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939B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939B
CN102162939B CN201110036401.9A CN201110036401A CN102162939B CN 102162939 B CN102162939 B CN 102162939B CN 201110036401 A CN201110036401 A CN 201110036401A CN 102162939 B CN102162939 B CN 102162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
optical device
liquid crystal
electrooptic panel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4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939A (zh
Inventor
平林秀和
滨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电光装置中,通过抑制应力发生,从而改善颜色不均而谋求显示图像的高品质化。电光装置(1)具有:电光面板(100);保持部件(310),具有以包围电光面板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主体部(314)和从该主体部突出而保持电光面板的保持部(316);和散热部件(320),从电光面板的光入射面的相反侧通过保持部件的开口部(319)而与电光面板相对配置。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晶光阀等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其的例如液晶投影机等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这种电光装置,是将例如液晶面板等电光面板安装或收置于安装壳体而成的,作为例如液晶投影机等的光阀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从光源光入射的入射面的相反面侧,通过与散热部件一体地形成的保持部件固定。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3456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保持部件所产生的应力被传递到液晶面板,因此存在着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图像发生颜色不均导致显示画质降低这样的技术问题。例如,这种主要的电光装置,在被安装到液晶投影机等的电子设备时,有时通过螺栓等将保持部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壁面等。在通过螺栓进行紧固时,保持部件产生与紧固力相对应的变形,因此产生应力。另外,在产生超过散热部件所具有的散热性能的发热的情况下,即使保持部件变形(即,要热膨胀),也会因此产生应力。如果这样的应力传递到液晶面板,则使液晶面板的基板间间隙异常变化,在显示图像上产生颜色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例如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抑制在装置内部所产生的应力来减少颜色不均而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的电光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具有:电光面板;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以包围所述电光面板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突出而保持所述电光面板的保持部;和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从所述电光面板的光入射面的相反侧通过所述保持部件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对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面板,例如通过使从白色灯等照射出的光源光在显示区域透射或反射而显示图像。例如在为反射型的电光面板的情况下,在按像素为单位对例如入射到显示区域的光进行调制后,利用Al(铝)膜等的反射膜进行反射,从而显示图像。在显示区域,例如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分别电连接于供给扫描信号的扫描线以及供给图像信号的数据线。各像素,相应于图像信号的电位,控制相对配置的液晶等的电光物质的取向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部件”是用于保持电光面板的部件,构成为具有主体部和保持部。
保持部件的主体部,以包围电光面板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从而收置电光面板。主体部是保护在内部所保持的电光面板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并且使在将电光装置安装于被安装部件时所使用的螺栓等贯通的部位,所以典型地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刚度。
保持部件的保持部,从主体部突出而保持电光面板。因此,保持部,典型地,形成为与主体部相比刚度低。例如,主体部形成为块状,相对于此,保持部具有从主体部延伸的板状。换言之,保持部与主体部相比具有弹性。因此,例如从主体部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由保持部所具有的弹性吸收,减轻了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散热部件,从电光面板的光入射面的相反侧通过所述保持部件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对配置。散热部件,为了不妨碍与图像显示有关的入射光的光路,设置在电光面板的背面侧,例如包括铝(Al)和/或铜(Cu)等的金属材料而形成。这样一来,就散热部件而言,能够使在电光面板所产生的热高效地进行热传递,从而散热。在本发明中,尤其是,夹着开口部通过粘接剂而与电光面板接触或者夹着导热性部件而与电光面板相对配置,所以能够有效地将在电光面板所产生的热传递至散热部件。通过这样提高散热性,能够抑制由于发热所导致的保持部件等的电光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变形(即,产生应力)。
在本发明中,尤其是,散热部件,通过在保持部所形成的开口部而与电光面板相对配置。这样,通过在保持部开设开口部,将电光面板与保持部的接触面积抑制得较小。这里,从保持部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的大小,与保持部和电光面板的接触面积相关,所以通过这样使接触面积减小,能够减轻施加于电光面板的应力。
另外,保持部,从主体部延伸而形成,既可以与主体部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相互固定的不同的部件形成。另外,为了在开口部如后所述地配置散热部件,可以相应于散热部件的形状或大小适当规定。
如以上所说明地,根据本发明,难以对电光面板施加应力,能够实现能进行颜色不均少的高品质图像显示的电光装置。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一个方式中,所述保持部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开口部的整周的范围内形成。
根据这样的方式,保持部,以沿着电光面板的边缘部接触的方式支承电光面板。此时,保持部在电光面板的整周的范围内支承边缘部,所以能够提高由保持部所支承的电光面板的稳定度(即,能够更加牢靠地保持)。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一个方式中,所述保持部,形成为其一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为凸状。
根据该方式,与保持部形成得较宽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电光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保持部件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的大小,与保持部和电光面板的接触面积相关,所以通过这样使接触面积减小,能够减小施加于电光面板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其他方式中,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所述保持部的与所述电光面板相接的部分所形成的粘接用开口部,所述电光面板,通过在该粘接用开口部内所填充的粘接剂固定于所述保持部。
根据该方式,通过在形成于保持部的粘接剂填充用开口部填充粘接剂,能够将电光面板固定于保持部。如上所述,为了减小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优选减小电光面板和保持部的接触面积,但相反,也可能同时降低由保持部所支承的电光面板的稳定性。在本方式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粘接剂将电光面板固定于保持部,所以能够既保持电光面板的稳定性又减小传递至电光装置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其他方式中,还具有遮光板,该遮光板以从所述电光面板的入射面侧与所述保持部件以及所述电光面板相接的方式设置,形成为至少局部包围所述电光面板的显示区域。
根据该方式,遮光板形成为至少局部包围显示区域。遮光板,例如是所谓的分隔板。作为遮光板的材料,可以使用与配置于遮光板的周边的部件(例如保持部件)等相比光反射性低的材料。
在本发明中,优选,遮光板以从电光面板的入射面侧与保持部件以及电光面板相接的方式设置。即,电光面板配置为,从侧面侧由保持部件的主体部保持,并且从上下方向侧由遮光板和保持部件的保持部夹着。遮光板,典型的具有板状,所以与保持部件相比具有弹性。因此,通过从表面侧由遮光板保持,使得在保持部件所产生的应力由遮光板的弹性吸收,能够减轻传递至电光面板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其他的方式中,具有钩状部件,该钩状部件用于从所述散热部件的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侧将所述散热部件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
根据该方式,通过钩状部件固定散热部件,从而与例如通过螺纹件等固定散热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电光面板以及保持部件施加应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其中也包括其的各种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具有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以能够实现可靠性高、能够显示高品质图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电视机、便携电话机、电子记事本、文字处理器、取景器型和/或监视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触摸面板等的各种电子设备。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也可实现例如电子纸等的电泳装置等。
本发明的作用以及其他的优点将通过下面将要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具有的液晶面板的整体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H-H’线截面图。
图3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具有的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形成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中的各元件、布线等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具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抽取框架而示的俯视图。
图7是模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所产生的应力的截面图。
图8是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抽取框架而示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作为应用了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投影机的构成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0液晶面板200柔性基板310框架320散热器
325散热部390钩状部400防尘玻璃600分隔板
700外部部件8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作为电光面板的一例的TFT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电光装置为例。
(电光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具有的液晶面板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具有的液晶面板100的整体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H-H’线截面图。
液晶面板100中,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相对配置。TFT阵列基板10包括例如单晶硅基板、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等的透明基板。对向基板20包括例如石英基板、玻璃基板等的透明基板。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封入有液晶层50。液晶层50,包括例如一种或混合有多种向列型液晶的液晶,在一对取向膜之间取预定的取向状态。
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通过设置在位于设置有多个像素电极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围的密封区域的密封材料52,相互粘接。此外,图像显示区域10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区域”的一例。
密封材料52,包括用于贴合两个基板的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在制造工序中,在将其涂敷于TFT阵列基板10上之后,对其照射紫外线、进行加热等而使其固化。在密封材料52中,散布有用于使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的间隔(即,基板间间隙)成为预定值的玻璃纤维或玻璃珠粒等的间隙材料。另外,可以在将间隙材料混入密封材料52中的基础上,在图像显示区域10a或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边的周边区域配置间隙材料,也可以代替将间隙材料混入密封材料52中而将其配置在图像显示区域10a或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边的周边区域。
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的内侧相并行,在对向基板20侧,设置有局部地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框缘区域的遮光性的框缘遮光膜53。设置于对向基板20侧的框缘遮光膜53局部地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
在周边区域中的位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沿着TFT阵列基板10的一条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和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2。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沿着与该一条边相邻的两条边且被框缘遮光膜53覆盖的方式设置。而且,为了连接这样设置在图像显示区域10a的两侧的两条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之间,以沿着TFT阵列基板10的剩余的一条边且被框缘遮光膜53覆盖的方式设置有多条布线105。
在TFT阵列基板10上的与对向基板20的4个角部相对向的区域,配置有用于通过上下导通件107连接两基板之间的上下导通端子106。由此,能够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实现电导通。
如图2所示,在TFT阵列基板10上,形成有已设置有作为驱动元件的像素开关用的TFT和扫描线、数据线等的布线的层叠结构。对于该层叠结构的详细构成,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该层叠结构上设置有作为反射电极的反射型的像素电极9a。像素电极9a典型地形成为,利用铝等的光反射性高的材料,按每个像素按预定的图形形成为岛状,能够反射入射光。
像素电极9a,以与对向电极21相对的方式,形成于TFT阵列基板10上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在TFT阵列基板10的、液晶层50所面向一侧的表面,即在像素电极9a上,取向膜16以覆盖像素电极9a的方式形成。
在对向基板20的与TFT阵列基板10相对的相对面上,以与多个像素电极9a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包括ITO等的透明材料的对向电极21。另外,为了在图像显示区域10a进行彩色显示,也可以在包括开口区域和非开口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形成图2中没有图示的滤色器。在对向基板20的相对于TFT阵列基板10的对向面上,在对向电极21上,形成有取向膜22。另外,可以与透射型的液晶装置同样地,在对向基板20上形成格子状或条带状的遮光膜,设置非开口区域。
另外,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TFT阵列基板10上,除了上述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1、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的驱动电路外,还可形成对图像信号线上的图像信号进行采样并供给至数据线的采样电路、先于图像信号分别对多条数据线供给预定电压电平的预充电信号的预充电电路、用于检查制造中途和/或出厂时的该液晶面板100的品质、缺陷等的检查电路等。
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面板100的像素部的电构成,参照图3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形成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中的各种元件、布线等的等效电路图。
在图3中,在构成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形成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的各个中,形成有像素电极9a和TFT30。TFT30,与像素电极9a电连接,在液晶面板100的工作时,对像素电极9a进行开关控制。被供给图像信号的数据线6a,与TFT30的源电连接。写入数据线6a的图像信号S1、S2、...、Sn,可以按该顺序线顺序地供给,也可以对于相邻的多条数据线6a彼此按组供给。
在TFT30的栅电连接有扫描线3a,液晶面板100构成为,以预定的定时将扫描信号G1、G2、...、Gm按该顺序线顺序地脉冲地施加于扫描线3a。像素电极9a电连接于TFT30的漏,按一定期间闭合(导通)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的开关,从而按预定的定时写入从数据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1、S2、...、Sn。经由像素电极9a写入液晶的预定电平的图像信号S1、S2、...、Sn,在其与形成于对向基板的对向电极之间被保持一定期间。
构成液晶层50(参照图2)的液晶,其分子集合的取向和/或秩序根据被施加的电压电平而变化,从而对光进行调制,能够实现灰度显示。例如,如果是常白模式,则与按各像素为单位所施加的电压相对应地使得相对于入射光的透射率减少,而如果是常黑模式,则与按各像素为单位所施加的电压相对应地使得相对于入射光的透射率增加,作为整体从液晶面板100出射具有与图像信号相应的对比度的光。
这里,为了防止所保持的图像信号泄漏,与形成在像素电极9a与对向电极21(参照图2)之间的液晶电容并联地附加有存储电容70。存储电容70,是作为与图像信号的供给相对应地暂时保持各像素电极9a的电位的保持电容而发挥作用的电容元件。存储电容70的一方的电极,与像素电极9a并联地电连接于TFT30的漏,另一方的电极与电位固定的电容线300电连接,变为固定电位。通过存储电容70,提高了像素电极9a中的电位保持特性,能够实现对比度的提高和闪烁的减少这些显示特性的提高。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这里,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I-I’截面图。另外,在图4以后的图中,适当省略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100中的详细部件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构成为,具有液晶面板100、柔性基板200、框架310、散热器320和分隔板600。另外,框架3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部件”的一例,散热器32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散热部件”的一例,分隔板6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遮光板”的一例。
在图4以及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柔性基板200接合于液晶面板100的外部连接端子102。柔性基板200是包括用于传送上述的液晶面板100的电光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的信号布线的基板,是通过在例如聚酰亚胺等的基材对信号布线等进行图形化而形成的。另外,在柔性基板200上,也可以设置包括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00的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驱动用IC芯片等。另外,柔性基板200的连接于液晶面板100的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被引出至框架310和散热器320的外侧,连接于用于供给液晶面板100的电光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的外部电路(省略图示)。
框架310包括主体部314和保持部316。框架310保持液晶面板100。框架310,构成为包含例如铁、铜、铝、镁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与后述的散热器320一起进行液晶面板100的散热。
在框架310的主体部314中的光源光入射的一侧,设置有台阶311。比台阶311靠内侧的区域与比台阶311靠外侧的区域相比,凹陷地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宜地将比台阶311靠内侧的凹陷区域称为“凹部312”,并且适宜地将比台阶311靠外侧的区域称为“安装部313”。
在安装部313设置有多个螺纹孔350。在螺纹孔350中能贯通没有图示的螺栓,通过紧固该螺栓能够将框架310固定于作为本发明的“被安装部件”的一例的外部部件。
在凹部312安装有分隔板600。分隔板600,如图4所示,以包围液晶面板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方式设置成窗状,防止光入射于图像显示区域10a以外的区域。分隔板600,含有与例如框架310等的构成电光装置1的其他部件相比光反射率低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含有作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的代表钢种的SUS304。分隔板600,在没有图示的接合部处与框架310接合。
框架310的保持部316,在显示光入射的一侧的相反侧,以从主体部314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从下侧与液晶面板100相接而保持着液晶面板100。
在保持部316形成有用于填充具有导热性的粘接剂318的填充用孔317,该粘接剂318是用于将液晶面板100固定于保持部316的导热性部件的一例。填充用孔31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接用开口部”的一例。填充用孔317,以在保持部316中贯通直至到达与液晶面板100相接的面的方式设置。
框架310,通过填充在其与液晶面板100之间的粘接剂510而相互粘接。
在构成液晶面板100的对向基板20中的不与TFT阵列基板10相对的一侧的面上,通过透明粘接剂540而贴附有防尘基板400。防尘基板400具有防止尘埃污染液晶面板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功能。
这里,参照图6,对从显示光入射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见到的框架3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中抽取框架310、从显示光入射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见的俯视图。另外,在图6中,主体部314和保持部316的边界用单点划线a表示。另外,虚线100’透视地表示液晶面板100的外轮廓。
保持部316形成为从主体部314向中心部伸出。这里,在保持部316的内侧设置有开口部319。在开口部319配置有在图6中没有图示的散热器320,通过开口部319与液晶面板100接触,从而使液晶面板100的散热性提高。
保持部316形成为与表示液晶面板100的外轮廓的虚线100’相比延伸至内侧。因此,保持部316中的与虚线100’相比形成得靠内侧的部分,从下侧与液晶面板100相接,从而支承液晶面板100。这样保持部316沿着开口部319(即,在开口部319的边缘的整周的范围内)而形成,所以能够从下侧稳定地支承液晶面板100的整个边缘部。
另一方面,保持部316以包围开口部319的方式形成,所以对于液晶面板100不是整面地接触。即,通过在保持部316设置开口部319,将液晶面板100与保持部316的接触面积抑制为较小。在此,从框架310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的大小,与保持部316与液晶面板100的接触面积相关,所以通过这样减小接触面积,能够减轻施加于液晶面板100的应力。
另外,保持部316与主体部314相比,厚度形成得较薄,所以与主体部314相比刚度低。换言之,保持部316与主体部314相比有弹性。因此,例如从主体部314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由保持部316所具有的弹性吸收,减小了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
填充用孔317沿着开口部319的各边形成有多个。因此,液晶面板100在设置有填充用孔317的多个部位被固定于保持部316,所以被稳定地收置于框架310内。
再次返回图4以及图5,散热器320配置为,从位于显示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侧通过开口部319与液晶面板100相接。散热器320,具有用于对在液晶面板100中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325。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热蓄积于液晶面板100而导致液晶面板100发生工作不良等各种不良情况。另外,通过减轻与热相伴的电光装置1的构成部件的变形,能够减轻在装置内所产生的应力。另外,散热器320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含有导热性高的材料,例如铁、铜、铝等。
在散热器320通过粘接剂530贴合有框架310和液晶面板100。另外,框架310和散热器320,也可以在没有图示的接合部相互接合。这样的情况下,接合,例如既可通过使设置于框架310的凹部与设置于散热器的凸部嵌合来进行,也可采用螺纹件等来进行。粘接剂530具有高于空气的导热性,能够将在液晶面板100所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散热器320,具有提高散热部325的散热性能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散热器320以通过作为框架310的没有形成保持部316的区域的开口部319与液晶面板100相接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530,以填充在液晶面板100与散热器320之间以及框架310与散热器320之间的方式涂敷,但也可以分别仅在局部涂敷粘接剂530,还可以不在液晶面板100与散热器320之间以及框架310与散热器320之间涂敷粘接剂530。另外,可以在粘接剂530的基础上使用具有导热性的片材和/或润滑脂等,也可以替代粘接剂530而使用具有导热性的片材和/或润滑脂等。
这里,参照图7,对于框架310的安装部313被安装于外部部件700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所产生的应力进行说明。图7是示意地表示框架310的安装部313被安装于外部部件700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所产生的应力的截面图。
另外,外部部件7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被安装部件”的一例,具体而言是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作为光阀安装于作为具有电光装置1的电子设备的后述的液晶投影机时、用于安装于液晶投影机的内壁的夹具部件。
以贯通形成于框架310的螺纹孔350和形成于外部部件700的螺纹孔750的方式插入并紧固螺栓800,从而将框架310固定于外部部件700。在螺栓800的表面刻有没有图示的螺纹,通过使用螺丝刀等使螺栓800旋转来紧固螺栓800,能够将框架310牢固地固定于外部部件700。
如果螺栓800被紧固,则在电光装置1的内部产生应力。在图7中,以中空的箭头b示意地图示了在框架310所产生的应力的一例。这样在框架310所产生的应力,通过在框架310和液晶面板100之间所配置的各种部件(例如框架310的保持部316和/或分隔板600等)被传递到液晶面板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分隔板600从显示面侧与液晶面板100相接,由此保持液晶面板100。因此,在框架310所产生的应力通过分隔板600,被传递到液晶面板100。分隔板600形成为较薄的板状,因此如果有力作用,就可能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不小的变形弯曲(即分隔板600具有弹性)。因此,从框架310通过分隔板600传递的应力,由分隔板600的弹性吸收,从框架310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减轻。
另外,表示了在螺纹孔350以及750中插入螺栓800而固定于外部部件700的例子,但为了减轻从框架310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也可以不设置螺纹孔350而是通过粘接剂使框架310的安装部313与外部部件700粘接固定。另外,也可以对框架310的4角的安装部313中的对角线上的2个安装部313通过在螺纹孔350和750中插入螺栓800而固定,对剩余的对角线上的2个安装部313通过粘接剂而使其粘接固定于外部部件700。
如以上所说明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从主体部314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保持部316和/或分隔板600保持液晶面板100,从而减轻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能够防止显示图像中发生颜色不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抽取框架31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是与图6主旨相同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8中,用单点划线a表示主体部314与保持部316的边界。另外,虚线100’透视地表示液晶面板100的外轮廓。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开口部319的形状不同。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316形成为从主体部314向中心部伸出为凸状。开口部319,作为由主体部314和保持部316封闭的区域被规定,在开口部319配置散热器320。散热器320,通过开口部319与液晶面板100接触,从而使液晶面板100的散热性提高。
保持部316形成为,从由主体部314的内壁所规定的长方形的区域的各边的中央附近局部地向内侧伸出为凸状。伸出成凸状的保持部316的前端附近,对于液晶面板100通过从内侧相接而进行支承。这样,保持部316以伸出成凸状的方式形成,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沿着开口部319(即,在开口部319的边缘的整周的范围)形成的情况相比,液晶面板100与保持部316的接触面积被抑制得较小。在此,从框架310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应力的大小,与保持部316与液晶面板100的接触面积相关,所以通过这样使接触面积减小,能够降低施加于液晶面板100的应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钩状部390将散热器320安装于框架310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不同。钩状部39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钩状部件”的一例。钩状部390以将设置于侧面的开口部391钩挂住设置于框架310的凸部318的方式固定,从而固定框架310和散热器320之间。另外,钩状部390,为了谋求对于框架310所安装的散热器320的位置的稳定化,具有保持部391。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散热器320通过粘接剂350被牢固地固定于框架310,所以具有在框架310和散热器320所产生的应力容易被传递到液晶面板100的结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散热器320通过钩状部390钩挂到框架310而被固定,所以所产生的应力轻微。也就是说,通过利用钩状部390进行固定,在框架310以及散热器320难以产生变形,能够有效地防止应力的产生。
另外,钩状部390设置在液晶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相反侧,所以不会遮挡对液晶面板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入射光。因此,不会妨碍液晶面板100的显示,能够以有效的布局将散热器320固定于框架310。
(电子设备)
接着,对于将作为上述的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以投影型液晶投影机为例。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型液晶投影机的图示的截面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投影机1100中,是作为分别使用RGB用的液晶光阀100R、100G以及100B这3枚的多板式的彩色投影机而构筑的。液晶光阀100R、100G以及100B的各个,使用上述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如图10所示,在液晶投影机1100中,当从金属卤化物灯等的白色光源的灯单元1102发出投影光,则通过两块反射镜1106、两块分色镜1108以及3块偏振分束器(PBS)1113,被分成与RGB的三原色相对应的光分量R、G以及B,并分别被导入与各种颜色相对应的液晶光阀100R、100G以及100B。另外,此时,为了防止光路上的光损失,可以在光路的途中适当设置透镜。而且,通过液晶光阀100R、100G以及100B分别调制的与三原色相对应的光分量,在通过十字棱镜1112被合成之后,经由投影透镜1114作为彩色图像投影于屏幕1120。
另外,在液晶光阀100R、100G以及100B,通过分色镜1108以及偏振分束器1113,入射与R、G、B的各原色相对应的光,所以没有必要设置滤色器。
除了参照图10所说明的电子设备之外,还可以举出便携型的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监视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触摸面板的装置等。而且,当然可以在这些各种电子设备中应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
本发明,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以外,也可以用于透射型液晶装置、等离子显示器(PDP)、场致发射型显示器(FED、SED)、有机EL显示器、数字微镜器件(DMD)、电泳装置等。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违背从技术方案和说明书全文所领会的发明的要旨或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与那些变更相伴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光面板;
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以包围所述电光面板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突出而保持所述电光面板的保持部;
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从所述电光面板的光入射面的相反侧通过所述保持部件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对配置;和
遮光板,该遮光板以从所述电光面板的入射面侧与所述保持部件及所述电光面板相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主体部的凹部,形成为,至少局部包围所述电光面板的显示区域;
所述遮光板形成为较薄的板状,具有弹性;
所述保持部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相比刚度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开口部的整周的范围内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以一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突出成凸状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该保持部的与所述电光面板相接的部分所形成的粘接用开口部,
所述电光面板通过填充于该粘接用开口部的粘接剂而固定于所述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钩状部件,该钩状部件用于从所述散热部件的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侧将所述散热部件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
CN201110036401.9A 2010-02-16 2011-02-12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162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0998/2010 2010-02-16
JP2010030998A JP5533001B2 (ja) 2010-02-16 2010-02-16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939A CN102162939A (zh) 2011-08-24
CN102162939B true CN10216293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36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401.9A Active CN102162939B (zh) 2010-02-16 2011-02-12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1208B2 (zh)
JP (1) JP5533001B2 (zh)
CN (1) CN102162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3547B2 (ja) * 2010-04-05 2014-0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892736B2 (ja) 2011-05-24 2016-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015620B2 (ja) * 2013-10-16 2016-10-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6361236B2 (ja) * 2014-04-01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09305B2 (ja) * 2014-04-01 2018-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009901A (ja) * 2015-06-25 2017-01-12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光変調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KR101592313B1 (ko) * 2015-12-10 2016-02-05 (주)에스티아이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방열 케이스
JP6361939B2 (ja) * 2016-03-08 2018-07-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836712B2 (ja) * 2016-12-16 2021-03-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投影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92372B2 (ja) 2019-10-08 2023-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417892B2 (ja) 2019-12-26 2024-01-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写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588B2 (ja) * 1998-12-25 2007-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73144B2 (ja) * 1999-04-13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983U (zh) * 1990-05-15 1992-01-28
JPH052164A (ja) * 1991-01-28 1993-01-08 Toshiba Corp Lcdモジユール
JP3231820B2 (ja) * 1991-12-17 2001-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194650A (ja) * 1992-12-25 1994-07-15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装置
US5880795A (en) * 1996-05-10 1999-03-0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proj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10123964A (ja) * 1996-08-30 1998-05-15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193947A (ja) * 1998-12-28 2000-07-14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接続方法
US6414781B1 (en) * 1999-03-30 2002-07-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3485107B2 (ja) * 2000-06-13 2004-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366046A (ja) * 2001-06-11 2002-12-20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装置
JP2003279954A (ja) * 2002-03-22 2003-10-02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37874A (ja) * 2002-07-03 2004-02-05 Seiko Epson Corp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758622B2 (ja) * 2002-08-08 200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736523B2 (ja) * 2002-12-20 200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JP3722141B2 (ja) * 2002-12-20 2005-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JP3736522B2 (ja) * 2002-12-20 200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JP3707470B2 (ja) * 2002-12-20 2005-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4341455A (ja) * 2003-03-14 2004-12-02 Tochigi Nikon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707480B2 (ja) * 2003-04-22 2005-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JP3698147B2 (ja) * 2003-04-22 2005-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JP2005141194A (ja) * 2003-10-14 2005-06-02 Seiko Epson Corp 補強構造体、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380295B2 (ja) * 2003-10-29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4461869B2 (ja) * 2004-03-25 2010-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21963B2 (ja) * 2004-07-15 2010-02-2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6119169A (ja) * 2004-10-19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用実装ケース、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6171566A (ja) * 2004-12-17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用実装ケ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613663B2 (ja) * 2005-03-30 2011-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20060107150A (ko) * 2005-04-07 2006-10-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냉각수단을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JP2007121505A (ja) * 2005-10-26 2007-05-1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432937B2 (ja) * 2006-06-06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8191360A (ja) * 2007-02-05 2008-08-21 Seiko Epson Corp 実装ケース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333756B2 (ja) * 2007-03-13 2009-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熱部材、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504557B2 (ja) * 2007-09-21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用実装ケース、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0014809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ony Corp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504683B2 (ja) * 2009-04-27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588B2 (ja) * 1998-12-25 2007-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73144B2 (ja) * 1999-04-13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69944A (ja) 2011-09-01
CN102162939A (zh) 2011-08-24
US8351208B2 (en) 2013-01-08
US20110199733A1 (en) 2011-08-18
JP5533001B2 (ja)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2939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872080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147541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872079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93220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12117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086587B (zh) 电光装置及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US888511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particular display regions
US8654432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266344B (zh) 散热部件、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0580824B1 (ko) 타일드 액정표시장치
JP610800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56656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18726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92857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2540512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