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5583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5583B
CN102145583B CN201010546663.5A CN201010546663A CN102145583B CN 102145583 B CN102145583 B CN 102145583B CN 201010546663 A CN201010546663 A CN 201010546663A CN 102145583 B CN102145583 B CN 102145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jected medium
electric conductivity
paper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66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5583A (zh
Inventor
山田阳一
香月清辉
小桥胜
松本大辅
小池保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不会降低记录品质,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到喷墨记录头。在喷墨记录头(16)的上游侧设置的输送从动滚轴15,设置覆盖外周面的罩(24)。在罩(24)设置有突缘部(24a),在该突缘部(24a)设置有导电性遮蔽部件(22)。导电性遮蔽部件(22)覆盖纸屑等的附着最显著的用纸端部区域,从而物理地防止纸屑等飞散到喷嘴板(16a)侧。另外,由于导电性遮蔽部件(22)具备导电性并相对于记录用纸(P)非接触,因此,用纸端部附着的纸屑等不被物理地刮离而飞散,同时,可以防止记录用纸(P)和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摩擦导致的纸屑等的摩擦带电,从而防止纸屑等因静电力而飞散。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传真机、打印机为代表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举例说明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构成为,在与喷墨记录头相向的位置具有支持部件(也称为压印板),通过由支持部件支持记录用纸来规定喷墨记录头和记录用纸之间的距离。
这里,近年的喷墨打印机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品质,墨滴进行了微细化,例如墨滴微细化到数pl左右。因此,墨滴的质量极小,即使从喷墨记录头向记录用纸吐出墨滴,也有一部分不附着于记录用纸,而成为雾状悬浮,产生各种问题。而且,在进行记录用纸的四边无余白的记录即所谓的无缘记录中,向记录用纸的端部以外的区域也吐出墨滴,因此,上述的雾状悬浮现象变得更加显著。
因而一直以来,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2所示,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部件的这些间设置电位差而使电场发生,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引向记录用纸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8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8318号公报
1.伴随记录用纸的高速输送化产生的问题
但是近年的喷墨打印机中,提出了采用不进行扫描(移动)的固定式的喷墨记录头即所谓的行式喷头(line head),可以通过极高的处理能力执行记录的提案。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用纸在装置内部的用纸输送路径中极其高速地被输送。
但是,已知伴随这样的记录用纸的高速输送化,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即,切断时产生的纸屑附着于记录用纸的端部(边缘),在不控制记录用纸、支持部件(压印板)、喷墨记录头这3个要素(以下总称“记录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电位的情况下,通过记录部构成要素间产生的电场,附着于记录用纸的纸屑向喷墨记录头飞行并附着。尤其是,在高速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用纸输送时的振动和冲击变大,因此纸屑的飞行变得更加显著。
另外,伴随用纸盒容纳的记录用纸间的摩擦和用纸输送路径的构成要素(例如,纸幅校正器、输送滚轴等)与记录用纸之间的滑动、接触,摩擦带电、剥离带电变得显著,即记录部构成要素显著带电。其结果,记录部构成要素间形成的电场变强,另外纸屑本身的带电也变强,因此施加于纸屑的库仑力变大,纸屑对喷墨记录头的附着变得更加显著。
另外,即使在纸屑本身不带电的情况下,飞行的纸屑置于电场中时,也由于电介质极化或者静电感应而在纸屑中产生电荷的不平衡,从而被引向喷墨记录头侧。
图4是用于表示该问题点的说明图,符号160表示喷墨记录头,符号160a表示喷嘴板,符号170表示支持部件(压印板),符号170a表示在支持部件170形成的肋。另外,符号P表示记录用纸,符号Pe表示用纸端部,符号d表示纸屑。而且被圆圈包围的“+”、“-”表示带电极性。
记录用纸P通过除电刷等被除电,从而,附着于该记录用纸P的纸屑d不带电。但是,如纸屑d的扩大图所示,在喷嘴板160a带正电,另外支持部件170带负电的情况下(一例),由于介质极化(纸屑d具有电介质的性质的情况下)或者静电感应(纸屑d具有导体的性质的情况下),在纸屑d的喷嘴板侧呈现负电荷,在支持部件侧呈现正电荷。从而,纸屑d会被吸引到喷嘴板160a及支持部件170的任一侧。
而且,纸屑在喷墨记录头附着后,由于纸屑直接闭塞喷嘴开口或者在喷嘴面的清扫(擦拭)时纸屑移动到喷嘴开口,而导致墨点缺失。
另外,除了这样的纸屑物理地闭塞喷嘴开口外,也会产生构成纸屑的碳酸钙等的填料与墨液中的水分反应而增粘,阻碍喷嘴开口的弯液面的振动,妨碍墨滴吐出的情况。从而,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墨记录头对在喷墨打印机中获得适当的记录品质是极其重要的。
2.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上述专利文献1、2中,如上所述,提案了通过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部件(记录部构成要素)的这些间设置电位差而使电场发生,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引向记录用纸的技术。从而,若将纸屑与墨滴同样看待,则认为通过控制电场而将纸屑引向记录用纸侧,也可以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墨记录头。
但是,构成纸屑的纤维素纤维和填料按摩擦起电序位易于带上正极、负极的任一极性,因此即使通过在记录部构成要素间形成特定方向的电场来防止纸屑向喷墨记录头侧飞行,也不能防止带相反极性电的纸屑向喷墨记录头侧飞行。
另外,特开2003-165230号公报中,以防止纸屑和灰尘等附着到喷墨记录头的喷嘴部周边作为目的之一,记载了构成为在喷嘴板周围设置空气管道,记录时及记录待机时从空气管道(air duct)喷射加湿空气的记录装置。但是,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构成的复杂化,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提高,并存在因为气流反而使纸屑在记录头附着的危险。
另外,特开2008-213255号公报记载了通过具有带电性的纸屑收集部件收集纸屑的技术。但是,由于上述相反极性的问题,本技术未必可以有效地收集纸屑,另外在纸屑收集部件堆积的纸屑的处理(去除)成为问题。尤其是,在纸屑大量堆积的状态下,轻微的振动或冲击都会导致纸屑向周围飞散,在长期的性能维持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种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不降低记录品质,可靠地防止纸屑、灰尘等的异物(下面称为“纸屑等”)附着到喷墨记录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形态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单元,其对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以及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其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配置并支持被喷射介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导电性遮蔽部件,其覆盖被喷射介质中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的第1面的、包含与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边缘的端部区域。
根据本形态,由于具备覆盖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的导电性遮蔽部件,因此通过覆盖纸屑等的附着最显著的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可以物理地防止纸屑等向液体喷射单元侧飞散,同时,通过其导电性可以防止被喷射介质和遮蔽部件的摩擦导致的纸屑等的摩擦带电,从而可以防止纸屑等因静电力而飞散。
本发明的第2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形态中,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面设为非接触状态。
根据本形态,由于导电性遮蔽部件相对于被喷射介质设为非接触状态(设为不接触),因此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附着的纸屑等不被物理地刮离而飞散。
本发明的第3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形态中,具备:同电位形成单元,其使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成为同电位。
根据本形态,由于导电性遮蔽部件和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被设为同电位,因此,导电性遮蔽部件和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的电场极弱或者成为几乎无电场形成的状态(以下为了方便将该样状态称为无电场状态)。即,不会在导电性遮蔽部件和液体喷射单元之间形成电场并对纸屑等施加库仑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行、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本发明的第4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到第3形态的任一个中,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上设置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与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之间,该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设置在该液体喷射单元的上游侧且其对被喷射介质进行输送。
根据本形态,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上述液体喷射单元和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之间,因此,尤其可以防止由被喷射介质后端通过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时的振动、冲击所导致的从被喷射介质离开的纸屑等飞散、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侧。
本发明的第5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4形态中,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具备与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接触并旋转的滚轴和覆盖该滚轴的外周面的罩部件,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在上述罩部件。
根据本形态,由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具备与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接触并旋转的滚轴和覆盖该滚轴的外周面的罩部件,因此,可以防止纸屑等从容易附着纸屑等的滚轴飞散。而且,由于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在该罩部件,因此,可以使导电性遮蔽部件的安装以简单构造并低成本地进行。
本发明的第6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4形态中,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具备与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接触并旋转的滚轴和覆盖该滚轴的外周面并且形成有与被喷射介质接触的接触部的罩部件;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于上述罩部件;上述罩部件具有导电性并且与上述同电位形成单元连接,且被设定为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预定部位及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同电位。
根据本形态,通过上述罩部件,可以防止纸屑等从容易附着纸屑等的滚轴飞散。而且,由于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在该罩部件,因此,可以使导电性遮蔽部件的安装以简单构造并低成本地进行。而且,由于将罩部件与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及导电性遮蔽部件设定成同电位,因此这些间成为无电场状态,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行、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本发明的第7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5或第6形态中,上述罩部件至少在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的端部区域,相对于该第1面成为非接触状态。
根据本形态,由于上述罩部件在至少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的端部区域相对于该第1面成为非接触状态,因此,上述罩部件不会使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附着的纸屑等被物理地刮离而飞散。
本发明的第8形态,其特征在于,在第1到第7形态中,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多个尺寸的被喷射介质的上述尺寸对应地设置多个。
根据本形态,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多个尺寸的被喷射介质的上述尺寸对应地设置多个,因此,可以与各种尺寸的被喷射介质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截面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俯视图。
图4是说明传统技术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输送装置,3用纸盒,5分离斜面,6摇动部件,7拾取滚轴,10中间滚轴,11减速滚轴,12,13导向滚轴,14输送驱动滚轴,15输送从动滚轴,16喷墨记录头,16a喷嘴板,17支持部件,17a肋,18上部引导部件,20A,20B同电位形成单元,22导电性遮蔽部件,24罩,P记录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1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截面概略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侧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
以下,参照图1简略说明成为各实施例共有的构成的喷墨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喷墨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备用纸输送装置2,并具有从该用纸输送装置2送出作为被喷射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P,由中间滚轴10将其弯曲反转,向作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的侧输送而进行记录的构成。
更详细地说,用纸输送装置2具备用纸盒3、拾取滚轴7、中间滚轴10、减速滚轴11、导向滚轴12、13。在与可对用纸输送装置2装卸的用纸盒3所容纳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相对的位置设置了分离斜面5,由拾取滚轴7送出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边与分离斜面5滑动接触边向下游侧输送,从而,将应输送的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和要与之相连地重叠输送的下一位置以下的记录用纸P进行预分离。
构成用纸输送单元的拾取滚轴7,被以摇动轴6a中心在图1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及逆时针旋转方向可摇动的摇动部件6轴支承,且设置为由未图示驱动马达的动力驱动旋转。拾取滚轴7在用纸输送时通过与用纸盒3容纳的记录用纸P的最上位用纸接触并旋转,将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从用纸盒3送出。
接着,用纸盒3送出的记录用纸P进入弯曲反转区间。在该弯曲反转区间设置了中间滚轴10、减速滚轴11、导向滚轴12、13的这些滚轴。
中间滚轴10是在使记录用纸P弯曲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的内侧形成的大径滚轴,由图示省略的驱动马达驱动旋转。通过在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边卷绕记录用纸P边将其向下游侧输送。
减速滚轴11设置为在施加预定的旋转摩擦阻力的状态下可相对于中间滚轴10压接及分离,通过在与中间滚轴10之间咬定记录用纸P,将要输送的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和要与其相连地重叠输送的下一位置以下的记录用纸P分离。
另外,在该附近的用纸输送路径设置了图示省略的用纸返回杆,由该用纸返回杆使被减速滚轴11阻止前进的下一位置以下的记录用纸P返回到用纸盒3。
导向滚轴12、13是可自由旋转的滚轴,其中,导向滚轴13通过与中间滚轴10之间咬定用纸P,而辅助中间滚轴10进行用纸输送。
以上是用纸输送装置2的构成,具有该用纸输送装置2的喷墨打印机还在中间滚轴10的下游侧设置具有输送驱动滚轴14和输送从动滚轴15的用纸输送单元。输送驱动滚轴14通过图示省略的驱动马达被驱动旋转,输送从动滚轴15在与输送驱动滚轴14之间咬定记录用纸P,伴随着记录用纸P的输送而从动旋转。
另外,符号18表示可支持输送从动滚轴15自由旋转的上部引导部件,本实施例中在输送驱动滚轴14的轴线方向上配设多个(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在一个上部引导部件18轴支承2个输送从动滚轴15。另外,本实施例中输送驱动滚轴14是在金属轴体的表面附着了用于提高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摩擦力的耐摩耗性微粒而成的,图3中符号14a表示未附着耐摩耗性微粒的金属面,符号14b表示附着了耐摩耗性微粒的高摩擦面。
返回图1,输送驱动滚轴14的下游侧区域是对记录用纸P执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作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与通过支持记录用纸P而规定记录用纸P和喷墨记录头16之间的距离的支持部件17相对配置。
符号16a表示了喷墨记录头16中形成与支持部件17相对的第1侧的、形成了多个墨液吐出喷嘴(图示省略)的金属制的喷嘴板。另外,符号17a是在支持部件17形成的沿用纸输送方向(第1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肋,该肋17a在用纸宽度方向(第2方向:图1的纸面正反方向)隔着适宜的间隔形成多个,由该肋17a支持记录用纸P。
另外,本实施例中,喷墨记录头16是以覆盖用纸宽度的长度形成的所谓线性头,不使喷墨记录头16在用纸宽度方向(第2方向)往复移动,仅仅在输送方向(第1方向)移动记录用纸P就可执行记录。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边在用纸宽度方向移动边进行记录的串行型。
而且,记录用纸P在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部件17之间(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然后通过图1中图示省略的排出单元,向装置外部排出。
以上是喷墨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以下参照图2及图3说明记录区域的特征的构成。
图2及图3中,符号24是覆盖输送从动滚轴15的外周面的罩,该罩24设置在轴支承输送从动滚轴15的上部引导部件18(图3中由符号18A~18D表示)。
罩24图2所示形成为覆盖输送从动滚轴15的外周面,特别是喷墨记录头16侧的外周面,其宽度设定为可覆盖图3所示一个上部引导部件18中的2个输送从动滚轴15。
罩24与输送从动滚轴15的外周面不接触,且在用纸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图2中左侧)具备突缘部24a。而且,在该突缘部24a安装导电性遮蔽部件22。
导电性遮蔽部件22是片状的薄板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导电性,相对于记录用纸P的第1面(喷墨记录头16相对的正面)设为非接触状态,以覆盖包含记录用纸P的边缘的端部区域的方式设置在图3所示的该端部区域。
另外,导电性遮蔽部件22为了可与多个尺寸的记录用纸P的各尺寸对应,根据上述尺寸设置了多个(图3中对导电性遮蔽部件22附上阴影进行表示)。另外,图3中由“LT/LG”、“A4”、“B5”等的用纸尺寸显示以及虚线表示的四边形分别表示了多个尺寸的记录用纸。另外,图3中为了按配设位置的不同区别在用纸宽度方向多个设置的上部引导部件18,附上了标注(A~D)。
然后,图2中符号20A、20B表示同电位形成单元。同电位形成单元20A、20B是将本实施例中的罩24、导电性遮蔽部件22、喷嘴板16a、支持部件17的这些设为同电位的单元。
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罩24、支持部件17的这些是通过在树脂材料中混入金属、碳等的导电性材料而形成的具有例如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左右的导电性的树脂部件。导电性遮蔽部件22设置为与罩24电气连接,而且罩24经由接地电阻与大地连接。
另外,喷嘴板16a及支持部件17也与大地连接。从而,罩24、导电性遮蔽部件22、喷嘴板16a、支持部件17的这些成为同电位,在这些间形成无电场的状态(无电场状态)。
通过以上构成,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区域可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首先,通过由导电性遮蔽部件22覆盖纸屑等的附着最显著的用纸端部区域,物理地防止纸屑等向喷嘴板16a侧飞散。这里,导电性遮蔽部件22具备导电性并相对于记录用纸P不接触,因此,不会物理地刮离用纸端部附着的纸屑等并飞散的同时,可以防止记录用纸P和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摩擦导致的纸屑等的摩擦带电,从而可以防止纸屑等因静电力而飞散。
另外,由导电性遮蔽部件22覆盖用纸端部区域的宽度可以根据纸屑等d的附着状况而适宜调整,例如可以设定成从纸屑等的附着最显著的用纸边缘到向内侧2mm左右为止的区域,或者设定成进一步设有若干余量的范围(例如,从用纸边缘向内侧2~5mm左右为止的区域),即,可以根据纸屑等d的附着程度而适宜调整。
接着,通过同电位形成单元20A、20B,罩24、导电性遮蔽部件22、喷嘴板16a、支持部件17的这些被设定成同电位,因此在这些间成为未形成电场的(无电场)状态。即,不会有由于形成电场使库仑力不会作用于纸屑等的情况,从而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行、附着到喷嘴板16a侧。
另外,由于记录用纸P的厚度不同,为了也考虑到记录面与导电性遮蔽部件22接触的情况,最好考虑到假定使用的多个种类(纸厚)的记录用纸中纸厚最厚的情况进行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安装,以确保与记录用纸之间不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
(1)罩
覆盖输送从动滚轴15的罩24在上述实施例中与记录用纸P成为非接触状态,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至少除了用纸端部区域的中央区域中与记录用纸P接触。更具体地说,是图3中在中央的上部引导部件18B、18C设置的罩24中,使突缘部24a的设置了导电性接触部件22的区域以外的部分与记录用纸P接触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记录用纸P到达支持部件17前,可以使记录用纸P与喷嘴板16a同电位,即纸屑等与喷嘴板16a同电位,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纸屑等向喷嘴板16a飞散并附着。此时,罩24设置为可在图2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及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并且,通过施力单元使突缘部24a对记录用纸P在弹性接触的方向上施力,可以根据记录用纸P的厚度和姿势变化进行柔性应对并与该记录用纸P接触。
另外,即使在这样使罩24的突缘部24a与记录用纸P接触的情况下,也优选,在记录用纸P的端部区域即纸屑附着显著的区域维持非接触。从而,可以防止从记录用纸刮离纸屑并飞散。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使罩24具有导电性并与大地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具有绝缘性。该的情况下,优选,通过使导电性遮蔽部件22直接与大地连接而与喷嘴板16a等保持同一电位。
(2)导电性遮蔽部件
上述实施例中,导电性遮蔽部件22设置于在用纸输送方向上具备输送驱动滚轴14及输送从动滚轴15的用纸输送单元和喷墨记录头16之间,具体在输送从动滚轴15的下游侧附近(图3中的位置Y1)。从而,有效防止特别是由于用纸后端在输送驱动滚轴14和输送从动滚轴15之间通过时的振动所导致的从记录用纸P离开的纸屑等飞散、附着到喷嘴板16a侧。
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可防止喷嘴板16a侧的纸屑的场所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图3中的位置Y2,即喷墨记录头16的记录区域(图3中符号Yh表示)的下游侧附近。另外,也可以在上述记录区域设置导电性遮蔽部件22,但是通过避开上述记录区域,可对记录用纸P进行无缘印刷。
另外,作为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材料,只要具备导电性,则可以采用各种材料,但是,通过采用按摩擦起电序位与例如记录用纸P相比为正极侧的材料(例如导电尼龙等),在采用大量具有易于带正电的纤维素纤维作为纸屑的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纸屑的带电。
作为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材料,通过采用按摩擦起电序位与记录用纸P相比为负极侧的材料(例如,导电PET、导电铁氟龙(注册商标)等),在采用大量具有易于带负电的碳酸钙作为纸屑的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纸屑的带电。
作为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导电性,可以形成为具备例如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左右的导电性,而通过具备某种程度的电阻,可以防止由对导电性遮蔽部件22的像力所导致的纸屑的附着。
(3)同电位形成单元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同电位形成单元20A、20B将罩24、导电性遮蔽部件22、喷嘴板16a、支持部件17的这些设定成同电位,但是不一定必须将这些全部设定成同电位,也可以仅仅将例如导电性遮蔽部件22和喷嘴板16a设定成同电位,在这些间不形成电场,因此可有效防止纸屑。即,将任意构成要素间设定成同电位,可以使该构成要素间成为无电场,可以构成防止纸屑等的飞散的对策。
另外,在上述各构成要素间设定成同电位的情况下,不限于必须与大地连接,也可以施加任意极性的任意电压。即,若某2个构成要素设定成同电位,则在它们间不形成电场,因此,可有效防止纸屑的飞散。
(4)喷嘴板
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喷嘴板16a的表面设置疏水膜。这里,若采用导电性的疏水膜,则可抑制疏水膜的带电,抑制纸屑等附着到喷嘴板16a,并可以可靠地控制喷嘴板侧的电位。
另外,若采用绝缘性的疏水膜,可减轻SUS(不锈钢)等的金属形成的喷嘴板16a的像力(若带电纸屑等接近喷嘴板,则在喷嘴板侧呈现相反的电荷而相互吸引的现象),可防止在喷嘴板附近上扬的纸屑等引向喷嘴板16a。
另外,施加(控制)电位的位置,优选喷墨记录头16中最靠支持部件17侧,即喷嘴板16a,更具体地说,是与支持部件17相对的面即喷嘴面。从而,最接近记录用纸P的喷嘴面的电位被控制,因此可以抑制来自周围的蔓延电场,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纸屑等附着到喷嘴面。另外这在支持部件17侧也同样,电位控制的规定部位,优选与喷嘴板16a相对的面。
(5)对墨滴施加电荷
上述实施例中,墨滴由于通过喷嘴板16a而产生的感应电荷而带电(例如向喷嘴板16a施加预定电位的情况下)。但是也可以在从容纳墨液的墨液容纳室(例如,墨盒等)到喷嘴板16a的墨液流路中的任意的场所对墨滴施加电荷。例如,也可以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墨液容纳室的内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经由该内壁对墨液施加电荷。
另外,通过对作为液体的墨液施加与导电性支持部件22(或者记录用纸、支持部件17等)相同的电位,可以使喷墨记录头16和导电性支持部件22(或者记录用纸、支持部件17等)之间的电场极弱,形成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嘴板16a的对策。即,例如喷嘴板16a不限于金属等的导体,也可以由硅、丙烯酸、聚酰亚胺等的电介质形成。该的情况下,若不控制头内部的墨液的电位,则有基于记录头内部的墨液和支持部件17之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对纸屑施加强势影响而使纸屑向喷嘴板16a侧飞行的情况。但是,通过对记录头内部的墨液施加与支持部件17侧相同的电位,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电介质形成喷嘴板16a时,作为对记录头内部的墨液施加电位的构成,也可以仅仅将喷嘴板中的墨液流路部分(与墨液接触的部位)由导电性部件构成,经由该导电性部件对墨液施加电位。例如,在喷嘴板采用层叠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在所有层中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墨液流路部分,也可以在其中的至少一层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墨液流路部分。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单元,其对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以及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其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配置并支持被喷射介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导电性遮蔽部件,其覆盖被喷射介质中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的第1面的、包含与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边缘的端部区域,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与上述被喷射介质不接触,从而不影响上述被喷射介质的输送;和
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设置在该液体喷射单元的上游侧;
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上述被喷射介质的上述输送方向上设置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之间;
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具备:
与上述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接触并旋转的滚轴;和
覆盖该滚轴的外周面的罩部件;
其中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在上述罩部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同电位形成单元,其使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预定部位成为同电位。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单元具备与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接触并旋转的滚轴和覆盖该滚轴的外周面并且形成有与被喷射介质接触的接触部的罩部件;
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设置于上述罩部件;
上述罩部件具有导电性并且与上述同电位形成单元连接,且被设定为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预定部位及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同电位。
4.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至少在被喷射介质的上述第1面的端部区域,相对于该第1面成为非接触状态。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多个尺寸的被喷射介质的上述尺寸对应地设置多个。
6.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性遮蔽部件在与上述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多个尺寸的被喷射介质的上述尺寸对应地设置多个。
CN201010546663.5A 2009-11-11 2010-11-11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145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7713/2009 2009-11-11
JP2009257713 2009-11-11
JP2010103893A JP5633671B2 (ja) 2009-11-11 2010-04-28 液体噴射装置
JP103893/2010 2010-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583A CN102145583A (zh) 2011-08-10
CN102145583B true CN102145583B (zh) 2014-04-09

Family

ID=4397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6663.5A Active CN102145583B (zh) 2009-11-11 2010-11-11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9479B2 (zh)
JP (1) JP5633671B2 (zh)
CN (1) CN102145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5698B2 (ja) * 2013-12-26 2017-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164772A (ja) * 2014-03-03 2015-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9895889B2 (en) 2014-06-23 2018-0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6148A (en) * 1990-08-31 1999-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n recording heads preventing adhesion of satellite droplets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5635B2 (ja) * 1990-08-31 1999-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2046A (ja) * 1994-06-15 1996-01-09 Tec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US5751308A (en) * 1994-09-09 1998-05-12 Signtech Usa., Lt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d tensioning a substrate
JP3757590B2 (ja) * 1997-12-19 2006-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紙搬送装置及び紙搬送方法
JP3781284B2 (ja) 2001-11-30 2006-05-31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とその記録装置
US6802591B2 (en) * 2002-02-12 2004-10-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 apparatus
JP2006069739A (ja) * 2004-09-02 2006-03-16 Olympus Corp 記録装置
JP4391953B2 (ja) * 2005-02-14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8321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界発生ユニット
US7735975B2 (en) * 2005-10-26 2010-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ield generating unit
JP2007118318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JP2008213255A (ja) 2007-03-02 2008-09-18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2279A (ja) * 2007-07-04 2009-01-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262587B2 (ja) * 2008-03-11 2013-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037047A (ja) * 2008-08-05 2010-02-18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IL196203A (en) * 2008-12-25 2012-12-31 Matan Digital Printing Ltd Method of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build up on a print media and printer using the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6148A (en) * 1990-08-31 1999-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n recording heads preventing adhesion of satellite droplets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39479B2 (en) 2013-05-14
US20110109709A1 (en) 2011-05-12
CN102145583A (zh) 2011-08-10
JP2011121353A (ja) 2011-06-23
JP5633671B2 (ja)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224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60257149A1 (e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2133817B (zh) 喷液装置
CN10214558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06964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069637B (zh) 喷液装置
EP2444252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280470B2 (ja) シートの搬送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6112295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64500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27315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071447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31050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14141030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US5980022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flow control which shields extended portion of control electrodes from toner carrying mechanism
JP564119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115709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44785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41331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H07477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287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547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H08852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