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2079B -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2079B
CN102112079B CN200980129464.XA CN200980129464A CN102112079B CN 102112079 B CN102112079 B CN 102112079B CN 200980129464 A CN200980129464 A CN 200980129464A CN 102112079 B CN102112079 B CN 102112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wall portion
conduit
pipe inner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9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2079A (zh
Inventor
矢野尊敬
铃木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2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2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2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58Forming continuous, e.g. composite, fibrous webs, e.g.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ulverulent material on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26Making fibrous pads without outer la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30Means for clean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r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2013/53048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superabsorbent materials, i.e. highly absorbent polymer gel materials
    • A61F2013/53048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superabsorbent materials, i.e. highly absorbent polymer gel materials being randomly mixed in with other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包括旋转鼓(20),所述旋转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模具(21),当模具(21)通过导管(31)的位置时,鼓(20)经由形成在模具(21)底部的吸入孔抽吸气体(3),从而包含在气体(3)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2)和高吸收性聚合物(5)被层叠在模具(21)中,形成吸收体(1)。所述导管(31)包括以面对所述导管(31)的壁部(33)的内表面(33a)且与之留有间隔(S3)的方式设置在其中的导管内壁部(41)。已经经由旋转鼓(20)的周面(20a)和导管(31)的开口(31a)之间的间隙(G)进入导管(31)的外部空气受到导管内壁部(41)的控制,从而不会流入导管(31)的中心区域(Ac)。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诸如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液体的吸收性物品的例子,使用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这些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1,所述吸收体1是通过将纸浆纤维成形为预定的形状而制成的。
该吸收体1由生产线上的纤维层叠装置10a成形。图1是以垂直截面部分地表示的纤维层叠装置10a的侧视图。该纤维层叠装置10a作为主体包括在周向方向Dc上旋转的旋转鼓20,并且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形成凹状的成型模具21。该成型模具21的底部以可以进气的方式构成。进而,与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面对地设置导管31的散布口31a,从该散布口31a向所述外周面20a排出混合有纸浆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
这样,在随着旋转鼓20旋转,成型模具21经过散布口31a所在的位置的情况下,从散布口31a排出的空气混合物3被抽吸通过成型模具21的底部。借助以这种方式在成型模具21内侧产生的吸力,空气混合物3中的纸浆纤维2层叠到成型模具21内侧,从而形成吸收体1(见专利文献1)。
引用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6-132009
顺便提及,在导管31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将高吸收性聚合物5(对于诸如水等液体具有高保持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注入到吸收体1内的聚合物注入构件38。为了将高吸收性聚合物5分布到吸收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向散布口31a在周向方向Dc上的中心区域Ac排出高吸收性聚合物5。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使高吸收性聚合物5随着空气混合物3被均匀地分散并分布,并且堆积到吸收体1中。
但是,由于侵入导管31的外部空气的原因,空气混合物3部分地变成湍流,结果,会损害在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均匀分布状态下的分散(下面,称之为均匀分散)。
详细地说,通过上述经由旋转鼓20的成型模具21的底部的进气,导管31内部的气压保持在比导管31外部的气压低的状态(下面,称之为“负压”)。因此,外部空气会经由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与导管31的散布口31a之间的间隙G中的、尤其是难以设置接触式密封构件的周向方向Dc的上游侧间隙G和下游侧间隙G进入导管31。这种侵入的外部空气在导管31内部导致诸如涡流等湍流,结果,会妨碍被向中心区域Ac注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均匀分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存的问题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和方法能够减小侵入导管的外部空气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造成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
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包括:
凹状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在规定构件的规定的面上,该成型模具沿着沿所述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管,所述导管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位置处,从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以及
聚合物注入构件,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从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在成型模具通过所述导管位置的情况下,借助经由在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的气体,将气体内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成型模具中,形成吸收体,
其中,由于气体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壁部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中心区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
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通过在成型模具经过导管的位置的情况下,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气体,将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成型模具中,从而形成吸收体,所述方法采用
凹状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在规定的构件的规定的面上,该成型模具沿着沿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管,所述导管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的位置,从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所述气体;以及
聚合物注入构件,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从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由于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壁部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所述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区域。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侵入导管的外部空气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均匀分布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垂直截面部分地表示纤维层叠装置10a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装置10的侧视图。
图3是导管内壁部41的放大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根据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的均匀化的第一和第二个创造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的均匀化的第三个创造的说明图。
图6A和6B是根据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的均匀化的第四个创造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的均匀化的第四个创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所进行的描述,至少可以弄清楚以下事项。
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包括:
凹状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在规定构件的规定的面上,该成型模具沿着沿所述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管,所述导管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位置处,从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以及
聚合物注入构件,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从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在成型模具经过所述导管所在位置的情况下,借助经由在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的气体,将气体内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成型模具中,形成吸收体,
其中,由于气体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壁部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中心区域。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中包括导管内壁部,该导管内壁部能够防止经由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中心区域。从而,能够在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中心区域有效地抑制由于外部空气侵入导致的湍流等的影响,从而可以进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利用所述导管内壁部将经由导管流向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分成经由内壁面与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在所述端部侧流路中,使上游侧的端部的所述间隔比下游侧的端部的所述间隔窄。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在气体通过上游侧的端部的情况下,由于所述间隔窄,所以气体的流速增加,气流变得稳定。并且,即使在下游侧的端部所述间隔变宽,由于规定的面上的邻近的成型模具吸入气体,所以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所述增大了的流速。即,气流保持稳定的状态。从而,在与下游侧的端部侧流路的端部邻近的规定的面附近的空间中,可以抑制湍流的产生,可以使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层叠分布均匀。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内壁面与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在所述端部侧流路的下游侧的部分中,所述间隔向下游侧变宽,在端部侧流路的上游侧的部分中,包括沿着该流路在规定的长度上具有均匀间隔的部分。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在流过具有均匀间隔的部分时,气流是固定和稳定的,这是因为,在端部侧流路的上游侧的部分包括在沿着流路的规定的长度上具有均匀间隔的部分,因此,气流处于近似于层流的状态。处于近似于层流状态的气体到达规定的面上的成型模具,从而,可以使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层叠分布均匀化。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对于所述导管的壁部中的位于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壁部和位于下游侧的壁部,分别设置上述导管内壁部,以及
经由导管流向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相对于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分成三个。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在所述间隙中,可以防止经由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间隙侵入导管的外部空气和经由所述下游侧的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两者流入导管的中心区域。因此,能够在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中心区域有效地抑制由于侵入外部空气而引起的湍流的产生,从而,能够进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
进而,气体的流路相对于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被分成三个,并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经由中间流路被注入。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吸收体,即,该吸收体包括: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具有高混合比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中间层、以及具有高混合比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夹着所述中间层的上层和下层。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导管的所述壁部形成这样的形状: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所述壁部的规定区域比周围的区域隆起,
规定的隆起区域位于从规定的隆起开始位置起的所述规定的面侧,
所述导管内壁部设置在比隆起开始位置更靠所述规定的面侧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规定的隆起区域的空间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填充,同时,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间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能够利用所述导管内壁部有效地抑制由于流路的截面面积快速增大而有可能在隆起区域产生的湍流。从而,可以使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层叠分布均匀。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间歇地形成多个成型模具,
在所述规定的面上的成型模具之间的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是不透气性,以及
在所述规定的面侧的所述导管内壁部的端部部分与在所述规定的面侧的导管的内壁面的端部部分之间的间隔尺寸比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述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的长度长。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在成型模具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移动时,可以减弱在所述间隔的空间中的气压的脉冲。从而,防止在所述空间中的湍流的产生,能够使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层叠分布均匀。
详细情况如下。首先,在上述结构中,经由成型模具吸入空气,但是,不经由成型模具之间的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吸入空气。这样,在成型模具通过的情况下,所述间隔中的大气压降低,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通过的情况下,大气压增大。并且,特别是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覆盖所述间隔的空间的情况下,这种大气压的周期性变化变大,从而导致没有空气被从所述空间吸入的状态。
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所述间隔的长度比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的长度长,所述空间始终被成型模具的至少一部分所覆盖。即,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处的情况下,成型模具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处。因此,在所述空间中的空气保持在一直被吸入的状态。从而,可以减弱在所述空间中的气压的脉冲,从而,可以使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层叠分布均匀。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导管的管路的形状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向所述规定的面变宽,
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所述导管内壁部是这样的构件:其截面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并且包括面对所述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以及面对所述导管的内壁面的第三面。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所述导管内壁部包括第一面、第二面以及第三面。因此,即使所述导管的管路的形状是如上所述的变宽的形状,所述三个面也能够可靠地分别面对作为要面对的目标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间隙和所述内壁面。
从而,可以利用第二面有效地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的外部空气流入中心区域。而且,能够可靠地由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形成中心侧流路和端部侧流路。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的停滞点的形成和液体吸收性纤维及高吸收性聚合物在所述导管内的滞留。
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规定的构件是旋转鼓,该旋转鼓在周向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持续地旋转,
在作为所述规定的面的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形成凹状的成型模具,通过所述旋转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旋转,所述成型模具在作为移动路径的沿着所述周向方向的路径上移动,以及
在周向方向的规定的位置上,面对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的效果。
进而,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通过在成型模具经过导管的位置的情况下,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气体,将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成形模具中,从而形成吸收体,所述方法采用
凹状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在规定的构件的规定的面上,该成型模具沿着沿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管,所述导管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的位置,从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所述气体;以及
聚合物注入构件,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从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由于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壁部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所述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区域。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其中,包括导管内壁部,所述导管内壁部能够防止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中心区域。因此,能够在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中心区域有效地抑制由于侵入外部空气导致的湍流等的影响,从而能够进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均匀散布。
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装置10的侧视图。在图2中,只以垂直截面表示出了所述制造装置10的导管31的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装置10是所谓的纤维层叠装置,该装置将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纸浆纤维2层叠,从而形成吸收体1。就主要结构而言,该制造装置10包括:(1)旋转鼓20(对应于规定的构件),该旋转鼓在周向方向Dc的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绕水平轴线C20持续地旋转,(2)导管31,所述导管31从设置在旋转鼓20在周向方向Dc上的规定位置处的散布口31a(对应于开口部)向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排出包含纸浆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对应于气体),(3)聚合物注入管38(对应于聚合物注入构件),该聚合物注入管配置在导管31内,从注入口38a向外周面20a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5。
应当注意,下面,将旋转鼓20的周向方向Dc简单地称为“周向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将沿着旋转鼓20的水平轴线C20的方向(穿透图2的纸面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将空气混合物3流过导管31的方向称为管路方向、管路中的上游侧或管路中的下游侧。
旋转鼓20的主体是筒状体,包括中心处的水平轴线C20,与要形成的吸收体1的形状相对应的凹状的成型模具21在周向方向Dc上以规定的节距间歇地形成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对应于规定的面)上,在各个成型模具21的底部形成多个吸气孔(未示出)。另一方面,旋转鼓20内的空间被分隔壁23划分区,图中未示出的减压装置连接到图2所示的第一区Z1,从而,第一地区Z1保持比外部空气的压力低的负压状态。因此,当成型模具21移动通过对应于外周面20a上的第一区Z1的位置时,成型模具21经由吸气孔吸入空气。但是,第二区Z2不连接到减压装置上,从而,当成型模具21进入对应于外周面20a上的第二区Z2的位置时,成型模具21的吸气将停止。导管31的散布口31a配置在第一区Z1,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从成型模具21上释放的释放位置Pf设置于第二区Z2。
所述导管31是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管状构件,配置在旋转鼓20的斜上方,主要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左右配置的一对侧壁部32、在周向方向Dc上前后配置的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这里,如图2所示,侧壁部32的形状在周向方向Dc上从管路的上游侧向着管路的下游侧变宽。从而,与作为导管31下游侧的开口部的散布口31a大致平行的管路的截面的截面形状,从管路的上游侧向着管路的下游侧变大。即,导管31的管路的形状在周向方向Dc上向着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变宽。
导管31的散布口31a在规定的范围上覆盖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的大致斜上部。进而,从导管31的上端开口31b随着气流3供应已经被粉碎机(未示出)等粉碎的纸浆纤维2。这样,在导管31内,混合有纸浆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从作为管路的上游侧的上方向作为管路的下游侧的下部散布口31a流动。
这样,在随着旋转鼓20的驱动旋转,成型模具21经过散布口31a所在位置的情况下,从散布口31a排出的空气混合物3经由成型模具21的吸气孔被吸入,但是,这时,通过吸气孔的纸浆纤维2受到限制,从而,空气混合物中的纸浆纤维2层叠在成型模具21的底部,从而形成吸收体1。当成型模具21完成了经过散布口31a所在位置并到达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面向下方的释放位置Pf时,吸收体1在释放位置Pf被从成型模具21上释放,并且被置于诸如无纺织物、薄纸等连续的片状件4上,并被输送到下一工序。
进而,在图2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将向旋转鼓20供应所述片状件4的位置Ps设定于在旋转鼓20的周向方向Dc上比导管3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从而,在该供应位置Ps卷绕到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的片状件4,通过旋转鼓20的旋转运动,几乎没有滑动地与外周面20a一起在周向方向Dc上移动。但是,在成型模具21经过导管31所在位置的情况下,吸收体1层叠在与成型模具21接触的片状件4的部分中。之后,当成型模具21移动到比配置导管31的位置更靠下游侧的释放位置Pf时,片状件4被配置在位置Pf的辊25从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释放。从而,吸收性物品1被从成型模具21上释放,并被置于片状件4上。
聚合物注入管38是软管状的管状构件,其注入口38a位于且配置于导管31的管路截面的中心。注入口38a面对散布口31a在周向方向Dc上的中心区域Ac。从而,通过聚合物注入管38注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密集地分布在层叠形成在成型模具21中的吸收体1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将在后面描述)。进而,用于通过聚合物注入管38排出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介质是在聚合物注入管38内流动的气流。使该气流的排出方向与注入口38a周围的空气混合物3流动方向相同,使所述气流的排出速度比注入口38a周围的空气混合物3的流速快。从而,在飞向中心区域Ac的过程中,高吸收性聚合物5被以低的流速流动的空气混合物3沿径向和周向方向牵引,从而均匀地分散。
顺便提及,由于上面所述的经由成型模具21的底部吸入空气,导管31内的气压保持比导管31的外部气压低的负压状态(例如,导管31内部的气压只比导管31外部的气压低10至6KPa的负压状态)。这样,外部空气经由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与导管31的散布口31a之间的间隙G侵入导管31,该侵入的外部空气在导管31内引起诸如涡流等湍流,会阻碍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均匀分散。例如,在导管31内产生涡流的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5和纸浆纤维2将被涡流旋转,从而聚集并长大成雪球层叠在吸收体1中。
关于这一点,为了堵塞间隙G,将刷型接触式密封构件(图2中未示出,但在图3中用标号32a表示)固定到包含在导管31中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壁部32、32的每一个上,该刷部通过可滑动地与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接触,抑制外部空气的侵入。
然而,不能将该接触式密封构件应用于导管31的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因为这样会产生下面所述的不利之处。即,如图2所示,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为了粘结和固定吸收体1,将带有预先涂布的热熔性粘结剂HMA的片状件4供应给旋转鼓20。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片状件4通过导管31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热熔性粘结剂的缘故,片状件4粘附到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的接触式密封构件上,片状件4的稳定输送受到损害。从而,导管31的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的各间隙G必须处于敞开的状态,结果,不能防止外部空气沿着周向方向Dc侵入导管31。
但是,如上所述,在导管31内,高吸收性聚合物5主要在散布口31a在周向方向Dc的中心区域Ac注入。因此,即使在侵入的外部空气侵入导管31的情况下,如果侵入的外部空气远离中心区域Ac并且停留在导管31中的周向方向Dc上的端部处,即,停留在间隙G的邻近区域的话,则认为侵入的外部空气对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均匀分散的影响将很小。
从而,这里,在导管31内设置导管内壁部41和51,以便侵入的外部空气不流入中心区域Ac,以代替允许在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外部空气经由间隙G的侵入。即,利用这些导管内壁部41和51将导管31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三个区域,这些区域分别是与前壁部33相关的间隙G的邻近区域Aa、与后壁部34相关的间隙G的邻近区域Ab、和作为这些邻近区域Aa和Ab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区域Ac(参照图3),从而限制侵入的外部空气经由间隙G流入中心区域Ac。
进而,前壁部33(对应于位于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壁部)和后壁部34(对应于位于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壁部)的导管内壁部41和51,尽管它们的大小变化,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几乎是相同的。因此,下面,采用用于前壁部33的导管内壁部41、即在导管31在旋转鼓20的周向方向Dc上的下游侧面对内壁面33a配置的导管内壁部41作为用于进行说明的例子。
图3是导管内壁部41的放大的垂直截面图。为了制成容易理解的附图,将图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大约60度,表示成图3。在图3中,表示出了导管31的侧壁部32的接触式密封构件32a,但是未表示出片状件4。
如图3所示,导管内壁部41是具有与前壁部33近似相同的宽度的构件。导管内壁部41的垂直截面形状是通过用直线或曲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a、b和c形成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保持大致三角形形状。在大致三角形形状的三个边中,与长边ab相关的面41ab(对应于第一面)面对中心区域Ac,与短边bc相关的面41bc(对应于第二面)面对间隙G,与剩下的一个边ca(长边ab与短边bc之间的边)相关的面41ca(对应于第三面)面对导管31的前壁部33的内壁面33a。
并且,长边ab与短边bc之间的顶点b配置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的附近。例如,这里,将顶点b与外周面20a之间的间隙Gb的尺寸设定成间隙G的尺寸的0.2至1倍,即,小于或等于间隙G的尺寸。这样,通过间隙G侵入的外部空气被导管内壁部41保持在导管内壁部41与内壁面33a之间的空间内,从而,侵入的外部空气向中心区域Ac的流入受到限制。
进而,前面提到的间隙Gb的尺寸可以大于间隙G。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间隙Gb的尺寸在小于或者等于间隙G的尺寸的1.5倍的范围内的话,尽管其效果会变得比前面提到的例子的效果小,但是仍然能够抑制侵入的外部空气流入中心区域Ac。而且,可以如图3中的顶点a和顶点c那样,通过倒角将导管内壁部41的各个顶点a、b和c的角削去,或者像顶点b那样保留所述角。
顺便提及,在包含在导管内壁部41中的前面提到的三个面41ab、41bc和41ca中,将面对导管31的内壁面33a的面41ca配置成面41ca与内壁面33a隔开间隔S3。借助导管内壁部41将导管31内的空气混合物3的流路划分成经由内壁面33a与导管内壁部41之间的间隔S3流动的端部侧流路R3、经由中心区域Ac流动的中心侧流路R2。并且,配置具有同样功能的导管内壁部51,使得导管内壁部51和导管31的后壁部34隔开间隔S1。这样,通过导管31流向散布口31a的空气混合物3的流路被划分成三个流路,从周向方向Dc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所述三个流路依次为在后壁部34侧的端部侧流路R1、中心侧流路R2、和在前壁部33侧的端部侧流路R3。
由于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制造具有三层结构的吸收体1,即,该吸收体1包括在吸收体1在厚度方向上的中间的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高混合比的中间层、夹着所述中间层的具有纸浆纤维2的高混合比的上层和下层。
详细情况是,首先,由于纸浆纤维2被混合在空气混合物3中,因而,随着在流路R1、R2和R3的分支点适当地分支的空气混合物3,在从分支点起的下游侧,纸浆纤维2分别流过后壁部34侧的端部侧流路R1、中心侧流路R2和前壁部33侧的端部侧流路R3,到达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即,纸浆纤维2可以通过端部侧流路R1、中心侧流路R2和端部侧流路R3所有的三个流路到达外周面20a。从而,纸浆纤维2在周向方向Dc上在导管31中的整个区域上层叠到成型模具21中。
然而,高吸收性聚合物5如上所述被向中心区域Ac注入,并且几乎所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通过中心侧流路R2到达外周面20a并且几乎不通过端部侧流路R1和R3。
这样,在将吸收体1层叠到成型模具2中的层叠过程中,成型模具21在散布口31a中从周向方向Dc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在成型模具21的移动过程中,首先,已经通过后壁部34侧的端部侧流路R1到达成型模具21的纸浆纤维2被层叠到成型模具21中。接着,已经通过中心侧流路R2到达成型模具21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和纸浆纤维2被层叠到成型模具21中的纸浆纤维层上,从而形成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高混合比的中间层。最后,已经通过前壁部33侧的端部侧流路R3到达成型模具21的纸浆纤维2被层叠到中间层上。这样,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三层结构的吸收体1。
顺便提及,在前面的说明中,主要描述了用于高吸收性聚合物5的均匀分散的创造,但是,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装置10中,也显示出了用于在均匀分布的同时层叠纸浆纤维2的创造。下面,说明四个创造。同样在这里,利用用于导管31的前壁部33的导管内壁部41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该说明也适用于后壁部34的导管内壁部51。
图4是用于导管31的前壁部33的导管内壁部41的放大的垂直截面图。
第一个创造与导管31的内壁面33a和导管内壁部41的面41ca之间的间隔S3相关,详细地说,将端部侧流路R3中的上游侧的端部的间隔S3a制造得比下游侧的端部的间隔S3b窄。
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首先,在空气混合物3通过上游侧的端部的情况下,由于间隔S3(S3a)窄,所以空气混合物3的流速增大,气流变得稳定。在下游侧的端部,间隔S3(S3b)较宽,但是,由于邻近的成型模具21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吸引空气混合物3,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该增大的流速。即,空气混合物3的气流保持稳定状态。结果,下游侧的端部、即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附近的空间不会产生湍流,可以使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均匀。
这里,优选地,将间隔S3b与间隔S3a之间的比值(=S3b/S3a)设定在2至6的范围内。这样,通过使该比值大于等于2,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湍流的产生。
进而,在图4的例子中,间隔S3a是导管内壁部41的顶点a与内壁面33a之间的距离。间隔S3b是导管内壁部41的顶点b与内壁面33a中的散布口31a之间的距离。
第二个创造也与间隔S3相关。即,在端部侧流路R3的下游侧部分R3b中,间隔S3向着下游侧逐渐变宽。但是,在端部侧流路R3中的上游侧部分R3a包括在沿着流路的方向上的规定的长度L3a上具有均匀间隔S3的部分。在图4的例子中,位于上游侧部分R3a处的内壁面33a的部分是平面。与此对应,导管内壁部41的面41ca形成平面,并且平行于内壁面33a的部分配置。这样,形成具有均匀间隔S3的部分。
这样,空气混合物3在流过具有均匀的间隔S3的部分时是固定的和稳定的,即,处于近似于层流的状态,并且在该近似于层流的状态下到达旋转鼓20的成型模具21,从而,均匀地层叠纸浆纤维2。
进而,优选地,将规定的长度L3a与间隔S3之间的比值(=L3a/S3)设定在5至10的范围内。这样,通过使该比值大于等于5,能够有效地产生层流。
第三个创造与导管内壁部41和51所处的位置有关。一般地,在管路的截面形状迅速扩大的部分容易产生湍流。关于这一点,如图5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31的管路形状中,在朝向散布口31a的管路方向上,直到规定的第一位置P1,管路的截面面积以规定的增大率M0增大。但是,从第一位置P1向下游侧,增大率从M0增大到M1,从第二位置P2向更下游侧,增大率从M1增大到M2,从而,其形状变大。
这里,由于从第一位置P1开始,前壁部33在周向方向Dc的下游侧隆起,所以,在第一位置P1处发生增大率的增加。进而,因为从第二位置P2开始,后壁部34在周向方向Dc的上游侧隆起,所以,在第二位置P2处发生增大率的增加。
从而,在于位置P1(对应于隆起开始位置)开始在周向方向Dc上隆起的区域中,在管路中比位置P1更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导管内壁部41。这样,导管内壁部41填充隆起的区域(对应于规定的区域)中的空间。而且,在于第二位置P2(对应于隆起开始位置)开始在周向方向Dc上的隆起区域中,在管路中比位置P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导管内壁部51。这样,导管内壁部51填充该隆起的区域中的空间。这样,前壁部33侧的端部侧流路R3、中心侧流路R2和后壁部34侧的端部侧流路R1中的流路截面的面积的过度增大,抑制在每个流路中湍流的产生。
如图6A所示,第四个创造与长度22和间隔S3之间的大小关系有关,所述长度22是成形模具21在周向方向Dc上未形成成形模具的部分22的长度,并且,所述未形成成形模具的部分22位于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的成型模具21、21之间,所述间隔S3b是作为导管内壁部41在外周面20a侧的端部的顶点b与导管31的内壁面33a在外周面20a侧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在该第四个创造中,使前者的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的长度L22比后者的间隔S3b短。
这样,能够减弱当成型模具21在周向方向Dc上移动时可能产生的在间隔S3b的空间SP3中的空气压力的脉冲。从而,防止在空间SP3中产生湍流,能够使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均匀。
详细情况如下所述。首先,在上述旋转鼓20中,经由成型模具21进行吸气,但是,由于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是不透气性的,所以不经由成型模具21、21之间的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进行吸气。这样,如图6B所示,在成型模具21通过的情况下,在端部侧流路R3中的下游侧的空间SP3中的大气压降低,如图6A所示,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通过的情况下,空间SP3中的大气压增加。并且,如图7所示,特别是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覆盖端部侧流路R3下游侧的空间SP3的情况下,大气压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变大,从而,导致没有空气从空间SP3吸入的状态。
在这方面,如图6A所示,通过使端部侧流路R3中下游侧的端部的间隔S3b的长度比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的长度L22长,在端部侧流路R3的下游侧的空间SP3始终被成型模具21的至少一部分所覆盖。即,在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2位于端部侧流路R的下游侧的空间SP3中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成型模具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空间SP3中。因此,空间SP3中的空气被保持在一直被吸入的状态。从而,空间SP3中的气压的脉冲减弱,从而,可以使纸浆纤维2的层叠分布均匀。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面的说明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做如下所述的改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管内壁部41、51的一个例子,列举了垂直截面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壁部。但是,其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矩形垂直截面形状的平板。进而,在大致三角形形状的情况下,长边ab、短边bc和边ca的任何一个可以是直线或者是曲线,或者这些线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可以是直线或者曲线。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对导管31的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两者设置导管内壁部41、51。但是,也可以只对其中的任何一个设置导管内壁部41、5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对两个壁部设置导管内壁部的情况相比,侵入的外部空气更容易影响中心区域Ac。从而,优选地,对两个壁部设置导管内壁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没有提到过导管31的散布口31a与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之间的间隙G的尺寸(参照图3),但是,例如,可以将该间隙G设定成3至10mm范围内的任意值。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导管31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开始基于规定的增大率在中心方向Dc上成直线状隆起。但是,隆起区域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这种直线形状。也可以是曲线形状或者包括多个直线的多棱线形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导管31排出的气体的例子,列举了空气3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空气3可是任何种类的气体,只要它能够与液体吸收性纤维混合而不会导致与纤维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即可,因此,可以是氮等气体。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列举了成型模具21形成在旋转鼓20的外周面20a上、成型模具21的移动路径在旋转鼓20的周向方向Dc上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成型模具21在沿着规定的路径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可以是任何结构。例如,作为规定的构件,可以是带式输送机,凹状的成型模具21形成在其带的面(对应于规定的面)上,所述带在规定的轨道上移动,所述导管31配置所述轨道的规定的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例子,描述了纸浆纤维2(已经粉碎成纤维的纸浆)。但是,也可以采用诸如棉花等纤维素,诸如人造丝和原纤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诸如醋酯纤维和三醋酯纤维等半人造纤维素,纤维性聚合物,热塑性纤维,或者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
符号说明
1吸收体,2纸浆纤维(液体吸收性纤维),3空气混合物(气体),4片状件,5高吸收性聚合物,10纤维层叠装置(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10a纤维层叠装置,20旋转鼓(规定构件)20a外周面(规定的面),21成型模具,22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23分割壁,25辊,31导管,31a散布口(开口部),31b上端开口,32侧壁部,32a接触式密封构件,33前壁部(导管壁部,位于移动路径的下游侧的壁部),33a内壁面,34后壁部(导管壁部,位于移动路径的上游侧的壁部),38聚合物注入管(聚合物注入构件),38a注入口,41导管内壁部,41ab面(第一面),41bc面(第二面),41ca面(第三面),51导管内壁部,G间隙,a顶点,b顶点,c顶点,Aa邻近区域,Ab邻近区域,Ac中心区域,Gb间隙,P1第一位置(隆起开始位置),P2第二位置(隆起开始位置),Pf释放位置,Ps供应位置,R1端部侧流路,R2中心侧流路,R3端部侧流路,R3a端部侧流路中的上游侧部分,R3b端部侧流路中的下游侧部分,S1间隔,S3间隔,S3a间隔,S3b间隔,Z1第一区,Z2第二区,C20水平轴,SP3空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包括: 
凹状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形成在规定的构件的规定的面上,该成型模具沿着沿所述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管,所述导管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位置处,从所述导管的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以及 
聚合物注入构件,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从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的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在成型模具经过所述导管所在位置的情况下,借助经由在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的气体,将气体内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成型模具中,形成吸收体, 
其中,由于气体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第一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第一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面对所述壁部的位于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内壁面, 
第二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第二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不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面对所述壁部的位于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内壁面,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和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外部空气流向所述导管的中心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是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构件,并且包括面对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和面对所述导管的所述内壁面的第三面,并且,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的所述第二面 是弯曲的;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是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构件,并且包括面对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和面对所述导管的所述内壁面的第三面,并且,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的所述第二面是弯曲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内壁面与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在所述端部侧流路中,使上游侧的端部的所述间隔比下游侧的端部的所述间隔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内壁面与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在所述端部侧流路的下游侧的部分中,所述间隔向下游侧变宽,在端部侧流路的上游侧的部分中,包括沿着该端部侧流路在规定的长度上具有均匀间隔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导管的壁部中的位于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壁部和位于下游侧的壁部,分别设置上述导管内壁部,以及 
经由导管流向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相对于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分成三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所述壁部形成这样的形状: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所述壁部的规定区域比周围的区域隆起, 
隆起的规定区域位于从规定的隆起开始位置起的所述规定的面侧, 
所述导管内壁部设置在比隆起开始位置更靠所述规定的面侧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隆起的规定区域的空间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填充,同时,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间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间歇地形成多个成型模具, 
在所述规定的面上的成型模具之间的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是不透气性的,以及 
在所述规定的面侧的所述导管内壁部的端部部分与在所述规定的面侧的导管的内壁面的端部部分之间的间隔尺寸比在沿着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述未形成成型模具的部分的长度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管路的形状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向所述规定的面变宽, 
经由所述导管流向所述规定的面的气体的流路被所述导管内壁部划分成经由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导管内壁部之间的间隔流动的端部侧流路、和经由中心区域流动的中心侧流路,以及 
所述导管内壁部是这样的构件:其截面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并且包括面对所述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以及面对所述导管的内壁面的第三面。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构件是旋转鼓,该旋转鼓在周向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持续地旋转, 
在作为所述规定的面的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凹状的成型模具,通过所述旋转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旋转,所述成型模具在作为移动路径的沿着所述周向方向的路径上移动,以及 
在周向方向的规定的位置上,面对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设置所述 导管的所述开口部。 
9.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通过在成型模具经过导管的位置的情况下,经由成型模具的底部的吸气孔吸入气体,将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叠到所述成型模具中,从而形成吸收体,所述方法包括: 
沿着沿规定的构件的规定的面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所述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为凹状,形成在所述规定的构件的所述规定的面上; 
利用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规定的位置的导管,从所述导管的开口部向所述规定的面排出包含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所述气体;以及 
利用配置在所述导管内侧的聚合物注入构件,从所述聚合物注入构件的注入口向所述开口部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中心区域注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中,由于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底部被吸入,所以,使得导管内部的气压比导管外部的气压低, 
其中,第一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第一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规定的面与所述导管的所述开口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面对所述壁部的位于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内壁面, 
第二导管内壁部位于所述导管内,该第二导管内壁部以隔开间隔地面对所述导管的壁部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不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面对所述壁部的位于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内壁面,以及 
外部空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和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限制经由所述间隙侵入所述导管的所述外部空气流入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是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构件,并且包括面对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和面对所述导管的所述内壁面的第三面,并且,所述第一导管内壁部的所述第二面 是弯曲的;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是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构件,并且包括面对中心区域的第一面、面对所述间隙的第二面和面对所述导管的所述内壁面的第三面,并且,所述第二导管内壁部的所述第二面是弯曲的。 
CN200980129464.XA 2008-07-31 2009-07-29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112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8347 2008-07-31
JP2008198347A JP5386123B2 (ja) 2008-07-31 2008-07-31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CT/JP2009/063472 WO2010013736A1 (ja) 2008-07-31 2009-07-29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2079A CN102112079A (zh) 2011-06-29
CN102112079B true CN102112079B (zh) 2014-11-12

Family

ID=4161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9464.XA Active CN102112079B (zh) 2008-07-31 2009-07-29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60122B2 (zh)
EP (1) EP2308432B1 (zh)
JP (1) JP5386123B2 (zh)
KR (1) KR20110061556A (zh)
CN (1) CN102112079B (zh)
AR (1) AR072894A1 (zh)
AU (1) AU2009277513A1 (zh)
BR (1) BRPI0910997A2 (zh)
WO (1) WO2010013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7543A (ja) * 2009-03-02 2010-10-14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成型転写機構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783719B2 (ja) 2010-12-28 2015-09-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のコアを含む体液吸収性物品
JP5750270B2 (ja) * 2011-01-19 2015-07-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005916B2 (ja) * 2011-08-29 2016-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4026346A1 (zh) * 2012-08-16 2014-02-20 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制品护理垫吸收体加工方法及其设备
JP6170308B2 (ja) * 2013-02-13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ITBO20130171A1 (it) * 2013-04-17 2014-10-18 Gdm Spa Unit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imbottiture assorbenti per pannolini.
USD777332S1 (en) 2013-10-29 2017-01-24 Beijing Beishute Maternity & Child Articles Co., Ltd. Absorbent pad
JP6513533B2 (ja) * 2015-09-08 2019-05-15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装置
KR102615974B1 (ko) * 2016-03-31 2023-12-21 킴벌리-클라크 월드와이드, 인크. 흡수성 코어 및 흡수성 코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7171785A1 (en) 2016-03-31 2017-10-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RU2698084C1 (ru) 2016-03-31 2019-08-21 Кимберли-Кларк Ворлдвайд, Инк. Впитывающие сердцевины и способ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их сердцевин
BR112018068096B1 (pt) 2016-03-31 2022-08-1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étodo para formação de um núcleo absorvente
WO2017171777A1 (en) 2016-03-31 2017-10-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KR101671145B1 (ko) * 2016-04-18 2016-10-31 권광일 멜트블로운 부직포 제조장치
WO2018042556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0575313B (zh) * 2019-09-02 2022-08-26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10575314B (zh) * 2019-09-02 2022-06-17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方法
CN111389678B (zh) * 2020-03-30 2021-09-17 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吸收物的制造系统、粉末添加装置及喷粉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0226A (zh) * 2002-06-10 2004-0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261633C (zh) * 2000-03-30 2006-06-2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1982A (en) * 1978-01-24 1979-08-10 Toyo Boseki Nonwoven fabric production
US4388056A (en) * 1981-07-06 1983-06-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making an air-laid fibrous web having patterned basis weight distribution
JP3408086B2 (ja) * 1996-11-15 2003-05-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US5866173A (en) * 1996-11-18 1999-02-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products
US6533989B1 (en) * 2000-08-03 2003-03-18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ulti-chamber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stabilized absorbent web
US6848894B2 (en) * 2001-02-27 2005-02-01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Absorbent artic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same
JP3996356B2 (ja) * 2001-04-18 2007-10-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連続繊維からなるウエブの製造装置
US6630096B2 (en) * 2001-09-04 2003-10-0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ulti-stage forming drum commutator
JP2003278067A (ja) 2002-03-20 2003-10-02 Daikin Ind Ltd 疑似綿製造装置
JP4070661B2 (ja) * 2002-06-10 2008-04-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4312112B2 (ja) * 2004-07-01 2009-08-12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体製造装置
JP4451756B2 (ja) * 2004-10-26 2010-04-1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4275050B2 (ja) * 2004-11-02 2009-06-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08132055A (ja) * 2006-11-27 2008-06-12 Kao Corp 吸収体
JP4711945B2 (ja) * 2006-12-22 2011-06-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227621B2 (ja) * 2008-03-17 2013-07-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238394B2 (ja) * 2008-07-31 2013-07-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264583B2 (ja) * 2009-03-23 2013-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469994B2 (ja) * 2009-10-19 2014-04-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厚みを薄く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581034B2 (ja) * 2009-10-19 2014-08-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633C (zh) * 2000-03-30 2006-06-2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470226A (zh) * 2002-06-10 2004-0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22138A 2006.05.18 *
JP特开2008-154774A 2008.07.10 *
JP特开平10-137286A 1998.05.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61556A (ko) 2011-06-09
JP2010035588A (ja) 2010-02-18
WO2010013736A1 (ja) 2010-02-04
EP2308432B1 (en) 2014-12-17
AU2009277513A1 (en) 2010-02-04
EP2308432A1 (en) 2011-04-13
US20110165322A1 (en) 2011-07-07
BRPI0910997A2 (pt) 2016-07-26
US8960122B2 (en) 2015-02-24
AR072894A1 (es) 2010-09-29
EP2308432A4 (en) 2013-09-25
CN102112079A (zh) 2011-06-29
JP5386123B2 (ja)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2079B (zh)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和方法
JP5049743B2 (ja) 堆積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10258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22762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11311424B2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11607349B2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2011023382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JP538632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2112080B (zh)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及方法
US20200289342A1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9913760B2 (en) Unit for making absorbent pads for nappies
CN209816258U (zh) 一种大尺寸构件物理气相沉积喷嘴
JP2017189295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3119002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