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227B -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3227B
CN102123227B CN201010578443.0A CN201010578443A CN102123227B CN 102123227 B CN102123227 B CN 102123227B CN 201010578443 A CN201010578443 A CN 201010578443A CN 102123227 B CN102123227 B CN 102123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entioned
resistance
original copy
enclos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84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3227A (zh
Inventor
能势佳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3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3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2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G03G2215/0018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 G03G2215/0019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either moving or at rest
    • G03G2215/0020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either moving or at rest where separate scanning surfaces are u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37Gearing with brake means for gea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本发明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25),具备ADF主体部(16)、扫描框、齿轮部(17)、阻力齿轮(47)、转矩限制器(18)和外盖(61)。扫描框为了使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开放而能够从使用位置向上方的露出位置旋转地被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齿轮部(17)与扫描框一体旋转地配置在该扫描框的旋转轴线上。转矩限制器(18)当扫描框从露出位置向下方的使用位置旋转时,给与上述齿轮部(17)啮合的阻力齿轮(47)赋予阻力。外盖(61)覆盖齿轮部(17)的一部分地被安装到ADF主体部(16)上。并且,外盖(61)具有限制齿轮部(17)的从阻力齿轮(47)离开的方向的动作的接触部(62)。

Description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根据美国U.S.C.35第119条规定,本发明申请主张2009年12月1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No.2009-286369号申请的优先权,引用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发明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内部露出的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具备用来使内部露出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还有公开了具备这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公知文献。
公知文献公开了以下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即,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在覆盖内置了图像处理部的装置主体的上面的动作位置、与将上述上面开放的待机位置之间围绕支轴旋转自由地设置的盖机构。并且,图像处理装置具备通过产生用于使上述盖机构旋转到上述待机位置一侧的施力来防止上述盖机构在自重作用下从上述待机位置朝上述动作位置落下的施力机构。而且,图像处理装置具备使上述盖机构在上述动作位置处于不动状态的卡止机构。并且,上述施力机构和上述卡止机构被设置在固定在上述装置主体上的共同的根部上。
公知文献所公开的结构在盖机构的旋转时通过圆弧状齿轮与转矩齿轮(トルクギァ)相啮合,来缓和该盖机构落下的冲击。该结构在圆弧状齿轮与转矩齿轮啮合期间能够发挥阻力,但在圆弧状齿轮与转矩齿轮的啮合被解除时不赋予阻力。因此,有必要尽可能长地形成圆弧状齿轮。但是,如果圆弧状齿轮变长,相应地在盖机构旋转时,该圆弧状齿轮与其他部件干涉的可能性就变高了。
作为改善这一点的结构,可以考虑例如以下结构。即,在与为了开放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而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框的旋转中心相同的轴线上,配置有与该框成一体旋转的齿轮状的齿轮部。并且,与该齿轮部相啮合地配置有给该齿轮部赋予阻力的阻力机构。如果采用该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在框的整个旋转行程区域不间断地赋予阻力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但是,该结构在框旋转时由于阻力机构的阻力,有时会沿解除齿轮部与阻力机构的啮合的方向受到力,变成该齿轮部骑到阻力机构上(齿轮部浮起)的状态。因此,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希望追加用来防止齿轮部浮起的专用部件。但是,专用部件的追加招致了增加制造成本、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在与框的旋转中心同一轴线上配置与该框一体旋转的齿轮部的结构中从提高生产率的角度来看也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有效地缓和框落下时的冲击的机构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措施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即,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主体部、旋转框、齿轮部、阻力齿轮、制动部和外盖。上述旋转框为了使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开放而能够从使用位置向上方的露出位置旋转地被支承在上述主体部上。上述齿轮部被形成为齿轮状,与上述旋转框一体旋转地配置在该旋转框的旋转轴线上。上述阻力齿轮与上述齿轮部相啮合。上述制动部当上述旋转框从上述露出位置向下方的上述使用位置旋转时给上述阻力齿轮赋予阻力。上述外盖覆盖上述齿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地被安装到上述主体部上。并且,上述外盖具有限制上述齿轮部的从上述阻力齿轮离开的方向的动作的接触部。
由此,在旋转框旋转时,即使齿轮部在被制动部赋予了阻力的阻力齿轮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要向离开该阻力齿轮的方向移动,该移动也能够被外盖限制。由此,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维持旋转框旋转时的齿轮部与阻力齿轮的啮合。因此,通过阻力齿轮和齿轮部能够将制动部产生的阻力高效地传递给旋转框,能够有效地缓和旋转框落下时的冲击。这样一来,由于外盖进行齿轮部的定位,因此能够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结构中省略掉用来限制齿轮部的浮起等动作的部件,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和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对应于上述齿轮部的形状而被形成为圆弧状。
由此,由于能够确保在齿轮部的圆周方向上大的接触部与齿轮部接触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齿轮部的定位。并且,用形成为圆弧状的接触部能够将齿轮部的移动限制在宽的范围内。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沿上述齿轮部的旋转方向被细长地形成。
由此,能够减小旋转框旋转时产生的接触对齿轮部的阻力。因此能够使旋转框顺畅地旋转,同时能够用外盖限制齿轮部的移动。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在上述齿轮部的轴线方向上与上述齿轮部同上述阻力齿轮相啮合的部分不同的位置上,与上述齿轮部相接触地构成。
由此,接触部在不与阻力齿轮相啮合的部分与齿轮部接触。因此,即使在齿轮部的齿由于与接触部接触而产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了磨损的部分为不与阻力齿轮啮合的部分,因此在合适的状态下维持齿轮部与阻力齿轮的啮合。由此,能够使旋转框不受齿轮部磨损的影响而顺畅地旋转。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上述齿轮部与上述旋转框一体地形成。
由此,能够省略用来将齿轮部安装到旋转框上的部件,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数量。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上述齿轮部被配置在上述原稿输送路径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外侧。
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齿轮部成为原稿输送的障碍的事情。并且,在维修保养作业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卡塞的原稿被齿轮部钩挂。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上述旋转框具有轴线与上述齿轮部的旋转中心相一致地配置的输送辊。
由此,由于旋转框旋转时输送辊的位置不变,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该输送辊由于旋转框旋转而与其他的部件接触从而破损的事情。并且,通过用外盖固定齿轮部,输送辊与齿轮部一起被定位。因此,能够省略用来进行输送辊的定位的部件,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具备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
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组成、过程、步骤、特性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了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ADF及图像扫描装置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样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了本实施形态的ADF及图像扫描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表示了取下了外盖的ADF的正面一侧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了从ADF正面一侧看去的外盖与齿轮部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了从ADF背面一侧看去的外盖与齿轮部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为示意地表示了外盖的接触部与齿轮部接触的样子的放大主视图;
图7为示意地表示了阻力齿轮、齿轮部和接触部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8为示意地表示了扫描框从露出位置旋转到使用位置的样子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包含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扫描装置10的复印传真复合机(复合机)20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表示了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ADF)25的图像扫描装置10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1所示的复印传真复合机20,在该复合机20的上部装备有起到书籍扫描和自动原稿输送扫描功能的图像扫描装置10。并且,复合机20具有用来指示复印份数、传真发送目的地和原稿读取等的操作面板77。
而且,复合机20具有内置有在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等的主体78、以及依次供给上述纸张的供纸盒79。该主体78具有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图像数据用的图示省略的收发信部等。
接着参照图2说明上述复合机20所具备的图像扫描装置10。如图2所示,图像扫描装置10具备稿台玻璃22和原稿台盖21。ADF25配置在原稿台盖21的上面。并且,图像扫描装置10具备作为用来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部而配置在主体78一侧的主体侧扫描单元50,以及配置在ADF25一侧的ADF侧扫描单元60。
ADF25具备原稿托盘23、排出托盘24、ADF主体部(主体部)16、开闭盖11和外盖61(在图2中省略)。
原稿托盘23被设置在原稿台盖21的上部。排出托盘24设置在原稿托盘23的下方。开闭盖11覆盖ADF主体部16的上侧、并且通过盖旋转轴43能够旋转地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外盖61在ADF25的正面侧能够装卸地安装在ADF主体部16上(参照图1)。
如图2所示,在上述原稿台盖21的内部构成连接原稿托盘23与排出托盘24的弯曲形状(主视为横放的U字形状)的原稿输送路径30。这种结构中,被重叠放置在原稿托盘23上的原稿被一张张地分离、沿上述原稿输送路径30被输送,向排出托盘24排出。原稿的读取开始等的指示能够利用图1所示的操作面板77来进行。
下面沿原稿输送路径30来详细地说明ADF25的各部分结构。
如图2所示,在从原稿托盘23给原稿输送路径30供给原稿的地方配置有搓纸辊31。在该搓纸辊31的下游侧配置有分离辊32。通过驱动搓纸辊31,原稿托盘23上的最上层的原稿被拥入ADF25内。原稿通过搓纸辊31的驱动被送往分离辊32。原稿被旋转驱动的分离辊32和图中没有表示的分离垫一张张地分离,往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下游侧被输送。
在分离辊32的下游侧配置有阻挡辊(输送辊)39以及与该阻挡辊39成对的相对辊。阻挡辊39与上述相对辊一起使被分离辊32输送来的原稿的顶头侧暂时停止、变松弛,在预定的时间后消除松弛,输送到下游一侧。由此,矫正原稿的斜行。另外,在阻挡辊39的下游侧设置有多个图示省略的输送辊,被上述阻挡辊39驱动往下游侧输送的原稿被多个输送辊及与其相对的辊夹持,继续往下游侧输送。
如图2所示,在比阻挡辊39靠下游侧的原稿输送路径30中配置有第1原稿读取位置80,在该第1原稿读取位置80的更下游侧配置有第2原稿读取位置90。第1原稿读取位置80为用主体侧扫描单元50读取原稿第1面的位置。第2原稿读取位置90为用ADF侧扫描单元60读取原稿第2面的位置。
主体侧扫描单元50配置在主体78内的上部,作为具有光源、反射镜、聚光透镜及电荷耦合元件(CCD)等的缩小光学系统的读取机构而构成。扫描单元所具有的光源、反射镜等采用能够适当移动的结构,能够扫描读取配置在主体78上面的稿台玻璃22上的原稿。原稿台盖21配置在主体78的上方,在读取稿台玻璃22上的原稿的情况下,用该原稿台盖21将原稿挤压在该稿台玻璃22上来固定。在这种状态下,使主体侧扫描单元50的部件移动来读取该原稿。
ADF侧扫描单元60与主体侧扫描单元50一样,作为具有光源、反射镜、聚光透镜及电荷耦合元件(CCD)等的缩小光学系统的读取机构而构成。该ADF侧扫描单元60从内侧靠近构成为U字形状的上述原稿输送路径30地用扫描框12保持在该原稿输送路径30的内侧。
扫描框(旋转框)12将构成ADF侧扫描单元60的光学系统的部件等支承在内部、并且能够密封以便覆盖保护其外侧地构成。在该扫描框12的下面配置有作为原稿读取部分的图示省略的读取玻璃。并且,扫描框12在其上面形成有从原稿输送路径30的内侧引导原稿用的引导面19,起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一部分的作用。并且,本实施形态的扫描框12为了将上述读取玻璃附近的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一部分开放而能够旋转地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另外,有关使扫描框12旋转的旋转机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述。
在引导面19的下游侧,配置有将被该引导面19引导来的原稿引导到第1原稿读取位置80的主体侧引导部27。该主体侧引导部27与扫描框12相独立地被固定在ADF主体部16上,具有从原稿输送路径30的折返部分的内侧引导原稿的主体侧引导面。
在将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自动文稿传送扫描仪来使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使光源和反射镜等移动到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与第1原稿读取位置80相对的位置并静止下来。在该状态下用上述ADF25一张张地输送原稿。原稿的表面一侧的面(第1面)的图像在第1原稿读取位置80被主体侧扫描单元50读取,背面一侧的面(第2面)的图像在第2原稿读取位置90被ADF侧扫描单元60读取。在2个原稿读取位置读取了表背两面的内容的原稿被向排出托盘24排出。这样地构成只要使原稿一次经过原稿输送路径30就能够两面读取的结构的所谓一次通过式的ADF25。
包含用主体侧扫描单元50和ADF侧扫描单元60读取的图像信息的信号被适当变换处理,发送给复合机20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并且,该发送的图像信息被图像形成部转印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上,通过这样实现复合机20的复印功能等。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ADF25所具备的扫描框12的旋转机构(开闭机构)。图3为表示了取下了外盖61的ADF25的正面一侧的样子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了从ADF25的正面一侧看去的外盖61与齿轮部17的关系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了从ADF25的背面一侧看去的外盖61与齿轮部17的关系的立体图。图6为示意地表示了外盖61的接触部62与齿轮部17接触的样子的放大主视图。图7为示意地表示了阻力齿轮47、齿轮部17与接触部62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8为表示了扫描框12从露出位置旋转到使用位置的样子的主视剖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旋转机构为使上述扫描框12在读取原稿用的下侧的使用位置(参照图2)与使ADF侧扫描单元60的读取玻璃露出的上侧的露出位置(参照图8)之间旋转的机构。该旋转机构具备阻力齿轮47、齿轮部17、转矩限制器18、旋转轴41和外盖61。
阻力齿轮47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配置于ADF主体部16的正面一侧的安装板28的正面一侧。转矩限制器18通过图示省略的单向离合器连接在该阻力齿轮47上。
如图3所示,齿轮部17通过臂状保持部26被支承在扫描框12上。更具体为,保持部26形成为:从扫描框12向装置的正面方向突出,然后向一侧(图2中的左侧)弯曲,在使用位置俯视时成大致L字形状。齿轮部17形成为齿轮状,其轴线方向朝向正面一侧地从保持部26的端部向正面一侧突出。扫描框12、保持部26和齿轮部17一体地形成,由此,扫描框12与齿轮部17一起一体地旋转。另外,齿轮部17的齿在能够覆盖扫描框12的旋转范围的范围内排列就可以,该结构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3所示,齿轮部17向扫描框12的正面一侧突出,位于比扫描框12的上面形成的引导面19更靠正面一侧。这样一来,通过俯视时不与引导面19重叠地将齿轮部17配置在该引导面19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外侧,能够确实地防止该齿轮部17成为原稿输送的障碍的事态。另外,这里所谓的原稿宽度方向是指在与引导面19相同的平面上与输送原稿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转矩限制器(制动部)18为当扫描框12从露出位置向使用位置旋转时(参照图8)赋予齿轮部17阻力的机构。该转矩限制器18通过给阻力齿轮47的旋转赋予制动力,从阻力齿轮47对齿轮部17的旋转赋予阻力。本实施形态的转矩限制器18利用单向离合器当扫描框12向下旋转时给阻力齿轮47赋予阻力。
旋转轴41使其轴线与齿轮部17的轴线一致地配置在扫描框12的背面一侧。该旋转轴41能够与扫描框12一体旋转地构成,能够旋转地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
外盖61覆盖阻力齿轮47、转矩限制器18和齿轮部17等配置在装置正面一侧的部件地构成。并且,该外盖61如图1所示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地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外盖61具备用来进行上述齿轮部17的定位而与该齿轮部17接触的接触部62。本实施形态的接触部62一体地形成在外盖61上。
说明外盖61的接触部62。如图5所示,在外盖61所具有的背面侧壁部66的下侧端部上形成有圆弧状凹陷部65。接触部62形成为从该凹陷部65的端面向下侧突出的凸缘状。
如图6所示,接触部62形成为主视时为圆弧状。该接触部62的圆弧部分与能够连接齿轮部17的齿顶的假想圆的形状相对应地设定其半径及位置等。由此,形成在接触部62的下表面上的圆弧面能够同时与位于齿轮部17上侧的多个齿顶接触。这样一来,通过接触部62与多个齿顶接触,能够在多个地方进行齿轮部17的定位。
并且,如图6所示,接触部62的圆弧部分夹着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相对地向右侧倾斜构成。由此,在安装了外盖61的状态下齿轮部17变成被接触部62挤入到阻力齿轮47一侧的形态,能够使该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之间的轴间距离变成适当的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将通过转矩限制器18传递的制动力从阻力齿轮47传递给齿轮部17。
并且,如图7所示,接触部62使其横宽方向的厚度比背面侧壁部66的厚度小地形成,其纵长方向俯视时沿与齿轮部1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细长地延伸。这样一来,通过接触部62的纵长方向沿齿轮部17的旋转方向细长地形成,这样与接触部62接触产生的齿轮部17的磨损变成局部的。
并且,如图7所示,接触部62在安装了外盖61的状态下位于比阻力齿轮47靠背面一侧,俯视看时不与阻力齿轮47相重叠。通过这样配置接触部62,能够将齿轮部17的用于定位的区域(由于与接触部62接触而磨损的区域)和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区域分开。由此,即使在外盖61的接触部62与齿轮部17接触的状态下该齿轮部17旋转,齿轮部17由于该旋转而磨损了,也只有不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部分磨损。因此,即使齿轮部17的齿顶由于磨损而出缺口的部分,也能够确实地防止该出缺口的部分给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的啮合带来不良影响的事态。
扫描框12往ADF主体部16上的安装作业例如以下这样地进行。首先,在外盖61没有被安装到ADF主体部16上的状态下,使旋转轴41支承到ADF主体部16上。接着,使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相啮合。然后,在变成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相啮合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时,安装外盖61。由此,扫描框12的正面一侧通过齿轮部17、阻力齿轮47和外盖61而被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并且其背面一侧通过旋转轴41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扫描框12成为用齿轮部17、阻力齿轮47、外盖61和旋转轴41以齿轮部17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双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的形态。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阻挡辊39在主视时(从阻挡辊39的轴线方向看去时)与齿轮部17重叠、齿轮部17的旋转中心与阻挡辊39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地被安装到扫描框12上。这种结构下,如果齿轮部17的位置确定,则旋转中心相同的阻挡辊39的位置同时也确定。利用这一点,本实施形态的ADF25使齿轮部17的定位兼作阻挡辊39的定位地构成。通过用外盖61确定齿轮部17的位置,能够精度良好地定位旋转中心一致的阻挡辊39。这样一来,本实施形态的外盖61起阻挡辊39的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这种结构下,即使使扫描框12从使用位置向露出位置旋转,阻挡辊39的位置在旋转中及旋转前后也几乎不变。因此,不存在从引导面19伸出到上方的阻挡辊39干涉原稿输送路径30的担心。
在这种结构下,当进行ADF侧扫描单元60的维修保养等时,最初使ADF25的开闭盖11抬起地向上方旋转,使开闭盖11变成打开的状态。结果,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上游侧半部分被开放。接着,通过抬起扫描框12从图2的位置(使用位置,关闭位置)使其向上方旋转,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露出位置,打开位置)。
在扫描框12旋转到上方向的情况下,扫描框12通过齿轮部17使阻力齿轮47顺时针旋转。在阻力齿轮47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单向离合器不与转矩限制器18卡合地构成,因此阻力不会被转矩限制器18传递给阻力齿轮47。因此,对齿轮部17几乎不产生阻力,能够顺畅地进行从使用位置向露出位置的旋转。
在维修保养作业结束后,为了回到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使用者用手按下扫描框12,被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的扫描框12旋转到下方向。
如图8的箭头所示,在扫描框12旋转到下方向的情况下,扫描框12通过齿轮部17使阻力齿轮47沿图8的逆时针旋转。但是,在阻力齿轮47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与转矩限制器18卡合,产生阻碍阻力齿轮47旋转的方向的阻力。
结果,由转矩限制器18产生的阻力通过阻力齿轮47、齿轮部17和保持部26被传递给扫描框12,延缓扫描框12的落下速度。这样一来,由于扫描框12的旋转势头被转矩限制器18的阻力减弱到适当的程度,因此能够缓和落下时的冲击。
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这样扫描框12具备缩小光学系统的读取部的情况下,由于扫描框12的重量变重,因此为了缓和该扫描框12落下的速度,有必要给扫描框12赋予足够的阻力。这一点,本实施形态的ADF25由于齿轮部17被构成为总是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齿轮状,因此能够覆盖整个旋转行程区域而不间断地给扫描框12赋予阻力。例如,即使扫描框12在从露出位置向使用位置赋予了势头的状态下落下,落下时的冲击也能够被连续作用在扫描框12上的阻力有效地缓和。然后,通过进一步关闭开闭盖11,使ADF25变成能够再使用的状态。
但是,当扫描框12旋转时,齿轮部17有时会沿骑到该阻力齿轮47上的方向移动。例如,存在齿轮部17被赋予了转矩限制器18的阻力的阻力齿轮47推挤到阻力齿轮47正上方一侧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齿轮部17向骑到阻力齿轮47上的方向的移动被接触部62限制,因此不会产生齿轮部17的浮起(骑到阻力齿轮47上的状态)等。并且,即使在ADF25由于某种原因振动,该振动使齿轮部17要向离开阻力齿轮47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该移动也被接触部62限制。尤其是本实施形态的接触部62由于形成为与阻力齿轮47相对的圆弧状,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齿轮部17的要从阻力齿轮47离开的移动。
并且,如上所述,接触部62使其厚度比背面侧壁部66的厚度小地形成,并且形成为沿旋转方向细长的凸条状。因此在扫描框12旋转时,由于齿轮部17与接触部62的接触产生的滑动阻力非常小。由此,不仅能够防止齿轮部17的浮起,而且能够使扫描框12顺畅地旋转。
如以上叙述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扫描装置10所具备的ADF25如下地构成。即,ADF25具备ADF主体部16、扫描框12、齿轮部17、阻力齿轮47、转矩限制器18和外盖61。扫描框12为了将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一部分开放能够从使用位置向上方的露出位置旋转地被支承在ADF主体部16上。齿轮部17形成为齿轮状,与扫描框12一体旋转地配置在该扫描框12的旋转轴线上。阻力齿轮47与齿轮部17相啮合。转矩限制器18当扫描框12从露出位置旋转到下方的使用位置时给阻力齿轮47赋予阻力。外盖61覆盖齿轮部17的至少一部分地安装在ADF主体部16上。并且,外盖61具有限制齿轮部17的离开阻力齿轮47的方向的动作的接触部62。
由此,在扫描框12旋转时,即使齿轮部17在被转矩限制器18赋予了阻力的阻力齿轮47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离开该阻力齿轮47的方向移动,该移动也能够被外盖61限制。由此,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维持扫描框12旋转时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的啮合。因此,通过阻力齿轮47和齿轮部17能够将转矩限制器18产生的阻力高效地传递给扫描框12,能够有效地缓和扫描框12落下时的冲击。这样一来,由于外盖61进行齿轮部17的定位,因此能够从ADF25的结构中省略掉用来限制齿轮部17的浮起等动作的部件,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和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外盖61的接触部62与齿轮部17的形状相对应地被形成为圆弧状。
由此,接触部62能够同时与齿轮部17的多个齿顶接触。因此,能确保齿轮部17的圆周方向上大的接触部62与齿轮部17接触的接触面积,能够稳定地进行齿轮部17的定位。并且,能够由形成为圆弧状的接触部62将齿轮部17的移动限制在宽的范围内。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外盖61的接触部62沿该齿轮部17的旋转方向细长地形成。
由此,能够减小扫描框12旋转时产生的接触部62与齿轮部17之间的滑动阻力。因此能够使扫描框12顺畅地旋转,同时能够用外盖61限制齿轮部17的移动。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如下地构成。即,外盖61的接触部62在齿轮部17的轴线方向上、与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部分不同的位置上与齿轮部17相接触地构成。
由此,接触部62在不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部分与齿轮部17接触。因此,即使在齿轮部17的齿由于与接触部62的接触而产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了磨损的部分为不与阻力齿轮47啮合的部分,因此在合适的状态下维持齿轮部17与阻力齿轮47的啮合。由此,能够使扫描框12不受齿轮部17磨损的影响而顺畅地旋转。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齿轮部17与扫描框12一体地形成。
由此,能够省略用来将齿轮部17安装到扫描框12上的部件,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数量。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齿轮部17配置在原稿输送路径30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外侧。
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齿轮部17成为原稿输送的障碍的事情。并且,在维修保养作业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卡塞的原稿被齿轮部17钩挂。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ADF25,扫描框12具有轴线与齿轮部17的旋转中心一致地配置的阻挡辊39。
由此,由于在扫描框12旋转时阻挡辊39的位置不变,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该阻挡辊39由于扫描框12的旋转而与其他的部件接触、破损的事情。并且,由于用外盖61固定齿轮部17,因此阻挡辊39与齿轮部17一起被定位。因此,能够省略用来进行阻挡辊39的定位的部件,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数量。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还能够如下地变更。
上述实施形态的外盖61所具有的接触部62的结构能够根据情况而适当变更。例如,本实施形态的接触部62仅在外盖61上形成一个,但可以使接触部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接触部62并不局限于形成为圆弧状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直线状。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用转矩限制器18构成制动部,但只要是给齿轮部17的旋转赋予阻力的结构,可以适当变更。并且,阻力齿轮47和转矩限制器18的配置场所并不限定于齿轮部17的斜下方,可以配置在齿轮部17的上方、齿轮部17的正下方或者左右方向等适当的场所。并且,通过保持部26被支承在扫描框12上的齿轮部17的位置也不局限于本实施形态的结构,可以根据情况而适当变更。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用来矫正原稿斜行的阻挡辊39使其轴线与扫描框12的旋转中心一致地构成,但该结构可以根据情况而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使没有矫正原稿斜行功能的输送辊的轴线与扫描框12的旋转中心一致地构成。并且,还可以采用包含阻挡辊39的输送辊不配置在扫描框12的旋转中心的结构。
可以使用紧贴型图像传感器来取代缩小光学系统的扫描单元作为被保持在扫描框12上的读取部的结构。
可以将本发明的ADF25使用于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及单独的图像扫描装置等取代用于本实施形态的复合机20。
虽然以上根据其优选实施形态说明了本发明,但显然对于精通上述公开发明技术的人来说能够进行种种改进,并且可以采取不同于以上详细叙述和描述的实施形态。因此,在本发明的旨意和范围之内的本发明的所有改进都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主体部;旋转框,为了使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开放而能够从使用位置向上方的露出位置旋转地被支承在上述主体部上;齿轮部,被形成为齿轮状,与上述旋转框一体旋转地被配置在该旋转框的旋转轴线上;阻力齿轮,与上述齿轮部相啮合;以及制动部,当上述旋转框从上述露出位置向下方的上述使用位置旋转时,给上述阻力齿轮赋予阻力;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外盖,覆盖上述齿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地被安装在上述主体部上;
上述外盖,具有限制上述齿轮部的从上述阻力齿轮离开的方向的动作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对应于上述齿轮部的形状而被形成为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沿上述齿轮部的旋转方向被细长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盖的上述接触部,在上述齿轮部的轴线方向上与上述齿轮部同上述阻力齿轮相啮合的部分不同的位置上,与上述齿轮部相接触地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部与上述旋转框一体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部被配置在上述原稿输送路径的原稿宽度方向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框具有轴线与上述齿轮部的旋转中心相一致地配置的输送辊。
8.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CN201010578443.0A 2009-12-17 2010-12-03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6369A JP5365802B2 (ja) 2009-12-17 2009-12-17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原稿読取装置
JP286369/2009 2009-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227A CN102123227A (zh) 2011-07-13
CN102123227B true CN102123227B (zh) 2014-12-10

Family

ID=4379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844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227B (zh) 2009-12-17 2010-12-03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21066B2 (zh)
EP (1) EP2341398A2 (zh)
JP (1) JP5365802B2 (zh)
KR (1) KR101430017B1 (zh)
CN (1) CN102123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106640B (pt) * 2012-11-13 2023-07-10 Vision Box Solucoes De Visao Por Computador S A Alimentador automático de leitor de documentos
JP6679441B2 (ja) * 2016-07-29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4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成像设备以及齿轮机构
JP2009108617A (ja) * 2007-10-31 2009-05-21 Brother Ind Ltd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1660Y2 (ja) * 1992-10-05 1999-03-10 桂川電機株式会社 駆動連結装置
JP2001088854A (ja) * 1999-09-22 2001-04-0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1105687A (ja) 1999-10-12 2001-04-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開閉機構
JP4304089B2 (ja) 2004-01-30 2009-07-2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原稿カバー支持機構
JP4536477B2 (ja) * 2004-10-14 2010-09-0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3303B2 (ja) 2004-10-21 2009-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その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18766B2 (en) * 2004-12-22 2008-09-02 Xerox Corporation Hinge with tandem pivot structure motion lock and override
US7878666B2 (en) * 2005-06-30 2011-02-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pivoting display
US8165495B2 (en) * 2008-03-17 2012-04-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tracting a cartridg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s
US8744305B2 (en) * 2009-06-12 2014-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atch for openable cover
US8611792B2 (en) * 2010-03-30 2013-12-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upper unit cas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250585B2 (ja) * 2010-06-02 2013-07-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4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佳能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成像设备以及齿轮机构
JP2009108617A (ja) * 2007-10-31 2009-05-21 Brother Ind Ltd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1398A2 (en) 2011-07-06
KR20110069706A (ko) 2011-06-23
JP2011128351A (ja) 2011-06-30
US8521066B2 (en) 2013-08-27
JP5365802B2 (ja) 2013-12-11
CN102123227A (zh) 2011-07-13
KR101430017B1 (ko) 2014-08-14
US20110146435A1 (en)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1683C (zh) 成像装置
CN101854452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202841313U (zh) 多功能装置
JP2012082049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78515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3103808A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23227B (zh)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
JP486474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1913133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284814B2 (ja) 自動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9230653A (ja) 記録装置
JP4375556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534151B2 (ja) 自動給紙機構
JPS62111838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521654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596033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S5914453Y2 (ja) フアクシミリの原稿走行機構
JP5146914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原稿読取装置
JP2008541153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ドライブローラ
JP2006069686A5 (zh)
JP578045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910583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715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07963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0001091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