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5595B - 感热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感热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5595B
CN102145595B CN201110035536.3A CN201110035536A CN102145595B CN 102145595 B CN102145595 B CN 102145595B CN 201110035536 A CN201110035536 A CN 201110035536A CN 102145595 B CN102145595 B CN 102145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wide
thermal printer
functional component
print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55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5595A (zh
Inventor
松嵨严
森靖幸
向岛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2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width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热式打印机,在使用纸宽不相同的用纸时,很容易对推压热打印头的作用部件进行调整;其构成是,在可以使用两种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中,将热打印头(41)推附在压纸辊(21)上的4个弹簧(19a)、(19b)、(19c)、(19d)(作用部件)沿热打印头(41)的宽度方向设置,而且,弹簧(19a)、(19b)、(19c)、(19d)的数目4个是由最大纸宽(W1)除以在这两种纸宽(W1)、(W2)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M)后得到的数值的数,弹簧(19a)、(19b)、(19c)、(19d)按与大体最大公约数(M)相等的等间隔(L1)来配置,在4个弹簧(19a)、(19b)、(19c)、(19d)之中所使用的在感热纸(200)的纸宽的范围以外的弹簧(19d),可以安装或者拆卸。

Description

感热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热式打印机,具体而言涉及把热打印头机构推附在压纸辊机构上的作用部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感热式打印机通过热打印头在感热用纸(以下仅称为用纸)上印刷信息,然而,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印刷重要的是使用纸适当地紧贴在热打印头机构的发热单元列上,为此,在设置有发热单元列的热打印头的背面侧配置盘簧等作用部件,所述作用部件施力(推压)热打印头,从而把发热单元列推附在压纸辊上。
然而,在用于上述感热式打印机中的用纸中,根据它的用途而预备有互不相同的多种纸宽的用纸。
另一方面,使用这样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在内部具备容纳用纸的用纸容纳室,该用纸容纳室的宽度比容纳的用纸的纸宽稍宽,且该用纸容纳室由所述宽度形成。
而且,作为一台对应于多种纸宽的卷筒纸的感热式打印机,其构成为:用纸容纳室的整体宽度(在两侧端壁间的长度)由比宽幅用纸的纸宽稍大一些的宽度来形成,从而可以直接容纳上述宽幅用纸,而且,在将纸宽比宽幅用纸更窄一些的用纸容纳在该用纸容纳室内时,例如以用纸容纳室的一侧的侧端壁为基准,使窄幅用纸的一侧的侧端缘的位置与它的另一侧的侧端壁相吻合,从而容纳窄幅用纸。
在这样构成的感热式打印机中,为了在宽度方向上获得均匀一致的印刷,而优选尽可能沿用纸的宽度方向均等推压发热单元列。因而,在可使用如上述那样的多种纸宽的用纸感热式打印机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用纸的纸宽而改变对热打印头机构施力的作用部件的安装位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日本实开平6-64896号公报
然而,根据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内容,每当改变纸宽不同的用纸,就需要完全取下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作用部件,然后在与上述纸宽各异的用纸相符的位置重新安装作用部件,这种拆卸和安装的作业耗费时间和劳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纸宽各不相同的用纸时,很容易对推压热打印头的作用部件进行调整的感热式打印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中,由各纸宽除以所使用的多种纸宽的大体最大公约数后得到的多个作用机构沿其纸宽方向设置,根据其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仅对于设置在纸宽的范围以外的位置上的作用部件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从而很容易对推压热打印头的作用部件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是可以使用互不相同的多种纸宽的用纸(感热纸)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把具有发热单元列的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的弹簧等作用部件,沿所述热打印头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而且所述多个作用部件的数目是由所述可以使用的多种纸宽之中的最大纸宽除以在多种纸宽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后得到的数值的数,所述作用部件按照所述大体上最大公约数的数值等间隔配置,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所述可以使用的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的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构成为,使把所述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的负荷不产生作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通过多个作用部件把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从而对在热打印头的发热单元列和压纸辊之间通过的用纸进行感热印刷,然而,由于多个作用部件沿纸宽等间隔配置,所以利用像这样的多个均等配置的作用部件,使热打印头受到沿作为印刷对象的用纸的纸宽方向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推压力)而邻接用纸,由此可以实现在宽度方向上品质大体均匀一致的印刷。
而且,这些多个作用部件的数目是由在感热式打印机中使用的多种纸宽之中的最大纸宽除以在多种纸宽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后得到的数值的数,作用部件的均等配置是按照该大体最大公约数进行的等间隔的配置,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在可以使用的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所实际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以被拆卸下来或者受覆盖等方式而使把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的负荷不产生作用,因而,配置在该纸宽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不会将推压力作用于纸宽的范围内的用纸上,仅是均等配置在纸宽的范围内的作用部件产生的推压力作用于用纸,从而,不管纸宽差异如何均可以在用纸的纸宽方向上对用纸施加大体均等的推压力。
而且,仅就配置在实际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而言,需要操作以使它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对于配置在用纸的纸宽的范围内的作用部件而言,其不用进行任何操作,因而,可以很容易在使用纸宽不相同的用纸时对推压热打印头的作用部件进行调整。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优选的情况是,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在所述可以使用的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通过将所述纸宽的范围外侧的作用部件拆卸下来,由此所述作用部件不把所述负荷作用于所述热打印头。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仅是有可能位于用纸的纸宽的范围以外的作用部件才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作用部件仅进行装拆操作很简单,从而不管纸宽如何,均可以在纸宽方向获得大体均等的推压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优选的情况是,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所述可以使用的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的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具备用来覆盖所述作用部件并使其变形而接触不到所述热打印头的覆盖部件,通过所述覆盖部件覆盖所述作用部件,从而所述作用部件不把所述负荷作用于所述热打印头。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通过简单的操作,仅对有可能位于用纸的纸宽的范围以外的作用部件才覆盖覆盖部件,从而使位于用纸的纸宽的范围以外的作用部件不对热打印头施加作用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作用部件,配置在从所述用纸的侧端缘起的长度仅相当于所述最大公约数的一半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2个作用部件分别配置在相当于距用纸的两侧端缘等距离的部分的、热打印头的背面侧,因而也可以大体均等设定在用纸的两侧端缘的推压力(作用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优选的情况是,具有可有选择地容纳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的任一种纸宽的用纸的用纸容纳室,所述用纸容纳室不管所述纸宽的宽窄如何,均以用来限定用纸容纳室的宽度的两侧壁面之中的一侧的侧壁面作为所述容纳的感热纸的宽度方向的基准,将所述用纸偏向所述一侧的侧壁面侧来容纳,从而所述用纸的一侧的侧端缘大体邻接在所述一侧的侧壁面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就用来容纳用纸的用纸容纳室来说,由于用纸一侧的侧端缘按以用纸容纳室的一侧的侧壁面为基准的方式来容纳,因而,在容纳纸宽是宽幅的用纸时,用纸的两侧端缘分别大体邻接用纸容纳室的两侧壁面;但是,在容纳纸宽是窄幅的用纸时,仅是用纸一侧的侧端缘大体邻接用纸容纳室的一侧的侧壁面,而另一侧的侧端缘远离另一侧的侧壁面,沿着宽度方向偏置的状态来容纳。
但是,即使用纸像这样沿着宽度方向偏置配置,然而,通过对沿着宽度方向均等配置的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与用纸的纸宽的范围分离的位置上的作用部件进行拆卸或者覆盖等,使来自作用部件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即便是向一侧偏置配置的用纸,也能够在宽度方向对该用纸施加大体均等的推压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优选的情况是,上述可使用的多种纸宽的用纸是纸宽2英寸、3英寸、4英寸的用纸之中的至少两种用纸。
纸宽2mm(大约60mm)、3英寸(大约80mm)、4英寸(大约100mm)的用纸,是在用于销售时点信息管理(POS系统)的感热式打印机中普遍使用的用纸,在使用了这些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中,所述大体最大公约数取为1英寸(大约20mm)。
因而,在使用纸宽2英寸、3英寸、4英寸的用纸之中的至少两种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中,例如在使用2英寸和3英寸的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中,按照1英寸的间隔来均等配置3个作用部件,在使用3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全部的3个作用部件都使用,利用3个作用部件,可以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另一方面,在使用2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通过将在3个作用部件之中的、位于用纸的纸宽范围的外侧的1个作用部件拆卸下来等,使该作用部件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由此,可以利用2个作用部件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因而,以其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的方式构成的作用部件可以是3个中的其中之一。
此外,在使用例如3英寸和4英寸的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中,按照1英寸的间隔来均等配置4个作用部件,在使用4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全部4个作用部件都使用,利用4个作用部件,可以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另一方面,在使用3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通过将在4个作用部件之中的、位于用纸的纸宽范围的外侧的1个作用部件拆卸下来等,使该作用部件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由此,可以利用3个作用部件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因而,以其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的方式构成的作用部件可以是4个中的其中之一。
此外,例如在使用2英寸、3英寸和4英寸的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中,按照1英寸的间隔来均等配置4个作用部件,在使用4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全部4个作用部件都使用,利用4个作用部件,可以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另一方面,在使用3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通过将在4个作用部件之中的、位于用纸的纸宽范围的外侧的1个作用部件拆卸下来等,使该作用部件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由此,可以利用3个作用部件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而且,在使用2英寸的纸宽的用纸时,通过将在4个作用部件之中的、位于用纸的纸宽范围的外侧的2个作用部件拆卸下来等,使该作用部件的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由此,可以利用2个作用部件使大体均等的作用力沿纸宽方向作用于用纸。
因而,以其作用力不产生作用的方式构成的作用部件可以是4个中的其中2个。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可以在使用纸宽各不相同的用纸时,容易对推压热打印头的作用部件进行调整的感热式打印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的外观图(通常使用时的状态);
图2是表示把图1中示出的感热式打印机的盖体移动到了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去掉感热纸的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容纳在用纸容纳部内的感热纸的纸宽和用纸容纳部之间关系的平面模式图,(a)表示把纸宽宽幅感热纸容纳在用纸容纳部中的状态,(b)表示把纸宽窄幅感热纸容纳在用纸容纳部中的状态;
图4是表示把热打印头机构以及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安装在盖体的壳体框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5中,(a)是表示从壳体框架上拆卸下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拆卸下的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的图;
图6是表示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的详细结构的图,(a)是立体图,(b)是由向视A看到的侧视图,表示弹簧伸张的状态的图,(c)是由向视A看到的侧视图,表示弹簧收缩的状态的图;
在图7中,(a)是表示从壳体框架上拆卸下热打印头机构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拆卸下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图;
图7A是表示所使用的感热纸的纸宽与弹簧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图,(a)表示使用宽幅的纸宽的感热纸的情况,(b)表示使用窄幅的纸宽的感热纸的情况;
图7B是表示所使用的感热纸的纸宽与弹簧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图,(a)表示使用最宽幅的纸宽的感热纸的情况,(b)表示使用第二宽幅的纸宽的感热纸的情况,(c)表示使用窄幅的纸宽的感热纸的情况;
图8是表示沿图7的B-B线的要部截面的图,表示按照(a)、(b)、(c)、(d)的顺序把热打印头机构安装在壳体框架上的过程;
图9是表示沿安装在壳体框架上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宽度方向上下倾斜的状况的图;(a)是相当于图5(a)的图,(b)是从(a)的向视C看到的图,表示没有上下倾斜的状态,(c)以及(d)是从(a)的向视C看到的图,均表示在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上下运动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拆卸下在图1中盖体的外部装饰(树脂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阶梯销调整部的图,(a)是从在图10中表示的壳体框架的外方面对的图,(b)是在把盖体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从壳体框架的内方面对的图;
图12是表示与阶梯销调整部的位置(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相对的位置)相对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傾き)的图,(a)是相当于图11(a)的图,(b)是相当于图11(b)的图,(c)是相当于图8的图;
图13是表示与阶梯销调整部的位置(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相对的位置)相对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的图,(a)是相当于图11(a)的图,(b)是相当于图11(b)的图,(c)是相当于图8的图;
图14是表示安装有压纸辊机构的本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15是从本体框架上拆卸下压纸辊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压纸辊机构的支承部件的详细情况的图,(a)是从图15的向视D看到的图,(b)是从图15的向视E看到的图;
图17是表示压纸辊机构的支承部件的详细情况的图,(a)是从图15的向视F看到的图,(b)是表示(a)的G部详细情况的放大图;
图18是表示把压纸辊机构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经过的图(其之1),(a)是相当于图16(a)的图,(b)是相当于图16(b)的图;
图19是表示把压纸辊机构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经过的图(其之2),(a)是相当于图16(a)的图,(b)是相当于图16(b)的图;
图20是表示热打印头机构的凸起卡合在压纸辊机构的定位切口部的状态的要部透视图;
图21是在热打印头机构和压纸辊机构彼此卡合而定位的状态下,表示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的图,(a)是表示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的图,(b)是表示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感热纸进入发热单元列和压纸辊的接触点之间的状态的图,(a)是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配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配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感热纸与热打印头机构的发热单元列的接触点的详细图,(a)是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配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相对应的热打印头机构的倾斜状态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配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的外观图,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该感热式打印机100如图2所示具备盖体12,该盖体12以本体11的后端部为中心,从上方朝后方转动而打开。
该盖体12在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受到来自省略了图示的盘簧的作用力,通过将盖体12栓挂在省略了图示的本体11的挂钩上,盖体12可克服盘簧的作用力而保持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
通过沿图1的箭头方向(图1中上方)推起设置在盖体上的控制杆13,使该本体11的挂钩与盖体12脱离,由此盖体12在盘簧的作用力作用下变位到图2的打开位置。
如把盖体12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图2所示的那样,在该感热式打印机100的用纸容纳部14(用纸容纳室),容纳有作为由该感热式打印机100印刷的介质即呈卷筒状卷曲的感热纸200(用纸)。图3是表示去掉该感热纸200的状态的图。
在用纸容纳部14的宽度方向上的既定位置形成有隔板保持槽15,用以配置并保持可装拆的大体半圆状隔板16(在图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
一方面,在把隔板16配置并保持在该隔板保持槽15上的状态下,在用纸容纳部14中,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到隔板16的相对面14c间隔是窄幅W2(参考图3),则可以使用窄幅W2的感热纸200;另一方面,在没有把隔板16配置并保持在该隔板保持槽15上的状态下,在用纸容纳部14中,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到另一侧的侧壁面14b间隔是宽幅W1(参考图3),则可以使用宽幅W1的感热纸200。
也就是说,该感热式打印机100的用纸容纳部14,根据隔板16的安装或者拆卸,可以有选择地收纳在两种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中任一方的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
此外,关于该用纸容纳部14,不管收纳(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的宽窄如何,均以用来限定用纸容纳部14的宽度的两侧壁面14a、14b之中的一侧的侧壁面14a,作为在容纳状态下的感热纸200的宽度方向的基准,将感热纸200偏向一侧的侧壁面14a一侧来容纳,从而感热纸200的一侧的侧端缘200a(参考图2)大体邻接在上述的一侧的侧壁面14a上。
若通过从上方俯视其的平面模式图来显示,则如图3A中所示的那样,宽幅纸宽W1的感热纸200容纳在用纸容纳部14中时,如同图(a)所示,用纸容纳部14的两侧壁面14a、14b分别大体上与被容纳的感热纸200的相对应的侧端缘200a、200b相邻接;而在窄幅纸宽W2的感热纸200容纳在用纸容纳部14中时,如同图(b)所示,以使感热纸200的一侧的侧端缘200a大体邻接在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上的方式容纳感热纸200。此时,在感热纸200的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和用纸容纳部14的另一侧的侧壁面14b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该间隙=W1-W2),由于感热纸200的容纳状态不稳定,而在距一侧的侧壁面14a的距离为W2的位置设置隔板保持槽15,且在该隔板保持槽15中配置并保持隔板16,从而使感热纸200的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靠近隔板16的面14c直到大体上相邻接的程度,可以使感热纸200的容纳状态稳定。
此外,在本体11上以可相对于本体11装拆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压纸辊机构20以及切纸机构(カツタ一ユニツト)30。
所述的压纸辊机构20以及切纸机构30,均沿着箭头方向(图3中的上方(与从关闭位置起的盖体12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向上提拉,从本体11拆卸下来。另外,后文将对压纸辊机构20的详细的安装状况进行描述。
另一方面,在盖体12上,以可相对盖体12装拆的方式设置有热打印头机构40和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
而且,构成为:在把盖体12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发热单元列42(后述)邻接压纸辊机构20的压纸辊21(后述);在使盖体12从关闭位置朝打开位置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发热单元列42与压纸辊21分离。
在此处,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它的外部装饰由树脂形成,而它的骨架部由金属框架形成,热打印头机构40以及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不用工具通过手工作业即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在作为盖体12的骨架部的壳体框架17上。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中,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以覆盖该热打印头机构40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
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的磁头护罩部51和阻尼器部52一体构成,其中,所述磁头护罩部51覆盖且保护热打印头机构40的热打印头41的一部分,所述阻尼器部52对感热纸200施加推压力以赋予张紧力。分别形成在磁头护罩部51的两侧部上的弹性臂部51a、51a的各凸起51b、51b,分别地与分别形成在壳体框架17的既定位置上的卡定孔17a、17a相嵌合,从而把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
在此处,若使两弹性臂部51a、51a朝向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的宽度方向内侧弹性变形,则各凸起51b、51b脱离各卡定孔17a、17a。由此,将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参考图5),可以不使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来拆卸。
拆卸下来的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如图6所示,弹簧52b安装于阻尼器部52的阻尼器板52a和支承板52c之间,与从对弹簧52b施加预加负荷的状态(参考图(6))起到弹簧52b收缩了的状态(图6(c))为止的期间内的状态相对应的弹性复原力作为作用力,沿图示的下方推压阻尼器板52a。
而且,向下方推压的作用力使邻接在阻尼器部52的下表面一侧的感热纸200(图6中图示省略)赋予张紧力。
另外,设置在弹簧52b的中心部的圆弧状芯柱52d,是防止弹簧52b在没有预料到的方向上曲折的引导杆。
另一方面,在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的磁头护罩部51中,设置有检测光线的光敏器件51c和用纸检测杆逃逸孔51d(参考图5b)。
在此处,在本体11上,在盖体12是关闭状态之时,在与光敏器件51c相对的部分设置有光源11a;在与用纸检测杆逃逸孔51d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用纸检测杆11b。
就用纸检测杆11b而言,如图3所示受到作用力而呈伸出的状态,若对其施加克服该作用力的从上方指向下方的负荷,则发生变位而转向下方,根据该转动变位的有无来判定感热纸200的有无。
也就是说,在盖体12是关闭状态之时,在用纸检测杆11b上方存在感热纸200的时候,用纸检测杆11b被该感热纸200朝向下方推压,该推压引起的负荷克服作用力而使用纸检测杆11b变位转向下方,由此可以检测感热纸200的存在。
另一方面,当该用纸检测杆11b的上方不存在感热纸200时,用纸检测杆11b伸入与其相对置而成的用纸检测杆逃逸孔51d中,由于没有受到克服作用力的负荷,而不产生转向下方的变位,由此可以检测到没有感热纸200存在。
此外,光源11a和光敏器件51c具备功能部,该功能部的作用是当在两者(光源11a、光敏器件51c)之间运行的用纸为比如在台纸的一部分贴附有作为印刷对象的标签(感热纸)那样的用纸的情况下,用来识别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用纸的部分是台纸的部分,还是标签的部分。
也就是说,从光源11a射出的光线的一部分,透过用纸到达光敏器件51c,如果光敏器件51c检测到的透过光的强度在预先设定的阈值(该阈值是能够严格区别透过台纸时的光强度和透过标签时的光强度的数值)以上的话,则可以判定为位于两者之间的用纸的部分是台纸的部分;如果光敏器件51c检测到的透过光的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话,则可以判定为:位于两者之间的用纸的部分是标签的部分。
因而,在使用台纸上贴附有标签的那样的用纸并对标签的部分进行感热印刷的情况下,基于利用光源11b和光敏器件51c获得的信息,可以可靠地对标签的部分而不是台纸的部分进行印刷。
另外,上述那样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的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是通过如下方式安装于壳体框架17中(参考图4),即:使两弹性臂部51a、51a朝向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的宽度方向内侧弹性变形,并将各凸起51b、51b嵌合在壳体框架17的各卡定孔17a、17a中,从而可以不使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来安装。
而且,该磁头护罩/阻尼器组合件50的对感热纸200赋予张紧力的阻尼器部52,与覆盖热打印头41的一部分的磁头护罩部51一体构成,因而,可以在最靠近热打印头41的地方的位置赋予感热纸200张紧力,这与在远离热打印头41的位置赋予感热纸200张紧力的情况相比,可以适当地赋予通过热打印头41的感热纸200张紧力。
此外,如图5所示,就热打印头机构40来说,在位于比发热单元列42更向前方的前端形成有卡合部44,该卡合部44与形成在壳体框架17中的朝后方伸出的3个卡爪17b、17c、17d相卡合;在发热单元列42的靠后方的部分之中沿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形成有与阶梯部61卡合的销卡合切口部45,其中,所述阶梯部61形成在从壳体框架17起向下方延伸(在盖体12位于关闭位置之时)的阶梯销60的下端部。
也就是说,热打印头机构40如图7所示,不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即可把它的卡合部44从各卡爪17b、17c、17d上拆卸下来、把它的销卡合切口部45从阶梯销60的阶梯部61拆卸下来,这样可把热打印头机构40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另外,提供电信号等的电气连接器48a、48b(同图a),分别与设置在热打印头机构40的左、右两处的端子47a、47b上相连接(同图b)。端子47a、47b和电气连接器48a、48b的连接也可仅通过手工作业来拆卸。
在此处,热打印头机构40具体而言如图7(b)所示,在热打印头41上安装了支承用的磁头支架43,卡合部44以及销卡合切口部45都形成在磁头支架43上。
形成在该磁头支架43上的销卡合切口部45的切口宽度W3,稍大于阶梯销60的销部62的直径、并小于阶梯销60的阶梯部61的直径。因而,由于阶梯销60的销部62从销卡合切口部45穿得过去而阶梯部61穿不过去,所以阶梯销60的销部62以阶梯部61受到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部分的阻挡的状态被卡挂。
此外,与3个卡爪17b、17c、17d相卡合的卡合部44,也同样以被所述卡爪17b、17c、17d阻挡着状态被卡挂,在磁头支架43和壳体框架17之间安装有4个弹簧19a、19b、19c、19d(作用部件),所述弹簧19a、19b、19c、19d把卡合部44推压到卡爪17b、17c、17d上,还在把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部分推压在阶梯部61上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在把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的状态下,这样的4个弹簧19a、19b、19c、19d以位于发热单元列42的背部的方式配置,在盖体12关闭的状态下对热打印头41施力,以使发热单元列42推附在后面描述的压纸辊21上。
而且,这些这样的4个弹簧19a、19b、19c、19d,沿着感热纸200的宽度方向按照相等间隔L1配置。而且,关于间隔L1,即使在使用了上述宽度不同的感热纸200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实现发热单元列42沿宽度方向上大体等同的紧贴力的间隔来设定。
也就是说,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上的弹簧19a、19b、19c、19d的数目(4个)是按照如下方式设定的,即:由可以在感热式打印机100使用的两种纸宽W1、W2之中的最大纸宽W1,除以在这两种纸宽W1、W2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M后得到的数值N,将与该数值N的数目一致的数量取作被设定的数目。所述4个弹簧19a、19b、19c、19d之间的间隔L1设定得与上述大约的最大公约数M相等。
例如纸宽W1、W2,与在用于销售时点信息管理(POS系统)的感热式打印机中的普遍使用的用纸相对应,在纸宽W1、W2分别是大约80(mm)(=3(英寸))、大约60(mm)(=2(英寸))时,两纸宽W1、W2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M的数值大约是20(mm)(=1(英寸))。
于是,由在两种纸宽W1(=大约80(mm))、W2(=大约60(mm))之中最大的纸宽W1除以在这两种纸宽W1、W2之间的大体最大公约数M(=大约20(mm))后得到数值N(=4),进而设置与该数值N(=4)一致的数量为4个的弹簧19a、19b、19c、19d。
而且,将与最大公约数M(=约20(mm))一致的数值作为间隔L1(=约20(mm))来设定。
关于在4个弹簧19a、19b、19c、19d之中,在可以使用的两种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中所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所配置的弹簧而言,该弹簧可以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或者被安装。
也就是说,在4个弹簧19a、19b、19c、19d之中设置在图7中图示最右侧的弹簧19d,以很容易依靠手工作业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或者被安装的方式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一方面,如图7A(a)所示,在两种的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中所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为宽幅的情况下(纸宽W1),没有对应于位于感热纸200的纸宽W1的范围外侧的弹簧,因而所有4个弹簧19a、19b、19c、19d在安装的状态下全被使用。
另一方面,如图7A(b)所示,在两种的纸宽W1、W2的感热纸200中所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为窄幅的情况下(纸宽W2),作为位于感热纸200的纸宽W2的范围外侧的弹簧来说弹簧19d符合条件,该弹簧19d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3个弹簧19a、19b、19c在安装的状态下使用。
其结果是,在使用宽幅的纸宽W1的感热纸200时(图7A(a)),通过4个弹簧19a、19b、19c、19d,沿纸宽W1的宽度方向把热打印头41大体等同地推压在感热纸200上,由此可以沿宽度方向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另一方面,在使用窄幅的纸宽W2的感热纸200时(图7A(b)),由于4个弹簧19a、19b、19c、19d之中纸宽W2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19d不存在,因而所述弹簧19d的作用力不对热打印头41发生作用,仅通过位于纸宽W2的范围内的3个弹簧19a、19b、19c,把热打印头41推压在感热纸200上,这样做可得到沿宽度方向对窄幅的感热纸200施加大体均等的推压力,这种情况也可以沿宽度方向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不管纸宽差异多少,均可以沿感热纸200的宽度方向使大体均等的推压力作用于用纸,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而且操作也很简单,即:对于配置在所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的范围内的弹簧19a、19b、19c而言不用进行任何操作,对于配置在所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19d而言,仅需手工作业即可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像这样通过上述简单的操作可以调整推压热打印头41的作用力,因而可以使调整作业简易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可以这样构成,即:通过对作为作用部件的弹簧19d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从而对利用弹簧19d施加作用力的作用进行有无切换;还可以这样构成,即:为了不使来自弹簧19d的作用力作用于热打印头41,而设置覆盖该弹簧19d的覆盖部件,通过在由覆盖部件覆盖弹簧19d的状态与拆卸下覆盖部件的不覆盖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对弹簧19d给热打印头41施加的作用力的作用有无进行切换。
在上述情况,覆盖部件自身可以在壳体框架17等上自由安装或者拆卸,也可以与壳体框架17等一体设置。
此外,上述感热式打印机100仅对应于2(英寸)和3(英寸)的两种纸宽,然而,本发明的感热式打印机并不限定于该形式,例如可以对应于2(英寸)、3(英寸)、4(英寸)(大约100(mm))即三种纸宽的感热纸200,也可以对应于3(英寸)和4(英寸)的两种纸宽的感热纸200,还可以对应于多种纸宽的感热纸200。
另外,举一例来说,在对应于2(英寸)、3(英寸)、4(英寸)即三种纸宽的感热纸200的情况,如图7B所示,利用在三种纸宽W0(=大约100(mm))、W1(=大约80(mm))、W2(=大约60(mm))之中的最大纸宽W0,除以在这三种纸宽W0、W1、W2之间的大体上最大公约数M(=大约20(mm))后得到数值N(=5),从而设置与数值N(=5)一致的数目为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并且,按照与该最大公约数M(=大约20(mm))一致的数值L1(=大约20(mm))的相等的间隔,来配置所述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
而且,关于在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的,在可以使用的三种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中所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所配置的弹簧而言,该弹簧可以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或者被安装。
也就是说,在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的弹簧19d、19e,以很容易依靠手工作业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或者被安装的方式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一方面,如图7B(a)所示,在三种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中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幅是最大的情况(纸宽W0)下,满足位于感热纸200的纸宽W0的范围外侧的弹簧这一条件的弹簧不存在,因而在安装有全部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的状态下使用。
另一方面,如图7B(b)所示,在三种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中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是第二宽的情况(纸宽W1)下,作为位于感热纸200的纸宽W1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来说,弹簧19e符合条件,将所述弹簧19e从壳体框架17中拆卸下来,从而在安装有全部4个弹簧19a、19b、19c、19d的状态下使用。
而且,如图7B(c)所示,在三种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中实际使用的感热纸200的纸宽是窄幅的情况(纸宽W2)下,作为位于感热纸200的纸宽W2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来说,弹簧19d、19e符合条件,将所述弹簧19d、19e从壳体框架17中拆卸下来,从而在安装有全部3个弹簧19a、19b、19c的状态下使用。
其结果是,在使用最宽幅的纸宽W0的感热纸200时(图7B(a)),通过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沿纸宽W0的宽度方向把热打印头41大体等同地推压在感热纸200上,由此可以沿宽度方向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接下来,在使用宽幅的纸宽W1的感热纸200时(图7B(b)),由于在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的纸宽W1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19e不存在,因而该弹簧19e的作用力不对热打印头41发生作用,仅通过位于纸宽W1的范围内的4个弹簧19a、19b、19c、19d,把热打印头41推压在感热纸200上,这样做可得到沿宽度方向对宽幅的感热纸200施加大体均等的推压力,这种情况也可以沿宽度方向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而且,在使用窄幅的纸宽W2的感热纸200时(图7B(c)),由于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的纸宽W2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19d、19e不存在,因而所述弹簧19d、19e的作用力不对热打印头41发生作用,仅通过位于纸宽W2的范围内的3个弹簧19a、19b、19c,把热打印头41推压在感热纸200上,这样做可得到沿宽度方向对窄幅的感热纸200施加大体均等的推压力,这种情况也可以沿宽度方向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因而,不管纸宽差异多少,利用这种形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也同样可以沿感热纸200的宽度方向使大体均等的推压力作用于用纸,实现大体品质均匀一致的印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中的4个弹簧19a、19b、19c、19d(在更进一步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图7B中表示的5个弹簧,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的、配置在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2个弹簧19a、19d(在图7B的方式中是弹簧19a、19e),根据可对应的纸宽的最大宽度W1(在图7B中是纸宽W0),在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仅按照最大公约数M的一半(=M/2)的长度来配置。
通过这样来构成,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弹簧19a、19d(在图7B的方式中是弹簧19a、19e),分别被配置在距感热纸200的两侧端缘200a、200b等距离(=L1/2)的部分的、热打印头41的背面侧,因而,感热纸200的在两侧端缘200a、200b上的推压力(作用力)可以大体均等设定。
此外,可以像图7中表示的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那样对应3种纸宽,以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作为全部的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的设定的基准来容纳(以使感热纸200的一侧的侧端缘200a大体邻接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的方式来容纳),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
也就是说,例如,对于纸宽W0、W1的感热纸200,以用纸容纳部14的一侧的侧壁面14a作为全部的纸宽W0、W1、W2的感热纸200的设定的基准,作为纸宽W0的感热纸200,其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也邻接用纸容纳部14的另一侧的侧壁面14b;对于纸宽W1的感热纸200,在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的一侧配置隔板(相当于图3的方式中的隔板16),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大体邻接该隔板面(相当于图3的方式中的隔板16的面14c);对于纸宽W2的感热纸200,以该隔板面作为设定的基准(以使感热纸200的另一侧的侧端缘200b大体邻接隔板面的方式来容纳),并配置另一个隔板在一侧的侧端缘200a那侧,从而以一侧的侧端缘200a大体邻接该追加的隔板的面方式来配置。
而且,在使用窄幅的纸宽W2的感热纸200时,作为在5个弹簧19a、19b、19c、19d、19e之中纸宽W2的范围的外侧的弹簧来说,弹簧19a、19e符合条件,所述弹簧19a、19e可以安装或者拆卸,通过在拆卸下来的状态下使用,可以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磁头支架43的两侧面的发热单元列42的大体延长线上,分别形成有与后述的压纸辊机构20相卡合的、用作定位部的凸起46、46。
下面,使用图8对把热打印头机构40向壳体框架17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构造进行说明。
把图7(b)中所示的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同图(b)中所示的壳体框架17上的结构,如图8(a)、(b)中所示,把销卡合切口部45通到阶梯销60的销部62,并使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部分卡合在阶梯部61上,从这种状态起,随后如同图(b)、(c)所示,一边压缩邻接磁头支架43的背面(发热单元列42的背面)的弹簧19a、19b、19c、19d,一边把卡合部44移动到卡爪17b、17c、17d的背面侧,然后如同图(d)所示的那样把整个热打印头机构40移动到卡爪17b、17c、17d的根侧,把卡合部44卡合在卡爪17b、17c、17d上。
由此,就热打印头机构40而言,通过将卡合部44卡合在卡爪17b、17c、17d上,销卡合切口部45卡合在阶梯销60的阶梯部61上,从而安装于壳体框架17。
另一方面,在把热打印头机构40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的情况,进行与上述安装工序相反的工序即可。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中,可以不使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把热打印头机构40从壳体框架17拆卸下来或者安装上去。
此外,利用弹簧19a、19b、19c、19d,在图8中图示的左方向(在盖体12处在关闭位置的时候,靠近压纸辊21的方向),对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的热打印头机构40施加作用力,而不论发热单元列42的上方的部分(前端部分)还是下方的部分(后端部分),都可以沿图示右方向(在盖体12处在关闭位置的时候,远离压纸辊21的方向)移动,因而,在盖体12是在关闭位置的通常使用状态时,热打印头机构40在感热纸200的行进方向上可以上下倾斜。
另外,销卡合切口部45从磁头支架43的后端缘起朝前方开设切口,且该切口切得要比卡爪17b、17c、17d和卡合部44沿前后方向(图8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卡合量要长一些,因而,在把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时,首先,销卡合切口部45抵靠在阶梯销60的阶梯部61上,进而使阶梯销60进到销卡合切口部45(卡合状态),维持着卡合状态,使热打印头机构40向后方(图8中的下方)移动,以便阶梯销60位于销卡合切口部45的开设的切口的根部,然后将热打印头机构40的前端(图8中的上端)移动到壳体框架17的卡爪17b、17c、17d的背面侧(图8中的右侧),并且使热打印头机构40朝前方(图8中的上方)移动与卡爪17b、17c、17d间卡合的卡合量,就这样将热打印头机构40的前端卡合在卡爪17b、17c、17d上,热打印头机构40的后部卡合在阶梯销60上,从而可以不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很简单地将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
此外,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可以不用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很简单地将热打印头机构40从壳体框架17上拆卸下来。
而且,该热打印头机构40如图9(a)、(b)所示,它的后方部分仅卡合在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的一个部位(销卡合切口部45)来支承,所以以该支承的部分(抵触到阶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体中央部)为中心,如同图(c)、(d)所示,热打印头机构40的宽度方向具有上下摆动的自由度。
因而,与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发热单元列42接触的压纸辊21,即使它在宽度方向上的磨损程度有差异等、例如呈圆锥台状磨损,但是通过热打印头机构40在宽度方向上倾斜,从而可以吸收在宽度方向上的由不均等的磨损引起的差异,使发热单元列42和压纸辊21得到在宽度方向上的接触大体均等。
图10是表示在盖体1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把盖体12的外部装饰壳体从壳体框架17上去掉的状态的图。
在该壳体框架17上设置有阶梯销调整部70,阶梯销调整部70使卡合在热打印头机构40的销卡合切口部45上的阶梯销60沿其轴向变位,使阶梯部61的位置上下变位。
阶梯销调整部70如图11所示,它是呈大体五角形的形状的、并以可绕由销72枢支的一顶部转动的方式设置的可动板71(可动调整部件),在该可动板71上形成有沿着它的转动方向延伸的、供阶梯销60通过的长孔73,从而在阶梯销60通过的状态下可以沿长孔73延伸的方向变位。
而且,在该长孔73的缘部,在长孔73的中央部的一侧的可动范围的部分(图11(a)中右侧的范围)形成有比可动板71的厚度厚的倒边部73a;包含长孔73的中央在内的另一侧的可动范围的部分(图11(a)中左侧的范围)与可动板71的厚度保持一致,像这样构成利用厚度差异工作的凸轮。
另外,为方便说明,将长孔73的缘部之中与可动板71的厚度保持一致的部分称为薄倒边部73b。
此外,在可动板71的长孔73的附近形成有舌簧,在该舌簧的背面(朝向壳体框架17的一面)形成有凸起75,在使阶梯销60从长孔73中通过的状态下,当可动板71在可动范围内(转动范围)变位时,在可动范围的两端凸起75嵌入形成在可动板71中的凹部17f、17g中,由此在进行可动板71的转动操作时赋予到达两端的感触(操作的规则感),而且,由于凸起75嵌入任一凹部17f、17g中,所以还可以防止可动板71不小心运动。
而且,在图7以及作为从图11(a)的背面观看到的图即图11(b)中,在相当于壳体框架17的可动板71的外周部分的部分开设有操作窗口17e,该操作窗口17e用来使可动板71的外周部分的背面向壳体框架17的内侧显露,而且在可动板71的转动范围延伸,在从操作窗口17e露出的可动板71的外周部分的背面形成有操作凸起74,在进行使经操作窗口17e露出的可动板71绕销72转动的操作时,供手指操作。
另一方面,阶梯销60的从长孔73伸出的上端部设置有平垫片63(大直径部),该平垫片63顶在直径比阶梯销60的外径还大的长孔73的倒边部73a、73b(边缘部)即凸轮上,可动板71转动,在平垫片63顶在较薄的倒边部73b上时,平垫片63没有变化,与此相对的是,在平垫片63顶在较厚的倒边部73a上时,平垫片63被向图12(a)的靠纸面一侧抬高厚倒边部73a与薄倒边部73b的厚度差的部分,由此连接着平垫片63的阶梯销60也沿靠纸面一侧即阶梯销60的轴向变位。
参考图12、13来说明该作用,首先,如图12(b)所示,用手指对从操作窗口17e向壳体框架17的内侧显露的操作凸起74进行操控,使操作凸起74朝操作窗口17e的图示右端一侧变位,则如同图(a)所示的那样,可动板71以销72为中心转向图示左侧,此时贯通在长孔73中的阶梯销60的平垫片63碰撞到长孔73的倒边部73a。
同时,凸起75嵌入形成在壳体框架17中的凹部17f,由此在进行可动板71的转动操作时赋予操作规则感,而且可以防止可动板71不小心从该位置起变位。
此时,平垫片63向图12(c)(表示盖体1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图)中的上方移动,并移动较厚的倒边部73a与较薄的倒边部73b厚度差那样高的部分,由此连接着平垫片63的阶梯销60也向上移动。
于是,形成在阶梯销60在下端部(图12(c)中的下端部)的阶梯部61也向上方移动,由此卡合在阶梯部61上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销卡合切口部45向上方移动,销卡合切口部45向上方移动多大,热打印头机构40的姿态也沿逆时针方向倾斜多大。
另一方面,如图13(b)所示,若用手指对从操作窗口17e向壳体框架17的内侧显露的操作凸起74进行操控,将操作凸起74变位到操作窗口17e的图示左端侧,则如图13(a)所示那样,则可动板71以销72为中心转动到图示的右侧,此时从长孔73中贯通的阶梯销60的平垫片63碰撞到长孔73的较薄的倒边部73b。
同时,凸起75嵌入形成在壳体框架17中的凹部17g,由此在进行可动板71的转动操作时赋予操作规则感,而且可以防止可动板71不小心从该位置起变位。
此时,平垫片63向图13(c)(表示盖体1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图)中的下方移动(以图12(c)为基准时),并移动较厚的倒边部73a与较薄的倒边部73b厚度差那样大,由此连接着平垫片63的阶梯销60也向下方移动。
于是,形成在阶梯销60的下端部(图13(c)中的下端部)的阶梯部61也向下方移动,由此卡合在阶梯部61上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销卡合切口部45向下方移动,销卡合切口部45向下方移动多大,热打印头机构40的姿态也沿顺时针方向倾斜切口部45向下方移动多大。
关于此后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姿态的变化,由于与后述的压纸辊机构20相联合,因此在对压纸辊机构20说明之后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压纸辊机构20配置在本体11中,安装在作为图14中表示的本体11的骨架部的本体框架18中。
而且,从本体框架18拆卸下来的压纸辊机构20如图15所示,构成为:压纸辊21;支承部件22、23,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从压纸辊21的两端伸出的旋转轴21a;用纸分离框24,安装于从压纸辊21的两端伸出的旋转轴21a与支承部件22、23上,在感热纸200的运送方向上的压纸辊21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以与旋转轴相平行的方式延伸。
用纸分离框24起到引导功能的作用,将感热纸200从压纸辊21上剥离下来输送到下游侧,从而不使从上游侧输送到压纸辊21和热打印头41之间的感热纸200一直卷附在压纸辊21的周面而被输送到预期之外的方向。
两个支承部件22、23彼此是相同的部件,分别由树脂部件22a、23a和金属板22h、23h组成。
在此处,在各支承部件22、23的树脂部件22a、23a上,如图16所示,在压纸辊21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抓手部22b、23b,该抓手部22b、23b的作用是:在把整个压纸辊机构20从组装在本体框架18上的状态(参考图3)起向上方(与盖体12的从关闭位置起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拉起,再把压纸辊机构20从本体11上拆卸下来时,作为抓手用。
此外,树脂部件22a、23a的抓手部22b、23b的下方,在压纸辊21的宽度方向上以分叉为两部分的方式形成。
而且,如图16(b)所示,在所述的以分叉为两部分的方式形成的两腿部23c(22c)、23d(22d)之中,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腿部23d(22d)比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腿部23c(22c)形成得更长,而且如图16(a)所示分叉为两部分而形成两腿部23e(22e)、23f(22f)。
压纸辊21的旋转轴21a从压纸辊21的两端伸出,伸出的部分分别从在宽度方向上的位于外、内的两个腿部23c(22c)、23d(22d)之间贯通,在所述旋转轴21a上的、穿过两腿部23c(22c)、23d(22d)之间的空间的范围的部分配置有轴承26(25),所述轴承26(25)旋转自如地支承压纸辊21的旋转轴21a。
另一方面,如图14、16(a)所示,在本体框架18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切口宽度为D1的切口部18b(18a)(辊卡合切口部),该切口宽度D1与轴承26(25)的直径(外径)D2(参考图17(b))相同,或者稍大一些(D2≤D1)。
此外,两腿部23c(22c)、23d(22d)之间的宽度稍大于本体框架18的厚度,而且,一侧的腿部23c、23d之间的空间到另一侧的腿部22c、22d之间的长度M2(参考图17(a)),与在图14中所示的本体框架18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M1大体相等,由此,将本体框架18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侧壁穿插在压纸辊机构20的一侧的腿部23c、23d之间的空间;将本体框架18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壁穿插在压纸辊机构20的另外一侧的腿部22c、22d之间的空间,从而把压纸辊机构20安装在本体框架18内。
此时,通过两腿部23c、23d之间的空间的旋转轴21a的轴承26,卡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b;在两腿部22c、22d间的空间通过的旋转轴21a的轴承25,卡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a,从而,压纸辊机构20相对本体框架18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固定住。
此外,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腿部23d(22d)的分叉为两部分的两腿部23e(22e)、23f(22f)之间如图16(a)所示,在最下部两者之间具有宽度为d3的间隙,在最下部的上方的部分具有比宽度d3更宽的宽度d4(d3<d4)。
而且,如图16(b)所示,支承部件22、23的金属板22h、23h紧密贴靠在内侧的腿部23d(22d)的、在宽度方向内侧的表面上,各金属板22h、23h与腿部23d(22d)同样,在旋转轴21a贯通的部分的下方的部分分叉为两部分,分叉两者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2比宽度d3更宽、且小于宽度d4(d3<d2<d4)。
另外,金属板23h(22h)分叉的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中心一致,且旋转轴21a(或者轴承26(25))的中心位于上述这些中心的向上方的延长线上。
另一方面,在本体框架18的两侧壁的、各切口部18a、18b的下方的并且是到各切口部18a、18b间隔一定距离的部分,形成有从所述本体框架的各侧壁朝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直径是d1的凸起18c、18d,该距离相当于从压纸辊机构20的轴承25、26的下表面到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是宽度d4的位置为止的距离。
而且,凸起18c、18d的直径d1设定为与支承部件22、23的金属板22h、23h分叉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宽度d2相等或者稍小一些,此外,切口部18a、18b的中心位于所述凸起18c、18d的中心的垂直线上。
借助这样构成的支承部件22、23和本体框架18,使压纸辊机构20相对本体框架18朝垂直向下移动,使压纸辊机构20的轴承26卡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b上,并且轴承25嵌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a上,从而把压纸辊机构20安装在本体框架18中。在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8所示,凸起18d(18c)塞进支承部件23(22)的两腿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
在此处,凸起18d(18c)的直径d1,大于支承部件23(22)的两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位于最下部的间隙的宽度d2,所以随着凸起18d(18c)不断进入上述间隙中,两腿部23e(22e)、23f(22f)分别向外侧弹性变形而使两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扩展。这取决于腿23e(22e)、23f(22f)需要是易于弹性变形的树脂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树脂制,可以由厚度较薄的金属制。
另一方面,在支承部件23(22)内由金属板23h(22h)分叉为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2,等同于、或者稍大于凸起18d(18c)的直径d1,因而凸起18d(18c)被导入所述间隙内,而不会使金属板23h(22h)之间的间隙扩展。
若压纸辊机构2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如图19所示,压纸辊机构20的轴承26嵌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b上,并且轴承25嵌合在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a上,向着下方的移动停止。
此时,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b与压纸辊机构20的轴承26的外径相等或者稍大一些;而本体框架18的侧壁的切口部18a与压纸辊机构20的轴承25的外径相等或者稍大一些,从而可以防止在安装在本体框架18上的情况下,压纸辊21相对本体框架18产生晃动。
而且,穿进支承部件23(22)的两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的凸起18d(18c),到达在两腿部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之中宽度d4的部分,所述宽度d4比宽度d2(≈d1)的金属板23h(22h)之间的间隙宽一些。
而且,由于该宽度d4的间隙部分大于凸起18d(18c)的直径d1,所以可以消除两腿23e(22e)、23f(22f)向外侧扩展而引起的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凸起18d(18c)的下方被封闭在宽度比凸起18d(18c)的直径d1小的宽度d2的间隙(两腿23e(22e)、23f(22f)之间的间隙)内,在使压纸辊机构20向上方移动时,需要利用凸起18d(18c)来扩张较窄的宽度d2的间隙,扩张所需的负荷力是逆向于使压纸辊机构20向上移动的力的阻挡力,可以防止压纸辊机构20不慎从本体框架18上脱落。
进而,在压纸辊机构20安装在本体框架18上的状况下(轴承25、26分别卡合在本体框架18的切口部18a、18b上的状态),还可以防止支承部件22、23以轴承25、26为中心产生转动。
当然,使用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把压纸辊机构20从本体框架18上拆卸下来,即:把手指放在压纸辊机构20的抓手部22b、23b,反逆阻力向上方拉起,从而该压纸辊机构20的装拆操作均无需工具,仅依靠手工作业即可进行。
另外,就用来配置凸起18d(18c)的金属板23h(22h)之间的间隙(凸起卡合切口部)而言,一方面,它的两边缘部由高刚性的金属部件的金属板23h(22h)规定而形成,因而可以高精度地管理该间隙和凸起18d(18c)的外径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关于夹持凸起18d(18c)的两腿23e(22e)、23f(22f)(腿部),由于其由具有弹性力的树脂部件23a形成,所以很容易在夹持着凸起18d(18c)的状态、与克服弹性力而从夹持状态脱离之间进行转换。
此外,在该压纸辊机构20上,除了实现与上述本体框架18相卡合的结构以外还形成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以规定压纸辊机构20与安装在盖体12上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位置关系。
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在压纸辊机构20的支承部件22的金属板22h的上部形成有定位切口部22i(定位部)。在另一方的金属板23h的上部,也形成有与金属板22h同样的定位切口部23i(定位部)。
这些定位切口22i、23i,,在盖体12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参考图1、图10),分别与在图4以及图7(b)中所示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磁头支架43两侧面上形成的突起46、46卡合,进而限制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发热单元列42和压纸辊21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此处,形成在各金属板22h、23h上的定位切口部22i、23i如图20的要部透视图所示的那样,定位切口部22i、23i的中心位置位于在旋转轴21a的中心与金属板23h(22h)的分叉为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的中心的连结直线上。
因而,在盖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在本体框架18一侧的侧壁侧,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旋转轴21a的中心和本体框架18的凸起18c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图20);在本体框架18另一侧的侧壁侧,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旋转轴21a的中心和本体框架18的凸起18d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关于压纸辊机构20,通过从盖体12的关闭位置起沿与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图示上方)向上拉起,可以从本体11上拆卸下来,然而在盖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安装在盖体12上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46从上方向下方卡合在压纸辊机构20的定位切口部22i、23i上,因而,在盖体12关闭的状态下,压纸辊机构20不会错误偏离,可以预先稳固地将压纸辊机构20固定在本体11中。
在此处,如图12、13所示,就热打印头机构40来说,通过操作阶梯销调整部70的可动板71,以改变阶梯销60的阶梯部61的位置,从而可以变更热打印头41的倾斜(前后方向(相对于感热纸200运送方向的姿态))。
但是,在图12、13的说明之中,热打印头机构40的运动是在利用壳体框架17的限制(利用卡爪17b、17c、17d和阶梯销60和弹簧19a、19b、19c、19d的限制)条件下的运动,在盖体1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46卡合在压纸辊机构20的定位切口部22i、23i上而被限制,而且通过发热单元列42和压纸辊21彼此接触,使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发热单元列42克服弹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上方(压缩弹簧19a、19b、19c、19d的方向)变位。
此时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变位中心是碰到阶梯部61的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部分,而且,通过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46和压纸辊机构20的定位切口部22i、23i的卡合,将热打印头机构40的运动限定为绕着该凸起46、46的转动和向定位切口部22i、23i延伸的上方运动。
因而,作为整个热打印头机构40来说,后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位置),一边在阶梯销调整部70的阶梯状部61的位置规定,且成为作为凸起46、46周边的转动变位来规定的姿态(倾斜)。
图21是表示压纸辊21、热打印头机构40、卡爪17b、17c、17d和阶梯销60和阶梯销调整部70之间关系的要部透视图,同图(a)是相当于图13的图,也就是说,利用阶梯销调整部70成为热打印头机构40的图示右侧(感热纸200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降低的倾斜状态的图;同图(b)是相当于图12的图,也就是说,利用阶梯销调整部70成为热打印头机构40的图示右侧(感热纸200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抬高的倾斜状态的图。
在此处,在图22(a)中表示在图21(a)中的压纸辊21和热打印头41的发热单元列42的详细位置关系;在图22(b)中表示在图21(b)中的压纸辊21和热打印头41的发热单元列42的详细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热打印头机构40的凸起46、46设置在发热单元列42的大体延长线上,与该凸起46、46相互卡合的定位切口部22i、23i形成在通过压纸辊21的中心的垂直线K上,因而,不管热打印头41如何倾斜,压纸辊21与发热单元列42彼此接触的点P都会一直位于上述的垂直线K上。
在这里,一方面,图22(a)的状态是对应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200(例如厚度N1)的状态,如果厚度N1的感热纸200被输送到压纸辊21和发热单元列42之间,则热打印头机构40克服弹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图示的上方被抬高感热纸200的厚度N1那么高,此时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变位是以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部分为中心的转动以及在垂直线K上的平行移动,是从图示的双点划线成到由实线表示的状态。
感热纸200与发热单元列42的接触点是图23(a)中所示的点P2。
另一方面,图22(b)的状态是对应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200(例如厚度N2(N2<N1))的状态,如果厚度N2的感热纸200被输送到压纸辊21和发热单元列42之间,则热打印头机构40克服弹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图示的上方被抬高感热纸200的厚度N2那么高,此时的热打印头机构40的变位是以销卡合切口部45的周围的部分为中心转动,以及在垂直线K上的平行移动,是从图示的双点划线到由实线表示的状态。
感热纸200与发热单元列42的接触点是图23(b)中所示的点P1。
即:与发热单元列42与较薄的感热纸200相交的点P1相比,发热单元列42与较厚的感热纸200相交的点P2,更偏靠沿着感热纸200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一些。
在此处,与厚度较薄的感热纸200相比,厚度较厚的感热纸200的刚性(韧性)更强一些。于是如图23(a)所示,感热纸200乍看起来应当是在点P的正上方的点P2与发热单元列42紧贴,然而,事实上在上述刚性强度的影响下,邻接的压纸辊21的圆周表面(具有弹性)从本来的圆弧状变形为直线状,因而点P2处的紧贴性较差或者不会有紧贴,在点P2的下游侧的点P1处可以取得强度更加适当的紧密贴靠。
另一方面,与厚度较厚的感热纸200相比,厚度较薄的感热纸200的刚性(韧性)较差。如图23(b)所示,在作为点P2的下游侧的点P1处,如看起来得那样,感热纸200可以与发热单元列42紧密贴靠。
像这样,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热式打印机100,无论感热纸200的厚度厚薄如何,在发热单元列42的同一部分(点P1),均可以获得良好的紧密贴靠,不管感热纸200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实现高品质印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感热式打印机100具有热打印头41与压纸辊21相分开的结构,所以仅通过关闭盖体21(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感热纸200的设定。
此外,就该感热式打印机100来说,无需工具通过简单的手工作业,即可把热打印头机构40安装在壳体框架17上或者将其拆卸下来,从而实现了热打印头机构40的简单的更换作业。
另外,就压纸辊机构20来说,也无需工具通过简单的手工作业,即可安装在本体框架18上或者将其从上拆卸下来,从而实现了压纸辊机构20的简单的更换作业。
附图标记说明:
19a、19b、19c、19d弹簧
21压纸辊
41热打印头
42发热单元列
100感热式打印机
200感热纸
W1、W2纸宽
M最大公约数
L1间隔

Claims (6)

1.一种感热式打印机,是可以使用互不相同的多种纸宽的用纸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把具有发热单元列的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的作用部件,沿所述热打印头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而且,所述多个作用部件的数目是由可以使用的所述多种纸宽之中的最大纸宽除以在多种纸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后得到的数值的数,
所述作用部件中存在的多个作用部件间的间隔按照所述最大公约数的数值等间隔配置,
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在可以使用的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构成为,使把所述热打印头推附在压纸辊上的负荷不产生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在可以使用的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
通过将所述作用部件拆卸下来,从而所述作用部件不把所述负荷作用于所述热打印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的、配置在在可以使用的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纸宽的范围的外侧的作用部件,具备用来覆盖所述作用部件并使其变形而接触不到所述热打印头的覆盖部件,通过所述覆盖部件覆盖着所述作用部件,所述作用部件不把所述负荷作用于所述热打印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作用部件之中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作用部件,配置在从所述用纸的侧端缘起的长度仅相当于所述最大公约数的一半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有选择地容纳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之中的任一种纸宽的用纸的用纸容纳室,所述用纸容纳室不管所述纸宽的宽窄如何,均以用来限定用纸容纳室的宽度的两侧壁面之中的一侧的侧壁面作为所容纳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基准,将所述用纸偏向所述一侧的侧壁面侧来容纳,从而所述用纸的一侧的侧端缘大体邻接在所述一侧的侧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热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可以使用的所述多种纸宽的用纸是在纸宽2英寸、3英寸、4英寸的用纸之中的至少两种用纸。
CN201110035536.3A 2010-02-10 2011-02-10 感热式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7829 2010-02-10
JP2010027829A JP5627076B2 (ja) 2010-02-10 2010-02-10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595A CN102145595A (zh) 2011-08-10
CN102145595B true CN102145595B (zh) 2015-08-19

Family

ID=4435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55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595B (zh) 2010-02-10 2011-02-10 感热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6880B2 (zh)
JP (1) JP5627076B2 (zh)
CN (1) CN102145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4738B2 (ja) * 2011-02-18 2013-12-11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TWI451980B (zh) * 2012-01-09 2014-09-11 Hiti Digital Inc 用來調整熱列印頭之壓力的壓力調整機構及其相關熱昇華式印表機
JP5993161B2 (ja) * 2012-02-29 2016-09-1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および開閉装置を有するプリンタ
JP5885539B2 (ja) * 2012-02-29 2016-03-1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865126B2 (ja) * 2012-03-02 2016-02-1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CN106004121A (zh) * 2016-05-16 2016-10-1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打印头和打印滚轮之间的闭合装置及对应的打印机
EP3825131B1 (en) * 2016-09-13 2024-04-03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US10723151B2 (en) 2016-09-13 2020-07-28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N106553459A (zh) * 2016-11-01 2017-04-05 重庆乔登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可调控的数码打样机
US10649458B2 (en) 2017-09-07 2020-05-12 Tusimple, Inc. Data-driven prediction-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of autonomous vehicles
US10953880B2 (en) 2017-09-07 2021-03-23 Tusim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lane change control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US10953881B2 (en) 2017-09-07 2021-03-23 Tusim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lane change control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US10882328B2 (en) 2018-02-28 2021-01-05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head for printer
JP7064569B2 (ja) 2018-02-28 2022-05-1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863316B2 (ja) * 2018-02-28 2021-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D936139S1 (en) 2018-02-28 2021-11-16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head for a printer
JP7031439B2 (ja) * 2018-03-30 2022-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D910746S1 (en) 2018-08-09 2021-02-16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head for a printer
CN114714772B (zh) * 2022-03-11 2023-05-23 深圳市澳凯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的热敏打印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6302A (en) * 1991-07-25 1994-11-22 Kanzaki Seishi Co., Ltd. Thermal printer
CN1286173A (zh) * 1999-08-27 2001-03-07 蒙纳克标记系统公司 便携式打印机和数据输入装置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1759A (ja) * 1987-11-30 1989-06-0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841496B2 (ja) * 1989-07-05 1998-12-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ラインプリンタ
JP3251651B2 (ja) 1992-08-14 2002-01-2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ウインチの制御装置
JP3083414B2 (ja) * 1992-11-16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ヘッド押圧機構
JP3097427B2 (ja) * 1993-12-16 2000-10-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ヘッドの取付構造
JP3907754B2 (ja) * 1995-11-07 2007-04-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の加圧支持装置
JPH10235941A (ja) * 1997-02-26 1998-09-08 Tec Corp ポータブルプリンタ
JPH10324032A (ja) * 1997-05-26 1998-12-08 Sharp Corp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10337927A (ja) * 1997-06-06 1998-12-22 Graphtec Corp サーマル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2225319A (ja) * 2001-02-01 2002-08-14 Graphtec Corp サーマル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4350350B2 (ja) * 2002-09-27 2009-10-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4412531B2 (ja) * 2003-09-18 2010-02-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7168350A (ja) * 2005-12-26 2007-07-05 Seiko Epson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6302A (en) * 1991-07-25 1994-11-22 Kanzaki Seishi Co., Ltd. Thermal printer
CN1286173A (zh) * 1999-08-27 2001-03-07 蒙纳克标记系统公司 便携式打印机和数据输入装置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36880B2 (en) 2013-05-07
US20110193926A1 (en) 2011-08-11
CN102145595A (zh) 2011-08-10
JP5627076B2 (ja) 2014-11-19
JP2011161816A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5595B (zh) 感热式打印机
CN102145594B (zh) 感热式打印机
CN102145589B (zh) 感热式打印机
CN105730018B (zh)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EP3088192B1 (en) Printer
KR101643485B1 (ko) 프린터 장치
EP3228470B1 (en) Printer
JP6116377B2 (ja) プリンタ
JP6523665B2 (ja) プリンタ
US8395647B2 (en) Printer with pivotable platen
CN205508002U (zh) 具有替换式打印装置的端点销售系统
USRE49086E1 (en) Printer
CN208698226U (zh) 色带打印机
US1302161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KR101637301B1 (ko) 차량의 사이드 슬라이딩 시트용 슬라이딩 유닛
JP6391157B2 (ja) 弾球遊技機
US1395503A (en) Typewriting-machine
US975770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1768166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806834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914121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1671653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1623217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US1384123A (en) Typewriting-machine
Brewer Coppola, Eleanor. Notes on a Lif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Japan's Tokyo Tozai Tokyo city Tanashi town six chome 1 No. 12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after: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