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9643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9643B
CN102069643B CN201010526677.0A CN201010526677A CN102069643B CN 102069643 B CN102069643 B CN 102069643B CN 201010526677 A CN201010526677 A CN 201010526677A CN 102069643 B CN102069643 B CN 102069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jected medium
paper
liquid inj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6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9643A (zh
Inventor
山田阳一
香月清辉
小桥胜
松本大辅
小池保则
隐岐成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69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9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液体喷射装置,其不会降低记录品质,可靠地防止纸屑、尘埃等的异物附着到喷墨记录头。作为串行型打印机的喷墨打印机1中,传送记录用纸P时,电位控制单元19将喷墨记录头16、记录用纸P、支持构件17设为等电位,形成无电场状态。从而电场的库仑力不作用于记录用纸P上附着的纸屑等d,可防止纸屑等d附着到喷嘴板16a。另外,电位控制单元19在不传送记录用纸P时,在喷墨记录头16和记录用纸P及支持构件17间形成电位差(电场),防止墨滴成为雾状而浮游。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传真机、打印机为代表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举例说明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在与喷墨记录头相对向的位置具有支持构件(也称为压板),由支持构件支持记录用纸,从而规定喷墨记录头和记录用纸之间的距离。
这里,近年的喷墨打印机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品质,墨滴进一步微细化,例如墨滴微细化到数pl程度。因此,墨滴的质量极小,即使从喷墨记录头向记录用纸排出墨滴,也有一部分不附着到记录用纸,成为雾状而浮游,发生各种问题。而且,在记录用纸的四边无空白地进行记录的所谓无缘记录中,墨滴也排出到记录用纸的端部外部的区域,因此上述的雾状浮游现象变得更显著。
因而,以往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2所记载,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构件的这些间设置电位差,通过发生电场而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引向记录用纸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8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8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1.伴随记录用纸的高速传送化而产生的课题>
但是近年的喷墨打印机中,尤其是伴随着商业用途等中的高速化,用纸的传送速度与传统相比显著增加。而且在喷墨记录头在与用纸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所谓串行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用纸停止期间实施头扫描(记录),因此为了防止生产率的降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用纸传送速度。
但是,伴随这样的记录用纸的高速传送化,产生以下的问题。即,在记录用纸的端部(边缘)附着了切断时产生的纸屑,在不控制记录用纸、支持构件(压板)、喷墨记录头这3个要素(以下总称「记录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电位的场合,通过记录部构成要素间产生的电场,附着于记录用纸的纸屑向喷墨记录头飞翔并附着。特别是,高速传送记录用纸的场合,用纸传送时的振动、冲击大,因此纸屑的飞翔变得更显著。
另外,伴随着用纸盒(cassette)收容的记录用纸间的摩擦和/或用纸传送路径的构成要素(例如,纸幅校正器(edge guide)、传送辊等)和记录用纸之间的抵接、接触,摩擦带电和/或剥离带电变得显著,即记录部构成要素更显著地带电。结果,记录部构成要素间形成的电场变强,另外纸屑本身的带电也变强,因此,对纸屑施加的库仑力大,纸屑对喷墨记录头的附着变得更显著。
另外,即使纸屑本身不带电,在飞翔的纸屑被置于电场中的场合,由于介质极化或者静电感应也在纸屑中产生电荷的不平衡,会被引向喷墨记录头侧。
图10是表示该问题点的说明图,标号160表示喷墨记录头,标号160a表示喷嘴板,标号170表示支持构件(压板),标号170a表示在支持构件170形成的肋。标号P表示记录用纸,标号Pe表示用纸端部,标号d表示纸屑。并且,圆圈包围的「+」、「-」表示带电极性。
记录用纸P通过除电刷等除电,从而,该记录用纸P附着的纸屑d不带电。但是,如纸屑d的扩大图所示,在喷嘴板160a带正电,支持构件170带负电的场合(一例),由于介质极化(纸屑d具有电介质的性质的场合)或者静电感应(纸屑d具有导体的性质的场合),纸屑d的喷嘴板侧呈现负电荷,支持构件侧呈现正电荷。从而,纸屑d也被吸引到喷嘴板160a及支持构件170的任一侧。
纸屑若在喷墨记录头附着,则纸屑直接堵塞喷嘴开口,或者在喷嘴面的清扫(擦拭)时纸屑移动到喷嘴开口,从而导致点遗漏。
另外,纸屑除了这样物理地堵塞喷嘴开口外,也有构成纸屑的碳酸钙等的填料与墨液的水分反应而增粘,阻碍喷嘴开口的液面(meniscus)的振动,妨碍墨滴的排出的情况。从而,为了在喷墨打印机中获得适切的记录品质,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墨记录头是极其重要的。
<以往技术的问题点>
上述专利文献1、2中,如上述,提出了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构件(记录部构成要素)的这些间设置电位差,通过发生电场而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引向记录用纸的技术。从而,若将纸屑与墨滴同样看待,则认为通过控制电场而将纸屑引向记录用纸侧,也可以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墨记录头。
但是,构成纸屑的纤维和填料同样程度地易于带上正极、负极的任一极性,从而即使通过在记录部构成要素间形成特定方向的电场而防止纸屑飞翔到喷墨记录头侧,也无法防止以相反极性带电的纸屑向喷墨记录头侧飞翔。
另外,日本特开2003-165230号公报记载了在喷嘴板周围设置空气管道,在记录时及记录待机时从空气管道喷射加湿空气的记录装置,目的之一是防止纸屑、尘埃等附着到喷墨记录头的喷嘴部周边。但是这样的构成中,构成的复杂化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提升,而且有由于气流反而使纸屑附着到记录头的危险。
另外,日本特开2008-213255号公报记载了通过具有带电性的纸屑收集构件收集纸屑的技术。但是本技术中,上述相反极性的问题导致无法高效地收集纸屑,另外纸屑收集构件中堆积的纸屑的处理(除去)成为问题。特别地,在纸屑大量堆积的状态下,通过稍微的振动、冲击就有纸屑向周围飞散的可能,在长期性能的维持上存在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种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在不降低记录品质的情况下可靠地防止纸屑、尘埃等的异物(以下称为「纸屑等」)附着到喷墨记录头。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其传送被喷射介质;液体喷射单元,其在与作为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移动,并向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以及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其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向配置并支持被喷射介质;其中,通过交替反复执行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的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进行的液体喷射而结束对被喷射介质的液体喷射;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电位控制单元,其可以在将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和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设为等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和在两者间发生电位差的电位差发生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形成上述等电位状态,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不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至少在适宜的期间,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形成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即振动等导致纸屑等最易从被喷射介质飞散时,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和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设定成等电位,因此液体喷射单元和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的电场极弱或者成为完全没有形成电场的状态(以下为了方便将该状态称为无电场状态)。
从而附着纸屑等的被喷射介质被置于液体喷射单元和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的无电场区域中,可抑制在被喷射介质附着的纸屑等的飞散、飞翔,大部分以在被喷射介质附着的状态与被喷射介质一起向装置外部排出。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另外,在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不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至少在适宜的期间,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形成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即形成电场,因此,可以将从液体喷射单元喷射的液体引向被喷射介质或者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消除液体成为雾状而浮游所伴随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2方式基于第1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等电位状态中将被喷射介质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设为等电位。
根据本方式,被喷射介质和液体喷射单元之间进一步成为无电场,因此更可靠地抑制在被喷射介质附着的纸屑等向液体喷射单元飞翔,几乎都以在被喷射介质附着的状态与被喷射介质一起向装置外部排出。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本发明的第3方式基于第1或第2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开始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前,从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切换到上述等电位状态。
根据本方式,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开始前,将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切换为上述等电位状态,因此可以将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开始时可靠地设为上述无电场状态,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本发明的第4方式基于第1到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结束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后,从上述等电位状态切换到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
根据本方式,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结束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后,将上述等电位状态切换为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因此,可以可靠地将被喷射介质的传送结束时设为上述无电场状态,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本发明的第5方式基于第1到第4方式的任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与作为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切换上述等电位状态和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在除了上述端部区域的区域,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不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在上述液体喷射单元和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形成电位差。
根据本方式,纸屑等的附着显著的被喷射介质端部被置于无电场区域中,可抑制在被喷射介质端部附着的纸屑等的飞散、飞翔,大部分以在被喷射介质端部附着的状态与被喷射介质一起向装置外部排出。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除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外的区域中,在液体喷射单元和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形成电位差,因此在该区域形成电场,液体喷射单元喷射的液体被库仑力引向被喷射介质侧,并可靠地附着。从而,可以防止液体喷射品质的降低,并消除液体成为雾状而浮游所伴随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6方式基于第1到第5方式的任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是与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相对向的面,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是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向的面。
根据本方式,液体喷射单元侧及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中,设为等电位的规定部位(电位控制的部位)是相互对向的面,因此可以抑制来自周围的蔓延电场,更可靠地将纸屑等置于无电场状态。
本发明的第7方式基于第5或第6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包含与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一方侧端部对应的位置,并从该位置向被喷射介质的外侧和内侧延伸,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形成上述等电位状态时,在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上述一方侧端部的一侧,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内侧的末端位置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的规定部位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外侧的末端位置连接而成的线,与被喷射介质相交。
根据本方式,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上述第2方向中的与被喷射介质端部对应的区域)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内侧的末端位置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的规定部位中比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对应的位置靠外侧的末端位置连接而成的线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相交,因此即使在比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靠内侧的区域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之间形成电场,被喷射介质的端部也不进入该电场的内侧(详细后述)。
以上,纸屑等的附着最显著的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可靠地进入在设定成等电位的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和液体喷射单元之间形成的电场极弱或者完全没有形成电场的状态(以下为了方便将该状态称为无电场状态),因此可抑制在被喷射介质端部附着的纸屑等的飞散、飞翔,大部分以在被喷射介质端部附着的状态与被喷射介质一起向装置外部排出。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翔、附着到液体喷射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用纸传送路径的侧截面概略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的思想的概念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1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1实施例)。
图5是表示记录动作中的电场的状态切换的定时的定时图(第1实施例)。
图6是表示记录动作中的电场的状态切换的定时的定时图(第2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2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2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3实施例)。
图10是说明以往技术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传送装置,3用纸盒,5分离斜面,6摆动构件,7拾取(pick up)辊,8托架导向轴,9托架,10中间辊,11返回辊,12,13导向辊,14传送驱动辊,15传送从动辊,16喷墨记录头,16a喷嘴板,17引导构件,17a肋,18上部引导构件,19电位控制单元,21电极板,P记录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图1是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1的用纸传送路径的侧截面概略图,图2是本发明的基本思想的概念图,图4及图5是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1实施例),图5是表示记录动作中的电场的状态切换的定时的定时图(第1实施例),图6是定时图(第2实施例)。另外,图7及图8是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2实施例),图9是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的示图(第3实施例)。另外,图3、图4及图7、图6表示用纸P的一方侧端部区域,对于另一方侧端部区域也设置了同样的构成。另外,图1的纸面表背方向是与用纸传送方向即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用纸宽度方向),图2~图4、图7~图9中,图的左右方向是第2方向(用纸宽度方向),纸面表背方向成为第1方向(用纸传送方向)。
以下,参照图1概略说明成为各实施例通用构成的喷墨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喷墨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备用纸传送装置2,从该用纸传送装置2送出作为被喷射介质一例的记录用纸P,被中间辊10弯曲反转,传送到作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侧,进行记录。
更详细地说,用纸传送装置2具备用纸盒3、拾取辊7、中间辊10、返回辊11和导向辊12、13。在与相对于用纸传送装置2可装卸的用纸盒3所收容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相对向的位置,设置有分离斜面5,由拾取辊7送出的记录用纸P的前端与分离斜面5抵接而向下游侧传送,从而,要传送的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和与其相连的要再送(即将要传送)的次位以下的记录用纸P进行预备的分离。
构成用纸传送单元的拾取辊7由以摆动轴6a为中心在图1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可摆动的摆动(摇动)构件6轴支承,且由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动力驱动旋转。拾取辊7在用纸传送时接收用纸盒3所收容的记录用纸P的最上位用纸并旋转,从而将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从用纸盒3送出。
接着,从用纸盒3送出的记录用纸P进入弯曲反转区间。在该弯曲反转区间设置有中间辊10、返回辊11、导向辊12、13的这些辊。
中间辊10是在使记录用纸P弯曲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的内侧形成的大径辊,由图示省略的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通过在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卷绕记录用纸P的同时向下游侧传送。
返回辊11设置为在施加规定的旋转摩擦阻力的状态下可相对于中间辊10压接及分离,通过在与中间辊10之间咬定(nip)记录用纸P,将要传送的最上位的记录用纸P和与其相连的要再送的次位以下的记录用纸P分离。
另外,在该用纸传送路径的附近设置有图示省略的用纸返回杆(lever),被返回辊11阻止前进的次位以下的记录用纸P由该用纸返回杆返回到用纸盒3。
导向辊12、13是可自由旋转的辊,其中,导向辊13通过在与中间辊10之间咬定用纸P,而辅助中间辊10进行用纸传送。
以上是用纸传送装置2的构成,具有该用纸传送装置2的喷墨打印机还在中间辊10的下游侧具有传送驱动辊14和传送从动辊15。传送驱动辊14通过图示省略的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传送从动辊15在与传送驱动辊14之间咬定记录用纸P,伴随着记录用纸P的传送而从动旋转。
传送驱动辊15的下游侧区域是对记录用纸P执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作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和通过支持记录用纸P而规定记录用纸P与喷墨记录头16之间的距离的作为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的支持构件17相对向配置。
喷墨记录头16在托架9的底部搭载,该托架9由在用纸宽度方向(第2方向:图1的纸面表背方向)延伸的托架导向轴8导向,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在用纸宽度方向(第2方向)往复移动。通过交替反复执行喷墨记录头16的扫描(托架9移动的同时,从喷墨记录头16排出墨液)和传送驱动辊14及传送从动辊15进行的用纸传送动作,结束对记录用纸P的记录。
然后,在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构件17之间(记录区域)进行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由图1中图示省略的排出单元向装置外部排出。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以上是喷墨打印机1的概略构成,以下,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另外,图2中标号16a表示了喷墨记录头16中形成与支持构件17相对向的第1侧的、形成多个墨液排出喷嘴(图示省略)的金属制的喷嘴板。标号17a是在支持构件17形成的沿用纸传送方向(第1方向:图2的纸面表背方向)延伸的肋(rib),该肋17a在用纸宽度方向(第2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隔着适宜的间隔形成多个,由该肋17a支持记录用纸P。
标号Pe表示用纸端部(用纸宽度方向中的端部),标号d表示在用纸端Pe附着的纸屑等。另外,标号s表示从喷墨记录头16向记录用纸P排出的墨滴。
标号V1表示喷嘴板16a和支持构件17(与喷嘴板16a相对向的面)之间的电位差,标号V2表示喷嘴板16a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电位差,标号V3表示支持构件17(与记录用纸P相对向的面)和记录用纸P之间的电位差。
本发明中,在对记录用纸P开始记录到结束为止的期间,由传送驱动辊14及传送从动辊15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即纸屑等d最容易从记录用纸P飞散时,电位差V1成为零(以下该状态称为「等电位状态」)。
另外,在不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至少在适宜的期间,将电位差V1设定为非零(即,产生电位差)(以下该状态称为「电位差发生状态」)。
即,在记录用纸P传送时形成的等电位状态下,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构件17之间成为不形成电场的(无电场)状态。从而附着纸屑等d的记录用纸P置于无电场区域中,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构件17之间的电场形成的库仑力不作用于在记录用纸P附着的纸屑等d。从而,纸屑等d的飞散、飞翔被抑制,大多数以在记录用纸P附着的状态与记录用纸P一起向装置外部排出。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d飞翔、附着到喷墨记录头16。
另外,在不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设定的电位差发生状态下,在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构件17之间形成电场,因此,电场产生的库仑力作用于从喷墨记录头16喷射的墨滴s(特别是成为雾状而浮游的物质)。从而,可以将墨滴s引向记录用纸P或者支持构件17,可以消除墨滴s成为雾状浮游伴随的问题。
另外,上述等电位状态中,若与电位差V1一起将电位差V2设定成零,则记录用纸P被置于完全的无电场区域中,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在记录用纸P附着的纸屑等d飞翔附着到喷墨记录头16。
以上是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第1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3及图4说明记录区域中的带电状态(第1实施例)。图3及图4中标号19表示电位控制单元。电位控制单元19是在使喷嘴板16a、支持构件17、记录用纸P成为等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图3)和在这些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发生状态(图4)之间进行切换的单元。
更具体地,在支持构件17中的与喷嘴板16a相对向的面(肋17a之间)设置电极板(例如,宽20mm程度的SUS板)21,该电极板21可通过开关切换到电源连接(例如,1000V电源的负极端子)及接地。另外,电极板21以在第1方向上至少覆盖喷墨记录头16的长度、配置位置构成。
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电极板21可与电源的负极端子连接,但是也可以与正极端子连接。另外,电位控制单元19中与记录用纸P接触的部位可以通过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包含传送驱动辊14的记录区域的上游侧的辊而构成,或者由导电刷等构成。
另外,喷嘴板16a接地,从而喷嘴板16a总是维持接地电位。
电位控制单元19在对记录用纸P开始记录到结束的期间由传送驱动辊14及传送从动辊15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选择图3的接地,从而,喷嘴板16a、支持构件17、记录用纸P成为等电位(接地电位),它们之间成为无电场状态。
从而,在纸屑等d最容易飞散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中,电场产生的库仑力不作用于纸屑等d,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d飞翔、附着到喷墨记录头16。
电位控制单元19不传送记录用纸P时,选择图4的电源连接,从而在喷嘴板16a和记录用纸P之间及喷嘴板16a和支持构件17之间,形成电场。
图4中圆圈包围的标号「+」、「-」表示带电极性(图8中同样),图4的例中,在电极板21呈现负电荷,在喷嘴板16a的侧通过静电感应呈现正电荷,因此,从喷墨记录头16排出的墨滴带正电。从而,墨滴引向记录用纸P的侧,可以消除墨滴成为雾状浮游的问题。另外,图4中,为了避免图的复杂化,省略了电力线的图示(图8中同样)。
图5表示了对于托架动作及用纸传送动作的电位(电场)状态切换的定时,表示了托架动作和用纸传送动作交替执行的记录动作的一部分。另外,不限于利用托架动作的整个时间进行墨液排出,也可以在其一部分,例如托架9的加速区间及减速区间等不进行墨液排出。
如图示,进行墨液排出时设定成电位差发生状态(电场形成),然后在用纸传送动作开始前切换为等电位状态(无电场),在用纸传送动作结束后,切换为电位差发生状态(电场形成)。从而,可靠地防止伴随用纸传送而产生的纸屑等的飞散。
另外,图5表示了托架动作和用纸传送动作不重合进行的例,但是如图6,托架动作和用纸传送动作也可以重合进行。即,托架动作结束前(例如,托架停止前的减速动作中),开始用纸传送动作,然后在用纸传送动作结束前,开始托架动作,从而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的例(但是,用纸传送动作和墨液排出动作不重合)。
这样,托架动作和用纸传送动作即使重合进行,也可以在用纸传送动作开始前从电位差发生状态(电场形成)切换为等电位状态(无电场),另外在用纸传送动作结束后从等电位状态(无电场)切换为电位差发生状态(电场形成)。从而,可靠地防止伴随用纸传送而产生的纸屑等的飞散。
《第2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另外,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标号,以下省略其说明(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例也同样)。
本实施例中与已经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支持构件(用标号17′表示)通过具备导电性(例如,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程度),而省略了电极板21及到记录用纸P的电位控制单元19的连接构件。
即,支持构件17′本身是导体,因此不需要电极板21,可以实现装置构成的简化及低成本化。支持构件17′例如可以采用在树脂混入了金属、碳等的导电性材料的物质。另外,也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后,在表面附着金属、碳等的导电性材料。
另外,具有导电性的支持构件17′的肋17a′与记录用纸P接触,因此不需要将记录用纸P与电位控制单元19连接的专用构件,可以构造简单且低成本地使支持构件17′和记录用纸P为等电位。
其他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电位控制单元19在对记录用纸P开始记录到结束为止的期间,由传送驱动辊14及传送从动辊15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选择图7的接地,从而喷嘴板16a、支持构件17′、记录用纸P成为等电位(接地电位),在这些间成为无电场状态。
从而,在纸屑等d最易飞散的记录用纸P的传送中,电场产生的库仑力不作用于纸屑等d,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d飞翔、附着到喷墨记录头16。
电位控制单元19在不传送记录用纸P时,选择图8的电源连接,从而在喷嘴板16a和记录用纸P之间及喷嘴板16a和支持构件17′之间,形成电场。从而,在雾状墨液浮游的场合,可以将其引向支持构件17′的侧,回收浮游的雾状墨液。
《其他变形》
(1)电位控制单元
上述各实施例中,喷嘴板16a、记录用纸P、支持构件17设为等电位时(形成无电场状态时),使这些接地,但是,只要是等电位就可以形成无电场状态,因此不限于接地,也可以施加任意极性的任意电压。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传送记录用纸P时,喷嘴板16a、记录用纸P、支持构件17设为等电位,但是,即使例如仅仅将喷嘴板16a和支持构件17之间设为等电位,对记录用纸P不进行电位控制(浮置),也可以获得防止规定的纸屑等附着的效果(防止纸屑等附着到喷嘴板的效果)。
另外,图5及图6中电位控制单元在喷嘴板16a、记录用纸P、支持构件17的这些间形成电位差(电场)的期间,如上述那样是不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的时间,但是,该电场形成期间只要是至少不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间的适宜期间即可。即,可以利用不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的时间的整个期间形成电场,也可以利用部分期间形成电场。另外,也可以利用记录开始前后的期间形成电场。
(2)喷墨记录头
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喷嘴板16a的表面设置防水膜。这里,若采用导电性的防水膜,则可抑制防水膜的带电,抑制纸屑等附着到喷嘴板16a,并可以可靠地控制喷嘴板侧的电位。
另外,若采用绝缘性的防水膜,可减轻由SUS等的金属形成的喷嘴板16a的镜像力(带电纸屑等若接近喷嘴板,则在喷嘴板侧呈现相反的电荷而相互吸引的现象),可防止在喷嘴板附近上扬的纸屑等引向喷嘴板16a。
另外,施加(控制)电位的位置最好是喷墨记录头16中最靠支持构件17侧,即喷嘴板16a,更具体地说,是与支持构件17相对向的面即喷嘴面。从而,最接近记录用纸P的喷嘴面的电位被控制,因此可以抑制来自周围的蔓延电场,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纸屑等附着到喷嘴面。另外这在支持构件17侧也同样,电位控制的规定部位最好是与喷嘴板16a相对向的面。另外,如上述各实施例,只要是不切换喷墨记录头16侧的电位而切换支持构件17及记录用纸P侧的电位的构成,就可以提高喷墨记录头16的可靠性。
(3)电极板
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极板21的上面(第1实施例),或者支持构件17′的肋17a′间(第2实施例)设置墨液吸收材(未图示)。通过该墨液吸收材,即使向记录用纸P外的区域(例如,空排墨液冲洗时、无缘印刷时等)排出墨滴,也可以将其可靠地捕获,消除雾状浮游的问题。
这样的墨液吸收材可以以具有例如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例如,105Ω/□程度)的导电性的方式形成。具体地,可以采用在聚乙烯、聚氨酯(polyurethane)等的树脂中混入金属、碳等的导电性材料并发泡而成的物质,在聚乙烯、聚氨酯等的树脂发泡材附着了金属、碳等的导电性材料的物质,或电镀的物质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将聚乙烯、聚氨酯等的树脂发泡材浸入电解质溶液的物质。这样,通过使墨液吸收材具有导电性,可以可靠地控制墨液吸收材的最表面(喷嘴板侧最表面)的电位。另外,也可以取代电极板21而采用这样的导电性墨液吸收材。
另外,上述第1实施例中,在用纸宽度方向的肋17a间设置电极板21,但是也可以仅仅在用纸宽度方向的用纸端部区域即纸屑等附着最显著区域设置电极板21(例如,仅仅在图3中最左侧设置电极板21)。该场合中,除了仅仅在与某尺寸的记录用纸(例如,A4尺寸)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电极板21外,为了与多个尺寸的记录用纸对应,也可以在与多个尺寸的记录用纸端部对应的区域设置电极板21。另外,考虑的用纸端部区域的宽度可以根据纸屑等d的附着状况而适宜调节,例如可以设定成从附着最显著的用纸端开始的内侧的2mm程度,或者设定成进一步设置了若干余裕的范围(例如,用纸端开始的内侧的2~5mm程度的区域),即可以根据纸屑等d的附着程度而适宜调节。电极版21以覆盖这样的用纸端部区域的宽度、配置位置进行构成。
(4)记录用纸的接地单元
上述各实施例中,记录用纸P的接地可以通过各种单元进行,例如也可以配置在任意的场所接地的导电刷,与记录用纸P接触。另外,也可以经由用纸传送路径上配置的各辊接地。
(5)对墨滴的电荷施加
上述实施例中,墨滴通过隔着喷嘴板16a的感应电荷而带电。但是也可以在从收容墨液的墨液收容室(例如,墨盒等)到喷嘴板16a的墨液流路中的任意的场所对墨滴施加电荷。例如,也可以由导电性构件构成墨液收容室的内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经由该内壁对墨液施加电荷。
另外,通过对作为液体的墨液施加与支持构件17侧(或者记录用纸)相同的电位,可以使喷墨记录头16和支持构件17(或者记录用纸)之间的电场极弱,形成防止纸屑附着到喷嘴板16a的对策。即,例如喷嘴板16a不限于金属等的导体,也可以由硅、丙烯酸、聚酰亚胺等的电介质形成。该场合,若不控制头内部的墨液的电位,则有由在头内部的墨液和支持构件17之间的电位差产生的电场对纸屑施加强影响而使纸屑向喷嘴板16a侧飞翔的情况。但是,通过对头内部的墨液施加与支持构件17侧相同的电位,可以消除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电介质形成喷嘴板16a时,作为对头内部的墨液施加电位的构成,也可以仅仅将喷嘴板中的墨液流路部分(与墨液接触的部位)由导电性构件构成,经由该导电性构件对墨液施加电位。例如,喷嘴板采用层叠构造的场合,可以在所有层由导电性构件构成墨液流路部分,也可以在其中的至少一层由导电性构件构成墨液流路部分。
(6)考虑了支持构件中的电极板配置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的电场的构成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考虑了支持构件17中的电极板配置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的电场的构成,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纸屑等的飞散、飞翔。以下,参照图9说明。另外,图9是图3及图4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这里,图9中,点R1表示电极板21中比与用纸端部对应的位置(从用纸端部向支持构件17引垂线时的支持构件17的位置)Qe靠用纸内侧(图9中右侧)的末端位置,点R2表示喷嘴板16a中比与用纸端部对应的位置Qe靠用纸外侧(图9中左侧)的末端位置。另外,标号E1表示的线表示连接点R1和点R2的线。
例如图9中,支持构件17中比电极板21靠用纸内侧(图9中右侧)的部分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区域,因此,比线E1靠用纸内侧(图9中右侧)的区域中,有在支持构件17和喷嘴板16a之间形成电场的危险。即,纸屑等d附着的用纸端部区域即使夹持于电极板21和喷嘴板16a之间,由于产生上述的电场,因此用纸端部区域若进入这样的电场中,则有用纸端部区域附着的纸屑等d向喷嘴板16a飞散、飞翔的危险。
但是,通过使线E1位于比用纸端部区域靠用纸内侧(图9中右侧),即线E1与用纸相交,可以可靠地将用纸端部区域置于无电场状态中。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用纸端部区域附着的纸屑等d向喷嘴板16a飞散、飞翔。另外,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调节电极板21的宽度、配置或者调节由传送驱动辊14及传送从动辊15进行记录用纸P的传送时的喷墨记录头16的停止位置等实现。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于从用纸端部向内侧距离w的区域,构成为使线E1穿过用纸内侧,但是,至少使线E1穿过从用纸端部(边缘)开始的内侧,就可以某一程度防止上述纸屑等d的飞散。另外,距离w可以考虑纸屑等d的附着程度设定成例如纸屑等d附着最显著的2mm程度,或者设定成进一步设置了若干余裕的范围(例如,w=2~5mm程度),即可以根据纸屑等d的附着程度而适宜调节。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对用纸P的一方侧端部及另一方侧端部的双方都应用本发明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构成,不用说,即使仅仅对用纸P的一方侧端部区域应用本发明的构成,也可以在该一方侧端部区域中获得该作用效果。

Claims (9)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其传送被喷射介质;
液体喷射单元,其在与作为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移动,并向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以及
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其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向配置并支持被喷射介质;
其中,通过交替反复执行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的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进行的液体喷射而结束对被喷射介质的液体喷射;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
电位控制单元,其可以在将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和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设为等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和在两者间发生电位差的电位差发生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形成上述等电位状态,
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不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至少在适宜的期间,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形成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等电位状态中将被喷射介质和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设为等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开始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前,从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切换到上述等电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结束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后,从上述等电位状态切换到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与作为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切换上述等电位状态和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
在除了上述端部区域的区域,在上述被喷射介质传送单元不进行被喷射介质的传送时,在上述液体喷射单元和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之间形成电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喷射单元侧的规定部位是与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相对向的面,
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是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相对向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包含与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一方侧端部对应的位置,并从该位置向被喷射介质的外侧和内侧延伸,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形成上述等电位状态时,在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上述一方侧端部的一侧,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内侧的末端位置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的规定部位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外侧的末端位置连接而成的线,与被喷射介质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包含与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一方侧端部对应的位置,并从该位置向被喷射介质的外侧和内侧延伸,
上述电位控制单元在形成上述等电位状态时,在上述第2方向的被喷射介质的至少上述一方侧端部的一侧,上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侧的规定部位的与被喷射介质的端部区域对应的区域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内侧的末端位置与上述液体喷射单元的规定部位中比被喷射介质的端部靠外侧的末端位置连接而成的线,与被喷射介质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等电位状态下,不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射液体,
在上述电位差发生状态下,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射液体。
CN201010526677.0A 2009-10-29 2010-10-28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069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9175 2009-10-29
JP249175/2009 2009-10-29
JP2010103878A JP5641197B2 (ja) 2009-10-29 2010-04-28 液体噴射装置
JP103878/2010 2010-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643A CN102069643A (zh) 2011-05-25
CN102069643B true CN102069643B (zh) 2013-09-25

Family

ID=4392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6677.0A Active CN102069643B (zh) 2009-10-29 2010-10-28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9063B2 (zh)
JP (1) JP5641197B2 (zh)
CN (1) CN102069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5003B2 (ja) * 2009-10-29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641197B2 (ja) 2009-10-29 2014-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760700B2 (ja) * 2011-05-30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S2630017T3 (es) * 2012-10-04 2017-08-17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una mejor impresión directa de paneles decorativos
JP6388376B2 (ja) * 2014-06-04 2018-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790455B2 (ja) * 2016-05-23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1445A2 (en) * 1995-09-12 1997-03-12 SHARP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by emitting evaporated ink onto a recording medium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325A (en) * 1986-11-14 1989-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n electrode disposed at writing paper side
JP2915635B2 (ja) * 1990-08-31 1999-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014815B2 (ja) * 1990-08-31 2000-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508540B1 (en) * 2000-10-20 2003-01-21 Xerox Corporation Fringe field electrode array for simultaneous paper tacking and field assist
JP3781284B2 (ja) 2001-11-30 2006-05-31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とその記録装置
US6802591B2 (en) * 2002-02-12 2004-10-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 apparatus
US7735975B2 (en) * 2005-10-26 2010-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ield generating unit
JP2007118319A (ja) *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JP2007118321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界発生ユニット
JP2007118318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JP4720477B2 (ja) * 2005-12-14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023935B2 (ja) * 2006-11-14 2012-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8213255A (ja) 2007-03-02 2008-09-18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US7980672B2 (en) * 2007-05-11 2011-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110102507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645003B2 (ja) * 2009-10-29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641197B2 (ja) 2009-10-29 2014-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1445A2 (en) * 1995-09-12 1997-03-12 SHARP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recording by emitting evaporated ink onto a recording medium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49063B2 (en) 2013-05-28
JP2011116109A (ja) 2011-06-16
JP5641197B2 (ja) 2014-12-17
US20110102490A1 (en) 2011-05-05
CN102069643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64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EP222821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ist recovery method
US9789716B2 (e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2069637B (zh) 喷液装置
JPH05518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CN1954998B (zh)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CN102133817B (zh) 喷液装置
CN105313461A (zh) 记录装置
CN105313455A (zh) 液体喷出设备
CN102756558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7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59485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5008137A (zh) 液滴排出装置
EP3587129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4558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GB2324765A (en) Reducing inkjet aerosol contamination using electrode(s)
JP2010120334A (ja)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1060391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EP1293351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42501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64500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729622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4141333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44785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S60462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