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7243B -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7243B CN102167243B CN201110006342.0A CN201110006342A CN102167243B CN 102167243 B CN102167243 B CN 102167243B CN 201110006342 A CN201110006342 A CN 201110006342A CN 102167243 B CN102167243 B CN 1021672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medium
- transporting
- paper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4—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5—Cutting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52—Cutting partially, e.g. perfor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2—Starting; Sto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5—Edges side edges, i.e. regarded in context of trans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18—Punch devi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525—Operation controlled by detector means responsive to work
- Y10T83/536—Movement of work control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包括:运送部,所述运送部运送纸张;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与运送部运送纸张的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被配置在移动部上,并且检测纸张的位置;穿孔处理部,所述穿孔处理部被配置在移动部上,并且基于通过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纸张的位置来在纸张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以及控制部,当通过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纸张位于运送路径中超出了正常运送路径的异常运送路径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运送部,以使其停止纸张的运送。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纸张等堵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纸张等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包括穿孔部的后处理装置,该穿孔部具有:在从图像形成装置运送而来的纸张上穿孔的穿孔处理部、为了在纸张的预定位置处进行穿孔处理而检测纸张的端部的纸张端部检测部、以及向与纸张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穿孔处理部和纸张端部检测部的移动部。
上述以往的后处理装置被构成为:当在移动部移动到可通过穿孔处理部进行穿孔处理的位置后,如果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纸张,则停止纸张的运送。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后处理装置中,没有设定当在移动部移动到通过穿孔处理部可进行穿孔处理的位置之前检测到纸张时的对策。因此,当纸张偏离可进行穿孔处理的位置而被运送了时,可能发生纸张堵塞。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纸张等被图像形成介质堵塞的后处理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在从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并包括:运送部,所述运送部运送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运送部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检测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穿孔处理部,所述穿孔处理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基于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以及控制部,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运送路径的区域中超出正常运送路径的区域的异常运送路径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可提供能够抑制纸张等被图像形成介质堵塞的后处理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在从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基于图像数据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移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定影部,所述定影部使转印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以及第一运送部,所述第一运送部将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供应给所述转印部,并经过所述定影部运送至所述后处理装置;
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运送部,所述第二运送部运送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第二运送部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检测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以及穿孔处理部,所述穿孔处理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基于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运送路径的区域中超出正常运送路径的区域的异常运送路径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可提供具有能够抑制纸张等被图像形成介质堵塞的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复印机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A至图3C是示出纸张T的检测的图;
图4是示出后处理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进行说明。首先,对复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图。
复印机1包括:在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复印机主体(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以及被配置在复印机主体2的纸张排出侧并对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图像形成介质)T进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对折处理的后处理装置100。
复印机主体2包括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第一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
原稿运送部10是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纸器),包括原稿载置部11、第一运送辊12、导向部13、定时辊对14、以及原稿排出部15。第一运送辊12将被载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一张一张地依次供应给定时辊对14。定时辊对14为了使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定时与将原稿G供应到原稿G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位置(导向部13被配置的位置)上的定时一致,进行原稿G的运送或原稿G的运送停止。导向部13将运送而来的原稿G导入到后述的第一读取面21a。原稿排出部15将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过(通过了导向部13)的原稿G排出至复印机主体2的外部。
在原稿排出部15中的复印机主体2的外侧形成有原稿集聚部16。从原稿排出部15排出的原稿G层叠并集聚到原稿集聚部16。
原稿读取部20包括第一读取面21a和第二读取面22a。第一读取面21a沿着面对导向部13而配置的第一稿台玻璃21的上表面而形成,作为读取原稿G的面。第二读取面22a与第一读取面21a邻接(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遍及第一读取面21a的右侧的大部分而)配置。第二读取面22a在不使用原稿运送部10而读取原稿G时使用。第二读取面22a沿着载置原稿G的第二稿台玻璃22的上表面而形成,作为读取原稿G的面。
另外,原稿读取部20在复印机主体2的内部包括:照明部23、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第三反射镜26、成像透镜27、以及摄像部28。照明部23和第一反射镜24分别在副扫描方向X上移动。第二反射镜25和第三反射镜26在图1中被配置在照明部23以及第一反射镜24的左侧。此外,第二反射镜25和第三反射镜26固定地保持从第一读取面21a或第二读取面22a经由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第三反射镜26、成像透镜27到摄像部28的距离(光路长度),并分别在副扫描方向X上移动。
照明部23是向原稿G照射光的光源。第一反射镜24、第二反射镜25以及第三反射镜26是用于固定地保持光路长度并将被原稿G反射的光导向成像透镜27的反射镜。成像透镜27使从第三反射镜26入射的光成像于摄像部28。摄像部28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个摄像元件。摄像元件是通过将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基于成像的光图像而得到图像数据的元件,例如是电荷耦合元件(CCD)等。
第一纸张运送部30包括:第二运送辊31、第三运送辊32、对准辊对33、切换部39、第一纸张排出部34、以及第二纸张排出部38。第二运送辊31将被容纳在供纸盒36中的纸张T供应给转印部50。第三运送辊32将载置在手动盘37上的纸张T供应到转印部50。对准辊对33为了使在转印部50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定时与将纸张T供应给转印部50的定时一致,运送纸张T或停止纸张T的运送。另外,对准辊对33对纸张T进行偏斜(歪斜供纸)校正。切换部39切换纸张T的运送方向使得从定影部60运出的纸张T被运送到第一纸张排出部34和第二纸张排出部38中的某一个中。第一纸张运送部34和第二纸张运送部38将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向复印机主体2的外部排出。在第一纸张排出部34的复印机主体2的外侧形成有纸张集聚部35。从第一纸张排出部34排出的纸张T被层叠集聚在排纸集聚部35中。
图像形成部40包括:感光鼓41、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清洁部45、调色剂盒46、首次转印辊47、中间转印带48、以及对置辊49。
感光鼓41(41a、41b、41c、41d)起感光体或图像载体的功能,用于形成黑、蓝、品红以及黄色的每种调色剂图像。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的周围,沿着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以及清洁部45。带电部42使感光鼓41的表面带电。激光扫描单元43离开感光鼓41的表面而配置,并基于由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与原稿G相关的图像数据来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被曝光的部分的电荷被消除,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44使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45去除在感光鼓41的表面被消电部(图中没有示出)消电之后残留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等。
调色剂盒46容纳将向显影器44供应的各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46与显影器44通过调色剂供应通路(图中没有示出)来连接。
首次转印辊47(47a、47b、47c、47d)分别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与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相反的那侧。中间转印带48是通过图像形成部40和转印部50的带。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被夹入各感光鼓41a、41b、41c、41d与各首次转印辊47a、47b、47c、47d之间,从而形成在各感光鼓41a、41b、41c、4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首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48上。对置辊49是配置在环形状的中间转印带48的内侧并用于使中间转印带48向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前进的驱动辊。
转印部50包括二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辊51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与对置辊49相反的那侧,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被夹入二次转印辊51与对置辊49之间。此外,二次转印辊51使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
定影部60包括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被加入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之间,从而调色剂图像被熔融及加压并被定影在纸张T上。
后处理装置100包括:作为运送部的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穿孔部120、装订部130、以及中折部140。
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包括:运入部111、分支导向部112、以及第一排出部113。运入部111将从复印机主体2的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运入到后处理装置100的内部,并将该纸张T运送到穿孔部120。分支导向部112将从穿孔部120排出的纸张T的运动方向切换为第一排出部113和装订部130中的某一者。第一排出部113将从穿孔部120排出的纸张T以及从装订部130排出的纸张T从后处理装置100排出。在第一排出部113的后处理装置100的外侧配置有主托盘114。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的纸张T被层叠集聚在主托盘114上。
穿孔部120执行与在纸张的预定位置形成用于装订纸张T的孔的穿孔处理相关的一系列的处理。关于穿孔部12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装订部130通过卡钉(装订针)订住纸张T(装订处理),其包括:纸张接受台131、接纳部132、装订处理部133以及运送辊134。纸张接受台131临时储存通过分支导向部112的切换而从穿孔部120运入的多个纸张T。接纳部132接纳并保持被运入到纸张接受台131上的纸张T的下端部。装订处理部133移动到被临时储存在纸张接受台131上的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央附近,对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央附近进行装订处理。运送辊134将在纸张T的中央附近被进行了装订处理(中央装订)的纸张束从纸张接受台131运送至中折部140。
中折部140将被中央装订的纸张束从中央附近折成两部分(进行中折处理),其包括:中折接受台141、压入部142、中折辊对143、以及第二排出部144。中折接受台141载置通过装订部130被中央装订的纸张束。压入部142被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载置在中折接受台141上的纸张束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向纸张束移动,来将纸张束的中央附近(被实施装订处理的部分)压入折叠辊对143中,折叠辊对143相对于纸张束被配置在与压入部142相反的那侧。折叠辊对143将被压入部142压入的纸张束折叠成装订成册的状态,并且将折叠后的纸张束运送到第二排出部144。第二排出部144将折叠后的纸张束从后处理装置100排出。在第二排出部144的后处理装置100的外侧配置有排出盘145。从第二排出部144排出的纸张束被集聚在排出盘145上。
接下来,对复印机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复印机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复印机主体2包括上述的构成要素(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第一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由通过第一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以及定影部60构成引擎部3。关于使用图1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说明。此外,复印机主体2除了上述的功能结构以外,还包括操作部70、存储部80以及主控制部90。
操作部70包括数字键盘(图中没有示出)、触摸面板(图中没有示出)、以及开始键(图中没有示出)等。数字键盘为输入印刷份数等数字而被操作。触摸面板显示被分配了各种功能(作为一个示例,印刷倍率的设定功能、将多页分配到一张纸张T的功能(2in1等)、以及执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或折叠处理的功能)的多个按键等。显示在触摸面板上的按键为了使复印机1执行各种功能中的某一个而被操作(触摸)。开始键为了使印刷执行而被操作。操作部70根据某一按键被操作而将表示该按键被操作了的信号供应给主控制部90。
存储部80由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部80存储基于被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另外,存储部80存储在复印机1中被使用的控制程序以及被该控制程序使用的数据等。
主控制部90对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引擎部3、构成操作部70的触摸面板、以及作为控制部的后处理控制部150进行控制。
后处理装置100包括上述的构成要素(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穿孔部120、装订部130、以及中折部140)。关于使用图1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说明。此外,后处理装置100除了上述的构成要素以外,还包括报知部160、模式设定部170、以及后处理控制部150。
报知部160通过来自后处理控制部150的控制而进行报知。具体地说,报知部160的报知通过由扬声器(图中没有示出)输出声音或在触摸面板上进行报知显示来进行。
模式设定部170设定是否进行后述基于穿孔处理部124的穿孔处理。通过模式设定部170设定的模式具体包括穿孔模式和非穿孔模式。穿孔模式是通过穿孔处理部124进行穿孔处理的模式。非穿孔模式是不通过穿孔处理部124进行穿孔处理的模式。在非穿孔模式的设定状态下,移动部122移动,以使穿孔处理部124退回到从进行穿孔处理的位置离开的位置。通过基于移动部122的穿孔处理部124的移动,纸张端部检测部123移动到后述的异常运送路径R2上。
接下来,使用图2和图3A~图3C对穿孔部120的细节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穿孔部120包括:纸张前端检测部121、移动部122、设置在移动部122上的纸张端部检测部(位置检测部)123、以及设置在移动部122上的穿孔处理部124。
纸张前端检测部121例如由通过从光传感器照射的光被遮挡而检测出纸张T的光传感器构成,并且例如被配置在纸张T的正常运送路径R1的上方。当被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运送的纸张T位于纸张前端检测部121的下方时,该纸张前端检测部121进行纸张T的前端部的检测。移动部122在与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D1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122在与纸张T的运送方向D1垂直的方向(垂直方向)D2上移动。移动部122通过在垂直方向D2上移动,使得设置在移动部122上的纸张端部检测部123和穿孔处理部124在垂直方向D2上移动。
纸张端部检测部123例如由通过从光传感器照射的光被遮挡而检测出纸张T的光传感器构成。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根据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运送的纸张T位于其下方,而进行纸张T的端部的检测以及纸张T在纸张T的运送路径R0上的位置的检测。运送路径R0是如图3A所示那样纸张T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被运送的区域(路径)。
如图3A所示,纸张端部检测部123通过移动部122向垂直方向D2移动而向垂直方向D2移动。穿孔处理部124被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纸张T而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包括通过贯穿纸张T而在纸张T上形成穿孔的穿孔刀。
当运送过来的纸张T停止在穿孔处理部124的下方时,穿孔处理部124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以使穿孔刀贯穿纸张T,由此在纸张T上形成穿孔。另外,如图3A所示,穿孔处理部124通过移动部122向垂直方向D2移动而向垂直方向D2移动。
在上述的构成中,当检测到纸张堵塞并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时,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使其停止纸张T的运送。异常运送路径R2是有可能发生纸张T不能排出到后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的状态的运送异常的区域。另外,如图3A所示,异常运送路径R2是在运送路径R0的区域内有可能无法将超出了正常运送路径R1的区域的纸张T排出到后处理装置100之外的区域。
与此相对,如图3A所示,正常运送路径R1是运送路径R0的区域内能够对纸张T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并能够将纸张T排出到后处理装置100之外的区域。即,如图3A所示,正常运送路径R1是从运送中心RC与纸张T的中心一致的位置至通过穿孔处理部124被进行穿孔处理的位置的区域(纸张T的中心稍稍偏离运送中心RC的区域)。
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根据检测到纸张T的端部的位置来检测纸张T是位于正常运送路径R1上或是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
接下来,对复印机1的动作(对载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进行复印并进行后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旦表示构成操作部70的上述开始键被操作的信号被提供给主控制部90,主控制部90就检测到开始键被操作。接着,主控制部90使原稿运送部10的第一运送辊12驱动以将原稿G供应给第一读取面21a。主控制部90通过原稿读取部20生成基于供应到第一读取部21a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部80中。主控制部90为了基于临时存储在存储部80中的图像数据而在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分别控制构成引擎部3的第一纸张运送部30、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定影部60。即,主控制部90使第二运送辊31或第三运送辊32驱动,将纸张T运送到转印部50。另外,主控制部90将基于图像数据而按每种颜色生成的图像的数据分别供应给激光扫描单元43,并通过从激光扫描单元43照射的激光来在感光鼓41上形成静电潜像。主控制部90通过显影器在感光鼓4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首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8上。主控制部90通过二次转印辊51将首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主控制部90进行控制,使得加热旋转体61被加热到预定温度,并通过该加热旋转体61熔融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同时通过与加热旋转体61压靠的加压旋转体62将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此外,主控制部90通过第一纸张运送部30将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
主控制部90控制后处理控制部150,以使其对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将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运入到后处理装置100中。
当通过模式设定部170设定了穿孔模式时,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检测在运送路径R0上的纸张T的位置。当纸张端部检测部123在正常运送路径R1上检测到纸张T时,后处理控制部150使得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的纸张T的运送在穿孔部处停止。
后处理控制部150将穿孔部120的穿孔处理部124朝着纸张T降下,在纸张T上形成穿孔。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来运送形成有穿孔的纸张T,并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该纸张T。另一方面,当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检测到纸张T时,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停止纸张T的运送,并使报知部160进行报知。
另外,当通过模式设定部170设定了穿孔模式时,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的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来检测纸张T。当检测到纸张T时,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停止纸张T的运送,并通过报知部160进行报知。当未检测到纸张T时,后处理控制部150使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运送形成有穿孔的纸张T,并使该纸张T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
当进行装订处理时,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分支导向部112切换到与运入后处理装置100中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由此使该纸张T被临时储存在纸张接受台131。当在纸张接受台131上临时储存了预定张数的纸张T时,后处理控制部150使装订处理部133移动,并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央附近进行装订处理。当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进行了装订处理时,后处理控制部150使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束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另一方面,当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中央附近进行了装订处理时,后处理控制部150使进行了中央装订的纸张束被运送到中折部140(中折接受台141)。
当进行中折处理时,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使压入部142朝向被载置在折叠载置台141上的纸张束移动,将纸张束向折叠辊对143压入。此外,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折叠辊对143折叠纸张束,并且使折叠后的纸张束向第二排出部144运送以便从第二排出部144排出。
接下来,使用图4对后处理装置100的穿孔部120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初始状态下,移动部122位于纸张端部检测部123存在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的初始位置。
在步骤ST1中,模式设定部170进行穿孔模式或非穿孔模式的设定。具体地说,用户操作触摸面板以选择穿孔模式或非穿孔模式。模式设定部170基于用户的选择来进行模式的设定。
当在后处理装置100中设定了穿孔模式时(是),进入步骤ST2。当在后处理装置100中没有设定穿孔模式、即设定了非穿孔模式时(否),进入后述的步骤ST10。穿孔模式是通过穿孔处理部124在纸张T上形成穿孔的模式。非穿孔模式是在不进行穿孔处理的状态下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纸张T的运送、并将从复印机主体2运送的纸张T从复印机1排出的模式。
在步骤ST2中,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从复印机主体2运送过来的纸张T的运送。在步骤ST2之后进入步骤ST3。
在步骤ST3中,后处理控制部150判断通过纸张前端检测部121是否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当判断为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时(是),进入步骤ST4。当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时(否),进入后述的步骤ST8。
在步骤ST4中,移动部122向垂直方向D2移动。在步骤ST4之后进入步骤ST5。
在步骤ST5中,后处理控制部150判断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是否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当判断为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时(是),进入步骤ST6。当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时(否),进入步骤ST8。
在步骤ST6中,后处理控制部150判断是否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123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当判断出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的位置不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而是在正常运送路径R1上时(否),进入步骤ST7。当判断出检测到纸张T的侧端部的位置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时(是),进入步骤ST8。
在步骤ST7中,穿孔处理部124在纸张T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之后,在后处理装置100中,纸张T位于图3A所示的正常运送路径R1上。因此,在后处理装置100中,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排出纸张T,并结束处理。具体地说,基于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检测到的正常运送路径R1上的纸张的位置,移动部122移动以调整穿孔位置,穿孔处理部124在纸张T的预定位置形成穿孔。之后,在后处理装置100中,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运送,将纸张T排出到后处理装置100的外部。之后,移动部122返回移动,返回到纸张端部检测部123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的初始位置,然后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T8中,后处理控制部150进行使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停止纸张T的运送的控制,以停止纸张T的运送。
在后处理装置100中,在步骤ST3中判断出没有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并且不是纸张T尚未运送过来等的正常的状态。因此,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使其停止纸张T的运送。其结果是,纸张T的运送停止。
另外,在后处理装置100中,由于在步骤ST5中判断出没有检测到纸张T的端部,因此纸张T可能处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因此,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以停止纸张T的运送。其结果是,纸张T的运送停止。
另外,在后处理装置100中,由于在步骤ST6中判断出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检测到纸张T,因此处于图3B所示的状态。因此,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以停止纸张T的运送。
在以上的状况中,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使其停止纸张T的运送,能够抑制纸张T堵塞。在步骤ST8之后进入步骤ST9。
在步骤ST9中,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报知部160进行报知。即,在后处理装置100中,由于在步骤ST8中停止了纸张T的运送,因此通过基报知部160进行报知,唤起用户的注意。由此,处理结束。另外,当在步骤ST4中移动部122进行了移动时,移动部122返回移动,返回到纸张端部检测部123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的初始位置,然后处理结束
当在步骤ST1中设定了非穿孔模式时(否),在步骤ST10中,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在非穿孔模式的设定状态下进行纸张T的运送。在步骤ST10之后进入步骤ST11。
在步骤ST11中,后处理控制部150判断是否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部。
在后处理装置100中,当判断出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部时(是),进入步骤ST8。即,当判断出在由于设定了非穿孔模式而移动部122没有移动的状态(停止状态)下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部时(是),进入步骤ST8。
在后处理装置100中,当没有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部时(否),结束处理。即,继续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运送,向复印机1外排出纸张T。
在步骤ST8中,后处理控制部150进行使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停止纸张T的运送的控制,以停止纸张T的运送。
后处理装置100处于在步骤ST11中判断出在没有移动的状态(停止状态)下检测到纸张T的前端部的状态。即,纸张T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处于如图3C所示的状态。因此,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使其停止纸张T的运送。其结果是,纸张T的运送停止。在步骤ST8之后,进入步骤ST9。
在步骤ST9中,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报知部160进行报知。即,后处理装置100在步骤ST9中由于停止了纸张T的运送,因而通过报知部160进行报知,唤起用户的注意。由此,处理结束。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100中,当在异常运送路径R2上检测到纸张T时停止纸张T的运送,因此能够抑制纸张T堵塞。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100具有后处理控制部150,当检测到通过纸张端部检测部123检测到的纸张T的位置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时,该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第二纸张运送部110使其停止纸张T的运送。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能够事先检测纸张T可能堵塞的状态,并且根据检测来停止纸张的运送,从而能够抑制纸张T堵塞。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设定了非穿孔模式的状态下,当在移动部122未移动的状态下检测到纸张T时,纸张T位于纸张T可能堵塞的异常运送路径R2上。在此情况下,后处理控制部150进行使得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的运送停止的控制。其结果是,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停止运送。
从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由于能够检测在纸张T可能堵塞的区域上运送的纸张T,因此能够抑制纸张T堵塞。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的纸张T的运送被停止了时,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报知部160使其报知纸张T位于异常运送路径R2上。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能够向用户通知纸张T可能堵塞的状态,不导致纸张T堵塞。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复印机1的后处理装置100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后处理控制部150进行了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等的控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复印机主体2的主控制部90来进行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等的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是彩色复印机,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是单色复印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经由中间转印带48向纸张T转印调色剂图像(间接转印方式),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上(直接转印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是对纸张T的单面进行印刷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对纸张的双面进行印刷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上述的复印机1。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具有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以及扫描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也可以是传真机或打印机。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被图像形成介质不限定于纸张T,例如也可以是OHP(投影仪)片等胶片。
Claims (9)
1.一种后处理装置,在从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并包括:
运送部,所述运送部运送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运送部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检测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
穿孔处理部,所述穿孔处理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基于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
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包括正常运送路径和异常运送路径,所述正常运送路径是能够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并能够将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排出到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外部的区域,所述异常运送路径是在运送路径中与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正常运送路径的外侧的区域;以及
控制部,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异常运送路径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模式设定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穿孔模式和不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非穿孔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了所述穿孔模式时,使所述移动部移动,并且如果由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而通过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的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不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则控制所述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模式设定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穿孔模式和不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非穿孔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了所述穿孔模式时,使所述移动部移动,并且如果由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而通过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的所述位置检测部在所述运送路径的区域中超出了所述正常运送路径的区域的所述异常移动运送路径上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则控制所述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模式设定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穿孔模式和不使所述穿孔处理部动作的非穿孔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了所述非穿孔模式时,如果在所述移动部不移动的状态下通过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的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则控制所述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部依据检测到与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来检测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所述正常运送路径上,或者位于所述异常运送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前端检测部,所述前端检测部被配置成检测在所述正常运送路径上运送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所述前端检测部对从进行图像形成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上的前端进行检测,
当通过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前端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报知部,所述报知部报知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所述异常运送路径上,
当通过所述运送部进行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被停止了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报知部,以使其报知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所述异常运送路径上。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及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在从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基于图像数据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移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
定影部,所述定影部使转印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上;以及
第一运送部,所述第一运送部将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供应给所述转印部,并经过所述定影部运送至所述后处理装置;
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
第二运送部,所述第二运送部运送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与所述第二运送部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不同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检测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
穿孔处理部,所述穿孔处理部被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并且基于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位置,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以及
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包括正常运送路径和异常运送路径,所述正常运送路径是能够在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预定位置上进行穿孔处理、并能够将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排出到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外部的区域,所述异常运送路径是在运送路径中与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正常运送路径的外侧的区域;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位于异常运送路径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运送部,以使其停止所述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运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1163A JP5081935B2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41163 | 2010-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7243A CN102167243A (zh) | 2011-08-31 |
CN102167243B true CN102167243B (zh) | 2014-07-16 |
Family
ID=4448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6342.0A Active CN102167243B (zh) | 2010-02-26 | 2011-01-05 |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11891A1 (zh) |
JP (1) | JP5081935B2 (zh) |
CN (1) | CN1021672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3994B2 (en) * | 2012-05-07 | 2015-12-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164111B2 (ja) * | 2014-02-14 | 2017-07-1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シート端部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8173B2 (ja) * | 2016-01-26 | 2018-11-0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36110B2 (ja) * | 2016-01-26 | 2018-1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89805B2 (ja) | 2016-10-13 | 2019-10-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22051140A (ja) * | 2020-09-18 | 2022-03-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22051124A (ja) * | 2020-09-18 | 2022-03-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4684A (zh) * | 1998-07-01 | 2000-02-1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405010A (zh) * | 2001-09-07 | 2003-03-26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
US7003257B2 (en) * | 2000-12-27 | 2006-02-21 | Konica Corporation | Hole-punching proces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02882B2 (ja) * | 1999-01-18 | 2007-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4666934B2 (ja) * | 2004-03-23 | 2011-04-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4703652B2 (ja) * | 2004-09-09 | 2011-06-15 | ケイアールディーシー・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シートパンチング装置及び該制御方法 |
JP4328755B2 (ja) * | 2005-09-29 | 2009-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65609B2 (ja) * | 2007-03-14 | 2012-02-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穿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802781B2 (en) * | 2007-06-13 | 2010-09-2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
JP4940060B2 (ja) * | 2007-08-24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0
- 2010-02-26 JP JP2010041163A patent/JP50819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05 CN CN201110006342.0A patent/CN102167243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28 US US13/016,803 patent/US201102118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4684A (zh) * | 1998-07-01 | 2000-02-1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US7003257B2 (en) * | 2000-12-27 | 2006-02-21 | Konica Corporation | Hole-punching proces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405010A (zh) * | 2001-09-07 | 2003-03-26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11891A1 (en) | 2011-09-01 |
JP2011173718A (ja) | 2011-09-08 |
CN102167243A (zh) | 2011-08-31 |
JP5081935B2 (ja)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7243B (zh) |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420208B (zh) |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 |
US8422072B2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of that communicate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of | |
CN103287879B (zh) |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EP2863265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11274010B2 (en) |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same | |
JP200702276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
JP356659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09798B2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14887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249107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11796496B (zh) | 纸张忘取报告装置及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663391B2 (ja) | 画像データ記憶装置、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31737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10126329A (ja)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6496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48703B2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41332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737296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
JP2012030926A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WO1998040794A1 (fr) | Machine a copier | |
JP2004106944A (ja) | 排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181815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3628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4119365A (ja) | 記録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