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0208B -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0208B
CN103420208B CN201310173256.8A CN201310173256A CN103420208B CN 103420208 B CN103420208 B CN 103420208B CN 201310173256 A CN201310173256 A CN 201310173256A CN 103420208 B CN103420208 B CN 103420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component
folding
initial position
rotary driv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32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0208A (zh
Inventor
泉地祥男
白﨑晴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20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0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2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0Associat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source, to form, e.g. a writing-p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1Direction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Sequence of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后处理装置(100)具有对从叶片构件(222)的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移动时间是否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监视部(365)、和在时间监视部(365)判断移动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驱动部(360)以将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的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据此,在抑制折叠构件的破损的同时,在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可减少作业者身上作业负担。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对片材状的记录介质等片材进行折叠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可与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结合的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对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运出的片材(或片材摞)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处理例如是对片材进行的穿孔处理(打孔处理)、对片材摞进行的装订处理、对片材(片材摞)进行的折叠处理。
具有折叠处理功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抵接片材(片材摞)进行折叠的叶片、和将被折叠的片材(片材摞)与叶片一起夹入形成折痕的辊对。
这里,折叠处理中存在因片材(片材摞)的材料和张数在叶片上施加负载致使叶片破损的情况。
因此,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在叶片和片材(片材摞)被插入辊间的状态下,可使辊对进入从动旋转状态的离合部件。
另外,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构造成在叶片和片材(片材摞)被插入辊间的状态下可调整辊间的压接力。
然而,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叶片破损的情况。该情况下,后处理装置在叶片被插入辊间的状态下停止处理动作。从该状态回到正常状态的作业负担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在抑制折叠构件的破损的同时,可减少在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作业者为了回到正常状态的作业负担。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后处理装置构造成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结合,所述后处理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状的记录介质;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记录介质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记录介质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状的记录介质;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记录介质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记录介质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折叠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片材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片材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片材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片材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根据本发明,在抑制折叠构件的破损的同时,可减少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作业者身上的作业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说明构成后处理装置的折叠处理部的构成的图。
图3A是说明构成折叠处理部的凸轮机构的图。
图3B是说明构成折叠处理部的凸轮机构的图。
图4是表示复印机(后处理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是说明折叠处理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叶片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说明叶片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途中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叶片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说明叶片从突出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侧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说明叶片回到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叶片从图7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突出位置侧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说明位置被检测部的其他的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形态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折叠装置进行说明。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复印机1进行说明。首先,对复印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图。
复印机1具备:复印机本体2(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其在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后处理装置100,其配置在复印机本体2的纸张排出侧,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记录介质、片材)T进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对折处理。
复印机本体2具备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第一纸张运送部30、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和定影部60。
原稿运送部10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进稿机),具备原稿载置部11、第一传送辊12、导向件13、定时辊对14、原稿排出部15。第一传送辊12将放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一张一张地按顺序供应给定时辊对14。定时辊对14进行原稿G的运送或停止原稿G的运送,使得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时间与将原稿G供应至原稿读取部20读取原稿G的位置(导向件13配置的位置)的时间一致。导向件13将运送的原稿G引导至后述第一读取面21a。原稿排出部15将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经过导向件13)原稿G排至复印机本体2的外部。
原稿排出部15处的复印机本体2的外侧形成有原稿集合部16。从原稿排出部15排出的原稿G层叠集合在原稿集合部16。
原稿读取部20具备第一读取面21a和第二读取面22a。第一读取面21a沿面向导向件13配置的第一接触玻璃21的上表面形成,用作读取原稿G的面。第二读取面22a邻接(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的第一读取面21a的右侧的大部分范围内)第一读取面21a配置。第二读取面22a在不利用原稿运送部10读取原稿G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读取面22a沿放置原稿G的第二接触玻璃22的上表面形成,用作读取原稿G的面。
另外,原稿读取部20在复印机本体2的内部具备照明部23、第一镜24、第二镜25、第三镜26、成像透镜27、、和摄像部28。照明部23与第一镜24分别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第二镜25与第三镜26在图1中配置在照明部23和第一镜24的左侧。而且,第二镜25和第三镜26分别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以便经第一镜24、第二镜25、第三镜26、成像透镜27从第一读取面21a或第二读取面22a到摄像部28的距离(光路长度)保持一定。
照明部23是向原稿G照射光的光源。第一镜24,第二镜25和第三镜26是用于使光路长度保持一定并将由原稿G反射的光导向成像透镜27的反射镜(mirror)。成像透镜27使从第三镜26入射的光在摄像部28上成像。摄像部28具备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副扫描方向X的方向)排列的多个摄像元件。摄像元件是用于通过将入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基于成像的光学图像获得图像数据的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等。
第一纸张运送部30具备第二传送辊31、第三传送辊32、阻却辊(resistroller)对33、转换部39、第一纸张排出部34和第二纸张排出部38。第二传送辊31将容纳在供纸盒36内的纸张T向转印部50供应。第三传送辊32将放置在手送托盘37上的纸张T向转印部50供应。阻却辊对33进行纸张T的运送或停止纸张T的运送,使得转印部50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间与向转印部50供应纸张T的时间一致。另外,阻却辊对33进行纸张T的偏离(倾斜供纸)修正。转换部39切换纸张T的运送方向,以便将从定影部60运出的纸张T运送至第一纸张排出部34和第二纸张排出部38中的一者。第一纸张排出部34和第二纸张排出部38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排出至复印机本体2的外部。第一纸张排出部34处的复印机本体2的外侧形成有排纸集合部35。从第一纸张排出部34排出的纸张T层叠集合在排纸集合部35。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具备感光体鼓41、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清洁部45、调色剂盒46、一次转印辊47、中间转印带48和对置辊49。
感光体鼓41(41a、41b、41c、41d)作为感光体或图像保持体发挥作用,以便分别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各感光体鼓41a、41b、41c、41d的周围沿感光体鼓41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顺序配置有带电部42、激光扫描单元43、显影器44、清洁部45。带电部42使感光体鼓41的表面带电。激光扫描单元43配置成与感光体鼓41的表面分离,基于由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涉及的图像数据,对感光体鼓41的表面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体鼓41的表面,除去曝光部分的电荷,形成静电潜影。显影器44使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感光体鼓41的表面的静电潜影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45除去在通过除电器(未图示)对感光体鼓41的表面进行除电后残留于该表面的调色剂等。
调色剂盒46容纳向显影器44供应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46与显影器44通过调色剂供应路径(未图示)连接。
一次转印辊47(47a、47b、47c、47d)分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上各感光体鼓41a、41b、41c、41d的相对侧。中间转印带48是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和转印部50的带。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夹在各感光体鼓41a、41b、41c、41d与各一次转印辊47a、47b、47c、47d之间,对形成于各感光体鼓41a、41b、41c、4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对置辊49配置在环状的中间转印带48的内侧,其是用于使中间转印带48沿图1所示箭头A方向行进的驱动辊。
转印部50具备二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辊51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8上对置辊49的相对侧,将中间转印带48的一部分夹在其与对置辊49之间。而且,二次转印辊51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在纸张T上。
定影部60具备加热旋转体61和加压旋转体62。加热旋转体61与加压旋转体62夹持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使调色剂熔融,对调色剂加压,使该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
后处理装置100构造成可与复印机本体2结合。后处理装置100具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运送路径)、穿孔部120、装订部130和折叠处理部190。
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具有运送路径110a、运送路径110b、运送路径110c、运送路径110d和运送路径110e。第二纸张运送部110构造成可沿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片材状的纸张T。
运送路径110a具备运入部111、分支导向件112和第一排出部113。
运入部111将从复印机本体2的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运入后处理装置100的内部,并将该纸张T运送至穿孔部120。
分支导向件112将从穿孔部120排出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切换至第一排出部113和装订部130中的一者。
第一排出部113是穿孔部120从排出的纸张T和装订部130从排出的纸张T后处理装置100从排出。
在第一排出部113处的后处理装置100的外侧配置有主托盘114。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的纸张T层叠集合在主托盘114上。
穿孔部120进行与在纸张的规定位置形成用于装订纸张T的孔的穿孔处理相关的一系列的处理。
装订部130通过订针(装订针)通过将纸张T装订(装订处理),具备放纸台131、阻挡部132、装订处理部133和运送辊134。这里,放纸台131、阻挡部132和运送辊134构成运送路径110c的一部分。
放纸台131暂时存储通过分支导向件112的切换从穿孔部120运入的多张纸张T。
阻挡部132阻挡并保持运入放纸台131的纸张T的下端部。
装订处理部133移动至暂时存储在放纸台131上的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部附近,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部附近进行装订处理。
运送辊134将在纸张T的中部附近进行了装订处理(中间装订)的纸张摞从放纸台131运送至折叠处理部190。
折叠处理部190例如从中央附近对中间装订的纸张摞进行对半折叠(折叠处理)。以下对折叠处理部190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2至图3B,对本实施形态的后处理装置100(折叠装置)的折叠处理部190进行说明。图2是说明构成后处理装置的折叠处理部的构成的图。图3A是说明构成折叠处理部的凸轮机构的图。图3B是说明构成折叠处理部的凸轮机构的图。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假设「纸张T」包含纸张T摞。
如图1所示,折叠处理部190配置在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的下游侧。例如将1张纸张T或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T摞导入折叠处理部190。折叠处理部190对导入的纸张T进行折叠处理。然后,折叠处理部190将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纸张T排出至设置在后处理装置100的一侧面的下部的下部排出托盘145。
折叠处理部190具备片材运入路径200、具有片材载置面202(载置面)的片材载置构件201(载置部)、调整部210、推压构件211、阻挡构件212、折叠部220和第二排出部230。
片材运入路径200是用于将通过运送路径运送来的纸张T运入折叠处理部190内的运入路径。如图1所示,片材运入路径200配置在折叠处理部190的右侧上部。片材运入路径200将纸张T片材向载置构件201(片材载置面202)运送。
片材载置构件201构成运送路径110d(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的一部分,其具有可放置片材状的纸张T的片材载置面202。
片材载置构件201具备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和贯穿部204。
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具有上游侧片材载置面202A。另外,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具有下游侧片材载置面202B。
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是用于放置纸张T以对运入的纸张T进行折叠处理的构件。
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配置成从折叠处理部190的内部的右上方向左下方延伸。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配置成将后述贯穿部204夹在其间。
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由板状的构件构成。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在片材的运送方向上配置成一条直线的形状。
放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的纸张T,在穿过贯穿部204的叶片构件222(后述)的作用下,被送入折叠辊对223的第一夹缝N1。
片材载置面202上形成有从片材载置面202侧贯穿至片材载置面202的相对侧的相对面203侧的贯穿部204。贯穿部204配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与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之间。贯穿部204是用于供叶片构件222穿过的贯穿孔。
调整部210设置成用于对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的纸张T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对运入的纸张T正确地进行折叠处理。调整部210在与纸张T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图1的左下方向)和与纸张T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纸张T的调整。
如图1所示,推压构件211和阻挡构件212设置成用于对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的纸张T的前端与后端进行调整。推压构件211配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阻挡构件212配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
推压构件211形成为断面大致呈L字状。而且,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的下方,配置有驱动滑轮213和从动滑轮214。驱动滑轮213和从动滑轮214上架设有环状带215。推压构件211安装在环状带215上。另外,推压构件211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从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上突出。
驱动滑轮213配置在与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的片材的运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对应的位置。从动滑轮214配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的上游侧端部附近。另外,来自马达(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传递至驱动滑轮213。驱动滑轮213和从动滑轮214处于自由正反旋转的状态。驱动滑轮213旋转驱动时,从动滑轮214在环状带215的作用下从动旋转。由此,推压构件211在从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上突出的状态下,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阻挡构件212形成为断面呈大致L字状。而且,在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下方,配置有驱动滑轮216和从动滑轮217。驱动滑轮216和从动滑轮217上架设有环状带218。阻挡构件212安装在环状带218上。另外,阻挡构件212在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从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突出。
驱动滑轮216配置在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上游侧端部附近。从动滑轮217配置在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另外,来自马达(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传递至驱动滑轮216。驱动滑轮216和从动滑轮217处于自由正反旋转的状态。驱动滑轮216旋转驱动时,从动滑轮217在环状带218的作用下从动旋转。由此,阻挡构件212在从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突出的状态下,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在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全长范围内移动。
通过根据纸张T的尺寸(运送方向上的长度)使推压构件211和阻挡构件212对应地移动,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即纸张T的长度方向上,调整运入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纸张T的位置。
宽度对齐构件(未图示)是用于在与纸张T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纸张T的宽度方向上对纸张T进行调整的构件。宽度对齐构件在与纸张T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设置有一对。一对宽度对齐构件,在片材的运送方向上将叶片构件222夹在其间,且在宽度方向上间隔配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通过一对宽度对齐构件,进行纸张T的宽度对齐和倾斜运送修正。设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上的一对宽度对齐构件具有齿轮齿条机构(未图示)。该齿轮齿条机构与自由正反旋转的马达(未图示)联结,并由其驱动。
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和马达,使宽度对齐构件移动,以便适配运入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上的纸张T的尺寸(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所谓纸张T的宽度对齐和倾斜运送修正的调整。
折叠部220在第一夹缝N1(后述)处在纸张T上形成折痕。另外,折叠部220将形成折痕的纸张T向第二排出部230传送。
折叠部220具备叶片构件222(第一折叠构件)和折叠辊对223(第二折叠构件)。另外,折叠部220具有驱动机构300和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检测部)。
叶片构件222是用于抵接纸张T进行折叠处理的构件。
叶片构件222具有抵接纸张T的顶端部222a。叶片构件222的顶端部222a的相对侧的端部通过保持构件222b保持。
叶片构件222配置在与片材载置构件201的片材载置面202相对的相对面203一侧,其配置成可在初始位置HP(参照图6)与突出位置TP(参照图8)之间移动,在初始位置HP,顶端部222a位于相对面203侧的规定位置,在突出位置TP,顶端部222a位于贯穿贯穿部204的片材载置面202侧的规定位置。
通过在纸张T配置在片材载置构件201上的状态下,使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移动至突出位置TP,使纸张T折叠并移动。
具体而言,叶片构件222以推压纸张T的方式抵接纸张T,使纸张T挠曲(折叠)的同时,将纸张T送入第一夹缝N1(后述)。叶片构件222沿大致垂直于含片材的运送方向和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片材载置面202的方向移动。
这里,叶片构件222配置成可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移动到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叶片构件222在从初始位置HP移动至突出位置TP的过程中,先位于第一位置P1,然后位于第二位置P2。
对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位置,除上述条件外无特别限定,但第二位置P2优选为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例如,第二位置P2优选为比初始位置HP和突出位置TP的中间位置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位置,另外,第二位置P2优选为叶片构件222的顶端处于夹在第一夹缝N1内的状态的位置。
这里,本实施形态中,第一位置P1是初始位置HP,第二位置P2是突出位置TP。
折叠辊对223配置在片材载置构件201的片材载置面202侧。折叠辊对223在本实施形态中配置在叶片构件222的上方。
折叠辊对223具有第一辊223A和第二辊223B。构成折叠辊对223的第一辊223A和第二辊223B两者均由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
在第一辊223A与第二辊223B之间,形成有第一夹缝N1。
折叠辊对223在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的状态下,将叶片构件222与折叠的纸张T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300是使叶片构件222在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另外,驱动机构300是使叶片构件222在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300在使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移动至突出位置TP的过程中,先使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然后使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
驱动机构300具有旋转驱动部360(参照图4)、旋转构件350(参照图2)、凸轮机构310(转换部)。
旋转驱动部360构成为可输出旋转驱动力,可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旋转驱动部360例如构成为具有马达等。
旋转驱动部360构成为例如可将旋转方向切换为通常的旋转方向即正旋转方向和与正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即反向旋转方向。
这里,作为构成旋转驱动部360的马达等,例如可以采用步进马达、有刷马达、无刷马达等各种马达。
旋转驱动部360由后述的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参照图4)控制。例如,在通过后述的时间监视部365判断出后述的移动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控制旋转驱动部360,将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至相反的旋转方向。
这里,移动时间是基于来自计时器363的时刻信息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初始位置HP)之后的时间,且是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突出位置TP)之前的时间。移动时间通过后述的时间监视部365进行计时。
另外,在如上所述将旋转方向控制成反转的状态下,在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的情况下,通过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控制旋转驱动部360,停止旋转驱动。
旋转构件350与旋转驱动部360直接或间接联结。
旋转构件350具有轴构件351和联结在轴构件351的一端的旋转板构件352。
旋转构件350在来自旋转驱动部360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即,轴构件351在来自旋转驱动部360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而且,旋转板构件352经轴构件351在来自旋转驱动部360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凸轮机构310是将旋转构件350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凸轮机构310以旋转构件350旋转一圈叶片构件222便往复运动一次的方式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动。
凸轮机构310具有凸轮构件311、抵接构件312和弹性构件380。凸轮构件311与旋转构件350的轴构件351联结,与旋转构件350一体地旋转。
抵接构件312形成在保持叶片构件222的保持构件222b上。抵接构件312配置成抵接凸轮构件311的外缘。抵接构件312构造成在凸轮构件311旋转时往复移动。这里,由于叶片构件222保持在形成抵接构件312的保持构件222b上,所以抵接构件312往复移动时,叶片构件222也往复移动。
弹性构件380的一端381与轴构件351联结,且另一端383与保持构件222b联结。弹性构件380借助轴构件351和保持构件222b,朝凸轮构件311侧对抵接构件312施力。
弹性构件380维持抵接构件312抵接凸轮构件311的外缘的状态。
位置检测机构400检测旋转构件350的旋转位置,并检测叶片构件222的位置。
位置检测机构400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并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位置检测机构400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并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第二位置P2。
位置检测机构400具有被检测部410、检测传感器420和后述的位置识别部362。后面将对位置识别部362进行描述。
被检测部410形成在构成旋转构件350的旋转板构件352的外缘上。被检测部410具有第一检测区域401(透过区域)、第二检测区域402(非透过区域)。
第一检测区域401是旋转板构件352的外缘部。作为第一检测区域401的旋转板构件352的外缘部,没有向外延伸到遮挡从后述的检测传感器420输出的光的位置,其在叶片构件222位于从初始位置HP至即将到达突出位置TP之间的状态时,检测传感器420检测不到其存在。即,本实施形态中,从检测传感器420输出的光透过第一检测区域401。
第二检测区域402是旋转板构件352的外缘部,在叶片构件222位于从突出位置TP至即将到达初始位置HP之间的状态下,形成在成为后述的检测传感器420的被测定位置的位置上。本实施形态中,第二检测区域402是从检测传感器420输出的光未透过的区域(非透过区域、遮光区域)。
此外,被检测部410的形式不限于上述情形。
检测传感器420例如是光传感器,配置在面向被检测部410的位置。检测传感器420例如处于与上述第二检测区域402不接触的状态,在面向第二检测区域402的一侧面的位置具备发光部,在可接收来自该发光部的光的位置且面向第二检测区域402的另一侧面的位置具备受光部。检测传感器420根据受光部接收到或未接收到来自发光部的光,获取表示是否检测到被检测部410的检测信息(位置信息)。检测传感器420,在受光部接收到来自发光部的光时获取表示检测到被检测部410的检测信息,在受光部未收到来自发光部的光时获取表示未检测被检测部410的检测信息。检测传感器420输出获取的检测信息。换言之、检测传感器420在检测旋转构件350(旋转板构件352)的旋转位置的同时,输出旋转位置信息。来自检测传感器420的旋转位置信息被输出给位置识别部362。
接着通过图4对复印机1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复印机(后处理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复印机本体2具备上述构成要素(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第一纸张运送部30,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和定影部60)。图像形成部3由第一纸张运送部30、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和定影部60构成。此外,省略对上述构成要素进行说明。而且,复印机本体2除上述功能构成外还具备操作部70、存储部80和主控制部90。
操作部70具备数字键(未图示)、触摸面板(未图示)和启动键(未图示)等。数字键的操作用于输入印刷份数等数字。触摸面板显示分配有各种功能(作为举例,印刷倍率的设定功能、多页排在一张纸张T上的功能(2合1等)、和实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或对折处理的功能)的多个键等。触摸面板显示的键的操作(触摸),用于使复印机1实行各种的功能中的任一者。启动键的操作用于实行印刷。通过操作任一键,操作部70向主控制部90提供表示操作该键的信号。
存储部80由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部80存储基于通过原稿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另外,存储部80存储复印机1应用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使用的数据等。
主控制部90控制原稿运送部10、原稿读取部20、图像形成部3、构成操作部70的触摸面板和后处理控制部150。
后处理装置100具备上述构成要素(第二纸张运送部110,穿孔部120,装订部130和折叠处理部190)。此外,省略对上述构成要素进行说明。而且,后处理装置100除上述构成要素外还具备后处理控制部150和存储部600。
折叠处理部190包含旋转驱动部360、位置识别部362、计时器363(时刻信息输出部)、时间监视部365和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旋转驱动部360是如上所述的那样。
如上所述,位置识别部362由位置检测机构400构成。
位置识别部362是基于来自检测传感器420的旋转位置信息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并可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第二位置P2。
这里,本实施形态中,第一位置P1为初始位置HP,第二位置P2为突出位置TP。因此,位置识别部362可检测(识别)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并可检测(识别)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
具体而言,位置识别部362在设定成一系列的动作中之前的动作结束后使叶片构件222移动至初始位置HP的动作顺序的情况下,在从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接收到驱动旋转驱动部360的意思的信号时,且从检测传感器420接收到检测(检测到光透过,「检测到」)第一检测区域401的意思的信号时,检测到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
另外,位置识别部362在设定成一系列的动作中动作开始时使叶片构件222移动至初始位置HP的动作顺序的情况下,在从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接收到驱动旋转驱动部360使得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已完成)的意思的信号时,检测到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
然后,位置识别部362将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的意思通知后述的时间监视部365。
另外,位置识别部362若在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后,从检测传感器420接收到检测(未检测到光透过,「未检测」到)第二检测区域402的信号(识别出检测内容已切换),则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
然后,位置识别部362将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的意思通知后述的时间监视部365。
计时器363(时刻信息输出部)构成为可输出时刻信息。计时器363向时间监视部365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365基于来自计时器363的时刻信息对通过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后的时间,且通过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
这里,若通过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则时间监视部365结束该计时。另外,时间监视部365可以将计时结果输出给规定的存储部,也可以将其消去。
另外,时间监视部365判断计时的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
例如,时间监视部365以如下方式构成:基于计时器363的时刻信息,将通过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之前的计时时间进行加法运算,在计时的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判断移动时间已经过规定时间。
时间监视部365在叶片构件222在规定时间内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移动到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判断计时的移动时间未经过规定时间。
另外,时间监视部365在叶片构件222未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移动到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超出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计时的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判断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
而且,时间监视部365在判断计时的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该意思通知旋转驱动控制部370。
这里,时间监视部365从通过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的时间点,开始移动时间的计时。因此,时间监视部365对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向突出位置TP移动(以通过顶端部222a使纸张弯曲将纸张推入第一夹缝N1的方式移动)的状态下的移动时间进行计时。
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在通过时间监视部365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将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成相反的旋转方向。
具体而言,旋转驱动控制部370从时间监视部365接收判断出计时的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意思的通知。
而且,若旋转驱动控制部370从时间监视部365接收到上述的通知,则控制旋转驱动部360,将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成相反的旋转方向。
这里,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是叶片构件222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从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向正旋转驱动旋转驱动部360,反向旋转驱动控制。
由此,旋转驱动控制部在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移动到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时,在因纸张(摞)厚、材质硬、叶片构件222破损等移动时间变得比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驱动部360,使叶片构件222的移动方向朝向相反侧(回到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
接着,对复印机1的动作(对放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G进行复制并进行后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
主控制部90根据接到的表示构成操作部70的上述的启动键的操作的信号,检测启动键的操作。接着,主控制部90驱动原稿运送部10的第一传送辊12,将原稿G供应至第一读取面21a。主控制部90通过原稿读取部20生成基于供应至第一读取面21a的原稿G的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存储部80。主控制部90分别控制构成图像形成部3的第一纸张运送部30、调色剂图像形成部40、转印部50、和定影部60,以便基于暂时存储在存储部80的图像数据在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即,主控制部90驱动第二传送辊31或第三传送辊32,将纸张T运送至转印部50。另外,主控制部90将基于图像数据生成的各颜色的图像的数据分别供应至激光扫描单元43,通过激光扫描单元43照射的激光,在感光体鼓41上形成静电潜影。主控制部90通过显影器44在感光体鼓4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8上。主控制部90通过二次转印辊51将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纸张T上。主控制部90以将加热旋转体61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使通过该加热旋转体61二次转印至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熔融,同时通过压接在加热旋转体61上的加压旋转体62将调色剂定影在纸张T上。而且,主控制部90通过第一纸张运送部30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
主控制部90控制后处理控制部150,以便对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将从第二纸张排出部38排出的纸张T运入后处理装置100。然后,后处理控制部150使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进行的纸张T的运送在穿孔部120处停止。
后处理控制部150使穿孔部120的穿孔处理部(未图示)扎向纸张T,在纸张T上形成穿孔。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第二纸张运送部110运送形成穿孔的纸张T,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该纸张T。
在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后处理控制部150通过分支导向件112切换至与运入后处理装置100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将该纸张T暂时存储在放纸台131。后处理控制部150在放纸台131暂时存储有规定张数的纸张T时使装订处理部133移动,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或中央部附近进行装订处理。后处理控制部150在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从第一排出部113排出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摞,而在通过装订处理部133在纸张T的中部附近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将中间装订的纸张摞运送至折叠处理部190(片材载置构件201)。
在进行折叠处理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控制旋转驱动部360,使叶片构件222向放置在片材载置构件201(片材载置面202)上的纸张摞(纸张T)移动。由此,叶片构件222在使纸张摞一边折叠一边向折叠辊对223移动,并将折叠状态的纸张摞推入第一夹缝N1。然后,后处理控制部150控制未图示的各驱动部,以便通过折叠辊对223折叠纸张摞,并将折叠的纸张摞向第二排出部230运送。
接着,通过图5至图11对后处理装置100的折叠处理部190进行的纸张T的折叠处理(动作)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说明折叠处理部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叶片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图7是说明叶片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途中的状态的图。图8是说明叶片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图。图9是说明叶片从突出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侧的状态的图。图10是说明叶片回到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1是说明叶片从图7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突出位置侧的状态的图。
首先,通过图6至图10,对通常的折叠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纸张T由运送路径110d运入折叠处理部190,被放置在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上游侧片材载置面202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面202B上,然后通过调整部210调整纸张T的位置。
该状态下,叶片构件222在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待机。详细而言,叶片构件222以位于上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1B的上游侧片材载置面202A和下游侧片材载置构件202B下方(相对面203一侧)的方式待机。
接着,旋转驱动控制部370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由此,如图7所示,旋转构件350正转,且与旋转构件350联结的凸轮构件311正转。
另外,由此,叶片构件222的顶端部222a在抵接构件312的作用下贯穿贯穿部204,向片材载置面202侧移动。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向突出位置TP(第二位置P2)移动。
另外,由此,叶片构件222抵接纸张T,且使纸张T折叠弯曲,使纸张T向折叠辊对223侧移动。
接着,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继续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由此,如图8所示,旋转构件350进一步正转,且与旋转构件350联结的凸轮构件311进一步正转。
另外,由此,叶片构件222的顶端部222a在抵接构件312的作用下进一步移动,移动至(位于)突出位置TP。
另外,由此,叶片构件222将折叠弯曲的纸张T推入通过折叠辊对223形成的第一夹缝N1。
接着,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继续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由此,如图9所示,旋转构件350进一步正转,且与旋转构件350联结的凸轮构件311进一步正转。
另外,由此,在弹性构件380的作用下,叶片构件222(顶端部222a)跟随抵接凸轮构件311的外缘的抵接构件312的移动联动,从突出位置TP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
另外,由此,叶片构件222远离折叠弯曲的纸张T。
接着,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继续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由此,如图10所示,旋转构件350进一步正转,且与旋转构件350联结的凸轮构件311进一步正转。
另外,由此,在弹性构件380的作用下,叶片构件222的顶端部222a跟随抵接凸轮构件311的外缘的抵接构件312的移动联动,进一步移向(位于)初始位置HP。
然后,若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则旋转驱动控制部370以停止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折叠辊对223收纳由叶片构件222推入的纸张T,形成折痕,并将其送至运送路径110e。
另外,折叠处理的纸张T从第二排出部230排出。
然后,后处理装置100(折叠处理部190)停止折叠处理(动作)。
接着,以图5为主参照图11对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的折叠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假设通过旋转驱动控制部370驱动旋转驱动部360沿上述的正旋转方向旋转。步骤ST1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确认是否已经从时间监视部365接收到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意思的通知(信号)。
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在接收到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T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T2。
接着,步骤ST2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以旋转方向反置的反转的驱动(切换)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
叶片构件222例如从图11所示位置经图7所示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初始位置HP。
由此,叶片构件222无需到达被进一步施加负载的突出位置TP,便回到初始位置HP。叶片构件222能够在负载少的状态下回到初始位置HP。
步骤ST3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确认是否从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接收到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的意思的通知(信号)。旋转驱动控制部370等待位置检测机构400送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T3中为“否”)。
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在从位置检测机构400(位置识别部362)接收到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第一位置P1)的意思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T3中为“是”),停止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驱动部360的驱动。后处理装置100(折叠处理部190)停止折叠处理(动作)。
另外,步骤ST1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未从时间监视部365接收到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意思的通知(信号)时(步骤ST1中为“否”),继续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在没有从时间监视部365接收到经过上述规定时间的意思的通知,而从位置检测机构400接收到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的意思的通知时,由于叶片构件222进行的折叠处理正常完成,所以停止旋转驱动部360的驱动。
根据本实施形态,提供了一种后处理装置,其能够在抑制折叠构件的破损的同时,可在发生问题的情况下降低作业者身上的作业负担。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提供具备上述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形态中,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具备:驱动机构,其是使叶片构件222在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具有可输出旋转驱动力并可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的旋转驱动部360、与旋转驱动部360直接或间接联结并在来自旋转驱动部360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旋转构件350、和与旋转构件350联结且将旋转构件3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凸轮机构310;位置检测机构400,其用于检测叶片构件222位于从初始位置HP到突出位置TP之间的第一位置P1,并用于检测位于叶片构件222位于从初始位置HP到突出位置TP之间的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突出位置TP侧的第二位置P2;计时器363,其可输出时刻信息;时间监视部365,其基于来自计时器363的时刻信息,对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检测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之后的时间,且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判断移动时间是否经过规定时间;和旋转驱动控制部770,在通过时间监视部365判断移动时间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驱动部360,将旋转驱动部360的方向切换至相反的旋转方向。
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使叶片构件222在负载少的状态下回到初始位置HP。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抑制叶片构件222的(进一步)破损。另外,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减少用户身上的作业负担。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位置检测机构400具有配置在旋转构件350上的被检测部410、和配置与被检测部410对应的位置并用于检测被检测部410的相关信息的检测传感器420。
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基于检测信息判断出叶片构件222的位置。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可以简单的结构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和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旋转构件350旋转一圈时,凸轮机构310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使叶片构件往复一次。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通过获取旋转构件350的旋转位置信息,正确地判断叶片构件222的位置、移动状态。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在上述的控制之后,在通过位置检测机构400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的情况下,以停止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旋转驱动部360。由此,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靠地使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另外,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能够减少用户身上的作业负担。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后处理装置100(复印机1)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包含于后处理装置100,但不限于此,可以包含于复印机本体2。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第一位置P1为初始位置HP,第二位置P2为突出位置TP,但不限于此。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为初始位置HP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规定位置。另外,可以将第二位置P2设定为第一位置P1与突出位置TP之间的规定位置。
另外,作为第一位置P1的优选例,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初始位置HP或初始位置HP的附近。另外,作为第二位置P2的优选例,可以将第二位置P2设定在突出位置TP或突出位置TP的附近。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检测传感器采用检测透光的类型,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检测反射光的类型或直接测定旋转角度的类型。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被检测部采用在规定区域具有连续的光透过部和光遮蔽部的类型,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规定间隔形成光透过部(光遮蔽部、反射部)的类型、或具有形成为连续但依据位置宽度变窄(宽)的光透过部(光遮蔽部、反射部)的类型。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被检测部具有:第二检测区域402,用于检测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用作第一被检测部;和第一检测区域401,用于检测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用作第二被检测部。被检测部的第一被检测部配置成在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位于检测传感器420的被检测位置,第二被检测部形成于在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通过检测传感器420检测不到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位置检测机构可更加简单地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一位置P1,和可更加简单地检测出叶片构件222位于第二位置P2。
另外,作为上述的其他的形态,例如能够列出图12所示形态的被检测部。图12是说明位置被检测部的其他的形态的图。
如图12所示,被检测部410具有第一检测区域401A、和第二检测区域402A。与上述的实施形态不同,第一检测区域401A是不透光的区域,第二检测区域402A是透光的区域。
另外,第一检测区域401A的区域的一侧的端缘,构成在叶片构件222位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配置在被检测位置的初始位置用检测部413A。另外,第一检测区域401A的区域的另一端缘,构成在叶片构件222位于突出位置TP的状态下配置在被检测位置的突出位置用被检测部413B。
另外,第一检测区域401A具有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贯穿孔状的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即,第一检测区域401A是旋转构件350的周缘部分,其设置在与叶片构件222从初始位置HP移动到突出位置TP的旋转运动区域对应的周缘部分。该第一检测区域401A形成有作为检测传感器420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孔即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检测传感器420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配置在面向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的位置。
这里,作为用于检测第一位置P1的第一被检测部,可设定为初始位置用检测部413A和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中的任一个。此时,检测传感器420,例如以发光部的光从非受光的状态到受光状态的变化和变成该受光状态的经过时间的形式,检测出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的到来。
另外,作为用于检测第二位置P2的第二被检测部,可设定为突出位置用被检测部413B、和被检测孔部414a、414b、414c中比与第一位置P1对应的被检测部更靠近突出位置用被检测部413B侧的任一个。
由此,在上述旋转驱动部360以正旋转方向旋转驱动时,预测出在从叶片构件222在初始位置HP到顶端222a推压纸张T前的阶段,叶片构件222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时间超出规定的经过时间而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控制部370可使旋转驱动部360反向旋转驱动。因此,在叶片构件222开始推压纸张T后破损而变成难以进行复原作业的状态之前,可使叶片构件222回到初始位置HP。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对具有折叠处理部的后处理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也同样公开了具有折叠处理部的折叠装置。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复印机1借助中间转印带48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张T上(间接转印方式),但不限于该形态,可以将形成于感光体鼓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在纸张上(直接转印方式)。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复印机1采用对纸张T进行单面印刷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对纸张的进行双面印刷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复印机1是彩色复印机,但不限于该形态,可以是单色复印机。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上述复印机1。即,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具备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和扫描功能的复合机,也可以是扫描机或打印机。
另外,通过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记录介质是纸张T,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OHP(OverHeadProjector)片材等薄膜片材。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折叠装置对包含片材状的记录介质、薄膜片材等片材进行折叠处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趣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本公开的各种修正形态和变更形态。另外,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记载的举例说明的实施形态。

Claims (7)

1.一种后处理装置,构造成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结合,所述后处理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状的记录介质;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记录介质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所述记录介质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部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其具有:
被检测部,具有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被检测部和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被检测部;和
检测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被检测部对应的位置,检测所述第一被检测部和所述第二被检测部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停止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以所述旋转构件旋转一圈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便往复一次的方式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所述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或所述初始位置附近,
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突出位置或所述突出位置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传感器是配置在面向所述被检测部的位置的光传感器,
所述被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周缘部分,即与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旋转运动区域对应的周缘,且所述被检测部形成有作为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多个被检测孔,
将所述被检测部的一端部或所述多个被检测孔中的任一个,设定为所述第一被检测部,
将与所述一端部相比按照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在所述旋转构件旋转的方向的一侧的所述被检测部的另一端部,或与所述多个被检测孔中成为所述第一被检测部的被检测孔相比按照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位于所述旋转构件旋转的方向的一侧的其他的被检测孔中的任一个,设定为所述第二被检测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状的记录介质;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记录介质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所述记录介质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部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其具有:
被检测部,具有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被检测部和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被检测部;和
检测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被检测部对应的位置,检测所述第一被检测部和所述第二被检测部的位置信息。
7.一种折叠装置,具备:
运送路径,能够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片材;
载置部,具有能够放置所述片材的载置面,该载置面上形成有贯穿至该载置面的相对面的贯穿部,其构成所述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第一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相对面一侧,其配置成能够在顶端部位于所述相对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初始位置和顶端部贯穿所述贯穿部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一侧的规定位置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其通过在所述载置部上配置有所述片材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突出位置,使所述片材一边折叠一边移动;
第二折叠构件,配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载置面一侧,在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与折叠的所述片材一同夹入;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折叠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具有:
旋转驱动部,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且能够切换旋转驱动的方向;
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直接或间接联结,在来自所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线性的往复运动;
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并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突出位置之间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突出位置一侧的第二位置;
时刻信息输出部,能够输出时刻信息;
时间监视部,基于来自所述时刻信息输出部的时刻信息,对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后且检测出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时间即移动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所述移动时间是否已经经过规定时间;以及
旋转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时间监视部判断出所述移动时间经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以将所述旋转驱动的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部配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其具有:
被检测部,具有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被检测部和用于检测出所述第一折叠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被检测部;和
检测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被检测部对应的位置,检测所述第一被检测部和所述第二被检测部的位置信息。
CN201310173256.8A 2012-05-17 2013-05-10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0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3157 2012-05-17
JP2012113157A JP5726130B2 (ja) 2012-05-17 2012-05-17 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0208A CN103420208A (zh) 2013-12-04
CN103420208B true CN103420208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58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32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0208B (zh) 2012-05-17 2013-05-10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5490B2 (zh)
JP (1) JP5726130B2 (zh)
CN (1) CN103420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29497B1 (en) * 2012-03-22 2018-04-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olding device,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083286B2 (ja) * 2013-03-27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転機構の基準位置検出装置、プラテンギャップ調整機構及びプリンター
JP5965885B2 (ja) * 2013-10-30 2016-08-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06315295B (zh) * 2016-08-25 2018-05-18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折页机的十六开折刀机构
JP6805648B2 (ja) * 2016-09-01 2020-1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6516856B (zh) * 2016-12-15 2018-06-19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折叠机构
US10308470B2 (en) * 2017-09-13 2019-06-04 Kabuhiki Kaisha Toshiba Blade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7256900B2 (ja) * 2019-04-12 2023-04-12 瑞光(上海)電気設備有限公司 使い捨て衛生用品の折畳装置
JP7275887B2 (ja) * 2019-06-17 2023-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8458B2 (ja) * 2001-05-28 2007-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方法、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204A (zh) * 2010-03-11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1744B2 (ja) * 1990-06-19 1998-09-21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チョッパブレード動作時期自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014742B2 (ja) 1998-12-04 2007-11-2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2317A (ja) * 1999-06-21 2001-01-09 Ricoh Elemex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2003054832A (ja) * 2001-08-21 2003-02-26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方法、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4689A (ja) * 2006-08-10 2008-02-28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束折り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973117B2 (ja) * 2006-10-17 2012-07-1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穿孔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00037738A1 (en) * 2006-08-24 2010-02-18 Max Co., Ltd. Sheet perfor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US7871065B2 (en) 2007-01-31 2011-01-18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JP4861877B2 (ja) 2007-03-29 2012-01-25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184324A (ja) 2007-01-31 2008-08-14 Nisca Corp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79463B2 (ja) 2007-05-30 2012-07-18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097425B2 (ja) 2007-03-29 2012-12-12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56257B2 (ja) 2007-03-29 2012-06-20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061701B2 (en) * 2008-02-08 2011-11-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sheet folding method
JP2010058916A (ja) * 2008-09-04 2010-03-18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後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28374B2 (ja) * 2009-01-06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DE102009003240B4 (de) * 2009-03-27 2021-01-28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r Korrektur einer Schräglage eines aus einem Falzwalzenspalt eines Längsfalzapparates austretenden Produktes und Längsfalzapparat
JP4930551B2 (ja) * 2009-06-19 2012-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8458B2 (ja) * 2001-05-28 2007-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方法、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204A (zh) * 2010-03-11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6130B2 (ja) 2015-05-27
CN103420208A (zh) 2013-12-04
US20130307206A1 (en) 2013-11-21
JP2013237555A (ja) 2013-11-28
US8915490B2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0208B (zh) 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折叠装置
US75806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move member which moves to the surface of the photosensitive drums
US20110064427A1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US2010031026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for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05302B2 (ja) 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08261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JP608395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87879B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6249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93B (zh) 包括电磁部件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646688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加熱制御方法
JP58590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51135B2 (ja) 後処理装置
JP5709798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86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9601A (ja) 原稿搬送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3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8703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1578B2 (ja) 後処理装置
JP20110436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5159A (ja) シート検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検出方法
JP20102865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