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4871A -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4871A
CN102184871A CN 201110143822 CN201110143822A CN102184871A CN 102184871 A CN102184871 A CN 102184871A CN 201110143822 CN201110143822 CN 201110143822 CN 201110143822 A CN201110143822 A CN 201110143822A CN 102184871 A CN102184871 A CN 102184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dnmos
zone
high pressure
low voltage
c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438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4871B (zh
Inventor
刘建华
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438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84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84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4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4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4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提供P型硅衬底,其上制作LOCOS,其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在LDNMOS区域注入磷并扩散,形成高压N阱;在CMOS区域进行双阱工艺,形成低压N阱及低压P阱;在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依次刻蚀分别形成栅极和阻挡层;涂布光刻胶,经曝光和显影后露出LDNMOS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以光刻胶和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和小于7°的角度两次注入P型离子,形成LDNMOS的沟道;以栅极为对准标的,形成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本发明在栅极形成后采用大角度注入工艺形成沟道,无需长时间高温热过程,工艺互相兼容。

Description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Lateral Double Diffused NMOS,简称LDNMOS)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MOSFET驱动器件及其模块(12V~30V LDNMOS、DDDMOS、DECMOS等)广泛应用于LED背光驱动、马达驱动以及芯片控制等领域,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
其中,横向扩散结构的功率器件(Lateral Diffused MOSFET,简称LDMOS)是其中最流行的器件之一。传统的高横向双扩散NMOS(LDNMOS)是利用硼(P)与砷(As)离子同时注入,且在高温长时间热过程中硼比砷的扩散速度快的原理,形成固定长度的自对准P型沟道。该横向扩散结构的功率器件与传统的高压MOSFET器件例如DECMOS相比,虽然能获较短的自对准沟道尺寸来降低光刻对准水平的要求,并且由于沟道具有较高的浓度梯度,防止了穿通的发生,提高驱动能力,但是传统LDNMOS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制造工艺难以与控制电路CMOS的制造工艺相整合。
另外,随着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形成高压LDMOS器件沟道所必需的长时间高温热过程(Thermal Budget)对于高压LDMOS器件与低压CMOS器件的兼容性的影响将会显得尤为突出,而现有的技术还无法很好地将两者的工艺兼容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形成沟道时不需要增加长时间的高温热过程,不影响低压CMOS器件,使两者的工艺互相兼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P型硅衬底,在其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所述P型硅衬底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所述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所述LDNMOS的高压N阱;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所述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所述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所述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所述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以所述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所述LDNMOS的沟道;
以所述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所述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可选地,所述厚栅氧层的厚度为300埃,所述薄栅氧层的厚度为100埃。
可选地,所述N型杂质为磷,所述P型杂质为硼。
可选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源区、漏区和/或P型体区接触端之后进行快速热退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P型硅衬底,其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所述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所述LDNMOS的高压N阱;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所述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所述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在所述P型硅衬底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将所述PMOS区域、NMOS区域和LDNMOS区域彼此绝缘间隔开;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所述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所述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以所述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所述LDNMOS的沟道;
以所述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所述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可选地,所述厚栅氧层的厚度为300埃,所述薄栅氧层的厚度为100埃。
可选地,所述N型杂质为磷,所述P型杂质为硼。
可选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源区、漏区和/或P型体区接触端之后进行快速热退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在LDNMOS的栅极形成后,采用大角度自对准的P型体区注入工艺形成沟道,不需要长时间的高温热过程,不影响低压CMOS器件,两者的工艺互相兼容。
另外,本发明通过对P型体区注入角度的调节可以获取不同的沟道长度,工艺简单且可获得理想的大驱动电流。该方法使得单位面积能够实现较短的沟道长度,从而获得更佳的电流驱动以及导通能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至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LDNMOS)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
执行步骤S101,提供P型硅衬底,在其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P型硅衬底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执行步骤S102,在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LDNMOS的高压N阱;
执行步骤S103,在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执行步骤S104,在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执行步骤S105,在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执行步骤S106,在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执行步骤S107,以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LDNMOS的沟道;
执行步骤S108,以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LDNMOS)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
执行步骤S201,提供P型硅衬底,其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执行步骤S202,在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LDNMOS的高压N阱;
执行步骤S203,在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执行步骤S204,在P型硅衬底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将PMOS区域、NMOS区域和LDNMOS区域彼此绝缘间隔开;
执行步骤S205,在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执行步骤S206,在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执行步骤S207,在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执行步骤S208,以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LDNMOS的沟道;
执行步骤S209,以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图3至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施例的高压LDNMOS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压LDNMOS和低压CMOS控制电路部分均形成于一P型硅衬底300之上。依照标准CMOS工艺,在P型硅衬底300上先按照低压CMOS和高压LDNMOS的具体排布位置制作一些局部氧化隔离(LOCOS)303,P型硅衬底300可以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其中低压CMOS区域301还被具体划分为PMOS区域301’和NMOS区域301”。
继续如图3所示,随后在高压LDNMOS区域302高能注入N型杂质,例如磷(phosphorus)并作扩散工艺,形成LDNMOS的低浓度的高压N阱(High N-typeWell,HNW)304。形成高压N阱304的目的是为了在后面形成LDNMOS的漏极漂移区(Drain Drift)。
仍然如图3所示,进行与低压CMOS控制电路部分有关的工艺步骤。在低压CMOS区域301进行CMOS双阱工艺,经过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双阱工艺后,在PMOS区域301’形成有低压N阱305以及在NMOS区域301”形成有低压P阱306。
转到如图4所示,依照标准CMOS工艺,在高压LDNMOS区域302依次形成例如300埃的厚栅氧层307和例如100埃的薄栅氧层308,在低压CMOS区域301也同步形成栅氧层。具体来说,可以在低压C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分两步热生长一层较厚的栅氧层,然后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以光刻胶为掩模,在除了需要留有厚栅氧层307的区域之外以刻蚀的方法将上述较厚的栅氧层刻薄。这样就能够在高压LDNMOS区域302分别形成有厚栅氧层307和薄栅氧层308了,而在低压CMOS区域301也同步形成有栅氧层了。
之所以在高压LDNMOS区域302分别形成厚栅氧层307和薄栅氧层308的目的是为了让高压LDNMOS器件获得与低压CMOS控制电路部分相仿的开启电压,并且在漏极漂移区有较厚的栅氧层(厚栅氧层307)以承受高压。
如图5所示,在低压C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上例如通过热生长或者淀积的工艺依次形成多晶硅层(Poly)和氮化硅层(Nitride)。然后,在图形化之后用干法刻蚀法依次刻蚀上述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剩余的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就分别形成了栅极309和作为栅极309硬掩模(Hard Mask)的栅极阻挡层310。
如图6所示,在低压C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旋涂光刻胶313,光刻胶313经过图形化(包括曝光和显影)之后露出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P-body)311、312的离子注入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实际工艺中很难做到使图中LDNMOS右侧的光刻胶313与栅极309的左侧壁相平齐,因此此处光刻胶313的侧壁或多或少地会相对于栅极309的左侧壁更加露出一些栅极309以及栅极阻挡层310。而正因为栅极309上形成有栅极阻挡层310,使得该栅极阻挡层310可以对后续的P型体区的离子注入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之不至于伤害到多晶硅栅极309,还能增强栅极309的自对准作用。
继续如图6所示,以光刻胶313和栅极阻挡层310为掩模,先以大于30°的大角度进行第一次P型体区注入,所注入的P型杂质例如硼(boron),在高压N阱304中形成第一P型体区311,初步形成LDNMOS的沟道320。
然后如图7所示,调整注入角度,以小于7°的小角度进行第二次P型体区注入,所注入的P型杂质例如硼,在高压N阱304中形成第二P型体区312,正式形成LDNMOS的沟道320。其中,第二次P型体区注入的P型杂质浓度较浓,这是为了防止纵向的寄生双极管效应以及闩锁(Latch-up)效应。第二P型体区312的深度一般要比第一P型体区311更深,而宽度则比第一P型体区311窄。
最后如图8所示,依照标准CMOS工艺,包括以栅极309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314、315,以及形成LDNMOS的源区317、漏区316和P型体区接触端318,总之完成低压CMOS和高压LDNMOS的制作。其中,LDNMOS的漏区316接高压输入端,而源区317和P型体区接触端(pick up)318则短接在一起,一起连到接地端。另外,图8中的标号322示出了高压LDNMOS的漏极漂移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如图8所示的在形成各个源区、漏区和/或P型体区接触端之后还可以进行快速热退火(RTA),以降低上述各个接触区的接触电阻。
在本发明中,由CMOS双阱工艺形成低压N阱305和低压P阱306的步骤也可以在制作局部氧化隔离(LOCOS)303之前进行。例如,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LDNMOS的制作过程(未图示)可以作如下描述:
提供P型硅衬底300,其可以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其中低压CMOS区域301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301’和NMOS区域301”。
随后在高压LDNMOS区域302高能注入N型杂质,例如磷并作扩散,形成LDNMOS的低浓度的高压N阱304。
接着在低压CMOS区域301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PMOS区域301’形成低压N阱305以及在NMOS区域301”形成低压P阱306。
再接着在P型硅衬底300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303,将PMOS区域301’、NMOS区域301”和高压LDNMOS区域302彼此绝缘间隔开。
本实施例之后的步骤与上一个实施例就都一样了,只是前面由CMOS双阱工艺形成低压N阱305和低压P阱306的步骤可以在制作局部氧化隔离(LOCOS)303之前进行。
本发明在LDNMOS的栅极形成后,采用大角度自对准的P型体区注入工艺形成沟道,不需要长时间的高温热过程,不影响低压CMOS器件,两者的工艺互相兼容。
另外,本发明通过对P型体区注入角度的调节可以获取不同的沟道长度,工艺简单且可获得理想的大驱动电流。该方法使得单位面积能够实现较短的沟道长度,从而获得更佳的电流驱动以及导通能力。
本发明所阐述的高压LDNMOS的制作方法只需增加两道光刻步骤就可以完成高压LDNMOS与低压CMOS器件的工艺集成,并且在CMOS双阱工艺完成后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长时间高温热过程,对于高压功率器件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有很大作用。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P型硅衬底,在其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所述P型硅衬底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所述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所述LDNMOS的高压N阱;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所述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所述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所述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所述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以所述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所述LDNMOS的沟道;
以所述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所述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栅氧层的厚度为300埃,所述薄栅氧层的厚度为100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杂质为磷,所述P型杂质为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源区、漏区和/或P型体区接触端之后进行快速热退火。
5.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P型硅衬底,其被划分为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所述低压CMOS区域还被划分为PMOS区域和NMOS区域;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注入N型杂质并作扩散,形成所述LDNMOS的高压N阱;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进行CMOS双阱工艺,在所述PMOS区域形成低压N阱以及在所述NMOS区域形成低压P阱;
在所述P型硅衬底上制作局部氧化隔离,将所述PMOS区域、NMOS区域和LDNMOS区域彼此绝缘间隔开;
在所述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厚栅氧层和薄栅氧层,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也同步形成栅氧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依次形成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然后依次刻蚀所述多晶硅层和氮化硅层,分别形成栅极和栅极阻挡层;
在所述低压CMOS区域和高压LDNMOS区域涂布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露出所述LDNMOS栅极侧的P型体区的注入位置;
以所述光刻胶和栅极阻挡层为掩模,分别以大于30°的大角度和小于7°的小角度两次注入P型杂质,形成所述LDNMOS的沟道;
以所述栅极为对准标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MOS和NMOS的源区和漏区,以及形成所述LDNMOS的源区、漏区和P型体区接触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栅氧层的厚度为300埃,所述薄栅氧层的厚度为100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杂质为磷,所述P型杂质为硼。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源区、漏区和/或P型体区接触端之后进行快速热退火。
CN 201110143822 2011-05-31 2011-05-31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184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3822 CN10218487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3822 CN10218487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4871A true CN102184871A (zh) 2011-09-14
CN102184871B CN102184871B (zh) 2013-01-02

Family

ID=4457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43822 Active CN10218487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8487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181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oi衬底的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及制造方法
CN102779821A (zh) * 2012-07-31 2012-11-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成了采样电阻的电流检测ldmos器件
CN105514167A (zh) * 2015-12-24 2016-04-20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nldmos器件
WO2016119479A1 (zh) * 2015-01-29 2016-08-04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41787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6033727A (zh) * 2015-03-10 2016-10-19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033726A (zh) * 2015-03-10 2016-10-19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7403751A (zh) * 2016-05-20 2017-11-2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局部硅氧化隔离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3380799A (zh) * 2021-05-28 2021-09-10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低位错密度高可靠性高低压cmos自对准双阱工艺方法及器件
CN114709136A (zh) * 2022-06-07 2022-07-05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L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7360A (ja) * 1999-09-03 2001-03-23 Matsushita Electronics Industr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027641A (ja) * 2005-07-21 2007-02-01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87798A (ja) * 2006-04-13 2007-11-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7360A (ja) * 1999-09-03 2001-03-23 Matsushita Electronics Industr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027641A (ja) * 2005-07-21 2007-02-01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87798A (ja) * 2006-04-13 2007-11-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181A (zh) * 2012-03-28 2012-07-18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oi衬底的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及制造方法
CN102779821A (zh) * 2012-07-31 2012-11-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成了采样电阻的电流检测ldmos器件
WO2016119479A1 (zh) * 2015-01-29 2016-08-04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41787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6033726A (zh) * 2015-03-10 2016-10-19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033727A (zh) * 2015-03-10 2016-10-19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033726B (zh) * 2015-03-10 2019-06-07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033727B (zh) * 2015-03-10 2019-06-21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5514167A (zh) * 2015-12-24 2016-04-20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nldmos器件
CN107403751A (zh) * 2016-05-20 2017-11-2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局部硅氧化隔离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7403751B (zh) * 2016-05-20 2020-08-2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局部硅氧化隔离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3380799A (zh) * 2021-05-28 2021-09-10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低位错密度高可靠性高低压cmos自对准双阱工艺方法及器件
CN113380799B (zh) * 2021-05-28 2022-06-14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低位错密度高可靠性高低压cmos自对准双阱工艺方法及器件
CN114709136A (zh) * 2022-06-07 2022-07-05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L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4871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4871B (zh) 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高压横向双扩散nmos的制作方法
JP4209260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64355B (zh) 具有自对准硅化物接触的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70663B (zh) 具有超结结构的平面型功率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96071B (zh) 具有自对准垂直ldd和背面漏极的ldmos
CN102054774B (zh) Vdmos晶体管兼容ld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TWI517267B (zh) Vertical double diffus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0135791A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30012B (zh) Soi超结ldmos器件的ldd、lds及缓冲层一体化制作方法
CN101043053B (zh) 具有改善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方法
TWI229941B (en) High voltage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2760754B (zh) 耗尽型vdmos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9351A (zh) 一种具有超结埋层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CN105374686A (zh) 一种l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4037083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1477968A (zh) 制造mos晶体管的方法
CN104576732A (zh) 一种寄生FinFET的横向双扩散半导体器件
KR20050050714A (ko) 반도체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CN101740389A (zh)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2891088A (zh)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制造方法
WO2016119697A1 (zh) 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制造方法
KR100650901B1 (ko) 매립 게이트를 갖는 금속 산화물 반도체 트랜지스터
CN102044433B (zh) 一种混合源漏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1944B (zh) 功率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KR100854892B1 (ko) 고전압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