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396A -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396A
CN102160396A CN2009801380217A CN200980138021A CN102160396A CN 102160396 A CN102160396 A CN 102160396A CN 2009801380217 A CN2009801380217 A CN 2009801380217A CN 200980138021 A CN200980138021 A CN 200980138021A CN 102160396 A CN102160396 A CN 102160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ath
signal
current
module
seconda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0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0396B (zh
Inventor
山本亮介
八木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23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sed by appliance or service execution status of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9/00Safety arrangements
    • G05B9/02Safety arrangements electric
    • G05B9/03Safety arrangements electric with multiple-channel loop, i.e. redundant 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3Details regarding a bus control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第一及第三电流路径(101、103)在彼此的一端(81)相连接,第二及第四电流路径(102、104)在彼此的一端(87)相连接。发送部(200)通过使得在第一及第二电流路径(101、102)的另一端(203、204)之间流过的电流变化,发送利用了电流变化的信号。通过从控制部(230)对开关部(300)施加控制信号(SC),将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不对开关部(300)施加控制信号(SC),将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Description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那样,以往已知有所谓的电流环方式的通信系统。在采用了电流环方式的通信(以下也称为“电流环通信”)中,在环状的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通信模块,各模块通过使流过通信线路的电流变化来生成发送信号。
各通信模块具有插入到通信线路中的光电晶体管(光耦合器中的光电晶体管),通过对该光电晶体管进行开关控制以使环电流断续,来生成利用了上述电流变化的信号(电流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9-228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13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多个通信模块设置于1条通信线路上的结构中,若在任一台通信模块中发生故障,而上述光电晶体管保持断开状态,则通信线路的断路状态继续,其结果是,其他通信模块变得无法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防止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的通信模块,还提供一种应用了所述通信模块的通信系统,以及提供一种应用了所述通信系统的空调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一方式包括: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第一电流路径(101),该第一电流路径(101)具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的一端(81);第二电流路径(102),该第二电流路径(102)具有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的一端(87);发送部(200),该发送部(200)通过使得在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另一端(203)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另一端(204)之间流过的电流变化,发送利用了电流变化的信号;第三电流路径(103),该第三电流路径(103)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相连接的一端(81);第四电流路径(104),该第四电流路径(104)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相连接的一端(87);开关部(300、300B、300E、300F、300G),该开关部(300、300B、300E、300F、300G)切换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另一端(301、303、331)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另一端(302、304、332)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电源部(240),该电源部(240)设置成未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以及控制部(230),该控制部(230)与所述发送部、所述开关部、以及所述电源部相连接,通过来自所述电源部的供电而进行动作,并控制所述发送部和所述开关部,对于所述开关部,通过从所述控制部施加控制信号(SC),将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另外通过不施加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二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方式中,还包括在电流流过所述第三或第四电流路径的情况下进行通知的通知部(320)。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三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从模块外部得到中止通信的中断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四方式是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式中,还包括通过检测流过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流路径的电流来接收信号的接收部(210)。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五方式是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式中,还包括:第五电流路径(105),该第五电流路径(105)设置作为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的电流路径、或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的电流路径;以及通过检测流过所述第五电流路径的电流来接收信号的接收部(210)。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六方式是在所述第四或第五方式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接收部相连接,通过所述发送部进行发送的同时,通过所述接收部进行接收,在判断为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方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至第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模块(41~44),通过一个通信模块的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与其他通信模块的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依次进行电连接,从而将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串联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第一方式包括:所述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以及多个装置(261~264),该多个装置(261~264)分别与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通信模块相连接,并利用通过该通信模块的通信进行动作,所述多个装置包括:对气体状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63、264);以及对所述制冷剂流过的热交换器进行送风的风扇(261、262)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第二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中,所述多个装置包括多个同类装置(261、262;263、264)。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一方式,在例如控制部无法输出上述控制信号的情况、或控制部作为预定动作而不输出上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第三电流路径和第四电流路径通过开关部导通。因而,即使在例如因发送部无法使用或不使用而导致第一电流路径与第二电流路径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二方式,能容易发现开关部处于导通状态。因此,能迅速着手例如修理操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三方式,通过中止通信的中断处理,第三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之间变成导通状态。因此,能防止例如因故障而导致生成并发送错误内容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四方式,能提供如下模块:该模块利用同一信号线连接端子、即利用同一信号线,不仅可发送信号,也可接收信号。由此,与分别设置发送用和接收用的信号线连接端子及信号线的结构相比,能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五方式,能提供如下模块:该模块利用同一信号线连接端子、即利用同一信号线,不仅可发送信号,也可接收信号。由此,与分别设置发送用和接收用的信号线连接端子及信号线的结构相比,能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根据该第五方式,即使第三电流路径和第四电流路径之间处于导通状态,也可通过接收部接收信号。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模块的第六方式,虽然举例示出发送部或/和接收部的故障作为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不一致的原因,但在发生那样的故障的情况下,第三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流路径的另一端之间变成导通状态。因此,能防止在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方式,在将多个通信模块串联连接的系统中,即使在部分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剩余的模块变得无法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第一方式,即使在例如因通信模块的故障而导致部分装置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剩余的装置变得无法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第二方式,即使在例如因通信模块的故障而导致部分同类装置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剩余的同类装置进行应急运转。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可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2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主模块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
图3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4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所进行的通信基本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动作示例(启动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动作示例(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动作示例(自我诊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概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9是举例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关部的光耦合器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图10是概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第一示例的结构图。
图11是概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副模块的第二示例的结构图。
图12是概述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13是概述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14是概述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15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一示例的结构图。
图16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二示例的结构图。
图17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三示例的结构图。
图18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四示例的结构图。
图19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五示例的结构图。
图20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六示例的结构图。
图21是概述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副模块的第七示例的结构图。
图22是概述实施方式1至7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整个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1表示概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图1所举例表示的空调机10包括室内机11和室外机12,室外机12具有通信系统20。
作为通信系统20,在图1中举例表示采用了所谓电流环(current loop)方式的通信系统。这里,作为一个示例,举出通信系统20包括一台通信模块30、四台通信模块41~44而构成的情况。下面,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将通信模块30也称为主模块30,将通信模块41~44也称为副模块41~44。另外,主模块及副模块的台数并不限于上述示例。
模块30、41~44在图1的示例中连接成单一的环状。具体而言,在图1的示例中,主模块30通过电信号线(下面仅称为信号线)51与副模块41相连接,副模块41通过信号线52与副模块42相连接。而且,副模块42通过信号线53与副模块43相连接,副模块43通过信号线54与副模块44相连接。而且,副模块44通过信号线55与主模块30相连接。
在通信系统20中,利用在像上述那样包括模块30、41~44以及信号线51~55而构成的环状通信线路、或者电流路径中流过的环电流I的变化,进行信息的收发、即通信。关于通信动作的具体例,将在后文中阐述。
主模块30在通信系统20中起骨干作用。例如,主模块30在与室内机11的控制部13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收发(可以是有线、无线的任一种)、或对控制部13与副模块41~44之间进行的信息的收发起中间作用。此外,例如,主模块30基于从控制部13及副模块41~44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预定的处理。
副模块41~44与主模块30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另外,像从后面举例示出的结构可理解的那样,副模块41~44彼此之间也可进行通信。
预定装置261~264分别与副模块41~44相连接,预定装置261利用通过副模块41的通信进行动作,同样地,预定装置262~264分别利用通过与自身相连接的副模块42~44的通信进行动作。
这里,作为装置261、262,举例示出设置于室外机12的风扇,作为装置263、264,举例示出设置于室外机12的压缩机。但是,装置261~264并不限于该示例。此外,在上述示例中,室外机12具有两台风扇261、262和两台压缩机263、264,即具有多台相同种类的装置,但室外机12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示例。此外,装置261~264也可以全是不同种类的装置。
压缩机263、264是对气体状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装置,这里设为包括压缩机主体部、控制该主体部的驱动的控制部。此外,风扇261、262是对上述制冷剂流过的热交换器(省略图示)进行送风的装置,这里设为包括风扇主体部、控制该主体部的驱动的控制部。此时,副模块41~44分别与这些装置261~264的上述控制部相连接,由此,像上述那样,装置261~264可利用通信系统20进行动作。
<主模块的结构例>
在图2中举例示出主模块30的结构。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与图1中举例示出的室内机11的连接。主模块30包括发送部120、接收部130、控制部50、电源部160、以及布线(供电线)170。
发送部120与控制部150相连接,控制部150是用于对信号线51、55发送信号的接口。在图2的示例中,发送部120包括光耦合器121、发送电路122。
光耦合器121具有发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二极管作为输入部,并具有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晶体管72作为输出部。
发送电路122与光耦合器121的光电二极管的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控制部150相连接。发送电路122是驱动光耦合器121的光电二极管的电路,基于来自控制部150的控制信号,调整流过该光电二极管的电流量,换言之调整光电二极管的发光量。根据光电二极管的发光量,调整在光电晶体管72的集电极端子与发射极端子之间流过的电流(集电极电流)的振幅。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光电晶体管72从发送部120发送出利用了电流变化的电流信号。
接收部130与控制部150相连接,控制部150是用于从信号线51、55接收信号的接口。在图2的示例中,接收部130包括光耦合器131、接收电路132。
光耦合器131具有发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二极管74作为输入部,并具有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晶体管作为输出部。接收电路132与光耦合器131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及发射极端子、控制部150相连接。
通过光耦合器131,光电二极管74的发光量根据在光电二极管74的阳极端子与阴极端子之间流过的电流量而变化,在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发射极端子之间流过的电流(集电极电流)的振幅根据该发光量而变化。因此,若电流信号输入到光电二极管74,则从光耦合器131的光电晶体管输出与该输入电流信号具有相同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信号。接收电路132将从光耦合器131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可输入到控制部150的形式的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150。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光电二极管74所进行的电流检测由接收部130接收电流信号,并传送给控制部150。
控制部150进行主模块30中的各种处理和控制。例如,控制部150生成预定形式的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以输出到发送部120,并且,基于通过接收部14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此外,例如,控制部150在与室内机11的控制部13之间进行通信(参照图1)。
控制部150通过布线170与电源部160相连接。由此,控制部150经由布线170从电源部160进行供电,从而进行动作。这里,电源部160未与后述的信号线连接端子61、62进行电连接,没有采用从环电流I获取对控制部150的供电的结构。
这里,举例示出如下情况:控制部150包含微机和存储装置而构成,该微机执行程序所描述的各处理步骤(换言之为顺序),并对发送部120等进行控制。另外,微机的输入输出信号一般使用电压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的控制部150,微机起到作为与处理步骤相对应的各种单元的作用,或者,通过微机实现与处理步骤相对应的各种功能。另外,也可通过硬件来实现通过控制部150实现的各种单元或各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
控制部150的上述存储装置可由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硬盘装置等各种存储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该存储装置存放各种信息和数据等,还存放控制部150执行的程序,还提供用于执行程序的工作区域。
主模块30还包括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61、62、布线(信号线)70、71、73、75、以及电源部110。
信号线连接端子61、62是分别与模块外部的信号线51、55相连接的端子。在图2的示例中,端子61是环电流I从主模块30流出的一侧的端子,端子62是环电流I流入到主模块30的一侧的端子。
布线70的一端与端子61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源部110相连接。布线71的一端与电源部110相连接,另一端与发送部120的光电晶体管72的发射极端子相连接。布线73的一端与光电晶体管72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接收部130的光电二极管74的阴极端子相连接。布线75的一端与光电二极管74的阳极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端子62相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例,在端子61、62之间,通过布线70、电源部110、布线71、光电晶体管72、布线73、光电二极管74、布线75来构成电流路径。在该电流路径中,从电源部110提供环电流I。
<副模块的结构例>
在图3中举例示出副模块40的结构。该副模块40可用作为上述副模块41~44,这里举例示出所有副模块41~44具有图3的结构的情况。另外,信号线50相当于图1的示例中的信号线51~55。
副模块40包括发送部200、接收部210、控制部230、外部连接端子69、电源部240、以及布线(供电线)250。
发送部200与控制部230相连接,控制部230是用于对信号线50发送信号的接口。在图3的示例中,发送部200包括光耦合器201、发送电路202。光耦合器201具有发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二极管作为输入部,并具有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晶体管85作为输出部。
发送电路202与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的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控制部230相连接。发送电路202是驱动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的电路,基于来自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调整流过该光电二极管的电流量,换言之调整光电二极管的发光量。根据光电二极管的发光量,调整在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与发射极端子204之间流过的电流(集电极电流)的振幅。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光电晶体管85从发送部200发送出利用了电流变化的电流信号。
接收部210与控制部230相连接,控制部230是用于从信号线50接收信号的接口。在图3的示例中,接收部210包括光耦合器211、接收电路212。光耦合器211具有发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二极管83作为输入部,并具有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晶体管作为输出部。接收电路212与光耦合器211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及发射极端子、控制部230相连接。
通过光耦合器211,光电二极管83的发光量根据在光电二极管83的阳极端子213与阴极端子214之间流过的电流量而变化,在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与发射极端子之间流过的电流(集电极电流)的振幅根据该发光量而变化。因此,若电流信号输入到光电二极管83,则从光耦合器211的光电晶体管输出与该输入电流信号具有相同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信号。接收电路212将从光耦合器211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可输入到控制部230的形式的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230。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光电二极管83所进行的电流检测由接收部210接收电流信号,并传送给控制部230。
控制部230进行副模块40中的各种处理和控制。例如,控制部230生成预定形式的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以输出到发送部200,并且,基于通过接收部21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例如,在像图3中举例示出的那样、装置260通过外部连接端子69与控制部230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230从该装置260获取与装置260的运转状况有关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通过发送部200发送到主模块30。此外,控制部230将从主模块30通过接收部210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装置260。另外,作为装置260,这里举例示出上述风扇261、262和压缩机263、264中的任何一个装置。
控制部230通过布线250与电源部240相连接。由此,控制部230经由布线250从电源部240进行供电,从而进行动作。这里,电源部240未与后述的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进行电连接,没有采用从环电流I获取对控制部230的供电的结构。
这里,举例示出如下情况:控制部230包含微机和存储装置而构成,该微机执行程序所描述的各处理步骤(换言之为顺序),并对发送部200等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的控制部230,微机起到作为与处理步骤相对应的各种单元的作用,或者,通过微机实现与处理步骤相对应的各种功能。另外,也可通过硬件来实现通过控制部230实现的各种单元或各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
控制部230的上述存储装置可由例如ROM、RAM、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EPROM等)、硬盘装置等各种存储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该存储装置存放各种信息和数据等,还存放控制部230执行的程序,还提供用于执行程序的工作区域。
关于控制部230,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
副模块40还包括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布线(信号线)80、82、84、86、88、255、以及开关部300。
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是分别与模块外部的信号线50相连接的端子。在图3的示例中,端子65是环电流I流入到副模块40的一侧的端子,端子66是环电流I从副模块40流出的一侧的端子。
若参照图1的示例,则副模块41的端子66通过信号线52与副模块42的端子65相连接,副模块42的端子66通过信号线53与副模块43的端子65相连接,副模块43的端子66通过信号线54与副模块44的端子65相连接。
即,通过一个副模块的端子66与其他副模块的端子65依次进行电连接,从而将副模块41~44串联连接。在图1的示例中,还将副模块44的端子66通过信号线55、主模块30、和信号线51与副模块41的端子65相连接,从而模块30、41~44依次连接成单一的环状。
布线80的一端与端子65相连接,另一端与布线82的一端相连接。布线82的另一端与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的阳极端子213相连接。布线84的一端与光电二极管83的阴极端子214相连接,另一端与发送部200的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相连接。布线86的一端与光电晶体管85的发射极端子204相连接,另一端与布线88的一端相连接。布线88的另一端与端子66相连接。
布线90的一端与布线80、82的连接点81相连接。布线91的一端与布线86、88的连接点87相连接。
开关部300构成为可控制布线90的另一端301与布线91的另一端301之间的开关、即两个端部301、302之间的非导通状态和导通状态的切换,并具有输入用于该切换的控制信号SC的控制端子。该控制端子通过布线255与控制部230相连接,由此通过控制部230控制端部301、302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
例如,控制部230对开关部300的控制端子施加由电压值不是0(零)的电压形成的控制信号SC,从而开关部300将布线90、91的端部301、30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与此不同的是,在从控制部230未对开关部300施加上述控制信号SC的状态(可称为信号未施加状态或无信号状态)下,将端部301、30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即,开关部300构成为所谓的常闭型(normally-closed type)。
这里举例示出开关部300由所谓b触点继电器构成的情况(参照图3)。对于b触点继电器的情况,上述端部301、302分别与触点相对应,用于使该触点301、302之间处于断开状态的控制信号SC与励磁电压相对应。
根据上述结构,在布线80、82的连接点81与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之间,通过布线82、光电二极管83、布线84构成电流路径(第一电流路径)101。此外,在光电晶体管85的发射极端子204与布线86、88的连接点87之间,通过布线86构成电流路径(第二电流路径)102。此外,在布线80、82的连接点81与开关部300的触点301之间,通过布线90构成电流路径(第三电流路径)103。此外,在开关部300的触点302与布线86、88的连接点87之间,通过布线91构成电流路径(第四电流路径)104。
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电流路径101的一端81(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使用与对应的连接点81相同的标号,而对其他要素也使用相同的标号标记方法)通过布线80间接地与端子65相连接。与此不同的是,也可以将该一端81与端子65直接连接。即,只要该一端81与端子65进行电连接,则双方81、65的连接方式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皆可。同样地,第二电流路径的一端87可以像图3中举例示出的那样、通过布线88间接地与端子66相连接,也可以与端子66直接连接。
在上述结构例中,利用发送部200的光电晶体管85可使在第一电流路径101的另一端203与第二电流路径102的另一端204之间流过的电流I变化,由此通过端子65、66向模块外部发送出利用了电流变化的电流信号。
此外,第三电流路径103的一端81与第一电流路径101的一端81相连接,第四电流路径104的一端87与第二电流路径102的一端87相连接。此外,通过开关部300来切换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2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更具体而言,通过从控制部230对开关部300施加控制信号SC,将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不对开关部300施加控制信号SC,将该另一端301、30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例,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构成第一电流路径101,通过检测流过该路径101的电流I,来接收信号。像上述那样,第一电流路径101的一端81通过布线80与端子65相连接,另一端203通过发送部200的光电晶体管85、第二电流路径102、以及布线88与端子66相连接。因此,在副模块40中,利用同一端子65、66即利用同一信号线50来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而,与分别设置发送用和接收用的信号线连接端子及外部信号线的结构相比,能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接收部210也可以构成为将其光电二极管83插入到第二电流路径102中以检测流过该路径102的电流I。
在图1~图3的结构例中,通信系统20的通信线路包括信号线51~55、主模块30中在端子61、62之间构成的电流路径、各副模块41~44中在端子65、66之间构成的电流路径而构成。
<通信系统的基本动作例>
在图4中举例示出概述通信系统20所进行的通信基本动作的时序图。在图4中,图示了主模块30及副模块41、42发送出的电流信号、在信号线51~55上传送的电流信号(换言之,通过各模块30、41~44接收到的电流信号)。但是,各电流信号的波形并不限于图4的示例。另外,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副模块43、44发送出的电流信号,但与来自副模块41、42的发送信号进行相同的说明。
模块30、41~44通过使环电流I在不同的电流值Im、Is之间变化,生成要发送的电流信号。具体而言,控制部150、230基于发送数据,切换发送部120、200的光电晶体管72、85(参照图2及图3)的导通(ON)状态和截止(OFF)状态。由此,从端子61、62、65、66发送出在电流值Im、Is之间变化(换言之,将电流值Im、Is之差作为振幅)的电流脉冲序列作为发送信号。
在图4的示例中,电流值Im是发送部120、200的光电晶体管72、85在导通状态时产生的电流值,这里是从设置于主模块30的电源部110提供的电流的电流值。另一方面,电流值Is是发送部120、200的光电晶体管72、85在截止状态时产生的电流值,这里是0(零)。另外,将取得电流值Im的环电流I称为标识电流,将取得电流值Is的环电流I称为空格电流。
另外,例如,也可将电流值Is设定为0(零)以外的值。在上述示例中,虽然在Im、Is的任一种情况下,光电晶体管72、85也可均处于导通状态,但能生成不同的电流值Im、Is。此外,电流值Im也可以是电源部110所产生的设定值以外的值。此外,也可以不仅利用电流值Im、Is这两个值,而利用三个以上的电流值来形成电流信号。
在图4的示例中,各模块30、41~44的发送期间相互错开,因此,来自各模块30、41~44的发送信号在信号线51~55上依次呈现而不产生干扰。另外,由于在一般的电流环通信中采用发送期间分离的方法,因此,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信号线51~55上传送的电流信号可通过各模块30、41~44来接收。例如,各模块30、41~44将通过信号线51~55传送来的信号全部用接收部130、210来接收,并通过控制部150、230进行解读,以选择性地获取与自身相关联的信息。
<副模块的动作例:启动时处理>
参照图5的流程图,举例示出启动时处理S10作为副模块40的动作例。副模块40的控制部230例如通过从电源部240开始供电、或通过进行复位操作,来进行启动(步骤S11)。然后,伴随该启动,控制部230进行将开关部300(b触点继电器300)变成断开状态的处理S12、以及将发送部200变成导通状态的处理S13。但是,处理S12、S13无论先执行哪个都可以。
具体而言,在处理S12中,控制部230通过将控制信号SC(这里为励磁电压)输入到b触点继电器300的控制端子,从而将b触点继电器300控制成断开状态。即,在控制部230启动前,继电器300因未输入上述控制信号SC而处于闭合状态,上述闭合状态的继电器300伴随控制部230的启动而变成断开状态。由此,第三及第四电流路径103、104的上述另一端301、302之间从导通状态转移至非导通状态。
另外,控制部230基本上在自身处于动作状态期间继续施加上述控制信号SC,保持继电器300的断开状态,由此电流路径103、104之间继续非导通状态。
在处理S13中,控制部230通过控制发送电路202,使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通电,来使该光电二极管发光,将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与发射极端子2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即,在控制部230启动前,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没有通电而处于不发光状态,因此,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与发射极端子204之间处于非导通状态。上述截止状态的光电晶体管85伴随着控制部230的启动而变成导通状态。由此,第一及第二电流路径101、102的另一端203、204之间从非导通状态转移至导通状态。
通过执行处理S12、S13,可利用发送部200及接收部210,副模块40变成通信待机状态(参照步骤S 14)。另外,在图4所举例示出的流程图中,作为时刻t0前后的状态图示了控制部230的从启动前的状态到通信待机状态的转移情况。
根据启动时处理S10,在控制部230不正常启动的情况下,在例如控制部230本身故障的情况下,或例如从电源部240到控制部230的供电不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第一电流路径101与第二电流路径102之间仍然处于非导通状态。但是,由于此时利用b触点继电器300使第三电流路径1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因此,通过继电器300使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之间导通。因而,即使在控制部230不正常启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电流环上(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
此外,根据副模块40,不仅在启动时,而且在正常启动后也能得到上述防止断路的效果。具体而言,在正常启动后,由于例如控制部230本身发生故障,或例如从电源部240到控制部230的供电发生故障,有时控制部230会无法动作。在该情况下,通过控制部230无法控制发送部200,其结果是,第一电流路径101与第二电流路径10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但是,伴随着控制部230无法动作,从控制部230不再输出控制信号SC。由此,开关部300因未施加控制信号SC而变成闭合状态。即,第三电流路径1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因此,能防止在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
这里举例示出了控制部230处于无法输出控制信号SC的状态的情况。与此不同的是,也可像下面举例示出的那样,控制部230进行预定动作而不输出控制信号SC,从而使第三电流路径1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之间导通。
<副模块的动作例:中断时处理>
在图6中,举例示出中断时处理S30的流程图作为副模块40的动作例。这里举例示出连接目标装置260(参照图3)通过执行故障诊断而发现故障、并将发生故障的通知信号作为中断信号传送到副模块40的情况。另外,由于装置260中的故障诊断可采用公知的各种技术,因此,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中断时处理S30中,控制部230在从装置260获取中断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将发生故障的情况、以及中止通信的情况报告给主模块30、或者还报告给其他副模块(步骤S32)。然后,控制部230进行使发送部200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处理S33、以及使开关部300(b触点继电器300)变成闭合状态的处理S34。但是,处理S33、S34无论先执行哪个都可以。
具体而言,在处理S33中,控制部230通过控制发送电路202、使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停止通电,来使该光电二极管熄灭,将光电晶体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与发射极端子2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由此,第一及第二电流路径101、102的另一端203、204之间从导通状态转移至非导通状态。
在处理S34中,控制部230通过停止对b触点继电器300施加控制信号SC,从而将b触点继电器300变成断开状态。由此,第三及第四电流路径103、104的上述另一端301、302之间从非导通状态转移至导通状态。
这里,控制部230在接收到来自装置260的中断信号的期间内,继续停止对光耦合器201的光电二极管的通电、以及停止对b触点继电器300施加控制信号SC。即,通过对装置260进行修理等而中断信号停止,则控制部230解除上述停止通电、以及停止施加控制信号。
另外,若没有来自装置260的中断信号(参照步骤S31),则不执行步骤S32~S34(参照图6)。此外,也可不采用步骤S32而构成中断时处理S30。
上面虽然举例示出了副模块40根据来自装置260的故障通知的中断来中止通信的情况,但中止通信的中断也可以是由其他主要原因引起的。
根据中断时处理S30,能防止例如因装置260的故障而导致控制部230生成并发送错误内容的信号。此外,虽然可想到例如由于装置260根据来自主模块30等的接收信号继续动作、从而使故障的状态恶化的情况,但通过中断时处理S30能防止上述事态。
<副模块的动作例:自我诊断处理>
下面,说明控制部230停止输出控制信号SC的其他示例。
在图7中,作为副模块40的相关动作例,举例示出自我的通信功能的诊断处理S50的流程图。所述自我诊断处理S50是基于副模块40的结构的处理。即,由于像在图3中举例示出的那样,在副模块40中发送用光电晶体管85和接收用光电二极管83串联连接,因此,副模块40可通过自身的接收部210接收从发送部200发送出的信号。因此,在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利用发送动作中接收部210接收的信号与发送信号相一致,来进行通信功能的诊断。
在自我诊断处理S50中,控制部230在通过发送部200进行发送的同时,通过接收部210进行接收(步骤S51),并判定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是否一致(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判断为两个信号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230进行使发送部200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处理S53、以及使开关部300(b触点继电器300)变成闭合状态的处理S54。但是,处理S53、S54无论先执行哪个都可以。另外,由于处理S53、S54可与上述中断时处理S30(参照图6)的处理S33、S34同样地执行,因此,引用该说明,这里省略重复说明。
在步骤S52中判断为两个信号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230不执行上述处理S53、S54,结束自我诊断处理S50。
另外,自我诊断处理S50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例如可以利用控制部230的计时器功能定期进行,例如也可以根据来自主模块30的指示进行。
作为上述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不一致的原因,可以考虑发送部200或/和接收部210的故障,但根据通信功能自我诊断处理S50,即使在发生那样的问题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电流环上(通信线路上)发生断路。
<关于副模块的上述动作例>
根据上述各种处理S10、S30、S50,即使在副模块41~44的一部分中,控制部230无法输出控制信号SC的情况(例如,控制部230在启动时或启动后无法输出控制信号SC的情况)、或者控制部230作为预定动作而停止输出控制信号SC的情况(例如,发生中止通信的中断的情况、因发送部200或/和接收部210的故障而导致中止通信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连剩余的副模块都变得不能通信。因此,在空调机10的室外机12(参照图1)中,即使在装置261~264的一部分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剩余装置变得不能通信。
此外,上述举例示出的室外机12具有两台风扇261、262,即具有多台同类装置。因此,即使在风扇261、262的一方无法利用通信系统2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用风扇261、262的另一方来应急运转。其结果是,可避免室外机12完全停止。这一点对于两台压缩机263、264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2>
这里,作为副模块41~44(参照图1),也可采用图8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B。在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中,举例示出利用单个元器件即b触点继电器来构成开关部300的情况,但在图8的副模块40B中,以电路构成与b触点继电器相同的功能。图8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B除了将上述开关部300变更为开关部300B这一点以外,具有与上述副模块4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以开关部300B为中心进行说明。
开关部300B包括NPN型晶体管311、电阻312、光耦合器313、以及光耦合器313的驱动电路314。另外,光耦合器313具有发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二极管作为输入部,并具有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即光电晶体管作为输出部。
晶体管311的集电极端子303与布线90相连接,发射极端子304与布线91相连接。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通过电阻312连接到布线90的中途,由此与集电极端子303进行电连接。
此外,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与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到布线91的中途,由此与晶体管311的发射极端子304进行电连接。光耦合器313的光电二极管的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与驱动电路314相连接,驱动电路314通过布线255与控制部230相连接。
这里,在图9中,表示驱动电路314的结构例。另外,在图9中,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也一并图示该驱动电路314以外的要素。
在图9的示例中,驱动电路314包括NPN型晶体管3141和电阻3142。晶体管3141的集电极端子与直流电源243相连接,基极端子与控制部230相连接,发射极端子与光耦合器313的光电二极管的阳极端子相连接。电阻3142的一端与光耦合器313的光电二极管的阴极端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另外,直流电源243的输出功率不根据环电流I(参照图8)。关于这一点,直流电源243与电源部240(参照图8)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例,通过布线90构成以连接点81为一端、以晶体管311的集电极端子303为另一端的电流路径(第三电流路径)103,通过布线91构成以连接点87为一端、以晶体管311的发射极端子304为另一端的电流路径(第四电流路径)104。
在该情况下,通过开关部300B来切换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3与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4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
例如,控制部230对驱动电路314施加由电压值不是0(零)的电压形成的控制信号SC,从而驱动电路314使光耦合器313的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所述发光使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从而晶体管311的基极—发射极间电压成为0(零),变成截止状态、即断开状态(非导通状态)。相反地,在从控制部230不对驱动电路314施加上述控制信号SC的状态(无信号状态)下,晶体管311变成导通状态、即闭合状态(导通状态)。即,开关部300B构成为常闭型。
根据具有开关部300B的副模块40B,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作为副模块41~44(参照图1),也可采用图10及图11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C、40D。副模块40C、40D具有在上述副模块40、40B(参照图3及图8)中增加通知部320的结构。因此,这里以通知部320为中心进行说明。
这里,通知部320是对电流流过第三电流路径103的情况进行通知的要素,在图10及图11中举例示出通过发光二极管来构成的情况。
在图10及图11的示例中,发光二极管320插入到布线90的中途,通过布线90和发光二极管320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根据上述结构,若开关部300、300B变成导通状态,则电流I流过第三电流路径103,发光二极管320发光。即,通过发光二极管320发光,对电流I流过第三电流路径103的情况进行通知。因此,能容易发现开关部300、300B处于导通状态,能迅速着手例如修理操作。
发光二极管320也可例如插入布线91的中途。在上述情况下,通过布线91和发光二极管320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通过发光二极管320来对电流流过第四电流路径104的情况进行通知。此外,发光二极管320也可设置于布线90、91的双方的布线中。
此外,通知部320也可用发光二极管以外的元件或装置来构成。例如,也可以对通知部320应用如下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构成为在检测出电流I流过第三或第四电流路径103、104的情况下显示预定的消息。另外,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能简单且廉价地构成通知部320。
此外,通知部320并不限于以发光或显示等那样的视觉性的方式进行通知的结构,也可以是以报警声或声音等听觉性的方式进行通知的结构。此外,也可以组合多个要素、例如组合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来构成通知部320。
<实施方式4>
在图12中,举例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副模块40E的结构。可采用该副模块40E作为通信系统20(参照图1)的副模块41~44。另外,在图12中,省略了一并图示的装置260(参照图3及图8)。
图12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E除了将开关部300、300B(参照图3及图8)变更为开关部300E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副模块40、40B(参照图3及图8)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以开关部300E为中心进行说明。
开关部300E包括继电器330、电阻341、NPN型晶体管342、电解电容器343、光耦合器313、以及光耦合器313的驱动电路314。
像图12中示意性表示的那样,继电器330具有触点331、332、以及励磁线圈333。触点331与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布线90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1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触点332与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布线91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7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励磁线圈333与电解电容器343并联连接。
这里,继电器330由所谓a触点继电器构成。具体而言,在没有电流流过励磁线圈333的状态下,触点331、332之间变成断开状态(非导通状态)。相反地,在电流流过励磁线圈333的状态下,触点331、332之间变成闭合状态(导通状态)。
电阻341的一端连接到布线90的中途,另一端与晶体管342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晶体管342通过将集电极端子与基极端子相连接而构成所谓的二极管结构。晶体管342的集电极端子及基极端子与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晶体管342的发射极端子与电解电容器343的正极相连接。电解电容器343的负极连接到布线91的中途。另外,如上所述,继电器300的励磁线圈333与电解电容器343并联连接。
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像上述那样与形成二极管结构的晶体管342的集电极端子及基极端子相连接。此外,该光电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布线88相连接。如上所述,布线88是将第二电流路径102和第四电流路径102的连接点87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6相连接的布线。光耦合器313的光电二极管与驱动电路314相连接。驱动电路314通过布线255与控制部230相连接。
对于开关部300E的动作,首先,说明没有施加来自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S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驱动电路314没有驱动光耦合器313,因此,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非导通状态。因此,从信号线连接端子65流入到模块内部的环电流I的一部分在连接点81分流到布线90,通过电阻341和晶体管342流入到电解电容器343。电解电容器343通过积累电荷起到作为直流电源的作用。其结果是,继电器330的线圈333被励磁,触点331、33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3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3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与此不同的是,在对开关部300E施加控制信号SC的情况下,驱动电路314驱动光耦合器313,从而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因此,在连接点81分流而流入到布线90的电流通过电阻314和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流到布线88。此时,电解电容器343不进行电荷的积累。其结果是,继电器330的线圈333未被励磁,触点331、33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3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3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这样,开关部300E在不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在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即,开关部300E构成为常闭型。
根据具有开关部300E的副模块40E,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等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副模块40E中,也可以增加上述通知部320(参照图10及图11)。
<实施方式5>
在图13中,举例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副模块40F的结构。可采用该副模块40F作为通信系统20(参照图1)的副模块41~44。另外,在图13中,省略了一并图示的装置260(参照图3及图8)。
图13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F除了将开关部300、300B、300E(参照图3、图8、以及图12)变更为开关部300F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副模块40、40B、40E(参照图3、图8、以及图12)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以开关部300F为中心进行说明。
开关部300F包括继电器330、电阻351、直流电源352、光耦合器313、以及光耦合器313的驱动电路314。
这里,与上述开关部300E(参照图12)相同,继电器330由所谓的a触点继电器构成。继电器330的触点331与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布线90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1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继电器330的触点332与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布线91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7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
继电器330的励磁线圈333的一端与电阻351的一端相连接,该电阻35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352的正极相连接。励磁线圈33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352的负极相连接。此外,励磁线圈333的上述一端以及电阻351的上述一端与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励磁线圈333的上述另一端连接到布线91的中途。
直流电源352例如可由电池等构成。直流电源352的输出功率不根据环电流I。关于这一点,直流电源352与电源部240相同。
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像上述那样与励磁线圈333及电阻351相连接。此外,该光电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与布线88相连接。如上所述,布线88是将第二电流路径102和第四电流路径102的连接点87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6相连接的布线。光耦合器313的光电二极管与驱动电路314相连接。驱动电路314通过布线255与控制部230相连接。
对于开关部300F的动作,首先,说明没有施加来自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S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驱动电路314没有驱动光耦合器313,因此,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非导通状态。此时,利用直流电源352,电流流过电阻351和励磁线圈333。其结果是,继电器330的触点331、33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3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32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与此不同的是,在对开关部300F施加控制信号SC的情况下,驱动电路314驱动光耦合器313,从而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因此,流过电阻351的电流通过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流入布线88,而不流入励磁线圈333。其结果是,线圈333未被励磁,触点331、33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31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32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这样,开关部300F在不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在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即,开关部300F构成为常闭型。
根据具有开关部300F的副模块40F,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等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副模块40F中,也可以增加上述通知部320(参照图10及图11)。
<实施方式6>
在图14中,举例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副模块40G的结构。可采用该副模块40G作为通信系统20(参照图1)的副模块41~44。另外,在图14中,省略了一并图示的装置260(参照图3及图8)。
图14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G除了将开关部300、300B、300E、300F(参照图3、图8、图12、以及图13)变更为开关部300G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副模块40、40B、40E、40F(参照图3、图8、图12、以及图13)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以开关部300G为中心进行说明。
开关部300G除了将继电器330(参照图13)变更为开关部300B(参照图8)的晶体管311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开关部300F(参照图13)相同的结构。
具体而言,晶体管311的集电极端子303与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布线90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1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此外,晶体管311的发射极端子304与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布线91的上述另一端(与连接点87相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接。此外,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与电阻351的上述一端、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相连接。
对于开关部300G的动作,首先,说明没有施加来自控制部230的控制信号S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驱动电路314没有驱动光耦合器313,因此,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非导通状态。此时,电流从直流电源352通过电阻351流入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晶体管311的集电极端子303与发射极端子3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与此不同的是,在对开关部300G施加控制信号SC的情况下,驱动电路314驱动光耦合器313,从而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因此,流过电阻351的电流通过光耦合器313的光电晶体管流入布线88。其结果是,电流不会流入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集电极端子303与发射极端子3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由此,第三电流路径103的另一端3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的另一端3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这样,开关部300G在不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导通状态(闭合状态),在施加控制信号SC的状态下将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即,开关部300G构成为常闭型。
根据具有开关部300G的副模块40G,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等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副模块40G中,也可以增加上述通知部320(参照图10及图11)。
<实施方式7>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举例示出了将第三及第四电流路径103、104设置成跨越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串联连接结构的情况。与此不同的是,也可以将第三及第四电流路径103、104设置成仅跨越发送部200。在实施方式7中,说明所述结构例。
在图15~图20中,举例示出实施方式7的第一示例至第六示例所涉及的副模块40H~40M的结构。可采用各副模块40H~40M作为通信系统20(参照图1)的副模块41~44。另外,在图15~图20中,省略了一并图示的装置260(参照图3及图8)。
图15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具有将图3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中的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的连接目标变更为连接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布线84的结构。另外,副模块40H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相同。
更具体而言,在图15的示例中,设置布线180~182,来代替图3中举例示出的布线80、82、84。布线180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5、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的阳极端子213相连接。此外,布线181与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的阴极端子214、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相连接。此外,布线182与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发送部200的光电二极管85的集电极端子203相连接。
图16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I具有在图15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中将开关部300变更为上述开关部300B的结构。换言之,副模块40I具有在图8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B中将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的连接目标变更为连接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布线的结构。另外,副模块40I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H、40B相同。
这里,在图16的示例中,电阻312连接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和布线90。与此不同的是,也可以像图17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J那样,将电阻312设置成连接晶体管311的基极端子和布线180。另外,在图17的示例中,副模块40J的其他结构与图16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I相同。
图18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K具有在图15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中将开关部300变更为上述开关部300E的结构。换言之,副模块40K具有在图12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E中将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的连接目标变更为连接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布线的结构。另外,副模块40K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H、40E相同。
图19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L具有在图15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中将开关部300变更为上述开关部300F的结构。换言之,副模块40L具有在图13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F中将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的连接目标变更为连接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布线的结构。另外,副模块40L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H、40F相同。
图20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M具有在图15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中将开关部300变更为上述开关部300G的结构。换言之,副模块40M具有在图14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G中将布线90的上述一端81的连接目标变更为连接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布线的结构。另外,副模块40M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H、40G相同。
根据上述各副模块40H~40M,通过布线182构成第一电流路径101,通过布线86构成第二电流路径102,通过布线90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通过布线91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
副模块40H~40M中的开关部300、300B、300E、300F、300G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动作,由此切换第三电流路径103与第四电流路径104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其结果是,根据副模块40H~40M,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参照图3)等相同的效果。
而且,根据副模块40H~40M,在接收部210、控制部230的各种功能中的接收功能可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即使电流路径103、104之间处于导通状态,也可通过接收部210接收信号。由此,副模块40H~40M可以例如接收来自主模块30(参照图1)的指令,并执行与该指令相对应的处理。
这里,在图21中,举例示出实施方式7的第七示例所涉及的副模块40N的结构。可采用副模块40N作为通信系统20(参照图1)的副模块41~44。另外,在图21中,省略了一并图示的装置260(参照图3及图8)。
图21中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N具有在图15举例示出的副模块40H中将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调换顺序而连接的结构。
更具体而言,在图21的示例中,设置布线185~187,来代替图15中举例示出的布线180、181、88。布线185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5以及布线182、90的连接点81相连接。此外,布线186与布线86、91的连接点87以及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的阳极端子213相连接。此外,布线187与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的阴极端子214、信号线连接端子66相连接。另外,副模块40N的其他结构与副模块40H相同。
根据副模块40N,与副模块40H(参照图15)相同,通过布线182构成第一电流路径101,通过布线86构成第二电流路径102,通过布线90构成第三电流路径103,通过布线91构成第四电流路径104。
根据副模块40N,也能得到与上述副模块40H~40M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副模块40N中,也可以将开关部300变更为其他开关部300B等。
这里,若将副模块40N和副模块40H~40M进行对比,则像上述那样,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之间的发送部200和接收部210的连接顺序不同。
在所述区别下,在副模块40H~40M(参照图15~图20)中,通过由布线180、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布线181构成的电流路径(第五电流路径)105,连接信号线连接端子65和第一及第三电流路径101、103的上述一端81。根据所述结构,接收部210通过光电二极管83检测流过第五电流路径105的电流I,来接收信号。
与此不同的是,在副模块40N(参照图21)中,设置有接收部210的电流路径(第五电流路径)105连接信号线连接端子66和第二及第四电流路径102、104的上述一端87。在该情况下,第五电流路径105由布线187、接收部210的光电二极管83、布线186构成。
在第五电流路径105设置成任一种形态的情况下,都与副模块40(参照图3)相同,发送用光电晶体管85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进行电连接,接收用光电二极管83也与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进行电连接。因此,在副模块40H~40N中,也利用同一端子65、66即利用同一信号线50来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而,与分别设置发送用和接收用的信号线连接端子及外部信号线的结构相比,能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在副模块40H~40N中,也可以增加上述通知部320(参照图10及图11)。
<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7的共同的变形例>
上面举例示出了像图1表示的那样、将通信系统20应用于室外机12的情况,但通信系统20的应用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22中举例示出的空调机10B那样,在室内机11B中设置主模块30。此外,例如也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副模块41~44设置在室内机中,在该情况下,例如举例示出室内机风扇等利用通过副模块的通信来进行动作的结构。此外,通信系统20也可应用于室内机和室外机不分离(一体化)的类型的空调机。
此外,在空调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也可采用通信系统20。
此外,也可采用例如从副模块40、40B~40N去除了接收部210的结构(该情况下,端子213、214之间短路)作为副模块41~44。
此外,无需所有副模块41~44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虽然在上面举例示出了多个模块41~44连接成环状的结构,但只要副模块41~44串联连接而使电流信号可依次传送,就无需连接成环状。另外,也可以将提供电流信号用的电流的电源部110(参照图2)设置于任一副模块41~44。
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举例示出,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的变形例可理解为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到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10B 空调机
20 通信系统
40、40B~40N、41~44 副模块(通信模块)
65、66 信号线连接端子
81、87 电流路径的一端
101~105 电路路径
200 发送部
203、204、301~304、331、332 电路路径的另一端
210 接收部
230 控制部
240 电源部
260 装置
261、262 风扇
263、264 压缩机
300、300B、300E~300G 开关部
320 通知部
I 电流
S11~S13、S31、S33、S34、S51~S54 处理步骤
SC 控制信号

Claims (9)

1.一种通信模块(40、40B、40C、40D、40E、40F、40G、40H、40I、40J、40K、40L、40M、40N),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65、66);
第一电流路径(101),该第一电流路径(101)具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的一端(81);
第二电流路径(102),该第二电流路径(102)具有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的一端(87);
发送部(200),该发送部(200)通过使得在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另一端(203)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另一端(204)之间流过的电流变化,发送利用了电流变化的信号;
第三电流路径(103),该第三电流路径(103)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相连接的一端(81);
第四电流路径(104),该第四电流路径(104)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相连接的一端(87);
开关部(300、300B、300E、300F、300G),该开关部(300、300B、300E、300F、300G)切换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另一端(301、303、331)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另一端(302、304、332)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
电源部(240),该电源部(240)设置成未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进行电连接;以及
控制部(230),该控制部(230)与所述发送部、所述开关部、以及所述电源部相连接,通过来自所述电源部的供电而进行动作,并控制所述发送部和所述开关部,
对于所述开关部,
通过从所述控制部施加控制信号(SC),将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变成非导通状态,
通过不施加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流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变成导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40C、40D),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电流流过所述第三或第四电流路径时进行通知的通知部(3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40、40B、40C、40D、40E、40F、40G、40H、40I、40J、40K、40L、40M、40N),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模块外部得到中止通信的中断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40、40B、40C、40D、40E、40F、40G),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检测流过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流路径的电流来接收信号的接收部(2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40H、40I、40J、40K、40L、40M、40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电流路径(105),该第五电流路径(105)设置作为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的电流路径、或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所述一端的电流路径;以及
通过检测流过所述第五电流路径的电流来接收信号的接收部(210)。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模块(40、40B、40C、40D、40E、40F、40G、40H、40I、40J、40K、40L、40M、40N),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接收部相连接,
通过所述发送部进行发送的同时,通过所述接收部进行接收,在判断为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7.一种通信系统(20),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41~44),
通过一个通信模块的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端子与其他通信模块的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端子依次进行电连接,从而将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串联连接。
8.一种空调机(10、10B),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20);以及
多个装置(261~264),该多个装置(261~264)分别与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通信模块相连接,利用通过该通信模块的通信进行动作,
所述多个装置包括下述二者中的至少一方:
对气体状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63、264);以及
对所述制冷剂流过的热交换器进行送风的风扇(261、26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10、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装置包括多个同类装置(261、262;263、264)。
CN200980138021.7A 2008-09-22 2009-09-04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2052 2008-09-22
JP2008-242052 2008-09-22
PCT/JP2009/065529 WO2010032637A1 (ja) 2008-09-22 2009-09-04 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396A true CN102160396A (zh) 2011-08-17
CN102160396B CN102160396B (zh) 2014-04-02

Family

ID=42039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0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396B (zh) 2008-09-22 2009-09-04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856403B2 (zh)
EP (1) EP2330828A1 (zh)
JP (1) JP4582250B2 (zh)
KR (1) KR101209329B1 (zh)
CN (1) CN102160396B (zh)
AU (1) AU2009293895B2 (zh)
DE (1) DE202009019030U1 (zh)
WO (1) WO20100326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0046B2 (ja) * 2009-02-05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モジュールの待機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異常判定方法
WO2015136682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蓄電システム
WO2016067356A1 (ja) * 2014-10-28 2016-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装置
JP6640512B2 (ja) * 2015-09-29 2020-02-05 エア・ウォーター防災株式会社 消火装置
JP2019087938A (ja) * 2017-11-09 2019-06-0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システム及び半導体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245952B1 (ko) * 2019-03-19 2021-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1343065B (zh) * 2020-03-03 2021-07-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通信电器和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4746A (ja) * 1984-01-25 1985-08-14 Chino Works Ltd 伝送装置
JPS6380156A (ja) * 1986-09-24 1988-04-11 Kajima Corp ビルの室内環境管理システム
JPH02305145A (ja) * 1989-05-19 1990-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レントループ伝送システム
JP200602011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搭載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CN175262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4701A (en) * 1981-04-20 1982-10-27 Hitachi Ltd Decentralized controlling system
JPS59228451A (ja) 1983-06-09 1984-12-21 Toshiba Corp カレントル−プ伝送方式
JP2002039603A (ja) * 2000-07-25 2002-02-06 Omron Corp 通信装置
JP3835174B2 (ja) 2001-01-22 2006-10-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外通信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4746A (ja) * 1984-01-25 1985-08-14 Chino Works Ltd 伝送装置
JPS6380156A (ja) * 1986-09-24 1988-04-11 Kajima Corp ビルの室内環境管理システム
JPH02305145A (ja) * 1989-05-19 1990-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レントループ伝送システム
JP200602011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列車搭載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CN1752624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82250B2 (ja) 2010-11-17
JP2010098726A (ja) 2010-04-30
WO2010032637A1 (ja) 2010-03-25
KR20110055684A (ko) 2011-05-25
US20110167861A1 (en) 2011-07-14
CN102160396B (zh) 2014-04-02
AU2009293895A1 (en) 2010-03-25
KR101209329B1 (ko) 2012-12-06
DE202009019030U1 (de) 2015-09-01
US8856403B2 (en) 2014-10-07
EP2330828A1 (en) 2011-06-08
AU2009293895B2 (en)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0396B (zh) 通信模块、通信系统、以及空调机
US7334139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apparatus
CN109377700A (zh) 一种软件自动编址方法及其系统
KR101080973B1 (ko) 조명장치를 위한 자가진단 시스템
CN101414173A (zh) 负载控制系统
CN108964718A (zh) 双向信号传输系统及其设备管理方法
JP4475149B2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KR102324944B1 (ko) 인버터 제어 장치
JP5310046B2 (ja) 通信モジュールの待機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の異常判定方法
CN112131084B (zh) 一种带内外定位ai加速卡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01047970Y (zh) 一种金融型监控系统
CN207637711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系统
CN1972546A (zh) 多灯管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控制电路
CN111832324A (zh) 用于smt生产线的在线自动扫描条码方法和系统
CN112702177B (zh) 一种断网装置及断网控制方法
CN216956710U (zh) 一种实现水泵自动轮换的控制电路
KR100783505B1 (ko) 디지탈 축소형 모자익 배전반의 현장입력에 대한통신인터페이스장치
JP4380628B2 (ja) 電力線搬送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カプラ
CN112666874A (zh) 多路电器设备控制装置
CN118092300A (zh) 具备多协议封装功能的plc设备
KR940003305B1 (ko) 조명 제어 회로
JPH0936905A (ja) ループ型伝送システム
CN101846996B (zh) 负载控制系统
JP397162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3589733A (zh) 一种风机水泵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