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795B -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795B
CN102198795B CN201110068224.2A CN201110068224A CN102198795B CN 102198795 B CN102198795 B CN 102198795B CN 201110068224 A CN201110068224 A CN 201110068224A CN 102198795 B CN102198795 B CN 102198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speed
spline par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82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8795A (zh
Inventor
田中政隆
土谷政彦
东保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ssentially with both gears that can be put out of gear and continuously-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08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actuated by moving a non-rotating part axially
    • F16D11/1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actuated by moving a non-rotating part axially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93Longitudinally slidable
    • Y10T74/19298Multiple spur gears
    • Y10T74/19307Select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377Slidable keys or clutches
    • Y10T74/19386Multiple clutch shafts
    • Y10T74/194Select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其不用增大变速装置的轴向长度就能够使卡爪和卡爪孔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齿轮的花键部的长度增大。在变速装置(87)中,其换挡齿轮(88d)在换挡拔叉(98d)的作用下在轴向上滑动移动,并通过爪式离合器(DC6)与相邻的齿轮(88f)和连接、分离,从而选择性地进行变速,在换挡齿轮(88d)滑动移动时,换档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越过轴侧花键部(83b)滑动移动。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已知有如下变速装置:一个齿轮与设在轴上的花键嵌合,沿轴向移动,并与相邻的齿轮通过设在一方上的卡爪和设在另一方上的卡爪孔连接或断开,从而进行变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368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中,由于在齿轮和花键之间存在松动,因此,在卡爪和卡爪孔嵌合(连接)时,卡爪的接触面倾斜,产生爪式离合器脱离的方向的推力。因此,产生于使齿轮沿轴向移动的换挡拔叉和齿轮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变大,换挡拔叉的磨损可能增大。而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增大卡爪与卡爪孔的嵌合长度,或者增大齿轮的花键部的长度,但在该情况下,变速装置的轴向长度可能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变速装置,该内燃机的变速装置不用增大变速装置的轴向长度就能够使卡爪与卡爪孔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齿轮的花键部的长度增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包括:主轴;与主轴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以及设在主轴及中间轴之间的变速齿轮组,变速齿轮组具有换挡齿轮,换挡齿轮以能够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主轴及中间轴的至少一方上的轴侧花键部上,在换挡齿轮在换挡拔叉的作用下在轴向上滑动移动,并通过爪式离合器与相邻的齿轮连接、分离,从而选择性地进行变速,其特征在于,在换挡齿轮滑动移动时,换挡齿轮的齿轮侧花键部越过轴侧花键部滑动移动。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主轴及中间轴的至少一方的轴上,在换挡齿轮的形成有齿轮侧花键部的花键加工部的远离爪式离合器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比设有轴侧花键部的轴端部更加突出。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换挡齿轮的配置于远离爪式离合器一侧的齿轮上,形成有收纳突出部的凹部。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爪式离合器的卡爪或卡爪孔的抵接面形成为倒锥状。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主轴具有互相以同心圆状配置并绕同一轴芯旋转的第一输入轴及第二输入轴,变速装置包括:配置于第一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一离合器;和配置于第二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二离合器,变速装置被应用于交替地切换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而进行变速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第二输入轴内侧的第一输入轴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的第一速、第五速、第三速用的奇数变速级齿轮,在第二输入轴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的第四速、第六速、第二速用的偶数变速级齿轮,第三速用齿轮和第四速用齿轮相邻地配置,使第四速用齿轮的齿轮侧花键部延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换挡齿轮滑动移动时,换挡齿轮的齿轮侧花键部越过轴侧花键部滑动移动,因此,不用增大变速装置的轴向长度就能够使卡爪和卡爪孔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齿轮侧花键部的长度增大。另外,能够使轴侧花键部的长度减小。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主轴及中间轴的至少一方的轴上,在换挡齿轮的形成有齿轮侧花键部的花键加工部的远离爪式离合器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比设有轴侧花键部的轴端部更加突出,因此,能够使卡爪和卡爪孔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齿轮侧花键部的长度增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换挡齿轮的配置于远离爪式离合器一侧的齿轮上,形成有收纳突出部的凹部,因此,能够使卡爪和卡爪孔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齿轮侧花键部的长度增大。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爪式离合器的卡爪或卡爪孔的抵接面形成为倒锥状,因此,能够使卡爪和卡爪孔嵌合时产生的推力降低。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变速装置具有:配置于第一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一离合器;和配置于第二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二离合器,变速装置被应用于交替地切换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而进行变速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因此,能够使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减小。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配置于第二输入轴内侧的第一输入轴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的第一速、第五速、第三速用的奇数变速级齿轮,在第二输入轴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的第四速、第六速、第二速用的偶数变速级齿轮,第三速用齿轮和第四速用齿轮相邻地配置,使第四速用齿轮的齿轮侧花键部延长,因此,能够降低最能产生推力的第六速用齿轮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搭载有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进行说明的左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对图4所示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的卡合凸部嵌入到第六速用驱动齿轮的卡合凹部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从轴向观察图4所示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的卡合凸部侧的图。
图7是图6的C-C线向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E发动机(内燃机)
80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81主轴
82内轴(第一输入轴)
82b轴侧花键部
83外轴(第二输入轴)
83b轴侧花键部
83c轴端部
84中间轴
84c轴侧花键部
85变速齿轮组
85a第一速用变速齿轮对
85b第二速用变速齿轮对
85c第三速用变速齿轮对
85d第四速用变速齿轮对
85e第五速用变速齿轮对
85f第六速用变速齿轮对
87变速装置
88a第一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
88b第二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
88c第三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
88d第四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
88e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
88f第六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
89a第一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
89b第二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
89c第三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
89d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
89e第五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
89f第六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
DC1第一爪式离合器
DC2第二爪式离合器
DC3第三爪式离合器
DC4第四爪式离合器
DC5第五爪式离合器
DC6第六爪式离合器
96卡合凸部(卡爪)
96a抵接面
97卡合凹部(卡爪孔)
98a第一换挡拔叉
98b第二换挡拔叉
98c第三换挡拔叉
98d第四换挡拔叉
100双离合器
101a第一离合器
101b第二离合器
131花键加工部
132齿轮侧花键部
133突出部
134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根据附图标记的朝向观察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根据操纵者观察的方向,在图中以车辆的前方作为Fr、以后方作为Rr、以左侧作为L、以右侧作为R、以上方作为U、以下方作为D进行表示。
首先,如图1所示,二轮摩托车10的车身架11具有:设在前端的头管12;从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13;以及连接在左右一对主车架13的后部且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板14。
另外,二轮摩托车10具有:以能够转向的方式被支承在头管12上的前叉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前叉21的下端部的前轮WF;安装在前叉21的上端部的转向用的把手22;以能够自由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枢轴板14上的摆臂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摆臂23的后端部的后轮WR;设置在枢轴板14的下部和摆臂23的前部之间的连杆24;以及设置在枢轴板14的上部和连杆24之间的缓冲单元25。
此外,图1的附图标记31表示前整流罩,32表示侧整流罩,33表示后整流罩,34表示燃料箱,35表示座椅,36表示头灯,37表示后视镜,38表示后扶手,39表示尾灯,40表示前挡泥板,41表示后挡泥板,42表示侧袋(side bag),43表示侧支架。
另外,在主车架13及枢轴板14上悬架有发动机(内燃机)E,从发动机E输出的旋转动力经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驱动轴26传递到后轮WR。
如图2及图3所示,发动机E是水冷式的V型发动机,其外壳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曲轴箱51;设置于曲轴箱51的前侧上部的前部汽缸BF;设在前部汽缸BF的后方的后部汽缸BR;设在曲轴箱51的右侧面的离合器罩52;设在曲轴箱51的左侧面的ACG罩53;以及设在曲轴箱51的下面的油盘54。另外,在曲轴箱51上,沿车宽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曲轴27。
前部汽缸BF具有:一体形成在曲轴箱51上的前部汽缸体55F;与前部汽缸体55F结合的前部汽缸盖56F;与前部汽缸盖56F结合的前部盖罩57F。后部汽缸BR具有:一体形成在曲轴箱51上的后部汽缸体55R;与后部汽缸体55R结合的后部汽缸盖56R;与后部汽缸盖56R结合的后部盖罩57R。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曲轴箱51的后部收纳有双离合器式变速器80,该双离合器式变速器80具有:由内轴(第一输入轴)82及外轴(第二输入轴)83构成的双层构造的主轴81;与主轴81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84;设在主轴81及中间轴84之间的变速齿轮组85;以及同轴配置在主轴81的右端部的双离合器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主轴81、中间轴84及变速齿轮组85构成变速装置87。
主轴81具有将横跨曲轴箱51的左右的内轴82的右端部以能够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穿插在外轴83内的结构,内外轴82、83互相以同心圆状配置,并绕同一轴芯旋转。而且,内轴82的左端部通过多列球轴承82a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曲轴箱51上,外轴83的中间部通过一对球轴承83a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曲轴箱51上。中间轴84通过球轴承84a及滚针轴承84b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曲轴箱51上。
如图3所示,变速齿轮组85以各变速级彼此互相啮合,并由与各变速级对应的第一至第六速用变速齿轮对85a~85f构成。
第一速用变速齿轮对85a具有: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主轴81的内轴82上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88a;和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88a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89a。
第二速用变速齿轮对85b具有:一体设在主轴81的外轴83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88b;和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88b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89b。
第三速用变速齿轮对85c具有: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内轴82上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88c;和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89c。另外,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通过使形成于其内周部即花键加工部131的内周面上的齿轮侧花键部132以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内轴82的外周面上的轴侧花键部82b上,从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内轴82上。
第四速用变速齿轮对85d具有: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外轴83上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88d;和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89d。另外,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通过使形成于其内周部即花键加工部131的内周面上的齿轮侧花键部132以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外轴83的外周面上的轴侧花键部83b上,从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外轴83上。
第五速用变速齿轮对85e具有: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内轴82上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88e;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88e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奇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89e。另外,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通过使形成于其内周部即花键加工部131的内周面上的齿轮侧花键部132以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中间轴84的外周面上的轴侧花键部84c上,从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
第六速用变速齿轮对85f具有:以在轴向不能移动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外轴83上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88f;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偶数变速级齿轮、换挡齿轮)89f。另外,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通过使形成于其内周部即花键加工部131的内周面上的齿轮侧花键部132以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中间轴84的外周面上的轴侧花键部84c上,从而以在轴向能够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中间轴84上。
而且,第一速用驱动齿轮88a、第五速用驱动齿轮88e以及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从轴向左侧按顺序配置在内轴82上,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以及第二速用驱动齿轮88b从轴向左侧按顺序配置在外轴83上。由此,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和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相邻地配置。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和第一速用从动齿轮89a之间设有第一爪式离合器DC1,该第一爪式离合器DC1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和第一速用从动齿轮89a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卡爪)96和卡合凹部(卡爪孔)97。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和第二速用从动齿轮89b之间设有第二爪式离合器DC2,该第二爪式离合器DC2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和第二速用从动齿轮89b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96和卡合凹部97。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和第三速用从动齿轮89c之间设有第三爪式离合器DC3,该第三爪式离合器DC3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和第三速用从动齿轮89c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96和卡合凹部97。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和第四速用从动齿轮89d之间设有第四爪式离合器DC4,该第四爪式离合器DC4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和第四速用从动齿轮89d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96和卡合凹部97。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和第五速用驱动齿轮88e之间设有第五爪式离合器DC5,该第五爪式离合器DC5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和第五速用驱动齿轮88e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96和卡合凹部97。
另外,在作为换挡齿轮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和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之间设有第六爪式离合器DC6,该第六爪式离合器DC6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别形成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和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的相对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具有能够互相卡合的多个卡合凸部96和卡合凹部97。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换挡齿轮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以及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被第一至第四换挡拔叉98a~98d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这些第一至第四换挡拔叉98a~98d在换挡鼓99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在轴向上滑动移动。而且,例如,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情况下,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在第四换挡拔叉98d的作用下在轴向上滑动移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卡合凸部96和第6速用驱动齿轮88f的卡合凹部97的接触、分离,由此,能够选择性地进行变速。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中间轴84的右端部上设有输出齿轮90,该输出齿轮90上啮合有从动齿轮92,该从动齿轮92设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曲轴箱51上的末端轴91的一端部上。另外,在末端轴91的另一端部上设有驱动伞齿轮93,该驱动伞齿轮93上啮合有连结在驱动轴26的前端部的输出轴94的从动伞齿轮95。由此,中间轴84的旋转动力经由输出齿轮90、从动齿轮92、末端轴91、驱动伞齿轮93、从动伞齿轮95以及输出轴94传递到驱动轴26。
如图3所示,双离合器100具有:配置在内轴82的右端部与作为动力源的曲轴27之间的第一离合器101a;和配置在外轴83的右端部与作为动力源的曲轴27之间的第二离合器101b,通过交替地切换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来进行变速。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是互相同轴地相邻配置的液压式的湿式多片离合器。
而且,在连接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的一方的同时断开另一方,使用与内外轴82、83的一方连结的某个变速齿轮对进行动力传递,并且,从与内外轴82、83的另一方连结的变速齿轮对中预先选定接下来使用的变速齿轮对,从该状态开始断开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中的一方,同时连接另一方,从而切换成使用预先选定的变速齿轮对的动力传递,由此,进行变速器87的升档或降档。
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是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压盘102a、102b在轴向上位移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的部件,分别具有:将压盘102a、102b向离合器断开侧弹压的复位弹簧103a、103b;向压盘102a、102b提供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104a、104b;向压盘102a、102b提供朝向离合器断开侧的推压力并对其返回动作的压力进行补偿的(抵消因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的离心力而产生的上述推压力的增量)断开侧液压室105a、105b。而且,来自未图示的润滑用油泵的较低压的液压始终供给到断开侧液压室105a、105b。另外,来自未图示的离合器用油泵的较高压的液压选择性地供给到连接侧液压室104a、104b。由此,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构成为能够根据液压供给的有无而分别地断开、连接。
另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共有单个的离合器外部件106,并构成为大致相同的直径。离合器外部件106呈向车宽方向右侧开放的有底圆筒状,在其内部左侧配置有第二离合器101b的离合器中央部107b,在其内部右侧配置有第一离合器101a的离合器中央部107a。
在离合器外部件106的底部左侧,经由弹簧缓冲器连结有初级从动齿轮108,曲轴27的初级驱动齿轮108a与该初级从动齿轮108啮合。离合器外部件106的中心部(hub)106a通过滚针轴承以能够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主轴81的外轴83上,离合器外部件106随着曲轴27的旋转而一体旋转。在离合器外部件106的外壁部的内周右侧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第一离合器101a用的多个离合器摩擦片111a,在内周左侧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第二离合器101b用的多个离合器摩擦片111b。
第一离合器101a的离合器中央部107a的内周部花键嵌合在与外轴83的右端部相比更向右侧突出的内轴82的右端部上,并通过锁紧螺母128一体地被固定。另外,在离合器中央部107a的外周部上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多个离合器盘116a。另外,各离合器摩擦片111a和各离合器盘116a在离合器轴向上交替地重叠配置。
压盘102a在离合器中央部107a的左侧隔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在压盘102a的外周侧与离合器中央部107a的外周侧之间,各离合器摩擦片111a及各离合器盘116a以层叠状态配置。
另一方面,第二离合器101b的离合器中央部107b的内周部花键嵌合在外轴83的右端部上,并通过紧锁螺母129被一体地固定。另外,在离合器中央部107b的外周部上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多个离合器盘116b。另外,各离合器摩擦片111b和各离合器盘116b在离合器轴向上交替地重叠配置。
压盘102b在离合器中央部107b的右侧隔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在压盘102b的外周侧与离合器中央部107b的外周侧之间,各离合器摩擦片111b及各离合器盘116b以层叠状态配置。
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在发动机停止状态(油泵的停止状态)下,通过各复位弹簧103a、103b的弹压力使压盘102a向左侧位移,使压盘102b向右侧位移,成为将各离合器摩擦片111a、111b及各离合器盘116a、116b的摩擦卡合解除的离合器断开状态。另外,即使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但在液压供给被停止的状态下,在压盘102a、102b上作用有复位弹簧103a、103b的弹压力及各断开侧液压室105a、105b的液压,也与上述同样地成为离合器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一离合器101a中,在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且向连接侧液压室104a供给液压的状态下,抵抗断开侧液压室105a的液压及复位弹簧103a的弹压力地使压盘102a向右侧(离合器连接侧)位移,夹压各离合器摩擦片111a及各离合器盘116a而使它们摩擦卡合,由此,成为能够进行离合器外部件106与离合器中央部107a之间的转矩传递的离合器连接状态。
同样,在第二离合器101b中,在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且向连接侧液压室104b供给液压的状态下,抵抗断开侧液压室105b的液压及复位弹簧103b的弹压力地使压盘102b向左侧(离合器连接侧)位移,夹压各离合器摩擦片111b及各离合器盘116b并使它们摩擦卡合,由此,成为能够进行离合器外部件106与离合器中央部107b之间的转矩传递的离合器连接状态。
而且,若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01a、101b的离合器连接状态停止向连接侧液压室104a、104b的液压供给,则通过断开侧液压室105a、105b的液压及复位弹簧103a、103b的弹压力使压盘102a向左侧位移,使压盘102b向右侧位移,解除各离合器摩擦片111a、111b及各离合器盘116a、116b的摩擦卡合,成为不能够进行离合器外部件106与离合器中央部107a、107b之间的转矩传递的离合器断开状态。这样,在复位弹簧103a、103b的弹压力的基础上还利用断开侧液压室105a、105b的液压,因此,即使在连接侧液压室104a、104b内残留有因离心力而产生的液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盘102a、102b可靠地位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构成为,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向将第六爪式离合器DC6断开的一侧滑动移动时,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越过外轴83的轴侧花键部83b滑动移动。
另外,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花键加工部131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侧(远离第六爪式离合器DC6的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而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3,并且,在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收纳突出部133的凹部134。而且,通过在花键加工部131上形成突出部133,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被延长。另外,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向将第六爪式离合器DC6断开的一侧滑动移动时,突出部133与外轴83的形成有轴侧花键部83b的轴端部83c相比向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侧突出。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相对的面上,构成第六爪式离合器DC6的八个卡合凸部96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形成,该卡合凸部96的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的卡合凹部97抵接的抵接面96a形成为随着趋向轴向外侧其周向宽度逐渐变大的倒锥状。此外,在上述中,以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第五速用从动齿轮89e以及第六速用从动齿轮89f的卡合凸部96的抵接面96a也形成为倒锥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卡合凸部96的抵接面96a形成为倒锥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五速用驱动齿轮88e、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第一速用从动齿轮89a、第二速用从动齿轮89b、第三速用从动齿轮89c以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89d的卡合凹部97的与卡合凸部96抵接的抵接面形成为倒锥状。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滑动移动时,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越过外轴83的轴侧花键部83b滑动移动,因此不用增大变速装置87的轴向长度就能够使第六爪式离合器DC6的卡合凸部96与卡合凹部97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的长度增大。另外,能够使外轴83的轴侧花键部83b的长度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在主轴81的轴上,在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花键加工部131的远离第六爪式离合器DC6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3,突出部133比设有轴侧花键部83b的轴端部83c更加突出,因此,能够使第六爪式离合器DC6的卡合凸部96与卡合凹部97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的长度增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在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上形成有收纳突出部133的凹部134,因此,能够使第六爪式离合器DC6的卡合凸部96与卡合凹部97的嵌合长度增大,并能够使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的长度增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第一至第六爪式离合器DC 1~DC6的卡合凸部96的抵接面96a形成为倒锥状,因此,能够使卡合凸部96与卡合凹部97嵌合时产生的推力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变速装置87具有:配置于内轴82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一离合器101a;和配置在外轴83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二离合器101b,并且,变速装置87被应用于交替地切换第一离合器101a及第二离合器101b而进行变速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80中,因此,能够使双离合器式变速器80的轴向长度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87,在内轴82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85的第一速、第五速、第三速用的奇数变速级齿轮88a、88e、88c,在外轴83上按顺序配置有变速齿轮组85的第四速、第六速、第二速用的偶数变速级齿轮88d、88f、88b,第三速用驱动齿轮88c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相邻地配置,并使第四速用驱动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延长,因此,能够降低最能产生推力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88f的推力。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E)的变速装置(87),包括:
具有互相以同心圆状配置并绕同一轴芯旋转的第一输入轴(82)及第二输入轴(83)的双层构造的主轴(81);
与所述主轴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84);以及
设在所述主轴及所述中间轴之间的变速齿轮组(85),
所述变速齿轮组具有换挡齿轮(88c、88d、89e、89f),所述换挡齿轮(88c、88d、89e、89f)以能够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所述主轴上的轴侧花键部(82b、83b、84c)上,
在所述换挡齿轮在换挡拔叉(98a~98d)的作用下在轴向上滑动移动,并通过爪式离合器(DC1~DC6)与相邻的齿轮(88e、88f、89a、89b、89c、89d)连接、分离,从而选择性地进行变速,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83)上的所述换挡齿轮(88d)的形成有齿轮侧花键部(132)的花键加工部(131)的远离所述爪式离合器(DC6)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3),
在所述换挡齿轮的配置于远离所述爪式离合器一侧的齿轮(88c)上,形成有收纳所述突出部的凹部(134),
在所述换挡齿轮(88d)与所述爪式离合器(DC6)连接时,所述换挡齿轮(88d)的齿轮侧花键部(132)以该齿轮侧花键部(132)的全长嵌合于所述轴侧花键部(83b),
在所述换挡齿轮(88d)向从所述爪式离合器(DC6)分离的方向滑动移动时,所述换挡齿轮的齿轮侧花键部(132)越过所述轴侧花键部(83b)的所述方向侧的轴端部(83c)滑动移动,所述突出部(133)比设有所述轴侧花键部(83b)的轴端部(83c)更加突出而被收纳在所述凹部(134)中,
所述第二输入轴(83)以使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短的方式形成为所述轴端部(83c)从内周侧向所述轴侧花键部(83b)倾斜,所述突出部(133)在比所述轴端部(83c)突出的位置处通过所述突出部(133)和所述轴端部(83c)的花键部形成为V字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式离合器(DC1~DC6)的卡爪(96)或卡爪孔(97)的抵接面(96a)形成为倒锥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一离合器(101a);和配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与动力源之间的第二离合器(101b),所述内燃机的变速装置被应用于交替地切换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而进行变速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80)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83)的内侧的所述第一输入轴(82)上,按顺序配置有所述变速齿轮组(85)的第一速、第五速、第三速用的奇数变速级齿轮(88a、88e、88c),
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按顺序配置有所述变速齿轮组的第四速、第六速、第二速用的偶数变速级齿轮(88d、88f、88b),
所述第三速用齿轮(88c)和所述第四速用齿轮(88d)相邻地配置,
使所述第四速用齿轮的所述齿轮侧花键部(132)延长。
CN201110068224.2A 2010-03-23 2011-03-18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Active CN102198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6375A JP5557567B2 (ja) 2010-03-23 2010-03-23 内燃機関の変速装置
JP2010-066375 201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795A CN102198795A (zh) 2011-09-28
CN102198795B true CN102198795B (zh) 2015-04-08

Family

ID=4388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8224.2A Active CN102198795B (zh) 2010-03-23 2011-03-18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55740B2 (zh)
EP (1) EP2372181B1 (zh)
JP (1) JP5557567B2 (zh)
CN (1) CN1021987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6354B2 (ja) * 2010-06-24 2014-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装置
US10344827B2 (en) * 2012-06-25 2019-07-09 Volvo Lastvagnar Ab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2014059002A (ja) * 2012-09-14 2014-04-03 Yamaha Motor Co Ltd 変速装置及び車両
CN103671757B (zh) * 2013-11-29 2017-01-04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JP6078508B2 (ja) * 2014-09-30 2017-0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ターギア
CN107923529B (zh) 2015-08-10 2019-09-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变速装置和车辆
JP6285503B2 (ja) * 2016-07-08 2018-02-28 株式会社ユニバンス 変速機構
JP6539243B2 (ja) * 2016-09-29 2019-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変速装置
EP3527840A1 (en) * 2018-02-20 2019-08-21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 gear whee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0925A (en) * 1921-07-05 1922-06-08 Raleigh Cycle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variable speed gears for motor vehicles
GB1344115A (en) * 1970-11-18 1974-01-16 Tatra Np Transmission gearing mechanisms
EP2042783A1 (en) * 2007-09-28 2009-04-01 Honda Motor Co., Ltd Twin clutch type speed-chang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9820A (en) * 1980-07-31 1982-02-17 Honda Motor Co Ltd Dog clutch apparatus
JPS62151665A (ja) * 1985-12-25 1987-07-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直結切換装置
JPH03148391A (ja) * 1990-04-30 1991-06-25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698367B2 (ja) * 2005-09-30 2011-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JP5013813B2 (ja) * 2006-10-30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013815B2 (ja) * 2006-10-31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005484B2 (ja) * 2007-09-29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クラッチ制御装置の配置構造
JP2009156327A (ja) * 2007-12-26 2009-07-16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0925A (en) * 1921-07-05 1922-06-08 Raleigh Cycle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variable speed gears for motor vehicles
GB1344115A (en) * 1970-11-18 1974-01-16 Tatra Np Transmission gearing mechanisms
EP2042783A1 (en) * 2007-09-28 2009-04-01 Honda Motor Co., Ltd Twin clutch type speed-chang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72181A1 (en) 2011-10-05
JP5557567B2 (ja) 2014-07-23
EP2372181B1 (en) 2013-07-03
JP2011196520A (ja) 2011-10-06
US8555740B2 (en) 2013-10-15
US20110232400A1 (en) 2011-09-29
CN102198795A (zh)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795B (zh)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EP2363612B1 (en) Hydraulic clutch
CN101517281B (zh) 换档装置
CN101501358B (zh) 双离合器装置
US8800400B2 (en) Dog-clutch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415679B2 (en) Electric all-wheel drive two speed with split double reduction planetary
CN101517280A (zh) 换档装置
JP573403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変速装置
US11015689B2 (en) Multi-speed electric machine gearbox with low drive ratio
CN102844211B (zh) 混合动力单元及鞍乘型车辆
JP4885349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US10024384B2 (en) Powertrain structure including torque damper disposed between drive and driven shafts
JP4464512B2 (ja) 作業車両の変速装置
JP4657269B2 (ja) トランスファ装置
JP5291064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4672852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US9103424B2 (en) Vehicle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JP5016161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214874230U (zh) 四轮摩托车的分时四驱传动总成
JP4866329B2 (ja) 走行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4666743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4860449B2 (ja) 油圧管路構造
JP2004306910A (ja) トラクタの動力伝達装置
JP4767233B2 (ja) 4輪駆動車の動力伝達経路、及びこの動力伝達系の制御装置
JPH1178567A (ja) Pto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