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996B - 负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996B
CN101846996B CN2010101402085A CN201010140208A CN101846996B CN 101846996 B CN101846996 B CN 101846996B CN 2010101402085 A CN2010101402085 A CN 2010101402085A CN 201010140208 A CN201010140208 A CN 201010140208A CN 101846996 B CN101846996 B CN 101846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rol
controller
operation control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996A (zh
Inventor
平田聪
松浦修次
藤田裕司
兵主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44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18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32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18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3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5853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 Y04S20/246Home appliances the system involving the remote operation of lamps or light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终端,每个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操作控制开关、收发器、驱动器及控制器;以及操作终端,具有操作开关、收发器、存储设备及控制器。在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来自所述收发器的模式设定命令将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在所述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所述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所述收发器发送至少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在所述操作终端中,如果在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标识码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述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Description

负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负载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被构造为在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中操作的操作控制终端及操作终端的负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于2003年2月7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P2003-37879A号包括传输控制单元(主站)及不同的终端(次站)。终端包括可以在传输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相互通信的操作终端及控制终端。即,传输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将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关联到操作终端中的任一个的对应关系,并且响应于任一操作终端(具体地说是开关)的操作而控制被关联到该操作终端的至少一个控制终端所连接的负载。所述对应关系定义模式控制、群控等的不同关系。 
因此,由于传输控制单元具有对应关系,因此使用模式及群设定装置来改变该对应关系。然而,该装置对于改变对应关系是必需的,并且还需要专业知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容易地关联到操作终端。 
本发明的负载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终端及操作终端。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具有标识码,并且还包括操作控制开关、收发器、驱动器及控制器。在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中,每个驱动器与负载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负载。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当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A)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通过相对应的驱动器驱动相对应的负载,并且还(B)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寻址到所述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的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负载。所述操作终端具有标识码,并且还包括操作开关、收发器、存储设备及控制器。在所述操作终端中,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被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响应于来自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而从所述存储设备中获得被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的至少一个标识码,以寻址并通过所述收发器发送将所述操作输入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标识码的控制命令。所述操作终端包括控制模式开关。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模式开关的操作输入而将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还响应于所述操作输入或来自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而产生用于将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具有注册时间阈值。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所述模式设定命令而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在所述注册模式中,如果从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相对应的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发送至少所述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所接收到的标识码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在本发明的操作控制终端中,如果在注册模式中从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控制器通过收发器发送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在操作终端中,如果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控制器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期望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控制终端关联到操作开关。 
附图说明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针对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的操作控制终端的框图; 
图2是负载控制系统中的操作终端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应用示例的负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例示了在负载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包格式; 
图5是负载控制系统的集总控制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负载控制系统的模式控制操作的说明图; 
图7是集总控制的对应关系的注册过程的说明图; 
图8是集总控制的对应关系的注册过程的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应用示例的负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负载控制系统中的主操作控制终端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1是模式控制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应用示例的负载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应用示例的负载控制系统的说明图;以及 
图14是负载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及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的操作控制终端1及操作终端2。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多个操作控制终端1及一个操作终端2。 
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具有标识码及注册时间阈值(例如但不限于两秒或更长),并且还包括控制台11、收发器12、驱动器14及控制器10。如图1所示,优选的是,每个终端1还包括存储设备13、指示器15及电源16。 
在图1中,存储设备13存储控制器10所使用的信息(数据),该信息包括标识码及注册时间阈值。然而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标识码可以是收发器12中所保持的码(例如,MAC地址)。指示器15被构造为例如根据控制器10的控制表示操作控制终端1的操作。电源16被构造为从电力线缆Lp获得电力以将该电力提供给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部件。 
控制台11包括操作控制开关110,并且位于操作控制终端1的主体 的前部。开关110例如是拨动开关。收发器12具有发送器及接收器,并且被构造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发送及接收信号。在图1的示例中,收发器12是与通信线缆Ls相连接的有线设备。驱动器14与负载17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负载17。 
控制器10例如包括微计算机,并被构造为响应于来自控制台11的输入(信号)而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器10的控制模式为操作模式时,控制器10根据来自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操作控制输入通过驱动器14驱动负载17。并且在操作模式中,控制器10根据来自收发器12的寻址到操作控制终端1的标识码的控制命令通过驱动器14驱动负载17。 
控制器10还根据来自收发器12的模式设定命令将控制器1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比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发送至少标识码。 
操作终端2具有标识码,并且还包括控制台21、收发器22、存储设备23及控制器20。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终端2包括指示器25及电源26。 
在图2中,指示器25被构造为例如根据控制器20的控制表示操作终端2的操作。电源26被构造为从电力线缆Lp获得电力以将该电力提供给操作终端2的每个部件。 
控制台21包括操作开关210及控制模式开关211,并且位于操作终端2的主体的前部。然而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的操作开关及控制模式开关可以是相同的开关,并且操作开关可以被构造为用作响应于比模式切换时间阈值(例如但不限于两秒或更长)长的操作输入的控制模式开关。开关210及开关211中的每个例如是拨动开关。收发器22具有发送器及接收器,并被构造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发送及接收信号。在图2的示例中,收发器22是与通信线缆Ls相连接的有线设备。存储设备23存储控制器20所使用的信息(数据),该信息包括操作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操作终端2(即,操作开关210)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即,除了操作终端的标识码等以外,存储设备23还存储来自操作开关210的操作输入(信号)与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然而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操作终端的标识码可以是收发器22中所保持的码(例如,MAC地址)。 
控制器20例如包括微计算机,并被构造为响应于来自控制台21的输入(信号)而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响应于来自控制模式开关211的操作输入,控制器20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此外,响应于操作输入(或来自操作开关210的操作输入),控制器20产生用于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器的至少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至少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至少每个。 
如果在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注册模式时从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在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控制器20响应于来自开关210的操作输入而从存储设备23获得被关联到操作开关210的至少一个标识码。然后,控制器20寻址并通过收发器22发送将操作输入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标识码的控制命令。 
现在解释设定终端的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的示例。当每个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如果从控制模式开关211接收到操作输入(例如,ON信号),则控制器20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控制器20还产生用于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 
在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12(操作控制终端1自身的收发器)的模式设定命令而将控制器10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由此,终端的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都被设定成注册模式。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任一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发送标识码。 
在操作终端2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因此,可以将期望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控制终端关联到操作开关210。随后,如果通过控制模式开关211获得用于设定成操作模式的另一模式设定命令,则将终端的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 
第二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操作控制终端1包括第一操作控制终端及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第一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操作控制开关211,并且第二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操作控制开关211,每个操作控制开关关联有标识码。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1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特定输入,则通过收发器12发送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特定输入是比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 
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1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中的任一个获得特定输入,则通过收发器12发送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与特定输入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特定输入是比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在示例中,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可以包括每个均为第二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与被关联到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标识码的组合的标识码。 
在操作终端2中,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控制器20还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任一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则将所述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解释注册模式中的负载控制系统的操作的示例。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特定输入,则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发送标识码。在操作终端2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由此,可以将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操作控制开关110关联到操作开关210。 
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中的任一个获得特定输入,则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发送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与特定输入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在操作终端2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任一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操 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由此,可以将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期望的操作控制开关110关联到操作开关210。第三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操作终端2的操作开关210包括多个操作开关210。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存储设备23存储被关联到全部或部分操作开关210中的每个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 
操作终端2的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将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1(操作控制开关110)关联到任一操作开关210。即,控制器20响应于来自操作开关210中的任一个的操作输入而产生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至少该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至少每个。随后,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任一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与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解释负载控制系统的操作的示例。在操作终端2中,当每个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如果从控制模式开关211接收到操作输入,则控制器20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然后,如果从操作开关210中的任一个接收到操作输入,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设定成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该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 
在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12的模式设定命令将该控制器10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任一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发送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任一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 
在操作终端2中,如果从收发器22接收到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任一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标识码),则控制器20将该标识码关联到与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操作开关210,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由此,可以将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1(操作控制开关110)关联到期望的操作开关210。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示例中,每个控制器1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即使从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比相对应的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也忽略该操作控制输入。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示例中,每个控制器10被构造为,在注册模式中,如果从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110获得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相对应的驱动器14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而不考虑获得操作控制输入的时间点的相对应的注册时间阈值。 
第四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操作终端2包括多个操作终端2。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个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操作终端2的每个控制器20被构造为将至少模式设定命令以固定间隔重复地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以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2。 
在图2中,控制器20响应于来自控制模式开关211的操作输入而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控制器20还响应于操作输入(或来自相对应的操作开关210的操作输入)而产生用于将操作控制终端1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2中的控制器10及控制器20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至少该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2。另外,如果控制模式是注册模式,则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将至少该模式设定命令以固定间隔重复地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2,直到通过控制模式开关211获得用于设定成操作模式的另一模式设定命令。 
在第四实施例中,即使在安装阶段中后来加入操作控制终端1或操作终端2,也能够将终端1或终端2自动地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 
第五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操作终端2的每个指示器25被构造为根据相对应的控制器20的控制给出出错通知。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四实施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图2中,操作终端2具有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模式切换时间阈值。操作开关210被构造为用作在控制器20的控制下响应于比模式切换时间阈值长的操作输入的控制模式开关211。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根 据来自收发器22的模式设定命令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之后,接收获得来自操作开关210的特定输入,也忽略该特定输入,以通过指示器25给出出错通知。特定输入是比模式切换时间阈值长的操作输入。 
在第五实施例中,可以保护操作终端2重复地发送模式设定命令的处理免于被其它操作终端2中断。因此,重复地发送模式设定命令的操作终端2可以在存储设备23中存储正确的对应关系。 
第六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操作终端2中的每个具有比用于重复地发送模式设定命令的周期时间长的自动恢复时间阈值,并且该时间阈值存储在相对应的存储设备23中。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四(或第五)实施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图2中,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根据来自收发器22的最新模式设定命令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之后,如果从接收到该模式设定命令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超过自动恢复时间阈值,则将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 
在第六实施例中,可以保护每个终端免受模式设定命令的发送源的故障的影响。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示例中,操作终端2包括与负载(未示出)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该负载的驱动器(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0被构造为根据来自操作开关20的操作输入通过操作终端2的驱动器驱动操作终端2的负载。 
第七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系统中,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启动时通过收发器22发送用于确认全部或部分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负载状态的请求命令。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的任一个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图1中,控制器10被构造为,根据来自收发器12的请求命令通过收发器12返回控制器10的标识码及用于表示负载17的状态的状态码。 
在图2中,控制器20被构造为,如果在发送前述请求命令之后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状态码,则将该状态 码关联到该标识码,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解释第七实施例的操作的示例。当操作终端2被激活时,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发送用于确认全部或部分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负载状态的请求命令。例如,控制器20将该请求命令发送给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对应关系中所包含的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 
在全部或部分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12的请求命令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返回该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及用于表示相对应的负载17的状态的状态码。 
在操作终端2中,如果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状态码,则控制器20将该状态码关联到该标识码,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由此,操作终端2可以获得被关联到操作终端2的至少一个负载的状态,并且可以正确地驱动该至少一个负载。 
在示例中,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启动时寻址到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并通过收发器22发送前述请求命令。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包括单播地址或多播地址。 
在示例中,指示器25被构造为在控制器20的控制下表示与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至少一个标识码相对应的操作控制终端1的负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0被构造为,如果在发送前述请求命令之后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状态码,则响应于该状态码而更新指示器25所表示的负载状态。 
在示例中,在操作终端2包括多个操作终端2的情况下,每个控制器20被构造为,在启动时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22通过多播将前述请求命令发送给每个其它操作终端2。在该示例中,作为请求命令的发送源的控制器20可以识别出其它操作终端2的存在。 
第一应用示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应用示例。在该示例中,负载控制系统由多个(在图3中为四个或更多个)操作控制终端1(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与负载17相连接)及多个(在图3中为两个或更多个)通过双线制的信号线缆Ls与操作控制终端1相连接的操作终端2形成。每个负载17例如是照明负载并经由电力线缆Lp连接到商用AC电源(AC)。然而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负载例如可以是诸如空调设备、风扇、电动窗帘等的电气设备。 
操作控制终端1包括三个不同的终端,即,操作控制终端1A、操作控制终端1B及操作控制终端1C(或1D)。终端1A具有一个操作控制开关(110)S11,并具有响应于来自开关S1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打开或关闭负载17的功能(下文中称作“独立开/关功能”)。终端1B具有操作控制开关(110)S21及S22,以及分别响应于来自操作控制开关S21及S22的操作控制输入而打开或关闭多个(两个)负载17的独立开/关功能。操作控制终端1C(或1D)具有操作控制开关(110)S31至S33(或S41至S43),并具有响应于来自操作控制开关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打开或关闭负载17同时分别响应于来自操作控制开关S32及S33(或S42及S43)的操作控制输入而增加或减少负载17的光输出的功能(下文中称作“调光开/关功能”)。 
操作终端2包括两个不同的终端。一个是具有操作开关(210)S51至S53的操作终端2A,另一个是具有操作开关(210)S61及S62的操作终端2B。操作终端2还具有通过响应于来自操作开关中的任一个的操作输入经由信号线缆Ls发送包含控制命令的包来控制任一操作控制终端的负载17的功能(下文中称作“遥控功能”)。 
将操作控制终端1及操作终端2中的每个通过平装开关面板及固定框以埋入式布线固定方式埋入到房屋的墙壁等中。 
在图1中,收发器12被构造为:对具有图4A中所示的格式的包进行编码及数字调制,以经由信号线缆Ls发送该包;并且还经由信号线缆Ls接收该包,以对所接收到的包进行数字解调及解码。通过分配给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的唯一标识码来标识目的地终端及源终端。所述标识码可以是由硬件制造商分配的对于硬件唯一的物理地址(如MAC地址),或者可以是由用户等分配的任意地址。简言之,所需要的是,必须对包括在同一负载控制系统(同一网络)中的操作控制终端1及操作终端2中的每个分配唯一的标识码。要被发送的包包括用于建立同步的前导码、用于设定数据类型的控制位、目的地地址、源地址、诸如控制命令等的数据以及用于错误检测的校验和。第一应用示例使用多次发送CSMA/CD方法。 
控制台(小键盘)11监视操作控制开关110的操作控制输入。当获得操作控制输入时,控制台11将该操作控制输入(操作控制信号)提供给控制器10。操作控制开关由诸如轻触开关等的按钮开关及用于按该按钮开关的操作柄(盖)形成。按钮开关具有常开接触,该常开接触在未通过操作柄按下按钮开关时为断开(关闭),并且在通过操作柄按下按钮开 关时闭合(打开)。即,响应于操作控制开关110(S11;S21或S22;S31、S32或S33;或S41、S42或S43)的开或关,控制台11将相对应的操作控制输入提供给控制器10。在示例中,操作控制开关可以向控制器10提供两个不同的操作控制输入。当操作控制开关被按下的时间相对长时,提供操作控制输入中的一个,而当操作控制开关被按下的时间相对短时,提供另一个。 
控制器10包括CPU,并被构造为从控制台11接收操作控制输入,以向驱动器14提供与该操作控制输入相对应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被构造为响应于控制信号通过商用AC电源(AC)向负载17供电或将其断电。在具有调光开/关功能的操作控制终端1C(或1D)中,驱动器14响应于控制信号通过调节每单位时间从电源(AC)到负载17的电力馈送来进一步增加或减少负载17的光输出。可以通过使用继电器来实现对负载17的供电或断电。可以通过诸如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等的半导体器件的相位控制实现电力馈送调节。 
存储设备13包括可重写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例如,EEPROM或闪存),存储诸如多播地址、用于标识每个负载17的标识码等的信息。在由用户对操作控制终端1分配唯一的标识码的情况下,也将该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13中。指示器15被构造为表示负载17的操作状态(点亮或熄灭)。例如,指示器15具有诸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器件(LD11;LD21及LD22;LD31;或LD41),以及根据来自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打开及关闭该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LD11;LD21及LD22;LD31;或LD41)位于操作控制开关(S11;S21及S22;S31;或S41)附近。电源16被构造为将来自商用AC电源(AC)的AC功率转换成DC功率,以将该DC功率提供给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部件。 
解释操作控制终端1的操作。在操作控制终端1A中,当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11时,控制台11(开关S11)将操作控制输入(操作控制信号)提供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向驱动器14提供用于反转负载17的操作状态(当负载17被点亮时将其断电而当负载17未被点亮时对其供电)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通过根据来自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继电器来反转负载17的操作状态。在向驱动器14提供控制信号之后,控制器10向指示器15提供用于反转发光器件LD11的状态(当器件LD11被点亮时关闭它而当器件LD11未被点亮时打开它)的控制信号。由此,通过控制信号通过指示器15的驱动电路点亮或不点亮发光器件LD11。在操 作控制终端1B中,当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21时,相对应的负载17的操作状态及相对应的发光器件LD21的状态分别被反转。当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22时,相对应的负载17的操作状态及相对应的发光器件LD22的状态分别被反转。 
在操作控制终端1C(或1D)中,当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31(S41)时,负载17的操作状态及发光器件LD31(或LD41)的状态分别被反转。如果在相对应的负载17被点亮时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32(或S42),则控制器10响应于来自控制台1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向驱动器14提供用于增加负载17的光输出(亮暗水平)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根据该控制信号增大每单位时间对负载17的电力馈送。如果在相对应的负载17被点亮时操纵(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33(或S43),则控制器10响应于来自控制台1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向驱动器14提供用于减少负载17的光输出(亮暗水平)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根据该控制信号减少每单位时间对负载17的电力馈送。在示例中,如果在相对应的负载17未被点亮时操纵操作控制开关S32或S33(或S42或S43),则在负载17被点亮之后增大或减小负载17的光输出。在示例中,当负载17响应于来自操作控制开关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不被点亮时,控制器10在存储设备13中存储在负载17不被点亮之前的亮暗水平。随后,当操纵操作控制开关S31(或S41)时,控制器10基于存储在存储设备13中的亮暗水平通过驱动器14驱动负载17。由此,以先前亮暗水平点亮负载17。 
在图2中,收发器22被构造为:对具有图4A中所示的格式的包进行编码及数字调制,以经由信号线缆Ls发送该包;并且还经由信号线缆Ls接收该包,以对所接收到的包进行数字解调及解码。通过唯一的标识码标识目的地终端及源终端。 
控制台(小键盘)21监视操作开关210的操作输入。当操纵(按下)操作开关S51、S52或S53(或S61或S62)时,控制台21向控制器20提供相对应的操作输入(信号)。操作开关由诸如轻触开关等的按钮开关及用于按下该按钮开关的操作柄(盖)形成。按钮开关具有常开接触,该常开接触在未通过操作柄按下按钮开关时断开(关闭),并且在通过操作柄按下按钮开关时闭合(打开)。即,响应于操作开关210(S51、S52或S53;或S61或S62)的开或关,控制台21将相对应的操作输入提供给控制器20。 
控制器20包括CPU,并被构造为从控制台21接收操作输入,以产 生与该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控制信号。存储设备23包括可重写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例如,EEPROM或闪存),并存储诸如以下信息:在与操作开关S51、S52及S53(或S61及S62)中的每个相对应的群或模式群中所包括的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标识码;多播地址;另一操作终端2的每个标识码;以及包括在集总控制中的负载17的每个状态。 
指示器25被构造为表示与操作开关S51、S52及S53(或S61及S62)相对应的负载17的操作状态。例如,指示器25具有诸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器件LD51、LD52及LD53(或LD61及LD6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当包括在诸如群控或模式控制的集总控制中的所有负载17被点亮(被操作)时,驱动电路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0的控制信号而关闭相对应的发光器件LD51、LD52或LD53(或LD61或LD62)。当包括在群控或模式控制中的全部或部分负载17不被点亮(不被操作)时,驱动电路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0的控制信号而打开相对应的发光器件。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LD51、LD52及LD53(或LD61及LD62)分别位于操作开关S51、S52及S53(或S61或S62)附近。电源26被构造为将来自商用AC电源(AC)的AC功率转换成DC功率,以将该DC功率提供给操作终端2的每个部件。 
参照图5解释集总控制。集总控制包括群控及模式控制(在照明负载的情况下也称作“场景控制”)。在群控中,以集总方式控制包括在其中的所有负载17,以使它们具有相同的操作状态。在模式控制中,以集总方式控制包括在其中的所有负载17,但是每个负载具有它们自己的操作状态。在第一应用示例中,操作终端2A的操作开关S51至S53对应于群控,并且操作终端2B的操作开关S61及S62对应于模式控制。例如,在与操作开关S51相对应的群控中,所有连接到信号线缆Ls的操作控制终端的负载(1A至1D的17)以集总方式被点亮或不被点亮。包括在所述群中的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码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51,以被存储在操作终端2A的存储设备23中。与操作开关S61相对应的模式控制(下文中称作“第一模式控制”)包括所有的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第一模式群)。在第一模式控制中,操作控制终端1A及1B的每个负载17被点亮,并且分别以50%及70%的亮暗水平对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负载17进行调光。将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码及负载17的每个控制命令(诸如亮暗水平等的控制内容)关联到操作开关S61,以将其存储在操作终端2B的存储设备23中。与操作开关S62相对应的模式控制(下文中称作“第二模式控制”)包括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第二模式群)。 在第二模式控制中,分别以70%及30%的亮暗水平对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负载17进行调光。将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标识码及负载17的每个控制命令(诸如亮暗水平等的控制内容)关联到操作开关S62,以将其存储在操作终端2B的存储设备23中。顺便提及,可以将连接到信号线缆Ls的所有操作控制终端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自由地包括在群控的群或模式控制的模式群中。在操作终端2中,将来自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的任一个的每个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解释群控的操作。在操作终端2A中,当操纵操作开关S51时,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然后,控制器20从存储设备23中获得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51的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码以及连接到它们的负载17的每个状态。如果负载17的每个状态都相同,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反转负载17的每个状态的控制命令。如果部分负载17处于点亮状态而其它处于熄灭状态,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将负载17设定成相同状态的控制命令。控制器20通过以下操作产生包(下文中称作“群包”):将控制命令设定成数据;将多播地址设定成目的地地址;以及将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设定成源地址。然后,控制器20经由信号线缆Ls发送所述包。如图4B所示,数据可以包括命令内容、受控对象及控制内容。命令内容包括用于设定成操作模式(负载控制)、注册模式等的模式设定命令。控制命令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内容(例如,针对负载17的点亮或熄灭指令),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内容与相对应的受控对象的标识码(例如,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码中的任一个)相组合。因此,当包包括控制命令时,该包还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受控对象。在第一应用示例中,目的地地址包括多播地址的包被发送给负载控制系统中所包括的所有终端(操作控制终端1及其它操作终端2)。当操作控制终端1包括操作控制开关时,该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包括其中的每个是该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与被关联到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标识码的组合的标识码(下文中称作“组合标识码”)。在示例中,操作控制终端1B包括两个标识码,其中一个是操作控制终端1B自身的标识码与被关联到操作控制开关S21的标识码的组合,而另一个是操作控制终端1B自身的标识码与被关联到操作控制开关S22的标识码的组合。可以将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设定为目的地地址、源地址及受控对象中的任一个,但是仅能将组合标识码设定为受控对象。例如,可以分别将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及被关联到操作控制开关的标识码设定为源地址(或目的地地址)及受控对象。 
在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接收群包。如果群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操作控制终端1的标识码,则每个控制器10根据与该标识码相组合的控制内容向相对应的驱动器14提供用于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打开或关闭继电器来对负载17供电或将其断电。在从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点起的预定等待时间之后,每个控制器10经由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的包(下文中称作“响应包”)。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每个等待时间互不相同。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群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A的标识地址)。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操作控制终端1的标识地址。响应包的数据包括负载状态(状态码),即,相对应的负载17的最新状态。另外,每个控制器10响应于负载状态(例如,点亮或熄灭状态)而改变相对应的指示器15的显示(标示)。 
在操作终端2A中,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12接收到响应包,并将该响应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如果从包括在与操作开关S51相对应的群中的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接收到每个响应包,则控制器20响应于每个负载状态而改变指示器25的显示。例如,控制器20在所有的负载17被点亮时关闭发光器件LD51,并且在所有的负载17不被点亮时打开器件LD51。因此,指示器15可以通过关闭发光器件LD51显示所有的负载被操作(被点亮),并且还通过打开发光器件LD51显示所有的负载不被操作(不被点亮)。由此,在集总控制下无需提供用于单独地显示负载状态的显示器件(发光器件),并且可以判断集总控制的必要性。 
如果控制器20未能从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的任一个(下文中称作“失踪终端”)接收到响应包,则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下文中称作“提示包”)。将提示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失踪终端(例如,1D)的标识码。将提示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提示包的数据包括用于请求负载状态通知包的控制命令。如果从失踪终端接收到负载状态通知包,则控制器20将该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否则控制器20例如通过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51来显示异常(故障)状态。在从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的每个接收到负载状态通知包之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发送包(下文中称作“转发包”)。转发包的数据包括用于将所获得的负载状态转发给其它操作终端2(例如,2B)的控制命令。将转发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第二 多播地址。第二多播地址不是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符而仅是操作终端2的标识符。将转发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在其它接收到转发包的操作终端2B中,控制器20在存储设备23中除了存储先前负载状态以外还存储最新的负载状态,然后,通过单播发送接收确认包(ACK包)。在操作终端2A中,如果控制器20未能接收到来自操作终端2B的ACK包,则控制器20通过单播将转发包再次发送给操作终端2B。 
参照图6解释模式控制(第二模式控制)的操作。在操作终端2B中,当操纵操作开关S62时,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响应于该操作输入(即,操作开关S62),控制器20根据存储设备23中的对应关系获得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62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例如,1C及1D)以及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内容(例如,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每个亮暗水平)。然后,控制器20响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内容而产生控制命令。例如,控制器20产生用于以70%的亮暗水平驱动操作控制终端1C的负载17并以30%的亮暗水平驱动操作控制终端1D的负载17的控制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下文中称作“模式包”)。模式包的数据包括所产生的控制命令。将模式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模式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模式包不包括第二群之外的操作控制终端1A及1B的每个标识码及控制内容。 
在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接收模式包。在操作控制终端1A及1B中,它们的标识码不包含在模式包中,因此每个控制器10忽略该模式包中的控制命令,但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负载状态通知包的数据包括最新的负载状态。在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中,它们的标识码包含在模式包中,因此每个控制器10向相对应的驱动器14提供用于基于与相对应的标识码相组合的控制内容(亮暗水平)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的控制信号。每个驱动器12根据控制内容调节每单位时间对相对应的负载17的电力馈送。此外,在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中,每个控制器10在从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点起的等待时间之后产生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以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发送响应包。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模式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响应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负载17的最新状态(亮暗水平)。另外,每个控制器10响应于最新的状态而 改变相对应的指示器15的显示。 
在操作终端2B中,如果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响应包,则控制器20将该响应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如果接收到来自与操作开关S62相对应的第二模式群(1C和1D)的所有响应包,则控制器20通过打开发光器件LD62来显示进行第二模式控制。在接收到来自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每个响应包之后,控制器20产生包(下文中称作“转发包”),以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转发包。转发包的数据包括用于转发从响应包获得的最新的负载状态的控制命令。将转发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第二多播地址。将转发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在其它接收到转发包的操作终端(例如,2A)中,控制器20在存储设备23中除了存储先前负载状态以外还存储最新的负载状态。第一模式控制的操作与第二模式控制的操作基本上相同。 
在负载控制系统中,通过操纵操作控制终端1的操作控制开关110,可以直接地驱动连接到终端1的负载17。通过操纵控制终端2的操作开关210,可以经由信号线缆Ls遥控连接到控制终端2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负载。操作终端2经由信号线缆Ls将包含控制命令的包发送给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1,因此,即使信号线缆Ls断掉或操作控制终端1及操作终端2中的任一个发生故障,也可以避免整个系统的故障。当通过集总控制遥控多个操作控制终端1时,通过多播而非单播将包含控制命令的包发送给多个操作控制终端1,因此可以集总地控制操作控制终端1。因此,与传统的中央控制系统相比,可以改善稳定性及负载控制响应。 
参照图7及图8解释集总控制的对应关系的注册处理。 
在操作终端2B注册第二模式群的情况下,如果操纵控制模式开关211,则控制台21向控制器20提供操作输入(操作信号)。响应于该操作输入,控制器20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示例中,控制模式开关211是具有公共接触及三个接触的滑动开关。所述三个接触中的任一个可以与所述公共接触相连接。在三个接触(位置)中,中心接触(位置)对应于操作模式,并且两端的接触(位置)对应于注册模式。两端的接触中的一个用于注册群控,而另一个用于注册模式控制。然而并不限于此,控制模式开关211可以是具有公共接触以及与操作模式及注册模式(例如,群控或模式控制)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接触的滑动开关。或者,通常可以使用要被注册的任何操作开关来替代专用控制模式开关。例如,当操纵(按下)时间比模式切换时间阈值长时,操作开关S62可以 用作控制模式开关211。 
在注册模式中,如果操纵操作开关S62,则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通过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62来显示用户处于针对操作开关S62的注册模式中。控制器20还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下文中称作“模式包”)。模式包的数据包括用于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器10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将模式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模式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 
在接收到模式包的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模式设定命令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初始注册模式中,第二模式群中不包括操作控制终端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时段中按下期望的操作控制开关110,则可以将操作控制开关110包括在第二模式群中。例如,在操作控制单元1C中,如果在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时段中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31,则控制台11向控制器10提供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响应于该操作控制输入,控制器10将第二模式群的注册(登记/未登记)改变成登记,并通过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通过单播发送包(下文中称作“注册包”)。注册包的数据包括显示登记到第二模式群中的改变结果。将注册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将注册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控制单元1C的标识码。控制器10还通过指示器15向用户显示改变结果。例如,在登记到第二模式群中的情况下,控制器10以相对长的时间段(第一时间段)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31。在未登记的情况下,控制器10以相对短的时间段(比第一时间段短的第二时间段)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31。在操作终端2B中,控制器20将改变结果(到第二模式群中的登记请求)暂时地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随后,在操作控制单元1D中,如果在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时段中按下操作控制开关S41,则控制台11向控制器10提供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响应于该操作控制输入,控制器10将第二模式群的注册(登记/未登记)改变成登记,并通过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通过单播发送包(注册包)。注册包的数据包括显示登记到第二模式群中的改变结果。将注册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将注册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控制单元1D的标识码。控制器10还通过指示器15向用户显示改变结果。例如,在登记到第二模式群中的情况下,控制器10以 第一时间段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41。在未登记的情况下,控制器10以比第一时间段短的第二时间段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41。在操作终端2B中,控制器20将改变结果(到第二模式群中的登记请求)暂时地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随后,在操作终端2B中,如果用户操纵控制模式开关211,则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基于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改变结果,控制器20将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标识码关联到受控对象群(第二模式群),并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然后,控制器20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从注册模式改变成操作模式。控制器20还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模式包)。模式包的数据包括用于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器10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将模式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模式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在接收到模式包的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模式设定命令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操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控制器10不在相对应的存储设备13中存储任何数据(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等),而不考虑第二模式群的登记/未登记。在操作终端2B及操作控制终端1中,在改变成操作模式之后,每个控制器打开或关闭相对应的发光器件。相似的是,可以进行除第二模式群以外的受控对象群的注册处理。 
在操作模式中,在通过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S32及S33、或S42及S43)中的任一个调节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负载17的每个亮度之后,在比注册时间阈值长的时段中按下操作终端2B的操作开关S62,操作终端2B的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通过单播发送包。分别将所述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来自存储设备23的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62的第二模式群中所包括的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标识码。所述包的每个数据包括控制命令或请求最新的负载状态(亮暗水平)。将所述包的每个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 
在接收到所述包的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通过单播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响应包的数据包括存储在相对应的存储设备13中的最新的负载状态(亮暗水平)。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 
在接收到响应包的操作终端2B中,控制器20分别将来自操作控制 终端1C及1D的负载状态(亮暗水平)作为处于第二模式控制下的相对应的负载17的控制内容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在另选的示例中,操作终端2B的控制器20从存储设备23中获得操作控制终端1的负载状态(亮暗水平),并将该负载状态作为处于模式控制下的负载17的控制内容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即,当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时,每个终端1将最新的负载状态发送给操作终端2B,因此存储设备23预先存储操作控制终端1的最新的负载状态。在处于群控下的操作终端2A中,由于不需要负载17的控制内容(亮暗水平),因此无需前述操作。 
顺便提及,当任一操作终端的控制器(例如,2B的20)及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10分别处于注册模式时,即使操纵其它操作终端2的任一操作开关(例如,2A的S51、S52或S53),所述终端(例如,2A)的控制器20也不产生包含用于遥控(群控)的控制模式的包。在注册模式中,如果前述其它操作终端2A产生所述包,则流量增加,这可能会影响操作终端2B与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之间的用于注册的包传输。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影响,禁止前述其它操作终端(例如,2A)发送包含用于遥控的控制模式的包。然而,如果这样的流量增加不影响系统的传输能力,则前述其它操作终端(例如,2A)可以发送包含用于遥控的控制模式的包。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可以被构造为丢弃来自前述其它操作终端的包。 
即使在注册模式中,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也可以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而直接地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这是因为,在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而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时不存在增加流量的可能性。 
因此,在注册模式中,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辨别出对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S11;S21或S22;S31;或S41)的操纵时间(例如,开时间)相对短的第一操作控制输入,以及对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S11;S21或S22;S31;或S41)的操纵时间(例如,开时间)相对长的第二操作控制输入。每个控制器10在接收到第一操作控制输入时进行控制相对应的负载17(其自身的负载17)的处理,并且还在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输入时进行切换受控对象群的注册(登记/不登记)的选择的处理。 
在操作模式中,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进行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控制台11(S11;S21或S22;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输入而驱 动相对应的负载17的处理,而不管在获得操作控制输入的时间点(在开时间)操作控制输入的时间。因此,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改变操作模式与注册模式之间的响应处理。即,在注册模式中,每个控制器10响应于从按下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S11;S21或S22;S31;或S41)的时间点到释放时间点的操纵时间而辨别出两个操作控制输入(第一操作控制输入及第二操作控制输入)。在操作模式中,每个控制器10在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S11;S21或S22;S31;或S41)被按下的时间点接收到操作控制输入。操作控制输入对应于注册模式中的第一操作控制输入。 
在第一应用示例中,在操作终端2中切换到注册模式之后,如果操纵操作控制终端1的任一操作控制开关以向相对应的控制器10提供第二操作控制输入,则控制器10另选地对受控对象群切换登记/未登记。由此,将操作控制输入与标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重新存储在操作终端2的存储设备23中。因此,用户即使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容易地注册集总控制的对应关系。在注册模式中,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即使接收到来自相对应的控制台11的第二操作控制输入也不控制相对应的负载17。因此,可以避免注册处理和负载控制同时进行的故障(例如,在注册模式中不正确地不点亮照明负载的故障)发生。 
在注册模式中,为了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标识码存储在操作终端2的存储设备13中,通常可以使用一个操作控制开关用于负载控制及注册,并且短时间地操纵该操作控制开关,由此可以控制负载17。因此,在不增加开关(操作控制开关)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在注册模式中发生故障并提高便利性。用户还可以在确认集总控制对象的负载的每个状态的同时进行注册,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在操作模式中,当操纵操作控制终端1的操作控制开关时,立即控制相对应的负载17,由此提高便利性。 
第二应用示例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应用示例。在此示例中,每个操作终端2与负载(未示出)相连接,并被构造为直接地驱动该负载。即,每个操作终端2按与操作控制终端1相同的方式包括驱动器。换言之,可以将每个操作终端2(1A)分类为具有遥控功能的主操作控制终端,并且可以将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1B、1C、1D)分类为不具有遥控功能的次操作控制终端。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应用示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按与第一应用示例中的操作控制终端相似的方式分别构造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主操作控制终端1A对应于第一应用示例的操作终端2,并且还包括与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相同的结构。 
在主操作控制终端1A中,操作开关(210)S51对应于前述群控,并且操作开关S52及S53分别对应于前述第一模式控制及第二模式控制。操作开关S51至S53被关联到包括在处于群控下的群中或者处于第一模式控制或第二模式控制下的第一模式群或第二模式群中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的标识码,以及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每个负载17的控制内容(亮暗水平)。 
参照图10解释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群控的操作。当操纵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操作开关S51时,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根据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对应关系,控制器20获得被关联到操作输入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的标识码以及连接到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的受控对象(负载17)的状态(最新状态)。如果所述状态相同,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反转负载17的状态的控制命令。例如,如果被关联到开关S51的所有负载17处于点亮状态,则产生用于关闭负载17的控制命令,而如果负载17处于熄灭状态,则产生用于打开负载17的控制命令。如果状态不同,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将负载17设定成同一状态的控制命令。例如,如果负载17中的任一个处于点亮状态而其它处于熄灭状态,则控制器20产生用于将负载17设定成点亮或熄灭状态的控制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群包)。群包的数据包括控制命令。将群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群包的源地址设定成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标识码。 
在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接收群包。如果群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次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每个控制器10根据与该标识码相组合的控制内容向相对应的驱动器14提供用于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的控制信号。驱动器14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打开或关闭继电器对负载17供电或将其断电。在从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点起的预定等待时间之后,每个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每个等待时间互不相同。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标识码(群包的源地址)。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次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响应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负载17的最新状态(点亮或熄灭)。 另外,每个控制器10响应于最新负载状态而改变相对应的指示器15的显示(标示)。 
在主操作控制终端1A中,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响应包,然后将该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如果从包括在与操作开关S51相对应的群中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接收到每个响应包,则控制器20改变指示器25的显示。例如,控制器20在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51的所有负载17被点亮时关闭发光器件LD51,而在所有负载17不被点亮时打开器件LD51。如果控制器20未能从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中的任一个(失踪终端)接收到响应包,则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提示包)。将提示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失踪终端(例如,1D)的标识码。将提示包的源地址设定成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标识码。提示包的数据包括用于请求负载状态通知包的控制命令。如果从失踪终端(1D)接收到负载状态通知包,则控制器20将该包中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否则控制器20例如通过重复地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51来显示异常(故障)状态。 
参照图11解释模式控制(第二模式控制)的操作。在主操作控制终端1A中,当操纵操作开关S53时,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响应于操作输入,控制器20根据存储设备23中的对应关系获得被关联到该操作输入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标识码以及连接到终端1C及1D的负载17的控制内容(亮暗水平)。响应于控制内容(第二模式控制),控制器20产生用于以70%的亮暗水平驱动次操作控制终端1C的负载17并以30%的亮暗水平驱动次操作控制终端1D的负载17的控制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模式包)。模式包的数据包括控制命令。将模式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模式包的源地址设定成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标识码。模式包不包括第二模式群之外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B的标识码及控制内容。 
在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收发器12接收到模式包。在次操作控制终端1B中,标识码不包含在模式包中(不与模式包中的控制命令(控制内容)相组合),因此,控制器10忽略控制命令,但是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负载状态通知包的数据包括负载17的最新状态。在次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中,它们的标识码包含在所述包中(分别与所述包中的控制内容相组合), 因此,每个控制器10向相对应的驱动器14提供用于以与相对应的标识码相组合的控制内容(亮暗水平)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的控制信号。每个驱动器14根据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调节每单位时间对相对应的负载17的电力馈送。在从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点起的预定等待时间之后,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模式包的源地址(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标识码)。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次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响应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负载17的最新状态(亮暗水平)。另外,每个控制器10响应于最新负载状态而改变相对应的指示器15的显示。 
在主操作控制终端1A中,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响应包,并将该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如果控制器20接收到来自被关联到操作开关S53的第二模式群中所包括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C及1D的所有响应包,则控制器20通过打开发光器件LD53来显示进行第二模式控制。第一模式控制的操作与第二模式控制的操作基本上相同。 
在第二应用示例中,如果操纵(按下或滑动)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控制模式开关,则控制器20改变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例如从操作模式到注册模式。控制器20还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通过多播发送包括指定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的包。在接收到该包的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注册模式中,可以按与第一应用示例相同的方式将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的期望标识码关联到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受控对象群。第三应用示例 
在图3中,当操作终端2A及2B同时被改变成注册模式时,可能会发生错误。例如,要被关联到操作终端2A及2B之一的操作控制终端1可能被关联到它们两个。因此,当操作终端中的任一个处于注册模式时,期望应当禁止其它终端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连接到信号线缆Ls的操作控制终端1根据模式设定命令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之后,另一操作控制终端1被连接并被激活然后无法接收模式设定命令,因此无法将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因此,需要在发送模式设定命令之后还将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模式改变成被激活。 
在第三应用示例中,如果每个操作终端的控制器20(例如,2B的20)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则每个控制器20将包括用于指定 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的包以固定间隔(例如,以几秒的间隔)重复地发送给所有的操作控制终端1及其它操作终端2,直到发送另一个包含用于设定成操作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的包。为了清楚起见,对相似种类的部件分配与在第一应用示例中所描绘的相同的参考标号。 
参照图12解释第三应用示例的操作。在操作终端2B中,如果操纵控制台21的控制模式开关211,则控制台21将操作输入(操作信号)提供给控制器20。然后,控制器20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当操纵操作终端2B的操作开关S62时,控制器20产生用于指定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含模式设定命令的注册模式通知包(下文中称作“模式包”)。模式包的数据包括模式设定命令。将模式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模式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以固定间隔通过多播重复地发送模式包。 
在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根据包含在模式包中的模式设定命令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并且还激活计数器(计时器)。例如,即使在从操作终端2B发送第一模式包之后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任一个(例如,1B)以操作模式被激活,操作控制终端1B也可以接收其它后续的模式包。由此,操作控制终端1B也可以将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这方面,操作控制终端1B的存储设备13要求在其它操作控制终端1及操作终端2的存储设备13及23中存储多播地址。然而,作为多播地址的替代,可以使用广播地址,以使得通过广播发送模式包。 
在操作控制终端1中,每个控制器10每当接收到模式包时将其计数器重置。如果其计数器的值(测量时间)超过比用于重复地发送模式包的周期时间长的预定时间(自动恢复时间阈值),则每个控制器10将其控制模式改变成操作模式。例如,可以判断操作终端2B中断模式包的发送。因此,即使操作终端2B由于其故障而中断模式包的发送,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也自动地将其控制模式改变成操作模式。因此,可以避免系统故障。 
在操作终端2中的一个(例如,2B)处于注册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另一操作终端2(例如,2A)的控制台21向控制器20提供操作输入(信号),则控制器20在获得该操作输入的时间点激活其计数器。如果在计数器的值超过自动恢复时间阈值之前从操作终端2B接收到模式包,则控制 器20忽略操作输入。如果计数器的值超过自动恢复时间阈值并且控制器20未接收到模式包,则控制器20将控制模式从操作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在操作终端2A中,控制器20在忽略前述操作输入时,通过以快周期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51至LD53来指示改变成注册模式失败(出错通知)。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使蜂鸣器发声来进行出错通知。 
在第三应用示例中,由于操作终端(例如,2A及2B)未将其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因此可以防止操作终端2的每个存储设备23存储错误的对应关系(受控对象群)。 
顺便提及,在操作终端2的任一控制器20(例如,2B的20)及操作控制终端1的控制器10处于注册模式的情况下,即使操纵另一操作终端2(例如,2A)的任一操作开关,控制器(例如,2A的20)也不产生用于遥控(群控)的包。如果用于遥控的包使系统中的流量增加,则增加的流量可能会影响操作终端2B与操作控制终端1之间的包传输。为了防止这种影响,在注册模式中禁止每个操作终端2(例如,2A)发送用于遥控的包。然而,如果增加的流量不影响前述包传输,则操作终端2A可以在注册模式中发送用于遥控的包,并且操作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可以丢弃所述包。 
即使在注册模式中,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控制器10可以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而直接地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这是因为,当每个操作控制终端1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而驱动相对应的负载17时不存在增加流量的可能性。 
第三应用示例可以适用于第二应用示例。在负载控制系统包括主操作控制终端的情况下,当每个终端在主操作控制终端中的任一个的控制下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改变成注册模式时,其它主操作控制终端的控制器也可以如第二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那样响应于相对应的操作开关为受控对象群选择登记或未登记(注册)。 
第四应用示例 
在图3中,操作终端2的每个控制器20响应于存储在相对应的存储设备23中的最新负载状态而更新遥控(集总控制)状态及相对应的指示器25的状态(显示内容)。如果存储在操作终端2的存储设备23中的最新负载状态与实际负载状态不一致,则操作终端2的遥控(集总控制)或相对应的指示器25的负载状态中可能发生故障。例如,在针对操作终端 2注册遥控(集总控制)对应关系之后,当在某种电气工作过程中断电的操作终端2操纵操作控制开关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不一致。 
在第四应用示例中,操作终端2的每个控制器20进行在启动(当响应于来自电源26的电力分配而被激活)时从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获得最新负载状态的处理。然后,每个控制器20通过在相对应的存储设备23中存储从操作控制终端1中的每个获得的最新负载状态来更新相对应的存储设备23。 
参照图13解释第四应用示例的操作。在操作终端2A中,当激活控制器20时,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下文中称作“激活包”)。激活包的数据包括响应请求(用于请求响应以确认存在的控制命令(请求命令))。将激活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多播地址。将激活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 
在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接收激活包。在从接收到激活包(响应请求)的时间点起的预定等待时间之后,每个控制器10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12及信号线缆Ls发送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将响应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激活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将响应包的源地址设定成相对应的控制终端1的标识码。响应包的数据包括相对应的负载17的最新状态(最新负载状态)。在操作终端2B中,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响应包。控制器20将激活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0中。然后,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ACK包。将ACK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激活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将ACK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 
在操作终端2A中,如果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分别从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接收到响应包,则控制器20存储包含在响应包中的每个负载状态。如果控制器20还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来自操作终端2B的ACK包,则控制器20为了发送前述转发包而将ACK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操作终端2的每个控制器20可以从操作控制终端1获得每个负载状态,如图14所示。即,当激活操作终端2A的控制器20时,控制器20将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的终端的标识码分别设定成激活包的目的地地址,并且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激活包。控制器20通过单播分别将激活包发送给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在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 中,每个控制器10将负载状态通知包(响应包)发送给操作终端2A。在操作终端2A中,如果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来自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响应包,则控制器20在存储设备23中存储包含在响应包中的负载状态。控制器20还通过多播将激活包发送给其它操作终端2(例如,2B)。在操作终端2B中,如果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接收到激活包,则控制器20将激活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在操作终端2A中,如果控制器20接收到来自操作终端2B的ACK包,则控制器20将ACK包的源地址(操作终端2B的标识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 
在图13或图14中,在操作终端2A中,当控制器20未能从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中的任一个(下文中称作“失踪终端”)接收到响应包时,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发送包(提示包)。将提示包的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失踪终端(例如,1D)的标识码。将提示包的源地址设定成操作终端2A的标识码。提示包的数据包括用于请求负载状态通知包的控制命令。如果从失踪终端接收到负载状态通知包,则控制器20将所述包中所包含的负载状态存储在存储设备23中。否则控制器20通过打开及关闭发光器件LD51来指示操作控制终端1D的诸如脱离或损坏的故障(出错通知)。 
在第四应用示例中,操作终端2可以在启动时获得连接到操作控制终端1的每个负载的最新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当存储在操作终端2的存储设备23中的负载状态与实际负载状态不一致时可能发生的故障。包含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对于操作终端2的遥控是必需的,而其它操作终端2的标识码对于遥控不是必需的,但对于转发负载状态的对象是必需的。因此,如果存储设备23包括可重写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及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并且遥控所需的对应关系存储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则可以提高系统的便利性。如果将对于遥控并非必需的信息(其它操作终端2的标识码)存储在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则可以减小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要求容量。然而,如果将对于遥控并非必需的信息(其它操作终端2的标识码)也存储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则可以在启动时确认其它操作终端2的存在。 
在图13中,如果激活操作终端2A的控制器20,则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22及信号线缆Ls通过多播发送激活包。如果操作控制终端1A至1D的控制器10及其它操作终端2B的控制器20通过收发器12及22接收到 激活包,则控制器10及20分别通过收发器12及22通过单播将响应包及ACK包发送给操作终端2A。多播发送的可靠性通常相对低于单播发送的可靠性。因此,在要求响应时,期望应当通过多播发送激活包。在要求确认而非响应时,期望应当通过单播发送响应包及ACK包。由此,可以实现良好均衡的信号传输。 
第四应用示例可以适用于第二应用示例。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控制器20在启动时发送激活包,由此从次操作控制终端1B至1D中的每个接收最新负载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当存储在主操作控制终端1A的存储设备23中的负载状态与实际负载状态不一致时可能发生的故障。 
尽管参照特定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即,权利要求)的真实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及变型。 

Claims (16)

1.一种负载控制系统,包括:
操作控制终端,每个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标识码,并且还包括操作控制开关、收发器、驱动器及控制器,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驱动器与负载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负载,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当其自身的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A)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的操作控制输入通过相对应的驱动器驱动相对应的负载,并且还(B)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寻址到所述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的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负载;以及
操作终端,具有标识码,并且还包括操作开关、收发器、存储设备及控制器,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被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所述操作终端的控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模式是操作模式时,响应于来自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而从所述存储设备中获得被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的至少一个标识码,以寻址并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将所述操作输入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标识码的控制命令,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控制模式开关,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
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模式开关的操作输入而将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还
响应于所述操作输入或来自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而产生用于将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的模式设定命令,然后,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具有注册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
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所述模式设定命令而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
在所述注册模式中,如果从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相对应的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所述相对应的收发器发送至少所述操作控制终端自身的标识码,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所接收到的标识码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操作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操作控制终端,具有操作控制开关,每个操作控制开关关联有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操作控制开关中的任一个获得比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关联到与所述操作控制输入相对应的所述操作控制开关的标识码,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
如果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所述第一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并且
如果在所述注册模式中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以及被关联到所述操作控制开关中的任一个的标识码,则将所述第二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和被关联到所述操作控制开关中的任一个的所述标识码关联到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操作开关包括多个操作开关,
其中,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被关联到全部或部分所述操作开关中的每个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
响应于来自所述操作开关中的任一个的操作输入而产生所述模式设定命令,以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并且随后
如果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关联到与所述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操作开关包括多个操作开关,
其中,所述存储设备存储被关联到全部或部分所述操作开关中的每个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
响应于来自所述操作开关中的任一个的操作输入而产生所述模式设定命令,以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并且随后
如果从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则将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关联到与所述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开关,以将所关联的标识码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即使从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比相对应的时间阈值长的操作控制输入,也忽略所述操作控制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被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时,如果从相对应的操作控制开关获得操作控制输入,则通过相对应的驱动器驱动相对应的负载,而不考虑获得所述操作控制输入的时间点的相对应的时间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多个操作终端,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
响应于来自相对应的控制模式开关的操作输入而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并且还
响应于所述操作输入或来自相对应的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而产生用于将所述操作控制终端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中的所述控制器的每个控制模式设定成操作模式或注册模式的所述模式设定命令,然后,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还被构造为,如果所述控制模式是所述注册模式,则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将至少所述模式设定命令以固定间隔重复地发送给所述操作控制终端中的每个及每个其它操作终端,直到通过所述控制模式开关获得用于设定成所述操作模式的另一模式设定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中的每个包括用于给出出错通知的指示器,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中的每个具有模式切换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操作开关被构造为用作响应于比所述模式切换时间阈值长的操作输入的相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式开关,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在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所述模式设定命令而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之后,即使从相对应的操作开关获得比相对应的模式切换时间阈值长的操作输入,也忽略所述操作输入,以通过相对应的指示器给出出错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中的每个具有比用于重复地发送所述模式设定命令的周期时间长的自动恢复时间阈值,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最新的模式设定命令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所述注册模式之后,从接收到所述模式设定命令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超过相对应的自动恢复时间阈值,则将其自身的控制模式设定成所述操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与负载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负载的驱动器,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来自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负载。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启动时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用于确认全部或部分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负载状态的请求命令,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来自相对应的收发器的所述请求命令,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返回其自身的标识码及用于表示相对应的负载的状态的状态码,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发送所述请求命令之后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所述状态码,则将所述状态码关联到所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以将它们存储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存储设备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启动时寻址到存储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存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并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请求命令,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包括单播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启动时寻址到存储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存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并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请求命令,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包括多播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用于表示与存储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存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标识码相对应的所述操作控制终端的负载状态的指示器,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如果在发送所述请求命令之后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收发器接收到至少一个操作控制终端的标识码及所述状态码,则响应于所述状态码而更新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指示器所表示的所述负载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多个操作终端,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每个控制器被构造为,在启动时通过相对应的收发器通过多播将所述请求命令发送给每个其它操作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包括与负载相连接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负载的驱动器,
其中,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来自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通过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操作终端的所述负载。
CN2010101402085A 2009-03-25 2010-03-24 负载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4458A JP4821876B2 (ja) 2009-03-25 2009-03-25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074458 2009-03-25
JP2009103247A JP4821880B2 (ja) 2009-04-21 2009-04-21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103246A JP2010258533A (ja) 2009-04-21 2009-04-21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103246 2009-04-21
JP2009-103247 2009-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96A CN101846996A (zh) 2010-09-29
CN101846996B true CN101846996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77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2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96B (zh) 2009-03-25 2010-03-24 负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88746B1 (zh)
CN (1) CN101846996B (zh)
TW (1) TWI45176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4651A1 (de) * 1997-03-27 1998-10-08 Berliner Kraft- Und Licht (Bewag)-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niederspannungsnetzen
JP200625309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959717A (zh) * 2006-10-09 2007-05-09 北京道达天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驱动的海量遥感数据集群化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76453C (en) * 1998-06-25 2003-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mot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TW569634B (en) * 2001-04-24 2004-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A programmable timer unit for use in a remote control load management system
JP3835467B2 (ja) * 2004-07-27 2006-10-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用端末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4651A1 (de) * 1997-03-27 1998-10-08 Berliner Kraft- Und Licht (Bewag)-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niederspannungsnetzen
JP200625309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959717A (zh) * 2006-10-09 2007-05-09 北京道达天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驱动的海量遥感数据集群化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103A (en) 2011-08-16
KR101088746B1 (ko) 2011-12-01
TWI451768B (zh) 2014-09-01
KR20100107426A (ko) 2010-10-05
CN101846996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4303B2 (en) Power strip with control and monitoring functionality
CN101630797B (zh) 一种无线遥控插座组件
CN106408923A (zh) 一种基于云端红外码库数据的远程无线红外转发控制系统
TWI382787B (zh) 負載控制系統
CN104380361A (zh) 电动家具驱动组件
CN101558658B (zh) 负载控制系统
JP4821874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1242030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01846996B (zh) 负载控制系统
CN108800494A (zh) 遥控器、空调器和空调显示方法
JP4821880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02376157A (zh) 万能空调遥控器
CN101873512B (zh) 负载控制系统
JP2012079026A (ja) 電力管理装置、電力供給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93645A (zh)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310604A (zh) 交互型遥控器及其交互方法
CN202111680U (zh) 一种无线控制开关
TWI415482B (zh) 負載控制系統
JP2005354159A (ja) 通信モジュール
KR200410392Y1 (ko) 통합 무선 원격 제어 장치
KR20070066563A (ko) 통합 무선 원격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학습 방법
KR200369686Y1 (ko) 무선모터제어장치
CN113311722A (zh) 智能家电组网控制系统
JP5126769B2 (ja) ピークカット機能付ホーム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H06120858A (ja) 電力線搬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