量)。因此,只有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改变每对凹槽109a、109b的相应宽度的平均值,有效地使掩模材料72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压力均匀。此外,能够防止分隔距离变得相对长,从而防止头2的变得较大。
在凹槽109a、109b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比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长的情况下,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等于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宽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最长)值,其中成对凹槽中的每对凹槽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这有助于设计凹槽109a、109b。另外,能够防止喷嘴板130的刚度或硬度降低。喷嘴板130的刚度的降低导致头2的刚度的降低,这可在将头2安装在打印机1上时(尤其在细长头2的情况下)引起头2的变形。由于头2的变形降低记录质量,所以将宽度维持在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值使得维持记录质量。
此外,在凹槽109a、109b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分隔距离最短的两凹槽109b具有彼此相等并且分别等于或短于每个凹槽109a的宽度的相应宽度。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掩模材料72进入彼此最靠近的两凹槽109b太多,并使掩模材料72进入两凹槽109b的压力均匀,从而使掩模材料72的进入量均匀。
此外,在存在第三凹槽109a或109b的情况下,其中该第三凹槽109a或109b与彼此相邻并具有不同的宽度的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相邻,并且该第三凹槽109a或109b位于两个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不同于两个凹槽109a、109b中的另一凹槽的另一侧,则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宽度中的尺寸关系由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分隔距离中的尺寸关系确定。因此,能够使掩模材料72进入两凹槽109a、109b的压力均匀,从而使掩模材料72的进入量均匀。
另外,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凹槽的宽度在其整个长度上(除其相反端部之外)恒定,这有助于形成凹槽109a、109b。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掩模材料72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压力均匀,从而使掩模材料72的进入量均匀。
此外,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均由喷嘴板130的下表面和镀层131对应的细长孔的内壁表面限定,该细长孔使喷墨开口排暴露。这进一步有助于形成凹槽109a、109b。
另外,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使辊75在接触带材71的同时旋转并在主扫描方向上从喷墨面2a的相反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移动至另一端部,使得在保持于带材71的表面上的掩模材料72面对喷墨面2a的状态下,将掩模材料72挤压到喷墨面2a上。因此,能使掩模材料72进入相应凹槽109a、109b的压力均匀,从而使掩模材料72的进入量均匀。
<第一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减小寸,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减小,但如下的平均值可彼此相同:(a)具有在相应分隔距离的长度的多个范围中的一个范围中包括的分隔距离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和(b)具有在一个范围中包括的分隔距离的相应其它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其它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例如,该结构适用于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形。具体地,如图10所示,将从等于相应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分隔距离到最小的分隔距离的分隔距离的范围分成多个范围。例如,将分隔距离中的一个分隔距离的范围设定成等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两倍或三倍的分隔距离的范围。在该情况下,各对具有在相同分隔距离范围中包括的分隔距离的两凹槽109a、109b(中心距l2为0.50mm,并且分隔距离为0.35(0.15-0.50)mm)和其它两凹槽109a、109b(中心距l2′为0.60mm,并且分隔距离为0.45(0.15-0.60)mm)具有其宽度的相同的平均值(0.15mm)。在该情况下,相应两凹槽的宽度可彼此相同和可彼此不同。这进一步有助于凹槽的设计。
此外,本发明适用于以下的结构。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在其中每个区域中两凹槽沿副扫描方向彼此相邻的多个区域(应指出的是,多个区域在图11中是形成凹槽组X6-X10的区域,而在图12中是形成凹槽组X11-X15的区域)中的相同区域(在图11中形成凹槽组X8的区域和在图12中形成凹槽组X13的区域)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与相同区域中的其它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相同(应指出的是,分隔距离在图11中为0.55mm(0.75mm(=l5=l6=l7)-0.2mm),而在图12中为0.35mm(0.50mm(=l10=l11=l12=l16)-0.15mm))的情况下,在相同区域中的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可与相同区域中的相应其它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相同(平均值在图11中为0.2mm,而在图12中为0.15mm)。在相同区域中的相应两凹槽109a的宽度如图11所示可以是相同的宽度,并且如图12所示可彼此不同。这进一步有助于凹槽的设计。
<第二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凹槽109a、109b的底部部分中开口的喷墨开口108a的所有开口直径相等,但喷墨开口108a的开口直径可在凹槽之间改变。例如,彼此相邻的凹槽中的一个凹槽的喷墨开口108a中的每个喷墨开口的开口直径可比所述彼此相邻的凹槽中的另一凹槽的喷墨开口108a中的每个喷墨开口的开口直径大。在该打印机1以该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彼此不同的喷墨开口的开口直径的尺寸关系优选地与所述喷墨开口分别开口的两凹槽的相应宽度的尺寸关系相同。这有助于调节挤压掩模材料的压力,使得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掩模材料不进入喷墨开口。
尽管以上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化和变型实现。在上述实施例中,喷墨开口108a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相应凹槽109a、109b的底部部分中开口,但凹槽可在不同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可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此外,代替凹槽,喷墨开口可在分别具有诸如圆形形状的另一形状的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开口。例如,在采用圆形凹进部分的情况下,每个喷墨开口的中心与凹进部分中对应的一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优选地彼此重合。
此外,一个或多个喷墨开口可在每个凹槽或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开口。此外,在彼此相邻的两凹槽中的一个凹槽或彼此相邻的两个凹进部分中的一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可没有喷墨开口开口。应指出的是,在该情况下,彼此相邻的两凹槽或彼此相邻的两个凹进部分的分隔距离由使两凹槽或两个凹进部分的相应轮廓彼此连接的最短线段的长度确定。此外,每个凹槽或每个凹进部分的宽度均具有与线段相同的长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的情况下,分别在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越短,则分别与相应的两凹槽的宽度对应的平均值越小,但该打印机1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该打印机1可构造成使得即使在分隔距离比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长的情况下,分别在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越短,则分别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对应的平均值越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凹槽109a、109b中的两凹槽之间的分隔距离比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长的情况下,相应两凹槽的平均值等于相对应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最长)值,其中成对凹槽中的每对凹槽的分隔距离均等于或短于相应两凹槽的宽度的平均值的五倍,但相应两凹槽的平均值可以是比最大(最长)值大的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凹槽109a、109b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分隔距离最短的两凹槽109b具有彼此相等并分别等于或短于每个凹槽109a的宽度的相应宽度,但该打印机1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两个凹槽109b可具有不同的宽度。在该情况下,宽度中的一个宽度可大于凹槽109b的宽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存在第三凹槽109a或109b的情况下,其中该第三凹槽109a或109b与彼此相邻并具有不同的宽度的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相邻,并且该第三凹槽109a或109b位于两个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不同于两个凹槽109a、109b中的另一凹槽的另一侧,则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宽度中的尺寸关系由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分隔距离中的尺寸关系确定,但该打印机1不局限于该构造。也就是说,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宽度可与相应对凹槽109a、109b的分隔距离中的尺寸关系无关地确定。例如,在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与第三凹槽109a或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比两凹槽109a、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短的情况下,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宽度可比两凹槽109a、109b中的另一凹槽的宽度大。此外,在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与第三凹槽109a或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比两凹槽109a、109b之间的分隔距离长的情况下,两凹槽109a、109b中的一个凹槽的宽度可比两凹槽109a、109b中的另一凹槽的宽度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个凹槽的宽度均恒定,但可在凹槽的一部分处改变。例如,每个连接凹槽可具有比其它部分小的宽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均由喷嘴板130的下表面和镀层131的对应细长孔的内壁表面限定,该细长孔使喷墨开口排暴露,但该打印机1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可通过对喷嘴板130进行蚀刻加工、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来形成凹槽109a、109b中的每一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掩模材料压接步骤中,使辊75在接触带基材料71的同时旋转并在主扫描方向上从喷墨面2a的相反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移动至另一端部,使得在保持于带材71的表面上的掩模材料72面对喷墨面2a的状态下,将掩模材料72挤压到喷墨面2a上,但该打印机1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头2可在辊75固定的状态下移动。此外,可将任一机构用作将掩模材料72挤压到喷墨面2a上的机构。例如,可将具有挤压表面的挤压构件用于将掩模材料72挤压到喷墨面2a的整个区域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构造成喷射墨滴的头2,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构造成喷射不同于墨的液体的任一液体喷射头。

Claims (21)

1.一种液体喷射头,包括:
板基材;和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成对所述板基材中的液体施加液滴喷射能量;
其中所述板基材具有:在所述板基材中在所述板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喷射孔,用于喷射液滴;和喷射面,所述喷射面具有在所述喷射面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孔和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滴;
其中所述喷射面具有在所述喷射面中形成的多个凹进部分,并且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具有底部部分,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在所述底部部分中开口;
其中所述多个凹进部分包括多对凹进部分,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所述喷射开口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底部部分中;
其中,在作为连接构成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作为连接构成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并且
其中在形成有所述喷射开口的所述凹进部分的所述底部部分上形成有拒液层,其中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上的所述拒液层是由于已进入所述凹进部分并覆盖所述拒液层的掩模材料而导致未被去除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所述掩模材料是压接到至少所述喷射面以覆盖所述拒液层的材料,
其中去除未被所述掩模材料覆盖的所述拒液层,并且
其中所述掩模材料是在已去除所述拒液层之后去除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通过喷雾来涂敷拒液剂而形成所述拒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通过从所述板基材的位于所述喷射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对所述拒液层应用的等离子蚀刻处理来去除未被所述掩模材料覆盖的所述拒液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所述掩模材料是被挤压构件压接至所述喷射面的材料,所述挤压构件在将所述掩模材料挤压到所述喷射面上的同时在沿所述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板基材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通过利用堆叠有所述掩模材料的带材的辊转印法形成所述掩模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挤压构件构造成挤压所述带材的位于与所述掩模材料接触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所述多个凹进部分包括两个凹进部分,所述两个凹进部分并排定位,并且在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的所有对凹进部分中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最短,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短于除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以外的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并排定位并且最短线段为最短的所述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所述两个凹进部分并排定位且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
其中所述多个凹进部分包括与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中的一个凹进部分相邻的第三凹进部分,其中所述一个凹进部分介于所述第三凹进部分与所述两个凹进部分中的另一凹进部分之间,
其中,在所述一个凹进部分与所述第三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比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短的情况下,所述一个凹进部分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比所述另一凹进部分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短,并且
其中,在所述一个凹进部分与所述第三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比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长的情况下,所述一个凹进部分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比所述另一凹进部分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在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与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中,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并且
其中,在构成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所述凹进部分中的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比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大的情况下,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其它对凹进部分在沿所述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构成所述其它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最短线段的方向上并排定位,并且
其中构成所述其它对中的每一对的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所述多对凹进部分包括第一对凹进部分和第二对凹进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和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中,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
其中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和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均具有在最短线段的长度的多个范围中的一个范围中包括的最短线段,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的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彼此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所述多对凹进部分包括第一对凹进部分和第二对凹进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和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中,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中心之间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中心距等于或短于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的五倍,
其中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和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中的每一对凹进部分均形成在布置于所述喷射面上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中,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长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第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第二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在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一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另一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在所述一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均比在所述另一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其中在所述喷射面中形成有多个喷射开口排,其中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在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中的每个喷射开口排中布置在一个方向上,并且
其中通过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连接所述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两个凹进部分形成作为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凹进部分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凹进部分与在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中形成的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作为所述凹槽的宽度的所述凹槽的在沿所述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恒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由所述喷射面和镀层限定所述凹进部分,所述镀层形成为使所述多个喷射开口从所述喷射面暴露。
18.一种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所述液体喷射头包括:
板基材,所述板基材具有:在所述板基材中在所述板基材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喷射孔,用于喷射液滴;和喷射面,所述喷射面具有在所述喷射面中开口的多个喷射开口,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喷射孔和所述多个喷射开口喷射液滴;和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成对所述板基材中的液体施加液滴喷射能量,所述方法包括:
基材形成步骤,所述基材形成步骤在所述板基材中形成:(a)在所述喷射面中形成的多个凹进部分;和(b)所述多个喷射孔,所述多个喷射孔分别具有在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凹进部分中的每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开口的所述多个喷射开口;
拒液层形成步骤,所述拒液层形成步骤在形成了所述多个凹进部分的所述喷射面上形成拒液层;
压接步骤,所述压接步骤将掩模材料压接到所述喷射面,使得所述掩模材料进入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中;
拒液层去除步骤,所述拒液层去除步骤去除没有被所述掩模材料覆盖的拒液层;以及
掩模材料去除步骤,所述掩模材料去除步骤在所述拒液层去除步骤之后从所述板基材去除所述掩模材料;
其中所述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形成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使得所述多个凹进部分包括多对凹进部分,每对凹进部分均由并排定位且分别具有底部部分的两个凹进部分构成,所述喷射开口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底部部分中,并使得在作为连接构成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某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等于或短于在作为连接构成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轮廓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根线段的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情况下,构成所述某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等于或小于构成所述另一对凹进部分的相应两个凹进部分的长度的平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压接步骤是如下步骤:通过使挤压构件在将所述掩模材料挤压到所述喷射面上的同时在沿所述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将所述掩模材料压接到所述喷射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其中所述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在所述板基材中形成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使得所述多个凹进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压接步骤是通过使所述挤压构件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板基材移动将所述掩模材料压接到所述喷射面上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形成步骤是如下步骤:在所述板基材中形成所述多个喷射孔和所述多个凹进部分,使得在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一个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另一凹进部分在沿所述两个凹进部分的最短线段的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在所述一个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均比在所述另一凹进部分的底部部分中形成的相应喷射开口的开口直径中的每个开口直径大。
CN201110070635.5A 2010-03-30 2011-03-17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Active CN102211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7381A JP5099163B2 (ja) 2010-03-30 2010-03-30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0-077381 2010-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1458A true CN102211458A (zh) 2011-10-12
CN102211458B CN102211458B (zh) 2015-08-05

Family

ID=4402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0635.5A Active CN102211458B (zh) 2010-03-30 2011-03-17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84495B2 (zh)
EP (1) EP2371546B1 (zh)
JP (1) JP5099163B2 (zh)
CN (1) CN1022114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398A (zh) * 2012-01-24 2013-07-2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1926B2 (ja) 2010-10-08 2015-0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4348B2 (ja) 2010-10-08 2014-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659A (ja) * 1991-05-17 1992-11-2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H05193140A (ja) * 1992-01-20 1993-08-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ノズル面の段差形成方法
JP2003276204A (ja) * 2002-03-22 2003-09-30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5212286A (ja) * 2004-01-29 2005-08-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6044226A (ja) * 2004-07-06 2006-02-16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
JP2006076010A (ja) * 2004-09-07 2006-03-23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CN1803455A (zh) * 2005-01-12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嘴板的制造方法、喷嘴板、液滴喷头及液滴喷出装置
JP2006334910A (ja) * 2005-06-01 2006-12-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6334930A (ja) * 2005-06-02 2006-12-14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01291812A (zh) * 2005-11-25 2008-10-22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具有喷墨记录头的喷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JP2009269180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0191B1 (en) * 1997-06-04 2001-08-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er
JP3439646B2 (ja) 1998-02-20 2003-08-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同時絵付装置
JP4929607B2 (ja) 2005-03-24 2012-05-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659A (ja) * 1991-05-17 1992-11-2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H05193140A (ja) * 1992-01-20 1993-08-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ノズル面の段差形成方法
JP2003276204A (ja) * 2002-03-22 2003-09-30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5212286A (ja) * 2004-01-29 2005-08-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6044226A (ja) * 2004-07-06 2006-02-16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
JP2006076010A (ja) * 2004-09-07 2006-03-23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CN1803455A (zh) * 2005-01-12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嘴板的制造方法、喷嘴板、液滴喷头及液滴喷出装置
JP2006334910A (ja) * 2005-06-01 2006-12-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6334930A (ja) * 2005-06-02 2006-12-14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01291812A (zh) * 2005-11-25 2008-10-22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具有喷墨记录头的喷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JP2009269180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398A (zh) * 2012-01-24 2013-07-2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3398B (zh) * 2012-01-24 2015-06-17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US9096063B2 (en) 2012-01-24 2015-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2216A1 (en) 2011-10-06
EP2371546A1 (en) 2011-10-05
JP2011207060A (ja) 2011-10-20
EP2371546B1 (en) 2014-08-27
JP5099163B2 (ja) 2012-12-12
CN102211458B (zh) 2015-08-05
US8684495B2 (en)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080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ozzle plate, and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CN102205700A (zh) 液体喷射设备
US7802868B2 (en) Nozzle 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zzle plate,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11458A (zh)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US2010002675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8340674B (zh) 记录头的恢复系统、头清洁机构和具备其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1249749B (zh) 液体喷射头
JP4582171B2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602288B (zh) 用于制造喷嘴板的方法和喷嘴板
CN102218921B (zh) 液体喷射头和制造液体喷射头的方法
US10562303B2 (en) Nozzle member, liquid ejection head including nozzle member,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1209618B (zh) 切除喷嘴板的方法和制造喷嘴板的方法
US811362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25597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zzle plate
JP540313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008120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upport section with a discarding section
JP2008030361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752936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91005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061700A (ja) ノズル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ノズルプレート
JP2007216655A (ja) ノズル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ノズルプレート、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8966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9233995A (ja) ノズルプ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226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