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034A -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 Google Patents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0034A
CN102150034A CN2009801347505A CN200980134750A CN102150034A CN 102150034 A CN102150034 A CN 102150034A CN 2009801347505 A CN2009801347505 A CN 2009801347505A CN 200980134750 A CN200980134750 A CN 200980134750A CN 102150034 A CN102150034 A CN 10215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gold nano
composition
bunch
bs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47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仪如
谢建平
郑远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Original Assignee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filed Critical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ingapore
Publication of CN10215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B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 B82B1/00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or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1/643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non-biologic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B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 B82B3/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or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5/00Nanotechnology for interacting, sensing or actuating, e.g. quantum dots as markers in protein assays or molecular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09K11/025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non-luminescent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5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copper, silver or gol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021/7769Measurement method of reaction-produced change in sensor
    • G01N2021/7786Fluorescen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金纳米簇,特别涉及荧光性金纳米簇。该金纳米簇可以,例如用蛋白质或稳定剂来稳定。在一些情况下,金纳米簇可以用于测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存在与否和/或浓度的方法或制品中。

Description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08年8月5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1/129,994的优先权,其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金纳米簇,特别涉及荧光金纳米簇。该金纳米簇可以,例如用蛋白质或稳定剂来稳定。在一些情况下,金纳米簇可以在测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存在与否和/或浓度的方法或制品中使用。
背景技术
贵金属纳米簇(NC)通常包含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并且通常尺寸小于1nm。金属纳米簇中自由电子的空间限域可以产生离散且大小可调的电子跃迁,从而导致如发光和独特的充电性能的类分子性能。与尺寸较大(例如,约3到100nm)且可能含有有毒金属物质(例如,镉、铅)的半导体量子点(QD)形成对比,贵金属纳米簇由于它们的超细尺寸和无毒性而对于多种应用(例如传感)具有吸引力。令人感兴趣的是研发用于合成具有红色或近红外发射的荧光金纳米簇的方法和技术,所述荧光金纳米簇可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因为汞离子(Hg2+)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所以汞离子的常规检测对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年中,基于有机小分子(荧光团或生色团)、生物分子(蛋白质、抗体、寡核苷酸、DNA酶等)和各种材料(聚合物或无机材料)已经研发了数种用于检测汞离子的光学传感器系统。然而,这些系统中的许多都在实际应用中在简易性、灵敏性、选择性方面受到约束,和/或受限(例如与水性环境不相容)。
因此,需要改进的方法和材料。
发明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组合物。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含有多个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以至少1%的量子产率发出波长为约630nm到约700nm的荧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方法。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用于形成多个金纳米簇的方法包括:形成含有多个金原子前体分子和多个蛋白质分子的反应混合物,其中所述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比为至少约5∶1;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大于约11,并且将反应混合物在适当的温度维持足够的时间段,以形成多个由至少一个蛋白质分子稳定的金纳米簇,其中所述金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小于约2nm。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提供含有多个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且测定该样品是否含有汞离子。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提供多个金纳米簇,所述金纳米簇在约630nm到约700nm之间的波长具有量子产率为至少1%的第一荧光强度,将所述纳米簇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并且基于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该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
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提供含有多个具有式Au25的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且测定该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制品。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汞离子的制品包括底物和与该底物结合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含有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形成结合牛血清白蛋白的金纳米簇(BSA-Au-NC)的示意图。
图2A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1)BSA粉末和(2)BSA水溶液以及(3)BSA-Au-NC水溶液和(4)BSA-Au-NC粉末在可见光(上)和UV光(下)下的照片。
图2B显示(i)BSA和(ii)BSA-Au-NC的水溶液的光吸收(虚线)和光电发射(实线,λex=470nm)谱图。插图显示BSA-Au-NC在约480nm处的弱吸收峰。
图3显示根据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含有HAuCl4和BSA的反应混合物在37℃下的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的时间演变。
图4显示(A)(iii)BSA-Au-NC中的Au 4f的XPS谱图和(B)(iv)BSA和(v)BSA-Au-NC的MALDI-TOF质谱。
图4C显示根据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BSA-Au-NC粉末在空气中的TGA分析。
图5显示BSA-Au-NC的代表性TEM图。
图6显示根据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i,或黑)BSA和(ii,或灰)BSA-Au-NC的(A)DLS柱状图,(B)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C)zeta电势结果,和(D)远-UV圆二色性(CD)谱图。(A)中的插图显示(ii)BSA(与FITC染料共轭)和(i)BSA-Au-NC(在UV光下)的电泳数据。
图7显示对于(0)BSA,(1)在最优化条件下合成的BSA-Au-NC,(2)用NaBH4合成的BSA-Au-NC,(3)无NaOH时合成的BSA-Au-NC,(4)在100℃下合成的BSA-Au-NC,和(5)在低BSA浓度下合成的BSA-Au-NC的(A)可见光下和(B)紫外光下的照片,以及(C)光学吸收谱图和(D)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
图8显示无NaOH时所合成的BSA-Au-NC的代表性TEM图。
图9显示BSA-Au-NC(20mM)在(1)不存在和(2)存在Hg2+离子(50mM)时的(A)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和(B)在UV光下的照片,以及(C)基于BSA-Au-NC的荧光猝灭的Hg2+传感示意图。
图10显示(A)由BSA-Au-NC螯合(sequester)的Hg离子和(B)由NaBH4还原的螯合Hg离子的XPS Hg 4f谱图。
图11显示在Hg2+离子存在下的BSA-Au-NC的代表性TEM图。
图12显示(A)与聚苯乙烯珠粒共轭的BSA-Au-NC的示意图和(B)聚苯乙烯珠粒共轭的BSA-Au-NC的代表性荧光图。
图13显示在50mM的各种金属离子的存在下,BSA-Au-NC水溶液(20mM)的(A)在UV光下的照片,和(B)在λex=470nm的相对荧光(I/I0)。
图14显示(A)BSA-Au-NC(20nM)在不同Hg2+浓度存在下的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和(B)随Hg2+浓度变化的BSA-Au-NC的相对荧光(I/10)。
图14C显示1~20nM的Hg2+的线性检测范围。
图15A显示测试条已在50mM的各种金属离子溶液中浸渍过之后的具有BSA-Au-NC的测试条在UV光下的照片。
图15B显示已在Hg2+的溶液中浸渍过的测试条(在UV光下)的照片。
图16显示使用(i)BSA,(ii)人血清白蛋白和(iii)溶菌酶合成的Au-NC水溶液的光电发射(λex=470nm)谱图。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特征将由与附图结合考虑的如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明显。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无意于按比例绘制。为了清楚起见,当无需说明即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时,没有在每幅图中标注每一个元件,也没有显示本发明每个实施方案的每一个元件。所有专利申请和专利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在有冲突的情况下,以本说明书(包括定义)为准。
详述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在一些情况下,所述金纳米簇是荧光性的并且发出具有高量子产率的红光能量。金纳米簇可以如本文所述,例如由蛋白质或稳定剂来稳定。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包括金纳米簇例如,用于检测汞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纳米簇包含多个金原子。本文使用的术语“纳米簇”具有在本领域中的普通含义并且是指含有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的簇。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可大致含有约2到约30个关联的金原子。在特定情形下,纳米簇含有约25个金原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测定纳米簇中所含金属原子的近似数目的方法(例如质谱)。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可含有至少一种氧化态大于0的金原子(例如Au+、Au+3)。在如本文所述的金纳米簇用于检测汞离子的应用中,存在至少一种氧化态大于0的金原子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金纳米簇可以是发光的。发光材料是指可以吸收电磁辐射的量子来使材料达到激发态结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发出辐射的材料。所发出的辐射可以是发光,其中“发光”定义为紫外或可见辐射的发射。具体类型的发光包括“荧光”,其中可见辐射的吸收和发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12~10-7秒。在一些情况下,在暴露于光源时,本发明的金纳米簇可以发射荧光能量。所发射的荧光能量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检测。在一些情况下,所发射的荧光能量的强度和/或波长可以提供有关分析中的样品的信息,如本文所述那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纳米簇可以在波长为约700~约630nm、约680~约640nm、约675~约650nm,或者约640nm、约650nm、约660nm、约670nm、约680nm、约690nm处发光和/或具有λmax发射(例如,最大发射波长),或光。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纳米簇可以发射红光能量和/或在UV光下显现红色。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可以在近红外区域(例如,约700nm~约1400nm)或者其他可见光波长区域(例如,约400nm~约630nm)发光和/或具有λmax发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用于测定多个金纳米簇的发光和/或λmax发射的方法和技术。例如,金纳米簇可以用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在这样的分析中,将金纳米簇暴露于光源(例如,紫外光),该光导致某些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从而发出较低能量的光(例如,可见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测定含有金纳米簇的组合物的量子产率。量子产率是组合物所吸收的光子与组合物通过荧光所发出的光子之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含有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可以以至少约1%、至少约2%、至少约3%、至少约4%、至少约5%、至少约6%、至少约7%、至少约8%、至少约9%、至少约10%或更大的量子产率发射能量和/或具有λmax发射。在一些情况下,量子产率为约4%、约5%、约6%、约7%、约8%、约9%、约10%,或者约3%~约10%、约4%~约9%,或者约5%~约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测定组合物的量子产率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纳米簇可以在波长为约630nm到约700nm以至少1%的量子产率,或者本文所述的值的任意其他组合发出荧光(或者具有λmax发射)。
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可以为约0.1nm~约2nm、约0.1~约1nm、约0.1~约0.5nm、约0.5~约1nm等。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可以小于约2nm、小于约1.5nm、小于约1nm、小于约0.5nm、小于约0.1nm等。本文所用的多个纳米簇的“平均直径”为纳米簇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测定多个纳米簇的平均直径的方法和技术,例如使用激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或者光子相关光谱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纳米簇可以是多分散的、基本单分散的或单分散的(例如,具有均一分布的直径)。在纳米簇具有的直径分布使得不多于约10%、约5%、约4%、约3%、约2%、约1%或更少的小滴的直径大于或小于所有纳米簇的平均直径的约20%、约30%、约50%、约75%、约80%、约90%、约95%、约99%或更大的情况下,多个纳米簇是基本单分散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纳米簇是基本球形的。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纳米簇可以包含多种形状,包括球形、三棱柱、立方形、片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矩形片)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纳米簇可以通过与蛋白质和/或稳定剂结合来稳定,从而形成含有金纳米簇和蛋白质和/或稳定剂的组合物。在一些情况下,蛋白质也可能有助于如本文所述的金纳米簇的形成。所述结合可以包括,例如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之间(例如,在蛋白质中的残基和金原子或离子之间)的至少一种相互作用的形成。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相互作用可以是离子键、共价键(例如,碳-碳、碳-氧、氧-硅、硫-硫、磷-氮、碳-氮、金属-氧,或其他共价键)、氢键(例如,羟基、胺、羧基、巯基和/或相似官能团之间)、配价键(例如,金属离子和单齿配体或多齿配体之间的络合或螯合)、范德华作用力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相互作用不是共价键。用于合成稳定金纳米簇和用于测定适当蛋白质或稳定剂的方法描述于本文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合成金纳米簇的方法。在一些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含有蛋白质和金原子前体的反应混合物,然后调节反应混合物的pH。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在适当的温度下保持充足的时间段,以形成如本文所述的多个金纳米簇。所形成的金纳米簇的特征可在于如本文所述的一个或更多个性质(例如,所发出的荧光波长、量子效率、平均直径等)。
不希望受到理论的束缚,蛋白质的存在可以有助于金纳米簇的形成。例如,蛋白质分子可以螯合多个金离子(例如,通过金离子和蛋白质如酪氨酸中所包含的残基的结合),从而将多个金离子捕集在蛋白质中。然后蛋白质可以将金离子还原为分子金原子,并且金原子相互的密切接近(例如,因为金原子被捕集在蛋白质内),可以允许金纳米簇的形成。在一些情况下,因为各蛋白质可能与同一数目的金离子结合,所以形成的多个金纳米簇可以是基本单分散或单分散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蛋白质(例如,1、2、3、4个等)分子可以在金纳米簇形成之后保持与一个金纳米簇结合(例如,从而形成稳定的金纳米簇)。在一些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蛋白质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如本文所述用稳定剂来替代。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可以将含有金原子前体的溶液(例如,含有Au(III)离子)加入到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溶液中,形成反应混合物。该实施方案中的BSA分子可以螯合金离子并捕集它们(例如,见图1)。通过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大于约11,可以激活BSA分子的还原能力。所捕集的金离子可被还原来形成金纳米簇,其中由BSA分子稳定所述金纳米簇。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形成含有蛋白质和金原子前体的反应混合物。蛋白质溶液可以添加到金原子前体溶液中,或者金原子前体溶液可以添加到蛋白质溶液中。在一些情况下,蛋白质和金原子前体可以进行固体混合,然后添加溶剂。溶液可以在不干扰反应的任何合适溶剂(例如,水)中形成。溶液可以具有的摩尔浓度为约0.1M~约10M、约0.5M~约5M、约0.5M~约2M,或者约1M、约2M、约3M、约4M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比为允许形成纳米簇(与形成纳米颗粒相比)的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希望受缚于理论,假定该比例是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因为其影响金原子前体分子对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和团聚(例如,见表1中所示结果)。
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用于测定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合适比例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适当比例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比例来测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蛋白质中包含的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与金原子前体数目之比大致为约1∶1~约50∶1、约1∶1~约25∶1、约5∶1~约15∶1,或其中的任意范围。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该比例为约10∶1。从半胱氨酸与酪氨酸残基的比例,可以测定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比。例如,如果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与金原子前体之比选定为10∶1,并且蛋白质含有50个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则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之比为约5∶1。在一些情况下,金原子前体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比为至少约3∶1、至少约5∶1、至少约6∶1、至少约7∶1、至少约8∶1、至少约9∶1、至少约10∶1、至少约12∶1、至少约15∶1、至少约20∶1或更高。在一些情况下,该比例为约5∶1~约20∶1、约8∶1~约15∶1等。
用于本发明的合适的蛋白质包括含有多个(例如,至少约5、10、15、20、30、40、50个等)半胱氨酸和/或酪氨酸残基的蛋白质。蛋白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溶菌酶等。
本文所用的金原子前体,是指包含氧化态大于0的金(例如,Au+Au+3)且能够被还原(例如,被蛋白质)形成金原子的前体材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适当的金原子前体,例如HAuCl4、AuCl3和AuBr3。在一些情况下,金原子前体可以是水合的(例如,含水)。
在形成含有金原子前体和蛋白质的反应混合物之后,可以例如通过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碱来调节该反应混合物的pH。碱可以在形成反应混合物后立即加入或者在形成反应混合物后约1分钟、约2分钟、约3分钟、约5分钟、约10分钟等加入。该碱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碱(例如,NaOH)并且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摩尔浓度(例如,约0.1M、约0.5M、约1M、约2M)和量添加以按需调节pH。在一些情况下,所添加的碱量可以使得反应混合物的pH被调节到至少约10.5、至少约11、至少约11.5、至少约12、至少约13或更高。在一些情况下,反应混合物的pH可以为约11~约14、约12~约14,等等。不希望受缚于理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因为反应混合物的pH影响蛋白质中包含的残基的质子化或脱质子化(例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中的羧基、半胱氨酸中的巯基、赖氨酸中的胺基等),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反应性(例如,见表1中所示结果),所以反应混合物的pH可以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选定水平之后,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在合适的温度下维持足够的时间段,以形成多个金纳米簇。在该时间段中可以搅动(例如,搅拌、摇动)反应混合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例如,可以选择温度使得不会出现蛋白质的失活分解。作为另一实例,可以选择反应温度使得反应在合理长的时间内(例如,小于约48小时、约24小时、约12小时等)进行。在一些情况下,反应可以进行到直至已消耗至少约80%、至少约85%、至少约90%、至少约95%、至少约99%或更多的有限反应物为止。可以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和/或技术(例如,光电发射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反应的进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反应混合物可以维持在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以上或以下。在一些情况下,反应可以维持在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下,例如约30℃、约35℃、约37℃、约40℃、约50℃、约60℃、约80℃、约100℃或者更高。在一些情况下,反应可以在约30℃~约40℃、约25℃~约40℃、约25℃~约50℃、约30℃~约100℃等进行。
反应混合物可以在适当的温度下保持约0~48小时、约2~24小时、约4~约18小时、约8~约12小时,或者约1小时、约2小时、约4小时、约8小时、约12小时、约18小时、约24小时、约36小时,或者约48小时,或者更长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形成与至少一个蛋白质分子结合的金纳米簇之后,所述至少一个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分子可以替换为稳定剂。在一些情况下,基本上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被稳定剂所替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向含有蛋白质稳定的金纳米簇的溶液中提供多种稳定剂分子,其中与蛋白质相比,所述稳定剂对金纳米簇具有更大的亲和性。因而,与各个金纳米簇结合的至少一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被至少一种稳定剂分子所替代。在一些情况下,在替代蛋白质之后,所述至少一种稳定剂可以保持与金纳米簇结合。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化学封端剂(capping agent)如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来萃取蛋白质分子。在稳定剂与金纳米簇结合之后,例如可以通过过滤、清洗和/或离心法将蛋白质分子与由稳定剂稳定的金纳米簇分离。
纳米簇可以储存任意时间段或者立即用于本文所讨论的应用之一中。纳米簇可以储存至少约1天、至少约2天、至少约5天、至少约10天、至少约1个月、至少约3个月、至少约6个月或至少约1年,而每储存一月的性能损失不多于10%,或者每存储一月的性能损失不多于5%,或者甚至2%。本文所述的纳米簇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储存。在一些情况下,纳米簇可以在环境条件中和/或空气气氛下储存。在其他情况下,纳米簇可以在真空下储存。在又一些情况下,纳米簇可以被冻干。
本文所述的金纳米簇可以包含在多种系统/装置中和/或可以用于具体应用所用的多种方法中。例如,金纳米簇可以用于电或化学传感装置中,其中所述装置可以用来定性和/或定量地测定目标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即,金纳米簇可以与所述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使得可以测定金纳米簇的性质变化,来确定物质在样品中是否存在和/或存在的量。作为另一实例,金纳米簇也可以用于催化作用和/或生物应用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定性和/或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汞离子(Hg+2)的方法和/或系统。汞是分布广泛的污染物,且Hg+2是具有高细胞毒性的腐蚀性和致癌物质。Hg+2的测定方法对于环境样品的分析特别有用。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暴露于怀疑患有汞离子的样品之前和之后测定多个金纳米簇的性质(例如荧光)。可以测定性质变化,从而定量地(例如,通过对照校准曲线)或者定性地(例如,通过性质的提高或下降)确定分析物是否存在于样品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多个金纳米簇的性质的增/减(on/off)分析来定性地确定汞离子(Hg+2)的存在。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机制可以是“关闭(turn-off)”检测机制,其中在不存在汞离子时,多个金纳米簇可产生荧光发射(或其他可测量的性质)。在汞离子存在下,多个金纳米簇可以与至少一种汞离子相互作用并可出现猝灭态或暗态,在猝灭态或暗态中观察到基本上降低的荧光发射或没有荧光发射(或其他可测量的性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提供多个金纳米簇(例如如本文所述的)并且测定第一荧光强度(或其他可测量的性质)。然后可以使多个金纳米簇暴露于含有或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且可以测定第二荧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第一和第二荧光(或其他可测量的性质)之差来确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存在与否和/或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荧光强度之差可以作为相对荧光(例如第二荧光强度除以第一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可以将相对荧光与校准曲线进行对比以确定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测定材料(例如含金纳米簇的组合物)的荧光的方法和技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由第一波长的光激发材料,该材料可以在较低能量的第二波长(例如,较长波长)处发射能量。在一些情况下,本文所述的材料和组合物可以暴露于波长小于约300nm、约300~约500nm、约400~约500nm,或者约420nm、约430nm、约440nm、约450nm、约460nm、约470nm、约480nm、约490nm等的光。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的波长为约470nm。组合物可发射具有如本文所述的波长(例如,约630nm~约700nm)的能量。
在一些情况下,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含有多个金纳米簇和蛋白质和/或稳定剂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且测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例如通过测定组合物的至少一个性质的变化)。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检测在样品中处于低浓度水平的汞离子。新近的理论研究表明闭壳金属原子之间的分散力是特异性且强烈的,并且通过相对论性效应大大放大,特别是当这些相互作用涉及重离子如Hg2+(4f145d10)和Au+(4f145d10)时更是如此。不希望受缚于理论,如本文所述的Au-NC的表面据信含有少量的Au+,从而允许与Hg2+的强而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提供低检测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方法具有的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限可以小于约50nM、小于约25nM、小于约10nM、小于约5nM、小于约1nM、小于约0.5nM、小于约0.1nM,或者约10nM、约5nM、约1nM、约0.5nM、约0.1nM,等。
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和制品可以是对汞离子特异性的。即,相比于其他金属离子如Ag+、Cu2+、Zn2+、Mg2+、K+、Na+、Ni2+、Mn2+、Fe3+、Cd2+、Pt4+、Pd2+、Co2+、Pb2+和Ca2+离子,所述方法和制品可以特定地检测汞离子。特异性在样品取自环境来源的情况下(例如,在样品有可能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在一些情况下,金纳米簇或组合物的荧光强度(或其他性质)变化在暴露于至少不同于Hg+2的金属离子时小于约30%、小于约20%、小于约15%、小于约10%、小于约5%、小于约3%、小于约1%等。此外,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和制品对于可能包含于样品中的多种阴离子(例如,Cl-、NO3-、SO4 2-、PO4 3-和缓冲液(例如,2-(4-(2-羟乙基)-1-哌嗪基)乙磺酸))可以是稳健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制品,用于测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存在与否和/或浓度。在一些情况下,制品可包括底物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与底物结合。组合物可包含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例如如本文所述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制品可以是测试条,其中可以将该条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溶液中。测试条可含有组合物(例如,含有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其可以在暴露于汞离子时具有荧光发射(或其他性质)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荧光发射(或其他性质)变化可以定量和/或定性地测定汞离子是否存在于样品中(例如,如本文所述)。测试条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尺寸和/或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在一些情况下,测试条的尺寸可以使得其可以适合常用的实验室玻璃器皿(例如,试管)的口中。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包括用于测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存在与否和/或浓度的至少一个测试条和颜色(或其他性质)参比的试剂盒。在一些情况下,在颜色参比上提供的颜色可以用来在暴露于怀疑含有或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后比对测试条的颜色。在一些情况下,颜色参比的颜色可以用来比对测试条的荧光颜色(例如,在UV光下观察到的测试条颜色)。在将测试条暴露于含有或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后,可以将测试条的颜色与颜色参比相比对,来测定汞离子的存在与否,和/或测定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大致浓度。例如,在测试条定性地起作用的情况下,颜色参比可以在暴露于不含汞离子的样品时显示测试条的颜色。因而,如果暴露于样品后,测试条的颜色不同于颜色参比,则样品含汞。在测试条定量地起作用的情况下,颜色参比可以显示多种颜色,每种颜色涉及样品中汞离子的大致浓度。因而,在暴露于样品后,可以对测试条的颜色进行比对并且与颜色参比上最接近的颜色进行匹配,从而表明汞离子在样品中的大致浓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测定颜色参比的适当颜色的方法和技术(例如,通过将测试条暴露于各种已知浓度的含有汞离子的样品)。该试剂盒可以另外包括使用说明书。颜色参比可以完全独立于测试条来显示或者可以与测试条有关。
组合物可以结合任何合适的底物以提供本发明的测试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底物材料可以包含能够结合组合物中所含的或者与金纳米簇相结合的蛋白质或稳定剂的材料。底物的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纤维素材料和非纤维素材料,例如硝化纤维素,纸,天然或合成纤维,由诸如棉、人造丝、大麻、黄麻、竹纤维、醋酸纤维素、羧甲基化的溶纺纤维素纤维或其组合制得的线和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底物可以包含聚合物,例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酰胺、聚醋酸酯等或其组合。底物可以是多孔或无孔的。例如,组合物可以涂布到底物表面上或者浸入底物中。底物可以是柔性和/或刚性的。
在制造本发明的测试条时,可以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将组合物施涂于合适的底物。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测试条的制造包括制备可以施涂于底物的可涂布液体组合物。一般而言,液体组合物通过将多个BSA-结合的金纳米簇加入到溶剂中而制得。底物可以在使用前进行干燥(例如,在环境温度、在升高的温度、在真空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存在另外的组分(例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等)。
可以从任何合适来源获得样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样品可包括化学样品、水样、提取物、环境样品(例如,环境来源)、食品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样品可以含有或怀疑含有汞离子。样品可以作为自来源获得的原样直接使用或者可以预处理以改变样品的至少一种特性。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过滤、蒸馏、浓缩、干扰组分的灭活,和/或试剂的添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样品可以稀释或浓缩(例如,在汞离子的浓度过高以致于无法通过与校准曲线或颜色参比简单对比而测定的情况下)。
以下参考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2008年8月5日由Ying等人提交的标题为“Protein/peptide-mediated synthesis of highly fluorescent metal nanocluster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1/129,994。
在考虑以下实施例后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和其他方面,所述实施例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某些特定实施方案而无意于限制其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以下实施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的金纳米簇的合成和性质。
具体而言,该实施例描述一种基于常见市售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生物矿化能力的简单一锅法“绿色”合成路径,用于制备在生理学温度(37℃)下具有红色发射(λem最大=640nm,量子产率(QY)~6%)的Au-NC。在该实施例中,将Au(III)离子加入BSA水溶液中。在一些情况下,BSA分子螯合Au离子并且捕集它们(见图1)。通过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约12激活BSA分子的还原能力;所捕集的离子经历逐步还原原位形成BSA共轭的金纳米簇(BSA-Au-NC)。所制备的BSA-Au-NC含有约25个金原子(如显见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MALDI-TOF)质谱),并且在BSA分子中作为BSA-Au-NC而稳定(图1)。在该实施方案中的BSA-Au-NC是水溶性、缓冲液稳定的,并且甚至在苛刻条件(例如强酸/碱和浓盐(1M的NaCl))的溶液中也稳定。合成方法能够容易地按比例放大到克量级,其具有批次间的良好再现性,并且所制备的BSA-Au-NC能够在冻干后作为粉末储藏。除了该方法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相当可观的环境/成本优势之外,Au-NC上的BSA涂层还促进利用官能团的后合成表面修饰。
在典型的合成中,在剧烈搅拌下将HAuCl4水溶液(5mL,10mM,37℃)加入BSA溶液(5mL,50mg/mL,37℃)中。经过2分钟后,加入NaOH溶液(0.5mL,1M),并且将混合物在37℃培育12小时。溶液的颜色由浅黄变为浅棕,然后变成深棕色(图2A)。具体地,图2A显示(1)BSA粉末和(2)BSA水溶液以及(3)BSA-Au-NC水溶液和(4)BSA-Au-NC粉末在可见光(上图)和UV光(下图)下的照片。图2B显示(i)BSA和(ii)BSA-Au-NC的水溶液的光吸收(虚线)和光电发射(实线,λex=470nm)谱图。图2B中的插图显示BSA-Au-NC在约480nm处的弱吸收峰。反应在约12小时内完成,如通过荧光演变的时程测量所确认地那样(图3)。具体而言,图3显示含有HAuCl4和BSA的反应混合物在37℃下的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的时间演变。
BSA-Au-NC的深棕色溶液在UV光(约365nm)下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图2A,下图,3)。相反,对照BSA溶液在可见光下为浅黄色(图2A,上图,2),且在UV光下发出峰值蓝色荧光(图2A,下图,2),其为氨基酸残基(色氨酸、酪氨酸(Tyr)和苯基丙氨酸)中的侧芳基的特征。荧光性的Au-NC分别在约480nm和约640nm显示吸收峰和发射峰(图2B)。光致发光量子产率(QY)为~6%(使用470-nm激光器的荧光素校准)。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BSA-Au-NC的氧化态。Au 4f7/2谱图能够反卷积(deconvolute into)成中心结合能为84.0和85.1eV的两个不同部分(图4B中分别为线ii和i),它们分别可以指认为Au(0)和Au(I)。具体地,图4显示(A)(iii)BSA-Au-NC中的Au 4f的XPS谱图以及(B)(iv)BSA和(v)BSA-Au-NC的MALDI-TOF质谱。
Au核表面上存在的少量Au(I)(~17%)有助于稳定纳米簇,如巯基保护的BSA-Au-NC的先前结构研究中所述。考虑到BSA单体中存在35个巯基(来自35个半胱氨酸(Cys)残基),所制备的BSA-Au-NC可能具有类似的结构。BSA-Au-NC在约640nm具有光电发射峰,表明存在基于球形Jellium模型的Au25簇。已经通过MALDI-TOF质谱法进一步确认了所制备的Au-NC的尺寸。定义明确的蛋白质结构使得能够用MALDI-TOF质谱法分析封装的纳米簇尺寸。无AuCl4-的BSA谱图在m/z~66kDa处显示一个峰(图4B),该峰对应于BSA的分子量。所制备的BSA-Au-NC显示出~5kDa的峰移位,这可能归因于Au-NC的25个金原子。BSA-Au-NC的热重(TGA)分析也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图4C)。具体地,图4C显示BSA-Au-NC粉末在空气中的TGA分析。已经报道过具有25个原子的Au-NC高度稳定,且其对应于最常见的具有壳闭合和几何贡献的不可思议(magic)簇尺寸。
对于在宽pH范围(3-12)溶液中,或者在各种缓冲溶液(例如,50mM的HEPES缓冲液(pH 7.65))中,或者在具有高盐浓度的溶液(例如,1M的NaCl)中的BSA-Au-NC,没有观察到荧光性质的明显差别。溶剂可通过冷干去除,且BSA-Au-NC可以固体形式储存(图2A,4)至少2个月,并在需要时重新分散。BSA-Au-NC可以通过与蛋白质(例如,通过BSA中的35个Cys残基)键合的Au-S和由于蛋白质的庞大性引起的位阻保护作用的组合而被稳定。BSA-Au-NC的高稳定性可以大大便于它们在体外和体内生物成像应用中的使用。Au-NC(~0.8nm)(参见图5中代表性的TEM图)在BSA分子中的封装对BSA骨架(scaffold)的结构影响很小(参见图6)。具体地,图6显示(i,或黑)BSA和(ii,或灰)BSA-Au-NC的(A)DLS柱状图,(B)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C)zeta电势结果,和(D)远-UV圆二色性(CD)谱图。(A)中的插图显示(ii)BSA(与FITC染料共轭)和(i)BSA-Au-NC(在UV光下)的电泳数据。
尽管还不清楚在分子水平上BSA分子是如何使荧光性Au-NC“生物矿化”的,但存在数个有启迪性的实验观测报告。不希望受缚于理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蛋白质的反应残基对封装的Au离子的原位还原和NaOH的添加对于BSA-Au-NC的形成都是重要的。通过在与BSA-Au-NC合成中的相同反应溶液中添加额外的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进行对照实验。所得的BSA-Au-NC发出非常弱的红色荧光(QY~0.1%,表1和图7)。具体地,图7显示对于(0)BSA,(1)在最优化条件下合成的BSA-Au-NC,(2)用NaBH4合成的BSA-Au-NC,(3)无NaOH时合成的BSA-Au-NC,(4)在100℃下合成的BSA-Au-NC,和(5)在低BSA浓度(2.5mg/mL)下合成的BSA-Au-NC的(A)可见光下和(B)紫外光下的照片,以及(C)光学吸收谱图和(D)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近来研究已经显示Tyr或含有Tyr残基的定制肽可以通过其酚基还原Au(III)或Ag(I)离子;它们的还原能力可通过将反应pH调节到Tyr的pKa(~10)以上而得到大大改善。NaOH的添加也是必要的,如果没有NaOH,则仅获得具有不规则或片状形貌的大纳米颗粒(>20nm)(参见图8,其显示无NaOH时合成的BSA-Au-NC的代表性TEM图),并且这些纳米颗粒不显示荧光性。在合成具有高QY的荧光性Au-NC中,反应温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事项。反应在不同温度(25、37和100℃)下进行,Au-NC在25℃下非常缓慢地形成;即使在反应12小时以后也没有检测到簇。在生理学温度(37℃)下的反应显示出合理的还原动力学。反应在12小时内完成,并获得具有高QY(~6%)的BSA-Au-NC。当反应温度升至100℃时,反应速度急剧增加。反应在几分钟内完成;但是,所制备的BSA-Au-NC具有相对较低的QY(~0.5%,参见表1和图7)。BSA浓度与Au前体之比是重要的。在固定的Au前体浓度(5mM)下,为了有效保护Au-NC,需要高BSA浓度(10-25mg/mL)(氨基酸残基浓度为~20-50mM)。将BSA浓度降至2.5mg/mL,同时保持Au前体浓度恒定(5mM),产生不具有荧光性的大纳米颗粒(表1和图7)。
表1.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BSA-Au-NC的光学性能。
Figure BPA00001328445400161
在表1中,通过测量BSA-Au-NC和参比(基础乙醇中的荧光素溶液,QY=97%)在470nm激发下的积分荧光强度来测定BSA-Au-NC的QY。用于光谱测量的BSA-Au-NC用去离子水稀释以在470nm产生~0.1的吸光度。
总之,该实施例说明通过使用常见蛋白质来螯合并原位还原Au前体来制备具有红色发光的Au-NC的新方法。所制备的BSA-Au-NC在溶液(水性或缓冲液)中以及固体形式下都是稳定的。发光的Au-NC包含约25个金原子(Au25)。已优化实验条件来获得具有高QY的BSA-Au-NC。方法和产品重要,不仅因为它们提供生产荧光性BSA-Au-NC的简单“绿色”方法,还因为它们例证了蛋白质/肽和Au离子的相互作用(生物矿化或仿生矿化)可以用来产生蛋白质-Au-NC。
实施例2
以下实施例描述有关实施例1中所制和使用的金纳米簇的另外的实验信息。
所有化学药品都购自Sigma-Aldrich并且原样使用。使用超纯微孔水(18.2M)。
红色荧光Au-NC的合成。所有玻璃器皿都用王水(HCl∶HNO3体积比=3∶1)清洗,且用乙醇和超纯水润洗。在一个典型的实验中,在剧烈搅拌下将HAuCl4水溶液(5mL,10mM,37℃)加入到BSA溶液(5mL,50mg/mL,37℃)中。2分钟后加入NaOH溶液(0.5mL,1M),使反应在剧烈搅拌下在37℃进行12小时。
材料表征。分别用Agilent 8453 UV-可见分光光度计和Jobin Yvon Horiba Fluorolog荧光分光计获得吸收和光电发射谱图。使用BI-200SM激光光散射系统(Brookhaven Instruments Corporation)进行BSA-Au-NC和BSA水溶液的DLS分析。在ELAN 9000/DRC ICP-MS系统上进行元素分析。BSA和BSA-Au-NC的分子量用MALDI-TOF质谱法在Bruker Daltonics Autoflex II TOF/TOF系统上进行分析。分别在200kV的FEI Tecnai TF-20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VG ESCALAB MKII分光计上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PS分析。通过XPSPEAK软件(4.1版),使用无定形碳校准C1s的结合能(284.5eV),对Au 4f核级的窄区扫描XPS谱图反卷积。
实施例3
以下实施例说明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金纳米簇来检测汞离子(Hg+2)。因为汞离子(Hg2+)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所以其常规检测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环境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希望受缚于理论,近来的理论研究表明闭壳金属原子之间的分散力是高度特异性和强烈的,并且通过相对论性效应被大幅放大,特别是在这些相互作用涉及如Hg2+(4f145d10)和Au+(4f145d10)的重离子时更是如此。利用Hg2+-Au+的相互作用因而对于Hg2+检测中的无标记方法有吸引力。如实施例1中所述,金纳米簇(BSA-Au-NC)是使用蛋白质模板法合成的。所制备的BSA-Au-NC包含约25个金原子(Au25),并且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λem最大=640nm)。所述簇核表面通过少量可能与Hg2+具有强而特异性相互作用的Au+(~17%)稳定。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Hg2+的技术,该技术依赖于嗜金属的(metallophilic)Hg2+-Au+的相互作用来猝灭BSA-Au-NC的荧光。图9显示(C)基于高亲和性嗜金属的Hg2+-Au+键引起的Au-NC荧光猝灭的Hg2+传感示意图,以及Au-NC(20mM)在(1)不存在和(2)存在Hg2+离子(50mM)时的(A)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和(B)在UV光下的照片。这种一步法简单、快速,且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而且,其可以用作(如以下所示)试纸条促进常规Hg2+的监测。
荧光性BSA-Au-NC是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程序合成并提纯的。在将Hg2+离子(50mM)加入Au-NC水溶液(~20mM)之后,BSA-Au-NC的红色荧光(图9B,1)在数秒内完全猝灭(图9B,2),在光电发射谱图中也很明显(图9A)。BSA-Au-NC的荧光猝灭归因于Hg2+与Au+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在Hg2+离子存在下向BSA-Au-NC溶液中加入强还原剂(例如,硼氢化钠)来部分恢复BSA-Au-NC的红色荧光(图9A和9B,3)。不希望受缚于理论,据信硼氢化钠将Hg2+还原成Hg0,并且因为Hg0与Au+的结合能较弱,因而对荧光性Au-NC的猝灭效率较低。Hg的氧化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加以确认(图10)。具体地,图10显示(A)由BSA-Au-NC螯合的Hg离子和(B)由NaBH4还原的螯合Hg离子的XPS Hg 4f谱图。
BSA-Au-NC溶液中Hg2+离子的加入对BSA-Au-NC的尺寸具有很小的影响(图11),这排除了BSA-Au-NC团聚对荧光猝灭的影响。图11显示在Hg2+离子存在下的BSA-Au-NC的代表性TEM图,表明簇尺寸为~0.8nm。而且,所制备的BSA-Au-NC的团聚对BSA-Au-NC的荧光具有可忽略的影响(图12)。图12显示(A)通过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法与聚苯乙烯珠粒(1mm)共轭的BSA-Au-NC的示意图和(B)聚苯乙烯-BSA-Au-NC的代表性荧光图。
Hg2+-Au+相互作用的高特异性为该方法提供了与其他环境相关金属离子相比检测Hg2+的优异选择性。图13A显示BSA-Au-NC的荧光没有被50M的Ag+、Cu2+、Zn2+、Mg2+、K+、Na+、Ni2+、Mn2+、Fe3+、Cd2+、Pt4+、Pd2+、Co2+、Pb2+和Ca2+离子猝灭。只有Hg2+离子导致BSA-Au-NC的荧光几乎100%的猝灭(图13B)。这种检测选择性可用肉眼目测(图13B)。具体地,图13显示在50mM的各种金属离子的存在下,Au-NC水溶液(20mM)的(A)在UV光下的照片,和(B)在λex=470nm的相对荧光(I/I0)。
此外,所制备的Au-NC对于各种阴离子(例如,Cl-、NO3-、SO4 2-和PO4 3-)和缓冲液(例如,2-(4-(2-羟基乙基)-1-哌嗪基)乙磺酸(HEPES))是稳健的,使得该方法适于检测来自各种环境的样品。Hg2+与Au+的强结合能也使得该方法高度灵敏。理论上,BSA-Au-NC的荧光可以被一个Hg2+离子通过与NC表面上的一个Au+离子相互作用而猝灭。为评估该分析的灵敏性,将不同浓度的Hg2+(0.05-100nM)加入一系列含有20nM的Au-NC的溶液中。如图14中所示,BSA-Au-NC的荧光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1-20nM的Hg2+浓度范围内,BSA-Au-NC的荧光强度针对Hg2+线性下降。具体地,图14显示(A)BSA-Au-NC(20nM)在不同Hg2+浓度存在下的光电发射谱图(λex=470nm),和(B)随Hg2+浓度变化的BSA-Au-NC的相对荧光(I/I0)。图14C显示对于1-20nM的Hg2+的线性检测范围。在信噪比为3时,Hg2+的检测限(LOD)估计为0.5nM(0.1ppb),这远远低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所容许的饮用水中汞的最大含量(2.0ppb)。
使用金纳米簇的Hg+2检测可以扩展到试纸条体系。将BSA-Au-NC分散到硝化纤维素条上。它们通过能够被捕集在硝化纤维素膜中的BSA骨架封装。未结合的BSA-Au-NC被水冲洗掉。通过将该测试条浸渍在浓度为50mM的各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评估该试纸条体系用于Hg2+检测的选择性。只有在Hg2+离子溶液中浸渍的测试条在UV光下为淡绿色(其为硝化纤维素膜的背景颜色)(图15A)。具体地,图15A显示测试条已在50mM的各种金属离子溶液中浸渍过之后的具有BSA-Au-NC的测试条在UV光下的照片。所有其他测试条发出与BSA-Au-NC有关的红色强烈荧光。如图15B所示,在测试条于各种浓度(2mM(深绿)、200nM(紫)、20nM(紫-粉)和2nM(粉))的Hg2+离子溶液中浸渍之后,它们还给出不同的颜色(从绿色到紫色)。具体地,图15B显示已在Hg2+溶液中浸渍过的测试条(在UV光下)的照片。因而,它们能够用来在视觉上快速评估Hg2+离子的浓度。
该实施例说明根据非限制性的实施方案,使用在水性介质中的荧光性BSA-Au-NC以极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Hg2+离子的新的简单方法。传感机理是基于高亲合性嗜金属的Hg2+-Au+相互作用,其有效猝灭BSA-Au-NC的荧光。BSA-Au-NC显示与其他金属离子相比对Hg2+显著高的选择性,并且以低至0.5nM的浓度检测Hg2+离子。该方法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其涉及绿色化学并且能够研发成简单的试纸条体系用于Hg2+离子的快速常规监测。
实施例4
以下实施例描述关于实施例3中所制和所用金纳米簇的另外的实验信息。
所有化学药品都购自Sigma-Aldrich并且原样使用。使用超纯微孔水(18.2MW)。
红色荧光Au-NC的合成。所有玻璃器皿都用王水(HCl∶HNO3体积比=3∶1)清洗,且用乙醇和超纯水润洗。在一个典型的实验中,在剧烈搅拌下将HAuCl4水溶液(5mL,10mM,37℃)加入到BSA溶液(5mL,50mg/mL,37℃)中。2分钟后加入NaOH溶液(0.5mL,1M),使反应在剧烈搅拌下在37℃进行12小时。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4中所述程序,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或溶菌酶(LYS)代替BSA来合成Au-NC。利用(i)BSA,(ii)HAS,或者(iii)LYS合成的Au-NC的水溶液的光电发射(λex=470nm)谱图,示于图16中。
虽然本文中描述和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案,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易于想到多种实现本文中所述功能和/或获得本文中所述结果和/或一种或多种所述优点的其他手段和/或结构,各个这类变化和/或修改均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更普遍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易于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参数、尺寸、材料和构造是示例性的,实际的参数、尺寸、材料和/或构造将取决于使用本发明的教导的具体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或能仅用常规实验方法确定本文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许多等价物。因此,应理解前述实施方案仅是以实例的方式给出的,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采取除了具体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方式之外的方式实施。本发明旨涉及本文中所述的各个独立特征、系统、制品、材料、试剂盒和/或方法。此外,两种或多种这类特征、系统、制品、材料、试剂盒和/或方法的任意组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如果这类特征、系统、制品、材料、试剂盒和/或方法互不矛盾的话。
除非有明确的相反指示,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没有限定数量词应理解为指“至少一个”。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到的表述“和/或”应理解为指所连结的要素的“任一或二者”,即要素有时连在一起出现、有时分开出现。除“和/或”从句明确指出的要素外,其他要素也可任选存在,无论与那些明确指出的要素相关还是不相关。因此,作为非限制性的实例,当与开放式语言如“包含”一起使用时,“A和/或B”的提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仅指A没有B(任选包括B之外的要素);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仅指B没有A(任选包括A之外的要素);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指A和B(任选包括其他要素);等等。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或”应理解为具有与上面定义的“和/或”相同的含义。例如,在列表中分开列举项目时,“或”或“和/或”应理解为包括性的,即包括许多要素或要素列表中的至少一个但也包括一个以上,并任选包括另外的未列出的项目。只有明确指出相反的术语例如“仅……之一”或“确切地……之一”或当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由……组成”时指包括许多要素或要素列表中的恰好一个要素。通常,当前面有排他性的术语如“任一”、“……中之一”、“仅……中之一”或“……中确切之一”时,本文中用到的术语“或”应仅理解为表示排他的或者(即“一个或另一个而非二者”)。用于权利要求书中时,“基本由……组成”应具有其在专利法领域中所用的普通含义。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指代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列表所用到的表述“至少一个”应理解为意指选自要素列表中任何一个或多个要素中的至少一个要素,但不一定包括要素列表内明确列出的至少每一个要素,也不排除要素列表中要素的任何组合。在该定义下,除要素列表内由表述“至少一个”所明确指出的要素外的要素也可任选存在,而无论其与那些明确指出的要素相关还是不相关。因此,作为非限制性的实例,“A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等价于“A或B中的至少一个”或等价于“A和/或B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指至少一个、任选包括一个以上A而无B存在(并任选包括B之外的要素);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指至少一个、任选包括一个以上B而无A存在(并任选包括A之外的要素);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指至少一个、任选包括一个以上A和至少一个、任选包括一个以上B(并任选包括其他要素);等。
在权利要求书和以上说明书中,所有过渡词语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持有”等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即指包括但不限于。仅过渡词语“由……组成”和“基本由……组成”分别对应于封闭或半封闭式的过渡词语,如美国专利局专利审查程序手册第2111.03部分中所规定的。

Claims (33)

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多个金纳米簇;和
蛋白质或稳定剂,
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以至少1%的量子产率发出波长为约630nm到约700nm的荧光。
2.一种形成多个金纳米簇的方法,其包括:
形成含有多个金原子前体分子和多个蛋白质分子的反应混合物,其中所述金原子前体分子与所述蛋白质分子之比为至少约5∶1;
将所述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大于约11;以及
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适当的温度维持足够的时间段,以形成多个由至少一个蛋白质分子稳定的金纳米簇,
其中所述金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小于约2nm。
3.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含有多个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的组合物;
将所述组合物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以及
测定所述样品是否含有汞离子。
4.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多个金纳米簇,所述金纳米簇在约630nm到约700nm的波长具有量子产率为至少1%的第一荧光强度;
将所述纳米簇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并测定所述荧光强度的变化;以及
基于所述荧光强度的变化测定所述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
5.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含有多个具有式Au25的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
将所述组合物暴露于怀疑含有汞离子的样品;以及
测定所述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
6.一种用于测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汞离子的制品,其包括:
底物;和
与所述底物结合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含有金纳米簇和蛋白质或稳定剂。
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含有约25个金原子。
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蛋白质为牛血清白蛋白。
9.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蛋白质为人血清白蛋白。
10.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蛋白质为溶菌酶。
11.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小于约2nm。
12.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的平均直径小于约1nm。
1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是基本单分散的。
1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发出波长为约630nm到约700nm的荧光。
1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发出量子产率为至少1%的荧光。
1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发出量子产率为至少3%的荧光。
1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金纳米簇能够发出量子产率为约6%的荧光。
19.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热到至少30℃持续至少2小时。
20.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约37℃加热至少约8小时。
21.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用稳定剂来替代稳定所述金纳米簇的至少一个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分子。
22.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组合物、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稳定剂为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
2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汞离子的检测限小于约5nM。
2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汞离子的检测限小于约1nM。
2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或制品,其中所述汞离子的检测限小于约0.5nM。
2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测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汞离子包括测定所述组合物或金纳米簇的荧光变化。
2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金纳米簇或组合物的荧光强度变化在暴露于选自Ag+、Cu2+、Zn2+、Mg2+、K+、Na+、Ni2+、Mn2+、Fe3+、Cd2+、Pt4+、Pd2+、Co2+、Pb2+或Ca2+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时小于20%。
2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水平。
29.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水平是基于所述组合物或金纳米簇的荧光变化测定的。
30.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从环境来源获得所述样品。
31.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制品,其中所述底物包括硝化纤维素。
32.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大于约12。
3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向所述反应混合物提供碱来调节所述反应混合物的pH。
34.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所述碱为NaOH。
CN2009801347505A 2008-08-05 2009-08-04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Pending CN1021500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99408P 2008-08-05 2008-08-05
US61/129,994 2008-08-05
PCT/SG2009/000272 WO2010016803A1 (en) 2008-08-05 2009-08-04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tabilized gold nanoclust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034A true CN102150034A (zh) 2011-08-10

Family

ID=4166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47505A Pending CN102150034A (zh) 2008-08-05 2009-08-04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65689A1 (zh)
EP (1) EP2329251A1 (zh)
JP (1) JP2011530699A (zh)
KR (1) KR20110057141A (zh)
CN (1) CN102150034A (zh)
WO (1) WO2010016803A1 (zh)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8826A (zh) * 2012-07-21 2012-12-12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纳米AgBSA仿生界面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7406A (zh) * 2013-03-21 2013-07-2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u/Ag核/壳量子点的半胱氨酸和Cu2+荧光探针的制法
CN103215032A (zh) * 2013-04-24 2013-07-24 安徽大学 一种生物相容性强荧光金银混合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85487A1 (zh) * 2012-06-11 2013-12-19 东南大学 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
CN103464780A (zh) * 2013-09-06 2013-12-2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鸡卵清蛋白稳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03884701A (zh) * 2014-04-10 2014-06-25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汞离子的检测方法
JP2014523932A (ja) * 2011-06-15 2014-09-18 ウニベルシダーデ デ サンティアゴ デ コンポステラ 発光ナノシステム
CN104335041A (zh) * 2012-03-30 2015-02-04 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 汞离子的可视化检测
CN104801722A (zh) * 2015-03-13 2015-07-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人血清白蛋白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04870606A (zh) * 2012-12-12 2015-08-26 国家造币印钞厂-皇家造币厂 发光纳米化合物用于认证安全文件的用途
CN105572087A (zh) * 2016-01-11 2016-05-11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汞离子比色检测试纸及其应用方法
CN105675556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南京医科大学 以谷胱甘肽保护的聚集诱导发光型金纳米簇为荧光探针检测银离子的方法
CN105772740A (zh) * 2016-03-17 2016-07-20 湖北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404758A (zh) * 2015-07-28 2017-02-15 珠海和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尿液中尿酸含量范围的试纸
CN106908427A (zh) * 2017-03-01 2017-06-30 哈尔滨师范大学 金纳米簇和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CN109701000A (zh) * 2017-10-26 2019-05-03 高学云 金簇分子的新用途
CN110231381A (zh) * 2019-06-18 2019-09-13 济南大学 一种低电位抗体定向捕获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0052027A1 (zh) * 2018-09-11 2020-03-19 清华大学 金纳米团簇制备方法
CN111227799A (zh) * 2020-01-21 2020-06-0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脑组织甲基汞的活体检测方法
CN111253930A (zh) * 2020-02-08 2020-06-0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荧光金纳米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49467A (zh) * 2020-08-11 2020-10-30 苏州大学 红外ii区荧光金纳米团簇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059204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12190767A (zh) * 2020-09-22 2021-01-0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纳米金团簇的纳米抗菌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3247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山东大学 一种溶剂诱导自组装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99035A (zh) * 2021-04-21 2021-08-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金纳米颗粒-金纳米团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33772A (zh) * 2021-06-18 2021-09-03 南昌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2,4,6-三硝基苯酚检测的应用
CN114682789A (zh) * 2022-03-28 2022-07-01 南通大学 一种鸡蛋白保护金铂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氨蝶呤检测中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9855B (zh) * 2010-08-10 2011-11-2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利用va族或via族元素化合物检测金属阳离子的方法
WO2012090034A1 (en) 2010-12-30 2012-07-05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Gold and silver quantum cluster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2087222B (zh) * 2011-02-28 2012-09-12 湖南大学 一种特异性检测二价汞离子的方法
KR101364245B1 (ko) * 2011-04-06 2014-02-21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표면-증강 라만 산란 이미지 측정용 바이오하이브리드 금속 나노프로브의 제조방법
CN102516997A (zh) * 2011-12-09 2012-06-27 吉林大学 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水中痕量汞离子的银纳米簇荧光探针
US8580731B2 (en) 2012-02-17 2013-11-1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sulin-gold nanocluste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reducing blood glucos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dipose cells in tissue by using the same
CN102627966A (zh) * 2012-03-23 2012-08-08 山西大学 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纳米银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56870A2 (en) * 2012-04-17 2013-10-24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tection of quantity of water flow using quantum clusters
TWI530674B (zh) 2014-11-06 2016-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金奈米簇組成物與其製備方法及含硫醇基物質的檢測方法
TWI511971B (zh) 2014-12-22 2015-12-11 Ind Tech Res Inst 探針、偵測金屬離子的方法、與偵測化學/生化分子的方法
JP6497507B2 (ja) * 2015-02-05 2019-04-10 国立大学法人山梨大学 キラル金ナノロッド組織体を用いたアミノ酸の検出方法
CN105238394B (zh) * 2015-09-26 2017-07-11 福建医科大学 3‑巯基丙酸‑人血清‑金纳米团簇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04799B (zh) * 2015-10-16 2017-10-0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簇封装材料制备不同发光颜色led的方法
CN105798322B (zh) * 2016-03-17 2018-04-24 湖北大学 银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031857A (zh) * 2017-11-21 2018-05-15 东华大学 一种发红色荧光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
US10982138B2 (en) * 2017-12-08 2021-04-2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Fluorescent nanocomposite
US10752834B2 (en) * 2018-05-17 2020-08-25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Composite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648097A (zh) * 2019-01-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羽绒水解物修饰的金纳米簇及其制备方法
US10756243B1 (en) * 2019-03-04 2020-08-25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0145240A (ja) * 2019-03-04 2020-09-10 中原大學 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ッケージ構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10596084B (zh) * 2019-08-26 2024-06-07 江苏大学 一种检测汞离子的荧光试纸及检测方法
CN111151766B (zh) * 2019-12-23 2022-11-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发射波长可控多色荧光金纳米簇的快速合成方法
CN111592875B (zh) * 2020-02-08 2023-04-18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荧光纤维素酶铂纳米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75783B (zh) * 2020-04-17 2022-10-11 广东医科大学 一种多功能hsa-镉纳米簇、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2338483B1 (ko) * 2020-04-24 2021-12-10 가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수은 감지용 금-나린진 나노복합 클러스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925790B (zh) * 2020-08-17 2023-03-2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氨苄西林检测上的应用
CN112143490A (zh) * 2020-09-01 2020-12-29 山西大学 红色荧光金纳米团簇及其靶向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70859A (zh) * 2020-10-09 2021-01-05 深圳技术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US11460402B2 (en) * 2020-10-26 2022-10-04 Saudi Arabian Oli Company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glutaraldehyde-based products in water
CN114018878B (zh) * 2021-02-05 2024-05-07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基于三通道荧光阵列传感检测汞离子、镉离子和/或铅离子的方法
CN113292987B (zh) * 2021-05-26 2022-06-28 四川中科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双发射金团簇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强力霉素的检测方法
CN113419060B (zh) * 2021-08-25 2021-11-02 山东师范大学 PB@Au纳米复合材料、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689557A (zh) * 2022-03-28 2022-07-01 南通大学 一种鸡蛋白保护金铜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CN114836196B (zh) * 2022-03-29 2023-05-26 同济大学 生物医学动态成像用的多色发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20921B (zh) * 2023-01-06 2024-01-3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发光金纳米簇的荧光-比色双模态氯离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4932B1 (en) * 2000-06-06 2002-12-17 Birch Mountain Resources, Ltd. Recovery of natural nanoclusters and the nanoclusters isolated thereby
US20080076119A9 (en) * 2003-12-29 2008-03-27 Lei Sun Composite organic inorganic nanoclusters
WO2005086830A2 (en) * 2004-03-10 2005-09-22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Raman-enhancing, and non-linear optically active nano-sized optical labels and uses thereof
WO2006083269A2 (en) * 2004-05-14 2006-08-10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Luminescent nanosensors
US20070218049A1 (en) * 2006-02-02 2007-09-20 Wei Chen Nanoparticle 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WO2007120192A2 (en) * 2005-10-27 2007-10-25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labeling nucleic acids
ES2627998T3 (es) * 2005-11-16 2017-08-01 Exchange Imaging Technologies Gmbh Nanopartículas fluorescentes
US7799554B2 (en) * 2006-03-16 2010-09-2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teral flow devices
US7976726B2 (en) * 2006-04-27 2011-07-12 Siluria Technologies, Inc. Prevention of quantum dot quenching on metal surfaces
US20080081376A1 (en) * 2006-08-24 2008-04-03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rcury sensor using anisotropic gold nanoparticles and related water remediation
US7914588B2 (en) * 2007-04-10 2011-03-29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Synthesis of fluorescent metal nanoclusters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23932A (ja) * 2011-06-15 2014-09-18 ウニベルシダーデ デ サンティアゴ デ コンポステラ 発光ナノシステム
CN104335041B (zh) * 2012-03-30 2016-08-24 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 汞离子的可视化检测
CN104335041A (zh) * 2012-03-30 2015-02-04 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 汞离子的可视化检测
WO2013185487A1 (zh) * 2012-06-11 2013-12-19 东南大学 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
US9724431B2 (en) 2012-06-11 2017-08-08 Southeast University Tumor-targeting multi-mode imaging method for living body based on gold nanoclusters
CN102818826A (zh) * 2012-07-21 2012-12-12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纳米AgBSA仿生界面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8826B (zh) * 2012-07-21 2014-09-17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纳米Ag@BSA仿生界面的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0606A (zh) * 2012-12-12 2015-08-26 国家造币印钞厂-皇家造币厂 发光纳米化合物用于认证安全文件的用途
CN104870606B (zh) * 2012-12-12 2016-11-23 国家造币印钞厂-皇家造币厂 发光纳米化合物用于认证安全文件的用途
CN103217406B (zh) * 2013-03-21 2015-09-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u/Ag核/壳量子点的半胱氨酸和Cu2+荧光探针的制法
CN103217406A (zh) * 2013-03-21 2013-07-2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u/Ag核/壳量子点的半胱氨酸和Cu2+荧光探针的制法
CN103215032B (zh) * 2013-04-24 2015-02-11 安徽大学 一种生物相容性强荧光金银混合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5032A (zh) * 2013-04-24 2013-07-24 安徽大学 一种生物相容性强荧光金银混合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4780A (zh) * 2013-09-06 2013-12-2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鸡卵清蛋白稳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03884701A (zh) * 2014-04-10 2014-06-25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汞离子的检测方法
CN104801722A (zh) * 2015-03-13 2015-07-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人血清白蛋白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06404758A (zh) * 2015-07-28 2017-02-15 珠海和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尿液中尿酸含量范围的试纸
CN105675556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南京医科大学 以谷胱甘肽保护的聚集诱导发光型金纳米簇为荧光探针检测银离子的方法
CN105572087A (zh) * 2016-01-11 2016-05-11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汞离子比色检测试纸及其应用方法
CN105772740A (zh) * 2016-03-17 2016-07-20 湖北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08427A (zh) * 2017-03-01 2017-06-30 哈尔滨师范大学 金纳米簇和碳量子点复合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CN109701000A (zh) * 2017-10-26 2019-05-03 高学云 金簇分子的新用途
CN109701000B (zh) * 2017-10-26 2020-08-28 高学云 金簇分子的新用途
WO2020052027A1 (zh) * 2018-09-11 2020-03-19 清华大学 金纳米团簇制备方法
CN110231381A (zh) * 2019-06-18 2019-09-13 济南大学 一种低电位抗体定向捕获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27799A (zh) * 2020-01-21 2020-06-0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脑组织甲基汞的活体检测方法
CN111253930B (zh) * 2020-02-08 2023-04-18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荧光金纳米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53930A (zh) * 2020-02-08 2020-06-0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荧光金纳米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49467A (zh) * 2020-08-11 2020-10-30 苏州大学 红外ii区荧光金纳米团簇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059204B (zh) * 2020-09-15 2021-09-17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12059204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
CN112190767A (zh) * 2020-09-22 2021-01-0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纳米金团簇的纳米抗菌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3247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山东大学 一种溶剂诱导自组装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33247B (zh) * 2021-02-03 2022-10-18 山东大学 一种溶剂诱导自组装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99035A (zh) * 2021-04-21 2021-08-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金纳米颗粒-金纳米团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99035B (zh) * 2021-04-21 2022-07-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金纳米颗粒-金纳米团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33772A (zh) * 2021-06-18 2021-09-03 南昌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2,4,6-三硝基苯酚检测的应用
CN113333772B (zh) * 2021-06-18 2023-01-03 南昌大学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2,4,6-三硝基苯酚检测的应用
CN114682789A (zh) * 2022-03-28 2022-07-01 南通大学 一种鸡蛋白保护金铂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氨蝶呤检测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57141A (ko) 2011-05-31
EP2329251A1 (en) 2011-06-08
WO2010016803A1 (en) 2010-02-11
US20110165689A1 (en) 2011-07-07
JP2011530699A (ja)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034A (zh) 稳定金纳米簇的形成方法、含有稳定金纳米簇的组合物和制品
Gu et al. 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as the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probe for trace mercury ion detection based on inner filter effect
CN103264987B (zh) 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ang et al. Probing the binding behavior and kinetic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Wang et al.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cysteine-rich protein-templated gold nanoclusters using silver (I) ions and its sensing application for mercury (II)
Goswami et al. Copper quantum clusters in protein matrix: potential sensor of Pb2+ ion
Halawa et al. Novel synthesis of thiolated gold nanoclusters induced by lanthanides for ultrasensitive and luminescent detection of the potential anthrax spores’ biomarker
Shekhar et al. White light generation through l-ascorbic acid-templated thermoresponsive copper nanoclusters
CN105199716B (zh) 3‑巯基丙酸‑牛血清白蛋白‑金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Song et al. Peptide-based biosensor with a luminescent copper-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mitter for trypsin assay
CN102191034A (zh) 一种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发光功能化的纳米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Green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from chitosan as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off-on” probes for nitrite and “on-off-on” probes for enrofloxacin detection
Kamaci et al.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ZnO quantum dots based fluorescent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cysteine
Achadu et 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aphene quantum dots graf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 and Au@ Ag nanoparticles: Application as a fluorescence “turn-on” nanoprobe
CN103289684A (zh) 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ou et al. Tetracycline generated red luminescence based on a novel lanthanide functionaliz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platform
Wang et al. Tb-coordination polymer-anchored nanocellulose composite film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iprofloxacin
Han et al. Ultra-stable L-proline protected copper nanoclusters and their solvent effect
Hu et al. Dumbbell-shaped metallothionein-templated silver nanoclusters with applications in cell imaging and Hg2+ sensing
Zhou et al. Cysteine-rich protein-templated silver nanoclusters as a fluorometric probe for mercury (II) detection
Xie et al.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cluster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luorometric detection for Hg2+ and cell imaging
Yu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peptide-based fluorescent ratio sensor for Ag+
Mu et al. Silica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an iridium (III) complex for rapid and fluorometric detection of cyanide
CA2599975C (en) Surfaces coated with target-induced fluorescent compounds for detection of target elements
CN107083239B (zh) 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